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365个心理减压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4:01:29

点击下载

作者:于菁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可不知的365个心理减压常识

不可不知的365个心理减压常识试读:

前言

心理压力是什么?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着社会、生活、竞争带来的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交织在一起,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减压、释放,那么这些心理压力、情绪变化引发的负作用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本书基于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第一部分中近观心理压力,列举常见的心理健康偏差、情绪障碍趋势、人格缺陷、意志障碍弱点、行为障碍的表现和常识,讲解心理压力与生理健康的联系;第二部分围绕压力的自我认识、如何冷静应对压力,同时介绍了部分特殊心理压力表现等知识;第三部分分别阐述减压方法,包括用娱乐减压、生活琐事减压、转移兴趣减压、运动减压、养生减压、饮食减压和另类减压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强;第四部分从我们平时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减压要点出发,分析如何做、怎么做我们才能轻松应对诸多压力。

如果通过了解种种心理减压要素后,能让读者感觉到“怎么我也有这么多心理压力问题”,那么,则证明您对自我的心理健康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心理减压意识有了主动性,证明本书是成功的、实用的。

建立平衡、完善、强大的心理免疫力,从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开始吧!编者Part1心理压力离我们有多远心理压力近距离001 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体验。产生原因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会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正如俗语“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但总体说来可归为:

生活事件: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心理压力。大的方面,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会带来沉重压力和负担。小的方面,应对一次考试或考核、生病、经济拮据、棘手难题……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冲击和干扰,成为压力源。

挫折:世事难如人愿,遭受失败后会产生消极情感体验——挫折感。外在的挫折经验和内心的挫折情感体验,是导致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影响是主观因素,即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平。

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对挫折的体验,不仅依赖于某种客观的标准,更多依赖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准。任何远离这项欲求水准的活动,都可能产生成功或失败的体验。

现实生活中,取得相同的成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挫折感的最重要原因。

压力,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人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源中,没有人能够逃避,如何应对压力,实际上是对每一个人的生活考验,也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必须课题。002 压力的成因

心理压力主要指人们遇到刺激,并且做出的反应,包括自身和环境两大来源。

源于自身的刺激反应有病痛、意念、犯罪感、不良自我概念等,环境中的压力来自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自然方面诸如冷、热、噪声、天气变化等,而人们需要应对的主要压力源,则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即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

家庭,是生活中不能避免的压力来源,夫妻、孩子、父母、亲属关系,在人际关系当中构成家庭压力源,最大量、持续性长的压力,通常产生于家庭关系中。

生活质量,包括个体的生活随着外界变化,随着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稳定、文化变迁、家庭凝聚力等各方面变化而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产生缺憾、损害、伤残性压力。

个人是应对压力的决定因素,每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气质、健康状况,决定应对压力做出反应的方式,具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全面认识自我,也就具有自行调适、从容应对压力的反应能力。

健康,是压力的催化剂,如果遇到头疼、牙疼、消化不良,外界轻微压力也能引发强烈反应。最显著的反应,是女性的经前紧张综合征阶段,期间甚至自己平时一笑了之的事情,也会引起激化反应。

职业,是压力最强因素,职业是谋生的基本源头,影响也最强。当然,对工作来说压力必不可少,能维持兴趣、避免沉闷、保持动力,但过度的压力会导致效率下降、怠工。

每一个人的压力感高与低,就是对于这些不同压力的反应方式的总概括。003 来自生活的压力源

生活的压力源于自然和非自然界的变动。

重要变动:生活方面的突然变动是产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因为往往会超出人们能有效处理的能力,所以会导致人的身体不适感甚至疾病。比如中大奖,遇到小偷等。生活变动往往会让人毫无选择地应对新的生活需求、新的环境要求,所以造成的压力很强。

生活困扰:来自生活中的小困扰时时处处都发生,包括电脑正使用中突然遇上停电,没来得及存盘等,连续不断的小困扰积累下来,会成为压力之源。

灾变:意外灾害、变化事件的发生,对受灾者肯定是重大压力事件,并且对现场目击者、救援者、受灾者亲友,甚至事件听说者都会形成程度不同的压力。

长期社会性压力:社会事件中,包括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空间狭小拥挤、经济生活变化、社会安全系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生活压力的来源,涵盖大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两大主要方面。004 抗压反应

个体的人在应对重大、持续性的压力时,一般会出现连续性的反应,包括警觉、抗拒、衰竭三个阶段。

1 警觉阶段

由各种生理变化组成,使受到威胁的机体迅速恢复功能。压力降临后,人会感到心跳加速、体温和血压降低,肌肉松弛,与一般人感觉害怕和惊恐状态一样出现“震荡期”,接着身体开始动员精力去应对外来压力,出现应激反应,各类激素促使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快速分解糖分,整个机体代谢能力提高,进入“反震荡期”。

2 抗拒阶段

个体继续处在压力情境中,继而出现抗拒阶段,对压力来源的抗拒使压力刺激继续,警觉阶段的生理反应消失,受到威胁的人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尝试解决问题,但这种实际行动,一般包括正向的反击和反向的逃离两种可能,从而会使人出现回避难题或面对困难两类反应。

3 衰竭阶段

压力源如果持续伤害个体,人体会进入一般性适应症状,即衰竭阶段。人体不再继续加速分泌应激性激素,机体不再能适应长期性压力。如果身体长期处在抗拒外来压力或威胁的阶段,持续紧张和消耗体能,会导致身体构造和功能的损害,再持续下去则发展为病态。

应对三个阶段,需要正视警觉阶段的情绪,避免抗拒阶段的封闭、退缩,为衰竭阶段寻求帮助和医疗措施,从而有效减弱压力产生的影响。005 年龄与压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里,人们会遭遇不同的压力感受。

青少年阶段:从小学生入学,一直到中学乃至大学的年龄阶段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学之间相互的多重影响,青少年们的学习成为重大精神负担,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结果的唯一考察方式,更成为引发青少年心理偏差、甚至心理疾患的最重大压力源。

青年阶段:社会生活复杂多样化,竞争性激烈,步入社会后从青年时期到中年之前,就业、职业竞争、社会待遇、婚姻问题、生育子女等一系列人生重大步骤,全都在青年阶段需要完成,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事业前途、求偶成家、婚姻磨合等,一系列“立业”与“成家”的社会活动,都会成为重大的心理压力源。

中年阶段:人到中年,除了职业、事业正处在负重前行期以外,家庭生活、社会地位等主要人际关系,都是引起重大心理压力的源头。

老年阶段:步入老年阶段,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子女就业、成家、生育、隔代抚养等矛盾,自身退出职业、事业领域的适应性,身体逐渐老化、健康状况的负担,全都是引起心理负担,诱发心理压力而特别难以宣泄的来源。

种种不同社会关系因素,不断地作用于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久久缠绕、相伴而挥之难去,天长日久下来,难免会出现心理状态异常、行为偏差、情绪不安甚至身体不适的现象。006 性格与压力——A型性格

心理学对于人的性格通常区分为两类:A型性格和B型性格,亦称外向型和内向型,或情绪型和理智型。

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暴、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通常存有戒心等。人们发现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A型以外的行为模式称为B型行为模式。A型性格表现

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对诸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总是试图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无法处理休闲时光;着迷于数字,对待成功,以每件事情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

A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高,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十分沉重。被自己顽强的意志力驱使,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拼命奔向既定目标。由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随时发生心肌梗死而猝死。而且,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皆高。007 性格与压力——A型性格的减压

国际学术研究界确认A型行为模式(又称A型性格)和血型没有关系。而人的性格成因,只有50%来源于遗传,50%来源于后天环境影响。

所以,从主观上引起自身重视,有意识地注意性格方面的调整,把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放慢一些,要求放低一些,感觉就能松弛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减压的关键,仍然在于自我调整。

解除A型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度紧张和压力,需要制订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时间安排要预留回旋的余地;严格划清工作与休息的界线;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承受能力。

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自身的思维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方式,能够决定人们对抗压力的成功与否。面临困境时,要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洒脱气概,冷静地应对各种变化,以减缓精神紧张和心理波动。

一个富于弹性思维的人,较容易对付各种困难和挫折。毕竟困难和挫折程度,取决于当事者心理体验,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者对困难和挫折所持的态度。

因此,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是A型性格者自我缓解心理因素的唯一途径。008 性格与压力——B型性格

与A型性格者截然不同,B型性格者的表现为:

◆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及类似不适感;

◆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

◆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从不去表现自己的最佳状态;

◆充分放松而从不感到愧疚。

在社会生活中,尽管A型人的工作十分勤奋,但B型人却通常占据社会组织中较高层的位置。

最优秀的推销员通常是A型性格者,但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往往是B型。因为A型性格者倾向于容易放弃对质量的追求、追求数量的成功,在社会组织中,却更多地晋升那些睿智却并不匆忙,机敏却并非敌意十足,有创造性却并非仅有好胜心的B型性格者。009 性格与压力——性格自测

自测A型性格还是B型性格,共有25题,请对每一个题目做出判断,如果题目反映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情况,请回答“是”,否则回答“否”。

1.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时,会感到不耐烦吗?

5.别人解说事情时,会催对方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会被激怒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会一直想自己的问题吗?

8.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脸吗?

9.会在休假之前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11.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是否觉得全心投入工作,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13.是否觉得宁可务实,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是否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事?

15.与别人有约会时,是否绝对守时?

16.表达意见时,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是否有信心再提升工作绩效?

18.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是否与人竞争时非赢不可?

21.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见别人迟到时,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如果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回答“是”,那么你就有A型倾向了,题目越多,倾向越明显。反之则是B型倾向。010 性别与压力

我国女性处在弱势社会地位,原因包括历史惯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偏见与歧视、体制障碍等。

在当代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

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高是深层原因。由于生理和性别分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原因,企业所需负担的女性就业成本一般比男性更高,导致众多用人单位不愿找女性。

然而,往往两性在社会工作场合中,存在承受的压力不均的情况,包括同工却不同酬、能力强的女性难以合理争得相应地位、“女强人”被认做性格怪异的另类、未婚女性易被凭空捏造“桃色新闻”、已婚女性要兼顾家庭与事业双重平衡、男性因为负担家庭经济中主要开支而因此产生压力、妻子收入高凭空为丈夫增压、常有超时工作而上司仍然不满等。

应对社会存在的男女性别压力,最客观有效的做法是:接受自己,自知自爱。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为自己营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摆脱性别造成的压力。011 情感产生压力

人是感情的生物。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无论亲子、夫妇、手足、朋友等各方面的情感经营,都是人生重要课题。

自己或周围的人,亲情环境中影响到自己的关系者,如果面临生、老、病、死等生离死别的人生大关,难免会令人产生感情上的巨大压力,压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纾解,长期下来所累积的负面情绪会伤害免疫系统,引起头痛、便秘、腹泻、失眠、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气喘等疾病。“情关难过”,真正最难过的,是面对分离的“舍不得”,那种天地变色、仿佛失去了生命的全部的痛苦,身临其境的人会宁愿用所有的力量去挽回。有时候又恰恰相反,因为别人对自己太好,不知何以为报,也是令人伤脑筋的事情。

对于生活事件的健康回应中,思想感情的表达应当是和谐、自发、不受压抑的。

事件产生情感,情感决定思绪流动的方向,关于事件、事件过去的印象、对于未来的思绪,都会影响到人的内在感觉。这种思绪的流动如果不受到限制,就会对个人的生活、对影响生活事件产生很大作用。这就是因为事件引起的情感波动,再由情感波动引发的人的精神、情绪变化,即源自情感的心理压力。012 缓解情感压力

如何处理感情上的压力呢?

当然,必须先了解造成压力的原因是因为看不透、还是放不下。深切地省思压力的来源,理性地面对,而不要纵容自己耽溺情感的低谷中不能自拔。

虽说任何感情挫折的调适,都需要时间,但总不能无休无止地沉浸在被压抑状态中。

其次,要了解感情的多面性,不要钻牛角尖地认为错过了一段感情,人生就一定会失去色彩、变成黑白的。失去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等多方面的感情;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的高潮总是呈现出螺旋形的往复趋势,事件的发展,又岂是人们能料到的?

例如某癌症病患者深以不幸为苦恼。心理医生问:“生病对你的影响完全负面吗?”患者想了又想,感受到在生病后,家人和孩子对自己更体贴,为了养病,全家都以自己为中心,对疾病的埋怨就有所释然,领悟到珍惜亲情、珍重当前每一天生活的重要。

家人之间的关心及支持,是帮助情感压力受挫者走出低谷的关键。由于身处人际关系环境中,家人很容易成为情感压力转移的受害者。例如父亲因病失业,便天天发脾气,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甚至孩子,而孩子也因此变得暴躁——这就是压力的传染。所以,应该斩断传染关系,不要殃及无辜的家人、亲属和人际关系,以免问题更加复杂。

走出感情受挫的幽谷需要时间。能勇于面对问题,对压力的纾解会有帮助。013 职业责任产压

职业责任,是个体的人处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在不同的工作时期,随着工作能力和职位的变化或提升,伴随而来的相关联的责任和附带压力。

所谓的责任,是以职业道德为参照,考量工作完成的道德比例份额,和相关参与方面的满意程度。

在职业链条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值和理想值。不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希望自身能拥有解决职业事件、工作问题的技能。如果发挥了所有的技能而没有产生预想的结果,那么,无力回天、能力受限、知识匮乏的感觉,加上任务压力会油然而生。尤其具有强烈职业意识者,更有可能导致个人失败情绪产生,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从事目前的职业。

当然,对自身职业适应性的怀疑,较多地会产生在年轻者身上,很少在富于经验者的身上出现。

职业适应性的自责、自问、自感无能状态,虽然与不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期望有关。但更多的情况,是职业责任感这种普遍存在的压力,往往会导致人们在内心的自我反省,引发情感上绵绵不断的伤感。

身处职场,无论是什么人,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不同压力,都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困扰和影响。然而,越是这种困惑、疑虑、彷徨情况出现,越是职业责任压力大的时候,越是不能继续听任自己的心理受压而失衡,做出极端性的决定。

最好的做法,是暂时搁置自己尚难解决的问题,从紧张、无力、无助的状况中走出来,否则,强撑下去,过分绷紧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令人不堪负荷,出现负面结果。014 家庭,避风港和压力源

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压力、工作压力几乎同样重要。

一方面,家庭压力与工作压力一样对人性的抑制作用几乎相等,另一方面,如果拥有没有压力、充满支持气氛的家庭生活,对于人们驾驭外界压力是强有力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既是外界压力的避风港,又是产生压力的重要源头。

通常,来自家庭的压力依次分别为:来自伴侣的压力、来自孩子的压力、来自家庭安排方面和由于环境对家庭抑制而造成的压力。来自伴侣和孩子的压力,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因性格或兴趣方面的冲突造成,当然,伴侣或孩子的健康因素也有作用。由于家庭安排而带来的压力,通常是因为家庭琐事过多而时间过少导致的结果。环境压力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嘈杂的邻居、个人享受因素、经济困扰等环境因素。

对家庭压力的原因进行客观评估,通常要比职业和工作压力难得多,因为家庭的情感牵涉范围要更大得多,如果对家庭中不必要的压力处理态度和对待别的方面压力的基本态度一样严肃认真,在家庭这个特殊情感环境氛围中,同样处理方式收到的效果却显著不同。

合理安排家政事务,是对抗家庭压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家务劳动琐事看似事小,却是压力的主要产生源头之一。

即使是关系最牢固的配偶间,通常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多大的麻烦。意识到改变自己的行为的可能性、可行性,是改善家庭压力的最有益做法。015 人际关系压力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一个个体均有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人有巨大的人际关系压力现象普遍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与他人的关系而生存。每一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多种活动,接触人和事。人际关系依靠相互交往、表达感情、相互陪伴、相互欣赏、聆听、分享、给予、示爱、承诺、协作、帮助,等等。其中,给予爱和接受爱,是所有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补偿和调整失衡的情感状态最佳方式。

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最能使个人感到孤独、沮丧、忿懑和误解,最严重的情况,会使个人感到被自身承担的责任压垮,感到精疲力竭、认为担负的义务给自己带来不堪忍受的压力,恨不得远离尘世、与世隔绝。016 处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正视矛盾和问题,是改善人际关系压力的最重要步骤,“越是害怕的事,越不如尽快完成”,如果一味逃避,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压力就永远不会消失。

处理好人际关系,心胸开阔是基本原则,无论是遇到心存厌烦、感觉上拒绝了解沟通的人,还是话不投机、望而生厌的人,如果不能豁达大度地摒弃自己不情愿的态度,与对方的关系会陷入恶性循环,人际关系永远不可能改善。

因此,不论对方如何,自己要豁达、开阔,不存丝毫偏见,在礼貌、尊重对方的多次行为下,假以时日,有不良趋势的人际关系必定能改善和发展——改善人际关系,责任完全在于自身如何做、如何调整,不是别人。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他人进行人际关系交往,目的在于赢得尊重、理解、接纳和支持。但首先要做到的,是用同样的原则去对待别人,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四两能换半斤”,说的是同样的道理。017 经济压力

现代经济社会中,几乎没有人不承受经济问题带给自己的压力,个体的生活中其他所有领域,包括人际关系、职业、家庭、思想感情,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因为金钱带来的压力,足以摧毁人的自信和尊严,从而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

个人的财政支出问题,难免会给生活造成种种矛盾和摩擦,需要做到的,是终归认识金钱的辩证关系,它既是目的,又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人无法改变世界,只能积极地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经济拮据也罢、宽裕也罢,钱少也罢、钱多也罢,同样地都会有压力,烦恼一点也减少不了。

活在当下,享受今天。决定每一个人自身是否有幸福感、是否压力大的,只会是自身。换句话说,量出为入,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奢望,经济压力就不成为压力。

决定自身生活质量的,只有每一个人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达不到更高的经济能力,就充分享受现实。不把自己牢牢地束缚在过高经济计划、目的下面,压力又从何而来呢?018 学识也能变压力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迅猛,尤其是信息时代带给公众的知识更新需求量,让人们常常感受到学问、知识不足带来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前景。让很多人感觉到赶不上知识更新换代、升级的速度,无奈之下高度紧张地持续加倍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总是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甚至处在焦虑状态下,形成种种生理健康隐患。

理清焦虑情绪的源头的要害,在于清醒地分析和认知自己的问题关键所在,才能与由于知识更新过快、再三努力奋斗也赶不上的不安全感妥善“相处”,人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把浩如烟海的知识掌握全面。

认清自己最需要掌握的,并非是“爆炸”式的信息量,对于自己的生活、生存、职业、事业前景来说,必定需要更新的只是某些新的技术手段、某些新的技能,而通过学习掌握这一两门技能、几种技术手段,并不是“老虎吃天,没处下爪”,总是有迹可寻的。然后,量力而行,由易而难、由浅入深、逐个突破,给自己制订的求知进度不要太高,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让自身不断感受到成功、进步的成就感,从而使信心不断增强,职业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会随着自身技能、学识的提高而渐趋消失。019 职场自闭症

职场自闭症,主要表现为平时行动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等表现。

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以上的人,因为环境、压力等原因,易产生“职场自闭症”。同事之间无话可说,跟客户打交道也尽量选择邮件、聊天软件等虚拟途径,打电话时纳于言辞;与领导的交流就更少,总希望能把谈话时间缩至最短、尽快结束。

自闭症多见于未成年人,也有人终生伴随此症。症状主要有三点:一是人际障碍,不会与人交往,不合群;二是言语障碍,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三是固执行为。自闭症的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发育环境问题,与脑部某个区域的损伤或发育不全有关。

现代职场中一些人有类似症状,只是因为压力太大才出现。尽管这种“职场自闭症”远比儿童自闭症普遍,但比起儿童自闭症来,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起来容易得多。

职场中因为环境、压力等原因产生沟通障碍,甚至出现职场自闭的症状,需要及时认识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健康与事业间找到平衡点——尽快融入职业环境中。

对于新员工来说,大多是由于个性特征、年龄差异等因素无法融入集体,而导致自己被自己“晾在了一边”。因此,在新集体中要树立自信,不要怕说错话而排斥与人接触,只有多积极融入其中才能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

有部分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因职业、环境等改变,变得不合群不爱讲话,应当自省,明白现代社会没有协作就做不成任何事。可以多参与一些同事间的集体活动,激发自我调节,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020 同事之间压力

同事之间的压力,是人事压力中的一个子分类。

什么是人事压力?单位内部,由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领导和同事之间存在的一种较复杂的关系,造成有些人感到工作很被动,产生的压力,称为人事压力。

人事压力的最大影响,是工作氛围紧张,工作被动,领导之间、同事之间矛盾容易激化。

同事之间有压力,是因为在同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为了地位、利益、特权、势力范围、机会而难免有矛盾,在这些纠结不清的矛盾和冲突里,会有指责与反指责、否定与反否定的关系,极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善意地评价别人和自身,最终会使工作相互掣肘,影响到工作的完成效果。

对待同事之间压力的良方,是冷静、客观地评价,看待冲突和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冲突和矛盾对自己造成的危害,尽量化解矛盾冲突,进入正常的工作秩序。

良好地化解同事之间冲突矛盾,是化解压力的根本之道,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独处在社会中,必然要应对人际交往。

正视矛盾,善于应对,退让一步,以诚相待,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同事之间人际关系,达成鱼水相谐的舒心氛围。021 上下级的压力

上下级关系,是人事压力中最重要的矛盾,也是职业环境中重要压力源之一。

处在职业环境中,就不可能不承受上级或下级关系带来的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也最能影响到工作安排、任务完成、积极性激发、心理负担轻重等诸多产生压力的因素。

尤其是上级,决定着自身职务和工作权限,决定着业绩优秀与否,处在能力认同、成就感和升迁、地位变动、物质利益变化等直接利益的主宰地位上,因此,巧妙应对和与化解同上司之间的压力,需要善于调适自己的行为。

对待上司的关系,要有效地去除压力,需要注意做到几个基本原则:尊重、服从、支持、理解,从这几点出发,就能较好地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而作为上司,对待下级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能处理好与自己部属的关系。

如果还没有成为“老板”,就需要有耐性接受当别人下属的事实,遇到不利自己的情况,要尽量把心态放得宽一些,不要总是让自己纠缠于上下级关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尽量积极、主动地改变事态,告诉自己,上司也都是从下属过来的。

学会忍耐、接受,是作为下属的基本要求。当然,如果感到上司实在无理、超出自己的忍耐限度,自己又具备能力跳槽,就坚决离开。常见的心理健康偏差022 虚荣心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人皆有之。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社会情感。

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注重他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虚荣心强的人有比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不够,能力上自认为有“欠缺”。

虚荣心强的人有比一般人强的自尊心,但因为自信不足,向外表现为自尊心过强、对某些事物过于敏感、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向内表现为自卑,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成愿望,希望通过快捷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生活在极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传统谚语,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这种心理和行为。023 如何克服虚荣

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必须认清虚荣心的实质,努力摆脱和远离虚荣。要充分认识到虚荣心只是追求表面光彩的心理,是对荣誉的一种过分追求,是道德责任感在个人心理上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素质。

过分染有虚荣心的人,总是从个人动机出发,追求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完全失去从行为的社会价值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荣誉、引起普遍注意、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

克服虚荣,必须分清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弱点;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必须培养自己的求实品质。

对待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有一定的荣誉和地位,是一种心理需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荣誉地位不是错误。但这种心理需要,必须与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一致,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会扭曲自己的人格。

能够从失败和挫折中悟出真谛,才能做到自信、自爱、自强、自立,消除虚荣心。

如果自检到自己有自夸、说谎、嫉妒等行为,需要有意识地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对虚荣行为自我纠偏。如果再有病态行为出现,可以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弹一弹自己,警示、干预自己的行为,坚持做下去,用坚韧的毅力来逐渐消退虚荣行为。024 攀比心理

攀比,即个体发现自己与参照对象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者与被选为参照对象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相似性,导致自尊需要被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正性攀比指正面、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而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自身陷入思维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否定心理。

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不利。

从某种程度上说,攀比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看到别人的生活好而怦然心动。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如果总是选择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攀比别人的强项、优势,总是把自己比得一无是处,那样活着多累!

为什么不把眼光放低一些,学会俯视,往下多比一比,让生活多一分快乐、多一分满足呢?025 攀比心理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计划和预期与成果对比和评价,从而调节自身行为的过程。

攀比心理的主动引导与规避,是要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实现负性攀比到正性攀比的转化,帮助自己能做正确比较,摆脱压力的束缚,找到前进的动力。具体的方法包括:

1 自我暗示,增强心理承受力。

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默念“我也很好”一类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习惯会改善。

2 尽可能纵向比较,减少盲目的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指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心态鼓励自己,建立希望体系,帮助自己坚定信心。

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纵向比较易让人有更清醒的自我认识,有利发挥真实水平。但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忽略纵向比较。

3 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

自信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因此,积极巩固、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战胜负性攀比造成的心理障碍。026 猜疑心理

猜疑,是人在某种特定想法的支持下,先入为主,设定从某种假想目标出发,带着成见去捕风捉影地怀疑别人,一步一步地巩固和深化假想,在封闭式的思路主宰下,完全背离正常的思维方式,正如我国古代寓言“智子疑邻”的典型故事一样。

猜疑心,是建立在无端猜测的基础上,通常缺乏事实依据,只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推测和怀疑别人的言行。因此,猜疑者往往对于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动辄分析别人一举一动的动机和目的。

好猜疑者,最终会陷入自寻烦恼的困境中,导致与周围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进入恶性循环中,越来越变得心胸狭窄,疑心越来越重,甚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压力、精神负担过重。

因为对生活环境中的所有人,包括同事、朋友、家人越来越严重的无端猜疑,会影响到职业、人际关系、家庭和睦,对自己的身心形成伤害。027 克服猜疑心的对策

猜疑心重的人,通常都过于敏感。敏感并非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富于创造力,但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则容易因猜疑心过重而伤害人际关系,造成紧张气氛。

为避免不应有的隔阂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应当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准则。克服猜疑心理的建议:

敞开心扉,增加心灵透明度:心灵闭锁,是猜疑心重者自身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疑虑坦诚地拿出来沟通,才有可能消除疑虑。增加心灵透明度,与他人求得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培养自信心:充分正视自己的长处,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才不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再随便怀疑他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

积极暗示,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积极暗示的方式,是不要总想着自己,总想着别人都盯着自己,常对自己说:并没有人特别注意我,就像我不议论别人一样,别人也不会议论我。甚至可以经常对自己说:别人说了我又能怎样呢?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就不在乎别人议论。而且多数人认为我是对的,我的行为就没错。时间久了,心理上的疑虑就会越来越少。028 悲观心理

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甘落后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不安全感、对未来害怕等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虽然由于心理活动引起,却会影响到机体的组织器官,引起一些心理和生理疾患,像焦虑、神经衰弱、气喘不接等。

容易悲观者,是与世无争的好人,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习惯于在处事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一般属生活中较弱者,生性胆小、怯懦,不仅对自己的言行不检而“负责”,甚至总爱对别人的过错“负责”,别人无意望自己一眼,会觉得对方瞪自己,有事怨恨自己。

极端悲观者,通常会用反常性的方法保护自己,越是怕出错,越是会在意过错。说一句话会懊悔,别人并未介意而自己却敏感之至。对于人际关系冲突极端恐惧,明明是对方的错误,却会自责不止。

人们通常都有一定的悲观情绪,一般表现出事件发生以后的自我检查,总结不足,找到不足的原因,有利在以后的行动中做积极的校正。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人都会有悲观,适度悲观能引起冷静思考和客观对待事物,成为人们行为进步调整的准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