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21:55:48

点击下载

作者:(宋)司马光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试读:

前言

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度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历史,主要是政治斗争史,记录的人物,也主要是政治人物,他们如何争夺政权,建立王朝;王朝内部又如何争斗、残杀直至衰败,被反对的力量所取代。这个过程中有智慧,也有阴谋;有勇武,也有残忍;有人性的挣扎、固守,也有堕落。虽然书中也记录了一些文人和其他人的活动,但基本上都和政治有关。

编著者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是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家世代为宦,他的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十五岁时所写的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

司马光年轻时就酷爱读史,阅读了很多古籍,记下了很多读史的心得。他在朝廷担任官职,前期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职务,后来做过地方官,最高做到宰相。他三十多岁时,已酝酿出《通鉴》的规模。在政事活动之余,他写出《历年图》二十五卷,《通志》八卷。这些都是后来编写《资治通鉴》的基础。

司马光既读史,又有从政的经历。他觉得可以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总结出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这个“观者”,主要是指统治者,就是皇帝。因为这个目的,《资治通鉴》所选史料基本上限于国家的兴亡轮替、统治政策的成败得失、君臣之间的道德操守这几个方面。这就是我们在《资治通鉴》中看不到关于文化、科技等内容的缘故。

司马光著史的想法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和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己选择助手。《资治通鉴》这个书名是宋神宗定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还为此书写了序文。

在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和他所记述的漫长的年月里,中国只有皇帝,没有法治,只有专制,没有民主;那时候的人不知道有“世界”,以为中国就是“天下”……今天我们读《资治通鉴》,自然就不可能是为了当皇帝了。但是,今天是从昨天过来的,现实中必然会有历史的投影;我们生活在今天,不等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历史没有一点瓜葛。

所以,我们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是为了懂得今天,明白今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对人们(包括我们自己)的种种行为,也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找到根源;也就是说,可以知道“我从哪里来”。

我们了解了历史,运用今天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就大致可以知道,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哪些今天仍然有价值,对我们有益;哪些是糟粕,是有害的,不应该让它危害今天的生活;也就是说,能帮助我们知道“我到哪里去”。

不学习历史,也不思考今天;对各种社会现象没有自己的判断,听了别人的意见,也不知道谁对谁错;在各种生活矛盾中不知自己该怎么做,只能一头雾水,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社会上,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并不少。这样做人,这样生活是很可怜、可悲的。读书,包括读史,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样的命运。

本书是从《资治通鉴》原著中选择了若干篇章编写而成。这些故事每一个都相对独立,具有可读性,而连起来阅读,又能从中大致了解《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历史面貌。

关于《资治通鉴》,已经出版过很多各种形式的选本,但本书所选择的一些故事,是很多选本所没有的。这些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中的人物很有个性,故事也很有趣,耐人寻味。

融于水 方桦 仰丰

三家分晋

战国时代,晋国由赵、魏、韩、智四大家族控制着。智姓家族族长智宣子,打算指定儿子智瑶当他的继承人。族人智果知道了他的想法,跑来对智宣子说:“智瑶确实有很多长处,比如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文章写得漂亮,处事果断;但是他心胸狭隘,刻薄寡情。这样的人,别人谁能跟他和平相处?如果你立智瑶为继承人,会给智姓家族带来灾难的!你另外一个儿子智宵,更合适当继承人。”可是智宣子听不进去。

为了躲避灾祸,智果就到有关官员那里立了文书,把自己家从智氏家族分了出来,改姓“辅”。

再说赵姓家族。族长赵简子(赵鞅)有两个儿子,长子赵伯鲁,幼子赵无恤(赵襄子)。赵简子不知道该立哪个儿子当继承人,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刻下一段训诫之语,给他俩一人一块,吩咐说:“要好好领会,切记在心。”

过了三年,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叫到面前,问他们那段训诫语学得怎么样了。赵伯鲁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原来,他早就把这事给忘了,竹简也不知丢在哪个角落里了。赵无恤却把训诫语熟练地背诵出来。赵简子问他要竹简,他立刻从袖子里掏出来。赵简子于是指定赵无恤当继承人。

赵简子有个手下叫尹铎。赵简子派他管理赵姓家族的领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尹铎问他:“你是希望我为你去搜敛财富,还是希望晋阳成为你可靠的退路?”赵简子说:“当然要使晋阳成为我可靠的退路。”尹铎到晋阳后,立刻削减百姓赋税,并告诉百姓说,这是赵简子让他这样做的。晋阳的老百姓都很感激赵简子。

赵简子对赵无恤说:“你一定要记住,一旦晋国发生内乱,立即投奔到晋阳去。千万不要认为尹铎地位不高,或者嫌晋阳太远,就不愿去。”

智宣子逝世后,智瑶掌握了晋国大权。一天,智瑶在蓝台设宴,请来韩姓家族族长韩虎、魏姓家族族长魏驹一起饮酒。席间,智瑶戏弄韩虎,又侮辱韩家的总管段规。智果听说后,就警告智瑶:“羞辱别人而不防备报复,离灾难不远了。”智瑶说:“只有我给别人灾难,谁能给我灾难?”智果说:“《夏书》中说:‘一个人屡犯过失,结下的怨毒不在明处,不能因为看不见就粗心大意。’大人物在小处谨慎,才能避免大的灾祸。今天你戏弄韩家的族长和韩家的重臣,让他们蒙受耻辱,又不防备他们的报复,还掉以轻心,认为他们不敢对你怎么样。黄蜂蚂蚁,都能给人带来痛苦,何况是人多势众的大家族?”智瑶听不进去。

过了些日子,智瑶要韩虎把领地割一块给他,韩虎气得都发抖了。段规对韩虎说:“智瑶喜欢占小便宜,性情又很残暴,如果拒绝他,肯定会对我们动手,不如答应他。他尝了甜头,肯定会向别人也这样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发生冲突。这样,我们就可以逃过一劫,还可以静观其变。”韩虎就把一个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市,送给智瑶。

智瑶十分得意,接着他又要求魏姓家族族长魏驹割让领地给他。魏驹当然不愿意,他的总管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魏驹说:“强迫人家割地,欺人太甚了,当然不给他。”任章说:“正因为他没有理由强迫割地,我们才应该给他。智瑶连得两家的土地,必然认为自己不可一世,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我们被迫割地的几家,就会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智瑶的性命,不会长久了。《书经》说:‘要想将击败一个人,先让他把坏事做绝。将吞食他时,先喂他一点东西。’我们不如答应他的要求,让他以为谁都怕他。然后我们可以暗中等待报仇的机会。如果我们不答应,智瑶就会对我们一家动手,我们怎么敌得过?”魏驹觉得任章的话很有道理,也把一个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市,送给智瑶。

连得韩、魏两家的两座城池,智瑶越发狂妄自得。他又向赵家新任族长赵无恤提出割地要求,指名要蔺邑(今山西省离石县西)、皋狼(今山西省离石县西北)。他万万没想到,赵无恤竟然拒绝了他。智瑶已经习惯了别人服从他,赵无恤的拒绝让他恼羞成怒。他命令魏、韩两家跟他一起出兵,想除掉赵无恤。

这时赵无恤正准备逃亡。他的手下有人建议投奔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因为那里的城堡最近刚刚修竣,比较坚固,有利于抵御进攻。赵无恤说:“那里的百姓刚刚完成修城的工程,已经筋疲力竭,再要他们守城,恐怕很难。”有人建议说:“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官库里物资充实,也是好地方。”赵无恤说:“地方官已剥夺了人民的财富,再要他们为我们卖命,有谁肯勇敢作战?还是投奔晋阳,晋阳是我们赵家的领地,尹铎在那里替我们治理,待人民宽厚,人心必然拥护我们。”于是,投奔晋阳。

智瑶率领智、韩、魏三家的联军,紧追而来,把晋阳团团围住,然后挖开汾河,想用汾水把晋阳淹没而取胜。滚滚汾水波浪滔天,水涨得最高的时候离城头不远了。城内水漫起来,街道上都能捉到鱼,老百姓家里的炉灶被水泡得坍塌了,饭都做不成;但是老百姓没有人想到投降。他们说,赵家对百姓一向宽厚,危急关头我们不能抛弃他。很多青壮年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智瑶觉得奇怪:晋阳城里怎么没有人逃出来?他登上城外的高冈,察看城内动静。魏驹、韩虎在一旁跟着。看到洪水滚滚,波浪滔天,晋阳城像一叶孤舟,即将沉没,智瑶得意地说:“今天我才知道,水也可以亡人之国。”听了这话,魏驹用手臂轻轻碰了一下韩虎,两人对视了一眼,想到一块去了:汾水可以淹没晋阳,也可以灌安邑(今山西省夏县,魏姓家族根据地),绛水也可以灌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韩姓家族根据地)。

回到营帐中,一个名叫疵的谋士悄悄地对智瑶说:“韩、魏两家可能叛变,我们要有防备。”智瑶说:“你怎么知道?”疵说:“我们跟韩、魏两家约定,消灭赵家之后,三家共同瓜分赵家领土。现在晋阳被我们围住,危在旦夕,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可是今天魏驹、韩虎跟您一起察看晋阳城内的形势时却面露惧色。他们一定会想到,一旦赵家灭亡,韩、魏两家就离危险不远了。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对付您。如果没有阴谋,那才奇怪。”智瑶不相信。

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韩虎、魏驹。两人显出很委屈的样子,指天发誓说:“这一定是赵家的计策,想挑拨我们几家的盟友关系,使您怀疑我们两家,让我们不能齐心协力攻打晋阳。我们再傻,也不会舍弃已经到手的赵家土地。您是那么强大,我们怎么敢与您作对呢?”智瑶听了这话,十分满意。

韩虎、魏驹二人告辞后,疵进来了。他问智瑶:“你怎么能把我昨天说的话告诉他们?”智瑶诧异地说:“咦,你怎么知道的?”疵说:“我在门口碰到他俩。他们一看是我,显得有些吃惊,加快脚步低着头走了。如果他们心里没有鬼,不会这样的。”智瑶认为,韩、魏两家把领地都割给自己了,怎么敢背叛自己呢?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的。疵见智瑶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就要求出使齐国,以躲开即将来到的灾祸。

这天夜里,赵无恤派一个叫张孟谈的使者,悄悄出了晋阳城来见魏驹、韩虎。张孟谈对魏驹、韩虎说:“古人说,唇亡则齿寒。如果晋阳城被攻破,赵家覆灭之后,接下来就轮到你们了。”魏驹、韩虎说:“我们何尝看不到这个危险,我们怕走露消息坏了大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张孟谈说:“今天你们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魏驹、韩虎就与张孟谈约定发动事变的时间,然后护送张孟谈潜回晋阳城。

到了约定日期,赵无恤趁智瑶不备,派出精锐部队突然袭击智家守军,挖开朝向智家军的河堤,大水倒灌智家军阵地,士卒们猝不及防,阵脚大乱。魏驹、韩虎指挥自己的士兵乘势从两边夹攻。智瑶根本没有准备,想逃已经来不及了,被赵无恤生擒处死,家族也被灭了。

智姓家族中,只有智果因为早已改姓为辅,才逃过此劫。智姓家族被灭后,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了智姓家族的领地。这一年为公元前403年。

豫让刺袍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朝政由智伯、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赵襄子)六个家族共同执掌。智伯身边有一个谋士,叫豫让。智伯待他为上宾,凡遇要紧之事,皆向他请教。豫让很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后来智伯带领赵、韩、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晋国权臣就剩智伯、韩、魏、赵四家了。不久,智伯和赵襄子发生冲突,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打败了智伯,并处死了他,而且把他家族全杀了,瓜分了智伯的土地。豫让躲过了这场仇杀,只身逃到深山里隐藏起来,等待时机为智伯报仇。

不久,豫让听说赵襄子在修建宫殿,于是他改名换姓,混到工地上做工,伺机潜入赵襄子内宫。赵襄子上厕所时,见打扫厕所的是个陌生人,便警觉起来,令手下将他捆绑起来,又从他身上搜出凶器。在审问中,赵襄子发现此人就是豫让,便问:“你混进宫想干什么?”豫让回答:“伺机刺杀你,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左右侍卫拔剑要杀掉豫让,赵襄子阻拦说:“豫让乃义气之士,放了他。”

豫让并没有放弃为智伯报仇的想法。为了防止被赵襄子的人认出自己,他用生漆涂满全身,使浑身皮肤肿烂,毛发脱落,容貌大变。他还吞下烧红的木炭,嗓音也变哑了。一日,豫让在街市行乞,与自己的妻子相遇,他的妻子都没有认出他来,还施舍给他几个钱。

这天,豫让打听到赵襄子要外出,便预先埋伏在一座桥下。赵襄子的车刚到桥边,马匹突然受惊,手下四处搜查,发现桥洞下有个乞丐。赵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

士卒将豫让从桥洞里抓了上来。赵襄子指着他斥责道:“智伯已死,你为何一定要为他报仇?”豫让说:“智伯视我为人杰,所以我要用人杰的方式去报答他。”赵襄子不禁流下了眼泪,感叹道:“唉,先生已经有了忠义之名,而我已饶恕了你一回,这次我不会放过你了。”豫让说:“上次你宽恕了我,天下人都称赞你的德行。今天我宁愿受到惩罚而不避生死,但我请求让我用剑刺你的衣袍,以表达我报仇之意,则死而无憾了!”

赵襄子脱下自己的衣袍给了他。豫让把衣袍挂在桥栏杆上,怒目而对,挺剑猛刺,然后他握剑向天:“我的主公啊,臣已为您报仇,马上可以与您相见了!”言罢,挥剑自刎。赵襄子惊叹不已,令手下将豫让厚葬于大山之中。

魏文侯招贤

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秦、楚、燕、韩、赵、魏、齐这七国,史称“战国七雄”。群雄争霸,急需人才。魏国君主魏文侯延揽人才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天,魏文侯与大臣们一起喝酒宴乐。堂下,一群舞女随着乐队奏出的乐曲节拍翩翩起舞。谋士大臣频频向魏文侯敬酒。酒酣耳热之际,突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舞女们吓得花容失色,谋士大臣们也都被惊得面面相觑。魏文侯却像没听到雷声似的,举起酒杯向谋士大臣们劝酒。

一个时辰过去了,雨非但没小,反而越下越大,还不时有雷声响起。这时,魏文侯放下酒杯,对大家说:“我与管山林的约好了,要去他那儿打猎,今天就喝到这儿吧。”大臣们都七嘴八舌地劝他不要去。这个说:“下这么大的雨,您淋坏了身子怎么办呢?”那个说:“我们难得和国君一起喝酒,又喝得这么尽兴,您怎么能走呢?”魏文侯摆了摆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喝酒有的是机会。我与那个管山林的有约在先,我不能失约。”魏文侯执意要去,谁也没有办法阻拦他。

那天的雨实在太大了,虽然魏文侯的车有伞盖,他还是被淋了个透湿。可是没多久,魏文侯冒雨践约的事情就传开了。人们都说,魏文侯真是个说话算数的国君。

这天,魏文侯正在与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卫兵进来报告说:“韩国来的使臣在殿外求见。”

魏文侯在大殿上接见韩国的使臣。韩国使臣恭敬地施礼,说:“我们韩国的君主很惦念您,特派小臣前来问候。”

魏文侯笑着说:“谢谢你们的国君,请您回去时替我问候他,祝他安康!”

那韩国使臣叩头说:“我们君主最近心事重重。”

魏文侯很意外,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不知道我能帮他什么忙?”韩国使臣听了,起身说:“请您允许我单独跟您说。”魏文侯便挥挥手,让左右的近臣、侍卫都离开。

韩国的使臣说:“现在赵国越来越强盛了,早晚有一天会打韩国的主意。我们君主为此十分忧虑,终日寝食不安。我们的国君想抢在赵国前面动手,可惜兵力不足。如果魏国能借给我们一支军队去打赵国,那韩国就安全了。”

魏文侯一听,正色道:“赵国和魏国是兄弟,我怎么能借给你军队去打我的兄弟呢?这是不可能的。您可以回去了!”说完,魏文侯就起身回内宫了。

韩国使臣悻悻地回到韩国,把魏文侯的话向韩国国君学说了一遍。韩国国君很不高兴,对魏文侯一肚子怨气。

韩国的使臣才走不久.赵国的使臣到了。魏文侯见了他就问:“你是不是来向我借军队去打韩国?”赵国的使臣没有料到魏文侯问得这么直截了当,事先编好的一番理由,一句也说不出来了。他讪笑着说:“人人都说您才智过人,今天一见,真是令人五体投地!我们赵国国君说了,魏国一向与赵国交好。他等我带好消息回去呢。”

魏文侯说:“韩国是我的兄弟,我怎么能借给你军队打我自己的兄弟呢?”

被魏文侯一口回绝了,赵国的使臣十分尴尬。回到赵国,他把魏文侯的话向赵国的国君说了一遍。赵国国君听了,十分恼怒。

过了不久,这件事传开了。韩、赵两国的国君这才明白,魏文侯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韩国和赵国刀兵相见,而自己却还怨恨他,心中十分惭愧。韩、赵两国都派使者来晋见魏文侯,表示两国愿意服从魏文侯。这样,魏国的力量更加强大了。

魏文侯把中山国这块土地封赏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一次,魏文侯问自己的大臣:“你们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大臣们都说:“这还用说,您是一位仁义的君主!”魏文侯非常得意。这时,有一个叫任座的大臣说:“大将军乐羊率兵攻下了中山国,本应把它封给您的弟弟,但您却封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对自己的儿子比对自己的弟弟好,可见您有私心。”魏文王听了很不高兴,脸也拉长了。任座见势不妙,赶紧离开。

魏文侯一扭头看见另一位臣子翟璜。平时,翟璜的话在大臣中很管用。魏文侯对他说:“任座这家伙太放肆了。依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翟璜恭恭敬敬地答道:“您当然是一位仁君了。”

魏文侯的脸色一下变好看了。他又问翟璜:“你凭什么说我是仁君呢?”翟璜不慌不忙地说:“国君仁义则臣子直言。任座敢当着您的面说冒犯您的话而无顾忌,不正说明您是一位仁君吗?”魏文侯听罢,赶紧说:“你去把任座叫回来吧!”

不一会儿,翟璜把任座请回来了。魏文侯赶紧上前迎接,将他引到上宾的座席上。

这天,魏文侯与他的老师田子方一起饮酒,乐师在一旁演奏音乐。魏文侯对田子方说:“这钟的音调有点不对啊,左边的音稍稍高了些。”

田子方没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魏文侯问:“先生为何而笑?莫非我说得不对?”

田子方说:“据我所知,贤明的君主,注意的是负责音乐的官员是否真的懂音乐,而不会去注意音调对不对。您这样留意这钟的音调,我担心您反而不会去注意您选来管音乐的官是否胜任了。”

魏文侯赶紧起身,向田子方施礼:“先生是在教我治理国家的道理啊!”

田子方才识超群,举止也和一般人不同。有一次,他与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在路上相遇。魏击见是父王的老师,急忙下车,在道旁下拜。田子方却像没看见似的,也不停车,径直过去了。

魏击火了,命令手下拦住田子方,责问道:“普天之下,是富贵值得骄傲?还是贫贱值得骄傲?”

田子方说:“当然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富贵者不可以。国君骄傲,会失去他的国家,大臣骄傲,说不定就家破人亡。贫贱之辈,建议不被采纳,行为不合主人的要求,走掉就是了,无须患得患失。”

魏击立即恭敬地施礼道:“我年轻无知,先生原谅!”

魏文侯身边有两个大臣都很贤能,一个是魏成,一个是翟璜。魏文侯想从这两个人当中挑选一个任国相。他吃不准哪一个更合适,就召谋士李克进宫商量。李克表示自己不便议论此事。魏文侯问这是为什么,李克说:“地位低下者不能议论身份尊贵者,与您关系疏远者不敢议论您亲近信任的人。”

魏文侯便说:“平时商议国家大事,先生的意见我一向都是很重视的。不然我也不会找您讨主意啊!”

李克说:“臣以为,看一个人,平时看他亲近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器物,就能看出他的志向和品格;富了要看他是否贪婪;身居高位,看他能不能推荐人才;一直不得志的,看他是不是会去做不上品的事情;贫寒之人要看他是否贪取不义之财。凭这五点衡量一个人,您就能确定谁最合适当国相了。”

魏文侯说:“我知道谁是合适的人选了。”

李克告辞魏文侯,在宫门外遇到了翟璜。翟璜知道了此事,便问他谁会担任国相。李克说:“魏成。”翟璜听了很不高兴,说:“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包括您都是我推荐的。我哪一点不如魏成?”李克说:“您当初推荐我,肯定不是为了今天我为您能当上国相出力吧?”翟璜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克又说:“我怎么知道魏王会选魏成呢?他向君主推荐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魏王把他们三个人当做自己的师傅。而您推荐的五个人,只是臣子。”

翟璜听了,心悦诚服地说:“我真是个少见识的人啊。我愿意一辈子听您教诲!”

魏文侯的这些故事传开去,天下有才华、有大志向的人,像善治国的李悝,会打仗的吴起,足智多谋的西门豹等等,都来到魏国。魏国人才济济,很快强盛起来,成了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刺客聂政

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严仲子与韩国宰相侠累之间,有很深的仇恨。严仲子想找一个刺客替他去杀侠累。有人对他说,轵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那地方有个叫聂政的人,十分勇猛,而且胆量过人。

严仲子带了许多黄金,去拜访聂政。正好遇上聂政的母亲过生日,严仲子奉上黄金,作为祝寿礼物,然后请聂政代他报仇,刺杀侠累。聂政说:“母亲需要我奉养,我怎能丢下她不管呢?”严仲子听了,就没有强求。

过了些时候,聂政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又来拜访聂政,向聂政表示哀悼,然后又请求聂政为他刺杀侠累,替他报仇。这次,聂政很爽快地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

聂政找到当地一个最好的铁匠,出高价请他打制了一把锋利的短刀。聂政携刀一路潜行来到韩国首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这天,侠累召集了官员在宰相府商议政事。宰相府内外布置了很多军士站岗,警卫十分森严。聂政像是从天而降一样,出现在议事厅里。趁官员们都在惊愕中,聂政闪电般地冲向侠累,举起利刃直刺他的咽喉。侠累立即倒地咽了气。

这时,军士们已经把议事厅团团围住。聂政自知难以逃生,持刀往自己脸上划去,一连割了好几刀,再剜去自己的双眼,最后刺腹自杀,血流满地。众官员和军士都惊呆了,没有人敢靠近。

宰相府的官员命令军士把聂政的尸体拖到集市上示众,让老百姓辨识刺客身份。但是因为聂政的脸已经血肉模糊,无法辨认,过了好几天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天,一个女子在聂政的尸体旁端详了一阵,一下子扑倒在地,抚尸哀哭。那哭声旁人听了都要落泪。有人问道:“他是谁?你是他的什么人?”那女子说:“他就是轵邑深井里的聂政,我是他姐姐。他是不愿意连累我,才这样自我毁容的呀!”她捧着聂政的头,对他说:“弟弟啊,我怎么会贪生怕死,埋没了你的英名?”说着,就以头触地自尽,倒在了弟弟身旁。目睹这一幕,路人唏嘘不止……

大将军吴起

吴起是卫国(都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在鲁国(都城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做官。鲁国准备与齐国交战,要物色一位大将军统帅军队。有大臣向国君建议起用吴起,因为他懂得兵法。有人反对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要是有一天鲁国和齐国打起仗来,恐怕他不会一心一意为鲁国而战。吴起听说自己受到怀疑,竟然把妻子杀了。国君见他对鲁国如此忠心耿耿,就任命他为大将军。吴起率军击败了齐国军队。

可是又有人向鲁国国君挑拨说:“吴起从前跟曾参上学,母亲过世,他也不奔丧。曾参认为他不孝,跟他断绝了关系。现在他为了当将军,竟然把妻子杀死,可见他的残忍凶顽。我们鲁国是一个小国,一旦传出去说我们有善战的将领,可与强敌对抗,恐怕各国都会把鲁国视为威胁,联合起来对付我们,鲁国恐怕就危险了!”

这番议论传到吴起耳朵里,他觉得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吴起早就听说魏斯贤明,礼贤下士,就投奔到了魏国。

魏国国君魏斯即魏文侯,想任用吴起。他问大臣李克:“你觉得吴起这个人如何?要不要任用他?”

李克说:“吴起有贪财、好色的毛病,但是要论带兵打仗,那么即使是有名的齐国名将田穰苴也不如他。”

魏文侯就任命吴起担任大将,进攻秦国,占领秦国的五座城市。

吴起身为军队统帅,可是却跟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宿营时与士兵一样睡在地上,不设床铺;行军时不骑马,和士兵一样徒步。有时他还亲自背干粮,减轻士兵的负担。

有一次,一个士兵生疽疮,红肿化脓了,用了药也治不好。吴起知道了,就用嘴为这个士兵吸脓。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哭了起来。人们觉得奇怪:“你儿子不过一个无名小卒,大将军如此爱惜他,你哭什么?”这位母亲说:“当年,吴起也曾为孩子的爹吸过疮脓,孩子的爹奋力杀敌,冲锋陷阵,最终战死沙场。而今吴起又给我孩子吸疮脓,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逝世后,他的儿子魏击继位,为武侯。一次,吴起陪同武侯外出巡视。他们乘船顺黄河而下。只见两岸绝壁高耸,水势奔腾咆哮。武侯神采飞扬,对吴起感叹道:“江山雄壮,固若金汤,这是魏国的至宝!”

吴起说:“国家的安危,系于治国者的品德与威望,而不在山川是否险峻。从前的三苗部落,左有洞庭湖为屏障,右有鄱阳湖与外界远隔,应该是万无一失了,但因为国君堕落不振,被夏朝开国君主姒文命所灭。“再说夏朝,它的国都东有黄河天险,西有华山护卫,南北两面均有险可守。可是夏朝末代君主姒履癸昏庸无能,政治腐败,还不是被商王朝开国君王子天乙赶下宝座,放逐远方?商王朝的灭亡也是如此。如果君侯耽于安乐,恐怕今天与君侯同船的亲信,到时候一个个都成了敌人。”

武侯闻言,不禁凛然,说道:“我将谨记你的告诫!”

武侯任命田文担任宰相,位在吴起之上,吴起很郁闷。有一次,他遇见田文,忍不住说:“我想跟你讨论一下,你和我谁对国家的贡献更大。”田文说:“当然可以。”

吴起说:“带兵打仗,士卒甘愿效命,令敌国惧怕,不敢对魏国有非分之想,你比我怎么样?”

田文说:“将兵作战,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督促官吏勤勉管理,国库充实;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富庶,你能否与我相比?”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防守黄河,令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令韩国与赵国俯首帖耳,不敢不对我们唯命是听,你比我怎么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这三件大事,你都不如我,可是官职却比我高,你觉得合理吗?”

田文说:“国君年纪尚小,权重功高的文官武将互相猜忌,随时可能发动政变,这种形势下,应该由我来当这个宰相,还是你来当?”

吴起一时难以对答。过了一会儿,他说:“我承认,还是你当宰相更合适。”

过了些年,公叔当了魏国的宰相。他的妻子是魏国公主,有了这层关系,公叔的地位比其他官员都要高。可他忌妒吴起才能超群,深得武侯信任,总觉得吴起对他是个威胁,因而想排挤吴起,可是一时想不出妥善方法。他的一个手下给他出主意:“要让吴起失宠并不难。此人最大的毛病是过于刚强好胜,而且说话直来直去,不加掩饰,还对自己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颇为满意。所以,只要设下圈套,就不怕他不跳进去。”“那有什么办法让他进圈套呢?”公叔问道。

那人说:“你可以向武侯建议,说吴起才能非凡,而魏国是个小国,恐怕留不住他。除非将一位公主许配给他,使他成为国婿,才可能让他安心为魏国效力。如果他拒绝这桩婚姻,那就说明他不甘久居魏国。然后,你在家里设宴,招待吴起。让你的夫人在酒席上对你发脾气,无理取闹,你要装作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吴起见公主如此对待平民出身的丈夫,一定不敢娶她的妹妹……”

公叔大喜,依计而行。吴起赴宴后果然向武侯表示,自己出身低微,不敢高攀金枝玉叶。武侯的脸色一下阴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起身就回内宫去。等到吴起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他知道在魏国待不下去了,于是逃亡到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楚国楚悼王早就渴望有吴起这样得力的大臣,马上任命吴起为宰相。吴起就职后,立即制订严格的律条,无论官民,一旦违法,一律依照律条受罚。吴起还整顿官吏,那些领着俸禄不干事的,或者能力与职位很不相称的官员,都被裁撤掉了;这里面还有一些与国君沾亲带故的官员呢。他强化军队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经他一番苦心治理,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没有几年,疆土向东南扩展了不少,在北方,遏止了赵、韩、魏三国的南侵,西面则数次与秦国交战。复兴的楚国,成了诸侯的心头之患。

可是,吴起的改革措施触犯了楚国一些贵族和官僚的利益,他们把吴起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楚悼王逝世了,那些仇视吴起,怨恨改革的贵族和官僚乘机作乱,追杀吴起。吴起逃到灵堂,他们追到灵堂。吴起跪在楚悼王的棺木旁,暴乱者乱箭齐发,射死了吴起,楚悼王的尸体也中了好几支箭。

楚悼王的葬礼完毕,他的儿子即位,为肃王。他下令逮捕作乱的暴徒,平息了暴乱。

商鞅变法

魏国的宰相公叔痤患了重病,魏国国君亲自上门探望。见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魏王便问公叔痤:“先生对国事有何嘱托?”

公叔痤想了想说:“臣属下有一个叫公孙鞅的,虽然还年轻,但是才识非凡,如果大王能够重用他,对魏国大有好处。”

听了这话,魏王并无反应,好像没听见似的。公叔痤知道,魏王没把他的话放在心里,便又道:“大王如果不准备重用公孙鞅,那就请杀了他,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公叔痤知道,像商鞅这样有才干的人不会甘于庸庸碌碌,如果得不到重用,一定会去投奔别的国家,这对魏国将会很不利。公叔痤病将不治,还这样为国家殚精竭虑,魏王十分感动,便说他会采纳公叔痤的建议的。但公叔痤看出来魏王这是为安慰自己才这样说的。

魏王离开后,公叔痤将商鞅召到了自己的病榻前,将自己与魏王的一番对话全部告诉了商鞅,并对他说:“我要先为国家考虑,所以劝大王杀你;但是凭我和你的关系,我又不忍心看着你遭杀身之祸。我看你还是早日离开魏国,另谋前程。”

商鞅说道:“先生为人,是我的楷模。不过我想,大王既然不会重用我,也就不会因先生的几句话而杀我。我还是不用急着走。”

商鞅说的一点没错。那天魏王离开公叔痤家以后,便对左右说道:“公叔先生一会儿要我重用商鞅,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一定是病得糊涂了,真可怜。”魏王不懂得公叔痤的深意,结果他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想到要杀他。

公叔痤死后不久,商鞅来到秦国,晋见了秦孝公。商鞅陈述了治国之道,秦孝公十分赏识,将他奉为上宾。消息传到魏国,魏王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秦孝公十年,商鞅开始推行改革措施,即著名的“商鞅变法”。可是秦国的贵族都反对变法。秦孝公觉得很为难。商鞅对秦孝公说:“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不值得与他们讨论大事情。”“商鞅变法”具体有什么做法呢?他规定老百姓十户编成一组,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连坐。鼓励告密,检举犯罪的告密者,跟疆场上杀敌一样可以立功。知情不报或掩护犯罪的,跟战场上投降者受同一等级的处罚。建立军功的,依照功劳大小,接受不同等级的奖赏。发生纠纷不通过官府解决而互相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耕种纺织凡超额生产的,可以免除赋税。商人工匠因懒惰而陷于贫穷,全家要受到处罚,男的当奴隶、女的当婢仆。皇亲国戚,如果在战场畏缩后退,不愿献身,一律革除皇亲国戚的身份。有爵位官职的人,根据等级高下分配给相应规模或数量的田庄、奴仆和衣服、器物等。对国家有功勋的,赐给他荣誉。

变法令颁布前,为了让民众相信朝廷是有令必行、说话算数的,商鞅叫人在京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当众宣布,如果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他十两黄金。

消息一传开,人们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人们纷纷都赶到南门来,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围观的人虽然很多,可是没有人敢出来试一试。商鞅见状,宣布将赏金再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个汉子站了出来,将木杆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二话不说,立即将五十两黄金赏给了那个汉子。此事立即传遍了全京城。商鞅趁这个时机颁布了变法的命令。

可是,新法实行不久,很多人不习惯,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时间怨言四起,有人还到都城咸阳来告状。这时秦孝公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孝公说:“新法之所以难以施行,是因为上层人士带头违反。”为了显示推行新法的决心,他决定严肃处理太子犯法之事。但是按当时的律法,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可直接对他施刑。但太子年纪尚轻,他的老师对他犯法应该负有责任,商鞅便下令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用刑,让他们替代太子接受惩罚。

商鞅的这一招果然见效。百姓们见商鞅对太子都不留情面,便再不敢把新法当儿戏。新法终于在秦国推行开来。经过十年的治理,秦国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法令得到遵守,乡间很少发生斗殴事件,人们为国作战十分勇敢。这时,当初反对变法的一些人,转过来赞扬变法如何如何英明。商鞅说:“这种人都是乱法的小人。”下令把他们放逐到荒远边陲。从此,秦国百姓没有人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秦国的东面与魏国相邻。商鞅向秦孝公建议:“魏国连年与齐国打仗,连遭挫折,一些依附它的小国也纷纷摆脱了它的控制,现在正是进攻它的机会。魏国抵挡不了我们的进攻,会把都城向东迁移,那么黄河天险就归秦国所有了。凭借这个形势,秦国就可以控制东面众多小国,这是成就天子的大业啊。”秦孝公被他说动了,命商鞅率军出征。

魏国任命贵族魏卬率领大军迎击秦军。商鞅派人给魏卬送去一封信:“从前,我在魏国的时候,我们是好朋友,而今我们却在战场上相见了。我是奉命出战,内心并不愿与您刀兵相见。我希望与您见面谈谈,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然后举杯痛饮,各自班师,使两国人民都得平安。”

魏卬欣然应邀前来。二人商谈后,决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于是商鞅命人摆开宴席,庆祝两国结盟。就在众人把酒言欢时,秦军伏兵突然冲进来,生擒魏卬。秦军乘势向魏军攻击,魏军毫无防备,全军覆灭。

魏国国君得到报告,心惊胆战,赶紧派出使节到秦国,表示愿献出黄河西岸大片土地,请求和解。从此黄河险要,不再为魏国独占,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已在秦军的虎视眈眈之下,只好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魏国国君叹息说:“当初我要是听公叔痤的话,何至于此!”

商鞅之死

商鞅担任秦国宰相时,用刑很重。可关可不关的,他一定要把人关押起来,可杀可不杀的,他一定要判死刑。那时处决犯人都在渭水边上,因为被处决的人犯太多了,渭水都被染红了,成了一条血河。所以,商鞅当了十年宰相,怨恨他的人越来越多。

他的好友赵良替商鞅担忧,便跑来劝他。一见面,商鞅就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比百里奚如何?”赵良听得出来,商鞅很得意,认为自己把国家治理得很不错。人在这个时候,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赵良想了想,说:“一千人对你俯首听命,不如一个人敢对你提出异议。如果你承诺不杀我,我愿意直言不讳。”商鞅答应了。

赵良就说:“百里奚原来不过是楚国一个奴仆逃犯,秦国国君嬴任好把他擢升到万人之上,除了国君,没有人比他更有权势。他当宰相仅六七年里,攻击郑国,取得胜利;晋国一连三任的国君,都由他选任。百里奚当宰相时,很疲劳时也不肯坐在车上,炎夏酷暑,车上也不设伞盖。外出巡视,从来不带一大群侍从前呼后拥,戒备森严。百里奚去世,秦国百姓无比悲伤,男女老少失声痛哭,孩子停止了玩耍,大人难过得干不成任何事情。而你恰恰相反,使用权力太严酷,用刑总要用到极点,不肯稍稍宽恕。《书经》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你每次出巡,总是前呼后拥,随从、警卫一大帮,舞刀弄枪,左右护卫。没有这个排场,你是不出门的。《书经》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干的这些事,看不出德在哪里。常言说,富贵跟早上的露珠一样,一会儿就没有了。可是,你贪图富贵,权力欲太大,也不顾全国上下对你怨声载道。一旦秦孝公去世,人家用什么方法来报复你,恐怕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可是,商鞅觉得他危言耸听,并不放在心里。赵良见说了没有用,不再多说,就告辞了。五个月后,秦孝公死了,他的儿子嬴驷继位。秦孝公是商鞅变法的支持者,他一死,商鞅就倒霉了。因为反对变法,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曾被商鞅割掉鼻子,此时他乘机检举商鞅“阴谋叛变”,嬴驷便下了逮捕令。商鞅赶紧逃到魏国,魏国怕他带来灾难,拒绝他入境。商鞅无奈,只好返回秦国,到商於(今河南省丹凤县一带)集结他的势力,北上攻击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国政府派大军迎战,活捉了商鞅,处以“车裂”,即五马分尸的酷刑,把他处死,他的全家也全部被诛杀。

魏齐辩宝

周朝末期,各个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周天子的威信日益衰落。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齐国国君田因齐是一个有雄心的君主,平时勤于政事,想把齐国治理成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治理国家要靠人才,可齐国人才太少。怎样把有才干的人吸引到齐国来呢?田因齐为此动了不少脑筋,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吸引人才,首先要让人家觉得你是值得来投奔的。怎样让天下英才了解你呢?你总得做些引起世人注意的事情呀!

田因齐决定去晋见周天子。他备了朝贡的礼品,带上一班人马,来到周朝国都。周朝的天子周显王,听说齐国国君前来朝拜,非常高兴。虽然他拥有天子的名分,可实际上已经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了;最近几年,也很少有诸侯国的国君来朝拜。齐国国君的到来,还真让他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朝廷百官也都有点莫名的兴奋。也有人在琢磨,齐威王来干什么呢?

田因齐见了周天子,恭敬地献上礼品。周天子夸奖齐威王恪守礼节,尊崇周朝,他要号召诸侯,以齐国国君为楷模,维护周朝大统。欢宴一番后,田因齐恭敬地告退,回齐国了。田因齐手下那一班人十分纳闷:就这么献了礼物回去了?路上,一个官员忍不住问国君:“我们此次来朝拜周天子,是干什么来了?”田因齐说:“就是来朝拜周天子呀。”

原来,田因齐此行,就是要借周天子之口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