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霞新说:看掌纹真的很简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11:37:04

点击下载

作者:王晨霞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晨霞新说:看掌纹真的很简单

王晨霞新说:看掌纹真的很简单试读: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医学,正进入一个中、西医学之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互相贴近与融合的新时代。自然,它们各自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亦从对立逐步走向统一。各国传统医学中许多科学的诊断、治疗技术正在迅速地为全世界所接受。作为现代医学中诊疗学的创新技术——掌纹医学,也在不断完善与普及中日臻成熟,从而突显了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掌纹医学理论是建立在对传统的中西医学理论“在继承中否定,在否定中继承”,并在更高层次上由综合继承进而独特创新的一套崭新治疗理论体系。它是吸取了中国古老的易经八卦理论和中医的相生相克理论,西方吉普赛人的命相掌纹研究,西医的皮纹学、手掌解剖学等传统理论中的精华,否定了被实践证明不存在的内容,在“继承—否定—继承”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理论:人的掌部纹理不是杂乱无章的,是由14条线、8种异常纹有序地组合着,与人体的脏腑是相对应的。它是人体的一种生物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一代代地演变着、形成着、遗传着的。在现实生活中,它又随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情绪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探索,不断地再认识,再实践,在上万次的重复中,找到了规律,又在这些规律中发现了事物的本质——即通过观察掌纹的变化可以诊断疾病;根据掌纹的变化,采用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疾病。掌纹医学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说,它是发现式创新(发现掌纹诊病的规律)与发明式创新(将这个规律应用到临床)合极思维的一个创新。

转眼间,我研究掌纹医学已有二十余年了,我发现掌纹医学要普及,除了要有严谨的学术著作外,还要有针对大众的科普读物。因为,人们对掌纹诊病还知之甚少,疑问很多。所以,近些年来我先后出版了《王晨霞说掌纹与五脏六腑》、《王晨霞掌纹诊病治病》、《手会说话——掌纹与心理自测》等书籍,可是一系列的图书相继推出面世后,却带来了一个问题。

记得,那是2008年的10月,一位好心的读者给我来了一封信,信虽不长,但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王老师您好: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新作《手会说话——掌纹与心理自测》,里面又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对您表示祝贺。您的新作对我继续研究掌纹启发很大,也增强了我身边朋友学习掌纹的兴趣。可是,对于初学者,我感觉此书还是很有难度的,医学术语较多,诊病详细,如何治疗和调理却谈得很少,语言不够通俗。这只是我的一点儿拙见,请王老师指教!

此致

敬礼

掌纹爱好者

2008年10月3日

接到这位好心读者的来信以后,我马上组织研究所的人员对每本书都进行了分析,确确实实有读者反映的问题存在,在此,我要感谢这位好心读者的来信,让我及时地认识到了写作科普图书要注意的用语方式。

为了回报这位好心读者,回报广大读者对我的厚爱,我想我很有必要推出本书。全书围绕如何轻轻松松看掌纹进行内容编排,把轻轻松松这种心态与看掌纹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理念。

在语言方面,我力求通俗化和口语化,使读者看此书时犹如和我面对面地唠家常一样。

在内容构思方面,本书没有过多地分析病理,而是直接告诉读者应该如何采取什么方法化解疾病。进一步使读者达到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高度。

本书可以说是二十多年来,我研究掌纹成果的结晶,是一本适合老百姓阅读和使用的掌纹图书,全书通过14条线和8种异常纹为百姓解答、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并首次配有独家调理秘方,希望你拥有此书,拥有健康。

现在就请你打开书,我愿与你一起来研究掌纹与健康。前言01上篇 望诊与掌纹一、“望而知之谓之神”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

中医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诊病,西医用视、触、叩、听四诊之法诊病。在中西医诊病中,大家不难发现二者有一个共同的诊断方法,那就是“望”诊。那么他们具体望什么呢?具体应该是望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肤、排泄物等,在这些望诊当中,每项所包含的内容都是非常丰富也是非常复杂的。

为什么我们医生特别是中医很注重望诊呢?《难经·六十一难》中载:“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观察外在的形态就知道疾病所在的医生,叫神医)、闻而知之谓之圣(通过闻病人的体味和代谢物的气味,听病人的痛苦呻吟而知道疾病所在的医生,是医圣)、问而知之谓之工(通过询问病人的痛苦来源和病痛所在及痛苦程度,而判断出疾病所在的医生,属于医工)、切而知之谓之巧(通过切脉而得知病情的医生,属于医生中技巧高超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扁鹊望齐桓公预定生死;张仲景望王粲(字仲宣)定其寿终。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精典医著,还是上古名医,都把“望”诊放到了诊病、治病的首位,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原由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整理思路,翻阅大量的典籍、医案,终于有茅塞顿开之感,提笔速记,望能为诸位学者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用,我将备感欣慰。1.望诊(外视和内视)是“未病先知”的窗口《黄帝内经·灵枢》曰:“上工守神(高明的医生护济的是人的神气),下工守形(普通的医生,看重的是疾病在人体外表的现象)。”该说法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与“下工”。“上工”指的是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像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他们能从“神”这样一个无形的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但如果这样给“上工”定一个标准,好像是太虚无飘渺了。给大家举个身边常发生的例子,也许就会明白得多。就像我们长时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啦,突然有一天见到她神情低沉,双目无神,眼圈发黑,嘴唇苍白,双手交叉在腹部,背微弯曲(这是外视的范围)。想想,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母亲生病了。但你不是医生,如何能做出母亲生病的判断呢?因为你看到了母亲表现于外的病象。如果你再有经验一点,望到眼圈发黑,就会想到夜间睡眠不好;嘴唇苍白,应该是脾胃功能下降引起的气血不足的表现;双手交叉在腹部,背微弯曲,应该是腹部畏寒、隐痛的表现。最后,得出母亲患有脾胃虚寒,消化吸收功能差引发的病症。如果你按所分析的结果告诉母亲的话,母亲一定会觉得你神了,怎么能知道她的病情呢。这在望诊中算简单的啦,有足够的表征可以望得出来。还有没有表征的呢,如扁鹊望齐桓公,张仲景望王粲,那都是没有表征的,就连病人自己也根本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上工”就能洞查肺腑(这是内视的能力),以断生死,这就是见微知著的功夫和防微杜渐的能力。这是“神”的无形层面,也是望诊的最高境界,是历代医生所追逐的境界。“下工”呢?当然就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医生了。看到已经成形的东西,并从这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也就是上面所讲的看到母亲这样的病状,赶快到医院做个胃镜,最后得出结论——慢性胃炎,然后针对慢性胃炎开方治疗的医生。对病施药,对症治疗,也算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了。

所以,《素问·四气调冲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高明的医生,不是在疾病形成后才治病,而是在疾病还没有出现时就已经开始防范了),不治已乱治未乱(就像治理国家一样,不是乱了的时候才治理,而是没有混乱时就要防止混乱了),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如果等到病已经发生了,乱已经造成了,才去治疗治理,就像是快渴死了,才打井,已经打起来了才造武器。怎么能不晚呢!)”前面所讲的“上工守神”,“守神”就是“望”的升华,就是治未病的过程,未病即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时候你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等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你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的。在非器质性的阶段治疗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进入器质性的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因此,为医者不但要善于治病更要善于识病。疾病在未病的阶段,在未成形的阶段,你如果能发现它,截获它,使它消于无形,像扁鹊望齐侯之色一样,病还在皮肤就发现了,在皮肤就进行治疗,应该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们每一个医生如何能做到这个“神”的层面呢?如何能提升这个“望”的精髓呢?

大家应该明白,在传统文化里,存在着一个很细微、很精深的内证实验,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医理论。内证实验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其实就是当人具备了一定素养和能力之后,所进行的反观和内视。《胎胪药录》中说,人一旦进入到胎息(胎儿时期的特殊呼吸状态)状态,便达到了一种心明的状态,此时,你对药物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药物服下后,它的气味如何,先走哪经,后走哪经,在这些部位发生什么作用,都清清楚楚。所以,古人讲药物的归经、气味,并不都是思考出来的,而是真正实验出来的。神农尝百草便是一个佐证。我想,内证实验的条件也是人的一种直觉吧,在“药必亲尝”的原则下,世世代代的医中圣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体药物试验”的报告。

目前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诊断已病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个诊断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是诊断出那些已成形的病,对于未病,对于尚未成形的病,现代的诊断还无能为力。但是,到了基因诊断,检查婴儿甚至胎儿的基因,就能发现将来的疾病,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是知未病了。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比如一个心梗的病人,心梗发生了,你会往哪个医院送呢?是往中医院送,还是往西医院送?我看100个人中会有100个人要往西医院送,也许就是张仲景再世,他也会建议你送西医的急诊室,而不送中医院。凭着这个,做西医的人个个挺胸抬头,做中医的人个个垂头丧气,以为中医确实糟糕,自己入错了行。这样做比较,那中医确实不怎么样,要甘拜下风。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治的这个病人,我治的这个冠心病,根本就不发生心梗,乃至根本就不发生冠心病,我是使它不发生,你是发生了以后再去救治,这两个如何比较呢?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患者个人,哪一个更有利?我想100个人里,也会有100个人是赞成“治未病”的。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比较,做中医的就应该太有信心了。因为这就是中医的“拿手好戏”啊!中医研究的就是“治未病”,中医的老祖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的开首就指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这门医学的宗旨就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的,在这点上,中医是“责无旁贷”的。2.望诊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

所谓预防,是指疾病还没有发生,也就是脏腑功能还没有出现器质性的病变,西医的各种化验和机器检查都正常而采取一些防范可能出现的病症的措施。那我们又如何能知道脏腑的正常功能将要出现异常改变呢?有一种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你,那就是——望诊,精通熟练的望诊技巧。望诊,望的是什么呢?望神、色、肤、纹,也就是尽可能地综合体表特征所能望到的部位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我们中医的长项,也是中医的精微部分,我们不能丢弃,不能不在乎,西医不具备这样的特长,在上面我讲了,如果现在倒下的是一个心肌梗塞的病人,我们赶快送西医诊治,西医比中医快,如果要未病先知,中医最强。有一种说法,中医是预防科学,在你没生病之前,就把问题了解了。

关于神色的望诊,在《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已有详尽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有关望纹预知疾病的方法,以便临床参阅。(1)女性手掌3线尾端出现岛形样纹,提示盆腔内已有气滞血淤,任、带脉不畅通的情况,需即时活血化淤,疏理肝气,温经通络。简单调理可采用玉板或牛角自己刮任脉和带脉,每日一次,刮到微红为至的方法。也可采用艾条每日薰脐30分钟的方法。2.望诊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01(2)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提示神经衰弱性失眠或记忆力减退。若再伴有交感神经区缩小,则提示身体的调理需用补中益气、安神、益脑的方法。这种情况可每日晚用热水泡脚,水泡到膝关节下,泡到脚发红为至。睡前喝一杯酸奶,每日吃两三个核桃,但在嚼核桃时,要慢慢嚼,嚼成核桃浆咽下,对补中气,益脑效果极佳。2.望诊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02(3)男性3线尾端出现较大的岛形样纹,并伴有点状红斑时,提示前列腺肥大。在生活中除不要久坐影响前列腺部位的微循环外,还应多食西红柿、大山楂、冬瓜、木耳等。2.望诊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03

仅从上面所举的实例,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掌纹诊断对预防疾病是很有用的。我认为作为医生,应掌握综合应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不应该只认准哪一个方法,而是多方面掌握技能,为患者服务。我讲这话是有原因的,有些学习掌纹诊断者在没有完全了解掌纹诊病的情况下,就提出:学会掌纹就变成万能医生啦,其他诊断方法都是多余的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掌纹诊病,仅是一种诊断方法,它不可能替代内外妇儿的任何一科,而是为内外妇儿科多配带一副听诊器而已。主要是它比较方便、简单、快捷、无损伤无毒副作用,看掌纹就可能完成预知。多一项技能,多戴一副听诊器,何乐而不为呢?3.望诊是养生的必要条件《黄帝内经·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这说明,人体表现于外的只要肉眼能观察到的部位,都能反映体内疾病的变化和转归。这就好似树木的根与树木枝叶之间的关系,树根死了,则枝叶也必然枯萎。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见一叶而知秋”的道理。

为什么说望诊是养生的必要条件呢?所谓养生,是指养护我们的生命,养护得好,就能延年益寿。当然,也有学者说养生是养我们的升发之气,升发之机。但是要知道,自然界除了有升发之气外,还有生长之气、收敛之气、收藏之气,这些气难道就不用养了吗?自然界有生、长、收、藏之气,人体有生、长、壮、老之规律,自然界也好,人体也好,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既然要养护它的生,为什么不养护它的长、收、藏,长、壮、老呢?所以,我认为养生应该是养护生命,使之尽可能达到心理、生理的健康而颐养天年。

当然,养生,首先是要健康,如果没有健康是谈不上养生的。而健康该如何获得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体内的虚弱之邪和外界的感寒之风,要时时规避,身心要恬淡虚无的让真气畅通无阻地运行,使自己处在精满神安的状态下,怎么会生病呢?)”黄帝内经里所讲的就是不生病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得到健康的方法。首先,大家要懂得避开春、夏、秋、冬四季影响自己身体健康的不良的气候变化。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曾在2005年秋诊治过一位泰国患者,其症状就是腹泻,他看了很多医生,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就是不见效,经人介绍找我诊治。我见到他时发现其人鼻旁和嘴周围发青,手掌上有很多青筋,掌心发白,十指漏缝,震位有“井”字状纹,3线内侧有辅线并伴青筋。根据这些征象,我给他选用了内服“藿香正气汤”和泰国姜茶,外用频灯烤肚子。服药后,次日就没有再出现腹泻,病人不明白了,已治两三个月没有治好的病,怎么到我这儿一天就好了。为了解开他的疑惑,我就问他,今年的泰国是不是非常热?他说对的,比往年热多了。我又问他,是不是夏天洗凉水澡的时间和喝凉水就更多?他说,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次冲冷水(而且是井水),喝水肯定是冰水。问完后,大家也许就都明白为什么了,夏日气温极高,阳气全部发散到外面去了,体内寒气就多了,就太盛了,再加上身体外面极热极寒的反复刺激,不出现寒湿胶黏的腹泻,又会出现什么病呢?所以,我用藿香正气汤先给他的内脏照照太阳,蒸发一下他的腹内湿气,再用姜茶守护中焦脾的中气,不要随着湿气一起散掉,然后,用红外线的频灯从腹部烤,以促肠蠕动加快而排寒气。几个小时后,他的腹泻当然就停止了。

其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恬”者,内无所求,则心清志闲;“淡”者,外无所逐,则少私寡欲;“虚无”者,有而若“无”,实则不“虚”,也指空灵博大的自由空间,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真气”者,指人体的元气,又称“精气”,一是来源于父母所传,为先天所有,二是得之于饮食所化者,为后天所生。说白了,就是要清心寡欲,心灵旷达悠远,无所不容,真元之气自然充盈调顺,执静内省而精气神自然合一。试想,今时之人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其三,“精神内守”。

指的是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精神内守”,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精神守持于内,人又怎么会得病呢?那么,我们该怎样“精神内守”呢?

一是,避免“不时御神”。《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即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时御神”。御,驾驭、控制的意思;时,时机、季节,引申为生活规律;不时御神,即是指不善于按生活规律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之所以会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正如寿世青编的《养心说》里所指出的:“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法也。”此谓“精神内守”具体运用的最好说明,其中心意思是要人们对外部环境事物采取安和的态度。安者,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顺其然而适应;和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要顺之而去,千万不要为各种琐事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挖空了心思,这点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不妨“难得糊涂”一点。曹操说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是此最好的注解了。

二是,要“高下不相慕”。

这亦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的一句重要养生格言,意思是人们社会地位有高低,经济生活条件有高低,这都不必相互倾慕,而应该做到安于本位。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高下不相慕”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不少人为了高官厚禄互相残杀,连脑袋都丢了,还谈什么养生呢?还有一些人,不但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甚至连别人的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都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名火”,使心境抑郁,情绪烦躁。现代研究表明,妒火中烧之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因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因嫉妒而产生悲剧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只因嫉恨比他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后郁闷在胸,吐血而亡。战国时候的庞涓因嫉妒心理恶性膨胀,竟干出了毒害同学孙膑的事情。《水浒》里的王伦,嫉妒心也极重,当林冲、晁盖等初上梁山时,他深知这些好汉武艺比自己高强,硬是不肯收留。林冲忍无可忍,当众怒斥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没有“大量大才”,而又“嫉贤妒能”,这可以说是一切嫉妒心强的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一般说来,强者不会嫉妒弱者,但又不是对所有强者都嫉妒。嫉妒往往产生在两个原先水平相仿的人中间。比如,甲乙两人本来关系很好,工作能力也差不多,突然有一天甲的成绩超过了乙,因而受到了领导的器重、大家的敬仰,乙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产生嫉妒之心。这又反映了嫉妒心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且这种排他性总是发生在两个关系密切,相互平起平坐的人之间,对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即使他样样胜过自己,也不会去嫉妒。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把羡慕的心情变成追赶的行动,对感情进行良性控制。还是“高下不相慕”,“知足者常乐”好。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老牛拉车不如马,老马犁地不如牛。”当你感到对手是快马时,你就把自己当老牛;当你觉得对手是“猛牛”时,你就把自己比喻成“骏马”好啦!

三是,应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此即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亦主张“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红炉点雪》则强调说:“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事实证明,只有少私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很难想象,一个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的人,他的精神能够安静下来。《太上老君养生诀》里说:“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六害不除,万物纠心,神岂能内守?

上面讲了那么多,都是不生病的大道理,大家一定要勤而行之,勤而用之。但是,都说得这么清楚了,还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都会说,我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太复杂了。那大道理我们知道,做不到,我们就学习一些知道了且能做到的养生方法。我前面讲了,养生的前提是健康。健康靠自己,而不是靠医生或者保健师、营养师。在这繁、啸、喧、杂的现代生活中,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种最快捷,最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好了,就像你早间洗脸、洗手那么简单,你可以看到脸上或手上的污渍而去之,而针对养生所能达到的目的,就像我告诉你今天要下雨,你带一把伞,如果真下雨了,你打上雨伞,就不会被淋到,就不会生病;如果没有下雨,多带把伞也不会给你造成什么损失。我所讲的这把伞就是“望诊”中的望掌纹,通过望掌纹,告诉你健康与否。我举个例子,手就在你的身上,举手就可知健康。如果你发现自己手掌的咽喉区有零乱的羽毛状纹线,你就记住这是慢性咽喉炎的表现,就少喝酒,少吸烟,多吃梨、枇杷或者用鱼腥草、薄荷煮水加蜂蜜当茶饮就可以了。如果你看到手掌上大鱼际有青色血管显露,手指尖发凉,肺区出现红白相间的点,这就是要感冒的征兆,那你可以在大量喝白开水的同时泡泡脚,使身体微微发发汗,这样就可以预防感冒发作了。这样的简单观察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书的《中篇》中讲得很完整,可作参考。你说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很方便呢。能够掌握点通过望掌纹的变化来调理自己的身体的本事,何乐而不为呢。4.望诊,望什么?(1)扁鹊望齐桓公——在望什么?

大家都知道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扁鹊望病之精准,望病之神奇,人人叫绝。那他究竟望到了齐桓公的什么,来断之生死呢?这个问题,也许没有多少人深究,我们在此可浅略作以讨论。(1)扁鹊望齐桓公——在望什么?01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他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只好走了。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巧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已经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扁鹊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已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耽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个严谨的求学者。与他同时代的经典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疾如风雨(疾病到来的时候,就像暴风雨那样迅速),故善治者治皮毛(高明的医生,在疾病侵入皮毛时就开始治疗了),其次治肤肌,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到了疾病进入五脏再治疗,病人已经是半死了,治愈的机会也就只有一半了)。”扁鹊严格地按医学临床经验的总结,精准地再应用到实践中。这种学习—应用—实践—学习的深入过程,对我们今时之中医来说,就觉得太慢,时间太长了点。这种想法难道就是老百姓所讲的中医来得慢,西医来得快的道理吗?中医治疗真是这样吗?中医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掌握的技能是不是不够;捉拿病症是不是不够精准;理法方药是不是不能掌握得熟烂于心;特别是面对病人时是不是能做到心与神的沟通。若不然,为什么扁鹊初遇齐桓公就知病在肌肤,用点宣散的药物煎汤内服或者是选用透皮性好,发散力强,走患性快的中药煎水外薰或加热中药外敷(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就能解决齐桓公的病呢。仅五日后再次相见,便知齐桓公病在血脉,治疗可采用针灸和砭石刮经络或选定病气所在的部位刮,使其气行,血行,瘀祛(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过五日后又相见,发现齐桓公的病已入到了肺腑,到了肠胃之间,此时的治疗可采用酒醪浸泡药物,通过酒醪的力量把药物带进脏腑中(酒醪,就是现在的醪糟,是用糯米发酵做的,按现代科学检测,醪糟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很全,高达16种,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A、C、E、K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等,具有舒筋活血、补血、健身、提高机体免疫力、助消化、强心、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应该说,在古时已是较好的延长寿命的药了)。从医字的演变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古“殹”字有防疫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时代,“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的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醫”字。(1)扁鹊望齐桓公——在望什么?02

醪糟为医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暂且谈到这里。又过了五日,扁鹊看到齐桓公转身就走了,为什么呢?“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病已经深入骨髓了,就是阎王爷来也无可奈何了)从上面扁鹊四次见齐桓公的情形来看,他除了“望”诊之外,并未再接触其他任何的诊断方法,就断定了齐桓公的生死,这是何等的技能呀!

中医一直就提倡医生要成为扁鹊这种善观气色变化的行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见其色,知其病,命日明。”这句话,对一个医生来讲,其评价真是太高太高了。因为,在自然宇宙中,能发光的物质有三种,太阳、月亮、星星。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明字,古明字是这样写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就是明了。从此字和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望”诊在诊断疾病当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呀。而扁鹊的诊病技能已达到了“明”的境界。就连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都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扁鹊又名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组成“明”字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历史记载来看扁鹊对于“治未病”的解释与观点。从魏文王与扁鹊的对话中,也可体味出很多。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你为什么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率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以此比较起来,能防患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了原态,没有“明显”的功绩而被忽略。就像是没有防灾的英雄,只有救灾的英雄一样,高明者不见得就名声显赫啊!(2)张仲景言王仲宣四十眉落——在望什么?

孙思邈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赞仰。”朱丹溪赞曰:“仲景诸方,实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

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世人对张仲景医德、医风之高尚,医术之精湛的高度赞扬。

张仲景在数载行医中,精案,神案不计其数。预言王仲宣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的医案,更是使后世医家赞叹莫如的。那么他究竟望到了王仲宣的什么,而敢断其性命呢?(2)张仲景言王仲宣四十眉落——在望什么?01

据《甲乙经·序》载:张仲景见到王粲(字仲宣)时,王粲二十多岁,正值年轻气盛、春风得意之时。王粲是“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之一,而且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他和张仲景交往密切。在交往过程中,张仲景凭借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诗人隐藏着可怕的“疠疾”(麻风病)。

张仲景对他说:“你有病,如果不治疗,四十岁的时候,就会眉毛脱落,眉毛脱落之后,半年左右就会死亡。”张仲景为他开出了“五石汤”(古人治疗麻风病的药方),说这个方药可以治愈他的疾病。

二十几岁的王粲哪里听得进张仲景的话,而且也根本不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他只在表面上应付了一下,并未认真对待,甚至还心生厌恶,嫌张仲景的话不吉利。

过了三天,张仲景再次见到王粲时便问:“服药了吗?”

王粲不好意思直言自己的厌恶之情,只好应承说:“已经服过了。”

张仲景仔细一打量觉得不对,就说:“你的面色可不像服过药的样子,你对生命怎么能这样不认真地对待呢?”

王粲以无言表示了他的蔑视之情。

二十年之后,不幸的事情果然发生了,王粲眉毛脱落,半年后就死去了。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张仲景的大医风范,看到同僚患病,直言以告。虽患者当下不信其真,但还是施药救之,不计患者言语伤自。

其次,最关键的是,患者未服药的气色变化,他竟然也能了如指掌,对诊治疾病做到了细致入微。

你不要认为这个故事太“神”而不信,根据现代医学的解释,麻风病是可以在体内隐藏20年而不发,到了你衰老了,抵抗力下降了,它就由隐性转为显性了,麻风病重到眉毛脱落光了,就脾肾气绝了,半年死,一点不错!我看这个病案,认为张仲景当时就掌握了通过望诊判断潜伏的麻风病的技术了。王粲在二十多岁时,感染了麻风病,只是因为年轻,加之此病潜伏期长,而被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3)先贤们在望什么?

人类很早就开始观察到自己手上的掌纹,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记载的是史前时代洞穴中出现的大量的手的图形,如:塔斯马尼亚岛的瓦加塔米那洞穴中大量的手部图形及三千年前古印度婆罗们教徒密藏在洞窟里的刻在人皮上的手相书中,都有描绘掌纹的图案,那些原始人中的艺术家们会在洞穴深处的石壁上印上自己的手印,他们将自己的手掌按在石头上,然后往上喷赭色或黑色的粉墨,再把手拿开时,掌印就留在了石头上。在塔斯马尼亚西南的瓦加塔米那窟墙上的手印,已经有一万五千年的历史,留下手印的原因可能和创始仪式或长辈首度前来拜访有关

按照西方文献对于手相学的记载,手相术源于古印度,在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手相学被带到西方。当时,希腊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被印度文化吸引,不辞劳苦,长途跋涉,跑到印度,对印度辉煌的宗教文化、哲学、医学进行研究,并逐渐对印度的手相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另一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某次旅行经过埃及时,在供奉荷米斯的祭坛上发现了一份有关手相的论文,据说这份论文是用黄金汁写成的阿拉伯文。亚里士多德对这篇作品印象极为深刻,立刻寄给亚历山大大帝,颂扬这篇作品的好处与价值,并建议所有知识分子都应该研读,亚历山大大帝看出论文的优点,即命人将它译成拉丁文,让全欧洲的学者都能接触到这些资料,学者们也随即展开了研究。而亚里士多德又把手相学付诸于实践,通过大量资料的积累,著成了《手相术》一书,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了公元1000年,手相已成为全世界知识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是哲学家眼中了解人类原动力的途径,也是医生诊断健康的一项指标。

最早采用印刷出版的书籍中就有手相书,如维也纳人哈特里布(修士)1488年写的《手相学的艺术》于1495年在奥格斯保印行。

公元315年,基督教会谴责手相学,并威胁任何参与手相研究的人,都将被逐出教会,因而手相在欧洲接下来的1000年里的发展走入地下。而在其他地方,尤其是阿拉伯语系的国家,手相则开始流行兴盛起来。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因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达到巅峰,对自然和宇宙的新观点快速增加,欧洲恢复了对手相的兴趣,德国甚至在各大学中教授手相。到18世纪,19世纪,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手相术重建声誉,产生了根本的蜕变。

在此时期,对手相学中的指纹的研究也渐渐兴起了,并且开始有人试图运用科学手段验证其有效性。这时出现了两位研究皮肤纹路的先驱者,一位是17世纪的医生克鲁,他于1684年发表了指纹研究的演说;另一位是泼金杰,他于1823年出版了有关指纹纹路的论文。

英国的威廉·赫谢尔,应该是西方第一个用指纹做身份鉴定的人。1859年他在印度的孟加拉惊奇地发现,一些中国商人用抹着黑墨汁的大拇指在一张张换货合同上按手印,以达到按期交易的目的。他加以仿效,要求供应筑路材料的印度商人,在交货合同上按下右手的掌纹和指纹。他也想通过这种“神秘”的方式,靠“冥冥之神”的力量使商人按时交货。这种方法对于不守信誉的印度人果然有效果。1862年,赫谢尔发现在印度经常有人冒领士兵的津贴,因为在欧洲人眼里,印度人都是长得一个样子。他又让人领津贴时印下两枚指纹,结果冒领行为也奇迹般地绝迹了。不久,赫谢尔受命管理极为混乱的胡格利监狱,他又对每个犯人进行了一次指纹登记,结果奇迹再次出现,监狱局面顿时秩序井然,那些花钱雇来顶替别人服刑的人再也瞒不过去,惯犯再也无法伪装成初犯了。于是,赫谢尔把指纹可以用来鉴别身份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因此,威廉·赫谢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指纹鉴别身份的人。

而指纹真正用来破案则始于1860年。苏格兰医生亨利·福尔茨在日本看到某些地区的人有把手印按在大门上的风俗,好奇之下,就开始收集掌纹和指纹,想从医学上进行研究。当时,他家附近被盗窃的人家的一面白墙上,正好留下了一个盗贼的几个清晰的乌黑指纹印,当他正在仔细检查指纹时,听说盗贼已经被抓住了,于是福尔茨请求警方留下被捕者的指纹,结果和白墙上的不同。福尔茨坚持认为被捕者是无辜的。后来,日本警方又抓了一个嫌疑犯,福尔茨再次弄来指纹比对,结果与墙上的指纹完全符合。在另一宗盗窃案中,警察提供了留在杯子上的印痕整只手的手印,由此,福尔茨进一步确定,手指并不一定要弄得乌黑才会留下痕迹,手上的汗腺会分泌一种含油质的分泌物,能在接触物上留下清晰的印痕,福尔茨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把自己收集到的指印样本与杯子上的印痕做比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指印和一个佣人的指印竟然完全一致。最后佣人招供了偷窃的行为。这应该是世界上利用指纹破案的第一个案例。福尔茨深信他发现了一种身份鉴别的新奇方法,并在1880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名为《识别罪犯的第一步》的论文。到1892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出版专著《指纹》,并提出“在640亿人中,才能找到一对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纹”的观点4年后,阿根廷警方率先采用指纹鉴定方法。1901年苏格兰警察开始采用指纹技术破案,并将指纹建档,使全世界的警方工作方式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几乎从未产生怀疑。直到2002年1月,美国一位联邦法官易斯·波拉克作出了一项石破惊天的裁决:指纹鉴定不是科学。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的法官可不是泛泛之辈,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和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院长。他的裁决依据是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证据的标准:只有当一种技术或方法可被检验,接受同行评议,知道误差大小时,通常才被公认为是科学的证据。波拉克认为“640亿人中才能找到一对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纹”的提法一直没有得到科学数据的有力支持,指纹鉴定没有得到过同行评议,部分原因在于指纹鉴定人员没有构成一个“科学共同体”,专业指纹鉴定人员无法将误差量化,两份指纹是否相符取决于鉴定人员的主观判断等。指纹证据的科学性的争论还在进行中,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的掌纹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4)现代掌纹医学在望什么?

现代掌纹医学在望手掌上的“纹”,望这些纹的深、浅、消、长的变化。以前,也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掌纹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怎能有相同的规律用来诊病呢,而科学是要经得起重复应用,并有相同规律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掌纹肯定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据我们研究到现在,能反应体内疾病的线就有14条,还要外加肝分线和潜血线;纹有8种病理纹。就按这24种纹线组合的概率来排列计算,就不可能有相同的掌纹,即使是双胞胎,也仅是一些纹线上的相似,并没有双手完全相同的掌纹。但是,决不能忽视的是,虽没有相同的掌纹,却有着相同疾病导致的掌纹变化的规律,只要找到了这种变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通过规律找到疾病在手掌上的反应点。如心律不齐,表现在手掌上的纹都是“十”字状纹;胆石症,表现在手掌上的都是巽位的“米”字状纹;同样,2线起端的岛形样纹都提示头晕;2线尾端的“米”字状纹都提示头痛;3线中段的断裂都提示机体曾受到过严重疾病的侵犯,而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寻找这些能诊病的纹线的变化规律,我已用了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与探索,不断地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在上万次的重复中,寻找到了这些规律,又在这些规律中发现了事物的本质——既通过观察掌纹的变化可以诊断疾病;根据掌纹的变化采用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疾病,掌纹医学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说,它是发现式创新(发现掌纹诊病的规律)与发明式创新(将这个规律应用到临床)合极思维的一种创新。

掌纹医学作为现代医学诊疗学的创新技术和人体生物特征研究的一个新学科,它涵盖了掌纹诊断学、掌纹治疗学、掌纹预测学等领域。其中,掌纹医学诊断技术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利用掌纹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已经被世人认可。而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是在治“未病”的领域,也就是通过掌纹变化的规律,以求能够提前发现病理纹,预知患者的健康状况,提早防范,使疾病消亡于萌芽。如若近期手掌上出现大量的6线(干扰线),我们可以预知近期患者极度的疲劳,或熬夜或饮食不规律或是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我们不一定开始就选用大量的药物治疗,可先选用一些自然疗法(如用走罐的方法,可以调整机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使其在短时内放松神经,改善疲劳)或心理疏导。如发现手掌的巽位上出现“井”字状纹并伴有黄暗斑时,我们可以预知患者是因饮食不规律或搭配不当而引发了胆囊炎,可采用饮食调理的方法来改善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三个苹果打汁后,再将苹果汁和苹果渣混合,一次性吃下,就能起到很好的利胆清理肠胃的作用;也可取麦芽60克煮水喝。这样,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了。(4)现代掌纹医学在望什么?01

当然,手掌上这些密密麻麻的纹线,也许还反映着除诊病和防病之外,更深入的一些信息,也还是我们未曾解密的,不然为什么除了灵长类的猩猩外,所有的动物都没有掌纹,而猩猩那两条粗重的纹线又是绝对不能同人的掌纹同日而语的呢?这些都在预示着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将又是一个个艰难的探索。二、发现掌纹的奥秘

在过去,还包括现在的部分人,都只知道掌纹可以算命。但如果告诉他们掌纹可以诊病,那种惊讶和疑惑很快就会写在他们脸上。为什么呢,应该说在医巫不分的古代,掌纹看病和掌纹算命是混为一体的。而人们对于自己命运的关注,远远大于对疾病的关注。富有的人想知道自己何时能发更大的财;贫穷的人想知道自己何时能走出困境。愿望是长久的期待,疾病仅是短暂的痛苦,以至于测算命运占了主导地位。但是,掌纹诊病和手相算命是截然不同的。掌纹诊病是分析掌纹的变化来判断体内的健康状况。手相算命是利用掌纹的神秘性来判断祸福吉凶,这是不同的两个领域。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一点相同的话,那就是都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不论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认为“医巫同源”,也就是说,医学起源于巫术。在我国就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的,早期更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时代,有个著名医生叫巫咸。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称为“咸医生”。《山海经》记载的著名巫医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我把他们的名字留录此书,以示对他们的纪念)。后来随着儒学的发展,医学在儒学的理论基础形成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一个新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而巫术则留在民间,按人类心理需求的规律去发展。医学和巫术,成了两条路上跑的车,有时会在一个路口交叉,甚至同行一段路,有时又分道扬镳、截然不同。

就以掌纹的研究来说,目前在我国,对掌纹的研究分两类,一类重在研究掌纹与健康的关系,一类重在研究掌纹与命相的关系。

当然,越是神秘的层面,越是无知的世界,人类就是越好奇,越想明白。就像有些研究者经常问我,掌纹诊病与掌纹算命究竟有没有关系?我回答说:当然有关系,它们是一棵树上的两个分支。树干就是手掌上的纹。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也许就会明白得多。1.掌纹医学中所望的“棺材纹”1.掌纹医学中所望的“棺材纹”01《麻衣神相》中的“棺材纹”,就是我们掌纹医学中所讲的方格形样纹。此纹出现在小鱼际内缘从3线斜伸向小指下方的长方格形样纹。

古书记载,有这种纹出现时表示大难临头,人要死了,进棺材了,故称之为“棺材纹”。从命象学上说,掌上出现“棺材纹”是大凶之象。

为了破译“棺材纹”的奥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最后发现,当患急腹症时,例如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外孕、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症,都可以在手上出现这样的“棺材纹”。而这些急腹症,古人几乎无法医治,同时它们也是古代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一患病就死。古人观察到这种纹与死亡有密切的关系,又搞不清是为什么,就起名为“棺材纹”,以警示危险。

急腹症通过治疗后,如果恢复得好,手掌上是不应该留下此纹的。但是,如果手掌上相应部位仍留下棺材纹,则提示急性炎症已转成慢性炎症,或手术治疗后留下了腹膜粘连的后遗症。

现代医学技术诊断治疗急腹症不是什么难事,也不必进棺材,只要发现及时,有时不手术,采用保守治疗都会有效。2.掌纹医学中所望的“富贵纹”2.掌纹医学中所望的“富贵纹”01《麻衣神相》中的“富贵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巽位的“井”字状纹。

古人所指的富贵,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富贵不一样。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饥则有食,食则大鱼大肉;寒则有衣,满屋绫罗绸缎;儿孙绕膝,家有积蓄就被别人羡慕,就称为富贵了。可是今天,每个现代人对富贵的要求都不一样,能食饱暖腹已经不是富贵的标准了。所以仅以这两个纹就判断是否富贵,实在有点牵强。

那么这种巽位上的“井”字状纹又代表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当人们的脂肪代谢失调的时候,特别是患了胆管系统疾病时,掌上的巽位就会出现这样的纹。其实导致这种脂肪代谢失调也和过食鱼肉等高脂肪饮食及少运动有关,也算是富贵病的一种吧。3.掌纹医学中所望的“上吊纹”3.掌纹医学中所望的“上吊纹”01《麻衣神相》中的“上吊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2线与3线夹角处的“丰”字状纹。

古人认为,出现这条纹的人会上吊自杀。最初我们认为是无稽之谈,不予重视。后来通过大量的病历调查,发现在抑郁症的患者手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纹,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古代自杀的方式很简单,上吊、跳崖、投河是几种常见的方式。而能保全尸体的方法,首选上吊。所以大多数算命先生能看到的自杀者的手纹,通常是上吊的人留下的。一个人要决定自杀,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思想低沉、情绪抑郁的过程。这种思想活动,会导致体内脏器功能失调。体内的功能失调又反应到手上,就出现了2线和3线之间的这样的“丰”字状纹,也就是古人所称的“上吊纹”。

如果手上有“丰”字状纹,而且确实有想不开的事情,千万要调整情绪、珍惜生命,可以找医生做心理咨询,一旦阴转晴,这条纹就自然会消失。4.掌纹医学中所望的“玉柱纹”4.掌纹医学中所望的“玉柱纹”01《麻衣神相》中的“玉柱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5线。《麻衣神相》曰:“玉柱纹从掌直去,为人胆智必聪明。学堂更得文光显,一定中年作相公。”

古人认为,掌上有玉柱线的人,学业有成,胆识过人,聪明无比,过中年后必能做高官。

根据我们研究,有这条线的人,易患的疾病是腹部胀气、痔疮、胸闷和咳嗽。现代医学证明腹部胀气与久坐不运动,肠蠕动变慢有关。痔疮就更不用说了,是久坐导致肛门周围毛细血管血流不畅,形成淤血引发静脉曲张。胸闷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两臂经常向前,久而久之,胸向里凹,背向外凸,使胸肌不能舒展,肺活量变小。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咳嗽。看来,现在的人要比古人更辛苦,难怪现在人手上的5线会越来越多。5.掌纹医学中所望的“金钱纹”5.掌纹医学中所望的“金钱纹”01《麻衣神相》中的“金钱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米”字状纹。

一说到钱,人们眼睛就一亮,可是天上不会掉钱,要靠脑力或体力劳动才能挣到钱。不论是借助脑力还是体力,天长日久,都会损伤身体,手上当然就会留下用脑或用体力过度的纹了。古代算命先生,看到有钱的人手上大都有这种纹,就把这种纹起名为“金钱纹”。

学过掌纹诊病技术的人都知道,“米”字状纹越多可不是意味着钱越多,它是体内有慢性炎症或疼痛症的表现。中国有句老话:年轻时用命去挣钱,年老时用钱来买命。“金钱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手上出现很多“金钱纹”时,表明在积累财产的同时,疾病也在积累,千万别只为财产的积累而窃窃自喜。所以,合理地使用体力和脑力,科学地安排工作与休息,是每一个正在努力致富的人都应当注意的。6.掌纹医学中所望的“美禄纹”6.掌纹医学中所望的“美禄纹”01《麻衣神相》中的“美禄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三角形样纹。《麻衣神相》说:“美禄纹如三角形,偏宜三角带横生。自然衣禄常丰足,到处追陪自有名。”

古人认为,手上出现象三角形样的纹,此人一定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会声名赫赫。

幸福的生活和显赫的名声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得到这一切,就要付出很多心血和艰辛,不光是身体的,还有心理和脑力的,若不在意,就会导致疾病。您如果发现自己手上有这条纹,千万先别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将会聚权势、名利、富贵于一身,一定要先想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形样纹在我们掌纹诊病中代表体内有氕滞血瘀,心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例如三角形样纹在2线尾端,会出现供血不足引发的头痛;在3线尾端,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心绞痛。所以说争取幸福是辛苦的,要保护好身体享福噢!7.掌纹医学中所望的“坎鱼纹”7.掌纹医学中所望的“坎鱼纹”01《麻衣神相》中的“坎鱼纹”,就是掌纹医学中所讲的岛形样纹。《麻衣神相》说:“纹理如鱼坎位藏,妻饶相爱害田庄。”

学习过掌纹诊病的人,应该能很快想到岛形样纹,岛形样出现在女性手上的3线尾端(坎位),提示盆腔有炎症并发子宫肌瘤。三、人类的进化,科学的联想1.从猩猩的手联想到“脑为手之母,手为脑之母”

找出科学的答案,迈进科学的殿堂,要花的精力,需耗的心血,所付出的代价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所探索的这个方寸之地——手掌,它是人体皮纹最复杂,最丰富的地方;它是拥有人类身体器官中,最精巧的19块小肌肉的地方;它是具备神经纤维最集中的地方;它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的地方;甚至,从人的大脑皮层显示的信息来看,手的神经反射区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最大。而且,手的高度灵活是和脑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度进化的结果。这一切的特别,这一切的不可思议,究竟要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我们仅探索了手掌上的掌纹,仅把它应用到了医疗诊断中,就有那么多的惊喜:部分癌症能提前预知;冠心病手掌上会出现“米”字状纹;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3线会出现短、断裂、浅淡等异常……手到底有多大的功能,手上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纹线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这诸多的疑问,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研究它。(1)手太普通了。

但是,越是普通的东西就越重要,有道是“睫在目前常不见”,并且常常被人们忽视。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人们离不开却又常常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是多么的宝贵。事实上,人有许多器官都不如动物,比如眼睛不如鹰锐利,鼻子没有狗灵敏。可人的两样器官——手和脑却远远胜于动物,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从而主宰这个世界的原因。人类所有的文明成就,都建立在手解放的基础之上。

著名的手外科专家顾玉东,是人类手移植,手神经移植的权威。他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准确,他说“脑为手之母,手为脑之母”。既是母亲又是儿子,这个怎么理解呢?

生物进化的进程证明:从鱼类的鳍到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四肢再到猿的上肢,手一步步进化、成形。而意义最重大的是从猿的直立的进化中,前肢独立了出来。手从此得到了解放,成为人自己使用的第一种特殊的“工具”。猿人用手拿石头撞击出了火;由于有了火,人类才开始有了熟食;由于有了熟食的摄入,大脑才快速的发育起来。同时,大脑的发育又反过来指挥手制造工具。生产工具的产生,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可以这么说,人类所有的文明成就都建立在手的解放的基础之上。由于手的活动,引发了脑的思维,脑的思维又通过手的实践去完成、完善。手和脑在如此不断的循环中不断地相互促进、进化,从而造就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可以说,人脑是在人手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手就没有脑的今天。(2)大约在500万年前,非洲的丛林里,充满了生命。

各种动物,从巨大的象群,到孤独的狮子,从奇异的鸟类,到沼泽中的鳄鱼,当然,也少不了抓耳挠腮的猴子,在这里蓬勃生长、繁衍。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现在叫做肯尼亚的地方,正在完成着原类人动物向类人动物进化的过程。科学家给这最早的进化了的类人动物,起了一个名字:南方古猿。

但,南方古猿不是类人猿。南方古猿是猿人,他部分是猿,部分是人。而且,最初的南方古猿更像猿而不像人。

根据人类学家的推测,雄性南方古猿的体重大约40公斤,身高约一米以上,而雌性南方古猿更小,身高比雄性矮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这些猿人的牙齿和颅骨(大脑),只比类人猿稍微大一些,但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