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21:21:31

点击下载

作者:鲁克德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作者:鲁克德排版:上官雅弘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ISBN:9787516805138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言向着梦想,全力以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李嘉诚到香港某老人院做慈善,他给每位老人派发了一个红包。巧的是,他碰上了曾经在1940年一起从潮州老家逃到香港学徒的老乡阿四。阿四很激动:“还是你行,当年我们还一起学徒哩,看看现在!我们这些人也想当老板,可遇到难题就把目标改了。诚仔,你不改目标,就是改改办法,就成了大老板。”

提起李嘉诚,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他是著名企业家,也是世界闻名的投资人。在中国香港,李嘉诚更是传奇一般的人物:从穷困少年到华人首富,从小推销员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货运霸主,从“超人”到网络传媒弄潮儿,从巨商到慈善家。他用不凡的人生经历和超人的商业智慧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曾这样评价李嘉诚:环顾亚洲,甚至全球,仅有少数的企业家能够从贫苦的出身中战胜种种艰险,成功挑战,建立起一个业务多元化且遍布全球56个国家的庞大商业帝国。李嘉诚在中国香港素有“超人”的美誉。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其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视野与超凡成就的强人!

在中国大陆更多的人提起李嘉诚总是不免会把他和“华人世界首富”这个头衔联系到一起。人们在仰视他成功的同时,更多的是疑问:是什么让一位困境中的少年白手起家,在商海中拼搏奋斗而成长为今日的世界富豪?他的亿万财富神话是如何缔造的?他的独到的商业谋略是如何练就的?他的人格魅力又是缘何而来?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铸就了李嘉诚的成功?

正如李嘉诚所说的:“成功没有偶然。”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李嘉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他的成功与他的勤奋好学有关。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因为李嘉诚一直都在践行这个真理,才使得他从一个14岁的辍学生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博学多识的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成功与他高尚的品德有关。按照无情的自然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等都是自然规律,然而李嘉诚作为商界的巨头之一,除了以实力服人之外,还做到了以德服人,不仅投身慈善,捐助社会弱势群体,在竞争中也充分照顾对手的情形,不将竞争对手逼上绝路,做到了利与名望并收,鱼与熊掌兼得。

他的成功与他会使巧劲有关。李嘉诚懂得调度“力量”的技术,从创业之初到守业,他始终拒绝蛮干,而是懂得分析,避开对手的优势,集中自己的力量,攻破对方的弱点,并一击取胜。

他的成功与他的诚信有关。李嘉诚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道理,将诚信奉为做人的准则,尊为做事的基础。自古以来,唯有诚信之人方能成大事,唯有诚信才能让人始终处于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几十年来,李嘉诚奉行这一准则,从未动摇。

……

他的成功虽然只是一个结果,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是诸多因素相互杂糅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说是哪些具体的因素成就了李嘉诚。或许更为确切一些来讲,是李嘉诚把这些成功的因素发挥到了一定的水平,才造就了他现在的成功。

本书通过对李嘉诚的创业故事、讲话与观点等进行提炼,从中分析出对企业的现实管理颇有帮助的理念。虽然他的成功不能复制,但他的经验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学习和借鉴。要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Part 1我的成功不是偶然——李嘉诚的“勤”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践行的真理。然而更多的人则把成功寄托于“勤奋”之外的偶然性。对于此,李嘉诚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今日事今日毕:赎清企业管理的原罪

我有晚上在办公室加班的习惯,因为白天应酬太多,有个员工也跟我一样,晚上经常出现在公司办公室里。我就跟他说:“不要太晚,注意休息。”他说:“今天还有工作没完成,做完就休息。”有一天晚上,我发现他走了,可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我过去问他,他说在路上突然想起电脑系统的一个数据弄错了,所以马上回来,改了再回家。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后来公司成立一家新部门,我让他做了部门经理。因为工作交给他,不会耽误在他手里,我放心。他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总。——摘自《李嘉诚自传》

在《南方周末》里有关于李嘉诚的一段采访提到:李嘉诚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桌面上干净得一张纸都没有,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在另一篇报道中,记者问到李嘉诚的退休计划时,他这样说道:“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这就是李嘉诚,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拖延的人,同时在他管理的世界里,他又是孤独的。因为他对不拖延的坚持,也让很多人在感佩他能力和魅力的同时,对他产生了距离感,尽管他是一个儒雅和蔼的人。但是,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适当的孤独能够帮自己立业。

李嘉诚的世界里没有拖延,在他看来,每一个向往未来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论是谁,管理者也好,员工也罢,只要有了拖延这样的恶习,那么他的进取心就一定会逐渐减少,最终丧失。每个人在快要取得成绩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懒惰的念头而放弃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就是最大的错过。

拖延容易产生小的错误,而在时间的累积上,错误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最后这小的问题就很难再去解决。在企业经营上面,一个管理者是没有能力去承担拖延带来的损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

李嘉诚在管理企业的时候,最注重的就是时效性,凡是能及时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对于他来说,拖延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财富和荣誉。

1981年,置地成功地将曾为香港十大英资上市公司之一的港灯集团收购名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港灯拥有垄断权,收入稳定,加之香港政府鼓励用电的收费制度,港灯的供电量将会大幅增长,赢利肯定会增加。李嘉诚也看中了港灯。他在了解到市场的相关信息之后,一刻也没有拖延,第一时间着手准备,即便大佬怡和置地的卷土重来为收购港灯带来了阴影——高价收购,他也没有想过用“拖延”来观望。李嘉诚非常清楚收购港灯大有可为,一直在努力采集信息,对于他来说,也许现在他没有条件去经营这一项目,但这并不是他需要拖延下去的理由。努力行动就是管理者最智慧的战拖之术。

虽然港灯被置地收购,但是李嘉诚不拖延的准备后来也派上了大用场。置地虽以锐不可当之势,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收购了港灯,但由于在香港急速扩张,其现金储备也消耗殆尽,大笔贷款开始让置地不堪重负。此时形势陡变,移民卷走资金,汇率大跌,加上欧美日本经济衰退,中国香港地产受到严重影响。置地所欠银团的贷款无法偿还,陷入空前危机,万不得已中,置地做出了决策——出售港灯减债。

这时候,李嘉诚前期的积极准备就极为有用了,由于李嘉诚发挥了不拖延的行动艺术,前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又能吃透形势,因而轻而易举便在16个小时内,与置地完成接洽并快速拍板。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比之前收购价还低出了很多,真可谓大获全胜。

不单如此,李嘉诚捐5000万助西部病童时“3分钟内即拍板决定”也无疑显示出了他不拖延的行事作风。

李嘉诚向企业管理者很好地证明了不拖延的重要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不拖延是保证其执行力的前提。身为企业管理者,若在工作执行和员工分工安排上面形成拖沓的习惯,这无异于是在贬低自己的职业价值。也许在短时期内,这样的“拖沓”会让管理者轻松无忧,但是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当有一天,管理者在拖延之中弱化了职业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执行力,那么最后迎接他的就只有老板潇洒地“炒鱿鱼”或者是自己企业安然地“倒闭”。

拖延,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职业效能的“窃贼”,管理者要做的是:今日事今日毕,让每一个小目标都及时完成,让拖延的坏习惯见鬼去吧!拓展透析

战拖之术,关键是自律。不论管理者所在的企业和位置有多么强悍,不懂得自律,那么拖延就一定能找准机会在其身上施放“魔咒”,然后管理者就会变成温水里的青蛙,管理能力越来越差,职业素养越来越差,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了。

然而,在自律这条道路上,管理者通常都是孤独的。管理者其实在企业里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有时候为了管理的高效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己,这必然会让周围的下属对自己产生一些误会,诸如太苛求别人、有精神洁癖等。可以说,管理者在企业生存中如果常常有孤独的感觉,这就说明他的确是在强调下属的执行力,而且他们的确是在践行一种“强迫”。

凯特林曾经说过:“有人做事喜欢瞻前顾后,总是希望等到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去行动。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等到条件成熟,可能会错失良机,况且在懒惰者的眼里,可能永远没有条件成熟的时候。凡事马上行动起来才是正确的做法。”

王石喜欢运动,包括爬山。王石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5年时间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能创造这样一个不俗的纪录,他靠的就是严格的自我管理。这份自律正是来自管理的不拖延。王石跟别人的行动很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每次爬山前他都非常认真地做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两层,他一定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

所谓管理自己其实就是自律,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做得很好,但在自律上不太注重,很多都是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欲望,结果战略上多样化、组织系统等都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失败。

柳传志也是一样,在十三四个企业界朋友组成的一个小团体中,十几年来,每年“五一”,这些老男人都会找个地方玩一周。那次他们一起在新西兰南岛度假,头一天老柳在车上宣布:“大家都别迟到,如果有人迟到我就翻脸,一天不理你。”结果第二天有一个人迟到,他马上就翻脸,说:“我今天不理你,你别和我说话。”大家全傻了,他当真一天不和迟到那人说话。那天以后,再也没人迟到了。

这些都是中国著名企业管理者的自律案例,当然这些自律的背后是他们习惯了的执行的不拖延。尽管这条路上,他们可能并没有多少跟随者,甚至是认同者,但是他们都管理了一个企业,带领好了一个队伍。管理者如果还想追求卓越,那就从自律开始,给自己的世界留一点孤独的地方,因为这就是更加成功的筹码。快十分钟的表:用勤奋占尽先机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摘自《李嘉诚自传》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李嘉诚的勤奋习惯是年少时在茶楼养成的,这也为李嘉诚今后取得的商业成就铺垫了基础。细数李嘉诚在茶馆的经历,其中有两点值得评述,也是他“用勤奋占尽先机”的关键所在。

一是他的时间观念。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大清早就有茶客上门。故茶楼规定必须在早上5时开始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为此,李嘉诚的闹钟总是调快10分钟响铃,这样,每天他都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随时走在别人的前面。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李嘉诚将“抢先”视为经商的头号要诀。

二是细心观察。这也是勤奋的一个重要表现。茶楼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一点在香港表现得更为明显。茶楼里面汇集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也正因为如此,李嘉诚接触了他幼年时从未接触的社会一面,他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记住客人的姓名与习惯,揣测出其籍贯、职业、性格、财富等基本情况,因而,在每一次接触中,李嘉诚都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为他的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当塑胶花厂办起来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琢磨,如何让这家厂子办得红红火火。从横向比较来看,李嘉诚的塑胶花与市面上其他的商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成为塑胶业的佼佼者?为此,李嘉诚主动向行业的专家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并且亲自学习先进技术。当得知生产塑胶花的公司缺勤杂工的时候,李嘉诚随即到这家公司报名,从勤杂工人做起,以打工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制造工艺。假日里,李嘉诚便大方邀请数位新结识的工作朋友到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十分虔诚地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他们对于这位勤奋的工友也十分有好感,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毫不吝啬地告诉了他。这样,李嘉诚很快便掌握了塑胶花的技术。正是这种勤奋,让李嘉诚最终成为了一代“花王”,也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透析

李嘉诚创业之初所处的那个时代,由于信息寡劣,几乎是谁勤奋谁就有可能捡个金元宝。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将“塑料花”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如今,勤奋虽说不再是创业营商的唯一因素,但仍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关于勤奋,有中国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的一番话非常经典。在一次演讲中,有位年轻的学生问道:“您的成功,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王永庆说:“我用一生的勤奋证明了我比别人的运气好。”王永庆的话很值得回味,在他看来,他的好运气来自于一生对勤奋的坚持。王永庆出身贫寒,从最底层的米店老板开始做起,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因为一时的困难或挫折就半途而废、心灰意冷,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台湾的“塑胶大王”,坐上台湾首富的交椅。

很多人曾认为,日本市丸商事公司是一家颇有好运的公司,因为借着战后经济恢复的机会,这家公司成功起家,并且在高速发展时期的“淘沙”过程中成功转行,且逆市成长了起来。事实上,市丸商事公司的机遇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企业经营者懂得利用勤奋获取机遇,懂得用勤奋获取信息。

市丸商事公司的前身其实只是一个叫作“市丸家”的酱油铺,老板叫作市丸良一。由于是小本经营,酱油铺难以同大企业竞争。迫于生存,市丸良一开始在市场上寻求机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市丸良一决定改做淀粉生意,取名“市丸产业公司”。因为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对淀粉的需求量很大,而做淀粉的原料甘薯主要出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鹿儿岛县,市丸产业公司占有地利之便,因此在当时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经营得很顺利,并在短短的几年后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企业,一举成为日本淀粉公司业绩的第三名。

然而,市丸良一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不停地搜寻行业信息,对自身的企业经营进行优化。正是因为这种勤奋,让市丸产业公司把握住了一条十分关键的信息。当时的日本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农林省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考虑,最终决定减少淀粉公司的数目。在提前获得此准确情报后,已经当上市丸产业公司总经理的市丸良一当机立断,学习新的行业知识,进行公司业务的转型。

1976年,市丸良一买进3辆小汽车,改营出租汽车业。市丸良一全力以赴地经营,只用两年时间就正式办起了市丸交通公司,到1984年发展为九州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共拥有出租汽车369辆。正是因为勤奋,市丸良一占尽了行业的先机,他也因为勤奋获得了可观的收获。

和最开始一样,市丸良一并没有停下勤奋前进的脚步。在经营出租汽车事业的同时,又是市丸良一及早发现不动产业有利可图,便设立“市丸商事公司”,办起了修建和出租公寓事业。他又利用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时著名人物,出生于鹿儿岛加治屋)逝世100周年,以及他在鹿儿岛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大做广告,宣传他建筑的“加治屋公寓”,使其公寓销路十分顺畅。

我们身边有很多自诩聪明的人,最后所取得的成就竟然不如“不太聪明”的人。究其原因,小聪明的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不再努力,于是被那些“不太聪明”的人甩在了身后。也总有一些人眼红他人的机遇,但别人的机遇果真全是靠运气得来的吗?恐怕未必。有多少辛勤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汗水,就有多少丰硕诱人的甜美果实。

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一种自始至终坚持不懈的精神,俞敏洪将其归纳为“蜗牛精神”。其实不管是俞敏洪的总结,还是王永庆的论断,抑或是李嘉诚的做法,总而言之,勤奋与成功是本家。向成功开拔:表面要谦虚,内心要骄傲“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有着天渊之别。要做一个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拥有专长、技能、学历、人际网络或经验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你与众不同的品质和看世界的角度。思维单一的人也许只终生追求财富和满足于拥有权力,但人生意义是多狭隘和失诸平衡,一个一生能够肩负理想,承担抱负、以爱心为原则、热诚投入及活出价值观的人,他们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们要做个造梦者,也要做个脚踏实地的人。你们要结合现实理据和实际经验来不断测试和强化自己的梦想。如果你有崇高的抱负为指引明灯,人生的目标便清晰明确,如果你一生以思驭动,你一定可从容不迫和充满活力地生活;如果你的价值观不是空洞口号,而能历久常新,你一生会有定力去应付现实社会复杂、多元和变幻莫测的挑战;如果你真正深爱你的社会、深爱你的民族、深爱这个世界和深爱活着,那你必须参与和无惧承担,我们民族传统智慧有很多高贵的境界,如若你能拈出“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的精髓,生命是可以如此的好,各位同学,好好活出你一生的精彩和为世界谱上一段一段丰盛乐章。——摘自《活出你的故事》

1946年,在塑胶厂销售业绩蒸蒸日上的势头下,18岁的李嘉诚便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之处。李嘉诚是勤奋的,他并不曾因为这不是他目前的工作而放弃学习,而是一点一滴地渗透销售的本质。他每日除了处理好总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工作,实验每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过程。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很值得一提:

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再像以前刚出来打工那样辛劳了。然而,工作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带,竟然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性格倔犟的李嘉诚并没有吭声,而是自己暗地里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不想,事后伤口发炎,很是严重。他这才到诊所去看医生,幸好没有落下后遗症。

据说,许多年后这件事被一位记者知道了,这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幽默地说:“您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就这样,李嘉诚以自己的勤奋和聪颖,很快就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环节的好处就是:庞大的销售网络被李嘉诚缜密地建立起来了。销售及生产势头开始因为协调连贯而变得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历很长的周期才能操作了,他可以通过电话迅速完成,然后派发给擅长的推销员。推销员们的销量也是一路攀升,整个公司洋溢着活力与喜悦。

李嘉诚的的确确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堪称如今看来高收入的“打工皇帝”,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佼佼者。20岁出头的他,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

面对这样的业绩,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个字。这一次,关于离开,李嘉诚并没有特别挣扎,他已经对自己充满信心了。

当李嘉诚说出辞职的话时,我们很难想象老板的态度。不过,老板终究是智慧的,他并没有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而是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这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决心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拓展透析

在电子商务公司中,京东无疑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京东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绩,不仅是因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懂得以谦虚的态度向外界学习,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领头人,即刘强东。

刘强东是一个非常谦虚,但又胸怀抱负的人。京东成立之初,他就给自己确立了很大的愿景。他觉得,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亚马逊那样的大公司。但自己公司的现有能力,包括自己本身,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刘强东就开始研究亚马逊的崛起之路,学习亚马逊的长处。刘强东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亚马逊如今已经是一个综合平台了,但是在最初并没有那么多的产品种类,它是成立第二年开始大规模扩张的。亚马逊所以有那么大的扩张能力,就在于紧紧地控制住了上游的供货链。刘强东也是按照这个套路进行操作的,京东最开始的时候走的就是亚马逊的模式,就是比对亚马逊进行发展的。

隔靴搔痒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刘强东知道,光是靠外界的信息,想要真正了解亚马逊快速崛起的原因显然是不够用的。因此,在京东发展的初期,刘强东还亲自去了好几次亚马逊公司,亲自体验了那里的环境及氛围,以虚心的态度向这个自己前期学习的对象讨教。

靠着这种不懈的学习信念和谦虚的态度,刘强东领导下的京东终于打开了局面,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虽然公司越做越大,但刘强东并没有因此而自大,他还在不停地充实自己,不停地学习。

刘强东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也因此曾在网上跟很多人发生过争吵。可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几乎看不到刘强东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大家都以为这个新崛起的商业新星变了性格,其实不是,他是去美国进修了。刘强东去美国进行了大概一年左右的进修。

之所以有这个选择,一是因为美国的互联网行业比较发达,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二是刘强东自己知道,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把握机遇的才是胜者,而想要在变化中找到机遇,靠的自然是一个有知识的头脑。

京东的商业崛起过程,也是刘强东成长的过程,更是他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知识的更新换代是极其迅速的,想要跟上这样的节奏,靠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谦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这种品质能够帮助你在无形中吸取有益的知识。这学习不仅在于读书看报,参加各种讲座论坛,更在于向自己的同行甚至竞争对手虚心学习先进的经验。

谦虚的态度、骄傲的内心,这两点是新时代企业家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在现实历练中经得起检验的成功法宝。【延伸阅读】

我常常想能列出我个人认为成功一生缺一不可的素质,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大家不要紧张,菜单这么长,真正可令人吃不消,读诵已经够累人,世界越变越复杂,反覆如汪洋,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是艰苦的,但对更多人来说生活尽是迷惘,今天我们确实需要很多生命的坐标。

我们要主宰生命,但如何主宰?理论上我们最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你们的脑海中,早已刻划好自己理想生活的每个细节,其中包括浪漫、权力和成就。我们都希望一切从心所愿,每一事物都要用理智来衡量,生活好像是沉闷无趣。我想学术界的“博弈理论”(Game Theory)对人生有一定的反映,人生有没有既定命运,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们在那“零”和“非零”间的选择,我们其实正在不断地选择自己一生的命运。

西班牙著名的画家戈雅(Goya)有一幅蚀刻画,命名为“当理智沉睡时,心魔可会出现”,画中一个学者沉睡在其书本之上,背后的猫头鹰和蝙蝠像恶梦一样纠缠着他,我们一生应小心谨慎及高度戒备,以理智克服心魔的诱惑。当我们面对镜中的自己,尽管不一定是梦想中、理想的最成功、最伟大、最有权力的人物,但一定不可以是一个我们所憎恶的形象。

各位同学,今天是你们很值得庆祝的一天,你们已成功完成你这段人生的一件大事,你们应无畏地拥抱自己的未来,从教育得到知识是我们为明日前途的准备,但道德只可以在行为里体现,自由选择要扎根于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这个世界是由个人组成的,我们的行为、我们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能否和平、负责任和有礼地共存,今天社会对“精英”一词有很多定义和误解,对我而言,如果你们能够坚定捍卫你们净洁而反思的心、能努力正直取得自己的成就、能对别人的成功不存妒忌、能关怀无助贫弱的人,你就是我心中的精英。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节选自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第十六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Part 2领导别人前,先管理自己——李嘉诚的“自控力”人贵有自知,特别是对领导者来讲,更要懂得自我管理。人们通常会把领导者比作“领头羊”,是被领导者的楷模和标榜。如果领导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他又怎能管好别人?对此,李嘉诚称自我管理是静态管理及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好的管理者”首要是“自我管理”,以身作则。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是一种传染病

对我而言,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把持和尊重、对正现金流的控制,公司预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还有两点不要忘记,第一,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第二,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摘自《管理的艺术》

1957年10月11日,“塑胶花总进攻日”——李嘉诚在香港发起塑胶花促销大战的第一天来临了。

为了这一天,李嘉诚的塑胶厂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加班生产。他要在第一天便全面占领市场,造成盛大的轰动效应,同时,让其他企业没有喘息的时间,跟风抢占市场。所以在此之前他和全厂员工都共同遵守秘密,对外也一律守口如瓶。

然而就在长江厂塑胶花上市的前两天,李嘉诚忽然获悉一个让他胆战心惊的信息:莲卡佛国际有限公司已与意大利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签订了首销塑胶花5000束的协议,并且要在10月15日在该公司所有的连锁店里同时展销。

李嘉诚获悉此信后,并没有惊慌失措,在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之后,他决定马上开始提前部署盛大展销。李嘉诚想到了一点:价格。自然,填补空白的产品市场很容易卖高价。即便是维斯孔蒂进军香港,同是高价位竞争,自己也不见得输。

但李嘉诚不是一个贪心的人,他认为:价格昂贵,必少有人问津,必然难以尽快打开市场。他希望以“物美价廉”立足香港。由于李嘉诚的塑胶厂是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并不高,李嘉诚在经过成本预算后,大胆做了一个决定:“低价位,多销点”的经商策略——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规则。这一决定得到了厂内骨干的鼎力支持。

塑胶花以中低档价格一面世,立刻便显现出了它特有的优势。当天,在李嘉诚暴风骤雨般的攻势前,香港几家媒体哗然。等到莲卡佛的连锁店推出意大利的原版塑胶花时,市场已经被长江厂占领了。两相对比,差异巨大:意大利塑胶花走的是高档路线,作为奢侈品价格不菲,只有少数洋人和华人富有家庭才去购买。而李嘉诚的塑料花则走的是大众路线,价格适中,成为大众蜂拥抢购的新货种。同时,意大利的塑胶花虽然质量较好,但因为花样口味并不适合香港文化;而李嘉诚的塑胶花却是尽显本地风光,故而,一推出,便博了个头彩。

这一次转型为长江厂带来了滚滚财源,全厂上下情绪高昂。客户蜂拥而至,为物美价廉的塑胶花更添一份喜庆。他们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甚至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细致梳理了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及销售情况,尽可能达到人货匹配供给最大化,很快塑胶花就风行香港了。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

然而,自古花开一家的好事都不会持续太久,等待长江厂的,是后来居上的同业公平而无情的竞争。李嘉诚也并没有沉浸在首战告捷的喜气中而忘乎所以,他果断进行了市场加固和设施、资金、租赁厂房等更新。《李嘉诚全传》提到了李嘉诚的迅速成长与学习:他看好股份制企业,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但李嘉诚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进攻塑胶厂的,不是市场产品,而是借媒体炒作。对手十分聪慧。

这一天,李嘉诚的秘书将一份《商报》放到了他的办公桌前。李嘉诚一看不由心惊,原来有人发表文章攻击李嘉诚:《且看长江公司的真面目》。文章如此写道:“休看李嘉诚现在呼风唤雨,到处以他的塑胶花哗众取宠,招摇过市。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从来不是什么精通塑胶制品的技术权威。如果翻开他的历史就会让人吃了一惊……“李嘉诚所谓的公司,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大杂院。不但所有厂房都是破烂陈旧的,就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也没有一台是货真价实的,都是一些塑胶厂淘汰下来的废旧机器,被他买到手以后,修修补补,勉强维持生产。我们真为那些购买长江公司产品的顾客捏一把冷汗,他们根本不知道,像李嘉诚那样破破烂烂的厂房和家当,又怎么能够生产出敢与意大利名牌产品相抗衡的塑胶花呢……”

这看似是一件小小的攻击事件,实则会给市场造成惊天大浪。李嘉诚即刻起身,亲自背上一口袋沉甸甸的塑胶花前往香港中环的这家报馆。接待他的,正是报纸主编。李嘉诚虽然心底震怒,但还是克制着情绪,温文尔雅地告知主编,在未经查证之前写出十分偏颇的稿件上报是十分不妥的。他诚挚邀请总编和各位编辑:“我很希望各位全面了解一下我的长江公司。”面对那些五彩缤纷的塑胶花,总编羞愧了。他立刻派有关人员记者全方位进行了解,并且配发了一条全新醒目的通栏标题:《请看李嘉诚创造的奇迹——简陋的厂房设备,优质超群的产品,当今香港工业之翘楚的诞生》。

记者写道:“李嘉诚在筲箕湾的公司确实十分简陋,设备也无法与先进工厂的新式机器同日而语。可是,值得读者们先睹为快并为之敬佩的是,李嘉诚在这简陋的条件下生产的优质塑胶花,几乎可与国外最为先进的米兰塑胶产品媲美。这就是李嘉诚的奇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的奇迹,也是我们香港的奇迹!”

这一役,李嘉诚打得漂亮利落。而且,令人欣慰的是,《商报》上的图片和新闻,非但把第一次的恶意评说打压了下去,无疑也起到了普通商品广告所难以起到的宣传作用。

成功没有秘诀,因为所有的关键,都来自日常的生活之中。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最终必然要收获冲动的恶果。李嘉诚的这一次成功也不是偶然,他用冷静的思考化解了接踵而至的危机,并且最终成就了长江的传奇,使得长江塑胶厂蜚声香港业界。拓展透析

人是容易冲动的,在自己想要而不得或自己非常看重的东西面前,尤其易冲动。这就是很多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迷失自我的原因,一旦被利益迷住了双眼,我们也就因此失去了冷静的态度。很多企业经营者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误,比如在金钱面前。

说起富有,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比尔·盖茨,他连续多年蝉联世界首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一定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盖茨的生活不仅不奢华,反而很简朴。

盖茨的金钱观很独特,他曾说:“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他也说过:“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在这种金钱观的指导下,盖茨的生活很简朴,他很少穿名牌衣服,反而经常买打折的服装。在常人眼里,这似乎跟他世界首富的身份是不相符的。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盖茨的金钱观,不难发现,其实并不矛盾。

盖茨说,钱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数字,事实的确如此。人的一生中可以赚到的钱是没有具体数量的,而能够花掉的钱也是有限的。大多数不过是吃穿用度而已,即使再奢侈,也总有一个数量能够衡量。普通人之所以热衷于名牌,不过是因为平日里得不到罢了,那是一种追求,得到后自然会很兴奋。可是对于盖茨来说,买名牌的钱也不过是小钱,所以名牌和打折品在他的眼里其实差异并不大。

这种心理造就了盖茨的简朴,同时也利于盖茨去经营自己的企业。盖茨对钱没有巨大的渴望,反而能让他正确地面对金钱,看清金钱背后的秘密。这样,他在决策的时候就更加清醒。而这份清醒自然能让他赚到更多的钱。一个企业家、一个管理者,不一定非要成为比尔·盖茨,但学习比尔·盖茨对金钱所持有的冷静态度,确实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

综上所述,冷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和比尔·盖茨一样,李嘉诚虽然是华人首富,但伴随着李嘉诚一路走来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冷静。正因为冷静,李嘉诚能够慧眼识“机”,巧用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创造奇迹;正因为冷静,李嘉诚能够在一次次的危机中转危为安。我常问自己,你是团队的老板,还是团队的领袖

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西方之宗教教律,围绕这个题目落墨很多,到书店、在网上自我增值的书和秘诀多不胜数。我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这“化学反应”由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资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恰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因处境,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厄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和在某一程度上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李嘉诚接受《全球商业》的专访“以和为贵”是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当中最为看中的一项品德,孔子有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在强调这一品德。它能使我们少些埋怨,为达到一个共同目标放弃个人私利与成见,从而多些进取精神,无形中是一种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必将助你成大事。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也深谙以和为贵必生财的道理,这也是他成就辉煌事业的秘诀。他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铸就了辉煌的业绩,今时今日的李嘉诚成为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也是最独具个人魅力的成功人士。他秉承“人和”为创业理念,因此这些都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横生意场多年,他一直讲求一个“和”字,他更多的是关注别人的利益,以他人利益为先,这些都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1978年李嘉诚初任老牌洋行和黄集团的执行董事,刚上任时困难重重,遭受到不少嘘声,当时几家报社的记者穷追不舍地追问汇丰银行总经理沈弼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李嘉诚来接管和黄时,一向和李嘉诚私交甚好的沈弼说:“李嘉诚带领的长江实业近年来成绩颇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自摆脱1975年的困境步入正轨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理所当然的。”

这时李嘉诚一边顶住巨大的外界压力,不露声色,一边用实际业绩来再一次证明他的远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嘉诚从接任和黄开始的1978年到1989年,集团的年纯利润增长就超过了十倍,丰厚的回报不仅使股票一路飙高,而且赢得了股民和股东的信任及好感。再不会有人对李嘉诚的能力抱怀疑的态度,也不再有汇丰“偏袒”长江实业的嘘声。

事实上,李嘉诚作为和黄的执行董事也是集团公司最大的股东,他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做最后的决策,但他并没有那样做,在股东会议上,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发表看法,并耐心征求股东的意见,他的谦让使董事会股东和管理层员工都对他更加敬重和信服。

此外,李嘉诚的惯例是拒绝收取和黄董事会袍金,赢得股东们充分信任之后,他们更加信任长江实业系股票,有了股东们的拥护和支持,长实系股票一路被抬高,市值大增,股民股东均从中得到好处,最后得大利的自然是李嘉诚。

中华民族自古就秉承“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道理,儒家说“亦有和羹,既戒既平”,真意也就在于此。拓展透析

汉语中,“合”与“和”谐音。其实在意义上,二者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不和,自然“不合”;不合,也就必然导致“不和”。新时代的商业竞争,除了要有过人的实力之外,也要有坚不可摧的合作,因为只有和气生财般的合作,才能实现利益均沾,共存共赢。

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是两家分别在美国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计算机公司,声名显赫。美国电脑业巨头惠普公司2001年9月3日宣布,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它已经与康柏公司达成股票价值高达250亿美元的合并协议。

两家公司的发言人说,合并后的“新惠普”总部将设在原惠普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新公司的雇员多达14.5万人,将在1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新公司的年总收入有望达到874亿美元,与行业领头羊IBM并驾齐驱。

像康柏公司这样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公司,“说没就没了”,在中国企业家的眼中自然是不可思议。但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这两个曾经水火不容的信息时代“斗牛士”,却悄无声息地走到了一起,其速度之快,让整个IT界都“吃了一惊”。在敬佩惠普公司的智慧和康柏公司的勇气之余,我们更敬佩其强大的合作力量。它们把“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演绎得淋漓尽致。

惠普与康柏的合作,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同样,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是赢在了商场,更是赢在了人际关系上,他深深懂得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商业法则。有合作的竞争,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生意才能源源不断。因为业务的往来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情谊在,生意就不会成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气才能生财,这不光体现在生意场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以和为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不主动招惹,陷害对手,取和平共处之意;第二个层面就是之前提到的,合作共赢,和气生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竞争对手之间,“和”永远是让关系稳定,让局面变好的有利因素。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自负指数”

在“卓越”与“自负”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并不容易,因为有信心、“勇敢无畏”也是品德,但沉醉于过往和眼前成就、与生俱来的地位或财富的傲慢自信,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溃疡。我们要谨记传统智慧,老子的八字真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诀窍是什么?我称它为“自负指数”,那是一套衡量检讨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的简单心法。我常常问自己,我有否过分骄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绝接纳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预视问题、结果和解决办法的周详计划?

我深信“谦虚的心是知识之源”,是通往成长、启悟、责任和快乐之路。在卓越与自负之间,智者会亲前者而远后者。背道而驰的结果,可能是一生成就得之极少,而懊悔却巨大,成为你发挥最佳潜能的障碍,减弱你主控人生处境的能力。在现今无限可能的计算机时代,大家对“重新启动”按钮相当熟悉。然而,在生命这场永无休止的竞争过程中,我们未必有很多“重新启动”的机会,我相信,给你这个机会,也没有人期望过着一个不断要“重新启动”的人生。——摘自《自负指数》

2008年6月26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发表了这样一场演讲,过程中,他不仅提到了“骄傲自大”这个人们口中常见的话题,而且还讲到了“自负指数”这样的新鲜词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诀窍是什么?我称它为‘自负指数’,那是一套衡量检讨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的简单心法。”

关于自负指数的计算方式,李嘉诚着重强调了4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第一,常询问自己是否骄傲自大;第二,反问自己是否没有接受逆耳的忠言;第三,是否没有为自己的言行买单;第四,预见、解决事情的周详计划。如果实际的行为与这4条中的任何一条发生冲突,都要为“自负指数”增加数值。“自负指数”越高,那么骄傲自大的程度越离谱;反之,则做到了谦虚恭顺。“自负指数”并不是李嘉诚随口说出来的一个概念,而是他自己平日经常用来调节内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坚持,李嘉诚获得了一个平和的处世心态。下面我们就对衡量“自负指数”的4个因素来一一加以说明。

李嘉诚认为,为了避免骄傲自大这一情况的出现,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谦逊的态度,而李嘉诚给予谦虚的褒扬足以说明他以谦虚为美德的正确认知:“我深信‘谦虚的心是知识之源’,在现今无限可能的电脑时代,大家对‘重新启动’按钮相当熟悉。然而,纵观生命的全程,我们不见得会有很多‘重新启动’的机会,而且即使给你这个机会,也没有人期望过着一个不断要‘重新启动’的人生。”

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人也往往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也是常人内心的一项弱点,每个人总是习惯性地喜欢听人说好话,会说甜言蜜语的人很容易讨得别人的喜欢。不过,那些真正拥有智慧的高手都是喝得下苦口良药的人,也是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讳疾忌医只会让轻微的病情变得愈加严重,但如果能够及时治疗,恢复健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还在发展事业时期的李嘉诚就是因为听取了很多逆耳的忠言,他的企业才逐渐强大起来。

看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稳重,能否为自己的言行埋单便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在思想成熟的人眼中,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本身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自负指数”这项指标能够鞭策当事人在言行上始终保持谨慎,让人保持一种克制的状态,用理性的状态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说前面的3种因素都是位于人生智慧之列的话,那么“预见与解决问题的详细计划”这一项就是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能力的培养经过需要时间与事件的历练,除了先天所具备的才智以外,后天的努力也是培养事务预见、解决能力的途径,而且是主要途径。一份全面详细的计划无疑是为能力的提高添加筹码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充满了忙乱与恐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不安心理,他们不断地浮夸自我的能力,走向自负,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然而,“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庄子的话语似乎向我们说明:虽然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但这些因素都不是造成内心慌乱的真正原因,美德的缺失才是让内心世界失去平衡的真正凶手。而李嘉诚正是通过计算“自负指数”来维持他内心世界的平衡。

在李嘉诚的自负指数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个人自身的修养永远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自负也许并不完全是坏事,但过度自负一定是自遗其咎。纵使你真的满腹才学,也可能会因为盲目的自负而断送前程。拓展透析

事实上,自负指数不仅仅可以用来自省,还可以用于发掘员工的潜能。

为了给新东方团队吸纳到优秀的人才,俞敏洪秉承着他一贯的用人观点:人才不问年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人才,新东方都欢迎。

基于俞敏洪大胆用人,既敢选也敢用的特点,新东方的用人策略可以用“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来加以概括。因此,俞敏洪手下不仅有一群桀骜不驯的“海归”,他还起用了一批自己找上门来的奇人、怪人、牛人。罗永浩便是其中之一。

罗永浩能当上老师很出乎人的意料,因为他从小就不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初中时严重偏科、逃学,高三没读完,就退学做生意了。他做生意也是小打小闹,后来无意中听说了新东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探了解,他认为新东方的老师也不怎样,自己也能讲,而且比他们讲得更好。2000年12月,骄傲的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长信,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己的“优点”,用很长篇幅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更历数新东方老师的种种不足。可以说,当时的罗永浩,是一个自负十足的人。

面对连高中都没毕业的狂妄后生,俞敏洪本可以不加理会,但是,老俞看出了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无风不起浪,敢于自荐,至少说明某些方面出众。至于是不是哗众取宠,一试便知。基于这一点,他给了罗永浩3次试讲机会。

第一次试讲是在新东方四楼会议室,结果罗永浩太紧张,讲砸了,学员们评论说:“这个人没有幽默感。”罗永浩非常沮丧:“我快30岁了,第一次被人说没有幽默感。”俞敏洪安慰他:“你要表现。你回去再准备一下,等消息。”第二次试讲安排在俞敏洪的办公室,给俞敏洪一个人讲。这次,罗永浩又讲砸了。俞敏洪安慰他:“你再去准备一下,寒假班结束后再来见我。”

一个月后,罗永浩第三次试讲,内容是GRE填空,这次大获成功,好几个满分!罗永浩进入新东方后也不负厚望,确实“整”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证明了当初俞敏洪起用他确实是“慧眼识珠”。

很多企业管理者面对过于自负的员工时,一般采取的措施都是给予这些员工硬性打压,或者干脆不待见。实际上,如何应对自负的员工,也是对企业管理者自负指数的一种考验。有些企业管理者以管理人的身份自居,认为员工不应该在自己的面前太跳脱,这其实也是管理人自负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以平静的心态处理好公司内部自负员工间的关系,才能对公司进行更好的管理。事实上,自负的员工往往都有一技之长,能够撇开自负这层面罩,看到员工的长处,并用这种长处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延伸阅读】

每年6月底,李嘉诚常常出现在他所捐助创立的汕头大学,与学生们分享一些关于人生的心得,2008年,他的演讲主题为“自负指数”。在这一短短10分钟的演讲中,李嘉诚将傲慢比喻为“能力的溃疡”,将时常自问是否过分自大等问题喻为其成功的秘诀。

据熟悉李嘉诚的人说,这种自问从不止息。他每天清早会自问:我的努力可蒙上天眷顾,取得今天的成功,应如何做得更好?而到晚间,又会如演讲中提及的反思:“我有否过分骄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绝接纳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预视问题、结果和解决办法的周详计划?”

或许在外界看来,这种简单的反问并没有太大的效力,但幼年时经历过巨大而绵长的苦难,让李嘉诚并不敢对未来抱有侥幸心理。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没有经受过正规商业学校训练的李坚持着一些极尽基本的商业原则,而它们或者来自于幼年的家教,或者来自于他早年做生意时的教训总结。如果说李嘉诚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敏锐,其中之一,便是他对于自己犯过的错误有强烈反思的能力,他不会寻找宽容自己的借口。

李嘉诚的身边一直保存着他第一块手表的包装盒。“这里面没有珍宝,也没有秘密,但它却是一个教训。”他说。

这个教训可以回溯至1950年李嘉诚创业之初。还在经营塑料花业务的李嘉诚收到塑料花买家付款的一张期票,讲求信用的他随即给原料供应商开出一张期票作结数,希望到时买家支付的款项存入自己的户口后,供货商也可兑现李嘉诚的期票。不巧的是,李嘉诚的买家未能践诺,而并不富有的李嘉诚必须为自己的信誉东拼西凑,可惜仍未能凑足所需数目:幸好,他平时会随手把多余的硬币放在那个包装盒里,而这些无意间积攒的硬币竟凑足了不足之数。

这种由硬币付款到今天千亿现金的关联,外人很难理解。但对于李嘉诚而言,他能从5万元的积蓄和借款发展出12家总市值逾万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根本而言,正是因为他能够从最微小的教训中学得避免犯大错误的方法。李嘉诚在与人交流时,总会将话题引向自己的青年时期,这或许说明,当年太多的事情留给他过于深沉的影响,以至于即使他管理着一个业务遍布57个国家的商业帝国,仍不可避免的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经验。

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李嘉诚谈到,22岁创立长江塑胶厂时,他“知道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是低循环过时的观念,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

回顾早年商业生涯,李嘉诚并非没有犯过错误,而他将这些错误提炼为新的人生哲学的能力,实在令人吃惊。

1950年,在其塑料花工厂成立时,为了节省微薄的租金,李选择了一个货仓做工厂。不久之后,因香港连降暴雨,刚刚添置的塑胶机器被逐一泡坏,结果开业后不到两个月就需另觅厂房经营。李并未以“运气不好”为由怨天尤人,而是开始思考,未来每做一件事,都要将其种种环节考虑周全,并给自己留出余地。日后,当他有钱买下一艘游艇,已经被训练得极为谨慎的李嘉诚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Part 3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的“诚”在商业领域,人人都讲“人无诚而不言;人无信而不立”。“诚信”几乎成了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名片。虽然有时不守信约,我们仍可以获得暂时的成功;但有了诚信,我们却会获得终生的成功。李嘉诚曾说:“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信誉是我的第二生命

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限;然而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人生观已不合时宜及不适用,这不令我感到惊奇,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就,或要牺牲以上的价值观。当然现实中的商业社会是需要不断更新求变,但我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高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也不应牺牲了我们维护公平及减除疾苦的决心。如果我们选择只为追求金钱及权力,而牺牲人类高尚情操的话,则一切进步及财富的创造都变得没有意义。——摘自《建立一个新的大同世界》

有人将企业的主人比作一船之长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船长正确航行,才能力避风险顺利到达彼岸。即便是出现失误,只要能尽早改正,便能尽早走上正轨。

面对产品积压,没有进账,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货款的情况,李嘉诚心急火燎,但只能诚恳地赔罪,保证尽快付清货款。然而原料商似乎并不相信李嘉诚真的能扭转局势,要不出欠款,便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行业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这无疑是一招撒手锏。李嘉诚明白,如果这样,他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与此同时,被称作“势利眼”的银行得知长江陷入危机的消息,便派职员来催贷款。已经焦头烂额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限期。因为,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面临遭清盘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咬牙坚持,仔细查看产品后归类,发现长江厂只剩下半数产品品种尚未出现质量问题,于是决定暂时裁减员工。李嘉诚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表示经营一有转机,辞退的员工都可回来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处,也不勉强。从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决不只顾保全自己,而损及员工的利益。

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危机,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恳,得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谅解,银行不再发放新贷款,但表示可以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