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15:28:37

点击下载

作者:张晓京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试读: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超越世界多个发达国家,用了很短的时间提前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人们对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与讨论。另一方面,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愿望,以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中国的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都无一例外地走上了提升其办学国际性的发展道路。了解与认识国外高水平大学,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念与运作方式,熟悉其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语境下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对于提升大学的国际性而言应是基本环节之一。因为,所谓“借鉴”的前提,应是“知道”,进而“了解”,然后“比较”。没有经过“知道”、“了解”与“比较”的过程,所谓的学习与借鉴就少了针对性,多了主观和盲目。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人的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等教育中所显现出来的一个表现就是学生的代际特征。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大学校园相继迎来了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大学生。他们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话语体系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烙印。因此,仅就学生管理来说,对于今天的大学管理者而言,不单单是学生数量比过去多了,而且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征与以前的学生不同了,学生个体的情况也日趋复杂了。学生的家庭背景、收入状况、学业基础、情感模式、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等等方面,同一性越来越少,差异性越来越大。今天的学生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传播与通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些新情况都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学生工作队伍,形成了一整套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生工作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套体系至今仍发挥着强大的管理职能,但也同样经受着因环境与被教育群体变化而带来的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高等学校在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将学习与借鉴的视野也投向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从最初认为国外高校,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高水平”只体现在学术事务上,学生基本上各顾自,根本没有人去管这样的认识,到了解了“学生事务管理”这样的名词,再到进一步了解了国外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架构及运作模式,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尤其应该提到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给中国大学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理念的转变,更成为面向新的形势,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政策选择之一。应该提到的是,近年来,尽管围绕高校学生管理的交流与直观的、近距离的观察机会越来越多,作为教育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生事务管理也进入了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此为主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日益增加,“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领域已经受到了教育管理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们共同的关注。但是,对于广大的实际工作者而言,能够得到比较客观、准确的信息,形成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大体印象却并非易事。语言转换固然是一个问题,更主要的问题则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事务管理”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产生并发展的,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运作方式。如果不对诸如“一站式”服务、注重校园多样化、学生服务与学生发展等等概念所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上述甚至更多的“概念”所实施的条件和文化内涵有一种全面的了解,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难免“形似神离”。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办学的自主性很强,因此,学校与学校之间虽然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但只会因竞争的存在而越来越突出学校自身的特点,而不会因竞争的驱使使得大家相互模仿,越来越像。所以,当我们研究英国或者美国或者加拿大等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时,会发现很难简单地用一种模式去概括,去“贴标签”。因为每一所学校有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我们很难将从一所学校了解到的事实当成一种“普遍性”加以介绍。作为一项应用导向十分明确的课题,限于我们的知识积累、人员结构和语言能力,加之研究对象又十分的庞杂,只能够采取比较“讨巧”的方法,选取美国八所大学作为个案进行逐个的剖析,并将其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中比较吸引我们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重点呈现出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其学生事务管理包含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

如何保障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具有哪些规律和特点可供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的阐释,前文已经有所涉及。本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管理项目年度课题,也是学校为推动学生工作精细化发展而特设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与一般的学术研究课题不同,对这一课题所涉及问题的研究,其推动力主要来自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改革需要深化,学生管理也面临挑战。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发展高等教育战略的现实情境下,作为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一线的人应该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应该有更为强烈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愿望,和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其目的与意义绝不是赶时髦似的,仅以一知半解的事实去向我们的同行“推销”美国高校的所谓“Student Affairs”,而是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都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并将探索的结果与同行们分享。可以说,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在探索中“发现”的乐趣,我们会把美国大学的“Orientation”与我们的入学教育作比较,我们会在组织学生公寓活动的时候想起斯坦福大学的“Residential Education”;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制度”(Honor System)令我们深思,而哈佛学院和耶鲁学院的学生事务管理又令我们对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进行反思。总之,无论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要求来说,还是为促进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开阔实际工作者的视野,我们都愿意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探索与分享中增进理解,并为改进与完善这项工作积累素材。

三、国内外现有研究现状述评

1.学生事务的概念

在美国,“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而言的,通常涉及“课外”、“学生活动”、“住宿生活”和“感情和个人问题”等。美国学者米勒(Theodore K.Miller)认为“学生事务是用来描述校园内负责学生课[1]外教育,有时也包括课堂教育在内的组织结构或单位。”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这一对概念的形成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事务相关的概念还有“学生人事”(Student Personnel )、“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等等。由于“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管理”是典型的“舶来品”,因此,我国学者在解释这一概念的时候也难免与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进行对比。方巍较早地对“学生事务”下了定义:“学生事务,指的是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所谓学生事务工作,指的是学生课外的一切活动及其管理。”[2]蔡国春提出,学生事务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3]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工作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来看,与我[4]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类似。”2.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

1991年,米勒(Theodore K.Miller)和小温斯顿(Roger B.Winston, Jr)通过回顾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认识了学生事务的发展。他们采纳了利皮特(Lippitt)和施米特(Schmidt)1967年的分法,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分为“诞生”、“青春”和“成熟”[5]三个阶段,相应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也经历这三个阶段。1996年努斯(Elizabeth M.Nuss)详细研究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史,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成立与早年史、多样化、现代发展、[6]进一步扩张。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是我国学者介绍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从现有文献看,主要有三段论、四段论和五段论等三种观点。方巍将美国200多年来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史前阶段、孕育阶段、诞生阶段、确立阶段和成熟阶段[7]。2000年,蔡国春提出了新五阶段说:背景和渊源——替代父母制(In Loco Parents),独立和分析——学生人事工作(Student Personnel Work),复兴和变革——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专业化的奠基——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动态和前瞻——SLI[8]计划(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此外,王卫放提出四阶段论,他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早期、中期、近代、

[9]现代。2004年,吴志功以高校出现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领导为标志,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120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对各个时期学生事务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表现进[10]行了介绍。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指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新人道主义(Neo-Humanism)、实用主义[11](Pragmatism)和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作为高校一项管理活动具有其特有的理论基础。除上述关于哲学指导思想的梳理以外,许多研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文章均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管理理念”或“指导思想”的问题。于伟、韩丽颖认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过“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服务”等发展阶段,在20世纪60、70年代学生发展理论(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的兴起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更成为主导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发展理论不仅讨论一般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且讨论认知和智力的发展、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伦理和道德的发展及具体行为的发展,诸如职业选择、饮食习惯

[12]等等。

李奇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纲领性文件”的研究,提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行业哲学”即是“全人发展”的哲学。这一思想在1937年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的《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中就已明确。所谓“全人发展”的哲学,包括“智能与成绩、情感性格、身体条件、社会关系、职业技能、道德与宗教价值观、经济资源、美学鉴赏”。它强调要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智能的培养;强调要把学生看作是单个的人,而不能“见林不见树”。在1949年该组织同名文件中重申了这一哲学,并指出,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是肩负责任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客体。2004年的《反思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关注学生的经验》(Learning Reconsidered: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Experience)再次重申,学生事务要致力于全面发展的承诺。李奇认为,除“全人发展”的哲学之外,学生事务还要为实现学校的学术使命提供服务和支持。“这一哲学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把学生事务、学术事务及其相关的部门和组织视为协作者,各方都为了实现学校的学术使命而共同工作。”第二种方式明确指出,学校的学术使命最为重要,为了实现学校的学术使命,学生事务必须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李奇的研究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主题的演变清晰地呈现出来。20世纪30-50年代,学生事务所关注的是行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改进;60-80年代,学生事务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服务的目的就是提供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知识,学生发展专家所承担的三大职责是行政管理、教学指导和咨询建议;从80年代开始,学生事务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学生的学习。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ACPA)在其名为《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 )的报告中讨论了学生事务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1998年ACPA、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NASPA)NASPA的《良好的学生事务的实践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for Student Affairs)概括了学生事务对改进本科教育质量可以做出的贡献;1998年《有力的伙伴关系:分担学习的责任》(Powerful Partnerships:A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总结了增进学习与协作行为的10条原则;2004年《反思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关注学生的经验》(Learning Reconsidered: 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Experience)对学习、人文教育的目标以及学习结果进行了界定,提出了15项支持学校追求卓越的建议;2006年的同名文献则是2004年文件的实施蓝图。“上述主题,既体现了学生事务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凸显了[13]高等教育环境的巨大影响力。”4.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目的,王卫放认为,在于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完整的人[14]。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分别于1937年和1949年两次发表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具有深远影响的纲领性文件《对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明确提出了学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ACE在1937年发表的《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中指出,高校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是对他进行智力训练。学校为学生要提供20余项服务内容,其中包括:

向未来的学生及家长、中学教师解释高校的目标和所能提供的机会

选拔新生

进行入学教育

提供诊断服务以帮助学生发现其能力、倾向和目标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关系

监督学生的健康状态,控制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住宿生活项目的提供与管理

课外活动的管理、评价与发展

协调经济资助和勤工助学

保存学生档案资料

维护纪律

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

提供教育机会和服务信息

1949年ACE发表同名文章,提出,学生事务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包括招生、建立个人档案、住宿、纪律、资助、职业规划及求职、身心健康等17个方面的服务。

1958年,菲德(Feder, D.D.)等人通过ACE的学生人事管理会议提出了“现今普遍知晓”的学生服务项目11项:

招生录取

注册记录

学术咨询

健康服务

食宿服务

学生活动

经济资助

就业安置

个人咨询

特殊诊断(包括阅读补习、学习习惯、演讲与听力)

特殊服务(包括新生入学教育、老生顾问服务、外国学生项目、婚姻咨询、宗教活动)

综合上述考察,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蔡国春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招生(Admissions)

注册管理(Registration)

定向教育(Orientation)

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

行为规范和纪律(Student Code of Conduct and Student Discipline)

经济资助(Financial Aid)

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中心(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Student Center)

健康服务(Health Service)

咨询服务(Counseling)[15]

就业指导(Career Planning and Placement)

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应该向谁负责的问题上,王卫放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向学校负责的要求和责任”和“向学生负责的要求和责任”。美国学生工作的专家则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管理、学生成长教[16]育、咨询和校园生态。程晋宽按系统论的观点,认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组织具有三种功能:输入功能,包括招生、经济资助和定向;流通功能,包括评定、辅导、活动、训练、健康服务和学生宿舍管理;[17]输出功能,包括就业指导、职业安置和校友事务。于伟认为,美国学生事务工作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教派的管理、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公寓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学生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就业指导)[18]以及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活动。方巍认为学生事务管理“可以分为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19]作自身的管理”等四个方面。5.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模式、体制及特点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模式,蔡国春对此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从历时的角度,他把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学生事务管理的典型模[20]式归纳为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四种;从共时的层面,根据报告关系方面的差异,分为直接报告(Reporting to the CEO)、间接报告(Reporting Through Another Institutional Officer)、双重报告(The Dual Reporting Relationship)、分散型组织结构(A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等四种模式;根据学生事务的内部管理结构,分为经费来源模式(The Revenue Source Model)、服务相关模式(The Affinity of Services Model)、职员协会模式(The Staff Associates Model)、直接监督模式(The Direct [21]Supervision Model)等四种。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观点:蒋威宜通过中美对比,认为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在宿舍部,是以学生宿舍[22]为单位管理学生的管理体制。吴高潮以机构设置为据,指出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是一种由副校长领导学生事务处,下设多个中心的条状运[23]行机制。蔡国春认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包括学生工作管理行[24]政体制和高校内部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在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学生工作进行对比,研究者们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形成了如下看法:

专业化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点 专业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生事务管理有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学生事务管理结构设置独立化和功能的高度分化;学生事务管理的职业化和人员的专业化[25]。

三特点说 表现在教育行政导向弱,行业规范影响大;机构独立设置,功能高度分化;一级管理体制,条状运行机制⑥。

四特点说 没有统一模式,表现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尊重学生的[26]自主权;法制化;学生管理队伍的专家化。

五特点说 健全的学生工作机构、协调的管理系统;训练有素的学生工作专家队伍;完整配套的学生工作法规;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27]务设施;管理、服务型的学生事务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发展比较迅速,近年来,更有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热点的趋势。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广大实际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历史演变、基本概念、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等有很大的帮助。但从进一步满足实际工作者迫切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什么”、“怎么做”的角度看,还有许多需要填补的空白和讨论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实务工作者和教育管理研究者的注意,但除蔡国春、赵平等少数专家比较早地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了系统和集中的研究之外,后来的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感性的描述或粗略的勾勒以及对前述研究的重复或修补的水平。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专业领域,对其的研究和分析是需要一定的积累的。这种积累,既包括语言的准备,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储备,也应该包括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不断充实。作为工作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现有的研究有时让我们感到“不太解渴”的原因,我们认为大概就是这类应用性研究往往在关注理论深度的同时,缺失了对实际操作的有力支撑和准确把握。同时,过于从实际工作出发的一得之言又因为对操作环节背后的理论支撑和高等教育所处的文化生态把握不够而失之于简单类比或以偏概全。

四、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研究框架

1.基本思路、主要观点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并提升国际性,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专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专业化过程中,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是当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在高教领域的杰出成就是与其卓有成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密不可分的。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来自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线。做这个题目的初衷也只是想知道美国大学是怎么处理“学生事务”的。上述理论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及理论发展的研究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使我们能够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更为宏观的背景去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昨天和今天,跳出具体的事务去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教育逻辑”。当然,做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还在于了解和借鉴,所以,我们选择了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所所大学的观察来个体地呈现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方面,以此来满足实际工作者对管理实务的迫切需要。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八所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来研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涵、理念、实践模式以及保障机制,努力做到既深入得进去、又提炼得起来,做到以小见大,追求细致入微与整体观念相结合的目标。既通过对具体学校的细致探查来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同时又从管理的整体视角切入来避免琐碎零散、不知所云。最后,总结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可资借鉴的规律和特点。2.研究创新之处(1)选取八所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的弱点。根据资料易获取性、学生事务体系架构的清晰性、样本的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等原则我们选取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八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这八所大学在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设置上并不相同,如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私立知名大学,它们在学校层面设置学生事务部门,架构清晰;哈佛大学作为私立知名大学的代表,没有在学校层面单独设置学生事务部门,学生事务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公立大学,在学校层面设置学生事务部门,分工协作,职责明晰。同时,尽管学生事务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确定的工作内容,但由于学校历史、规模、学生来源等等原因,各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也各有特色。因此,我们除对八所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架构进行描述外,也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介绍,如密歇根大学的社区培训和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斯坦福大学的“住宿教育”和职业发展服务;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制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习咨询与指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生入学指导和学生资助工作;哥伦比亚大学的申诉服务;耶鲁大学本科生院的学生事务管理等等。(2)以指导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不在于进行晦涩的理论探讨,而在于通过对研究对象——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基本运作过程的描述,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集中地提供一些资料,希望它会为同行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3.研究框架

图0-1是本研究的大致框架:图0-1 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如文献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描述和解释相结合;三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四是反思与建构相结合。1.文献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在进行跨国比较研究时,从资料获得的便捷性、准确性和成本来说,文献法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梳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文献是本研究的第一步。在文献研究阶段,我们收集和整理了近十年国内出版的以英、美等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为主题的书籍(可惜数量寥寥),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中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为主题的研究文献42篇,研究生论文10篇,经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和吸收形成了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历史、理论基础、特定概念、运作模式、目的内容的总体认识,为后续的个案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2.比较分析

比较教育研究中,不管是进行国别研究还是进行问题研究,比较法都是研究者固有的一种视角和方法。比较法要注意的问题是应当在同质的层面对被比较者进行比较。因此,为了考虑同质的问题,那么,既然中国的学生事务在时间上发生得比美国晚,其工作模式上也差距很大,那么,拿什么来并置、再来作分析比较呢?经过考虑之后,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且有并置关系的主要是:

第一,中国正在经历着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因应市场经济而起的观念及管理方式的变革。

第二,与前一个背景相关联,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学生管理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美国的同行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

第三,中国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和话语体系,但面对生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思想和行为方式已发生很大变化的“90后”学生群体,通过什么方式对传统的工作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学生管理的“高质量”问题,从学生服务与学生发展支持的角度,美国的高校确实给了我们许多带有启发性的经验。

第四,从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看,中美两国高校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比如学生的经济资助,比如新生的入学教育,比如住宿服务,比如健康教育与咨询,再比如就业指导和学生活动等等。既然有共同的工作内容,我们就不妨去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有区别,可以相互学习什么东西。3.个案分析

本课题没有对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基本概念、操作模式等整体性的研究,而是从美国知名大学中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逐一地对其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和主要内容进行描述,以学校为单元呈现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样式。这样做得到的结论会比较具体,易于阅读者把握。但我们要声明的是,由于美国高校的数量庞大,同时办学呈现出的多样性,仅通过对八所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操作性描述就得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般性结论的做法是欠妥当的。更多学校的情况需要我们继续研究,而进行更高层次提炼和总结的任务更需假以时日才能够完成。

六、主要结论

通过对八所学校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下述几点主要的结论或者说是印象。

第一,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八所美国大学的学生事务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比如密歇根大学将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定位于“致力于让学生在多元的校园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通过服务、培训和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成长,丰富他们的受教育形式。”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工作的使命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即“帮助学生实现充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这一主要目标,帮助促进学生智力的、文化的、个人以及社交方面的发展,同时注重增强身心的健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学生事务部门的工作使命则表述为“在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领导力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和学习机会,旨在与学术部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成材成长,致力于使学生的学业取得成功、人格更加完善、能力获得提高,并且成为一位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以及校园、本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领导人才。”围绕工作使命,各学校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通过学校网站的学生事务主页公布于众。比如密歇根大学学生事务的任务就包括五个方面:创造一个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完成今后的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社交上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多元融合的校区,从而使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国家、宗教的学生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提高;寻求并且维持学生事务部门内外的合作,为完成上述目标努力;鼓励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促进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二,组织架构清晰,分工明确。

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是美国高校中重要的部门之一。不同的学校其管理架构,包括部门设置和职位安排,甚至是职位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校不像我国高校,不在学院一级设立专门的学生事务部门,只在学校层面设置相关机构,直接面向学生。也有的大学如哈佛大学,其学生工作的重心就在学院而非学校。斯坦福大学与我国高校类似,除学校的相关机构外,每个学院也设有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职能也与学校层面的机构类似,但在编制和规模上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而是根据学院的情况来安排。但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设置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还是在学院层面开展学生服务,其组织架构均非常清晰,机构设置虽然数量远比中国高校要多,但分工与职能十分明确。一般而言,大多数学校都有一位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或者由教务长统管与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相关的事务,其下设置若干位助手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同时设置若干办公室或中心,负责具体工作。而部门的职责则非常具体,直接面向学生,多头并进,条状运行。比如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工作系统就有多达20个中心或办公室。

第三,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专业化”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什么是“专业化”?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学术咨询与指导。美国高校的学术咨询与指导是学生事务工作的一部分。它包括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支持项目,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要求。比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学习中心开设的促进学习障碍和多动症学生的学习项目、化学辅导、数学辅导和写作中心开设的写作辅导项目等,都是针对在某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工作都是由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完成的,他们的角色其实和教师差不多。再比如新生入学指导。就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兴起的背景看,中美两国高校似乎差异不大,大家都关注的是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但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指导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工作体系越来越成熟,指导项目日益丰富,服务的对象涵盖了本地新入学学生、国际学生、转学生,其中的“orientation”甚至面向所有初到学校的人士提供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包括“迎新周”(week of welcome)、“定向教育”(orientation)、“夏桥”(summer bridge)、“新生家长适应研习班”(parent orientation session)等等。新生入学指导工作专业化的表现之一即是1984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全国入学指导管理者协会(National Orientation Directors Association, NODA),1986年出版了《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指导纲要》(Guidelines for Student)。而其他的学生服务与发展项目也有类似的专业协会。

七、几点启示

尽管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从生发的环境、管理体制、指导思想、运作方式等等方面差异巨大,但当我们将视线集中在学生——大学这一知识群落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上去考虑问题时,就会发现,其实,中美两国的学生工作者们往往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他们之间应不乏“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一:学生事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并不是脱离于学校学术活动之外的教育活动,也不是与学生的学术生活相对立的“另一种教育活动”。恰恰相反,它在其特定的领域里运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服务,向学生施加影响,而其目的只有一个,即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因此,不论是那些被我们所推崇的美国顶尖大学,还是一批正在努力跻身于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共同语言”之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到“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理念是美国著名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理念。其学生事务虽然经历了与学术事务合一——从学术事务中分离——提倡学生服务——强调学生发展——重新关注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发展历程,但通过服务项目的提供,发展项目的设计,区别不同群体的精细化的指导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平衡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给学生一个完美的大学生活的体验是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目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人认为,尽管美国大学的学生服务与发展项目做得很好,但其思想教育的功能较弱。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种误读。与中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相一致,美国大学也十分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并将其作为“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是实现的方式与我们不同,本研究所涉及的“荣誉制度”就是例证。“共同语言”之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助与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业成功并不是学生成才的唯一标志。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善于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成功协调人我关系的人才能成为生活幸福的公民与真正的领袖人才。近年来,中国高校面对社会转型和学生群体的代际变化,加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从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开设必修课程到日常咨询、团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的普遍开展,中美两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当我们的高校普遍在班级层面设置班级心理委员,促进普通学生对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关注,及时地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向辅导员报告,并在第一时间为同学提供帮助的同时,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也启动了一个叫做“我不是旁观者”(I’m not a Bystander)的项目,其内容也是通过对学生的专门培训,促进他们加入到校园内的“危机事件”干预中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给予自己的同学最初的帮助。类似的“同伴教育项目”(Peer Education Program)在中美两国高校的开展确实会带给两国的同行更多的交流话题。

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有着自己发展的文化、社会背景,形成了特定的话语体系和操作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学生工作一直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它的政治导向,充分发挥它的育德功能的同时,确实需要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反思。毕竟,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如果大学的学生工作不在体制机制、条件保障、操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就无法很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缺乏吸引力、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的学生工作是失败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有人对中国高校在学习欧美大学的经验时“食洋不化”的现象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对中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大有被“学生事务”这个舶来的概念取而代之的倾向进行了善意的提醒,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理念、工作内容、操作模式、实际应用都贯穿了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研究人员与实务工作者)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和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作为一种理论阐释深刻地影响了实际工作的方向。这一点是特别值得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特别是学生事务管理者们深思的。[1] Miller, Theodore K.,Winston, Jr.,Roger B.& Associates“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91.[2] 方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与启示》,《高教与经济》1994年第4期,第51-52页。[3] 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工作术语之比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第2期,第56页。[4] 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第147-154页。[5] Miller,Theodore K.,Winston,Jr.,Roger B.& Associates“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91, P4-11.[6] Nuss,Elizabeth M.“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In Komives, Susan R.,Woodard,Jr.,Dudley B.,& Associates.“Student Services: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Third Edition), Jossey-Bass Inc.,1996, P23-37.[7] 方巍:《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演变及现状》,《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第19-20页。[8] 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之嬗变》,《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年第1期,第47-50页。[9] 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第147-154页。[10] 吴志功:《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第63-66页。[11] 赵平:《美国学生工作的哲学指导思想及影响》,《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第43-44页;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李江、牛光辉:《中美高校学生工作哲学指导思想之比较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34-35页。[12] 于伟、韩丽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14页。[13] 李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纲领文件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78-79页。[14] 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第147-154页。[15] 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第103-106页。[16] 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5期,第147-154页。[17] 程晋宽:《欧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第14-18页。[18] 于伟、韩丽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与职能》,《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14-18页。[19] 方巍:《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演变及现状》,《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第19-21页。[20] 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65-70页。[21] 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探析》,《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1期,第33-35页。[22] 蒋威宜:《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第71-76页。[23] 吴高潮:《美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简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2期,第146-148页。[24] 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第37-40页。[25] 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1期,第73-75页。[26] 卢铁光、王立、汪志军:《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启示》,《教书育人》2002年第3期,第34-35页。[27] 马泽生:《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122-124页。

第一章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一、学校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世界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濒临哈德逊河(Hudson River),在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北面。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美国独立战争后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而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图1-1 哥伦比亚大学校徽

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是世界上顶级的学术和研究机构。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1]数据统计,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大学的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九。哥大的建筑、商业、教育、国际事务、新闻、法学、医学、护理和社会工作等学院闻名于世,其强势学科包括建筑学、金融、艺术史、天文、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地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电影、历史、经济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东亚和中亚语言文学等。

哥大的领导者为其自身发展确立了如下使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哥伦比亚大学致力于在各个学术和专业领域,向其学生提供独特和卓越的学习环境。哥伦比亚大学意识到坐落于纽约的地理优势,并充分利用纽约大都市的丰富资源,积极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支持教学和研究工作关注国际议题,并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学术关系。哥大期望学校在各个领域都保持领[2]先地位,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世界。

哥大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为此,教师的教学及课程设置都必须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展开:其一,让学生学习什么;其二,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其三,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证书和所学知识外还具备何种世界观。

哥大非常强调实践,鼓励教师、学生走出课堂,从全球的角度全面看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哥大人才辈出。哥大一共有7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40多位国家科学院院士,20多位国家工程院院士,140多位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有着优良创新传统的哥大还是世界上第一台FM收音机的诞生地、第一所设立人类学和政治学科的美国大学、现代遗传学的奠基地、“垮掉一代”运动的发源地,以及第一个在北美进行铀原子分裂的学校。哥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研究生院,无数作家向往的“普利策奖”也在哥大颁发。图1-2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二、学生事务管理概述

哥大学生事务处(the Division of Student Affairs)从属哥大行政办公室。由校长、副校长和总顾问组成的学校行政办公室分为八个具体部门:

学术管理部门(Academic Administration)

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Busines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信息技术部门(Computing and Technology)

活动管理部门(Events)

对外联络处(External Relations)

住房与设施管理办公室(Housing and Facilities)

人力资源办公室(Human Resources)

学生事务处(the Division of Student Affairs)

哥大学生事务处的使命与其培养学生的目标一致,即在参与校园生活中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所学、有所得,为学生能达到学业上的目标提供服务。

哥大学生事务处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与同学、教职员工、学校管理者、校友的交流中培养其交际能力和领导才能,以此来“促进社会流[3]动(social mobility)”。这与美国梦的精神一致,即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便能成功,而不受社会阶层和出生背景所限。因而,整个社会就具有流动性。把社会流动原则运用于人才培养,说明哥大鼓励学生奋斗,无论其背景如何,只要不懈地努力,最终就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

哥大的学生事务处本着提高学生能力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从入学到毕业,哥大学生事务管理各部门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业上、生活上都得到支持,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的各项事务中得到帮助,[4]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哥大学生事务处下设八个子部门,分别是:

学生事务处长办公室(Dean of Student Affairs Office),是哥大学生事务处的中心部门,主要负责发展规划等大方向的管理,起统筹作用并且下辖司法事务(Judicial Affairs)、家长与家庭项目(Parents and Family Program)、学生及校友项目(Student and Alumi Programs)等事务;

学生咨询中心(Center for Student Advising),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咨询支持;

多元文化事务办公室(Multicultural Affairs Office),具体来说,是针对哥大学生的多民族、多国家背景设置,以期提高学生对多种文化间相似和不同的理解;

学生发展、活动办公室(Student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office),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帮助,丰富校园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学生资助部门(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al Financing Office)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服务,同其他部门一起,为学生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和帮助;

本科生录取部门(Undergraduate Admissions),主要处理招生录取方面的事务;

住宿项目办公室(Residential Programs Office);

学生团体咨询办公室(Student Group Advisng Office)。

除学生事务处涵盖的咨询、活动、多元文化、资助、住宿等内容外,从广义而言,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服务还包括餐饮、健康、校园卡[5]中心、申诉服务等方面。总的来说,哥大的学生事务与服务涵盖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术、奖助、健康、生活四大领域。图1-3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事务管理构架

三、学生事务管理项目选介

(一)住宿服务

哥伦比亚大学住宿管理部门为5200名本科生提供住宿服务。哥[6]大的住宿项目(Residential Programs)旨在创造良好宿舍环境以支持同学们学习。宿舍辅导员(Resident Adviser)是跟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住宿管理工作人员,通常由一名高年级的本科生担任。宿舍辅导员通常会跟学生同住一层,以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学业上和住宿上的各种问题。对于宿舍楼层的噪音、舍友间的矛盾、宿舍间的冲突以及其他与住宿相关的问题,学生都可以直接告知宿舍辅导员。哥大宿舍管理部门要求学生在入住宿舍时签订协议,承诺遵守各项规定,承担住宿责任。哥大住宿部门官方网站上列出了详细的住宿规定和宿舍服务,涉及内容包括空调、暖气、电视、微波炉、家具等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物品损坏后的赔偿协定等,同时,对饮酒、吸烟、做饭、饲养宠物、访客以及性骚扰等行为作出了规定。可以说,哥大对学生[7]在住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有明文规定。不过,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学生入住的规定和步骤。

哥大的学生住宿管理首先是把学生分为新生、在读学生和暑假住宿学生等三类,对这三类学生都有相应的住宿规则。1.住宿规定(1)新生住宿规定

新生又被细分为本校新生、交换学生和访问学生。无论是哪类学生,哥大都主动提供宿舍。访问学生的住宿通常是学校根据其学习年限、资历而事先安排,学生参与性小。本校新生和交换学生选择宿舍则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本科新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住进哪栋宿舍楼、选择单人间还是双人间、单一性别楼层还是男女混住楼层。哥大住宿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住宿问题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比如大一新生必须在入学前填写食宿申请表,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校方,此申请表可以由学生修改或重新填写。再比如,根据以往的经验,交换学生相对倾向于住在同一宿舍或宿舍楼,校方会尽量把所有的交换学生安排在一起,以方便交流。

新生住宿还有一些特别的服务。比如,新生可以对自己的舍友设定特别的要求。一些因为身体残疾而对住宿有特别要求的同学,校方也会尽量满足。(2)在读学生住宿规定

哥大的宿舍管理不同于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学生宿舍并没有在入学时就确定下来并维持不变,而是每年都需要重新申请。鉴于此,哥大要求所有学生了解并熟悉申请宿舍的规定和步骤。哥大老生对宿舍有多种选择,既可以选择和朋友住在套房,也可以选择住单间。

在读学生选择宿舍的规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五种情况:

第一,运用代理原则。无法现场选择宿舍并且也不能通过网络选择宿舍的学生可以通过代理协议来帮他们进行选择。代理人必须通过宿舍选择注册认证。在已经签署的代理协议中所有决定和选择行为对选择代理的同学都有效力。

第二,套房选择(Suite Selection)。学生宿舍选择第一轮进行的就是套房选择,即学生可以选择和自己在本校的朋友住在一起。一般是一室一厅加卧房的组合,可以做饭。

第三,大二等待名单(Sophomore Wait List)。在大学一年级之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但是选择机制与新生时不同,新生的时候是填表申请,此后每人每年会有一个选房号码(Lottery number),而且仅在这一轮选择中有效。在没有剩余宿舍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必须在学期结束前填写大二等待名单表,一旦有空[8]余宿舍,未选择宿舍的同学方可进行选择。

第四,与巴纳德学院的学生同住(Living with Barnard Students)。校方对两校学生混住作了一项特别规定:哥大本校生和巴纳德学院学生可以同住一间宿舍,但是男女学生不能同为一间宿舍[9]的室友。不过,男女学生可以同住一间套房的不同房间。巴纳德学院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哥大的住宿选择中,但只是作为一名成员,他们的分数不计入该组总分。每组中,哥大的学生数目必须超过巴纳德学生的数目。因为哥大经常有巴纳德学院的学生就读,而巴纳德学院也有哥大学生就读,因此有哥大本校学生同巴纳德学院学生换宿舍的情况。哥大的规定是:哥大学生必须同巴纳德学院的住宿管理部门签署协议。如果哥大学生并没有选择套房,该组成员又过多,巴纳德学院的学生将无权在哥大选择宿舍。哥大的学生仍然可以参加宿舍选择,而且该组的分数保持不变。所以,哥大宿舍管理部门建议巴纳德学院的学生保证在自己的学院保留备用宿舍,以防万一。

哥大对选择入住巴纳德学院的哥大本校学生也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如果哥大学生要参加巴纳德学院的住宿选择,必须同时在哥大和巴纳德学院的宿管部门注册,与巴纳德学院的学生组成一组,然后才能选择房间。哥大学生在巴纳德学院没有选房号码,且不能独立选择宿舍。如果已经参加了巴纳德学院的宿舍选择,哥大学生就不能再参加哥大的套房选择或普通宿舍选择。哥大学生在巴纳德学院宿管部门注册,但最终没有参与宿舍选择过程的,鉴于这种情况,校方规定该同学可作为个体参加哥大的普通宿舍选择。

第五,哥大学生到国外留学期间住宿方面的规定。如果学生只是在秋季学期出国,仍然要注册宿舍,并告知宿管部门。学生在国外也可以申请宿舍,以便春季学期可以入住。宿舍的确定根据学生的年级、申请日期、空余宿舍和学生对宿舍的倾向性决定。如果学生是在春季学期出国,情况又不太一样。一是可以选择代理帮助其进行宿舍选择,二是可以直接在网上参加普通宿舍选择,三是可以申请秋季学期的宿舍。[10]

哥大还对宿舍选择的一些例外情况做出了规定:

第一种是由于缺乏信用而失去选择宿舍资格的学生。此类学生无权进行宿舍选择。他们必须在每学期上交住宿申请。当所有其他有权选择宿舍的学生都选定了宿舍而且还有剩余宿舍的情况下,他们才能进行宿舍选择。

第二种是针对套房选择的大二学生(Sophomore Pair Up)。在套房选择中,如果某组的分数低于10而且只包括大一升大二的同学,此组同学有权分散,可以选择走廊内的双人宿舍。如果组内成员数是奇数,这一组仍然可以分散选择双人宿舍,只是其中一个同学会落入普通宿舍选择。

第三种是特殊住宿选择(Special Housing Options)。哥大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尽量满足学生对住宿的不同需求。所有学生,只要对特殊住宿选择进行申请,就可以参与到特殊宿舍选择中来。校方许诺,不论学生是出于身体残疾的缘由,还是想要参加校园里的兄弟会(Fraternity/Sorority),或特殊兴趣社区,都可以找到满意的宿舍。(3)暑假住宿学生规定

美国的高校与中国的高校不同,除非学生提出申请,暑假是不提供宿舍的。哥大也是如此。在暑假,哥大向继续就读哥大的学生、访问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只要学生符合暑假住宿的条件,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哥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满足。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毕业生提出住宿申请,哥大也会视情况给予满足,以缓解他们找房找工作的双重压力。2.主要特点

第一,规定详尽。从套房选择、普通选择宿舍的流程和规定细则,到住宿申请表的填写、交换宿舍、申请具体的舍友,哥大学生住宿部门网站上都有详细的说明。只要学生想查到的信息,哥大住宿服务部门都给予提供。哥大住宿管理部门还设有迎宾台(Hospitality Desk),全天候地为学生服务。无论是重新配备丢失的宿舍钥匙还是留宿朋友等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第二,人性化。由于哥大的宿舍选择程序比较复杂,哥大专门设有一个宿舍公告栏(Housing Lottery Bulletin Board)。其实这是一个BBS,由工作人员回答同学们关于宿舍选择程序上的各种问题。在这个公告栏上,学生还可以征集舍友。哥大充分考虑在宿舍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哥大住宿部门的网站上,还列出了宿舍设备部门的电话,以便同学们在需要宿舍设备维修时联系有关人员。

前面也提到过,美国的大学在暑假并不主动给学生提供宿舍,而且由于学生众多,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储存物品。因而,本着方便学生的目的,哥大向学生提供了一些能够为学生保管物品的商家,学生可以参考这些信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从这点可以看出,哥大的住宿管理为学生考虑得可谓十分周到。(二)哥大申诉办公室1.机构简介

申诉(Ombuds)这个词来自瑞典,首次使用是在1809年。一位公共官员受聘去调查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这位公共官员就是申诉处理员(OM-buds-man)。今天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申诉处理员不仅仅限于调查政府部门的行为,而且为多个组织或机构提供信息和选择,给当事人恰当的评价。申诉处理员同时向上层提供反馈和建议。在校长委员会的倡议下,1991年哥大成立了申诉办公室,目[11]的是为所有觉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哥大成员提供一个申诉平台。哥大申诉办公室(The Ombuds Office)对一切歧视和骚扰都严肃认真地对待,提供非正式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其他部门进行正式调查。同时,对于其他无关歧视和骚扰或者不涉及敏感性话题的申诉,如沟通不畅、遭受不公平待遇等,哥大申诉办公室也会予以认真处理。

哥大申诉办公室向哥大所有成员提供一个能够讨论人际关系冲突、学业问题、管理层疏忽等等问题的安全场所。哥大申诉办公室不隶属于任何行政部门,在处理当事人报告的问题上不袒护任何一方,保持独立性,只对校长直接负责,并承诺替当事人保密。哥大申诉办公室承诺,当学生或教职员工遇到困难需要申诉时,不管是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向哥大申诉办公室求助。申诉办公室会倾听当事人的情况,协助当事人拟定计划以渡过难关。

哥大申诉办公室每年处理600多起来自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投诉。大多数当事人在咨询了一两次之后都能够独立自行解决问题。有的事件需要当事双方会面解决,其过程都会征得当事人同意。数据表明,几乎哥大校园的每个区域都有哥大人向申诉办公室求助过,且大部分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12]2.工作原则

哥大申诉办公室遵循国际申诉协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Association),其工作人员也是来自该协会的全职人员。哥大申诉办公室开展工作主要依据四项原则:保密原则、公正原则、非正式原则和独立原则。(1)保密原则:除了在当事人准许的情况下,申诉办公室不会向第三方透露关于谈话的任何内容。申诉办公室采取的一切行动都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除非得到允许,否则,申诉办公室不会参与到任何正式的进程。除非意识到有一方会遭到很大的伤害,哥大申诉办公室将对所有谈话内容保密。(2)公正原则:申诉办公室在处理申诉的过程中处于中立,它会考虑各方的权利和利益,而不偏袒任何一方。申诉办公室并没有决定权去评判、惩罚或奖励任何人。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收受贿赂。(3)非正式原则:哥大申诉办公室提供的服务并不能代替正式程序,比如进行调解。当事人和哥大申诉办公室的任何谈话都不做记录,也不会告知哥大的管理部门。如果当事人需要哥大有关管理部门注意,申诉办公室会告知。申诉办公室不会采取具体的步骤,也不会参与到任何正式的调解过程中。(4)独立原则:哥大申诉办公室不对校长以外的其他任何行政部门负责。3.工作内容和方法

在哥大申诉办公室的网页上列出了20余项能够讨论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性骚扰或歧视、解决复杂情况、违反学校政策、工作场所纠纷、管理层疏忽、道德两难境地、文化误解、利益冲突、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法、研究中的错误行为、健康和安全问题、非专业行为、道歉方式、学术自由、反诽谤、威胁或报复、正式解决问题途径等等。

哥大申诉办公室建议当事人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就向该部门投诉。他们会倾听当事人的情况,提供哥大的政策和可采取措施的信息,就解决方案向当事人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建议。重要的一点是,哥大申诉办公室强调对申诉涉及的双方的尊重。

在允许的情况下,哥大申诉办公室在解决纠纷时会采取“穿梭外交”的方法(外交家往返于各国间调解纠纷),或者协调纠纷。在处理问题时保证遵守其公正原则。不论问题大小,哥大申诉办公室都会认真解决。人际关系的冲突、误解、道德上的问题,以及被规则所遗漏的灰色地带,都可以跟申诉办公室讨论。申诉办公室力求帮助当事人看清局势,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同时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最终目的是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高当事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申诉办公室不能替代冲突解决的正式形式,比如正式调解程序[13](Formal Grievance Process)。如果当事人感觉他的问题在正式调解程序之外,或者过于敏感和机密,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求助于正式调解程序,哥大申诉办公室都会伸出援助之手。[1]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Ranking.[EB/OL].http://www.studyabroadmaster.com/content/us-news-08-09-american-university-ranking-美國大學綜合排名.2009-11-12.[2] Columbia Mission.[EB/OL].http://www.columbia.edu/about_columbia/mission.html.2009-10-2.[3] Social Mobility.[EB/OL].http://www.columbia.edu/cu/studentservices/index.html.2009-8-20.[4] Ftudent Affairs.[EB/OL].http://www.columbia.edu/cu/studentservices/index.html.2009-12-22.[5] Student Services.[EB/OL].http://www.columbia.edu/cu/studentservices/index.html.2009-8-20.[6] Residential Programs.[EB/OL].http://www.studentaffairs.columbia.edu/resprograms/index.php.2009-8-20.[7] Housing Services.[EB/OL].http://www.columbia.edu/cu/housing/index.html.2009-8-20.[8] Sophomore Waiting List.[EB/OL].http://www.columbia.edu/cu/housing/docs/returning_students/rules-exceptions/waitlist.html.2009-8-20.[9] Terms and Conditions.[EB/OL].http://www.barnard.edu/reslife/files/2009-2010_Terms_Conditions.pdf.2009-8-20.[10] Exceptions and Rules.[EB/OL].http://www.columbia.edu/cu/housing/docs/returning_students/rules-exceptions/index.html.2009-8-20.[11] Ombuds Office.[EB/OL].http://www.columbia.edu/cu/ombuds/about/.2009-8-20.[12] Principles and Ombuds Office.[EB/ OL].http:/ / www.columbia.edu/ cu/ ombuds/ principles/.2009-8-20.[13] Formal Grievance Process.[EB/OL].http://www.columbia.edu/cu/ombuds/policies/.2009-8-20.

第二章 哈佛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一、学校简介

美国虽然建国仅仅200多年,却拥有一座长达375年历史的学校,这就是蜚声世界的哈佛大学。300多年来,哈佛大学以它深厚的底蕴、宽广的胸怀、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精英。在世界各大报刊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学经常名列世界第一。在2008年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哈佛大学连续五年夺魁。此外,在久负盛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2008年全美大学排名榜上,哈佛大学仅次于普林斯顿大学排名第二。

哈佛大学的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学校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把新建的学院命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学院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 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约翰·哈佛(John Harvard,1607—1638)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一半的积蓄约78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为了纪念这位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1639年 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10个研究生院、40多个系科、100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万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6700多名本科生。 另外还有1.3万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Extended School)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哈佛大学的教职员工超过1.4万人,包括超过2000多名教授和讲师,还有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的7000多教员。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1]者。案例教学(The Case Method)是哈佛大学最大的教学特色。另外,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超过1500万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2]图书馆”(mega-libraries)。图2-1 哈佛大学校园建筑

哈佛大学众多本科学院中,饮誉全球的是哈佛学院。该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毗邻波士顿城。哈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文及自然学科的教师约700人,平均一名教师负责25名学生的教学。每门学科的修读学生人数从50到500人不等,但大多数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大约有20人。学院开设有3000门左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供学生选修。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选择参加新生研讨会计划,该计划面向有意对某一课程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的学生,由专家教授负责指导。此外,每年均有许多哈佛学生到其他国内[3]外大学研修,以获取学分。图2-2 哈佛大学校徽

哈佛大学的办学宗旨可以从其校徽和校训中得到体现。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译为汉语即“真理”。哈佛学院1650年特许状就强调,学院的宗旨是:“促进所有有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借助所有有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教育青年人,并为教育本国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要的东西。简言之,哈佛大学致力于创立新知识、向学生开[4]启新知识之门并使学生善用教育的机遇。”这一精神得以延续,便是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至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八位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巴拉克·奥巴马(Barak Obama)。此外,毕业生中还有3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近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作家和学者也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竺可桢、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等。二、学生事务管理概述

作为私立大学,哈佛大学的校务领导机构是哈佛大学董事会和校务监督委员会。哈佛大学董事会负责大学的财政和校务的管理,有关教育政策和机构设置的重大事务,由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向董事会提出讨论。哈佛大学各个研究生院院长和各个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长任命。哈佛大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从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六年。图2-3 哈佛铜像

校务监督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哈佛大学采取校、院两级办学体制,学校力图最有效地调动学院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得到施展和发挥。各学院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聘任、经费支出、[5]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织等都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的。

由于采取校、院两级办学体制,哈佛大学没有设立校级层面的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也没有对应的副校长,只有在涉及全校学生的集体性事宜上,才设有学校级别的专门办公室,例如“哈佛大学毕业典[6]礼办公室”( Harvard University's Commencement Office)等,但是在哈佛的各个学院中学生工作却做得细致入微。以下我们分别以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与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为例,详细剖析其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

哈佛学院的学生生活办公室(The Office of Student Life)是负责学生事务管理的办公机构,共有十名工作人员。处长(Dean of Student Life)与四名副处长(Associate Dean)共同对整体学生事务负责,下设五人分项管理学生事务,其中有两名行政人员专门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是哈佛学院学生生活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主要组织框架图如下:图2-4 哈佛学院学生生活办公室组织架构

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学生办公室共有七位工作人员,负责学院900多名学生的管理。办公室岗位设置包括一位主任(Director),两位助理主任分别负责多元文化和国际性事务(Assistant Director, Multi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与残疾学生服务(Assistant Director, Access and Disability Services),另外,还有学生活动协调员(Student Activities Coordinator),行政协调员(Administrative Coordinator)以及两名员工助理(Staff Assistant, Access and Disability Services)。可见,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国际学生事务管理与残疾学生事务管理。具体的行政体系如下图所示:图图2-5 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学生办公室组织架构三、学生事务管理项目选介(一)学生社团事务管理

美国是崇尚组织社团的国家,高校中众多的学生社团组织与活跃的学生社团活动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以哈佛大学为例,在“服务学生”的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下,哈佛大学学生社团数量多,体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和爱好。哈佛学院目前有超过375个学校注册认可的学生社团,自由开放的学院氛围还允许未注册[7]社团的存在。哈佛学院的学生生活办公室(The Office of Student [8]Life)制订了一系列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促进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社团组成成员以哈佛学院本科生为主,同时也允许吸纳其他社会成员,例如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社团的成员等参加。学院生活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College Life)每月举行例会处理学生社团的相关事宜。图2-6 哈佛大学校园建筑1.学生社团的审批与注册

哈佛大学的学生社团分为两种,学校注册的社团与未注册的社[9]团。由学生与教员组成的学院生活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College Life)根据学生手册中“本科学生社团规章”(Regulations [10]for Undergraduate Organizations)负责社团审批注册事宜。为促进社团的财务与活动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社团的设立需要符合一系列要求,包括社团宗旨必须与学校的政策相一致、不能与现存的社团重复、不能与现存社团等组织宗旨冲突、社团成员不少于十人,社团发行出版物资金要充裕等。社团宗旨要适宜,不准建立在以性别、身份、性取向、宗教信仰、种族、肤色或身体上的残疾等为区分的基

[11]础上。审批注册要提交社团章程,内容应包括社团名称、建立目的、社团成员、社团组织者、选举以及会议事宜安排等,并在网上提交相关文件进行注册。学院生活委员会开会讨论是否予以认可注册,对于特殊的社团组织会征求相关办公室成员的意见,例如美术社团需要有美术协会的意见。[12]

年度注册是哈佛大学社团注册的一个特点。每年的秋季学期,学生社团都要进行注册,提交上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包括社团的基本信息如章程、成员等,上一年的账目收支状况,下一年的活动项目以及预算,账户结余状况等。同时,在学年中社团有哪些变动可以随时提交报告更改。年度注册可以帮助学院生活委员会掌握各个社团的活动经营状况,随时了解社团的发展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指导。图2-7 哈佛大学校门[13]

学校认可的已注册的社团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优惠待遇,例如使用学校场地、在校园里张贴海报、使用学生社团中心的邮箱、从大学申请以及获取资金赞助等等各项由学校方面提供的帮助。未认可的社团中类似于兄弟会、妇女联谊会类型的社团组织,不允许其在校内活动。体育俱乐部需要由校内专门的体育助理许可,也需要完整的社团章程。2.学生社团顾问

对于学校认可的注册社团,每个社团需要有相应的学生社团顾问(Student Organization Adviser),这也是哈佛大学社团管理工作的一个特点。学生社团顾问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职员、毕业生等。顾问在学生社团与学校之间起到一个连接沟通的作用,保证社团的各项活动不与学校的相关政策相冲突。社团可以随时申请更换更合适的新顾问,顾问与社团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学生社团在选择顾问时,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希望顾问介入社团的程度是怎样的,每次例会是不是要求顾问到会参加,每年举行多少活动,用哪几种方式采纳顾问的建议与意见,是否有需要顾问特殊照顾的地方,在何种情况下给予顾问否决权等等问题。同时,顾问对社团也有相应的要求,例如接收与会通知,协调社团领导成员的关系,参与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各种文件的副本等。社团顾问主要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是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多样化的帮助,使社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帮助社团避免或者解决意外事件。对于进行国内或者国际旅行的学生,社团顾问还要提醒其利用大学保险以及必要的物质资助。除非是与哈佛大学政策相悖的紧急事件发生,顾问一般不对社团事务做决断。

另外,社团顾问或者委托人必须熟悉学生社团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社团的顾问组一旦确定,顾问在协助社团工作时每年都要签署一份认可学校管理条例的例行合同,进行年度注册。3.社团招募新成员

吸纳新成员是哈佛大学社团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成员纳新有三种基本的途径:第一,每一学年的第一周在学校内举行社团纳新招募会,每个社团可以按照分配表自动地在校内场所举办各种展览会,展示本社团的宗旨、目标以及强项,吸引对此感兴趣的新生加入。社团也可以联系相关的部门直接获取有关新生信息以吸引其加入。例如美术方面的社团可以联系美术研究办公室。第二,学生社团在校园里举办相应的社团活动。例如政治社团可以举办演讲,文学社团举办诗歌朗诵等,以此吸引有兴趣的同学。第三,新生可以通过学生手册,查看各个社团成员的情况及活动信息,以考虑是否参加。[14]4.举行会议与活动的要求

哈佛大学学生社团活动非富多彩,学生从活动中受益颇多。为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会安排专门的社团活动协调员与校园活动协调员,负责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时,会根据学校提出的14个步骤进行规划:(1)提出创意。要从社团的宗旨出发,为实现社团的目标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社团。(2)确定宗旨。社团宗旨应取得社团成员的一致认可,并且通力合作。(3)列出活动的预算,并且根据社团资金情况考虑是否申请资助或者与他人合作。(4)确定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表、任务分工表以及各个组织者的责任。(5)在线申请注册活动并申请校方的批准。(6)如果邀请名人、演讲者或者嘉宾等出席,就要与“马歇尔办公室”(University Marshal’s Office )联系,并申请帮助。(7)场所的预定,一定要注意活动场所的选择能保证其对残疾学生适用。(8)音乐播放人、演员、自发人群等需要遵守相关规定。(9)准备必要的音响与视频设备,并需符合相关社团守则中的规定。(10)订票事宜由哈佛票务办公室(Harvard Box Office)负责印刷发放,活动主办社团要提供嘉宾以及VIP人士的名单。(11)为社团的成员和应邀前来的客人做好旅程安排。(12)准备食物饮料,遵行相关规定。(13)宣传资料的准备,以及广告的发放等。(14)相关免责事项需要在活动进行前说明。

在这14个步骤中,学校方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每个步骤中所涉及的事宜作详尽的规定,比如食物饮料的安排、音乐设备的使用,以及音乐播放人的选择要求等。关于活动中需要的许可证,社团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购买。例如“一天饮酒许可证”,根据饮酒种类多少价格不同;其他娱乐活动的许可证也要根据活动情况预先准备。

社团活动的在线注册是获取校方认可、顺利进行活动的筹划与准备的必要条件。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最少提前15天在线注册,并且在此之前不允许发布任何广告。校方认可的社团可以独立举办校内活动,其他社团或组织在校内举办活动需要得到校方认可社团的合作才可以。学生社团需要提前4周确定活动的类型与预算,选择地点,提前3周获得相关的许可证。在线注册时需要完整填写注册表格等待审批,审批成功后方可作广告宣传。[15]5.社团财务管理

哈佛大学对学生社团的财务监督管理是其社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在社团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责任是审查和培训。审查是有效的管理财务的方法,哈佛校方协同社团组织者共同管理社团的财务,因为校方在社团自身无法还贷或其他必要的时候要承担债务的偿还责任。财务状况关系一个社团的长远发展,为了体现财务管理在一个社团建设中的重要性,哈佛大学规定校方认可的学生社团年度注册[16]时,需要提交一份年度的收支预算账单给办公室审批。另外,院长办公室也可以要求社团提交账目进行核查,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部门或者哈佛大学的审计部门进行社团财务审计。审计可以帮助社团更好地管理财务事务,改进财务管理的效率。另外,哈佛学院学生生活办公室每年春秋两个学期都会开办社团财务培训研讨班(Financial Training Seminar),每个注册社团至少要有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培训活动包括基本的财务管理概念、重要的做账方法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在税务问题方面,学生组织不属于美国联邦免税非盈利组织,由于校方不提倡学生社团申请慈善组织地位,如果在国税局登记为非盈利组织的学生社团,每年要定期向国税局提交报告。一般学生社团不付给成员工资,如果需要,必须提前向学生活动办公室(Student Activities Office )提出申请。如果学生社团雇佣某人为其服务,例如教练、伴奏等,并且支付劳务费用单次或者累计超过600美元,社团必须把付款方式同时向聘用人员以及国税局说明。

除了进行监督和培训外,哈佛大学还提供给社团其他方面的经费便利。

第一,是关于捐赠财物的管理,哈佛学院代表学生社团接受捐赠,设有哈佛大学联合信贷银行(Harvard University Credit Union Bank Account)进行财务管理。作为委托人,哈佛学院确保每项支出都要符合捐赠者的意愿,做到恰当适用。一般资金会提供给那些为哈佛大学社区做出持久贡献的社团组织,而很少给新建立的社团。社团提交申请资金的请求时,要详细阐述资金的用途。学院也会做详细的资金申请记录,以备国税局审计。学生社团申请资金至少要提前三周提交申请,在线申请表格需要一周时间内传达到账户办公室。申请成功的支票会直接传达到学生生活办公室,申请者会立即得到通知,或者直接到达社团账户。

第二,哈佛大学允许学生社团独立建立基金,学生社团需要最少募集到2.5万美元的慈善基金,建立的基金由学校相关办公室进行管理,社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申请,利用基金每年的获利维持社团运作。

第三,哈佛学院学生生活办公室与哈佛大学员工信用合作社协调,给予学生社团各项银行存款等业务的优惠,以帮助社团更好地利用经费。

在哈佛大学的学生社团手册中,有详细的社团财务管理的五大步骤指导,包括怎样做预算,怎样管理收入与支付,如何处理银行余额以及最终的财务报表如何呈现等等。所有社团财务方面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或者样本。在这方面,哈佛大学提供给学生社团充分的学习机会。6.社团日常管理活动

哈佛大学提供给学生社团充分发展的条件,除了经费方面的大力扶持之外,在社团日常管理活动中,学校也发挥积极作用。在硬件方面,学校设有学生社团中心大楼,为学生社团提供日常的办公场所。注册社团只要在每个春季学期开始时提出申请,学生活动办公室会给予办公场所的安排。在软件方面,学校内由学生组建的哈佛大学计算机中心,可以帮助注册社团完成网页设计,并能在其上随时发布社团信息以通知社员。另外,如果社团需要组织校外的旅行活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旅行,学校都会在人身保险以及交通工具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

总之,哈佛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是哈佛学院学生生活办公室工作的重点,学校尽一切可能满足社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并提供多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广阔的平台。(二)国际学生事务管理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Education Graduate School)共有100多名教职员工,负责全院近900名博士与硕士的学生事务工作,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培训与执行拓展计划,每年为美国培养成千上万的教师、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

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学生事务处(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共有七位工作人员,两位副主任分别负责多元文化和国际性事务以及残疾学生服务事务,另外还专门设有一个多元文化事务办公室(The Multicultural Affairs Office)负责国际学生事务。学生事务处的宗旨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服务、项目和活动充实学生的经历,帮助学生满足自身成长与学术、学习、生活的多种需求,鼓励和促进学生取得理想成绩。学生事务处是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与学院管理部门的主要联络渠道。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与资源,取得学术进步,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经历。[17]

学生事务处的学生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毕业典礼

哈佛大学的学生毕业典礼(Commencement)包括一系列的仪式与学位庆祝活动。哈佛大学设有专门的校级毕业典礼办公室。毕业典礼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了包括时间行程表、入场券、地图、毕业典礼的时间安排表以及学生邀请亲朋好友参加毕业典礼的情况安排等信息。此外,该办公室还会提供销售纪念品的网站。国际事务助理主任会协助留学生发送邀请函给亲朋好友,为他们提供学校周边旅馆等设施的联系方式,并提醒学生尽快为亲朋好友安排旅馆等事项。毕业典礼中的重大活动之一是毕业生演讲比赛。毕业典礼办公室负责演讲稿件的筛选,在现场演讲比赛中,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评委会将选拔出参加学校毕业典礼仪式并发表演讲的学生代表。

另外,学生事务处还负责学生毕业礼服的租赁或者购买事务。如果学生的特殊信仰不允许他们穿毕业礼服,则应提前与学生事务处处长联系。2.校园社区服务

学生事务处还负责校园社区服务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各项娱乐信息,如剧院、年度活动、旅游景点以及调频音乐欣赏等,或者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此外,学生事务处还向学生介绍饭馆、酒吧、商店、健身房、旅馆等生活场所,并提供交通、学生卡服务、银行服务等方面的相关信息。3.学生会组织

哈佛大学的每个学生社团都设有多名副主席分别负责学术、多元文化、服务与拓展、财务、学生生活、交流沟通等各项事务。在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方面,学生事务处与学生会每年都会支持学生建立一些由学生发起的或者学生直接运作的各种形式的社团。这些事宜由学生事务处的学生活动协调员(Student Activities Coordinator)负责联系。学生社团如果有需要,可以申请学生会组织(Student Government Association)的资金贷款,它需要由学生事务处工作人员推荐并完成一份阐明社团宗旨的申请报告,并得到十个以上有兴趣的全日制学生的支持(报告中应附有老师和学生的名单)。4.为学生提供策划活动的机会与条件

如果学生个人筹办活动,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进行六个步骤的工作,以保证活动的成功进行:活动注册申请、获得SGA资金支持、预留场地、保证与会人员顺利入场(残疾人特殊设施要联系相关负责人)、公布活动信息、注明临时注意事项。

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繁杂的学生服务工作中,多元文化事务[18]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另外,残疾学生的服务工作也是其学生事务管理的特色,在下一小节中我们会集中阐述。接下来将详细阐[19]述多元文化事务方面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首先,学院鼓励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碰撞,从而促进新观点的产生。学院设有院长多元创新奖学金(Dean's Diversity Innovation Fund),来奖励那些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并提出创新性学术观点的学生。在多元文化自由发展的氛围下,学生只要提出建设性的研究项目,并上交报告就可以申请这项奖学金。学生办公室会根据严格的标准对提交的研究项目进行审批,并设有专门的教员负责解答学生在这方面的疑问。

其次,在副院长的领导下,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各异的学生代表在哈佛大学社区内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咨询委员会(The Multicultural Advisory Council,MAC)。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将会互相从他人身上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体验。该委员会负责管理院长奖学金,并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向院长提供各项建议和意见,促进学院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多元文化委员会在学年中一般每月都举行办公会议。

最后,学院还有多项服务来帮助国际学生解决诸如签证、缴税、身份证、健康保险、子女就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学院还会向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前景、目前情况以及校友情况的说明;提供学术与非学术方面的建议;给前来就读的国际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员;支持学生组织发言人以及举办活动;为非美国国籍的学生提供可能获得的资金支持;指导学生去获得哈佛校园内以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学校有许多地区性、国家性或国际性的社团组织,学生可以进行联谊活动。

哈佛大学国际交流处(Harvard International Office, HIO)专门帮助在校的国际学生、国际访问学者及其家属解决在哈佛学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生活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例如租房、缴税、医疗保险、交通、银行等事务。国际交流处共有18名工作人员,在该处网站上有他们各自详细的咨询信息。国际交流处在各学院以及医院配备相关顾问人员共同为学生服务,解决包括学生签证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另外,国际交流处设有校外办公服务,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二下午1点到4点办公,网站上附有具体地址与全年的办公时间列表,方便学生在校外办理事务。国际交流处设有顾问在线服务系统(AOC System)。该处还负责针对新生的常规性指导服务,例如签证、登记等手续,履行先到先服务原则。哈佛大学的在校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到每年在校学生与学者中外籍人员的数量、专业、国别等统计资料,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络。(三)残疾学生服务

残疾人享有与正常人平等的法律权利是美国法律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的教育法律大部分都涉及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在残疾人教育方面,联邦以及各州政府都有一定比例的财政资助与拨款。另外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技术以及教职人员的配备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包括残疾学生的人数与教师比例、残疾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所必备[20]的仪器设施甚至手语教师等。美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在政府及众多的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发展比较成熟,在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中,残疾学生的服务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学生事务处设有专门的残疾学生服务负责人以及残疾学生服务办公室(The Access & Disabilities Services [21]Office),提供残疾人可以选用的高科技服务设备。残疾学生需要提交残疾证明给委员会成员,仅仅持有证明书还不够,学生应与学生事务处相关协调人员联系,这将保障残疾学生获得更便利的帮助。从现代的服务理念出发,保护学生隐私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方面,尤其是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对于有关残疾学生的个人信息实行完全保密,未经学生的允许不会告知其他部门。此外,对于聋哑学生,建立了网站“Class Act”,提供给聋哑学生或者听力弱的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机会。残疾学生还可以申请例如声音资料、文本资料等各种资源,同时也能申请考试或生活方面的服务。

哈佛大学举办的各项会议或活动,除非活动场地是无障碍区域,一般都要求专门给残疾学生预留位置,以免给残疾学生带来不便。

针对残疾学生的服务问题,国内高校起步较晚,一方面由于对残疾人的认识滞后,平等、公平对待残疾人的意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国家在残疾学生的入学和校园生活等问题解决上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但残疾学生的利益正逐步得到保障,他们的入学机会将会日趋平等,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的服务。哈佛大学为残疾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在保障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权利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1] 哈佛大学-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4.html?wtp=tt ,2009-11-09.[2] 哈佛大学简介-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4.htm, 2009-11-09.[3] 哈佛大学-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713113.html?wtp=tt ,2009-11-09.[4] 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5] 哈佛:教师表现学生说了算,不晋升即辞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5-07/31/content_3290128.htm 2009-11-09.[6] Harvard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Office [EB/OL].http://www.commencementoffice.har-vard.edu/, 2009-11-09.[7] 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8] Student Organization Handbook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 2009-11-09.[9] Student Organization List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35461&pageid=icb.page195191 ,2009-11-09.[10] Student Organization Policie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 2009-11-09.[11] 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2] Student Organization Policies & Handbook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tabgroupid=icb.tabgroup61144, 2009-11-09.[13] Student Organization Policies & Student Life & Activitie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tabgroupid=icb.tabgroup61144, 2009-11-09.[14] Planning Events & Meeting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tabgroupid=icb.tabgroup61145,2009-11-09.[15] Financial Management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44561&tabgroupid=icb.tabgroup61146,2009-11-09.[16] 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青年研究》 2005年第4期。[17]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hgse_osa&pageid=icb.page108894 ,2009-11-09.[18] Welcome to the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hgse_osa&tabgroupid=icb.tabgroup18501, 2009-11-09.[19] The Multicultural Advisory Council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hgse_osa&pageid=icb.page108894 ,2009-11-09.[20] 杨柳:《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21]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EB/OL].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