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能言善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21:06:36

点击下载

作者:张鹏飞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你能言善辩

让你能言善辩试读:

内容提要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场合,需要我们说几句适当的话。这几句适当的话,能够帮我们很大的忙,解决我们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够就地运用我们的口才,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让你能言善辩》一书将系统地指导你如何说话,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你真正做到能言善辩,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情商决定沟通

在大学里成绩一流的学生,工作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而成绩二流的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的领导。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网,情商高低决定了你的一生走向,你与外界沟通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情商。

什么是情商

何谓情商?它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简化为EQ。它的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为情商。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理性一直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如此前提之下的结论是:人类可以以理智的方式战胜生活,而感觉不过是困扰生活的因素罢了。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西方人一向视智商的高低为能否成功的标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在潜力、学历、机会各方面都相当,后来的际遇却大相径庭,这便很难以智商(IQ)来解释。在美国,曾有人追踪过哈佛大学95位学生在中年的成就,发现从薪水、生产力、社会地位诸方面考察来说,在校考试成绩高的不见得社会成就就高。另外有人针对背景较差的450位男孩做过同样的追踪,他们大多来自移民家庭,其中2/3的家庭依赖社会救济,住的是有名的贫民窟,有一半孩子的智商低于90。研究同样发现智商与其成就不成比例,比如说智商低于80的人里,有7%的人失业10年以上,智商超过100的人中同样有7%。就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来说,智商与其当时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但影响更大的是儿童时期培养起来的处理挫折、控制情绪、与人相处的能力。

另外一项研究的对象是对伊利诺州某中学多位毕业演说代表与致词代表学生的调查,这些人的平均智商是全校之冠,他们上大学后成绩都不错,但到30岁时却都表现平平。中学毕业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事。哈佛教育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葛德纳说:“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对才华的定义也应该扩大。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性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目标,我们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个人都教育成大学教授,对每个人的评价也都是依据这个狭隘的标准。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但是,最明显的成功应该是与人交往的成功。”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赞同葛德纳的看法,传统的观念都围绕着狭隘的语言与技术能力,智力测量的成绩,最能直接预测的其实只是课堂上的表现或学术上的成就,至于学术以外的生活领域便很难触及。这些心理学家扩大了智能的定义,尝试从整体人生成就的角度着眼,从而对个人或EQ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沙洛维为EQ下基本定义时,涵盖了葛德纳的个人智能,继而扩充为五大类:(1)认识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质是EQ的基石,这种随时认知感觉的能力,对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反之,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面对婚姻或工作等人生大事较能懂得如何抉择。(2)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如何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忧郁或不安,这方面能力较匮乏的人常须与低落的情绪交战,掌握自控的人则很快能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3)自我激励。无论是要集中注意力,还是自我激励或发挥创造力,将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是绝对必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有情感的自制力——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保持高度热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较高。(4)认知他人的情绪。同情心也是基本的人际技巧,同样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具有同情心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需求,这种人特别适合于从事医护、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5)人际关系的管理。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者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IQ很高的人并不见得会成功,而一些EQ很高的人则获得成功。为什么呢?因为IQ高的人一般都是专家,而EQ高的人却具备一种综合与平衡的能力。如果以我们的中华古训来解释一下,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应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而一个人情练达者必是EQ高者,而非IQ高者。因此,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大力提升自己的EQ。EQ是成功者,尤其是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大量研究显示,一个人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的成功,也不能保证他能攀升到企业领导的地位或专业领域的巅峰。虽然我们并不否定在校的学习能力,但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这绝不是成功的惟一条件。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中EQ的重要性绝不亚于IQ,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求得平衡,否则徒有智慧而心灵贫乏,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极易迷失方向。

如今EQ在国外已被纳入正式教育。美国的学校已开办EQ课程,将其与传统的语言、数学课程并列。EQ正在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我们适当追溯IQ和EQ的历史会使问题更加明确。长久以来,智商一直被视为事业与私生活方面成功的先决条件,当然这种假设并非是无根据的神话。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其伟大成就肯定与其智商有直接关系,但他们的成就不能仅仅被视为伟大思想的成果,因为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富于预感的感觉或直觉,是绝对无法造成这一切的。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内基早已下过结论。他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则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

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处世能力呢?没有别的诀窍,就看你与人沟通的能力,看你如何与人沟通,使大家都喜欢你,承认你,拥护你。

情商在人际关系中的精彩表现

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纷繁芜杂的各种关系网。每个人都是这个网上的一点,而EQ,是解决人际关系网中如何正确对待各种性格不同的人,如何处理各种类型的矛盾、事务,从而保证自己有能力游刃有余地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一展风流。EQ在人际关系中的精彩表现可谓异彩纷呈,千变万化,但也有其主导的方向。可分为下面四个方面。(1)组织能力。这是领导者的必备技巧,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剧院的导演与制作人、军队指挥官及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多具备这种能力,表现在孩子身上则常是游戏场上的带头者。(2)协商能力。这种人长于仲裁与排解纷争,适于发展外交、仲裁等事业。表现在小孩子身上则常为同伴排难解纷。(3)人际联系。亦即罗杰对同伴所表现的关心,这种人深谙人际关系的艺术,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更是忠实的伴侣、朋友与事业伙伴,也会是称职的职员或教师。(4)分析能力。敏于观察了解他人的情感动机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心理治疗师与咨询人员正是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例子,若再加上文学才华则可能成为优秀的小说家或戏剧家。这些技巧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构成个人魅力与领袖风范的根本条件。具备这些社交智能的人易与人建立关系,长于察言观色,领导和组织能力俱强。与此种人共处是非常愉快的,因此他们总是广受欢迎。不做空洞的交际人,人际能力其实是建立在EQ基础之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善于体察对方的微妙心理,进而随时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微调,以达到预计的效果。从此观点而言,人际能力高明的人实际上与高明的演员无异。然而每个人必须清楚掌握个人的需要,才不致于成为一个空洞的交际人,虽广受人欢迎而内心空虚无主。“能干的不如会干的”。在我们周围,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身无长物,然而却老练圆滑的人有时反而比一般人活得更轻松、潇洒、得意。他们头脑活络,办事说话八面玲珑,在人际关系中措置裕如,游刃有余。

相反,那些社会交际能力较差,不大“会来事”的人,却常常感到活得很累。他们活没少干,力没少费,辛苦没少搭,却有时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至于财富、地位、名誉、美色等一切与幸福有关的东西更是无缘与他们沾边。纵使他们获得了足够的成功机会,可能最后也会因为不会交际而失之交臂,功败垂成。

这两种人的结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说白了,就是情商不同导致的。情商高的人善于与人沟通,所以活得自在,而情商不够高的,吃尽辛苦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最后,领导还会说一句:“此人与我们沟通不够”。这是不是很冤?

某市有这样一位副市长,他以“工作狂”出名,所有的部下背后都骂他是“疯子”。他干起工作来不要命,走到哪里都不喝酒,跟他的人可苦了。所以,连续三任市长从前都是他的下级,可他一直在副手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他缺的是什么?情商,他跟上级、下级都缺乏有效沟通!

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反映在我们生活的所有层面。只要我们和外界接触,就无可避免要沟通。因此,沟通能力的优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你的情商高低又决定你的沟通能力的优劣。要提高你的沟通能力,首先要提高你的情商。

人际沟通是一门艺术

什么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不是一门科学,没有一组精确的程式可套,而且,它虽有某些原则可循,但在原则之下又包括了不胜枚举的变数。所以说,要想掌握人际沟通的钥匙,关键是改变你的情商。你有了足够高的情商,才会在一套概括的规矩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技巧,挥洒自如地将人际沟通变得自在、完美。

中国古代文人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古今中外都适用。共同的起跑线是大家都掌握了同等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其他成功的因素取决于是否掌握了人际沟通这门艺术。

有效沟通的重要关键

有效沟通的关键在可信度。一般人想必都会同意,在商场上或是日常生活中,陈述意见者的言论可信度,是影响他能否成功表达想法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除非你相信这个人说的话,否则你根本不会在意听他讲话,更别说达成有效的沟通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亚伯特·麦拉比,是人际沟通的专家,由他的研究分析,人与人之间说话沟通的时候,仅有三项因素影响沟通的进行。

亚伯特教授指出,人说话的遣词用字、声调、表情动作会影响讯息的可信度。所谓遣词用字指的是,你会用什么字眼去表达讯息本身的内容;所谓声调是指你讲话的口气,你会用什么口气说出你所使用的字眼;而所谓表情动作是指,别人从你的表情、肢体语言中看出你所要传达的讯息。

由亚伯特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遣词用字、声调、表情动作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是值得别人对你信任与否的关键。

如果你在跟别人说话时,提供的是矛盾的讯息,那根据亚伯特教授的研究数据,遣词用字、声调、表情动作三者之间所占的比重应各为:

遣词用字 7%

声  调 38%

表情动作 55%

总  计 100%

亚伯特教授的研究(摘自她《无声的讯息》(Silent⁃mes-sages)一书)基础在于,一般人认为这个讯息是矛盾的,如果讯息是一致的,则三项要素的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

一个满怀信心的人,他讲话的口气、举手投足,都能表现出自信满满的样子;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很紧张、很胆怯或压力很大时,他表达出的讯息,通常很难有其一致性。譬如说,有个人看起来很怯懦,讲话欲语还休,吞吞吐吐,两只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可是他嘴里却说:“我很高兴到这儿来。”想必这句话任谁听了也不会相信。

在《时代周刊》一篇访问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政治人物,如何成功地以遣词用字、声调、表情动作来塑造其一致、坚定的形象。读了文章,你甚至可以由字里行间感受到戈尔巴乔夫那股超凡的自信。

"从他略黑的肤色中,透露的是健康、精力充沛的讯息。他体态强壮,但不胖,笑容十分自然。

会议上,他掌控主导权主要靠三样东西:眼神、手势和声音。戈尔巴乔夫那对深褐色的眼睛常扮演先发制人的角色,与人交谈时,他的眼睛会紧盯着你不放,直至听者发出赞同的讯号为止。他的眼睛不和蔼也不急躁,但总是炯炯有神。

他的两只手,功能也不少。右手通常是抓着他的金属框眼镜,偶尔在他闷不吭声、寻找适当字眼的时候,才会摆动一下,而他的左手则会说话。有时,竖起一根指头,表示训斥;有时,拳头满握,表示抗议。虽然动作都不算太大,但是很少看它闲着。有时,为了加重语气,加强效果,他的两只手会一起行动,或交指合掌,甚至拍打桌面。

戈尔巴乔夫的声音很特别,深沉但不失温柔。有时,戈尔巴乔夫会持续好几分钟,以接近耳语的低调声音跟人讲话,可是,又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他不是在生气,也无意恐吓别人,只是他的声音比别人来得有力而已。有时候,戈尔巴乔夫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会同时达到最高点,这时候你看他,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人能当上苏共总书记。"

人格因素与人际沟通

美国斯坦福商学研究所教授汤玛斯·哈瑞尔(Tho⁃masW·Harren),最近完成了一个为期二十年、有关事业成功的研究。虽然,在研究中无法归纳出成功之道,但是哈瑞尔却发现,有三项人格特质,在你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具有相当正面的影响。这三项人格特质是:(1)外向、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2)具有追求的欲求,乐于与人交谈,与人工作。(3)具有权力的欲求。

权力欲求和人际关系的技巧关联不大,但是前两项特质——外向、积极向上、乐于与人交谈、乐于与人工作,则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而这里所提的人格特质和前面讲到的“人格因素”,其实是同一件事。

哈瑞尔在他研究的结论中说:“人格特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在总统大选前的两个月,针对共和、民主两个候选人里根、蒙代尔,做了一份民意调查。这份民意调查要选民就政见、政党认同和人格因素三项指标,选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总统,以下就是调查结果。

如果你用累计方式将这三项指标的百分比加总在一起的话,你一定会认为这场竞选战必然十分激烈,但事实不然。两个月后,两位候选人正式得票数的差距,正是他们在人格因素“得分”上的差距——16%。

早自约翰·肯尼迪和尼克森角逐总统宝座开始,乃至之后几届美国总统的选择,“人格因素”一直都是大众预测谁会当选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如同策略一般,“人格因素”在健全个人人际关系上,亦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而且,尽管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改造人格特质仍有助于你改善你的人际沟通技巧。

那么,什么是“人格因素”呢?除掉道德上的因素之外,你的性格也是“人格因素”之一。性格上的缺陷已被列为“人格缺陷”,这是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的。

有个个性内向的大二学生,被他的教授给吓住了,因为他的教授告诉他,除非他表现得更积极一点,否则他这一科休想及格。由于这名学生一家子全都是领袖人物,所以听了教授这席话,分外觉得难过,因此他决定马上去参加一个活力十足的自我改进课程。没想到这样一来,竟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个人就是诺曼·文生·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现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有些人天生下来就是精力充沛、自信满志,有些人则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如此,不过,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领导能力和成功的条件都是可以靠学习得来,或是予以补强的,只要你愿意持续不断地学,并应用在你的生活上。

心理因素与人际沟通

即使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毫无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有轻重之别而已。

我们随时都在对自己的不良心理进行矫正。然而,心理并无定律,由于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一,不同人的心理意识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的人情操高尚,积极进取;而有的人精神空虚,行为怪异;有的人无端恐惧,自我设限;有的人命运坎坷,成功难遇。为什么不同的人之间会有如此差异,心理学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的心理不同,即健康心理和病态心理。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不让自己深陷一种不幸与痛苦之中,以获取人生的幸福快乐与成功。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对任何人、情况或环境所把持的正确、诚恳而且具有建设性,同时也不违背法律和人类权利的思想行为或反应,健康的心理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小慧,24岁,外表看起来很讨人喜欢,但是跟她谈过话的人,却总会说,小慧全身散发着一股冰冷的味道,这或许夸张了点,但是她那难得一笑的脸庞,的确令人颇感疏远。

在公司里,小慧经常是深沉、恬静的,让人不知该找什么样的题材与她交谈,有时鼓足了勇气和她闲话家常,却又会被她出奇平淡的反应给打住了。

虽说如此,但是她做起事来依然有板有眼,能干可靠,不过她却不喜欢身居高位,有几次总经理想提升她,都被她婉拒了。

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小慧显得更加忧郁,成天沮丧,萎靡不振,愁眉不展,对外界的一切活动更是提不起劲,这些情况看在公司同事眼里,很为她担心。

这位小慧就属于心理存在一定程度问题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不愿与人打交道,不愿意与人家沟通,因此,她的人生道路必定会有许多曲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愿意与人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怎样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开始积极的人生呢?

克服自卑心理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憾。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以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不健康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还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

克服社交恐惧症

有些人由于缺少社交经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产生一种恐慌害怕的心理。比如,不少人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怕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共事,这就是一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要克服社交恐惧症,应从两个方面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恐惧什么,它构成什么威胁。社交恐惧者一遇到交往就恐惧和忐忑不安,无意识地回避交往对象,实际上他们很少正视自己所恐惧的东西,仅是下意识地要回避要改变这一点,就得说服自己正视要回避要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其二,排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也就是改变不利于交往的气质因素。抑郁质的人一般对自己的举止言行特别敏感,生怕在交往中失态遭人品评、嘲笑,因而在交往前就受到自己所构想的外界压力,这就自然使自己在交往中异常紧张,导致口齿不清,逻辑混乱,手足无措。克服这种社交恐惧症,在开始交往时,这样在心理上就居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形成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良性循环。

有些人一见生人就脸红,感到很害怕,说话紧张,嘴里说的和心理要表达的相距很远,这种社交恐慌症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害羞。害羞有三种类型,一是气质性害羞,即气质比较沉静,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抱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二是认识性害羞,造成这种害羞的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自我”,患得患失,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耻笑,因而老是受环境和别人的言行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三是挫折性害羞,这种人以前并不害羞,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连遭挫折,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

对于那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恐惧、羞怯心理的人来说,心理学家史华兹博士认为,克服这些弱点的训练在平常,他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建立自信的五种方法。(1)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不论在教堂、教室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醒目”。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座能建立信心。把它当成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很显眼的。(2)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讯息。一个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想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也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都是一些不好的讯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也就是专注别人的眼神。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给你赢得别人的信任。(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许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态与速度,可以改变心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很散漫,完全没有自信。

另一种人物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短跑。他们的步伐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十五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加快25%”的技术,可助你建立信心。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强。(4)练习当众发言

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都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不要他们知道我是怎样的无知。”

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千万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等到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

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5)咧嘴大笑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但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见功效。

当然,你可能笑不出来,但窍门就在你强迫自己说:“我开始笑了。”然后,你就放松地大笑。你不妨试试看。

左脑与右脑的沟通功能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史具利(Roger Sperry)以研究“心灵的两边”(two sides of our mind),为他赢得一座诺贝尔奖,而他这项发现,以及日后持续不断的研究,让一般人对人际沟通有了基本的认识。

我们脑子的左边对选项、分数、数字这类的训练,吸收力较强,所以,我们平常说话、写字,运用左脑比较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念一篇演讲稿,演讲稿的内容只能输进听者的左脑,而无法到达整个脑部;我们用“左脑式”传达讯息,但听者却是用“右脑式”接收讯息,因为当他们在听你说话时,他可能还看见别的东西,闻到别的味道,甚至心里另有所思。总之,你对他说话,不只是要设法让他把话听进去,还要和他感受到的其他刺激“打拼”,争取优势,才能达到目的。

右脑可以说是一个“合成器”,它能在瞬间接收讯息,并予以反应。在人际关系上,为了使沟通更有效率,我们要想办法和听者的右脑说话,因为听者偏好用右脑接收讯息。

小李所在的广告公司参加了一项业务的竞标。由于小李提出的策划方案有独到之处,在数以千计的应征提案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公司老总私下拜访竞标委员会的一位成员,他说,由于方案构思很独特,因此中标的机会很大。

在决标之前,每家进入决赛圈的公司都要推派代表和竞标委员会面谈。面谈结束后,老总认识的那位成员面带悲哀地来宣告“比赛结束”。老总急忙问他问题出在哪里,他说:“你们的谈话代表没有把所有委员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他们一边听你们的陈述,一边在想上一批代表说的内容。”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没有和听者的右脑沟通,而仅仅只把信息输入到听者左脑的例子。

与人沟通最需要技巧的就是,当我们企图要说服别人的时候,因为,要说服别人,要把自己、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产品与人“沟通”的同时,自然希望把自己、自己的产品“贩卖”出去。

举例来说:

新创业的公司必须很成功地卖出它的经营计划书,才能得到经济支援。

一个经营者必须很清楚地告诉员工,企业的经营目标。员工表现欠佳时,主管必须懂得如何面对,如何回应。

做父母的必须充满自信地在学校家长会上,提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身为主管,在公司经营不善之际,必须很冷静,很真诚地把实际状况向员工说明。

而要做到上述这些,就必须把信息输入到听者的右脑。

沟通的条件

要达到上乘的人际沟通,除了要具备说话的技巧之外,眼神、个性、人缘,还有你够不够坦诚,都是基本要素,不过,要培养什么样的特质,才能达到这些条件呢?

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就替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在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跟33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之后,他发现他们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昂贵。他想,同他订约的客户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于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带着订约书和订金,整整花了三天时间,逐家逐户地去找客户,然后老老实实地向客户说明,他所卖的机器比别家的机器昂贵,为此,他请他们废弃契约。

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一个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之中,没有一个跟小池废约的。相反,都加深了对小池的信赖和敬佩之心。

诚实具有惊人的魔力,它像强力的磁石一般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后来,人们就像小铁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纷纷前来他的店购买东西或是向他订购机器。这样不多久,他就成为钞票满天飞的人了,不久,他就创立了一家证券公司。

他常对员工说:“你们应该记住,做生意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为顾客着想的正确观念,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了。”

心理学家曾对500余人进行过测试,居前几位的优良品质是正直、坦率、忠诚、真实;而不受人们喜欢,甚至讨厌的不良品质主要是不守信用、欺骗、奸诈等几种。

诚实的人让人有充分的信任感。在人品上获得信任比在能力上获得信任更有效、更持久。

诚实的品质之所以被朋友作为起码的规范约定下来,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诚实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人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高尚或是人格卑劣的对应物。对待他人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办事说话有根有据,不捕风捉影;把问题摆在明处,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不要滑藏奸,光明磊落,踏踏实实,拥有此等胸怀与人相交办事,必然能够赢得好感。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诚实人办事,不必遮掩防范,彼此能够开诚布公,同甘共苦。

由此可见,诚实的人值得信赖,值得依托,人们喜欢与诚实的人交往,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办成大事,与人相交长久。

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金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见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了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1000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

张劭却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他不会不来的。”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切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边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讲信义,守信用,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要讲求沟通之道,首先就要具备诚实守信的特质。这是所有方法的根本。

有了这个根本,你就要注意以下的方法了。

培养气质与风范

气质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人,他或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势必会让人感觉到很舒服。这种让人舒服的感觉首先是你的服装得体。

美国商人希尔在创业之始,就意识到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办事的作用,他清楚地认识到,商业社会中,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的,因此,他首先去拜访裁缝。靠着往日的信用,希尔订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共花了275美元,而当时他的口袋里仅有不到1美元的零钱。

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领带、吊带及内衣裤,而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675美元。

每天早上,他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里,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相遇,希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希尔搭话,并说:“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希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希尔身上衣着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希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希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杂志的名称为《希尔的黄金定律》。”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也可以帮你的忙。”

这正是希尔所等候的那一刻,而当他购买这些新衣服时,他心中已想到了这一刻,以及他们所站立的这块土地,几乎分毫不差。

这位出版商邀请希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已“说服了希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希尔的杂志。希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发行《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杂志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而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漂亮衣服所创造的“幌子”上筹集来的。

希尔知道:成功的外表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成功的神情更能吸引人们的赞许。

很难设想,一个衣冠不整或是精神萎靡的人会给人一个好印象。人们只会感觉:“这个人连自己都料理不清楚,他能干什么呢?”有了这种感觉,谁还会给他沟通的机会?

展现微笑的魅力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服饰仪容对自己社交的重要,因此,临出门前,我们总是要对着镜子特意打扮一番,看领带是否平整,头发是否凌乱,化妆是否恰到好处,惟恐因衣着的粗俗和妆饰的不雅而令人看不起或产生笑料,而达不到办事目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忽略了仪表所展现的另一种魅力作用,那就是面部表情微笑,很少有人意识到微笑将会对办事产生的影响。其实,对于社交来说,整理表情有时比整理服饰、化妆更重要。

一位实习记者有一次去见某部长,约见时间到了,首先来的却是部长秘书:“对不起,请您再等几分钟好吗?”记者以为部长的会议还没有开完,便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

几分钟之后,这位部长满面春风走出来与他握手寒暄,并带着歉意说:“刚才,我在主持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表情很紧张也很严肃,散会后带着这样一副表情见一位不是很熟的人,担心会给你留下一个不好接近的印象,而且也有失礼貌。所以,我又对着镜子休整了片刻,等心情和面孑L都恢复正常了,才出来和你见面,实在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上面的故事虽小,但其意义却很深远。人的心理是藏不住的,七情六欲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在面部表情上。有魅力的人总是细心地注意调整自己的心境和表情。

所有表情之中,最有魅力、最有作用的,当属微笑。微笑当然是指那些由内心生出,绝对真诚的微笑。

一个大公司的人事经理经常说道:“一个拥有纯真微笑的小学毕业生,比一个脸孔冷漠的哲学博士更有用,因为微笑是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标,比任何广告都有力,只有它能深入人心。”

随时保持微笑的仪态,有利于增强与人沟通的效果。满脸笑容地迎接客人,微笑会使对方感觉你如同亲人;满脸笑容地与人沟通,微笑会增加对方拒绝你的难度。

微笑的面孑L给人以温暖、亲切、自信的印象。你面带微笑去与人沟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难办的事变得好办,难交的人变得容易结交。

微笑是一张通行证,笑着谈话,能使每一句话显得轻松,即使是那些难办的事情或是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在微笑中变得轻松起来。真诚微笑,让对方产生愉快的心情,然后一点点地把问题提出,让他(她)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中不再设防,这样的沟通效果要比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谈判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有时候,为了办好事情,尽管我们没有微笑的心情,但关键时刻,也必须调整自己,笑脸对人。

留下忧虑、烦恼给自己,向别人展现你的快乐心情和幸福感受。拥有一副开心的面孔,让别人感觉到你的自信、你的活力以及你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中,你也学一学罗浮宫里蒙娜丽莎的微笑,即使在你不想笑的时候,你也要露出微笑,你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高雅的气质可以增强信任感

气质高雅的表现特征是:仪表修饰得体,言辞幽默不俗,态度谦逊,接人待物沉着稳定,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让人一见肃然起敬。站在这样的人面前,如同走进一层典雅的殿堂,令人自然脱去几分俗气,平添几分庄重。

气质高雅的人很受人尊重、喜欢,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人办事稳重,有分寸,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许多大公司经常委派这样的人员负责公关部的接待工作,用以树立公司的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合作。拥有这种气质类型的推销员,其工作业绩往往比较突出。因为这种气质给人的感觉是诚恳,实在,不虚妄,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信任人同信任产品一样重要,人们接受你的产品,首先要接受你这个人。

气质美主要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一举手,一投足,说话的表情,待人接物的分寸,皆属此列。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刻产生好的印象,这个好感除了言谈之外,就是气质的潜移默化。

高雅的兴趣也是气质美的一种表现,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并有基本的色彩感等等。这样的人很受别人欣赏,与之交往的人也多。

有很多人并不是相貌长得好看,但他们身上却洋溢着夺目的气质美:如工作的认真、执着;言行的聪慧、洒脱;办事的精明、干练。这是真正的美,和谐统一的美,含金量较高的美。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是容易取得合作伙伴的竭诚支持。

上面说到的这些,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具备了这些,你才具备了沟通的基本条件。否则,即便你有某些技巧,那也只是雕虫小技,你注定成不了一个成功的人。

现代社会的增值金卡

今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多元会。生活在其中的成员,惟有把见、主张、情绪与感觉,通过优的语句、动人的声音、理性的态度和富有情感的肢体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社会才能更繁荣、更进步,而我们个人也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成功的人生!

沟通是意见交流

我们正处于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号陕乐。

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抑或学业上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有一本书中是这样说的,“忠实的朋友是人生的良药。”实际说来,朋友比良药还要好些。良药只用在已经生病的人;友谊则可使健康的人享受人生之乐——一种终生受用的乐趣。

这是一个合群的社会,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借助他人的学识及力量方能完成任务。在这世上,有不少人并非很有才华,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因为这无形资产,使他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能平步青云。

英国的盖斯凯尔夫人在《玛丽·巴顿》一书中指出:“要是你有一个朋友,能把困难的问题分析得很清楚,知道应该怎样去对付;又能确定哪一个办法最聪明,最适当;一切的困难,到头来都迎刃而解,那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事”。

人与人交往要遵循一些准则。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特殊的遗传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生理条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等等,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只要个人的行为不妨碍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不能消除这种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得到每个人的首肯,不能与每一个人都成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轻视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也不要在与别人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古人语:“君子和而不同”,意思就是有差别才有和谐。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求和谐,但是并不是一味地投别人所好;小人的交往却是“同而不和”,凡事都说“好好好是是是”,但相互之间却难得和谐。“和而不同”应该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合作具有无限的潜力,因为它集结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竞争的所得是有限的,因为它激发的是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加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合作中双方的目标是共同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共享的。所谓竞争就是互相争胜,要有输与赢,一方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欢呼自己的胜利,一方则是失败者,在下面悄悄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一方的喜悦是建筑在另一方痛苦之上。而合作则是以寻求双方都赢为目标的。

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标呢?需要意见的交流,也就是沟通。

每天早上,你从梦中醒来时,便置身于舞台。不管你是在任何行业、身处任何位置、在任何时间,你都是参与者。就算你独处于荒岛,你也会跟心灵沟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可能跟其他人之间存在着冲突和不协调。这些人并非个个都是敌人,相反的,更多的是亲人和朋友。做老板,你要和手下的员工沟通;做父母,你要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做丈夫,你要和自己的妻子沟通;做生意,你要和你的对手沟通;谈恋爱,你要和自己的情人沟通;总之,你还要和同学、同事……沟通。有时还会跟一些赫赫有名、权力无边的组织机构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将决定你是否成功,是否会拥有完美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你需要沟通。

沟通不是说给人家听,也不是听人家说。沟通必须是双方意见的交流。如何去与人交流,那就取决于你沟通的水平了。

沟通需要彼此认同

在实际沟通中,彼此认同是一种可以直达心灵的技巧,彼此认同又是沟通的动机之一。这样,在认同这个态度上,外在技巧和内在动机就结合得比较完美。认同经由同步而来,沟通关系都是从同步开始跨出第一步的。认同的目的几乎就是达到同步,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进程:同步、认同、同步。

毫无疑问,后一个同步是在认同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和一致行动,相比前一个同步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

同步是沟通第一步,应该首先理解。同步就是沟通双方彼此经过协调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目标时所采取的相互Ⅱ乎应、步调一致的态度。他意味着沟通在经过彼此的默许和暗示之后正走在朝向顺利的路上。

沟通双方相互以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时,同步就开始了。于是,彼此都寻找共同点。各种共同点综合起来,沟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说,要沟通就得寻求同步。

寻求同步的原则是平等。

它也许不是你内心对人和社会的真实看法,你也许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就是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鸿沟,就是有天才和蠢人的差别,圣人和小人的区分,伟人和凡人的不同,但你在与人交际时,你首先要遵守的第一条:就是平等。平等地待人,平等地处事,要让人感觉你与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它不是一个真理,却是一个法则,一个不可违抗的命令。

如果你违抗它,你将受到撕心裂肺的惩罚,如果你自傲,你将收获人们对你的仇视和愤怒。如果你自卑,你将赢得人们对你的蔑视和轻慢。惟有平等,你才能与大家融合起来,获取人们的好感、喜爱和尊敬。

生活中的杨澜,相貌并不出众,如果让她站在许多女孩子中间,你很难一眼将她找出来。但是,这位容貌并不出众的女孩子没有到化妆间去浓妆艳抹一番,而是“发现”并“强化”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初上荧屏(当然现在的形象在“微调”中有了变化)是以一个“有教养的活泼可爱的学生”模样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没有明显的化妆痕迹,也没有新潮服装的“包装”,还是那双清纯、真诚而又带点稚气的眼睛,还是那浑然天成的披肩长发,还是那几件据说常常是从同学、朋友那儿借来的衬衫、连衣裙……这既体现真实身份,率直个性,又符合节目特点的外观形象,会使人联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

还有倪萍,她说:“当主持人不应该做作,你就是你,应该让观众感到,面前这个人就是一个普通人。”

这样的原则让她们能顺利同观众沟通,得到观众的认同。她们能使观众产生同感。

要使沟通双方都有同感。同感就是共同感觉。人其实也是感觉动物,每时每刻都被上千种信号所刺激。但是,这么多信号为什么不会使我们手忙脚乱呢?这是由于人脑的处理功能很卓越,它只挑选最重要的感觉供我们判断。

人的全部感觉被五种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一、嗅觉。其中,只有味觉是由内在器官舌头分享,其他几种是外在的。但是,嗅觉也可以说是内在的,因为鼻子总是端端正正摆在脸上,没什么动感。所以味觉和嗅觉是我们不容易观察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能够有同感。而视觉。听觉、触觉都是容易观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动感。每个人在感觉能力上都会有侧重点,其中总有一种感觉比较出色。

一般来说,视觉出色的喜欢看,听觉出色的喜欢听,触觉出色的喜欢动。如此区分之后,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沟通。

沟通是建立一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天生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个人的力量很难突破时空、环境的障碍。因此,人加入了群体。由群体发挥了团队力量,而客观的环境障碍再也不成为问题。

一只蚂蚁谈不上有什么力量,但上万只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摧毁千里之堤。

当雁鼓动双翼时,对尾随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一字排开成“V”字型时,比孤雁单飞增加了71%的飞行距离。

与拥有相同目标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能互相推动。不论何时,当一只雁脱离队伍,它马上会感受到一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着前一只伙伴的“支撑力”它很快便能回到队伍中。

如果我们与雁鸟一样聪明的话,我们就会留在与自己目标一致的队伍里,而且乐意接受他人的协助,也愿意协助他人。

这就是人际沟通的意义。沟通就是为了建立这样一种人际关系。

撑杆跳高选手、两次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鲍勃·理查兹曾告诉人们,他将打破达彻·瓦默达姆的记录,但不管他怎样尝试,他的成绩总是比记录矮一英尺。最后,他大胆地拨通了达彻·瓦默达姆家的电话,希望达彻·瓦默达姆能帮助他。达彻邀请理查兹到他家来,并许诺将自己所有的技巧传授给他。达彻确实这样做了。他花了三天时间指导理查兹,纠正他的错误动作,结果理查兹的成绩提高了八英寸。

当格特鲁德·博伊尔看到自己的服装公司面临困境的时候,她去找了一位耐克的执行主任,而那人很愿意给格特鲁德提出建议。当克雷格·基尔博格向他的同学、协会成员和政府领导寻求支持来消除对孩子的剥削时,他们都义不容辞地无偿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因此,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达到事业的顶峰的,一旦你许诺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你就可以开始吸收大量对你有帮助的人和资源。而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是你所有资源中最大的资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构建有助于你事业的“关系网”。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难以离开同事、朋友、亲人的照护、关爱、帮助。与周围的人友好、融洽、互利、互助的往来越广泛,得到的温暖和幸福就越多。善于与人交往与求人者具有稳定的安全感,他们身上好像系着安全带,平时无明显感觉,一旦出现剧烈动荡,安全带便会发挥作用,使人获救,重新获得安宁平静,而这种平衡又将传递新的讯息,产生新的力量。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榜样——里格·帕克。在健美界,里格是当时最强壮的人,阿诺德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像里格那样发达的肌肉。阿诺德尽可能地学习了里格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训练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阿诺德知道里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认识到自己也能像里格那样成为健美明星。于是,他开始与里格·帕克联系,通过联系,使他增进了对对方的了解,也使对方了解了自己,在对方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掌握正确的沟通原则

外国成功学有“友谊网”之说。认为,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大多喜欢广泛交际,形成了自己的“友谊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人们常说的优势互补,应当适用于关系网的构造。本来,你有这方面的优势,同时就可能有那方面的劣势。打个简单的比方,你会著书立说,但你未必会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样样精通。那么,你不精通的领域,或者你根本不懂得的领域,就需要在那些方面精通的人的帮助。如果,朋友的结构太单一,就难以做到这一点。所谓优势互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用你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劣势;以此换取他人以自己的优势来弥补你的劣势。这就要求交朋友不能太单一,不能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同行、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之间。所以,正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爱好、有优势,才要有意地结识与你的特长、爱好、优势有差别的人。这才符合网络的结构和原则。

俗话说得好:“一张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自己也免不了被人求。实际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因此,不论你是落魄失业、陷入困境,还是春风得意、飞黄腾达,你都应该广交朋友、多做好事,与人们和谐相处。能够和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人建立关系,发展友情的人,也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好感。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获得别人的认同、赞许,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产生成功的满足感也是现代人心理渴望的具体表现。究竟怎样人手,才能走好人际交往这步人生中的大棋,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无数成功的人士告诫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以下要点不能不铭记于心:(1)塑造良好形象

要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首先在主体身上要有好的“影响源”,即形象设计和内在素质。别人的好感只能从自己本身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的言行中产生。只有做到谦虚不自卑,自信而不固执,要强而不狂妄,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2)注意积累知识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喜欢知识贫乏。只有学识丰富,思想敏锐,兴趣广泛,才能提高自我价值,吸引众人。(3)心地诚实,待人诚恳

心地诚实,待人诚恳,做人正派,这是被人了解和受人欢迎的开端。如果不说真话,弄虚作假,别人就不会信赖你,觉得你不可靠,时间长了就会疏远你,厌恶你。(4)乐于帮助他人

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单薄的,当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旅程是在别人的扶持下走完的。当一个人对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无力解决时,我们如果能够伸出一只热情的手,无疑会给对方以极大的力量与信心。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帮助别人,别人定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好感。同时,当帮助别人之后,人人都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很高大的感觉,而当别人又对我们报以微笑时,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这对人的自信心的确立是极其有益的。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帮助别人这一最简单的增进吸引力的方法。他们在抱怨人们缺少友情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的友情,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不肯帮助别人,正是这种心理将他们自己拒于友情的大门之外。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言,“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5)兴趣力求广泛

爱好和兴趣是相识他人、广交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如果你喜诗爱画,能歌善舞,集邮、摄影、体育样样都懂一些,你就同别人有了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无形中也在你和他人之间逐渐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别人也将会对你逐渐产生好感。(6)善于语言表达

无论是在聚会上,还是在朋友相聚的场所,如果你有个人的见解,就要大胆地表明,这样将增加你做人的力量。若是一言不发,一味害羞,不敢启齿,不仅给人软弱无能的印象,而且会在众人面前降低你的位置。(7)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观的维护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又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的价值观,伤及自尊心。

我们在同别人交往时,必须对他人的自我价值观起积极的支持作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威胁了别人的自我价值观,那么会激起对方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引起人们对我们的强烈拒绝和排斥情绪。此时,我们是无法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遭到破坏。

在你同别人交往中,无论是熟人还是生人,都要尊重对方的感情,接待热情大方,讲究礼仪,使自己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8)背后勿论人非

一个正直的人有话说在当面,不在背后乱议论别人。如果你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一旦被对方知道了,免不了要对你抱怨一番,甚至会同你发生争吵,即便是以前对你印象很好的人,也会在他心中出现阴影,以前的好感顿消。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莫让嘴巴破坏自己的好名声。(9)处事宽容大度

当别人取得成绩,受到赞扬时,不要嫉妒不满,要在别人的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当别人偶尔失礼时,不要以牙还牙,产生报复心理,要以礼相待,原谅别人,给他以认识自己缺点的时间,主动同你言归于好;当自己偶有做事不当,出现失误时,理应坦然承认,不能忌讳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缺点。总之,在处事过程中,要坚持理解、体谅、忠实、豁达,这样就能在他人的心目中产生更好的印象。

做到以上几条,你就算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方法,掌握了主动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的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学会共处”是对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学会共处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学会共处,有着同样深刻的内涵。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和谐共处的基础。

显然,随着社会文明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开放与变革进程的加速,“快节奏”成了社会的显著特征,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怪异的两极现象:一方面是人们的人际交往合作空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平均持续期大大地缩短了,比如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邻居关系也因住房搬迁而改变;因为职业流动,同事关系也因变换岗位而改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变动的速度愈快,上述关系的持续期就往往愈加缩短,临时性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特点。

这种特点更要求人际关系中不可少的沟通。因为,生活环境让我们有了更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下面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沟通情境。(1)在一个组织之中

应聘、开会、打电话,在走道上和同事聊天、和同事合作、和同事吃饭、检讨工作计划、和老板谈加薪等等。(2)面对客户或媒体

销售产品、电子行销、顾客服务中心、服务台、电视发表会、电话访谈、接受媒体采访、打电话、推广产品、与人交涉等等。(3)在个人生活中

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学校家长会、舞会、打电话、父子交谈、婚事磋商等等。

这些沟通,给你的人际交往增添了很多内容。你切不可忽视这些机会。并且,你还得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般会有这么几种关系:(1)亲戚关系——常来常往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保持好亲戚关系密切,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亲戚“不走不亲”,“常走常亲”,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的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有人说:“我不缺吃不少穿,亲戚间何必要常联系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挚密的亲戚关系是一种人情味较浓的人际关系,不能蒙上庸俗的面纱。只有建立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间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会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了。“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刘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现虽说没有千万,但至少也有百万家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数目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报纸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迹时,经常拜访他们,以致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性地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措;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有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我的公司里帮我的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在刘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常“往”在亲戚关系中的重要性,但有一点,就是千万不可有贫富贵贱之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较高而不常“往”亲戚家。这样下去,亲戚就会对你冷眼相待,那再想搞好亲戚关系,就难上加难了。

亲戚与亲戚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要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那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也许,就是如此平常的“常来常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的一臂之力。所以,不要以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情、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个技巧。(2)同学关系——常聚常新

俗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辈辈亲。还说:十年寒窗半生缘。可见,同窗之情,如果处得好,在某种程度上要胜过手足之情,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在这个世界中,也算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因为它纯洁、朴实,有可能日后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

现代社会里,人际交往更注重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互相提拔的事情,经常可以见到。

同学关系有时的确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上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与同学保持联系的方式有很多。

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同学们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亲自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

而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朋友有困难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现代社会里,人们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为了大家经常保持联络,加深合作,在一些大或小的城市里,“同学会”已成为一种时髦。一年一小会,五年一中会,十年一大会,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紧,彼此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跃人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老乡关系——爱屋及乌

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相当执着的,如美酒般醇香,又如泥土般厚实。爱屋及乌,爱故乡,自然也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也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情本身便带有“亲情”性质或“亲情”意味,故谓之“乡亲”。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言:“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说是街坊、邻里,还有亲属,扩大一点,就是“乡里”,再扩大一些,同一县,甚至同一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感情自然非比寻常。

因此,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到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圈子”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里到处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他的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今天的情况虽然与往昔不同,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也不可忽视它。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人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罗某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罗某一直为没回家乡而感到遗憾,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位老乡,他们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乡会,定期聚会,加深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可多加照应。

罗某一接到邀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成为“家”中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规模,罗某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人,这些老乡,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罗某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随时帮老乡的忙……”

正是因为罗某充分认识到了“同乡会”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老乡,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这于己、于他人又何止是些许的方便呢?(4)邻里关系——好事同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若遇到个大事小情,邻里的帮助及时、便捷要胜过亲戚的帮助,因为亲戚离得远,远水难解近渴,远不如邻居来得迅速。这话道出了邻里关系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邻里关系若处得好,有时要胜过亲戚关系。它是我们在社会上成功办事可利用的重要关系,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得益过邻居帮助的。

香港富豪李嘉诚,在少年时代过的是贫困生活,非常不愉快,母亲要养育几个孩子很困难,邻居出于同情,便介绍李嘉诚去一个塑料厂做工。这个帮助,对李嘉诚一家来说,是解危难之急,他能够帮助家庭维持开销,而这次工作又为他成为全世界的富豪奠定了基础。

邻居的帮助是适时的,也正是这个家庭所需要的,他们也许没想到李嘉诚会以此为基点,开创将来的事业,但他们的确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李嘉诚又怎么能忘记这个邻居呢!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托付邻居帮忙办事,比如,出远门了,告诉邻居帮着照看一下家;有人生病了,求邻居帮忙送到医院;有力气活,自己一个人干不动,求邻居给帮一下,等等,在很多时候都是离不开邻居的。很多处得好的邻里关系都变成了真诚的朋友关系。

邻里关系的重要,就在于它有时能解危难之急。

所以,要求得邻里的帮助,我们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先去帮助邻居。例如询问身体状况,事业发展,家人情况等,或是记住对方曾经说过的话,然后向对方表示“您曾说过……”这样,邻居会感受到这种关心。“好事同庆”,是维系和促进邻里关系友好的最佳时机。邻居办喜事,道一声祝贺,送一份札;邻居的儿子考上大学,也不失时机地说两旬祝福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当自己的家中有喜事,同样也可以请邻居小聚,让这乐融融的气氛融洽彼此的关系。

好事同庆就如催化剂,巧妙地起着作用,加快邻里关系的发展。

在我们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叫李倩茹的女士与一个叫王玲蔚的女士楼上楼下,她们彼此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而且孩子都已长大,年龄相近。也由于这两位女士是知识女性,做事沉稳,平时总是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一个贤妻良母,彼此之间很少来往,就是遇见了,也只是打个招呼。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了高三,李倩茹也似乎能够体会到作为母亲的苦处,平时碰面时,言语中似乎融人几分真心的关怀,玲蔚也感到很高兴,而且,慢慢发现李家喜欢音乐的习惯也没有了,想起这一切,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终于,玲蔚的儿子不负众望,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而且是建筑专业,对于母亲来说,这的确是件从心底里高兴的事。

当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全家都为之欢腾。第二天,李倩茹就提了一大包广柑来到王家,随意地说着一些祝贺话,并说,自己也是从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中走过来,也曾遍尝其中的苦楚,不过看这孩子聪明好学,不像自己那时调皮,考上好大学是意料中事,但也捏着一把汗,心里也挺紧张。作为母亲的玲蔚听后,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暖意。的确,在这个人们认为真诚已不多的世界上,能感受到这样的热情是非常幸福的事。

我们暂且不说李倩茹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她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必定是两家和睦相处,玲蔚想要把这种家里的快乐与别人共同分享,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一大包广柑,而是与别人分享快乐后的快乐。

其实,人们内心中都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只要认真地参与进去,就像看一本精美的小说,与作者一起和主人公同喜同悲,生活中的乐趣会增添不少,同时也为促进邻里关系迈进了一大步。

邻里关系“走动”到如此好的地步,试想,如果你有事求他静忙的话,他能不尽力吗?(5)上下级关系——相得益彰

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是我们为人处世关系网中一个重要的网络。在单位中,办理工作上的事或办理与工作有关的晋职、涨工资、评职称等涉及人生前途的事,都离不开上级领导。而且由于领导交际面广、关系多,很多我们难以办到的生活私事也要请领导帮忙。所以,保持好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对我们事业的发展、理想的实现、人生的幸福,有着比其他关系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欲处理好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必须要抓住一个根本,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努力,做好领导交给我们的一切工作。

作为一个真正的领导,所欣赏的、得意的是能为他创造业绩、能为他带来荣誉的下属,只要你为领导于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的利益他会满心欢喜答应的。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器重你的。

当然,与领导关系密切还有很多因素是来自私下方面的。也许领导是你的亲戚、朋友、老乡、世交,也许你真正“会办事”,对领导“情”到,“礼”到。尽管如此,一个真正的领导也决不会十分明显地拿工作上的利益来偏袒你的,但若你业绩上非常突出,这种情况下,领导则会优先考虑你。不过,以深厚的私交托领导为自己到社会上办点个人不违法的私事,多数情况下,领导是会尽心尽力的。诸如孩子转学,爱人调动,各类纠纷等,领导出面的确比我们自己更管用。

所以,上下级关系这条线,一定要用红颜色的丝绳突出出来,关键时刻,无论公私,领导出马对我们帮助都是很大的。

上列五种关系,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处于沟通状态的。当然,可供我们沟通的关系还有很多,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世交关系等。这些关系网形成了,你一旦有事,便可登门求助,相信对我们将有很大帮助。

朋友多了路好走,珍惜关系,培养关系,使朋友圈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牢固,是我们每个人与人沟通的一个重要步骤。当然,这些关系要建立在诚信和真诚的友谊基础之上。

沟通的目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每个人不管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如果说沟通本身存在目的性的话,那么,人和人之间的良性沟通至少可促使人达到这几个目的。口追求高尚的品德,做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推销员每天按照经理的吩咐对顾客介绍产品的好处,他自己厌倦了这种工作方式。一天,当有顾客光临的时候,他在介绍产品的优点的同时也开始介绍产品的缺点,顾客听完后没说什么就走了。经理非常生气,决定解雇他。

正当推销员带着行李要走出门口的时候,原来的那位顾客又回来了,他身后还带了一些人,这些人都准备买他的东西——这些人是冲着推销员来的,就因为推销员是个诚实的人。

为此,有人悟出:一个人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一个人,也能在同一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他不能在所有的时间童欺骗所有的人。小胜靠谋,大胜靠德。

品格,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而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摆脱“投机”的心理,注重自己的品格。

富兰克林也把他作为一个社会名流的崇高声望,归因于个人性格的正直诚实,而不是自己的才能或口才,因为自己在这些方面都只是一般。因此,他说:“正直诚实使我在人们中享有声望。我口才很差,根本谈不上雄辩。遣词造句还犹豫不决,很难说正确使用语言。不过我还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没有灵魂的精神,没有行为的才智,没有善行的聪明,虽说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它们都只会产生坏的影响。我们或许会从中受到教育或者会觉得他们有趣。但是,我们不会去崇拜他们,这就像要我们去崇拜一位扒手的敏捷或一位在高速公路上跑马的骑士一样,是十分困难的。

诚实、正直和仁慈,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它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正如一位古人所说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于自己的德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他的力量就可惊天动地,势不可挡。

每个人都应该把拥有好的品格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好的方法是使他获得努力的动力的保证。而刚毅的思想观念,作为一种向上的因素,使他的动机保持稳定并受到刺激。人生最好是有一个较高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

正直就是无论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和什么人在一起,都忠于自己、言行一致、坚守自己的信仰及价值观。如果你不正直,最终将失去一切,因为,别人无法相信你,不愿和你一起工作,或跟你进行交易。如果有足够的人不愿意和你共事,你的事业将会失败,无论任何一种事业的结果都将-样。

一位推销员讲道:

大学时,我曾经在一家销售牛乳代替品的乳品饮料公司工作,我是一名经销商,业绩达到全公司最高点,并拥有两个销售站,但是由于公司部分领导人员缺乏正直及踏实的精神,导致整个公司瓦解。即使如此,这个经验仍然使我学习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如贩卖商品的技巧以及如何和他人共事,而更重要的,我了解到如果一个人既无能力又缺乏正直,他便非常容易失去他已经达成的事情。任何一位进入销售业的人都知道,基本上,金钱是一切的出发点。人们进入公司工作是为了要赚钱,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地,对那些不这么盘算的人反而使我感到不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不需要花钱。当然,家人、友情及人际关系则是建立在一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事情上。但是在商言商,只要我们进入商业圈,不管是职员、顾问、老板、合伙人或消费者都和金钱脱离不了关系。

一旦你从商,能力与正直的要求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人们不希望购买劣质产品,或受到无礼的服务,当然,他们更不想和那些无知、没有技能以及不诚实的人来往,我不愿意,你不愿意,没有人会愿意这么做。

专注于你是谁而不是其他,因为你是谁正是你的价值所在。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重视什么?你怎么过生活?你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特质?这些才是惟一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将决定你做什么样的事。

一个正直的人会在适当的时机做该做的事,即使没有人看到或知道。亚伯拉罕·林肯说得好:“正直并不是为了做该做的事而有的态度,正直是使人快速成功的有效方法。”

正直、诚实、一贯性、坚持、负责——这些都是使一个人成功的特质。这些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你觉得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吗?“做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是每个人首先要实现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你才具有与人沟通的资格,别人才会愿意与你沟通。

追求本然人品,真诚为人处世

做人首先要真诚。古人称为本然人品,率真人品。真诚做人,保持本然人品,是做人的起点,也是人品的极致。《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一个人的思想、品格、言行,都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不能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矫揉造作,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扭曲自己的本性。真诚的反面是虚伪,自欺欺人,靠戴假面具过日子。真诚坦率的人不失本色,自然有感人的力量。虚伪矫饰的人一生都在演戏,给人留下伪佞可憎的形象,自己也丧失心灵的本性,忍受心理上的折磨。

正直也是做人的本分。正直人品表现为襟怀坦白,秉公持正,坚持原则,刚正不呵。正直的反面则是伪善狡诈。正直的人,对人对事公道正派,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虚伪狡诈的人伪善圆滑,曲意逢迎,背信弃义,拿原则做交易。正直和真诚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只看真诚才能正直,反之亦然。观察一个人,可以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他是真诚直爽,还是虚伪圆滑;是光明正大,还是阴险诡诈。这是区别人品的重要标准。

纠正错误做法,对生活抱持正确的态度

生活中有许多人走上了事业的巅峰,但是更多的人虽然精明睿智却未能获得成功。为什么有的人数钱数不过来而有些人却在对着那些该死的账单诅咒?当然,运气是一个原因。但是,通常人们由于对生活的不正确态度和做出一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而给自己带来厄运。本杰明·斯坦把不成功人士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八大错误。(1)在生活中欺骗自己和别人

不成功人士常常在生活中欺骗自己。我曾想,那些经常表现不诚实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遗憾的是,我听说过相反的例子。一个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他至少在钱财方面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是,对人们来说,他们想要就他们一生中所处的地位、达到目的的前景以及他们的不足之处等问题欺骗自己并且一直欺骗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的一个邻居每天只用部分时间去教授艺术,这作为一种嗜好当然并不坏,但是这份工作不会给她带来足够的钱,使她过上她所渴望的中产阶级生活。尽管她老是抱怨她如何的穷困潦倒,但她似乎无法理解,为何非全日性的授课是得不到能维持普通家庭生活的最低工资的。(2)不去创造

我一再地告知那些没有学到有用技能的人,世界上有人肯出大价钱换取这些技能。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人们所以能够获得报酬,是因为他们能够做些什么。而且他们不明白一种必然的结果,人们由于能够干某些使价值大量增值的事而获得很高的报酬。这意味着,医学、法学、写作流行歌曲、金融或别的什么职业将有助于人们改善自己的境况,或者赚到大钱,或者使自己感到愉快,或者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等。如果你的目标是在钱财上获得成功,你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生产或创造别人想要的东西,而不应将其仅仅停留在你的梦想之中。

我的父亲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我说,生活中所有的报酬,不论对金融资本来说还是对人力资本来说都会自然增长。金融资本往往作为遗产被继承,你无法控制它们。但人力资本,比如一种有市场销路的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和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它。(3)伤害朋友

不成功人士往往有一种习性,他们会对那些对他们并无多大益处的人(如政客、歌星、名人等)表示友好和感激之情,而对那些善待他们的人却表示出蔑视和不领情的态度。我惊奇地发现,这种人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我的一位亲密的朋友曾一次又一次地获得进好莱坞工作的机会。这主要得力于他的丽位在不同电影制片厂工作的相当有实力的朋友的帮助。他们在很久以前就把他推上了成功的轨道。但是,在几乎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看不起他们的公司,怠慢他们的友谊而同时却去追随那些只不过把他当作门口的擦鞋垫子看待的有权有势的名演员们。毫不奇怪,他直到47岁仍然是一个没有生活方向、负债累累的人。失败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4)不注重生活中的礼节

不成功人士日常生活中还常表现出粗俗无礼。他们不会适时地对那些赠与他们礼物和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表达感激之意,也不会对自己的轻慢态度和做错事情向人道歉。

我喜欢用我请的家宴客人会迟到多久为标准来推测他是否是个成功的人。一个拥有好工作、非常忙而又责任感很强的客人会准时赴宴。一些整日无所事事的人会很晚才到,甚至干脆不露面。一个干低层次工作且无处可去的人将会如何呢?大约会迟到15分钟至1小时。

我在好莱坞最早结识的朋友之一曾有过一段做制片人的很有前途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涯开始摇摆不定。他由于令人惊异地缺乏礼貌和风度而从他事业的顶峰一下子跌落下来。此君从未因我对他的款待、替他弄到各种演出的通行证以及给他介绍工作而感谢过我。最终,我也用任何其他认识他的人在很久以前就采取了的那种办法去对待他;干脆不再为他做任何事情。如果一位演员因为他的粗鲁无礼而使人们对他疏远的话,他就不再可能继续演戏了。(5)不合时宜的穿着打扮

我所认识的一位漂亮女郎渴望找到一份工作。我替她安排了一次面试,与一家对本公司的家庭形象感到自豪的公司头头共进晚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穿着短裤、T恤和高跟凉鞋出现在经理们的餐厅里。从她一露面的那个瞬间起,她就已经把这场面试给弄砸了,而且这也使我看上去像个傻瓜。不成功人士惯用不适宜的打扮。他们赶去参加求职面试的常常不系领带或穿着一双运动鞋。当其他人都西装革履地出席宴会时,他们却穿着牛仔服赴宴。他们也许认为,他们是在显示一种风尚。而实际上他们却在形象化地告诉人们,他们不属于他们此刻所呆的地方,而且还反映出他们对在场者的一种轻视态度。(6)令人生厌的生活态度

不成功人士往往面带一种愠怒厌世的表情。他们不喜欢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生活的世界,怀疑他们周围的人都是不诚实和愚笨的。他们把一切都看得那么黑暗并用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绝望态度和无所寄托的颓丧情绪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

一位在北加利福尼亚的朋友能胜任并完成每天的工作。但是她无论走到哪里不是抱怨空调太冷就是抱怨太热。她贬损老板,埋怨工作。她对同事们说,工作是浪费时间。在两年内她已经失去过五次工作而仍未从任何她曾为其工作过的人那儿获得有益的经验。(7)不必要的争论

不成功人士喜欢仅仅为了争论而争论——挑起争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争端的人也许会想,此刻朋友们和同事们会对他们的机敏与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众议院著名发言人萨姆·雷伯说道:“如果你想与人融洽相处,那就多附和别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说你必须同意别人所说的一切,而是说你不可能一方面无休止地激恼别人,而另一方面又指望别人来帮助你。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人们不喜欢把时间花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如果此刻你挑起争端,他们会回避你,而你将会发现,你已被其他好争辩的失败者们所包围。(8)本末倒置

不成功人士不能确定什么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在首都,有一个我小时候的同学,英俊潇洒。他父亲是个大人物,而他却很可怜,一直在一幢公寓房子里当管理员。然而,当我建议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以便通过民用服务考试时,他坚持说他没有空。各种嗜好占用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从1966年起,他就一直这么对我说!

事实是,人们从来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情,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而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一种牺牲。

了解了不成功人士失败的原因,我们就要避免犯这些错误,对生活抱持正确的态度,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未来。

有效沟通的要辱

我们一生中除了睡眠,约有一半的时间在与人沟通。父母、夫妻、子女、上司、下属、同学、客户、警察等都属于沟通的对象。可以说,我们随时都在与人沟通,随时面对他人。而我们沟通的方式,只有这样两种。要想有效沟通,必须掌握要领。

行为言语的沟通

在一周休息两天的制度尚未普及之前,某公司每到星期六时,很多年轻人上班都不打领带。因为星期六只上半天班,他们准备下班后出游。这种表现会给一些做事勤恳的中年管理职员们留下坏的印象。然而当时这个公司的部长,在某个星期六突然脱下西装,也穿着令年轻人都感到惊讶的服装上班。从这一天以后,原本对他敬而远之的年轻人,都愿意亲近他了。

据他说以往和这些年轻职员们很难打成一片,彼此不能沟通。于是他就想先从服装上配合年轻人,所以下定决心星期六改变成另一种形象。借着此次的改变,年轻人对部长也都产生一种共同的意识,慢慢地对他敞开心扉。

服装可说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像石原慎郎亲自出马参政时,他穿着白色西服,戴着白手套,给人一种整洁、清新、年轻而具有权威的印象。又例如前美国总统卡特有一阵子很喜欢穿斜纹布牛仔装,甚至出席白宫部长级会议时,也都以牛仔装打扮出现。牛仔装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的服装。卡特的原意或许是想以牛仔装来表示美国总统与所有人都是朋友。这恐怕也受了身体语言的影响。不过,在探心术中,也可视这种情况为表面上试图消除自己为特殊人物,但在实际上却具有某种政治意图,同时也显示了此人很自信。在其心底深处,蕴藏着强烈的信心。里根总统经常利用假日穿着舒适的服装到牧场上,借着大众传媒的报道,让国民认为他的生活方式与一般人并无很大差别。希特勒和三岛由纪夫,为了表现出他们的威严,就常常穿着军装出现在众人面前。

由这些例子显示,人类的服装会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因为服装有一种自我核心表现的“延长自我”的功能。盛装就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也可说是一个人的个性表达。因此如果你穿着与对方同样的服装,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的感觉与想法是相似的,对方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如果能够利用服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那么穿着与对方同样的服装,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属于同一步调。同样的,每当季节更换时,许多年轻人都穿着同样流行的服装在街上穿梭,到公司去拜访的大学生们,他们的打扮也一样。也许在他们本身感觉不好,但是借着服装,就会强调一种和薪水阶层社会的适应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诈骗的心理术。

再比如说,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末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他曾在博里纳日做过一段时间的牧师。

博里纳日是个产煤的矿区。在这个地区,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矿井。他们在不断发生事故的危险中干活儿,但工资却低得难以糊口。他们住的是破烂的棚屋,他们的妻子儿女几乎一年到头都在里面忍受着寒冷、疾病和饥饿的煎熬。

这里的人都是“煤黑子”,肥皂在博里纳日人的心目中简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奢侈品。

温森特被临时任命为该地的福音传教士时,他找了峡谷的最下头的一所挺大的房子,并和村民一起拿麻袋去装了很多煤渣,在房子里烧起了炉子,以免房子里太寒冷。

温森特登上讲坛,他的讲道是那样诚挚而又充满信心,竞使得这些博里纳日人脸上的忧郁神情渐渐消退了,从他此次布道所受的欢迎来看,博里纳日的人民对他的态度已经没有任何保留了,他们终于相信了他。他作为上帝的牧师,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些满脸煤黑的人们的充分认可。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不会是由于他有了一座新教堂,因为这对于矿工们来讲压根儿不算什么。他们不会知道关于对他的传教士职务的任命,因为他并没有告诉他们在原先那个地方他是没有正式任命的。而且虽然他刚才讲道时热情洋溢,措辞优美,但在原来那间简陋的小棚屋里和那座弃置不用的马厩里,他也是这样讲的啊!

温森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准备用从布鲁塞尔带来的肥皂洗脸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跑到镜子前面端详着自己,看见前额的皱纹里、眼皮上、面颊两边和圆圆的大下巴上,都沾着万千石山上的黑煤灰。“当然!”他大声说,“这就是他们对我认可的原因所在,我终于成了他们的自己人了!”

他把手在水里涮了涮,脸连碰都没碰就去睡了。留在博里纳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往脸上涂煤灰,从而使自己看上去和其他人没有两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得到对方的认可与接纳,你必须使自己在某一方面与他们相似或相同。

让赞许成为你人际沟通的润滑剂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体现的只能是我们的大方和成熟。

有人说:“对人表示赞许,是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几句,对方往往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斯金诺,通过一项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连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就开始起劲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行为的改变。同样的道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期望和享受欣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细和孝就说过:“人们对你赞誉、佩服或表示敬意时,除非显而易见地是溜须拍马,即使是应酬话,你也许还是觉着舒坦。可是,听到他人对你的批评,不中听的言语时,即使他没有恶意中伤,而且又部分符合实际,你也可能长期对他抱有反感。”

在细和孝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而言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渗透了人性在对待赞许和批评方面的底蕴而发的透彻议论。中国也有相同的经验之谈,不过言简意赅,没那么具体。“多栽花,一少栽刺”,就是这方面既来得直接,又深富哲理的良策警语。

在生活中赞美的价值是不能低估的,赞美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赞扬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一位学者在一所高等学府就职,为人深沉含蓄,严肃认真。其妻在实验室工作,经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也难免谨慎和刻板。然而不久前朋友们却发现其妻年轻了许多,不仅待人热情洋溢,而穿戴打扮也焕然一新。遇到开心的事,笑声爽朗,很是动人。众人很纳闷,她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询问这位学者,才知道她近来调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那里年轻人多,气氛融洽,顶头上司又是一个充满活力,非常会说笑话的人,非常赞赏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不失时机地给予她应有的鼓励和赞美,她也感觉到自己好像突然生活在另外的世界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连精神面貌都充满了一股子朝气。

这个人的经历说明,赞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扬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扬,你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你的精神面貌还能不如芝麻开花,充满盎然的生机吗?(2)赞扬能鼓励人向上和自强。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而荣誉和成就的取得,还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相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自己渴望别人赞许的动机在荣誉感和成就感接踵而来时得到满足,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强化和鼓舞,养精蓄锐,更有力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击。(3)赞扬别人,也能激励自己。现实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别人的精神会感染我,别人的榜样会带动我,人家行,我何以不行呢?

既然赞扬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们就要在和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赞扬别人,使赞许动机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

巧妙地攀谈

说话时,如果你能使对方谈到他感到有兴趣的事情,就表示已经很巧妙地吸引了对方。此时,你再以询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谈论有关他个人的生活习惯、经验、愿望和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对方如果对你的问题有兴趣,自然愿意叙述自己的一切,对方会因为你表示出的关怀备至而开怀畅谈,甚至因此而对你表示出崇敬之意。

美国纽约市凤凰人寿保险公司的代理商哈利·N·赫歇尔先生曾说过: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觉得最感兴趣,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跟别人交谈。为此,他细述道:“常常有人来向我请教,问我如何与在吃午餐时所碰到的人,或者在旅馆门口以及旅行车上遇到的人说话。我对他们说,在双方互通一些例行的客套话之后,我可以客气地问对方:‘非常冒昧,可以问你从事哪一种职业吗?’如果对方乐意回答,便可以进一步地问他:‘可以告诉我,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事那种职业吗?’关于这个问题,十有八九的人都回答:‘唉!说来话长……’这么一来,我们不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听众了吗?而对方因为有人听他讲话,自然会侃侃而谈了。”

感谢话要出自真诚

前面我们谈了赞赏的运用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感谢话的运用。

譬如说,有人送你一只花瓶,你说一句感谢话自然是必需的。但称谢的同时再加以对花瓶的称赞,则赠者必定更高兴。“这花瓶的式样很好,摆在我的书桌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称赞中隐寓对方的选择得宜,他听来一定更高兴,说不定他下次还有另外一件东西送给你呢!“好极了,这张唱片我早就想买了,想不到你却送来了。”如果真是你渴望了许久的东西,你应该立即告诉送给你的人。“对我来说这收音机再合适不过了,以后每天我们都可以有一个愉快的下午了。”直接把你打算如何使用这礼物说出来,是一个很好的赞美方法。“我从来不曾有过这么漂亮的手帕!”把最大的尊荣给赠者,他一定会感到很高兴的。

感谢和称赞,是有密切的连带关系的。“承蒙你的帮助,我非常感谢。”这仅仅是感谢,如果再加上几句:“要不是靠你的帮助,而是靠另外一个人,一定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的。”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就觉得完善多了。

有些人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因为未能十全十美,就表示埋怨;或接受了别人的礼物还说些吹毛求疵的话,那不仅是不懂得谈话的艺术,而且简直是太不近人情了。

看人说话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一个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产生兴趣,你就是一流的交际人才。”

这句话看来简单,其实也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律师,或是教师、艺术家等等。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人物,你能和他谈十分钟使他感到有兴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论什么困难,我们总是要渡过这个难关。常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一无所知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你肯下工夫,这种痛苦的事情就会减少,甚至有成为一流的交际人才的可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但至今仍然适用。所以,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做到“利其器”。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应对如流。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宝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然不可能对各种专门学问都有精湛的研究,但是对一些常识却是有必要具备的。有了一般常识性学问,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应付任何人十分钟有趣的谈话,想必是不困难的。

言语沟通的要领

面对面的沟通,主要通过语言。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最讲究的就是有效地表达,无论你出于怎样的目的,都不希望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说话的目的有四——不论说话者是否有意识,说话一定具有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引起听者行动的短语;提供知识或讯息;引起共鸣,感动与了解;让听众感到快乐。

说话的方法可以决定人们彼此间的评价,以及洽谈事情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可以说,不论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何种性质,与人说话的方法是促成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说话的内容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别人的评价好坏与否,我们给人的印象如何?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全靠说话的方法而定。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一件事情常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诸如它所影射的含义,它的微妙差异,以及说话时我们应付出多少热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此,在说话之前,我们应该先仔细考虑说话时应具备的态度以及如何连贯自己的思想等问题,这并不是一件浪费时间而毫无意义的事情。

说话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决定我们是否能把该强调的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轻松自如地说话,也能把重点强调出来;或者心平气和地说话,也一样能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我们的态度近似保守和畏缩,却能充分地表达我们的意愿。这种种意料不到的结果,乃是因为我们说话时的心情毫无保留地表露在交谈之中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来与任何人交往,定能深受人们的好评。反之,如果是说话时喜欢装模作样、骄纵蛮横,别人一定认为你是自命不凡、优越感太强;如果说话时话中带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那么你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极端厌恶。

总之,一个善于与人和睦相处的人,工作成绩也一定是优异的。看一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几乎每一个都具有能与任何人融洽相处的优点。也就是说,他们不论和谁说话,都能使对方专心一意地聆听,以至完全被他的人品和思想所吸引,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有效的沟通,有如下这些要点:

要引导别人进入交谈

在交谈的时候,除了吸引对方和引起对方的兴趣以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你必须要注意一点:自己是否挫伤了对方的自信?是否给对方留有充分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而不是拒之于谈话之外?

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对他们的话表现出关注,而不是只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捡起来,继续传递,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如果感觉到很难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你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他们:“为什么……?”“你认为的想法,应该是……?”“按你的想法,应该是……?”“你怎么正好是……?”“你如何解释……?”“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如何”、“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词是提问的法宝。

当然,如果回答还是个僵局,那就和提问是僵局一样,交谈仍然无法进一步展开。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传递中,而不是使它停在某一点。

有时,你的谈话对象一开始不同你呼应,那也许是他还有些拘束,也许是他太冷漠,或者反应太迟钝,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参加聚会之前,如果能够从主人或女主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客人的情况,一定会对谈话有所帮助。不过,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确保别人一定开口,打破矜持的气氛。也许在用餐时,你不得不和一位高傲的律师同座,而你想尽方法使他开口却没有办到。那你也不要灰心,接着再试一试。你提到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墨西哥人问题,他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谈起用肺呼吸潜水,也许他就很有兴趣。或许,你还可以提起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等问题。

奈尔·柯华博士曾经这么说过:“我对手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于自己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享受快乐。”

这是完全正确的,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你对这个最基本的人类本性已不再感到震惊,你就会懂得如何调节自己适应谈话了。坦率地说,和对方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对你自己也是有益的,尽管他们所爱好的和你所爱好的可能不尽相同。你可以先满足他的自尊心,然后再满足你自己的自尊心。

这是一种自嘲吗?完全不是。

如果你能够谦恭诚恳地对待你的亲人和朋友,想像着他们对于你有多么重要,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你生活中的意义的确不容忽视。同时,你还会发现你自己对于他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大家都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而且还会因此更加追求上进。总有一天,你会欣喜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看上去有缺陷、不聪明或反复无常的人,其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心理分析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一旦开始对别人及其他自我之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就说明他已经进入康复阶段了。如果说关注自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疯狂的表现,那么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绝对正常。然而,我们愈是同他人交往——给予而不是索取,那么我们就会愈接近正常了。除此之外,你还会有一个收益:你越关心别人,别人也就越关心你;你越尊重别人,你也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如果你能够真正对别人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自然地溢于言表。你会和他分享甘苦,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去帮助他。你将发现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要远远超过你能教给别人的。

所以,请不要犹豫,尽快传出你手中的球,保持传递,让别人接住,然后再传回来。你传递的技巧越好,这场游戏就越生动有趣。

要简洁而有条理“不要让你栽种的植物被丛丛杂草所隐没。”老师对学生们这样说。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那些说话漫无边际、累赘重复、东拉西扯、废话连篇的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其实只是在自言自语,因为听众早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那只小猫一样灵瑰出窍了。

亚历山大·史密斯将军在国会中的发言一向以冗长而不着边际著称。有一次,他对政敌亨利·克雷说:“先生,你是代表当代发言,而我却是为下一代说话。”克雷这样回答:“是的,不过你的发言,听上去好像是看到听众来了以后才匆匆忙忙决定开口似的。”

没有准备的漫谈是不太容易克服的一种语言习惯。

当唐吉诃德指出桑丘·潘沙讲的故事重复太多,条理混杂时,潘沙为自己辩解道:“这就是我的同胞讲故事的方式,他人要我改变旧习惯是不公平的。”也许大多数人都对此有些同感。

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如果说有什么应该用红色标出来的要点,那就是:“说话扼要切题”。

那些担任企业行政主管职位的人几乎都认为:在商业场合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说话不安排条理的习惯。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被销蚀一空——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话题中去了。有一位工程顾问,他的任务是劝说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他发现,有时只用两滴胶水就可以贴好的东西,而人们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胶水,而且还需要工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把多余的胶水擦掉。

同样,谈话也往往会有多余之处,一个字就可以说明白的话偏偏要用上整整一行字。特别是那些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空闲时间开始越来越多的女人,她们说话时不惜在种种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口舌,投入无数的光阴。“约翰”,史密斯太太说,“我记得你上次打电话是在礼拜二的中午十一点,因为就在接你的电话前,乔治太太来向我借过面粉。我记得清楚极了,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缀着金色钮扣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平跟咖啡色皮鞋……”

希望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谈不会让你联想到自己。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太远。

漫无边际的谈话,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过,对更多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纠正这种习惯其实比一个烟鬼戒掉多年的烟瘾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有信口开河的习惯,不妨想像你是在花高价打国际长途电话。

有些爱开玩笑的人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玩笑并不精彩,可他们还是被一股奇特的冲动所驱动,总是想说笑话,其实这种人自己正是真正扼杀谈话效果的人。

一次,某女士与一位住在一公里之外的老朋友相聚。她们有五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这次重逢很重视。结果女友带了一位先生来,这位先生从一开始就独霸了谈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笑话——可并不幽默。而她却在一旁不停地鼓励这位先生继续说下去。她们告别之后,这位女士对她的这位女友五年里的情况和重逢前一样,毫无了解。

在过去的杂技表演中,如果一个节目拖得时间过长,站在幕后监督的人就会用一根很长的、头上带钩的竹竿,钩住那位违禁的演员,把他从舞台上、从观众的视野中拖出去。

要尽量少插嘴

插嘴就是一种钩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最好不要用它。因为这种治病方法有时比疾病本身还更糟糕。

约翰·洛克说过:“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没礼貌的行为。”

假如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件事,听众们也像围着新娘的女宾一样兴高采烈,而这时你突然插上去一句:“喂,这是你到纽约去的那个礼拜发生的事吗?”

被你打断话的那个人肯定不会对你有好感的。其他的人大概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因此,请记住:

不要用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要用毫无意义的评断扰乱别人的谈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

不要为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断别人的正题(这经常发生在夫妻之间)。

总而言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说话的时间明显地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了;他的话越来越令人不快,他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

这时,你要是打断他的话,大家一定反而认为你是做了一件好事。

要避免令人扫兴的话题

可能别人不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诸如自己的健康、食物和菜谱、足球以及你的家庭纠纷之类的话题。

你的健康问题可以跟医生去谈;你的食物和菜谱可以和你妻子谈;关于足球,你可以与球迷谈;至于家庭纠纷,最好不要外扬。

有一位模样精明的律师,在一次聚会中本来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谈谈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是,他却花了整整半个钟头给人们讲述他怎样找回了一条失踪的长毛狗。等他讲完之后,人们对他寻狗经过的地方路面有几条裂缝都了如指掌。但所有听众都被他弄得像只长毛狗一样无精打采,颓丧哀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认为不宜总是把孩子的事挂在嘴上。某次,一位大使对丘吉尔说:“首相,你知道,我一次都没有和你说起我的孩子呢。”

丘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应该好好感谢你!”

切忌不要伤害别人

今天的社会常常把良好的礼貌同虚伪混为一谈。如果这个等式能够成立,那么人们对虚伪有更多的话要说。真正的礼貌决不是出自虚伪,而是出自于一种“体验”。这一点对演员来说最为重要。它是指你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一样。可以说,礼貌就是敏感,是一个人对他人表现出的崇高敬意。你应该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当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次都感觉正确。但是,你还是应该去试试。

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里,大家谈起一个城市,于是人们就议论起这城市的交通拥挤、卫生不佳等情况。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们才发现,在聚会的人群中有一位是市长秘书。

还有一次,有人向林先生介绍一家大报的记者A君。

他看上去引人注目,身着条纹西装,钩扣上还别着一枝红玫瑰,林先生肯定在该报头版新闻栏里看到过他的名字。于是,林先生信口说他是多么倾慕他写的新闻报道。“是吗?”他说,“你是第一个对我这么说的人,因为我是专门写讣告的。”这当然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你的话是否恰当,这要看当时的对象和气氛。

比如谈论时事、赛马、宗教,可能在某些团体中很受欢迎,而在另一些团体中可能就不受欢迎。大选前夕,人们可能普遍情绪激昂;在“代沟”流行的那些日子里,谈论某些年轻人的行为,就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应。

简·柯特说:“灵活优雅就是懂得恰如其分。”

除非是和那些喜欢争论的朋友在一起,否则最好还是避开会导致双方发火或争吵的话题。

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调查局也许能这么做,而你却不行。要避开那些有关私生活的事,以及个人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

人们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动不动就问别人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或者是问小姐、女士的年龄多大了?有一个老太太对上面后一个问题有一种绝妙的问答。“你能保密吗?”老太太反问对方。“当然!”对方回答。“那好,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回答。

如果你刚刚减轻了体重,或者刚戒掉烟瘾,那么对二个胖子或一个老烟枪谈起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但如果对方已经表现了明显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坚持把全部细节说完。

还有一点必须记住,不要使用伤害别人感情的字眼,尽管你可能并无恶意。

比如,不干净的语言应尽量避免。

人终归是人,人具有思想和语言。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只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是无知造成的。对于他人的体谅仍将是人们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这一点正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准绳。

不要背后诽谤他人

有许多人喜欢在人背后传播一些谣言,而谣言就像冰块一样很容易融化开来。“说闲话”是指到处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隐私的谎言。换句话说,就是背后对他人品头论足。这里指的是那种会伤害他人的闲话,并不是指一般的闲谈。有时候闲聊倒是很有趣的,而且人们也很可能在背后谈起他人的长处。但是,有时在背后拍人一掌只是为了看准了哪里好下刀子。不论有意无意,伤害他人的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则是草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自觉”。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事情。

在人们的谈话中,有百分之九十的闲聊,许多人闲聊的话题是议论和诽谤别人。多数人都觉得:谈话中如果少了品头论足,就会像掺了水的酒一样淡而无味。人们最大的兴趣除了自己就是别天,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此,并不是要求你做到闭口不提其他人。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建议你立刻默想下面的名言:“你自己也厌恶的东西,不要把它用到别人身上。”

你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用这句名言。如果你对安妮提到莎丽的体重增加了,尽管这是事实,而且她确实应该节制饮食了,但你提及这件事无异于故意打了莎丽一记耳光,这还不如直接打她一记耳光更诚实一些。当然,如果你公开诋毁他人,很可能将自食恶果。

要争论而不要争吵

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话的大忌。

信念与偏执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通过争吵就能阐述清楚。

中国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说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语调,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他说,他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了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会使人分离,而讨论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而讨论却是文明的。

有些时候,争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朋友或夫妻间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起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打破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一样。然而即使如此,争吵以及弥合也最后在私下中进行。

有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通常的情况是,某位成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时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就在下次聚餐时解决。

要能容纳他人

在谈话中,排斥冷落他人就像宴会中的女主人忘记给某位来宾上菜一样,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如果不注意,多数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里的沉默寡言的人,而只是对着自己感兴趣的听众和那些有吸引力的健谈者大谈特谈。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宴会中的重要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你是否愿意自己也体会一下被人冷落的滋味?而且说不定那个被人冷落的人其实正是你应该注意的目标呢?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和他们打交道,让自己的目光真诚友好地和每个人交流,注意大家对你言谈的反应。

有一位律师,他总是在一群人当中只对其中的一个人讲话,他谈笑风生,但仅仅对一个听众。而其他人实际上统统被他抛在脑后了。

在大多数社交场合中,总会有一些人,或至少有一位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他可能从外表到举止都像是一个局外人,因而也就常常被别人排斥在外,不管他看上去多么枯燥无味,你也不应该这样对待他。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期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因此应该设身处地地替那个受到冷落的人着想,要让他感到自在,要让他参加进来!

拓展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逼他自认失业,这对自尊心很重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使对方话语滔滔不绝

你如具有一定的常识,那么即使你没有各种专长的学问,也足以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了。因为你虽然不能应答如流,但你总该能提出问题。

问话是使对方开口的良策。

假如对方是医生,你对医学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年感冒又开始流行了,贵院大概又要忙一阵子吧?”一句和时令或新闻有关,同时又贴近对方工作的话题,是最得体的问题。这样一来,对方的金口就开了。由此可以打开话匣子,从感冒的症状谈到气候,谈到药和补品……只要你不厌烦,你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

遇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哪些东西好卖。遇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的最好方法。

问话时要注意的是问对方在行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内行,那么就以不问为佳。譬如问一个警员“三年本市发生的车祸有多少起?”这是一般人不容易记清的事,要是对方回答“不太清楚”,这样就不但使回答者有失体面,而且双方都感到没趣,这样就不能一击而中,使对方话语滔滔如决堤。

其次,关于政治见解不宜问,除非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的政见有很大的差异,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问为佳。

适可而止的问话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事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六岁以下或六十岁以上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的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而且你可以从中增益学问。

保持新颖的题材

你必须记住,话是说给对方听的,而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着想。

首先,你必须探出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应该能探出来),然后选其感兴趣的话题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是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话题或观点,或是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个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才愿意耐心地听你谈下去。你探出他兴趣的焦点,就可以围绕这一焦点一直谈下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否则会令人感到厌倦。说完一个题材之后若不能逗引对方发言,而又必须由你支撑局面时,你就要另找新鲜题材,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引导出来。

其次,就是在谈话中,虽然发言权为你所操纵,但你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当说到某一个问题时,可征求他对汶个问题的看法,或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叙述他的经验,务使对方不至呆听,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再次,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没有将发言权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作主动发言的打算,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设法把这一谈话结束,使你感觉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了。

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你的谈话,或不管别人有无兴趣,你一个劲儿地说下去,那就违背谈话艺术之道了。

开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艺术中开玩笑之事应列为禁例?

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识的朋友面前连开玩笑的话都不能说,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极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只是怎样避免因开玩笑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开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狡黠聪明,第二类为敦厚诚实,第三类为介于上面两类之间。对第一类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让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第二类即敦厚诚实者,则无还手之功,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一起开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气。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类人,应付时最要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人说说笑笑,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才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结果男则变为恼羞成怒,大家不欢;女则独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场,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前应先了解对方,然后再去做最为妥当。

其次,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普通开开玩笑,一两句话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这样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专对一个人不停地大开玩笑,则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忍受的。

一般来说,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对方的尊严。但如果使对方太难堪了,那就失去了开玩笑的意义。你笑你的同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因上了别人的当而亏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一跤……本来这些都是应该抱以同情的,你却拿来取笑别人,不仅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你的冷酷无情。同样地,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题材,如对眼、麻子、跛足、驼背等等。属于一个人的不幸,你应该对其怜悯而不是取笑。

不可使开玩笑成为你的谈话习惯。除了开玩笑就不会说别的,这只能表示你的浅薄。故意在别人的苦恼上开玩笑的人,一定是个无情的人。

如果你怕不小心伤害别人的情感,而宁愿竭力避免开玩笑时,你可以把你的聪明才智移植在幽默上。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语句,能使人快乐,更会发人深思。这种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谈话中最上乘的,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地这样做,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更多人的钦佩,并将会获得更多的朋友。

文字沟通

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文字沟通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正式的场合。比如各种文书,求职信,辞职书等,都属于文字沟通。

文字沟通必须讲求格式。各类书面性的东西都有着不同要求,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各类文书的写作

现代人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大量的文书,例如办公文书、会议文书、法律文书、财经文书、契约合同等。所有这些文字性的东西,有的是给你看的,你处于领导的地位,有的却可能由你起草。你是作为领导去同人家沟通的,如果你准确无误地接受了或发送了你的信息,你或对方的目的便达到了,反之,便事与愿违。

有一个人坐在他的办公桌旁,他是一家大公司的业务主任。

他的办公桌上满是签条、函牍、契约等文件,他的电话机上那两个信号灯一明一灭地闪烁着,显示有人等着要和他通话。他正在跟两个人商谈,他们坐在那儿抽着烟,恭候着他。他看了看他的约会登记簿,记下他要参加的另一个重要会议,与该公司的董事长午餐,同时还得花上几个钟头的时间进行一个预定的计划,此外,他还得口授几封信,并且……

这样大的工作压力,要是落在你我身上,也许会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叫人吃不消!”我们也许会这么说。

但这个人却不如此,他感到愉快。

他不容任何混乱的想像破坏他的工作效率。相反地,他只在心中预期这一天所获得的成就。

他热诚地转向他的来宾,凝神地聆听他们的陈述,尽其所能地回应他们的需求。他拿起电话,要言不烦地立即作答,然后又回向他的来宾。他告诉他们,他对所谈的事将采取怎样的行动,他对通话机口授一封信,然后回过头来问他的来宾对他的决定是否满意。他们满意了,于是他把他们带到门口,和他们热烈握手道别。一切如意、愉快地以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向目标前进。

这个人为什么能如此从容地应付工作,并取得高效率呢?关键在于他能有条理地安排事务。所有的文书写作,第一要诀就是得有条理。这取决于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清晰的思路才有助于与人沟通。

你的求职信

你想求职么?你知不知道一封求职信对你有多重要吗?

求职者是卖方。在当今社会,所有的人造的商品都是买方市场,而人这个可以制造商品的主体——自己,也成了一种商品,也面临买方选择。

要想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必须将自己的学识、能力、特长和素质等“货色”以最无懈可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买方相信。在这种时候,一份符合格式,文字精练的求职信是你与买方沟通的最好媒介。

阿蒙那天穿戴整齐,去参加一场招聘大会。

他什么也没带。他想,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愁觅不到一份好工作,不愁没有单位相中自己。货卖识家,肯定会有老板慧眼识珠的。

但进入会场,阿蒙发现自己错了。面对众多的公司,他拿不出一份足以说明自己的文字资料。而所有来招聘的公司,都要求应聘者出示这样的资料。阿蒙真的有些傻了。无论他怎样口若悬河,无奈没人听他的滔滔不绝。没有文字性的东西,人家拒绝与他沟通。

在这样的场合,没有按要求进行文字沟通,其实就是违规。违规者必被罚出场。

文字沟通的要领

在所有要求文字沟通的正规场合,你均不能违规。你必须按照规则把你该做的做到。这样你才能与对方有效沟通。

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打破了许多原有的戒条,一方面又形成了许多新的规则,这些规则以程式化形式要求人们遵从。你是社会的人,你希望为社会接纳,你希望能够融入,从而使你的人生健康、美好和成功。那么,你就必须使自己符合这些程式化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之下,你学习,你适应,最后你才来驾驭。实际上,等你一旦同这些程式,这些规则融为一体,你已将遵从转化成习惯,你实际上已从它的奴隶变成了它的主人。你实际上已在驾轻就熟地使唤这些程式和规则了。而这时,沟通对你来说,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本能了。前面那个从容安排工作的业务主任,就是很好的榜样。

文书写作的要点

所有的文书,都要求行文规范,用字简练,层次清楚,目的明确,让人一看便知要说明什么,一看便知它要沟通的实际意义,要求是什么。

比如下面这份聘书:聘请书×××同志:兹聘请您为我校社会管理系客座教授,对社会管理作专题讲授。此聘。××大学××××年×月×日

它由标题,受聘者姓名、称呼、正文、落款和日期几个部分组成。写聘书要注意的问题:(1)交代要清楚。对为什么聘请,聘请谁,聘去干什么,一定要说清楚。

特别是对于干什么一定要有交代,否则被聘请者就无法应聘,或者虽然接受了聘书,也只能是盲目应聘。(2)文字要简洁。聘书和其他专用书信不太一样,态度要谦虚,语气要和善,文字则须十分简洁,只要能说明聘请的理由和聘请去干什么就可以。(3)要加盖公章。因聘书是以单位名义发出的,所以一定要加盖公章后才能生效。

这几个问题构成这封聘书的要件。所有的文书都有其构成的要件,这些要件缺一不可,缺了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反感和遭人笑话。

求职信写作的要点

为引发买主的重视和兴趣,你的求职信必须词义俱佳。这好比相貌,首先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有沟通的可能。

一般求职信有这几个部分:(1)开门见山简单介绍自己,给买主一个初步的印象。介绍内容包括你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和专长等等。(2)说明你应征的职位或工作类别。千万不可小看这一点,如果不注明这一项,主考人会以为你是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什么都能做,但可能什么都做不好;也许还会给对方留下“不专业”的感觉,使你的形象受损。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真的具备多种专业能力,的确能够胜任多项工作,这也无可厚非,但你也应该在求职信中简要地强调说明你对应征的职位或工黼类都能胜任这-点。这样,招聘方在给你复函时才会有明确的工作项目。千万不要给招聘方出难题,这对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3)求职信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你要说明为什么你能够胜任该职位的理由,也就是要努力去凸显个人特色,以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受到招聘方的青睐。你要把自己的知识、能力、经历、经验和与应征职位或工作种类相关的特长、个性特征等条件说明清楚,使“买主”感受到你确实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4)主要列出你的个人简历,相关文件也应连同求职信一起附上,并表达你希望招聘方复函或给你一个面试的机会。(5)结束语,可用书信体中的专门用语,别忘了签上你的姓名和日期。

你还要注意以下几条:

要写收信人的真实姓名。

切忌书写潦草。

切忌错别字。

切忌说大话,措辞要中肯、真切。

不要提你的社会关系,即所谓“后台”。

署名和具体日期要写清楚。

上面这些要求也就是这封求职信的要件,你有了这样一封诸要件齐备的求职信,才有可能去与人家沟通。

有效沟通的技巧

眼睛、形体动作、面部表情、仪容穿着、声音,都为你构筑沟通的桥梁。桥梁的设计师是你自己。成功的沟通说明了设计的成功。怎样设计需要技巧。

眼睛沟通的技巧

眼睛的沟通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项行为技巧,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惟一能和他人直接接触的部分。不要以为单是眼神接触即能达到“传情”效果,毕竟,良好的眼睛沟通和所谓“惊鸿一瞥”大不相同。

亲密、胁迫和专注

表示亲密或企图胁迫时,你都会用眼睛盯着对方看很久——也许十秒钟,也许一分钟,也许更久。不过,通常我们和别人交谈时,百分之九十的情况只需要专注,使话题得以持续就行了。“五秒钟”恰恰好

当我们和别人聊得正起劲、正高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盯着别人看五至十秒钟后,才移转眼神,这在一对一沟通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但是,你所养成的习惯必须是要能应付所有的状况,不管是和一个人讲话,或是和一千人讲话,都要自在、得体。五秒钟是大多数人在与人交谈、眼神交错时,最感适切的眼神暂停时数,所以,你最好能符合这个期望值。

眼睛不要乱飘

大多数人在觉得有压力的时候,都会有不敢注视对方的毛病,就像一只受惊吓的兔子,眼神不定、到处乱窜。这会带给对方不安的感觉,而大大降低你的可信度。

改掉翻白眼的习惯

同样的,翻白眼也是眼睛沟通中很要不得的毛病。有这种习惯的人,通常是在交谈中,持续地闭目两三秒,然后再张开。这一闭一张之间,仿佛是在告诉对方“我实在不想待在这儿”,这么一来,对方怎么可能有意愿和你再聊下去呢!

道格是一座小教堂的牧师,当他带领信众祷告时,他有习惯闭目两三秒,然后睁开“扫描”一下信众,使他产生一种俯瞰众生,俨然上帝之感。久而久之,他连平常和人讲话的时候,也不经意地“翻白眼”,令和他交谈的人,不禁有不易亲近之感。

把技巧运用在商场上

在商场上用眼沟通的比例高达九成(打电话除外),因此,当你在面对你的客户、你的同事、你的主管时,更应该留意自己的眼神。想像一下自己生气或高兴的时候,眼神如何。如果你是个推销员,在进行销售之前,模拟看看自己万一碰到个挑剔的客户时,会露出什么样的眼神,比较一下这种眼神跟你刚谈妥一笔生意时的眼神,有多大的出入。当你去应征工作的时候,注意对方如何以眼沟通,假使你觉得值得学习,则勤加练习,想办法把它变成自己以眼沟通的习惯之一。

玛利安是一家大企业的人事主管,当她在应征新进人员时,不管是开口讲话或问问题,眼睛都看着窗外,一副漠然、冷淡的样子。

眼睛沟通和电视

处在视讯发达的今夫,我们每个人迟早都有机会上电视(录制教学带或拍家庭录像带)。当你上电视的时候,记住,眼睛一定要很专注地看着访问你的人,或和你交谈的对象,千万不要直直地盯着摄像机,因为,电视观众是希望通过电视这个媒介从旁观察你,所以你只好把摄像机当成个“旁欢者”哕!

约翰是个电影制片人,他和别人讲话的时候,习惯看对方右下方的脸颊,他不知道,这样会让人觉得别扭、有距离。

眼睛投射的角度

如果你在面对一大群人进行演说,这时,你眼神投射在每个人身上的角度就变得很小,所以,你更得注意,眼神沟通的时数绝对不要少于五秒。因为,当你把眼神定在某一个人身上时,围坐在他周围的数十个人,都会觉得你是在看他们。

诚挚、坚定地看着对方“四目交接”正常的时间应该是五至十五秒,而在面对一大堆人时,目光停留在某个人身上的时间,则最好不要超过四至五秒。试着养成这种习惯,这样你即使遇上很大的压力,也能不经思考,流露出自信的眼神。

派蒂是个职业演说家,她很能以自己曲折的故事和一些奇闻轶事带动听众的情绪,只可惜通常她的目光不会在听众身上停留超过半秒钟,使得她受欢迎的程度大大地打折扣,因为,纵然派蒂觉得自己和听众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但对听众而言,总感觉派蒂不是在跟自己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晋朝的顾恺之有“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的说法。“阿堵”就是指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递信息,尤其是心理活动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在与人交际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体会对方的眼神,并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达意,影响对方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以眼沟通的机会。以下的单元则是提供你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练习。平常,逮到机会多拿出来复习,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可是习惯成自然,时间一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有自信,眼睛沟通的能力也会持续进步。

眼睛该看哪里

在接下来的十次交谈中,留意一下自己在和别人说话时,眼睛都看什么地方。记住不要同时盯着人家两只眼睛看,而是选择左眼或右眼。在一对一的谈话中,眼睛可以在对方脸上打转,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有一个“重点”,找出你自己的“重点”所在——是右眼?鼻梁骨?左眼?还是两眼之间?总之,在两眼附近的地方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你漫无目的地游走(譬如看地板、看对方的肩膀等)。

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眼睛沟通的模式,你就必须进一步想如何改善,确认眼睛沟通的复杂性。然后,你试着和人交谈时,眼睛四处乱飘,感受那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有助于你了解当你胆怯、不能直视别人时,对方会是什么心理。

加强“暂停五秒”的习懦

当你在开会或发表演说的时候,请朋友帮你计算一下,你注视特定群体的时间,记住,最好保持在五秒左右。

增强敏感度

找个同伴交谈,持续一分钟。交谈进行十五秒后,要求同伴在你说话时,眼睛不要看你,看其他地方,但他还是在听你说话。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和同伴交换角色,再练习一遍,然后讨论彼此的感受。回想看看,在某些社交场合(譬如舞会),你是否经常缺乏良好的眼睛沟通,设法改善这种情况,并比较在社交场合的眼睛沟通,和你在与人交谈时的眼睛表情,有何差别。

降低压迫感

如果你不得不和某个人谈话(譬如应征工作、和公司老板开会等),可是却又非常不自在的时候,建议你注视那个人的前额。找个同伴来实验一下,要求同伴坐在距离你四五尺的地方和你交谈,你注视同伴眼睛上方的前额。这样,既能让谈话的对方觉得你保持良好的眼睛沟通,又不会使自己产生太大的压迫感。和同伴交换角色,彼此体会一下对方的感受。

实地演练

录下自己和别人交谈的画面,以便进一步知道自己的习性。问问朋友对你眼睛沟通的感觉,如果他们知道你在不同的沟通环境中,眼睛会有不同的表情,那更值得你记录下来参考。

改善姿势和动作

想一个你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公众人物,能不能想到哪一个县弯腰驼背的?不是很多吧,因为良好的姿势才能衬托出自信的样子。

你的姿势可以反应出你内心对自己的想法,而且,通常也可显示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你怎么看待自己,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

挺直地站着

上身姿势不良代表自我评价不高,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但在他人真正了解你之前,你很难让他人不这样想。通常,上身姿势不良乃是因为习惯不佳,很多高个子为避免过分引人瞩目,故意弯腰驼背,另外有的情况是,觉得姿势不良没啥了不得,所以就任由小时候的坏毛病继续跟着你。

菲丽丝是一家顾问公司的老板。因为菲丽丝在年轻的时候,小腹颇突出,她意识到这件事,所以常提醒自己缩小腹。缩小腹使得她自然而然挺胸,走起路来腰板也挺得很直,一副自信满志的样子,十分引人注目。

艾力克在电视台工作。艾力克发育很早,长得很快,初一就有1.8米的身高,为了掩饰自己鹤立鸡群的高度,他站着时老是弯腰驼背。现在,长大了,习惯也改不过来了,尽管人高马大,可是还是给人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的印象。

注意下半身的姿势

下半身的姿势常为人所忽略。当你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很可能因为你的站姿,而降低了谈话的效率。最常见的一种影响谈话品质的不良站姿是,把全身重心放在一只腿上。一旦你这么做的时候,你让对方感觉到的讯息是:“我不想待在这里”,而拉远了你们之间的距离。另外几种常见的坏毛病是:身体摇来晃去、膝盖不断地前后摆动、走来走去。

运用“起跑姿势”

要改善以上提到的坏毛病,建议你采用“起跑姿势”。所谓“起跑姿势”是指,将重心稍稍往前移,当你在和别人交谈,踌躇满志地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时,你很自然地会把身体重心往前移,重心稍稍往前的时候,你的脚会有一点点空间可以活动,这样膝盖也会比较有弹性,而且,只要重心稍稍往前,你就不会把重心放在一只腿上,也不会摆动自己的膝盖。试着在正式及非正式场合中与人交谈时,练习“起跑姿势”,养成习惯后才有机会“捷足先登”。

随意走动

沟通和精力是无法分割的,但是记着要把精力用得恰当、用得好,就像你在和别人讲话时,可以走动一下,你在正式场合演说时,可以走出讲台亮个相,这样做能扫除你和他人之间的身体障碍。在一个团体聚会中,你有足够的空间让你的脚、你的手臂活动一下,而在一个围坐的环境下,你讲到兴头上,也不妨考虑站起来一会儿,或是将身子往前倾。活动可增加你的精力,反映你的自信,提高沟通的惯性。不过,千万不要动得太过头,让人觉得不自然,要在自己精力许可的范围,发挥它的功能。

你自己的风格

个人的姿势、动作最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该怎么站、怎么动虽无对、错可分,但有两项要点要遵循,那就是当你在和别人沟通时,站姿要挺,身子适度地往前倾。这两点和“起跑姿势”很类似,你不妨多加练习,把它纳入你风格的一部分。

十七岁的丹妮丝出席一场沟通讲习会。会中,她自愿参与一项名为“之前之后”的录像带示范活动,因此在会议开始之前,她面对摄像机讲了几分钟的话,之后他们开了几个星期的会,在会议结束前,丹妮丝又再录下几分钟的谈话。谈话内容和原先虽有不同,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丹妮丝的姿势改变了,由先前的侧歪一边、弯腰驼背,到后来挺直站立、昂首阔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那副自信的表情,不待她开口讲话,就足令大家为之侧目了。艾尔是一家大型运输公司的总经理。他和公司的几名员工一起去参加一个主管研讨会,由于他的姿势不佳,研讨会的主席以为他只是一般员工,而看不出来他就是公司老板。

姿势动作练习法

学习挺直地站立,自在、轻松地走动。上半身和下半身习惯性地摇来晃去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千万要设法改掉。当你在和别人沟通时,自在地走动比僵硬地立着来得有效,不过在姿势上,特别要注意腿和脚的移动。(1)检视自己

姿势和动作是看得见的,通过镜子或观察别人,都有助于你了解姿势、动作的优劣,更好的是,如果你可以把自己说话和走路的样子录下来,看看自己的上半身是很挺,还是有点驼。如果你站着跟别人聊天时,两腿交叉、靠在墙上,是不是显得很邋遢。摆出“起跑姿势”,看看模样可好。(2)从墙边迈步前行

走在伸展台上的模特儿为什么总是给人充满自信的印象,因为她们昂首阔步、抬头挺胸。美国小姐唐娜·艾克桑曾教授一个“从墙边迈步前行”的动作,站在一面墙边,以脚跟、肩膀贴着墙面,把脊椎骨伸直,好像背部也能贴着墙面,然后走出来(稍微晃动一下,免得身体过于僵硬),向前走几步,你会觉得自己比平常高一点,信心也足一点。如果你常练这个动作,就能很显著地改善你的姿势。(3)试着走“两步”

下回有机会公开演说的时候,找个人帮你算算,你一共走了几步路(如果你有走的路),然后试试采用行“两步”策略。因为通常我们想迈步,但心里略带犹疑的时候,就只能迈出半步,虽然说迈出半步比不迈要好,可是终究还是心存犹疑。所以,你不妨在要迈步走向人群时,强迫自己一口气迈两步,这样的话,则不容易让群众感受到你犹疑的心情。采用行“两步”策略,如再能配合良好的眼睛沟通,更可以展现你自信的神态。(4)站着开会

下次开会,当你有重要事情宣布时,站起来说,以加强你讯息的重要性。而当你为了销售产品或推销创意,和人进行一对一会议时,也可以考虑站起来做说明,甚至运用仪表来做辅助工具。尝试以新方法运用你的姿势和动作,达到更理想的沟通效果,是很有趣的事,从中,你必可获得一些启发。

用手势和表情加强沟通

天生就精力充沛的人,在沟通上即占了很大的便宜,不过,要让自己变得较有活力,也不是无章可循,只要在手势和面部表情方面下工夫即可。

为了让沟通更有效果,你一定要让你的脸和你的手尽量地舒展——不过必须要自然。下面几个方法可以供你做参考:

发现自己的习惯

承受沉重压力时,你有什么表情?试着从你周围的人身上,找出答案,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录像带中观察你自己。

泰德参加一个录像带研习会。会中,他发表了两分钟谈话,简介研习会召开的目的。一开始,泰德的两只手便因紧张而抖个不停,之后更糟糕,他那两只僵硬的手每隔两秒钟就举起一次。当泰德从录像带中看见自己那副模样时,简直不敢相信,决定要改掉这个习惯,免得自己的手像个定时开关一样。

紧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手势

每个人紧张的时候,都会出现“手势”,所以,通常我们会找个地方放手,以免它蠢蠢欲动。找出你紧张时会出现的手势,尽量避免做出这种手势。不要尝试在特定的字眼或句子上借手势予以强调,因为这样效果通常不会太好,所以,你只要留心,不要让不该出现的手势曝光即可。基本上,与人交谈时,没有需要强调的地方,则双手平放两侧,有需要强调的地方,手势自然而来。不过,如果你太紧张,手会变得很僵硬,等到该用手势的时候,也不见得能得心应“手”。

别担心会过度夸张

你一定不知道,手势、面部表情太过夸张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你的表现会太夸张。给自己一点压力,尽量去表现你正确的手势,你会猛然发现,这些手势看起来正常得不得了。

笑——你是属于哪三分之一

我们通常觉得自己是爱笑的人。事实上,根据研究显示,在商场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经常面露微笑,三分之一的人表情不定,好像随时可以由笑脸变成扑克脸似的,另外三分之一不论心情如何,脸上都是严肃紧绷的。

看看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如果你是属于经常面露微笑的那一种,那你和别人沟通时就比较占优势,因为别人会认为你很友善、很开放,对你所说的话,接受度也就会比较高。如果你是属于表情不定的那种人,你也有可收可放的弹性空间。但假使你是属于最后那三分之一的类型,你就得在沟通方面多下工夫,因为别人老觉得你面色凝重,所以自然而然降低了与你沟通的意愿,而且,最主要的,他根本无法由你的表情判断,你是不是赞同他的想法。

查理目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副总。由于查理脸上表情老是很严肃,所以公司员工总觉得查理心情不好。回到家也是一样,使得他的孩子常问他:“爸,你怎么了?”查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他看见自己在录像带里的样子,才明白自己即使心情好,脸上也看不出来。之后,查理决定经常夸张地笑,不过,在别人眼里,他笑得并不夸张,而是愉悦和热情。“性格因素”也很重要

当你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别人自然会从你的手势、面部表情,来推断你是个开朗的人还是个闭塞的人。一般人都比较喜欢开朗的人,如果一旦喜欢你,买你的产品或被你说服的机会自然比较大,所以,人与人沟通不能不把“性格因素”考虑进去。严肃的人,诸如官僚、分析师、程式设计师、工程师、学者等,和人沟通时,当然也能很有效率,但是如果诉诸文字的话,他们会更加随心所欲。人际沟通表示你必须和人接触,一旦要和人接触,情感因素必然掺杂其中,而不单是以智力来衡量。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个很没有活力的人。因此,卡特的媒体顾问建议他:在一次电视演说中加点手势,以表现活力。不巧的是,那次电视演说的主题是“能源危机”。卡特的幕僚在演说稿上标示了几个关键字,希望卡特到时借手势来强调这些字。结果,演说完的第二天,卡特的手势受到记者严厉的批评,说他活像个木偶似的,手势既不得体又不自然。由此可知,凡事勉强,效果必不佳。

牵动肌肉而不是牵动嘴角

笑没有神秘之处,但效果确有不同。笑是肌肉牵动造成的,要练习笑,千万不要单是牵动嘴角,提高面颊骨,产生笑容,最好是把面颊的上半部想成是一个苹果,笑的时候只要提高你的苹果就行了。

注意:假笑是行不通的

笑在人际沟通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笑是一种立即的反应,别人可以从你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你的感觉。所以,除了笑的动作要做对之外,还要切记,假笑是行不通的。非是因为假笑不能持久,更重要的是,假笑是假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因而这样的沟通能有多大效果,可想而知。

自我训练(1)找个同伴一起练习

找个同伴站在距离你两至三米的地方,观察你的手势。告诉对方,当你将双手、双臂平放在身体两侧时有何感觉,然后很自然地和同伴聊有关手势的问题,双手也可随心所欲地摆放,接下来,则尽量夸大你的手势,甚至于走动两步也可以。这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动作很笨,也可能觉得自己笨手笨脚,总之,把心里的想法向同伴描述,然后询问同伴的反应。你一定没想到,你自己认为极度夸张的手势,在同伴眼中,却没有那么“古怪”。之后,两人角色互换,由同伴来表演手势,你来下评断。反复练习几次,直到你找出不矫揉造作,但又能显现出你活力充沛的手势为止。(2)发现自己紧张时会出现的手势

下次当你在面对一大群人说话时,找个人来帮你算算,紧张时出现的手势频率有多高、次数有多少。比方说,你在演说时两手会抽动,那你就告诉你的“观察员”,你有这个毛病,然后请他在你演说的时候特别留意,帮你计算次数。这样做,一来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问题有多严重,二来可以自我警惕,提醒自己日后在演说时,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动作。(3)角色扮演

观看录像带或电视,挑选一个活跃于政界或商界、充满自信、精力充沛的演说家,想办法模仿他演说时的模样。记住,这是一项角色扮演的练习,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投入,卖力“演出”。

准备演说内容进行演说,想像自己是在和别人交谈,或是面对一大群人。

想想看,如果是你挑选的“偶像”发表这篇演说,他会怎么表达。

试着模仿“偶像”发表演说,尽可能模仿他的动作。

询问听众的反应。(如果可能的话,从录像带中,观察“模仿前”、“模仿后”的差别。)

从中,你不难发现,“模仿后”的你看起来比原先要有说服力得多。不过,记住这只是个练习,不表示你在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都得模仿别人。但由这个练习,你可以得知,如果你在演说时,加上一些动作、手势,当然最好是拥有你自己风格的手势,那将会使你的演说增色不少。(4)上百货公司去

由录像带中观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手势、面部表情,最容易看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过,如果家里没有摄像机,你可以到百货公司的电器部门去,要求店员展示摄像机的功能,然后你便在摄像机前进行你的“实验”演说,历时一分钟左右的演说结束后,请店员将刚才录的带子放给你看。下个礼拜,你再换另一家百货公司,如法炮制。几个礼拜下来,你就能收集到很多很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可从中挑选最理想的表达方式。(5)观赏无声电视

你有没有看无声电视或默片的经验?如果一天当中,你有五到十分钟的时间把电视音量切掉的话,你将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人际沟通中有那么多讯息是通过手势、面部表情来传达的。(6)试验你的笑容

如果你有摄像机的话,这个练习你就可以自己来做。启动开关,直直盯着摄像机,装一个很夸张的假笑出来,然后告诉摄像机,你对这个假笑有何感想,持续假笑十至二十秒。之后,收起假笑,面对镜头,来一个你认为最正常、最自在、最友善的笑容,一边保持这种笑容,一边描述你的感受,持续二十至三十秒,然后倒带放映。如果你是属于“不苟言笑”型的人,那你很可能会觉得,假笑没你想像那么不好,最起码它是友善、开放的表示。同样地,即使是发自内心的笑也没有给人心花怒放的感觉。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在笑,其实表情说不定还很严肃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