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讲点成语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1:16:47

点击下载

作者:快乐语文教研组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小学生讲点成语故事

给小学生讲点成语故事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给小学生讲点成语故事/快乐语文教研组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9(快乐语文总动员)

ISBN 978-7-5183-0305-2

Ⅰ.给… Ⅱ.快… Ⅲ.汉语-成语-故事-少儿读物Ⅳ.H136.3-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61887号给小学生讲点成语故事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 100011)网址:www.petropub.com.cn编辑部:(010)64523558 发行部:(010)64523623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晨旭印刷厂2014年9月第1版 2014年9月第1次印刷710×100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4字数:226千字定价:26.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亲近语言文字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可见语文的内容离不开文字、文章和文化,但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但曾几何时,语文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教师注重把文本意蕴讲“深”、讲“透”,过于重视文本的其他教育功能,却忽视了对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导致语文教育收效甚微,让学生失去了更多和语言文字亲近的机会,失去了提升语文素养的本真。

近年来,教育专家们重新审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认为语文应当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个核心。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反过来,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年,我国修订了新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在新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汉字教育,并提出了汉字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学习和教学,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同样的道理,不仅汉字的学习如此,对于所有汉语中的字、词、句、典故,我们都应当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语言文字的意蕴,我们才能准确地感受到文本的意蕴。

因此“快乐语文总动员”所做的,就是引领我们回到语文的源头,重新去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最本真的快乐。全套书共分八册,包含了汉字、成语、诗词、俗语、谜语以及典故、人生哲理、亲情美文诸多内容,让我们尽情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灵性与活力,饱览蕴含其中的多彩故事,以及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前 言

成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无论是刚刚入学的蒙童,还是大学讲台上的学者;不管是田间耕作的农民,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都能张口说出几条成语来。

事实上,只有真正大众化的东西,才是经典的。《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知道,唐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大多数人都会背,京剧中的“今日痛饮庆功酒”,也有很多人能哼上两句。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基础所在。

当然,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是浅薄的。每个人都知道“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可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成语是从哪位历史名人的故事中演化而来的呢?每个人都听说过衣冠禽兽,也知道这是用来骂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衣冠禽兽”原本是一个褒义词呢?每个人都能想象得出“打草惊蛇”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把这个成语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呢?

成语的世界多姿多彩,每一条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成语的世界变化万千,很多成语的原意和比喻义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成语的世界博大精深,每一条成语都有其自己的语境和特殊用法,一旦用错,便会贻笑大方。

这也就是本书的成书目的所在。作者秉着只求精不求全的原则,精选出了“励志劝学”、“智慧谋略”、“品格意志”、“人生哲理”以及“历史大事”五大类共近两百条常用成语。虽然在总共数万条的成语大家庭中,这样的数量只是九牛一毛,但作者选择的每一条成语都力求集知识性、趣味性、常用性于一身,以期把成语这一国学精粹最美好、最具可读性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具体到每一条成语上,作者也力求把成语的故事、意义和用法三大方面阐释完全。因此,每一条成语下都按“成语故事”、“成语释义”和“用法示例”三个版块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可以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彻底吃透这些成语,既读了故事,又学了知识,可谓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最后,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在书中充分领略成语的魅力,同时也希望能借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远流传、发展作点贡献。编委会主 编:张先勇 孔 涛编 委:潘厚荣 王文娣 刘小多 雷 莹 吴素红 张学琼 魏艳珍 冯 岩 张振强 阎晓霞 刘 锐 林贵舟 张映发 范海飞 吴国财 吴 娜 戴 菊 吕广田 汪和平 张 妍 贾梦婕 环 梅 孟祥鑫 杨小宝 周 丽 赵阿利 钮红卫 张 明 李 翠 李 群 张丰霞 孙永贞 王 芳 黄爱林 沙小钰 李 琳 周 霞 乔文生 孔燕萍 刘 颖 孙志宏 徐英广第一章◎励志劝学类程门立雪【成语故事】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从小就聪明好学,被人称为神童。他十几岁时就读经史子集,颇具才华。程颢和程颐兄弟二人都是宋代杰出的思想家,他们

与朱熹被称为“程朱学派”的创始人。杨时与学友游酢曾拜在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游酢都已年逾四十,并且二人早已中过“进士”,杨时还做了浏阳县令,为了求学问,他们决定拜程颐为师,继续深造。

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正值数九寒天,天上正飘着大雪。当他们来到程颐的家门口时,看见程颐先生正坐在火炉旁闭目休息。杨、游二人不愿惊扰先生休息,就毕恭毕敬地站立在门外的雪地中。二人在瑟瑟的寒风中站了很久。

等程颐醒来时,二人脚下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程颐深受感动,急忙将他俩迎进屋内。

后来,杨时由于得到二程的真传,终于学有所成,被当时的学者推为“程学正宗”,并且也成为读书人尊师重道的典范。【成语释义】

程门立雪:就是雪天站在程家的门口。表示为了求学,必须尊敬老师,态度诚恳。【用法示例】

作为学生,我们一定要尊敬师长,学习古人程门立雪的精神。临池学书【成语故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他花了很多时间去研习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作品,几乎到了着魔的程度。张芝最擅长草书,后人称之为“草圣”。王羲之非常崇敬他,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他。

他经常琢磨张芝书法的字体结构和运笔的方法,一边想着,一边用手指在衣服上比划,时间久了,把衣服都划破了,可见王羲之勤学苦练到了何种程度。

王羲之在用心临摹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勤学苦练,博采众家之长,并注重创新,终有大成。他每日大量练字,以至于把门前池塘里洗涮毛笔的水都染成了深墨色。当时的人们就把这个水池称为墨池,它正是王羲之辛苦付出的有力见证。

王羲之的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兰亭序》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他本人也被世人尊称为“书圣”。【成语释义】

临池学书:在池塘旁边练字,用池塘水来洗笔墨,最后连池塘都变成了深墨色,原来形容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后引申为学习刻苦。【用法示例】

年轻人无论学习书法,还是其他技艺,都要有临池学书的刻苦精神和毅力。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孔子一生著书立说,到处游学,还收了很多徒弟。孔子学习十分勤奋,他到晚年的时候,对《易》非常感兴趣,因此将《易》反复地读了无数遍。

孔子常讲,温故知新。他翻来覆去地阅读,并且一次比一次理解得透彻,每次都能得到新的感悟,并做了许多批注。就这样,时间久了,连接竹简的熟牛皮绳子都被磨断了很多次。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纸张,把刻好字的竹简用牢固的绳子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就是书籍。用熟牛皮绳连接的书籍称为“韦编”。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理解《易》的深刻含义了。”他还说:“假如我五十岁就有机会接触《周易》,那么就能够避免大的失误了”。

由此可见,孔子作为万代师表,其读书之勤奋努力、治学之严谨实在令人景仰。【成语释义】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连接而成的书籍;三:概数,指多次;绝:断裂。连接竹简的皮绳都被磨断了许多次。用来形容读书的勤奋程度。【用法示例】

如果我们都用韦编三绝的精神学习,杜绝不求甚解,那么我们掌握的知识就会非常扎实。闻鸡起舞【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年少的祖逖和刘琨是一对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练武,长大后又都做了司州主簿,志同道合,感情甚笃。两人都胸怀振兴晋国的远大志向,所以,这对密友常常同榻而眠,共同探讨国家的未来,常常谈到深夜。

一次夜半时分,祖逖与刘琨正在酣睡,祖逖被一阵鸡叫声吵醒了,他往窗外望去,一轮残月挂在中天,东方还没有泛白,看样子不过三更时分。祖逖将刘琨叫醒,说:“人们都说半夜闻鸡叫不吉利,可我却觉得这是公鸡在为我们叫早,我想咱们以后只要听见鸡打鸣就起来练剑,怎么样?”刘琨表示赞同。

此后,只要两人听到鸡鸣,就立即起来练功舞剑,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有志者事竟成,他们多年的艰辛与磨炼没有白费,祖逖和刘琨都成了文武全才的杰出将领,祖逖当上了镇西将军,刘琨也被封为征北中郎将。【成语释义】

闻鸡起舞:原指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功舞剑,比喻胸怀大志,决心报国的志士奋起苦练本领。【用法示例】

年轻人都要学习祖逖闻鸡起舞的勤奋刻苦精神,学习好知识和技能。悬梁刺股【成语故事】

东汉的时候,有一名书生叫做孙敬,他为了安心读书,市场闭门独处,专心钻研。有时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困得直打盹。为了能继续学习,他就想出了一个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办法。他将绳子系在房梁上,学习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捆住,当他打瞌睡时,绳子就会扯得头皮很痛,这样马上就会清醒,然后又继续钻研学问,一直到很晚。

还有个与孙敬同样勤奋的人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他曾拜鬼谷子为师,苦学数年后,满怀信心地下山,想要有一番作为。于是他变卖了田地作为盘缠,周游列国,想大展宏图,可是各国的国君都不肯重用他,无奈之下只好又回到家中,饱受乡邻鄙视。

但苏秦并没有放弃,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学问根底不够深厚,于是痛下决心,发愤努力。他每天苦读至深夜,困了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力扎一下,马上清醒过来,以便再接着读书。

苏秦这样废寝忘食地学习了两年之后,终于学有所成,第二次周游列国时,被燕昭王拜为上卿,挂六国相印,成为著名的纵横家。【成语释义】

悬梁刺股:原指孙敬和苏秦刻苦读书,用以形容人们发愤苦读的精神。【用法示例】

如果我们把古人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用于工作和学习上,就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一字之师【成语故事】

唐末时期,有位法号齐己的和尚,他很有文化,爱好读书,尤其喜欢读诗、写诗,而且写得还不错,常常以诗会友,因此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天,齐己看到墙角的梅花开始绽放,他很欣赏梅花不畏严寒、娇而不艳的精神,一时兴致上来,便作了一首《早梅》,他在诗中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读来读去,非常喜欢这首诗,于是便带着这首诗去拜访好友郑谷。郑谷也是诗人,因为兴趣相投,所以二人一直很谈得来。

郑谷读完诗后,说:“这首诗写得很好,有意境、有情致,但有一点不好,你写的是早梅,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既然是早开,那么昨夜数枝开,数枝就不能算早梅了吧!我认为改为一枝较好。”“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反复阅读,很是喜欢,“一枝和数枝,两者意境完全不同,昨夜一枝开,很明显这枝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很是佩服,他恭恭敬敬地拜了拜郑谷说:“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后来,文人墨客便将此传为佳话。“一字之师”的成语也就这样得来了。【成语释义】

一字之师:是指能够指出诗文中某个字或词的用法不妥,并加以更正的老师。【用法示例】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非常虚心好学,即使是一字之师,也让他们获益匪浅。井底之蛙【成语故事】

有只青蛙,一直生活在一口井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有一天,青蛙看到井口旁边来了一只海龟,便向它炫耀:“瞧我多开心,我住在井里面,想玩的时候就出来玩耍,玩累了,就在井壁的洞里休息。我时而潜到水底,在水里戏耍一番;时而在泥里跳跃,柔软的泥盖住我的脚,实在是太惬意了。

你再看看小螃蟹,整天只能爬呀爬,还有小蝌蚪,它们只能在水里来回游泳,它们的生活多么枯燥单调呀!谁能像我这样自由自在呢?我自己的王国这么宽广,真是太有趣了。那么我邀请你下来享受一下我的乐趣,你愿意吗?”

海龟听说井底那么好,也想下去参观一下。可它的左脚刚踏上井口,右脚就被井口的围栏卡住了,它进退两难,好不容易才把右脚费力地抽出来,再也不敢往下爬了。

海龟问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连听都没听过。海龟告诉青蛙:“大海方圆不止千里,深度比世界上最高的山还要高。你的这口井和大海实在没有可比性。住在大海这样的地方,才是真的快乐。”

青蛙听完海龟的讲述,十分震惊,它对自己刚才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感到惭愧。这只井底之蛙现在才知道,原来世界是那么大,自己实在太孤陋寡闻了。【成语释义】

井底之蛙:井底的青蛙只能够看到井口大的那么一片天,比喻人见识短浅,思路狭隘。【用法示例】

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还经常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一样。邯郸学步【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战国时的赵国都城邯郸,那时,邯郸人走路的姿态非常优美,很受人们的称颂。有个燕国的小伙子听说后,就千里迢迢地来到邯郸,想跟邯郸人学习走路。

这个燕国的年轻人家境富裕,相貌也不差,可就是不自信,经常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如别人——衣食是别人的好,连站姿和坐姿也觉得别人的好。他见什么就学什么,可却狗熊掰棒子,虽然花样不少,但还是没能学好一件事,不懂得自己该如何自处。

于是,年轻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邯郸,他发现这里的人走路的姿态的确很优美,并且潇洒飘逸。年轻人决心好好学习,学到走路的本领,回去在乡邻面前也有光彩。

开始,这个年轻人天天都到大街上仔细观察邯郸人走路的样子,他一会学着这个走两步,一会又学着那个走两步,但总是不自如,感到别别扭扭的。于是,年轻人作出了一个决定:就是抛弃自己以前走路的姿态,从婴儿学起。他学着婴儿的爬行,别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以为他精神有毛病呢。

过了没几天,这个年轻人就失去了耐心,他决定不再学步,准备回燕国。

可这时,他发现自己竟然不会走路了。不但邯郸人走路的方法他没学会,而且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慢慢爬回燕国。【成语释义】

邯郸学步: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连自己本来的特色也失去了。【用法示例】

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千万不能邯郸学步,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东施效颦【成语故事】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人称西子。当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一雪前耻。于是,他的大臣范蠡便把西施献给吴王,并让她用美人计迷惑吴王。最终,吴国被越国所灭。

据说西施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举止优雅,十分惹人喜爱。西施不施粉黛,穿着素雅,但她走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人物,大家无不被她的美貌叹服。所以,年轻的姑娘爱模仿她的穿着,甚至还模仿她的举手投足。

西施因为心口疼,常常微皱着眉头,用手捂着胸口,这一举动反而把她衬托得更楚楚动人了。同村有个年龄相仿的姑娘,长相十分丑陋,看到西施的样子,便模仿西施的姿态,也紧皱着眉头,捂着胸口,在人们面前走来走去。由于她相貌丑陋,如此一来就更加丑陋了。乡邻们看到她的样子,真是惨不忍睹,都远远地躲着她。

这个相貌丑陋的姑娘,只知道西施的举止漂亮,却不懂得别人称赞她漂亮的缘由,结果越学越难看。由于西施之名,人们便把那个丑姑娘称为“东施”。【成语释义】

东施效颦:比喻不顾自身情况而一味地模仿别人,结果使自己出丑。【用法示例】

有些自诩时尚的人,经常盲目模仿明星们的服饰,殊不知有时自己穿上不适合自己的衣服,感觉就如东施效颦一般。闻一知十【成语故事】

孔老夫子的众多弟子中有两个最得意的门生,就是子贡和颜回。

子贡口才出众、能力超群、办事干练,曾先后任鲁、卫两国的大夫,而且子贡还擅长经商,是孔子的弟子中最富有的。

鲁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正受到齐国的军事威胁。子贡去游说齐国,劝说齐国的国君不要攻打鲁国,而且子贡还游走于吴国、越国和晋国之间,挑起这几个国家间的混战,使其无暇他顾,这样,鲁国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

尽管子贡如此出色,但孔子的弟子中还有比他更优秀的人,那就是颜回。

颜家是鲁国的贵族,到他的父亲这一代,已经衰落了。颜回尊师重道,对老师非常顺从,才能和品行都十分出众。从汉代起,颜回被列为孔子七十二门生之首,一般祭祀孔子时,只有颜回享受陪祭。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对颜回进行过封赠。

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呢?”子贡答道:“我哪里能和颜回比高低呢,他闻一知十,而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表示同意,说:“你是不如他,这点我同意。”【成语释义】

闻一知十:知道一点就能据此推理出很多。形容善于推理联想,举一反三。【用法示例】

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往往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从学过的知识中推理出未知的知识。道听途说【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毛空的齐国人,他非常爱听那些毫无根据的小道消息,而且还爱把这些小道消息传播给别人。

一天,毛空知道了两件稀奇的事,就赶紧去告诉艾子说:“有个人养了一只非常厉害的鸭,那只鸭一天能下一百多个鸭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说:“那也可能是两只鸭子一天下了100个蛋。”艾子还是不信,毛空又说:“那就是3只鸭子吧!”艾子还是说不可能。毛空就一次次地增加鸭子的数量,最后都加到了l0只。艾子问他:“你不能把鸭蛋的个数减少一些吗?”毛空回答道:“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接着,他又对艾子讲了另一件事情:“那天,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那块肉太大了,有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不相信,便问道:“有那么长的肉吗?”毛空又赶忙改口道:“也许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他又说:“那就是十丈了。”

于是,艾子问道:“你刚才说的鸭是哪家养的?你说的肉掉在了哪个地方呢?”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最后只得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成语释义】

道听途说:比喻在路上听到毫无根据的言论或小道消息,然后再去传播给别人。【用法示例】

有些人总是喜欢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不辨真伪,就四处传播,这种态度是不负责任的。才高八斗【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国有位十分出色的山水派诗人名叫谢灵运,他擅长描绘自然山水,他的诗文多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谢灵运的诗文构思新颖,辞藻优美华丽,对后世,尤其是唐代诗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谢灵运被后人尊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作大多写的是会稽、永嘉、庐山等名胜的景色。他的作品文笔优美,艺术性强,深受文人雅士的追捧和热爱。他的诗作一写成,人们就争相传抄,流传很广。谢灵运喜爱游历山水,他发明了一种上山和下山时鞋底薄厚不同的木屐,后人把它叫做“谢公屐”。

宋文帝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下令召他回京城任职,还把他的诗文和书法作品称为“二宝”。在皇家宴会上,他经常一边侍宴,一边作诗文助兴。一次,他在宴饮时,边饮酒边自夸说:“从魏晋到现在,假如世上的文学才华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那么曹子建(即曹操的儿子曹植)一人独占八斗,其余我占一斗,世间其他人共分得一斗。”

由此可以看出,谢灵运对曹植的佩服,而其他人的才能他都不在话下。可见,谢灵运对自己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成语释义】

才高八斗:指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赞杰出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后人用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非常卓越出众的人。【用法示例】

那些才高八斗的奇才,不但要有过人的天赋,更需要勤奋努力,博览群书。囫囵吞枣【成语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中医,十分擅长利用“食疗”,很多患者用他教的方法治病,效果都非常好。吃东西就能治病,这实在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此,很多患者便登门拜访,向他请教食疗的方法。

一次,一个患有牙病的人向他请教,他告诉那个病人:“牙齿不好的人,适合多吃梨子,因为梨有护齿的功效。”然后,他又接着说:“当然,梨子也不能吃过多,因为它属性寒,吃得过多会伤脾胃。”患者听完很高兴,表示回家以后会多买些梨子吃。

又有一个患者脾胃不好,医生建议他说:“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点儿些红枣,因为红枣是健脾胃的。”之后,他又接着说:“当然,吃大枣也要适量,因为它是甜的、暖性的食物,吃得过多会损害牙齿。”

有个人赶紧出了个自以为聪明的主意:“我倒有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十分得意地说,“人们吃梨子时只嚼不咽,那就吃不到胃里去了;吃大枣时不要用牙齿嚼,将大枣儿整个吞下去不就行了。”

人们听后都笑翻了。有人和他开玩笑说:“吃梨子不咽到胃里去,也就算了,吃大枣囫囵个吞下去,肠胃可就有意见了。”【成语释义】

囫囵吞枣:把整个枣一口吞下去,不进行咀嚼和消化。比喻对事物不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用法示例】

我们学习时要认真分析和思考,不能囫囵吞枣,学得糊里糊涂。博而不精【成语故事】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众很小就跟随父亲郑兴研习经学。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闻名于世,在他的指导下,郑众也开始研究经学。后来,郑众又研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很多经学名著,使他的学识更加渊博。在经学方面,他几乎无所不通,在当时社会上的名望非常高。

后来,郑众做了官,他在业余时间为年轻的学子们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名著,还花费了很多精力为《左氏春秋》做注释工作。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这部著作面世后,与另一位经学大家贾逵所注释的《左氏春秋》一同受到世人的好评。

当时,与郑众、贾逵齐名的还有马融,他先后为《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做过注释,他的古典经学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门下弟子有千人之多。马融不仅为这些经书作注,还为《老子》、《淮南子》等书做了注释。

马融讲课时场面非常隆重,他高坐在大堂之上,挂着帷幔,学生们坐在前面听讲,后面有一班女乐弹奏助兴。

马融在研习《左传》之后,想为《左氏春秋》做注释。他认真研究了贾逵和郑众的注书后,认为这两本注书各有所长,合起来正好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因此,马融感慨地说:“贾逵的注书不广博但精深,郑众的注书不精深却广博。倘若想既精又博,我怎么可能超越他们?”于是便放弃了为《左氏春秋》作注的想法。【成语释义】

博而不精:形容学习知识丰富广博,但却不够精深。【用法示例】

在专业学习上,博而不精是不够的,我们要在博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精深研究。开卷有益【成语故事】

宋朝刚建立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就下令大臣李防主持编修一部规模浩大的百科全书,即著名的《太平御览》。它收录了一千六百多种著名古籍的内容摘要,归为五十五个门类,整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书籍。因为它是宋朝太平兴国年间修编而成,门类很多,包含万千,所以一开始被称为《太平总类》。

赵光义认为这部巨著很值得读,就为自己定下计划,每天必须阅读至少三卷,一年内读完这部书。因此,《太平总类》便改名为《太平御览》。

当时,也有大臣认为皇帝每天如此忙碌,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读书,这样太过劳累了,于是就劝他少看些。赵光义却说:“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多阅读些书籍,总是有好处的,而且我也没有感到劳神。”以后,他依然坚持每天阅读完三卷,如果有事落下了,也必须抽时间补上。

宋太宗时常对身边的人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益处的。”宋太宗由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群臣见皇帝都如此刻苦读书,便纷纷效仿,一时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就连以前不喜读书的丞相赵普,也开始认真地阅读《论语》,获得“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称。【成语释义】

开卷有益:形容只要翻开书本阅读,总会受益。用来激励人们刻苦阅读,博览群书,终究会获得好处。【用法示例】

作为学生,一定要多读有益的书籍,开卷有益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孺子可教【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有个叫张良的年轻人,知书达理、聪明好学。一天,他出来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位穿着褴褛的老者。老者见到张良,有意把一只鞋子扔到桥底下,并毫不客气地说:“年轻人,去把我的鞋子捡回来!”

张良很吃惊,但看到老者年龄很大,也就不去计较,把鞋从桥下捡了回来。没想到,那个老者竟然又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心中不悦,但还是毕恭毕敬地给他穿上了鞋。老者站起身,转身离去,连个谢字也没说。

聪明的张良呆呆地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来历不凡。他没有猜错,不久老者又折回身,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之后的早晨,再来这里与我见面。”

到第五日的早晨,张良急忙赶来这里,但老者已经先到了。老者十分不悦地对他说:“你五日以后再来吧。”又过了五日,张良比上次早了些,但还是比老者到晚了,老者又要他过五日再来。

又过了五日,害怕迟到的张良半夜就来到桥上等候老者。黎明时分,他看到老者蹒跚着走来,便急忙上前搀扶。老者非常高兴,从怀里拿出一本《太公兵法》交到张良手里,并对他千叮万嘱:“你一定要用功研究这本书,吃透了,你就有资格成为帝王之师。”

张良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辅佐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成语释义】

孺子可教:这个小孩可以教育培养,形容看好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用法示例】

这个孩子练习绘画既勤奋,又有天赋,老师认为孺子可教。手不释卷【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军吕蒙因小时候家里生活贫穷,没钱读书,所以文化程度不高。长大从军后,他作战勇敢,屡立奇功,但由于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成功的战例用文字记录下来。

一天,吴主孙权建议吕蒙道:“将军现在掌管军政大事,应该多读些史籍和兵书,以便增长才智,担当大任。”吕蒙听到主公要他读书,心里发憷,便推辞道:“军队里的杂事多,我恐怕腾不出时间来看书学习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比我还多吗?我不是要求你去做学问,只是想建议你去阅读一些史籍和兵书,从中增长一下见识而已。我在执政前后都读过不少书籍,确实从中受益不小。你头脑聪明,更需要多读些书。”

吕蒙问:“那我应该先读哪些书呢?”孙权告诉他说:“你就先看看《孙子兵法》和《太公兵法》等兵书,再看看《左传》和《史记》等史书,它们对你以后行兵打仗会有益处的。”孙权又接着说:“时间要自己想办法去挤。以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间隙,还总是手不释卷呢!你怎么就挤不出时间呢?”

由此,吕蒙便下决心勤奋读书,而且一直坚持不懈。他读的书越多,见解也就越不同凡响,甚至有些见解连学识渊博的学者都自愧不如。最后,他成为吴国有勇有谋的主将,立下了不少战功。【成语释义】

手不释卷: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形容读书人用功好学。【用法示例】

凡是学识渊博的人,大都手不释卷,勤奋苦读。不求甚解【成语故事】

一说到陶渊明,我们肯定就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动乱时期,国家贫弱,政权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生于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生活清贫。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陶渊明志趣高洁的个性,他淡泊名利,一身傲骨。在彭泽县令任上,朝廷派官员下来巡视,巡视的官员架子很大,要求他端正衣冠恭迎大驾。陶渊明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那些权贵折腰呢!”接着挂冠而去,回到老家继续过清贫而悠闲的田园生活。

在厌烦了官场的钩心斗角、腐朽黑暗后,陶渊明特别喜爱清闲惬意的田园生活。他在耕作之余,有时与好友饮酒聊天,有时在家中看书写诗,生活得很是舒适悠闲。因为他家旁边种着五棵柳树,所以便称自己为“五柳先生”,他写了一篇十分有趣的《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的短篇自传。

陶渊明这样为自己做传:有位先生不知是何人,甚至连姓名也不知道,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因而自称“五柳先生”。他生性恬静,说话不多,对名利不屑一顾。他以读书为乐,但不求甚解。每次只要有了新的感悟,就高兴得连饭都想不起吃了。【成语释义】

不求甚解:只懂个大概,不求了解深入。形容学习或研究不深入、不用心。【用法示例】

学习知识要弄懂吃透,不能不求甚解,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成语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杰出的抗元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曾多次奉诏组织义军抗击元军。l278年,文天祥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囚禁四年之久。期间,元军千方百计地诱降,但他始终宁死不屈。最后以身殉国。

文天祥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文学家。在被囚的几年中,他写了很多诗、词和文章,表现了他的英勇气概和爱国情怀,其中以《指南录》和《指南后录》为代表作。

1256年,刚满20岁的文天祥来到南宋都城临安参加进士科考。考试时,他依据考题,针对一系列的政治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提出改革的政治主张。在写作时,他连草稿也不用打,提笔就写,一挥而就。监考官王应磷简直看呆了,他立即向皇帝宋理宗推荐了这位出众的贤才。宋理宗看过文天祥的文章,也十分赏识他的才华,最后钦定他为头名状元。

文天祥果然不负众望,作为文官,他治理的州县都百废俱兴。而面对异族的铁蹄,文状元出身的文天祥,毅然弃笔从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元的战场。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语释义】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提起笔轻轻松松地就能写成。【用法示例】

他喜欢用杂文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意到笔到,一挥而就。闭门造车【成语故事】

古时候,一位富家公子哥儿带着几个仆人在大街上闲逛。走着走着,他们看到城墙上贴着一张皇榜,上面写着皇帝要举行马车设计大赛。其中一个仆人拍马屁说:“公子,您这么聪明,这么有创意,如果您参加设计比赛,肯定能得第一名。”其他仆人也都纷纷附和,公子哥被马屁拍得飘飘然不知所以。

于是,他在众人的撺掇下报名参加了比赛。作为富家子弟,虽然他出入都有马车代步,但他从来都没有驾驶过马车,更别说造马车了。他想,自己这么聪明,不可能造不出一辆合格的马车来。

回到家后,公子哥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去设计他头脑中想象的豪华马车。他没有见过别人如何制造马车,也不肯出门去学习,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设计,然后在仆人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失败,竟然真的让他造出了一辆马车来。

马车装饰豪华,内部结构却不合理,但这位毫无经验的公子哥没有察觉到这点。

结果可想而知,比赛当天,他的马车刚刚套好,用马一拉就“稀里哗啦”地散架了,引得观看比赛的人们哄堂大笑。【成语释义】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形容不研究客观实际,只凭空想做事。【用法示例】

闭门造车的人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鸿鹄之志【成语故事】

陈涉,又名陈胜,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秦朝末年,由于秦始皇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对老百姓又实行暴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对秦朝的统治极为不满。

年轻的陈胜虽然家境贫寒,只能靠打长工度日,但他胸怀大志,立志要推翻秦王朝的统治。陈胜曾经同长工们一起为富人耕地,在劳动休息的间隙,大家一起聊天,他对众人说:“各位兄弟,倘若有朝一日我们之中谁富贵了,一定不要忘记大家呀!”其他长工们笑他痴心妄想,对他说:“咱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可能大富大贵呢?你简直是白日做梦!”陈胜慷慨激昂地说:“燕子与麻雀这样的小鸟是不可能了解遨游于广阔天空的鸿鹄的远大志向的。”

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就是指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底层民众受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境地。陈胜果然没有说空话,几年后,他与吴广揭竿而起,率领广大贫困农民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成为叱咤风云的杰出领袖。【成语释义】

鸿鹄之志:燕子与麻雀这样的小鸟怎么能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不懂得胸怀大志之人的志向。【用法示例】

年轻人应该胸怀鸿鹄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精益求精【成语故事】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在写文章时,总是字斟句酌,十分仔细、用心地琢磨。我们现在读到的《醉翁亭记》最初的原稿,开头有几十字,写道:“滁州四面有山……”最后经过反复修改,只剩“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据古书记载,直到欧阳修晚年,他仍时常为修改平生的著作而绞尽脑汁。夫人看着十分心疼,便劝他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又何必如此辛苦,又没有教书先生责骂你?”欧阳修笑答:“尽管没有先生骂,但我却怕后人们笑话。”

这个故事收录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大教育家朱熹的著作中。在其著作《朱子语类》中,朱熹这样讲:“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成语释义】

精益求精:已经很好了,还要做得更好。指对某种知识、技能或学问的追求非常高,没有止境。【用法示例】

在学习上,我们要精益求精,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孟母断织【成语故事】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靠织布纺线把他抚养长大的。小时候的孟子非常调皮,不爱学习。

一天,孟子放学回到家里,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母亲见他回来,便问:“今天学习得如何呢?”孟子敷衍了事地说:“和以前差不多。”孟母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学习一点也不重视,心中非常气恼,于是便用剪刀一下子剪断了正在织着的布。

孟子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赶忙问母亲怎么了。孟母严肃地说道:“你荒废学业,就和我剪断这布似的。有德行的君子靠学问立名,多问才能懂得多。你现在如此不重视学业,将来免不了做下等的劳役,并且难以避免祸患,简直还不如以织布为生的人呢!我织布半途而废,就不能让你长久地有衣穿、有饭吃,假如女人荒废了生产,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假如男人懒得去修自己的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窃贼也只能做奴隶或苦役了!”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幡然醒悟,从此,他整天废寝忘食地勤奋用功,成人后成了学识渊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成语释义】

孟母断织:孟子的母亲通过剪断正织着的布来教育、启发他要勤奋学习,不能半途而废。故事教育后人要学习就必须发奋努力。【用法示例】

孟母断织的故事启发我们,年轻人必须勤奋学习,努力用功,长大才能有所成就。江郎才尽【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江淹的文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就会写诗,十八岁时就将“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还很年轻的时候,他的才情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他写的诗和文章都十分出色,获得了人们的极大赞赏。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章水平却越来越差,他写的诗也平淡无奇,有时握着笔苦思冥想很久,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即使有了灵感,勉强地写出来了,也是词句枯涩,内容平淡。

有人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河边小憩,不想却睡着了。他梦到一个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顺手从怀里掏出一块绸缎还给了那人。从此以后,他的文章就没有华彩了。

又有人说,有一次江淹在凉亭中午睡,他梦到一个叫郭璞的人来到他面前,向他索笔。郭璞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这里很长时间了,你现在应该还我了吧!”江淹听了,伸手就从怀里掏出一支五光十色的笔来还他。从此之后,江淹就灵感枯竭,再也写不出华美的文章了。【成语释义】

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小时候非常有名,但中年以后诗词和文章都无出奇之处。比喻才情衰退、枯竭。【用法示例】

为避免江郎才尽,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将勤补拙【成语故事】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通俗、写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的杰出诗人相比,白居易的仕途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在他的前半生。由于当时的皇帝喜爱文学,所以文采出众的白居易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他经常上奏折评论时政,还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状的诗歌,希望能有益于时政。白居易是一介文人,不懂官场规则,不久之后,便因耿直的性格得罪了权贵。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他那首著名的《琵琶行》就是在江州任上时写成的。

825年,白居易从杭州刺史调任苏州刺史。苏州是唐朝东南地区最大的州,地方事务十分烦琐复杂,掌握苏州地方事务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为了能够早点掌握苏州的情况,白居易上任伊始,就谢绝了所有的应酬,专心致志查看各个领域的档案和卷宗,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掌握了当地的情况。他着手整顿吏治,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赞誉。他自己却谦逊地说:“我天生笨拙,只能靠勤奋来弥补了”。【成语释义】

将勤补拙:指用勤奋来弥补拙笨。【用法示例】

学习中,只要勤奋,也能将勤补拙。第二章◎智慧谋略类孤注一掷【成语故事】

寇准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为人耿直、勤政爱民,很受百姓爱戴,民间戏曲中也有很多关于寇准刚直不阿、智慧超群的故事。在宋太宗时期,他曾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后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了朝廷。

到宋真宗赵恒执政时,辽国见宋朝软弱,便多次兴兵进攻宋朝。为了抗击辽国的侵略,宋真宗又恢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

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进犯宋朝边境,前锋部队已经攻到了澶州。边关的告急文书传到京城,寇准是主战派,他力劝真宗皇帝御驾亲征,而大臣王钦若和陈尧叟却鼓动真宗迁都逃跑。

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宋真宗不知如何是好,他征求寇准的意见,寇准则建议真宗御驾亲征,以振奋士气,才可能击退辽兵,如果弃都城南逃,则会军心动摇,必将有亡国之灾。

赵恒听从了寇准的意见,亲自率宋军出征,果然宋军士气振奋,并在战斗中射杀了辽军主将,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王钦若嫉妒寇准的功劳,便在皇帝面前诋毁寇准说:“寇准劝您亲征,是把皇上您当成了最后的赌注,孤注一掷,使您身陷险境,这是我大宋的耻辱。”没有主见的宋真宗听信了王钦若的谗言,革了寇准的官职。【成语释义】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都掷出去,一次性定输赢。比喻在最后关头用尽所有能量或资本作最后一搏。【用法示例】

比赛只剩最后几秒钟,他孤注一掷,将球踢向球门。狐假虎威【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北方的小国都十分忌惮楚国大将军昭奚恤,楚宣王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便向朝中大臣询问。朝臣江乙给楚宣王讲了一个故事作比喻:“很久以前,森林中有一只老虎,它专门吃各种动物。一天,老虎出去觅食,在树林中逮住了一只狐狸。我们知道,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当老虎正要吃掉狐狸时,狡猾的狐狸眼珠一转,故意说:‘虽然你是兽中之王,但却不能吃掉我,因为玉帝已封我为王中之王,如果你吃了我,玉帝会降罪于你。’

老虎听后将信将疑,狐狸见老虎犹豫不决,心中窃喜,于是假装神气地挺着胸膛,对老虎说:‘你若不信,可以跟我到外面转一遭,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是否都转身就跑。’老虎非常好奇,便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狐狸装模作样地走在老虎的前面,老虎则半信半疑地跟在它的后面。所有的动物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都抱头鼠窜。狐狸见到这种情形,十分得意。而老虎还庆幸没将狐狸吃掉。

实际上,我们都明白那些小动物怕的是谁,狡猾的狐狸终于奸计得逞了。”江乙讲完后,楚宣王恍然大悟,原来北方的小国忌惮昭奚恤,是因为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昭奚恤掌握着楚国的大部分兵权。因此,那些北方小国忌惮的实际上是楚国的威势。【成语释义】

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依靠别人的威望和势力来欺压弱小的人。【用法示例】

那些狗腿子专门仰仗主人的势力狐假虎威,欺压穷人。七擒七纵【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取得胜利,正准备撤兵时,彝族首领孟获不甘心臣服蜀国,便率人马袭击蜀兵。诸葛亮听说孟获骁勇善战,为人侠义,在西南一带威信很高,就萌生了收服孟获的想法。

诸葛亮的队伍与孟获的队伍第一次正面交锋,孟获就被生擒活捉。孟获自知给西蜀带来了很多战争,因此,他本以为被诸葛亮捉住,肯定必死无疑。谁知孟获被带到主帅的营帐之后,诸葛亮竟然亲自给他松绑,并劝他归顺西蜀。孟获认为此次失败是自己疏忽所致,很不服气,并扬言:“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杀得蜀军全军覆没!”于是,诸葛亮答应放孟获回去。

送孟获出去时,诸葛亮有意让他看到故意安排好的军营,并问他:“蜀兵兵强马壮,你看这座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呢?”孟获仔细观察,看到军营里全都是老弱残兵,心中窃喜,当天晚上便去偷袭。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孟获再次被擒。

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只得又将他放了。回去之后,孟获再也不敢草率进攻了。他带兵退守泸水南岸,泸水易守难攻,双方僵持了一阵。

诸葛亮一边命令少数水军日夜渡江,吸引蛮兵的注意力;另一边则让主力部队悄悄地绕到大江上游的狭窄处渡江,包抄了孟获的老巢,孟获第三次被擒。

但孟获仍旧不服,诸葛亮依然将他放回。诸葛亮耐心向众将解释了收服孟获的必要性后,大家同心协力,又先后六擒孟获。到第七次时,诸葛亮仍旧要放他回去,孟获终于被诸葛亮的诚意感动,心悦诚服地归顺了蜀汉。【成语释义】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带兵南征,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终于使他诚心臣服。比喻使用策略,让对方心服口服。【用法示例】

为了能够拿到合同,他七擒七纵,最终成功了。请君入瓮【成语故事】

武则天执政早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便采用酷刑严法,任用那些手段残暴的官吏来达到消除异己的目的。周兴和来俊臣就是两个最著名的酷吏。

一次,有人密告周兴谋反,武则天就派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和周兴臭味相投,私交很好,他们都曾发明过非常残酷的刑法。来俊臣对审理周兴的案件感到很棘手,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一天,他特意请周兴喝酒,并做出一副谦虚的模样,问周兴:“最近我审理一个案件,可犯人就是不招,我知道你对刑具懂得特别多,不知你有什么绝招?”周兴见来俊臣如此虚心地向自己求教,心中还十分得意,便答道:“我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刑具,那就是准备一个盛水的大瓮,把瓮架起来,在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然后把犯人扔进瓮中,犯人一定会招。”

来俊臣听了周兴的计策,就暗中吩咐人先找来一口大瓮,等大瓮用炭火烧红后,他大声地对周兴说:“大胆周兴,有人状告你谋反,我受命来审讯你,还不从实招来,否则我就只有请你入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到这些话,真是后悔不迭,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了,只得乖乖地俯首招认。【成语释义】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惩治别人的办法来惩治他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法示例】

他向来诡计多端,喜欢整人,没想到被请君入瓮,落入自己所设的圈套中。添兵减灶【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孙膑与庞涓一起向兵法大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按说两人为同窗好友,应该互相帮助才是,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在他成为魏国大将军之后,便将孙膑骗到魏国,设计残害他。庞涓让人挖去了孙膑的髌骨,还在他的脸上施以墨刑,想使他的才能埋没于世。后来,齐国大将军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华,将孙膑带回了齐国。

不久之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齐国的盟友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王派田忌率军援助韩国,在行军过程中,孙膑为田忌献策说:“三晋的军队一向强悍,认为齐国有些怯懦。行进快的部队能到达的人数肯定少。”因此,孙膑建议齐军进入魏国后先设十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设五万人的饭灶,第三天设三万个人的饭灶。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

庞涓见到齐军留下的饭灶后,十分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怯懦,看来确实是真的。齐军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士兵的饭灶就减少了一半还多,看来齐军已经逃跑过半了。”他狂妄地抛下步兵,只率少数骑兵追赶齐军。孙膑早猜到庞涓会率兵追赶,就事先在马陵道上设兵埋伏,并吩咐将士们看见山上有火把亮起时,就射箭。之后,他在山上显眼的位置,将一棵大树的树皮削去,并在白木上写下:庞涓必死于此。

孙膑所料果然不差,庞涓深夜追至马陵道,他见别的树的皮都是黑色,只有一棵是白的,上面还写着字。他点着火把,想看清写的是什么。结果还没看完,树林中就万箭齐发,喊杀声响成一片。魏军一时手忙脚乱,瞬间就被冲散了。庞涓知道中了孙膑的计,他见魏军败局已定,只好自刎谢罪。齐国乘胜击垮了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孙膑也从此名声大噪。【成语释义】

添兵减灶:增加兵员,却故意减少行军中做饭的饭灶。意指做出士兵逃亡的假象,故意向对方示弱而麻痹对方。【用法示例】

战场上,他决定采用添兵减灶的策略来诱敌轻率冒进,希望找到取胜机会。退避三舍【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奸臣的谗言,杀害了太子申生,又要害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重耳得知消息后,逃出晋国,在国外流亡了十几年。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将来必能成器,就以国君之礼相待。

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公子重耳,两人饮酒至酣处之时,楚成王突然问重耳:“如果有一天你当上晋国的国君,你要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稍稍想了下答道:“楚国美女无数,珍宝首饰、象牙貂皮,楚国更是数不胜数,晋国哪能有什么奇珍异宝可以献给大王的呢?”楚成王说:“公子太谦虚了。话固然可以这么说,但你总该对我有点表示吧?”

重耳笑着说:“如果我真能回国当上国君,我愿与楚国永世修好。倘若有一天,晋楚两国不得已发生战争,我一定下令我的部队先后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假如还不能获得您的原谅,我只好再与楚国开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如愿以偿,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是后来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开战在即。晋文公没有食言,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安营。楚军见晋军主动后退,以为对方是怯懦害怕,立即追击。晋文公利用楚军骄纵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肆反击,结果大败楚军,晋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语释义】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谦让,不与别人相争。【用法示例】

当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双方都能够避退三舍,就会减少很多武力冲突。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三国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讨伐张绣。这天,天气热得像要冒出火来,魏兵走了很长的路,随身所带的水早就喝光了,一路上又找不到水源,将士们都渴坏了,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有些体弱的魏兵已有中暑的迹象。

曹操忧心如焚,他担心在这种炎热天气,又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会有许多将士坚持不下去,那么军队就无法在傍晚前到达预先设定的地点了。

就在曹操苦思冥想之时,突然隐约地看到前面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梅林,于是他很快便有了主意。他对口渴万分的将士们说:“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树上长着很多梅子,红彤彤的梅子酸甜可口,太好吃了。我们赶快往前走,就能吃到梅子。”

将士们听到曹操说起梅子,嘴里开始冒酸水,一时间生出很多津液,立即感觉不那么渴了,众将士开始精神起来。曹操趁机鼓舞士气,加速了行军的速度,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预定地点,并找到了水源。【成语释义】

望梅止渴:人想到吃梅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暂时不觉得渴。比喻当愿望无法实现时,就靠着空想来寻求安慰。【用法示例】

我们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只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过日子。围魏救赵【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魏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全力抵抗,魏国久攻不下。双方对峙多年后,赵国势衰,眼看就要面临灭亡的危险,赵王急忙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孙膑乘坐着木车,混在运输粮草的车辆之中,跟着大军出发。

田忌原本计划直接率兵奔往赵国,支援赵国的军队一起抗击魏国。但孙膑却说:“要想解开混乱的线团,不会从线团的中心下手,为别人劝架,不能自己也参与混战。我们只需根据双方的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打击敌人薄弱的位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今魏军进攻赵国,精锐部队肯定都在外进攻,留下守卫都城的力量必然较弱。您如果率部奔袭魏国的都城大梁,趁其空虚之际,夺取大梁。那么攻打赵国的魏军必然紧急返回自救。如此,赵国的危急自然就解除了。”

田忌依从了孙膑的计策,果然,魏军紧急返回,齐军于桂陵以逸待劳,双方激战,齐军大败魏军,赵国危机遂解。【成语释义】

围魏救赵:原意是指齐军用围攻魏国都城的策略,迫使魏国撤兵自救而使赵国解除危机。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要地而迫使前线的敌人撤退的战术。【用法示例】

下象棋时,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远交近攻【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相继称霸,史称战国七雄。到战国末期,秦国的势力发展最为强大,秦国的国君秦昭王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其他六国,称霸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一开始,秦昭王想先讨伐离秦国最远的齐国。齐国国力是六国中最强的,按照秦昭王的想法,先把“硬骨头”齐国给解决了,剩下的几个国家就更容易解决了。但这个方略却遭到了秦国大夫范雎的反对,他说:“齐国的国力最强,距离秦国又最远,如果要进攻齐国,秦军就必须经过韩国和魏国。如果我国军队的人数不是特别多,取胜就很困难;即使勉强战胜,因相距遥远,也无法真正统治齐地。还是先攻打最近的韩国和魏国,再依次向远处扩展。”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策略,先去攻打临近的国家,并主动与齐国交好结盟。

后来,秦始皇继续实行“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他和远处的齐国和楚国交好,先彻底击败了韩、魏、赵、燕四国,平定了北方的大片疆域,最后才出兵讨伐楚国和齐国,最后统一了天下。【成语释义】

远交近攻: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所用的一种军事和外交策略,即和离得远的国家交好,而去进攻附近的国家。【用法示例】

在商场上,要防止竞争对手远交近攻的策略,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赢得时间。运筹帷幄【成语故事】

秦朝灭亡后,和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

汉朝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分封功臣将士,并设宴庆祝。席间饮酒闲聊,高祖颇为自豪地问诸臣:“你们和我实话实说,我能够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而项羽丢失天下的原因又在于什么呢?”

大臣们答道:“陛下派骁勇善战的将士攻城略地,谁立了大功,就给谁加官晋爵,所以能统一天下。而项羽却完全不同,他不能知人善用,有功不奖,而且有才能的人还常遭猜忌,所以他才失了天下。”

刘邦说道:“你们讲得不全面。要说运筹帷幄的才能,我不如张良。要说安抚民心、为部队提供辎重给养的才能,我不如萧何。要说带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才能,我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都是最杰出的人才啊!赏识、重用他们,才是我能够得天下的根本原因。而项羽只有范增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还不被重视,因此项羽才失了天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