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2:31:32

点击下载

作者:《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

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试读:

前言

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考古科学发现,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就有可以称为汉字的刻画符号。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向前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具有超越不同语音方言的能量,进入到如今的信息时代,她又萌发了勃勃生机。

汉代经学家、有“字圣”之誉的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详细讲解了汉字的造字和使用有六种方法和条例,就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具体点说是:一、象形。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是用线条勾画客观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如“山”、“水”等字。二、指事。指事是用抽像的指示符号来表达语言中的一种概念以表现字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等字。

、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的造字法。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的会合。如“林”字由两个“木”字合成,表示树木丛生。四、形声。形声字是由形符(义符)和声符(音符)两部分组成的。如“娶”。

、假借。假借是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与其读音相同的词,这其实是用字法。六、转注。《说文解字》定义为:“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本书选取了常用汉字1200个,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方法科学讲解其源流,并且讲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汉字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汉字展现了中国的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和房屋、车辆、道路、船舶等,还表现了中国人的劳动、风俗、习惯、思想、情感等。它传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本源的信息。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潜藏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汉字有字义之美,如“仁”字,是人与人(二人),讲的是人与人要和谐相处;汉字有字容之美,如“喜”字,立见喜悦,“美”字,显得美妙;汉字有字音之美,如“伐木丁丁”,“流水潺潺”;汉字有艺术之美,书写汉字产生了世界一流的艺术家。

本书在每一个选取的常用汉字前面都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使读者了解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并用《说文解字》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说文解字》的原文都附有译文。列举历代经典书证来说明所选字的本义、引申义。并且配有解字作用的四百多幅精美配图,使人看图能知字义。每一个汉字都来源于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个汉字也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所有汉字常用字的起源和演变、本义和引申义,并且对中国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从根本上认识汉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文化。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

在中国史上,文字和语言的统一性,大有裨于民族和文化之统一,这已是尽人共晓,而仍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件事。

要明白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扩大在广大的地面上,维持至悠久的时间,中国文字之特性与其功能,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钱 穆

概说汉字

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地向前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很多人对每天接触最多、最有用的汉字是不是很了解呢?《汉字王国》的作者瑞典女汉学家林西莉指出:“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也所知甚少。”这里,我们就说说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些汉字常识。

谁创造了文字?我们今天的人都会准确无误地说文字是人民创造的。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明、丰富和发展了汉字。

不过,我们按照中国传统的仓颉造字的传说来说明汉字的起源,会把汉字的创造过程讲得更生动。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讲得最明白:“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

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在不断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仓颉像

……《荀子·解弊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之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就是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

一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一”是个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形体都写成一横。《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最初,万物形成之始,道建立了一。后来,才分解为天和地,演化为万事万物。大凡一的部属都从一。弌,古文一字。)“一”的用法较多,常用的有这样几种:(1)作最小的整数用。如“一人”、“一桌”、“一丝”、“一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动不如一静”。(2)序数的第一位。如“一紧二慢三罢休”,“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3)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如“笑一笑”,“看一看”,“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有空就玩儿”等。(4)“一生”指整个生命过程;“一屋子烟”指整个房间都是烟雾。(5)作为副词,当“一经”、“一旦”解。如“一发不可收”,“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黄鹤楼闻笛》)。(6)杜甫《石壕吏》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其中的“一”是语气助词,加强语气,并没有实际意义。“一”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由“一”组成的字很多,如“上”、“下”、“丁”、“世”、“丘”等。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三”是个指事字。甲骨文用三画来表示。金文、小篆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三”。《说文·一部》:“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三,天、地、人的道数。由三画构成。大凡三的部属都从三。弎,古文字三字。从弋。)“三”是数名,又说“三”是“天地人之道也”——上横代表天,下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

数字“三”常见于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当中。中国人的祖先有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不同史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大部分的意见认为:三皇为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中国古代传说还有天一、地一、泰一三神,合称“三一”神。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指宇宙的总根源;“一”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二”指分开的天与地;“三”指气与分开的阳气、阴气。古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由这三种气凝化而成的。

中国文化中将天、地、人称为“三才”。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称为“三纲”。兵家把上军、中军、下军称为“三军”。我们常听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道家的说法,三界指的是天、地、人三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与此不同,佛教把生死流转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佛教的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合称“三藏”。)道教认为人天两界之外又有神仙居住的玉清、太清、上清三个境界,合称“三清”。“三”由本义引申出多的意思。如成语“三缄其口”,“三令五申”等。又如《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五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像两物交叉之形。小篆的写法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五”。《说文·五部》:“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乂,古文五省。”(五,表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二,表示天和地。乂,表示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交错。大凡五的部属都从五。乂,古文五字,是五的省略。)

用阴阳五行来解释文字,这是由当时社会思想附会而出的。“五”的本义应为交错、交结。后来“五”被假借为数字使用,其“交错”之义就用“午”代替表示了。

在古籍中,我们经常见到“五夜”一词,如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这里的“五夜”并非指五个夜晚或第五夜,而是指五更的时候,相当于现代的凌晨三至五点。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七”是个指事字,表示将要从这里切断一根棍棒,故“七”的本义为切,但到后世被借为数字用了。为了与“

”区分,小篆将竖画下边弯曲。隶变后楷书写作“七”。《说文·七部》:“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七,阳的正数。从一,一表示阳;表示微弱的阴气从表示阳气的“一”中斜屈地冒出来。大凡七的部属都从七。)“七”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后来被假借表示数字七。古人对“七”这个数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称为“七曜”。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的日子,这天就叫“人日”,从正月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的日子。古代帝王为了进行宗法统治,设有“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来“七庙”一词成为王朝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七庙隳”是指秦王朝的灭亡。在古代礼教中,还把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等七种伦理关系的教化称为“七教”。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七七四十九日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了解脱生死的涅槃之道,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基督教《圣经》中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上的一切,到第七天就休息了,因而基督教教徒们每七天都要到教堂去做一次礼拜。

在古代文学艺术中,标数为“七”的作品也很多。如曹植著名的《七步诗》、《楚辞》中东方朔的《七谏》、汉赋中枚乘的《七发》,等等。古代乐理有“七音”或“七声”之说,古琴有七根弦,也叫“七弦琴”,中国武术中有“七星步”,舞蹈中有“七盘舞”等。十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十”是个指事字。甲骨文的形体“丨”,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像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小篆符号化,一点变成了一横。隶变后楷书写作“十”。《说文·十部》:“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凡十之属皆从十。”(十,十进位数字完备的标志。一表示东西,丨表示南北,一丨相交为十,那么,东西南北和中央全都完备了。大凡十的部属都从十。)“十”的本义就是数字十。如《荀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引申指完备、完满。如“十全十美”,“十分高兴”。“十”由本义引申表示约数。如《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廿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廿”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两个“丨(十)”连在一起的样子,表示双“十”。金文的形体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另加了一横串连,更突出了双十相连之形。小篆的写法承接金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廿”。《说文·十部》:“廿,二十并也。古文省。”(廿,两个十字合并而成。是孔壁中的古文,是一种省略形式。)“廿”的本义是两个“十”相并,即二十。如清代史学家赵翼编撰的《二十二史札记》,又叫《廿二史札记》。

甲骨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