乔布期的哲学:苹果教父改变世界的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7:40:14

点击下载

作者:吴昊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乔布期的哲学:苹果教父改变世界的方法

乔布期的哲学:苹果教父改变世界的方法试读:

前言

乔布斯这位“创造天才”的人物,在企业家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而这一地位仅仅靠把一家企业做到全球市值第一是无法达到的。乔布斯是科技界的“摇滚巨星”,一个足以比肩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历史性人物,为多个行业的企业领导人树立了榜样。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他(乔布斯)的成功在于把自己发明的产品推向了全世界,这已无法用任何词语来褒奖。米歇尔和我向史蒂夫的妻子劳伦、他的家庭以及所有爱他的人致以慰问和祈祷。”

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评价道:“史蒂夫·乔布斯式的人物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表示:“乔布斯是一位具有杰出创意才能的人,他拥有准确的灵感和创新的能力,他坚信通过创新的力量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他的精神将会永远流传下去,并将时时提醒我们:人类思想的潜能是无限的。”

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表示:“史蒂夫·乔布斯是他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CEO。他变革了人们消费媒体和娱乐内容的方式,我将记住他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乔布斯和我在大约30年前相识,过去半生里一直以来都是同事、竞争对手和朋友。世界上很少有人拥有乔布斯这般影响力,他将继续影响今后几代人。对于我们这些非常幸运可以和他合作的人,这是无比的荣耀。”

戴尔CEO迈克尔·戴尔表示:“今天世界失去了一位富有想象力的领导者,科技行业失去了一位标志性传奇人物。乔布斯的成就将流传很多代。”

谷歌创始人佩奇说道:“他(乔布斯)是一位有着过人成就和骄人光芒的伟大的人。他总能用只言片语说出你实际上应该在想的东西,甚至在你自己想到之前。他那‘用户体验高于一切’的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谷歌另一位创始人布林表示:“从谷歌最初起步的日子起,无论何时我和佩奇需要寻求远见和领导力,我们只需要将目光转向苹果总部,转向乔布斯。只要你接触过苹果的产品,就可以感受到乔布斯对完美卓越的不懈追求。在我们会面的数次机会里,我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我是用Macbook写下这段话的)。”

谷歌CEO施密表示:“史蒂夫·乔布斯是美国近25年来最成功的CEO。他前所未有地把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结合在一起,建造了一个非凡的公司。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说道:“史蒂夫,感谢你作为良师益友的陪伴,感谢你所做的一切改变了世界。”

三星电子CEO崔志成表示:“史蒂夫·乔布斯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许多革命性的改变,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他(乔布斯)是我的偶像,也是几乎所有认识的朋友心目中敬重的商业领袖。他完美地把科技和艺术结合,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的产品,留下了市值最高的公司。我们还能再崇拜谁呢?”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表示:“乔布斯先生是个伟大的天才,他不仅把苹果公司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对全球的IT产业有着重大贡献。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这几年来顽强地和病魔抗争,都体现了乔布斯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对乔布斯先生充满了尊重和敬意。”“他(乔布斯)也是唯一一名受到数百万消费者顶礼膜拜的商人。”先后七次将其列为封面人物的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这些,都可能是今后世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奇迹。乔布斯和苹果改变了我们“玩”的方式,是个“将现有的创意变为主流应用”的大家。

乔布斯有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从奥巴马到梅德韦杰夫,从比尔·盖茨到柳传志,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乔布斯至少五次改变世界:一是通过苹果电脑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二是通过皮克斯电脑公司改变了整个动漫产业;三是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四是通过iPhone改变了整个通信产业;五是通过iPad改变了PC也就是个人电脑产业。

乔布斯的成绩单前所未有地辉煌,在他重新掌舵苹果的14年里,苹果股票上涨了300倍,市值从20.6亿美元膨胀为2012年的6 23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当今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近千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甚至比美国政府还要有钱。苹果创造的工作机会也正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

从2003年到2011年,我们看着乔布斯从婴儿肥到身型单薄发细如丝。与死神赛跑的最后八年,也是乔布斯爆发创造力最惊人的丰盛岁月。在他停止脚步前,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惊艳的产品。苹果凭借为数不多的产品,干净利落地把诺基亚、惠普这些传统的行业巨头一一挑落马下。

乔布斯的一生离经叛道、桀骜不驯。他是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企业家,他是跨文化的符号。

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也许是给乔布斯最好的人生总结: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

他们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惹是生非。

就像方孔中的圆桩,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

你尽可以赞美他们,否定他们,引用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抑或是诋毁他们,不过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让人类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对于自己的经营哲学,乔布斯曾表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

对于自己曾被苹果解雇,乔布斯表示:“这是一剂苦药,可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

被自己亲自创办的公司赶出门外,乔布斯并没有灰心,他反而“丢下了失望的沉重,有了从头做起的轻松,我自由地进入了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负重感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所重新代替”。

对于苹果的战略,乔布斯这样说道:“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你总回头看,你会被灭的。你必须关注前方。”“人们以为‘专注’的意思就是对你必须关注的事情点头称是。错!‘专注’的全部内涵在于你要敢于说‘不’。”“我们的目标是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当我们做到时,我们就可以睡好觉了。”“对人类经历的理解程度越高,创新的能力也会越高。”对于创新,乔布斯如是说。“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乔布斯坚持着这样的用户体验:“别问用户想要什么,企业的目标是去创造那些用户需要但表达不出来的需求。”

作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终极偶像,史蒂夫·乔布斯独树一帜。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企业领袖,留给人类的不光是颠覆性的变革,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熟悉的人们谈论他时,有一个专有名词不容忽视,那就是“现实扭曲力场”。正是这种“现实扭曲力场”,使苹果旗下的优秀人才即使被乔布斯臭骂,也会认为与乔布斯在一起工作是件幸运的事。乔布斯后来解释说:“多年以来,我认识到,当你拥有真正优秀的人才时,你不必对他们太纵容,你期待他们做出好成绩,你就能让他们做出好成绩。最初的Mac团队让我知道,最顶级的人才喜欢一起工作,而且他们是不能容忍平庸的作品的。你到那个Mac团队里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会告诉你,那些痛苦都是值得的。”

iPod上居然没有开关键,这是苹果产品所有“简洁”中最为玄妙的事情,乔布斯道出了他的设计理念:“为了让iPod真正易于操作——关于这一点,我内心经过了很多挣扎——我们需要限制它的功能。”他把尽可能多的功能集合在iTunes软件里,用计算机操作。

通过饥饿营销,乔布斯充分利用了媒体,他曾骄傲地说道:“我们什么也没做,iPhone营销项目资金是零。”

乔布斯认为,出色的人才能顶50名平庸的员工,“在工业设计或者编写程序方面,优秀与糟糕之间的区别非常大。好的设计师要比糟糕的设计师好上100倍甚至200倍”。

乔布斯用人文街(Liberal Arts Street)和科技街(Technology Street)交汇的画面表达了他的信条,他表示:“苹果的基因决定了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笃信,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后PC时代的电子设备尤其如此。大家都在涌入这一平板电脑市场,可是他们把它看成下一代PC,硬件和软件要由不同的公司制造。而我们的体验,以及我们身体中的每一块骨骼,都在说那种方式是不对的。这些是后PC时代的电子设备,需要比PC更加直观和简单易用,其软件、硬件和应用都要比在PC上更加无缝地结合。我们认为,我们不仅有合适的硅构造,而且有合适的组织构造,来制造这种产品。”

本书以乔布斯自述的方式,精练地萃取出了乔布斯的创新与管理等成功哲学精华,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对乔布斯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让读者既可以非常鲜明地,一眼看到乔布斯原汁原味的思想,又可以了解到乔布斯当时作决策时的考虑及事后的反省。

本书可以说是对乔布斯人生及苹果每一步决策过程的深刻解析,读者可以从乔布斯对于产品、设计方面的决策及其思想中得到借鉴,可以从乔布斯的魔力创新与个性管理哲学及我们对其哲学的深入分析中,使自己的管理道行更加高深。CEO、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各类职场人士可以从乔布斯的成功哲学中获益。那些曾经失败过的人或者正在经历困境的人,更是可以从乔布斯对失败的思索及重新崛起中,找到人生迈向成功的新的方向。

第一章 乔布斯的经营哲学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作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包括所有外界的期望、名誉和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会消失,而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用死亡提醒自己,是避免陷入害怕失去的欲望陷阱的最好方法。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17岁时读到的一则格言影响了我:“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一定会找到人生的方向。”过去的33年,每天早上我都会揽镜自问:“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天,那我要做些什么?”当我连续多天都得到“没事做”的答案时,那就是该改变的时候了。有些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为什么不顺心而为!——2005年6月12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思想精解

为了自我实现,乔布斯甚至每天都会用死亡来提醒自己。曾经在苹果任职的李开复说,你不可能像他那样,单靠自己一个人把握未来的能力就足以保持苹果这个世界最大科技公司的领先优势;也不可能像他那样,一边动辄对员工咆哮,一边又用超强的感染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不可能像他那样,一边拥有着嬉皮士和禅宗修士的双重性格,一边又像个摇滚明星一样引得无数粉丝顶礼膜拜。这些,正源于乔布斯对生命的珍惜。

乔布斯去世,美国媒体市场观察(Market Watch)对此表示哀悼,并评论称:我们刚刚经历了“乔布斯世纪”。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衰退,苹果的成功是这阴郁、沉闷的年代里仅有的几颗明星之一,它提醒人们,美国商业过去就是这般辉煌。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控制宽度,用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长度,终将“在宇宙中留下一个烙印”。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哲学精解

开拓新生活,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灵魂深处的冲动与追求。

自从20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其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谷歌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那段时间,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对大众而言,乔布斯将作为一个使科技产品成为消费风尚的家伙而载入史册。但他自己呢?他一直以来的动力是什么?到底什么使他与众不同?多年奋斗和失败的经验会怎样改变一个人?苹果另一位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说:“他过去常常谈论着历史上的伟人,使你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他也想要成为他们或者觉得他已经成了他们。”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把21世纪的前十年形容为“大零蛋”。在他看来,“满眼皆一片荒芜”,然而,在失败的废墟中崛起了一个超级英雄——乔布斯。《财富》杂志赞颂乔布斯“在衰退的经济中傲然挺立”“绝处逢生”并“颠覆了整个世界”。史蒂夫·乔布斯总是能用硅片和软件“不断制造奇迹”。《巴伦周刊》曾表示:“美国应该再多1 000个他(乔布斯)这样的人物。”

乔布斯“激进并成功地”将音乐、电影及手提电话三大市场重新洗牌,同时专注发展计算机产品的本业。企业家若能重塑任何一个市场,已堪称毕生成就,例如亨利·福特改革汽车生产工序等。然而能够同时改变四大现有市场,乔布斯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人。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享年56岁。当天,苹果总部在南侧的草地上,有人自发地把iPad放在一张椅子上,苹果网站主页上那张乔布斯的半身照片定格,他被鲜花、卡片和蜡烛围绕着。iPad的主人要走了,另一个iPad又放回原处。

每一件事都要做到精彩绝伦

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我们本可以在日本某地的某座寺庙里打坐,我们本可以扬帆远航,管理层本可以去打高尔夫,他们本可以去掌管其他公司,而我们全都选择了在这辈子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最好能够做得好一点。

思想精解

乔布斯是一个奇迹,他总是给外界以不断的惊喜,他天才般的电脑天赋、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铸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股东们对他的崇拜甚至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

尽管苹果每年只能开发出一到两款新产品,但几乎每款都能引起美国国内甚至世界的轰动。过去几年中,没有哪一个企业,获得过比苹果更多的、堪称工业设计领域“奥斯卡奖”的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颁发的奖项。

当所有大佬都在忙着制定行业标准时,乔布斯躲在一隅醉心研究他的“小物件”,iMac、iPod、Nano、iTune、iPhone……用户不买平台,不买标准,也不买战略,只买自己醉心的产品。

乔布斯的美好,并不仅限于他像魔术师般的科技天才,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对抗一个几乎是完全不能医治的胰脏癌的同时,仍然永不停止地不断创造、发明他个人的科技幻想。他在科技界中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发现我们真正爱做的事,夫复何求?

我认为我们两个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发现了我们真正爱做的事。夫复何求?——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对话

哲学精解

盖茨和乔布斯可谓是硅谷的“双子星”,他们分别制造了世界最伟大的操作系统和个人电脑。

事实上,乔布斯的人生有太多像那个苹果缺口一样的不完满:出生被亲生父母遗弃、大学未读完辍学、被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等,但他正是在这样的不完满中追寻着人生完美的极致。他独一无二地集艺术家的触觉与工程师的视野于一身,创建了一家非凡的公司。

乔布斯改变了我们多年来使用科技的方式,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并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他不仅是一个开拓者,还定义了科技的发展方向。乔布斯堪称史上最伟大的执行长之一,可以和亨利·福特及其他美国企业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他最独特的成就之一是连续两次把苹果推向引领全球的地位。世界会以另一种方式记住乔布斯,正如盖茨所言,他将影响几代人。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

哲学精解

有了2004年那次濒临死亡的经历,乔布斯有了新的体悟。他认为,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那是浪费时间,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

当面对外界压力时,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CEO必须在客户利益最大化和季度获利最大化之间做出选择,多数CEO选择了后者,而乔布斯则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只因乔布斯关注用户体验,因此,乔布斯能把“聪明代码和极致美学专注结合在一起”,“带来改变生活的体验”,“让产品成为心理学、行为科学和哲学等各领域的前沿结晶”。

与生命中的多数时间一样,乔布斯同样将他的最后时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他邀请了挚友、内科医生迪安·欧尼斯陪他到最喜欢的餐馆一起吃寿司。他跟很多老同事一一告别,包括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苹果董事比尔·坎贝尔以及迪士尼CEO罗伯特·伊格。他还为苹果高管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他们为iPhone 4S发布会做准备。他还与自己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进行了沟通。但他的多数时候仍与妻儿相伴。“乔布斯已经做出了选择。”欧尼斯说,“我曾经问他,是否为拥有子女而高兴。他说,‘这比任何事情都让我高兴一万倍。’”他依然把握着自己的人生。

我所做的一切不只是事业,而是我的人生

我没有把人生看做一场事业。我会有所作为,也会对周遭世界作出反应。我所做的一切不只是事业,而是我的人生。

哲学精解

乔布斯充满远见,但他同时也是脚踏实地的,他始终密切关注苹果在不同领域的运营情况和各类市场指标。乔布斯的好友、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表示,乔布斯并不是受金钱利益推动的人,他的一切行为更多是出于对苹果的热爱,以及通过苹果给世界带来改变的理想。

乔布斯全身心地投入到苹果运营的每一个细节,即便是产品的包装。乔布斯曾在所有的装运工人面前,为了想出更快更好的包装方式,他亲手完成打包和用收缩薄膜包装的全过程。大部分装运区的工作人员都被吓到,并且明显对这一行为感到不解——但是它确实揭示了提高装运速度的方法。当他做完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鼓掌欢呼。

正是因为这样地专注于产品的各种细节,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只是一个苹果,却在全球拥有超过5亿名的用户,受到10亿多人的喜爱,创造了大约1 100亿美元的营收(2010—2011财年)。这就是乔布斯创造的苹果科技王国。

苹果因乔布斯的人生而辉煌。乔布斯的人格魅力定义了苹果的风格:拥有一个善于表述和预见大众渴望的头脑,作出大胆且大部分正确的决策,激发下级的忠诚与出色表现。

处于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界处

我从来都不认为艺术与技术是相互分离的。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十几个电脑科学家全都是音乐家。这些人很优秀,他们都认为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不认为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只是将自己视为一棵枝丫繁多的树木上的一条分枝而已。他们将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宝丽来(Polaroid)的兰德博士曾说过,“我希望宝丽来站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口”。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这一点。我认为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并且应该有很多人都曾经尝试过。——《时代周刊》杂志记者问乔布斯关于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时,乔布斯的回答我一直认为苹果的位置,处于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界处。——2010年4月12日,乔布斯第七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在同英国演员、作家史蒂芬·弗莱的对话中,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是一个产品的外观和感觉,是它的灵魂。但是,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很难明白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有一位能够了解其重要性的领导者。

2001年推出的iPod,除了优雅的外形之外,没有一颗影响美观的螺丝钉。类似的还有iPhone——只设有一个按钮,将人们的目光全部聚集在它那简约的外形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Mac的软件界面设计:透明的窗口,风格化的图标。它的键盘和鼠标也遵循了相同的设计理念。

在乔布斯生前的最后一次对媒体公开亮相的场合,乔布斯展示了一幅图。图画以一个十字路口为画面,两条交叉的道路边各有一块路牌,一块写着“技术”,一块写着“人文”。乔布斯对这幅图的解释是,苹果正是在这个路口击败对手的。

清空你的大脑,让它变得简单

我有这样一句魔咒——专注与简单。简单之所以比复杂更难,是因为你必须努力地清空你的大脑,让它变得简单。但这种努力最终被证实为有价值,因为你一旦进入那种境界,便可以撼动大山。

哲学精解

从五款在苹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特点:简单。借用乔布斯自己的话,自打重返苹果后,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做减法。产品理念的精简化注定要付出更多。在苹果内部,研发团队每周要举行两次例会:一次可畅谈灵感,另一次畅谈如何将上一套灵感否定出局。在肯定与否定中最终存活下来的灵感才可能成为汇报给乔布斯的设计方案。

乔布斯没有获得过任何编程、设计、工程或MBA的学位,却能成为“商界贝多芬”(吉姆·柯林斯语),苹果从来没有真正发明过全新产品,但它总能颠覆前人的认知和经验,这些无一不让人感到诡异。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的力作——iPod不仅引爆了外部的流行潮流,更关键的是它同时也是一个内部引爆点,它引发了乔布斯所坚持的“科技+人性”战略的全面开花。正如乔布斯所言,它让苹果公司从过去的“技术竞争”这一条狭窄的通道里走出来。而且对苹果公司的创新、工程学、设计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商业价值向来并非我们的出发点

当然,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要有商业价值,但它向来并非我们的出发点。

哲学精解

有人说,这世界是由三只苹果改变的。一只被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一只砸向了牛顿的脑袋,还有一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

作为一个有力量实现自己设想的狂热人士和完美主义者,乔布斯设计产品是出于对精巧先进但却有着简捷功能的技术的热爱,正是这种简单的特质使最随意和非技术性的消费者都乐意接受这些产品。

2001年苹果推出iPod数码音乐随身听,2003年iTunes商店开放,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2008年推出Macbook,2010年发布平板电脑iPad,2011年苹果推出iPad2。十年间,乔布斯仅凭Mac、iPod、iPhone、ipad四条产品线和itunes、APP-store两个在线商店,把苹果公司推向了全球最高市值公司。

实现自我创新来摆脱现在所处的衰退趋势

我们将通过实现自我创新来摆脱现在所处的衰退趋势。——2001年,当个人电脑行业呈现衰退趋势的时候,乔布斯如是说创新,这正是我们所做的。——在2003年9月的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也许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像苹果这样,因创新而没落,又因创新而辉煌。从偏执创新到有目的创新,从无效创新到高效创新,苹果在几十年间几乎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

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苹果在电脑行业堪称鼻祖,是苹果第一个将鼠标应用于个人电脑,并将计算机由二进制过渡到了图形界面,现在流行的FireWire(火线接口)火线技术,也是由苹果公司第一个开发出来的,可以说,苹果公司的技术发明数不胜数。在电视和杂志的采访中,乔布斯常常将创新视为苹果公司发展的秘方。在他的重要讲话中,曾多次谈到创新。就连微软的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就只能算是一个乔布斯第二。

苹果电脑的王牌秘诀:创新的速度

我们的竞争对手,包括戴尔、Gateway(捷威,2007年被宏基收购)以及康柏,事实上都是渠道商。它们采用微软以及英特尔的技术,在远东地区进行组装,然后再进行配送。它们能否成功取决于铺货的模式以及后勤支援的效率。但是,它们本身并没有创新行为,创新的速度在这个生意圈里很不幸地慢了下来甚至于停止了。苹果电脑是这个产业里硕果仅存的一家,还一手包办了硬件、软件,与研发人员维持关系以及建立营销公司。就我看来,这也是苹果电脑的王牌秘诀。——1999年,也就是回归苹果两年后,乔布斯在接受《时代周刊》杂志的专访

哲学精解

乔布斯异常尊重创新,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些最伟大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亨利·福特、爱迪生和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实际上已经融合在一起,很多“粉丝”之所以狂热地迷恋苹果,除喜爱产品外,和乔布斯的创新精神也是分不开的。“非技术出身、没有MBA文凭,甚至连大学都未毕业,除了选择创新,他还能做些什么?”《Fast Comany》(《快公司》)将乔布斯的创新归为命运的选择。

乔布斯对于苹果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而苹果随后进行的种种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都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尽管创业经历一波三折,但乔布斯的创新步伐却从未停下。十年间,他通过创办NeXT和皮克斯公司,对创新的理解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中国IT界把乔布斯尊为“乔不死”,以褒奖乔布斯历尽艰辛而从不言败的精神,褒奖他面对激烈竞争而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两个字也是大多数人对苹果做出的共同注释。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苹果是唯一一家自己拥有全部业务的公司

我们意识到,苹果公司正如日中天,因为我们是该领域唯一一家自己拥有全部业务的公司。这是我们特有的优势。我们在iMovie身上发现了这一点,它能够将便携式摄像机的价值提升到原来的10倍。它能给用户带去更多的乐趣。——2001年乔布斯在《麦客世界》如是写道

哲学精解“端到端”这种封闭的模式也是苹果产品的一个很大的且颇有争议的特点。在打造第一款Mac的时候,设计人员希望在其中包括“扩张槽”,以便用户可以定制他们的机器。但这个想法遭到了乔布斯的拒绝。他希望这个机器是一台封闭而又完美的乔布斯产品。

Macintosh电脑与Windows电脑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是该行业唯一一家依然控制本公司软件的公司。苹果历史上所有的成功产品都是在封闭的设计理念下完成的。在乔布斯看来,封闭才能使苹果产品趋于完美。因为苹果可以控制所有环节,所以可以更好地给用户提供完美的产品体验。从时尚的设计,到易用的操作,再到完美的硬件支持,把所有瑕疵都控制在最小范围。

谷歌的安卓(Android)手机为什么不如iPhone好用?这是因为谷歌自己设计安卓手机的软件,但是手机的硬件却是由许多不同制造商提供的。手机制造商们不能控制软件的设计,而谷歌也完全没有办法确保硬件设计能够和软件相兼容。

及时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

你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将来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感觉到我们将要前进的方向,你最多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然后你只需退后一步,让开,让一切顺其自然。我及时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什么东西正在改变?有何种趋势?哪些窗口刚刚打开,又有哪些窗户即将关上?——乔布斯在接受《时代》杂志记者采访时,对先知者的称呼轻描淡写

哲学精解

在乔布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去微软与盖茨商讨为苹果设计的电脑开发软件。比尔·盖茨强烈反对开发个人计算机市场,他认为为企业服务才是正道。乔布斯却不这么认为,他预计一些大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以及比较前卫的家庭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个人计算机用户,甚至一些企业中层管理人士和公司秘书也会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比尔·盖茨后来用行动实践了他当初反对的意见。

乔布斯展望未来的神奇能力远胜于任何人,苹果的公关权威雷格斯·麦肯纳后来在接受访谈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我这一生见过真正善于展望未来的两个人是史蒂夫·乔布斯和英特尔的鲍勃·诺伊斯(Bob Noyce),精于此道者并不多……史蒂夫来过我们公司,我还记得他坐在我们的小会议室里,谈论小孩、教师、商业人士使用电脑的情景,当时还是1976年、1977年前后呢!”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前瞻性的工作上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前瞻性的工作上。(在我们的高层管理队伍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我可以把公司一半的日常工作交给他们,使得我可以把时间放在其他方面,例如我会把更多时间放在销售工作上。每星期,我还会花两到三个小时与正在开发iLife应用程序的OSX小组会面。——2008年,乔布斯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

哲学精解

苹果前任CEO斯卡利曾这样评价乔布斯的洞察力:“他相信电脑将会最终变成消费品。这种想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实在是让人错愕,因为那时人们脑海中对于个人电脑的认识就是大型IBM电脑的缩小版。而由于当时已经有连接电视的小型简单游戏机了,所以也有些人认为个人电脑将会类似于游戏机。但是乔布斯的看法与他们全然不同。他认为计算机将会改变世界,将会成为他口中的‘思想的车轮’。它将使人们拥有以前不可想象的能力。这可不仅仅是把大型电脑变小……他是一个有着深远洞察力的人。”

比尔·盖茨如此评价乔布斯:“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生产用户想用的产品。乔布斯似乎总能够了解行业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品位和高雅。”

网易CEO丁磊则表示:“我觉得中国不要去学比尔·盖茨,有一个更好的偶像,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你看苹果做出来的东西,人性化,时尚感强,非常富有艺术气息。相比而言,微软在操作系统里面已经阻碍了整个工业的进步,英特尔也是。”

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沈南鹏也从不讳言乔布斯是他最欣赏的商人,因为对方“总能领先其他人一两年看到一个新市场的崛起”。

将技术、人才、业务、营销以及运气综合在一起

在消费市场上,设计、可靠性、简单性、优秀的营销和高雅的包装是一件商品最重要的财产。这是一个循环——从事以上所有一切的公司就是最优秀的领军者。要想给我们的行业带来巨大变化,我们需要将技术、人才、业务、营销以及运气综合在一起。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经常发生。

哲学精解

苹果自己制造iMac的硬件,它开发Mac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生产iPod、iPhone、iPad等消费电子产品,建立音乐商店iTunes、软件程序商店App Store,《时代》评价道:“像是将微软、戴尔和索尼都并入一个公司,一个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公司生物圈就这样摆在你面前。”“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现在看来,不管是创立后来被苹果收购的NeXT,还是皮克斯动画,冥冥之中,都是让乔布斯重回苹果的宿命。到了乔布斯重掌苹果,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了。

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

佛教中有个说法叫“初心”。保持初学者之心是非常好的事。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务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哲学精解

27岁时,乔布斯还留下一张在家中独自打坐参禅的照片。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追源溯流,铃木俊隆算是禅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初心”,就是说要像小孩子一样看待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喜。一旦以这样的心态观察事物,你就可以跳出固有印象带给你的禁锢,并且打开思维,产生许多新鲜的想法。“初心”相对应的是佛学中有“所知障”的概念。“所知障”描述既有知识体系对新的认识和创造的制约,这个自唐代已存在的概念与范式陷阱具有基本一致的内涵。当我们了解这一点并返回乔布斯成长的历史中,我们又有欣喜的发现。

乔布斯没有系统学习旧学科的知识和知识范式,没有陷入当时大学教育所建立的范式陷阱,这成为其不断创新的前提,或者说没有为他未来的创新树起难以突破的障碍。

当所有人对电脑里装有风扇习以为常时,乔布斯却提出了不同看法,风扇的噪音很大,影响了人们,也许当初是影响了他打坐。于是,他想:没有风扇会发生什么?然后,他坚定地认为Apple II的电源散热不应该使用风扇了,自此之后,苹果所有的电脑里都没有风扇了。

那些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我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为什么”和“如果我们不这样会发生什么”。如果乔布斯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不能有一个中间类型的设备呢?如果我们来造一个怎么样?”那么,iPad也许根本不会诞生。

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喜,一旦以这样的心态观察事物,你就可以跳出固有印象带给你的禁锢,并且打开思维,产生许多新鲜的想法。

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

你不应该只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我了解的每家成功公司的创业都是由于:没有人相信他们的想法会成功,最后只好自己开公司。苹果公司是这样,皮克斯是这样,英特尔公司也是如此。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开公司很难,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我做的最难的事情就是创业开公司,但同时它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哲学精解

乔布斯1997年再次上任后,他对苹果公司的股票期权进行重新评估,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股票奖金挂钩;在公司内部重塑平等主义的氛围。几周内,他以董事长的身份轻而易举地赶走了大部分和他意见不合的公司主管。

美国记者沃尔特·莫斯伯格回忆道:“乔布斯在1997和1998年对他的团队说过什么。那是苹果最黑暗的日子,他们当时处于破产的边缘,甚至被迫向老对手微软求援。他当时的日子肯定很难熬。部分厂商曾经透露了一些非常可信的事情,凸显出苹果当时的处境。”“但说实话,通过我与他的多次交流,他的主要情绪还是非常乐观而坚定的,无论是对于苹果还是对于整个数字革命都是如此。在我与他的多次对话中,当我批评唱片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的决策时,他竟然意外地反驳我的看法,并向我解释了这些企业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在数字革命中的困境。”

另外,乔布斯也取得了竞争对手比尔·盖茨的资助。稍后他亲自制定了“Think Different”系列广告活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让苹果重获生机。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个人电脑。一个属于乔布斯和苹果的新时代,经过了十几年的转折之后,终于重新开始了。

公司政治的失败也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这个曾经年轻气盛的硅谷金童,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一直小心翼翼地担任着“临时CEO”的角色。直到2000年,苹果业绩稳定,关于他的评价进入良性循环,他才将“临时”两字去掉。2000年1月的展销会上,开始谢顶的乔布斯站在舞台中心。他感谢自己重回苹果后员工们兢兢业业的工作,谈到自己经营两种产业的辛苦——“今天我很高兴地向你们宣布,我要放弃‘临时’首席执行官的头衔了”。

2000年无论是对苹果还是乔布斯来讲都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时间,这一年,董事会任命乔布斯为“永久CEO”(Permanent CEO),赋予了他完全独立的管理权。

盖茨也对乔布斯的热情盛赞有加:“在美国科技产业中,乔布斯的工作热情无人能及,正是他拯救了苹果。”

第二章 乔布斯的创新哲学

我们的系统秘诀就是没有系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科学的流程。苹果公司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公司,我们拥有了不起的生产流程。但我们关心的并非流程本身,而是怎样使流程令公司运作更加有效。创新来自于那些在产生了新想法或者想到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无论多晚都要给彼此打电话的人,来自于那些认为自己拥有了最酷想法并且争得别人看法的人召开的特别会议。

将电脑技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融合

我认为,长期以来苹果公司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其DNA并没有改变。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苹果公司一直坚守的阵地正是将电脑技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融合。因此,不是我们要过河到达对岸,而是河对岸朝我们走来。从未有人想过把Mac OS X这样尖端的操作系统安装在手机里,因此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在公司内部就能否这样做展开了激烈争论。而这是我必须作出裁决的问题,因此我就说:“我们准备这样做。让我们试试吧。”最聪明的软件人员说他们能够做到,那就让他们试试。结果他们成功了。——2008年,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许多用户开始发现,苹果产品除了酷炫的特色外,也格外注重操作界面和使用体验,再加上乔布斯所擅长的软、硬体整合,逐渐消除了人们对于跨越电脑平台的心理障碍。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以多点触控和全页面浏览(因其尖端的操作系统)显示效果引起轰动。在iPhone之前,没有人想到,仅仅动动指头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并任意分享照片、视频和生活片段。即使是iPhone最大的竞争对手Android,也从iPhone处获得了大量操作习惯和体系结构方面的灵感。

iPhone的出现把一家家公司——RIM、诺基亚以及微软——推向了不景气的地步。它还刺激了谷歌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碰碰运气。在今天,大屏、触摸操作、强联网性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如果一款智能手机的外观和功能不太像iPhone,它只能待在货架上,直到落满灰尘。

创新变成财富的过程

一天,你看到一款概念汽车,够酷够个性。四年后,你突然看到有人在开着它上街,到处是它的广告。你心跳加速,跑去销售商那里买车。这就是创新变成财富的过程。

哲学精解

从2001年开始,乔布斯引领苹果公司迈入了被业界公认的“苹果十年”。2001年,苹果音乐播放器(iPod)横空出世,乔布斯把苹果公司带到了音乐的世界;2007年,乔布斯推出苹果触摸屏智能手机(iPhone),颇具前瞻性地把苹果带到了手机业;2010年,乔布斯又推出了苹果个人电脑(iPad)和第四代苹果智能手机(iPhone4)。

与微软、谷歌通过将某一市场标准化而获得成功不同,乔布斯的成功是基于创意的,“有创意还要能成功,这是个巨大的挑战”。2010年5月26日,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天,苹果公司以2 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这次高科技公司霸主地位更替的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创新。

开放式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时的我认为,那是我一辈子见过的最优秀的作品。现在回想起来,它还有很多缺陷,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完美,开发人员犯了很多错误。不过,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但我们仍然认为他们有了思考的种子,而且他们做得非常出色,十分钟之内我就清楚地认识到,将来所有的电脑都将是这样运作的。施乐公司的高层人员基本上都是管理复印机业务的负责人,他们根本不了解电脑,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了解电脑能够做什么。因此在电脑行业,他们从这一最了不起的成功发明中收获的只是失败。施乐公司本来有可能拥有如今的整个电脑行业。

——乔布斯谈及他1979年参观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震撼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被称为技术行业最富有创造力的公司之一。然而,对苹果公司了解得越多,越不会认为它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型公司。因为苹果公司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一项新技术。

苹果在个人计算机领域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79年,为了研发新型电脑,乔布斯决定到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参观、考察。参观期间,施乐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配备有鼠标和点击式界面的电脑——Xerox Alto。参观回来后,乔布斯将从施乐公司看到的鼠标、图形界面、局域网络、文件服务器等新技术用到了苹果的系列个人计算机中。

自那时起,乔布斯就开始相信,有时应该在公司内部埋头研发,有时应该环顾四周,看看外面现成的东西。那个时候,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一款MP3音乐软件产品是SoundjamMP。苹果就购买Soundjam的专利权一事与制造该产品的公司取得了联系。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该公司为苹果公司负责设计一个新的界面。现在这款软件已被重新命名为iTunes。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吃的粮食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吃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于借用别人的技术,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个人计算机上的USB接口技术,这个技术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发明的,但却是苹果公司首先把它应用到了个人计算机上,使得这一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同样,WiFi无线网络也不是苹果发明的。WiFi无线网络是美国朗讯公司开发的,但它就像当初施乐公司的Alto一样遭到了冷遇,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直到后来,苹果将这一技术用在笔记本电脑中,它才广为人知。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也使苹果开启了笔记本无线上网的新时代。

iPhone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多触点”:可以用聚拢或放开拇指和食指的动作把在屏幕上的内容缩小或放大。苹果把这个特征作为自己的创新加以兜售,实际上这项技术不是在苹果公司内部研发的,而是来自一家2005年才归为苹果的小公司。

有些人指出,苹果公司的创新更多的是令现有技术变得更易于使用,而不是创造全新的技术。乔布斯将技术带离了实验室,将它们放到了普通用户的手中。

互联网夷平了世界,推倒了公司的围墙,一个新的发现或创意,可能颠覆这个世界。要保持持续的创新,就必须突破组织的围墙,到广阔天地去寻找灵感,向着一切好的创意开放心扉。

他们把平板当作下一个PC来看待

很多家伙正涌进平板市场,他们把平板当做下一个PC来看待。软件、硬件由不同的公司完成,他们喜欢谈论速度,就像讨论PC时一样。在我们的身体里,每一根骨头都在说,这种思路完全不对。——2011年,在苹果产品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比尔·盖茨曾于2001年展示过一款基于Windows的平板电脑,并预言五年内将成为一款主导产品。但微软的平板电脑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微软没有完全改革台式机的界面,需要使用蹩脚的触控笔来完成所有任务,盖茨也不鼓励开发者开发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

2007年,比尔·盖茨对未来电脑发展方向的描述是这样的:“我相信,你会随身携带一个平板外形的设备,可以做很多事情……”当时,乔布斯并不赞成其观点,坚持认为计算机的未来在个人电脑。即使如此,当乔布斯发现苹果具备了开发平板电脑的所有条件时,iPad出现了。

所有人都在抄袭我们,但是我们仍然遥遥领先

我认为,所有用户是真心喜爱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一直在尝试精益求精。现在所有人都在抄袭我们,但是我们仍然遥遥领先。苹果电脑再一次引领整个产业的走向,而且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乐此不疲。——乔布斯于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2010年5月初发售的iPad,短短一个月的销售量就达200万台,给苹果创造收入10亿美元。平板电脑iPad是一个奇迹,它只用了28天就达到了100万美元的销售规模。乔布斯的产品像汉堡和可乐一样在全世界各地出售。

在苹果iPad2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公开嘲讽三星为“2011年度最佳盲目跟风者”,接着苹果正式向三星发起了诉讼,指责其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复制了苹果的七项专利。iPod、iPhone和iPad等产品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我想谈谈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蜂拥而至”的大量平板电脑。第一,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可靠的产品,而不是“蜂拥而至”。第二,几乎所有这些产品都使用7英寸的屏幕,而不是iPad所使用的10英寸屏幕。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有人或许认为,与10英寸的屏幕相比,7英寸的屏幕将提供70%的益处,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想法。但不幸的是,事实远非如此。屏幕尺寸衡量的是对角线长度,所以7英寸屏幕只有10英寸屏幕的45%。没错,你没听错:只有45%。如果你使用iPad的纵向视图,在中间画一条水平线,那么7英寸的平板电脑屏幕还不如iPad下面的那一半大。在我们看来,这种尺寸不足以创建优秀的平板电脑应用。尽管可以通过提升屏幕分辨率来弥补部分差异,但是仍然于事无补,除非你的平板电脑还配备一张砂纸,让你可以将手指头打磨成现有尺寸的四分之一。多年以来,苹果已经对用户界面做过大量的用户测试,而且我们真正理解这一问题。的确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一旦小于这一界限,用户就无法在触摸屏上舒适地用手指完成点击、移动或掐捏的动作。这正是我们认为10英寸是创造优秀的平板电脑应用的最小尺寸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所有的平板电脑用户同时也是智能手机用户。没有一款平板电脑的移动性能可以与智能手机媲美,后者可以被轻松放入口袋或钱包,而且在人群中使用时,不会太显眼。考虑到所有的平板电脑用户的口袋里应该已经有了一款智能手机,牺牲珍贵的屏幕尺寸,让平板电脑可以放入口袋显然是错误的权衡。7英寸的平板电脑是一种“四不像”:与智能手机较量个头太大,与iPad竞争又个头太小。第四,几乎所有这些平板电脑都使用Android系统,但是就连谷歌也曾告知平板电脑厂商,不要将他们现有的版本(Froyo)用于平板电脑,而应该等待明年(2011年)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版本推出。当你的软件供应商告诉你不要将他们的软件用于平板电脑时,意味着什么?当你不顾劝阻而一意孤行时,又会意味着什么?第五,苹果应用商店中目前已经拥有3.5万款iPad应用。而这些新款平板电脑的应用几乎为零。第六,也是最后一条,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定价方面很难接近iPad的水平,尽管他们采用了尺寸小得多、价格便宜得多的屏幕。iPad整合了我们在创建高价值产品过程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iPhone、iPod和Mac。我们开发了自己的A4芯片、自己的软件、自己的电池、自己的附件,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而最终这款不可思议的产品却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出售。这一点可以在我们竞争对手的定价中体现出来,他们提供的功能更少,但价格却更高。以上这些原因正是我们认为当前那些7英寸的平板电脑将会“见光死”的原因。这些厂商将会因为屏幕过小而吸取惨痛的教训。他们明年会增大尺寸,但却会因此抛弃那些过早加入7英寸阵营的用户和开发者。听起来今后的情况会很有趣。——对于很多人对iPad的屏幕大小的争议,2010年10月,乔布斯在苹果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如是说

哲学精解

乔布斯让全世界刮起了一股iPhone和iPad旋风。

2010是平板电脑元年,这一年,苹果推出了iPad,这种定位介于iPhone和笔记本之间的产品,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这带来了一场平板电脑新风暴。

2010年3月,苹果发布了iPad 2新品,并传来了许多国际大厂也进军这一领域的消息,在CES 2011展会上,惠普、戴尔、联想、宏基、摩托罗拉、三星等都展现了自己的“Pad”,然而,无论从功能还是设计来看,这些“Pad”与iPad都如此类似。让这些Pad进入模仿iPad的门槛,这要归根于谷歌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这个基于智能手机的专用操作系统,似乎也给iPad之外的平板电脑带来了光明。

传统个人电脑迷们会感到他们的世界正在远去

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传统个人电脑迷们会感到他们的世界正在远去。这是一个改变一切的东西,当人们能直接地与其互动时,唯一想说的将会是神奇。——乔布斯在美国芳草地艺术中心发布iPad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当iPhone 4和iPad的销量以陡峭的曲线上升时,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个时代变迁的信号,“计算机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大变迁,个人计算机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正在被移动设备取代”。

当iPhone和iPad的销量以陡峭的曲线上升时,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个时代变迁的信号。这场移动通信革命是迄今为止冲击计算机领域的最大浪潮。就像当年大型计算机被小型计算机取代,小型计算机又让位于个人电脑一样,如今,传统个人电脑又逐渐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取代。

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从购物到社交,需要在各个地方都能连接到互联网的能力。而且随着他们个人生活与工作生活的界限的模糊化,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这些能无缝使用的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了。到2013年,即智能手机问世后的10年,全球将有10亿部智能手机在使用,而个人电脑用了30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一总量。

创新的理念并不能系统化

我们的系统秘诀就是没有系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科学的流程。苹果公司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公司,我们拥有了不起的生产流程。但我们关心的并非流程本身,而是怎样使流程令公司运作更加有效。创新来自于那些在产生了新想法或者想到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无论多晚都要给彼此打电话的人,来自于那些认为自己拥有了最酷想法并且征得别人看法的人召开的特别会议。——2004年,乔布斯在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说道我们拥有很多用户,我们也对现有的买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同样在密切关注产业趋势。但是最终,对于这样复杂的产品来说,真的很难通过用户焦点团体来设计产品。许多时候,人们不知道他们真的想要什么,直到你把成品放到他们面前。——乔布斯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艺术与技术的创造力是一种个体表达。正如艺术家不可能通过进行核心小组调研来创作出一幅作品一样,乔布斯也不想使用这一方法。通过问核心小组他们想要什么,乔布斯无法实现创新。

苹果所有设计工作都是在总部完成的,而其他公司把大部分或全部的产品设计工作外包,仰赖外包设计制造商推出稍微修改的产品能符合他们的产品线。乔布斯显然认为,把所有重要层面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可以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并开启通往全新产品之门。

我们来看看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透露的设计密码。为了找到这种艺术般的技术实现,伊夫所领导的设计团队并不只是一个小圈子,他们与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甚至与远在亚洲真正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制造商进行密切的合作。他们不只是单纯的造型设计师,还是领先采用新材料、新生产流程的创新者。

创新的理念可能来自于走廊上的一次碰面

我们很认真地思考如何制造了不起的产品。我们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变得富有创意吧!让我们去参加一个研习班吧!这里有5条创新法则,让我全公司都来遵守吧!系统化创新就像不酷装酷的人一样,让人看着感觉非常痛苦……就像看着迈克尔·戴尔尝试跳舞一样,太痛苦了。当我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惠普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过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应该怎么运作。最重要一点,当然是设计出好的产品。苹果公司发明了个人计算机,8年后又发明了图形用户界面。但从那时候开始,公司的步伐就停滞不前了。许多公司都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各种人才,但最终都需要有一种向心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否则,你所能得到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创新技术,却难以把它们整合起来。苹果公司在那段时间正是缺乏这样一种向心力,使很多有趣的想法没有得到实现。所谓的系统化根本不存在。创新的理念可能来自于走廊上的一次碰面,可能来自于晚上十点的一次电话交流,也可能来自于一个为分享新创意而召开的临时会议。在创新的同时还必须懂得说“不”,以免过犹不及。我们总是计划打入新的市场,但却必须懂得说“不”才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地方。——2008年,乔布斯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如是说

哲学精解

惠普是全世界公认的高科技品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惠普实验室里,人们用大咖啡壶煮好咖啡,然后用手推车送到实验室,研究员们就停止工作,聚在一起聊天。这就是传统的茶歇,个人的工作自然成为聊天的话题。个人咖啡壶的发明改变了这一茶歇传统,因为研究员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口味煮咖啡。茶歇终止,一个定期、自发交流合作的机会悄然消失了。苹果iPad的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甚至表示:“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苹果的比萨和惠普的咖啡壶之间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乔布斯甚至没有考虑过成立创新中心之类的部门,系统化地激发创新。事实上,苹果公司的所有策略都是创新流程的一部分:首先,目标市场是什么?如何定位?其次,与新技术开发保持同步并接受新理念,特别是来自外部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最后,该流程要求富有创意和不断学习。此外该流程还涉及保持灵活性以及抛弃长期固有的过时想法。该流程的很大部分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创新是用户实际采纳的东西

这与流行文化无关,与愚弄大众无关,而且与说服大众以让他们愿意购买他们本来不想要的东西也无关。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我认为我们比较善于用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大众是否也想得到它。这才是公司花钱请我们做的工作。——2008年,《财富》杂志问乔布斯如何看待苹果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乔布斯如此回答

哲学精解

用户不购买平台,不购买标准,也不购买战略,只购买自己所醉心的产品。当巨头们聚在一起创立标准的时候,乔布斯则躲在一隅醉心研究他的“小物件”。他的所有奇思妙想和对新产品的大胆构思,都源于对人性的至察。

以苹果公司的iPod为例,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款播放器,而是一种音乐体验,乔布斯用iPod+iTunes满足了这种需求。大多数音乐播放器只是在卖一款硬件,而这并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因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大多遭到了抛弃。

如今,乔布斯已经将用户纳入创新体系中。在苹果公司内部,对于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常常需要提供三份评价文件: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如果这三个文件被执行委员会评价并认可,设计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并将指定项目负责人。

创新不是创新者创出来的东西,而是用户实际采纳的东西。正是这个衡量生产率的新标准打破了陈旧的观念:创新不在于所获的专利多少,而在于赢得新增用户和留住现有用户的数量。

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

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我们从不以窃取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哲学精解

乔布斯从不认为借用别人的点子是件可耻的事。由此,乔布斯给出了两个创新关键字:“借用”与“联结”。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正如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所说:突破性的创新鲜有发生于一个技术学科之内,或一个市场内,但几乎总是在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交集后发生。

在第一次创业期间,乔布斯戴着一块保时捷手表。他选择这款手表是因为他对它“博物馆级”质量的设计是如此的敬畏。每当有人注意到他的手表并表示赞赏时,乔布斯便会把它摘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对方。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说:“恭喜你慧眼识珠,认出了杰出的设计。”几分钟后,他的手腕又会戴上一款完全相同的手表。他在办公室里存了一盒子这样的手表,以便赠予他人,每块手表价值2 000美元左右。乔布斯总是在各个行业之间寻找着设计的灵感。

你不可能发明所有的东西

你不可能发明所有的东西。但产品的主要技术是什么?产品的理念是怎么样的呢?灵感来自于哪里呢?我只能说,1.8英寸硬盘并不是为iPod而发明,也不是iPod的主要技术(但灵感却来源于此)。——2008年,乔布斯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对乔布斯而言,创新不再是指发明某样东西,而是变成了一种艺术,一种通过新的方式把多种电子技术整合起来的艺术。

iPod甚至也不是苹果发明的。2008年,苹果公司承认其全球热卖的多媒体播放器iPod,发明者是一位15岁便辍学的英国男企业家克雷默,他现在已经52岁,早在30年前就设计了数码音乐播放器的造型,但至今没有赚得任何报酬。苹果公司之所以公开这个消息,是因为被另一间名为Burst.com的公司控告侵犯iPod专利权,并要求赔偿890亿英镑,因此苹果公司才要求iPod之父克雷默出庭作供,最后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克雷默声称他在1979年,23岁时就发明了数码音乐播放器。当时他称这项发明为IXI,能够将3分半钟的音乐储存在芯片内,但在1988年时,他因资金短缺无力缴付专利费用,因而令这项设计成为公有财产。

对苹果公司了解得越多,越不会认为它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型公司,尽管乔布斯总是标榜说“创新是区分领袖和追随者的准则”,也尽管苹果每年都会被各种权威媒体评选为年度创新型公司前三名,但苹果公司却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一项新技术。

创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创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果你问富有创意的人他们是如何做某件事情的话,他们会觉得有点内疚,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去做这些事情,他们只是将自己经历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后加以综合,进而创造出了新的事物。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同他人相比他们拥有更多的经历,或者他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过更多的思考。不幸的是,我们这一行业中的很多人都没有丰富的经历。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点供自己连接,最终他们只能提出缺少对问题广阔思考的线型解决方案。对人类经历的理解越深入,我们就可以产生越好的设计。——1994年,乔布斯在NeXT时期接受美国著名杂志《连线》采访时如是说你看看奔驰的设计,锐利的细节与流线型线条之间的比例。过去这些年,他们的设计变得更加柔和了,但是细节却变得更加突出。这正是我们要在Macintosh电脑身上做到的。

哲学精解

对乔布斯而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创意,用独特的方式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联结,需要涉猎多元文化与丰富的人生经验。

乔布斯常常带领员工去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在设计或建筑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他曾带着Macintosh电脑小组参观新艺术派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福特·蒂梵尼的作品展,蒂梵尼是一位将自己的作品商业化的艺术家。“一次,他在梅西百货看到了一个外形不错的大蒜碾碎器,于是就要求设计师按照那种方法设计Mac(Macintosh的简称)。”还有一次,乔布斯还想要Mac看起来像保时捷。

乔布斯甚至借用了日本人的电饭煲的设计。苹果前任CEO斯卡利仍然清楚地记得,乔布斯总是对其他生产商的产品进行研究。“他的房间四处都散落着产品的电子配件和机箱,”他写道,“他的房间杂乱不堪,墙上贴着海报和照片。当时他刚从日本回来,从日本带回来的新产品被他一部分一部分地拆了下来,散落在桌上。我发现,乔布斯每看到一种令他好奇的新产品,他就会将它买下,然后对其进行拆卸,试图了解它的运行方式。”

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

我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情,事后证明大多数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里德大学提供了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书法班,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个班上,我学习了各种字体,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时候,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全部设计进了Mac,这是第一台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电脑。如果当时我大学里没有旁听这门课程的话,Mac就不会提供各种字体和等间距字体。自从Windows系统抄袭了Mac以后,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有了这些东西。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书法班旁听,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当然我在念大学的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楚。再强调一次,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2005年6月12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着挤满

一整个足球场、欢呼声连连的全校师生,说起自己生命中的联结

哲学精解

创新者和头脑僵化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整合能力,即将不同领域看似无关的问题或想法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我们的阅历和知识越丰富,头脑中产生的关联也就越多,新奇的创意也就越多。从小到大,乔布斯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他灵感的来源。吃饭、喝茶、运动,乔布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中窃取宝贵的灵感。你可以想象一下电脑中那些形式多样的漂亮的艺术字和乔布斯曾经上过的美术字课程之间的关系。

乔布斯对于产品有近乎病态的完美要求,新iMac开发时,当苹果的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拿着跟老iMac差不多的塑料模型来到乔布斯面前时,乔布斯说:“它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它很好。”但是,乔布斯就是讨厌它,因为它跟老iMac差不多。当天,乔布斯早早下班,邀请乔纳森·伊夫一起回家寻找灵感。他们走进乔布斯家的花园中,乔布斯开始勾勒关于新电脑的理念:“应该让新电脑的每个元素都回归自然!”谈着谈着,乔布斯忽然说:“对!它应该像一朵向日葵!”于是,乔纳森·伊夫用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口气完成了新iMac的图样设计,但是,为了迎合乔布斯的要求,这部电脑的工程设计却用了整整两年。2002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宣布在全球销售600万台的iMac G3在今天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由新一代的iMac G4来投入市场。乔布斯在揭开新款iMac的盖头之前说:“我们这个产品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成为终极数字中心。”为此苹果创造了一个全新iMac设计。用不锈钢臂将LCD平板显示器与半球形的电脑基座连在一起。重要的是,作为向日葵花盘的显示屏居然可以像真的花盘一样随意旋转,这种应用在消费科技领域的仿生学设计,使得至今iMac G4在市场上仍被收藏家追捧。

创新与研发资金的多少没有关系

创新与研发资金的多少没有关系。当苹果公司推出Mac(Macintosh的简称)的时候,IBM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至少是苹果公司的100倍。创新与资金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所拥有的人才状况、你如何领导他们以及你对创新的理解。我们的朋友微软在研发上面花费了60亿美元,但是现在他们却在尝试抄袭苹果和谷歌的生产模式。这就表明,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可以用钱买到的。——2006年8月,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全球开发商大会上这样评论微软

哲学精解

研发费用高,技术创新就多,这似乎是个正确的命题,但乔布斯彻底打破了这一说法。这家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研发投入并不高。事实上,乔布斯从来不会像比尔·盖茨那样热衷于技术。

苹果公司是技术行业在研发方面最节约的公司之一,但也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甚至低于中国的海尔(67.2亿元人民币)和华为(58.7亿元人民币)。

在2006—2009年,苹果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只有46亿美元,而微软却达到了惊人的310亿美元。2009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只有11亿美元,仅仅是微软的1/8,占全年总营收的2.3%。但是,苹果公司的股票市值在2010年7月已经成功超越了微软,苹果成为了世界IT产业的龙头。

在2009年之后的四年里,苹果相继推出了iPhone和iPad等“杀手级”优秀产品,使公司年营收从250亿美元大增至430亿美元。

不要拖延,立即开始创新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哲学精解

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也说过:“10年后我们目前的主打产品都将消失掉,我们必须要有新起点,没有时间犹豫。”因此,需要“不要拖延,立即开始创新”。

乔布斯将“速度、创新”深植于苹果。乔布斯不是一个遵循既有规则的人,而是一个为世界设定自己规则的人。他为苹果植入了“创新基因”,并以近乎残酷而极端的方式推行着自己的创作完美产品的理念。要想让小小的电子产品营造出不同的用户体验,就要超越外界预期和用户的集体智慧,就要进行永无止境的创新。

在乔布斯的领导之下,苹果将创新延伸到各个环节之中:从产品的外观、性能,到营销和价格,都可以看到苹果的与众不同,但出发点是“把消费者的感受作为指导”,用创新使得高技术可以为用户所用,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

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就如一辆创新的列车,他只顾自己不断向前,很少回头去看对手。

创新重要的是你拥有怎样的人才

创新不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你拥有怎样的人才,如何引导他们,以及你从中得到多少收获。人才是苹果公司的主要资产。在目前的商业环境里,我非常担心苹果会因为自身高管跳槽而蒙受巨大损失。竞争对手一直在挖苹果的墙角。——2008年3月,乔布斯在出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时表示

哲学精解

乔布斯1980年确定的一份苹果公司文化备忘录:

每一个人都拥有电脑,

我们的目标就是如此,并且据此制定我们积极努力的目标。

我们团结在一起努力奋斗,

我们制造令我们有信心的产品。

我们在此提供真正与众不同的东西,同时也能赚钱。

我们手连手、心连心,不是赢就是输。

我们热情无比。

我们有创造性,共同开创出公司的康庄大道。

我们要每位员工都参与这趟全员冒险犯难之旅。

我们关切我们的所作所为,

我们要创造出一个让苹果公司壮大繁荣的环境。

几乎每一个进入苹果的员工都能感受到乔布斯不断传递给他们的,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与其他硅谷企业高管一样,乔布斯也将公司股票视为留住宝贵人才的必要刺激性措施。

不能带来利润的只是艺术,不是创新

如果那些又新又酷的产品不能够为你带来可观利润,那不是创新,只是艺术。——乔布斯评价那些有创意但不成功的产品时如是说那并不是设计上的失败,而是概念的失败。“Cube”瞄准的是专业人士市场,我们以为他们会想要在桌上摆一个灵巧的电脑,而不那么在意扩充能力,我们错了,这是个错误的概念——执行得非常好的错误概念。——《纽约时报》的报道曾指出:“G4 Cube”散发出禅一般的宁静味道,但销售量却不尽如人意。对此,乔布斯提出了上述非常坦率的解释

哲学精解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在1992年,苹果公司首先提出了PDA的概念,并且投入2000万美元的资金开发了掌上电脑Newton。如同信息产业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Newton采用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采用手写的输入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为市场带来了一阵手写输入的狂热。但是,一年后,Newton没有得到任何市场的认可,造成整个PDA产品类几乎绝迹。

市场是一切创新技术的试金石。创新是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实施的,从而能够将创新应用于市场产品,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若消费者不认可,市场不认可,给企业带不来利润,只能被放入仓库,当作艺术品去收藏。

在乔布斯第二次主政苹果后,开始对苹果进行变革,变原来的“技术导向”为“消费导向”,将“用户体验”视为新理念的核心,思路的转换,也让苹果突破了原先技术封闭的技术孤岛的限制,完成了由单一的电脑制造商向电子消费和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当时争取到的使用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苹果公司的iPod音乐播放器与iTunes Store在全球获得了巨大成功,有人遂而呼吁苹果公司“开放”其用来防止音乐被盗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从而令购自iTunes Store的音乐能够在其他公司的数码设备上播放,同时,购自其他线上音乐商店的加了锁的音乐也可以在iPod上播放。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目前的情况及其来龙去脉,然后看看未来的可能性。首先,应该记住的是,所有iPod都能播放不含DRM的、以开放格式——如MP3或AAC——编码的音乐。iPod用户获取音乐有许多渠道——包括他们买来的CD,事实上他们一直在用。问题出在苹果公司的iTunes Store所卖的音乐。由于这些音乐的版权并不归苹果公司所有或控制,苹果公司必须从他处申请发布这些音乐的权利。“他处”主要就是四大音乐集团:环球、索尼BMG、华纳与EMI(百代)。当初苹果公司登门申请在互联网上合法发布音乐的权利时,这些公司极度谨慎,要求苹果公司保护他们的音乐免遭非法拷贝。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创建一个DRM系统,利用特殊的秘密软件保护iTunes Store所卖的每一首歌,使它们无法在未经授权的设备上播放。苹果公司当时争取到的使用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一条是允许用户在多达5台电脑上以及任意多部iPod上播放从iTunes Store购买的含DRM的歌曲。在当时,从唱片公司获得这样的授权可谓史无前例。即便是今天,大部分数码音乐服务也难望其项背。但是,当时我们和唱片公司的合约里有一项重要条款:如果我们的DRM系统失效,导致他们的音乐可以在任何未经授权的设备上播放的话,他们只会给我们数周时间来解决,否则他们就有权撤下iTunes Store里卖的全部音乐。——2007年2月6日,乔布斯发表在苹果公司网站上的反DRM宣言

哲学精解

从iPod开始,乔布斯逐步改变以前封闭架构的做法,进行适度的开放,以扩大兼容性和市场空间。如推出针对个人电脑和Windows开发的iPod。2006年开始Macintosh逐步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并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于是乎,到2008年11月Macintosh的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4.72%上升到了8.87%.

虽说乔布斯已开放了苹果产品的部分内容,但在封闭性上他依然坚持着。iTunes Store也改变了整个音乐界。2007年4月,即乔布斯的反DRM宣言发表后不到两个月时间,百代(EMI)唱片公司正式宣布全面放弃DRM,其拥有的全部音乐将先后在iTunes Store及其他线上音乐商店以不含DRM的形式出售。

为什么不允许采用Flash

我想扼要说说我们对Adobe Flash的几点看法,让用户和批评者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不允许iPhone、iPod和iPad采用Flash。Adobe曾经指出我们的决定是出于商业动机,他们说我们的目的是保护App Store,但事实上,这是出于科技角度的考量。Adobe宣称我们是一个封闭的系统,Flash是公开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让我来解释原因:首先,关于“开放”。Adobe的Flash产品是100%拥有技术专利的。只有通过Adobe才能购买这些产品,同时只有Adobe有权对其进行改进、定价等。尽管Flash遍地都是,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产品是开放的。因为Adobe完全拥有和控制着这些产品,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Flash都是一个封闭系统。苹果也拥有许多专利产品。尽管iPhone、iPod和iPad都是有专利的,但我们始终坚信,互联网的所有技术标准都应该是开放的。因此,苹果拒绝使用Flash,而是用HTML5、CSS和Java Script等全部开放的标准。苹果同时还为互联网制定开放标准。例如,苹果从一个小型的开源项目做起,开发出了Web Kit。其次,关于全网络。Adobe反复宣称苹果的移动设备无法访问“整个网络”,因为网络上75%的视频是Flash格式的。但他们没有提及的一点是,几乎所有Flash格式的视频都有其他更先进的格式:H.264,而iPhone、iPod和iPad都支持这种格式,YouTube视频数大约占全网络的40%,而苹果所有的移动设备都可以播放其视频。iPad则提供有史以来最好的YouTube视频体验。Adobe的另一个理由是苹果设备无法玩F1ash游戏。这一点没错。不过好在苹果在线商店提供了超过5万个游戏和娱乐应用,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免费的。iPhone、iPod和iPad上的游戏与娱乐应用要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平台。新的开放标准已经被创立,比如HTML5,这样的标准才会在移动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上同样取得成功。或许Adobe应该注重于开发更多HTML5工具,而不是批评苹果放弃过时的东西。

哲学精解

在苹果2010年上市的iPad上,其无法兼容Flash的问题遭到诟病,因为后者是世界上75%的网络视频采用的技术。然而,随着谷歌开发的安卓(Android)手机用户增长,Android对应用开发人员的吸引力将与日俱增只因其是开放的。许多开发者对苹果严格控制App Store的做法流露出不满。乔布斯依然表示,iPad不会支持网络共享(Tethering),因为此前的iPhone手机就没有这一功能选项。

创新在于我们能够掌握每一个零件

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功能,苹果的产品全部由苹果制造,我们随时可以改变,创新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关注产品中的每一项技术,只有这样,每一项创新才能顺利地变为产品。苹果的创新就在于我们能够掌握每一个零件,从1976年就开始了,就像命中注定。在最新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上,用户甚至不能更换电池。——在苹果推出笔记本时,乔布斯这样介绍

哲学精解

乔布斯丝毫没有遵守“自由和开放才能带来更新更好的东西”的正统逻辑,《时代》曾评价苹果是“为什么不能在戴尔电脑上运行MAC OS X?好像回到了苏联时代”,而结果就像《连线》所说的那样,“苹果成功了,但是不可复制,乔布斯运气好,错的有理”。

乔布斯全面控制的欲望既具有哲理性又具有实用性,绝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而控制。这种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称为“整体产品研发”理念;这种理念已经成为乔布斯产品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安卓就是个支离破碎的系统

安卓(Android)就是个支离破碎的系统,以后会变得更加混乱,用户就是想要一个好用的产品,在这方面,苹果做得绝对比谷歌好。——对于市场上搭载Android系统产品的大量涌现,乔布斯嗤之以鼻(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称他们每天激活20万台设备,应用商店拥有9万款应用程序。在过去30天,苹果平均每天激活27.5万台iOS设备,高峰时一天达到30万台左右。App Store应用数量已经超越30万台。不幸的是,目前没有实在的数据显示每个季度售出的Android手机数量有多少。我们希望生产商以后会开始公布这一数据,我们将等待看iPhone还是Android才是最近这个季度的赢家。谷歌希望将Android冠以开放的特色,将iPhone描述成封闭。我们认为这是虚伪的,并且遮盖了相互间的差别。当听到开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Windows,这个系统可以在大量的设备上使用。与Windows不同的是,Android非常分散。宏达电和摩托罗拉安装专有的用户界面以相互区别,用户不得不对此进行考虑。谷歌用开放和封闭的简单标准来衡量iOS、Android的做法不过是在放烟幕弹罢了,开放的系统要面对病毒,然后又得回到封闭源代码的老路上来。——2010年10月,乔布斯在苹果四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上如是说

哲学精解

2010年10月,乔布斯参加了苹果四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乔布斯本来不经常参加这类主题的会议,不过他这次一反常态地出现了,但是他就干了一件事儿——挖苦谷歌、RIM和诺基亚等一系列竞争对手。

谷歌目前所采取的Android发展策略非常分散,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这种缺乏一致性的路线图也使得采用该系统的OEM厂商颇为困惑。谷歌Android战略的问题在于开源。这就意味着谷歌创造了核心源代码,之后再由厂商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尽管这从概念上讲非常好,但却会在众多Android设备、应用甚至服务中形成分化。

苹果完全控制了自家的系统和用户界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将部分硬件接口也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开发者都必须遵循苹果严格的开发规定和SDK(软件开发套件)结构,这样才能兼容Mac OS X和iOS。这种控制确保了用户体验在苹果产品上的一致性。

第三章 乔布斯的产品哲学

我并不需要调整自己去适应产品,它会主动适应我。对苹果公司而言,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我们能否生产出真正激发我们兴趣的产品。

产品也要性感

在乔布斯身为临时总裁参与的第一次高层会上,满脸胡子的乔布斯穿着短裤和运动鞋坐在一张转椅上。当时乔布斯缓缓转动着椅子问:“告诉我哪儿出了问题?”有经理人嘟哝着回答。乔布斯旋即暴跳如雷:“是产品!那么,产品又出了什么问题?”之后,不等与会者回答,乔布斯咆哮道:“是他妈的产品!产品一点也不性感!”

哲学精解

乔布斯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想买大路货,就去买戴尔的产品好了。”在乔布斯的眼里,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应该做成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每当一件新产品出炉后,乔布斯总会提出诸多意见:“还可以再完美一点儿!”

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消费时代,乔布斯刻意放慢公司的节奏。当其他企业大打机海战术时,乔布斯却像个艺术家一样,精雕细琢地打磨自己的产品。

在iPod推出市场前不久,插入和拔出耳机时,耳机内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嘀嗒声,这让乔布斯很失望。之后,他命令一名工程师对所有设备做改进,为它们设置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嘀嗒声的新插孔。

至今,很多PC厂商还习惯用风扇来散热,导致噪音很大。在苹果 Ⅱ推出时,苹果生产的电脑就没再使用过风扇,而是通过极富创意地设计供电系统,极大地缩小电脑的体积,使计算机不再依赖风扇。

苹果的产品在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因此问世之后总是让人“惊艳”。乔布斯崇尚的是美,崇尚的是使用的人性化,他把工业品和IT产品做成了实用的艺术品,将美和实用性做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永恒的。

对人类经历的理解程度越高,创新的能力也会越高

对人类经历的理解程度越高,创新的能力也会越高。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大多数人都缺乏这样丰富的经历。因此,他们没有可用于整合的资源,而只能提出一些现行的解决方案。——乔布斯谈创新与创意

哲学精解

能否产生创意,取决于你能否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就像不可思议的炼金术一样,加入、再加入不同的元素,就能炼成金子;经历、再经历不同的事情,思考、再思考不同的经历,就能想出好点子。跨界者善于将散落在脑海里的珍珠串联起来。

打字机的发明,其灵感来源于钢琴键盘。同样地,创新者又从钢琴上汲取灵感,经过数次改进,最终发明了被我们广泛使用的电脑键盘。曾在电脑界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 Ⅱ电脑,谁又知道这样的创新源于一个食品加工机?

我们必须选择能够正确前行的方向

有时候我们放弃某些技术时,外界说我们疯狂。但有时候,我们必须选择能够正确前行的方向。Flash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但HTML5正在兴起。HTML5标准的视频看起来更加出色,运行得更好,无须插件即可使用。尽管互联网上75%的视频使用Flash播放,但HTML5标准的视频也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创造伟大的产品。我们认为,Flash并非一款伟大的产品,因此我们放弃了它。相反,我们将关注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技术。如果我们成功,人们就会购买我们的产品;如果我们失败,他们就不会购买。到目前为止,我要说的是,人们似乎很喜欢iPad。我们每秒钟可以售出3台iPad。

哲学精解

乔布斯似乎总能够选对前行的方向。乔布斯曾让设计师们将iPod早期原型机上的所有按钮都去掉,包括开关按钮。设计师相当郁闷,但也正是这种理念,在iPod上开发出了标志性的滚轮来替代按钮。

乔布斯表示,苹果有这样的传统。早期的电脑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售,需要使用者在工作台上对其进行焊接组装。而在当时,乔布斯和Macintosh电脑的设计团队已经研发出了易于使用的电脑。

20世纪80年代初,乔布斯相信鼠标和图形界面才是个人电脑的未来,于是第一代的Macintosh电脑没有上、下、左、右方向键,强迫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使用鼠标;2007年年初,乔布斯相信触屏才是智能手机的未来,于是iPhone上没有实体键盘,强迫用户习惯使用软键盘输入文字。

苹果是最早放弃软盘并使用USB的公司。也就是说,过去的Mac配件在没有适配器的情况下都不能够在iMac上运行。此时的苹果把还不能被市场完全接受的USB接口推向了整个行业。这就是苹果,永远先人一步。

iPad之所以不支持Flash,是因为当前的大多数Flash游戏、菜单甚至视频播放器都需要一个可见的鼠标指针。这些Flash组件需要鼠标滑过或是实际点击等动作来触发。这在交互设计中非常盛行,而且对于Flash内容来说非常关键。为触摸屏专门开发Flash内容并非不可行,但人们要确保现有的Flash网站能继续运行。

设计还要看产品是如何使用的

设计是个有趣的词。有些人认为设计代表外形看起来如何。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它实际上代表的是如何“运作”。要设计出好东西,你必须“抓得住它”,你得与它心意相通(Grok,这是一位科幻小说家自己造的新希腊字,表示通过同理心去彻底了解某件事物)。要透彻地了解一件事物需要热情的支持……多数人不会花时间来做这种事。

哲学精解

正是这种对“产品如何使用”的痴迷态度,让乔布斯高度关注产品以及与产品相关的任何东西的细节。用其他品牌电脑装Windows,必须知道程序放哪里合适,收藏夹在哪里,驱动要怎么安装,而且必须不定期重装系统以及备份。但对于苹果电脑的用户来说,这一切都不用操心,实际上苹果很早就完成数字化无缝链接。现如今,买来一台苹果机便可以直接工作,苹果已为用户预装了从备份、播放、视频聊天、文档、图片剪辑、音频剪辑等一系列工作软件。

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功能

设计是个好玩的词儿。大部分的人认为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外貌和感觉,但是其实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功能。Mac(Macintosh的简称)的设计并非指它的样子,虽然这是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如何运作的。真的想把一些产品设计好,你必须搞懂它,对它胸有成竹。只有基于巨大热情的投入才能把一件事儿搞清楚,嚼个烂熟,而不是浅尝辄止。多数人并不投入于此。——1996年,乔布斯在NeXT时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我们没有办法讨论这种事情,在多数人的语境里,“设计”意味着装饰,它是室内装潢,它是窗帘和沙发的布料。但是对我而言,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设计是人工创造的基本精神,最后以产品或服务的一个又一个外层来表达它自己。——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谈设计的重要性

哲学精解

在乔布斯眼中,设计并非装饰,不是指产品的表面外观,它探寻的不只是颜色或者风格上的细节。设计是产品运作的一种方式,设计是一种功能。“一些项目被乔布斯完全杀掉。乔布斯常说死亡是最美丽的,因为只有死亡才会有新生。只有自己热爱自己的产品,才能推销给别人。而且一定要敢于杀掉自己的产品,而不要等别人来杀你。自我涅槃会换来成长。”一位苹果的老员工回忆。

正是这种对产品设计的痴迷态度,让乔布斯高度关注产品的细节以及与产品相关的任何东西的细节,尽管他也因此备受批评。乔布斯做出了MP3播放器,但这远远不够,他还创造出了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因为他想控制用户向播放器导入音乐的体验。他说:“我们对用户体验负全责。”对苹果公司来说,乔布斯不是公司CEO,而是公司的最终用户:一个让你最为发怵的用户,一个咄咄逼人、要求极高、动辄生气、有权冲你吆喝、当场吵你鱿鱼的用户。

只是希望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

我们知道我们目前已经推出最好的产品,但还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天天工作时,想的并不是我们何时能使苹果扭转绩效,我们是想知道如何制造出更棒的产品。这就是驱动我们的力量。扭转绩效只不过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也不是我们能宣称的事,这得由别人来宣告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个里程碑。我们的目标是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当我们做到时,我们就可以睡好觉了。两家公司(索尼和三星)在这些年来取得巨大的成就,确实令人赞叹。但苹果公司只是希望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希望能够对行业有所贡献。这也是我的一个信念。——是不是可以说乔布斯正在计划像索尼和三星一样将苹果发展成为产品系列更全面的公司呢?2008年,乔布斯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按常理,一家公司的目标应该很高远,就像比尔·盖茨说微软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乔布斯却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

乔布斯是能够从平凡之中找到真理的人。很难相信乔布斯在做完电脑这样的高档产品后,会全力开发MP3这样的小玩意儿。然而,乔布斯真的做了,iPod出现了,人们疯狂了。iPod的推出,标志着苹果公司开始涉足电子消费品行业。乔布斯称iPod为“21世纪的随身听”,可见他对iPod的评价之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苹果是在做艺术品,而不单单是科技产品。“苹果的产品必须持续使人欣喜”,这是乔布斯所坚持的。尽管苹果的产品也被很多人放入口袋,但这并不能使这位亿万巨富满意。

2007年,iPhone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它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苹果的第一台智能手机,更是因为它光滑表面的独特设计。在乔布斯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之下,苹果创造了很多智能平台的标准构件:屏幕亦键盘的全触摸屏幕。苹果于2010年1月发布了iPad。iPad又是苹果重视用户体验的一款产品。拿到iPad,只要滑动手指,轻触屏幕,你就能很快掌握它的使用方法。iPad还转变着我们和充斥在组成这个世界的数据的交流方式。乔布斯称iPad为无所不能的第三类设备。iPad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全部所想是人们能够利用它做什么,而不是去思考硬件、说明书、端口等。

掌上电脑的兴盛和衰败都是非常迅速的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认为我们不研发牛顿掌上电脑简直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做法。在这里我不撒谎,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我也一直在反思,掌上电脑真的有用吗?现在在一个会场上,究竟有多少人手里拿着一个掌上电脑呢?不论在这里还是在迪士尼公司,或者皮克斯公司,据我所知,使用这种电脑的人在一年前曾经达到50%,但现在已经减少到不足10%了。这种掌上电脑的兴盛和衰败都是非常迅速的。——2001年,乔布斯在接受《财富》杂志的布伦特·施伦德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注定了苹果产品所走的路线必然是精品路线。早在1977年4月,苹果 Ⅱ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上大获成功。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美元,此型号连续五年长销不衰。看看音乐播放器,产品每家都会做,但就是没有苹果那样长销。

为了不让产品掉得快,乔布斯努力做出具有未来感的产品以引导消费市场,以使产品在市场上存活更长时间。1998年推出的iMac,乔布斯打破当时电脑的标准规格,拿掉软盘机,并首度在电脑上使用USB界面。虽然当时市场并不看好这项决定,但乔布斯深信,iMac被定位在“网络电脑”,使用者会选择用网络来传输、存取资料。这项改变让iMac显得极有未来感。

乔布斯的策略是一旦被市场接受,就迅速推出各种风格品位偏好和价格优势的不同系列产品。这也是乔布斯保持产品长久生命力的一个措施。

尽管iPod nano和iPod shuffle等产品对苹果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iPhone和iPad等触摸屏产品,但这些传统音乐播放器仍是苹果产品线中重要的一环。iPhone是一款有价值的设备,然而用户不会在运动时携带iPhone。

在苹果公司的精英创造出具备优秀用户体验的产品原型后,苹果公司并不像很多企业一样根据现有生产可能性调整产品,而是更多地采用最新技术和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如用户所熟知的多点触摸技术、重力感应系统。这是乔布斯保持产品生命的另外一种方法。

从事产品设计的人在做产品分析的时候一般会把苹果的产品归类在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上,但在市场销售上它又不是绝对如此。这让我们拥有一个错觉:是否应该对用户及手机产品再细分?在iPhone出现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渐渐明确。单从销量来看,iPhone单款产品所产生的份额已经超越很多手机品牌半年或一年的销量,还不包括iPhone在市场上产生的跟风效应。

苹果没有向用户呈现太多,但所呈现的都足以流行几年,甚至数十年。

天哪,瓶子里真的封着一只精灵

天哪,瓶子里真的封着一只精灵!苹果正以20年未曾见过的方式释放其创新和创造能力。看看它的业绩吧。这不是一家只有5%左右市场份额的公司,而是一家有实力与世界级大公司竞争的公司。在有些领域,它的市场份额高达65%、70%,甚至90%。——乔布斯曾这样描绘iPod的巨大成功

哲学精解

这款产品可以说是苹果公司孤注一掷的赌注,因为苹果公司曾经冒险推出过几款消费电子类产品,例如牛顿(Newton)PDA业务、Pippin等,最后都落得草草收场。而且当时,苹果在这一行里根本不算大鳄,索尼、三星和松下才是这一产业的旗舰。在苹果产生iPod想法之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MP3),并且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但是销量极低。由于当时使用的芯片技术,使得播放器存储的数据有限,可以说在iPod出现之前,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并不受欢迎。2001年美国仅售出72.4万台数码音乐播放器。同时,也因为Sony公司的Walkman随身听非常流行,人们认为没有比随身听更方便的了,但是,乔布斯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数字音乐播放器将是未来的潮流。因为这些设备简单易用,能够将电脑、立体声音响或其他家庭及办公设备连接在一起。

它让人感觉很了不起

它让人感觉很了不起。我们觉得工作是一种享受。大多数人早上迫不及待地要上班工作。但这并不是说苹果公司正在蜕变成一个生产批量市场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我们的基因没变。相反,批量市场消费电子产品正蜕变成苹果。

哲学精解

对于苹果之前的主业电脑,苹果前CEO阿莫利奥曾说,乔布斯可以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从最初的苹果Ⅰ到最新的Mac-Book Air,苹果共塑造了十几款经典计算机,每一次推陈出新都给用户带来了惊喜,并推动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iPod实在太火了,它甚至成了创新的代名词,有人甚至把它当作动词使用。2006年2月初,美国一个名为IPAC的组织甚至发起一场“iPod我们的参议员”的行动,号召美国民众捐款用以购买iPod赠送给美国的参议员,目的是让这些参议员亲自体验创新的科技,以增强促进创新、保护版权的意识。

比尔·盖茨说,他很欣赏史蒂夫的品位,这是与生俱来的,他对人和产品的选择以及处理的方式都不一样,这很神奇。

用了生命中的最后15年的时间,乔布斯把苹果公司从一个高科技边缘企业改造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的产品外形和性能兼备。

听音乐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了

有了iPod,听音乐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了。——乔布斯2001年推出iPod时说道

哲学精解

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乔布斯发现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数字播放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P3。在苹果产生iPod想法之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MP3),并且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但是销量极低。2001年美国仅售出72.4万台数码音乐播放器。同时,也因为Sony公司的Walkman随身听非常流行,人们认为没有比随身听更方便的了,但是,乔布斯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数字音乐播放器将是未来的潮流。因为这些设备简单易用,能够将电脑、立体声音响或其他家庭及办公设备连接在一起。

当时的MP3却有两大缺陷:一是存储量小,二是下载音乐比较麻烦。基于此,乔布斯做了两项创新:一是花了1亿美金购买了硬盘MP3的专利,二是开发了iTunes音乐管理后台。

最初iTunes软件只能用在苹果自己的电脑上,同样,2003年4月开放的iTunes店面也只是苹果电脑用户的专利。不过,到了那一年10月,他们已经向Windows用户打开了大门。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苹果的股价坐上了火箭。

苹果公司的MP3之所以会命名为iPod,实际上也是灵光一闪的结果:它简单、易记,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对产品进行描述。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产品的功能发生了改变,这个名字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让更多的人参与数字音乐革命

苹果公司已经竭尽所能,让复杂的应用软件变得简单,使用起来功能更强。iTunes已经超越了其他音乐播放软件。我们希望它简单的用户界面能使更多的人参与数字音乐革命。——乔布斯关于iTunes的演讲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基于iPod的iTunes的出现,甚至改变了唱片业。多年以来,唱片公司把精力主要用于打击Napster之类的免费网站上的歌曲交易,而不是打造一项合法的下载业务。当时,美国或英国的合法网上音乐市场,只占总份额的2%左右。在发布iPod一年半之后,苹果公司又发布了基于iPod的iTunes Store。以每首歌曲99美分的价格,提供网上音乐下载,其中65美分付给唱片公司,另外25美分用来负担技术成本和信用卡交易费用。这种收费模式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拥有一张以美国为账单邮寄地址的信用卡。

iTunes Store很快就攻占了70%的合法音乐下载市场,一年之后,它共卖出了难以置信的8 500万首歌曲,并当选为《财富》杂志2003年度产品。就像一位记者所言:“实际上,乔布斯几乎是独自一人拖着音乐产业,边踢边喊,要他们朝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苹果将iPod与iTunes完美整合,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iPod用户通过iTunes,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音乐,便宜的价格,便捷的付费,从外观到内容,苹果为音乐迷提供了最好的音乐体验。

2009年1月,iTunes上的音乐收费价格发生了变化。苹果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利浦·席勒(Philip Schiller)表示,iTunes上的音乐分为三种价格:69美分、99美分和1.29美元,唱片公司可以自行选定每首音乐的价格。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因为苹果此前一直坚持每首音乐99美分的统一价格。

要重塑手机的意义

我们想要重塑手机的意义。什么是杀手级应用?杀手级应用就是创造通信的新应用,轻松打电话!很多电话打起来实在太过痛苦,我们要让大家有全新的通话体验,一种自由自在的语音通信感觉,就像可以直接使用语音邮件一般。iPhone是一款GSM+EDGE手机。没有3G传输,但我们有Wi-Fi和蓝牙2.0传输。电话拨入时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的铃声。我想给你们展示一些其他的工具:照片、日历、短信等常见的功能。我们先看我的电话,看到左下角的小电话图标了没?就这样,我进入电话模式了。里面有我的最爱、通讯簿……我现在非常兴奋!这是我们第一台手机力作,它终于来了!——2007年,乔布斯在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的演讲

哲学精解

乔布斯自然很清楚,iPod单薄的力量很难支撑起苹果未来的增长速度。因此,除了不断推出更新的iPod之外,他也将目光投向了移动电话领域。在苹果推出iPhone之际,手机市场早都饱和了,几大巨头已经厮杀得血淋淋的,乔布斯难道有三头六臂?

在iPhone发布的主题演讲中,乔布斯揭开了iPhone手机的面纱,他先后五次使用了“重新发明了手机”这个短句来定义iPhone。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每个人都恨他们的手机

还没有一部好手机。这就是机会。我们都有手机,它们实在不太好用。软件糟糕透顶,硬件也不怎么样。我们和朋友聊起来,他们也都不喜欢自己的手机。而且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实际上可以变得非常强大。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我的意思是,每年的手机出货量有10亿部,这是数量巨大的订单,超过了音乐播放器。它每年的出货量是个人计算机的4倍。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让我们开发一部能使人们爱不释手的卓越手机吧!——2008年,乔布斯如是说

哲学精解

事实上,在iPhone面市之前,手机早已成为“红海”,在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之后,苹果公司的众多竞争者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实的消费群。然而乔布斯对于当时的手机并不满意,于是乔布斯决定自己再造一部手机。

虽然在当时手机市场已经很萧条了。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2007年6月29日,iPhone销售的第一天,众多用户在曼哈顿苹果公司旗舰店的门口安营扎寨,其中包括费城市市长约翰·史崔特(John F.Street),他们不惜排上十几个小时的队,只为拥有一部最新款式的手机。

我们准备叫它iPhone

这两年半来,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一些具有革命性的产品陆续推出,我们很高兴能参与这种具有革命性的工作,当然我们也贡献了很多具有革命性的产品。比如1984年我们推出的Macintosh电脑;比如2001年,我们推出了第一台iPod,当然它并没有改变我们爱听音乐的习惯,可是它改变了音乐产业。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三样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具有触控功能的宽屏幕iPod,还有就是苹果手机,第三样则是具有突破性的网络通信装置。一台iPod,一部手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网络通信装置——而我们准备叫它iPhone!——2007年,乔布斯在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的演讲

哲学精解

当iPhone正式上市时所引起的那种购买狂潮,无法不让人称绝。2007年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美国刮起了一股旋风。iPhone手机从发售到销量突破100万台仅用了74天。iPhone手机则平均每天售出接近10万部,在美国听说,美国劫匪抢劫时说的也多是“把苹果和钱包拿出来”。日本用户用的基本都是日本手机,国外手机大多铩羽而归。但2009年8月,iPhone 3GS手机在日本市场上取得了销量第一的佳绩。

iPhone的键盘是一项宝贵的资产

iPhone拥有移动设备中最优秀、最先进的键盘。同所有小键盘一样,用户需要时间去适应iPhone的键盘。用户很快就能学会利用iPhone的智能功能,自动修改输入错误。因此,所有用户都将喜欢上iPhone的输入模式,并发现自己的输入速度并不比使用Treo、黑莓或其他智能手机时慢,甚至还要更快一些。利用iPhone的键盘设计,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软件来提升准确性,针对特定应用定制键盘,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去掉键盘。例如,去掉键盘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整个屏幕阅读电子邮件、浏览网页、查看电图、观看图片和电影以及完成其他我们还没有想到的工作。我们认为,iPhone的键盘是一项宝贵的资产,同时也是它的竞争优势。——至于为什么iPhone没有键盘,乔布斯如此回答

哲学精解

2007年,乔布斯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在iPhone之前,业界对于手机的想象力到了一个极限,但iPhone给了大家全新的震撼。iPhone的发布让那些天天都在冥思苦想手机未来的企业明白,手机是可以没有键盘和触摸笔的,最好的操作工具是与生俱来、不会遗失、操作自如的手指。

iPhone之后,引发了触摸屏效仿风潮,次年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商都陆续推出了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在中国甚至有完全高仿iPhone并保持做工精良的魅族M8,其受用户追捧程度也让苹果感到威胁而打出重拳,令这款“中国版iPhone”因外观侵权而被迫停产。

很多消费者希望同时拥有手机和iPod

很多消费者希望同时拥有手机和iPod,因为大部分手机都不是出色的音乐播放器。如果不计入购买iPod的200美元成本,iPhone剩余部分的价格仅为299美元。

哲学精解

在发布iPhone时,乔布斯称iPhone为“革命性的移动电话”,将“完全改变电信行业”,因为它结合了iPod、手机和互联网通信设备等功能,相对于当前难操作的智能手机是一次飞跃。iPhone现在已经成为苹果公司的第二大赢利支柱,也深深震撼了手机业。iPhone在2007年6月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在此之后席卷全球。

直到大家看到iPhone之前,所有的手机生产商甚至想都没敢去想一个用户友好型触动界面,随后不久马上以iPhone的操作界面推出了iPod Touch,从而促使广大iPod用户在硬件升级时向这个新界面过渡。

作家苗炜曾这样记录了他使用苹果产品的体会:“我一直等到iPhone出到第四代才入手,让我惊奇的是照片的定位功能,你用iPhone4拍一张照片,手机会记录下这张照片的地点,在世界地图上显示,等我带着这部手机去了智利、阿根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上海、昆明之后,地图上就有了一串红点,我的行动轨迹被记录下来,我可以按照地图来查看照片,某一天,我在巴黎沿着塞纳河走了两个小时,路过铁塔、凯旋门、奥塞博物馆、莎士比亚书店时都拍了照片,一个月之后,我点开巴黎的地图,重新看到这些照片,我忽然发现这部手机能和你的情感发生关系,我们总说苹果的产品设计得好,其实,美妙的设计都来自这些体贴的应用和细节。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彩电从索尼换成三星,但要你换掉一部下载了很多APP、拍摄了不少照片的苹果手机并不容易,你往那里面注入了你自己的情感。”

产品会主动适应我

我并不需要调整自己去适应产品,它会主动适应我。——在iPad发布的短片中,乔布斯如是说对苹果公司而言,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我们能否生产出真正能够激发我们兴趣的产品。

哲学精解

当惠普、索尼们每年开发出数十款甚至更多产品并保持高速更新换代时,因为乔布斯对每个项目都要深度介入的风格,苹果每年只能开发出一两款产品。但几乎每款都在市场上引发了轰动。有人认为乔布斯之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是因为2000年,乔布斯成为了苹果的永久CEO,而美国CEO的平均任期不到6年,甚至许多CEO甚至只干了几个月就被解雇。只有乔布斯,几乎是永远不倒,所以他才会无拘无束地制订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苹果的高标准,获取丰厚利润。

苹果的新产品开发始于内心深处,随后通过不断的对话酝酿成熟,对话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讨厌什么?(我们的手机。)我们用技术生产什么?(内置Mac OSX系统的手机。)我们想拥有什么?(你猜对了,iPhone手机。)

产品挑选人:直到有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让一个团队来设计一件产品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直到有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1998年5月,乔布斯在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如是说毫无疑问……当我把它拿给工程师们看的时候,他们举出了38个原因(为什么它不可行)。然后我说,“不,不,我们就这样做。”然后他们说,“哦,为什么?”然后我说,“因为我是首席执行官,我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因此他们就牢骚满腹地按照我说的去做了。但是,最后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对《时代》杂志的列夫·格罗斯曼说

哲学精解

与大多数具有创新基因的数字公司不同的是,乔布斯拒绝了创新产生的民主来源。他坚信自己对消费需求的预判能力,并要求公司的产品创新要在自己的主导意识之下进行。

每次新产品开发,乔布斯都是自己玩弄这些新技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将之反馈给工程师。如果一个东西太难使用,乔布斯就会指出哪些地方必须简化。任何不必要的或者令人费解的地方,都会被要求去掉。由于只有一小部分人做决策,因此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两款创新产品。但是这个方法效果显著,因为乔布斯及其团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000年,作为刚被苹果收购的德国阿斯塔特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Mike E-vangelist负责研发日后为人所知的iDVD。Evangelist说,为此自己与搭档精心准备了三个星期。“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Evangelist回忆说,“他压根儿没看我们的展示,而是径直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方框,说:‘这是这款新应用,有一个窗口,你把影片拖动到窗口里,点击一个按钮叫Burn。’就这样。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这样评价乔布斯:“乔布斯非常自负。他总是花很多时间思考产品以及如何选择,考虑所有可能的问题以及答案。每次他提出一个想法时,其实都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反复思量过了,这样做确实令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势。而他认为这只不过是聪明人的做法,甚至认为这是聪明智慧最简单而原始的定义。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所谓聪明就是给出和其他任何一个人相同的答案。但是乔布斯从来不吃这一套。”

在硅谷著名的管理学者杰弗里·摩尔看来,“产品出来后,一定要有一位独裁者”。摩尔说乔布斯是一个完美的产品挑选人。挑选产品的最佳决策方式往往并不是集体决策,而是要由一个人来担任决策者。“这是一种走钢丝般的冒险行为。这就像是在参加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你一定要有足够的把握才能去做这件事。通过集体决策来挑选产品,并不能保证比一个人挑选更好。”前苹果公司高级主管让·路易·卡西用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来称赞乔布斯的管理风格:“民主不能制造出伟大的产品——你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专制君主。”

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

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的,虽然没有人会去看它。

哲学精解

美国很多媒体经常形容乔布斯是“魔鬼型完美主义者”。苹果前总裁斯卡利曾这样评价乔布斯——“‘完美’这是乔布斯与其他人比如比尔·盖茨的区别之所在。比尔同样很聪明,但是比尔感兴趣的从来都不是尽善尽美。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占据市场。不管手里是什么牌,为了占据市场他都会打出来。乔布斯从来都不会这么做,他信奉的是完美。”

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找不到令他满意的、完美的东西,他宁可不要。这种偏执地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个性,在苹果的产品研发中随处可见。有一次,出于美学方面的考虑,乔布斯想重新设计第一代Macintosh电脑(简称Mac)的主板。他认为,主板的有些部分“丑陋不堪”,他想使芯片和电路的排列更加美观。设计人员当时觉得很懊恼,一是没人看到,最重要的是,从电子学的角度看,它们认为新的排列无法运作。正如所预料的,新的主板根本无法运作,乔布斯这才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像盒子一样规矩的电脑令人很厌烦

设计出来的Macintosh就应该这么大,不能再让它的体积变大了。如果再加大,用户会受不了的。另外还有,我一看到这些方方正正的像盒子一样规矩的电脑就厌烦,为什么不能把它设计得更高一点,而不是更宽呢?——1980年,乔布斯带领Macintosh研发团队时,在一次研发会议前,乔布斯带着一本电话簿走进了会议室,他把电话簿扔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如是说

哲学精解

1998年,iMac诞生后,计算机就不再只是主机和一个毫无生气的矩形屏幕,也不再会让我们联想到那种会计办公室里严肃刻板的景象。iMac以圆润的外形,讨人喜爱的颜色打消了IT业界的顾虑。人们愿意展示它,骄傲地把它放在自家的客厅中。

乔布斯讨厌同时打开好几个窗口。每次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夹或文件,就会出现一个新窗口。很快,屏幕就会被层层叠叠的窗口所覆盖。因此,设计师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单一视窗”模式。所有东西都在同一个窗口展现,不管用户操作的是哪个软件程序。

乔布斯残酷的完美主义,无疑给他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树立了很高的标杆。由于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线条与空间的组合,而是一种审视世界的态度,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态度和方法。没有对追求完美的疯狂与忘我,就不可能成为苹果的人才。这是乔布斯的信念。乔布斯曾要求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新的电脑时,外表不能看到一颗螺丝。后来,设计出的模型里有一颗螺丝稍微露了出来,结果乔布斯立刻就把那位设计师开除了。

如此简单却呈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在苹果电脑的第一份宣传材料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苹果的图案。简单的一个水果图形——苹果:如此简单的图案呈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当你开始注意到一个问题,并且认为该问题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时,意味着你很可能根本不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唯有深入问题的核心,才能明白其复杂性,也才能找出其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在设计Macintosh电脑时的野心。

哲学精解

当初设计Macintosh电脑时的野心已成为了乔布斯设计所有产品的标准。苹果公司的很多产品都具有这种隐形设计的特征。在他看来,完美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所谓看不见的设计。乔布斯在意电源开关显示的亮度与颜色,在意电源线的设计,甚至连电脑内部线路的安排也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细节的视觉与触感,让苹果电脑的产品独树一帜。

iMac拥有巨大的平板屏幕,而电脑主机则安装在其后面。屏幕与由一块铝板制成的底座连在一起,底座稍稍有点倾斜形成一定的角度,构成一个支架。几乎所有科技产品在塑料或金属的接口处都有缝隙,但苹果公司创造了新的工艺,保证产品没有缝隙。所有的产品上只有线条,而没有缝隙,甚至没有任何可见的螺丝。在大多数产品上,都会粘贴一大张印有条码和检验章的标签,而在iPod上,这一切都被精致地刻在产品背面的底部。这就是用户体验基础。

事实上,乔布斯也曾因过度追求完美而遭遇失败,没人否认Macintosh是完美的艺术品,但它同样具有艺术品般高昂的价格,这让很多人对完美的Macintosh望而却步。

追求完美从来都是执行力的大敌,它会延长产品的研发时间,增加产品的成本,延误产品上市的时间。但是为了追求完美乔布斯甚至愿意取消自己小组奋斗了多年的项目。是他这种不愿妥协的精神确保了苹果公司产品决不会在没有完善之前便匆匆推向市场。

乔布斯不讳言经常会碰到瓶颈。而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停下来。在制作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期间,团队曾停工长达5个月,这段时间乔布斯仍然支付薪水让团队“游手好闲”。如果没有勇气停下来思考、重新想象,就不会有后来一炮而红的动画电影。

对于乔布斯来说,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他只会倾注全力打造一款产品或服务,他从来只制定A计划。因为一旦为自己的选择制定了备选方案,那就是在为自己留下退路,这会让人产生懈怠。

被称为“中国信息行业的开拓者”的张树新这样评价乔布斯:“一个完美主义者竟然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袁岳评价乔布斯:“一个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把工业、资本和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呈现给人间的大师。”

伟大的设计就在细节之中

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buttons)做得如此之好,真让人恨不得舔一下。——乔布斯为屏幕上按钮的设计定下的标准

哲学精解

为了控制细节,乔布斯甚至会趴在电脑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看那些按钮的设计。他会一直深入到每个细节里去,详加勘察每一方面到像素的级别上去。若是有出入,某些设计人员可就要挨一顿臭骂了。为此,苹果的平台体验负责人专门配了一副钟表修理工使用的高倍双目放大镜用来反复搜索屏幕上的每一个微小像素的可能瑕疵。

乔布斯曾经亲自让广告代理商改掉某个广告文案第三段中的一个字眼。只有像乔布斯这么关注细节的CEO,才能真正去了解用户的需求。

乔布斯十分注重电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电脑包装设计。乔布斯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像研发和生产产品一样对待用户拆包装的过程,从而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包装出来。要让用户从打开包装盒开始就爱上苹果的产品。同时,乔布斯认为,应当由用户亲自从包装箱内取出电脑部件进行组装。通过组装电脑,用户将了解电脑的各个部件及电脑的工作原理。如今,从戴尔公司到手机制造商,每家公司都采用了这一令公众熟悉产品的做法。

由于乔布斯的细节控制,苹果公司的某设计小组花了足足六个月的时间改进滚动条。滚动条是所有操作系统窗口中位于右手边的导航条,有时候也会在窗口底端。它们是所有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用户界面中最明显的部分。

在一次会议上,乔布斯仔细查看每个窗口左上角的三个小按钮。这三个按钮分别用于关闭、缩小和放大窗口。设计师们把这些按钮都弄成了亚灰色,以免扰乱使用者的注意力,但是这样就很难让用户区分按钮的功能。于是乔布斯给出了一个古怪的提议:这些按钮要涂成红绿灯一样的颜色——红色代表关闭窗口,黄色代表缩小窗口,而绿色则代表放大窗口。按钮的颜色明显地向用户表明了点击的后果。特别是红色,它通常意味着“危险”,以防使用者不慎点击到它而关闭窗口。

乔布斯关注设计细节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苹果产品的底色之上都有一层透明的塑料,能够为产品带来纵深感,这被称为“共铸”(Co-molding)。为了实现这种体验,苹果的团队与市场营销人员、工程师甚至跨洋的生产商合作,最终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流程,保证了工艺在所有产品上的大规模实施。

很少有制造商会如此关注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但正是对细节的关注使苹果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这种对微小事物的关注通常只有在手工制作的产品中才有。

乔布斯甚至三次改变所有苹果店的灯光布置,为的是店内的产品看上去像广告中那样熠熠生辉。多年前苹果公司在曼哈顿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时,这位细节控制主义者要求将专卖店使用的意大利大理石送到苹果总部,因为他要亲自检查大理石的纹理。

有人批评乔布斯想控制一切细节,但实际上他并非对所有细节都感兴趣。乔布斯关心的只是与公司——用户界面有关的细节及其带给用户的体验。他本人一再声明,他的任务并非创造伟大的产品,而是为公司所有其他人创造伟大的产品而提供自由和空间。

我无法说服我自己爱上这个玩意儿

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我无法说服我自己爱上这个玩意儿。而这是我们做过的最重要的产品。——iPhone封装设计也曾被无情地全盘否定,当iPhone快推出市场时,一天乔布斯“心血来潮”地对他的设计师如是说

哲学精解

一大群设计人员对iPhone的封装设计重新思考直至乔布斯满意为止。乔布斯后来回忆此事这样评说:“那个过程简直是去地狱里走了一圈。”

曾在苹果工作过的软件开发人员格列·里德(Glenn Reid)回忆称,在一个图片编辑程序即将发布几天前,乔布斯召开会议,并在最后一分钟认为,软件中的一项索引功能使该系统变得无谓的复杂,并决定取消这项功能。当时产品文档都已经打印成册,这让里德及其软件团队感到非常沮丧,但他承认:“这使产品变得更好了。”

为了让产品更好,乔布斯会很快改正以前的一些做法。2010年发布会上乔布斯拿出了全新的iPod Nano,这个产品不仅仅拿掉了iPod Nano上的最经典的触摸滚轮,还拿掉了2009年发布的上一代iPod Nano的主要卖点:只能“摄像”的摄像头。这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乔布斯看到了拿着iPod Nano拍视频没能成为我们身边的潮流。因此,即使是在2009年乔布斯对iPod摄像头有很高的预期,但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他始终坚持的简单原则,在“新玩法”的新Nano上,摄像头被默默地拿掉了。

第四章 乔布斯的战略哲学

多年前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认知是:如果我们掌握或控制不了某个行业的主要技术,我们就不进入那个领域;否则,就会遭遇惨败。我们意识到,对几乎所有未来的消费电子产品而言,主要技术都将集中在软件上,而软件正是我们的强项。

不做爬得快、掉得也快的产品

从事技术产品工作,如果你够幸运,产品将获得成功;如果你非常非常幸运,产品可能会大获成功并持续一年;如果你身处神殿,受众神庇佑的话,产品能够持续10年,然后迅速成为积淀层,成为构成下一技术层的基础。我敢保证,20年后,你将无法启动我们现在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但是《白雪公主》一书的销售量达到了2 800万本,而且它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大家都不会再给小孩读希罗多德(Herodotus)或者荷马(Homer)的作品了,但是每个人都看电影,这些就是我们当今的神话。迪士尼将这些神话注入到了我们的文化中,皮克斯也很有希望做到这一点。——1998年,时任皮克斯CEO的乔布斯在接受《时代周刊》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1998年,乔布斯正处于拯救苹果公司的低迷期,以及重返苹果公司的彷徨期,这种彷徨直接影响着他对产品的思考。乔布斯对快速更新的科技产品感到有些厌倦了,他想制造一些更加持久的东西。

2001年,当不少公司都在忙着开发新型PDA时,乔布斯却把眼光放在了音乐播放器上。乔布斯表示,苹果已经设计了一款永远不会上市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乔布斯的意思是说,苹果不会涉足PDA业务。事实上,个人数字助理牛顿(Newton)PDA业务就是苹果于1993年8月发布的。不过,早期的机型因笨重、昂贵且多缺陷而广受奚落。尽管爱好者们在苹果的库珀蒂诺校园停车场举行示威表示反对,乔布斯还是在1998年2月封杀了牛顿(Newton)PDA业务。乔布斯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做PDA。他认为,PDA是个“爬得快、掉得也快”的产品。

相反,苹果目前仍然每年升级iPod产品线,给iPod增加新功能,或是推出新的设计。iPod可以被称为苹果公司的“长青产品”,自2001年10月推出以来,全球有超过3亿的用户拥有iPod,是全球拥有用户数量最多的音乐播放器厂商。索尼需要花费30年才能让Walkman系列卡带机的销量达到这个水平,成为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音乐播放器。

从来不会待在原地不动

我从小就把鲍勃·迪伦视为我学习的偶像。我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他所有歌曲里所蕴含的哲理,并且发现他从来不会在原地踏步。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知道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只要他们不怕失败,继续冒险,他们就依然是艺术家,迪伦和毕加索正是这样的艺术家。——乔布斯曾这样评价其偶像即美国著名歌手鲍勃·迪伦1997年我回到这里时,一度要找些多余的办公空间,然后我发现了一处地方,陈列着老旧的Mac和其他东西。我说:把它们清走!然后就把这些“该死的”送到了斯坦福大学。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你总回头看,你会被灭的。你必须关注前方。——2008年10月,乔布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哲学精解

乔布斯少年时代极度崇拜鲍勃·迪伦,能背出迪伦写的所有歌词;他欣赏迪伦勇于突破自己,并不畏外界评论的作风。正如鲍勃·迪伦从来都是坚持进行自我革命一样,乔布斯也不断地对苹果的产品进行革命。乔布斯使得个人电脑像电话一样易于使用,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模式,吸引消费者转向数字音乐,令手机重现时尚感。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时候,乔布斯创新与变革的脚步却从未停止。iPad的横空出世就是乔布斯天才想法的再一次伟大实践。乔布斯使得平板电脑成为人人模仿的对象。

在创新上,乔布斯总是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看起来是冒险,实际上却是一种超越。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曾经说过:“在一家靠创意推动生产的企业里,其危机便是不再继续创新。而其真正的风险则在于公司领导者认为不要冒险。”

乔布斯处在这个以10倍速发展的行业,就是要与速度赛跑,就是要忘掉过去的成绩,冲向下一个目的地。依靠软件夯实苹果的竞争基础的同时,乔布斯不停地提出新理念,试图依靠新产品巩固苹果重新启动后积累起的动能。几乎每当苹果的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乔布斯都会退回最本原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理由是:“这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科学,也是艺术。”乔布斯认为自己没法选择,苹果员工也一样没法选择。

大规模数字设备推动着数字生活时代的列车

我们预言个人计算机的第三个黄金时代——数字时代正在到来。大规模出现的新数字设备推动着数字生活时代的列车向我们快速驶来。现在,手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CD机及同类产品随处可见,还有MP3这一新兴产品。消费者的家中和公司大量购进了DVD机,甚至还出现了便携式DVD播放器。在全美售出的相机的销量中,数码相机的销售量占15%。是15%啊!并且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这个比例还将达到50%。大量数字设备相继出现,时代在改变,我们将拥有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而数字化的含义是相当丰富的。我相信个人计算机,尤其是Mac电脑,将成为我们这种新生活方式的新的中枢,因为它们有能力为其他电子设备增加无穷的价值。——乔布斯2001年在MacWorld Conference&Expo上的主题演讲

哲学精解

据乔布斯说,在苹果公司开发出iMovie之后,他方才领会到“数字中枢”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iMovie是一种视频编辑应用软件,你可以在电脑上使用它,并对便携式摄像机的录像进行编辑,这使便携式摄像机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乔布斯说:“它使你的便携式摄像机的价值提升了10倍,因为原先你可能再也不会看一眼这些原始录像,而现在你可以将它们转换成一部神奇的电影。”

信息工具在乎的是速度、完整和移动性

电脑竞争的将不再是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也不再是内存的大小。电脑一定是信息工具。信息工具在乎的不是计算,不是解析度,不是内存;信息工具在乎的是信息的速度、信息的完整和信息的移动性。——早在1997年,乔布斯在接收《湾区科技先驱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哲学精解

对于刚复出没有多久的还不算成功的乔布斯,没有几个读者能够理解他今天看来如此简单的预言。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段话,可以发现,乔布斯甚至已经预言到了如今的iPad这种平板电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