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美: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女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1:31:20

点击下载

作者:高富强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另一种美: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女性

另一种美: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女性试读:

另一种美: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女性

  

01从绝望到希望:创造自己的天空

  文/沈睿  这本书点燃了我的激情!我阅读的时候,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如此激动。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把书稿放在一边,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一走,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被这些几乎是平凡的女性——她们在乡村、小镇、深山、城市的边缘或不被人注意的街道,她们在各行各业的具体繁琐的工作中——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改变他人的命运的不平凡的事迹深深感动。  我被她们从绝望中站起来,在无望中找到解放自己的路,并因此改善了自己和他人生活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被她们的聪明才智、有胆有识的精神人品点燃起来。她们——这本书里一共写了50余位女性——让我想起鲁迅的话:中国的脊梁。  这些女性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挺直的脊梁,中国站起来的女性的脊梁。从绝望到希望,几乎是这本书里每个女人的故事。每个女人都在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决不放弃,为自己寻找一条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路。比如50岁时才开始创业的中年女企业家国风华,比如大山里的老师于贵勤,比如37岁时下岗的全正娇,比如20来岁就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英语学校的梁严方,比如做洗脚工却做得非常出色的赵英雪、赵瑞雪两姐妹,比如失去儿子后从痛苦中站起来组织村里妇女跳舞过更健康的业余生活的孙凤云,比如书中的女村官们田桂荣、贾俊桥、张文华、赖秀华等等……书中的故事是女人站起来的故事,是女性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故事,她们代表了中国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从贫穷中站立起来了,中国创造了脱贫的奇迹,甚至成为美国的债主。这样的巨变是谁创造的?仔细看看那些在深圳工厂里工作的工人,仔细看看那些在乡下仍然种地的农民,仔细看看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的人——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换外汇的产品,我认为是女性——女性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的手——她们劳动的手。没有她们,哪里有中国的世界加工厂的美誉?在这世界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的人,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女性,她们的手创造了外汇,创造了中国突然多起来的人民币或美元。当男人们不得不外出寻找工作,中国的农村是谁在地里如牛一样耕种、间苗、镐草、收获?那里大多数弯腰劳作的身影是女性!劳动女性是中国发展的脊梁,而关于她们,我们知道得太少。  这本书把这些女性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中国女性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地位是不容乐观的,她们在上世界五十年代被体制性地平等后,曾大幅度地参与社会生活、经济建设,虽说她们担负着社会与家务的双重负担。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发展,男权制度在中国也趁机复辟,近十年来的尊孔读经进一步想把女性推回到儒家传统中去。看看网上报纸上一谈论女性,就是化妆、买东西、有女人味,你就知道中国女性的真正的社会地位了——女性是花瓶——这种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已成为现在的全民想象。看看有几位男性知识分子公开为女权辩护或支持女性争取自己权益的斗争,就知道中国男权思想是怎样遮盖了性别平等的天空。  当代中国罕有男性站在争取自己权利并为此斗争的女性一边,中国绝大部分男人对此不闻不问,好像女性的哭喊或痛苦不值一听,女性的奋斗不值一提。中国大多数男性——就知识分子来说,基本都属于性别理论盲,他们对女权主义理论一无所知,并因为自己的一无所知而沾沾自喜。但本书的作者,中国妇女报《农家女》杂志记者高富强与大多数男性知识分子不同,他是中国男性中很罕见的女权主义者,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并以此为荣。我羡慕他的勇气,敬佩他的立场,他是中国女权主义志士们的同路人。  高富强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很多批判男权的文章,而在工作里,他以正面的方式介绍和推荐那些创造美好生活的女性,这就是本书里收集的他近年来所写的文章。高富强对这本书的价值不那么肯定,他写信问我:“这书有价值吗?” 我收到他的信时,还没有看他的书稿。等我开始看他的书稿时,我惊喜极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是中国版的《天空的一半》——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和伍洁芳夫妇2012年合作的著作,自发表以来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成为21世纪女性解放的号角。  《天空的一半》写的是第三世界女性觉醒的故事,是从两个美国知识分子的角度采访和接触的女性改变命运的故事。高富强的这本书是一个中国男性以平等或仰慕之心写的中国女性的故事。这本书毫无疑问可以跟那本世界闻名的书媲美,甚至比那本书更有意义——对中国的女性与男性来说,对生活在中国的每个人来说。  这是一本激发我们梦想的书。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从梦想开始的,每个女人的故事都是始于对他人来说不可思议的梦想。这些女人,在生活最黑暗的时刻,她们没有放弃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与梦想。这本书中的很多女性都谈到梦想对她们的作用,她们不甘于现实分配给她们的角色,她们在梦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她们渴望实现自己。  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村女孩蒲瑞霞,小的时候父母让她停学帮助哥哥上学,可是她非常想读书,她也读得很好,因此她一边白天劳作,一边夜晚捧着书读。凭着对读书的渴望,她后来又自学了大学课程,参加了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大专考试,成了自学而有了文凭的大学生。江西省养鱼专业户谢木兰从小就有梦想,她梦想着跳出农门,梦想着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梦想着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些梦想激励着她前进。来自湖南农村的年轻的女企业家曾花说:“我从小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鹤立鸡群!不随波逐流!”梦想是这些女性冲破各种藩篱的动力,她们的梦想激起读者的梦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之旅,始于梦想。  这是一本分享奋斗的女性智慧的书。五十多位女性,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创造了自己的传奇,她们有很多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智慧。她们奋斗,她们失败,她们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挣到钱或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  川妹子唐蓉是个有心的女性,当工人被下岗之后,生活逼得她不得不找新的谋生之路时,通过市场调查,她创造并组织了妇女合作社,把种果树的农村女性联合起来,组成一条龙一样的水果生产销售线,带领当地女性脱贫致富。贵州苗族女性杨莉学习新的技术,开发食用菌栽培,事业刚刚起步,就已经显出成效,她自己称:“创业需要韧劲。”而另一名在创业与工作中多次失败的杨玉娇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源于她们对自己能力的相信,源于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与能力,源于她们的生活智慧。这本书里的每篇文章都是在跟读者分享这些女性的奋斗经验。从梦想开始,智慧地工作,智慧地奋斗,不被挫折打败,不被成功挡住继续前进的道路。  这本书描绘了中国女性创造自己天空的生动美丽的群体塑像,这些女性个个精神昂扬,无论多大年龄,都有创造者的心灵,都有美丽的心灵。年轻的女博士生石嫣去国外考察回来后立刻实践,开办自己的乡村试验田;大学所学专业是旅游的方婷,毕业后回家帮助父母栽培食用菌,以经验和科学为基础,写作蘑菇栽培的技术书籍,成为新型的科技人员……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创造者的故事,都是心地美丽的故事。这些女性专注、认真、刻苦,有远见卓识,她们善良,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她们在困境中突围,争取自己的权利,她们从实际的事情做起,她们在困难中争取自己的天空,创造自己的天空。  这些女性的故事点燃了我的激情,她们的自强与奋斗激励了我,我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自豪过——为这些勇敢的女性自豪。年近六旬的女农民王淑荣,坚持用法律说话,以《宪法》为原则,为当地村民争取权利。想到一个老太太,如此较真,真让人倾慕、尊敬、自豪。世界上有什么困难能难住较真的女人呢?  我常常想,较真是追求正义、公平和权利的根本出发点。很多人指出中国没有独立的女权主义运动,说中国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实践先天不足。可是我也要说,中国有这样的较真的女性,有这么多在现实里绝不服输的女性,有这么多在妇联工作的女性为女性的权利和利益奔走,她们的工作本身就是女权主义思想的实践。从实践中总结中国女权主义思想,从这些劳动的女性的工作中找出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道路,也许这是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方向。  高富强在给我的信中说:“如果这本书真能让农村的女孩子们读一读,也挺励志的。”我要说,这本书其实是写给每一个人读的,不仅仅是给农村女孩子读的,我相信人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被激发的激情,如我一样,感到满满的正能量。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只要有梦想,就有前进的动力。这些女性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只要你自强,就一定能强过这个世界,就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勇者。  我向所有这些勇敢的女性致敬,并向作者表达感谢,谢谢他给我们贡献了一本好书。  2014年10月30日于美国亚特兰大  (作者系知名旅美女权主义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美国莫尔豪斯学院教授)

02破译“女权主义者”的密码文

  小高和我联系,说他要把在《农家女》杂志上发表过的人物作品汇集成一本集子出版,他给这本集子命名为《另一种美》,他希望我能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著作写个序。  离开农家女杂志社已三年了,可能是因为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做“伤”了的缘故,从退休后就不再动笔,加上家里家外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儿,一直找不到写作的状态,可心里却一直装着这件事儿,因为我理解一个年轻人对即将问世的处女作的期待。  虽然和小高共事有十来年,但除了工作外对他的了解知之甚少,为了写序,他发给我一篇背景资料:“1978年出生于河北蔚县一个小小的村庄。我们村在山脚下,离县城较远,大约有20公里,属于偏僻的山村。小的时候,我家里除了一台收音机外,没有其他渠道接触到新鲜的信息”。  也就是说,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小伙儿;一个靠一台收音机了解外面世界的文字爱好者;一个怀揣梦想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娶妻生女,在京城买了房,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而且还将要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只能说他真的不容易!  除了说“真的不容易”外,我还一直有个“谜”,他为什么要自封女权主义者?在新浪微博个人简介上他给自己两个定义:记者和女权主义者。一个在男尊女卑传统文化占主导的环境中长大的男人,把自己公开封为女权主义者,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少之又少吧。而且在他7000多条自创和转发的博文中,起码有四分之一的内容与女权有关。  那我就试着破解一下这个“谜”。  在《农家女》杂志当编辑,接触最多的稿件和案例无非两大类,一是出类拔萃的农村女精英、女能人、女劳模;二是受到性别歧视和性别伤害的各种维权案例,恰恰这两类稿件和案例,让小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  第一类稿件在这本集子中已经得到充分展现。不管是“赢在中国”里的曾花,还是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谢木兰;不管是在困境中不断突围的女村官贾俊桥,还是把农家女书社办的红红火火的自称“农村小女子”的房红霞,这些人物在小高笔下栩栩如生。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鹤立鸡群!不随波逐流!”面对记者的采访,曾花如此总结了她走过的34年人生历程。(《曾花:赢在中国》)“我这个人是个‘赖皮’,无论干啥事儿都要成功!”2010年3月4日晚,来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谢木兰,表情严肃,目光坚毅,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身材魁梧的她如此总结自己55年的人生历程。(《明星代表谢木兰》)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干,却遭到了男人们的嘲笑,男人们说,卧龙岗要是能长树,这盆里就能开花。贾俊桥偏不信这个邪,她给村里的女人们打气说:“是山它就长树,咱做出成绩来,让男人们瞧瞧!(《贾俊桥:在困境中突围》)养鸡其实是一个必须认真投入的活,如果哪个环节操不到心,就有可能造成大的损失。雇的人跟自家人不同,很难做到全心投入。我觉得,搞蛋鸡养殖不能贪大求全,因此,我目前暂时不准备扩大饲养规模。(《房红霞:最开始不要贪大求多》)只是随便摘录这么几段,不难看出小高对这些采访对象已怀有深深的敬意。当然,在敬意背后一定是对传统女性美衡量标准的一个颠覆。  这类稿件的采访并不难,只要用心写就能见诸报端,因为这是媒体传播的主旋律。但采访维权案例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费时费力不说,有时还要做“地下工作”,而结果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路流产”。  记忆中有一个案例,200多个妇女因结婚而失去征地补偿款,她们联名写信反映情况,而且居然给编辑部寄来了盖着三个大红章的有明显性别歧视条款的红头文件。这个公然违背《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案例让我们兴奋不已,要知道这类为妇女维权的官司最大的问题是取证难,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是不发文件的,就是有文件也只是内部掌握,当事人很难看到,更难拿到手。可是这个手拿把攥的案子被“稳定压倒一切”的理由层层阻扰采访,最终不了了之。相信这类的案子小高遇到的一定不少,有的甚至是被我这个作主编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给毙掉的。  有了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长此以往,还愁他不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吗?  不知道我这个解释是否破译了小高自喻为“女权主义者”的谜底。  2014年11月15日于北京海淀  (作者系知名妇女活动家,《农家女》杂志创始人,1993年至2011年担任该刊主编兼法人代表;现为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广东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

03王军霞:领跑健康东方神鹿今何在?

  2008年6月15日上午8时,在向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了1分钟后,身着白色短袖的王军霞,随着清脆的枪声,在1.5万名同样装束的长跑爱好者的簇拥下,迈开了矫健的步伐。  这里是吉林省长春市文博广场,35岁的王军霞,作为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形象大使,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中国人传播健康和快乐。这种以推广全民健康运动为宗旨的“健康跑”,自2002年6月8日在上海首次开跑以来,王军霞的身影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的地方。  从竞技场上夺冠,到领跑百姓健康,身为奥运冠军的王军霞在人生的跑道上,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首次上战场,农家小姑娘尽显飒爽英姿  1973年1月9日,王军霞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县白石山镇一个叫做夹皮沟的小山村。王军霞的上头,有一个大她六岁的姐姐和一个大他三岁的哥哥。王军霞的父母,虽然都是种地的普通农民,却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出人头地。在王军霞遥远的记忆中,家乡的冬季是一望无垠的雪地,而自己则是山沟沟里快乐的精灵。  “我最喜欢的是滑冰车,它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只要你有一个冰车,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无论是木头的,还是铁质的,只要搬出仓房,用现成的白雪擦去上面的尘灰,找一个斜坡,你就可以尽情地滑上滑下了。”在博客里,王军霞用轻松活泼的文字这样追忆自己的快乐童年。  王军霞不但爱玩,还特别爱跑;不但爱跑,还跑得特快。春天,王军霞和小伙伴们上山挖野菜,王军霞跑得最快,挖到的野菜最多;雨后,她们上山采蘑菇,冲到前面的还是王军霞。“那时候虽小,但在跑步方面,我着实牛气得很,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美滋滋的,那种自豪和骄傲,不亚于后来夺得世界冠军。”王军霞说。  1984年,上小学四年级的王军霞随父母搬到了大连湾的一个小渔村。从连绵起伏的大山,到一望无际的大海,11岁的王军霞觉得一切都异常新鲜。踏海浪,捡贝壳,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王军霞依然是小伙伴中跑得最快的人。  真正让人对她刮目相看是刚上初中的时候。初一时,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问王军霞:“你能不能参加长跑比赛?我们班实在找不到人来跑。” 王军霞尽管平时跑的飞快,但对比赛却知之甚少,她有些为难地说:“老师,我从来没有跑过那么远呀?”老师说:“你就试试吧!” 就这样,王军霞参加了800米跑,结果,拿了冠军。初一下半年,王军霞报名参加了 1500米的比赛,全校所有参加1500米比赛的学生同场竞技,王军霞又获了个第一名。从此,只要学校开运动会,长跑冠军必定是她。  1988年,在学校小有名气的王军霞,参加了大连市中小学运动会。那次运动会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王军霞第一次在塑胶跑道上参加正规比赛,她既不会做赛前准备,更不懂战略战术,却要应对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结果却出乎意料,凭着骨子里那股敢打敢拼的精神,王军霞斩获了1500米的冠军。  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门外汉战胜了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这样的结果有些匪夷所思,有人怀疑王军霞是学校为了拿名次而从体校临时借来的。  经调查核实,最终证明王军霞确实是一名普通学生。然而,命运随即却在这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身上出现了转机。大连体育运动学院的王时忠教练注意到了个头不高却奔跑如箭的王军霞,破格将她吸收到了体校接受专门训练。  1991年,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的王军霞被辽宁田径队女子中长跑教练马俊仁相中,从而成为马家军的领军选手。  1992年,经过更加专业与严格训练的王军霞,在韩国举行的第4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获万米冠军;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万米金牌。自此之后,王军霞所向披靡,几乎所有参加的比赛,都能捧块奖牌回来。  鲜花,掌声,荣誉,金牌,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夺冠的王军霞可谓风光无限,可是谁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  “我们队员的脚,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我们睡觉时,脚在被窝里都不敢乱动,太疼了,钻心的疼。每吃一口饭,饭就往上翻。每往上翻一口,眼泪就不自主地流了下来。但是为了训练,还是硬往下咽” 1994年除夕夜,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现场,王军霞向亿万观众讲述了她成功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一面。  打赢心理战,东方神鹿演绎奥运经典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日,百年奥运圣火将在美国亚特兰大熊熊燃烧。为了在奥运会上实现自己的冠军梦想,整整六个月的时间,王军霞都在进行全封闭的备战。训练的日子枯燥而重复:每天4点半起床,绕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回跑,每天至少跑20公里。即使膝盖受伤,也舍不得休息。目标只有一个:夺冠。  然而,在最关键的紧要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到达亚特兰大之后,不但百年不遇的炎热天气让王军霞难以适应,就连房间的空调都不能使用。上吐下泻,持续高烧,很快,水土不服的王军霞就病倒了。  预赛中,王军霞的成绩让人绝望,5000米小组,得了个第四名;而万米小组的成绩更差,只是个第七名。  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导见王军霞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对这个项目不再抱任何希望,建议王军霞放弃5000米比赛,全力准备强项女子万米比赛。坚持?还是放弃?连续几天的高烧、腹泻,让王军霞也有所动摇。“干脆5000米就当训练了吧!”王军霞决定参赛。  那一年,5000米长跑首次被正式列为奥运会项目。决赛现场,高手云集,报名成绩排在王军霞前面的选手有六名,其中包括当时5000米长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奥沙丽文。  尽管夺冠渺茫,尽管结果难料,但王军霞并没有放弃比赛的机会。她向外界封锁了所有关于自己身体不好的消息,调整心态,准备全力以赴。  1996年7月28日。比赛开始了,浑身发着高烧的王军霞步步紧跟,随时抢占有利位置,她从容不迫的表现,看起来比谁都要轻松。  开始,众多选手没有拉开相互间的距离,大家可以听见彼此的呼吸,甚至不时地磕胳膊碰腿。情况在最后时刻出现了转机,就在埃塞俄比亚的选手率先突出重围,冲向队伍最前方的瞬间,王军霞突然来了一个冲刺,把其他对手甩在了后头,奥沙丽文没有跟上,其他选手也没有跟上……14分59秒88,赛场一片沸腾。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赛场内,还是荧屏外,几乎所有关注奥运的人都记住了那个不朽时刻:23岁的王军霞从看台上的一名中国留学生手中接过一面五星红旗披在身上,饶着赛场上轻轻地跑了起来。  奥运成就辉煌,瞬间演绎经典。王军霞身披国旗绕场的情景,成了定格在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永恒记忆。  “运动员哪,其实很多时候是败给了自己,关键时候,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若干年后,王军霞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她们在对我的身体状况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想得太强大了,让我在比赛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从心理上抢占了先机。”  参加完5000米决赛一天之后,王军霞又参加了万米决赛。尽管连日的高烧对王军霞折磨不小,但她最终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拿下了银牌。  同一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连获两块奖牌,“东方神鹿”四个字成了王军霞的代称。  领跑百姓健康,将蓬勃生命进行到底  1997年,由于身体受伤的原因,王军霞离开了让自己魂牵梦饶的竞技场,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王军霞,与普通人实在没有多大差别:退役当年,王军霞嫁给了一名叫战宇的足球运动员;婚后第四年,生下了儿子;2006年,王军霞把包括儿子抚养权在内的一切留给了丈夫,结束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情感上波折起伏,事业上同样如此。退役后的几年,王军霞尝试着在不同领域挑战自己:先是在一家健身器材厂当副厂长;再是作为《新闻晨报》的特派记者,赴雅典进行采访报道;先是赴美国科罗拉多州访问学习,再是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先是参与电影《夺子》的拍摄,再是在电视剧《马大帅》中担任角色。  经历了人生潮涨潮落的王军霞有些迷茫,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在哪里?  鱼的生命在于游弋,鸟的生命在于飞翔,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出身的王军霞虽然尝试了很多,但最终她还是发现,自己根本就离不开体育。2002年6月8日,首届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在上海举行,昔日的奥运冠军王军霞,作为形象大使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关注运动。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有一个好的身体,更好地精力充沛地去完成自己的理想,神采奕奕地迎接和面对每一天的生活。”在自己的博客中,王军霞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参与运动,拥有健康体魄。  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的活动相关信息就会跳到电脑桌面: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的宗旨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是为了推广社区体育文化而创建的非竞技类健身活动。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提高中国人健康水平的群众性活动,将对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产生深远意义。  “我原来是从事专业运动的,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全民运动的重要性,直到退役后,我才慢慢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只是为了成为一个金牌大国。竞技体育承载的只是一种希望,而体育的本质,就是毛主席所说的那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自2002年6月在上海首次开跑以来,已在中国的近100个城市开展了活动,200多万百姓参与其中,每次王军霞都会出现在队伍的最前方。  离开竞技场,推广健康跑,王军霞又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1995年月1月15日,王军霞在辽宁沈阳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健康跑俱乐部。  “我希望用我的影响力,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健康,重视健康,了解运动,从而喜欢运动,参与运动,并合理运用运动,来获得健康和快乐。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当大家了解了健康运动的重要性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宣传队伍中来。我们会一起高昂地坚定地跑下去,为健康做出我们的努力。”在博客首页的公告栏里,王军霞立誓要将领跑健康的活动进行到底。  (2008年第8期《农家女》)  

04“另类”主持人张越

  作为在电视屏幕上频频亮相的节目主持人,张越自第一次走上荧屏至今,观众对她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早在十几年前,就有观众给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写信抗议:“中国的美女都死光了吗?为什么找这个奇怪的人当主持人?”十几年后的今天,类似的抗议仍在继续,在一个叫做“百度贴吧”的网页上,一名网友措辞强烈地质问:“难道中央电视台没有人了吗?”  或许,在这些观众的内心深处,标准的女性节目主持人,面容应当眉清目秀,体态理应婀娜多姿。这些标准,张越似乎都不具备,肥肥胖胖的身材,让她在偌大中国的各色服装店里,找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  或许,外貌一旦不占优势,实力,更能赢得观众支持。同样是在“百度贴吧”网页,张越的支持者们,则表达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其中一个网友的留言是:“张越,你是最棒的主持人!”而一名记者则在她的文章里这样描写张越:“当她微笑着倾听时,感觉她有一种优雅的迷人魅力。”  稀里糊涂做起了主持人  张越,1965年出生于北京。  少年时代的张越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电视主持人。那时候,张越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或者律师。填写高考志愿时,张越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第三志愿是中国政法大学。然而,事与愿违的是,那时教师待遇较低,师范学校生源不足,张越报的第10志愿首都师范大学提前调走了她的档案。  作家梦和律师梦彻底破产,若干年后,张越在接受上海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她的大学生涯:“接到通知书我几乎晕厥!”  据说,开学第一天,张越要求退学,未被学校允许;大学毕业后,张越极不情愿地做了几年教师。  1995年,事业上连连受挫的张越在30岁时峰回路转,成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的主持人。媒体在报道这个细节时,用的是“偶然”这个词。  当时《半边天》有一个小板块叫“梦想成真”,编导得知张越喜欢下厨,就邀请她上节目。节目播出后,张越以为就此了结。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半边天》邀请她再次去当嘉宾。  事实上,连续邀请张越当嘉宾,是《半边天》制片人谢青的“阴谋”。谢青觉得张越挺活泛,有心请她当主持人,又担心观众不能接受,就没有告诉张越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断请她当嘉宾。连续做了一个月的嘉宾后,谢青终于揭穿了谜底。就这样,张越稀里糊涂地当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  关注平凡人的命运  肥肥胖胖的张越不但当上了主持人,而且上是重量级的中央电视台,这让面容娇美的女子们很是不服。这样的结果,张越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意。  学生时代的张越,时常为自己的体态肥胖而苦恼自卑,张越说她害怕学校组织秋游或者春游,害怕上体育课,甚至害怕别人的一声“哎吆!”  在张越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这样的细节:“我从小就因为肥胖而非常自卑,那时候走在马路上,总有人从我身边擦肩而过说:‘嘿,真够胖的哎!’这种剌激经受多了,于是我就对别人充满戒心,并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能够彻底克服自卑,从容地走上电视,与嘉宾面对面地侃侃而谈,除了张越自己,或许谁也不知道,她走过了怎样的心理历练过程。  2001年1月,“张越访谈”作为《半边天》节目里的一部分,正式开播。  “张越访谈”做的第一个人物是深圳打工妹胡晓梅,在深圳闯荡的几年里,胡晓梅走出了工厂,成为当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  胡晓梅凭着自己的汗水与泪水,由一个工厂的普通打工妹,一跃成为节目主持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毫无疑问,胡晓梅是一个成功者。然而,在制作胡晓梅这个节目的过程中,张越却突然发现,胡晓梅所代表的那些赤手空拳跑去特区寻梦的人,尤其是哪些梦想破灭的人,更应当关注。  “深圳我爱你,你给了我梦想;深圳我恨你,你夺去了我的灵魂!我没地方可去,今天晚上我去哪?”在深圳火车站一个脏兮兮的厕所墙上,几行歪歪纽纽的字,深深打动了张越。  写下这些字的人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他是在什么心境下写下的这些字?自那之后,张越不再关注名流大腕,而是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探索平凡的人的内心世界。  与“农家女”的情缘  2004年,张越决定制作一个名叫耿六芬的农村妇女的节目。耿六芬是贵州省威宁县祖基社区的一名计划生育代表,在当地开展工作相当不易,曾在2003年12月参加过由本刊在“农家女学校”举办的“农村妇女参与市场经营培训班”。为了制作耿六芬那期节目,张越不但深入贵州山区,还到“农家女学校”进行了采访。期间,张越结识了 “农家女”机构,本刊主编谢丽华推动农村妇女进步与发展的执著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张越。拍摄过程中,张越表示,要“参与”到“农家女” 的事业中来。  2005年,“农家女”机构通过与北京广播电台合作,招募了10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贵州、甘肃等贫困地区,用相机记录当地农村的贫困。当年10月,“农家女”机构联合北京慈善协会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了“见证贫困,改变贫困摄影展”及大型慈善筹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张越兑现了参与“农家女”事业的诺言,作为活动的主持人,不但不要任何酬劳,而且还捐款资助3名失学女童。  2006年6月,由本刊举办的“首届全国百名女村官论坛”在北京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自接见了与会代表,中央相关领导也应邀出席,由于本刊首次组织召开这样规模宏大的论坛,会议主持的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关系着本次论坛的质量,而且还关系着下届论坛能否如期举行。让谁来担当主持人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农家女”机构相关负责人又想到了张越。当本刊主编把想法和张越沟通时,张越再次欣然答应了邀请。  “首届百名女村官论坛”召开的相当成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女村官,目睹了平时只有在电视上见过的央视主持人张越。由于首次论坛举办的相当成功,由本刊和北京农家女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百名女村官论坛”,也将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  不仅如此,无数的普通农村妇女,接受了张越的采访,在《半边天》节目里,讲出了她们埋藏在心底的故事……(2008年第11期《农家女》)

05梁严方:打造属于自己的英语王国

  “如果满分是100,我给自己打60,因为我的事业刚刚起步。”2008年12月23日,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文化大厦四楼“严方外国语培训学校”宽敞的多媒体教室里,梁严方面带微笑,极其认真地回答着本刊记者的各种提问,甚是谦虚。  事实上,记者眼前的这位只有26岁的农村姑娘,却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所投资创办的严方外国语培训学校,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以及软硬件设施,在整个包头市都是首屈一指。她的传奇在于,在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上,当一批培训机构在无情的市场法则中先后败下阵来,她的学校却由一棵不起眼的无名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女娃娃,能用短短的六年时间,完全从零起步,成为包头市英语培训市场的佼佼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包头市回民法律服务所赵瑞主任曾是梁严方农村老家的邻居,是看着她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只要一提起梁严方,赵瑞就啧啧称奇,“这个娃娃前途不可估量!”  匪夷所思,英语尖子数学成绩居然倒数第一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的“文化大厦”在众多的建筑物中并不抢眼,甚至还有些破旧。进院,入门,上楼,楼梯台阶偶尔裸露的残破瓷砖,让记者疑窦顿生,传说中的英语“王国”会不会徒有虚名?正在疑惑中,四楼到了,“严方英语培训学校”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了眼前。橘黄色的墙体,高高悬挂的各国国旗,让人有一种格外温暖的感觉,与其他楼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记者的心里也随之豁然一亮。  “我们学校现在有23名专职教职员工,其中教师18名,5名行政管理人员;先后有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我们的培训,目前在校学生有1100多名。”记者采访那天,虽然梁严方正在首府呼和浩特市参加内蒙古人事厅举办的“创业培训试点班”,但还是乘了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赶了回来,“下一步我准备在附近购买一层教学楼,现在这个地方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了。”年轻靓丽的梁严方目光坚毅,一边陪同记者参观她的学校,一边与记者畅想未来。  严方学校成立于2002年12月,是九原区唯一一所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有办学许可证的正规民办英语培训学校。整个文化大厦四楼,几乎都是梁严方的阵地。在这个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学校中,多媒体VCM互动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计算机教室、图书室、演播室、语音室、电脑监视系统一应俱全,在同行中堪称一流;而学校设置齐全的班次,无论是学ABC的幼儿园小朋友,还是考四六级的成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六年前梁严方到包头闯天下时居然一无所有。  1982年5月,梁严方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一个叫哈页胡洞的村子。梁严方的爷爷在解放前曾是固阳县一名举足轻重的商人。梁严方的爷爷祖籍山西国县,年幼时随父母及两个哥哥讨饭来到哈页胡洞村。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人吃尽了苦头,下窑挖煤,街头摆摊,最后凭着山西人独有的犀利眼光,靠酿酒起家,在乱世中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据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固阳》一书记载,1947年,梁家人不但在固阳县置办了家产,还在包头市财神庙街购置了120间房屋,占地12亩。只是,祖辈积攒的巨额财富,并没有留给他们的子孙,新中国成立后,梁家人的商铺和房屋被政府收归国有。  梁严方的父亲梁诚信,年轻时虽然倒腾羊毛生意,但始终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我小时候家里情况很一般,父亲在外贩羊毛,母亲在家种地,我是典型的农村孩子。”梁严方说,“要说我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就是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书本学习。  梁严方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初中一年级。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语音语调,让梁严方对英语很是痴迷,“除了课本,我还经常买英语小说阅读。”梁严方说,出于对英语的喜欢,“我整个中学时期,英语成绩一直全年级拔尖。”  不过,英语带给梁严方的并不全是荣誉,高中时,由于把大部分时间给了英语,梁严方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我的英语成绩和数学成绩全是第一。”回忆当年情景,梁严方哈哈大笑,“数学成绩倒数第一。”  高考成绩揭晓,没有任何悬念,偏科严重的梁严方与大学无缘。或许,正是由于那次高考失败,才改变了梁严方的人生轨迹。“如果我考上大学,肯定不会走上办学这条道路。”梁严方说。  从七个学生起步,农家姑娘变身一校之长  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在老师和同学心中,梁严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学生,尤其是别的同学都觉得晦涩难懂的英语,她不但自己能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连向她求得“学习秘籍”的同学,成绩也能突飞猛进。  梁严方独特的学习方法,很快吸引了更多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一到寒暑假期,梁严方的家里就挤满了人,向她求教突破英语成绩的“秘方”。“假期她从来没有出去玩过,天天给同学补课。”梁严方的父亲梁诚信今年52岁,对于女儿小小年纪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甚是骄傲,“后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家的屋子都放不下了。”  出于对英语的喜爱,1999年9月,梁严方放弃了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决定自费到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攻读大专学业。“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大专比中专强。”梁严方说,“既然大专比中专强,那我为什么不去读大专呢?”  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是一所民办学校,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进度完全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进程进行,要想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书,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这与梁严方的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那时,虽然身在农村的梁严方从未踏进过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门,但电视连续剧《第四军医大学》的热播,却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梁严方觉得,自己要上的学校起码和第四军医大学差不多,这个学校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学习场所。  一年半后,梁严方找到学校的领导,提出离校,学费照交,只要学校允许她参加考试就行。这个方案对民办学校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损失,梁严方的要求获得了校方的许可。“既然这个学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考试获取大专毕业证,我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时光。”2008年12月23日,梁严方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如此解释她提前离校的原因。  离开学校,梁严方凭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在包头市的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找到了一份教学管理的工作。命运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转变。梁严方在包头市有个亲戚,亲戚的邻居虽然也是一名教师,却无法提高自家孩子的英语成绩。这个孩子正在上初中,英语成绩一直在六七十分之间徘徊,这名家长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让儿子的成绩有多大突破。  梁严方的亲戚给邻居讲述了梁严方的故事,邻居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把孩子交给了她。让这名教师想不到的是,她的孩子只经过梁严方一个月的辅导,英语一下子就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梁严方的英语辅导能力把这名教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把自己班里的七个孩子介绍给了梁严方。  2002年12月,梁严方通过了大专全部课程的考试,如期拿到了毕业证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梁严方决定自主创业。她在包头市九原区文化馆租了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把自己的名字定为校名,开始向社会公开招生。“严”是严以律己,“方”是方正完美,表明我对自己的事业有更严格的要求。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梁严方这样诠释“严方”的含义。  “那时候正是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她就自己点炉子。”梁严方的父亲提起女儿最初创业的艰辛,甚是心疼,口中一连说了几个“相当不容易”。  “晚上把几张桌子拼起来就当床睡觉,白天把被褥收到电视箱子里继续上课。”尽管此时的严方学校早已今非昔比,但创业之初的情景梁严方仍旧记忆犹新,“那间房子每月200元,我一次性交了半年的房租,那时候真是一无所有,教室里的桌椅板凳还是那个老师(指亲戚的邻居)给我从他们学校借来的。”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夸奖,七个孩子经过梁严方的精心辅导,英语成绩均有了大幅提高,下一个学期,来报名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起来。“与其花钱铺天盖地地在大街上做广告,不如在教学质量上下硬工夫,六年来,学校没在广告上花一分钱,却凭着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大家口口相传,把学校一点一点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前途无量,下一个六年还能缔造什么奇迹  在严方学校创业之初,周围林立着20多家英语培训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六年来,在市场的无情法则之下,20多家培训机构先后倒闭,惟独梁严方的学校经过时光的洗礼,茁壮地成长了起来。原因何在?  “我常对我的学生说,你为什么能记住你的爸爸妈妈,因为你天天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英语也一样,只要你天天接触它,要想取得好成绩并不难。”严方学校一名墨姓老师2006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八级英语水平,负责给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授课,她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她所教过的学生。在这名能干的老师眼中,严方学校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上稳稳地站住脚跟,是因为年轻的梁严方以及她的团队,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亲和力,“好多事情,我们和梁校长(指梁严方)总能心有灵犀。”  “梁校长年轻,有激情,有想法,办学思路总是很超前,敢大胆地使用人才。”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名年轻的马姓老师说,“严方学校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取决于梁校长的个人魅力。”这名老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西京学院英语专业,初来严方学校时,学校刚刚起步,只有两间教室,两名教师,100多名学生,这几年亲眼见证了严方学校的崛起。  “你要问我学校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我觉得是我们的教学理念。第一,我们做的是良心教育,让每个参加学习的学生不但能提高学习成绩,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有一天离开了严方学校,但他只要掌握了我们教给他的学习方法,他照样可以把英语学好;第二,我们倡导的是赏识教育,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教学计划,用赏识而不是输灌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梁严方说起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条不紊,头头是道,“有很多学生,是我刚办班的时候来的,现在个头都超过我了,还在我们学校学习呢。”  严方学校不但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扬。2007年被北京师范大学授予highway学生课堂基地;2008年还成功承办了包头市民办学校“迎奥运英语风采大赛”;2008年被中国培训行业发展协会等单位联合评为优秀学校。一些机构颁发给学校或梁严方个人的各种奖励更是不计其数。本刊记者前去采访的2008年12月23日,严方学校捧回了由包头市九原区教育局颁发的“民办教育机构年检优秀单位”荣誉证书。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严方学校,既让梁严方感到欣慰,又让她觉得肩上责任重大,生怕由于自己的失误,耽误了学生的一生。梁严方在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2005年,梁严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记者注:梁严方理想的学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考试成绩也达到了录取标准,但由于“二外”必须脱产学习,她最终放弃了那次机会),2008年通过了全部课程的考试,顺利地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现在,梁严方正在用业余时间攻读内蒙古大学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班的课程,记者采访时,梁严方说她有两个愿望,一是把几年来总结的英语教学模式推向全国,一是把严方外语培训的品牌在全国打响打亮。“我们正准备编写自己的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从严方学校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说起学校的未来,梁严方踌躇满志。  六年,梁严方从七个学生起步,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学校缔造成了包头市首屈一指的英语培训学校。现在的梁严方只有26岁,谁能料到,下一个六年,她又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2009年第2期)  

06梁严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到英语

  梁严方,一个26岁的内蒙古农家姑娘。凭着对英语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从七个学生起步,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创办了包头市首屈一指的英语培训学校。本刊2009年第2期刊发了梁严方的办学经历。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严方英语培训学校发生了什么变化?身为一校之长的梁严方又有何新打算?7月11日晚,本刊记者对梁严方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第一次采访你的时候是去年12月。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你的学校有了什么发展?  梁严方: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学校搬到了新地方。这是一个三层的小楼,有独立的校园。和去年你来过的地方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记者:新校园能同时容纳多少学生?  梁严方:3000余人。  记者:我记得以前那个地方能容纳1000人。那你现在在校学生有多少?  梁严方:目前有1100人。这几天正好放暑假,我们准备陆续再开设几个班。我们预计今年招2000人,明年到达3000人。  记者:我们知道,现在的英语培训市场,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品牌。你像在北京,有“华尔街”,有“新东方”,有“李阳疯狂英语”。我想知道,随着你的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品牌建设方面,“严方”有何打算?  梁严方:远不咱不说。今明两年,我计划在包头市每个区至少开设一个500人以上的分校;当学员达到3000人的规模后,再向内蒙古其他地方开设分校。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让整个包头在校学员突破1万人。  记者:去年我采访你的时候,你说准备编写“严方”自己的教材。  梁严方:两个月前,第一本“严方”的口语教材已经在我们学校使用了。这本教材针对的是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其他年龄段的口语教材也在编写中。当然,这些都属于最基础的初级教材。中级高级英语培训教材和英语等级教材也在编写过程中,估计明年初就可投入使用。  记者:师资方面呢?  梁严方:今年4月,内蒙古电视台播了一个关于我办学的电视专题片。一些在其他英语培训机构很优秀的教师,慕名加盟“严方”。就在今天,还有一个出过国且各方面不错的教师来我们学校应聘。对这样的人才,无论如何都要留住。我想,一个学校能否发展壮大,终究要取决于是否有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也特别高兴,前几天考试,我们培训的学生大获全胜。可以这样说,九原区所有的英语课代表、尖子生都集中到了我们学校。  记者:包头的英语培训市场竞争怎样?你觉得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梁严方:在包头,正规注册的英语培训机构共有184家。目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走在了前列。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方面的投资也在加大。  记者:听说“严方”正在申请包头市“巾帼文明岗”?  梁严方:今年3月,我本人被包头市妇联和包头市巾帼建功竞赛协调领导小组评为“巾帼建功标兵”。整个包头市有30人获此殊荣,九原区获得这个称号的人只有我一个。我们学校有不少女性员工,我想把它争取下来,从而带动更多的姐妹们创业建功。  记者:家庭贫困的学生想到“严方”学习,有无优惠政策?  梁严方: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我们有完备的政策。一是减免学费,一是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记者:能不能具体一些,减能减到什么程度?免能免到什么程度?  梁严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减”的幅度也不一样。“免”的话呢,我们是一免到底,连资料费都免掉。我希望每一个想到“严方”学习的学生,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进不了“严方”的校门。  记者:你如何判断学生是否贫困?有没有统计过,有多少学生在“严方”享受过免费培训。  梁严方:有的学生会有贫困证明。没有贫困证明,我们从他们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也能判断出来。你问我有多少学生享受到了我们的减免政策,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累计有300余学生享受到了减免!  (2009年第7期《农家女》)  

07梁严方:从事教育不能有半点虚假

  六年前的2008年,我亲自去内蒙古包头市采访了严方外语学校的校长梁严方。当时她只有26岁,从7名学生起步,用了短短6年时间,把学校办成了整个包头首屈一指的外语教育机构。  我当时被她的能量与魄力折服,写了一篇《梁严方:打造属于自己的“英语王国”》的长文,发表在2009年第2期的《农家女》杂志上,她也非常荣幸地被我们选为当期的封面人物。如今,又一个6年过去了,梁严方以及她的外语学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你争我夺的外语培训市场,她是如何站稳脚跟的。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我又对她进行了采访。  记者:梁老师你好!记得六年前我写你那篇文章时,在结尾处不无感慨地说,你从无到有,用了短短六年时间,缔造了包头首屈一指的外语教育机构,下一个六年,你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六年就过去了。首先我想知道,与六年前相比,严方外语学校最大的变化在什么地方?  梁严方:从硬件上来说,我们今年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校区,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软件上我们扩大了同时也更加提高了师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共同目标,有了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建立了我们的企业文化。  记者:我看了一下你的最新资料,2010年,你被包头市妇联授予了“三八红旗手”称号,2011年还被内蒙古自治区军分区、民政局、妇联联合授予“内蒙古好军嫂”;严方学校在2010年还被包头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学校”称号;其他荣誉,无论是你个人,还是学校集体,也非常多;媒体也经常报道你。我还是想问,严方学校能够屹立不倒,到底靠的是什么?  梁严方:踏实和创新。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教育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不能有半点虚假。我们的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做踏实每一步,我自己一个人教的时候是这样,现在我们的师训也是这样做。我们的校训就是“教学于严,诚信于方”,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不让它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创新就是在踏实的基础上,我们要大胆尝试和突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就得是卓越”,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和我的团队向前发展。  记者:在一个材料中,我注意到,除了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严方学校的“大型户外才艺展示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你能否介绍一下,学生的才艺展示与英语能力水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才艺展示对孩子们有什么好处?  梁严方:其实,英语这样的学科它本来就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科,而且最终也要落实到说和运用。通过孩子们在户外以才艺的形式把英语表演和展示出来,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家长一个教学成果汇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学员能够感受到英语学科的外向性,让孩子们能够建立自信,并且激发出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记者:严方学校的口号是“快乐学习,赢在严方”,这很好理解。但如果真正做到,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严方学校是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严方学校的教育愿景是“打造中国培训教育实效品牌”,你是如何理解“实效”的?  梁严方:快乐学习就是指:我们以多样的形式呈现课堂的知识内容,首先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打破照本宣科和老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枷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TPR,歌谣chant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兴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就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个实效品牌就又和我们的教学是紧密相连的,踏踏实实做教学,切切实实让孩子们学到东西,就像是英语学习中我们要让孩子切实的运用这个语言。  记者:严方学校的一线教师,都是包头市,乃至内蒙古最优秀的英语教师。是什么样的文化,让这些老师们选择了严方学校?又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些老师们留下来安心任教?  梁严方:现有员工中全部为大学生。进入我校的员工全部通过严格的教学、教务以及行政培训,先定位,再下放,让各部门主管培训并进行考核,直到考核合格,再安排到应聘岗位试用。试用转正后,将为我们的老师缴纳相应社会保险等。我认为,大家能够一直追随严方学校,一个重要的的原因是,严方学校能够确保每一个来工作的“家人”能够有所收获,不管以后能不能在严方学校工作下去,我相信他们在严方学校获得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能够做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记者:自2002年严方学校正式创办以来,历经12年的发展,在英语培训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并且呈蓬勃发展之势。十多年来,无论包头市也好,其他城市也罢,一批学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严方学校与其他培训机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梁严方:十年来,严方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抢抓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经过严方人共同的努力创新,成立了专业的研发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运营中心、客服中心以及营销中心,办学以来一直秉承“教育于严,诚信于方”的办学方针,严格按照科学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内容,从准备课程开始,每堂课都会按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在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日里,都会进行实际课前说课等活动,对课堂上的每一个流程都会进行细致的准备,以确保我校课堂简明、高效。从而为我校打造成中国培训教育实效品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最终就是想要让孩子们得到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比如英语中能够见词能读,听音会写等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的实现让下一代更具竞争力!  记者:目前严方学校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应对?从长远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有没有可行的方案?  梁严方:目前严方是以英语培训为主体的,而市场需求越来越综合性强,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筹备教学培训的全面发展,能够让我们的学员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员更具竞争力。首先,准备把我们的数学做出特色,同时开设国学科目来弘扬民族文化,然后以外语、数学、国学为中心进而全面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