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入不知深浅,人不拼不知输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17:00:44

点击下载

作者:鲁宛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水不入不知深浅,人不拼不知输赢

水不入不知深浅,人不拼不知输赢试读:

第一章轻言放弃,好高骛远

不主动迎接挑战

1991年,在温布尔登举行的网球锦标赛女子组半决赛中,17岁的前南斯拉夫女选手塞莱丝与美国女选手津娜·加里森对垒。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非加里森,而是她自己。赛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这场比赛中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因此,我总是力求稳扎稳打,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轻易向对方进攻,甚至在加里森第二次发球时,我还是不敢扣球求胜。”

而加里林却恰恰相反,她并不只打安全球。“我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决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津娜·加里森赛后谈道,“即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尽了力的。”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先是领先,继而胜了第一局,后来又胜了一局,最终赢得了全场比赛。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许多成功人士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有限度地承担风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

事实上,生活在尝试风险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市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人往往在冒险并盘算着该做什么时,成长最快。一位日本专家指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智慧。也拥有了很多智慧,这能给人以更大冒险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有可能性,也不能断定所有的人都敢于去冒险。

作为青年人,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还要永远保持冒险精神。自卑自忧、谨微小心并不是“现代人”的品质;裹足不前、举棋不定,他只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美国一家大印刷公司的经理曾回忆起他与自己公司一位会计员的一次谈话,这位会计员的理想是要成为他公司的审计长,或者创办她自己的公司。虽然她连中学都没毕业,但她却毫不畏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公司经理提醒她:“你的会计能力是不错,这一点我承认,但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把目标定得更加切合实豚些。”经理的话使她大为恼火,于是,她毅然辞职追寻自己的理想去了。后来她成立了一个会计服务社,专为那些小公司和新移民提供服务。现在,她在加州的会计服务社已发展到了五个办事处。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限度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在他们怀有激情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限度就更难预测了。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正像塞莱丝的经历一样,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同样一件事,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甲经过细算,认为有60%的把握,便抢占时机,先下手为强,因而取胜。乙在谋划时过于保守,认为必须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结果坐失良机。

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之事。美国传奇式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曾经一语道破:“英雄和懦夫都会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我们大家都遇见过一些所谓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他们似乎“什么世面都见过”,因此总对我们讲一些不可做这不可做那的理由。你产生了个好主意,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像消防队员灭火般地向你泼冷水。这种人总能记起过去某时曾有某个人也产生过类似想法,结果惨遭失败,他们总是极力劝你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免自寻烦恼。

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过去的失败,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我记得曾跟一位女律师谈过话,当时,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她不久就要出席的法庭辩护。这是她当律师后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我问她希望给陪审团留下个什么印象,她回答说:“我不要被人看作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要他们怀疑到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要……”这位女律师掉进了“不要”的陷阱里。“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现实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你不难猜出球会落在何处。

因此,在遇到令你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我再次询问那位女律师,问她希望出现些什么情况,这次她回答说:“我希望被人认为业务精通,充满自信。”我建议她试想一下“充满自信”的感觉,她认为,那意味着满怀信心地在法庭上走动,口中使用着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用眼睛同证人和陪审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说话时声音清晰宏亮,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能听清楚。她还想象了精彩的结案辩词及己方胜诉的情景。经过几星期这种积极的图像设想演练之后,这位年轻的女律师的第一次出庭辩护非常成功。

但是,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你从事某项新事务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只要他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就难免出现失误的风险。

吉姆·伯克晋升为美国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

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的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譬如说,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精明的人能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同时作好应付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世上大多数人不敢走冒险的捷径。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乎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迂回遥远,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他们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而这,岂不也是一种风险吗?而且,这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

所以,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事事追求完美

你是不是整天在地上找一些你以为宝贵的东西,何不抬头向上看看、向四周瞧瞧呢?你将发现生命其实可以有不一样的经历。除了金钱之外还有许多比它更美的事物,换一个角度去体会,你会发现幼童的笑容、晚霞的灿烂、路旁的小花……都是值得仔细欣赏的。

哲人说:“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你自在心灵的药饵。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它本来就是以“缺陷”的样式呈现给我们的。人如果事事追求完美,那无异是自讨苦吃。

从前,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弟子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弟子遵命而去。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树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总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自然,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的一味找下去,一心只想十全十美,最终往往是两手空空。直到有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了许多机会是多么得不偿失。世间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飘渺的完美,而忘却了任何一种正常的选择都可以走向完美,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臻完善的执着追求过程。

有两个朋友曾经一同考研,其中一个决心要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另一个则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实际状况的学校。结果,那个一心想要考重点大学的朋友前后考了5次而未果,眼睁睁地看着他人一个个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致神经有些失常了。而另一个朋友则一考而中,由于勤勉刻苦,研究生毕业4年后就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其实,任何一种平淡的选择或开始,只要后面的过程得当,其间必定蕴含着许多奇迹,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脱离实际地片面追求完美。拣一片最美的树叶,需要拥有一份理智,一份思索,一份对自身实力的审视和把握。

人生的缺憾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不能杜绝缺憾,但我们可以升华和超越缺憾,并且在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缺憾可以当做我们追求的某种动力,如果我们能这样看,就不会为种种所谓的人生缺憾而耿耿于怀了?

有了缺憾就会产生追求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如同候鸟有了目的地,即使总在飞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总有期望的目标,总能够坚持下去。如果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拼命做好,这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试着将“尽力做好”改成“努力去做”。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如果你为自己制订了尽善尽美的标准,你便不会尝试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只适用于上帝。因而,做为一个普通人,不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你如果有孩子,不应要求他事事都要努力做好,因为这种要求会使小孩产生怨恨情绪。“去做”要比“尽力做好”更为重要。例如,应该教小孩打排球,而不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说“我不行”。只要孩子喜欢,就应鼓励他们去滑雪、唱歌、画画、跳舞……而不应仅仅因为他们可能做不好某件事就不让他们尝试去做,要在孩子们重视的那些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尊、自豪和兴趣。

如果你将自己的价值与成败等同起来,必然感到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想一想托马斯·爱迪生,如果他以某项工作的成败来衡量自我价值,他在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会认输,就会宣布自己是个失败的探索者,并停止用电灯照亮世界的努力。然而他并没有认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去探索,如果失败指出了成功的方向,人们甚至可将其视为成功。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我最近修改了一些名言,其中之一便是将‘一事成功,事事顺利’改为‘一事成功,事事失败’,因为我们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唯一给我们以教益的便是失败,成功仅仅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假如你的目标切合实际,那么你的心情通常会较为轻松,行事也较有信心,自然而然便会感到更有创作力和更有工作成效。我不是鼓吹放弃努力奋斗,事实上你会发现,在你不是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有确实良好的表现时,反而会获得一些最佳的成绩。你也可能用反躬自问的方式来抗拒追求完美的思想,例如,“我从错误中可以学到什么?”你可以做个实验,想想你犯过的一项错误,然后把从中得到的教训详细列出来,千万别惧怕犯错,否则你会失去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

如果说完美是毒,缺陷就是福了。很多人不是都会欣赏“缺陷美”吗?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就是一种对缺陷美的肯定。如果事事可以不追求完奉,那日子肯定会过得快乐一点。譬如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生活的理想是: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花园洋房;坐要名贵轿车;妻要国色天香;儿要聪明伶俐;财要富可敌国……光凭你的一双手,能变得出这么多的鬼把戏吗?可想而知,在你追求这些过程当中,必定是到处碰壁、心为形役、苦不堪言的。

相反,如果你是一个知足主义者,那你的理想门槛不会太高:吃营养够了足矣;穿整齐美观足矣;住遮风避雨足矣;坐中巴小车足矣;妻中等之姿足矣;儿健康正常足矣;财生活够用足矣。

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事情,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是:事情不完美便毫无价值。追求完美有时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不要放“马后炮”

一个人不可能孤孤单单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活着对谁都不容易,但要很好地活着,却不能少一点宽容与善良。没有宽容的情怀与善良的心境倒底不能使一个人生活的如意。俗话常讲的“万事如意”,可谓是头绪繁多而且意愿美好。但是要成事就少不了多做几回及时雨,因为有雨之后,才有晴天。这都是谁要期望的。《水浒传》中有一个宋公明,人称宋江的便是。这个人最初只是一个小衙吏,在当地算是个土财主,凭这微末的道行,到水泊梁山坐第一把交椅似乎不好理解,他有什么本事?那一百零七将都是何等人物,但是,怪得很的是,大家都拥护他,拿他当皇帝一样供着,他说一就不二。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他给晁盖们报了信儿,那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他在江湖的威望就算立住了。可见。这及时雨比什么都值钱。

宋江是聪明的,人家审时度势,干出的是让人竖大拇指的事。可有些人不,他们在事后发表自己的高见,每当你办事不利,他就会说出一车埋怨话,埋怨你为什么当初不跟他商量,那架势让你感到自己惭愧得了不得。可是,你如果真有什么事跟他商量,他又是半点主意都拿不出来,你逐渐就知道了,他们一共也说不出几句话来,那大抵都是,“我说什么来着?”“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诸如此类,乏味得很。

这被人们称为“马后炮”,这种炮没有任何价值。有一种比赛有点这炮的味道。这种炮质量不错,能够把体现大学生广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的辩论活动同体现高科技的大众传媒结合起来,创意实在不错。

但是,最近几年,辩论赛的质量却是逐年滑坡。直至发展到斗嘴的程度,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种悲哀。特别是这种比赛还被当作节目搬到晚会上去,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一切辩论所需要的逻辑能力、知识能力、谴词能力、配合能力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生活话题的嬉闹。

大学生辩论活动从1993年复旦大学“狮城舌战”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至今,也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它的目的毋庸置疑,一方面想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进取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的思辩性与口才锻炼。大学生们在辩台上应以逻辑领导理性。以严密要求技巧。辨证地阐释观点。让我们感喟到具有高度逻辑性的知识通过雄辩的方式展现,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没有真理就没有深刻意义上的赢家。

类似辩论场上主持人一句“两支队伍不分胜负”不折不扣地为此做出了注解。观众们终于感到,原来电视上那帮大学生假模假样地就是在游戏呀!那些所谓的理论不过就是纸上谈兵而已吧?体现“以退为进、守柔处弱”等中国哲学大智慧的辩论活动,本来于学术和做人都是有益的,现在,却无话可说。这种沉默构筑了马后炮的后果,谁有工夫听你叨咕没用的啊,已经够烦的了,你在那不成不淡地说些废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不是病态吗?

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及时雨,关键时候给人伸出温暖的手,人家但凡有点儿良知,就不能忘了你。

千万别拿别人求你的事儿不当一回事,帮人等于帮自己。你不拿人家当回事儿,人家也犯不上总理你,谁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求人的时候,你别给自己树立一大堆敌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尽心尽力帮别人解点儿忧,别总是在背后说废话,你以为你是太阳啊?说那些没用的臭氧层干啥呀}与其这样你还不如装哑巴。是个人就得发出有用的声音,这一点你务必要牢记,否则,别人给你几个白眼也是活该。

对于一个死者来说,任何帮助已无济于事,所以,对人的帮助应当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

认钱不认人

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这是叁之常情。

所以,在平时人际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资”。

就拿做生意来说,适当地进行“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利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这种情况往往有多种表现。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相互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的人。有缘自然有情,关系好的时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和持续这种关系,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其天长地久。

其实,就算是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互相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彼此都觉得商人多诈多奸,人与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情场上,最爱的人常常会变成最恨的人,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问题。

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而且要从小处细处着眼,事事落在实处。

怎样进行感情投资呢?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你的人情账户

人与人之间没有彼此信任,则没有互助互利;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中重视情感因素,不断增加感情的储蓄,就是聚积信任度,保持和加强亲密互惠的关系。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你即便犯有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你即便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能理解。所以,我们强调请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如果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这是惟一的和可靠的诀窍。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就是社会与人生的天平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砝码。

你请某人来帮助粉刷装修住房,说好干半天,他可能干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为你办理开办什么公司的手续,他也许只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具体的手续还要你自己去四处奔波……”遇到这类情况,千万不可埋怨,不可责怪对方说话不算数。因为事实上人家已经帮了一点忙,这就值得你表示肯定和感谢。你感谢对方帮忙一小时,下回他可能会帮忙两小时,你感谢人家为你办手续探明了路线,下回他也许会一帮到底。

自己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剐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求人与被人求,就是一笔人情账。尽管是人情账,无法精确地计算,但是也应当心中有数。

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如果你了解对方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的帮助你。

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求人家,而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那对方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都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对方就会在心理上失衡。现在的人对口头许诺不感兴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就难了。

二、必要的物质交流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仅用话语来表达你对朋友的关心和友谊不太实际。仅凭一张嘴是无法建立友好关系的,还要有点物质上的交流。这就需要你运用一些小礼品来沟通与朋友的关系。但人往往又是很矛盾的,想要却又不好意思,所以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样子来。

现在人们爱用礼品的轻重来衡量友情浅深,认为礼轻情亦浅,礼重情才深。所以我们再谈礼轻情意重时,似乎有点不合时尚。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礼轻情义重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你送给对方很重的礼物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你或许有事相求,或许希望得到某种更贵重的东西。而对方也不会无缘无故接受你重礼。他会猜想,你是否有事求他。在接受你的礼品时他会很慎重。甚至会拒绝你。

我们所说的礼轻情义重,是说在无求于对方时给对方送礼品,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仅仅是为了与对方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促进友谊。当对方有喜事时前去恭贺与对方同喜:当对方在困难时给对方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当对方生病时前去安慰表示关心……这种情况下你送的礼品虽然很小,对方也会非常高兴的。

当然,“礼轻”也要看情况而言,要看对方与你的亲密程度。随着双方感情越来越深,礼品可以适当地加重一些。但无论你送多重的礼品,都只是为了表示感激对方与你的密切合作,不要有其他想法。

送礼品最忌讳的是临时抱佛脚。尤其是你刚与对方认识就带了许多礼品给对方,然后就提出你要办的事,很明显你是在用这些东西来换取他的帮助。一般情况下他会拒绝你的礼品,就是收下了也不会马上帮你办事。

所以送礼物,要分着送,一个人一个样,那样才会有好效果。

送礼要选择对方在家时送。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是不大礼貌的。有时,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收了礼品。

切忌当着外人面送礼。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人多眼杂时应当回避,尤其是给领导送礼,更应该注意。一来领导怕背个受贿罪名,送礼者也不想落个巴结印象;二来社会之大,无奇不有,红眼者、造谣生事者无处不在。

话不能说绝,事不能做绝

实在人不善于绕弯,总是把事情做到绝处,这是没有多少益处的。相反,不把事情做绝,就能让你活跃起来。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就业非常困难。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为售货员的工作。

在圣诞节前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衣着破旧,心情沉重,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指落到了地上。她慌忙捡起了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的去处。戒指就在这个男子手里。但怎样把它拿回来呢?能硬向他要吗?他不给怎么办?去报警,可店里没有其他人。再说,即使能这么干,势必要惊动老板,她的工作还能继续干下去吗?怎么办?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姑娘没有开口。“什么事?”他再次问道。“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我的处境还不如你。”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姑娘立即也伸出手,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您好运!”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指放回原处。

这是一起盗窃案,一般来说,人们通常的处理方法,不外是想方设法抓住盗窃者,追回赃物。但是这位姑娘并没有这样简单处理,而是用一席话彬彬有礼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那个盗窃者良心发现之后,也没有出乖露丑,而是非常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就这位姑娘而言。如果被盗走了一枚、指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就是抓住了盗窃者夺回、指,张扬出去,被老板知道个中原委,姑娘也会因工作疏忽而被解雇。何况那个男子是一个落魄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善良的姑娘也不想因此而雪上加霜,伤害这个走投无路的失意者。“对不起,先生!”姑娘首先用礼貌称呼语,语气适中,不慌不忙地唤住了这位男子。这样既传递了信息,又创造了一个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当时姑娘慌不择语,或者语气过重的话,或者是那男子如惊弓之鸟,三步并作两步,消失在门外;或者是惊动了别的同事,闹得人尽皆知,那都不是姑娘所希望的。

当那个男子接连问两个“什么事”时,聪明的姑娘从他的表情及其问话的方式腔调中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也洞察到他微妙的内心世界,她感到眼前这个男子不是那种惯偷,而是好人被穷困所迫的一念之差。他很可能接受自己的处理方式。姑娘决定继续采用含而不露的暗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达到目的——“这是我头回工作”,暗示我也和你一样,千辛万苦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头一回工作,咱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同病相怜才对。“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意在为前一句作陪衬,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把这枚、指“拿”走,那我就要失去这份差事,再找工作就很困难了,就像你现在一样。这两句话把自己和那男子感情上的距离拉得很近。

当男子传达出愿意归还、指的信息时,姑娘不失时机地握住他的手,说上一句“也祝你好运”,抚慰了失意人感情上的失落和内疚。

自己把事情做绝,等于把自己的路子堵死。这是实在人的成功之忌。

埋怨自己出身平凡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伟人,没有谁注定一生辉煌。辉煌都是平凡的人造就的,而当他成功的时候,也就不再平凡。一个农家子弟,靠个人的奋斗搞起食品加工业,后来竟成为国际知名的企业家,他就是霍尔金。

霍尔金把农民的诚实和商人的精明融为一体,靠此获得了成功。他十几岁时,在匹兹堡郊区种了一大片菜园子,目的是要到市场上出售。霍尔金发现,农作物的季节性很强,到了收获期,到处堆满了各种农产晶,不抓紧卖掉,很快就会烂掉,而这时价格又低。到了淡季,新鲜蔬菜就很少了,价格贵得惊人。这种状况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不利,应该想办法加以改变。

他想,能否使成熟期间隔开来,使蔬菜淡旺季不太明显。他开始选择不同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终于找到了几种适宜的品种。他把时间计算好,把插种时间推迟了一些,正好缺少蔬菜供应的时候,他的蔬菜可以上市了。这样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可卖得好价钱。

有一天,霍尔金到匹兹堡去探望一位亲戚。吃午饭时,亲戚拿出来一个绿色小瓶,说是最好的芹菜末,请他品尝。霍尔金尝了一下,比苦药还难吃,不禁大皱眉头,询问是从哪里买来的?他知道里面掺了假。“假的?”亲戚不相信他的说法。因为卖这种食品的杂货店的店主,是自己的老朋友。老朋友还会骗人?霍尔金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拿起绿色小瓶就往外走,他要去问问这家店主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亲戚跟着他一起到了杂货店。霍尔金质问店主,为什么在吃的东西里掺假?这样做对人们的健康是有害的。店主被问得莫名其妙。他上下打量一下眼前的这个年青农民,带点挖苦的语气反问道:“请问阁下怎么知道这里面是掺了假的?”霍尔金从颜色到味道详细道出了真假芹菜的区别,店主服气了。

他带着“不让假货在市面上流通”的心情回到乡下,立即筹划起生产芹菜末的事情来。真要干起来,事情也并不那么简单。芹菜虽然到处都有。但要批量生产芹菜末,原料来源就需要认真考虑,必须有专人到各农场去收购,还有生产场地和各种机器设备问题也需事先解决好。

霍尔金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正纯质的芹菜末很快生产了出来。接下来的问题是:用什么材料做包装。霍尔金为了表明自己产品的纯正性,决定用透明的玻璃瓶包装,让人们一眼就看清它的颜色。

第一批产品上市了,匹兹堡那位杂货店韵老板成了霍尔金最热心的义务推销人。没多久,第一批货就销售一空。加工芹菜末一炮打响以后,霍尔金同商界开始有了广泛的接触。这一方面鼓起了他的勇气,另一方面扩大了他的视野,他感到还有许多生意可做。他想,如果自己把这些蔬菜加工成食品,不但便利城市人消费,也替农民的剩余产品找到了出路,岂不是一举数得。于是他把用来加工芹菜末的厨房——这是他的临时加工厂,加以扩建,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腌制瓜菜。后来,他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扩建、创办了亨家食品公司。

比如蕃茄,这在乡下是很多的,但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城里人能吃到新鲜蕃茄却是很困难的事。当时宾西法尼亚州的蕃茄大丰收,便宜到几乎没人要的地步。霍尔金看到蕃茄扔得到处都是,十分可惜,计划着如何把它利用起来。他请来了两位食品加工方面的专家,研究制造蕃茄酱的技术问题。又派出一些采购员,到各地去收购蕃茄。他要求公司的人,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十分注意产品质量。农民们很理解霍尔金定下的原则,在收购中同公司人员合作得很好。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人收购,这些蕃茄就会白白烂掉,那一个钱也捞不到。现在有人上门来收购,当然要把最好的蕃茄拿出来。由于在制造技术上有专家作指导,加上从采购到加工各个环节都注意质量,结果生产出来的蕃茄酱也是一炮打响,成了公司的荣誉产品。

霍尔金开始经营食品加工业时,美国的《纯正食品法》还没有制定,有不少食品制造商在食品里乱加添加剂,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霍尔金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他认为,赚钱也要讲商业信誉,尤其是食品这一行,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他说:“供应给消费者优质的食品是我们的社会职责,不能一味在价格上做文章,在原料上做手脚。”保证食品纯正。是他经营上坚持的原则。他要求公司职工,要抱着“这些食品是自己吃的”心理去工作,要特别注意卫生。霍尔金掀起的纯化食品运动,对社会公众来说,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壮举,但确实给亨家公司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公司面临着创立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产品销量大减,市场份额几乎被别的公司抢占完了。霍尔金没有被挤垮,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顶住了。现在他获得了全胜,亨家公司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他在经营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在价格上迁就消费者”。他认为,既然他提供的是优质产品,就理应得到相应的价格;消费者既然吃到的是纯正的食品,就必然要付出比一般产品高一些的价钱。

他追求的目标是:让所有口味不同的人都能买到他们喜欢吃的食品。“力求产品的多样性”,成了他的经营方针。亨家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枷种,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不管酸甜苦辣,他们都能得到一两种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能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了在开发新产品方面,霍尔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就是“快速方便食品”的科研成功。霍尔金主动询问女士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好的想法,一位女士说:“我想,在一般食品上,目前的种类和口味都差不多了,你何不在主食上动动脑筋?”霍尔金感到这个意见很有启发性,便问她是不是还有更具体的想法。这位女士说:“我和先生刚结婚不久,每天忙于上班,做饭要花去很多时间,太麻烦了。如果能有一种简便食品,不用烧煮,像罐头一样打开就吃,那该多好!”别的女士也插话支持这种想法:“就请您这位大老板想想办法吧。如果能研制出一种简便食物,那会节省我们许多时间和劳动的。”

这是霍尔金在推行食品多样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举动,他早已看出,在工业发达的社会里,时间对于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他们不希望在饭食上消耗太多的时间。如果方便食品研制成功。一定会大受欢迎的。亨家公司很快推出了第一批方便食品,使人耳目一新,立刻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这些食品中,有用开水一冲就可食用的通心粉,有用水冲食的沙拉粉。这一发明,为整天忙于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便利。

当人们向霍尔金祝贺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从小没有学过做生意,后来之所以变成生意人,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农产晶没有销路而被弃置于地,感到可惜。我一开始经商,就不习惯商界的虚假行为。支配我的想法是,生意人也应该像一般人一样,不能做专门损人利己的生意。生意人也应有自己的社会责任,那就是要增加大众福利和社会繁荣,而不是像强盗那样,只知在人们身上榨取钱财。我们要用优质的产品换取应得的利益。我们要迎合大众的需要,做出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不用抱怨自己出身平凡,不用羡慕别人怎样怎样,只要你用心去做,平凡中也能造就辉煌!何况,你本身就是不平凡的。

凡事不可强出风头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激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使自己变得孤立无援,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是“厌”而远之。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有个朋友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得人缘的骨干,按理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少有人会不得罪人,可他却是个例外。当然,这也是吃了一番苦头才获得的。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为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就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麻烦中所得到的快乐。”这话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残酷,但仔细琢磨一下也不无道理。是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从别人的麻烦中得到的快乐,极可能比从自己的胜利中得到的快乐大得多。也许,这正是人性本身的劣根性,然而却是难以克服的劣根性。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必须学会谦虚,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永远受到欢迎。要知道,从彻头彻尾的本质上讲,谁都不比谁更优越,百年之后,今天的一切也许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要在别人面前大谈我们的成就和不凡。

戴尔·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的碘,是使你没有住在病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

——这番话确实值得我们仔细回味。

没有良好的心态

心态的不同、情绪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样事物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反应也有迥然不同的情况。

心理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实验,实验的内容是看一张一群青少年正在沼泽地区挖地的图片。一位实验对象在心情愉悦时对这张图片是这样描述的:“看来一切都很有趣,这使我想起了夏天,在大自然中劳动,是生命的真正享受,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在泥沼中挖土、种植,然后看着植物发育成长,是对劳动者至高无上的奖赏。”

还是这张图片,还是这位实验对象,在他情绪焦虑的时候,他这样描述道:“我真担心,这些孩于会弄伤他们的手脚,这种括应该让年纪大一些的人去干。一旦发生意外,真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悲剧。瞧,你看旁边沼泽地的水恐怕不浅吧,万一孩子不小心滑下去……”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对同样一项事物,竟然有如此不同反应,真是耐人寻味。其实,事物还是那个事物,所不同的是情绪和心态。由此说来,环境的意义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对环境的解读和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纯粹的物质环境中,而是生活在环境的意义中,这个意义是由我们自身建构的。明白这一点,我们对环境的适应和控制,便有了辽阔的可能性空间。在很多情形下,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视点,使它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受。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为他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其实环境对于人们的影响往往不在于环境的自身。而在于我们对环境的看法。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认为是环境制约了我们。其实,真正制约我们的,并非是环境,而是我们的心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事实上,心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心态可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能发挥潜能,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心态则排斥这些东西,夺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终身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

积极心态的特点是信心、希望、诚实、爱心和踏实;消极心态的特点是悲观、失望、自卑、虚伪和欺骗。

史蒂芬·柯维曾告诫我们,心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爱、希望和鼓励的积极心态往往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带着失望、怨恨和悲观的消极心态则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如何维持、保护、培养和强化积极的心态呢?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去努力:

1、改变习惯用语

不要说“我真累坏了”,而要说“忙了一天,现在心情真轻松”;不要说“他们怎么不想想办法”,而要说“我知道我将怎么办”;不要在团体中抱怨不休,而要试着去赞扬团体中的某个人;不要说“为什么偏偏找上我,上帝,”而要说“上帝,考验我吧”;不要说“这个世界乱七八糟”,而要说“我要先把自己家里弄好”。

2、学会帮助别人,传递积极心态。

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里,写信、拜访或打电话给需要帮助的某些人,向某人显示你的积极心态,并把你的积极心态传递给别人。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托·弗兰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不须看早上的电视新闻,你只要瞄一眼权威性报纸的头版新闻就够了,它足以让你知道将会影响自己生活的国际或国内新闻。看看与你的职业及家庭生活有关的当地新闻,不要向诱惑屈服,而浪费时间去看别人悲惨的详细新闻。在开车上学或上班途中,可听听电台的音乐或自己的音乐带。如果可能的话,和一位积极心态者共进早餐或午餐。晚上不要坐在电视机前,要把时间用来和你所爱的人谈谈天。

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人们在某一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态。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心态来创造。

美国的世界冠军摩拉里就是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早在少不更事、守着电视看奥运竞赛的年纪,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即将到来的成功。1984年,机会出现了。他在自己擅长的游泳项目中,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泳者,但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他却只拿了亚军,冠军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摩拉里重新回到梦想中,回到游泳池里,又开始投人到实际的训练中。这一次目标是1988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奥运会的游泳项目金牌。没成想,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时就烟消云散了,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数人一样,摩拉里变得很沮丧。在这之后,他便把这份梦想深埋心中,跑到康乃尔去念律师学校。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可是心中始终有股烈焰在燃烧,使他无法抑制对游泳的渴望。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比赛不到一年的时间,摩拉里决定再一次孤注一掷。在这项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中,他算是高龄,简直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现代唐吉诃德,他想赢得百米蝶泳冠军的想法简直愚不可及。

对摩拉里而言,这也是一段悲伤艰难的时期,因为在这时他的母亲因患癌症而离世了。她将无法和他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可是追悼母亲的精神加强了他的决心和意志。令人惊讶的是,摩拉里不仅成为美国代表队成员,还赢得了初赛。他的纪录比世界纪录只慢了一秒多,在竞赛中他决心要创造一个奇迹。

他在心中仔细规划赛程,并不停地训练。直到后来,不用一分钟,他就能将比赛从头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细看过一遍。他的速度会占尽优势,他希望能超越自己的竞争者,一路领先。

预先想像了赛程,他就开始游了,最终他成功了。那一天,他真地站在领奖台上,看着星条旗冉冉上升,美国国歌响起,颈上挂着令人骄傲的金牌。凭着他的积极心态,摩拉里将梦想化为胜利,美梦成真。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拥有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将发现“心态”会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美国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穿皮鞋,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做人太较真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甚至是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参破个中因果。多少自命不凡的人求原竞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到人生的全部内涵。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轻松,有人活得累的症结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一个朋友也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起来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得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一位把目光集中在别人的缺点上,那么他在你眼中肯定会变得十恶不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体谅,经常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心胸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他们豁达而不拘小节,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曼德拉那样的宽广的胸怀吧。

不过,要真正做到心胸宽广,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善解人意,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笃定的友情。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管仲常分3/4的利润。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作战的时候,管仲常常是躲在后面,贪生怕死,鲍叔牙不认为是他懦弱,还对别人解释说那是因为管仲上有老母需要他照料,所以有所顾忌。管仲治国安邦的才能为世人所称道,但是鲍叔牙坦荡的胸襟同样为人们所尊敬。

生活中有很多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些琐事上,肯定能够会影响重要的大事。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乎。

不尝试新的挑战

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从来不尝试接受新的挑战,不愿迫使自己去从事那些对自己最有利却显然艰辛繁重的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取得太大成就的。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游戏人生,那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精良的,具备一切理想的条件,而且似乎正在整装待发,然而,他们却迟迟没有行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没有进取的动力,没有远大的抱负。

一块手表可能有着最精致的工艺,可能镶嵌了名贵的宝石,然而,如果它缺少发条的话,仍然毫无用处。人也是如此,不管一个人受过多么良好的教育,也不管他的身体有多么的强健,如果他缺乏远大志向,那么他拥有的条件无论是多么优秀,也都是一种浪费,都没有任何意义。

有一些人很有才华,他们却一再说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即便是才华横溢,也会在漫无目的的尝试中耗尽身上的锐气,最终沦为平庸的人。大多数有雄心抱负的人,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初露锋芒。如果我们不注意仔细倾听它的声音,任凭它在我们身上潜伏着,一直得不到任何鼓励,那么它就会逐渐停止萌动。

流水不腐,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只有那些被经常使用的东西,才能维持它的正常功能。一旦我们停止使用我们的肌肉、大脑或某种能力,退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我们原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倾听内心深处“奋发向上”的呼声,如果你不给自己的抱负时时添料加油,如果你不通过实践有效地对其进行强化,那么,它很快就会萎缩死亡。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抱负就像是一个被无情拖延的决议,随着志向和激情一次次地被否定,它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