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9:40:2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忠纲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杜甫诗

杜甫诗试读: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张忠纲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十三世祖杜预,为魏、晋间名臣,人号“杜武库”。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曾祖依艺,为巩县令。祖父审言,为武后时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闲,曾任武功县尉、奉天县令、兖州司马。夫人杨氏,为司农少卿杨怡女。

杜甫早慧,七岁即能作诗,十四五岁时,即与文坛名士交往,受到他们的称许。十九岁时,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其父杜闲时任兖州司马,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开元二十九年前后,回洛阳,筑室首阳山下。约在此时,与杨氏结婚。天宝三载(744)四月,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秋末,二人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的齐赵之游。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由于权相李林甫作梗,应试者全部落选。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奔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但毫无结果。天宝十载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集贤院,等候分配。但直到十四载,才得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省家,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困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明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闻肃宗即位,即于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途中为叛军俘虏,押送长安。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险由长安奔赴凤翔行在。五月,被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宰相张镐救免。闰八月,敕放鄜州省家,写了《北征》等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冬,杜甫由华州赴洛阳,二年春,返华州,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著名的“三吏”、“三别”。七月,弃官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苦旅。十月,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由同谷抵成都。上元元年(760)春,卜居西郊草堂。二年岁末,严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给予不少照顾。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武奉召入朝,甫送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元年(763),召补京兆功曹,不赴。二年正月,严武再镇成都。六月,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又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正月,退出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至云安(今重庆云阳),次年暮春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居夔近两年,写诗400余首。大历三年(768)正月出三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阳。之后,诗人漂泊湖南,贫病交加,濒临绝境。五年冬,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史之乱”后,他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亲身经历了国家深重的苦难,接近了广大劳苦群众,他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至死不衰。杜甫是原始儒家思想即孔孟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的阐释和恢复原始儒家道统的思想,远在韩愈之前。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杜甫忠君,但并非愚忠,他身历玄、肃、代三朝,对三代皇帝都有所讽谕和批评,他的疏救房琯,都说明他是直臣,与愚忠无干。杜甫崇高而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他坎坷的一生及其全部创作中。而他最可宝贵的,就是身处逆境,却情系国家,心想人民,一颗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从没有停止跳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始终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杜甫有着一颗仁慈的心,一副博大的胸襟。“安史之乱”前夕,他由长安往奉先探家,“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而杜甫的伟大,恰恰是在自己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他想到的却不只是自己一家的命运,而是广大人民群众,“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种己饥己溺的仁者胸怀,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生动的体现。可以说,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忠恕之道、仁爱精神、恻隐之心等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之。而传诵千古的杜诗,就是这些思想生动形象的反映。所以后人多认为杜甫是儒者典范,往往把杜诗比作儒家经典。当然,在唐代以儒为主、佛道兼容的思想统治格局中,在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里,他也受到佛道思想的一些影响,但那是次要的。

杜甫的文学成就

张忠纲

杜甫作品流传下来的,有诗1450多首,文、赋28篇。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而这一历史转折的界标,就是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爆发的“安史之乱”,他当时四十四岁。这就是说,杜甫一生,有四分之三时间是生活在所谓“开天盛世”,而四分之一时间,即最后十五年,是在战乱漂泊中度过的。盛世的熏陶和战乱的体验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巨大的反差却造就了伟大的诗人。杜甫正是用如椽之笔,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广阔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内容极其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军国大事,帝王将相,小到个人琐事,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绘画、舞蹈、书法、音乐等。一部杜诗,是他自己的一部自传,也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故被誉为“诗史”。他以诗写时事,如《洗兵马》、《三绝句》等;以诗发议论,如《戏为六绝句》、《偶题》等;以诗写人物传记,如《八哀诗》等;以诗写传奇,如《义鹘行》等;以诗写奏议,如《塞芦子》等;·杜甫诗杜甫的文学成就·以诗写赠序,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以诗写书札,如《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等;以诗写自传,如《壮游》、《遣怀》等;以诗写游记,如《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渼陂行》等。至于咏物抒怀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在杜甫手中,诗差不多成了万能的工具,把诗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杜甫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深刻的社会体验和广阔的观察视野,“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广收博取的开明态度,加之“诗是吾家事”的家学传统,使他对诗有着一种超人的执着精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简直是视诗为生命的。正因如此,杜甫不仅使诗的题材和体裁范围空前扩大,达到了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的程度;而且使诗歌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故被尊为“诗圣”。杜甫对中国诗歌的贡献,不仅仅是“集大成”而已,更重要的,是对诗歌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诗到杜甫为一大变。杜甫诗歌不仅表明中国诗歌史从浪漫转向写实的重大变化,而且以更加内在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转型以及士人社会地位的调整为背景,反映士人文化心理与时代文化精神的重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审美范型的重大转变。清人陈廷焯说得好:“诗至杜陵而圣,亦诗至杜陵而变。……昔人谓杜陵为诗中之秦始皇,亦是快论。”(《白雨斋词话》卷七)“与古为化,化而能新”,可以概括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贡献。宋初王禹偁《日长简仲咸》诗云:“子美集开诗世界。”这是对杜甫价值判断的一次升华,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诗歌演进的历程而言,杜甫的所谓“开诗世界”,就是肇示了诗歌由“唐韵”向“宋调”的转变。所以说,杜甫又是处在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

杜诗众体皆有,诸体兼擅,诸法俱备,为后世开无数法门。据浦起龙《读杜心解》统计,杜诗共1458首,其中五古263首,如《

望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佳人》、《梦李白二首》、《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七古141首,如《兵车行》、《丽人行》、《丹青引》、《古柏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五律630首,如《房兵曹胡马》、《画鹰》、·杜甫诗杜甫的文学成就·《夜宴左氏庄》、《春望》、《月夜》、《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春夜喜雨》、《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七律151首,如《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阁夜》、《宿府》、《又呈吴郎》、《登高》等;五排127首,如《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等;七排8首,如《清明二首》、《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五绝31首,如《八阵图》等;七绝107首,如《赠李白》、《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南逢李龟年》等。杜诗不仅名篇众多,而且富于创造,成为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向被誉为“古今绝唱”。而“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更是杜甫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为中唐以后的新乐府树立了榜样。清王士禛认为“七言古诗,诸公一调。唯杜甫横绝古今,同时大匠,无敢抗行”(《居易录》卷二一),把杜甫的七言古诗奉为“千古标准”。律诗,特别是七律,更是成熟于杜甫。清钱良择《唐音审体·律诗七言四韵论》云:“七言律诗始于初唐咸亨、上元间,至开、宝而作者日出。少陵崛起,集汉、魏、六朝之大成,而融为今体,实千古律诗之极则。同时诸家所作,既不甚多,或对偶不能整齐,或平仄不相黏缀,上下百余年,止少陵一人独步而已。”明胡应麟就把他的《登高》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杜甫又是拗体七律的创始者,如《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等。他到夔州后写的一些长篇排律和联章诗,如《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以它独特的风貌,标志着他对这些诗体的创造、运用已达到全新境界。可以说,夔州时期,杜甫的诗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杜诗,特别是律诗,可以说是从容于法度之中,而又变化于法度之外。他于法度中求变化,纵横变化中自有法度,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杜诗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呈现出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所谓“沉郁顿挫”,是指杜诗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忧愤郁勃;形式上的波澜老成,顿挫变化;语言上的精炼准确,含蓄蕴藉。从而形成了千汇万状、地负海涵、博大宏远、真气淋漓的美学风貌。(以上两文摘自《杜甫诗选·前言》,中华书局2005年版)望岳(1)(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

(1)岱宗,泰山别称。在今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海拔1532米。夫,指代词,即实指岱宗而言。

(2)齐鲁,周代两大诸侯国名,并在今山东境内。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青,指山色。未了,没有尽头。

(3)造化,谓天地,大自然。钟,聚。神秀,神奇峻秀。

(4)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山南向阳,故天色晓;山北背阴,故日色昏。一山之隔,判若昏晓,可见泰山之高大。割,分。

(5)决,裂开。眦(zì),眼角。

(6)会当,定当,表示心所预期。凌,登临。绝顶,最高峰。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评析】

开元二十四年(736),应试落第的杜甫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其父杜闲,时为兖州司马。省亲漫游,可谓一举两得。这首诗即是他这次漫游时所作。题为“望岳”,全诗即着力突出一个“望”字,句句是望,望岳之色,望岳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写得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境界高远,寓意深刻。这首诗既生动地描绘了泰山巍峨的雄姿和壮阔的景象,更突出地表现了青年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1)房兵曹胡马(2)(3)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4)(5)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6)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7)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释】

(1)兵曹是兵曹参军事的省称。唐代诸州府置兵曹参军事(下州不置),掌武官选举、兵器甲仗、门卫、烽候、驿传等事。诸卫诸军、东宫诸率府及诸王府亦置此官。胡马,泛指当时西域地区所产的马。

(2)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盛产良马。胡中良马,无如产自大宛者,故曰“大宛名”。

(3)锋棱,形容胡马神旺气锐。

(4)形容马之双耳像削过的竹筒。批,削。峻,尖锐。

(5)形容马在奔驰时四蹄轻快,犹如风驰电掣一般。

(6)无空阔,意为不知有空阔,极言马之善走。堪,胜任。托死生,意谓此马可使人临危脱险,化险为夷。二句极写胡马的气概和品质。

(7)二句意谓房兵曹乘此良马即可立功于万里之外。骁腾,骁勇飞腾。【评析】

此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诗中称赞房兵曹的大宛胡马神骏异常,堪托生死,这种骁腾万里的龙马精神,也是杜甫人格的绝好写照。画鹰(1)(2)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3)(4)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5)(6)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7)(8)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释】

(1)素练,画鹰所用白绢。风霜,形容画鹰神态威猛如挟风霜。首句五字,鹰之猛鸷、画之神采俱现。

(2)作,创作。殊,殊异,谓画得特别出色。

(3)(sǒng)身,犹竦身,有所思貌。思狡兔,想要攫取狡兔。

(4)侧目,侧目而视,即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为喻。愁胡指发愁时的胡人。

(5)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光堪摘,言绦镟之色鲜明可爱。堪,可以。此句极言鹰饰之美。

(6)轩楹,堂前廊柱,指画鹰所在地点。势可呼,样子似乎可以呼之去打猎。

(7)何当,何时。凡鸟,平凡的鸟。

(8)平芜,荒原。【评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作者通过描摹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因画及真,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恶庸碌的壮志豪情。笔力矫健,有龙跳虎卧之势,其疾恶如仇、愤郁不平之气,喷薄欲出。夜宴左氏庄(1)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2)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3)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4)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注释】

(1)纤月,初生之月。衣露,衣为夜露所湿。净琴,琴音清,故云。张,弹琴。

(2)暗水,月落后,但闻水声潺潺而不见形影,故云“暗水”。带,映带。因月落而星光增辉,映带草堂。

(3)检书,检阅书籍。因时间久,故“烧烛短”。长,深长。引杯长,即喝满杯,所谓“引满”。检书、看剑,正写春夜雅兴。

(4)诗罢,诗成,即指此诗。吴咏,用吴音吟诗。吴,今江浙一带。扁舟,小船。杜甫早年曾漫游吴越,今闻吴咏,遂忆旧游,故曰“意不忘”。【评析】

此诗当为天宝二、三年(743—744)间作。写夜宴庄园情景,鼓琴看剑,检书赋诗,生平乐事无不具。风林初月,夜露春星,暗水花径,草堂扁舟,天文地理,重叠铺叙,浑然不见痕迹。寄兴闲远,状景纤悉,写情浓至,开阖参错,用意精绝。赠李白(1)(2)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3)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释】

(1)相顾,犹见顾。飘蓬,随风飘转不定的蓬草,常喻人之流离飘泊。时李、杜二人皆浪迹山东,故以飘蓬为比。

(2)就,炼成。丹砂,即朱砂,炼丹所用药。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曾在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人以为尸解。此句是说李白虽喜好炼丹,却没炼成,实有愧于葛洪。时李白已正式成为道教徒。

(3)空度日,虚度年华。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李白嗜酒且好借酒浇愁,故云“痛饮狂歌”;又喜击剑,好任侠,故云“飞扬跋扈”。李白才华横溢,胸怀“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之志,却未获大用,故云“空度日”、“为谁雄”。两句相对,且句中自对,颇具流动之美。【评析】

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遂作此诗以赠。李集中也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当为同时之作。甫诗自叹失意浪游,而惜白怀才不遇。既是对李白的规戒,亦含自警之意。春日忆李白(1)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2)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3)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4)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释】

(1)飘然,高超之意。思(sì),指才思。不群,不同于一般人。谓白才思超群。二句对仗工巧。“白也”对“飘然”,白是人名,飘是风名,自可对偶。又连用也、然、无、不四个虚词,摇曳生姿,遂使“诗仙”李白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清新,自然新鲜,力避陈腐。俊逸,飘逸洒脱,不同凡俗。庾开府,即庾信,字子山。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开府”。鲍参军,即鲍照,字明远。南朝刘宋时著名诗人,曾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称“鲍参军”。二句以兼擅庾、鲍之长盛赞李白之诗。

(3)渭北,渭水之北,借指长安一带,为杜甫所在地。江东,泛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一带,为李白当时所在地。二句互文见义,寓情于景,写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怀念之情。

(4)樽,酒器。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有所谓文笔之分,而通谓诗为文。李杜同游齐鲁时,曾互相讨论作诗的甘苦心得,今别后追思,倍加神往。一个“重”字,隐含以前已相与论过;一个“细”字,暗示别后另有所悟,亟思重与论之。【评析】

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相别于山东兖州。不久,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赴长安求仕。这首诗是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上四句,盛赞李白诗才;下四句,抒发对李白的深切怀念。结构谨严,情深意挚,全诗始终贯穿一个“忆”字。把对李白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李白其诗的倾慕赞扬,水乳交融在一起。而对李白其人的怀念,又突出了一个“诗”字。由盛赞其诗始,以渴望“重与细论文”终,承接紧密,前后呼应,转折自然,情景相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饮中八仙歌(1)(2)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3)(4)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5)

恨不移封向酒泉。(6)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7)

衔杯乐圣称避贤。(8)(9)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10)

皎如玉树临风前。(11)(12)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13)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14)

挥毫落纸如云烟。(15)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注释】

(1)知章,即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嗜酒,性放达。似乘船,形容他骑在马上的醉态,摇摇晃晃。

(2)眼花,醉眼昏花。

(3)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杜甫居长安时,做过他家的宾客。朝天,朝见天子,入朝。

(4)曲车,酒车。涎(xián):口水。

(5)移封,改换封地。酒泉,郡名,即今甘肃酒泉,传说城下有泉,其味如酒,故名。

(6)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任左丞相,天宝五载四月,为李林甫排斥而罢相,七月贬为宜春太守,到任后服毒而死。

(7)李适之罢相后,曾赋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乐圣,嗜酒。古称酒之清者为“圣人”,酒之浊者为“贤人”。

(8)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官右司郎中,与李白交情深厚。潇洒,洒脱无拘束。

(9)觞(shāng),酒杯。白眼,《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黑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这里借用以写崔宗之兀傲不羁的气质。

(10)玉树临风,形容醉后摇曳之态。宗之潇洒,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11)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开元二十二年(734)卒。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12)逃禅,有两义,一是逃出禅戒,一是遁世而参禅。此处指前者,“逃”有背离意。

(13)四句写李白饮起酒来,才思敏捷,酒醉之后,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据记载,李白初至长安,玄宗召见,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李白尚与饮徒醉于市。又说,玄宗泛舟白莲池,召李白前来助兴,时白酣醉于翰林院,高力士扶以登舟。李白嗜酒,时人号为“醉圣”。这四句集中刻画醉中李白形象:斗酒百篇,言其才思敏捷;眠于长安酒家,言其豪迈不拘于俗;天子呼不上船,言其醉甚,须扶之也;酒中仙,即酒仙,言其嗜酒如命——醉中的李白,既具“酒神”精神,又有傲岸风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形象。

(14)张旭,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有“草圣”之称。《新唐书·张旭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李颀《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15)焦遂,当时善饮者。卓然,神采焕发貌。惊四筵,使四座的人为之惊叹。筵席分四面而坐,故称“四筵”。【评析】

盛唐的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均以豪饮著称,故戏题为“饮中八仙”。据新、旧《唐书·李适之传》及《玄宗纪》,适之罢相在玄宗天宝五载(746)四月,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五载四月之后,时杜甫初至长安。全诗借用汉代品评人物的谣谚形式来写歌行,结构特别,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且多押重韵,前后没有起结;内容并列地分写八个人,笔墨多寡不一,八人醉态各具特点,但都性格鲜明,如中国画中的条幅。(1)高都护骢马行(2)(3)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4)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5)(6)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7)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8)(9)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10)(11)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12)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13)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注释】

(1)高都护,即高仙芝,开元末曾为安西副都护。都护,官名。唐在边疆地区置六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设置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天宝六载(747),高仙芝破小勃律(唐时西域国名,其地在今帕米尔以南)。八载,奉诏入京,杜甫为作此诗。

(2)胡青骢,西域的青骢马。马青白色曰骢。

(3)欻(xū)然,突然。来向东,谓胡青骢从西而来东。

(4)与人一心,意思是说骢马随主人心意而尽力奔驰。成大功,指高仙芝破小勃律,立功疆场。二句赞骢马驰骋疆场之英姿及助高仙芝成就大功的高德。“久无敌”,现其英姿;“与人一心成大功”,将其拟人化,扬其节操,正所谓“真堪托死生”者。二句人马夹写,神采奕然。

(5)惠养,恩养。随所致,随都护之所致,谓生死以之也。

(6)流沙,泛指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汉书·礼乐志》载《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7)二句谓骢马不屑伏枥饱粟,尚想驰骋战场以建功立业。未受,不愿意接受。伏枥,伏槽枥而秣之。枥,马槽。

(8)腕促蹄高,这是良马的特征。《相马经》:“马腕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踣(bó)铁,谓马蹄坚硬,踏地如铁。踣,踏。

(9)交河,古河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因河水流经此处为河中小岛分开后又合流,故称。蹴,踏。曾,同“层”,积也。

(10)五花,谓马毛色斑驳。云满身,身如云锦。

(11)极写骢马的材力,奔驰万里,方见流汗。汉代西域大宛国产汗血马,因汗流如血,故称。此汗血之姿,非万里无以见之,故云“万里方看”。

(12)掣(chè)电,闪电,言马行迅捷。

(13)青丝络头,用青丝做的马笼头。何由却出,即如何方能出去作战之意。横(guāng)门:长安城北面西头第一门,门外有桥曰横桥,自横桥渡渭水而西,即是通往西域的大道。二句写骢马不愿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仍思去西北战场立功。【评析】

此诗赞骢马立功沙场,品格卓异,志向高远。“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诗借马喻人,既颂扬高仙芝,又寄寓了自己抱负难展的感慨。咏马如人,正写侧写,笔笔精悍。妙在句句赞马,却句句赞英雄。兵车行(1)(2)(3)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4)(5)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6)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7)(8)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10)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11)(12)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13)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4)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5)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6)(17)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18)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19)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20)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21)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22)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23)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释】

(1)辚辚(lín),众车声。

(2)萧萧,马长嘶声。

(3)行人,出征之人,唐人诗中亦称征人。即后所云“役夫”。

(4)耶,同“爷”。

(5)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汉时名便桥。

(6)干,冲犯。此句犹言哭声震天。

(7)过者,过路人,实即杜甫自己。

(8)点行,即按丁籍强制征调。频,频繁,指下“防河”、“营田”等事。按,“但云”以下,皆行人答语。借问答,就行人口中说出苦情。

(9)十五、四十,皆指年龄言。防河,是时吐蕃侵扰河右,曾征召陇右、河西、关中、朔方诸军防秋,故云“防河”。营田,屯田。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寓兵于农。《新唐书·食货志三》:“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以置营田,天下屯总九百九十二。”

(10)里正,唐以百户为里,每里设正一人,负责里中事务。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因年小从军,故里正为之裹头。按:唐之丁中制,人有黄、小、中、丁之分。开元二十六年,诏民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天宝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诗言十五防河,是当时兵役征发,已及于丁、中以下十五岁之少年。

(11)边庭,边疆,边境。

(12)武皇,本指汉武帝。武帝喜开边,唐玄宗亦好开边,犹似武帝,当时不便直斥,故比之武帝。唐人多如此。意未已,意犹未尽,指一味穷兵黩武。

(13)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亦称关东,因在函谷关以东。二百州,唐分辖区为十道,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一州。

(14)落,人聚居之地。荆杞,因连年战争,兵乱地荒,遂尽生荆棘枸杞。

(15)秦兵,即关中之兵。耐苦战,即能苦战。

(16)长者,行人对杜甫之尊称。

(17)敢伸恨,不敢伸说怨恨,即所谓“敢怒而不敢言”。敢,岂敢。

(18)关西,指函谷关以西。诗前言“山东”,后言“关西”,表明无处不用兵。

(19)县官,指朝廷,亦专指皇帝。《史记》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20)信知,诚知。据传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当时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又有民歌云:“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二句本此。

(21)比邻,犹近邻。邻为当时基层组织单位之一。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22)青海,古名鲜水、西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在今青海省境内。唐高宗龙朔三年,青海为吐蕃所并。玄宗开元中,先后命将破吐蕃,皆在青海西,死者甚众。天宝间,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故下云“新鬼”、“旧鬼”。

(23)啾啾,即唧唧,呜咽声。“新鬼烦冤”与“旧鬼哭”当作互文解,新鬼与旧鬼既烦冤又悲哭,而衬之以“天阴雨湿”的凄凉环境,呜咽之声更惨。而其根源在上层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评析】

史载,玄宗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六万讨南诏(今云南一带),全军陷没。杨国忠掩其败状,又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强征入伍。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又玄宗连年用兵吐蕃,死伤甚众。杜甫亲见征人服役惨状,遂作此诗。《兵车行》是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纯用客观叙述的表现手法,设为问答之词,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穷兵黩武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全诗摹写真切,句法错综,抑扬顿挫,惊心动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读来催人泪下。前出塞九首(选四)其一(1)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2)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3)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4)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注释】

(1)戚戚,愁苦貌。去,离开。故里,故乡。悠悠,遥远貌。交河,唐贞观十四年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

(2)二句是说官家规定了行军期限,逃跑要招致法律的惩治。当时实行“府兵制”,士兵有户籍,逃跑则会连累父母妻子。公家,犹官家。程期,行程期限。亡命,脱名籍而逃亡。婴,触犯。祸罗,法网。

(3)君,皇帝,此指玄宗。开边,发动边境战争。一何,何其,多么。

(4)父母恩,指父母养育之恩。吞声,声将发而强止之,犹忍泣。【评析】《出塞》,为汉乐府横吹曲名。杜甫用此旧题来写时事,先后写了两组诗,因这组诗在前,故题曰“前出塞”。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左右。诗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被征从军的艰苦,抨击了玄宗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歌颂了戍边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整组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这里选的是第一、二、三、六首。第一首写战士初别家乡远戍的情景。其二(1)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2)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3)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注释】

(1)二句是说离家日久,已习惯了军旅生活,故不再受伙伴的欺负。徒旅,军中伙伴。

(2)骨肉恩,即前首所说“父母恩”。死无时,时时可死。

(3)走马,即跑马。脱,去掉。辔头,马络头。青丝,马缰。捷下,飞驰而下。仞,古代以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万仞,极言其高。搴,拔取。以上四句描写出征战士在训练中的冒险和无畏:骑马奔驰不用络头,信手挑着马缰,从高冈上飞驰而下,练习俯身拔取军旗,一副视死如归气概。【评析】

这首诗写行军途中,生命随时不保,战士索性豁出性命,加强训练,视死如归。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1)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2)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3)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注释】

(1)呜咽水,指陇头水。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轻,轻忽,不在意。肠断声,即指呜咽的陇头水声。四句意谓本不欲以此呜咽之声搅动乡愁,无奈心乱已久,故闻水声触耳,不觉慌乱而伤手。初尚不知,及见水赤才发觉。刻画入微,无限沉痛。

(2)丈夫,征夫自谓,犹言男儿。誓许国,誓死以身报国。愤惋,悲愤惋惜。

(3)二句意谓只要立功图像,战死也是值得的。图,画图,这里作动词用。麒麟,指麒麟阁。《汉书·苏武传》载,汉宣帝曾命人把霍光、苏武等十八人的像画于麒麟阁上,以示褒扬功臣。后遂以图像麒麟阁为建功立业之代称。“战骨当速朽”,“当”字隐含无限悲愤。【评析】

这首诗写途中心绪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强以慷慨自励抑制悲伤,更见其沉痛。最后四句,语似壮而情实悲,正所谓“口中句句是硬语,眼中点点是血泪”。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1)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2)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3)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释】

(1)挽弓,拉弓。强,指硬弓。前四句,意思是说拉弓要拉强弓,用箭当用长箭。马倒则人束手就擒,所以要先射马;贼首就擒则贼众自散,所以要先擒王。四语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2)限,限度。疆,疆界。二句谓杀伤应有个限度,应尽量避免滥杀无辜,尊重各国疆界,不要随意开边,挑起战端。

(3)苟,假如,如果。制侵陵,制止侵略。二句谓如果能够制止侵略,又何必大肆杀戮呢?(只要“擒贼先擒王”就行了!)【评析】

这首诗借戍卒之口,发表反对穷兵黩武和兴兵滥杀的大道理。诗纯为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目的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见解与思考,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制止侵略,而不在肆意杀戮。其揭示的普遍意义远远超出了当时所针对的开边战争。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1)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2)

游子空嗟垂二毛。(3)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注释】

(1)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东南。萧条,寂寥冷落。二句写秋气肃杀,风涛所至,菱荷枯折,正是萧条景象。

(2)游子,杜甫自谓。二毛,头发斑白。垂二毛,年将老意。

(3)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哀鸿,孤雁哀鸣。曹,同类。二句谓曲江秋景萧条,不独菱荷枯折,引人嗟叹,即此白石素沙,亦复感荡人情。【评析】

杜甫于天宝九载(750)冬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命待制集贤院,但久不授职。因仕途失意,秋游曲江,遂作此以遣闷。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载(751)或十一载秋。这是一种每首五句的七言诗体,都在第三句上作顿,是杜甫的创体。

第一章借曲江萧条秋景,抒发孤独不遇的悲哀。首尾四句写景,只中间一句写人。而这人,正是作者自己。作者独自一人孑立于曲江之畔,面对如此萧条凄清的深秋景色,时闻孤鸿哀鸣,益增身世孤独之感。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末句“哀鸿独叫求其曹”,正是作者与其兄弟离散而孤独悲伤的形象写照,又与第二首末句“弟侄何伤泪如雨”遥相呼应,遂引起第二首。其二(1)(2)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3)

比屋豪华固难数。(4)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注释】

(1)即事,眼前事物。后因称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为即事诗。即事吟诗,随物抒怀,体杂古今,其五句成章,有似古体,七言成句,又似今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

(2)长歌,连章叠歌之意。激越,歌声浑厚高亢。捎,摧折。林莽,丛生的草木。此句意谓长歌当哭,悲愤激烈,声震草木。

(3)比屋豪华,形容富贵豪宅之多。比,相接连。此句谓曲江池畔,豪华宅第鳞次栉比,难以计数。

(4)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心似灰,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何伤,为何伤心。二句是说己意本不在富贵,故能甘心灰冷,弟侄辈又何必为我伤心落泪乎?【评析】

第二章长歌当哭,将人之富贵豪华与己之心灰意冷作强烈对比。语似旷达,实则郁愤不平。“甘作心似灰”,实则不甘也。其三(1)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2)

故将移住南山边。(3)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注释】

(1)自断,自己判断。休问天,不必问天。

(2)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规定植桑五十株,产麻地别给男夫麻四十亩,故称“桑麻田”。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甫之桑麻田,或即从其祖辈继承而来。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3)李广射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残年,犹余生。【评析】

第三章表示归老隐居以度余生,亦是忧愤之词。首句一曰“自断”,再曰“休问天”,自是极愤激兀傲之词。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末有“随李广看射猛虎”的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1)同诸公登慈恩寺塔(2)(3)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4)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5)(6)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7)(8)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9)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10)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11)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12)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13)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14)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15)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16)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注释】

(1)天宝十一载(752)秋,杜甫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赋诗一首,惟据诗失传。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奉和在后,故曰“同诸公”。同,即和。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648),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故以“慈恩”为名。塔则为玄奘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所建,又名大雁塔,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共七层,高64米。

(2)高标,指塔。跨,凌跨。苍穹,青天。天形穹窿,其色苍苍。“跨”苍穹,极言其高。

(3)烈风,劲疾之风。

(4)自非,倘若不是。旷士,旷达绝俗之士。兹,指塔。翻,反而。二句意谓倘若不是旷达绝俗的人,登塔不仅不能消愁解闷,反而生出许多忧愁。言外之意,自己正是这样的人。

(5)象教,亦作像教,即佛教。佛家有正、像、末三法之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真正之法仪不行,惟行像似之佛法,谓像法时;道化微末,谓末法时。至于三时之年限,各经所说不一。一般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佛教传入中国,为佛灭五百年后之像法时,乃以形象而教人,故称佛教为像教或象教。没有佛教,就不会有此塔,所以说“象教力”。

(6)冥搜,犹言探幽。释作想象亦可。极言其建筑之宏伟高耸、巧夺天工,已极人间想象之能事。

(7)龙蛇窟,谓塔内磴道屈曲而升,犹如穿龙蛇之窟。窟,洞穴。

(8)始出,指登临塔上。枝撑,指塔内斜柱。幽,幽暗。

(9)“七星”以下八句写登塔所见。七星,指北斗七星。河汉,银河,亦曰天河。声,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形象化,可谓妙笔。七星、河汉,俱非白天可见,二句但言塔之高。

(10)羲和,传说为日神的御者,故可用“鞭”。少昊,司秋之神,亦称白帝。以上四句集中描绘登塔仰观之壮丽景象,象纬逼近,以衬塔之高耸。

(11)秦山,谓终南诸山。凭高一望,大小错杂,高低不等,有如破碎。泾渭,二水名。渭水清,泾水浊。不可求,谓清浊难辨。

(12)但,只是。一气,一片迷蒙不清。皇州,天子之都曰“皇州”,此指长安。以上四句写俯视所见。

(13)“回首”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以虞舜比喻唐太宗,惋惜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清明政治已难追寻。虞,我国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首领,故称“虞舜”。苍梧,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诗以虞舜苍梧,暗比太宗昭陵。因唐太宗受内禅于唐高祖,高祖谥号神尧皇帝,故以受尧禅位的舜比喻受唐高祖禅位的唐太宗。“回首”云云,有追想国初政治休明的“贞观之治”的意思。云正愁,正表示追想而不可及的忧思。

(14)瑶池,相传为西王母所居之仙境。传说周穆王曾登昆仑山与西王母宴于瑶池之上。唐玄宗和杨贵妃游宴骊山,与周穆王到昆仑山与西王母在瑶池宴饮,事有相类,故以为比。

(15)黄鹄,大鸟名,一名天鹅。此喻贤才。何所投,意谓无处可投。此含自伤意。

(16)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曰“随阳雁”。此喻小人,志在随人,但为身谋,不为国计,深可忧也。稻粱谋,为利禄谋算。【评析】

诗以象征手法,通过登塔时所见景物之描写,曲折反映出其时危机四伏之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深沉感慨。诗人登高望远,百忧交集。“忧”为全诗主脑。“七星”四句为登塔所见,构思瑰奇,仍不离一“忧”字。“秦山”四句,为俯视所见,既是长安暮色,又似有寄托,与“百忧”之情血脉沟通。“回首”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触景感事,忧虑弥深。结尾以两种鸟的不同去向寄托了在时势将乱之时有识之士的清醒思考。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朦胧的寓意,意奇法变,纵横跌宕,撼人心魄。贫交行(1)(2)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3)(4)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释】

(1)喻人反复无常。后成语“翻云覆雨”即出杜诗。

(2)轻薄,轻佻浮薄,不敦厚。数,计数。何须数,意谓数不胜数。

(3)管鲍,指管仲和鲍叔。二人皆为春秋时齐国人。据《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和鲍叔曾一起经商,分红时,管仲常欺鲍叔,自己多分些,鲍叔知道管仲家贫,不以其为贪。后齐桓公欲任鲍叔为相,鲍叔又推荐管仲。结果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遂以管鲍之交为交友的典范。

(4)今人,指轻薄辈。【评析】

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困守长安时。诗伤交道浇薄,世态炎凉,人情反覆,所谓“人心不古”。诗作“行”,却只四句,一句一转,转皆不可测。丽人行(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2)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3)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4)

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5)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6)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7)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8)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9)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10)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11)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12)(13)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14)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注释】

(1)三月三日,即上巳节。唐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长安士女多于这天游赏曲江。水边,即指曲江。

(2)二句极写丽人天姿之美。态浓意远,姿态浓艳,神情高远。淑且真,贤淑纯真,毫不做作。肌理细腻,肌肤腠理,细嫩丰润。骨肉匀,体态匀称,胖瘦相宜。

(3)“绣罗”以下六句,极写丽人服饰之精美。绣罗,刺绣的丝织品。蹙(cù)金,一种刺绣工艺,指用金银丝线刺绣成皱纹状的织物,又名捻金。孔雀、麒麟,为衣裳上所绣物色。二句谓丽人身着绣有孔雀和麒麟图案的华丽衣服,与暮春旖旎的风光交映生辉。

(4)翠,翡翠。(è)叶,妇女发髻上的花饰。鬓唇,鬓边。

(5)腰衱(jié),裙带。这句是说裙带上缀以珠饰,压而下垂,十分合体。

(6)二句转写杨氏姊妹之得宠。就中,其中。云幕,谓帐幕之多犹如重重云雾。汉代皇后所居之室,以椒末和泥涂壁,故称“椒房”。后世遂称后妃为椒房,称后妃亲属为椒房亲。此指杨贵妃姊妹。赐名,指玄宗天宝七载(748)封赐杨贵妃三姊为国夫人事。《旧唐书·杨贵妃传》:“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7)紫驼之峰,即驼峰,是骆驼脊背上隆起的肉。唐代贵族名食中有驼峰炙。翠釜,以翠玉为饰的锅。水精,即水晶。行,按次序传送。素鳞,指鱼。二句极力形容杨氏姊妹饮食之华贵精美。

(8)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厌饫(yù),饱食生腻。久未下,是说因为吃腻了,面对精美的食品,没有胃口,反觉无以下箸。鸾刀,刀环系有小铃的刀。缕切,细切,谓切脍如丝缕之细。纷纶,犹纷纭,繁乱之意。空纷纶,是说因为贵妇们什么都吃腻了,不动筷子,害得厨师们空忙乱一阵。二句极写杨氏姊妹的骄奢挥霍。

(9)二句是说皇帝命宦官送来许多珍贵食品。黄门,即宦官。以其服役黄门之内,故名。鞚,马勒。飞鞚,即驰马如飞。不动尘,形容驰马轻快,亦喻骑术高超,虽骑马飞驰而尘土不扬。御厨,专供皇帝用的厨房。亦指为皇帝做膳食的人。络绎,往来不绝。八珍,原指八种烹饪方法,后用以泛指珍贵的食品。据史载,天宝年间,玄宗曾以姚思艺为检校进食使,并经常将水陆珍馐颁赐杨氏兄妹,派宦官分送各家,“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可见以上二句写杨氏恩宠,亦是写实。

(10)箫鼓,两种乐器名。哀音,指音乐宛转动人,故下云“感鬼神”,极力形容歌舞之盛,演奏之妙。宾从,宾客随从。杂遝(tà),杂乱众多貌。实要津,语意双关,实写杨氏姊妹游春队伍塞满了道路,暗喻杨氏兄妹占据了各种重要职位。

(11)后来鞍马,指杨国忠。逡巡,徐行貌。轩,车的通称。当轩下马,见国忠意气洋洋,旁若无人之状。锦茵,锦制的地毯。

(12)古人认为蘋为萍之大者,又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杨花,即柳花,又谐应杨姓。据此,则杨花、萍、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唐章碣《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可见当时曲江杨柳甚盛,故有“杨花雪落”之景。又北魏胡太后尝逼杨白花私通,杨惧祸奔南朝梁,改名杨华,胡太后追思不已,遂作《杨白花》歌词:“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杜诗亦暗用此事。

(13)青鸟,传说为西王母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红巾,妇人所用红手帕。比喻男女传情之物。“衔”字用得微妙。二句为隐语,妙在结合眼前景物以刺杨国忠与从妹虢国夫人的淫乱丑行。

(14)炙手,烫手。炙手可热,形容气焰灼人。势绝伦,权势无人可与伦比。慎莫,千万不要。丞相,指杨国忠。嗔,恼怒。最后二句,讽刺杨氏势倾天下,不知羞耻。【评析】

此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权相李林甫死,杨国忠为右相。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慎莫近前丞相嗔”,当是天宝十二载春作。杜甫巧借曲江游春这一特定事件,先用铺张扬厉的手法描绘了长安丽人的丰神、体貌、服色之丽,然后“就中云幕椒房亲”笔锋一转,着力描写杨氏姊妹的穷奢极欲,嚣张气焰,与前所写“丽人”相比,她们特有的并不是外表的美丽,而是恃宠骄纵,贪婪地追求口腹之欲和声色之娱,实际上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后来鞍马”之后,又把镜头对准杨国忠一人,用比兴含蓄的手法揭露他的丑行,更是禽兽不如。最后“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直指丞相,“图穷匕首见”,真有画龙点睛之妙。通篇皆似铺张作赞,但却句句是贬,作者的讽刺艺术是很高明的。渼陂行(1)(2)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3)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4)

琉璃漫汗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5)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6)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7)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8)

沉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9)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10)

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11)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12)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13)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14)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15)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注释】

(1)岑参,南阳(今属河南)人,当时著名诗人,与杜甫交好,时在长安,往来颇密。参排行二十七,有亲兄弟五人,即谓、况、参、乘、垂。此处不能确指。好奇,好寻奇探胜。

(2)渼陂(měibēi),在今陕西户县,源出终南山,有五味陂,陂鱼甚美,因加水而以为名。

(3)黤惨,天色昏暗貌。黤(yǎn),青黑色。忽异色,天色骤变。堆琉璃,谓波涛涌起。琉璃,喻水之清澈。

(4)漫汗,犹汗漫,水势浩瀚貌。事殊兴极,天已异色而犹泛舟,所历奇险,而兴致极高,正见“好奇”处。忧思集,即下“鼍作”二句所云。

(5)鼍作鲸吞,极言风涛惊险。鼍(tuó),一名鼍龙,又名猪婆龙,今称扬子鳄。作,起。不复知,不可知。何嗟及,犹嗟何及。

(6)主人,指岑参兄弟。舟子,船夫。氛埃,尘雾。

(7)凫,野鸭。鹥(yī),即鸥,一名水鸮。皆为水鸟。棹讴,即棹歌,为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丝,指弦乐器,如琴、瑟、琵琶之类。管,指管乐器,如箫、笛、笙之类。啁啾(zhōujiū),细碎的声音,此指各种乐器合奏声。空翠来,谓云开而青天出。

(8)沉竿续蔓,既有菱叶荷花,则陂水不深可知。而谓“沉竿续蔓深莫测”,乃极言之,故有人解作“言戏测其深也”。或解作沉竿与水中之蔓相续,则太泥。静,洁。拭,净。静如拭,极写菱荷之洁净鲜艳。

(9)渤澥清,极言陂水之空旷澄澈。渤澥(xiè),即渤海。又通谓之沧海。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南,渼陂源于此。无极,无尽,无底。下归无极,承上“深莫测”来,言水底但见终南山影之黑而已,故下句即接“纯浸山”。

(10)袅窕,动摇不定貌。冲融,陂水深广貌。

(11)舷,船边。暝,日晚。戛(jiá),摩擦之声。云际寺,指云际山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蓝田关,即秦峣关,在渼陂东南,蓝田县东南九十八里。二句皆指水中倒影而言,云际之寺,远影落波,船舷经过,如与相戛,月映水中,如出蓝田关上。

(12)骊龙,古谓黑色之龙。《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冯(píng)夷,水神名。

(13)湘妃,传说中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以舜南巡不返,死于苍梧之野,遂沉湘水而死,故曰“湘妃”。汉女,传说中汉水之神女。金支,犹金枝。翠旗,以翠羽所饰之旌旗。光有无,言光或隐或现。以上四句极力描摹月出而乐作的奇丽景象,灯火遥映闪烁,犹如骊龙吐珠,远闻音乐间作,恰似冯夷击鼓,晚舟纷渡,宛若群龙争趋,美人歌舞,依稀湘妃汉女,服饰鲜丽,仿佛金支翠旗,置身其间,恍若神游异境。

(14)咫尺,周尺八寸曰咫。此喻距离之近,亦喻时间短暂。苍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