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07:25:36

点击下载

作者:盒饭君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作者:盒饭君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ISBN:9787516806531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如果你真正热爱一样东西,不是一开始就要奔着一个目的一个结果而去,只有你默默地坚持,不计后果的追求,才会迎来梦想绽放的时刻。只是单纯地羡慕别人的人生,你永远过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前言如果累了就听首励志歌吧一

朋友听说我在写关于成长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说:哎哟,你也要做暖男了啊!

我想说:去你的!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二

最近两年,好像没有比励志书更遭人歧视的书了,但市场上却仍有很多励志书和伪励志书,比如人物传记、名人随笔、小说散文,甚至宗教哲学。

繁杂的社会,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在拼命地赶路。不断上涨的房价、物价以及不断贬值的货币,让我们越来越辛苦。挣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我们感到的是压力山大、冷漠、情绪化,继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我们很孤独,只有在夜深人静时,短暂地逃离了忙碌的生活,自己一个人,哪怕是片刻地面对自己内心,才能清晰地看到内心里面真实的自己。

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的年纪,年龄在成长,心里却总是哼着“我不想,我不想长大”的歌词。我们80后、90后作为特别的一代人,面对着网络带来的庞杂信息,被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的距离隔开,我们习惯了躲在网络背后生活。朋友聚在一起,都要玩手机、刷微博微信,和网络另一端的人交流,而忽略了眼前的朋友。狂欢,也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罢了。

我们需要温暖。我们需要在独处时有个朋友能抵达我们的内心,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曾经我们看刘墉、亦舒、张小娴、林清玄,觉得温暖治愈,觉得励志打鸡血,现在却突然好像看不起励志文章,把它们叫作豆瓣文或心灵鸡汤。有人说,励志文千篇一律,有人说励志文没内涵,还有段子说女孩给《读者》的主编彭长城写信,说为何我按照《读者》里说的去做,可生活中还是处处碰壁。

作家阿兰·德波顿主编的《哲学家邮报》(the Philosophers’ Mail)发了篇文章——《为什么你不能承认自己在看励志书?》。

以前可不是这样。在西方两千年的历史里,励志书一直屹立在文学成就的顶端。他们擅长接受那些理念,并用于实践。伊壁鸠鲁差不多写了三百本励志书,主题涵盖方方面面,包括爱、正义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也写了不少励志书,以此建议罗马同胞们怎样处理愤怒,怎样处理孩子的死亡,怎样处理政治与财务上的耻辱感。帝国瓦解经济崩溃的大环境里,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被誉为了历史上最温暖人心的励志作品。

历来宗教的传道、哲学的醒世,无不是以励志的形式给人以忠告。国外的励志作家们,不仅是写出对困境中的我们有益的话,或者给出实用的建议,而且更微妙地把那种群体性的孤独与迷茫重组成公共性话语。我们不再是孤单的个体,原来我和你、和很多人,没有什么不同。三

说说这本书《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有人说,处女作可能是一个作家最粗鄙但也是最好的作品了。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想在这篇前言里说的东西很多,也想过找几个作家朋友或者影视编剧朋友来装模作样地写点话吹捧吹捧,但想想这篇文字还得由自己来写。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想说什么。

每年下来,我都会读不少书。有时候是应邀给人写书评,有时候是出于爱好,但总能在很多的书里看到励志成长的影子。我在想,其实并非只有那些标榜着励志、畅销的书在励志,而是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好好地坚持下去,过好自己的一生。

作为处女作,首先要说的是感谢。感谢我已经离世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感谢照顾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最初的梦想:要想过得更好,你就要离开乡下,走进城市,走进更大的世界。还要感谢身边的朋友,他们的成长和被他们促成的我的成长,是这本书最大的灵感来源。他们给了我这些故事最原本的样子。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她是个美丽的姑娘,总把自己伪装成90后的模样,开心快乐就是她追求的生活,而且她在这条目标的路上走得很好,不信你看她的支付宝对账单。哈哈。

再就是要致歉,处女作肯定有着很多不完美之处。我想坚持到底,也希望你们能够看见一个新人带着梦想和你们一起成长。能够感动、触动到你,哪怕一点点,那是我的荣幸。如今,有梦想真的很容易。不信,你看看,这时代说梦想的还少吗?大家都在说梦想,都被说得烂大街了。梦想很关键,但又不那么关键,关键的是坚持。有人说他的梦想在落地和现实接触时,被碰撞得粉碎。其实没有被粉碎的梦想,只有在实现、已经实现或者放弃的梦想。能把你期望达到的目标坚持个十年、二十年,那自然会是一个奇迹。

你需要做的是努力,然后享受实现梦想的过程,剩下的都交给时间吧。

多年前,我还在读初中。那时候,爱上了看书,爱上了写文,爱上了那个叫“作家”的虚幻得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一路上,自己被打击过很多,高中老师说我写的诗哪是诗,大学老师说我的文字太网络化,可自己还是一直坚持在写。最后发表了很多文章,拿了很多奖项,以为这样就可以向高中和大学老师昂着头说,你们看,你们对我的评价错了。其实到最后才发现,我坚持了那么久,不过是又回到了多年前还是个十二三岁少年的我,做着作家梦。我坚持的,不过是写出了自己所渴望的一条路。

处女作,这也许是我最粗鄙的一部作品,也可能是被人嫌弃的励志书。但我想说,我怀着最大的真诚,在向你们讲述那些人的那些事,以及那些曾经的拼命追逐。不信,你看我每天白天做着杂志编辑的工作,晚上写稿子到凌晨一两点,每个月发完工资就被万恶的ATM吞掉还了房贷,可我还是在坚持。

别说你苦,别说你的梦想遥遥无期,这世界上比你苦的人多了去了,比你优秀的人也多了去了,可他们都在坚持为自己的目标战斗。四

前段时间的某个晚上,我抱着狗蜷缩在沙发上,看电影《逆光飞翔》。

看到裕翔因为小小的自尊,怕被人因为同情自己是盲人而给了同情分,抹杀了他的能力,他拒绝参加任何比赛。他局促地找着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他孤独。他喜欢一个女孩,他激励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去追求她的梦想。而他自己一个人在社团教室里,行云流水地弹着钢琴,所有人都静默了,在那一刻他们是他最忠实的观众。

看到此处,我哭得唏哩哗啦。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温暖人心的励志电影,看得让人感动。电影里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有梦想,就应该去做啊,你不去做怎么能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有天早上去上班,和庞大的人群拥挤在轻轨三号线上。

轻轨上的移动电视放着杨培安的《我相信》,听得我热血沸腾。那歌词,那节奏,那歌声里的力量,分明就是我们需要的正能量。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I do believe

我想说,其实励志电影、励志歌和励志书,没有什么不同。就像你、我、他也没什么不同一样。我们都遇到过成长的困境,我们都在找寻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或许别人找到了一条我们忽略的路,何不借鉴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不管励志书还是电影、音乐,都是能在夜深人静时给我们一点点向前动力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励志书粗鄙,真觉得励志书和励志歌那喊口号般的歌词和伪装成小清新的励志电影有什么不同,当你累了的时候,那不妨去听听歌或者看看电影吧。

但一定要记得,要有梦想并坚持向前。我身上有彩虹,但天上没有,其实也可以这样想,天上没有彩虹,我身上有。每一天的努力,是为了让远方更近一些。坚持下来,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梦想是长在你内心里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嘲讽你的梦想,只要你还相信。在人生路上,不要怀疑生活欺骗了你,你的生活,从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说以后,你的人生不是从以后开始,而是从现在已经开始了。part 1你不努力,有什么资格谈未来你不对自己狠一点,真的只能沦落为炮灰。人生啊,只要你对未来还有所期望,还年轻,还能折腾,就要努力一把,拼命的时候一定不要对自己手下留情。你只有努力,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像为了爱情一样去战斗一

本来想用个更俗气的名字去写Q的故事,比如什么“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拼命”之类的。但最后我还是想到了爱情。Q的真名特别像个女孩,名溪清,多清秀的名字,看着就像是有爱情故事发生的样子。所以以“清”为称,给了他Q这名字。

为了爱情战斗的那种感觉,我想我们都体会过。

当我们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不会管他/她的身份、出身、家庭等,只有到婚姻的层面,我们才会瞻前顾后。为了爱情,我们做过很多傻事情:比如彻夜不睡,只为了在日记里记下在课堂上看到的她侧脸的表情;努力学习,就为了能够和偷偷暗恋的学长考入同所大学;节衣缩食地存钱,为了能在她生日或者情人节的时候,给她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但是,面对理想的时候,我们好像却少了那样的勇气。我们的顾虑比爱一个人还要多。爱情和理想,前者我们可以为它赴汤蹈火,而对于后者却是羞于谈起,总觉得是种羞耻的样子。

人活一辈子,你总得有点儿追求,为它赴汤蹈火,你会感受到热血上脑的快感。二

Q是我身边不多的富二代之一。

这样介绍他是最妥当的开始。他爸爸是某出版社社长,家里非常有钱,几套房子自是不必说。吃穿住用样样不缺。他很爱玩游戏,不过从来不痴迷。

我们在一家房地产方面的网络公司相识。我做网站后台的记者,他是销售。我常常帮他们组的销售客户写软新闻,也因此结下了友谊。

来这上班之前,他和一个学妹相恋了。他不是那种典型的花心富二代,很喜欢学妹,每次学妹喜欢什么,他不仅是要花钱,还要花心思,把一个简单的礼物送得刻骨铭心。从来都是用“屌丝”的姿态去行着富二代的爱情。

不过因为大学毕业,这样那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他们终究还是分开了。

Q是个特别有骨气的男孩。拒绝了爸爸开出的丰厚条件,让他回去做出版工作,给他开高薪,如果他愿意后面还可以培养他接任出版社高层的工作。

和学妹分开之后,他选择留在重庆工作。他特别地有拼劲。刚进社会,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不想再靠着父母。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去挣到足够的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能够用尽全力地去爱一个人。

进入网络公司,一是觉得网络是现在的行业大趋势,再就是觉得做销售能够较快地带来较多的收入。有足够的收入,足够的钱,他就能够摆脱爸爸的羽翼,不想永远被家人庇护着生活。

按照惯常的成功学思路,他该是一股脑地拼命,最后靠着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老板的认可,从此高收入,走上人生巅峰,赢娶白富美,就等着出任CEO了。可现实从来没有那么遂人心意。这家外面名声很好的美国上市网络公司有多坑爹,完全是行外人的评价,业内人士几乎就把他们当作笑柄。别人公司中秋节,发一盒月饼啥的,这公司不是员工从来没见过的北京CEO发封邮件表示祝贺,就是给大家发一个咸鸭蛋或者一块小得不能再小的月饼。是的,别人发一盒,在这里只发一块。

显然在这样抠门的大公司里面,要想励志一把,努力换取高收入也真是不容易的。不管你有多大的梦想,在这里你都注定了要碰壁。没办法,有时候残酷,才更像是现实的模样。三

不过庆幸的是,Q在这家公司不仅和我成为了朋友,我们还和一群年轻的男孩女孩,成为了午间吃饭、一起吐槽公司的小分队。

我们后台的主编,永远不干事儿,上班时间浏览着《男人装》的网站,看着性感美女,不时还会站起身来,四下扫射看谁在闲聊,没有好好工作。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要以身作则。他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古代拿着皮鞭狠狠抽打那些苦力,让修长城或者古墓的工人生不如死的监工。

所以,我们对网站部的主编也是情绪犹如三国杀里的“万箭齐发”,你躲都躲不过。但这种共同的愤慨,让我们这群男孩女孩显得异常地团结。工作两年的Q喜欢上了同公司的女孩Y。那种喜欢含蓄而又内敛,Q真是完全和网络上我们看到的富二代截然相反。

他喜欢这个女孩,也是默默地一直对她好,一直都是约上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可到最后才发现是表错情、会错意,女孩本身是有男朋友的,而且都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爱情上的一再受挫,让其他的富二代们知道了,可能早把他开除在这群体之外了。

女孩Y结婚前,婉拒了Q。希望他能帮忙托管她的宠物。因为可能要生孩子,不能在家里养宠物。最后Q拒绝了,也在女孩结婚前不久,选择了离开重庆,去了北京。

去北京之前,他跟我说,他一直想通过销售这样的工作挣足够多的钱,然后靠着自己的钱去好好生活。能够花自己的钱去爱自己心爱的女孩。能够让家人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做自己的事情,并且能够做得很好。他从小就被爸爸拉着一起校对书稿,看得他早对出版那个行业厌倦透顶了,根本不想去做什么出版世家的接班人。

他对金钱也没有那么多的渴望。只是爸爸辛苦了一辈子,早些年出版业还处在上升阶段,挣了不少钱,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他想自己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才不会让家里人特别反对自己在外面闯荡,所以钱成为他毕业之后第一个考虑的事情。用了两年的时间,去和自己并不那么渴望的金钱做战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而喜欢上的女孩也要嫁做人妇了。他有种幻灭的感觉。

他说,他一直希望能够去涉足游戏这个领域。想做游戏开发,就算开发不了,至少也要做和游戏相关的工作。小时候,玩游戏家里面虽然没有特别地管他,但终还是觉得那是不务正业的行当,或者说根本不能称其为行当。

他打算离开重庆,去北京那座被誉为有更多机会和挑战的城市寻求自己的游戏之路。四

北京是个残酷的城市,有人说它属于理想,也有人说它的存在是在幻灭理想。

Q刚到北京时,因为之前两年的时间里,他都在做着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来北京想先找个工作维持着生计,所以首选再次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仍然做着网站的销售工作。每天在繁忙的城市里,和不计其数的人在地铁里拥堵。收入特别低,而且他遇到了特别挑剔的领导。你不能想象,一个压力极大的环境里,而且收入不那么高,只能勉强度日,还要整天面对一个挑剔的领导,他压力有多大。

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在QQ上跟我吐槽。

他在重庆做网站时,私下就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游戏开发的工作。他想,现在这份工作还能撑下去,苦逼是苦逼了点儿,但想凭借着自己之前的自学开发一个3D的小游戏,不用做多少的设定,但做出来之后,他相信那会是他进击游戏领域的敲门砖。然后他做了一个设定的草案给我,让我帮他写一篇短篇小说,他要以那篇短篇小说作为文本,去设置一些游戏的细节。

我以不擅长写热血武侠的内容给他打了个预防针,写了篇不能称其为武侠小说的小说,交给了他。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消失在QQ上了。我知道他肯定捣鼓他的游戏去了。

没想到过了两个月后,他突然在QQ上跟我说,他把游戏渲染出来几分钟,只是没有办法给我看,于是只是截图了一些图片给我。我说,行啊你小子。然后他突然说,在他处境艰难的时候,和曾经在大学时分开的学妹联系上了。她也在北京。

你知道吗?人在特别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事情不是能够轻易成功,而是爱情。两个小青年,就这样在分别多年之后,绕了个大圈子,再次走到了一起。

他对女孩说,他现在特别苦逼,特别穷,根本没办法给她好的生活。但他有着一腔热血,想要做游戏这个行业。自己也琢磨出了些许名堂。女孩没有说什么,只是抱着他。那段时间,女孩的工作也并不顺利。

他们俩在一起了。而经过几个月渲染的游戏片段,果然成为了他的敲门砖。他进入了一家公司做游戏营销,性质还是偏向媒介方面的工作。毕竟他之前就是做网站的,可以通过网站的经历去和一些网络的、平面的媒体搭建关系,推广一些游戏项目。至于他在游戏开发这方面,领导就“呵呵”了。说看重的是他那份热情,就算不懂,因为热爱,却还是要拼命去尝试的劲儿。领导说,很多真正做游戏开发的,在技术层面早就开始学动手了,要个个都到大学毕业之后,靠着一点儿兴趣自学摸索的话,这行业可能早就垮了。不过Q对游戏行业的追求和热情,就像他当年为学妹挑选礼物一样,成就了他的爱情和事业。五

后来,Q在网上还和我聊起了Y。问Y最近过得怎么样。

我说Y的孩子都已经出生了。他讶异地说,呀,真的啊。离开重庆之后,他都不敢去关注Y的所有动向。还好,自己在他乡遇到了曾经的旧爱。

后来他说,他做了游戏营销部门的总监,收入还不错。还鼓动我跟着他去北京混,他说我对文案的把握肯定能够做到比他收入还高,月入上万不是梦。

我也只是笑笑。他有他的爱情和他的游戏梦,可以执着地让他摆脱爸爸的羽翼。我也有我自己的梦想。其实最初我知道他的富二代身份的时候,多少是有些羡慕的,觉得他的出身,就让他走了很大的捷径,比大多数人都有更好的机会去走向更好的平台,只是他不愿意去接爸爸的班。他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构想,喜欢什么,便要为了那种喜欢去拼命,就像爱一个女孩一样。

起初对Q家庭环境的羡慕,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种对他的膜拜。丝毫不夸张,真是膜拜。

他曾经为了学妹喜欢吃的一家糖炒板栗,很晚了,打车到另外一个区的那家板栗店,在别人打烊之前买到了最后一点儿板栗,打车给女孩送去板栗之后,还被宿管老师关在了寝室楼外。

而那种脱离爸爸羽翼的执着,让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想要靠着自己能力挣钱,最后两年下来除了吐槽不完的苦逼之外,并没有给他带去多少物质上的改变。但他仍然为了最初的选择去努力奋斗。

在我给他写了游戏设定文案之后,他像中学少年爱上一个女孩一样,每天白天工作,累死累活,面对挑剔的领导,晚上还要熬夜搭建他的游戏,渲染3D效果……那段时间他收入非常低,刚和女友重逢都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让他像大学时那样潇洒地去对女朋友。每天没日没夜地做游戏,到最后他都没有怀疑自己会做得很烂,心里面想的只是一种热爱。觉得自己做好了,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

他一直觉得做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爱了喜欢的女孩,就能把事业、生活经营得更好,经营得更好之后,他才能真正地摆脱爸爸的要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过得更快乐更好。事实上,他做到了。不能控制体重,何以控制人生一

这个故事是以爱情作为开始。

文文是个男孩,家人对文化存有敬仰之心,便给他起了这个名字。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城市,他生来就特别能吃,从小就以惊人的饭量让全家人刮目相看。他也因此长得特别壮,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发育和对能量的摄取,让他不仅壮,还有那么一些胖。一不留神,他就长到了两百来斤,由于个头高,胖是胖,整体看上去也还算匀称。有个崇敬文化的名字,却是个热爱篮球的主儿,胖也还算灵活。

因为他特能吃也特别能做事,家里亲戚不管谁家有个事,都会叫他帮忙,尤其是力气活。小小年纪就像大男孩一样,特别有责任感,认准一个事,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做,不管多么辛苦。

在他读中学的时候,就像是青春的默契一样,如期地喜欢上一个女孩。女孩不算特别漂亮,但却足以让他神魂颠倒,把她当作女神看待。

文文家庭还算富足,身上也从来没缺过钱,可那个年纪的我们,都不那么懂得如何表达爱意,似乎恨不得把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都给对方,那就是爱了。她爱吃什么,不管多远,他都会跑去给她买。他陪她上学下学,不管多晚,都要把她送到家附近,然后再拼命地骑着小摩托奔回城市另一端自己的家里。

想必你看过风靡网络的那个童话:小兔子、小老虎的故事。

小白兔有家糖果铺,小老虎有个冰淇淋机。兔妈妈告诉小白兔,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给他一颗糖果。小白兔喜欢上了小老虎,那么那么喜欢,忍不住就把整个店子都给了他。小白兔把糖果铺都给了小老虎,可小老虎却连一根冰淇淋也没有给小兔子吃。兔妈妈问小白兔,小老虎喜欢你吗?小白兔直点头。可面对兔妈妈的疑问——为什么没吃到冰淇淋,小白兔只是不知所以地说:当时就想着把糖给他了。

文文就像那个童话里的小白兔。

他心目中的女神,对于他的好,似乎并不太买账。所有的好都照单接受,可却没有想过要给他一个冰淇淋吃。文文却把女孩的照单全收以及不付出,当作是一种对自己的考验,只是他不知道这份考验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公布正确答案。这样一拖便是几年,直到他们进了同座城市不同的大学。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付出。他开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太胖了的缘故。从那个时候开始想着减肥。

文文是个细心的男孩。北方的冬天,干燥而寒冷,虽然家里有暖气,可出门风一吹还是会冷得人哆嗦。“你应该多喝点儿水。”他嘱咐着女孩。而那个寒假的冬天,他在家里,叫着妈妈一起,买了柚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削出薄薄的皮,一点点儿地剥出果肉,耗费了漫长的时间,母子俩一起熬制了一罐蜂蜜柚子茶——他要送给她。

爱到深处,连妈妈也派上了。

他带着蜂蜜柚子茶,大清早就骑着小摩托来到女孩家楼下,一路上寒风像刀一样割着他的脸。到了之后,女孩并没表现出意外的惊喜。为了减肥,也为了能多见到女孩,他自那之后,每天大清早便拿着球拍跑到女孩家附近的球场叫她一起打球,是的,从城市的一边走到另一边,然后打完球还要赶紧回去洗澡。

男孩不知道坚持了多少年,面对了女孩多少年的冷遇。终于,在男孩减肥成功之前,那份坚持了多年的感情或者说坚持了多年的伤害,结束了。女孩说,你太胖了,我不喜欢。男孩在朋友眼里一直就是个“灵活的死胖子”,而如今正是他的体重影响了追求了几年的感情。二

胖子不配拥有爱情?这问题大概每个胖男孩、胖女孩都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拷问过自己。文文告别那段感情之后,想了很多,一方面觉得自己太蠢,应该和过去告别,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要制定减肥计划。

他比一般北方男孩都显得更壮。这两百多斤的体重要怎么才能减下来?谁都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决定要每天只吃一顿饭,中午吃素菜配白米饭,下午去打篮球,而晚上撑得住便什么也不吃,撑不住便吃一个苹果或者其他水果。

这计划便是一个漫长的开始。

迈出第一步便是艰难的。他中午跑到食堂吃了一份土豆丝和白米饭。下午和朋友去打篮球,傍晚时朋友们叫他去吃晚饭,他说不去。第二天,第三天,当听到朋友叫他吃饭,他说不去,要减肥,朋友们去吃饭了,他爬上床睡下,用睡眠来抵挡无限的饥饿感。

他一个人躺在床上,饿得难受,很想去吃东西,想着想着,无限的心酸涌上心头,眼泪哗啦啦地顺着这高大男孩的脸颊流了下来。饿得难受啊!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吃东西。任何一次打破规矩,都会让自己计划失败。

甚至有一次,他疯狂到连续三天没有吃饭。那三天里,每次都是靠睡觉和饥饿抵抗。到最后他跑步时快晕倒在地上,终于觉得这样的减肥方式太不科学。第三天之后的那个晚上,他终于还是吃饭了。可接下来计划并没有打乱。

如此三个月下来,每天吃一顿饭,晚上只吃一个水果,他从两百斤顺利地减到了一百五十斤左右。他的身高、一百五十斤的体重,终于变得匀称起来。三个月也养成了每天都要打篮球的习惯,没有篮球不能活。运动加节食,成功地让他瘦身,人也变得好看了许多。

或许正是这样的坚持锻炼了他的毅力。一个人能够如此有毅力、有目标地坚持做一件事,以后其他的事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了,他的减肥也像是一次对艰难的挑战。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类似的艰难,就像你永远也想不到你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瘦下来五十多斤的体重一样,你也多次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人生的窘境,好像自己迈不过去了,可当你敢于去面对,你终于还是会迈过去的。

文文瘦身之后的那个冬天,邂逅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得漂漂亮亮,也很体贴他。他全心全意地对她,她也给他织了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的女孩送的围巾。

网上常常都能看到各种各样减肥的案例,我们能看到别人惊人的蜕变,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清晰的目标并坚持和苦难斗争,能够忍得了那过程中捂着被子哭泣的苦痛。那种蜕变不仅仅是体重的,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减掉的是体重,展开的却是无限宽广的未来,有了那样的目标和抗争,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之前在看一本延参法师的书时,看到一个段子,觉得特别有意思:小徒弟问我,能不能给讲一个故事。我说好呀,有一只小螃蟹,爬行在沙滩上,感觉到后背疼痛,才知道自己要脱壳了,一声感叹,原来长大还要经历如此的阵痛,才能看到一个崭新的自己。真的不要像有些动物,只知道潜水,却害怕长大,说谁谁清楚,生命就是这样的。

人长大就是渐渐有了担当,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问题,然后直面各种苦难,经历小螃蟹脱壳的疼痛,才能完成蜕变。或许你没有文文那样的问题,因为体重,那二三十公斤的肉横在你和女神之间,但在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现在的境遇之间,或许也横亘着苦难万千,迈得过去,整个世界都可能给你一个阳光灿烂的答案。三

还是减肥的问题。有个认识的女孩,姑且叫她微胖女孩吧。

微胖女孩也羡慕身边那些瘦成一道闪电的姑娘。她经受不住别人的引诱,去健身房办理了健身卡,千元的健身卡揣在了身上,刚开始还信心十足,可去过几次之后就被惰性缠身,再也不想去了。偶尔想起来了,又去那么一两次,再到最后觉得自己对不起那几个钱之后,索性把健身卡挂到了58同城上,卖出去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后来微胖姑娘还买了很多健身器材,瑜伽垫、跳绳、瑜伽球……没有一样东西是让她坚持了多久的。男朋友督促着她跑步,她要男友陪跑,跑过几次之后,她又觉得男友不跑,她便也不跑了。总能找到一个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或者逃避苦难找理由。

她健身的状态,像极了她那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家里面一团糟,东西堆得像个难民营,根本不愿意收拾,工作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换,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人生的发展与前行,不都只是靠着梦想,还有目标。目标这玩意儿,你可能有千百个,好像各不相关,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缠绕在一起,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梦想都发自内心深处。目标可以不同,但它们都有同样的起点。

健身也好,减肥也好,或者感情也罢,它们都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环节,任何环节都是人生这个整体的缩影。

体重减下来了,身体素质更强了,精神状态更好了,感情自然也就顺利了,感情顺利之后心情好,事业、人生诸多方面也都好了。这就像是一个蝴蝶效应,一环接着一环,拼凑出了一个更完整的人生。至于扇出的是北美洲的飓风,还是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不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死亡)”的二元选择,而是有没有目标、有没有一个积极的状态去坚持去面对的问题。如果,你能控制好你的体重,我想也许你就能控制你的精神状态、你的感情、你的事业以及你的人生。人生有很多事徒劳无功,但依然要经历一

九把刀在一篇叫《最美的徒劳无功》文章里讲了一段少年时的爱情故事。

故事里,少年时他还叫柯景腾。他喜欢上了坐在他后桌的女孩。女孩常常在背后很用力捏他,捏得他叫苦不迭。他一边骂她“你神经病啊”,一边在那种痛苦中藏起了一份快乐。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常常在她擦黑板的时候在她身后拉扯她的马尾辫。她气得跺脚,大喊“我要告诉老师,我要告诉老师”。可她从来也没有告诉过老师。她把他的书包从五楼上丢下去,或者甩得他的书满地都是,或者把没有喝的牛奶放在书包里爆裂开来。而他也常常惹她生气。而那些相互的折磨,却是那个年纪里畸形的快乐。

他们相互保存着那份记忆,他爱她,其实她也爱他。可他们都没有说破。他曾经在惹她生气时,用画漫画哄她,说他以后要当漫画家,还信誓旦旦地在漫画下签名,说以后可以增值。她送他礼物,她保存着他的漫画。后来她去了国外念书。他也没有成为漫画家,渐渐开始写书,开始成名,还拍了电影。那份美好的感情,被放在了心底。他们各自保存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九把刀把那种美好的开始和无疾而终的结局叫作“最美的徒劳无功”。徒劳无功,是因为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曾经的努力和信誓旦旦都成为了记忆。而最美的,就是那些有关爱的记忆。徒劳,总是好过无痕,那些记忆让他和她都在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会泛起淡淡微笑。二

她生活在南方的小城。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总觉得故乡的小城,太小太小,小得容不下自己硕大的梦想,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

大学毕业之后,妈妈给她介绍市里一个国企的财务工作,相比一线城市,那份待遇不算高,但也不低,在那小小的城市生活绰绰有余,还能过得相当富足。她几乎是没有犹豫地拒绝了,她告诉妈妈自己要去北京。

大学刚毕业的22岁女孩。一个人背着相机,拖着行李,坐着火车蜿蜒爬行在华北的平原上,一步一步地朝着“帝都”迈进。

她曾经在市里做过一个网站的摄影记者。读书的那些年,一直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背着相机,从事媒体工作,或者云游四方,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给媒体写写稿子,在文艺的丽江或者大理居住下来。后来觉得那太不现实,自己年轻的心里还埋藏着巨大的能量。

来到北京之后,在朝阳区的一个小区租下了昂贵房租的房子。

刚开始找工作的那几个月,过得异常艰辛,一个女孩子在北京这繁华的都市里,口袋里的钱一点点地消耗,不知道下一份摆在自己面前的工作是什么。她一度担心自己是不是很快就要从这个小区搬走,住进一个更差的房子。她常常在网上看到文章,说那些北漂的少年,住在没有窗户的隔间房子里,整套房子里住了十来个人,每个人只有小小的一张床的空间。没找到工作之前她已经做好了那样的打算,可她没有给家人打过一个电话。

既然选择了出来,来外面的世界闯荡,就没打算空着手回去。直到那天她读到一句话——“家和故乡,是唯一离开了就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心里默默地生出几许苍凉。自己已经走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便想着要走出个模样。三

女孩觉得自己要折腾。自己写了那么多年的文字,拍的照片也很文艺。不多久,她便找到了一份纸媒的摄影记者工作,没有沦落到自己预想的那样流落街头。

渐渐地,她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媒体的摄影记者,再便是认识了很多媒体的编辑,开始在工作之余给他们写稿子。偶尔还会以特约记者的身份给《中国周刊》《南都娱乐》这样的大刊写稿子。甚是欢喜。

来“帝都”之前,她设想过无数种可能。自己不是毕业于重点大学,可能找不到工作,被扑街;或者找不到住处,拖着行李箱住在小旅店,钱花光了回老家,被扑街;或者工作的收入和开支完全不平衡,自己设想的美好生活和现实产生巨大差距,最后还是,被扑街……可来了之后,找了几个月工作,没想到比想象的顺利,或许是老天眷顾,一个在外闯荡的女孩总是值得疼惜和照顾的。

诸事还算顺利,工作一年下来,写了不少东西,也接下了两本书的合同。她还和自己一个相熟的编辑互勉,要一起战斗,那个编辑男孩也是接下了两本书的合同。她一边帮别人做书,一边又遇到几个做新媒体的朋友,想要做娱乐类的App。她是硬生生把自己二十出头的青春,过成了几个人的青春那样繁忙。

来北京的第一年,春节她没有回家,还在熬着App上线之前的工作。除夕之夜,她还在加班,突然觉得心酸,有点儿想家,可想了很久还是不知道怎么给妈妈打电话。她打开微博,写道:其实我这几年还是挺幸运的,写文遇到了最好的编辑,做互联网遇到了最好的同事,当记者碰上了最好的杂志。尽管中途丢掉了些专业或非专业知识,但一直坚守在传媒的阵地上,沸腾着,也沉淀着。现在我又把更多精力挪至创业的项目上,这每走一步似乎都在推翻过去,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等着我,可我知道,徒劳总好过无痕。

写完微博,到楼下街角的餐馆里,点了个土豆片,莫名地吃出了故乡的味道,一边吃,一边落泪。毕竟是个女孩。她想着自己搬到那个小区以来,煤气灶、冰箱、水管、洗衣机,甚至淋浴喷头,坏的坏,换的换,都是自己一个人应对,实在应对不来,才找到同事或者朋友帮忙。自己也从一个羸弱、犹豫、多疑、对未来充满惶恐不安却又满怀期待的状态,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女孩。

吃完饭,假装坚强地给妈妈通了电话,然后继续回到住处熬新媒体创业的事。四

有些事,从开始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或者一定要得到什么。就像九把刀那段“最美的徒劳无功”的感情,或者我们在追求着永远不知道终点的目标。

工作充实的女孩,几乎是趁着所有闲暇的时间去做那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做义工,或者在喜欢的小店里找寻一些小的物件,或者出去短途旅行。她觉得那样能够让自己尽可能地远离负能量,但自己距离梦想的方向还是差太多太多。

她的书出版了。她的APP也上线了,人气还不错。

但她的感情、她的生活也还是遇到过诸多问题,本以为强大到可以应对一切,但还是难免会在乱七八糟的事情中沉下去。每次遇到负能量积压太久,她都会到朋友那里去,两个人坐着、说着,或者叹气,末了终归于长长的沉默。

她说:有些命运难以忽略,那就奋力一搏吧,人生总还是要过下去的,这么愁眉苦脸,恐是青春都不会原谅自己。能爱,一切就还能继续。

她计划,忙完这年一定要去学点其他的东西,和自己掌握的媒体相关的技能不同的东西,比如建筑,比如戏剧,比如心理学,等等。二十来岁正是折腾的时候,她不想在三十多岁之后,自己成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因为顾及着家庭或者丈夫,或者诸如此类的繁琐生活而失去了挣扎的可能。还能学习,人生就还有无限种可能,她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走成怎样,曾经心心念念的媒体路,说不定哪天就变了,只要自己愿意,没什么不可能。

在北京的第二个春节前夕,她终于还是决定要回家了。都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她算是已经“游必有方”了,可前路的意义不在于寻找,而在还归。她没有买机票,还是想以来的方式回去,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开房间,进去之后拉起窗帘,自己待在里面,开着电视,刷起了微信。

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祝福与告别,很多人都在写着自己的年终总结。她想想,自己来北京这两年折腾了太多,而以后可能还会折腾更多。回到故乡,自己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那个自己,可她还是那个会拒绝一个国企待遇不错的工作的自己,因为有梦想,还能爱,还能折腾,她就不想局促在各种犹豫里。故乡是个回不去的地方,曾经人们掀起“逃离北上广”的运动,可最后他们又都回到了那里。她乘着火车从故乡出发,从北京再听着铁轨节奏的响声回去,最终火车还会把她从那里带走,带到充满折腾的梦里。

也许她做的每一份工作,很快便被自己否定,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从文字到摄影,再到以作家的姿态写作和思考人生,最后还要在新媒体的潮流里奔突,亦或者以后的她还会进入建筑、戏剧或者心理学行业。不是无数次的否定,而是无数种可能。徒劳,并不是无功,但绝对胜过局促不前的死寂与无痕。你只有努力,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你不对自己狠,就别怪别人对你狠

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本意想去海南大学念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隐约觉察到父母期望我能留在重庆,便改在本地一所大学,念了中文专业。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同学们都开始准备复习考研了,自己也有点儿动心,想念影视方面的研究生。于是也跟着像模像样地去查自己想考学校专业的复习书,然后借书来看。那段时间一直抱着厚厚的《世界电影史》,翻来翻去也没有看多少页。

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来。但也知道了考研是怎么回事。后来遇到两个朋友,听了他们的故事,对我产生了莫大的震撼。

Y是在一个QQ群里认识的,大家聊得好,相互之间也就成了朋友。那种生活中互不相识的朋友,有种特别的好处,你不开心的时候向他倾诉,他不会有负担,你也能获得快乐,或者你需要分享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也都乐于倾听。

Y是个律师,她非常瘦,瘦得像是营养不良。但她天生就是那样的体质,就算吃再多也不会长胖。她司法考试,经历了三次失败,终于在第四次考试通过了。她说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刚开始的那三年,她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试,最后自己的成绩都不理想。女孩的青春都短,三年下来都已经25岁了,都说人从生理上25岁就是转折点,从25岁开始人就开始渐渐变老,所有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都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考到第三年的时候,Y已经压力大得不行。第四次考试她整个人都带着豁出去了的心态,节衣缩食,待在家里复习。有段时间脑子都进入了一种虚空的状态,总是产生耳鸣和一种空荡荡的感觉,脑子里有个影像,好像自己处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一束不知来向的光照着自己,四周一片黑暗,不知道会有什么,心里特别地压抑。

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她还出现了幻觉。常常看到一个女孩出现在家里,有时候在自己床边,有时候在屋角,有时候在窗台前,刚开始她很害怕,可久了就觉察出或许是自己压力太大了,也便忽略了那个影像的存在。出现就出现吧,好像还有一种有个人陪伴着你复习的样子。

最后第四次她终于考过了,考过之后那个幻影再也没有出现了,像是得到了解脱和救赎。我问她,那段时间她是怎么处理压力和克服艰难的。她说,她觉得自己根本不会考不过,拼命做就好,一定会过的。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Y能够把自己复习得产生幻觉也真是蛮拼了。想来也是,一个姑娘能有几个三年来供你消耗在同一件事情上。第四年她用一个很好的成绩给了自己最好的答案。她说,要说25岁人开始衰老的话,趁着25岁还年轻这个劲儿没有衰落,一鼓作气地多努力一点,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也许再考个三年,未必还能坚持得下来。但是现在不拼一点,可能等待她的要么是放弃,要么是无休止的司法考试。最终Y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律师,她说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检察官,还开玩笑地说,梦想成为检察官都是TVB惹的祸啊。

和Y姑娘有些相似的是S,S是我之前在做网站编辑时的一位同事。

S因为是研究生学历进入公司的,工资会比我高出一截。这无可厚非,别人比你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学习了比你更多的东西,有一个比你更高的文凭。所以那点儿收入的差异并不能成为彼此开心玩耍的芥蒂。

S说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突然就决定考研了。本来她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学,心里面有些不甘心,就这样像大多数同学那样,一窝蜂地扎进社会的洪流,做着普通的工作。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拼一点儿,考个研究生,多认识一些人,多学一点儿东西,也多一些可能向上的机会。那时候也有人劝过她,说你考研了之后出来是一样需要找工作,读三年书,三年会积攒多少应届毕业生,到时候压力只会更大,而且做三年说不定工资都涨了不少。S觉得朋友们劝她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自己认定了,觉得不能这样比,就不想被任何人影响。

本科学计算机的S,突然想要去报考名校的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传说中的MBA。那时候的S还是个小胖妞,长得也不漂亮,觉得再不济一纸文凭怎么着也会为她长相之外加些分吧。

因为跨专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知识,可谓一窍不通。连大二结课的英语和数学,也都快被忘得一干二净了。重新拿起丢下的东西,和接触一些全新的东西,那段时间S昏天黑地地泡在考研自修室里。抱着专业书籍,几乎是一字不落地背,因为缺少基础只有死记硬背之后才能帮助她慢慢消化。

对比着网上淘来的笔记,在书本上写满了各种知识点的扩展信息,整本书都是花花绿绿的记号,那本书几乎只有S自己知道怎么用。英语和数学这种基础课程,也是很艰难的,她甚至买了两套书,自修室里的书和试卷是需要做的,宿舍的书则是睡前那几分钟翻阅的,上面没有任何笔记。S说,如果两本书都做笔记,最后复习起来只会增加自己的难度。政治是她最后才去复习的,那种死记硬背就能过的科目她一点儿也不担心。

夏天的时候,S顶着炎热的天气做着恼人的高数题,整个人很快就晒黑了。考试前的那两个月,她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早上六点多就起来了。校园里很少有那么早起来的人,她就开始在自修室里拼命了。最后终于考上了一所知名的211高校。拿到成绩的那段时间,她高兴得不得了。她说,高兴的不只是成绩,考试前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也被复习的那一年折腾得只有九十多斤了,她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从丑小鸭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大美女。

听了S的故事,我真心地连连点赞。多少还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当初能够忍忍,多坚持一把,说不定就不用在这做网站编辑了,或许可能去做自己梦寐以求的影视编剧了。后悔归后悔,庆幸的是自己没有迷失过方向,最后离开网站之后也算是走上了正轨,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网站的工作对文字要求不高,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工作。在我离开之前S就已经离开了,本科学计算机,来到网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只想找一个跳板,完全没有想过要在这里长久待下去。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那么拼的。她说,她对本科时的自己认识也算非常充分吧。普通的学校,普通的长相,普通的能力,丢在茫茫人海的求职大军里,绝对是炮灰级别的。你不对自己狠一点儿,进入到那样庞大的求职人群里,只有沦落到别人对你狠的地步。S对自己还是有点儿要求、有点儿渴望的,希望自己能够有个更好的环境去更好地生活,也羡慕自己以前看偶像剧里那些都市白领的工作。那种工作和自己知道的学长学姐完全不同,平凡的毕业生根本不能叫白领,只能叫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而已。

最后S去了哪里,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应该会是她期望的真正的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至少她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S说得很对,你不对自己狠一点儿,真的只能沦落为炮灰。人生啊,只要你对未来还有所期望,还年轻,还能折腾,就要努力一把,拼命的时候一定不要对自己手下留情。你只有努力,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定位自己,才能定位未来一

Z君去某大公司的地方分公司做了人事专员。

我们都觉得他太牛X了,大家都是去面试做个职员,他是去面试别人的。

Z说他去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培训,接连培训了好多天。

有个讲师是公司外聘。讲师讲了一个故事。

有人来面试工作,他会问应聘者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问题抛出来之后,一般的应聘者都会被砸得莫名其妙。一般人都会去揣测面试官的用意,还有很多人都会纠结于怎么样才算“善良”,或者自己究竟是不是善良的。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会吞吞吐吐地说:应该是吧。

还有的人会说:我也不知道。

讲师说,他其实并不是想要招聘一个善良的人。通常情况下,善良对一个工作人员来说,用处不是特别大,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用。

他说,他通常会用这个问题筛选掉一部分人。通过的进入下一轮,通不过的那就免谈了。那怎么样才算通过呢?他会选择那些毫不犹豫回答是或者不是的人。他说这要的不是善良与否,也不是能否应变面试官的刁难,而是你是不是清楚自己的位置。这个问题可以有千万种变化,只要是和工作毫不相关却又看起来非常简单而且莫名其妙的问题,总会很轻易地考倒一个人,尤其是在面试和应聘诡谲紧张的氛围里。

他说,只有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问题能够充满责任感去应对。二

P是那种读书以来就一直特别能折腾的人,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一直把自己当作三好学生来对待。高中时候成绩一直不错,考试总能够在庞大的校园里进入前三十名,这个范畴足以保证把他送进重点大学。

果不其然,高考下来成绩志愿一轮走完,他被送进了一所985高校。全家皆大欢喜,把孩子当作扬眉吐气的标签,还请了乡亲近邻吃了升学宴,多么地光荣!P也觉得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在大学校园里,虽然不像是高中时候以成绩论英雄,在那个不看成绩的环境里,大家都追求着60分万岁,他成绩也还算能够拔尖。参加了两个校园社团,做得也都特别出色,在大二下学期校园社团换届的时候,两边的社团负责人竞选他都入围了。最终他不得不放弃了一边,而成为了另一个社团的负责人。

按照这发展趋势,他也很快地从校园毕业进入到一家知名的外企。谁都觉得接下来的事情会一帆风顺,一个优秀的人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会拿着一份优秀的待遇,过着优秀的生活。

可是大企业就是大企业。那轮外企招聘一起进去的有8个人。3个月的见习期完结后,面临着转正问题的时候,公司进行了一次综合能力测验。所谓人外有人,不幸的是P没能通过,最后人事总监告诉他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个缺陷,就这样他被开除了。关键时刻没能转正。

之后,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好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无业状态。在一个拥有数百人的大企业里,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家里待久了之后,没有工作自然没有收入,也不好意思再向家人要钱。决定先找一个工作应付着,骑驴找马,遇到更好的机会就跳槽。

可他离开那家大企业之后,转而就投入到了一家工作类型相似的活动策划公司,外包做各种大公司的策划和设计相关的业务。没想到离开大公司之后,本来被P拿来当作练手的工作,却突然凸显出他的优势来。

他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有些宅,可他内敛的性格对应着的却是无限丰富的思维,有时候点子多、奇到让人惊讶的地步。而且他能很好地把那些点子具象化下来,做成一个策划案,哪些地方该怎么安排、哪些地方该怎么规划,他安排得一清二楚。老板看了他的方案之后,常常都说: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天才啊!

很快,他就决定自己要留在这里。别人都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P在这家小活动策划公司,不仅找到了自己能力可以发挥的地方,也找到了存在感,还得到了丰厚的待遇。每做一个方案,都能回馈一笔款项到他手里。在这里做得那么好,何乐而不为?

站在局外,我想P的父母可能会觉得看不起这个策划公司的职位。P被那家外企Kick(踢)掉的时候,心里面也充满了委屈和郁闷。毕竟他做了那么多年的优秀角色,竟然会被当作劣质品淘汰掉。我们都希望能够进入一个好公司,拿一份好待遇,有一个好职业,但这不是你读了多好的学校,有多优秀的成绩,就注定你要做多优秀的工作,或许你的位置并不在那里。P在策划公司得到的待遇,发挥出的天分,就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三

你读过大学,我也读过大学,我们都经历过校园生活,我们都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都是前三年玩游戏,大四的时候拼命找工作,大学时我们寝室就有三个这样的人,只不过有一个比较悲催一些,最后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回到老家继承了家里的企业。毕业那天,我们寝室有个兄弟的学位证丢了,我们一度还怀疑是不是那个没有拿到双证的家伙偷去了,以回去给家人交差。

大多数的大学生活都是那么过来的,平凡而普通。毕业前夕,面对人生的分岔路口,我想你我都有过那种感受,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处。茫茫的人才市场,人潮涌动,每个展台面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就算是校园招聘,也有种来校园里做宣传的意思,总觉得那些岗位没有自己的归处。

寝室有个兄弟老方就是,毕业前夕,校招的各种公司要举行双选会了,拿着简历彻夜感叹,说不知道该在简历上写点儿什么,好像都是一片空白,也没有去实习过什么工作,也没有特别擅长的东西,连学校里面比较正规的奖项都没有拿过几个。说得彻夜难眠,我们几个人躺在床上,一边焦虑着未来的走向,一边感叹着身份的转变,我们都不再是学生了。还在感叹,不知道此次离别之后,我们几个好兄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一起见面了。

老方在感叹简历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时候,躺在床上还点起了烟,说是孤枕难眠。那家伙最后睡着了,烟头掉在了床上,还把被子烧了个大洞,闻到味道才把我们吓醒,从厕所接了盆水泼在他床上。

后来老方也是辗转在重庆、成都做了好多份工作,一直没有安定下来。

苏格拉底有句至理名言,叫“认识你自己”。与其不断挣扎,想拼命做出一份优秀的冠冕堂皇的简历,让人看了觉得你很优秀,然后录用你,倒还不如说把问题丢到内心深处,问问自己究竟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工作。找到你自己心里的位置之后,你才能找到职场的归处。如果你的简历被一家大公司相中,结果他发现你并不适合,像P一样最后被踢掉,你还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小公司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光芒吗?只是编简历显然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不知道,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突然丢出一个问题:你善良吗?

你心里会有明确的答案吗?你没放弃生活,生活就永远不会放弃你。愚钝如我,生活仍没放弃一

我一直是个愚钝的人。从来都不曾聪明过。

生在农村,父母老实,还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我也就是这普通家庭里的孩子。我的出生,让姐姐们都没了书读,家里交不起超生罚款,只有让姐姐们辍学。而读书成为了我替代姐姐们要完成的最大使命。那也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背负着父母的最大希望。

闲来无事,和父母聊天,他们总会说:好好努力读书,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好好努力读书,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这句话整个童年听了无数遍,有时候都觉得它就像个梦魇,一魇就魇了我整个少年。长大以后,再想起那句话时,仿佛领悟了什么:父母或许就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人,只有靠着这样的方式,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父母的念叨里,我渐渐开始变得要做一个“好孩子”。好孩子就是不爱说话,有时候看到长辈挠挠后脑勺不知道和长辈打招呼,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着门缝外传出的声音:哎呀,这孩子就是这样,都不爱说话,一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

小学三年级之后,学校里开始教大家写作文。那时候觉得写作文太痛苦了,怎么可能写得了几百字嘛?根本没那么多的话可以说啊!大姐心疼我,给我买了一套作文书,书名简单直接《写人》《写物》《写事》《写景》。几乎厌倦写作文的那段时间里,我的所有作文作业,都来自那套书里,开始是抄,抄别人的文章被老师表扬之后,感觉特别羞愧,后来写作文尝试着抄的时候改写一点。渐渐地,在抄写作文的时候,好像找到了一些关于写作的脉络,也才有了后来对文学的热爱。

自己一直不是个聪明人,每次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得耗费掉比别人多很多倍的时间和心力。但我又是自己的人生和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只有把自己弄得辛苦一些,争取拿优秀学生的奖状,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以及做一份好的工作和过好的人生。

小学的时候,记得有次和班上同学打架。我把他从一个石头阶梯上推了下去,脑袋磕出了血。心里很害怕,却还要像小孩子打架时应有的桀骜,表现出一种不服气再来战的姿态。没想到他哭了,后来他爸爸来了,把我的书包收缴了,让我叫我父母去拿。我顿时心里面一阵恐慌,却又不知所措。回到家里,挨打。妈妈说,我让你去读书是让你去打架的吗?打骂之后,妈妈带着我去给人家家长道歉,要回书包。

中学有同学J,他学习成绩很好。就是每天玩,也总能拿到年级第一。他是天赋型选手。自己远远落后于他。没办法,小小的乡镇中学,每年差不多也就四五个孩子能够上县里的重点中学。那些时间,我天天花很多时间看书,寒假暑假的作业从来都是一两周做完,剩下的时间除了玩也便会看很多的书,甚至预习下一学期的课业。终于才赶上了年级第二、第三的位置。后来念高中之后,曾经的天赋型选手,依旧保持着初中时的作风,集结小伙伴,一起出去玩网游,和同学一起偷偷抽烟,晚自习逃课,再后来,大概如《伤仲永》里的少年,从此消失在那所县里最好的高中。他的天赋可以甩出我几条街,但他高中没念完便回到了乡下。后来去了哪里,不得而知。

前段时间,回老家,远远见到他,不敢上前打招呼。曾经有多少年,我一直把他当作心里的对手,默默较劲,觉得我不努力就赶不上他。那种较劲的心态,在心里埋藏了多年,仿佛是一种自卑加上难以言说的感觉,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他。愚钝如我,聪慧如他,却走向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世间本没有路,不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而是你想着,走着,坚持着,它自然就有了路。二

大学期间,我加入了学校的记者团。和我同在记者团的还有一个和我相似的少年L。之所以说他和我相似,也是在我们认识好几年之后,一次记者团聚会,酒酣饭饱之后,我和他都没融入大家的欢乐里,在一旁开启了私聊模式。

L进大学之前,根本不知道作为一种文体,什么是新闻。

都说高中结束,大学就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但大学也是个你逐渐发现自己愚钝的地方。只是有的人选择了用爱情来滋润自己,有的人选择了游戏来麻痹自己,有的人选择了摸着石头过河找寻自己。

L不知道新闻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加入社团时,台下的老团长和各个部长,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都写出了些名堂。我记得有个学长问我,你知道新闻的六要素吗?我脸涨得通红,然后摇了摇头,说,我爱写作,我就想加入记者团。手里攥着我以前写过的诗歌和短篇小说,结巴得说不出话来。

团长给另外一个学姐交头接耳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跟我说,你把你的诗歌拿下来给我们看看呢,我觉得你可以考虑进入副刊部。负责副刊部的学姐把我叫了过去,由于紧张整个人都显得很激动,她问我诗歌的问题时,我声音都在发抖。

副刊部有个学长本身就是个诗人,和《星星诗刊》等很多诗歌杂志的诗人都有联系。我很佩服他。他瘦瘦的,不爱说话,看了我的诗歌之后让我进入副刊部。就这样,我进了副刊部,而L进入了新闻部。整整大学一年,我在校报上仅发表过一篇一句话新闻,20多字,领了10块钱稿费。副刊更是颗粒无收。

L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新闻方面的知识。很快,他的新闻开始见报。学校的校报是有国家统一发行刊号的报纸,让我们这些文字爱好者特别荣耀的是,自己文字在上面发表了,还有机会和都市报一起参评重庆新闻奖。这是重庆最高的新闻奖项。那时候一直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拿奖,可又觉得那是遥遥无期的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