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岁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17:36:20

点击下载

作者:冯燕新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游历岁月

游历岁月试读:

自序

回眸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游览了国内外一些地方,有些情景还历历在目,感受也颇深。归纳起来,一则对于所见所闻,经过个人的眼光和眼界进行欣赏辨识,主要围绕当地富有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表达自己真实有趣的想法。二来触景生情由内而发,情感不断地倾泻,一发不可收,抚今追昔心潮难以平静。

至今还记得,2013年4月当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去澳洲旅行,被异国他乡纯净绚丽的风光所迷醉而感慨惊叹,于是便内心产生冲动,每天尝试着用文学描述的手法,记录沿途真实的印象。

其实我已有很多年没有涉足到文学创作的领域中去,感到写作是一件很为难的事,而且牵涉面极为宽泛。有时灵感来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词语匮乏,总是认为自己积累的东西沉淀不多,经常呆坐在案头边,却无从下手动笔。所以,逐渐放弃了青年时期的这一兴趣爱好。

经过反省思考感觉到,我总是戴着理想色彩的眼镜去看待事物。为了追求做事的完美性,一方面要求不着急慢慢来,不够努力进取反而耽搁时间,逐步产生了自卑感,自惭形秽。

另一方面,认为每个人追求层面的着力点不一样,许多人为了改变命运,求生存亟待改变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工作;而我讲究品位,体现一种高尚的境界,因而又产生自负感,自命不凡。

总之,现在回想起来主要还是不够自信,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所造成。

结果可想而知,岁月悄然无声无情地流逝,再努力挽回当初的梦想可能也无济于事。

还好,由于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耳熟能详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类别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公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期策划方案等,以及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放弃阅读的嗜好,多少弥补一些过失。现在随着年龄增长见识也多了,思想看法更为成熟,让我又重新拾起这一爱好和寄托。

当然,写好一篇散文要遵循它的基本特征,通常的说法是“形散神不散”。我以为所到一处,通过观察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或者查阅一些资料,将它们汇集整合在一起,运用经典华丽的词语和当地的史志典籍,进行浅显堆砌地描述,只是介绍当地的各类景观和历史变迁, 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应该发掘眼前所看到的景观,其内在的精髓是应该把握住“神”这条主线,即:以真话真情为中心。依据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甚至可以采取夹叙夹议等方式,表达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比如:书中写到通过在日本的见闻,进行认识和评价一些关注的事情。因此,一篇好的散文归结到一点:要抒发真情感悟,写有意思的东西。

显然,我写这部游记散文集,耗费了比较多的精力。它里面呈现的不仅是在

行疆

际海的游历之中,真切地叙说有趣的异地风情、随心感悟和寻觅萃忆。而且主要针对一些真实又熟悉的人和事,抒发心中的情怀,其中包含着感恩、怀念和浓浓的情意。

从阅读本书中不难发现,我想借助于游记散文,这种空间余地较大的文学载体,亦小心地摸索不同的写作手法。旨在寻找一条内涵较丰富的写作“捷径”,既能宣传推荐有些走过的主要地方,它们的优势特点和览胜的精华所在;又能释放情怀,勾起我的思念之情。在这点上我似乎找到了自然巧妙的结合技法,例如:撰写纪念我的父母亲,介绍他们故乡情况的两篇文章。

同时,我经历并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前瞻性和想象力,要比政府公文在思维定式上要超前和广泛的多,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甚至有着启示借鉴的作用。比如:在《南昌水城》《昌南(China)瓷都》等作品中,所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多少都在传递一种信号,一个城市并不是没有好玩可看的地方,而是一些部门没有抓住城市中最根本和实质性的旅游项目,进行中长期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

由于某些环境形成有些人思维的局限性,支离破碎的想法和断断续续地修改,一些项目的开发,长期以来造成反复投资和多种的浪费,但它始终又形成不了气候。

所以,本地的旅游业没有与外界抗衡的拳头产品,缺少耐看能留住人的名胜景观,使之难以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

此外,我还透过一座名气不够大的山,借助于对佛教禅宗粗浅的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多年的经历感受,试图运用从哲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观点,以宗教题材为内容,探索写了篇《云山静悟》。

其目的:不仅尝试着想把佛经中少量的经典佛语通俗化;而且探讨佛教禅宗表达的主要思想,在红尘世界里有什么缘分。

因为,在当今社会里有许多困顿迷茫的问题,需要寻找一种途径或方法进行解答。目前又有如此多的信徒,他们是否可以在佛教禅宗中得到教化?所以,围绕平时观察和了解到的社会现象,进行一些描述和议论,并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

简而言之,行走四方,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抒发真情,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

因此,怀着一颗忐忑不安之心,期盼读者的甄别和赐教。行疆

津门之行

游历天津已有三四次,大约在1988年夏季到河北廊坊出差,抽空去了一趟天津。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住在靠近河北路的民园体育场西南侧,大理道的新中美里一号院内。

据说,这是北洋政府时期最后一位大总统曹锟,于1924年“北京政变”下野后,隐居在天津的四处宅邸之一。

前两年,由江西驻天津办事处花了不到100万元人民币,把四栋楼其中后排左侧的曹锟女儿住的楼买下,作为办公及接待所用。

第一次来天津四下打探,感到好奇,发现整个城市有一种陈旧零乱的感觉,但一切都百废待兴。

2009年秋天又去了一趟天津,前往河东区新开路的江西大厦,与大学同学相邀在一起聚会。这次对天津的印象是旧貌换新颜,不过该城市正在全面清理整修主要街道,以及对海河进行美化亮化的整治工程。

现在时隔5年再次重游天津卫,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竟然焕然一新。在现代靓丽之中,仍然依稀可见城市久远的历史。城市还沉淀保留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人们的生活理念及方式却随着时代变迁也在悄然改变。

因此,有三处地方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该市的发展变化和优势特点,并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一

在金秋的一个傍晚,我与家人趁着回老家探亲之际,从山东德州乘坐高铁列车不到1小时就抵达天津站。与朋友会面后,便下榻在市中心和平区南京路的天津友谊宾馆。

次日清晨,我们一行去了位于酒店南面不远处,目前是天津保留下来清末及民国初期最为集中的名宅洋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天津“五大道”,去观赏游览。

我们闲庭信步进入“五大道”,并选择了“逆行”旅游线路,从河北路绕过民园体育场,路过大理道、睦南道到达马场道。“东进西出”有所侧重地观赏一些名人故居和风格迥异的建筑。

了解得知,“五大道”是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另一种说法将常德道改为成都道)、重庆道的统称。它们都为东西方向,但呈现出稍偏东北至西南走向,区域范围是马场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叉口以西。其中有22条道路纵横交错,形成一块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长方形地区。

此地初始并不称为“五大道”,原来它是一片荒芜土地和一些低洼水塘,从1860年设立英租界开始,经过多年填洼地修道路不断地扩展,使得该租界占地共6000多亩。

据说,1886年英国人首先在今天的佟楼一带修建赛马场,后来附近修了一条道路通往赛马场故得名“马场道”。然后,在1922年至1929年又先后建成爱丁堡道(重庆道)、伦敦道(成都道)、科伦坡道(常德道)、新加坡道(大理道)、香港道(睦南道)。因此,凭借着在英租界黄金地段的优势,那时候该区域已经成为天津的富人区。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天津政府有关部门对道路先后进行重新编排和统一管理,老城区以海河为依据,把南北走向的称为“路”,而东西方向统称“道”。因此,“五大道”区域的马路,逐渐更名为现在的名称。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建最早又最长的马路。在林荫整洁的道路两旁,不时地看到风格不同的古典西洋建筑。如天津外国语大学内,一栋法国罗曼式建筑建于1921年,三层高的红色主楼建筑,外檐呈现出蘑菇状石墙面,曼塞尔式的瓦顶中间有一口圆形大钟,因而它弥漫着一种古朴典雅的豪华气派;而该道路121号小洋楼,是由一位英国学者名字命名的“达文士楼”,为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

在上世纪初期,国内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天津的租界一时成了“避风港”。“五大道”荟萃了中国近代的政客督军、达官显贵、官僚买办,还包括一些身份显赫的遗老遗少。

最有代表性的名人,当属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的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这五位大总统。

坐落在新华南路255号与睦南道、马场道交汇处,是徐世昌在天津的故居。在这个大院内有一处建筑面积1085平方米,砌有红砖墙面和红瓦顶的一栋西式混合结构的三层豪宅,由他单独享用。这位清朝举人和进士出身的总统,1922年被迫下野后,舞文弄墨、吟诗作画和种菜养花,还组织“晚晴诗社”并编辑出书,如《清儒学案》等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书。因而,他过着闲暇恬静的生活,与世无争的态度也赢得许多人的尊重。

而紧挨着成都道的洛阳道45号,是曹锟在1923年建的另一处西洋别墅。它为红瓦坡顶的二层楼并带有地下室,外墙局部贴有黄色瓷砖,内部装修得富丽堂皇。曹锟,天津大沽人,是中华民国北洋时期直系军阀的首领,他因“贿选”名声不好下台,因而褒贬不一,敛财不少,议论颇多。但他也有闪光之处,在日伪时期拒绝当汉奸,抗战胜利后,被追赠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五大道”还有先后担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交通总长,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潘复的故居,为马场道2号的一栋西欧风格的花园式宅邸。以盗掘清东陵而闻名,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冀北民军司令孙殿英,于1930年在睦南道20—22号建造私人住宅。其采用拱劵窗户和大型露台并有装饰立柱,是一座有着古典西洋式风格的建筑。睦南道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旧居,红砖墙坡瓦顶,它具有英国庭院式风格的别墅。最为豪华的要数重庆道55号,始建于1922年的庆王府,它是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呈现出中西合璧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

目前,“五大道”汇聚着英、法、德、意、西班牙等多国的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希腊式和中西合璧式各种风格的建筑共230多栋,其中名人名宅有50多座,总建筑面积将近100万平方米。

漫步在幽雅宁静的道路上,我不时地伫立凝视马路两侧的各种建筑,脑海中不停地思忖着。此时此刻仿佛是时空交替,欣赏这些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就像走进异彩纷呈的建筑艺术长廊之中。它们是长久以来凝固的艺术,见证了天津昨日的辉煌,又代表着这座城市今天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

通过一栋栋过去遗留下来保存完好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年当地政府尊重历史的态度。他们将这些建筑按照原址原貌修缮一新,或维护保养如初,从而营造出一种典雅秀丽和高贵显赫的氛围。

我还沉浸在思考之中,这一座座别具特色又相对私密的建筑,在庭院、街道、绿树、花草的衬托下,勾勒出过去那种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景,也不断地叙述着一段段抚今追昔的故事。

如果说北京二环以内的四合院、上海老城区中心里弄的小楼民宅,是“胡同里弄”的城市文化,散发着“本土气息”;那么天津“五大道”,保留下来风格各异的建筑就是“阳春白雪”,它们汲取了外来不同文化的精髓。天津“五大道”别墅

它们所处的特殊位置和表现出的重要性,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时代的缩影,以及城市文化所形成的特点。尤其是天津作为当时早期的通商口岸,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五大道”又能体现出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五大道”不仅是天津这座城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精华所在,而且最值得大家品味,同时也是天津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在观赏游览中,通过一点点发现挖掘并慢慢地体会,我对天津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又有了一个清楚而崭新的认识。二

这趟天津之行慕名去了天津滨海新区,我第一次到这座地处天津东部、渤海湾新崛起的卫星城市,主要选择其中的东疆岛去看看,一路上的景象使人感到既新颖又好奇。

2009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调整行政区划合并设立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区拥有土地面积227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开发的土地面积35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它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交会处的渤海湾顶端,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海岸线共有153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近300万人,主要集中在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3个功能区的中心范围内。

目前,该新区9大产业功能区规划明确并趋于成熟,汇集了一批大型央企和有实力的外资企业。2014年天津港实现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前两年它的货物吞吐量排名就已经升至世界第四位,现已成为综合性环渤海湾经济圈的中心港口。

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它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从天津中心城区到滨海新区有4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驱车驶入津滨大道再进入津滨高速,在1小时后,抵达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该区第一大街与新城西路交会处,可以看到正在兴建的101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30米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它涵盖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等业态,在2018年交付后将是天津滨海新区第一高楼。它与坐落在天津西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预计在2015年9月封顶,建筑高度为596.5米的天津117大厦一同将成为天津市新的地标性建筑。

沿着海滨大道(又称海防路)行驶,它是天津的沿海高速公路。看到路边不远处有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在路的两侧摆放着一座座堆积如山的货运集装箱,连绵数公里,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气势,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当汽车转弯进入天津港新港八号路,接着开进亚洲路沿着海边驶向观澜路。放眼望去,一大片滩涂陆地都是填海造地形成,但在阳光照耀下,这些盐碱化的土地已寸草不生,还可以看到一些树木植被挂有吊瓶,进行“营养”输液维持生长。听说土壤也要注入化学液体进行改良,几年后才能慢慢地生长出一些植物。

我们首先到了观澜路旁的人工沙滩上的娱乐休闲场所去游玩。它处在天津港东疆港区东部的最靠近外海的海边上,正在兴建和完善,呈现半弧形。我们看到一些游人光着脚丫,迎着海风在松软的沙滩上散步,有的在海边捡贝壳、玩沙滩排球、烧烤,他们在碧海蓝天的沙滩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然后,到了不远处的东疆国际商品展销中心,观看“老爷车”的展示,但整个大厅因人员稀少显得十分冷清。当来到进口酒类展柜前却意外地发现,一些国家生产的红酒是原装进口,包括瓶子背标都是原版标签,它们与洋酒等其他酒类都免税,价格较便宜。

听说,凡是到天津港保税区购买进口原装车,要比内地其他地方要节省近20%的费用。因此,北方周边一些城市有不少人到此地来购车提货。

接着去了东疆岛南面海岸线,紧靠海岸边的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观看停泊的大型豪华邮轮,整个码头的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2013年11月,国务院已同意成立天津滨海新区东疆自由贸易园区(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正式批准设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2015年4月21日挂牌),它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

经介绍了解,我们去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东疆港区的东疆二岛,它是近几年通过人工围垦填海造地,由北、中、南三岛组成,像一个反“C”的形状,建成后该岛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屿。

位于东疆二岛西侧的是东疆一岛,它紧贴着二岛中的北岛并联为一体。前些年建成的东疆一岛面积共有10平方公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保税港区,它像一把“7”字形带手柄的刀,向南面方向直插渤海。

当把东疆人工一、二岛合并为一体,从空中俯视如同由一只机械臂支撑的一台巨大挖掘机的“挖斗”,即将伸入到渤海内挖泥的形状。这种场面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可以称其为人类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使人内心震撼的同时产生无限的遐想。

东疆二岛将规划形成“一湾、两廊、三岛”的空间结构,在日臻完善后,将形成产业及港口物流、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功能区。同时成为东疆一岛的功能拓展区,并开展自由贸易相关的产业,如港口物流、加工制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

东疆二岛全部建成后,它与东疆一岛保税港区的陆地总面积共达到52平方公里,在两岛之间会形成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生态港湾,因而,东疆岛将是全球巨无霸的深水港口。凭借着超级人工岛屿的优势,它们将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标志。未来十年内,这里将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的海上新组团、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枢纽、新型贸易与金融创新基地、外向型海洋研发与交流展示平台,以及国际化滨海休闲宜居新城。

我远眺着这广袤无垠的滩涂大地,东疆岛全景仿佛像人的左手半握着的姿态,将给天津经济的腾飞带来强大的动力。它又像即将起锚航行驶出渤海湾的巨轮,扬帆远航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三

对于天津的海河,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为它上游南运河流经我的老家山东德州,从西边流入天津城区,与子牙河在三岔河口汇聚后注入海河。另外,经过德州宁津县老家门口的漳卫新河,向东奔流也流入海河的流域。

海河水系主要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和众多支流组成。海河不仅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

天津的海河起始于金刚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从西北贯穿城区中心,河水流淌而过,朝着东南方向流到滨海新区大沽口注入渤海湾。它全长约73公里,被称为天津的母亲河。

在天津的几天里,我喜欢在临近黄昏的时候,从河北路到赤峰道沿着路旁漫步走向海河岸边,没想到这些年天津对海河治理修饰得这么好。

当华灯初照,夜幕逐渐降临,明朗的天空中有几颗星星点缀,我迎着微风站在解放桥下岸边的观光带上,挨着水面近距离地接触海河。然后沿着水边的小路漫步,只见水面上涟漪在轻轻地游动,于是在海河该段附近的上下游来回溜达,让人感到十分惬意舒适。“九河下梢天津卫”是一座不夜城,尤其是海河两岸的夜景迷人而惊艳。不仅如此,该城至今依旧保留着各国不同样式的建筑,像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和中西合璧式等,以及一座座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它们风格各异的建筑轮廓已被五彩斑斓的灯光装点得层次分明。这一幅幅过去历史与现在发展的灯光景观,使得海河两岸的夜景华彩夺目而美不胜收。

而且,在海河上有着各个时期建设的种类繁多的桥梁,同样增添了水面上多姿多彩的灯光画卷。比如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欧式钢结构的解放桥(旧称万国桥),它是一座开启桥,定期从桥梁中间向两边打开,能通过较大的游船和货轮,将会引来众人的目光。

还有日月同辉的大沽桥、欧风汉韵的北安桥、飞鱼形状的进步桥、斜塔双索斜拉的赤峰桥等十几座桥梁。它们一桥一景在灯光的装饰下,不断地叙说天津桥的人文史。

据悉,天津夜景灯光建设,近期将要荣获中国城市照明建设一等奖,这为今天的海河文化又增添了一页夜景的篇章。它让建筑、桥梁、游船和游人,完成了一场在灯光照耀下完美的融合。

独特的海河夜色在各种灯光的渲染下,两岸的亮化美化气度非凡又相得益彰,这风情万种的美丽夜晚让人陶醉。

要想尽可能多地游览海河的夜景,可以在市内多个码头,选择乘坐各种海河的游船,夜游观赏两岸流动的风光。灯光与水影变化交融也是一大看点,因而,它已经成为许多到天津的游客首选的一项旅游活动。

在大约15公里的航道两岸,有二十多处景色风光旖旎,集中了天津各种经典建筑、名胜古迹等特有的旅游资源。游人可以从古文化街码头上船,行驶至赤峰桥往返全程游览约1小时,沿途可以欣赏海河有代表性的“八桥十景”,即: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赤峰桥、金汇桥,以及天津古文化街、望海楼教堂、意大利风情区、袁世凯宅邸、音乐广场、天津市规划展览馆、津湾广场、世纪钟、天津站广场、白龙戏水。海河夜景

游览者也可以从天津站或解放桥码头乘坐游船逆流而上,1个多小时后,抵达大悲院码头。除了观看上述景观外,还可以在大沽桥附近眺望海河第三层次节点景观,建筑高度336.9米的天津地标——津塔写字楼。而建在永乐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直径为110米,外轮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像一条精美的珍珠项链一般美轮美奂。

同时坐在船上,边观看两岸的美景,边欣赏船内的相声表演、天津快板以及萨克斯管、二胡及琵琶的演奏。

整个海河的夜色水景交融,绚丽的灯光营造出魅力四射的场面,它又像一幅幅流动的画,流光溢彩又充满着诗情画意。置身在美景之中,我感到海河的夜景是天津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两岸的景观对比强烈又错落有致,将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结合为一体,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展现了城市内涵与旅游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天津海河的夜景与众不同,宁静清澈的河水平缓地流淌,很有亲和力。它不像素有“东方之珠”之称的香港,当登上太平山,海风拂面,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一览无遗,俯瞰万家灯火和岸边灯光秀美的景色,使人心潮起伏而澎湃激荡。

它与上海黄浦江迷人的夜色又有不同之处。在浦西外滩边耸立着众多历史上留下的万国建筑群,它们华灯闪烁又异彩纷呈;而浦东一座座现代化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在晶莹明亮的灯光透映下,更加显得现代时尚而风光无限。

两岸风景体现不同时代的特色,并形成强烈的比较,在它们之间湍急水深的黄浦江水面上,不时地看到万吨轮船穿梭航行,从而,显示出整个场面大气磅礴和繁荣多彩的景象。

当走近乌镇西栅的西市河夜景,又有不同的感受。灯光映照在河面上勾勒出一幅幅静态的画面,有时候让人惊叹恍然,但大多数时间里,人们在宁静的水边,在灯火阑珊处寻觅着,或默默地观赏小桥流水人家。

还是海河恰到好处,它不宽不窄不深不浅,加上厚重的文化底蕴,似乎很符合人的习性,且营造出一种贴近生活的氛围。在夜幕中来到海河边,在各种风情建筑、雕塑、桥梁旁,汇集了剧场影院、餐饮娱乐等业态,可以看一场津味儿十足的曲艺相声,在观赏海河夜景的同时,如同享受一顿有品位的“饕餮盛宴”。

在灯光闪烁的夜色里,我看到有不少市民在海河边开放式的广场中跳街舞;有的人在海河拐弯处的亲水平台上,或桥下行人走的木制小道边借着微光在休闲垂钓。缓缓流动的河水,还吸引了一些游人在浅水石阶上嬉戏玩耍,但更多的行人在岸边桥上与游船上的人互动。放眼四下,整个场景令人恍然间看到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国内还没有哪座城市的江河像海河一样,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到完美的和谐统一。在中国的特大城市中,拥有独特的海河文化是天津人的骄傲,海河的夜景似人间仙境,特有的魅力使得游人羡慕不已。

天津是一座内敛不张扬的城市,比起北京、上海的生活节奏或许有些缓慢,但是市民们懂得生活,品位也高。他们就像海河的水一样舒缓迂回静静地流着,有一种放松心情自在享受的独有的休闲方式和生活理念。

他们继承了海河流域,包括流经山东、河北运河一带的传统文化。天津人喜欢玩古董、听京剧、看曲艺,天津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民间手工艺,以及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武术杂技、养鸟斗蟋蟀等等。这些保留下来的雅俗共赏的爱好、众多特色小吃和民间传统技艺,都很接地气,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而且,天津人爱起哄、凑热闹、逗乐子,说话真“哏儿”(可笑有趣),就是说话的腔调都富有幽默感。

同时,天津一直以来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它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通过借鉴、包容和改良,逐步演变为自己独有的城市文化。

在新常态下,他们又把这种文化融会贯通,将历史与现实很好地对接,因此,人的精神面貌在自然祥和之中,透着一种张力和进取心。

天津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今天所形成的特点、风貌以及超常规的建设发展,与该城市与生俱来的气度风范,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寻访安阳

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豫北安阳,是一座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大城市。市内的众多马路街道笔直宽敞,建筑物与周边的北方城市相似,既敦厚保温又坚固实用,有的建有庭院及围墙栅栏,路旁栽有白杨树,通过街道马路与其他房屋隔开。因而,建筑风格没有过多的特点,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也较少。

不过,近些年我赴河南出差或游玩,唯独来去走访安阳市好几次,不知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在寻觅着什么?

从一些资料得知,它悠久的历史远远超过其城市名称。安阳之名初始于战国时代后期(公元前275年),在《史记·赵世家》文献中有着详细的记载。然而,安阳早在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晚期(殷商时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当时已成为华夏文明的中心。因此,安阳简称殷、邺,它既是“七朝古都”,又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其实,除了到安阳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观赏一些历史人文景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之外,最打动和吸引人的当然是到城区西北部的小屯村附近,商代的殷墟遗址(包括宫殿、宗庙、祭坛)去看看。因为这里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都城所在地,也是中国文字规范成型的起源地,以及甲骨文的故乡。它使我兴致盎然并怀着一颗久仰敬慕之心,竟然到安阳三次都前去观瞻,接受一次次地华夏文明的洗礼。一

位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省交会处的安阳,西靠着千仞险峻的太行山脉,东连着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它作为河南省最北端的区域中心城市,管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开发区,土地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人口525万人。2014年全市GDP1593.2亿元,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9元。而安阳市辖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城市内常住人口近120万人。

从南方开车进入河南境内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我记得有两次都是从汤阴站下高速路,向北行驶与中华路衔接。

中华路是安阳新城区一条标志性的主干道,南北走向,宽又直的8车道在30公里以上,在路两侧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隔离带、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都布局合理,整个环境让人觉得宽敞、舒适、大气、整洁。路边局部建设和整体布局,已显示出现代城市的雏形和气派,也代表着安阳市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

每次来安阳与朋友一道步行或开车,都喜欢穿梭于大街小巷,去走走看看,后来逐渐发现城市的交通道路,出现“三少一多”的现象,即道路上电子监控探头少,马路中间及两侧的交警少,塞车拥堵和抢道开快车的少;而市区主要十字路口,高挑美丽的女交警执勤的多。她们的行为举止已成为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步入安阳市中心区域,想逛逛街品尝点什么,或者说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值得回味和有意思的景点,我觉得有几处历史保留下来的人文景观可以去游览了解,从中找到该城市的几则历史片段和岁月痕迹。

不妨规划一下短暂的行程。第一天清晨起来,按照当地人吃早点的习惯,可以选择一家路边的小吃店,叫上一大碗扁粉菜。它是由豆腐、猪血、蔬菜和红薯粉条加料后烧煮成,是安阳有名的传统小吃且价格便宜(每碗3元),再加上2元的煎包,用餐后,人已感觉到饱食气爽了。

首先,前往安阳时代广场西侧,位于天宁寺内的文峰塔(又名天宁寺塔)去游览。它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塔高38.65米,塔身四隅刻有装饰图案,尤其是在塔门上部周边砌的暗红色塔砖上,雕刻着许多佛教的故事。

文峰塔的造型结构,介于单层多檐和多层塔之间,其下小上大的特殊形状,在我国古塔现遗存中实属罕见。塔内有72级阶梯直通塔的顶部,塔顶的宝瓶塔刹形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类似。沿着阶梯登塔眺望,古城风貌尽收眼底,街上人流熙攘,一派繁荣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然后,从时代广场南边穿过文峰南街,在县前街东侧的附近抬头便可看到高阁寺。它不是一座寺庙,而是明代赵王府中仅存的一座大殿。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其三儿子朱高燧为赵王;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在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让他的弟弟朱高燧回到彰德(安阳)重建府署,后将它迁往安阳古城东大街并改建成为赵王府,当时府内建有数十处宫殿,规模十分宏大。

高阁寺有20多米高,飞檐石壁琉璃瓦顶,为高台楼阁式建筑。走入该寺内,还能隐约看到殿内壁画的人物彩绘,每处壁画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在阁楼的基座及石板护栏多处,有石刻的飞龙浮雕、石狮、梵文等,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目前,该寺坐落在安阳市文源小学内的北侧,现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放眼望去静谧的大殿已经人去楼空,在整洁的校园里却留下朗朗的读书声,书香伴随着余音绕梁传向远方。

高阁寺与不远处的文峰塔,是安阳老城区东西两大古建筑,前者有着王室贵族的气派,后者的文化韵味十足。它们耸峙镇守着古城,并留下一件件岁月磨砺的痕凿,然而,它们又遥相呼应,不断地叙说着今天城市的变迁。

当游览过市区中心文物古迹之后,需要逛街购物或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安阳的北大街或文峰中路老槐树附近(包括文峰南、北街)是首选地。当满载而归夕阳西下时,可以就近选择一家富有特色口味的餐饮酒店用餐。

在安阳城里有较多的传统美食和风味小吃。例如:道口烧鸡、内黄灌肠、安阳蓼花、安阳“三宝”(即血糕、皮渣和粉浆饭)、安阳“三熏”、五香豆沫等等。其中有的酥脆焦甜,有的浓郁香醇,这些特色菜肴的味道都不错。另外,还有锅贴、卤面、饸饹、烩面等地方传统面食。它们都能体现出中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品尝解馋,让人留下一个回味无穷的美好回忆。

翌晨上午,再到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靠近中华路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它占地143亩,形成现代建筑风格与殷商宫殿风韵相结合的后现代派建筑群,于2009年11月对外正式开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集与文字相关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目前馆藏文物412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05件。它们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和世界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中国古代文字的表现形式,它们影响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经历过几千年传承、改进、规范和简化的文字,不断地演绎和书写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东方这一古老的文字源远流长。因而使人产生心灵震撼的同时,又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从文字的源头寻找和传播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把该馆建在古城安阳可谓名至实归。二

来安阳使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沉睡在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文,它被誉为现代汉字的“祖先”,其丰富的文献资料是重建中国古代史的百科全书。

洹河发源于林州市林虑山东麓,它逶迤百公里后从古城安阳西北部进入,流经殷墟境内缠绕而过,再贯穿城区流向东方。

早在公元前1319年,商代帝王盘庚将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地在273年里共经历8代12王,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灭商纣王(帝辛)推翻商王朝政权,此后开始该都邑逐渐地荒芜变成一片废墟,故历史上称为“殷墟”。

沿着人民大道路过洹水公园向西行驶,衔接安钢大道后再转弯进入殷墟路,就可以直达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它依偎着洹河(现又称安阳河)的南岸,与北边的殷墟王陵遗址隔河相望。

整个殷墟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目前受到保护的范围包括殷墟宫殿宗庙、殷墟王陵、洹河商城等遗址。

气势恢宏和布局合理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在此先后发现大型夯土商代建筑基址80多座,所揭露的面积共有3万平方米以上。

1987年9月,在该遗址上兴建和逐步完善的殷墟博物苑,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000多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最能代表和反映殷墟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了解中国考古发掘的旅游胜地。

跟随着络绎不绝的各地游人,我跨入有着甲骨文“门”字造型和纹饰特点的殷墟博物苑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仿殷大殿,它体现“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商代建筑风格。这里曾经举办过“殷墟甲骨文展览”,其内容有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及科学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发掘与研究,有贡献的甲骨文学者及主要著作,甲骨文书法五部分。此后,在2005年又举办了“殷墟发掘与研究简史”的展览。

不过,现在已被2005年9月完工的,建设在该苑内东侧的殷墟博物馆所取代。它的造型采用下沉式回形廊道,进入地下展馆的路线,人们可以沿着旋转而下的“历史长廊”,如同穿越“时空”步入展区,营造出一种回到远古时代的感觉。

该馆展区占地面积6520平方米,建筑面积3525平方米,陈列的内容分为五大主题板块,即:大邑商厅、青铜厅、玉器厅、文字厅和特展厅。主要展示出殷商时期先民的习俗及生活用具,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宝石、甲骨文等近600件文物展品。它们是从殷墟发掘出土,集中反映目前保留在国内最好的精品文物,有些甚至为罕见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观赏价值。殷墟博物馆

我着重观看文字厅的文物,并听取讲解介绍。安阳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是中国第一次证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然而它的发现是从一块刻有中国古文字的“龙骨”开始的。

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的清末时期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在1899年的一天由于身体不适,从附近药店购回一味“龙骨”药,他不经意间却意外地发现“龙骨”上面竟然锲刻有一种类似于篆文的文字符号。

凭借多年对金石古物鉴定的敏感,他意识到很可能是一种上古时期的文字。他通过寻找收藏这种龟甲或兽骨并进行研究,最终破解“龙骨”之谜,确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存在于商代。从此,“一片甲骨惊天下”,洹河之滨小屯村附近的殷墟,开始引起世人的注目。

甲骨文的发现与挖掘,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从1899年至1928年期间,为私人民间寻找挖掘时期。在安阳西郊洹河边的小屯村,当地人在庄稼地里耕种翻土地时,挖出一些龟甲和兽骨,卖给药店当中药材。

后来发现甲骨文的消息传开,“龙骨”马上身价百倍,一度出现无序乱挖的场景。古董商为了获得暴利,隐瞒甲骨出土的地点,直到1910年甲骨收藏家罗振玉才发现,并公布甲骨出土于“滨洹之小屯”。

第二个阶段,1928年至1937年,是甲骨文科学发掘开创时期。1928年5月,傅斯年被任命为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代理所长,从他负责开始算起,该所不断地组织安阳殷墟的考古挖掘工作,在以后的十年里,历届所长和同仁前后共对殷墟进行15次挖掘。

其中在1936年3月至6月间,该所考古组进行第13次发掘时,在小屯村东北殷墟宫殿宗庙区域,发现编号为YH127的大型甲骨埋藏坑。一次性出土刻辞甲骨17096片,其中卜甲17088片、卜骨8片,完整的龟甲300多版。它们是殷王室刻写记录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其主要内容包括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文化等方面,还有他们在占卜活动中判断吉凶的记录。其中有奴隶、贵族、官吏、军队、刑罚、战争、交通;农业、畜牧、渔猎、商业、手工业;历法、天文、气象、建筑、生育、疾病、医药、祭祀、算命和鬼神崇拜等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一个窖穴内出土甲骨数量之多,有万余片甲骨集中堆放在一起,既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最大的收获,其甲骨文字的丰富内容,又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档案库”和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第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成熟的科学发掘和研究时期。在国家有关机构多次组织对殷墟的考古挖掘,尤其是1973年在小屯村南边地里,H17甲骨窖穴中出土刻辞甲骨5335片,其中有卜甲75片、卜骨5248片、牛肋骨4片等。于1991年在花园庄东边地下又发现H3甲骨窖穴,共出土甲骨1583片,包括刻辞甲骨579片,完整的刻辞卜甲近300版。

因此,从以上三次科学的考古发掘来看,甲骨刻辞数量之多,甲骨年代有序和内容之丰富,以及多数甲骨形态保留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无疑是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

据统计,迄今为止,殷墟发现出土并刻辞的甲骨约有15万片,甲骨上所记载的文字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还包括上古先民的生活习俗。

从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单词中,现在能够识别释读的约1500个文字,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文化,以及商代世系、地域风俗等方面。它们已经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其他3000多个字为地名、人名、族名,有些可谓是只知其意而难读其音。

所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表明在距今3300年的商代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三

走进殷墟博物馆内,犹如时空交替将游人带入远古时代。看到一件件精品文物,使人目不暇接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惊奇地发现,馆厅中除了在龟甲、牛肩胛骨上刻辞的甲骨文之外,还有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宝石、绳纹陶器等。其中的特级展品有两件国之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也称为后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妇好三联甗青铜器,它们都为殷墟出土的“镇馆之宝”。

看到这一件件陈列的展品,有铸造出高超精致的“礼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和灵动富有深意的文字,它们都为已深埋地下几千年的宝藏,体现出了商代文明的灿烂辉煌。

殷墟历经沧桑被尘封了3000多年,在近100多年里终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显露出博大精深的华夏历史文化,诸多文物瑰宝显现于世,其历史价值以及自然、人文景观,使人们大为赞叹的同时已完全震惊和征服了世界。它的意义深远,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因此,殷墟于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安阳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殷墟甲骨文与敦煌莫高窟藏经卷、秦汉简牍(包括战国至西晋时期在内都有发现)、故宫明清档案,被学术界称之为20世纪(包括19世纪末)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考古发现。

我站在大厅内凝视着这些文物精品,脑海里思考着一个问题:在殷墟博物苑内,反映出商代文明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哪一方面,或者说,殷墟中最大发现是什么?

可以确切地认为,殷墟的最主要价值,应该是发现了甲骨文。不妨围绕甲骨文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简要地梳理。

首先是历史及史学价值。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明和夏、商两个朝代的存在,它至少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往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

对于《史记》等古代书籍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来说,不仅让其有依据可查,而且通过对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对一些史料文献进行了修改校正。例如:王国维从甲骨卜辞中,排辑出的商王朝历代国王的世系表,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世系表内容基本相同。但也纠正了《史记》中,个别先公次序先后不同的错误。

自从殷墟发掘甲骨文100多年以来,众多考古人员和学者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如今已形成一门单独的甲骨学科。在甲骨学殷商史研究领域里,成长造就了一批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他们承上启下,学识渊博,都在甲骨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为文字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甲骨文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东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或苏美尔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他三种古老文字体系早已中断不再使用,唯独甲骨文传承延续到今天。

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只有在中国的汉字中才能够找到。而殷墟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甲骨文可以称之为汉字的“鼻祖”。

甲骨文的发明,也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量的甲骨卜辞,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它明确记载商代殷王朝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发展情况。因此,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考证的历史,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几千年来除汉字之外,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把一种文字保留到现在还在使用,所以,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为人类社会共有的文化遗产,甲骨文应该受到在全世界范围内相当的礼遇和尊重。

当我漫步在殷墟景区内绿树成荫的小路上,伴随着接踵而来的游人,环顾四周的景色,一时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思考中逐渐意识到,甲骨文的发明是华夏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书写的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这里通过展示大量的甲骨文实物,能让人们看到并晓得上古时期的中国历史,商代的变迁和汉字最初演变形成的过程。它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其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

据说,目前还存在许多的殷墟文物没有被发掘整理出来,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不懈地努力。他们将有待于对甲骨文进一步地探索分析,辨认出更多的古代文字和文献资料,继续揭开它的本来面目,向大家解答更丰富的未知世界。同时,也将给中国古代史研究带来更多的惊喜。

这正是甲骨文的魅力所在,它将不断地吸引世人的目光。

所以,远道而来的游客到古城安阳后,都会选择游览殷墟这块中国古代文明的“圣地”,去了解观赏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文字。

泉城印象

在马年的“十一”前夕,一天内驱车近1000公里,从江西南昌赶到山东泰安市。原本选择去爬敬慕已久,被称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了却多年的夙愿。

秋天里登泰山应该是时节最佳,但事与愿违,第二日天气瞬息变化,我们一行只能顶着风雨上山,从中天门乘坐索道缆车驶向南天门。

山上风雨交加,一眼望去在寒气中透着朦胧雾霭,我仿佛置身在虚幻缥缈的境地里,随着游人一步一景地游览山景名胜。

拾阶而上,朝着1545米的玉皇顶攀登。俯临崖边,虽然看不清一览众山小的叠嶂奇观,但仍然感受到无穷的魅力。在山上能感受到泰山厚重而丰富的人文底蕴,巍峨磅礴的雄伟气势,它也是中国多个朝代皇帝举行封禅(祭祀天地)赏赐的名山。

我在“五岳独尊”景点处照相留影后,在短时间里游览部分山景便匆忙下山,不免多少感到有点遗憾。

通过短暂的了解对比,临时决定改变行程就近绕道去省城济南游玩。汽车沿着泰安的环山路围绕着泰山驰骋,接着转入迎宾大道后再进入G104国道,不到1小时从南边方向驶入济南城。

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风景名胜。初到泉城济南,最让我心仪也最想去的是城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园。一

位于济南老城区西南隅的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几经改建扩建,现占地面积约158亩。它北临五龙潭公园,东倚泉城广场,又在泺源大街与趵突泉南路的交会处,因而交通十分便利。

我们购票从趵突泉南路旁的公园东门进入,来到枫溪上的小桥,两边垂柳悠摆,溪泉涓涓流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几股较著名的泉水。如马跑泉,相传古时,当地南宋将领关胜率兵抗金战死在济南西门外,其战马长嘶挥蹄,前蹄在此地刨出一汪清泉,该泉因此而得名。现在的泉池已被假山和天然石材自然垒砌成错落有致的圆形水塘,看到从地下涌出的清澈泉水汇流成溪,缓缓地流入附近环城公园的护城河内。

往西南行走没有几步路,距离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故居不远处,便看到漱玉泉和柳絮泉。传说,李清照曾经常在漱玉泉边梳妆打扮,吟诗填词,后来已被整理出《漱玉词》辑本。漱玉泉水从地下升涌溢出池外,跌落在石头上似同漱玉。而柳絮泉边围种着许多柳树,在春天里柳絮与泉水相随。从而两股泉水组合成一幅奇妙的意境,使得文人墨客“文泉”不断而妙笔生辉。

处在柳絮泉西侧,并排在奇石馆前的是皇华泉和卧牛泉。它们分别用石材砌成长方形的泉池,是为了纪念我们华夏祖先“舜”。一侧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华者”,颂赞舜奉尧的旨意为百姓除害,恩泽于民;另一侧纪念舜,曾经耕作于历山,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凭栏而望清泉平静如镜,给人一种秋色清幽的感觉,我伫立思索着这远古的美好传说。

缓步走进一口较为奇特的泉水,它是趵突泉东北侧的金线泉。人们发现泉池水面上,朝南北方向时而会呈现一条水线,当阳光照射上去,有时会出现游动神奇的金线丝,使人赏心悦目而妙不可言。不过在它20米开外还有一处老金线泉,由于水势逐渐减少,在清代以后,已经难以在水面上看到金线,所以,警示人们要倍加珍惜自然界的馈赠。

除此之外,最为显赫的当属趵突泉,由它形成的泉群共由38处泉水组成。其中在趵突泉公园内有27处,除了上面叙述的之外,还有杜康泉、登州泉、满井泉、无忧泉、湛露泉、石湾泉、酒泉、东高泉、望水泉等。它们造型各异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其观赏价值都很高。

有的泉水喷涌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水珠成串像珍珠一样富贵华丽;还有的泉水急湍沸腾,或如瀑布一般倾泻奔流,场面使人看了荡气回肠。因此,该公园以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名称命名,在国内主题公园中尚属首次。二

绕道穿过天尺亭,沿着蜿蜒的小路走上来鹤桥,看到古红色的木牌楼上横额写有“洞天福地”和“蓬山旧迹”的字样。凭栏朝着西南眺望,只见一座明代建筑称为观澜亭,在它的左后侧水中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有“第一泉”三个醒目的大字;而在右侧南边水中竖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个绿色遒劲有力的字体。此处名泉正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也是该公园主要景观的标志。

趵突泉又称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它分为“三股水”,三窟喷涌迸发,有时水涌若轮声如隐雷。当看到这样的壮观胜景,令人叹为观止又叫人思绪万千。

宋代文学大家曾巩称之为“趵突泉”,其名为跳跃奔突之意。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  在《趵突泉》诗中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认为,它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当观赏到“趵突腾空”的场景时,更是兴奋不已,挥笔题写了“激湍”两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我边行走,边观察,在趵突泉池岸四周:北边保留了宋代建筑明代重修的“泺源堂”,厅堂内悬挂一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侧的观澜亭、东面来鹤桥都建于明代;而南边建有近水的楼台和长廊。所以,在小桥、绿柳、曲廊、假山的衬托下,此处的景观显得水趣横生和绝妙绝佳。

据说,趵突泉泉水,来自地下岩层深处的石灰岩溶洞之中,在丰水期时,最大涌水量可以达到每天约16万立方米。泉水清澈纯净,水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而且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是比较理想的天然矿泉水。

俗话说:“不饮趵突泉水,空负济南游。”位于趵突泉池东侧的来鹤桥不远处设有望鹤亭茶社,它用该泉水煮茶泡饮,色泽纯正,清香味醇,引来不少游人前来品茗观泉。置身在飘香甘甜、水影相映、景色宜人的境地里,颇有一种独特的风趣雅致。

在附近还看到一些市民在廊桥旁、亭子边和树荫下煮茶打牌玩麻将,有的老年人在一边观看助兴,或围坐在一起喝茶,显得悠闲自得,还有的人品茗论道,谈论天下事。因此,公园内现已形成一种趵突泉茶文化的氛围。

随着众多行人闲逛到趵突泉附近的西北方向,发现游客接踵而至地在杜康泉旁排队,直接饮用来自于趵突泉净化后的泉水。有的人直呼过瘾,连喝数杯。我赶忙前去站队,将手中剩余的少量瓶装水倒掉,把泉水装入瓶中急忙喝几口后,顿时感到甘洌生津,解渴舒顺。当满足后,接着又装了一瓶泉水留作纪念,从中平添一份在心身润泽后的回味爽气。

当来到该公园西北部的泺苑,它是在2006年建成的一条100多米长的仿古水景街。泉水在青石板路面间穿梭流淌,看到一些行人在路上观泉嬉水玩耍,从而形成“清泉石上流”的景致。

在泺苑水街两边有着胜概楼、泺上台、悠然亭、皇华苑、泺湄楼等亭台楼阁的仿古建筑。其中有品茗观泉的茶楼,还有宣传当地传统文化的展示厅,包括有黑陶、鲁绣、剪纸、皮影、面塑、葫芦烙画等民间手工艺精品的介绍,一些老济南、老房子的图片展。因而,在这里浓缩和再现了济南传统民俗风情的景象。

在趵突泉公园内,有许多布局合理的名胜古迹,有的还是明清时期保留至今的古建筑。比如尚志堂、白雪楼、沧园、娥英祠;以及现代的百花园、“五三”纪念园等等。这些人文、自然景观与众多名泉相得益彰又浑然一体,再加上每年定期召开的泉水文化节、灯会、菊展,并有乐奏萧韶,多种戏剧表演活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趵突泉公园的文化内涵。

因此,该公园在1982年就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公园。三“泉甲天下”的济南,古代曾经是“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景象。早在《春秋·桓公十八年》就有记载,在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趵突泉相会结盟。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写道:“济南名泉七十有二。”明代诗人晏璧的《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逐一描述,并吟诗赞叹和抒发情怀。

自1998年由当地政府组织人员调查公布,如今济南城有泉池共139处,包括散落在居民院内和一些无名称的泉池。其中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03处,它们之中有列入金代《名泉碑》七十二名泉的还尚存41处。

它们主要集中在该城市的中心地带,东起青龙桥(靠近黑虎泉北路),西到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靠大明湖,范围大约在2.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之内。

通过走访察看得知,1986年沿着济南老城护城河,建有6.5公里长占地约395亩的环城公园,把市中心几处泉群贯穿连通。

其中,在老城西南部趵突泉泉群38处,有一些名泉水汇集成溪流,注入到西护城河。位于老城西部有五龙潭泉群28处,比如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等,它们与护城河相连。处在老城东南部的环城公园内,有黑虎泉泉群16处泉水,比如黑虎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九女泉等。此外,在老城中部地带,还散落着珍珠泉泉群有多处,比如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芙蓉泉、濯缨泉、舜泉等。

显然,涓涓泉水汇合成清溪河水,环绕着济南城市中心静静地流淌。2010年底市区的护城河全线通航,人们可以乘坐画舫沿着6.9公里的泉水游览带观看两岸的风光。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映衬下,营造出在繁华大都市中独有的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宋代的文学家曾巩评价济南是“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济南拥有众多的泉水,如同是滋养着该城市成长中的血脉精髓,使得这座城市富有一种优雅灵动的气质。同时,市区多处名泉形态各异而精彩纷呈,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泉水文化,又使得济南城名扬天下。

因而可以认为,在国内所有的城市中,唯独济南拥有如此多的天然泉水,为尚属罕见中的奇观美景。

现在济南城市的中心地带,主要是在老城区范围之内约3.1平方公里的“一河、一湖、三泉、四园”,即:护城河,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趵突泉、环城、五龙潭公园及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它们组合在一起经过申报,于2013年8月已批准为国家5A级“天下第一泉”旅游景区。目前,它已成为该市中心城区内较为成熟的精品旅游线路。

在济南城市中心区域,存在着名目繁多而丰盈充沛的泉水,其成因究竟是怎样的呢?

经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介绍,济南城的泉水之多,主要因素之一是受到该市区南部泰山余脉的影响。从城市地势看,为南高北低,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其地下深处灰岩中的钙(碳酸钙),经过漫长的地下水溶蚀作用,有的被水溶解带走。经过长期的水压溶解,灰岩中会出现大量的溶槽、孔沟、暗河、水脉渠道,以及形成大小不同的溶洞。

由于受到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容易造成炎热多雨,大量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