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实战必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4:39:28

点击下载

作者:吴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实战必读

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实战必读试读:

前言

无线室分系统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在室内进行无线通信的要求非常强烈,话务比重较高,室内无线通信是运营商在无线通信战场上的战略高地。

室内覆盖是移动通信覆盖的一部分,仍然遵循无线通信的普遍规律。一个信息要发射出去,仍然要经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等关键过程,然后从天线口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天线收到的信号经过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等过程,将原始信息恢复出来。

室分信源以上的网络结构和室外网络并没有不同,工程参数、无线参数的配置原理和室外网络的差别不大;但由于在天线、馈线(天馈)部分采用了分布式结构,所以在工程参数规划设计的实战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方。

不同制式射频侧的基本原理有所差别,采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也不一样;在室分的天馈系统和室内的无线环境中传播,会有一些差别。但不同制式的室分规划设计和优化调整的原理和方法差别并不大,只是具体天线挂点、天线数目、走线路由等规划内容不太一样。

本书分三个大的篇章进行阐述。

第一篇介绍了室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室分系统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和趋势、市场格局和关键点等;室分系统的组成器件,如信源、射频器件和天线等;室分系统的项目管理要点。第一篇非常适合室分系统项目的管理人员,或者初步接触室分项目的人员阅读。

第二篇主要介绍了室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勘测设计、覆盖设计、容量设计、小区参数设计、切换设计和多系统共存设计等。室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天线数量、天线位置的设计,这也是室分系统在实际项目中比较难落地的原因。目前由于多家运营商拥有多个制式,在室分系统天馈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多系统共存的要求,多系统共存的关键点是干扰抑制(隔离度)和功率匹配,也就是保证系统间互不干扰,并且满足各自系统的覆盖质量要求。室内场景多种多样,每种场景虽然都遵循室分设计的共同原则,但都会有其独特的地方,结合室内覆盖的各种场景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非常重要。规划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室分系统的建设施工,建设施工要遵循规划设计的方案,同时做到美观、可靠。第二篇非常适合室分系统的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的读者阅读。

第三篇介绍了室分系统的收官流程:优化调整和项目验收。优化调整的思路和室外覆盖非常相似,在保证硬件系统没有问题、覆盖容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解决室分系统中经常碰到的各种问题,如干扰控制的问题、切换失败的问题、业务质量低下的问题。在室分系统的验收环节,要明确运营商制定的室分系统验收标准,通过验收测试的结果和验收标准进行比对,得出验收通过与否的结论。第三篇非常适合室分项目优化人员和验收人员阅读。

本书重点介绍的是室分系统规划建设和优化调整的思路,有时会涉及具体无线制式的不同参数的取值,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适用场景、具体特点,不要轻易照抄照搬。另外,本书选用了一些室分系统常用的公式,多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出的,在一定的室内环境和一定无线制式下使用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也就是说,本书不是手册类图书,而是思路方法类的图书;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思路和方法可以借鉴,但具体参数、具体公式的选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线制式有很多,不同无线制式的室分系统会有一些特殊的考虑。本书介绍的是各种无线制式都适用的一般性思路和方法,如果具体到某一种无线制式的内容,会作出明确的表述。

本书可作为初步接触无线室分工程的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室分项目的管理者掌握工作要点的资料,还可作为室分项目售前、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的参考书。

欢迎各位读者对本书提出改进意见,在阅读本书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可以反馈给作者。作者联系方式:cougarwang@eyou.com,cougarwang000@sogou.com。

限于作者水平,加上时间仓促,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酷哥尔第一篇室分系统基础篇

第1章 不可见的室内照明——初识室分

第2章 信息的收集和分布——室分器件介绍

第3章 重复施工为那般——室分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第1章不可见的室内照明——初识室分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分外刺眼;作为一个白领的你,快速走进公司的写字楼,光线适中,稍感舒适;走进大厅深处,突然照明系统故障,所有的会议室和封闭办公室都暗了下去,只靠室外的阳光无法满足室内办公环境的照明需求。这说明在结构复杂、面积较大、存在很多封闭空间的写字楼里,必须有自己单独的室内照明系统,否则写字楼里就会存在很多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进而影响办公效率。

可见光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室内照明系统是把可见光均匀地照射在复杂楼宇各处的系统,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室分系统,只不过它“分布”的不是用于无线电波收发的天线,而是发射可见光的电灯。

无线室分系统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室内“照明”系统,只不过它“照明”的效果不像灯光一样可见,或者说是一种不可见的室内“照明”系统。

室内分布系统(indo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iDAS),从字面上看,有3层含义:“室内”(indoor)、“分布”(Distributed Antenna)、“系统”(System)。

首先,“室内”区别于“室外”,室内分布系统(简称室分系统)和室外分布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场景的不同。于是有室内外天线的选型不同,天线的增益不同,天线的覆盖范围大小也不同,进而所需天线的布点多少也不相同。

室内场景一般是指酒店、写字楼、购物场所、大型场馆、车站、机场、地下停车场等有无线覆盖需求的场所,一般选用体积较小、增益较低的吸顶天线或板状天线;室外分布系统的使用场景一般是生活小区、城中村、别墅区、校园等场所,选用天线的增益较大,单天线覆盖范围也比室内的大,因而需要的天线数量比相同面积的室内环境要少。“分布”是相对于“集中”来说的。白天太阳升起,一个强度很大的“光源”照亮大地,可称为“集中”;傍晚群星璀璨,可以看做无数强度不大的“光源”照亮夜空,可称为“分布”。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室外宏站一个扇区的天线以较大的功率发射无线电波,可以覆盖数千平方米的区域;而在室内,由于楼层和隔墙的阻挡,室外宏站的信号无法深入室内,无法保质保量地覆盖室内空间,而需要“小功率天线多点覆盖”。也就是说,需要把小功率天线分布在室内多处,从而使无线信号均匀地覆盖到室内各处。无线通信系统的集中覆盖与分布覆盖示例如图1-1所示。图1-1 集中覆盖与分布覆盖示例“系统”是相对于“个体”来说的。哲学上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有三层含义:“系统”由多个“个体”组成;“系统”协调“个体”之间的关系,完成特定的功能;“个体”的作用通过“系统”发挥出来。

组成室分系统的“个体”是完成各种功能的射频器件,包括3种类型:无线信号发生器件、无线信号传送器件、无线信号发射器件。也就是说,室分系统由信号源、传输器件、天线3大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信号源负责产生无线信号,传输器件负责把无线信号传送到天线,而天线则负责把无线信号发射出去。图1-2 室分系统的组成1.1NTTDoCoMo的困惑——室分系统的重要性

世界上第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是由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于2001年开始商用的。NTT DoCoMo不仅是日本移动运营商的老大,而且是世界3G业务运营的前辈。作为前辈,它是3G业务的航标,处于3G竞争的风口浪尖。作为日本运营商的老大,它也有困惑,它体会不到不断进步的快感,而只能感觉到随时可能被赶超的压力。

不管怎样,NTT DoCoMo勇敢地揭开了高速移动通信时代的序幕,把自己提供的基于W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电话服务亲切地命名为“自由移动的多媒体接入”(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FOMA),表示FOMA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连接,传递大量的数据,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NTT DoCoMo在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遗余力、艰苦跋涉,可是用户数量增长还是十分缓慢。回头看一下第二名离自己还有多远吧!眼前的景象让这位日本的老大不敢相信,揉一下朦胧的双眼,它清晰地看到竞争对手在用户增长速度上超过了自己。

市场也太不公平了!经过全面地研究、认真地反省,NTT DoCoMo终于发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覆盖,尤其是室内覆盖才是用户发展的关键。正如老百姓只有吃饱饭社会才会安定一样,终端只有接收到无线信号才能安心地使用无线业务。

室内覆盖的重要性在3G发展初期并不是不言而喻的,而是痛定思痛后的彻悟。NTT DoCoMo提供的大量数据表明,3G用户使用的业务发生在室内的概率高达70%,尤其是高速下载类的业务,如图1-3所示。因此,要想快速发展3G用户,室内覆盖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图1-3 室内外业务所占比例

在什么地方实现室内覆盖呢?再简单的结论,日本人也喜欢用数据说话。在发生话务的各种室内场景中,写字楼等办公场所的话务占30%,住宅、酒店等住宿场所占25%,车站、机场等流动人员密集的场所占26%,如图1-4所示。这3大类室内话务发生的重要场景,将是室分系统建设的重点。图1-4 室内不同场景所占业务量的比重

光说不练假把式,NTT DoCoMo知行合一、说到做到。从2003年开始后的两年内,在日本的话务量密集的室内场景,包括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的写字楼、宾馆,人口集中的住宅小区、校园,地铁等,NTT DoCoMo完成了3000多个站点的室内覆盖建设,达到了2G网络的室内覆盖站点数量。FOMA用户数量在这期间也快速增长,最终重夺日本用户数第一的霸主宝座。

NTT DoCoMo的经验非常符合广大室分厂家的市场利益,各厂家纷纷摩拳擦掌,想把这个蛋糕做大,同时尽可能多地分食这块蛋糕。在多家运营商的持续关注和室分厂家的有力推动下,NTT DoCoMo的经验在全球迅速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两点:

1)高价值客户主要在室内,3G室内覆盖非常重要。

2)室内覆盖的完善等同于用户数量的增长,是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的关键。1.2两个基本点——室分系统的使命

室内覆盖既然这么重要,是不是任何室内空间都需要建设室分系统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建筑内部是用室外宏站覆盖,还是专门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呢?

这里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点——“盲点、热点”。“补盲补热”是室分系统的使命。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盲点”,什么是“热点”?概括性较强的原则或标准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正如问一个大龄女青年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时,她可能会说:“我的要求很少,对我好就行,可是现在的男人太自私!”“对我好”是标准,如果不落在具体的男人身上,这个标准毫无现实意义。“盲点”是指通过室外宏站难以有效完成良好、全面、深度覆盖的大楼区域。什么样的大楼容易出现“盲点”呢?结构复杂、穿透损耗较大的楼宇,如大型办公楼、高级酒店、综合商场等;还有一些场景室外信号根本无法进入,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游乐场所、室内电梯等。“热点”是指无线用户密度相当大,业务质量要求相当高的室内区域,尤其是3G业务用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大学校园、运营商营业厅、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楼等。这些场景不仅话务量大,而且高端用户较多,对运营商品牌的美誉度影响非常大。“盲点”是室内场景覆盖角度的需求,“热点”则是室内场景容量角度的需求。专门的室分系统是解决重要区域的“盲点”和“热点”问题的必然选择。

当然,“非盲非热”的室内场景就不需要进行室分系统的建设了。这些场景包括穿透损耗小、结构简单、重要程度很低、扁平结构的楼宇和低矮的居民住宅。1.3前世今生——室分系统的发展历程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套用鲁迅的话说:“其实室内本没有覆盖,室内打电话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覆盖。”

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初期,室内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完全是由室外宏蜂窝来提供的。室外覆盖室内是最早实现室内覆盖的方法,同时也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绝大多数室内环境的主要覆盖方法。

做得越完美,人们的期望就越高。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GSM网络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人们不再认为在电梯、卫生间里打不通电话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选择了对网络质量进行投诉或抱怨。也就是说,人们对随时随地的通信需求日益强烈。

伴随着对GSM室内覆盖的强烈需求,直放站横空出世。作为国内首批直放站生产厂商,京信和虹信发现了室内通信的潜在需求,准确切入市场,催熟了我国的直放站市场。

直放站,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放大信号的站点,类似无线信号的中继放大器,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延伸覆盖,非常适合于“补盲”的覆盖场景。

直放站就像传令官一样把上级领导的命令(施主基站的信号)传送到较为边缘或较为封闭的区域。但是这个传令官并不能保证所传送的命令百分之百保持原意(有用信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一些干扰因素(底噪会抬升)。也就是说,直放站用增加系统底噪的代价,换取了覆盖延伸的好处。

直放站并不增加容量,而是借用了施主基站的容量,有时甚至会降低系统容量。因此,在一些高话务的室内场景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直放站并不适合“补热”。

但是,随着城市热点的日益增多,一些室内场景如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大型场馆、商务楼宇的话务量增加迅猛,这些场景面临的不仅是覆盖问题,更多的是容量问题,于是微蜂窝技术应运而生。如果说宏蜂窝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室外广域覆盖的问题,微蜂窝则是非常适合解决局部区域盲点和热点的一门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微蜂窝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解决局部热点区域的容量问题方面比宏蜂窝技术更加切实可行。微蜂窝比宏蜂窝的发射功率小(GSM的微蜂窝一般在1W以下),覆盖半径一般在100m左右,相比宏蜂窝来说,允许更小的频率复用距离,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可服务用户总数。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微蜂窝一般用于宏蜂窝无法覆盖、但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室内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密集城区的分层小区场景。

直放站和微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的信号源,技术上各有千秋。直放站不需要额外的基站设备和传输线路,安装简便灵活,成本较低,但会抬升系统底噪,降低系统的容量;微蜂窝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大幅增加了系统容量,但是组网成本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楼房越来越高,房屋面积越来越大,从信号源到各楼层分布天线的馈线长度要求越来越长,于是馈线的布线成本居高不下,馈线损耗也越来越大,很难满足远离信号源的楼层边缘处的覆盖需求。为了使无线信号能够均匀地到达各个楼层的各个角落,降低馈线使用的规模,迫切需要将信号源靠近天线安装。

射频拉远技术实现了这一点。一般来讲,无线基站由射频部分和基带部分组成,现在将射频部分和基带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物理实体中,即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整个室分系统实现基带资源池共享,射频拉远单元(RRU)通过光纤拉远;一个BBU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多个RRU,如图1-5所示。图1-5 射频拉远单元(RRU)图示

射频拉远单元(RRU)可以设计得非常小,便于灵活安装;使用光纤,传输损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而且布线方便,成本较低。1.4着眼未来———室分系统的发展趋势

国内各运营商的3G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WLAN热点区域的抢滩登陆已经刻不容缓,LTE的发展规划也在酝酿之中。在面向未来的无线系统建设过程中,随着室外区域的网络质量越来越同质化,室内诸多场景的精细化覆盖已经不约而同地成为各运营商必须争夺的战略高地。

单一制式的室分系统在3G建设的大背景下,将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运营商在室分领域面临的考验是不但要考虑3G室分系统如何兼容2G制式的室分系统,还要考虑面向未来的WLAN、LTE制式的演进问题。

多制式合路是室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意味着同一运营商内的不同制式在室内的合路,而且是多运营商、多制式的室分系统的整合。大型楼宇的物业不可能允许多个运营商为了不同制式的无线室内覆盖,一遍又一遍地进入大楼施工改造,唯一的办法是在一座新大楼落成的时候,大楼已经具备多个无线系统的统一接入点,支持包括PHS、GSM900、DCS1800、CDMA2000、WC DMA、TD-SCDMA、-WLAN、LTE等多个制式。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的物业准入申请,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信源的小型化是室分系统的又一个发展趋势。小型化的目的是灵活安装,尽可能地靠近天线,实现小功率天线的多点覆盖,使无线信号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最终用户使用的室内场景中。最终小型化的信源可能进入家庭,类似于电视机上的机顶盒,以满足未来家庭无线数据业务的高速、大容量需求。

IP化也是未来室分系统的发展趋势。pico RRU通过网线(五类线)与集线器(Hub)相连,由Hub通过光纤和BBU连接。无线用户接入的最后几十米IP化,可以使室分系统组网更加灵活方便,如图1-6所示。这是因为一般楼宇内综合布线系统中都考虑了网线的分布,网线资源非常容易获取。图1-6 IP化的室内信源系统1.5战火纷飞———室分市场格局

室分系统的市场分为两大块:室分器件或设备市场和室分系统集成市场。参与的国内外厂家很多,包括京信、虹信、国人、云海、三维、奥维、阿尔创、Power Wave等公司。

任何行业的市场格局发展都会经历类似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很多人看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产业资本如潮水一般逐利而行,一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厂商,市场格局进入了春秋时期诸侯并起的时代。2000年左右的室分市场就是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从事室分器件销售、参与室分系统集成的厂家多达100多家。

但是多数厂家并没有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的能力,市场往往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运营商实行室分系统的集中招标后,市场格局迅速进入了战国争雄时代。市场份额不断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资本实力雄厚和营销网络完善的几大厂商集中。京信、虹信、国人等厂家稳居“战国”中大国的地位,是室分市场的龙头厂家。

从2010年室分系统集成市场公布的份额可以看出,国内室分市场基本形成了三大梯队:以京信、虹信、国人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市场范围覆盖全国,市场份额总和达到60%以上。第二梯队以云海、三维、奥维等为代表,是一些室分系统的区域优势厂家,它们的区域客户关系良好,市场份额总和在20%以上。第三梯队则是那些局限在某一个省或几个省的小公司,整体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下降。

伴随着三大运营商3G的大规模建设,目前的室分市场发展呈现了新的趋势:

首先,室分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在2G时代(2008年初),国内室分市场的规模大约在70亿元左右;随着3G的大规模建设,室分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会维持在100亿元以上。近年来,运营商进一步加大室内覆盖投入,室分市场已经成为3G无线宽带网络的竞争核心。中国移动在TD三期建设后,室内站点数目已经超过了室外站点数目;新联通在2009年一年时间内建设的室内站点数接近了老联通GSM网络15年建设的室内站点数;电信CDMA在2009年建设了40000多套室分系统,规模接近网络存量。

其次,直放站市场规模进一步下降,RRU的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在2G时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2G网络规模大,用户多,直放站需求量大,一直是室分系统的主导信源。自2005年以来,CDMA直放站市场规模急剧萎缩。从2006年开始,GSM直放站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既能补盲又能补热的RRU逐渐成为室分系统的新宠,尤其是在3G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RRU代替直放站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

再次,主设备厂家将进入室分集成市场。由于BBU和RRU是基站的一种分体形态,技术上主设备厂家具有优势。在3G室分建设的浪潮中,主设备厂家不可能坐视室分系统集成这部分的利润从身边溜走,凭借着对3G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室内、室外整网性能优化的丰富经验,它们必然加入这一市场的角逐。但传统的室分厂家并非没有优势,其产业链控制力会比主设备厂家强很多,尤其是在客户关系、楼宇准入、分布系统配套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

未来室分市场的战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1.6纲举目张———室分关键点

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大师郑玄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室分的建设有没有这样一个总纲,只要把这个“总纲”举起来,其他的“网眼”就自然舒张开来?回答是肯定的。

室分系统的“总纲”就是“覆盖”,要求“均匀覆盖”、“深度覆盖”、“立体覆盖”、“精确覆盖”、“随波逐流地覆盖”。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当举起室分系统“覆盖”这个纲的时候,舒张开的“网眼”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诸多挑战。(1)均匀覆盖

大家希望无线信号均匀地覆盖在室内的各个角落,就像晚春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满大地,不多、不少,让人们舒畅自然地沉浸其中。

但是当你想要实现室内均匀覆盖的目标时,经常会遇到物业准入的难题。有时候,安全问题、保密问题和装修问题都可能会成为物业或业主拒绝进楼施工的理由。

一方面投诉你的网络信号不好,另一方面又阻止你建设施工,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事情。做点事业还真的很难,不是技术方面的难,而是做人方面的难。不过幸好,可以找一些可进行物业准入谈判的人员帮忙,省去了运营商物业谈判所费的周折。

物业准入以后,实现均匀覆盖的目标仍然困难重重,供电问题、走线问题也是室分系统建设经常会碰到的难题。室内配套设施改造量大,不能快速完成施工,可能被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有的楼宇很难找到新的天线挂点和合适的RRU安装位置。甚至好不容易安装好的RRU一夜之间被闲杂人员拿走当废铁卖掉。一句话,室内信号均匀覆盖的技术难度不大,物业准入、配套设施、工程安装等非技术问题才是困难所在。(2)深度覆盖

无线电波如果能够穿越重重障碍,到达大楼的各个角落,那么,实现楼宇的深度覆盖就不那么困难了。但很多大楼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辅以多种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幕墙,而且楼体结构复杂多样,存在大量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见图1-7),楼体的穿透损耗难以确定,单一手段难以实现深度覆盖。图1-7 大楼深度覆盖困难场景

室内的无线传播环境非常复杂,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简称路损)的波动巨大,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终端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变化较大,无主导小区现象比较普遍,深度覆盖困难。尤其在3G室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因为3G制式使用的频率一般都在2000MHz左右,传播损耗比GSM900的损耗大6~11dB,深度覆盖能力弱于2G。也就是说,3G室内覆盖需要的天线数目要多于2G。(3)立体覆盖

在大中城市的商业密集区,高楼林立,举例来说,在中国香港的铜锣湾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630栋高楼,平均楼高达45m。伴随着不断刷新的“亚洲第一”高楼,不断涌现的“地王”标志性建筑,平面覆盖的二维思维已经不再适应这一形势。小区的覆盖范围已不再是二维平面的概念,而是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如图1-8所示。

立体地划分空间小区,需要考虑室内外的有机配合,高矮楼层的协调统一。密集城区立体覆盖的难处也正好体现于此:高矮楼层互相干扰,室内外难以配合;空间小区的覆盖范围难以控制,干扰控制难度较大;楼宇高层导频污染严重、窗边切换控制难度大;低矮楼层室内外切换带、切换参数的调整难度大。图1-8 立体覆盖(4)精确覆盖

好不容易建设起室分系统,希望它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室内的话务,同时不要对室外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室分系统能够实现精确覆盖的目标: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吸收室内话务;另一方面能够不泄露在室外,不要对室外用户造成影响。而目前来看,室内话务吸收的问题、室内信号泄露在室外的问题,恰恰是室分系统建设中碰到的常见问题。

室分系统不吸收话务的问题,一般发生在楼宇高层,通常是由于室外信号太强,泄露在室内造成的,但本质上是室内外协同规划没有做好。信号外泄问题则常发生在楼宇底层,室内信号不规矩,跑到不该出现的地方,如室外的快速道路上,凡是过往车辆上的用户都会被它影响,掉话、接入失败等网络问题自然增多。室外信号飘入室内及室内信号外泄图示如图1-9所示。(5)随波逐流地覆盖

城市密集城区的高楼用户集中、话务量大,但是各楼层之间话务并不均衡。密集城区重点大楼和居民生活小区在工作日存在明显的话务潮汐现象,密集城区的忙时一般出现在早晨的9~11时,而居民生活小区的忙时则出现在晚上8~10时。图1-9 室外信号飘入室内及室内信号外泄

室内用户行为不确定性较大,3G数据业务突发性、浪涌性增大。室内话务热点迁移速度快,如一个大公司的分部迁入写字楼的一层或者迁出写字楼的一层,对话务分布的影响非常大。上述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室分系统的部分小区的话务拥塞和一些小区的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同时存在。这就迫切要求室分系统提高自己的话务适应性,精确扩容、灵活划分小区、做到随波逐流地覆盖,如图1-10所示。图1-10 随波逐流地覆盖

总而言之,实现室内环境的“均匀覆盖”、“深度覆盖”、“立体覆盖”、“精确覆盖”、“随波逐流地覆盖”,不仅是室分系统建设的目标,也是室分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和着眼点,实现过程中也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表1-1进行了总结。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阐述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思路的方法。表1-1 室内覆盖目标和实现难点第2章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室分器件介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新闻媒体。遍布世界各地的大量的记者把采访到的信息汇总到某新闻机构,该机构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媒体发行网络(报刊亭、广播、电视、网络等)发布到各地。这个新闻机构的信息采集网络和发布网络也是一个分布系统,由各种分支机构和多种形式的新闻收集和发布者组成,如图2-1所示。图2-1 新闻机构的分布系统

这个新闻媒体的总部类似信源,只不过这个信源不是信号源(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发送),而是信息源(新闻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

注:这里的“源”是指“信息源”或“信号源”,而不同于“有源、无源”的“源”(指“电源”)的含义。

认识事物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也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可以从一般到具体,也可以从具体到一般。在通信工程里认识一个系统比较好的方法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在对系统整体的特性、用途有个朦胧的认识的同时,一个一个地掌握每个组成器件,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对整体系统的理解。

组成室分系统的器件有很多种,可谓成分复杂、形态各异。每个器件各司其职,又彼此协作,共同成就室分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的角色。第1章概要地介绍了室分系统,使大家对室分系统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本章采用分门别类和逐一展开相结合的方式来介绍室分器件,使大家对室分系统的组成细节有进一步的了解。2.1“源”来如此———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

大家知道,室分器件从其在室分系统中的作用上讲,可以分为信号发生器件(信号源)、信号传送器件(功率分配器件、功率传送器件、功率放大器件)、信号发射器件(天线)。而从是否需要(电)源的角度,室分器件可以分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那么什么是“源”?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源”,英文为“Source”,指事物发生的原始根由。也就是说,没有“源”,该事物不可能发生。有源与无源的概念不仅在电学元器件中有,在机械、流体、热力、声学等领域也均有。“源”在不同领域所指的具体事务是不同的,但“有源”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其特性、功能、作用必须在“源”的存在下才能表现出来,不管这个“源”是外加的、还是内置的;“无源”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不依靠外加或内置的“源”就能独立地表现出其特性、功能、作用。这里的“特性”是指描述器件输入和输出的某种关系量。

电子元器件中的“源”一般是指电源(直流或交流)。简单地讲,器件本身需要能(电)源才能表现出其特性、功能的器件叫做有源器件,无需能(电)源就能发挥其作用的器件是无源器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里的音箱就有“有源”、“无源”之分。计算机的外接音箱一般是有源音箱,内置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而无源音箱,不带功放,不用插电源,可直接使用。

器件是由元件组成的。无源元件主要是一些电阻类、电感类和电容类元件,只要有信号,无需在电路中加电源也可工作;有源元件一般是二极管、晶体管等,它们只有存在外加电源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无源器件最基本的组成就是无源元件,不会存在有源元件。室分系统的无源器件的作用有信号传输(如馈线)、功率分配(如功分器、耦合器)、通过集中信号的发射方向进行信号放大(如天线)等。

有源器件最核心的组成就是有源元件,当然也需要无源元件。有[1]源器件一般用于功率放大(如直放站、干放)、信号变换(如信源)等。一切无线信号变换的功能,如振荡、放大、调制、解调等功能都离不开有源元器件,因此有源元器件是信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表2-1为室分系统中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分类归属总结。表2-1 室分系统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2.2大卡车、小货车、手推车———基站信源

上级领导要求把一批货物派送到城里某一区域的每个居民家里。如果居民家门前的马路足够宽,可以开着大卡车把货送到门口;但是多数居民家门前的马路只够一辆小型货车进入,于是需要把货物分装在几个小型货车上;还有很多居民家门前是只能容纳一人进出的道路,只好用手推车把货物分发过去了。

大卡车携带的货物多(容量大),但是进出不方便,需要专门车道(宏蜂窝基站安装不灵活,需要专用机房);小型货车比大卡车灵活一些,但不如手推车方便(类似微蜂窝基站);而手推车进出灵活,无需宽大的道路(RRU安装灵活),但所装货物有限(容量较小),并且不远处应该有存放货物的位置(类似于基带资源池)。

宏蜂窝、微蜂窝都是具备基站完整功能的信源,包括射频处理子系统和基带处理子系统两部分。射频处理子系统负责把数据信息调制成无线信号发射出去,同时负责把接收下来的经过滤波的无线信号解调成数据信息传给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子系统负责信道编解码、交织、扩频、加扰等处理过程。

一般来说,宏蜂窝基站支持的输出功率大,覆盖范围广,可支持的载波数、小区数较多,支持的话务量大,但对机房条件要求严格,安装困难;而微蜂窝基站和RRU体积较小,安装灵活,但支持的覆盖范围一般,载波数和小区数都较少。

在室分系统具体设计过程中,要知道不同厂家、不同制式、不同型号的基站的产品特性是不一样的,要查询各自的宏蜂窝、微蜂窝、RRU的具体产品说明,了解其关键特性。

举例来说,某厂家的WCDMA宏基站的单载波机顶口最大输出功率为46dBm(40W)(dBm和W的对应关系如表2-2所示)。一般导频信道的功率可设为单载波总功率的1/10(该关系只限于WCDMA制式,其他制式有另外的关系),即36dBm(4W);当每扇区双载波组网时,每载波最大输出功率降为20W,导频信道的功率可设为33dBm(2W);当每扇区4载波组网时(这种宏蜂窝基站最大支持4载波),每载波最大输出功率只有10W,那么导频信道的功率则只能设为30dBm(1W)。表2-2 dBm和W的对应关系(续)

该厂家的WCDMA的微基站最大输出功率为10W,最大支持两载波。单载波导频功率可设为30dBm(1W),每扇区两载波组网时,导频信道功率可设为27dBm。还有一种微微基站,可以射频拉远,可称为miniRRU,机顶口最大输出功率只有250mW(24dBm),只支持单载波组网,导频信道功率可设为14dBm。2.2.1 信源输出功率与覆盖范围

信源的输出功率代表着该信源覆盖范围的大小。

假若机顶口(即信源的功率输出口)的导频信道功率为36dBm,天线口导频信道设计的输出功率为0dBm(单天线的覆盖面积约为2300m,计算过程在后面章节描述),那么它能覆盖多大范围的室内环境呢?

这里关键是求出这样的信源能够带多少个天线。假设从信源机顶口到天线口的所有损耗是13dB(包括馈线损耗、器件插入损耗和天线增益的综合结果),那么允许的天线分配损耗是:(36-13-0)dB=23dB

这里的分配损耗其实就是由于总资源分配成很多份,从而造成的每份资源相对总资源的差距。假若一个蛋糕切两半,每个人得到半个蛋糕,则分配损耗为3dB(10lg2);10个人分蛋糕,则分配损耗为10dB(10lg10)。

假设有x个天线参与分配信源的功率,则有:

10lgx=23dB

于是x=200,即该宏基站信源可以携带200个天线,可以覆盖的22室内面积为200×300m=60000m。

使用上面的miniRRU做室内信源时,机顶口导频信道功率为14dBm,天线口导频信道设计的输出功率还是0dBm。由于mini RRU体积小,便于靠近天线端安装,馈线损耗较小,可以只考虑5dB的损耗,假设可以携带y个天线,则有下式:(14-5-0)dB=10lgy

于是y=8,即该miniRRU信源可以携带8个天线,可以覆盖的室内22面积为8×300m=2400m。

WCDMA室内基站信源的机顶口功率大小和其覆盖范围的关系可以参考表2-3。参考此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该表的天线口导频信道设计的输出功率是0dBm。

2)不同厂家的宏基站、微基站、RRU、mini RRU支持功率不一样,支持的载波数不一样,这里的输出功率只是WCDMA常见的数值。

3)不同制式的导频信道功率和总功率的关系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不同大楼从机顶口到天线口的馈线损耗、器件的插入损耗不一样,考虑的过程损耗也不一样。

5)不同室内环境下,同样的天线口输出功率,覆盖半径不一样,2则覆盖面积也不同,这里统一按每个天线覆盖300m计算。表2-3 信源输出功率和覆盖范围示例表2.2.2 信源载波数和支持的用户数

信源的载波数代表着支持用户数的多少。

单扇区载波数越多,每载波输出功率就越小,覆盖范围减少;但是每扇区支持的用户数将会增多,也就是支持的容量会增加。

描述一个宏基站的容量支撑能力的时候,一般用“扇区数×载波数”来表示,当一个载波对应一个小区的时候,这个式子的值一般相当于支撑的小区数(如果多个载波是一个小区,或者几个扇区是一个小区时,这个关系就不存在了)。

当一个宏基站支撑6个扇区的时候,每个扇区最多2个载波,那么它支持的是6×2配置。这里,一个扇区的一个载波一般就是一个小区,即支持12个小区;当这个宏基站支撑3个扇区,每个扇区最大支持4个载波时,它支持的是3×4配置,也就是支持12个小区。假若在实际组网中,一个WCDMA小区支持64个语音用户同时在线(非理论极限,是上行50%负载下的现网用户数),那么12个小区支持700多个语音用户,容量是相当大的。

而WCDMA的一些小的RRU只支持一个扇区,一个载波,也只支持1个小区,这样一个RRU支持的同时在线用户数一般在50~60。

当谈到站点配置的时候,经常会看到“S222”或者“O6”这样的字样。“S”是“Sector”的意思,即该站点不止一个扇区,“S222”其实就是“3×2”配置,表示3个扇区,每个扇区2个载波。“O”是“Omnidirectional”的意思,即全向站,“O6”表示一个扇区,6个载波。一般来说,室外站多为“S”站,室内站多为“O”站。但不能一概而论,在农村等空旷区域的室外站,也有很多“O”站;而在室内室外共享宏站基带资源池的时候,也有一些“S”站。

WCDMA室内基站信源支持的配置和同时在线的用户规模的关系可以参考表2-4。参考此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厂家的宏基站、微基站、RRU、miniRRU支持的最大配置是不一样的,这里列出的配置只是WCDMA基站信源常见的配置。

2)这里的一个扇区的一个载波就是一个小区,没有包括多载波一个小区或者多扇区一个小区的情况。

3)不同制式的小区支持的同时在线用户数是不一样的,而且小区的理论极限用户数和实际现网支持的用户数不一样。这里一个WCDMA小区支持的同时在线语音用户数按60个语音用户计算。此计算值只是一个参考,计算时需要考虑不同厂商、不同制式、不同设备、不同业务的实际支撑能力。表2-4 信源支持的配置和同时在线的用户规模2.2.3 信源的配套特性

信源的配套特性是室分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选择和安装信源时一定要注意:要么让基站适应安装环境,要么让安装环境适应基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基站信源持续正常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也就是强调基站和安装环境的协调统一。室内放置型基站要求机房具备一定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室外安装型基站本身会配备适合基站稳定工作的、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机柜环境,所以一般比同类室内放置型基站要重一些。这样的基站,一般既可以工作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也可以工作在炎热的马来西亚。

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是决定设备安装环境的重要因素。体积的描述3采用“高×宽×深”的模式,单位是“mm”。如某厂家的某型号宏基站的体积为“1500×600×600”,某型号微基站的体积为“600×300×300”,某型号RRU的体积为“480×340×135”。在室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确定信源的安装空间时一定要注意设备的体积。

宏基站的重量一般因站型配置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说满配置时某宏基站可达200kg,而空机柜只有120kg;微基站的重量在30~90kg之间;RRU的重量一般小于30kg。基站设备的重量是选择安装条件时必须考虑的,宏基站由于较重,必须在具备相应承重条件的机房落地安装;而微基站和RRU一般可以挂墙安装。

站点安装后无法开通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供电问题和传输问题。

供电要求是安装基站必须考虑的,要考虑信源是只支持DC-48V的供电,还是可以支持AC220V的市电供电。另外,基站耗电是电信运营商能耗的重要方面,关系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在选择信源时,一定要选择功放效率高,能耗较少的基站。

一般的基站只支持光传输或电传输(E1),在一些室内场景中,面临的传输问题一般是传输不到位、传输故障、传输带宽不足(尤其是话务热点区域)等。在设计室分站点的时候,要先确定传输是否到位,是否正常,是否足够。2.3一个扩音器———直放站

在旅游景点经常看到导游拿着扩音器给游客介绍景点。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导游的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更大的范围,并不增加或减少说话的内容,也不能代替导游。

基站和直放站的关系就好像电视台和微波站的关系,如图2-2所示。电视台提供电视节目(类似基站提供容量),微波站负责中继传送。微波站只是把广播电视信号传到更远的地方去(覆盖范围),并不能增加电视节目(容量)。图2-2 直放站和基站的关系2.3.1 直放站的本质

直放站的本质体现在“放”字上,和塔放、功放、低噪放、干放一样,是一种射频信号功率增强设备,即无线信号放大设备。

直放站区别于其他“放”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无线信号发射中转设备,也可以称为中继器,其功能非常类似于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微波站(作为中继站,可以把电视信号传到比较偏远的地方)。

综上所述,直放站有两个特性:信号放大和信号中转。其实没有信号放大的功能,就没有信号中转的作用,信号中转的本质仍然是信号放大。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可用3个词概括,即接收、放大和发射。

在下行链路中,直放站从基站的覆盖区域中拾取(接收)信号,将经过带通滤波(过滤带外的噪声)后的信号放大,然后把信号发射到补盲目标区域的手机,从而实现信号从基站到手机的传送。

在上行链路中,直放站接收其目标覆盖区域内的手机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然后把信号发射到基站,从而实现手机到基站的信号传送。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直放站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接收单元、滤波器、放大器和发射单元,如图2-3所示。图2-3 直放站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直放站的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基站覆盖区接收信号,另一方面又要给基站发射信号。也就是说,在基站覆盖区域内,直放站既要接收,又要发射,这个功能由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完成;在直放站自己的覆盖区域内,既要接收手机的信号,又要给手机发射信号,这个功能由直放站的业务天线完成。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既是接收单元,又是发射单元。

直放站工作的时候,既存在从手机到基站的上行信号,又存在从基站到手机的下行信号。上下行的处理功能在一个物理实体中,因此需要双工合路器,以便把天线接收下来的信号和天线要发射出去的信号分开或者合起来(从直放站的天线往直放站的方向看,上下行信号是分开处理的;从直放站往其天线方向看,上下行信号是要合起来的,天线既要接收又要发送)。

直放站接收下来的无线信号,一般来说,信号强度比较小,无法直接进行滤波(滤波器认为信号太小),也不能直接进行放大(引入的噪声相对信号来说会被放得过大),在滤波放大之前必须引入低噪放器件。低噪放,是噪声系数很小的放大器,作用是放大有用信号,并尽可能地抑制噪声。

综上所述,直放站的内部组成如图2-4所示。图2-4 直放站的内部组成2.3.2 直放站的类型

上面描述的直放站是典型的射频直放站。定义直放站是“射频(Radio)”的,是从施主基站和直放站传送信号的方式来说的。射频传输方式就是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就有“有线”。“有线”的传输方式就是从基站和直放站通过光纤来传送信号,这就是光纤直放站,如图2-5所示。光纤直放站由两部分组成,和基站相连的是光纤直放站的近端,下行方向完成从射频电信号到射频光信号的转换,上行方向完成射频光信号到射频电信号的转换;光纤直放站的远端通过光纤和近端相连,下行方向完成射频光信号到射频电信号的转换,上行方向完成从射频电信号到射频光信号的转换;业务天线完成手机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基站传来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图2-5 光纤直放站示意图

一个事物会有很多属性,看待一个事物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识事物存在分歧,主要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认识直放站也一样,除了从传输方式来给直放站分类外,还可以从带宽范围的角度、从无线制式的角度、从安装场所的角度出发认识直放站。

从带宽范围来分,直放站有宽带直放站和窄带(选频)直放站。宽带直放站对整个频段内的信号都进行放大,很容易给其他小区带来干扰。窄带直放站引入系统的干扰比宽带直放站少,能够提高无线信号的传送质量,但由于同时支持的频点有限,施主小区的频点更改后,直放站的频点也需要调整,使用非常不方便。

从信号处理的方式,直放站可以分为模拟直放站和数字直放站;从无线制式的角度来看,直放站可以分为GSM直放站、CDMA直放站、WCDMA直放站和TD-SCDMA直放站等;从安装场所的角度来看,直放站可以分有室外型直放站和室内型直放站。2.3.3 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

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最显著的不同当然是传输方式的差别,射频直放站通过无线的方式传播,不需要传输媒介;光纤直放站通过光纤和施主基站联系,需要光纤媒介。

假若把射频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面对面放置,会有什么问题?施主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经过直放站,从业务天线发射出去,又被施主天线接收到,经过不断的信号环回,形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这叫做直放站的自激。这种现象就像开多方电话会议,大家都没有把送话器静音,大家说的话经过电话会议系统传到各地,然后声音又经过送话器返回电话会议系统,回音不断放大,进而形成噪声,干扰正常开会。

由于有自激现象的存在,在施工安装时,射频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需要满足空间隔离度要求,即方向上尽量背对背,千万不要面对面,哪怕照一小面都不行。光纤直放站不存在施主天线,也不会有自激,所以不存在隔离度要求。

由于射频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隔离度要求,为避免自激,需要采用定向天线;光纤直放站无隔离度要求,除使用定向天线外,还可以使用全向天线。

光纤直放站的光纤中传送的是射频信号,额外增加了两次模拟的光电转换,给系统带来新的噪声,对无线信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射频直放站不存在光电的转换,没有由于光电相互转换而引起的噪声。

射频直放站采用无线的传输方式,施工方便,成本低,进度快,但传送距离有限。光纤直放站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损耗小,传送距离远,但成本较高,施工较为复杂,工期略长。

射频直放站主要应用于楼宇阴影区、地下封闭区、地铁或道路狭长地带的无线覆盖。光纤直放站主要应用于光纤资源充足,布线方便的室内场景、边远农村或山区。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的对比分析总结如表2-5所示。表2-5 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的对比分析2.3.4 直放站和射频拉远单元(RRU)

厂家直销产品是指用户直接从厂家购买产品,没有中间环节,避免了中间环节引入对交易的影响,但是由于厂家的销售力量有限,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不会很大。为了增加市场覆盖范围,可使用两个手段:一是建立更多的直销机构,直销机构属于厂家的一部分(相当于RRU,RRU本身是基站的一部分);二是寻找中间商代理,中间商不属于厂家的内部机构(直放站不是基站的一部分,它只是基站的代理者),相当于在用户和厂家之间存在一个第三方,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要想完成交易,必须通过这个第三方,虽然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扩大了,但也引入了市场的干扰环节(引入了噪声,系统底噪抬升)。

直放站不属于基站的一部分,它是基站功能的代理,但没有取得全权代理资格,只代理了“覆盖”,没有代理“容量”。也就是说,直放站完成“信号放大”和“信号中继”的作用,延伸了基站的覆盖范围,却不能为施主基站减缓“容量需求”的压力,甚至由于引入了额外的噪声,降低了施主基站的容量。

RRU是基站的一部分,和BBU一起完成基站的全部能力。RRU也可以从宏基站进行射频拉远来延伸基站的覆盖范围,但不能算是基站的“代理”,而是基站在某一地区的“直销机构”。RRU,本身进行射频信号的处理,除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这一点直放站也具备)外,还要完成模/数(A/D)、数/模(D/A)转换,数字上、下变频,调制、解调等射频处理功能,如图2-6所示。也就是说,RRU为系统提供新的容量。图2-6 直放站和RRU的主要功能模块对比

总结一下,直放站和RRU在覆盖特性上相似,其覆盖范围受限于输出功率的大小。但从容量特性上比较,二者却截然不同。直放站不提供容量;而RRU是基站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系统提供容量。

从设备安装特性上看,RRU与光纤直放站类似,都使用光纤将设备拉远。也就是说,能够安装光纤直放站的地方,RRU肯定能够安装。但二者光纤中传送的信号并不相同,如图2-7所示。RRU是数字信号的射频处理节点,光纤中传送的是数字中频信号,其标准接口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而光纤直放站和施主基站之间的光纤传送的是射频信号。图2-7 光纤直放站和RRU的比较

由于RRU和BBU之间传送的是数字中频信号,对系统来讲,没有额外的噪声增加;直放站是对模拟射频信号的再处理,光纤直放站还进行了光电的两次转换,引入了额外的噪声,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底噪。

从可维护性和可监控性的角度来讲,RRU是基站的一部分,可以和基站一起监控、维护;而直放站的可维护性和可监控性比RRU差很多,直放站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不易被发现,而且难以定位问题。

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来讲,直放站的引入扩大了覆盖范围,提高了网络的覆盖概率;但由于抬升了系统的底噪,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从而增加了手机的发射功率,导致手机耗电增加;增加了系统干扰,导致接入失败增加,掉话率增加,网络的整体性能会有影响。RRU的引入不但增加了覆盖范围,而且增加了网络容量,不会引入新的噪声,对网络性能没有影响。

但从成本上讲,直放站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射频直放站,成本比RRU少很多。

直放站和RRU的对比分析总结如表2-6所示。表2-6 直放站和RRU的对比分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