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教育的姿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17:16:1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峻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暖教育的姿态

暖教育的姿态试读:

一所优质学校应有的文化迹象

建设优质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追求,而这一追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发起一场变革,以及在变革中能否生成特定的学校文化。

今天,“文化的力量”正日益凸显其重要功能。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营造了一种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氛围和言行标准,赋予了这所学校师生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特有的“身份认同”,使他们在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主动“调适”自身的身份要求和特有倾向。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存在,也有其相应的文化特点。一所学校的文化究竟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乃至学校变革的顺利推进。一所学校能够持续其特色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润育,学校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为学校文化的特色,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学校要想有足够的“磁性”,就必须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想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持续不断的、强大的变革能力;而强大的变革能力基于特色鲜明、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基所在。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在学校教育哲学里。学校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学校的建筑与仪式、环境与布局表现出来,但实际上,真正催人奋进、真实感人的文化力量,还是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和大家鲜明的个性与为人来“呈示”。

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最关键的不是看“大楼”,而是看“人”,看教师们有没有真实的个性,有没有感人的故事,有没有被学生记住,有没有真正影响学生的人生与成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做到劳逸结合,能否给自己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团队成员和师生之间能否相互激励;教育过程有否充满谅解和同情,教师能否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和压力;在学校全部生活中是否充满了对人的细节关怀……我这样说并非要否认和排斥学校的硬件建设。有钱当然要投入,但在投入过程中不妨更注重“软文化”建设,在开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经营学校文化品质,让未来的历史呈现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涤荡,形成鲜明深刻、一以贯之的学校教育哲学。因此,我们要积极整合学校文化变革架构,使学校“硬文化”与“软文化”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让学校真正散发出恒久的、迷人的文化芳香。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丹尼尔·丹尼森教授在经过对1500多家样本公司研究后指出: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mission)、参与性(involvement)与一致性(consistency),是理想组织的四大文化特征,这四大文化特征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按照丹尼森教授的观点,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真正的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一是全体教师有没有都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二是全体教师是不是每天都会想“这件事”?三是学校中的每一个人能不能每天都用“这个方法”去做事或者每天都能表现出来?如果肯定地回答第一个问题,表明学校存在着价值观;肯定地回答第二个问题,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思想;肯定地回答第三个问题,则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行为,学校文化得到了落实。所以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一种表现,是一种感觉,尤其是一种别人在你身上感受到的感觉,它最终必然要融入到你的思想与行为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不同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的原因所在。

我认为,一所优质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要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有不断提升变革能量的内驱力,要有永远秉持“学生第一”的教育立场。今天,我们不论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都希望孩子一定幸福?人们都在追求幸福,但往往追到了别的,忘却了幸福使命本身。学校应当成为一个真实的、合宜的、儿童能处处发现自己的幸福世界。须知,儿童才是学校文化变革的核心,我们应努力彰显学校文化的“人学”内涵,让我们的孩子有爱、善良、高贵、干净、宽容、尊重;让他们有学习的愿望、热情与能力;让他们头脑自由,能有尊严地面对世界;让他们心灵丰富,服膺真理与崇尚智慧。这样,教育改变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的命运,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在我的概念中,一所学校如果有以下特征,肯定不能算作真正的优质学校:没有主张变革的学校领导;教师没有专业自主权,不能参与学校决策,自我效能感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缺少学习的气氛,没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成功的路径单一;学校评价教师的维度单一;忽视学校的道德责任等。这些学校往往把外在的或上级的要求作为关注点,重视短期利益和可见的成果,注重外部表现多于内涵发展,在乎的是学校的“结果性表征”,引以为豪的是好的生源、好的教师、好的成绩等。

其实,优质学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卓越的过程,是与时俱进地获得变革理念、提升变革能量的过程,是不断通过“增能”与“进步”实现对自身超越的过程。我坚信,不论学校现有的起点如何,只要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采取适当的措施,持续变革,每一所学校都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学校。从本质上说,优质学校是一种理想与实践的文化。如果从文化变革的视角描绘,优质学校大概是这样的:有鼓励不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存在追求卓越的文化机制;有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学校发展凝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智慧;有博大的胸怀,学校汇聚着不同性格、不同才情、不同背景的教师,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享受到专业尊严和自由创造的欢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责任,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使命,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不因为是“好学校”而停止探索的脚步。

教育是最应该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事业,学校是最应该充满对美好人生憧憬的场所。假如教育失却理想,我们还能有什么?假如学校没有憧憬,我们还能有未来吗?

学校文化变革从其品质来说,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能够让生命活力涌流的,是能够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的。近些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参与了不少学校的文化变革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认识,有了和一线学校一起“整理”学校文化变革经验的冲动。这便是“学校文化变革丛书”的背景和缘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让我们有勇气拿出我们关于学校文化变革的“意见”。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广大中小学文化变革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杨四耕2013年5月12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2

姿态1:温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可以让人在严寒的冬天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真正贴近心灵的教育是什么呢?是用温暖传递温暖。学生在教师充满爱的呵护中,生命的意识被唤醒,积极向上的欲望被激发。他们在温暖的教育土壤中尽情吮吸爱的芬芳,自由灵动、主动快乐地学习、成长。

温暖的教育首先源自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在诸多事物中,有两种事物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长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发展的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当学生暂时误入歧途、当学生变得迷惘,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心中有一盏灯,一盏向善、向上的灯,也许只是暂时地黯淡了,我们可以去拨亮它。信任是一团温暖的火焰,它能驱散孩子心头的阴影,它可以照亮孩子的心灵,它可以点燃孩子的激情。

温暖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唤醒。德国著名的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作为学校,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挖掘孩子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在激励中不断成长。身为教师,生活上,要有一颗大爱之心,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用爱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学上,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被唤醒,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过程便变得温暖和令人兴奋——唤醒,是教育的真谛。

温暖的教育需要耐心的等待。当孩子的力量被唤醒之后,更需要的是等待,是陪伴。“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育本身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过分地急功近利、急躁冒进有时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等待。“爱一朵花就陪她绽放”,等待中,我们用爱心、耐心温暖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一同成长,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教育就像用小火煨汤,它需要教育者不断地释放着真诚和热情,“温温不绝,绵绵若存”,只有这样,才能“炖出”孩子生命的醇香。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会弥漫于孩子的生活,温暖孩子一生的行程。

让冰冷的墙也有“温度”

【暖语境】

自从走上校长岗位,很多的时间都是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开展哪些课程、哪些活动,可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孩子一段温暖的记忆,让娄校成为帮助学生快乐成长的温暖校园等等。于是,在2012年4月,我的论文《让绿色“四节”活动套餐成为校园文化之魂》在《新课程》“我当校长”栏目中发表一周后,首届“五一”劳动技能节便开始实施了。活动伊始的节徽设计是绿色“四节”活动套餐中最具有创意的设计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还是一种独特的评价手段。只是,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这项活动的效果还需验证。活动一周后,当看到首届“五一”劳动技能节优秀节徽展出时,我的心踏实了:原来,冰冷的墙也是有“温度”的。【暖记忆】

在午后片刻的闲暇中,沐浴着秋天灿烂的阳光,欣赏着清脆、嘹亮的童声吟唱,同往常一样,我慢步行走在校园中,将校园的每一处走过:篮球场上,中学生们在打篮球;乒乓台旁,小学生们在打乒乓;花园里,带着绿领巾的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主干道上,穿着各色校服的孩子们在抖空竹。穿过人流,回应着每张问候的笑脸,我来到了宣传栏旁,欣赏着橱窗内陈列的首届空竹文化节“精彩瞬间”摄影展中的作品:黄海绒的《高与宽的较量》、王志荣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徐文礼的《哇,千万可别倒》等画面与题目的完美融合让我越看越有味。“文文,快来看,我们班刘海东的节徽上墙了!”一个女生的叫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循声望去,不知什么时候,绿色桃溪节徽墙前聚集了很多学生。只见那位大声嚷嚷的短发女生一脸自豪,那位叫文文的女生则讶异地说:“刘海东不就是你班那个听力有问题的大个子男生吗?”短发女生一甩头发,回应道:“是呀,就是他。怎么样,厉害吧!刘海东可要强了。上次的首届空竹文化节专刊,他的文章没有被选上,他可难过了。为了这次的节徽能得奖,他花了很多时间,征求了很多同学的意见,也修改了很多次呢。那天领奖的时候,他都激动得哭了。”文文应道:“是呀,只有第一名能上墙。我羡慕死了呀!要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件事。”短发女生自豪地说:“何止你一个人羡慕呀,我们班同学也羡慕呀!接下来不是还有一个元旦校园体育节吗?好好努力,说不定我设计的节徽也能上墙呢……”

两位女生的话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上个周一的升旗仪式,那天是首届“十一”空竹文化节颁奖,最后一个奖项是由我给节徽特等奖获得者颁奖。当主持人宣布“首届‘十一’空竹文化节特等奖获得者是七(1)班刘海东同学,请刘海东同学上台领奖”时,从七(1)班的队伍中慌慌张张地跑出一位高个子男生。当他低着头、三步并两步地跨过楼梯,向司令台中央走来时,我才看清楚了他的模样:眼睛不大、透着笑意,不过十四五岁,却已有了一些白发。双手半握着,有些不知所措地时抬时放。看出他有些紧张,于是我微笑着将获奖证书递给他,亲切地说:“祝贺你,刘海东同学!”他双手微抖地接过证书,两眼含着泪花,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我笑。这时,旁边的空竹校外辅导老师顾老师把手中的话筒对着刘海东说:“刘海东,你获奖了,对台下的同学们说几句获奖感言吧!”刘海东看着话筒,还没说话,泪水便从眼眶中流了下来,嘴里哽咽地说着不是很清楚的话语:“谢谢校长,谢谢老师……”。就在这一刹那,我觉得自己的视线也变得模糊了,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这些可爱纯洁的孩子,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暖思维】1. “暖教育”是引导学生成人的教育

一说到成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或是拥有较高的学历。可现实告诉我们,高学历未必已成人,未必已成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才生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虽然已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但是,却没有真正成人,没有真正成材。众多的悲剧也时时警醒我们,学会做人是成材的第一步。

学会做人,对于每个人来说,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代仁人君子追求的做人境界。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追求这种境界。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成就大事业、做到兼济天下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属于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但是,我们的国家更多的是靠这些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在支撑着,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个幸福和谐的社会。如果每一个公民都做到了“独善其身”,我们的社会将有多么美好。因此,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成为了具有知是非、明耻辱、诚实守信、懂得感恩、不怕挫折、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样的学生就叫做成材,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是“暖教育”。“暖教育”是以唤醒、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知真爱奠基美好人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

如在此案例中,刘海东同学虽然耳朵听力很差,接近失聪,但是,他仍然有一颗上进心,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赏识。在“十一”空竹文化节专刊落选后,他没有气馁,为了能够在“十一”空竹文化节节徽设计比赛中获奖,他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不耻下问,反复修改,并最终让自己的节徽出现在“绿色桃溪节徽墙”上。在这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刘海东付出努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节徽墙上的那个标志,会成为刘海东心中的暖记忆,对他以后的生活有着更深远的影响。这就像刘海东在获奖感言中写到的那样:“……节徽设计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久的。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借鉴,学会了创新。不仅获得了荣誉,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对未来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会继续努力,谱写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刘海东的事例还告诉我们:成功是人生的偶然,而不是必然,但是,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然选择。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更多的环境,让学生留下更多的暖记忆,让学生在暖教育中学会成长、学会做人,为成材奠基。2. “暖教育”是激励学生成材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暖教育”的基因就是唤醒、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它是用真知真爱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学生认同教育者的外部激励,使之成为自己的暖记忆,从而激发和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然后自觉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身成材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成材。

如在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秉承“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课程理念,我们采取了多元的评价方式。“绿色桃溪节徽墙”是其中的评价方式之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展示优秀节徽作品,给更多的学生一段温暖的记忆,唤醒并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需求,从而主动地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主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从两位女生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让自己设计的节徽能够放在节徽墙上是很多学生的愿望。短发女生因羡慕刘海东的节徽能够放在“绿色桃溪节徽墙”上而决定向刘海东学习,好好努力,争取在元旦校园体育节中让自己设计的节徽也能上墙。不管短发女孩最终的结果如何,相信她在努力的过程中定会有新的体会,而这一切也将会成为她的暖记忆之一,对她以后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开展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六一”儿童艺术节节徽特等奖获得者李燕同学在“五一”劳动技能节节徽落选后,认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勤学好问,善思敏行,不但获得了成功,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就像她在获奖感言中写到的那样:“当看见节徽墙上挂上了庄晨洁设计的节徽时,我心中满是羡慕和嫉妒。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内心早已想好了‘六一’儿童艺术节怎么去战胜别人……终于,我看到了我的设计上榜了,心中喜不自禁,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会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

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已实施了多轮,节徽墙上的节徽也渐渐增多了,这些节徽让冰冷的墙似乎有了温度、有了生命,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功能不在于是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名家或学者,而在于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是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是否能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是否能够留下更多的暖记忆。相信,随着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的深入开展,一定会有更多的“刘海东”在温暖的桃溪校园中快乐成长!(撰稿:张峻峰)

“野百合”的春天

【暖语境】

张同学是我任教三年级时从外校转入我校的一名女生,到今年一晃已经快两年了。她是一名轻度智障学生,表现为反应慢、记忆力差。但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其实很善良,也很想得到大家的肯定。但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同学平时对她缺少关注,所以造成了她总是一个人独处的习惯。虽然这不是她喜欢的,但她也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个习惯。一天对她来说,就是默默地听课,默默地坐在座位上,默默地背着书包回家。她犹如一朵被人遗忘的“野百合”,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僻静山谷里默默地生长和开放,静得让人压抑和窒息。

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针对性地给予了她很多辅导,但效果不是很明显。2012年4月,我校秉承“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温暖传递温暖”的办学理念,以“给学生一段温暖的记忆”为课程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当看到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四节”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快乐时,我在寻找让张同学也同样可以得到发展、获得快乐的契机。【暖记忆】

有一次课间活动,我看见同学们拿着空竹在走廊上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耍,手中的空竹上下翻腾,变换着各种动作,时时传来一阵阵惊叹声和欢笑声。空落落的教室里只有张同学还坚守在她的座位上,对外面的世界无动于衷,偶尔会随着窗外的惊叹声,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探出身子看一下。眼前的一切让我顿感我应该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我走到一组女同学的身旁,悄悄地对在旁边观看的班长说:“你看张同学在教室里,她在偷偷地看你们舞空竹,其实她也很想加入进来,你是不是去邀请她一起参加。”班长对我的话心领神会,叫上另外一个“空竹活跃分子”来到教室里……只看到她们耳语了几分钟,张同学在两位同学的牵引下,颤颤巍巍地来到了群体当中。她看到我也在场,很不好意思地瞥了我一眼,似乎在试探我对她的态度,又似乎在寻找我对她的支持和鼓励。我大声对同学们说,欢迎张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同学们也配合着我,有的迎上去拉着她的手,有的说“我来教你吧”,还有的干脆把自己的空竹塞到了她的手里。为了活跃气氛,我也拿过了空竹,笨拙地舞了几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当然,我也没有忘记以自己为衬托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赞许了一番。在我的授意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拉上张同学一起学空竹、抖空竹。我还给张同学配了几个“小师傅”,有专门教她空竹的,有具体辅导她学习的。有时趁着课间活动,我也会加入她们的小团队,点评一番,赞许一番,甚至也操练一番。

张同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座位不再是她唯一的空间,影子不再是她唯一的伙伴,沉默不再是她唯一的神情。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学校组织的绿色“四节”套餐征文活动中,她以《老师、同学,你们辛苦了》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她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同学们,我知道为了让我学会空竹、让我的学习成绩能得到提高,你们为我做了很多很多。我不会忘记班长第一次牵我的手把我拉出教室的那一刻,我不会忘记我的“小师傅”手把手教我“海底捞月”的动作,我也不会忘记王老师那笨笨的抖空竹的动作引得我们哈哈大笑……我很笨,虽然你们为我做了很多,但我还是让你们失望了,只学会了几个动作,我觉得对不起你们……在作文的最后,她连用了两个“你们辛苦”了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谢意。在批语中我是这样写的:学习空竹的过程写得很清晰,最可贵的是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你现在已经很优秀了。我还给她打了一个“90分”的高分,也许这是她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个这么高的分数吧,但我想这个分数对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她也有权利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暖思维】1.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每一所普通学校中,像张同学这样的学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在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宗旨的过程中,在“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育人情怀下,如何为这部分学生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四节”活动套餐中的抖空竹活动,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项健身项目,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像张同学这样智力存在先天障碍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学得会。所以,老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找准教育的路径,适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他们也会像普通学生一样在学校里学到技能、得到发展、收获快乐。2.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学校通过设置学生们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套餐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求,有选择地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丰富了体验,加深了感悟。以前,不管老师怎么教张同学作文,她就是寥寥数语,更不用说什么真情实感了。其实,作文不要说对于张同学是一件难事了,对普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件纠结的事。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作文素材缺乏,写的作文不是推车子、捡皮夹子,就是让位子或者冒雨给同学补课,因为是臆想出来的素材,所以叙事的语言平淡,没有生活情趣。张同学之所以在《老师、同学,你们辛苦了》作文中写得这样真切感人,就是因为她是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张同学能做到的,那么其他学生我想一定也能做到,关键是我们要给像张同学一样被遗忘在僻静山谷里的“野百合”们创设体验的机会和参与的平台,让他们的春天同样很灿烂。3.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激活发展的基因

在当下,只关注“分数”,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的。但我们是否发现,当我们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写啊、做啊,而剥夺了他们活动空间和时间的时候,非但“分数值”上升得很有限,而且也因此引发出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率上升、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情绪增强等等。“分数”背后的成本是巨大的,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给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造成的弊端也是巨大的。相反,当老师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童真会得到释放,他们的自信会得到增强,他们的灵动会被催发,他们的思维会被激活。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你会欣喜地发现,学生正朝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孩子们都像春天里的花儿一样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撰稿:王志荣)

借“经典”融化“冰山”

【暖语境】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为了让学生喜欢经典诗文、阅读经典诗文、记住经典诗文,我校语文老师秉承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的理念,集思广益,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编撰了《绿色桃溪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一书,让我校学子利用晨读时间诵读。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不断开展,语文教研组又以“打造暖活动,帮助学生特长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了经典诵读PK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断地在诵读经典过程中将它们内化为自己成长的养分,发展了不同层次的孩子的特长,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温暖的记忆。【暖记忆】触礁:初次家访 遭遇冷漠 发现问题

刚接手小宇的时候是七年级。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孤僻、不合群”,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总是一个人在座位上傻傻地发笑”。我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个子高高的但不喜欢运动,课间经常捧着一本历史方面的大部头小说在那里啃;不爱与其他同学交流,看老师和同学的眼神明显地在躲闪,很不自信;各科成绩除了语文在及格线徘徊之外,其余的科目一律是红灯。最让我苦恼的是,想要和他沟通,他三缄其口,学校开家长会,他家长从来都是避而不见,看来,只有家访了。

第一次去他家,他的妈妈在麻将桌上战得正酣,见我来后,他妈妈回了我一句“小宇不在家,出去玩了”,依然沉浸在她的麻将世界里。我“厚着脸皮”站在那里不肯离去,她妈妈似乎觉得不好意思了,才散了摊子,和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通过交谈,我这才明白,原来小宇在二年级的时候看奥特曼入迷了,以为披着斗篷真的能飞,居然学奥特曼披着斗篷从二楼“起飞”,结果摔成了脑震荡,成绩一直跟不上,其他孩子笑他“傻子”,他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孤僻了。他爸爸常年在外跑运输没空管他,妈妈是中专文凭,觉得亲戚中的孩子都很优秀,而他却让自己丢脸。

被家长放弃、被同学轻视,导致小宇这么小就自暴自弃。孩子难道没有一点点长处吗?从他家回来,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小宇那冷漠和躲闪的眼神,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融冰:诵读比赛 寻找对策 峰回路转

当那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绿色桃溪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下发到孩子们手中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翻看着,同时指着课外的名句讨论着,我却注意到了小宇,他双手捧着书,一页页认真地翻看,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似乎很感兴趣的样子。我走到他身边问:“你喜欢这本书吗?”他抬头见到我,把书合拢,不屑地往桌肚里一塞,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么简单的内容,有什么好看的。”

由于之前有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已经初步了解了小宇的一些情况。每次去图书馆借书,他总是借历史方面的书籍,如《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二十四史》等,语文考试,他也只能靠古诗文部分多拿点分,同学称他为“怪人”。听他说简单,我乘机问:“你说内容简单,那课外的古诗词,你会多少?”他瞟了我一眼,没有作声。我说:“来,给同学们露一手吧,那些课外的古诗词,他们都没有读过呢!”我转身故意用煽动性的语言大声问全班:“想不想听小宇背诵课外古诗文?”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他的脸有点红了,扭捏地站起来开始小声背诵。

随着他的背诵,骚动的班级渐渐安静了,在同学们的注目下,他背了好几首宋词以及《弟子规》的节选部分。停下来后,我给他鼓掌,旋即全班同学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那是他们由衷的赞美。小宇坐下了,眼神还是那么冷漠、那么不屑,但是我感觉到了他嘴角微微上扬,有了一丝笑意。

我告诉班级同学,以后的语文晨读就诵读这本书,我们将开展经典诵读月月赛,看谁背得多、背得准确。我的话音刚落,我发现,小宇悄悄地从桌肚里拿出了诵读教材,放在大腿上细细地翻看着。

年级的“经典诵读背诵PK赛”中,小宇力克群雄,以背出48篇的好成绩夺得年级组的冠军!他夺冠后,我在班级“大肆渲染”,他成了我们班级的“诵读达人”。同时我配合作文教学布置了一篇文章:《我心目中的达人》,在我的意料之中,小宇夺冠的事例被几个文笔不错的孩子当作素材写了进去。渐渐地,我发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许多,再也没有孩子说他“傻”了,反而,他成了班级同学的骄傲。他在写《我心目中的达人》这篇作文时写到这样的句子:我自己,就是达人!我心头一热,脑海里再次浮现出他曾经冷漠和躲闪的眼神,对比他现在眼里闪烁的是自信的风采,我在后面写上评语:相信自己,你同样行!并留了一道题目在他的作文本上:请问你背出的《弟子规》中“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是什么意思?

下一次作文本交上来之后,我看到他把答案工整地写在了我的问题之下,并留言:老师,一切尽在不言中!古诗文会背不是本事,理解意思并运用才是真本事!看到他写的句子,我明白和他交谈的时机到了。我找到他,对他说:“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并不是给我们背诵的,是让我们去学习、去领会的,有才能的人自然有威望,人们佩服你的不是你的豪言壮语,而是你的真本事,你现在已经用你的真本事向同学们宣告了你的存在,继续去读懂、参透句子的含义吧,不懂的问我哦!”他点点头,眼里闪烁着真诚。暖春:穿博士服 收获成功 展露笑容

阳光灿烂的早晨,升旗仪式上,学校给各年级经典诵读比赛获奖的学生颁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购置了博士服和博士帽,专门给获得冠军的学生穿上,并由校长亲自颁奖。得知要穿上博士服上台领奖,小宇兴奋了许久,这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上台领奖。我告诉他:“只要你认真去做,你真的很棒!”个子高出我一个头的他,羞涩地笑了,用力地点点头。

领奖这天,穿上博士服的小宇显得格外有精气神。从校长手上接过红彤彤的获奖证书,对着镜头,他露出了笑容。我用相机记录了他阳光的笑容,没有冷漠,没有躲闪,此刻,只有自信。

他不知道,在操场的人群中同样有一个泛着泪光的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接到我的短信后赶来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他的母亲。【暖思维】1. “有意而为”与“无痕教育”相结合,寻找育人的最佳突破口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契机,实现最恰当、最有效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意思是说,真正的教育不是在于分数考得多高,而是在于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上述案例中,小宇一直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冷漠看世界、冷眼对他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老师则根据他古诗文方面的特长,借助经典诵读教材和经典诵读活动的平台,巧妙地将小宇的过人之处“故意夸大”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小宇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某个长处被他人关注。在小宇夺冠后的作文训练中,我特意布置《我心目中的达人》作文题,通过班级同学的写作,让小宇意识到自己在同学的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这为他个人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 开展有价值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

积极向上、健康高雅、新颖别致的校园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发展的沃土,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

上述案例中,学校针对该校学生的特点编撰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且通过系列活动深化校本教材的使用:经典诵读背诵PK赛和经典诵读默写PK赛。这些活动就给小宇这样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自身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并且通过最后的穿博士服、戴博士帽的颁奖仪式,让孩子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领奖,增强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化了活动的意义,让这样的活动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温暖记忆,真正实现学校“打造暖活动,帮助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目的。3.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书,鼓励学生立少年志、做有为人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案例中学校将经典诗文编撰进校本教材,老师让学生诵读诗文,并不是以让学生背诵出来为目的,而是让他们去理解诗文经典中的精髓。正如小宇所背诵的《弟子规》中“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他并非仅仅会背诵,而是通过诵读,明白“才能高,威望就大,就能让同学对他刮目相看”的道理,将经典中的精髓内化于自身,和经典诗文一起成长、成才!(撰稿:刘丹)

音乐铃声真好听

【暖语境】

我校是一所位于上海郊区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盟我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建设,大批农民工随迁子女也纷纷转入我校就读,约占全校学生半数以上,并且日益成为我校生源的主体。

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他们原有的教育基础和本地孩子存在差异。尤其在音乐素养方面,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到对现有音乐课的学习。再加上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小学每周也只有2课时,初中仅为1课时,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接触到的音乐,不仅作品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因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欣赏学习只能是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谈何容易?怎样才能从音乐教育的角度给学生一段温暖的记忆,让他们既可提高音乐素养,又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呢?

我曾为学校设计过一套升旗仪式的音乐方案,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后来开始对每天上下课的铃声产生了灵感。我想,如果把更多的经典音乐主题都设计成音乐铃声,或许在每天的聆听中,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妙。经过一个学期的反复体验,也许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对音乐主题的正确理解和深刻记忆,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暖记忆】

实施音乐铃声的那个学期,开学第一节音乐课前,一个叫小洪的学生带领几个同学,一早来到音乐教室,围着我说:“罗老师,这个学期的音乐铃声真好听,这些音乐都叫什么名字呀?……”她哼唱了几句,要我告诉名称,而且还请求我帮她拷贝到优盘中,以便带回家去欣赏。于是,在那节音乐课上,我暂停了原先的教学计划,把全套音乐铃声主题进行了逐个播放和介绍,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几个学生认真地做起笔记。那节课,我还讲了一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们听听唱唱,大家感觉都很开心。看着孩子们异常兴奋的脸庞,我在课上承诺说以后每个学期都会设计一套这样好听的新音乐铃声。

音乐铃声也同样引起了教师们的兴趣,一些同事在校园里遇到我,都称赞说这种做法很好,有的还会主动交流一些听赏感悟。热爱音乐和美术的刘老师告诉我,她每次到教室,都会带领学生在静静欣赏完美妙的音乐后再进行上课,并且对其中一些音响问题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上午第四节课的笛子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结束得不够自然,让人感觉很唐突。主要原因,我使用的是一首歌唱版的“过门”(引子)部分的音调,进行剪辑后就必然缺乏自然的终止感。于是,我又重新搜集和剪辑了器乐版本的笛子与乐队演奏的音乐,并做了“淡出”效果处理。

最令我开心的事例之一是校务办的刘萍老师对我的感谢和建议。刘老师告诉我,她以前只喜欢静静地看书,没想到音乐的魅力一点也不亚于书籍。两套音乐铃声听下来之后,她已爱上了音乐,现在在家里每天也要放点音乐听。她还建议我尝试在音乐铃声中增加人声语音信息,播报音乐主题的名称,以便让大家都能知道音乐的名称和内容。

后来,刘老师又从校园文化宣传的角度协助我搜集和整理了第八套音乐铃声的文字简介资料,制成展板后放在学校橱窗中供师生阅读。现在还经常能看见课余时间有学生在音乐版面的橱窗前驻足阅读。

从第三套音乐铃声开始,我就已经尝试了增加语音信息,总体效果还不错。目前使用的是第八套音乐铃声,并且,制作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如今,每当学校有来访的嘉宾,总会被我校广播中飘荡出的优美音乐铃声所吸引;也不难见到有学生一边在校园行走一边随广播喇叭的音调哼唱的情景。【暖思维】1. 环境音乐,校园生活的暖记忆

我对校园音乐铃声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大型超市和旅客列车等公众场所所播放的“背景音乐”(也叫环境音乐)。“环境音乐”(ambient music)概念的提出者日本人服部正认为这种音乐是一种“非鉴赏性”的辅助音乐,在办公室、商业性场所或休闲娱乐场合使用,可以改善听众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使其能够为设计者带来某种收益。但我感觉这种音乐在校园中使用就可以转变成“鉴赏性”的音乐课程,并完全具备教育资源的功能,因为我们的受众(学生)是固定的,每天定期接受这种信息的刺激,不仅能够改变听者当时的心境,而且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足以留下较深的记忆痕迹,从而积淀为一种音乐基础的素养。如案例中的小洪同学不但会哼唱了,而且还要拷回家去欣赏;刘老师因为校园铃声爱上了听音乐。我想,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与音乐对话,那么,他们的音乐素养一定会越来越高。

我曾这样测算过:每个学期正常上课时间大约是90天,每天上课都要播放10个音乐主题一遍(9个上课铃和1个下课铃),一个学期累计是90遍;我们选用的音乐主题每个时长为2分钟,那么,每个音乐主题就能在一学期内累计听赏180分钟(相当于4节课的时间),如此计算,每个学期,仅音乐铃声一项就等于增加了近40节音乐课的课时量。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假如每学年都坚持使用2套音乐铃声(共20首经典音乐主题)的话,那么,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九年级毕业离开,就能够熟悉180个(首)经典音乐主题。等孩子们将来长大成人后,在别的地方再听到这些曾经伴随他们成长的音乐旋律时,肯定能够勾起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温暖记忆。2. 音乐铃声,传递温暖的大课堂

学校教育,虽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但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却是冰冷的教材,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心理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众所周知,环境具有育人的社会功能。我校绿色“四节”活动套餐课程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探寻一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新途径。因此,校园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音响形式,如音乐铃声、校园音乐广播和主题活动配乐以及仪式音乐设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校园环境音乐”的教育资源形式加以研究和开发利用,把音乐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师生。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对音乐曾做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像案例中的小洪同学、刘老师一样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为此,我给学校设计了很多背景音乐,包括升旗仪式音乐、课间跑音乐和音乐铃声等,已经把校园变成了最大的音乐课堂,让音乐走进了校园的各种活动中,让师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音乐对话。

如果说音乐是一种语言,那么,就需要我们提供语言学习的专门环境。校园本身就是一个专门育人的大环境。假如充分利用音乐的听觉特性,把整个校园当作最大的音乐课堂,让校园中响起的所有音乐都成为教材资源,那么,经过日积月累的环境熏陶后,学生的音乐素养就不愁得不到提高。

我们坚信: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再加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就一定能在司空见惯中独具慧眼,在普通的校园环境中发掘出音乐教育的宝藏,让越来越多的师生感受到音乐的“温暖”。(撰稿:罗明贵)

舞动空竹,幸福洋溢

【暖语境】

相传早在三国时期,曹植曾写过一首《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赋中对空竹的特点和功用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和描述。可有谁能够料到,在17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上海的一个偏僻小镇——娄塘镇,“抖空竹”却成了镇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娄塘学校的一大特色。娄塘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子都拥有一副空竹,师生同上阵,齐做空竹操,那场面是何等的宏伟壮观,那气势是何等的豪迈非凡,那景象是何等的妙不可言!

在校园“四节”活动的背景下,我们六年级结合自己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一个周三下午的班队课时间,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全体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在大操场集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小组对抛”空竹竞赛活动。【暖记忆】组建小队 煞费苦心

根据年级组的比赛规则,每班抽出10人组成两支小队——甲队与乙队,甲队为班级队员实力相对较强的队,乙队的队员实力一般,每队由五位选手组成。说实话,据我的调查和了解,我们班除了两三个学生熟悉或练习过空竹对抛外,其他学生平时并没有操练过。可比赛马上就要开始,只能临时抱佛脚,硬着头皮也要上。可喜的是,甲队在自荐与他荐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很快诞生了。他们分别是雷德琴、辛婉冰、李飞翔、胡绍鹏与谢骏龙。然而乙队的组建却并不顺利。考虑到班级过半的学生小学不在本校读,他们独自抖空竹都不够娴熟,怎么能够与他人合作,并进行计时对抛呢?因此我的挑选原则是:先从本校直升上去的学生中进行挑选。可动员了半天,仍组不齐五个队员,若没有乙组的参与,甲队无论实力再强,也难于对抗其他班级的两个队,也即明摆着放弃了与其他班竞争优胜的机会。于是我就被迫点将,硬性要求平时爱抖空竹的几个同学参与比赛。可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一轮的试抛阶段,我班乙队竟然连一次对抛都没有成功。这下可急坏了场上的队员和场下的观众。这时两位队员主动提出退出比赛,并提议让另外两位队员替补,于是新的团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他们分别是谢小龙、谯伟豪、程英冉、沐方杰和邵叶佳。火热比赛 战果辉煌

比赛刚开始的设想是:五个班级同时进行,每班安排一位老师在单位时间内计数。可试验下来,大家感觉人手不够,若想拍照留念,就更应接不暇。于是年级组就随即调整方案,按班级顺序轮流上场,即先从一班到五班,再从甲队到乙队。每队都有两次机会,取对抛次数较多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最后班级的甲队与乙队分数相加,为班级最终比赛得分。说真的,比赛开始前,一班和二班是大家最看好的,因为一班和二班有学校空竹队的高手——小潘和小王。他们每天站在司令台上给全校学生做示范。学校每次大型、小型的空竹展示,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毋庸置疑,他们的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给我们班的队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好在我本来期望就不高,只要不是年级的最后一名就OK了。也许是我的知足精神给他们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他们在观看与总结前组比赛的基础上,步履坚毅,信心满满地站到了比赛的现场,在老师喊“开始”后,他们沉着应战、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很难想象两支小队都有所超越,不但超越了他们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也超越了心目中强有力的比赛对手,成为了本届年级比赛的冠军。当宣布比赛结果时,他们欢呼,他们雀跃。拍影留念 温暖永存

为了祝贺大家的意外胜利,也为了肯定大家的拼搏精神,我想给两队选手拍一张合影,以铭记他们的辉煌时刻。但一数人数,少了两个,于是我就先让他们解散,决定第二天再拍。可第二天空竹操结束,让大家留下合影时,仍发现少了一名同学,若再去教室喊他,已来不及,因为这样会影响第七节课的正常进行。于是,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我只好带着遗憾给留下的九位同学拍了合影照,最直观、最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那欢喜烂漫的时刻。后来我挑选了几张照片中最精彩的一张,去照相馆进行了冲洗,然后把它张贴在了教室“温暖记忆,永恒瞬间”的文化墙上。看到有新的照片增添,大家一窝蜂地簇拥了过去,叽叽喳喳,边赏边谈,可谓是,看的人羡慕,被看的人自豪。总之,一幅温馨的画面霎时展现在了眼前,好美、好暖。【暖思维】1. 团队活动,相互配合

五人一组的空竹对抛活动,是一个团队项目,一人配合不当,空竹就会迅速落地,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即使团队中的某个队员技艺再高,若没有其他队员的全力配合,再多的能量也得不到释放,再高的技能也将瞬间丧失展示的机会。我们班几个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中虽没有超强的选手,但他们的配合却相当默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他们已有的水平,超越了对手,获得了成功。2. 紧急时刻,心系大局

在比赛的试抛阶段,乙组遭遇了颗粒不收的惨状。在这危急时刻,其中两位选手自动放弃继续比赛的机会,让强者替补自己,他们的勇气可嘉。当然,替补的两位选手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班级荣誉而战,足以表明,他们心系集体,勇于接受挑战。因此说,无论是放弃者,还是替补者,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班级的骄傲。3. 温暖教育,幸福洋溢

空竹飞舞无疑是我校“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活动中得到了开发和培养。别看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拖拖拉拉,但报名参加空竹竞赛活动却争先恐后。在活动中,他们兴致勃勃、气宇轩昂、奋力拼搏,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灵敏为自己赢得了胜利,为班级博得了荣誉。那一刻,他们由衷地喜悦、欢乐地喝彩。可以肯定地说,学校丰富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学生学习力方面的缺陷,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悦纳了自我,切实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撰稿:郭小能)

拨动心弦的艺术

【暖语境】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身份使得这些“小太阳”、“小公主”倍受宠爱,简直爬上了“贵族”地位。他们缺乏独立意识,懒惰,特别地依赖于别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们娇气、动不动就哭,更为突出的是他们的抗挫能力特别地差。“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是很多孩子的口头禅。很多孩子只听得进表扬而听不进批评,遇到难题就开始求助,或者干脆绕过去,有些孩子甚至因一些小事而自暴自弃……这样的事情的确令我们痛心和惋惜。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新一代的独生子女的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一点点打击和挫折的现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暖记忆】

凡凡小朋友是我们班一个可爱的男孩,他上课发言很积极,我很喜欢他。可最近经常有老师或学生向我告状他不写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还不时地做小动作,成绩也下降了不少。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开始不吭声,后来勉强答应了。可事后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不可救药了,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变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没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远远落在班级后面,有了深深的悔意,表示一定改正。事后我专门到他家中和他父母长谈,让他们在家里对孩子多关注,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时时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怡怡小朋友跟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开始,怡怡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我就跟怡怡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孩子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怡怡小朋友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凡凡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更加遵守纪律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怡怡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暖思维】1. 架设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如我们班的凡凡,经常不写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还不时地做小动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孩子意识到了他已经远远落在班级后面,有了深深的悔意,表示一定改正。事后我专门到他家中和他父母长谈,让他们在家里对孩子多关注,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时时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2. 架设一座同伴互助的友谊桥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彼此间就会成为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不注意场合和不留情面的批评让他们接受不了。如案例中的凡凡同学就是这一类的学生。我发现他不写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还不时地做小动作,成绩也下降了不少,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开始不吭声,后来勉强答应了。可事后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不可救药了,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变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没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我可以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于是,我让凡凡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凡凡和好同学坐一起,让他逐步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同学就是自己的益友,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撰稿:陶英)

阳光下,我们都笑了

【暖语境】

萌萌,外来随迁子女,家庭条件并不太好,父母为生计疲于奔命。她童年时期就远离父母的关爱,父母几乎对她不闻不问。来沪后,父母见她的成绩没有任何起色,就将希望都寄托在弟弟身上,对她更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