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懂得的人生经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10:02:39

点击下载

作者:吴秋子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年轻人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年轻人要懂得的人生经验试读:

序言

每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不可避免地回答和实践人生这一并不轻松的课题。人们争先恐后地演绎着各自的故事,品尝着不同的人生之果,于是有了“平庸”与“卓越”之分,有了“成功”与“失败”之别。

其实,人生很像是一部上、下两集的连续剧,以30岁为界,上集是一个不断积蓄、不断体验、不断爆发的过程,下集则是一个不断丢失、不断内敛、不断删除的过程,直到最后,抵达人生的终点。

少时我们天真,羞涩,不懂“丛林法则”,不懂世态炎凉,不懂时光易逝,不懂得自己很多事情不懂;年轻时,当我们带着兴奋惊奇却又懵懂困惑的心情步入社会之门,激荡于社会的暗流中时,我们才明白社会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很多事情无形中都在围绕“丛林法则”运转,此时如果缺少一些必要的人生经验,就会让年轻的我们常常在现实中碰壁,最终湮没在复杂而险恶的人生丛林之中。

屈原在《离骚》中感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前人也曾和我们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人生之路上艰难前行,他们错过,失败过,这些错误和失败,在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痛苦和遗憾的同时,却给我们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

如果我们对这些经验和教训孰视无睹,仍旧行路匆匆,仍旧在固执和孤独中苦苦思索,仍旧踏着别人已经错过的轨迹前进,这就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人在旅途,总会俯手可及地“拾捡”到好多别人总结的际遇和体验,这些人生经验给我们带来新的感悟和思索,让年轻的我们少走弯路,在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其实,这些经验往往是简捷明了的,只是由于心灵受到尘埃的蒙蔽,使得简单的道理变得复杂起来,一旦我们明白了,走在人生的路途上就不会左顾右盼、茫然不知所措了。

佛陀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前人思想的结果。”今天的生活是昨天的延续,总结前人和今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便会使年轻人不付学费就拥有了获得成功的智慧,这无疑是一条捷径。基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年轻人要懂得的人生经验》一书,其中总结了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人生经验,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说理将其一一展现,揭示了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种种实用法则。对于渴望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与那些老到俗套的励志著作相比,本书特别指出了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的不合理性,揭示了社会生存中你需要注意的种种丛林法则,从而另辟蹊径,给予我们人生最正确的指引。

观念是人们心灵的核心,它最为根本,最为重要。观念一旦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定势,它便会顽固地控制着人的大脑,决定着人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错误的观念,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行动,反之,有了正确的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动。

本书所辑的人生经验都是前人在成功道路上留下的宝贵财富,年轻人若能很好地汲取到这些经验与智慧,就可以更加明确成功的目标,在走向成功的途中避免迷失方向。我们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帮助年轻人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为迎接人生的辉煌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从这里起航,带上你宝贵的人生经验,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之旅!

怨天尤人不可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圆满无缺的,当今的社会日趋复杂,我们总会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缺憾,你应该怎样面对呢?

在人生不如意时,有的人总是抱怨天公不作美,或是埋怨别人,而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习惯为自己开脱,怎么都能找到借口。

然而,怨天尤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它意味着你没有想过要去改变现实,意味着你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方法,意味着你是一个只会叫嚷不会实干的人。

即使怨天尤人能够产生一定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你也是毫不相干的。通过怨天尤人,你可能会使别人悔恨,但你却不可能由此而消除使你不快的原因。对于这种原因,你或许可以不去想它,但却无法借助怨天尤人而改变它。

因此,永远不要怨恨天公不美,怨恨世道不公,怨恨他人不对,聪明的人会大无畏地浸润在艰难险阻中,得到醍醐灌顶的洗礼。

跨越时空,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境遇:诸葛武侯五伐中原不成,却没有抱怨后主昏庸无道,只是将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深铭于心;荆轲临易水而高歌,没有惋惜生命的即将消逝,却将太子丹的礼遇深情化为必死的决心;苏武浪迹北海,没有向贝加尔湖哭诉时间无情的捉弄,他表达的只是对汉室朝廷的一片丹心。他们都在痛苦离愁之中挣扎,却凭着一颗达观、勇敢、隐忍的心造就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对我们来说也是万古不灭的传奇佳话。

比起他们,你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仅仅是他们的山之一隅、海之一角吧。想想这些古人,想想自己的青春与明媚的将来!你还会一味地怨天尤人吗?

我们应当牢记,地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抱怨而停转,团队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抱怨而解散。你一味地抱怨,最后受到伤害的只会是你自己。所以——

不要再抱怨自己的相貌不佳,那是属于你自己的标志,刻意的妄自菲薄是自我的放弃,而你的与众不同赢得的是世界的礼赞。

不要抱怨自己苦学无方,那是最不堪一击的托词,是对教育无知的恐惧。学习道路上所遇到的阻难,正是让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

不要嗟叹时日持久,不要抱怨题海漫漫。今日我们义无反顾的拼搏,换来的将是无上的荣耀和一个崭新明亮的明天。

不要对人生中的失意耿耿于怀,感谢那些给予你痛苦的人和事,是他们教会了你用心感知世事,用灵魂涤荡俗尘。

不要怨天尤人,将自己的失落和苦闷归结于上苍,将自己的过错和失误责咎于他人,因为这是一种避世的胆怯,是一种利己的私心。要记住你是生命的独立个体,放弃无休止的抱怨,在命运的终审裁决前时来运转,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我,才是人中之大者。

望望依旧蔚蓝的天,需要的不是燕雀安于现状的倾颓和狭隘,而是雄鹰搏击苍穹的坚韧与傲岸。那么,我们是否也能笑对一切不顺与失意呢?

可以的!收起抱怨,不再怨天尤人,凭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能左右命运的不是境遇,而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送了,最后因为在酒吧里看一位酒保不顺眼而杀了人,被判终身监禁。

这个人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一岁。其中一个跟父亲一样有很大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则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在一次访问中,记者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人竟是同样的答案:“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境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谬误的,影响我们人生主要的不是境遇,而是我们对这一切持什么样的态度。

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境遇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境遇看法的影响!人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看待事物的态度;人不能控制环境,但能控制自己;人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的确,作为普通个人,我们是无法改变某些环境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前美国财政副部长泰勒就用自己的经历对这一观点作了很好的诠释。

泰勒刚刚当选美国财政部长的时候,对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的全体学生发表演讲。整个学院礼堂都坐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大家因有机会聆听这位大人物的演讲而兴奋不已。然而,泰勒的演讲却令听众大感意外。

泰勒讲道:“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棉花田里锄地。”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如果情况不如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他继续说,“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他轻轻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如果情况不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境况,”他以坚定的语气向台下说道,“只要问一问自己:‘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地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的目标前进即可。”

接着他的脸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我相信大家会比我做得更好!”

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在面对不如意的环境时,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其原因正在于心态,面对逆境时,是怨天尤人,还是积极进取以图改变?当你一味地抱怨时,你的境况不会得到丝毫改变,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积极的心态,激励和改变了无数次深陷逆境的泰勒,积极的心态,也是走向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灵丹妙药。

泰勒的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信念。

环境并不偏袒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这个世界看似不公平,但看那些最后胜利的人,我们就会明白,其实世界并不是那样。在胜利者那里,有在有利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人,也有在不利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人,他们彼此混合在一起。可见,能左右自己命运的不是境遇,而是我们自己。

凡是想成功的人、渴望进取的人,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为各种不利因素所左右,只要朝着既定的大目标勇往直前即可。

拿到什么牌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牌打好

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能,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我们凭什么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过不去呢?要明白,打牌时,拿到什么牌并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

珍子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赴美求学时给她的。

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当女工把沙子放进蚌的壳内时,蚌觉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一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蚌的成分越多,蚌越把它当做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

母亲启发她道:“蚌并没有大脑,它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的层次上很低,但是连一个没有大脑的低等动物都知道要想办法去适应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把一个令自己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么会连蚌都不如呢?”“蚌的肚量”值得借鉴,对于无力改变的环境,我们只有努力去适应,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进步。

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自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

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

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设法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却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去适应。”

在生物界中,之所以有些物种会灭绝,有些物种会变异,就是因为环境在变化,它们必须针对变化的环境作出反应。那些能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就生存了下来。相反,不适应新环境的自然就被淘汰了。

我们也一样,往往在很多时候,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我们自己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当自己处于一个不利的境地时,我们就应设法适应,并加以利用。让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为我而变,为我所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

有句俗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说,只要货好,就不愁没有买家。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的观念,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做事了,即使再默默无闻,也会被别人看在眼里,从而使自己得到相应的回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收不到这种效果,有时反而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帽儿”。

试想,要有多么浓郁的芳香才能从深巷里传入人们的鼻端呢?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寻找这芳香的源头呢?假如巷子回肠九转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好酒终究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至于是否是好酒,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孤芳自赏一阵,再好的酒得不到别人的品尝也只是徒然。

总有一些人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是的,他们是英雄,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却羞于出口,怠于行动。他们习惯等待,习惯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只可惜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常有,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你不在他面前跑一下他也不会知道你是千里马。因此,如果你是千里马,你就必须要学会宣传自己、表现自己。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植花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其实,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如果不大力宣传、推广自己,再好的东西和人才也会出现“相见恨晚”的情况。

乡下的货郎,他们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叫卖的吆喝声,只要能吆喝得声情并茂,生意就会更上层楼。

现代广告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恐怕原因也在于此。君不见,年年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之争是如何的激烈。各商家之所以舍得那样大出血本,就在于宣传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职场上的竞争虽不及商场上那样激烈,但如果你一直像老黄牛一样出力不出声,那是很难显示出你所创造的价值的。自然也就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会挫伤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质上,努力而不表现自己,不是自谦,而是自损。

金子如果被埋在土里就不会闪光,如果它永远被埋在土里它就永远不会闪光。如果它要闪光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矿工侥幸发掘,而这种可能几乎等于不可能;另外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是真金,这种可能几乎等于必然。

既然是好酒,为什么要躲在巷子深处而不表明自己是好酒呢?既然是金子,为什么不让自己摆在显眼的地方呢?

如果你是千里马,一定要学学毛遂,一定要主动找到伯乐,告诉他:我是千里马,不信,我跑给你看!

你的才能要让别人看得见

如果你是一块金子,放在金堆里面,人们仍然不容易把你与其他金子区别开来!但,如果你是铜里面的金,人们一眼就能识别你!

如果你是一块铜,放在铜堆里面,人们仍然不容易发现你;但是若在铁里面,人们一眼就可以发现!

如果你是一块铁,那就到石头堆上面站着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容易被人发现!

人生有许多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如果你有能力,就要让别人看得见,我们不能做铁堆中的铁,要做铁堆中的铜;我们不能做铜堆中的铜,要做铜堆中的金,只有向别人显示你的存在,展现你的不凡,你成功的机会才会大大增加。

一天,在西格诺·法列罗的府邸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主人邀请了一大批客人。就在宴会的前夕,负责点心制作的人员派人来说,他设计用来摆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大型甜点饰品不小心被弄坏了,管家急得团团转。

这时,西格诺府邸厨房里干粗活儿的一个小仆人走到管家的面前怯生生地说道:“如果您能让我来试一试的话,我想我能做另外一件来顶替。”“小家伙,你真的能做吗?”管家半信半疑地问道。“如果您允许我试一试的话,我可以做一件东西摆放在餐桌中央。”这个仆人开始显得镇定一些。

其他下人们这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了。于是,管家就答应让他去试试,自己则在一旁紧紧盯着他,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厨房的小帮工不慌不忙地要人端来了一些黄油。不一会儿工夫,不起眼的黄油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只蹲着的巨狮。管家喜出望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塑成的狮子摆到了桌子上。

晚宴开始了。客人们被陆陆续续地引到餐厅里来。这些客人当中,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实业家,有高贵的王子,有傲慢的王公贵族们,还有眼光挑剔的专业艺术评论家。但当客人们一眼望见餐桌上卧着的黄油狮子时,都不禁交口称赞起来,纷纷认为这真是一件天才的作品。

他们在狮子面前不忍离去,甚至忘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结果,这个宴会变成了对黄油狮子的鉴赏会。客人们在狮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细细欣赏着,不断地问西格诺·法列罗,究竟是哪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将自己天才的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熔化的东西上。法列罗也愣住了,他立即喊管家过来问话,于是管家把这个小帮工带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当这些尊贵的客人们得知,面前这个精美绝伦的黄油狮子竟然是这个小孩仓促间做成的作品时,都不禁大为惊讶,整个宴会立刻变成了对这个小孩的赞美会。富有的主人当即宣布,将由他出资给小孩请最好的老师,让他的才华充分地发挥出来。

西格诺·法列罗果然没有食言,小孩在各方的支持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雕刻家。他就是后来在雕塑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卡诺瓦。

因此,尽管你有才华,你也一定要让别人看得见,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进而赏识你和信任你。记住,该表现自己时就要像卡诺瓦一样勇敢地站出来。

因为你如果不主动出击,不让别人看得到你,别人不知道你的存在,不知道你的能力,那么你就有可能“坐以待毙”!

推销自己是一种才华和能力

“推销”就是把产品“卖”出去。从传统、狭义的观点来看推销员,他们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是将商品和服务卖给顾客的人。

但是,若以现代、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生和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我们将不难发现,推销员的定义已无法局限在只是销售贩卖商品的人。换句话说,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若想获得成功,都不得不走入推销的领域。学习推销的观念、技巧和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位杰出的“推销员”。

推销是一种才华,就像绘画,两者都需要培养个人的风格,没有风格的话,你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推销自己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艺术。有了这种才能,人们才可能安身立命,才能抓住机遇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从一个小药房的主人,经过努力经营、拓展,终于成为美国药业大王的查尔斯·威格林,当初在经营小药房时就常运用创意来服务于客户,以提高知名度和业绩。

有一次,镇上的一位老太太打电话来订购一些药品。

查尔斯拿起电话,天南地北地和老太太聊了起来。“咦?我好像听到门铃响了,你请等一下,我去开门,马上就回来。”老太太对听筒那边的查尔斯说。

老太太打开门:“天哪!电话还没有说完,我要的东西就到了!真让人无法相信!”

电话线另一头的查尔斯听到惊叫,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

原来查尔斯一面故意和老太太聊天,一面派人加紧送货。不久,查尔斯公司的高效率就经由老太太流传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后来查尔斯公司在全国都设立了自己的分店,而且还开了药厂,成为美国的直销大企业。

商品需要广告,生意需要宣传,同样,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先学会推销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瓶颈”有可能阻止好酒的芬芳飘逸而出。更多的时候,人们所谓的“怀才不遇”是因为没有找到让自己才能释放的关键出口。一个人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首先突破这些“瓶颈”。

一颗生栗子,没有几个人会关注。但是,一旦在锅中被炒熟,就会散发出香味,变得炙手可热,甚至有人甘愿“火中取栗”。当你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的时候,唉声叹气是没有用的,你所需要做的是,不停地推销自己,让自己成为热点,抓住那些关键人物的眼光。

面试时,你要推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否则你只能被主考官、上司或者老板“炒鱿鱼”;谈判时,你要推销自己的产品和自己的信誉,否则你就等着和别人“吵”吧!

没有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因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最想要的和最想做的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中能创造出很高的效率,而有的人忙忙碌碌却最终一事无成呢?关键在于他没有注意到所做事情的方向性,把他的精力消耗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做了一些无用功。他们在羡慕他人成功的同时,往往还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俗语说得好:“对于一艘没有目标的帆船来说,任何风向的风都是逆风。”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在哪里。简单地说,“目标”就是你未来人生选择要走的“方向”。

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总会掌握自己的人生使命,在追求的前方,永远高悬着理想或希望,全力以赴,并使自己的事业能配合一个又一个目标,逐步迈向成功。庸庸碌碌的人则默默以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想到人生可以创造。

事实是,人立于世上,就是要去开创一番事业,所以更应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前进。因为伟大的人生是以憧憬开始,就是想着自己要做什么或要成为什么,为自己想象出明确的前途,然后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勇往直前地追求。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像西方的一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如果一个人干什么都想有一个好的结果的话,那他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这个良好的开始就是要有梦想和目标。如果将成功比喻成一次飞行旅行的话,那么它就是从设定目标开始起飞的。

许多人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目标。因为没有目标,就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犹如巨轮驶上大海却没有确定远行的方向。

不少人终生都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的地游荡,尽管他们也很努力,但缺少了方向,到头来仍然毫无所成。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从村庄走出沙漠一般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走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肯·莱文非常纳闷,他雇了一个比赛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半个多月的食品,牵上两头骆驼就出发了。

十天过后,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又回到了比赛尔。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仅凭着感觉往前走,那么他走的轨迹十有八九是圆形的。

后来肯·莱文告诉那个比赛尔人,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那个比赛尔人照着这个方法去做,三天之后,果然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人生没有目标,纵然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因为人生之旅从设立目标开始,从选择方向开始。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把握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得很清楚才开始行动。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味地蛮干,那只能是南辕北辙,不会给生活带来成功和快乐。比如骑脚踏车,如果你因为忙于蹬踏而没有时间去辨明方向,那么当你大汗淋漓、疲惫不堪而又满怀希望地去整理收获时,你就会发现,你的所有努力只是让地球上多了一个并不十分规则的圆。浪费了所有的精力,丢弃了所有的过程和你的位置。起点既是终点,终点注定就是起点。

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超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根据自己的才能特点,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选择适当的目标,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快出成果,早日抵达成功的彼岸。

站在正确的位置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十年后能获得成功和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你满腔热忱地开始行动,然而却始终没能取得成功。我们可能会埋怨外部的环境,埋怨人情世故,埋怨老天不公,可我们是否能停下来想想,看看脚下的位置?

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茫茫的雪原,在那里,保持行进路线方向的正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是,在那到处都是白色的荒地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路标,探险家们只能相信他们携带的测量仪器。

探险队员每走一个小时就要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图,并为下一步探险绘制详细的行走路线。然而,就在他们走出营地几个小时之后,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们停下来读取测量仪器上的数据时,惊奇地发现,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朝着北极方向进发,可是离极点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队员们没有多想,认为这只是一次误测,所以没有犹豫,继续朝前进发。在下一次读取数据时,他们再次发现离北极点更远了。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也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可他们还是离极点越来越远。

空间是怎么回事?难道见鬼了不成?最后,他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们踏上了一座正在向南漂移的巨大冰川,冰川向南漂移的速度比他们向北行进的速度要快。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正确的,可脚下却踏错了地方。

有很多时候,我们朝着选定的方向前进,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可总是等不来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站在正确的位置上。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过一个故事:他看到一位木工,连自己家里的木床坏了也不会修理,可见他凿、锯、刨、雕的技艺平平。但木工却声称自己能够建造房子,这令柳宗元难以相信。

后来,柳宗元在另一个工地,又看到这位木工,只见他发号施令,有条不紊,工匠们在他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工作着。可见,这位木工并不是一位好的木工,而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我们的生命就像行星一样,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在那个位置上发光,在我们生命的力量中,唯一可以成就的事,只不过是尽力发挥个人的特质而已,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比去寻找如何才能成功更有意义。

要知道,在错误的位置上很难走出正确的道路,不管你多么勤奋和坚持。所以,在你选定方向之前,还要注意先看看自己脚下的位置。

有一句警句非常好:“许多时候,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有的人明明水上功夫好,但想在陆上逞英豪;有的人明明是做大刀的料,却朝思暮想成为子弹。所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你的人生也将从此变得精彩。“人有自知之明”,是告诉我们不必有过高的心态,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自己狭小的目标和空间,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才会在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和自信。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做人千万不能为了赶潮流、凑热闹而迷乱“航线”,迷失自我。“跟着感觉走”是不行的,毫无激情、无可奈何地在人生航线上随波逐流,只能使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

你想做什么,并不一定就适合做什么,而只有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职业或事业,我们才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或者说选对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有很多自我埋没的现象。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师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幸亏,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具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佩尔内教授的话。否则,我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硕果累累了。

每个人的兴趣、才能、素质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把自己的特长利用起来,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去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歌德曾经因为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害得他浪费了2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幸亏经纪人的引导,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奖。

古今中外,还有一些名人是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他从一些物理实验中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证实: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五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五对次要基因里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但是,我们应怎样来了解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呢?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提供的标准,你不妨对照一下:

——我曾经学习了什么?

在学校里,你从专业学习中获取了什么?包括各种证书及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工作中你又学会了什么经验,掌握了哪些技能?

——什么是我最优秀的品质?

请不要敷衍自己,给自己作一个详细的描绘,并把你的这些优点逐条写在纸上,给自己做一份自我推荐信。然后,与自己面对面地谈话,排除其他杂念,一心一意想着你就是推荐信里写的那个人,你的身上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优点。

——你曾经做过什么?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有很多,列出自己以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尽量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项目,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经历更有说服力。

——最成功的是什么?

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是如何成功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人生设计的有力支撑。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的人生,也只有量力而行,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更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有的目标,你终其一生也很难达到

虽然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志存高远,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必须要符合内心的渴望并切合实际。如果你只是含含糊糊地给自己确定一个大概的目标,希望在行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或更改,那么,即使你的目标再远大宏伟,也只能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2008年5月20日,在捷克的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一个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內,海拔8172米;一个是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也都是登山爱好者。18岁的时候,他们就一起攀登过欧洲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的勃朗峰。后来,他们又多次合作,成功攀登了艾吉耶、多伦等9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欧洲山峰。可是,2000年的时候,他们分手了。

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没征服过珠峰,就不算一个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不同,他认为,自己的素养与经验都还不够,征服珠峰对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对自己而言,实现它的希望很小,至少现在希望不大。也就是这种在意愿上的分歧,导致他们分了手。

8年间,马克先后征服过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以及南美第一高峰——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峰,成为第一个征服这些山峰的捷克人。在这期间,他还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同时,还被任命为国家登山队的副教练。

莫里则一直在申请攀登珠峰的签证与批文,由于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四、五、六月,申请人较多,尼泊尔对运动员的申请条件卡得也比较严。8年来,莫里共获得三次签证与批文。也就是说,他获得过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机会。

第一次,他攀登到了6000米处折回,没有实现登顶愿望。第二次,他攀登到了8500米处。2008午5月,他第三次去征服珠穆朗玛峰,可惜的是,这一次他遇难了。

捷克广播电台是这样说的,莫里的遗体在海拔8300米处被发现。由于气候和环境等原因,人们还无法接近死者,也无法将遗体搬运下山。他的死因尚不清楚,据尼泊尔方面说,大约死于被发现前的两三天,属坠崖身亡。其余的,没再作过多的评论。

莫里死了,死在他那个美好的愿望里。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可是,因为有马克的存在,大家又认为,他的死有些令人遗憾。因为人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他选择了前者。

往往目标越大,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多,人生之苦皆由此生。让我们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准确地衡量和评估自己吧!

眼光无须太远大

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当我们还没有能力完成大的目标时,先实现我们力所能及的小目标,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进,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上个世纪,美国航空业在发展中最先要确定的是做客机还是做货机。各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地回答:“两个都做,因为客舱下面还有剩余的空间。”所以,美国的各大航空公司都客货兼营。

航空公司接下来要决定到达地的问题是:飞商务城市还是度假胜地?这次不约而同的说法是:“都飞,休斯敦和檀香山我们都要占领。”

下一个是关于经营范围的抉择:飞国内还是飞国际?答案已经能猜出来:“老规矩,两种都拿下。”所以,美国的大航空公司既飞国内又飞海外。

最后一个问题是:服务是提供给头等舱、商务舱还是经济舱?对此,绝大部分航空公司又一次不约而同地回答:“三种都要,一种都不能少。”

只有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比较“另类”,它的飞机只飞商务城市,不飞度假地;只有经济舱,不提供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只飞国内,不飞国际。而且,西南航空公司只用波音737这一种机型,与之相对的是,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有八种机型,美利坚航空公司也有八种机型。

当大家都笑西南航空公司“鼠目寸光”的时候,差别却很快显现出来了。正是这种“短浅的目光”,提升了西南航空公司的运营能力,成为其投诉率在整个美国航空业常年保持最低的原因。

这种“目光短浅”,还提升了其维护能力。如果机械工和维修工只维护波音737一种机型,那么,整体维护和服务水平更容易掌控。在过去三十多年的运营中,西南航空公司保持了零事故的纪录。

西南航空公司在过去十年中更是保持了良好的盈利势头,而当初豪气冲天的美国其他各大航空公司,除了美利坚航空公司以外,都相继破产。

由此可见,目光其实不用太远大,想跟比你更强大的对手竞争,只需要一个比他更狭窄的焦点就够了。

出头之鸟占尽强者风光

古人总是告诫我们要“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是说有才能不要轻易显露,于是又以“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俗语消磨人们的成功欲望,更以“枪打出头鸟”来威吓那些出类拔萃的进取者。其实,为人处世当然要谦虚,但我们却完全没必要以压制出类拔萃为代价。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不抓住机会出头,就很容易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演讲时,总是充满了激情,在成千上万人面前张口就喊他的疯狂英语。作为人生激励老师,他常常在高等学府面对莘莘学子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脸上写满了自信。

其实,李阳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小时候,李阳害羞、内向、不敢见陌生人、不敢去看电影,甚至做理疗时仪器漏电被灼伤了脸也不敢出声……他的父母曾断定他没出息,“长大只有去掏大粪”。

因为怕羞,李阳跑到兰州大学的烈士亭大喊英语,反正四周没人,读错了也不会被人嘲笑。十几天后,李阳到英语角,别人奇怪地说:“李阳,你的英语听上去好多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李阳想,这样大喊英语也许是学英语的一种方法。于是李阳天天顶着凛冽的大风,扯着嗓子大喊英语句子。从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四个月的时间,李阳重复了十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李阳的舌头不再僵硬,耳朵不再失灵,反应不再迟钝。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了50分钟就答完了试卷,并且成为全校第二名,这一消息轰动了兰州大学。

初尝成功的李阳,从此开始迈上奋发进取的人生道路。他发现,自己性格的弱点在大喊的过程中被击碎了,他的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

他想把自己的体会传授给其他还在苦苦挣扎学英语的同学,内向的李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让同学在校园贴满海报说:有个叫李阳的家伙,在学英语的方面有些体会,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海报贴出后,李阳的“出头”引起了学校的轰动,离演讲时间越近,他越害怕,甚至有点后悔。但他觉得这又是一次打败自己的害羞和胆怯的机会,于是他又给自己出了个绝招:把自己的两只耳朵挂上触目惊心的大耳环,让两位同学“押”着他上街。

街上的人们都盯着这个“疯狂”的人看,那些目光盯得本来就怕羞的李阳更是不敢抬头,他只觉得耳朵阵阵发烫,想逃跑,想躲藏起来。可是后面押着他的同学把他看得紧紧的,他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渐渐地,他开始闭着眼睛抬起头来,又鼓足勇气睁开眼来看周围的人。后来,他居然可以大胆到盯着那些同样盯着他的人,一直看到别人低下头去为止。

李阳胜利了!从那以后,为向更多的人推广自己学英语的成功经验,李阳组建了工作室,开始了他的传道生涯,向成千上万的人推广他的“疯狂英语”。这位当时的“出头之鸟”占尽了“强者”风光,早已不仅仅是疯狂英语的传播人,更是一位受欢迎的人生激励老师。

不光是李阳,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出头鸟”,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他们不甘寂寞,逆水行舟,他们不安于现状,敢于大胆冒险,从而最终成为伟大的成功者。假如哥白尼面对教会的“地心说”而不敢站出来提出自己的“日心说”,他的名字就不会像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光彩夺目;假如达尔文发现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错误而不敢站出来发难,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平庸者,而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这些科学家的成功凭的是一个“敢”字,一种敢为“出头鸟”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别人如何平庸,我们都不要随波逐流,要大胆地站出来,做一只勇敢的“出头鸟”。

除了可畏的人言,做一只“出头鸟”也许还会冒一些风险,但你要记住,冒险往往是成功的开始。一旦你明白它将带给你多么大的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愿意开始这次旅行。很多人得过且过,自我感觉良好,在他们看来,随波逐流地过一辈子是愉快的事,自我约束是世俗的观点,自我放纵即是自我表现。

确实,许多人都愿意选择比较容易的方式,过平静的生活。每当问他们何不过一种更富有更开阔的生活时,他们往往会因自己的这种“修养”而自矜,并以此傲人。其实不然!这些人所说的“修养”仅仅是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真正的修养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斗争,“只有革命者才懂得修养”!

永远争取拿第一

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人总是不满于现状,不甘落后于别人,永远希望争夺第一名。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有一位教授曾经做过这么一项实验。在十多年以前,他让自己的学生按顺序进入一个十分宽敞的大礼堂,每人自己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四处都坐,还有一部分学生似乎对后面的位置特别感兴趣,每次都喜欢往后边坐。教授很细心地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及座号。

十年以后,教授对那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总喜欢坐在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要比其他两类学生高出很多。最后,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爱坐前排的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一点对他们后来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生的路途上,每个人都应有一种永远争夺第一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取得成功!的确,“永远都选择坐前排”,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激发你勇往直前的勇气以及争创一流的精神。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教导。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永争第一的人未必能永远拿第一,但他可能是将来的成功者。不要忽视这一个“争”字。一次考试,只能有一个第一名;一场比赛,只能有一个冠军;一次较量,只能有一个胜利者。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参与竞争的人,他都愿意向第一奋进。这才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对于将来的成功才有希望。

为消极等待制造的借口

“车到山前必有路”,此名句不知语出何时,流传至今,的确可算得上是老幼皆知了。这句古话,说的是等事情发生了,再想对策也不迟。“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鼓励了一批人,也颓废了一批人。说鼓励,是因为这些人在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时,从眼前做起,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当“车”到山前时,他们已经积蓄了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去寻找那条翻山的路。

但也有一些人盲目迷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思进取,荒废光阴,“车”到山前了还真找不到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本应该今天办的事情却推到明天;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却因为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而放弃更高的追求,这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虚拟的一个依靠,我们枕着它终日沉溺于缥缈的幻想之中。

于是,我们生命的光阴便一寸一寸地消耗在我们自以为逍遥无忧的日子中了。是的,我们习惯了等待,习惯了等待每一天都会发生奇迹,习惯了等待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奇迹,我们的意志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日渐消磨。可是有一天,当你一个人来到山前的时候,你会惊讶而沮丧地发现,矗立在你面前的山巍峨无比,根本没有你可以走的路。

所以车到山前是未必有路的。如果“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古训已经在你的心里根深蒂固,那么你就要马上跳出它为你设置的陷阱。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前面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潜在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许能顶一阵子,但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把先前的工作早早地做好了,有了翻山的准备,那就没有翻不了的山,过不了的坎。

不要把青春押在未知的赌局上,不要用命运玩弄危险的游戏。车到山前未必有路,不要给自己太多后退的余地和空洞的奢望,我们付不起惨重的代价。路在自己的脚下,你掌控着路的延伸,把握着路的距离,路是靠辛勤的汗水铸就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成功不是等来的

到美国首都华盛顿观光游览的游客大都要去华盛顿纪念碑看看,所以在纪念碑下总是游客如云,这时导游会告诉游客:“排队等电梯上纪念碑需要两个小时。”但是,他们总不会忘记加上一句:“如果您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用等。”

人生旅途,有很多人为了舒服惬意,耐心地坐着,等着运气、别人的提拔或是机会的来临。但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你可知道自己已经错过多少获取成功的时间和机会。而聪明睿智的人总不会怕困难,他们会走上漫长的楼梯,因为他们深知,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一种始终如一的往上攀援的姿态。

哈得还记得他在夜总会演奏的时候,总是等着“好运气”的到来,等待自己被发现。哈得一直听人说:“只要坚持唱,卖力地唱,总有一天会有人给你送来运气的!”哈得一直等着好运气。可它却始终没来。那时,他才开始明白过来,原来成功不是等来的。

是啊,我们从没听说过等着运气降临、等着别人提拔一把或是等着别人的钱财的人能够真正成就大事。创造未来最好的途径只能是发展自己。

只有抛弃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不要等着自己的船回来,跳进海里,向着自己的船游去吧。你会为自己所做的感到高兴!

有多少人从相同的起点出发,收获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有多少人从命运的幽幽低谷向上攀爬,历尽千辛万苦也没能攀上生命的顶峰,可是他们却能始终如一,永不放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一颗心灵都是从纤尘不染的洁白开始的,可在岁月的纸上却勾勒出曲直不一的线条,涂抹出了浓淡迥异的色彩,演绎出了深浅平仄、千差万别的人生故事。那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选择不同。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定位决定着其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第28届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巨型的大舞台,它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全球平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它成为了展示中国新的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当代形象的世界舞台。但是,试想,如果没有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没有良好的国民素质和品质,这一切是不会降临在中国的,至少不会是现在。

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定位决定着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和地位。要想比别人先尝到胜利的果实,就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艰辛和努力,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信心。成功的人往往是孤单的,要想比别人先成功,就要能经得住寂寞的挑战与折磨,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一飞冲天的豪气。

其实,真正的成功不是你站在领奖台上接受众人的喝彩的那一刻,而是在于你能够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一直坚持,永不放弃;也在于当你成功了也不停止继续前进的脚步;更在于即使失败,你也没有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奋进的斗志。当你在失败的地方重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微笑着鼓励自己继续前进时,你已经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因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决定,并且按照这个决定采取行动才获得成功的。我们必须作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

脚踏实地,努力进取才有出路

被动的等待和自我安慰没有出路,只有脚踏实地地积极行动才能换来成功的果实。

如果我们希望取得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改变,那么,我们便必须主动采取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行动。这对于我们是否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至关重要。

一个车夫赶着马车沿着乡间小路行进。刚刚下过一场大雨,路上到处都是泥浆和水洼。马车走到一半,轮子就深陷在一个泥坑中了,再也无法前进。“这可怎么办才好呢?这可怎么办呢?”一筹莫展的农夫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最后只好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凝视着马车。马也无奈地站在一边,悻悻地甩着尾巴,再也不愿意动弹一下。“大力神啊!大力神!你赶快帮帮我吧,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车夫的声音甚至都在发抖了,看起来他确实很紧张。

一个路人走过来,对车夫说:“你这个人真是有意思,马车陷下去了还傻乎乎地站着,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不重新套好你的马,抽打它,让它用力呢?况且你还可以用双手挪动你的车轮,我真不明白你站在这里干什么!”“我只是在等大力神来帮助我!”车夫尴尬地回答说。“等?大力神?你的马和你自己就是两个大力神,你不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仅靠祈求别人和消极等待,事情怎么会有进展呢?”

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要积极地行动。其实,每个人都具备充分发挥我们潜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条件。但是,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去实际地做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消极等待。

假定树上栖息着五只鸟,现在,其中的三只打算飞走。还剩下几只?

还剩五只!打算飞走和真的飞走完全是两码事。区别就在于实际的行动。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被“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伪名言欺骗了,珍惜你的大好时光,脚踏实地地努力进取吧!

单打独斗,很难成功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来自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人类在本性上是群居的动物,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要有一个团队。独木难成林,再优秀的人,如果不能与团队合作,也很难取得成功。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14世纪时,只有教堂里才有风琴,而且必须派一个人躲在幕后“鼓风”,这样风琴才能发出声音。

有一天,一位音乐家在教堂举行演奏会,一曲既终,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音乐家走到后台休息,负责鼓风的人兴高采烈地对音乐家说:“你看,我们的表现不错嘛!”音乐家不屑地说:“你说我们?难道是指你和我?你算老几?”

说完音乐家又重新回到台前,准备演奏下一首曲子。但是他按下琴键,却没有任何声音奏出。音乐家见此,焦急地跑回后台,对鼓风的人低声下气地说:“是的,我们真的表现不错。”

一位音乐家没有他人的配合,他便无法完成演出工作。同样,一个天才没有别人的协助,那他也只能做一个平凡人了。

看看历史,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靠着团队的帮助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的。曹操打天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朱元璋,武将文臣遍布四海;李世民也汇集了无数的人材……有一句名言:“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由此可见,合力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做事情不能一盘散沙,而是要把大家的力气往一处使,这就是成大事者的合力之道,也是赢家手中的秘密武器。

史蒂夫22岁时开始创业,从一穷二白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创业天才。然而,史蒂夫却因为向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他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一样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两人水火不容的形势,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进行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一股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