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10:04:09

点击下载

作者:(日)日野原重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作者:[日]日野原重明设计:小暑暑排版:小暑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15ISBN:9787115489081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年轻的日野原重明插画 廖子手绘全国插画双年展优秀奖“一带一路”中国新人选拔赛铜奖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大赛金奖推荐序你和百岁老人聊过天吗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人越老越厉害。每一个白胡子老头出场都显得高深莫测,令人敬仰。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年老真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我身边过了80岁的老人家,大多都已经开始糊涂、健忘、颤颤巍巍。一百岁时什么样?真的不敢想。但假如岁月善待,一个人可以在一百岁的时候不健忘,不糊涂,愿意和年轻人聊一聊他这百年来的见闻和感受,我想无论他说什么,我们都会认真琢磨吧!

我有幸在叶曼先生百岁高龄之后向她请教。叶曼先生很风趣,说她不想记得自己的年龄,但是做不到。因为每次聚会的时候就会有人拉着她对别人说,你猜她多大年纪啦?!……叶曼先生摇摇头笑着说:“真是想不记得都不行啊!”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105岁的时候用采访的方式写下这本书。你没法要求一个百岁老人写书的时候要有科学性,要有逻辑和工具。这些东西在百年岁月的面前都太单薄、太肤浅。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不需要讲道理,乖乖听着就好了。一句话触动了心弦,就是我们的福分。日野原重明先生说的话有很多和叶曼先生很像。让我怀疑能够活到100岁的人都具备同样的哲学和思维方式。比如他们都谈到对死亡的看法。叶曼先生说:“我现在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单是被你问到这个问题我就已经怕的要命了!但还是喜欢活着,而且每天都要活得更好!”在谈到亲人的离去时他们都说人老了以后往事会更加清晰地浮现在面前,离去的亲人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着我们。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双眼常常湿润。因为作者和采访者所谈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是我们这辈子一定会关心的话题。就算你鲜衣怒马的时候会忽略这些问题,但迟早,这些问题会想起你。问的人忧心忡忡,因为知道就算知道答案,面对这些问题也没有那么简单。答的人云淡风轻却句句都是要害。因为一位百岁老人,没理由浪费时间,没理由追名逐利,没理由故弄玄虚。去掉了这一切包袱,每句话就都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我恳请各位,用谦虚和感恩的态度面对这本书,去体会每一句话的含义。未必每句都能让你醍醐灌顶,但只要你愿意接受一位百岁老人的祝福,就总有一句话会让你怦然心动。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2018年8月20日译者序只要迈出第一步

首先,我想对日野原重明先生说一声“谢谢”。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他与我对话的过程。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陷入长时间的思索中,心潮澎湃,惊觉后发现自己竟已是泪眼蒙眬……

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皇室家庭医师,是将健康检查带入日本、在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这本书是他在临终前完成的,是他以105岁高龄恋恋不舍地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是无论如何都想竭尽生命最后的力量传达给后人的话语。每读完一遍这本书,我对人生都有新的感悟。它真的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从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佳作。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当了四年初中英语老师。婚后跟随爱人来到异国他乡,开始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人生打拼。有了孩子后,生活重点都放在了家庭上。现在孩子们慢慢长大,我的时间慢慢宽裕起来,想着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时正好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推荐并翻译日野原重明先生的这本书。可是当机会摆在面前时,长期不用中文写作的担心、翻译时间是否充裕的顾虑,都曾让我裹足不前,险些放弃。

现在的我正处在自己“人生的午后”,这以后的漫长人生该如何有效利用,一直困扰着我。我庆幸自己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翻译这本书,书里先生的话让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日野原先生说:“只要迈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才能打消不安。”在家人的理解和帮助下,我终于在2018年迈出了第一步;在其后全心翻译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终于有机会邂逅了那个未知的自己。

日野原先生说:“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年轻时的我一定无法理解这些话,可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发自内心地感谢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起原来在父母身边那个娇生惯养的我,现在的我更坚强、更成熟、更有使命感,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这些年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国外辛苦打拼的经历。

这本书刷新了我的很多认识,让我真正开始用日野原先生的观念去生活,这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效果。日野原先生说:“开始一个新的爱好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中你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我从2017年4月开始了马拉松锻炼。起初遭到了周围亲人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觉得我从小体弱多病,上学时连最基本的800米长跑都不及格,为什么人到中年竟然打起了马拉松的主意?我每天坚持腿部肌肉的训练,从开始艰难地跑完1千米,到2017年8月底成功地挑战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半程马拉松(21.0975千米)。我在惊喜于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变好的同时,兴奋地发现了那个更有力量的自己。我的经历也激励了身边的很多朋友,因为大家觉得,连800米跑都不及格的我尚且能成功地挑战马拉松,何况是他们(此处可以幽默地配上爆笑声)。

日野原先生在谈到病危抢救时,那句“这样,即使到了你意识模糊的时候,身边人依然可以理解你,并在痛苦中帮你做出选择,让你最终心怀感谢地安然离开”,让目睹过亲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我,眼泪夺眶而出。

回想起好友的爸爸临终前全身插满了管子,我和妈妈看望后觉得非常难过,担心他会有意识,会很痛很痛。但是看到这段话,我释然了,他一定是怀着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安然去世的。我也想到公公病危时,在医生都犹豫是否应该对80岁的公公进行手术抢救的关键时刻,婆婆坚定地做出决定并对医生说:“希望尽全力抢救,我们能接受任何后果,只会感激医生的帮助。”婆婆和家人的爱一定传达到了公公那里,让他死里逃生。公公现在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连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日野原先生曾在与日本小学生交流时说:“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儿童时代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们长大成人后,才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你们的时间。”这段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让自己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应该是我今后生活中永远思考的主题。一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热血澎湃,对未来的道路充满渴望和激情。

日野原先生对“真正的朋友”的诠释也让一直为此困惑的我恍然大悟: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真心祝愿对方的人,才是真正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牵挂。所以,在抱怨身边真正的朋友太少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为身边的人真心祈福了吗?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关心和牵挂了吗?

生气时自己的情绪首先占据上风。人们常常把心中理想的爱作为标准要求对方,这绝对不是爱对方。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对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注意不到。当感觉到与对方的关系有点冷淡时,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这是日野原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我也希望今后以此来要求自己。对身边的人都怀有一颗柔软的心,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爱护,才是真正的爱。

虽然一开始很难做到,但是我会坚持不懈地把它作为与人相处的准则,去习惯,去履行。我深信,那个更加美好、自信的我就站在不远处,朝我微笑着,挥手召唤着。

Keep on going!勇往直前!

带着喜悦和感谢,愿渴望得到改变的你能有机会看到这本书。活了105岁的日野原重明先生,语言平实简朴,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意蕴悠长。希望我能把他所给予的智慧带给你,让你在人生路上也能早日遇到更精彩的自己!

此书出版之际,适逢父母的金婚时节。我想,这本书会是他们最喜欢的礼物之一吧?感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的呵护和支持,你们陪我长大,我陪你们慢慢变老。甘茜于日本群马县前桥家中2018年3月3日序言把语言当作拐杖

这一生我写作出版了很多书、做过不少演讲。写作和演讲时,我总是字斟句酌,力求言简意赅。

可是现在,我最想做的是:轻松地与所有人对话,我希望给能够来到我身边的人多留下一些话语。在生命所余不多的时间里,我感觉体力日渐枯竭,而这个想法愈发强烈。

所以,对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我和你进行的一次对话。

105年的人生中,我依靠语言,探索生命,认识自己。“太初有言,言与神同在,言就是神。”就如语言支撑我的一生一样,我希望我说的话,能进入你内心深处,慰藉你曾困惑受伤的心灵。

此刻,客厅中煦暖的阳光洒落在我身上,我一边回味漫长人生中每个值得感恩的时刻,不由得心潮起伏,一边感觉自己正拄着语言的拐杖,走得步履蹒跚。

把语言当拐杖

写作

演讲

跟人对话

用语言探索生命

就如语言支撑我的一生一样,我希望我说的话,能进入你内心深处,慰藉你曾困惑受伤的心灵。

此刻,客厅中煦暖的阳光洒落在我身上,我一边回味漫长人生中每个值得感恩的时刻,不由得心潮起伏,一边感觉自己正拄着语言的拐杖,走得步履蹒跚。日野原重明的微笑感恩总有一句让你怦然心动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不需要讲道理,乖乖听着就好了。一句话触动了心弦,就是我们的福分。未必每句都能让你醍醐灌顶,但只要你愿意接受一位百岁老人的祝福,就总有一句话会让你怦然心动。第一章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您怕死吗○ 先生活到105岁,难道不怕死吗?●当然怕死了!……仅仅被你这么一问,我都觉得好害怕……

不远的将来自己即将死去,一想到这样的事,就感到非常害怕。仅仅是被你问,我就紧张得两腿发软。因为疾病越来越重,自己的体能日益衰退,死亡的气息也就越来越逼近。我作为医生,对人总难免一死的事实也就有更深刻的体会。

正因为这样,每个清晨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我就会发自内心感到喜悦。

正因为活着,才能开始新的一天;正因为活着,才能有不期而至的邂逅。即使活到了105岁,对我来说,依然存在许多未知的自己,我无比兴奋地期待与未知的自己相遇。

一方面,为了减轻恐惧心理的折磨,我会故意视而不见、逃避事实,故意不去想“我之将死”这个事实;另一方面,死亡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没有经历过的“未知”部分,我没有信心面对那一刻的到来,所以认定死亡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如果你和我一样,同样怀着对死亡的恐惧,那么你要知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反应。大多数人在死亡面前都会惊慌失措,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羞愧。

即便每个人“生的时刻”已经决定了“死的必然”,但因“讨厌死亡宁愿选择不出生”的人并不存在。

死和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领悟其内涵,方知生和死本质是一样的。

既然我们无法摆脱死亡的定数,那就无须再逃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心只盯着死亡,或是假装视而不见、自欺欺人,而应努力让自己拥有的人生充满璀璨的阳光,好好体会死和生互为一体的生活。

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剩下的时间白白荒废,我要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每天我都这样一边祈祷,一边努力生活。 死亡是怎么回事○ 亲眼见到了很多人的死去,您怎么看待死亡?●我认为死亡是“新的开始”。

死亡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就像蜥蜴的尾巴断了一样,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作为医生,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我深刻地体会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另一种新的开始。

我妻子离世后,陆续又有一些亲朋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但因为我常常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以在我的记忆深处,他们似乎比在世时更为鲜活。

这让我明白,原来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就比如现在,我觉得妻子从未离开,这种在一起的感觉在她离世后更加强烈。所以,死亡并不是如同蜥蜴断了尾巴那样的结束,而是现世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只是和以前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在我心里存在得更加清晰。

面对我自己的“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到那个时刻,也许我会恐惧,但我并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我预感死亡将成为一种新生。经历过很多人的死亡,而此刻死亡又和我近在咫尺,也许只有到这个时候,人才会心生感悟。

作为医生,我活在世上一直帮助每个人,到新的世界里,我的工作起点,依然是继续帮助每个人。

当这些话发挥作用的时候,或许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但我希望,虽死犹生,希望我留下的这些话能像一粒麦种一样,在人世间结出丰硕的成果。 您觉得幸福吗○ 先生活到了105岁高龄,您觉得幸福吗?●105岁的年龄……真的没想到能活这么久啊。心里想长寿真是上天的恩典。

我现在已经105岁了,今年(2017年)秋天,我就要106岁了。虽然走过这么漫长的人生,但我从来不是以长寿为目标活到现在的。

其实我疾病缠身,每天在与各种疾病战斗,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健康状况,为此我一直感到苦恼。后来,终于到了不得不坐轮椅的时候,我尤其体会到了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各种不便。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长寿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棒了。长寿才让我有机会在100岁之后,开始了解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

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漫漫人生最不了解的竟然是自己,这需要上一定年纪才会发现。

人生的“午后”该怎么度过?

选择衡量自己的标尺,应该以价值观作为首要考量。

必须拥有自己的指南针,带着它走下去。

一天当中,午后比上午的时间还要长。

这是我80岁时写下的人生感悟。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在为寻找自己人生的指南针而活着。100岁后到现在,我才深刻体会到,“啊,我只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很有意思的是,我其实对自己一知半解。”回想起来,我80岁的时候还真是可爱呢。

感觉这样说是对自己此生的一种否定。其实并不是这样,到了105岁的今天,我终于能够意识到未知自己的存在,这非常有价值。

人生的午后,时光悠长,这种感觉是幸福的。

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往往无法立刻看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真正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人生走到100岁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长寿是件可怕的事情吧?想到老人动作缓慢、反应迟缓,不少人对此感到害怕,心里排斥,认为这样的人生没什么价值可言。而且长寿的人是孤独的,甚至还会面临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人到了100岁,因为前面是未知的世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是无法克服的。

可是,如果寿命足够长,我们就获得更多的时间来探索未知的自己。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彻底明白自己,可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年老体衰的痛苦。

就在和你对话的瞬间,我还会不停地感叹:“啊,我居然会这样想。” 生命究竟是什么○ 先生坚持不懈地宣传生命的宝贵,在您看来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是一种能量体,看不到,但确实存在。

但是,这个能量体到底存在于何处呢?

多年来,我以宣传生命尊严为己任,以“生命学习”为主题,与日本各地十几岁的孩子们进行交流。

我问孩子们:“生命在哪里?”

孩子们有的指着心脏的地方,示意我生命所在;有的直接回答说“在大脑里”。

我们知道,心脏只不过是维持整个身体生存的某个类似于泵的重要脏器,而大脑也只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器官而已。我对孩子们说:“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

我想我会继续宣传这个理念。

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每天要吃早餐、每天要来学校学习、时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们做这些事儿是为了谁啊?都是为了你们自己。儿童时代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们长大成人后,才会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你们的时间。

我还对孩子们说,等你们长大成人,你们一定会意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把时间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人有限的生命中,用于别人的时间多还是留给自己的时间多?算下来,那些把更多时间奉献他人的人,就能去往天堂哦!

如果这样说话,孩子们就会眨巴着眼睛,认真地听我说话。他们比成人更容易理解我说的话。

生命究竟是什么?

能真正理解到的,也许是孩子。 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 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活出真实的自己,有秘诀吗?●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顺其自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我才33岁。在20世纪30年代,我开始思索,作为医生,我该如何帮助更多人?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与自己的对话。然后我深刻地意识到,要以“真实的自己”活下去。

名誉、金钱、地位、他人的赞美,如果把这些看得太重,被这些外在东西禁锢的话,将无法向内审视,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活出真实的自己,不用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也不被别人的任何评价左右。运用上天赋予的能力,积极利用现在所处的环境,去做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看似艰难,究其实质,就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即便这么说,但我仍在人与人之间生存,所以要想真实地活出自己,确实不轻松。在医生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奉行“权威主义”,在陷入“威权”中时,我也常常为“现在的我,还是真实的我吗”而烦恼。

要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很多时候我们太想做那个理想的自己,但由于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做到真实的自己,于是内心感到十分苦恼。

任何人都想做真实的自己,当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会讨厌自己,甚至自暴自弃。我希望你不要这样,甚至当我们不为他人接受时,也要好好珍惜你自己。

珍惜那个为了理想而努力活下去的自己、珍惜那个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自己。同时也能接受逆境的考验,接受现实的考验,无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的,还是即使努力了也不能改变的考验。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活出真实的自己。

为了目标全力以赴地奋斗,与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争强好胜,两种人生看似一样,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人生在世,不可能随心所欲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无忧无虑地生活,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本来我们就决定不了生命的起点,既选择不了时间,也决定不了环境。

为了发自内心地生活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首先要试着鼓起勇气行动起来。

希望你先试着开始明白:现在这样的你,活着就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看待疾病○ 最爱的人身患重病,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先生是如何看待疾病的?●感激疾病带来内省的机会,感受在一起的喜悦。

人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病痛会让身体日渐衰弱,可是不久,生命会从衰弱中产生一种类似于种子般的强韧力量。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

现在我也身患疾病,在心里分析自己的状态,感觉病痛和身体的关系就好像相扑运动一般。

最初疾病和身体发生“猛烈碰撞”,然后二者就像土表台上的两个选手,结结实实地扭打在一起、打成一团,互不相让,在决一胜负的过程中,疾病和身体产生了一种像纽带一样的关系。

于是我发现自己所斗争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想去实现的那个“理想中的我”。我遇见的众多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

活着并且身体健康时,我们没有好好珍惜,时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牢骚和不满……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吗?

确实,人一生病,随之而来的是难以诉诸笔墨的痛苦。不过全然仰赖有如此切肤之痛,才能警醒一直无知妄为的自己,让自己对健康心生敬畏与感激。

如果现在你最爱的人生病了,那么请先告诉他/她,要感激疾病带来的内省的机会;而且,感受你们在一起时的喜悦,感谢你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彼此依偎、互相鼓励,祈祷在一起的时间尽可能更长久。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处于患病的状态,你想听到的是什么样的话、你希望对方做哪些事,想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我现在正处于人生最后、也是最大的相扑比赛中。

面对强大的疾病,我感觉身体已走投无路,但即使已经抓不回那个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自己,也要继续这场相扑般的殊死搏斗。

已经走过105年的人生,作为医生,我一边治病救人,一边正常生活,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现在,我终于有机会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了。

我从心底认可:疾病是上天的恩赐。 如何看待最后的延命治疗○ 先生如何看待为了维持生命而进行的最后的延命治疗?●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呢……

现在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年轻时不能想象的。得益于这样的进步、发展,原来许多不能拯救的生命得到了救治。

我所罹患过的结核病就是一个例子。以前很多人患上结核病就会失去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维持生命的各种治疗方法已经突破绝症的禁区。我们通过各种医疗手段,可以长期维持“无意识生命体”的存在。

可是,每个人的生死观不同,关于接不接受延命治疗,做出的选择也就不一样。生命到底是什么,延命又意味着什么,这不可能和自己的生死观没有关系。有时候可以慢慢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延命治疗,而有时候突然就面临着人生变故,需要当即做出判断。

这不是用简单方式就能回答的问题,对所有人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关于怎么活下去,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正如我之前谈到的,决定如何活只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部分,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除了取决于使用目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活着如何使用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的“使命”,就是你如何使用生命。对我来说,实现使命就是活着的意义所在。一旦某一天我也面临着是否要延命治疗的选择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的我不是此时此刻的我。不管此时的我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决定,我最终都会遵从上天的旨意,它将生命赋予我,我会感恩所有的结果。老实说,我只能这样回答。

不过,至少现在我认为,应该把自己对延命治疗的意愿预先告诉家人,让他们明白自己对最后延命治疗的态度。这样,如果那个时刻突如其来,而你可能处于失去判断力或无法表达意见的状态,就可以委托家人来处置。虽然,我知道这一定会让爱我的家人痛苦不堪。

所以,平时就应该和家人互相讨论关于生命的话题,这点非常重要。这样,即使到了你意识模糊的时候,身边人依然可以理解你并在痛苦中帮你做出选择,让你最终心怀感谢地安然离开。重明语录

如何度过一生最后时刻,取决于他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

虽然死紧随着生,然而没有人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设计出自己死亡时的场景,临终前自己最后的状态,无法事先决定。

患者的喜悦就是我的喜悦,

患者的悲伤就是我的悲伤,

用从患者那里获得的钥匙,打开我们的心扉。

预知死亡,才能感悟活着的意义。

生命之心

生命

使命

死亡

预知死亡,才能感悟活着的意义这让我明白,原来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儿童时代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们长大成人后,才会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你们的时间。第二章关于爱 爱与被爱○ 爱与被爱,先生更重视哪一个呢?●承蒙亲友家人爱护,我幸运地得到了很多的关爱,爱与被爱是我活着的能量源。

从古至今,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希望自己被爱是人之常情。人不能脱离关系而孤立存在,爱上一个人和被一个人所爱的幸福,这是只有人类才能拥有的独特感受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呢?关于这个话题,我听过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这是意大利著名女中音菲奥伦扎·科索托永葆艺术青春的故事。科索托是一位非同一般的歌唱家,她的艺术生命一直延续到75岁。舞台上,她的喜怒哀乐总是与所扮演的角色融为一体,她用歌声带走了观众的心。这种表演方式是科索托长时间被观众喜爱的秘诀。

当几千人的目光注视着舞台,演员通过音乐演奏的配合,用歌喉展现魅力的时候,据说影响其发挥最大的障碍,是来自内心的担忧——担心自己不能被每位观众接受。

演唱中一旦开始担心,哪怕是怀疑几千名观众中有一位不喜欢自己,演员都有可能瞬间走神,进而失去信心,发挥失常。

突然有一天,敏感的她领悟了以下道理。

要赢得全体观众的喜爱,演员必须对到场的每个人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所以,每当她踏上舞台,就在心中想象着,如何向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传达“我爱你”的想法。她相信,通过意念一定可以把感恩之情传达给观众。

作为惯例,科索托一直保持着这种做法。正是演出时她和观众之间相互喜爱的交融,才使她的演出总能感动观众,她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作为医生,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向他人传递爱,最后通过音乐和写作,我感受到了把爱献给别人而使自己心灵得到满足的幸福感。

寻求被爱时,人们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爱作为标准去要求对方。这么做绝对不是真正的爱。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他/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根本不会感受到。

当你愿意与一个人相处时,对方也会和你分享他/她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他/她所说的也许不符合你理想中的标准,而他/她也不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完美,但你应当尝试鼓足勇气去接受对方。如果你接受了他/她本来的样子,接受了对方身上让你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方,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他/她身上了不起的和美好的特质。

爱那个最真实的他/她,这样,你的一切也会被对方真挚地热爱着。 亲人离世怎么办○ 相濡以沫的丈夫离世,我感觉非常孤独,有早点忘记的方法吗?●这世上存在一种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幸福。

很遗憾,妻子在她93岁时先我一步去世了,这个与我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人生风雨的人,名叫静子。她一生安于清贫,行事严谨认真、品性清廉纯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田园调布街区的圣母玛利亚”。我一直以为她会永远陪着我,所以在她离开后,我倍感孤寂。

可另外一方面,我现在愈发感到,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似乎比之前她在世时更鲜活生动。

你也可以试着去体会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怀想离世的那个人,肉眼看不到的模样,脑海中却清晰印刻着,你会发现她的形象比活着的时候还要清晰深刻,这给我更大的力量去过好余下的日子。

我觉得妻子一直在我看不见的世界里,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事物的本质。《小王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这句话意义深远,妻子的离世教会我:这世上存在一种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幸福。

我曾遭遇过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劫机事件——“淀号”劫机事件。还记得我平安归来时,我与妻子紧紧相拥,再也不想分开,那个瞬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那时,我和妻子一边泪流满面,一边达成了一个共识——从此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而活,要用余生回报他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奉献的想法贯穿我的生命,我至今还在为此不懈地努力着。

把逝去的爱人一直放在心里,想象她的一举一动,仿佛能与她对话交流,慢慢你就会发现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回忆生命中我们最爱的人曾经说过的话,能帮助我们找到真实的自己。 关于口不择言○ 当与亲人或恋人这样重要的人发生激烈争执时,可以不顾后果表达情绪吗?●我们常常以深爱对方的名义,说话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结果说出来的话往往很生硬,让最亲近的人心里感到极不舒服。

到现在我还时常会发生这种口不择言的情况,每天发生这样不近人情的事情也让我不断反思。

举止得体、心怀感恩、关切话语……当我们内心冰冷坚硬时无法做到这些。其实与亲近的人相处,我们不能质疑对方的行为态度,而是要更多反省自己是否怀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

无论发生什么状况,先要问自己,我是否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我经常这样要求自己。

自己内心不柔软,说了伤人的话,还从对方的态度上找原因,这只会让相互的关系更加紧张。

自己先决心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每当感觉到与对方的关系变冷时,先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从而加以改善。这样一来,就算有时候我们深爱的人说话带刺、发脾气,我们反而能发自内心地觉得他/她很搞笑。

这样做,你就会成为一个待人接物真心和善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