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生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6:00:22

点击下载

作者:孙承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毒生物

有毒生物试读:

前言

有毒生物(poisonous organisms)是指能引起接触(或食用)者中毒的生物,它对健康影响既可以是器质性也可以是功能性的损害。使有毒生物表现出特定毒性作用的组分称为毒素(toxins),一种有毒生物可仅含有一种毒素,也可以含有多种毒素成分。人体可通过食入、叮咬、蜇刺、皮肤接触受到危害,少数情况下也可通过吸入真菌孢子等颗粒物引起不适反应。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多样化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群。生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交互毒性作用体系,这个体系也维持了物种平衡。2000多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的传说,许多对有毒生物毒性的描述出现在中医药典籍中,这些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但现代毒理学对有毒生物关注较少,鲜有关于有毒生物物种分布、形态识别特征、毒性、中毒表现及救治等的系统研究。

有毒生物实物标本对中毒事件病因确定、中毒患者的诊断及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突发事件中获得的样本通过与系统收集的实物标本进行比对,是有毒生物物种鉴别的基本方法。我国医学教育几乎未涉及有毒生物预防控制的内容,医疗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不了解有毒生物的鉴定技术,即使拿到引起中毒的生物样本也不能进行判断,这也使有毒生物引起的突发事件处理盲目性大,绝大多数中毒患者难以给出准确的病因诊断,也影响了事件处理和患者救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启动了“有毒动物、植物、蘑菇标本库”项目,目标是收集可引起我国公众健康损害的生物标本,建立我国有毒生物标本库,为有毒生物鉴定提供基础条件。鉴于国内基础,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院所,通过文献及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物种和采集策略、制定图片拍摄和信息采集规范,经3年完成该项目任务。本书即该项目的总结,以供同行借鉴。

项目共收集有毒生物标本74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有毒植物407种,有毒动物246种,有毒大型真菌87种,有毒藻类8种,所有物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存有实物标本,标本类型包括浸制标本、剥制标本、干制标本、包埋标本、蜡叶标本、模制标本。项目还建有有毒生物图片库和相关信息库。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有毒植物,第二篇有毒动物,第三篇有毒大型真菌,第四篇有毒藻类,总计171章。在内容组织上以图为主,强调直观性,配有简略形态学和毒性描述。本书中所收录的绝大多数有毒生物物种是依据专业书籍及文献中论及的类别,部分类群限于目前分类学研究水平尚不能鉴定至种,因此中文名及拉丁名用某未定名种代替,少数物种未在文献中查到确切毒性资料,但因其近缘种有毒性数据,我们也予以保留,并做出文字说明。

由于标本收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地域、季节、生物习性等影响,部分最初确定的目标物种未收集到,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给予补充完善。

在项目执行和本书编写过程中,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目合作单位的专家教授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鉴于本书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参与撰写的专家背景差异大,对部分内容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限于对有毒生物认识的局限性及编者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13年2月Table of Contents第一篇 有毒植物 第一章 蕨类植物第二章 柏  科第三章 红豆杉科第四章 麻 黄 科第五章 买麻藤科第六章 苏 铁 科第七章 银 杏 科第八章 泽 泻 科第九章 天南星科第十章 百 部 科第十一章 百 合 科第十二章 蒟蒻薯科第十三章 石 蒜 科第十四章 鸢 尾 科第十五章 姜  科第十六章 金粟兰科第十七章 三白草科第十八章 杨 柳 科第十九章 胡 桃 科第二十章 壳 斗 科第二十一章 桑  科第二十二章 荨 麻 科第二十三章 马兜铃科第二十四章 蓼  科第二十五章 藜  科第二十六章 紫茉莉科第二十七章 商 陆 科第二十八章 马齿苋科第二十九章 石 竹 科第三十章 睡 莲 科第三十一章 毛 茛 科第三十二章 小 檗 科第三十三章 防 己 科第三十四章 木 兰 科第三十五章 蜡 梅 科第三十六章 肉豆蔻科第三十七章 樟  科第三十八章 罂 粟 科第三十九章 山 柑 科第四十章 十字花科第四十一章 茅膏菜科第四十二章 虎耳草科第四十三章 杜 仲 科第四十四章 蔷 薇 科第四十五章 豆  科第四十六章 酢浆草科第四十七章 古 柯 科第四十八章 蒺 藜 科第四十九章 亚 麻 科第五十章 芸 香 科第五十一章 苦 木 科第五十二章 橄 榄 科第五十三章 楝  科第五十四章 远 志 科第五十五章 大 戟 科第五十六章 虎皮楠科第五十七章 黄 杨 科第五十八章 马 桑 科第五十九章 漆 树 科第六十章 冬 青 科第六十一章 卫 矛 科第六十二章 七叶树科第六十三章 无患子科第六十四章 凤仙花科第六十五章 鼠 李 科第六十六章 椴 树 科第六十七章 梧 桐 科第六十八章 山 茶 科第六十九章 藤 黄 科第七十章 大风子科第七十一章 瑞 香 科第七十二章 八角枫科第七十三章 千屈菜科第七十四章 石 榴 科第七十五章 使君子科第七十六章 五 加 科第七十七章 伞 形 科第七十八章 杜鹃花科第七十九章 白花丹科第八十章 木 犀 科第八十一章 马 钱 科第八十二章 夹竹桃科第八十三章 萝 藦 科第八十四章 旋 花 科第八十五章 马鞭草科第八十六章 唇 形 科第八十七章 茄  科第八十八章 玄 参 科第八十九章 紫 葳 科第九十章 透骨草科第九十一章 茜 草 科第九十二章 忍 冬 科第九十三章 败 酱 科第九十四章 葫 芦 科第九十五章 桔 梗 科第九十六章 菊  科第二篇 有毒动物 第一章 钵水母纲第二章 海 葵 目第三章 多 毛 纲第四章 蛭  纲第五章 骨 螺 科第六章 芋 螺 科第七章 织纹螺科第八章 鲎  科第九章 蝎  目第十章 蜘 蛛 目第十一章 硬 蜱 科第十二章 蜈 蚣 目第十三章 倍 足 纲第十四章 半 翅 目第十五章 芫 菁 科第十六章 金龟子科第十七章 蚁 总 科第十八章 蜜蜂总科第十九章 胡蜂总科第二十章 海 星 纲第二十一章 海 胆 纲第二十二章 鲼  目第二十三章 鳗 鲡 目第二十四章 鲤  科第二十五章 鲇 形 目第二十六章 躄 鱼 科第二十七章   科第二十八章 鲯 鳅 科第二十九章 鲹  科第三十章 鲷  科第三十一章   科第三十二章 锦 鳚 科第三十三章 篮子鱼科第三十四章 鲭  科第三十五章   科第三十六章 鲉  科第三十七章 毒 鲉 科第三十八章 鳞 鲀 科第三十九章 箱 鲀 科第四十章 鲀  科第四十一章 刺 鲀 科第四十二章 蝾 螈 科第四十三章 蟾 蜍 科第四十四章 铃 蟾 科第四十五章 蛙  科第四十六章 蝰  科第四十七章 游 蛇 科第四十八章 眼镜蛇科第三篇 有毒大型真菌 第一章 蜡 伞 科第二章 鹅膏菌科第三章 白 蘑 科第四章 蘑 菇 科第五章 鬼 伞 科第六章 球盖菇科第七章 丝膜菌科第八章 粉褶菌科第九章 网褶菌科第十章 牛肝菌科第十一章 红 菇 科第十二章 枝瑚菌科第十三章 齿 菌 科第十四章 多孔菌科第十五章 鬼 笔 科第十六章 笼头菌科第十七章 地 舌 科第十八章 胶陀螺科第十九章 马鞍菌科第二十章 小皮伞科第四篇 有毒藻类 第一章 海 膜 科第二章 江 蓠 科第三章 马尾藻科第四章 石 莼 科第五章 松 藻 科第六章 育叶藻科第七章 棕囊藻科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篇 有毒植物

世界各地分布的有毒植物大约有数千种,我国有毒植物约有1300种,分布于140科,其中以毛茛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茄科、天南星科、豆科的有毒植物种数最多。

有毒植物多集中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特别是西南的云南、四川和华南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其他一些地区,如青藏高原、西沙群岛等地也都有重要的有毒植物分布。不同有毒植物中毒效应差异很大,剧毒植物仅一两颗种子或一两片叶子就能致人死亡,有些则需要较大量进入体内才能引起中毒。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可能是全株有毒,也可能仅某个或数个部位有毒;可能在全部发育阶段有毒,也可能只在某些发育阶段有毒;可能仅在新鲜状态下有毒,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则失去毒性,这些都取决于植物所含各种有毒成分的毒性大小、含量及其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按照化学结构有毒植物所含毒性成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非蛋白氨基酸、蛋白质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等。

不同有毒植物中毒可出现多种不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出现呕血、便血等。

2.神经系统 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共济失调、肌肉强直,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等。

3.呼吸系统 可出现咳嗽、胸痛、发绀、喘息、呼吸困难等。

4.循环系统 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

5.皮肤、黏膜 可出现皮肤红肿、瘙痒、丘疹、水疱等。部分植物汁液或其散发出的飞毛能够使人致敏,再次接触会出现皮肤红斑、斑丘疹等症状。

6.泌尿系统 可出现全身乏力、腰痛、水肿、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等。

7.其他 可出现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损害。第一章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约有11 5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我国约有2600种。蕨类植物大多生长在温暖阴湿的森林环境,是反映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中可供药用的已达200余种。有毒种类不多,仅鳞毛蕨科、木贼科、凤尾科等少数种类有毒,如贯众、问荆、木贼、蕨等。

蕨类植物中的有毒成分可分为三类:①间苯三酚衍生物类,仅特征性地分布于鳞毛蕨科多种植物中,如绵马酸、绵马素、白绵马素(albaspidin)等,除了对绦虫有强烈的毒性外,还作用于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毒动物产生胃肠炎、惊厥、昏迷、呼吸麻痹、死亡。②双骈哌啶烷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石松科中,统称石松生物碱,如石松碱(lycopodine)、棒石松碱(clavatine)、棒石松毒(clavatoxine)等。可兴奋中枢,动物中毒出现惊厥,常因呼吸抑制而死亡。③硫胺素酶(thiaminase),可分解维生素B,引起维1生素B缺乏症。1►1.蕨

拉丁名:Pteridium aquilinum

中文俗名:蕨其、蕨菜、龙头菜、山凤尾、如意草

地理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图1-1 蕨-植株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长,粗壮,匍匐,黑色,有黑褐色绒毛。叶柄粗壮光滑,褐色或杆黄色;叶片阔三角形或长圆状三角形,有疏毛,3回羽状或4回羽状分裂,小羽片斜展,披针形,侧脉叉状。孢子囊群线形,沿叶缘着生。图1-2 蕨-叶背面图1-3 蕨-幼叶

毒性资料:叶、嫩芽及根茎有毒。含多种茚满酮类化合物,如硫胺素酶等。牛食后常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血尿、腹痛、消瘦、消化道溃疡、贫血、毛粗乱无光并可有部分脱毛、呆立凝视、行走缓慢、多卧少立、咀嚼无力等。►2.铁线蕨

拉丁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中文俗名:铁线草、铁丝草、石中珠

地理分布:分布于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图2-1 铁线蕨-植株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密被条形或披针形淡褐色鳞片。叶柄细长而坚硬,似铁线,故名铁线蕨,中部以下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互生,小羽片斜扇形,基部阔楔形,边缘浅裂至深裂,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叶背面裂片顶端;囊群盖由小叶顶端的叶缘向下面反折而成。

毒性资料:大量误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图2-2 铁线蕨-叶背面和孢子囊►3.贯众

拉丁名:Cyrtomium fortunei

中文俗名:粗茎鳞毛蕨、东北贯众、绵马贯众、绵马鳞毛蕨、野鸡膀子

地理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云南。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根茎粗大,直立或斜生,生有褐棕色卵状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叶柄密生黄褐色鳞片;叶片倒披针形,长60~100cm,宽20~25cm,二回羽裂,羽片20~30对,线状披针形,裂片长圆形,两面均有黄褐色鳞片,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上的羽片上,每裂片1~4对;囊群盖圆肾形,棕色。图3-1 贯众-孢子叶图3-2 贯众-植株

毒性资料:根茎有毒,含多种间苯三酚衍生物,中毒后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腹泻、腹痛、呼吸困难、黄视式短暂失明,重者出现谵妄、昏迷、肾功能损伤、呼吸衰竭,甚至死亡。►4.节节草

拉丁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中文俗名:土麻黄、木贼草、土木贼、锁眉草、笔杆草图4-1 节节草-植株-1图4-2 节节草-植株-2图4-3 节节草-鞘筒

地理分布:广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茎二型;营养茎夏季生出,有棱,节上轮生小枝;叶退化,下部联合成鞘。生孢子囊穗的茎,早春生出,不分枝,棕褐色肉质,顶端生有孢子囊穗。孢子囊穗长圆形,有总梗,钝头,黑色。孢子叶六角形,盾状着生,螺旋状排列,边缘着生长形孢子囊。

毒性资料:全株有毒,含黄酮苷木犀草素-5-葡萄糖苷、山萘酚-7-二葡萄糖苷、山萘酚-3-槐苷等。马、骡中毒后主要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可出现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后躯摇摆、眼睑下垂、肌肉强直、全身或局部肌肉颤动、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等,最后可因窒息导致死亡。►5.问荆

拉丁名:Equisetum arvense

中文俗名:节节草、笔头草、马草、土麻黄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贵州。

形态特征:中小型植物。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春季先萌发,黄棕色,无分枝;鞘筒具9~12枚齿,栗棕色。不育枝后萌发。高达40cm,鞘齿三角形,5~6枚。侧枝柔软纤细。孢子囊穗圆柱形,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柄长3~6cm。

毒性资料:全草有毒。有毒成分主要为硫胺素酶。马过量食入可引起反射功能兴奋,出现步履蹒跚、站立困难、后肢麻痹等运动功能障碍。图5-1 问荆-鞘筒图5-2 问荆-营养植株图5-3 问荆-植株图5-4 问荆-先出孢子叶穗-1图5-5 问荆-先出孢子叶穗-2►6.蛇足石杉

拉丁名:Huperzia serrata

中文俗名: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千金榨、矮杉树、打不死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北、长江流域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高10~30cm,中部直径1.5~3.5mm,枝连叶宽1.5~4.0cm,2~4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胞。叶螺旋状排列,疏生,平伸,狭椭圆形,向基部明显变狭,通直,长1~3cm,宽1~8mm,基部楔形,下延有柄,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平直不皱曲,有粗大或略小而不整齐的尖齿,两面光滑,有光泽,中脉突出明显,薄革质。孢子叶与不育叶同形;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两端露出,肾形,黄色。

毒性资料:作为药用,少数病人服药后可出现耳鸣、头晕、肌束颤动、出汗、腹痛等,个别病人有瞳孔缩小、呕吐、大便增加、视力模糊、心率改变、流涎、思睡等。图6-1 蛇足石杉-植株图6-2 蛇足石杉-孢子►7.桫椤

拉丁名:Alsophila spinulosa

中文俗名:树蕨

地理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

形态特征: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m,胸径10~20cm。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cm,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m,宽0.4~0.5m,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cm,中部羽片长40~50cm,宽14~18cm,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叶脉在叶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凸起,囊群盖球形,膜质。

毒性资料:树干有小毒。图7-1 桫椤-植株图7-2 桫椤-叶图7-3 桫椤-幼茎第二章 柏  科

柏科(Cupressaceae)植物约有150种,分布于南北两半球。我国产8属29种7变种,分布遍及全国,多为园林绿化树种。另引入栽培1属15种。本科有毒植物很少,侧柏为我国特有种,各地均有分布,该植物有小毒,主要含倍半萜挥发性物质、黄酮等。►8.侧柏

拉丁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中文俗名:柏树、扁柏、柏子树、黄心柏、黄柏、香柏、扁桧、香柯树

地理分布:除青海、新疆外,人工栽培遍及全国。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10m,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叶全部鳞状,二型,中央叶倒卵状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雌雄球花均单生于枝顶,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熟时张开,背部有一反曲尖头,种子脱出。

毒性资料:枝、叶有小毒。枝、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烯、倍半萜醇、倍半萜酮等。急性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严重患者可发生肺水肿、阵发性强直性惊厥、呼吸循环衰竭。小鼠腹腔注射叶水煎剂的半数致死量(LD)为15.2g/kg。50图8-1 侧柏-叶图8-2 侧柏-球果开裂图8-3 侧柏-果实第三章 红豆杉科

红豆杉科(Taxaceae)植物全世界有5属约23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13种,分布于西南部、西北部、中部至东部。红豆杉属某些植物的叶和茎对人和牲畜均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碱类,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可引起死亡。►9.东北红豆杉图9-1 东北红豆杉-植株

拉丁名:Taxus cuspidata

中文俗名:柏松、紫杉、米树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以北地区有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小枝互生。叶较密,成不规则两列,线形,微呈镰状,基部两侧歪斜,表面光绿色,中脉隆起,背面有2条灰绿色气孔带。花雌雄异株;球花单生于叶腋。种子卵圆形或三角形,上面有3~4条棱脊,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

毒性资料:叶和嫩茎含有毒生物碱。马、骡、牛、猪和羊等家畜食其叶后可发生中毒。急性中毒早期表现为兴奋、呕吐和流涎等,而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减慢、体温下降、皮肤及四肢厥冷、便秘、腹部鼓胀、血尿和尿闭等,中毒后期呈现运动失调以致痉挛和昏迷,甚至死亡。图9-2 东北红豆杉-果实图9-3 东北红豆杉-果实假种皮第四章 麻 黄 科

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仅有麻黄属,约35种,分布于南北温带地区,我国有9种,产于西南、西北至东北部。其中草麻黄、木贼麻黄等少数种有小毒,大剂量可引起人畜中毒。

麻黄科植物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黄酮、鞣质、苷类、儿茶酚以及挥发油等,麻黄碱是重要的有效和有毒成分。►10.草麻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