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9:53:16

点击下载

作者:王莉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

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王莉著.—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11ISBN 978-7-5305-9343-1Ⅰ.①高… Ⅱ.①王… Ⅲ.①语言表达-儿童教育 Ⅳ.①G613.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46097号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GAOQINGSHANG HAIZI DE BIAODA KE出版人:杨惠东责任编辑:鲁荣 王剑文技术编辑:李宝生 姚德旺出版发行:天津社  址: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150号邮  编:300050电  话:022-58352900网  址:http://www.tjrm.cn经  销:全国印  刷:天津旭非印刷有限公司字  数:155千印  张:15印  数:1—9000开  本:710mm×1000mm 1/16版  次:2019年1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定  价:42.8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序言会说话,是人生的第一本领

从古至今,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伟大的本领。杰出的政治家之所以能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出色的表达能力。虽然普通人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十分困难,但表达能力的确是一种必须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不仅谈判、工作中需要,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不可或缺。

在对待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存在误区。一些父母认为,说话谁都会,还用学吗?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张嘴说话,自然而然就能说清楚呀!另一些父母则认为,能力第一,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为什么要学“耍嘴皮子”的功夫呢?能把话说出来,别人听得懂就可以了。

殊不知,事实上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关乎孩子的未来。口才影响着我们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甚至也会反作用于思维能力。在与那些具有优秀语言能力的孩子竞争时,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自然会处于劣势。父母无意中的疏忽,很可能造成孩子未来最具竞争力的某种能力的缺失。以后再想恶补,很可能为时已晚,或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说话的水平往往是其思维能力的外化。语言发展水平的高低,是鉴别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他们智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前提。有了这些能力,孩子将受益终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依赖的人,家庭环境会时刻影响着孩子。同时,父母及其在各自家庭中的语言也是孩子潜意识认知的来源和土壤,将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父母之间的言谈、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以及说话的方式、态度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当一位妈妈和朋友谈事情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吵闹,妈妈的不同反应、说出的不同的话语,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妈妈可能会大声地指责孩子:“别吵啦!烦死了!”而另一个妈妈可能会说:“我正在谈事情,请你保持安静,好吗?”孩子从前者的语言中只能学会用指责、命令的方式解决问题,却会从后者的语言中学到讲礼貌和遵守规则——在别人谈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此外,在上述第一个妈妈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有些不耐烦和生气,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惹妈妈生气的,从而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而第二个妈妈,她的孩子在她的语言中感受到的是尊重,孩子在保持安静的同时还会为自己能够和妈妈合作而感到自豪。

语言不但包括“说什么”,还包括“怎么说”。这里的“怎么说”包括父母说话时的态度、语气、语调、手势、表情等很多方面。所以,父母不要以为只要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就可以了,自己不经意的状态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父母不仅要注意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还要注意自己在和家人、朋友、同事等沟通时的语言,这些都有可能会被孩子关注和模仿。所以,父母的语言就是对孩子的家教。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说什么、怎么说,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这些都将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因素。

在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可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说话,对于我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孩子却无比重要。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该怎样改善我们的说话方式,锤炼我们的语言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培养成才呢?这正是本书所讨论的问题。

希望读过本书之后,你不仅可以在理论上知道孩子说话的重要性,更能在实践中打通亲子沟通的“次元壁”,帮孩子建立起自信,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出语言、行为、情绪以及思维方式全面发展的高情商孩子。第一课别让孩子输在不会表达上1.1 优秀的孩子更要会表达自己

有句话是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会说话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好运气”。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人情世故,大部分体现在表达上。一个人即使能力超群,但情商匮乏,社交技能不足,言谈之间枯燥无趣,恐怕也会让很多原本可以顺利进行的事情横生枝节。相反,一个人如果拥有出色的表达能力,就能让原本困难的事变得事半功倍。

前段时间,我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了一档之前热播的明星亲子节目,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他们身上自带的明星光环,而是孩子们出色的交际和表达能力。即使是刚几岁的小朋友,在镜头面前也能谈吐自如,毫不怯懦,不仅很快适应了环境,还迅速和周围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不管走到哪儿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小明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也是效率最高、运气最好的一个。

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拥有这样出色的表达力?难道也是因为明星光环的缘故?

事实上,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一种综合教育的成果体现,简而言之,这些能力都是需要父母们下大力气去培养的。

平时,我经常接到不少父母的求助,他们担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甚至为此忧心忡忡。

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小,人一多就不敢说话,甚至会号啕大哭;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说话颠三倒四,有时候别人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大发雷霆;还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朋友,担心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等等。

家长们的担心不是全无道理,在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会说话、情商高的孩子总是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运气,而有些非常优秀、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却因为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白白错失机会。

我曾经的学生小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奥数”比赛中次次拿第一,围棋比赛年年获奖,钢琴演奏水平达到了八级,多次荣获全国绘画大赛金奖……但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却也有让妈妈非常担忧的问题——在外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

有一次,我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一个接待活动,活动内容很简单,就是给外校参观人员介绍一下楼道里的几张摄影作品。在这之前,我已经帮她做足了功课,为每张作品写了具体的说明,小溪只要负责背诵下来,然后“讲”给来访者听就可以了。

当天参观的人很多,他们被分成了十几个组。前两组经过的时候,小溪带着耳麦,按照稿件讲解,也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尽管她的声音不大,但是做事一向认真的她还是能一字不落地讲完所有的内容,得到了来宾的称赞。小溪的紧张情绪终于得到了缓解。

但是到了第三组的时候,小溪的麻烦来了,领队的是一位年轻人,小溪刚开口说:“这幅作品……”她的话就被那位年轻人打断了:“小同学,你参加摄影活动吗?”这个问题是稿件中没有的,所以小溪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答了。“没事,小同学,我就是简单地和你聊聊,你对这些摄影作品怎么看?”

这句话也不是小溪背诵的内容,她张口结舌,脸憋得通红,手心也开始出汗。“别紧张,我看这幅作品拍摄的是学校的校门,这个校门很有特色!是建了很多年了吗?”年轻人试图缓解尴尬的气氛,但小溪还是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原本小溪实话实说就可以了,但她内心害怕说错话的恐惧让她觉得这远比一道“奥数”题难得多。最后,年轻人拍了拍小溪的后背,转身走了。

小溪作为班级里的优秀学生,难道如此简单的聊天都无法应对吗?不是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小溪完全可以组织好语言和来宾交流,但是小溪却非常不自信。对于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自信,让她无法坦然地回答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期更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孩子能说话,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敢说话、会说话。

一个人能自信地站在人前说话,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通过语言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专业素质,看到自己的内在储备和丰富的认知,是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的能力。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很少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孩子在成长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表达问题之后,还认为说话不是什么大问题,长大自然就好了。

殊不知,家长的这种误区,不仅会影响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还会对孩子的沟通、交往甚至思维能力形成障碍,等到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面向成人的国际化培训项目。面对来自美国名校的博士生导师的提问,我们的学员竟然一个表达看法的都没有,反而像小学生一样,都把头埋得低低的,唯恐被教授“点将”。

也许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内敛谦卑,大家习惯了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但是这种“传统”该让我们的孩子继承下去吗?难道要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再去弥补语言表达这个短板吗?

作为父母,我们努力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是一定要培养孩子成为超级演说家,而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成为众人中那位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人。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巨大财富。1.2 孩子总说脏话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凡间的天使。当有一天,这个天使突然露出坏笑,变身小恶魔的时候,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我有一位老领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喜得孙女,可把他高兴坏了。由于工作原因,平时老领导与孙女是分开居住的,他想见孙女一面都很不容易,所以每次孙女回来,都如同家中的盛事,他会大办宴席盛情款待,就像那句老话所说的——“隔辈亲,亲在心;隔辈亲,连着筋”。

到了孙女能喊“爷爷”的时候,老领导美得每天嘴上就挂着孙女的事。孩子周岁的时候,一个周一的早晨,老领导跟大家闲聊,高兴地说:“你们知道吗?我孙女登上窗台,我告诉她这太危险,她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个老混蛋’。我孙女会说‘老混蛋’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人被孩子指着鼻子辱骂还能开怀大笑,这样的“佛系”心态还真不是人人能有的。

工作中,不止一位家长曾和我说:“教孩子一个成语很难,但是孩子学会一句不文明的话却只要一瞬间。”

我有一个朋友,就正在为此而苦恼,她说:“我儿子快上小学了,平时我工作忙,孩子都是家里老人带,跟我沟通比较少。没想到,前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孩子不知道怎么染上了爱说脏话的习惯,我狠狠地教育了他一通之后,他答应不再说了,但没几天又犯了。我们大人平时在孩子面前说话都很注意,他马上就要入学了,我真的特别着急,他怎么会染上这样的坏毛病呢?”

其实,不光是我的这个朋友,很多家长在第一次听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都会感到如五雷轰顶。毕竟,孩子说脏话、骂人,都会被认为是家教不好的表现,家长自己明明已经千般小心,猛然听到孩子口中蹦出这样的词汇难免又羞又恼又窘。

其实,孩子会说脏话的原因,跟大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孩子与大人的沟通方式不同,在他们的沟通系统中,大人所谓的“脏话”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他们并不认为那是骂人的脏话,甚至还认为是一种好话,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小伙伴的注意。

还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喜欢说脏话或骂人,是因为这些话能给他们带来“力量感”。因为,他一说某句话或某个词,大人的反应就很强烈,他第一次发现了语言的力量,这是他语言表达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他真正从用哭闹吸引大人注意转向用语言“控制”大人的开始。

为了杜绝孩子的不文明言行,大多数父母在孩子说脏话时会予以非常强烈的“禁止”:“你说什么?这么难听的话,怎么说得出口?”或者对孩子说:“再说就打你!”等等。然而,不管家长多么强硬,如此做法往往并不见效,有时孩子还会愈说愈来劲。

语言,是孩子与这个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当他们学会说话时,他们已经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当他们通过说脏话来体现自己的力量时,很多时候是想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面对这一现象,除了心理上要淡定一点儿,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时的行为没有注意,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呢?

我家楼下有一位老人,没什么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全。她常带着孙子在院子里玩儿。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已经可以发出简单的字音了。没事的时候,他喜欢拿着一把小铲子在院子里随意地铲土。老人经常一边择菜一边照看孙子。因为小家伙儿到处溜达,老人颇不耐烦,一会儿说:“就在这里玩儿,跑那么远不嫌折腾?”一会儿又说:“别动那个,那个会砸死你的。”孙子用力把土扬了起来,她就又高喊:“妈的,这小兔崽子,真不听话。”

后来,老人的小孙子上了小学。有一天,他妈妈接他放学,孩子走在前边,手里拿着面包,边走边吃,妈妈拿着书包跟在后面。碰巧遇见一位熟人,妈妈热情地跟朋友打招呼,同时拍打着孩子的肩膀说:“赶紧叫阿姨。”孩子被妈妈的拍打吓了一跳,一大口面包没咬住,掉在了地上,他怒气冲冲地对妈妈嚷道:“妈的,你还我面包!”

日本著名的五岁儿童——动漫人物“蜡笔小新”,曾经对妈妈美伢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对这句话并没有特别的理解,等到为人父母才知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模仿者。对孩子来说,父母和身边人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在课堂上的读书写字重要得多。他看到大人做什么、说什么,就会模仿,并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父母或者电视里说了不好听的话,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

小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很多孩子的“脏话病”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只要家长学会冷静地应对、温柔地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条正确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光明大道。王老师的小秘籍孩子说脏话屡教不改怎么办?(1)要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说脏话是不好的习惯。当听到孩子说脏话时,不要大惊失色,而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另外,我们可以将“不骂人”列入一天的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一定要表扬。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收到成效。(2)我们需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说脏话时,我们一定要郑重警告他,否则再纯净的孩子也会被污染。(3)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并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逐步帮助孩子纠正说脏话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需要发泄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宣泄方法。(4)对孩子明知故犯的行为要及时惩戒。当孩子总是故意说一些粗话脏话,并且父母多次警示和劝告都无济于事时,父母应立即采取一些措施来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使孩子能深刻地认识到说脏话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1.3 社交礼仪是赢得尊重的“名片”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给我分享了一段“扎心”的经历。

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外出吃饭,正赶上客流高峰,很多客人都是拼桌而坐。但奇怪的是,在他们用餐的那段时间,没有一个人选择和他们坐在一起。更令人尴尬的是,有时候孩子不小心弄出一些声音,她都能立刻感觉到周围人向她投来的那种谴责的目光,这些无声的疏离和敌意,都似乎传达出一种讯息:这边有个危险的“熊孩子”!

为此,朋友觉得非常委屈,自己的孩子也不“熊”啊,为什么要遭受这种冷眼呢?

其实,这事还真不能怪那些警惕的食客,毕竟,这些年大家都被有关“熊孩子”的段子弄怕了。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一位长辈的九十大寿,这位长辈的家人为了把寿宴办得隆重一些,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亲戚带来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五六岁,正是精力充沛,对什么事情都强烈好奇的年纪。刚开始孩子活泼开朗,面对一群似乎熟悉却又很陌生的大人一点儿也不胆怯,在餐厅里跑来跑去,倒也为寿宴活跃了气氛。

可等到宴席一开始,大家却对这孩子连连撇嘴。

原来,餐厅经理十分细心地为老人准备了一把特殊的太师椅,以便老人在席间能更加舒服。中国人就餐的礼节不少,什么人坐在什么位置也是有讲究的。今天是老人九十岁诞辰,老寿星理应坐高处,可是这个小娃娃一见这把特殊的椅子,就直接飞奔过去,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肯让座了。他的妈妈赶紧上前劝说孩子:“儿子,这是寿星的座位,咱们不能坐。”

孩子执拗地说:“我就坐在这里!”“乖,回头妈妈给你买一把一样的椅子,咱们随便坐,可今天这把椅子不能坐。”

孩子大声对妈妈怒喝道:“不,我就要坐在这里。你要是再说,我就都不让你们坐。”

妈妈尴尬得头上微微渗出汗珠,表面上还是压着火气,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你听话,妈妈回家给你买新玩具好不好,你要哪个就买哪个。”

可是这个“活宝”就是不肯照顾妈妈的面子,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直呼妈妈的大名道:“赵萧笑,你再说,我就把你轰出去,我必须坐在这里!”孩子当着在场近二十位亲友的面,毫无礼貌地喊出妈妈的名字。妈妈实在是控制不住了,举起手来就要打他,众人劝说才勉强稳住局面。

本以为坐下来就安然无事了,谁知热闹才刚刚开始。服务员每端上一道菜,这个孩子就立刻把菜转到自己面前;别人在夹菜,他旁若无人地转动转盘。夹菜的时候,他还会从椅子上站起来,用筷子肆意地在菜品里搅动,并大喊:“我要吃这个!”

他妈妈觉得实在没面子,只得抱着孩子离开宴席。本来热闹喜庆的场面,最后变得尴尬无比。虽然人们在席间不便说什么,但心里都颇有微辞。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但是,这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熊孩子”,只是许多家长不懂教育,才让路人“谈娃色变”。

归根结底,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教出来的,孩子的这些行为,说到底还是要从大人身上找原因。

作为父母,吃饭的时候,如果孩子不懂礼节,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他那样做是错的,并进行制止,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引导孩子有礼有节地参加聚餐,让他们明白应当怎样做,而不能一味地纵容或者呵斥孩子。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是孩子内在修养的试金石。

只有家长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看待,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尊重和平等,这种体验对他的成长会大有裨益。而尊重是相互的,也是需要家长们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的。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不是自己不想管,而是孩子实在太不听话,说多少次都没用,所以干脆就放弃了。

对此,我想告诉各位父母,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说一次就听话的孩子。

孩子在饭桌上该说什么话,需要父母一次次地引导,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修养教育,了解吃饭中的礼仪,这样他们才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尊重。王老师的小秘籍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四大用餐礼仪(1)告诉孩子,学会分享才能有“好人缘”。当孩子面对自己喜欢的食物,不顾及其他人,而是抱过来自己单独享受时,说明他不懂得分享,在日后与他人的相处中也可能难以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体验。(2)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交流中,孩子毫不顾忌地用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都是错误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试想,我们平时去餐厅的时候,也会对那些大声喧哗的人没什么好感,而且那样做会显得非常缺乏教养,只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所以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养成那样的坏习惯。(3)在公共场合就餐,不要一次拿太多。聚餐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一次取太多食物而又不能吃完,就造成了浪费,也难免会影响他人就餐。要告诉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要吃光了再取并且一次少取些。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餐桌礼仪,也是一种需要教给孩子的素质和美德。(4)吃中餐时还有一项礼仪,那就是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在所有的菜里挑挑拣拣,那样对其他人很不尊重,也影响别人的食欲。如果孩子够不到自己想吃的食物,要教他有礼貌地跟人商量,请别人帮忙将菜传递过来,而不是大声嚷嚷指使别人。1.4 微笑是一种阳光般和煦的表达力

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具有治愈功能的社交利器。

很多喜欢看日剧的人,可能都对剧中女演员的“微笑力量”印象深刻,不管在什么境遇下,她们脸上都会绽放出大大的笑容,让身为观众的我们感受到一种乐观的情绪。

其实,这倒不是演员们表演有多夸张,那只不过是一种日本独有的微笑文化。在他们看来,公共场合社交生活中,微笑是一种最友好、最有吸引力、最令人心情愉悦的面部表情。微笑着面对周围的人,不仅能展示出一个人良好的生活状态,更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为了能让孩子们从小拥有这种微笑的能力,很多日本幼儿园甚至将学会微笑当作孩子入学的必修课,而学习的重点就是让孩子们养成说话“笑眯眯”和说“谢谢”的好习惯。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励志电影中的主角,但当你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微笑却是破除坚冰、缓解僵局的有效武器,微笑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玩乐高玩具,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会把没有拼完的材料放到枕边,还要特别叮嘱我:“妈妈,别给我收起来,好吗?我想做梦的时候继续拼。”

北京的夏天极其闷热。有一次,吃过晚饭,我带儿子到附近的商场溜达。他无意中发现商场里有一个摊位,里面的玩具可以随便玩儿,尤其是那里还有一张专供小朋友玩乐高玩具的桌子。儿子高兴坏了,每天都会拉着我,准时去商场“报到”。

一天,儿子打算拼一艘军舰,需要用大量的积木块,但当他拼到甲板的时候,发现长方形的积木块不够用了。他一转头,看到左侧的小朋友正好有一块,他二话不说,直接要从对方的手里“拿”过积木。而对方看到儿子的无理动作后,立刻把积木块紧紧地攥在手里。

儿子看到直接抢没有效果,就凶巴巴地跟对方说:“我要用,你给我!”那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凭什么?就不给。”“这是商场的,不是你的,给我!”儿子更强硬地说道。“那也不是你的,我手里拿着,就是我可以用的。”那孩子生气地说。

这时,儿子放下手里还没有“完工”的大军舰,小手叉腰,说:“你自私!老师说过,小朋友不能自私。”没想到,他还能说出这样一句“大道理”。“你还没礼貌呢!老师说没礼貌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两个小娃娃用在学校学到的道理辩论起来。

为了避免“战争”升级,我赶紧把儿子拉到一旁,问道:“你觉得你做错了吗?”儿子冷静下来,点点头。

我问:“哪儿做错了?”

他噘着小嘴说:“没礼貌。”“哪里没有礼貌了?”“我不该直接抢他的积木。”儿子低着头说。“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真是一个好孩子。妈妈给你提点儿建议,可以吗?”我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跟他沟通。

儿子点点头。我继续说:“如果你刚才微笑着跟小朋友说‘请你给我这块积木用用,可以吗?’我相信小朋友一定会同意的,注意,一定要微笑呀。”

儿子想了想,点了点头,再次回到小朋友面前。只见他露出洁白的小牙,让脸部的微笑最大化,并且保持了好几秒才开口说:“小哥哥,你可以把这块积木借给我用一下吗,我想搭一个大军舰,是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的。”

对方看着儿子脸上的微笑,紧张的肌肉放松了下来,小脸上也有了快乐的神情,爽快地说:“可以!我可以和你一起搭吗?我也想搭一个大军舰。”“当然可以!”儿子也高兴起来。

每个人都会微笑,要做到微笑其实很容易——只要把嘴角向上扬15度,但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它代表什么。

一位心理学家说:“面带微笑说话的人比紧绷着脸说话的人,在经营、销售或教育等方面都更容易取得成就。”从表达的角度来说,微笑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社交工具。它不仅是一种表情,更蕴含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传递给周边的人,让自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对家长来说,学会用微笑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在说话时要保持微笑,遇到问题用微笑来解决,不仅对孩子的人生成长大有好处,还可以让自己常常收获意外惊喜。

儿子学会使用微笑的那天,整个晚上,两个孩子玩儿得其乐融融,开心极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趁机问儿子:“今天认识的小朋友,你喜欢吗?”“喜欢,他搭的军舰大。”“你太棒了,又交到了一个新朋友。是什么让其他小朋友愿意和你成为朋友的呢?”“我向他笑了。”“说得真好,没有人愿意跟凶巴巴的人成为朋友,更没有人会拒绝和有笑容的人交流,懂了吗?以后要先对别人微笑,然后再说出自己的需求,可以吗?”“好的!”儿子也送给我一个大大的微笑。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更受欢迎的人,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微笑,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妨这样告诉孩子:“和别人说话时,心里要想着开心的事。”只有内心的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时,我们绽放的微笑才是真诚的。

我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镜子游戏,引导孩子看看镜子中微笑的自己,告诉他:“镜子里微笑的人就是你遇到的人。如果你对他微笑,他也会对你微笑。”让孩子经常做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微笑的认知,时常保持微笑的神态。

陪孩子一起观察生活吧!因为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习引导孩子从生活中找到微笑说话的人,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微笑说话的魅力,用微笑化解矛盾,获得认可,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1.5 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孩子优秀的另一种体现

礼貌不是做做样子,礼貌是一种教养、一种习惯,更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和社交能力的外在体现。

曾经有家长困惑地问过我:“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孩子却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虽然我并不是要孩子回报什么,但为什么孩子却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聚餐,席间一位小姑娘接到一个电话:“……和你说过了,我今天有事……李桃同志你好烦呀……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大家都用疑问的眼神望着她,她用不耐烦的语气说:“我妈问我几点回家。”大家心照不宣地打着哈哈,试图化解尴尬的气氛。

一个简单的称呼折射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反映了孩子是否从心底尊重父母。这样的言语方式,虽然会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但如此丧失基本尊重的对话却很难建立起彼此享受的亲密关系。

随着人们育儿观念的进步,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现在都讲究平等教育,不能总端着家长架子,而要跟孩子交朋友。所以,孩子偶尔对父母直呼其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那还是一种家庭民主的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