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8:29:04

点击下载

作者:王和鸣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

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试读:

前言

骨伤科主要防治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古属“疡医”的范畴,又称 “正骨”“伤科”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产生了儒、释、道等不同学术流派。其中少林学派尤具特色,富有传奇,明清时代达到巅峰,出版过 《救伤秘旨》《少林寺秘方铜人簿》《少林寺伤科秘方》《少林真传伤科秘方》等大量著作。清代福建少林寺颇具规模,名闻天下,因地处南方,故相对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人们习惯上称为 “南少林”。近代南少林骨伤流派出现福州林如高、漳州章宝春、泉州庄子琛、龙岩余添辉等一批名家,在海内外骨伤界产生较大影响。2012年12月 “南少林骨伤学术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1975年,罗瑞卿将军去福州请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老中医治疗腿伤,效果良好。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得知罗将军治病情况后,立即指示:“把他的医疗经验整理出来,留给后代,为人民服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林如高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曾指示:“继承和发扬林如高先生的高尚医德和传统正骨经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20世纪70年代,福建中医学院张安桢、王和鸣等相继师从林如高老中医,学习与整理林氏南少林骨伤科经验,深得其精髓,配合林如高儿子林子顺医师等先后编写出版了 《林如高正骨经验》《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林如高骨伤验方集》等多部著作。2011年5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 《林氏骨伤疗法》列入国务院公布的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8月,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会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召开,本流派主要传承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对本流派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将 “禅”“医”“武”结合的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与 “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作为学术传承的主要项目。

中医骨伤科治疗原则强调内外兼治,理筋整脊手法属外治法,骨伤秘方验案除少量外用制剂外,多为内治秘方验案。继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于2015年4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后,其姐妹篇 《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亦将付梓,在此,向给予本书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专家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参与收集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的编者较多,各位参编者写作风格不一,而广度与深度却有限,故内容可能有疏漏或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王和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015.4.28第一章骨关节损伤第一节 骨 折一、秘方1.消肿敷药

组成: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芙蓉叶15g,煅石膏30g,天花粉15g,紫荆皮15g,透骨草15g,侧柏叶15g,骨碎补15g,江南香150g。

方解:凡骨折、脱位、筋伤之初期,伤处必定肿胀,严重者或夹缚固定不当,则可造成整个肢体急剧肿胀。此时,可用消肿散治之。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合称三黄,为君,主清热解毒。芙蓉叶、煅石膏消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佐以天花粉清热散结;紫荆皮、透骨草祛风胜湿,消肿止痛;侧柏叶凉血止血;骨碎补补肝肾,续筋骨。江南香为使药,可消肿舒筋,且能调和诸药,增加黏性,便于外敷。上方共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舒筋续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初期。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小时。(王和鸣 提供)2.清热消肿汤

组成:黄连6g,黄芩6g,黄柏6g,栀子6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土鳖虫9g,灯心草3g,茯苓9g,车前子9g,甘草3g。

方解:跌仆损伤后,气滞血瘀,瘀血内留,郁而化热;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之火毒证候,也就是所谓的 “感染”。本方以《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为基础增补而得。方中黄连泻中焦火热,黄芩泻上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土鳖虫性寒入血,破血逐瘀;灯心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消肿之功。

主治:骨折、筋伤或挫伤后,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王和鸣 提供)3.复方五黄骨伤膏

组成: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蒲黄10g,三七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骨碎补10g,炉甘石10g,江南香100g。

方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清·陈士铎在 《百病辨证录》中说:“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所以,骨伤疾患在治疗上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兼顾清热解毒、理气止痛、舒筋续骨。复方五黄骨伤膏以大黄为君,具活血逐瘀、清热泻火、止血解毒之功效,有 “将军之药”的美称。黄连、黄芩、黄柏、蒲黄为臣药,与君药合称五黄,增强清热泻火、止血解毒的作用。佐以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定痛;骨碎补补肝肾,续筋骨;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利骨节。炉甘石、江南香为使药,可收湿、敛疮、生肌,且能调和诸药,增加黏性,便于外敷。以上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舒筋续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扭挫伤及骨坏死初中期。

用法:共研成粉末,用热茶水调拌成糊状贴患处,每日1次,每次6小时。(王和鸣 提供)4.舒筋壮骨汤

组成:桃仁6g,红花3g,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续断9g,补骨脂9g,骨碎补9g,煅自然铜9g,伸筋草15g,延胡索9g,甘草3g。

方解:骨折筋伤中期,瘀肿虽消而未尽,断骨虽连而未坚,且常因气血亏损或卧床少动,而致筋骨痿弱无力。此时,可予以舒筋壮骨治之。本方以 《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加补肝肾、强筋骨药物而成。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具补血、和血、活血之功;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煅自然铜补肝肾、强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络;延胡索活血止痛;甘草通经强筋,调和诸药,共奏补血活血、舒筋壮骨之功用。

主治:骨折、筋伤的中期。

用法:水煎服,1日1剂。(王和鸣 提供)5.伸筋透骨洗剂

组成:伸筋草15g,透骨草15g,归尾9g,红花9g,乳香6g,没药6g,生地黄12g,骨碎补15g,秦艽9g,海桐皮15g,五加皮9g。

上肢加桑枝9g,桂枝9g;下肢加木瓜9g,牛膝15g;背部加狗脊9g,乌药9g。

方解: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集,筋结不伸,应予以活血通络,祛风舒筋。方中归尾、生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透骨草、伸筋草、五加皮、海桐皮、秦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骨碎补强筋续损。上肢、下肢、背部等不同部位分别加引经药桑枝和桂枝、木瓜和牛膝,以及狗脊和乌药,加强骨折、脱位后期伸筋透骨的熏洗疗效。

主治: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解。

用法:水煎熏洗,每剂加黄酒60g,每日1剂,熏洗2次。(王和鸣 提供)6.土鳖虫汤

组成:土鳖虫10g,骨碎补10g,自然铜10g,山芹根10g,五加皮10g,川续断6g,杨梅根6g,了哥王根10g,杜仲6g,川牛膝6g,桂枝6g。

方解:土鳖虫破瘀活血为君;自然铜、骨碎补接骨续筋为臣;佐以闽西草药山芹根、杨梅根、了哥王根活血散瘀、理气通络、消肿止痛,五加皮、续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桂枝通络止痛,引药通达四肢为使。

主治:四肢骨折,患处肿胀、疼痛。本方攻补兼施,用于严重损伤、骨折脱位早期。该方在龙岩市各家医院应用近五十年,为中西医骨科医生的 “肘后方”。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连续服10~15剂。(余占鸿 余庆阳 陈镜锋 提供)7.肢伤消肿汤

组成:当归12g,赤芍12g,鸡血藤12g,生地黄12g,红花9g,地龙9g,乳香6g,没药6g,柴胡9g,泽兰9g,桑枝9g,甘草6g。

方解:骨断筋伤之初期,气血瘀阻,脉络不通,伤肢必发肿胀、疼痛,盖3~7日内为甚,故先消之。方中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地龙活血化瘀;乳香、没药祛瘀止痛;生地和血凉血;柴胡、泽兰、桑枝行气止痛;桑枝更有引经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上肢骨折早期,肢体肿痛甚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8.肢伤退肿汤

组成:桃仁12g,丹参12g,川芎12g,当归9g,牛膝12g,红花9g,土鳖虫9g,乳香6g,黄柏9g,木通9g,苏木12g,牡丹皮12g,甘草6g。

方解:大凡下肢骨折初期筋脉破损明显,离经之血留在筋肉之间,瘀阻不通,易生肿痛。治当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方中桃仁、丹参、川芎、当归、红花、土鳖虫、乳香活血祛瘀;牛膝既活血,又引血下行,可为引经之药;黄柏清利下肢瘀阻;木通、苏木、牡丹皮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合而为方,共奏活血消肿之功。

主治:下肢骨折早期瘀血肿痛明显。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9.祛瘀接骨汤

组成:骨碎补12g,川续断12g,补骨脂12g,鸡血藤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12g,牛膝12g,苏木9g,生地黄12g,威灵仙9g,伸筋草12g,土鳖虫9g。

方解:骨断筋伤2周后,局部痛肿初消而未尽,骨断初连而未坚,疼痛缓解,然瘀血未尽祛,伤骨仍酸软无力,肢体时有作痛。治当活血定痛,接骨续损。方中骨碎补、川续断、补骨脂、生地黄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当归、川芎、土鳖虫、牛膝祛瘀通络;威灵仙、伸筋草祛风湿,通经络;白芍补血敛阴,益阴而不恋邪;苏木味辛能散,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诸药合方,共奏活血定痛、接骨续损之功效。

主治:骨折中期瘀血初消,时有作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0.化瘀补骨汤

组成:鸡血藤12g,丹参12g,生地12g,当归9g,白芍9g,白术12g,补骨脂12g,茯苓12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血竭6g,木香6g,苏木12g。

方解:骨折中期肢体气滞血瘀渐消,脾胃虚弱者,生化不足,血少气弱,故肿痛难袪,更兼纳少神疲。治当化瘀行血,补骨续损。方中生地黄、当归、白芍补血行血敛阴;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血;鸡血藤、丹参、血竭祛瘀行血通络;补骨脂、骨碎补、川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苏木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瘀生血补骨之功效。

主治:骨折中期肿痛未消,肢体作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1.接骨续损汤

组成:杜仲15g,五加皮15g,桑寄生12g,熟地黄12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煅自然铜6g,血竭6g,当归9g,苏木9g。

方解:骨折中后期,瘀袪骨续,唯筋骨未坚,治当补肝肾,强筋骨,生血补髓。方中以杜仲、五加皮、桑寄生、骨碎补、川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血竭、当归、熟地黄活血养血;煅自然铜接骨续损;苏木行气止痛。诸药合方,活血行气、壮骨续损之功显现。

主治:骨折中后期肝肾不足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2.生血壮骨汤

组成:当归12g,川芎12g,熟地黄12g,白芍12g,党参15g,白术12g,黄芪15g,骨碎补12g,补骨脂12g,川续断12g,香附9g,泽兰9g。

方解:骨折中后期,部分伤者经早中期治疗后,断骨接续,然筋骨痿软、行动无力,乃气血两虚,气不行血,血不归脾。治当以补益气血为主,强筋壮骨为辅。方中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党参、白术乃气血双补,更以黄芪健脾益气;骨碎补、补骨脂、川续断强筋壮骨;香附、泽兰行血理气,以行血中之滞。诸药合用则诸症可除,气血双补,筋骨可健。

主治:骨折中后期,气血两虚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3.生骨壮筋汤

组成:煅龙骨6g,煅自然铜6g,土鳖虫9g,田七12g,补骨脂12g,杜仲12g,菟丝子9g,鸡血藤12g。

方解:骨折后期,若素体肝肾不足,加之卧床少动,筋骨日见痿软无力。本方用煅龙骨、煅自然铜补骨之虚损;杜仲、补骨脂、菟丝子补肝肾,壮筋骨;土鳖虫、田七、鸡血藤兼活血通络。合方共奏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效。

主治:骨折后期骨痂生长缓慢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4.续骨强筋汤

组成:熟地黄12g,肉苁蓉12g,川续断12g,补骨脂12g,骨碎补12g,牛膝12g,牡丹皮9g,血竭6g,白术15g,党参15g,木瓜12g,泽兰9g,刘寄奴9g,苏木12g。

方解:骨断筋伤后期,筋骨软弱,肌肉萎缩,关节不利,治当强筋壮骨,疏通脉络。方中以熟地黄、肉苁蓉、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刘寄奴补肝肾,强筋骨;白术、党参健脾益气以壮肌肉;血竭、牡丹皮、木瓜、泽兰、苏木活血行气,疏风通络,以利关节。全方补肾强筋壮骨,又具舒筋通络之功。

主治: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关节不利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5.补肾荣骨汤

组成:黄芪60g,黄精12g,白芍12g,熟地黄12g,骨碎补12g,狗脊12g,独活12g,杜仲12g,田七9g,鹿角胶9g,土鳖虫9g,牛膝9g,煅自然铜9g。

方解:下肢损伤日久瘀虽渐袪,因素体气血虚弱,骨痂难续,肌肉萎缩,致筋骨失荣。治当益气补血,补益肝肾,强筋荣骨。方中重用黄芪以补脾益气;黄精、熟地黄、骨碎补、鹿角胶、杜仲补益肝肾;白芍、田七、土鳖虫活血养血;牛膝、独活舒筋通络,兼引药下行;狗脊、煅自然铜强筋荣骨。诸药合力,气血肝肾得以补,肢体筋肉得以荣,断骨得以续。

主治:下肢骨折后期骨折未愈,肌肉萎缩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辜志昌 提供)16.活血散瘀散

组成:桃仁50g,红花30g,田七50g,乳香50g,没药50g,莪术50g,三棱50g,归尾50g,栀子10g,木香50g。

方解:骨断筋伤初期,瘀血阻络,血循不畅,症见肢体瘀肿疼痛明显,痛有定处,肢端血运欠佳,可用活血散瘀散外敷之。方中桃仁、红花、田七、三棱、莪术、归尾活血化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栀子凉血止血;木香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

主治:用于骨折、脱位早期及筋伤痛甚者。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黄酒或75%的酒精调成糊状,每日敷1次,每次1~2小时。对本品过敏者或皮肤破溃者禁用。(辜志昌 提供)17.消肿止痛散

组成:紫荆皮50g,芙蓉叶50g,天花粉50g,穿山龙50g,透骨草50g,侧柏叶100g,桔梗50g,黄连50g,煅石膏100g。

方解:骨折脱位及筋伤早期,因骨断筋伤,脉络破裂,瘀阻明显,症见肢体疼痛,高度肿胀,皮肤光亮,甚则肢端血运欠佳,治当以消肿止痛为首要。方中透骨草、穿山龙、紫荆皮活血破瘀通经;桔梗温经通络;芙蓉叶、侧柏叶、黄连、煅石膏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更助凉血消肿。诸药合成,消肿止痛功效明显。

主治:骨折、脱位及筋伤早期,肢体肿甚者。

用法:共研成细末,以75%的酒精或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3~5小时。(辜志昌 提供)18.活血散瘀膏

组成:黄柏50g,天花粉50g,芙蓉叶50g,川黄连50g,骨碎补50g,紫荆皮50g,乳香50g,没药50g,木瓜100g,姜黄150g。

方解:四肢骨折脱位初期,瘀聚不散,气血凝滞,局部肿胀明显。治当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方中紫荆皮、骨碎补、乳香、没药能破宿血,行滞气,散瘀止痛;黄柏、芙蓉叶、川黄连、姜黄能解瘀滞,消恶血,定肿痛;木瓜能舒筋活血通利血脉;天花粉味苦寒,性平和,尤善消肿止痛。诸药熬炼成膏,独具活血散瘀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早期及筋伤肿甚者。

用法:共研为细末,与桐油250g、茶油500g、凡士林1000g入锅内熬炼成膏备用。使用时将药膏适量平摊于无菌纱布上,敷贴患处。(辜志昌 提供)19.活血定痛膏

组成:栀子50g,大黄30g,蒲公英100g,土鳖虫50g,乳香50g,没药50g,三棱50g,莪术50g,红花50g,血竭30g,陈皮50g。

方解:肢体骨断筋伤之初期,血离经脉,瘀阻不通,不通则痛,痛有定处,故当活血止痛。方中土鳖虫、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红花、血竭活血祛瘀止痛;大黄活血逐瘀,栀子清热凉血,瘀久常发热,栀子可消热壅、结瘀,间接活血化瘀;陈皮行气解瘀,善解血脉凝滞。诸药合炼成膏,瘀可去,痛能消。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早期,局部痛甚者。

用法:共研为细末,与桐油250g、茶油500g、凡士林1000g入锅内熬炼成膏备用。使用时将膏适量平摊于无菌纱布上,敷贴患处。(辜志昌 提供)20.消炎退肿膏

组成:大黄50g,黄芩50g,黄柏50g,天花粉50g,滑石粉50g,芙蓉叶50g,儿茶50g,朱砂25g,蒲黄100g。

方解:骨折脱位初期,肢体因受外力作用,部分可见皮破流血,或夹缚固定不当时,肢体水疱形成并皮溃者,当以局部敷用消炎退肿膏,以防邪毒入侵,而致红肿热痛之火毒证候。方中大黄、黄芩、黄柏活血消肿,清热解毒;蒲黄甘平,长于收涩;天花粉善消肿止痛;儿茶既活血散瘀,又收敛止血;芙蓉叶凉血止血,消热散瘀;滑石粉能收敛止血;朱砂解毒驱邪。诸药共奏活血消肿、消炎止痛之功效。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皮肤破溃或肿甚水疱形成者。

用法:共研为细末,与菜油500g、凡士林1000g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至焦枯为度以备用。使用时将药膏适量平摊于无菌纱布上,敷贴患处。(辜志昌 提供)21.舒筋外洗剂

组成:鸡血藤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海桐皮20g,牛膝12g,地龙10g,威灵仙12g,乳香10g,没药10g,红花10g,川椒12g,艾叶15g,黄柏12g,桂枝12g。

方解:骨折脱位后期,气滞血瘀,筋骨及关节粘连,肢体活动受限,此时若能配合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之药物外洗,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方中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艾叶、川椒、桂枝能温通经络,利节舒筋,解除痉挛,软化筋膜;鸡血藤、牛膝、地龙、乳香、没药、红花可活血祛瘀,松解粘连;黄柏清下焦湿热,伤科中常用于筋骨痿痹,疼痛诸症;威灵仙性善走,宣通经络,多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之症。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温经通络、舒利关节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中后期,关节僵硬者。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后煎沸,将伤肢置于药的热气中熏蒸,待水温皮肤可承受后,再将肢体浸泡药汁,反复泡洗至药液变冷为止。每日2~3次,熏蒸及浸泡时,可同时按摩肢体并主动功能锻炼。(辜志昌 提供)22.竭七胶囊

组成:龙血竭、三七。

方解:本方以活血化瘀为主,消肿止痛为辅。方中龙血竭活血疗伤,为君药;三七祛瘀止痛,为臣药;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挫伤或骨折所致的瘀肿疼痛。

用法:粉末胶囊包装口服,1粒1.5g,1次3粒,1日3次。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经期妇女慎用;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4.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张细祥 郭颖彬 提供)23.加减桃红四物汤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熟地黄、薏苡仁、泽泻、泽兰、苏木、大黄 (泡服)。

方解:桃红四物汤出自 《医宗金鉴》,本方在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的基础上,辅以养血、行气、清热。以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黄、当归滋阴补肝、养血清热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本方清热为辅,以薏仁、泽泻、泽兰利水消肿,大黄清热祛瘀,苏木引经归上肢,又能续筋骨、疗筋伤。本方以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血热清为显著特点。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消肿。适用于内外伤及骨折初期所致的肿痛等瘀热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每剂可煎3次,混合分2次,早晚服用。

注意事项:由于桃红四物汤其中含有桃仁成分,容易导致月经提前,所以应该适量,并且各原料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炒、煮等炮制。(郑晓蓉 王振盛 萧庆瑞 提供)24.正骨丸

组成:土鳖虫10g,骨碎补10g,龙血竭10g,当归10g,酒大黄10g,白芷10g,乳香10g,没药10g,生地黄10g,煅自然铜2.5g。

方解:本方中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具有活血行血、祛散瘀阻、接骨续筋疗伤之功,是为君药。配以当归、酒大黄加强其活血消瘀之功,瘀去方可生新,又配伍乳香、没药、血竭加强其祛瘀生新之力,共为臣药。佐以白芷活血通络止痛;生地黄既能活血散瘀,又能兼制各药之温燥之性,故为使药。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之功。

主治:活血祛瘀,接骨续筋。适用于骨折早中期,断端已复位,筋络已理顺,但筋骨有连接而未坚实者。

用法:制成药丸口服,1次6g,1日3次,儿童减半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醋、辣的食物,孕妇忌服。(徐福东 郑晓蓉 王振盛 萧庆瑞 提供)25.丹香酒

组成:牡丹皮25g,香附30g,红花50g,黄芩50g,白芷25g,生大黄10g,乳香50g,没药50g,黄柏50g,赤芍15g,栀子50g,龙胆草30g,杨梅根30g,鹅不食草10g。

方解:本方以清热理气为主,祛瘀止痛为辅。红花、乳香、没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络镇痛之功,为君药。加以香附、赤芍行气止痛;生大黄、牡丹皮、黄柏、黄芩、龙胆草、杨梅根、栀子清热凉血,为臣药;佐以白芷、鹅不食草解表散热,化瘀止痛。

主治:清热理气,祛瘀止痛。用于软组织扭挫伤、骨折,以及关节脱位早、中期,局部骨断筋伤,脉络受损,且伤后气血运行不畅,瘀而化热导致热郁气滞血瘀证。

用法:酒制外用,适量湿敷患处,1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郑晓蓉 王振盛 萧庆瑞 提供)26.加味桃红四物汤

组成:桃仁6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5g,赤芍20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0g,丹参18g,白芍20g,甘草3g。

方解:桃红四物汤始见于 《医宗金鉴》,该方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明显,痛有定处,夜间为甚等症,屡获功效。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丹参助君药以活血祛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共为臣药。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活血,配诸活血药,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白芍配甘草有 “芍药甘草汤”之意,以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主治:养血活血,祛瘀止痛。四肢骨折术后疼痛诸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每剂煎2次,分早晚服用。(李铭雄 陈王 提供)27.芍甘散

组成:生白芍、薏苡仁、乳香、没药、甘草。

方解:芍甘散系我院传统经验药方,方中生白芍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为君药;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更助芍药止痛之功为臣药;佐以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除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五药合用,酸甘化阴,补泻兼施,共奏柔肝祛湿、舒经活络、散瘀止痛之功,为骨伤科瘀、热、痛之要方。

主治:用于跌仆损伤、骨折、风湿所致之筋骨酸痛、关节僵硬等症。

制法:以上各药按分量和比例,预选净制烘干后,把生白芍、甘草及薏苡仁三味药材打成粉末,同乳香、没药粉碎合成混匀,即得。

用法:口服,1次3g,1日3次,同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用。(苏源冰 提供)28.川朱散

组成:三七9g,川贝母9g,朱砂1g,沉香9g。

方解:胸肋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胸廓为肺之府,“肺主气,司呼吸”“肺为贮痰之器”,胸廓的损伤多致肺之肃降失常、气机逆乱。气上逆而为咳,气不顺而为喘,故出现喘咳等症。在临床上不少医生只注意本病的治疗,忽视对标病的治疗。众所周知,反复的喘咳可牵引胸胁,使骨折的肋骨两端再次发生移位,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依 “急则治其标”的治则,选用川朱散,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胸部损伤,气滞作痛,时自咳喘,咳则痛甚;或肋骨骨折,伤气伤血,肺气失宣,咳嗽骨折处痛甚,舌红,苔腻,脉弦滑。方中三七活血化瘀止痛;川贝母清热止咳化痰;朱砂重以降逆,兼以安神;沉香降逆平喘、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降逆止咳、清热化痰之功。

主治:胸肋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致咳嗽、痰多、气逆疼痛之损伤喘咳,证属瘀阻气道、痰瘀化火。

用法:共研细末口服,1次6g,1日2次,连服3日。(吴成专 提供)29.骨折熏洗方

组成:海桐皮10g,苦参10g,防风10g,川椒8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艾叶20g,松节8g,川牛膝10g,威灵仙10g。

方解:本方针对膝关节损伤康复期残瘀未去、风寒困阻所致的关节酸痛、活动不利。方中防风祛风胜湿止痛;川椒、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威灵仙祛风舒筋、活络止痛;艾叶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佐苦参、松节清瘀热、解痉止痛;红花活血、祛瘀、通络;川牛膝引导药物归经。

主治:膝关节损伤康复期关节瘀肿、活动不利。

用法:用纱布包装成袋,加2500ml水煎煮,沸后10分钟倒入盆内,置患关节盆上,先熏后洗。温度较高时利用药液蒸气熏洗患处,并用毛巾或油布敷盖以保温;当药水温度将至60℃左右,皮肤可耐受时,用毛巾蘸其药液搓洗、热敷患处;至水温将至35℃左右,感觉无热感为止,共熏洗30分钟。熏洗后,继续按揉患处,关节屈伸活动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中药液可再重复加热熏洗1次。(陈海鹏 提供)30.加味七厘散

组成:生大黄30g,蝼蛄 (土狗子)30g,蒲黄10g,巴豆霜15g,川芎10g,赤芍 (酒炒)10g,木香20g,陈皮25g,蓬莪术 (醋炒)25g,五灵脂 (醋炒)30g,麝香4g,土鳖虫 (去头足)40g,血竭40g,三棱15g,制乌药10g,硼砂40g,朱砂20g,青皮 (醋炒)20g,枳壳10g,肉桂 (去粗皮不见粒)20g,当归(酒炒)10g,五加皮 (酒炒)25g,菟丝子25g,猴骨 (替代品)20g。

方解:生大黄攻瘀逐下;蝼蛄、蒲黄、巴豆霜通淋利水消肿;川芎、赤芍、木香、陈皮、蓬莪术、五灵脂行气活血;麝香、土鳖虫、血竭破瘀血;三棱软坚散结;乌药开郁,散寒,止痛;硼砂、朱砂清热解毒,去腐生肌;青皮、枳壳消积导滞;肉桂补元阳,暖脾胃,祛湿痹,通血脉;当归、五加皮、菟丝子、猴骨补肾益精壮骨,补血养肝柔筋。上述24味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去腐生新、强筋壮骨之功效。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

用法:24味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g,用酒15~25g兑开水冲服。外用酒调敷患处。(陈泽荣 提供)31.消肿活血汤

组成:人中白、忍冬藤、黄柏、川续断、赤芍、土鳖虫、薏苡仁、归尾。

方解:本方以活血消肿为主,清热止痛为辅。方中土鳖虫、归尾破血散瘀;续断、人中白药入血分,通络散瘀止痛,又能续筋骨、疗筋伤;赤芍、忍冬藤、黄柏泻火解毒,清热散结。

主治:清热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内外伤及骨折初期所致的肿痛等瘀热证。

用法:1日1剂,适量水煎服。每剂可煎3次,不少于2次,分2次服用。(陈鲁峰 提供)32.接骨丹

组成:炒马钱子30g,自然铜30g,土鳖虫30g,当归60g,血竭30g,红花30g,骨碎补30g,木香30g,丁香30g,熟大黄30g,丹皮60g,茯苓60g,白芍30g,莲子60g,甘草15g,共研细末,每100g加淀粉5g,压成每片0.3g。

方解:骨折中后期,断端已复位,筋络已理顺,但筋骨虽有连接而未坚实,且因伤后气血运行不畅,瘀而化热。本方血竭、土鳖虫、炒马钱子、红花、当归活血祛瘀,通络镇痛,生肌散结;加木香、丁香行气止痛;熟大黄、丹皮清热凉血;骨碎补、自然铜补肝肾,续筋接骨;佐以茯苓、莲子、白芍健脾补血舒筋,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舒筋通络、清热散瘀之功。

主治:舒筋通络、清热散瘀。适用于骨折中、后期治疗和急性软组织挫伤之瘀热证。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忌醋、辣的食物,孕妇忌服。(陈鲁峰 提供)33.健脾理气汤

组成: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炒怀山药10g,厚朴6g,枳实6g,香附10g,砂仁15g,薏苡仁15g,甘草3g。

方解:骨折筋伤日久未愈,则滋养失调,气血亏损。此时患者虽瘀凝气滞,肿胀疼痛尚未尽除,但如继续使用攻下之法,恐耗伤正气。故应以 “和营”为基础,应用扶正祛邪法。本方以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之气,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炒怀山药滋补肾阴、补脾益肺,厚朴、枳实化湿理气,砂仁、香附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气健脾、渗湿和中之功。

主治:补气健脾渗湿,适用于骨折中、后期治疗。

用法:1日1剂,适量水煎服。每剂可煎3次,不少于2次,分2次服用。(陈鲁峰 提供)34.上肢洗伤方

组成:伸筋草、透骨草、刘寄奴、防风、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苏木、荆芥、红花。

方解:本方用红花活血化瘀;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千年健强筋壮骨。方中荆芥、防风等药性升浮,主上行而向外,桂枝温经通络,引药上行,因而本剂适用于上肢熏洗。

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湿。用于腰部以上内外伤及骨折后期所致的肿痛等瘀热证或风湿、类风湿等关节疼痛症状。

用法:1日1剂,适量水熏洗患处。(陈鲁峰 提供)35.接骨胶囊

组成:马钱子4g,九节茶30g,土鳖虫12g,当归12g,血竭6g,熟大黄30g,白芍20g,红花10g,骨碎补20g,木香6g,丁香6g,牡丹皮10g,茯苓20g,莲子15g,甘草8g,山茱萸15g,熟地黄30g,莱菔子15g。

方解:骨折脱位,内服法辨治需历经早、中、后三期,疗程达数月之久,消肿活血、和营续断、补肾强筋是为三大法则。方中马钱子、土鳖虫、红花、当归、血竭、熟大黄、白芍散结消肿、活血止痛;九节茶、骨碎补活血续伤;配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补肾强骨;木香、丁香理气和胃,莲子、莱菔子消食健脾顾护胃气,以防活血疗伤药攻伐太过,尚可补脾益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方,攻补兼施,首尾兼顾,调和五脏,续骨疗伤,久服无犯虚实之戒。

主治:骨折、脱位各期。

制法:取当归、红花、骨碎补、茯苓、白芍、马钱子、九节茶、莲子、甘草、山茱萸、熟地黄、莱菔子加水浸泡1.5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状。将剩余的血竭等六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将上述药粉加入浸膏,混匀,干燥,粉碎过60目筛,进行充填,制成胶囊,分装,即得。规格:每粒0.4g。

用法:每次3粒,1日3次。

注意事项:幼儿、孕妇忌服;高龄老年人剂量减半。(苏寅 李荣 提供)36.伤科熏洗方Ⅰ号

组成:红花15g,赤芍15g,桂枝20g,合欢皮20g,生川乌15g,松节10g,香附10g,威灵仙10g,木瓜15g,黄芪45g,莪术15g,刘寄奴15g,生草乌30g,生南星15g。

方解:筋骨初愈,瘀血留滞,发为筋骨酸痛,活动不利,肢端肿胀瘀紫。方中黄芪、红花、赤芍、桂枝益气化瘀,所谓 “气行则血活”,是为君药;莪术、刘寄奴破瘀行滞,以助血通气行,是为臣药;松节、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为祛风散寒除湿要药,生用量大取其药专力宏之意,专除筋节僵硬、肢端瘀肿,是为佐入之味;威灵仙通达十二经,引诸药直达病所;木瓜、香附酸温舒筋活络,理气化湿则为使药。本方集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于一方,为伤病截风通络之要药也。

主治:骨折、脱位愈合后,康复锻炼早、中期。

制法:取以上红花等十四味中药混合粉碎成粗粉,干燥,分装,即得。

用法:冷水浸泡半小时,5L水煎煮30分钟,入盆、钵等容器中,先熏后洗患部,熏洗时药液中兑入适量老酒或陈醋,毛巾覆盖以保温。下肢伤者,可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中持续加热,浸泡效果更佳;或将浸泡过的药袋入微波炉中加热4分钟热敷患部亦可。1日2次,4~6次后更换药袋。(李荣 苏寅 提供)37.伤科熏洗方Ⅲ号

组成:桂枝30g,吴茱萸20g,甘松15g,独活20g,茯苓30g,威灵仙20g,川芎15g,藁本10g,骨碎补15g,钻地风30g,苍术15g,细辛15g,陈皮10g。

方解:桂枝、吴茱萸、甘松、独活温经散寒;茯苓、威灵仙、川芎、藁本、细辛除湿、通络、止痛;苍术、陈皮燥湿健脾,化生湿之源以治本;骨碎补、钻地风入络搜风,为治风湿顽痹要药。

主治:骨折、筋伤后期、筋骨顽痹,屈伸不能,肢凉怕冷,肢端不温。

制法:取以上肉桂等十三味中药混合粉碎成粗粉,干燥,分装,即得。

用法:冷水浸泡半小时,5L水煎煮30分钟,入盆、钵等容器中,先熏后洗患部,熏洗时药液中兑入适量老酒或陈醋,毛巾覆盖以保温。下肢伤者,可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中持续加热,浸泡效果更佳;或将浸泡过的药袋入微波炉中加热4分钟热敷患部亦可。1日2次,4~6次后更换药袋。(李荣 苏寅 提供)38.胸胁伤痛散

组成:苏木30g,骨碎补30g,自然铜30g,补骨脂30g,柴胡20g,乳香30g,没药30g,土鳖虫15g,赤芍20g,川芎20g。

方解:方中自然铜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苏木续伤接骨;骨碎补、补骨脂补肾壮骨;乳香、没药、土鳖虫、赤芍、川芎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柴胡引经。

主治:肋骨闭合性外伤骨折,对位对线尚好,不需手术者。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以适量上药用蜂蜜调敷患处。(林斌 汤兴华 杨金鹏 提供)39.通络熏洗方

组成:荆芥9g,防风9g,红花9g,千年健12g,刘寄奴9g,桂枝12g,苏木9g,川芎9g,威灵仙9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

方解:方中伸筋草、透骨草疏通经络;荆芥、防风、桂枝、千年健、威灵仙温经通脉、祛风除湿;红花、苏木、川芎、刘寄奴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舒筋活络,除湿消肿,通利关节,补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肘关节以下上肢骨折后期功能康复。

用法:上药加水4~5L,浸泡约10分钟,加热煮沸。水开后继续煮约20分钟,药液同药渣一起移至小脸盆,先以蒸汽熏蒸患肢;待水温降至适当时,把患肢浸泡入药液里,在熏蒸浸泡的同时,进行各关节功能练习,共约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药液同药渣留置备用,下次使用只需将药液煮沸,若药液减少加入适量水。每剂药可用2天,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各疗程间隙休息1周。(黄道星 卢洪宇 提供)40.壮筋补骨丸

组成:当归60g,川芎30g,白芍30g,熟地黄12g,杜仲60g,川续断45g,五加皮45g,骨碎补90g,桂枝30g,三七30g,刘寄奴60g,土鳖虫90g,自然铜30g,黄芪90g,补骨脂60g,菟丝子60g,党参60g,木瓜30g。

方解:骨折中后期,因缺乏锻炼,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而致筋骨痿弱无力,出现诸如活动无力、屈伸不利等症状。此时,可予壮筋补骨丸治之。本方用当归、熟地黄补血和血;川芎、煅自然铜活血祛瘀、舒筋止痛;川续断、骨碎补、补骨脂、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综上所述,本方具有补益肝肾、补血活血、舒筋壮骨之功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

用法:共研细末,蜜为丸,每丸6g,黄酒为引,早晚1丸。(黄道星 林海舟 提供)41.舒经活络洗剂

组成:透骨草30g,伸筋草15g,生姜30g,刘寄奴15g,桑枝15g,桂枝15g,艾叶15g,红花15g,川椒15g,川乌9g,草乌9g,牛膝15g,木瓜15g。

方解:方中透骨草、伸筋草、刘寄奴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生姜、艾叶、红花、川椒、川乌、草乌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牛膝、木瓜通利关节,引药下行。

主治:慢性损伤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折脱位后期。

用法:有热敷和熏洗两种方法。(黄道星 邹永华 提供)42.跌打门主方

组成:红花10g,归尾12g,茜草10g,荆芥皮9g,赤芍12g,生地黄12g,木香9g,乳香12g,没药12g,血竭9g,枳壳9g,苏木10g。

方解:损伤关节、筋骨、肌肉,筋脉受损,血溢脉外,气血瘀滞,阻塞络脉,瘀血聚集,局部肿胀明显,不通则通,舌紫黯,脉弦。方中红花、归尾活血化瘀为君。乳香、没药、血竭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臣药。佐以茜草、赤芍、生地黄凉血化瘀,苏木活血疗伤,荆芥皮发表散风。木香、枳壳行气止痛为使药。

重症者,乳香、没药、血竭加重;中部受伤,加甘草;上部受伤,加升麻、桔梗;小便闭,加扁竹根、车前子、木通;大便闭,加桃仁、槟榔、大黄;肚肠受伤,加三棱、莪术;两手受伤,加桂枝、秦艽;腰肾受伤,加大茴香、小茴香;华盖受伤,加延胡索、石菖蒲;面部受伤,加附子、天麻、升麻;头顶部受伤,加升麻、藁本、白芷、羌活;冬月时令,加防风、川芎;秋月时令,加苏叶、防风;夏月时令,加香薷;春月时令,加紫苏、升麻、防风。

主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早期。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3~5天为1疗程。(黄道星、傅德久 提供)二、验案

案1.右股骨转子间骨折

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就诊日期:2014年8月13日。病史摘要:患者于3小时前被自行车撞倒,当时右髋部剧痛、肿胀,不能站立,未经任何处理即由他人送入医院。检查:患者面色红润,痛苦表情,呻吟不止,舌淡,脉弦紧。右下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右髋部肿胀,髋外侧部皮下青紫瘀斑,范围约10cm×8cm,右股骨大转子处压痛明显,被动活动右下肢时,髋部疼痛加剧。测量:右下肢比左下肢短缩3.5cm。X线片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型,远端向上移位约3.5cm。诊断:右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经过:入院后按屈髋屈膝法整复,由助手固定骨盆,医者握其膝部和小腿,先屈髋屈膝90°向上牵引,然后伸髋、内旋、外展即达复位。复位后查双下肢等长,置右下肢于外展30°中立位,做皮肤牵引,重量5kg;右髋部瘀肿明显,局部外敷消肿敷药 (黄连、黄芩、黄柏、芙蓉叶、煅石膏、天花粉、紫荆皮、透骨草、侧柏叶、骨碎补、江南香),每日敷贴1次,每次8小时;因伴有发热,内服清热消肿汤,处方组成:黄连6g,黄芩6g,黄柏6g,栀子6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土鳖虫9g,灯心草3g,茯苓9g,车前子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同时进行踝背伸、股四头肌收缩活动锻炼。

二诊 (2014年8月27日):右髋部肿痛减轻,改敷复方五黄骨伤膏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蒲黄、三七、伸筋草、透骨草、骨碎补、炉甘石、江南香),每日敷贴1次,每次6小时;内服舒筋壮骨汤,处方组成:桃仁6g,红花3g,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续断9g,补骨脂9g,骨碎补9g,煅自然铜9g,伸筋草15g,延胡索9g,甘草3g,每日1剂,连服14剂,继续按上法练功。

三诊 (2014年9月10日):右髋部无肿胀与压痛,解除皮肤牵引。X线片: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停服中药,以伸筋透骨洗剂 (伸筋草、透骨草、归尾、红花、乳香、没药、生地黄、骨碎补、秦艽、海桐皮、五加皮)熏洗左髋,每剂加黄酒60g,每日1剂,熏洗2次。下地进行扶杆站立、脚踩跷板、双拐行走等活动的锻炼。6周后患者可不扶拐行走。

按:骨折的药物治法通常采用三期辨证施治,清·陈士铎 《百病辨证录》曰:“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若积瘀化热,需清热凉血,该患者伴有发热,故内服清热消肿汤,外敷消肿敷药;中期 (2周后)瘀肿虽消而未尽,断骨虽连而未坚,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故内服舒筋壮骨汤,外敷复方五黄骨伤膏;后期 (4周后)由于瘀血凝结,筋肌粘连挛缩,关节屈伸不利,宜舒筋活络,故以伸筋透骨洗剂熏洗患部。(王和鸣 整理)

案2.双侧前臂双骨折

张某,男,30岁,工人。1960年某日,从高处跌落,造成双手前臂骨折,一天之内就出现双臂和手掌、手指严重肿胀,前臂和手指皮肤发黑,手指发麻。就诊某市医院骨科,医生考虑截肢,病人拒绝,后转就诊余添辉伤科诊所。

检查:患者面色暗晦,汗出如油,脉搏弦紧疾速,病人疼痛难忍,双手前臂见手指不能动弹,手腕上下肿胀,皮肤绷紧,皮色暗紫,皮温尚存,指甲仍有血色。诊断:双侧前臂双骨折。中医辨证:骨断筋伤,血脉瘀阻。

治疗经过:症属血脉严重阻滞,如继续发展,血脉完全瘀阻,则可能出现筋骨坏死,不但手臂保不住,还可能形成瘀毒攻心,危及生命。处理:①立即外敷已浸泡在药酒内的水鬼蕉,从肘关节上2寸,直至手掌,敷上水鬼蕉叶3层,外用芥菜叶包裹。嘱病人卧床,双手臂稍垫高于身体。②即刻煎煮中药土鳖虫汤,处方组成:土鳖虫10g,骨碎补10g,自然铜10g,山芹根10g,五加皮10g,川续断6g,杨梅根6g,了哥王根10g,杜仲6g,川牛膝6g,桂枝6g,每日1剂,少量频服。2小时后,病人感到手臂由冰凉转温,疼痛也稍有减轻。4小时后手臂手指肿胀也开始渐退。次日,病人仅感到轻微疼痛,手指可稍做动作,察看双手臂皮肤松软许多,皮色部分出现红润,脉象弦紧稍快。第3天继续采用上述方案治疗,3天后患臂肿胀明显消退,再给予手法正骨和夹板固定,继续内服土鳖虫汤,结果双手臂得以保全,4周后前臂骨折愈合。(余占鸿 余庆阳 陈镜锋 整理)

案3.左肱骨外科颈骨折 (外展型)

马某,女,62岁,退休工人。就诊日期:2004年10月21日。病案号:138892。病史摘要:患者一天前从楼梯上摔倒,左肩部着地,当时局部剧痛、肿胀,左上肢不能活动,经扶起临时固定后转院治疗。检查:患者面色红润,痛苦面容,呻吟不止,舌质淡红、苔黄,脉弦紧。左肩部及左上臂部大面积青紫瘀斑,极度肿胀、畸形,左肱骨外科颈处压痛及骨擦音明显,被动活动左上肢时,左肩部疼痛加剧。上肢运动感觉及桡动脉搏动均好。X线片 (片号:D2834):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远端向前内侧突起成角。诊断: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型)。

治疗经过:入院后,患者取坐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屈肘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肘部沿肱骨纵轴形成反向牵引,术者双手握骨折部位,双拇指按骨折近端外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端内侧向外端提,同时远端助手在牵引下配合内收上臂,以达复位。检查复位满意后,局部敷活血散瘀膏(黄柏、天花粉、芙蓉叶、川黄连、骨碎补、紫荆皮、乳香、没药、木瓜、姜黄),超肩夹板固定,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尽可能使上臂呈内收位,并拍X线片复查骨折位线复位良好。内服肢伤消肿汤,处方组成:当归12g,赤芍12g,鸡血藤12g,生地黄12g,红花9g,地龙9g,乳香6g,没药6g,柴胡9g,泽兰9g,桑枝9g,甘草6g,14剂,水煎,每日1剂;并行左手腕及手指节屈伸功能锻炼。

二诊 (2004年11月4日):左肩部及左上臂部肿胀渐消,局部外敷活血定痛膏 (栀子、大黄、蒲公英、土鳖虫、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红花、血竭、陈皮),调整夹板松紧度继续固定。改内服祛瘀接骨汤,处方组成:骨碎补12g,川续断12g,补骨脂12g,鸡血藤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12g,牛膝12g,苏木9g,生地黄12g,威灵仙9g,伸筋草12g,土鳖虫9g,14剂,水煎,每日1剂。

三诊 (2004年11月18日):拍X线片复查,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改内服生骨壮筋汤,处方组成:煅龙骨6g,煅自然铜6g,土鳖虫9g,田七12g,补骨脂12g,杜仲12g,菟丝子9g,鸡血藤12g,14剂,水煎,每日1剂;行屈伸肘、腕关节及收缩上肢肌肉等活动。

四诊 (2004年12月2日):X线片复查,骨折端已有骨痂形成,解除夹板,停止用药,行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锻炼。

按: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中老年常见损伤,女性多于男性,许多病例与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大部分病例均能通过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予以治疗。早期因局部气血瘀阻,脉络不通,临床上常见肢体肿胀明显,给予内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是必要的,外敷活血定痛膏效果更佳。中期在瘀血未尽时,仍须祛瘀止痛为上,瘀袪方能生新。后期因骨质疏松及固定日久等因素,骨量丢失,则接骨续损、强筋壮骨为内服药物的主要原则。(辜志昌 整理)

案4.左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李某,女,7岁,学生。就诊日期:2005年6月28日。病案号:207283。病史摘要:患者于1小时前在学校玩耍时跌倒,当时左肘部剧烈疼痛、畸形、肿胀,不能活动,未经任何处理,由老师急送入医院。检查:患儿面色红润,痛苦面容,哭闹不止,舌淡苔白,脉弦数。左肘关节呈半伸状,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肿胀,疼痛明显,在肘前可触及突起之骨折端并似欲突破皮肤状,桡动脉搏动较弱,诸手指麻木。X线片 (片号:D5876)示:左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后内侧位。诊断:左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取坐位,两助手分别握上臂及前臂做顺势拉伸牵引,术者两手握骨折远近端,端提扣压纠正重叠移位后,两助手同时将伤肢扶平并屈肘90°,前臂呈旋后位,端提扣压纠正尺偏移位,术者检查复位满意并稳定后,局部外敷消炎退肿膏 (大黄、黄芩、黄柏、天花粉、滑石粉、芙蓉叶、儿茶、朱砂、蒲黄),超肘夹板屈曲位固定,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手指麻木改善,患肢悬吊胸前并作手指屈伸活动。内服肢伤消肿汤,处方组成:当归12g,赤芍12g,鸡血藤12g,生地黄12g,红花9g,地龙9g,乳香6g,没药6g,柴胡9g,泽兰9g,桑枝9g,甘草6g,7剂,水煎,每日1剂;拍X线片复查骨折达近解剖复位。

二诊 (2005年7月5日):局部肿胀渐消,改外敷活血定痛膏 (栀子、大黄、蒲公英、土鳖虫、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红花、血竭、陈皮),调整夹板固定,继续内服肢伤消肿汤7剂。

三诊 (2005年7月12日):改内服化瘀补骨汤,处方组成:鸡血藤12g,丹参12g,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白术12g,补骨脂12g,茯苓12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血竭6g,木香6g,苏木12g,7剂,水煎,每日1剂;并行手指部及肩关节适当活动。

四诊 (2005年7月19日):改内服生血壮骨汤,处方组成:当归12g,川芎12g,熟地黄12g,白芍12g,党参15g,白术12g,黄芪15g,骨碎补12g,补骨脂12g,川续断12g,香附9g,泽兰9g,7剂,水煎,每日1剂。

五诊 (2005年7月26日):X线片,骨折端骨痂生长良好,局部肿痛均已消失,解除外固定板,停服中药,以舒筋外洗剂 (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牛膝、地龙、威灵仙、乳香、没药、红花、川椒、艾叶、黄柏、桂枝)熏洗左肘关节2周,并加强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六诊 (2005年8月9日):再拍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患儿上肢功能恢复良好。半年随诊未出现肘内翻畸形。

按:肱骨髁上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其中90%以上为伸直型骨折,临床上常见患儿肘部畸形,伤后若未能及时整复以矫正畸形,则肢体可快速形成大量水疱,不利于整复固定,故强调宜早期手法整复,局部外敷活血定痛膏尤为重要,可预防水疱形成,快速消肿,亦可减轻固定物压迫肢体致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中后期气血不足,宜生血壮骨,利于骨痂生长,减少固定时间。外固定解除后肢体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常因患儿不配合致疗效欠佳,故后期应配合舒筋外洗剂熏洗,以舒利关节,恢复肢体功能。(辜志昌 整理)

案5.左胫腓骨双骨折

邓某,男,34岁,农民。就诊时间:2006年4月12日。病案号:187693。病史摘要:患者于5小时前上山挖笋时摔伤右小腿部。当时右小腿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站立,经当地院外医生临时固定后急诊送入医院。检查:患者面色尚润,痛苦表情,舌淡苔白,脉弦紧,左小腿部极度肿胀,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前外侧皮肤青紫瘀斑,左小腿中下段处压痛及骨擦音明显,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足背动脉搏动较弱,胫后动脉搏动尚可,足趾活动尚好。X线片 (片号D7012)示:左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胫骨折端呈螺旋状,重叠约3cm。诊断:左胫腓骨双骨折。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即行左跟骨牵引,左小腿置勃朗架上,牵引重量6kg,局部外敷消肿止痛散 (紫荆皮、芙蓉叶、天花粉、穿山龙、透骨草、侧柏叶、桔梗、黄连、煅石膏),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3~5小时;内服肢伤退肿汤,处方组成:桃仁12g,丹参12g,川芎12g,当归9g,牛膝12g,红花9g,土鳖虫9g,乳香6g,黄柏9g,木通9g,苏木12g,牡丹皮12g,甘草6g,7剂,水煎,每日1剂;练习足趾屈伸活动。3日后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小腿外旋短缩畸形改善。

二诊 (2006年4月19日):在维持骨牵引的同时,给予手法整复,局部外敷活血散瘀膏 (黄柏、天花粉、芙蓉叶、川黄连、骨碎补、紫荆皮、乳香、没药、木瓜、姜黄),超踝夹板固定,骨牵引重量减至4kg,床边C臂机复查骨折位线良好,继续内服肢伤退肿汤7剂。

三诊 (2006年4月26日):改内服祛瘀接骨汤,处方组成:骨碎补12g,川续断12g,补骨脂12g,鸡血藤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12g,牛膝12g,苏木9g,生地黄12g,威灵仙9g,伸筋草12g,土鳖虫9g,7剂,水煎,每日1剂。

四诊 (2006年5月3日):改内服接骨续损汤,处方组成:杜仲15g,五加皮15g,桑寄生12g,熟地黄12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煅自然铜6g,血竭6g,当归9g,苏木9g,14剂,水煎,每日1剂;牵引重量改为3kg,继续夹板固定,行足、踝及髋膝活动锻炼。

五诊 (2006年5月17日):拍X线片复查,示骨折位线良好,可见少量骨痂生长,续服接骨续损汤14剂。

六诊 (2006年6月1日):骨折端无异常活动,局部疼痛肿胀消失,压痛不明显,X线片示骨痂生长明显。解除骨牵引及外固定,拄双拐患肢适量负重行走。出院后内服续骨强筋汤,处方组成:熟地黄12g,肉苁蓉12g,川续断12g,补骨脂12g,骨碎补12g,牛膝12g,牡丹皮9g,血竭6g,白术15g,党参15g,木瓜12g,泽兰9g,刘寄奴9g,苏木12g,水煎,每日1剂,连服14剂;并以舒筋外洗剂 (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牛膝、地龙、灵仙、乳香、没药、红花、川椒、艾叶、黄柏、桂枝)熏洗患部,每日2~3次。伤后3个月复查已可不拄拐下地行走。

按:胫腓骨骨折,青壮年多见,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受伤时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