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9:30:26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试读:

第一篇 特区纵览

一 人文地理

1 地理概况

中国香港地处中国东南部沿岸、广东省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距离为61公里),北接深圳市,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大屿山、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举世闻名的深水海港。香港陆地总面积为1104.43平方公里(包括历年填海所得土地68.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50.6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80.64平方公里,九龙46.94平方公里,新界及其余离岛976.85平方公里。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另外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向外扩张的填海土地。尽管习惯上取名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是面积比香港岛大近1倍的大屿山。

2 历史沿革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后经《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3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先后被“割让”或“租借”给英国。坐拥维多利亚港的现代香港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香港被日本占领。至“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撤出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1984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3 人口综述

2016年年中,香港的人口约为734万人,包括约713万名常住居民和约21万名流动居民。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超过6500人。近80%的人口居住在面积占15%的临海区域。

香港特区居民以中国籍为主,占香港总人口近95%。居港中国籍人口的原籍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其次是广东的四邑及潮汕地区。在香港居住的外籍人员中,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的人员人数排前三位。

4 语言文字

香港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政府机关、法律界、专业人士和商界均广泛使用英文。按惯用语言划分的人口比例大致为:粤语89.5%;普通话1.4%;其他中国方言4%;英语3.5%。特别提示

★ 香港不乏受过良好教育且精通双语甚或三语(即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专才,对于在香港经营业务或与内地、台湾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企业来说,这些专才十分重要。

二 气候状况

香港气候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约一半时间气候温和。

每年7月和9月是香港最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月份,但其实5~11月都有可能受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吹袭。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雨可能持续数日,引致山泥倾泻和水浸,造成的灾害有时比烈风的破坏还大。

香港各区每年的平均雨量差别颇大,雨量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90%。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雾,夏热多雨,秋日晴和,冬冷微干。特别提示

★ 常见自然灾害:影响香港的恶劣天气包括热带气旋、强烈冬季及夏季季候风、季风槽及经常在4~9月发生的狂风雷暴。水龙卷和冰雹偶有出现。

★ 主要环境问题: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

三 文化概述

1 宗教

香港有宗教信仰者约300万人,不同的宗教并存,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都拥有不少信众。很多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和提供卫生福利设施。特别提示

★ 香港的人口统计中没有民族分类,只能参照国籍、语言、宗教信仰来推算民族构成。非香港籍人口约占全港人口的6%。

★ 香港社会是一个兼具东西方文化特点、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社会,宗教也呈现多元化特色,宗教以佛教、道教、基督教、中华民间信仰等为主。

★ 由于香港原为渔港,一度依赖海洋为生,因此最多人信奉的神明都是与海洋和气候有关的,如妈祖便是水上人的守护神。扩展阅读:香港的主要宗教

佛教

香港现有超过100万名佛教信徒及数百个佛教团体。

香港规模最大的佛教团体是香港佛教联合会,该会于1945年成立,除了以弘扬佛教信仰和文化为宗旨外,还积极推动慈善及社会福利事业,包括提供医疗、幼儿照顾、青少年和安老服务。

大屿山的宝莲寺以建于户外的青铜天坛大佛著称,庄严宏伟,每逢假期,游人络绎不绝。此外,坐落于九龙钻石山的志莲净苑,是仿照唐代建筑模式兴建的寺院建筑群,也是香港著名的佛教庙宇之一。

佛教的主要节日是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日。

道教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在香港的信徒逾100万人,道堂宫观超过300个,其中大部分对外开放。著名的庙宇包括位于九龙黄大仙区供奉道教神明黄大仙的黄大仙祠、位于新界沙田的车公庙以及位于港岛荷李活道的文武庙等。

香港道教联合会于1961年成立,由主要道堂宫观和道教人士组成,经常举办宗教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广道教信仰。香港的道教团体除了进行宗教文化交流外,也十分重视公益事务,特别是教育、社会服务及慈善事业,例如开办中小学及幼稚园、资助大专举办课程,以及开办诊所、安老院、幼儿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天坛大佛坐落在香港大屿山木鱼峰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铜坐像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道教信徒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其诞辰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而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则为“道教日”。

孔教

孔教以孔子的教诲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教义。作为中国古代圣贤、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宣扬一套以人际关系为本的道德标准,强调传统和礼制的重要。他的思想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影响深远,他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香港的孔教组织有孔教学院、孔圣堂、香港孔教总会等。香港的孔教徒素来热心教育工作,在本地兴办学校,弘扬孔子的思想。

孔教的主要节日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诞,而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则为“孔圣诞日”。

罗马天主教

罗马天主教会于1841年在香港设立传教区,随后在1874年成为宗座代牧教区,其后于1946年成为教区。香港现有天主教徒约37.9万人。圣职人员计有司铎303人、修士64人和修女481人。香港共有51个堂区,包括40间天主教堂、31间小教堂和27个用作宗教活动的礼堂。弥撒所用语言以广东话为主,而3/5的堂区也有英语弥撒,有些还有菲语弥撒。香港教区有独立的行政架构,并与教宗和各地教区保持密切联系。香港教区与各地教区一样,均采用同样的《圣经》、教义、礼拜仪式和架构组织。

香港天主教对市民的生活也非常关注。教育方面,香港现有数以百计的天主教学校和幼稚园,办学工作由香港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协助推行。天主教会开办的医疗及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医院、诊疗所、社会及家庭服务中心、宿舍、安老院、康复服务中心以及多个自助会社和协会。香港明爱是统筹香港教区各项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这些服务为香港市民而设。香港教区每周出版中英文《公教报》。此外,教区视听中心也摄制文化和教育节目。

基督教

基督教在香港的历史可追溯至1841年,现有信徒约48万人,会堂达1450间,大小宗派逾70个。除了不少本土宗派外,大部分主要国际宗派和前传教机构都在香港设有基督教组织,包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公会、浸信会、宣道会、播道会、信义会、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五旬节宗和救世军。

基督教团体积极参与香港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工作。基督教团体主办了不少教育机构,包括专上学院、中学、小学、幼稚园、幼儿园及神学院。基督教团体亦开办医院、诊疗所和综合社会福利机构,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儿童院、老人服务中心,以及服务弱智、残疾、吸毒等人士的康复中心。香港的基督教传播、影音及艺术包括基督教出版社、书室、每星期出版的《基督教周报》和《时代论坛》,以及电视和电台节目。

香港有两个主要基督教团体,负责促进基督教会之间的合作。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于1915年成立,现有辖下教会超过360个。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于1954年成立,成员包括各大宗派、各基督教服务机构以及香港及东南亚正教会,致力于促进香港、内地和海外各教会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其辅助机构为广大市民服务。

伊斯兰教

香港约有伊斯兰教徒27万人,其中,印尼人人数最多,3万余名为华人,其余是本地出生的非华裔人士,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中东和非洲各国的教徒。伊斯兰教徒日常前往祷告的清真寺主要有5座,另有一座清真寺设于赤柱监狱内。其中,些利街清真寺是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于1849年建成,后于1915年重建,可容纳会众400人。九龙清真寺暨伊斯兰中心可容纳约3500名教徒参加礼拜。

中华回教博爱社是代表香港华人伊斯兰教徒的主要团体,为华人伊斯兰教徒举办宗教活动及开办学校。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则负责统筹本地所有伊斯兰教的活动,并管理本地所有清真寺、两个伊斯兰教坟场及一所幼儿园,以及对在香港供应的“清真”食品进行认证。

印度教

香港约4万名印度教徒的宗教社交活动主要在跑马地的印度庙举行。该庙由香港印度教协会管理,教友可到该处冥想、灵修、练习瑜伽,以及参加社群活动和重要节日庆典,如亮光节和镇邪节等。每逢星期日上午,印度庙内都有聚会,内容包括宗教音乐演奏和讲道。星期日聚会后及星期一晚上,教徒可免费享用饭餐。印度教徒的订婚和结婚典礼,可依据《婚姻条例》在庙内按印度教的风俗礼仪举行。印度庙提供的其他主要服务,还有主持殡殓仪式、安排火化和有关事宜。

锡克教

香港约有1万名锡克教徒,锡克庙位于湾仔皇后大道东,目前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锡克庙的特色是持任何信仰的海外旅客皆可在该庙免费用膳及短期居留。

锡克庙每天早上和傍晚举行礼拜,而每逢星期日和主要神诞日,锡克教始祖纳那大师的信徒都在庙内举行大型聚会。锡克教最重要的节日,包括祖师纳那大师和第十位宗教教师高宾星大师的诞辰,以及人日(所有锡克教徒的诞辰)。

犹太教

香港的犹太人社区建立于19世纪40年代,教徒来自世界各地,在三个主要的犹太教会堂聚会。莉亚堂(传统派)在每天、安息日和节期举行聚会;香港联合犹太会(改革派)也在安息日和节期举行聚会。这两个会堂均位于港岛罗便臣道的同一座大厦。犹太教社区中心为三大教派共400个家庭会员提供犹太餐、宴会和文娱康乐设施,中心亦营办一个犹太食品超级市场,并举办各类活动和学习班。中心内还设有图书馆,专门收藏有关犹太文献和文物的资料。该中心现已成为犹太人举行社交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2 风俗与禁忌

(1)社交礼仪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相见时,也以拥抱和贴面颊式的亲吻为礼。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的。蓝色和白色是通常表示悼念的颜色,应予回避。客人应邀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入席后,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交谈中偶尔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被认为是礼貌的。

(2)饮食文化

香港人对西餐中餐均能适宜,但对中餐格外偏爱,尤其喜爱各自的家乡风味。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使用筷子。在饮食上,香港人讲究菜肴的营养成分,喜清淡口味,偏爱甜味。以米为主食,爱吃鱼、虾、蟹等海鲜,喜欢新鲜蔬菜,调料爱用胡椒、花椒、料酒、葱、姜、糖、味精等。此外,对各种烹调技法烹制的菜肴均能适宜,但偏爱煎、烧、烩、炸等,最喜爱粤菜、闽菜。喜欢鸡尾酒、啤酒、果酒等,也喜欢乌龙茶、龙井茶等。特别提示

★ 香港同胞重礼仪讲友谊,有逢事人人图吉利的传统。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一般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通常见面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同时也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强调隐私。

★ 香港人对数字的讲究颇多:“3”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发音中“3”与“升”是谐音,而“升”意味着“高升”;“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忌讳“4”,因为“4”与“死”谐音,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

★ 香港人对谐音字也十分讲究: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不吉利的;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有“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不要送钟,因为“送钟”谐音“送终”,是死亡的象征。

★ 香港人讲究风水,可谓事无巨细,小到生儿育女、红白喜事,大到盖楼、投资,都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

3 重要节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复活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圣诞节,此外还有一些宗教节日。香港地区传统民俗“赛龙舟”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香港华人一般奉行五大农历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农历新年。每逢岁首,亲友互相拜年,馈赠礼物,儿童获派“利是”(红封包)。在暮春的清明节,孝子贤孙纷纷踏青扫墓。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时值初夏,人们赛龙舟、吃粽子。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亲友互赠月饼酒果,市民扶老携幼到各处赏月,燃点彩灯。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素有登高的习俗,以纪念登高避灾的古人,不少人亦趁此节日前往扫墓。

除上述传统节日外,不少重要的宗教节日,包括耶稣受难节、复活节、佛诞和圣诞节等均被列为公众假期。每逢这些宗教节日,信众都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

香港工作时间一般每周五天半,政府公务员为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

第二篇 政治环境

一 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于1997年7月1日成立。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特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并且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是香港特区的宪制性文件。《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在香港特区实行的各项制度。此外,《基本法》同时明确了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的关系;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香港特区的政治体制、经济和社会制度;对外事务以及《基本法》的解释和修改规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与区徽

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行使的宪制权力包括对特别行政区的创制权、对《基本法》的制定和修改权、对《基本法》的解释权、依法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权力、对特区立法的监督权、宣布紧急状态权、防务权、外交权等。香港特区行使的权力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依照《基本法》授权自行处理对外事务。

二 行政结构

1 政体概述

(1)行政长官

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香港实行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行政长官在特区政权构架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行政会议负责就重要决策向行政长官提出意见,行政长官的地位高于立法会主席和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于2012年3月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

根据《基本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解释,修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方案须经过“五部曲”宪制程序,即行政长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可就产生办法进行修改、立法会全体议员2/3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备案及最终执行方案。为实现《基本法》有关行政长官最终由普选产生的目标,特区政府在进行了两轮共7个月广泛、有序的公众咨询后,提出合宪、合法、合情、合理的行政长官普选方案。2015年6月18日,立法会否决特区政府提出修改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2017年的第五任行政长官将继续沿用2012年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即继续由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出。

(2)立法会

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最终达到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香港特区的立法机关依据《基本法》行使立法权,有权制定特区自治范围内的法律,并享有制约政府的权力。立法会的任期为4年。第六届立法会于2016年9月选举产生,议席总数为70席,分区直选和功能团体议席各35席。现任立法会主席为梁君彦。

(3)司法机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独立的司法机关,负责执行司法工作。香港实施的各项制度均列于《基本法》内。司法机构负责聆讯一切检控及民事诉讼,依法审理案件及做出判决,其完全独立于行政及立法机构,并负责解释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香港特区设立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现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为马道立。特别提示

★ 香港是全球公认的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犯罪率长期处于低水平。2014年,香港总体罪案数以及按每10万人口罪案数的罪案率皆比上一年减少;与此同时,总体罪案破案率提升。良好的治安环境不但使香港市民安居乐业,而且巩固了香港作为亚洲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有助于吸引投资、聚集人才、拓展旅游及开展其他国际经济活动。

2 行政区划

香港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部分,又可细分为18个区。香港岛包括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九龙包括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新界东包括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新界西包括元朗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离岛区。

3 行政机关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机关包括政府总部及各部门。政府总部辖下各决策局负责制定政策及提出法案。各部门则负责执行法例和政策,以及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

在行政长官领导下,特区政府下设3司(政务司、财政司和律政司)13局(公务员事务局、民政事务局、保安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食物及卫生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教育局、发展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劳工及福利局、环境局、创新及科技局),还有申诉专员公署、廉政公署、审计署和中央政策组等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的部门。自2002年7月1日起,实行主要官员问责制。3司司长处于整个行政系统的第一层,各政策局负责制定并统筹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各署、处负责具体政策的执行,同时各类咨询及法定组织就政府政策提出意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资料来源:GovHK,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站通——政府机构。

2016年3月31日,整个公务员队伍有雇员约17.4万人(不包括约1500名法官、司法人员和廉政公署人员),占香港工作人口约4%。

4 法律构成

香港的法律由《基本法》、本地制定的法例、附属法例、普通法、衡平法和习惯法组成。列于《基本法》附件三内的数条全国性法律(关于国旗及国歌、国籍法和外交特权与豁免等项目)亦适用于香港。香港特区的法院包括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分为上诉法庭及原讼法庭)、区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审裁处、裁判法院(包括少年法庭)、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淫亵物品审裁处和死因裁判法庭。

截至2016年7月,香港有1375名执业大律师、8836名执业律师,870家本地律师行。另有76家外地律师行共1253名注册外地律师,以及由香港的外地律师行和本地律师行组成的33个注册联营团体。

三 对外事务

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区在对外事务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特区经中央人民政府授权后,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缔结了230多项双边协定;此外,有超过250项多边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特区。

香港特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不以国家为成员单位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香港特区政府的代表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活动和其他只限以国家为成员单位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特别提示

★ 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对外交往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与世界各地有密切和友好的关系,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二,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区获中央授权,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单独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也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其三,香港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中、英双语的社会;其四,香港市民、企业和社会团体与世界各地保持密切和友好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和一些国家的关系,从而促进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

第三篇 经济状况

一 能源资源

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主要种植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内地供应。

作为“弹丸之地”的香港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物多样性极强。香港约有四成土地被划为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其中的动植物品种丰富,生存环境受法律保护。另有66处地方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受法律保护,以便日后科研。

香港植物种类繁多,属东南亚热带植物区的最北边缘。现已记录的维管植物有超过3300个品种和变种,其中约2100种是本土植物,余下的为引进或外来品种。

香港现有超过50种大小不一的陆栖哺乳动物。本地多种类的生态环境如湿地、草原、树林、海岸及耕地,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因而香港是亚洲鸟类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途站。香港总共记录有超过530种野生鸟类,包括留鸟、冬候鸟、春秋过境迁徙鸟、夏候鸟、偶见鸟及迷鸟,其中包括59种全球濒危或近危鸟种。在本地繁殖的鸟类约有100种。最富饶的候鸟栖息地是米埔沼泽区,而米埔已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被列为限制地区,持有许可证的人士才能进入。

香港共有超过100种两栖及爬行动物,其中蛇类有52种。受法律保护的缅甸蟒蛇为香港体形最大的蛇类,体长可达6米。香港有21种原生蜥蜴类动物,其中的香港双足蜥为香港特有品种,只见于数个离岛。另外,在香港可找到10种原生龟鳖类动物,其中绿海龟是唯一在本地繁殖的海龟。香港共有24种两栖类动物,其中香港湍蛙、香港瘰螈及卢氏小树蛙均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下的受保护品种。

香港昆虫的种类很多,单是蝴蝶已有236种,其中包括美丽的凤蝶。香港记录有123个蜻蜓品种,有些是香港特有甚至是全球首次发现的。

此外,香港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虽然主要是热带品种,但因受到冷热水流季节性的冲击,加上季候风气候的影响,混合了南海热带与中国温带的品种。在华南大陆架的鱼类,估计现有1800种。无脊椎的海洋动物,包括珊瑚、贝壳类,以至甲壳类在内,数量也很多。其中共有84个石珊瑚品种,主要分布在香港东部水域。海洋哺乳类动物中华白海豚和江豚是香港的“原居民”,属定居种类,一年四季都会在香港水域出没。共有记录超过180种淡水鱼类,其中约有70种为初级淡水鱼。特别提示

★ 根据《林区及郊区条例》,任何人不得损毁林区及植物区内的植物。一些稀有及常吸引人采摘的植物,例如所有野生茶花、吊钟、小花鸢尾及香港凤仙等,更被列入《林务规例》内,严禁采摘及售卖。

★ 自1999年7月开始,禁止喂饲野生动物的法律已经实施。亦有规定禁止游人在郊野公园内喂饲猴子,目的是协助猴子重返大自然生活,自行在山林中觅食。

★ 所有鲸类动物在香港均受《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

二 基础设施

1 交通基础设施

(1)陆路运输

2016年5月,香港的公路全长2101公里,截至2016年3月,持有牌照的车辆及政府车辆共729434辆,其中私家车525193辆。香港目前共有15条主要的行车隧道,1351座行车天桥及桥梁,1248座/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快速公路通过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及深圳湾四个口岸与珠三角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华南道路系统连为一体。

香港道路使用率之高,位居世界前列。

(2)铁路运输

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对满足本港的运输需求十分重要。香港的铁路系统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铁路线全长近300公里。

港铁拥有使用率较高的铁路网络,包括9条铁路线,分别为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迪士尼线、东铁线、马鞍山线及西铁线。港铁还经营35.3公里长的机场快线。此外,港铁与内地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东莞、佛山、肇庆)开通了城际直通列车业务,其中,广九直通车每天往返两地车次达12班。目前,网络全长约177公里,共设有85个车站,截至2015年9月底,每天载客约461万人次。

1998年启用的机场快线为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人士提供服务,而部分车站内更设有预办登机手续的设施。机场快线全长35.2公里,时速最高为135公里,由香港站至机场站车程约24分钟。

轻铁是一个区域性运输系统,在1988年投入使用,以满足新界西北部居民的区内运输需求。目前轻铁全长约36公里,共设有68个车站,每天载客约47.9万人次。

在港岛行走的电车于1904年投入使用。电车轨道全长16公里,现有7条路线,截至2015年10月底,每日平均载客约18万人次。

建设中的铁路项目共有4个,分别为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高铁)、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延线和沙田至中环线(沙中线)。预计所有项目完成后,铁路网络总长度会超过300公里。

(3)水路运输

香港是亚太区的枢纽港、物流中心。此外,香港也是中国内地的转口港,与内地25个城市,包括广州、中山、深圳、厦门、珠海、上海等有密集的班轮。

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为世界各地船舶提供方便而安全的停泊地方,其位于远东贸易航线要冲,且地处正在迅速发展的亚太区中心,港口一向是促进本身发展与繁荣的要素。2014年,抵港和离港远洋船舶及内河船舶共达380050航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228万标准箱;全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2.98亿吨。根据政府公布的“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的结果,预计香港货运量在未来仍有增长。

轮渡方面,香港两个跨境客运码头提供前往澳门和11个内地口岸的渡轮服务。2014年,在这两个客运码头营运的渡轮约有100艘,多数为喷射船、双体船等高速客船,运送旅客达2645万人次,其中来往澳门与香港的旅客达2157万人次,来往内地与香港的旅客约为488万人次。就使用港口设施的船舶吨位、货物处理量和客运量而言,香港跻身世界大港之列。

香港还是亚洲的海事中心,拥有成熟的法制、开放的营商环境,既提供方便的融资平台,也荟萃多元文化。香港在海事上享有的种种优势,也带动香港船舶注册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31日,香港船舶注册船只共有2373艘,总计9278万吨。香港船舶注册独立于内地的船舶注册,由香港特区自行拥有和管理,所有海运政策和行政措施均由香港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

(4)航空运输

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