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21:34:53

点击下载

作者:班级管理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试读:

前言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建设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建设。因为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而“软文化”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班级的精神。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这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没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会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当然,同学们也要积极参与,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配合工作,全班一盘棋,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反之,班主任不支持,同学们不配合,想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图书,包括《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遵纪守法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学习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劳动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祖国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社会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理论指导

1.学生人格因素的形成和培养

中小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学生人格因素的形成

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已开始形成自己主见的初中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

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分析了人格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它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1)语言和身教结合。身教重于言传,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的模范作用,初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他们对教师的德行、品性、能力不再信任,说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师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在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2)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3)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这里主强调班主任要进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教育。人格素质的教育和形成单靠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关心爱护严格管理相结合。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必要的规范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严格管理并形成一个严格的约束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同时也与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有关,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认同。严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会好。

人格素质教育强调要使学生自觉表现出一定文化水准上的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成才,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培养,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塑造健全的人格。统称之“人格教育”。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不但会依据已知去探求未知,还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中去寻找探求未知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单靠教师的传授是不够的,必须有学生的主动热情地参与,积极的实践,在反复的互动中,逐步取得教学成效。

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是成功的家长只顾忙事业,或是破裂的家庭无人照管,因而造成部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太低。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或是受家长的驱使,或是寻求个人的娱乐,或是为了混日子,蓄苗子,跟同龄人一起好玩。根本没把学校当成是学知识、增才干,修身养性,完善人格,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

他们没有求取真知的欲望,有的只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良好的求知习惯,有的只是个人随心所欲;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不懂得最起码的做人准则,缺少最基本的人格意识。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这些人的心目中唯有他自己。平时表现:思想散漫,行为自由,言谈污秽,视校规校纪如儿戏,随意进出校园,上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玩异性朋友,无所顾忌,随意进出课堂,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或睡觉,或聊天,或听音乐,或玩手机,看课外闲书;有些人甚至不拿出本节课的书本,老师追问,他能堂而皇之的说:“早就丢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抄袭,或拖欠,或根本不予理睬。一句话,他们在学校,追求的是潇洒,浪漫。这样下去,不只是耽误了个人学习,而且直接干扰和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与生活,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对此类学生的此类现象,学校除了依据校规校纪严肃处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倚靠老师的循循善诱,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格教育。用人格教育来端正其思想,改变其恶习,规范其行为,转变其作风,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整体的良好学风、校风,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人格因素的培养(1)加强人权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乃是第一位的。人格,即做人的规格、(资格和品格)。

首先就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规格是什么,怎么做。国家早就为学校和学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和各种守则,提出了育人标准。

然而,当前少数中小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原因,他们没有养成遵守法规和守则的习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缺少人权意识和法制观念,更不用说有自觉性了。他们有时借口未成年而无视做人的基本规格,做一些侵犯他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权利的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些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不忘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国家的法律制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在学生刚入校时是最佳时机。人权观念,即每个国家乃至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维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生存、学习、休息、工作和发展等人生权利的观念。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其实它的意义是无处不体现的,任何场所,任何时候都应该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种人权观念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慢慢灌输,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培养维护人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因个人的需要,而随意侵犯和损害他人的权利是非常错误的,是违法的行为。

这种教育必须是严格的,周密细心的和反复进行的。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法令制度,学校的校级班规都是为了维护所有同学的学习成长的权利的,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格的限制。然后就是教育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法规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对于个别学生已经了解了这些规格,而又故意违反,并且屡教不改的,学校应给与相应的惩处,以挽救本人,教育他人。

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法制观念才能逐步得到增强。然而,这种教育又必须是人性化的,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并善于经常检查自己的做人规格,监督并规劝别人端正做人规格,进而提升班级、学校的整体风格。(2)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人格表率化作用。现在的中小学生,因为物质生活的优越,社会信息的畅通,虽还是未成年人,却自以为大道理什么都懂,小道理无所不知。对于教育者的空口说教,他们早就厌烦了。

因此,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又特别是生源素质相对差异很大的民办学校的教育,都必须用人性化的仪表和人情味的话语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就好比是炼矿的熔炉,没有一定的温度,原材料是不会被熔化的,也就无法铸造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学校除了具备必要的育人环境和教学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育人团队。作为这个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优良的形象素质;高尚的教师风范;渊博的知识水准;较强的业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相互协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亲和力。教师被誉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无论在什么时间或什么场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融化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在施教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是无声的示范。

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人情”“人性”“人权”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再加上合情合理的人文引导,让这些学生懂得向老师学习怎样做人。在学生的心目中会永远保留教师的形象,并终生难忘。我们心目中不都保留有学生时代的教师形象吗?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校、班级是学习和生活的集体,必须要有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准则。个人是其中的一分子,必须遵守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准则,用学生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还有他人的存在,不能单单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不要让个人的行为搅乱了这个集体。要把个人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去,做出对集体有益的事情。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师长。意识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这样长期的,无处不在的表率作用的感染,才可能让这些有师生之隔的学生渐渐接近教师,亲近教师,接纳教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合格的人才。(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面疏导。正面疏导,也就是强调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采用人性化的,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即“人格本位”的思想方法。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不管他身上存在多少毛病,而想做一个被世人所称赞而不愿被唾弃的好人的目标是共同的。因此,不管他们怀着怎样的动机进入学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下最大的功夫,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把他们引向同一个方向。让他们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等都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下定改掉过去不良作风的决心,坚定做成功之人的奋斗目标。

比如说,有些同学来自条件优越的家庭,认为学习不学习,无关紧要。学校就要让他们懂得,优越的家庭条件是前辈成功的标志,是父母靠知识,靠能力艰苦奋斗挣来的,是为做子女的走向更大成功而备用的有限资源,继承者应该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奋斗,做出更大的成功,而不能耗费资源,作无能的消费品。

当今是知识经济,科技经济,创新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的领先优势,没有让资源财富再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即是多么丰富的资源财富也是会有耗尽的一天,最终会走向没落甚至破产。所以作为继承者必须要努力学习,立志图新,在掌握前人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父辈留下的资源财富,自主创新,提高竞争能力,永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正面疏导,一定会起作用的。

再比如,有些中小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总认为课本知识陈旧无味,只专心在课外杂志上猎奇。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也要正面疏导,而不是一概的没收或处罚。

因为,中学时代,正是风华正茂,青春四射的时期,对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并想一探究竟。同时,中学时代,也正是学好科学打基础的时代,是各种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好思想工作,重视中学阶段文化基础课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要让他们懂得,课本,乃课之根本,是前人科学知识的精华提炼,是无数专家心血的结晶,是学生由无知走向成熟以至于成功的阶梯。

课本知识本身就是在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并且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趣味,富有启示性和可读性。当然,中学课本毕竟是科学,具有科学的属性,而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就需要学生有信心,有恒心,深入学习,系统钻研,一旦和课本交上朋友,定会受益匪浅,其味无穷。也只有认真学好课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读懂和理解各种课外的读物,增长才干。

有的中小学生,不愿练习,反对考试,这也是厌学的表现。教师就要耐心的引导他们,认识到练习和考试,是实践理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说,学习就要时常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好比,小鸟长出了翅膀,如果不天天练习飞翔,它将永远不能翱翔蓝天。

现在,有些人不参加各种升学考试,依然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这只能说是,国家给他们提供了学习成才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并不能体现出他们有水平和能力。在现阶段,通过严格而公正的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不能反对所有的考试,而应该通过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考试来检验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作正面疏导,集中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以学生为本,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才会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让学生接受教育,转变不良习气。(4)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意志、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的生动活泼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前提。当前的部分中小学生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诸多不良行为习惯都是与其心理素质有关。

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心理学理论去仔细观察,分析,针对具体现象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比方说,某些学生上课总是好睡觉,通过调查和分析,是因为晚上聊天,玩游戏时间太久,神经兴奋,睡不着。一到上课,就进入梦乡,到了晚上,就又兴奋了。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对此,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用科学知识进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法给予纠正。

讲明,人在黑夜里睡觉才是最科学的休息。因为,只有在黑夜里,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体内才会分泌出一种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机能的物质——荷尔蒙。白天睡得再多,也无助于它的生成。同时,趴在桌上睡觉,呼吸不畅,肢体歪曲,多方面危害身体健康。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在加之管理人员的认真负责,这些学生会慢慢的改变恶劣,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睡觉时间好好睡觉,上课时也许就不再睡觉了。已经错位的生物钟是会逐渐调整过来的。

有些中小学生还有长时间的戴耳机听音乐,吃零食,抽烟等不良习惯,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用科学的原理去化解,让学生逐步的改正。

总之,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身体活动,思维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多种情境中,充分显露其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的潜力,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根据实际,有的放矢调整学生心理,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做到常规化、制度化。形式要人性化,多样化。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学教育课,让学生系统地接受心理学理论。要设置心理咨询室,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要配置专业的心理课教师,最好能兼任学生处的职务,既有理论,又有一定的权威性。

备课讲课,有第一手资料,跟踪检查,及时辅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必须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举办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参观访问,收看电视《真情互动》等多种活动相结合形式,让学生在平和,愉快的气氛中调节心理。再加上学校经常性地总结评比,插红旗,树标兵,鼓励特长优秀,不须求全责备,给予适当奖励,张榜公布,上网宣传,让同学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有学生处统一安排,量化考核,在教职工大会上详细通报,增加透明度,让全体教育工作者检查对照、协调改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会明显改善,学校面貌也会大大改观。(5)坚持“扬长避短”,发掘学生潜能。根据新的形式,有的中学提出“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是适时而正确的,是教育“人格本位”的具体体现。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类的大脑构造是一样的,除开遗传因素和外力因素,人的智力因素的发挥也是相差无几的。一个成功的人才,往往是在某一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到极致,而取得的特殊成效。

美国哈否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智商)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情商)的作用要占80%。非智力因素(情商)包括五种情绪和能力: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认识他人和人际关系。这些是与遗传没有直接关系的,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而得到提高的。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张扬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长和潜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中学教育要在抓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特长、爱好和个性出发,量身订制,统筹兼顾,扬其长,避其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个性,使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目前,一般的中学都很注重双语(英、汉)教学,这诚然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其他方面特长和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当然不是像高等学院那样去设立专修科,可以在上好数、理、化、生、地、史等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与此相关的兴趣选修课,让学生尽情的拓展扬长之路。

比如,天文、地质观测,小科技发明制作,园艺种植,动物养殖,还有书法、绘画、广播、报刊、乐器、武术、表演等,这些选修课,学生各尽所好,选其一至二科,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边学边做,既能增强兴趣,学到知识,又能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只要管理服务到位,纳入期中、期末的考核范围,开展竞赛评比,给予适当奖励,一定会卓有成效的。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既能为培养了人才积累经验,又能研制出有价值的科技产品,还可以走向市场,换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相信,这样“扬长避短”的人格本位教育,才是真正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造就科技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的基础教育,才是成功的中学教育。这些做法,对于民办学校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中学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人格本位”的思想作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人情、人性作纽带,连接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形成网络教育。让中小学生在既宽松、温馨,又规范、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完善人格,增长才干。为把自己铸造成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性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教育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宗旨是教会小学生做人,从小用雷锋精神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为他们将来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雷锋式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矗研究用雷锋精神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实施“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体系,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要点(1)自尊自立,遵纪守法。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学校应放弃“听话”、“顺从”教育,加强服理守法教育,使小学生把尊敬师长与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结合起来,既不屈从他人意志而做违心的事,也不以傲慢无礼的态度侍人,同时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2)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努力激发小学生的主动精神、探索精神、钻研精神,把小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和社会,鼓励他们关心社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积极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干的大无畏气概,能勇于自责,及时克服缺点,修正错误。(3)立志高远,自强不息。要培养小学生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理想的实现而刻苦学习,从小养成勤勉敬业的精神。这是决定人格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4)关心他人,信守道义。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和社会的集体意识,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同情疾苦的人道主义精神,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助人、利人、乐人;反对一切损害他人的活动,勇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

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应遵循的原则(1)调适性原则。在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现象相矛盾的问题。不解决这些矛盾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采取道德调适的办法处理这一矛盾,如:我们在制定健康人格教育实施细则时,抓住有意义的道德认识问题,通过调整对传统道德涵义理解的思维定势,找到传统道德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点,选择好调适角度和标准,抓住每一个教育要点的实质,抓住矛盾着的两个教育要点间的相容性,保证学校教育不脱离社会实际,增强教育的可信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2)自主性原则。一个学生要形成健全人格,首先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身的价值,强化主体意识,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逐步培养起敢于面对挑战,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和遇挫不惊,不帕艰苦、坚韧不拔的毅力,使自己人格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生机。(3)平等性原则。小学生已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他们希望受到理解,受到尊重。因此,教育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格观念,维护学生做人的尊严,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这也就教会了学生怎样尊重他人的人格。(4)差异性原则。要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从学生人格特点出发。不同的个人在其全面发展的程度上是有差别的,这种不同,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5)示范性原则。实施人格教育必须坚持示范性原则,在坚持用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学生对教师的话听不听,信不信,服不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工作,带头遵守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的丰富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已敬业、自律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3.政治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什么是人格教育?就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教育:时代发展的需求

日前媒体曾有报道,说有人虽然获得了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设立的长江学者计划的高额奖金,却不能去领取。原因可能是出于怕自己领取了别人心里会不平衡,从而影响业务合作,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会使人们扪心自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也许近日公布的一项科研成果会给你满意的答案。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与台湾大学杨国枢先生从1990年开始合作在两地进行中国人人格的研究。王教授从《现代汉语词典》、小说、报刊、影视剧和学生语文课本中挑出描述人格特点的词汇8000余个,然后再减至400个词,并在内地各高校找了近2000名被试者进行样本分析。然后他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内地人格维度表与台湾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对照,发现两者竟惊人地相似,五项指标都涉及这样的描述:努力浮夸、外向开朗——内向拘谨、沉稳干练——迷糊懦弱、善良宽厚、暴躁固执。

而与图普斯和克罗斯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迥然不同。因为他们得出的五项描述人格的维度是外向、有活力、热情,愉快、利他、有感染力,公正,克制、拘谨、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文雅。由此可见,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有很大不同。因此,人格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

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1)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2)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3)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

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切入口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

因此,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1)必须把外部灌输和自觉性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2)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3)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4)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5)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社会中,位尊势重的人的言行同样在“暗示”着周围的人: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

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正应了《礼记大学》中的那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总之,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塑造和正确引导。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责无旁贷,而且自己的人格也在不断地升华、发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塑造之间关系是何等紧密,万万不可忽视才行。

4.德育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形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是发展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从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内外结合,进行人格教育,坚持日常化教育,形成个人习惯。加强学生友好与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将会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养成。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青年一代。学校德育课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一重担。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人格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就如无根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人下去。”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就能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使学生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提高。

在传统的德育课上,有的教师仅仅把力气花在正面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很少从人格和心理角度来深化品德教育,使品德教育变成了机械的说教,失去了品德教育的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必须转变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把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品德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在德育课的人格培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以人为本

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所独有的青春气息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活泼向上的激情,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青年在这一时期表现出逆反倾向。现今有部分学生喜欢扮“酷”、搞怪、做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举动以赢得别人的羡慕与追捧,更有甚者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吸烟、酗酒、拉帮结伙儿来显示自己的“义气”。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老师在人格教育中应以学生为本,多一些宽容和温暖,少一些简单和粗暴。

正如肖川先生所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春风化雨般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应该说这种“量化考核”教育是强制教育,强制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的,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以理服人的心理,中国有句老话叫“压而不服”。

内外结合

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避免武断或一刀切式的作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而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社会个体的人格要素和思想政治内在化,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如,在今天的校园里,学生随口说脏活的现象屡见不鲜,消除这种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德育老师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妥善地处理好。有的老师悄悄将学生经常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录下来,在德育课上进行播放,希望通过脏话曝光触动学生反思不文明的行为。但是,这并没有起到一药治百病的效果。

不同的情况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恶意漫骂的、故意说脏话的、偶尔说脏话的和习惯说脏话的不同情况,应该区别对待,不应采取统一暴光的一刀切方式来处理。对于德育教师和学校而言,重要的是营造文明的课堂和校园环境,营造人人文明交流语言的环境,同时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从文明礼仪的角度教会学生企确的交往方式,真正教会他们学说文明话,学做文明人。

我国传统教育就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坚持日常化教育

把人格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作为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使得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学问,还要人格健全,做人做事的能力强,以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学生人格养成的教育中更应该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育学生的优良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譬如,要培养爱国思想,首先就要从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做起;要培养感恩之心,首先就要从给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开始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

加强和谐习惯

和谐的人际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另一种是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更多地喜欢具有温和、谅解、恭敬、谦虚、礼让等性格的人,而不太欢迎象斗牛一样的好斗者。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把养成学生的和谐习性作为人格培养的首要目标,尽量消除学生的对一抗习性。即使在成人的人格养成中,对抗也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就会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就不可避免,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了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的和谐习性,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极端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自我中心主义,努力达到做纯粹、高尚、奉献的人的境界。

人格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实际上,学校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教育都包含有人格教育的成分。作为一个德育教师,我们只要善于把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及学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强化人格培养要素,就能够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力。

5.语文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挖掘人文精神,树立人格理想

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

古代作品《涉江》中屈原坚守节操、决不变心从俗的斗争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忧国忧民、关爱民生的高尚情怀,《石钟山记》中苏轼勇于探索、追求真谛的科学态度,是古代中国人高尚人格的典范。他们的事迹是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

而现代作品中,《记念刘和珍君》中青年学生追求正义、献身事业的顽强斗志,《琐忆》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感情,《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刻苦、意志坚强的思想性格,《百合花》中通讯员舍生忘死、奋勇献身的牺牲精神,更为青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人格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如珠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生要义“文学即人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从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喜或悲、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1)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智者形象,《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的强者形象,《刘备三顾茅庐》中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仁君形象,《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不畏挫折、积极进取、辱后著千古名作《史记》的韧者形象,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通过对这类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崇高愿望,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从反面角色中认识生活的假、丑、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陆虞侯是个卑鄙无耻的势利小人,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其卑劣的行径、丑恶的灵魂,警惕生活中的卑鄙小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胆小怕事、顽固保守,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尤其在改革开放年代别里科夫之类保守派的危害性,解放思想,勇做新世纪的弄潮儿。(3)从有人格缺损的人物形象中反省自身。有些悲剧性人物形象之所以走向悲剧,除了社会环境因素之外,与其自身的人格缺陷亦不无关系。如《项链》中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阿Q正传》中阿Q缺乏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精神。通过讨论、分析,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自己。(4)从对比性形象中获得教益。如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孙权形象,可从战争成败主观原因入手,进行人格教育。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曹军骄傲轻敌。而孙权作为吴主,面对来势凶猛、数倍于己的曹军,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广泛听取别人意见,审时度势,部署兵力,联刘抗曹,取得胜利。从孙权、曹操的成败,可悟得做人的一些道理。

品味语言技巧,进行情感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中心,揣摩品味语言的情感、韵味,将学生引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情真词切、蕴涵丰富的演讲词。第一部分,只两句平静的叙述,却含蓄地表达了深挚而丰富的感情。写马克思逝世的时间,精确到时和刻,不仅表明作者的郑重态度和悲痛心情,而且突出了马克思这位历史巨人逝世的不同寻常。

写马克思的逝世,不用“逝世”“与世长辞”“永远离去”等词语,而是说他“停止了思想”,既表达了恩格斯不忍说或不愿说的悲痛心情,也突出了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包含了对他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时代贡献的崇高评价。“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不仅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更突出了马克思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高贵品质,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鞠躬尽瘁,只是死亡打断了他的工作和思考,他“永远地睡着了”,但是他的精神将永驻人间。此处所写,真是字字热泪,句句深情啊!在语言的推敲、咀嚼中,学生感受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

创设审美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材,因文而异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美的濡染,培养审美人格。

有位教师在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是这样以诗化语言创设审美情境的:“刘和珍、杨德群几位青年学生,以短暂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人生壮美的篇章,可歌可泣,可颂可赞!她们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英名与大地同在;她们是巍峨耸立的高山,伟绩与江河共存!她们的鲜花化成了绚丽的朝霞,迎来了共和国金色的黎明;她们用生命谱写的壮美乐章,是天安门上隆隆礼炮的前奏!”在这一情境中,高山、松柏与英雄的形象相映生辉,礼炮、乐曲与祖国的新生紧密相连。英烈们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和完美形象彪炳千古,光照后人!学生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升华。

6.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格的教育指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格,也称个性,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人的知识、能力、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它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健康的优良人格。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唯有个性(人格),才是“五彩”的源泉。历史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

在历史知识传授中,熏陶学生的人格

费尼可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可见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若离开了具体的知识,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显得苍白无力。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历史教学等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人格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优良而伟大的人格是前提和关键。

例如:通过介绍司马迁、贝多芬、罗斯福等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通过介绍居里夫人、布鲁诺、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献身精神;通过介绍郑和、麦哲伦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蔑视困难、勇敢探索的开拓精神;通过介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培养学生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介绍焦裕禄、雷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的熏陶,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人格素质基础。

探讨新教法,引导学生塑造优良人格

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国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这就要求教育应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有关的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另外,针对具体的历史知识,大胆放手,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

这样,通过新教法的实施,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激烈,需要人们建立起包含自立自强能力的高素质基础,而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然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新世纪已经开始,为使我们的学生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外,更应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的考试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演讲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等等,这种新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勇敢拼搏、敢于竞争的优良人格。

完善自我人格,引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人格的高低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不断学习一些优秀人物和先进教师的事迹,从他们身上吸取人格的精华,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遵纪、守时、守信、勤学、勤恳、严谨、求实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在此基础上,去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而又主动自觉地反省、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拥有完善人格的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完善人格的高素质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探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优良的人格。

7.物理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古代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指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即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即通过教师传道来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的约束;而且也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修养,使“仁”逐渐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达到大同世界的要求。为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已”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今天的物理教育中,作为整个物理学史的里,固然有一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读书人的楷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