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早知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09:55:28

点击下载

作者:任英梅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男生女早知道

生男生女早知道试读:

第一章 生命诞生与性别奥秘

生命诞生的生理基础

了解女性生殖器官

在现代生活中,女性不单单要承担社会工作,还负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特殊任务。众所周知,女性要完成这一特殊任务,就必须依赖于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和男性生殖器官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生殖器官也是区别男女的关键特征。男女生殖器官都包括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和相关组织部分。其中,暴露在身体外面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生殖器,男性的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及阴囊等;女性的外生殖器称为外阴,包括阴阜、阴蒂、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前庭大腺及处女膜等。

隐藏在下腹部盆腔里面的部分称为内生殖器。男性内生殖器有睾丸、附睾、输精管及附属腺管等;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

女性卵巢在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每个月会产生一个成熟卵子,并将其排向腹腔,这个过程叫做排卵。输卵管运用其管状长臂将卵子拾入管内的过程叫做拾卵,并向子宫方向输送,使卵子能够及时与从宫腔方向上行的精子相会,完成受精。

子宫内膜发生增殖、分泌和脱落,就会形成月经,或者在卵巢激素的调节下继续增厚形成蜕膜样变,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充分准备。阴道这一肌性器官,既是性交器官,又是月经排出和胎儿分娩的正常通道。

因此,女性不管是性交、排卵、受精、着床,还是孕育胚胎直到胎儿分娩,都依赖于其特有的生殖器官来完成。不论是生殖器官的哪一个系统发生障碍,都会引起女性某种功能的失调。所以,女性应该了解自己生殖器官的构造与作用,保护自己,关爱自己。

女性内生殖器官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主要由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组成。

阴道

阴道是连通内、外生殖器的一个有弹性的柔韧的中空管道,它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其前面为膀胱、尿道,后面为直肠、肛门。

阴道上端呈顶棚状环绕子宫颈,称阴道穹隆,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四周为粉红色的阴道黏膜,阴道壁有许多横纹皱襞,这些皱襞在性生活和生孩子时能伸展开。

阴道壁是由黏膜、肌层、纤维层构成,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可调节其大小而接受阴茎的抽送。阴道在没有受到性刺激时,处于闭合状态,即阴道壁相互贴在一起,但实际上是一个潜在的腔隙,从子宫颈延伸到阴道外门。

性成熟期的女性阴道前壁长7厘米~8厘米,后壁长10厘米~12厘米。阴道的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在下端1/3处,因而这部分敏感性较高。

阴道黏膜没有腺体,它缺乏分泌液,但阴道壁的小血管会不断产生渗出液,与脱落的上皮细胞、宫颈腺体分泌物等混合形成乳白色的阴道液(即白带),使阴道保持湿润状态。分娩时,阴道尽可能张开,使胎儿能够娩出。

子宫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是一个呈倒置梨形,略向前倾的厚壁、中空的肌性器官。子宫前与膀胱、后与直肠相邻,成年女性的子宫长7厘米~8厘米,宽4厘米~5厘米,厚2厘米~3厘米,子宫腔容积约5毫升。

子宫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个部分,上宽下窄。子宫底两侧与输卵管相通。子宫的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为子宫颈,它是子宫伸入阴道的部分,不仅是月经的出口,也是精子进入子宫的入口。女性性兴奋时,子宫将会提升,子宫颈便被动地提起,使阴道增长。

子宫壁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组成,黏膜层也就是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是产生月经和怀孕的场所,它受性激素影响,呈周期性改变。当卵子受精后,便从输卵管进入子宫,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发育成胎儿。

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对儿细长、以平滑肌为主的中空管道,从子宫底部左右两端伸出,内端与子宫角相通,外端呈伞状。输卵管全长8厘米~14厘米,它是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组成,具有规律的收缩性,黏膜层上有许多可以摆动的纤毛。

输卵管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其中漏斗部末端有许多指状突起物,能将卵巢排入腹腔的卵子捕获。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在输卵管的壶腹部进行,受精卵借助输卵管纤毛的蠕动,约一周后被送到子宫腔的内膜上着床(即附着于子宫壁上),从而发育成胎儿。

卵巢

卵巢是女性内生殖器最重要的部分,位于子宫的两侧,左右各一,悬在输卵管的下方,呈扁椭圆形。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后随着排卵而逐渐出现凹凸不平,绝经期后又变得光滑。通常情况下,如粟粒大小,重5克~6克。卵巢虽然体积不大,但功能巨大,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卵子繁衍后代、制造和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功能,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女性从具有生育能力起,卵巢下面就已经密密麻麻地排满了30万~40万个原始卵泡。通常情况下,子宫左右两侧的卵巢一个月交替排卵一次。女性从12岁开始到49岁绝经为止,按平均每28天排卵一次来算,女性一生排卵次数就有400次~500次。

女性外生殖器官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为外阴,是指暴露在身体外面的那部分生殖器官,是女性体表最为隐蔽的区域,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等组织。其上界为阴阜,下界是会阴,两侧居于两股内侧。

阴阜

阴阜是女性直立时外生殖器中唯一可以看到的部分,指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外阴部分,由皮肤及很厚的脂肪层构成,阴阜下邻两侧大阴唇。

由于皮下脂肪丰富而微微隆起,从青春期开始,阴阜皮肤上开始长出阴毛,其分布呈尖端向下的倒三角形状。阴阜皮下的丰富脂肪组织和皮肤上的阴毛,在性交时支撑和摩擦阴阜,并可产生性刺激作用,男女阴阜互相摩擦可以使女性产生性快感。阴毛的粗细、色泽及疏密程度,因人或种族的不同而异。

大阴唇

大阴唇是外阴两侧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儿隆起的长圆形皮肤皱褶。大阴唇起自阴阜,止于会阴,前面左、右大阴唇在阴阜联合成为阴唇前联合,后面的两端在阴唇系带下方会合成为阴唇后联合,后联合位于肛门前,但不如前联合明显。大阴唇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其分泌物可保持局部湿润。

青春期大阴唇外侧面长出阴毛,有色素沉着;内侧面为淡粉红色,上无阴毛,皮肤湿润,类似黏膜。大阴唇皮肤下面富含脂肪、血管、淋巴和神经组织,受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成年未婚女性和肥胖女性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小阴唇、阴道口及尿道口,有预防逆行感染的功能。经产妇的大阴唇由于分娩的影响而向两侧分开。绝经后的女性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小阴唇

小阴唇为一对儿较薄的皮肤皱褶,在大阴唇内侧,其上端分为两层,包裹阴蒂。小阴唇表面颜色为褐或粉红、鲜红、黑红,湿润,无毛。

小阴唇左右两侧的上端分叉相互联合,再分为两叶,其上方的皮褶称为阴蒂包皮,下方的皮褶称为阴蒂系带,阴蒂就在它们的中间。小阴唇的下端在阴道口底下会合,与大阴唇后端融合,形成阴唇系带。

小阴唇皮下黏膜有丰富的神经分布,故感觉敏锐。女性经过青春期后,其小阴唇逐渐发育长大,形状和大小因人而异。小者为大阴唇所遮盖,完全看不见。

有的女性左右小阴唇的形状、大小不匀称,便以为是小阴唇畸形,其实这完全不必担心,因为两侧小阴唇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女性可以说是没有的。

小阴唇是女性性刺激最敏感的地方,并且在性交时阴茎在阴道内抽动而牵动小阴唇使阴蒂受到刺激充血胀大。女性闭经后,小阴唇就会逐渐萎缩。

阴蒂

阴蒂又称阴核,位于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是一个圆柱状的小器官,被阴蒂包皮包绕。末端为一个圆头,其尖端膨大,称为阴蒂头。表面的皮肤内端与一束薄的勃起组织相连接。

阴蒂与男性阴茎海绵体有相似的组织,接受性刺激时会勃起,它由两个阴蒂海绵体和阴蒂头组成。女性到性成熟期,阴蒂长约两厘米,这也会因人而异。

由于阴蒂内含有丰富的静脉丛,又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触觉极敏感,很容易由于性刺激而充血、鼓胀,哪怕是轻微的接触或刺激,都会引起强烈的性激发和性快感,适当的刺激可使女性达到性高潮。

阴道前庭

被左右两侧小阴唇所圈围的一个狭长区域称为阴道前庭。其表面有黏膜遮盖,近似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是阴蒂,底边是阴唇系带,两边是小阴唇。中间稍下一点是阴道口,阴蒂和阴道口中间是尿道外口。尿道口较阴道口小,向上通过尿道连接膀胱,是排尿的通路。阴道口向上通往阴道和子宫,月经由此流出,它也是自然生产时胎儿离开母体的路径。

在阴道前庭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前庭大腺开口,其他还有尿道旁腺和处女膜等。尿道旁腺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尿道口,前庭大腺在性交时可分泌出具有润滑作用的无色液体。

前庭球

前庭球是一对儿海绵体组织,又称球海绵体,有勃起性。位于阴道口前庭两侧深部,前与阴蒂静脉相连,后接前庭大腺。由被膜包绕的静脉丛构成的海绵样结构,呈蹄形。由于表面有球海绵体肌覆盖,该肌收缩时压迫前庭球而使阴道口缩小。前庭球可以感受心理和局部的刺激及来自阴蒂刺激产生的连锁反应,于是就充血隆起。前庭球受伤后易出血。

前庭大腺

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是女性附性腺之一,位于阴道下端,两侧大阴唇后部,也被球海绵体肌所覆盖,为黄豆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腺体,外观上不能看到。它的腺管很狭窄,为1.5厘米~2厘米。开口于小阴唇下端的内侧与处女膜中下1/3交界的沟内,腺管的表皮大部分为鳞状上皮,仅在管的最里端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性兴奋时分泌一种黄白色黏液,起滑润阴道口的作用,便于性交顺利进行。

尿道口

尿道口介于耻骨联合下缘及阴道口之间,在阴蒂的下方,为一不规则之椭圆小孔,小便由此流出。其后壁有一对儿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开口于尿道后壁,常为细菌潜伏之处。由于尿道口短且直,又位于阴蒂和阴道口之间,因而在性交时,往往容易把细菌带入尿道,引起感染。

阴道口

阴道口在尿道口的正下方,是阴道的入口,入口处的薄膜就是处女膜。

处女膜

处女膜是覆盖阴道口的一层富有弹性的薄膜,可以为环状,也可能为筛眼状。中间有一孔或多孔,称为处女膜孔,大多数处女的处女膜是单孔的,孔的大小、形状及厚度因人而异,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则很大,可以伸进一个手指。

多数女性在第一次性交时,会发生处女膜撕裂,并伴有疼痛和少量出血。处女膜破裂后在阴道口有一圈残留的隆起痕迹,称为处女膜痕,经分娩后,处女膜痕进一步破裂为数个小的隆起痕迹。

有的女性在出生时就没有处女膜,或者是因为参加一些剧烈活动,如跑、跳、游泳、骑自行车和骑马等,使处女膜发生撕裂。另外,某些女性因病在婚前已作过刮宫和阴道检查,处女膜也会不完整。

外生殖器的外观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这与大阴唇、小阴唇的形态以及处女膜、阴蒂等的结构与形状有关。这种外形上的差别对生理功能并无重大影响。所以,女性大可不必因审视自身外阴与书刊上的模式图不同而引起心理烦恼。

生命之源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是女性内生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起着主要作用,是生命诞生的发源地之一。

正常女性有两个卵巢,位于腹腔内,分别生长在子宫的两侧、左右输卵管的下方,呈扁椭圆形,成熟女性其卵巢大小约为4厘米×3厘米×l厘米,大小相当于人的拇指,其重量是5克~6克,外观呈灰白色,组织柔软。

卵巢虽然是一个很微小的器官,但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生理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调控下,卵巢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产生卵子

青春期前,卵巢发育变化不大,表面光滑。进入青春期后,一个个原始卵泡开始发育成为成熟的卵子,排卵后,卵巢表面逐渐凹凸不平。

女性从青春期一直到绝经期,真正能够完全发育成熟并正常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只有400~500个左右,而大多数原始卵泡都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自然消失。

成熟育龄女性的卵巢除妊娠和哺乳期外,每月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在适当的时候排出一个携带遗传信息并有受精能力的卵细胞。

通常,一个卵子的成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卵子排出的时间大多是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卵子排出到腹腔后很快就被输卵管捕获,而卵子如果在输卵管遇到精子的话则可受精成为受精卵,此时的子宫内膜最适宜受精卵着床,着床后便可孕育出胚胎。

如果卵子未受精,过3~4天后卵巢中的卵泡又开始发育,新的卵子经过14天左右又发育成熟,女性的月经就是随着这种周期变化而形成的。这种规律性的月经和排卵活动一直要进行到更年期,即到了45岁~50岁才停止排卵。

分泌性激素

卵巢主要分泌三种性激素,即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这些激素水平的正常对保持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正常和第二性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它能促进第二性征及生殖器的发育,如促进子宫内膜及血管增殖,使肌肉发达肥厚,并促进输卵管生长,调节卵细胞及卵母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为受精与孕卵着床做好生殖道准备,以支持早期胚胎的发育;促使乳房丰满,乳头增大,但却抑制乳汁的分泌;还能促进女性形成骨盆增宽,音调高亢尖细,臀部皮下脂肪增多,全身皮肤柔软细腻等女性特有的体态。

此外,雌激素还能促进阴道上皮增厚和角化,维持阴道的正常弹性和湿润度。一旦出现雌激素减少或缺乏,就可能出现子宫萎缩、阴道弹性下降、黏膜变薄、润滑作用减弱而发生外阴瘙痒、阴道干涩不适等不良反应。

卵巢发育不良及自身的疾病均可影响雌激素的分泌和排卵,导致不孕及其他各种妇科疾病。雌激素缺乏的女性,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当适量的雌激素进入体内后,可以减缓生殖道萎缩的速度,使阴道黏膜上皮组织增厚,弹性增加,改善润滑作用,并使流向盆腔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轻易滥用外源性雌激素,以免引起子宫出血甚至子宫癌的发生。

婴儿的“粮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乳房也可以被看做是女性附属性外生殖器官。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它的发育直接受性腺等内分泌腺的影响,此外,还会受到健康状况、精神因素的影响。进入青春期的少女,最明显的特征除月经来潮外,便是乳房的发育了。

因女性的种族、遗传、年龄、哺乳等因素的不同,女性乳房的形态差异也很大。我国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两侧基本对称,呈半球形或圆锥形,哺乳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垂或略呈扁平。老年妇女的乳房则常萎缩下垂且较松软。

乳房大体可分为乳房体、乳晕和乳头三部分。乳房体是基本组织,包含有乳腺和周围的间质。乳头居于乳房体中心部位,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成,表面呈粉红色或棕色,两侧对称,其上有许多小窝,为输乳管开口,是乳汁流出的通道。

乳头周围颜色较深的环形区域是乳晕。青春期时乳晕呈玫瑰红色,妊娠期、哺乳期时色素沉着加深,成为深褐色。乳房的皮肤在腺体周围较厚,在乳头、乳晕处较薄。乳晕部皮肤有毛发和腺体,腺体有汗腺、皮脂腺及乳腺,其皮脂腺又称乳晕腺,较大而表浅,分泌物具有保护皮肤、润滑乳头及婴儿口唇的作用。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乳房腺体又分为腺泡和导管,它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

腺小叶由10~100个不等的腺泡组成,它们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开口与小孔管相连,多个小乳管组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组成一根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集中于乳晕,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排列,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导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为立方上皮,腺泡内衬立方上皮。

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表现为一个半球形的整体,称为脂肪囊。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的不同而差异很大,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以上结构外,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网也非常丰富,是供给乳房营养的通路,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胎儿的“宫殿”

子宫为一空腔器官,子宫腔呈上宽下窄的三角形状,它是产生月经和胚胎着床、发育、生长的重要场所,这些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则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控制。

子宫下部呈狭窄的圆柱管状,为子宫颈,子宫颈有许多腺体,性兴奋时,能分泌黏液以润滑阴道。子宫上部较阔的部分是子宫体,子宫体的顶部呈椭圆形隆起,突出的部分为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是子宫颊部,在非孕期,长约1厘米,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女性长约3厘米,其下端称为子宫颈外口,连接阴道顶端。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受分娩的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而分成前后两唇。

子宫由内膜层、中层和最外层三层组织构成。子宫内膜层含有腺体,血液供应丰富。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分泌和退化脱落,引起子宫出血,有周期性的变化并每月产生一次月经。

子宫中层是由互相交错的平滑肌及少量纤维构成,富有弹性,能充分容纳胎儿,分娩和性高潮时可产生强烈的收缩力,这种力量足够把胎儿娩出,产后则依靠子宫肌层这种特殊结构的收缩性使子宫恢复如前。

子宫最外层是黏膜,是腹膜的一部分。

子宫是人类繁衍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殖器官,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接纳受精卵着床

女性进入育龄期,子宫成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辅助精子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再返回子宫,此时子宫在卵巢和胎盘激素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以接纳受精卵着床。

子宫是育子的“宫殿”

女性受孕后,子宫是胚胎发育直至胎儿成熟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排出月经的通道

正常的子宫有较大的活动性,但一般呈前倾前屈位。这主要依赖于子宫的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的依托,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子宫位置的异常往往会降低女性的受孕率,甚至导致女性不孕。

宫殿的保卫者

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黏液,即宫颈黏液。这种黏液量的多少,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健康女性在排卵前期和排卵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黏液变得较为稀薄,这有利于精子的通过。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宫颈黏液减少而黏稠,不利于精子通过子宫颈。宫颈黏液的性状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受到影响并呈明显变化,如有水样和胶冻样改变、黏滞度改变等等。

此外,宫颈黏液成分复杂,有着丰富的营养,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离子和微量元素,还有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同样也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所有这些规律性的变化都是为了迎接精子的到来,方便精子从宫颈黏液中摄取养分,增加其活力,促进精子与卵子结合,为孕育新生命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同时,宫颈黏液也是守护生殖系统门户的“保卫者”。多数日子里,宫颈黏液是黏稠的网状物,在子宫颈管内形成黏液栓,使宫颈与外界分开,阻止外界的细菌和微粒进入子宫腔,产生保护作用,以此来保证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和身体健康。“宫殿”外的“围墙”

骨盆是由后面的骶骨和尾骨及前面左右两侧各有的一块髋骨共四块骨头组成的,形状如盆,故称为骨盆。骨盆不仅能支持体重,而且还像城墙一样保卫着盆腔内的脏器。

每块髋骨又分别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在前面衔接的部位称为耻骨联合,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女性骨盆的特殊性在于女性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道。

女性骨盆的特点是宽而浅,上口大,呈圆形,下口宽,适于胎儿娩出。骶骨长约9.8厘米,耻骨联合长约4.2厘米,因此骨盆前面浅,后面深,形成一个腔,胎儿娩出时必须经过骨盆腔,医学上称之为骨产道。由于骨盆的大小和形态与分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孕妇在作产前检查时,经常要测量骨盆的一些径线的长度,以确定能否顺利分娩。

虽然骨盆的结构每个女性都是一样的,但骨盆的形状和骨盆腔的大小因人体的高矮不同或其他原因的影响而不同。有的产妇尽管身材很高,但骨盆却不一定大;有的产妇虽然身材不高,但骨盆却较大。如果骨盆狭窄或骨盆畸形,则影响胎儿的顺利娩出。

仅是骨盆形态正常也不一定能顺利分娩,如果骨盆内径线短仍有难产的可能,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胎位,还直接影响胎儿分娩;反之,骨盆形态虽然异常,但只要骨盆内径线长也不一定就会出现分娩困难。所以说骨盆的大小比形态更为重要。

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儿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儿先露部下降,影响分娩顺利进行,称为狭窄骨盆。狭窄骨盆可以为一个径线过短或多个径线过短,也可以为一个平面狭窄或多个平面同时狭窄。当一个径线过短时,要观察同一个平面其他径线的长短,再结合整个骨盆的大小与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在分娩过程中,骨盆是个不变的因素。狭窄骨盆影响胎位和胎儿先露部在分娩过程中的下降及内旋转,也影响宫缩。在估计分娩难易时,骨盆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间应查清骨盆有无异常,有无头盆不相称,及早作出诊断,以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

当骨盆入口平面狭窄时,影响胎儿先露部的衔接,容易发生胎位异常,引起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若中骨盆平面狭窄,影响胎头内旋转,容易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头长时间滞留于产道内,压迫软组织引起局部缺血、水肿、坏死、脱落,于产后形成生殖道瘘,胎膜早破及手术助产增加感染几率。严重梗阻性难产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先兆子宫破裂,一旦子宫破裂可危及产妇生命。

当头盆不相称时,容易发生以下危险: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产程延长,胎头受压,缺血、缺氧容易发生颅内出血;产道狭窄,手术助产机会增多,易发生新生儿产伤及感染。

骨盆不够大的孕妇,怀孕期间要合理摄取营养,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发现胎位异常,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矫正,直至临产前转为正常胎位。孕期应注意认真接受分娩健康教育,了解分娩过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接受的分娩方式,以充分放松内心,能积极与医生配合,顺利分娩。必要时,应在接近预产期或临产后进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通向“宫殿”之路

输卵管是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的场所,然后将受精后的受精卵向子宫腔运送,它是生命诞生过程中的重要通道。输卵管左右各一,长度因人而异,全长8厘米~14厘米。输卵管一端自子宫角伸出,另一端伸向卵巢,形成输卵管伞。

输卵管壁由以下三层构成:

外层

外层覆以腹膜,为浆膜层。

中层

中层为平滑肌肌肉组织,伴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平滑肌肌肉组织经常有节奏地收缩。从卵巢排出的卵细胞经输卵管伞进入管道后,卵细胞可借助输卵管平滑肌肌肉组织的收缩运动向子宫腔运行。这种收缩运动以排卵期最强,妊娠期最弱,这可能是部分女性排卵期下腹部不适的原因之一。

内层

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有四种,即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楔状细胞及未分化细胞。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蠕动,协助受精卵到达子宫腔;无纤毛细胞有分泌作用;楔状细胞是无纤毛细胞的前身,二者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未分化细胞是上皮的储备细胞。

因为输卵管作用较单一,近年来常以结扎输卵管作为计划生育的手段之一,而输卵管阻塞也是导致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女性的生理现象

月经的出现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个月阴道流血数日,这就是月经。

女婴从在母体中起,其两侧卵巢就密密麻麻地排满了30万~40万个原始卵泡。青春期前,原始卵泡处于不发育状态,随着青春期的来临,由于下丘脑、脑垂体、卵巢及子宫等诸多器官的调控作用,有的原始卵泡发育较快,并同时分泌卵泡激素。在卵子成熟过程中,进入到血液里的卵泡激素被输送到子宫,使子宫内膜出现分泌改变,内膜变厚,腺体及间质明显增生,腺体数目增多。当血液里的卵泡激素超过一定浓度时,可引起排卵。

一般每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长大,成为卵子,每月只排卵一次,大约在下次月经的前14天排出。排卵后,卵巢里出现黄体,并分泌黄体素,在卵巢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厚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腺体的弯曲与扩张程度达到高峰,为受精卵着床发育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如果此时受孕,便形成妊娠。

如果排出的卵子未受精,即未受孕,黄体在它出现后的14天左右退化,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开始坏死和剥落,充血的毛细血管随之破裂,开始出血。坏死和剥落的子宫内膜随之一起流出,便成了月经。

每次月经失血量多为30毫升~100毫升,平均60毫升,通常月经第二天和第三天量最多。月经血的特点是暗红色,内含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阴道上皮细胞、大量非致病性细菌、白细胞以及外阴皮脂腺分泌物等,黏稠不凝,正常的经血有血腥味但并不臭,量多时偶见凝血块。

多数女性行经期无特殊症状,但有些人有下腹坠痛、腰部酸痛、乳房胀痛、头痛、失眠、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

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

从青春期开始,女性骨盆变得宽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增多,声音尖细等;而男性则长出喉结、胡须,骨骼精壮,肌肉发达,音调变得低沉。

然而,这些仅仅是人们直观上的感觉,实际上男女两性的生理区别远不止这些。严格地说,男女性别的生理差异大概有以下几点:

染色体的区别

当一个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胚胎就发育为女性;而当一个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胚胎则发育为男性。也就是说,男女性别的染色体是不同的。

性腺的区别

女性的性腺为卵巢,发育成熟后能排出卵子;而男性的性腺为睾丸,能产生精子。

内部器官的区别

如女性有子宫和阴道,男性有前列腺和精囊等。

激素的区别

女性具有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而男性则为睾酮。前者维持了女性的特征,后者维持了男性的特征。

外生殖器的区别

如女性有阴蒂、阴道口,男性有阴茎和阴囊等。

男性的性生理

男性的性生理主要表现为阴茎勃起和射精。一般而言,阴茎勃起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产生于大脑的性欲中心,称为心理发生的勃起;另一种取决于对阴茎本身的刺激,称做反射发生的勃起。

阴茎勃起是由于大量的血液涌进阴茎海绵体组织,使这些组织充血、膨胀,挤压阴茎血管,使血液无法返回体内所致。阴茎勃起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长则数小时,短则几秒钟。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阴茎勃起的能力逐渐下降。此外,疲劳、心情不好、患病等多种情况皆能影响阴茎的勃起。

阴茎勃起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前列腺内的一条括约肌或环形肌带。由于血液从阴茎中输出的血管穿过这条括约肌,因此,括约肌压得越紧,流出的血越少,阴茎勃起时就越坚硬。

男性只要其阴茎被抚弄,特别是由女性抚弄,性欲就能被唤醒,阴茎就能勃起。但一般而言,阴茎勃起常常是身体与心理刺激的混合,主要产生于大脑的冲动,其次才是身体的刺激。男子只要想与女子性交,阴茎便可勃起。

射精是指精液从阴茎中射出体外,这是一种反射性反应,伴有性高潮的快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在没有某种触摸刺激或用手压迫阴茎本身的情况下出现射精而达到性高潮的。

男子的射精是以无法抑制的情况开始的,这种感觉仅持续一两秒钟。男子在每次射精即性高潮时,一般有3~8次收缩。第一次收缩最为强烈,有近1/3的精液喷射出来。有些男子的射精力量足以将精液射出70厘米远。之后,收缩的力量逐渐减弱,且无规律,整个高潮在几秒钟内结束。

射出的精液数量不等,一般来说,总量在4毫升左右,大约一匙,但包含的精子数却多得惊人,每毫升精液含1.2亿~1.5亿个,精子总数可达5亿。

正常精液为灰白色,放置久后变为透明状。久未射精的男子射出的精液可呈淡黄色。射精量的多少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身体强壮的男子能多射出一些精液,性生活过频的男子往往射出的精液量就少一些。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激素是生命诞生的主导者

卵巢所分泌的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女性生殖活动起主导作用。前者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维护女性的特征;后者则有利于女性孕期的生理变化。

具体来说,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女性特征,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肌层变厚,收缩力加强;使子宫内膜增殖,引起充血;使阴道黏膜增殖,阴唇发育丰满;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并能使未发育成熟的乳腺和外阴部进一步发育。

青春期的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会发生乳房、臀部发育丰满,长出阴毛和腋毛,皮下脂肪增多,说话声音变得尖细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叫做女性的第二性征。

女性妊娠时,雌激素的分泌格外旺盛,导致孕妇骨盆扩大、皮下脂肪积存、乳房进一步隆起等生理性变化。月经周期开始和结束时,雌激素都处于低水平;在月经周期的中间,它可有两次达到高峰。有趣的是,这种激素并不是女性所独有的,男性体内也能分泌,但其量甚微。

孕激素在排卵后生成,它随时待命,以促进有可能开始的妊娠。在受精的孕卵到达子宫内膜上定居之前,孕激素已使子宫内膜发生增殖变厚等变化,为孕卵着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此外,孕激素还能使子宫肌肉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起到防止流产和早产以及保护胎儿正常发育的作用。

由此可见,女性激素在促进女性特征的发育、刺激卵子发育成熟以及月经周期的变化和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而奇妙的作用。

众星捧月的卵子

卵子是人类生儿育女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它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也是女性独有的细胞,是产生新生命的母细胞。卵子是由卵巢产生的,直径约为0.2毫米,是一种无色半透明的圆球形细胞,只有针尖那么大,肉眼刚能辨认,重量为1克的百万分之一。

卵巢的雏形在女孩儿的胚胎时期3~6孕周时就已形成。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已经进入卵巢内发育,卵原细胞会不断减数(减半)分裂,像这样的细胞,在胎龄七个月时可能拥有几百万个。不过,这些细胞大多不会成熟,有些甚至提前萎缩掉,因此,出生时剩下十万到一百万个左右。

经过儿童期、青春期,卵原细胞继续萎缩,到成年时也就只剩十万多个卵原细胞了。卵原细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在性激素的影响下,每月只有一个原始卵泡成为成熟的卵子,然后被排出到腹腔。一般来讲,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为400~500个,其余的卵原细胞便自生自灭了。

一个卵子在排出后可存活约48小时,在这48小时内,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女性一般是左右两个卵巢轮流排卵,少数情况下能同时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如果分别与精子相结合,就出现了双卵双胞胎和多卵多胞胎。不过,卵子排出后如果未受精,便会在48~72小时后自然死亡,失去这次受精的机会。如果要再受精,则要等到一个月后另一个卵子成熟并被排出,如此反复。

卵巢因素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15%~25%,卵巢不排卵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勇敢的“追求者”

正常男性每天可产生几百万甚至几亿个精子。每次射精时精液中可含有1亿~3亿个精子,并以每分钟3毫米的速度向前游动。但是,在这些为数众多的竞争者当中,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可以冲破重重障碍,通过阴道和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

精子是由成年男性的睾丸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其形状有点像蝌蚪,前面有一个卵圆形的头部,后面有一根呈丝状的小尾巴。千万别小瞧这根小尾巴,它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的。只有依靠这条小尾巴的摆动,精子才能向前移动。

精子一经产生,就由睾丸转至附睾,然后又进入输精管。这时的精子已经发育成熟,汇集于精囊腺。当男子性高潮射精时,它与前列腺及精囊腺分泌的液体组成精液,一同排出体外。

如果女子正值排卵期,那么精子在输卵管里与卵子相遇,并结合在一起,就完成了卵子受精、创造新生命的伟大使命。假如睾丸产生的精子没有从男性的输精管排出,则会逐渐衰老、死亡,被更加年轻的精子所取代。

男性的年龄和精子有各种各的关系,总的来说,年龄越大,制造的精子质量越差。无论男性或女性都一样。

精子的质量反映出男性当时的状态。男性本身很健康,很有精力,则其精子的状态也会很好。但即使是同一个人,精子的状态也因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别。

例如,在前一天熬夜或最近工作很辛苦等,则精子的活动能力降低,数量也会减少。反之,前一次检查精子状态不好的人,如果最近的健康状况好转,精子的状态也会恢复。

精子与卵子的“邂逅”

怀孕是在健康成年男女性交使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基础上发生的。精子在男性的睾丸内制造出来,受男性荷尔蒙的作用,逐渐成熟,通过性交而射到女性的阴道内。

一次性交所射出的精子数达数亿,其中到底哪个精子会与卵子结合,可以说是具有偶然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凭借“神之手”来选择的。

卵子在女性的卵巢内受到女性荷尔蒙的影响,逐步发育成熟。一般而言,28天会有一个卵子从卵巢排出。排出的卵子凭借输卵管伞而被吸入输卵管中,借助覆盖在输卵管表面无数纤毛的运动而被送入子宫,因为卵子本身并没有运动的能力。

射入到阴道内的精子靠自己的力量运动。不过,阴道内的酸性较强,难以抵挡酸性的精子会拼命地寻求中性或碱性环境,从而推挤到相当于子宫入口的宫颈管处,然后沿着子宫腔朝着输卵管的方向前进。

精子通过宫颈管,仅限于排卵之前到排卵期的12~72小时内。在排卵期之前,宫颈管黏液量激增,黏液只有在这个时期才会呈现中性或碱性,且较稀薄,因此精子容易通过。

精子进入子宫深处,通过输卵管的入口,进入输卵管内,遇到卵子,与其结合。事实上,卵子与精子相遇、受精的地点,应该是在输卵管正中央的部分,即在输卵管膨大部,但是要到达这里,卵子要花数小时,精子则要花数小时到十几个小时。

此外,卵子的寿命具有个人差异,有的是一天,较长者为2~3天,而精子的生存期为2~3天。因此,如果要在较好的时机受精,就应让精子比卵子更早到达预定的场所。也就是说应在快要排卵之前进行性交。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人类生命的开始是极为神秘的。你决不要以为,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在男人射精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过程艰苦卓绝,也许要花费比做爱还要多上几千倍的战斗力。

首先是一个卵子从卵巢里出来,进入输卵管,之后又借助于输卵管的蠕动,沿着输卵管向子宫姗姗移动,开始每月一次的例行旅行。

此时,如果夫妻同房,会有亿万精子先积存于阴道上端,之后以每分钟0.3厘米的速度通过子宫。如同亿万年来的雄性求偶需要竞争一样,每个精子同样要面对众多对手。

接着,又兵分两路向左右的输卵管挺进。一般射精后30分钟至两小时,精子就能到达目的地。一个只有卵子1%大小的精子仅仅依靠尾巴划行,必须在24小时内先后经阴道、子宫颈口、子宫、输卵管峡部等重重关卡,才能与卵子见面,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经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原来数以亿计的精子只剩下几千个,这些得以幸存的一小部分精子终于在输卵管的某一个位置和卵子相遇了。但是,即使遇到卵子,也不可能轻易地与其结合,还要经受来自卵子的考验——透明带和放射冠,它们是阻碍精子长驱直入的两道防线。

这时,一大群精子迅速把卵子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往卵子里钻。精子会释放出放射冠穿透酶、透明质酸酶和蛋白分解酶等三种水解酶,来攻破卵子的防线。

当卵子表面的一部分破裂时,一个正在那儿等待的幸运儿就能够朝卵子的内部前进,进而与卵子结合。同时,卵细胞膜迅速改变状态,在卵子的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挡其他精子的侵入。

接下来,这个幸运的精子便甩掉自己的小尾巴,头部的细胞核开始增大,直至与卵细胞核的大小相差无几。于是,两个细胞核互相靠近融合在一起,各自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也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胎儿的第一个细胞——受精卵,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性别的自然选择

谁是性别的最终决定者

人体是由无数细胞所构成的,而几乎所有细胞的中心都有称为核的部分。在这部分存在着细线状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利用特别的色素染色,因此被称为染色体。

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因子把握着遗传的生杀大权,这些遗传因子又称为基因。基因是贮藏遗传信息的地方,一个基因往往携带着祖辈的一种或几种遗传信息,同时又决定着后代的一种或几种性状和特征。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上千个基因组成的。

由于基因内部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相同的生物,也没有任何同种生物的相同个体,即使兄弟姐妹之间,甚至孪生兄弟、孪生姐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在人体一般细胞中都是成双成对、双双并存的,只有当它形成配子时(如精子细胞和卵子细胞),才彼此分离。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一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显性基因,其后代的相应特征就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表现型。而隐性基因则只有当成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同时存在时,其特征才能表现出来。

以人的相貌特征为例,在胚胎形成时,胎儿要分别接受父亲和母亲的同等基因。假如孩子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黑眼睛基因,而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棕色眼睛基因,但是他最终却长了一双黑眼睛。这是因为,在这里黑色是显性,棕色是隐性,黑色基因压倒了棕色基因,因此表现为黑色。

然而,在这个孩子的染色体中仍存在棕色眼睛的隐性基因,在他长大成人后,如果他的妻子和他一样,体内也存在棕色眼睛的隐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有一双棕色眼睛。这就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区别。

基因还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是指基因能够自我复制,使后代基本保持其祖先的样子。变异性是说基因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能够发生“突变”,因而人类才有可能不断进化,由古代人演变成更为高级的现代人。

染色体不是人类特有的,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内,凡是栖息在地球上的生物全都具有染色体。人们发现,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不相同,而在相同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状则是不变的,于是才有了子女像父母的遗传现象。

1882年,德国学者佛莱明首次用显微镜观察人类的染色体。关于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后来由世界上诸多学者加以研究,直到1956年召开国际染色体会议,决定数目为46条。

在人体细胞中的46条染色体中,有22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是不论男女都具有的相同形状与大小的染色体,也称为体染色体。

性染色体有两种: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两条大小形态相同的XX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则不相同,一条是X染色体,一条是较小的Y染色体。

有趣的是,人体染色体的数量在身体绝大多数部位的细胞里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具体有46条23对,可是唯独在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里,却只剩下23条。

这是因为在精子和卵子形成时,经过两次减数分裂,使原有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最终每个精子和卵子就只有23条染色体了,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

由于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只能形成一种卵子,即含一条X染色体的卵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可形成两种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色体的精子。

X精子和Y精子虽然很像,但还是有一点差异,那就是精子本身的大小。X精子所含的DNA比Y精子多,头部(核)也较大,比较重一点。

相对而言,Y精子比较小,重量较轻,动作比较利落。同样条件下在体内游动时,Y精子的速度会比较快,因而比较早地到达卵子所在的位置。

但是,Y精子的寿命比较短,而头比较重、动作比较迟钝的X精子虽然行动力不如Y精子,但比较强壮,可以在女性的体内存活得比较久。如果在排卵期的前几天排出精子(性交),在卵子到达之前,精子就已经在输卵管等待卵子了,这个时候对寿命较长的精子比较有利。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为46条,其中23条来自父亲,另外23条来自母亲。也就是说,染色体受精卵既携带有父亲的23条遗传信息,又携带有母亲的23条遗传信息,共同控制着胎儿的特征。等到胎儿长大成人,生成精子或卵子时,染色体仍然要减半。如此循环往复,来自双亲的各种特征才得以代代传递,使人类“复制”着与自己相似的后代。

如果X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XX合子,则发育成女孩儿;如果Y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XY合子,则发育成男孩儿。受精时,两种精子与卵子结合是随机的,其机会均等,也就是说形成XX合子与XY合子的机会各有50%。因此,下一代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虽然不会有YY性染色体的男性,但却有XYY性染色体者。相对而言,也有XXY性染色体,后者被归类为女性,因为其有两个XX,但又因为有Y染色体存在,因此某些部分会男性化,但其本身仍是个女性。当然,以上两种类型均属于特例。

上述性别决定的机制有两大特点:

性别是在受精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的,此后孩子的遗传性别就无法改变。无论孕妇服多少中药、西药,或请“圣人”换胎都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危及孕妇生命。

在胎儿性别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一个卵子发育成男孩儿或女孩儿,取决于使之受精的精子是含Y染色体还是含X染色体,因此生女孩儿时责怪女方是毫无根据的。男方每次射精排出几亿个精子,其中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各半,至于是哪种精子受精,完全是随机的。

影响精子活力的因素

X精子和Y精子各有特点。X精子的头较大,体积较大,活动比Y精子慢,对酸性的耐受力和对宫颈黏液的穿透力较Y精子强,寿命较长。

Y精子头小而圆,体积也较小,比X精子移动得快,但对酸性的耐受力和宫颈黏液的穿透力较弱,寿命也短。

阴道为了防止外界的细菌侵入,其内部通常都会分泌有杀菌作用的酸性液体。如此一来,不仅减弱了进入阴道中的X精子的活动力,对于Y精子而言,情况更加严峻。

所以,原本数量较多的Y精子在酸性液体中锐减,使得X精子、Y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机会几乎相等。假若X精子与Y精子对于酸性液体的抵抗力一样,那么,以Y精子为X精子两倍多的数量来看,生下的男孩儿会比女孩儿多,使世界人口性别比例失去平衡。

虽然在酸性的阴道内淘汰了许多Y精子,但是,接下来的子宫颈管及子宫内部都是碱性环境,对Y精子来说就有利得多了。通过酸性的阴道后,存活下来的精子进入子宫内部,虽然此时二者的比例尚无法确知,但Y精子在碱性液体中较X精子活跃是肯定的,所以Y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几率也就会自然增高。

资料显示,孕妇产下的胎儿性别比(包括流产)是女孩儿90~100:男孩儿110~170。因此,实际上与卵子结合的几率Y精子大于X精子。

因此,生男生女的关键取决于在酸性环境中X精子与Y精子适应能力的强弱。虽然在酸性环境中,Y精子较X精子的活动力弱,但是在碱性环境中却恰好相反,Y精子反而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体内因素与性别决定

虽然人们已经知道决定胎儿性别的关键在于精子(的确,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区分线就在于精子的染色体),但是,要知道女性体里如何迎接这些精子,也是影响胎儿的性别的一个因素。

酸性与碱性

酸性、碱性和胎儿的性别决定有很大的关系。女性体内,特别是阴道、子宫、输卵管这些精子通道,其酸性与碱性对决定胎儿性别就很重要。变成女孩子的X精子喜欢酸性,不喜欢碱性;变成男孩子的Y精子则比较喜欢碱性,不喜欢酸性。

阴道与子宫的入口处为酸性,子宫颈管、子宫、输卵管内全部都是碱性。所以阴道内对喜欢酸性的X精子比较有利,通过子宫入口以后则对Y精子比较有利。

所谓的有利是就可以存活下来来说的,在比较不利的条件下精子死亡几率较高。因此,由于碱性的部分较多,所以喜欢碱性的Y精子受精几率较高。

女性体内环境的变化

女性体内环境的变化主要与排卵和性高潮有关。进入排卵期之后,为了容易接受精子,宫颈管黏液分泌增多,这种黏液为碱性。因此,黏液分泌后会使阴道里面的酸度降低。

另外,排卵时雌激素分泌活泼,女性身体变得非常敏感,容易接受性刺激,提高敏感度,性交时容易出现性高潮。女性达到性高潮时,会从宫颈管上方排出碱性的分泌液,使宫颈管内暂时变化成碱性,这使得X精子不容易通过,从而阻挡了X精子的受精。

阴道内的环境与受精

阴道呈扁平筒状,长度约为9厘米,四周有黏膜。阴道内通常呈酸性状态,由于精子不喜欢酸性,一旦进入阴道内,行动就会受到抑制。而且,Y精子对酸性的抵抗力较X精子弱,当它们同时处在酸性分泌液中时,Y精子会比X精子先“凋零”。

因此,存活的精子应该多为X精子,但是精液内Y精子与X精子的比例约为2:1,所以,存活的精子便巧妙地维持了一种平衡状态,以便保持男女数量的大致平衡。

在排卵期间,机体为了方便卵子受精,子宫颈管会分泌碱性黏液,以中和阴道内部的酸性。此时精子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其中Y精子比X精子显得更为活跃。

假如精子是在阴道为酸性的时期进入,也就是在未接近排卵日的阶段进入,由于X精子较Y精子在酸性环境中的持久力强,所以容易生存下来,从而生女儿的几率也就相对提高了。

如果精子是在阴道为碱性的时期进入,也就是在接近排卵日的阶段进入,则行动灵活且数目众多的Y精子较易受精,生男孩儿的几率比生女孩儿的几率高。这便是控制生男生女的重要关键之一。

子宫的碱性与受精

子宫腔是受精卵着床与胎儿成长的场所,其体积在妊娠末期约为妊娠前的50倍。子宫内部通常呈碱性,尤其是越接近排卵日,其碱性越强,以便做好受精的准备。

受精是从精子进入卵子中开始的。卵巢每个月排出一个卵子,卵子的寿命通常只有24小时,而真正拥有受精能力的时间仅为前后6小时。这其间,精子必须努力地游向卵子,而且数量必须够多才行。

进入子宫内的精子群,X精子与Y精子的数量大致相等。但由于在碱性的环境中,Y精子较X精子的运动力强,所以和卵子结合的可能性相对提高,生男孩儿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环境因素对性别的影响

科学家早就知道,人类性别是在受精的一刹那由精子决定的。受精卵发育成男胎或女胎,关键要看同卵子结合的精子是Y型还是X型。

X精子和Y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占50%。但是,由于Y精子与卵子结合几率比X精子与卵子结合几率要高一些。因而,从整个人类来看,生下100个女孩儿的同时,就有106个男孩儿降生,这是大自然的安排。

最近几年,世界上一些地区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孕妇生男孩儿的机会明显大于生女孩儿的机会,而这些地区的人们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什么因素导致男女比例失衡?难道是环境污染所导致的?

因此,瑞典的科研小组对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例如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学药品是否影响胎儿的性别展开了研究。这些污染物在被禁之前曾在工业和商业用途上广泛使用,随处可见。

研究的结果证实,经常接触上述污染物的瑞典渔民,其精子中男性Y染色体的比例更高。瑞典的科研人员说:“渔民接触的化学物质越多,我们发现的Y染色体也就越多。”

虽然研究人员发现了环境污染导致Y染色体数量增加这一事实,但并没有确定Y染色体数量的增加就一定意味着出生的男孩儿将多于女孩儿,尽管从理论上说这种可能性很大。

也许环境污染只是造成男女性别失衡的原因之一,还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卵子与哪个精子受精,例如性交时间就是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出生性别比例失衡,通常是污染导致男婴出生增多。但巴西研究人员最近在大气污染影响出生性别比例方面的研究中得出了另一种结果。

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把有着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然后调查了从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结果显示,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女孩儿的出生比率为48.3%,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区域女孩儿的出生比率为49.3%。

污染所造成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在人类性别的自然发生和调整上有违自然规律。有人认为,污染与其他影响性别比例的因素一样,也是一种生殖压力。

灾难和危机,比如恐怖袭击可导致女婴出生更多,而环境污染也可以说是一种灾难。在灾难情况下,人类会建立起一种适应自然的安全生殖法则,因为女孩儿更容易成长,而且未来还会生育孩子。

生男生女与地域的关系

马耳他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按纬度高低把欧洲分成三部分,纬度在35度到40度的为南部国家,纬度在40度到55度的为中部国家,纬度在55度以上的为北部国家。

然后,他们对世界卫生组织1950年到1999年间的出生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在欧洲,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南部国家男孩儿的出生比例远远高于法国、瑞士、丹麦、瑞典等中部和北部国家男孩儿的出生比例。

同时,他们还对北美洲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欧洲情况完全相反,在北美洲地处北部的加拿大的男孩儿出生比例要比位于南部的美国和墨西哥的男孩儿出生比例高。

因此,马耳他专家称,人类生男生女的比例因其所生活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尽管还无法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真正原因,但目前可以基本肯定的是,气温差异与此无明显关系。

气温对生男生女的影响

古希腊人认为,孩子的性别直接同气候有关,热天容易怀男孩儿,冷天容易怀女孩,即男婴和女婴的出生率可能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改变。

过去的研究早就发现,小老鼠和小蝙蝠的性别、出生时间与环境温度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尽管生物学家一直对生男生女的比例与季节变化有关持怀疑态度,但为了找出胎儿的性别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德国研究人员针对1946年到1995年间的出生记录进行追踪,并且对照当地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当地的四月到六月是男孩儿出生最多的月份,十月则是男孩儿出生最少的月份。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受精卵结合前一个月的环境温度,也就是在性行为发生前的一个月所处环境的温度,是影响胎儿性别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胎儿,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胎儿。

研究人员认为,环境温度可能影响睾丸内精子的性质,持续炎热的天气对X精子的损害可能多于Y精子,因此,男孩儿的出生率较高。

另外,环境温度的升高对性别比例的影响可能有间接作用。温度越高,做爱的欲望越强,男女性行为频率的增加,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孕。由于Y精子的运行速度较快,容易占据一个极好的受孕机会,所以高温环境下男孩儿的出生率增高。

研究者认为,性别的偏差虽小,但它能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因为现在已经有百分之几的比例偏向于男孩儿,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就可能进一步加大男女性别的比例差异。

太阳磁暴影响生男生女

科学家们早已知道太阳的活跃程度会对生物圈有所影响,但是它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生物过程,到现在也没人能说清楚。也许近五十年来女性多于男性,就与太阳活动明显加强、地球上空出现磁暴的次数增多有关。

太阳磁暴是太阳因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秒钟400千米到800千米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地球的地磁场。

太阳磁暴发生时,包括电力系统、卫星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在内的诸多设施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臭氧层。科学家们形象地把太阳磁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的活动对地球至关重要,因而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

众所周知,地球的地磁场是个很复杂的结构,它充当着地球保护罩的作用,屏蔽着整个地球表面,阻隔了以充电微粒形式大量存在于环太阳空间的有害辐射。

由于地磁场和太阳等离子流的相互作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被称为磁场的空间,而在紧挨它的地方出现气体离子化过程,形成电离层。人类就是生活在这个无边大海的底部,所以他们的进化发展与电磁空间的变化不无关系。

俄罗斯科学家对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的600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受孕时刻地磁场变化情况和未来孩子性别的形成有着某种联系。

调查结果证实,在地磁场强度下降时男孩儿的出生率要高于女孩儿出生率,在地磁场活动减弱的日子里受孕,男孩儿同女孩出生率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