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魔方-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20:01:51

点击下载

作者:张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命的魔方-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生命的魔方-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试读:

作者简介

张莉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校长,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后备,中学高级教师,华师大本科毕业、研究生结业,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园丁奖”“市新长征突击手”“市十佳辅导员标兵”“区辅导员名师”“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全国、市、区级课题11项,《学校与社区互动模式的研究》等15篇文章获市区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撰写的《文化引领,年轻学校追寻内涵发展》等20多篇文章在全国、市区刊物发表。2010年至今,被浦东新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北师大“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浦东新区骨干校长赴英国”培训学习、“长三角名校长”培训学习等。

内容简介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开办于2002年,目前有两个校区,2370多名学生,153名教职员工。学校将“博爱求真”的校训作为价值追求,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来求知计划培训”实验学校“全国课改作文基地”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科研先进集休”“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上海市健康先进单位”“上海市读报用报先进集体”“十二五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市安全文明校”“浦东新区教育局文明单位”“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30多项集体荣誉。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文汇报、上海教育等多家媒体报刊对学校进行宣传报道,称学校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以构建和实践“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课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生命主题活动中的小组交流合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质疑创新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言在合作探究中创造生命价值

御桥小学的师生在张莉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长达十年的课题研究。近年来的课题“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取得可喜成果,形成《生命的魔方——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这一著作。本书付梓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想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广大读者和御桥小学的师生们。

首先,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是确立了这一理念:教育即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卢梭说:“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专制的教育。”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集大成者杜威说:“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不仅是专制的教育,而且是功利化的教育。”从“准备教育观”转变为“生活教育观”是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活教育观”对教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珍视儿童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当学生迎着朝霞、面带微笑上学,毫无压力、高高兴兴地从学校回家的时候;当学生不再因过重的课业负担而讨厌学习、过早带上眼镜、健康受到摧毁的时候;当学生不再陷入“应试教育”、因无休止的成绩排名和同伴恶性竞争而变得日益冷漠的时候;当学生午饭后能在校园中自由活动和交往,每天能有充足的运动时间的时候;当教师摆脱繁琐的自上而下的“检查”“督导”“评估”“统考”“绩效考核”,其专业自主权受到行政领导和教育体制真正尊重的时候;当教师摆脱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投入充满激情的创造之中的时候,就是在践行“生活教育观”。御桥小学倡导的“生命教育”的价值就在这里。“打开生命的魔方”就是尊重教育的内在价值。

其次,教育的生命价值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而创造。人的生命价值绝不是欲望的宣泄和情绪的躁动,否则就不能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生命价值是充满激情的知识创造。它有两个根本特性,即合作性与创造性。合作性体现在人的生命的社会性。创造性体现在人的生命的主体性。合作性探究与创造是民主教育的根本特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新的阶段: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打造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而全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素养”),主要包括合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即所谓“4Cs”。御桥小学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善合作、能探究、爱生命”为总目标,这显然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

最后,“教师即研究者”是“学生即创造者”的前提。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自身首先应具备这些素养。这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改变:由知识传授者和技能训练者转变为研究者、指导者与合作创造者。御桥小学常年开展教师合作性行动研究,从“生活探究课程”研究到“合作交往课程”研究,再到“基于生命教育的合作探究型课程”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深入。教师与学生同时发展,一体化发展,学校也因此不断发展与壮大。御桥小学走过的路是自下而上的变革之路,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民主精神。

我衷心期盼御桥小学越来越好!

是为序。(作者张华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荣誉主席)研究报告“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 构建与实施”结题报告[1]张 莉 曹玲红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开办于2002年,是一所发展中的新校,2009年接盘万科金色城市御山校区,2011年整体并入,2014年又开办高青校区,目前有2370多名学生,153名教职员工。学校将“博爱求真”的校训作为价值追求,“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的历程中,拥有健康的体魄,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善于沟通合作,乐于探究创新,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作为育人目标,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整体构建和实践“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学校选择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研究背景(一)外部的需求

1.国家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试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是有效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策略,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条件性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需求

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与社会、学校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主题的选择十分强调突出这一特点,而且,小学探究型课程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上海市小学探究型课程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指出,探究型课程以“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生成”的鲜明特点,正日益体现出其在落实生命教育中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班级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探究;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及时补充热点和时政材料,充分挖掘教育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制定三维目标,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求(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通过设置“生命教育”主题内容的合作探究型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生命观教育,不仅使学生全面掌握生命的知识和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立的课程教学和必要的课时保障,使学生在专业化的生命教育活动中,锻炼生命的技能、陶冶生命的情操、感悟生命的智慧、品味生命的精髓、追寻生命的梦想。(2)合作能力是决定成功人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只有拥有一定合作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上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具备良好合作能力的人,才能赢得自身不断的发展,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厚实的人文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作为一名现代人,拥有健康、坦诚的合作心态,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服务社会,才能改造世界。小学阶段是合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合作又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发挥群体智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现状分析

1.学校教育现状

御桥小学以探究型课程建设为载体,聚焦课堂,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从2005年起,学校围绕“风之神、土之味、人之韵、情之魅”四大领域,开发了有学校特色的“浦东风情”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常态化开展探究型课程。《偏远地区小学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课题研究曾获新区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十年的实践,学校在探究型课程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市、区有一定的影响。学校教师在探究型课程的实践摸索中逐渐发现和越发真正体会到:学生们好奇的、感兴趣的探究小课题往往与生命相关,如《小金鱼》《蚕宝宝》《蚂蚁团队》《长寿老人》《会变脸的小河》等,学生在探究体验与感悟真实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观察、探究与调查等体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合作讨论、小组交流、团队辩论、班级讲座、举办专栏小报等等让学生兴趣浓,参与面广、情感体验丰富、行为内化深刻,学校的探究型课程与教学整体改革成效显现。

2.外部教育现状

根据我校研究信息和情报资料看,各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缺乏主题性和系统性,学校探究型课程设置由于没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只满足于学生的兴趣而深感缺少“灵魂”的支撑。而且,各教师开展课题探究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和缺乏整体性,每个年级的探究活动开展缺乏有序性和循序渐进的系统性。部分学校探究课程还停留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课程开发“雏形期”,开发主题性明确的探究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尤其是以生命教育为载体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更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

二、研究概况(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程研究实践活动,积累资料,总结提炼,揭示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涵、基本特征,构建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框架体系和主题内容、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形成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适合本校学生的一套相关评价指标,探索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探究型课程的一般规律。

充分利用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渠道,加强学生探究生命主题活动中的小组交流合作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质疑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实践研究,发挥“开放的、合作的、多元的”小学探究型课程优势,充分挖掘小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增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凸显探究型课程的学习特征,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亲身体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二)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1)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涵(2)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特征

2.实践探索(1)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目标(2)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容(3)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实施策略(4)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指导策略(5)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评价(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案例法等方法。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的操作程序是:计划——实施——观察——调整。研究过程中,先拟定第一步行动计划方案,包括课程实施的背景思考、意义分析、目标定位、内容构建、途径选择、方法确定和操作步奏设计。然后依据计划方案,运用调查法对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家长、专家及社区领导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认识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等具体行为的表现,合作开展“生命教育”的小课题探究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记录、收集和整理各类生命教育探究活动中有价值的案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及时反馈,然后进行分析、梳理、思考,修改完善计划,积极调整实施策略及操作步骤,继续实施研究,螺旋上升,使课题研究更合理、更成熟、更科学。(四)研究过程

1.启动阶段(2012.11~2013.4)(1)建立课程开发组,明确研究方向(2)建立情报组,收集研究资料,学习并收集整理相关课程资料和信息(3)设计课程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理清课程研究思路

2.实施阶段(2013.5~2014.12)(1)调查研究

①制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②选择老师、学生、家长、专家及社区领导等调查对象,组织调查实施

③收集整理调查资料,筛选统计调查结果

④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2)实践研究

①进行理论学习,了解课题内容

②制定课程研究目标,构建课程框架

③逐步完善探究性活动中的培养内容、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④形成评价指标,组织评价实施

⑤收集整理资料,利用课题研讨、教学展示、活动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研讨(3)阶段成果

①编辑校本课程《生命的魔方》

②编辑校本课程《生命的魔方》的《教师辅导手册》

3.总结阶段(2015.1~2015.6)(1)收集研究资料,列出总结提纲,撰写终结报告(2)组织课程实践教师撰写研究总结(3)聘请专家学者,组织专题研讨,鉴定研究成果(4)汇总研讨意见,修改研究成果,编辑成果总集

三、研究实施(一)“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涵和特征

1.“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涵

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内涵,我们主要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实践过程中所得的经验汇总,对其定义进行层层界定。

小学探究型课程:小学生以生命教育中的问题为起点,发现和提出在“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重视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门探究课程。

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大家共同关注的生命教育中某一内容作为探究主题,再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并成立相应的探究小组,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一门探究课程。

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探索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科学知识,开展积极健康的生命认知、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的合作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门探究课程。

2.“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特征

根据“探究”课程是以生命教育问题为起点,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个路径,通过探究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重视学生实践体验,我们可以发现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具有以下六个特征。(1)探究性:“课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生命教育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从生命教育领域中纵向线型的知识结构转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涉及多种知识选择、运用的完全以问题为中心、横向交叉的知识状态。(2)开放性:探究型学习课程以开放的态势,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这样的学习中,多种答案的可能性使学生培养起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和创新精神。(3)合作性:在探究过程中,以生命教育的某个事物作为班级探究主题,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整个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和最后的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小组的努力,他们在与他人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学会互帮、共进、同享。(4)过程性:探究型课程更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一般科学探究流程和方法的了解,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与他人合作、配合以及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探究的生命教育问题,这是课程的主要目的。(5)生成性:探究课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探究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6)多元性: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的教师掌控,变为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等多主体参与;在评价对象上,由单纯强调结果鉴定,走向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评价方法上走向真实性、整体性、情境性的多种评价方法的结合,增加生命教育的体验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指向学生独特性、个性化的发展。(二)“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构建原则“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立足于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的设计,课程实施则着眼于探究活动的落实。因此,探究型课程不仅要设计好,更要落实好,课程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重主体原则

课程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所以要赋予学生适度的课程权利,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命教育中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自行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越强,探究价值的体现越充分,探究的成果越明显。因此,必须使学生成为生命教育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2.重活动原则

由于生命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因此只有把活动搞活,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合作游戏,主题式的小组活动,使主体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探究意愿,启发对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与收敛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积累探究经验,发展探究才能。

3.重开放原则

课程的构建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拓了探究活动的实践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电子查阅、图书馆查询、社会调查、人物寻访等方法,在课上、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收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信息。通过小组内、班级内共同分享信息,让学生具有初步收集、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释放的学生探究能量。

4.重过程原则

注重富有创新内涵的生命教育探究过程,注重“引导—探究—发展”探究与实践方式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注重合作探究过程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实践,不片面追求研究结果或成果,不被小调查、小论文或课程成果汇报而束缚。

5.重积累原则

课程的构建强调在生命教育探究中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渗透,注重让学生意会,通过个人积累、小组积累和班级积累等,自然内化为学生探究生命的本领。(三)“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架构

1.“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系列目标(1)总目标: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生命课题研究活动,在其合作行动实践研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同时让学生获得生命与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等系列教育,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小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2)分目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把总目标分解成“善合作、能探究、爱生命”三大内容三个年级段的分目标,具体见下表。

2.“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课程内容

学校的“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探究型课程”设置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指导思想,围绕“生命与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三大板块开展“动物与植物、奇妙的人体、愉快的生活、资源大搜索、运动与健康、安全小常识、环保齐参与、学做小当家和生活百事通”九大主题的合作探究主题。御桥小学“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课程内容设置一览表续表

注:本课程所指的低年级为一、二年级;中年级为三年级;高年级为四、五年级。

3.“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课时安排(1)每周一节生命教育探究课排入课表,开展集体间的交流与研讨活动。(2)结合午会课、班会课开展,将生命教育探究型课程与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争章活动有机整合。(3)利用课外时间,包括课余、节假日、寒暑假时间等,进行生命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

4.“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辅导

学校聘任各班班主任为探究辅导员,担任一个班级的探究指导任务,组织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探究活动。辅导员的角色从原先单一的信息传播者,正在改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1)探究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的指导贯穿在生命教育合作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从“九大课程主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探究主题,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法。杨晴老师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级。在第一次探究课选题时,学生们的问题太天马行空了。这时,杨老师发现教室门口有香蕉皮,于是杨老师有意地问了一些问题:“你喜欢香蕉吗?吃完香蕉皮能不能乱丢?”学生们纷纷回答:“我知道香蕉弯弯的,像月亮。”“我听大人讲,吃香蕉后能润肠。”突然冒出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我们能不能探究香蕉?”于是,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走进了“香蕉”王国……杨老师指导学生制定了探究方案,在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必要、适度的指导。(2)探究活动的组织者

生命教育合作探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在香蕉的探究课上,小朋友正在交流各自搜集到的资料,有点结结巴巴,有的因为不认识字,干脆把资料直接交在杨老师手里。于是杨老师调整策略,邀请家长带着两个探究小队来到农贸市场,带领孩子们亲自实地考察香蕉;用蜡笔画各种各样的香蕉;用橡皮泥捏形状各异的香蕉……协调好学生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校外机构之间以及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有利条件,并随时监控和掌握学生的活动过程,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3)探究活动的参与者

生命教育合作探究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教师不仅是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要参与其中,切实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密切关注主题的研究情况,捕捉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教学因素,以便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肖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奇妙的树叶”探究,她带着探究小分队,来到学校门口的御山路上,让小朋友仔细观察香樟树,并数一数这条马路上种植的香樟树的数量。忽然,小朋友提问:“老师,为什么这些香樟树的身上都涂了白色的油漆啊?”肖老师发现这是探究活动中延伸出的信息,于是她对孩子说:“老师和你们都去找找答案,好吗?”肖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入探究活动……(4)探究活动的服务者

教师要为学生生命教育合作探究创设必要条件,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每次外出探究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教学形式

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并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合作探究活动,学校开展了以下教学组织活动:(1)班级集中教学

教学班是生命教育合作探究型课程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一个班级对一个小课题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教学内容较多安排为学生的集中指导,开展小课题的研讨与交流活动等等。(2)探究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是班级开展生命教育探究型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探究小组的规模一般在5~10人。小组的组建有两种方式,低年级由教师按异质分组的策略,把不同思维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学生作为组长。中高年级是由学生自主结合,可以由他们自己按兴趣、自愿的原则来成立小组。组长可以由学生推举和自荐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探究主题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组长。(3)个人探究活动

个人探究活动是学生个人在小组内完成生命教育探究任务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小组内会组织各种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四)开发“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校本教材

1.开发和实施“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1)以生命教育为基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小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人、事物、现象和问题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以及需要了解的生命教育的主题作为探究活动的内容: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他们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2)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课程提倡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观察、调查、收集分析、实验、考察、设计、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体验能解决问题。(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采用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对活动的指导,又给活动的开放性留下空间。(4)以学生年龄为依据,目标侧重有所不同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分为三个年段。一、二年级为低年段,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为核心目标,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生命和了解生命的意义。三年级和四、五年级分别为中、高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合作探究的技能培养,并学习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形式

每个探究课题独立成篇,一般包括前言、两个活动和评价。首先,前言部分是导入探究内容,“问题柜台”引入探究问题,接着分成两个活动开展探究实践体验,活动一包含“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分一分”等栏目,活动二包括“做一做,想一想;画一画”等,最后,学生对这个探究活动进行测评或反馈。教材内容编印成册,以供学生上课选用。

3.“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内容

校本教材分为三部分。(1)前言页

前言页包括“主题引言”和“问题柜台”两大部分。“主题引言”部分描述日常生活现象,创设与生命教育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将探究活动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问题柜台”为合乎逻辑、合理地引出推荐活动、拓展活动做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活动页

活动页创设两个大的活动,每个活动包括“活动引言”“活动过程和记录”,体现了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从现实生命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探究—表达与交流—评价与反思等。“活动引言”部分的主要功能类似于“主题引言”,更贴近探究活动本身,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活动的探究内容和任务。“活动过程和记录”部分根据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和探究活动的规范操作步骤,将探究内容分解成几个关键环节和步骤,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尽可能规范、更加有效的思维、行动的过程,架设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合作学习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评价单“评价单”部分让学生对照给出的文字描述、自己或与他人一起评价各自在探究活动中,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和生命教育等方面的表现和收获。《安全标识》教材内容示例(五)编制“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的教师辅导手册

1.编制“教师辅导手册”的指导思想

为了让教师能全面和准确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使用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组织全体参加课程开发的老师开发并编制了“教师辅导手册”。“教师辅导手册”是教学活动的工具,为老师们应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为教师设计教学思路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参考。

2.“教师辅导手册”的内容“教师辅导手册”里为每个探究小课题提供教学设计案例。每一个设计案例包括探究背景、探究目标、活动设计、学生小课题探究成果终结评价表和学习资源五个部分。其中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活动过程以表格式呈现,分为活动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建议和设计意图。

3.“教师辅导手册”的使用方法“教师辅导手册”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

探究型课程是一门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辅导手册”中共提供了30多个主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能力情况,在借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辅导手册”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只是给老师提供了探究环节、问题提示、探究方法、学生的评价等方面的一些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开展课题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生成,创造性地使用,丰富和完善“教师辅导手册”的设计。御桥小学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师辅导案例续表续表(六)“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1.构建生命教育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生命教育的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载体主要是课题,而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献研究,可以是实验研究,可以是求证研究,也可以是思辨式研究等。根据探究型课程的这一特点,我们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多元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此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多元发展”为主要的探究流程,“确定主题—合作探究—感悟成长”为主要的探究环节。侧重让学生“独立钻研”“合作探究”“充分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探究课题—制定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体验—中期灵活调整—探究成果展示—合作多元评价”为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最终都成为生命教育合作探究课程的实施要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生命教育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不同课题的特点,对实施这个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到有差异、有层次地进行,见下表。【教学案例】

三(6)班的王老师正在上探究选题课,教室里孩子们兴趣高涨“老师,老师,除了蝙蝠和海参需要休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需要休眠?”“老师,我想知道动物们为什么要休眠呀?每种动物的休眠原因都是一样的么?”“王老师,还有哪些动物是属于夏眠动物,哪些动物是属于冬眠动物的呢?”……于是王老师归纳了孩子们意见,和学生一起确定探究他们的探究主题是“动物休眠之谜”。王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推选小组长,尝试着自己制定探究任务。他们班的探究之旅在王老师的辅导下正式开始了。

2.拓宽探究物理空间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利用不同的物理空间:学校专用活动室、教室校园、家庭社区。(1)生命魔方屋

学校开辟“生命魔方屋”探究活动室开展探究活动。“生命魔方屋”开辟三个功能区:“知识加油站”“动手体验坊”“奥秘探索区”。“知识加油站”里静态和动态展示一些动植物生命萌芽的知识。“动手体验坊”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各种设施设备,感悟生命的成长。“奥秘探索区”主要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自主地去探寻生命的奥秘。为了有序运转“生命魔方屋”,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①配备2名辅导员指导到“生命魔方屋”开展探究活动的班级;②“知识加油站”的知识每学期更新一次;③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到生命魔方屋开展探究体验活动,时间为12:15~12:45。④“动手体验坊”里有“地震避险”“消防闯关”触摸屏各一台,还有一些试验器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探究课题实际需要选用,开放时间为每周五1:00~1:35,学生可以在触摸屏上操作和利用器具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⑤每学期每个班级至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到“奥秘探索区”学习,让学生走进书的海洋,探寻生命的奥秘。御桥小学“生命魔方屋——知识加油站”每学期更新内容安排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第一学期动物与植物资源大搜索环保齐参与第二学期奇妙的人体安全小常识学做小当家(2)教室校园

教室校园是基于生命教育的合作探究的主阵地,可以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可以利用教室、校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学校内提供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命教育小课题的探究兴趣,确定选题、制定计划、交流分享成果等都可以在教室和校园内完成。学生们可以通过客观分析、归纳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区分和为获得问题解决做准备,形成有效交流的学习氛围。一(5)班的蔡老师带着她的学生们去校园散步。一阵阵花草的芳香迎面扑来,蝴蝶翩翩起舞,假山上的水喷涌而下,水池里可爱的金鱼游来游去,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开始观赏起来。于是在探究课上,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确立他们班的探究主题是“校园之花草”,子课题是“如何爱护校园的花草”“学习种植花草以及养育花草”。他们班分成三大组,每一组选了一位组长,制定了探究计划,在校园里开展起探究活动。(3)家庭、社区

家庭和社区是基于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的延伸基地,基地中有大量的资源和史料积累,为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探究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和物质保证,家中的长辈、社区的老人都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可以为学生探究、思考、实践提供生命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学生们可以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家庭或社区开展探究寻访、实践体验等活动。朱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开展“家用电器”的探究,为了让学生对家用电器有更清晰地认识,他特地联系了国美电器大卖场,让孩子们走进大卖场,认识我们国家的各大电器品牌,知道我国的“海尔”已经是世界上响当当的电器著名品牌,还知道了电器有各项节能指数,电器其实也像食品一样是有质保期的。

3.拓宽探究时间空间

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一起长期的过程,在探究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空间。

平日:学生在探究课上及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活动。学校统一安排周一上午第二节课为全校性的探究课,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小课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有的班级还利用在学校的其他时间开展探究活动。比如,夏老师带领他们班的学生开展“水资源”的探究,他们确定了“学校的小河”为小课题,周一至周五的每天7:45,他们班级的学生就坚持观察着小河并记录下河水的颜色、水位以及河里垃圾的种类等。

双休日:学生除了在平常日开展探究活动之外,有些活动还需要周六和周日来补充完成探究任务。夏老师在周六带着“小河探究”小组的孩子们来到了北蔡河道保洁服务社,采访在小河里打捞垃圾的工人。当了解到垃圾的种类和数量时,孩子们个个都张大了嘴巴。孩子们还在周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参观了张家浜,对比了张家浜的清澈,河道两边的美丽景观,他们意识到保护学校的小河刻不容缓。于是他们行动起来了:他们自发设计倡议书,张贴宣传画,到学校小河周边的家庭去宣传保护小河,不要往小河里乱丢垃圾,不要继续加重小河的污染等等。

寒暑假:寒暑假是开展特色探究活动的有力时机,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展适时的探究活动。放暑假了,小闵马上就要和爸爸和妈妈去香港旅游了,突然想起学校的探究小课题“旅游交通”,于是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订了四个子课题:“出发准备”“旅游观景”“景点购物”“旅店住宿”。她通过上网搜索,找到了很多安全攻略、旅游须知等。她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资料向爸爸妈妈进行汇报。在父母的指导下,小闵根据这次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又做了资料调整。小闵带着探究任务开始了香港之旅,边游览边探究,真有意义。

我们利用三个时间空间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三个时空单独进行探究活动,也可以融合三个时空,开展长作业探究,使探究活动更有实效。(七)“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指导策略

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指导是实现探究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指导教师要明确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步骤,掌握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与指导策略,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切实地了解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多种途径,更多地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导阶段的指导策略

探究活动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目标的达成。探究活动的准备是多方面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提出问题和确定主题进行精心指导。(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①观察生活法

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面对一个物体,可以引导学生从它的外形、特点、作用等多方面去思考提出问题;遇到一种事物,可以从它的起因、现象、影响、结果等多方面去分析提出问题。比如,看到树叶可以想到“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它怎样存活?”“树叶对大自然有什么好处?”等等。

②调查体验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活动的范围之内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调查活动,如社区居民最关注的问题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调查等,从中可以发现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例如,在小区健身器材的调查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会自然产生一系列问题,有“小区健身器材的功能问题”“小区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问题”“小区健身器材的维护与管理问题”等。(2)确定内容,学会选题

选题环节是生命教育探究活动一个初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选题恰当与否是决定学生探究活动是否顺利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探究活动中选题环节的指导,提高活动成效。

①问题筛选法

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通过比较分析,看看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从中筛选出大家感兴趣的、贴近自身生活的、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研究意义不大、不具备研究条件的问题则可以暂时剔除。筛选问题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比如,杨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学生开展选题时,班级里的学生们一下子雀跃起来:“小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人的头上有几根头发?”“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些问题太天马行空了,于是杨老师进行了筛选并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他们班选择了“香蕉”进行探究。

②条件限制法

选题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学生选择的研究范围过大、内容比较宽泛的主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原有的主题加上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四(1)班在进行“节约水资源”现象调查这一主题,老师带领学生先找准“水资源”浪费主题研究方向,又从种类、地点上逐步缩小范围,进行了如下分解:研究方向从“水浪费”入手;研究目的从“现状、原因、影响、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思考;研究方法采用“调查”;调查地点在“社区、村庄、学校、家庭”……经过这样的分解,最后各小组分别从社区、村庄、家庭、学校浪费水的现象开展探究。

2.探究实践阶段指导策略

探究实践阶段是整个活动中最核心的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计划,督促和激励学生开展多样化实践与探究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和研究的进程,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考察、收集资料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获得对合作探究过程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合作探究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1)指导制定计划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一般要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以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协调组织形式,指导学生合作分工完成探究计划,特别要指导计划方案是否可行,探究活动如何有计划地持续进行。活动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更要指导他们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教学案例】

夏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学校小河”时,孩子们面对校园里流淌着的一条污染严重小河,有些孩子就问老师:“我想知道小河的过去是怎样的?”“我想知道小河为什么会像变色龙一样颜色不一样?”更有一部分孩子担心小河未来的命运是怎样的。于是,在夏老师的指导下6个子课题和6个探究小组应运而生,它们分别是污染源探究组、生物探究组、小河变脸探究组、拯救小河组、未来畅想组,分组完成后他们开始制定小组计划并有序地开展起探究活动。小组内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组。各小组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用。(2)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协作,体验共同进步,分享快乐。小组成立后,教师要通过专题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探究实践活动是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试验,去寻访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珍爱生命。

①接纳同伴法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有所不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合作伙伴,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让每个同学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其他组员的优点,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老师在让学生自愿组建小组时,还特别关注一些在探究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如性格内向、行动迟缓、某方面能力薄弱的学生,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地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相应的锻炼,增强自信心。【教学案例】

同学们总是喜欢选择关系好的或者优秀的同伴组成探究小组,总有一些学困生、特殊生、调皮生被遗忘,但要改变孩子们原来的主意并不容易,于是夏老师在“农具探究”时采取策略,先让全班选出6名小组长,然后让组长选出自己喜欢、需要的组员,那些没被选中的同学教师就请同学说说他们的优点,鼓励人数较少的小组主动接纳他们。有次选组长时,有个平时柔弱、胆小的男孩没人选他为组长,想不到他却毛遂自荐和另一名孩子竞选组长,他大声地告诉大家:“我想当探究组长,我能当好!”夏老师对于这份自信及时保护鼓励,在接下去的活动中小男孩的能量逐渐展现出来,也得到其他同学的拥护。

②分工协作法

有效的小组活动应该分工明确,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在进行分工时,既要尊重学生们的自愿选择,也要考虑研究工作的需要。

教师指导学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鼓励他们主动承担不同的任务。陈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时首先召开组长会议,让组长了解组内每个成员的特长,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或优势开始分工,并及时了解每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活动总结时,组长要组织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了什么任务,与大家合作得怎么样,共同总结合作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③科学观察法

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感知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仔细观察,从而取得好的观察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明显、完整的印象,再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老师在带领学生“寻找鱼儿不断死亡的原因”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金鱼和虎皮鱼的生长变化、水温的变化、鱼食的数量等。在观察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充分运用听觉、嗅觉和触觉,并将感知与思维相结合。

④设计制作法

设计与制作活动是设计或改进一件物品,设计组织一项活动,设计与改进某一个系统,通过动手制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设想的实践活动。

朱老师带领学生去“社区创新屋”开展探究活动时,首先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搜集文本、图片和实物等有关的信息,为设计与制作活动提供参考。在活动当天,学生们来到一台台小型的木板切割仪前制作各种模型,他们利用锯、磨、钻、车等基本劳动技能,用稚嫩的小手拿捏着手中的小木板,让小机床上的锯子游走在样线上。最后,“猴子划船”“太阳能汽车模型”“钥匙圈挂件和花瓶模型”等一个个创意十足、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诞生了。动手制作的过程不仅会促进思维过程的明晰,也是对设计方案的检验。

⑤实验研究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他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比较,发现实验对象的细微差别,抓住实验对象的点滴变化。陆老师在指导学生做“学校的小河水”和“自来水”的对比实验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和数据,然后把实验的过程、现象、得到的数据,以及大家共同的意见都记录在表格中上。实验结束后,陆老师还及时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全部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得出结论,并用简明的文字和适当的图表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⑥访谈调查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收集信息资料的研究方法。访谈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调查研究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其他研究中收集资料的辅助方法。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垃圾的处理”的访谈前,指导学生准备好访谈工具,提示学生围绕探究主题,拟定好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告诉学生访谈时要讲究礼仪,并准备好录音笔、手机等工具帮助记录。访谈结束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对访谈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填写访谈记录表,通过讨论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⑦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采用书面形式,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是整个活动的难点,李老师在辅导学生“蔬菜与饮食”在指导学生设计问卷指导语时,先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指导语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设计问卷时,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提出自己要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与调查主题相关的要素,提出各要素中所包含的问题。在实际调查活动前,李老师对学生就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培训:确定时间和地点、礼貌和真诚、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导调查对象正确填写问卷等,使学生能顺利有效地完成问卷调查。

⑧搜集整理法

搜集、整理信息资料是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需要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每个主题研究都需要学生去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各位辅导教师都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养成主动收集信息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师们指导学生运用采访、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讲座、书籍、报刊、网络来搜集信息,再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对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剪贴、保存,同时指导学生制成探究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3)引领学生中期调整

虽然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但有时活动过程中会出现疑难问题,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因此在小课题进行到中期时,有的教师通过跟踪观察和学生反馈的情况,召开中期调整指导课,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下一步活动步骤、方法,为活动的深入研究扫除障碍,促使学生对主题进行持续、深入地探究。

3.发展阶段的指导策略

当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结束或告一段落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把自己的体验和收获与同学交流。(1)静态展示法

生命教育探究实践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学校每学期进行静态展示交流,展示的内容包括学生研究的成果、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活动体验和感受:“新能源”的图纸表格、“水资源”的调查问卷、“家用电器”大卖场的活动记录、“北蔡镇志”的文献资料、“小河水”的实验数据等文字类资料;环保车模、树叶标本、“我们的小区”艺术作品和各种收集的图片实物类作品;校园的照片、社区健身器材的采访录音和录像、课题的PPT等音像制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示在学校的大厅里,有的展示在班级的墙面上,让学生们参观学习。(2)动态交流法

学校搭建各种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动态的生命教育探究成果交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去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共享收获的快乐。以展示促分享,通过风采展示,培养学生成果共享的意识。学校开辟班级网站搭建网络平台,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中思想碰撞,智慧共享。班级网站设置“温馨屋”“风向标”“小舞台”“大拇指”等栏目。“温馨屋”里传出温馨探究小故事,“风向标”提示同学们的探究的行动方向,“小舞台”中展示同学的各种探究风采,“大拇指”中表扬同学的探究成果。同时,学校通过“小小记者站”和“阳光校园广播站”及时采访、宣传班级合作探究的信息,使校园时时处处洋溢出共享的气息。教师及时指导、评价、调控,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从学生进步的角度给以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八)“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合作探究型课程”的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指导和帮助学校、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促进生命教育探究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生成和教师专业不断成长,还可以反映学校在实施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管理的观念与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1.评价的基本原则

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的评价应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为依据,树立重过程和重发展的整体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在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过程性原则

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探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评价时重视过程,兼顾结果,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和体验,将评价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2)体验性原则

重视学生在生命教育探究过程中亲身参与,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