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疗法调治近视花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6 21:31:05

点击下载

作者:相世和,王微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独特疗法调治近视花眼

独特疗法调治近视花眼试读:

前言

近视和花眼是眼科最常见的两种病症。近视多发生于青少年,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特征;花眼多发于中老年,以视近物模糊为特征。

青少年时期是人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课业负担加重,竞争形势严峻,因此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据最新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在60%左右。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就开始了防治近视的临床研究,并有若干成果呈现,对防治近视工作起到相当的作用,但仍未能遏制近视高发的趋势。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花眼,近年来有发病提前的趋势。一般认为,花眼是退行性病变,是机体老化的一种表现,因此,治疗花眼的临床研究稀少,可以看到的文献资料奇缺。目前,治疗近视多采用佩戴合适的眼镜,或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手术治疗;而治疗花眼的方法更显得单一,即佩戴合适的眼镜。

中医治疗近视、花眼有其独到之处。自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推广的眼保健操,就是中医自我按摩防治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为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在改进应用。中医治疗近视、花眼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些方法不用药物,或很少用药物,即使用药,也选用药性平和、药食兼用、无毒之品,让人们远离药毒,在正常膳食或睡眠休息过程中发生治疗作用以去除病痛,如药茶、药粥、药枕等疗法;有些方法仅凭双手操作,且手法简单,一学就会,省时省力,人们在工间休息、茶余饭后就可以依照方法为自己或亲友治疗,如自我按摩、指针、指压、点穴、耳压、气功等许多疗法。这些疗法久经临床验证,疗效可靠,较之其他医学的疗法堪称独特疗法。自古大医治病,调和为上,戕伐为下;自医为上,求医为下。掌握本书所介绍的这些独特疗法,近视、花眼患者就可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轻松地为自己治愈疾病。

本书共分6大部分。第一、二部分简要介绍了近视花眼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分类、预防的一般性知识;第三部分介绍了本书所涉及的经络、腧穴的有关知识;第四、五部分分别重点介绍了中医防治近视花眼的独特疗法。这些方法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经络,从而达到防治近视花眼的目的。本书介绍的方法经过了临床验证,且尽量简化操作方法,使读者一学就能掌握,并且可以在适当的场合自我操作,因而具有实效、简练、易学、实用的特点。第六部分为附录,主要介绍治疗近视、花眼的名中医方、经验方及食疗方,供读者参考。应当指出,名中医方、经验方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们期待着本书的出版,能缓解您视力下降的症状,给您带来快乐!编者2010年3月

近视的基本知识

近视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特征,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年龄较低,多发生于青少年,且病程长久,所以对患者的身体发育、性格倾向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难以察觉的深远影响。因此,有效防治近视对于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视觉是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人脑通过接受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可以分辨出视网膜像的不同亮度和色泽,因而可以看清视野内发光物体和反光物质的轮廓、形状、颜色、大小、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体以及文字、图形等形象,通过视觉系统在人脑得到反映。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图1-1 眼的基本结构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其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一)眼球的结构

1.眼球壁(1)眼球壁外层:前1/6为透明的角膜,即“黑眼珠”的部位,是一种透明的含有丰富的神经且感觉敏锐的组织,光线经此射入眼球。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2)眼球壁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我国汉族人的虹膜呈现棕黑色。虹膜中央有直径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瞳孔就像照相机里的光圈一样,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大或缩小,从而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3)眼球壁的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2.眼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富有弹性,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二)眼附属器

1.眼睑 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2.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3.泪器 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4.眼外肌 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5.眼眶 是7块颅骨构成,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除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眼外肌和起保持、营养作用的巩膜、脉络膜等结构外,眼内与视觉传入信息的产生直接有关的功能结构,是位于眼球正中线上的折光系统和位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由角膜经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直至视网膜的前表面,都是一些透明而无血管分布的组织,它们构成了眼内的折光系统,使来自眼外的光线发生折射,最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像(图1-2),视网膜具有同神经组织类似的复杂结构,其中包含有对光刺激高度敏感的视杆和视锥细胞,能将外界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转变成为电信号,并在视网膜内进行初步处理,最后以视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大脑。

(三)视觉形成的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图1-2 视觉成像

二、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特点是只能看近不能看远。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眼的折光能力超过正常,致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即已聚焦,此后光线又开始分散,到视网膜时形成扩散开的光点,以致物像模糊(图1-3)。图1-3 近视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近视看近物时,因这时聚焦的位置较平行光线时为后,因而眼无需进行调节或进行较小程度的调节,就可在视网膜上成像,这就使近视能看清近物。近视眼要看清前方物体,需将物体移近或戴近视镜。所谓近视镜是具有一定焦度的凹透镜片,使入眼的平行光线适当辐散,以便聚焦位置移后,正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样使远物可以看清,而近物则像正常眼一样,只须依靠眼睛自身的调节能力即可完成。

三、中西医对近视病因的认识

(一)中医病因

1.近视命名由来 近视是以近视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清代的《目经大成》一书才称为近视。其中由先天而生,近视程度较高者称为近觑(读qū),俗称觑觑眼。

2.古代医书对近视眼的论述 隋代《诸病源候论》说:“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精华,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宋代《银海精微》说:“问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血虚气不足也。”元代《此事难知》说:“目能近视者,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者,责其无火。”明代《景岳全书》说:“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有余,病于少火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拘近视耳”。“能近怯远症,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物模糊,莫待精衰盲已定”。“当宜补心火,并治心气不足。”

3.祖国医学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近视眼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有其独特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刺疗法、中医疗法等,常能缓解症状,增进视力,尤其对假性近视及轻度近视疗效良好。

(二)西医病因

1.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上,通过近视眼的家系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的发生率存在着家族发病的倾向,近视眼病人的家庭成员,患有近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近视眼的人群。

2.环境因素(1)视距近:由于青少年眼睛调节力强,在读书写字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使头部距离书本很近,养成过近距离用眼的不良习惯。有些人读写时往往喜欢扭着身子,歪着头,不但姿势歪斜、视距过近,而且眼与书本的视线角度也不正。有的写起字来,练习簿放得歪斜,手握笔杆离笔尖太近;有的用铅笔写字,笔芯削得又尖又长,字体写得又细又小,这些都会使眼睛调节异常紧张,从而促使近视形成。(2)连续用眼时间过长:很多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往往长时间捧着书本不放,连续看几小时也不休息;有些人习惯在走路或在乘车时看书,甚至躺在床上也在看书。这样长时间用眼,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更使眼睛负担过重,影响视力,容易发生近视。(3)学习环境不良:学习环境不良、照明不符合要求、光线过强或太弱,也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看书写字以及做近距离工作等,都需要适度的照明,但光线太强,眼睛过分受刺激而不舒服;或光线太弱,书本上照明不足,使眼睛调节负担加重,都会使眼睛容易疲劳而形成近视。(4)观看视频设备方法不当:观看视频设备方法不当,也是诱发近视的重要因素。有些人喜欢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或观看电视时距离电视机屏幕过近,室内光线明暗不匀,这些都会增加眼的疲劳,也是客易促使形成近视的重要因素。至于玩电子游戏机、长时间上网、观看手机、MP4等设备播放的视频,更易形成近视。(5)其他因素:近视的发生还与胚胎期的母体健康、青少年期的身体素质有关,同时,营养不均衡也可成为近视的诱因。

四、中西医对近视的分类

(一)按中医辨证分型

1.心阳不振型 多见于假性近视或中低度近视、视远不清,视近清楚,兼见头昏,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或弦细。

2.脾胃虚弱型 多见于中、低度近视。远视力下降加速,兼见头昏神疲,食少体瘦,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3.气血不足型 多见于病后体虚及轻中度近视。远视力迅速下降,兼见头昏眼胀,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淡少苔,脉细弱。

4.肝肾亏虚型 多见于高度近视。远视力严重障碍,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眼底有退行性改变及玻璃体液化混浊,黄斑变性出血者。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弱。

5.阴虚阳亢型 多见于远视或老花,视远尚清,但不能持久,视近模糊不清,兼见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少苔,脉弦细稍数。

6.肝气不和型 多见于散光及调节性视疲劳。视久眼胀头昏,眉骨酸痛,性情急躁,或妇女更年期,舌质黯红,少苔,脉弦或涩。

(二)按近视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眼 近视度小于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

2.中度近视眼 近视度大于300度小于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3.高度近视眼 近视度大于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大于1 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

(三)按调节因素分类

1.假性近视 亦称调节性近视。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眼组织没有发生变性和变形,故又称功能性近视。应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如阿托品等滴眼后,或双眼作远雾视训练后,远视力恢复正常,近视屈光度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状态。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用眼姿势不良,伏在桌上、躺在床上或动荡不稳的车厢里看书,光线过强过弱等因素均可使眼睛睫状肌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从而造成视力减退,引发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通常见于中小学校年龄较小,发生时间较短,近视屈光度较低,一般不超过300度的近视,以及眼底无异常者。假性近视的远视力波动性很大,时高时低,时好时坏,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假性近视具有治疗或休息后消失,停止治疗则又复发,各种方法都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所有方法疗效都不能持久的特点。

2.真性近视 这种近视平时表现为近视,检查远视力低于5.0(小数记法1.0),近视力正常,应用近视镜片,远视力可矫正到正常,但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视力无改变,近视屈光度数也不改变。这说明眼组织已发生近视性变性或眼轴变长,称为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常见于年龄较大,发生时间较长,近视度数较高,眼底有弧形斑或呈豹纹状等变化者。又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两种。(1)轴性近视 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超过正常范围,而眼的屈光力正常,焦点成在视网膜前面。这是近视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有人称之为单纯性近视。高度近视大多数是轴性近视。

眼轴的长度决定近视度数的高低,眼轴每延长lmm,近视度数就增加3D(即300度)。(2)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弯曲度较大或眼的屈光间质密度大而使屈光指数增大,使眼的屈光力增强所致的近视,例如圆锥角膜、糖尿病和老年性白内障早期晶体屈光密度的变化、晶体悬韧带断裂所致晶体屈光力增强、外伤所致的近视等。这种近视较为少见。

此类近视又可因屈光间质的某一部分病变而导致屈光指数不一致,造成近视散光。近视散光的视力模糊较为复杂,有时有视物变形,验光配镜矫正也较困难。(3)混合性近视:这种近视平时表现为近视,当用腱状肌麻痹药物如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数有所降低,远视力有增进,但视力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近视屈光度数和近视症状不能完全消失。这说明它既有调节因素,又有眼球近视性器质改变的因素,故称为混合性近视。调节松弛后减少的屈光度数为调节紧张的后果,余下的屈光度则为器质性因素的后果。

也就是说,这种近视既有一部分是假性近视,又有一部分是真性近视,所以混合性近视又称为半真性近视或中间性近视。

此阶段也是眼从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发展的过渡时期。

(四)按性质分类

这是目前国际上一般公认的分类方法。

1.单纯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亦称后天性近视、良性近视、对抗性近视、功能性近视、静止性近视等。多由学龄开始发生,到20岁左右停止发展。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用眼习惯的不良,造成调节过度紧张或眼轴轻度延长,而引起的近视,故也称青少年近视眼或青春期近视眼。这种近视的远视力不良,近视力正常,应用近视镜片远视力可矫正到正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单纯近视并不能看作眼的病态变化。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眼球一般正常,很少有并发症。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绝大部分属于此类近视。

2.变性近视 变性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以前也曾有人称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指某些高度近视,从幼年时期即进展很快,眼轴不停地加长,其长度多与屈光度成正比。在15~20岁时发展更快,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甚至高达2 500~3 000度,常因眼底病变严重而视力不能矫正到正常。这种近视眼轴明显延长,眼球多种组织都相应发生病变,并发症较多,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五)按发育情况分类

1.先天性近视 是指由前代遗传给后代,出生后就有的一种近视眼病。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约占全部近视的5%。但由于病情严重,易引起眼球多种组织发生病变,故又称变性近视或恶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上。虽然出生时度数较小,但发展速度很快,通常为1 000度或更高,而且视力差,配镜也不易矫正。眼轴极度拉长,调节能力消失。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发生变性,出现巩膜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液化,眼底呈豹纹状,严重者可并发视网膜脱离。

2.后天性近视 是指在出生后,主要由于环境因素和后天用眼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近视。近视度数多在600度以下,成年后不再继续发展或发展缓慢,视力矫正良好,无或有轻微器质性改变,并发症较少。绝大多数近视都属于后天性近视。

(六)按器质性功能性分类

器质性近视就是近视度较重,近视状态是长期的,眼部相关器官不同程度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功能性近视就是没有器质性改变,近视度较轻,近视状态是暂时性的,情况改变了以后,近视度就会逐渐降低,最后消失。这类近视实际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屈光变化,所以叫功能性近视。功能性近视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高空近视 高空近视是指飞机驾驶人员在高空飞行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近视状态。飞机驾驶人员在高空飞行中,眼睛通过透明的舱盖向外面看的时候,前方没有任何物体,呈现一片空虚的视野。由于没有注视目标的吸引,眼睛就会自发地启用调节功能,表现出轻微的近视状态。在茫茫的雪原、沙漠或海洋中旅行的时候,如果前方出现空虚视野,也会有类似的近视状态发生。

高空近视可以使远视力降低一半左右,对于高空搜索和安全飞行,都有很大影响。高空近视也是一种暂时性的屈光变化,一旦进入一般的生活环境,前方有注视目标的吸引,近视度就会很快消失,恢复原有的正常屈光状态。

2.黄昏近视 黄昏近视又叫夜近视,是指人在夜晚极昏暗的环境里向远处看时产生的近视状态。黄昏近视发生的原理和高空近视相似。由于夜晚的光线很暗,致使瞳孔散大,所以它的近视度要比高空近视高一些,一般为100~150度。

受黄昏近视影响比较大的是天文学家,使他们在夜晚观测星象时增加不少困难。黄昏近视也是一种暂时性的屈光变化,一旦进入了明亮的环境以后,近视度就会迅速消失,恢复原有的屈光状态。

3.糖尿病性近视 糖尿病性近视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近视状态。糖尿病的起因,是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使体内的葡萄糖不能正常的分解和利用,在血液里大量聚集,尿液里也会有葡萄糖出现,所以叫做糖尿病。当血液里的糖含量增高的时候,眼睛里的糖含量也要增高,结果就使晶状体出现代谢紊乱,发生肿胀,屈光力增强,形成近视的屈光状态。

糖尿病性近视多见于重度糖尿病患者,近视度常不稳定,可以随着血液里糖含量升高而增高。糖尿病性近视状态,一般都是暂时性的。一旦糖尿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血液里的糖含量降低以后,近视度就会逐渐减低,最后消失,恢复原有的屈光状态。不过,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近视度也可能不会消失,成为真性近视。

4.药物性近视 药物性近视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疗别的疾病时所产生的近视状态。最常见的是治疗青光眼的时候,使用了毛果芸香碱或依色林一类的眼药。这类药物能够使瞳孔缩小,同时也能够使睫状肌发生痉挛,调节功能呈现紧张状态。结果就会形成像假性近视那样的屈光变化。有机磷农药中毒,也会使睫状肌发生痉挛,出现同样的近视性屈光状态。

除此,服用磺胺药、醋氮酰胺、乙氧苯唑胺、双氢氯噻嗪、氯噻酮、异丙嗪、氯吡嗪、土霉素、乙酰水杨酸等类药物,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近视状态。起因可能是由于这些药物的毒性或过敏性反应,引起晶状体肿胀的结果。

这一类药物性近视的出现,一般也都是暂时性的。停止使用这类药物以后,近视度就会逐渐减低,最后消失,恢复原有的屈光状态。不过,治疗青光眼的时候,这类药物通常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由于睫状肌长期处在痉挛的状况下,伸缩的能力可能早就丧失,停药以后,也不再会复原,结果就会形成一种真性近视的状态。

5.高压氧性近视 高压氧性近视是指人在作高压氧治疗时所引起的近视状态。有些人因为患有别的疾病,需要作高压氧治疗。在连续接受高压氧治疗总量达到100~300小时以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一种近视状态。起因可能是由于眼内的血管发生扩张而造成循环障碍,使晶状体肿胀,屈光力增强的结果。

这种近视状态也是暂时性的。在高压氧治疗的后期,近视度就开始减低,治疗结束以后,近视状态就会逐渐消失,恢复原有的屈光状态。

6.营养不良性近视 全身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往往会出现一种近视状态,叫做营养不良性近视。起因可能是由于晶状体肿胀、屈光力增强的结果。

这种近视状态,也是暂时性的。一旦全身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以后,近视光度就会逐渐消失。当然,如果营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也有可能出现真性近视。

7.外伤性近视 眼睛受到拳头、木器、石块等没有尖刃的器物击伤,或者碰伤以后,会出现一种近视状态,叫做外伤性近视。这是因为眼睛受了损伤以后,血液循环会发生障碍,促使晶状体肿胀,屈光力增强的结果。

这种近视状态,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暂时性的。经过治疗,组织功能康复以后,近视度就会逐渐减低,最后消失。但是,如果伤势比较严重,晶状体的位置有了变动,近视度也可能不会消失。

四、近视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并发症

1.远视力异常 近视眼患者多表现远视力不良,近视力正常,力求看清远处物像常眯着眼视物,故俗称“眯缝眼儿”。

2.眼疲劳 由于远处物体看不清楚,看书写字时为了看清字体,往往把书本放得很近。这就必然增强眼外肌中的内直肌收缩,使两眼向内汇聚,辐辏作用加强,以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对应部位;同时,为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眼内的睫状肌也增强收缩,调节紧张相应增强。眼的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很容易造成眼疲劳,而且还会加深近视的发展。

3.斜视 发生近视后由于看东西时使用调节较少,而使用集合功能相对较多,造成调节和集合功能的不平衡,内直肌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内直肌功能不足,两眼集合功能相应减弱,因而较易形成外隐斜或外斜视。

如果两眼近视程度差别较大,则近视程度较深的眼斜视程度也较大,而且长时间后还会形成弱视。

4.眼球突出 由于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眼轴延长,而前房加深,瞳孔大,眼球显得较正常者突出,睑裂增大。

5.飞蚊症 飞蚊症指眼前出现点状、线状或蛛网状黑影飘动,犹如“蚊蝇”在眼前飞舞,黑影有的像蚊蝇的翅或网状,有的像小空泡或烟雾状,随眼球转动而飘动,时隐时现,在注视白色墙壁或天空时更为明显,这种症状称为飞蚊症。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高度近视所呈现的飞蚊症多属病理性。主要是高度近视者,眼轴过长,玻璃体原有凝胶结构遭破坏,产生液化,玻璃体纤维凝结成团在溶液中游离,这就造成眼前黑影的症状。高度近视出现眼前黑影时,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6.黄斑出血和变性 变性近视由于眼轴过度延长,视神经乳头周围脉络膜常形成灰白色弧形斑,眼底发生病变,呈豹纹状。血管延长变细,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营养供应失调,特别是黄斑区视网膜,本身没有血管,营养供应全靠邻近的脉络膜组织,更容易受到眼底血供减少的影响。当此区脉络膜小血管因过度牵拉等原因而破裂时,即造成黄斑出血,此时患者自觉眼前出现一固定黑影,视力明显下降。如血供障碍或反复出血,可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和萎缩,严重影响视力。

7.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延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及其他退行性改变,以致视网膜因变性萎缩而变薄变脆。同时,玻璃体液化变性,减弱了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玻璃体内的纤维条索也可与视网膜相粘连并牵拉视网膜,当眼球受到外力冲击或外伤时,可引起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眼的最严重并发症,视力极度降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8.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眼常见的眼底病变,有以下几种:(1)近视弧:视神经乳头的外侧边缘不整齐,呈现淡灰色或白色的弧形斑块,这是高度近视眼特有的病变,所以叫做近视弧。严重的时候,视神经乳头也会向外侧倾斜,这是由于巩膜向后膨出的牵引作用,使视网膜或脉络膜离开了视乳头边缘的结果。(2)豹纹状眼底:由于巩膜向后膨出的牵引作用,使视网膜变薄,血管变细变直,能够隐约看出脉络膜内的大血管,眼底的样子很像豹皮的花纹,所以叫做豹纹状眼底。(3)视网膜变性:变性就是一种萎缩性的变化,多见于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呈现一块黑色斑。变性范围不断扩大,周边即可发生囊样变性,由于萎缩、变性及牵引即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的视网膜因血管发生扩张后形成的小血管球,很容易发生出血。

对于绝大多数后天性中、轻度近视,除常有眼疲劳、影响学习和工作外,其他情况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只有少数先天性高度近视,即变性近视,才会出现病理性飞蚊症、黄斑出血和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五、近视有哪些危害

近视眼一般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生的,经历的年限比较长久,对于人的身心,包括身体发育、性格倾向和心理状态,都会有一些使人难以觉察的深远影响。

有近视眼的青少年,由于远视力差,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容易养成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日子久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身体往往不如别人健壮。上课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愿多参加群体活动。日子久了以后,就会逐渐养成内向和孤僻的性格。

未经校正的近视眼患者,由于视力很差,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许多困难。认错了人和做错了事的尴尬场面也是常有的,往往会遭受别人误解甚至嘲笑。再加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心理上就会产生许多烦恼。

近视不仅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由于很多的专业和工作对视力有严格要求,所以近视眼的患者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都会受到一定限制。

高度近视易发生玻璃体变性或玻璃体液化,由于眼球变长,眼后极部巩膜变薄,眼球突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易出现白内障、废用性外斜视、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大小不等的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或黄斑变性等并发症。除了视网膜脱离外,最大危险是黄斑区变性,起初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最终可导致中心视力完全丧失。高度近视眼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也较正常人高。

六、如何对近视进行有效的预防

由于青少年是近视的高发人群,所以若想对近视进行有效的预防,必须从小抓起。

1.注意环境因素 教室光线要明亮,桌面、黑板不要反光过强,左右两侧都应有窗户,不要太高、太小,以坐在教室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窗外为宜,并定期调换坐位;孩子在家的书桌应放在外面无遮挡物的窗前,台灯应放在左前方,光线要柔和,如为白炽灯,最好为25~40W之间,位置以不直接照射眼睛为宜;电视距离眼睛最好在3m以上。

2.改变游戏方式 现代城市儿童游戏方式多以室内自娱式为主,如个人玩具、游戏机、电脑、电视等,儿童自发的室外集体游戏较少,如捉迷藏、攻城堡等,这样孩子在已少得可怜的一点课余时间里也几乎足不出户,每天很少有机会能脱离视近环境。为此,家长及老师应鼓励孩子改变游戏方式,多做室外活动。

3.改革教育制度 眼球发育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近视在12岁到18岁为高速发展期,而因教育制度的问题,这期间正是学习压力最重、功课最忙、作业最多的时期,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伏案读写的视近物状态。为此,即使从眼科角度讲,也应改革教育制度,减轻学生负担。

4.注意用眼卫生 要教育青少年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注意眼睛与书的距离,姿势要端正,不能躺着看书或边走边看;注意阅读的照明光线要充分,阅读写字连续40分钟应休息、视远,不能过多地沉溺于游戏机、电视之中。

5.注意眼睛保健 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晶体操(有节奏地快速交替看远看近)、自我穴位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等)。

6.关注自身视力状况 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此外,还应注意饮食习惯及营养搭配,避免铬、钙等微量元素缺乏。从优生角度讲,在择偶时也应尽量避免近亲及两人都是高度近视的情况。

花眼的基本知识

花眼是一种生理状态下的老化现象,虽非疾病,但却给中老年人带来很大烦恼。如何有效地推迟或缓解花眼的产生,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什么是花眼

在眼处于最大调节时,所能清晰聚焦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如果人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近点就会逐渐远离,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随着年龄增加,人的晶体核逐渐硬化,晶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弱,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在40~45岁,人们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就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俗称花眼(图1-4)。图1-4 花眼的成像位置

与近视、远视不同的是,花眼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非疾病。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花眼。导致花眼的原因,是因晶体核硬化与睫状肌功能减弱所致,每个人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都会减弱。然而,在近视眼的病人因近视力好,摘下近视镜之后便可以代偿花眼造成的改变;远视眼的病人,除去远用眼镜则近视力更差。所以,远视者较早发生花眼,近视者发生较晚。

花眼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在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配戴合适的凸透镜即可(见图1-5)。一般规律是正视眼在45岁左右约需+1.50D(150度)附加,50岁左右约需+2.00D(200度),60岁以上需+3.00D(300度)。图1-5 花眼的矫正

二、中西医对花眼病因的认识

1.中医病因 花眼多为年老体弱者,肝之精渐衰,或劳瞻竭视,阴血暗耗,阴精不足,不能配阳,故目中光华虽可发越于外,但不能收敛视近。临床可见视远如常,视近则模糊不清,将目标移远即感清楚,故常不自主将近物远移。花眼症状出现过早,或发展较快者,应视体质情况辨证论治。

2.西医病因 花眼是因为人体眼睛的晶状体退化。年轻时,晶状体柔软富有弹性,可以随时变厚变薄,看近物时有很好的调适能力。随着年纪的增加,晶状体渐渐硬化,丧失了柔软度及弹性。看近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适能力降低,无法准确地聚焦于视网膜上,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三、花眼的辨证分型

1.气血两虚型 患者常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少气懒言、神倦乏力等症状。

2.肝肾不足型 患者在夜间眼花的症状会明显加重,并常伴有头昏目眩,耳鸣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

3.阴虚阳亢型 患者常伴有头痛烦躁、面色潮红或面部有烘热感、头昏目眩等症状,并多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疾病。

四、如何对花眼进行诊断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即当由看近处物体突然转向远处物体时,会感觉到眼前发白、看东西不清楚,这就是由于机体的调节能力下降造成的。另外,还能感到在明亮处能看到的文字到较暗的地方读起来很吃力,看电话簿、字典等上面的小字费力,近视眼的人在看近处的东西时往往需要摘掉眼睛。

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视力测定,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异常的检查,裂缝灯、眼底镜的检查,眼压、视野的检查,检眼镜检查以确定眼睛度数。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以后就可以考虑花眼的可能。

五、花眼有哪些危害

“四十七八,两眼花花”,花眼为正在工作岗位担当重任的中年人带来无尽烦恼,眼酸、眼痛、眼干涩、多泪、视物模糊、阅读疲劳,严重影响工作。约有五成中年人有不同程度花眼症状,约八成的人不愿意戴老花镜或认为老花镜影响工作。

1.视物不清影响工作 中年人经常阅读书报、文件、资料等,但花眼的出现导致他们无法辨清文字内容,即使戴上花镜也容易丢行漏字,一个关键字没看清,意思就全拧了,且不能长时间进行,阅读费力不说,关键是耽误事,而且眼酸、眼涩、眉骨胀痛等会时刻影响着他们。

2.眼睛疲劳精力衰退 人到中年,正是风华正茂,大显身手的时候,却因眼睛经常疲劳,时刻感到力不从心,整目精神恍惚,萎靡不振,明显感觉到精力不济,身心疲惫。因为花眼是一种退行性变化,人们常常把花眼的出现当作步入老年的标志,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天比一天没精神,进而加速了衰老。

3.头晕眼花失眠多梦 一部分人眼花以后出现了睡眠障碍,进而造成免疫力低下,精神抑郁,容易引发其他的疾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