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知识丛书 南海资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09:18:59

点击下载

作者:赵从举 韩奇 编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海知识丛书  南海资源

南海知识丛书 南海资源试读:

前言

南海(South China Sea)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边缘海。浩瀚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是我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主要海上通道。

南海面积广阔,约有356万平方公里,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南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迷人的碧绿或深蓝色。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海底石油、海底矿产,海参、金枪鱼等热带名贵水产以及风光绮丽的珊瑚礁等。南海盆地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南海岛礁、海域、大陆架类型多样,拥有丰富多样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南海海水有着翡翠般的颜色,水中掩映着如梦如幻的“珊瑚雨林”,美丽、神秘、让人向往的南海,让人沉醉也令人深思。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但因条件限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人类详细调查勘探过的海域不超过海洋总面积的10%,许多已经发现的海洋资源还难以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步增加,海洋资源开发规模必将不断扩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沿海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及世界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海洋自然和生态破坏情况在各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海域海洋污染排放和海洋的纳污能力、自净能力已经超出平衡临界值;沿岸海域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突发性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养殖水域水质退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珊瑚礁遭到破坏,红树林被砍伐;部分海岸、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环境灾害不断,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产。

海洋资源问题是长远战略问题,需要国家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确立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实现大力开发、积极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战略构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使海洋成为战略性资源基地,实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书由赵从举撰写第一、二、五章,并负责全书统稿;韩奇撰写第三、四章,并协助全书统稿。一、蕴藏巨大的海底矿产资源

南海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辽阔的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早期的地质活动造就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长期的物质循环积累了丰富的磷矿资源;川流不息的河流带来了厚厚的砂矿;有用途广泛的铁、钛、锡,闪闪发光的金、铂以及其他贵金属资源。此外,在广阔的深海地带,还有大量富含锰、铁、铜、镍、钴和其他金属的锰结核。此外,在海底沉积物中,还有大量的“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1.石油和天然气南海风光一隅

从距今6500万年的新生代以来,南海海盆经过多次地质活动,海底扩张形成各种不同的沉积盆地,这种地质构造为石油、天然气的储藏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在这片35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区域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俄罗斯地质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南海地区有相当于60亿桶石油的能源,其中70%是天然气;中国专家断言,整个南海海域蕴藏有多达1300亿桶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其能源地位可见一斑。

南海海域面积大,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分布着众多的岛屿:北部有海南岛、东沙群岛;中部有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黄岩岛;南部有南沙群岛、纳土纳群岛、亚南巴斯群岛和淡美群岛。从海盆周围向中央分布着大陆和岛架、大陆坡和岛坡、深海平原等地貌单元。海上油井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其中南沙海域就有约41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形成石油所需的生成、聚集、盖层保护和运移等条件样样俱佳,更难得的是,众多的成油条件在此形成了最佳匹配。据专家预测,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为35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8万-10万亿立方米,整个南沙海域蕴藏的油气资源至少值1万亿美元。因此,南海被列为中国十大油气备选区之一。

南海的油气资源主要蕴藏于南海大陆架海区,分布范围广,储量巨大。南海周围大陆架上分布着许多沉积盆地,沉积厚度均达数千米。特别是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大陆架十分宽广,盆地面积较大,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如中国在南海北部大陆架现已发现5个含油气沉积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台湾浅滩盆地(台西南盆地)。其中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沉积厚度6000米以上,具有良好的生油、储油条件,其他盆地尚待勘探。南海石油蕴藏潜力最大的地段是台湾岛和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一带,仅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储量就达130亿吨;另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1)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位于广东大陆以南,海南和台湾两岛之间的广阔大陆架和陆坡上,呈东北——西南方分布,是一个大型的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沉积盆地,沉积厚度可达万米。珠江口盆地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即地层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升高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对盆地内沉积物转化为油气最为有利。勘探表明,珠江口盆地特殊的构造模式和沉积模式十分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形成与贮存。

据专家预测,珠江口盆地石油资源储量为60.3亿吨,天然气储量为0.73万亿立方米。目前已证实盆地北部的凹陷地带为富生油凹陷带,它包括惠州、西江、文昌凹陷,该凹陷及其南侧的东沙隆起是珠江口盆地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区,而且油质较好,单井日产量平均可达300吨以上,高者可达到1000吨以上。1990年投产的惠州21-1中型油田高峰期年产量约为100万吨。1991年,投产的西江24-3中型油田,高峰期年产150万吨。此外,惠州16-1油田、陆丰13-1油田等一大批油气田也相继投产。(2)北部湾盆地

北部湾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靠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一侧,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该盆地为大陆伸展盆地,地质结构与沉积构造与中国渤海湾类似。勘探表明该盆地地质构造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其石油资源储量为21亿吨,天然气储量为0.6万亿立方米。(3)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域,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别连接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构成一个向南凸出的弧形大拗陷。盆地新生界地层厚约万米,主要为上第三系。在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砂岩中已钻探获油,在海相砂岩中已获日产几十吨的高蜡、低硫、轻质的原油,远景见好。石油资源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6.48万亿立方米。(4)莺歌海盆地

莺歌海盆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能是红河断裂向东南海上的延伸部分。盆地在寒武系变质岩基底上沉积了从下白垩到上第三系的岩层,沉积厚度从7千至1万米,尤以第三系最厚,盆地中发育有成排的背斜构造,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由于断裂带的活动,100多年来海面上发现40多处油气苗,目前还在不断冒出油气。经勘查具有石油和天然气远景,钻探已见油气。石油资源储量为27.8亿吨,天然气储量为2.3万亿立方米。

1983年4月,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崖13-1气田,总投资为11.3亿美元,位于三亚以南100公里的海域。崖13-1-1井,测试获高产气流,日产天然气121万立方米,凝析油15立方米,天然气无阻流量为620.6万立方米。探明的含气面积为50平方公里,天然气储量为885亿立方米,每年可产气34亿立方米,稳定供应2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气田。(5)台湾浅滩盆地

台湾浅滩盆地(台西南盆地)位于台湾浅滩以南,西北以澎湖——台湾浅滩——东沙隆起与珠江口盆地隔开。基底为中生界、新生界沉积层,厚度近9000米。1974年台湾石油公司已钻探到具工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该盆地亦是含油气远景较好的地区。

此外,南海南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为200亿吨。南沙群岛海域全部或部分在中国国界线以内的新生代含油盆地有8个,即曾母盆地、万安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礼乐滩盆地、西北巴拉望盆地、中越盆地、安渡滩盆地及郑和盆地等,总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其主要的生油层是从始新统至中中新统的一些泥岩、黏土层及粉砂岩等,而储油层主要是渐新世或晚始新统至中新世的各类砂岩、浊积岩及生物礁灰岩,而盖层一般为中新世至上新世的泥岩。这8个沉积盆地总的油气资源量为34.97亿吨。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石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天然气也有“清洁能源”之誉。它们既是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化工矿产资源。南海油气资源总量的预测数据各家不一,且变幅较大,取其中位数约为石油550亿吨(约占世界海洋石油资源总量1500亿吨的36.6%),天然气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海洋天然气资源总量60万亿立方米的33.3%)。可见,南海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海湾”。其中,属中国传统海疆线内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425亿吨(约占中国石油资源总量960亿吨的44.3%和海洋石油资源量450亿吨的94.4%)、天然气资源量约13万亿立方米(约占中国天然气资源总量43万亿立方米的30.2%和海洋天然气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的86.6%)。

由此可见,南海油气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潜力很大,无论对中国、南海区域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具备广阔、良好的发展前景。2.金属矿藏资源

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其浩瀚的海水下不仅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其金属矿藏资源的储量也相当可观。南海海底地貌类型齐全,除海岸阶地、大陆架、大陆坡外,还有海槽、海盆、海山等不同的地貌单元类型。南海类型齐全的海底地貌造就了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条件。南海海水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在近海岸地段的滨海砂矿中有着储量可观的金属资源。此外,在深海底部有金属结核矿、多金属沉积物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1)浅海金属资源

在辽阔的南海中,据专家估测南海海水中含有数量可观的金、银、钡、铀、锌、钼、锂、钙、镁等金属资源,这些资源大多都是国防、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资源日渐短缺的今天,海水中的金属元素将是未来金属资源需求的重要保障。

海水是宝,海洋砂矿也是宝。海洋砂矿主要有滨海砂矿和浅海砂矿,一般都分布于水深不超过几十米的海滩或浅海里。它们是河流、海水的反复运动,使有用矿物发生机械分选作用并在有利地形部位富集而具有工业价值的碎屑矿床。该类矿砂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沉积疏松、易于分选,是开采最为方便的矿床。这些矿床中主要含有金、铂、锡、钨、铬、铁、钛、铅、锑、锂、锆、铝等矿产。其中,以金、铂、锡、钛、锆等资源最为重要。中国的滨海砂矿以南海沿海一带分布最多,主要在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沿海,其砂矿种类多,分布面积大,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中国岭南沿海一带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变质岩、侵入岩和火山岩,在各种地质作用以及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塑造了各种阶地,以及沙堤、沙坝、港湾、岬角等,这些地貌单元最适合于砂矿资源的形成和埋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对南海滨海砂矿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开发。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广东省地质局704地质大队、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综合研究大队等单位先后对南海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为其金属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调查,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大小矿床,主要是钛铁石、锆英石、砂锡矿、独居石、稀土矿等。这些砂矿多环海呈带状分布,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砂矿的厚度一般都在10米以内,且多直接露出地表,容易开采。目前已知的滨海砂矿带有海南东部沿岸带、广东汕头至吴川沿岸带、广西北部湾沿岸带。独居石

海南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滨海砂矿产地之一,砂矿体主要沿海南岛东南沿岸分布,其沙层厚、储量大。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是海南的优势砂矿资源。探明的钛铁矿矿砂床24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79处、小型12处,探明矿物储量2.1×10吨。1993年的保有储量为1.9×710吨,占全国砂矿保有储量的48.6%,居第一位。探明独居石砂矿6床28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探明矿物储量1.8×10吨,占全国锆英石砂矿总储量的66.2%,居第一位。探明独居石砂矿5床6处,其中中型矿4处、小型2处。探明矿物储量2.3×10吨,保有储5量1.3×10吨,占全国独居石砂矿第五位。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往往伴生产出,综合利用价值高。主要矿区分布在文昌沙老和铺前、琼海潭门、万宁乌场和南港、陵水新村港和万洲坡、三亚马岭等地。海南滨海砂矿矿体大多露出地表,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其中三亚——文昌的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玻璃纱成矿带,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绵延300多公里,储量达7亿多吨,现已探明的工业储量达2000多万吨,占全国的70%;其品位也高,每立方米海沙中含有15-41千克的钛铁砂。锆矿多为海滩上的沙子,采挖数十天后,潮水上涨再次带来丰富的砂矿,源源不断,取之不尽。此外,海南岛潮间带和近海海域的砂矿资源也很丰富。

广东汕头至吴川沿海一带,也分布有大量的砂矿,形成锡石、锆英石、独居石成矿带。其中砂锡矿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多属中小型残积型和坡积型砂矿带,是广东沿海的优势矿种之一。海丰牛头山、赤坑、赤石塘,陆丰博美,深圳坪山,中山长江、石鼓达,斗门石坑尾,台山圆山头,新会牛牯岭等地都是砂锡矿的重要产地。在这一带锆英石和独居石的含量普遍也较高,其中近百处达到工业品位或可开采品位,它们多数分布于近海岸浅水15米等深线之内。独居石以含铈、钇、镧等稀土元素为主,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广东西部沿岸独居石矿点有近20处,最高含量每立方米可超过1千克。

广西北部湾沿岸现已探明的含金属矿产滨海砂矿主要由钛铁矿及其伴生的氧化钪、金红石、黄玉等。钛铁矿已有多处产地,其中以1987年发现和探明的合浦官井钛铁矿规模最大。矿区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储量达150多万吨,属于大型优质矿床。它是广西乃至全国钛白粉生产的一个大型原料基地。此外,在海岸线以下港湾三角洲地区,分布有四处规模巨大的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石、锆英石——钛铁矿以及独居石——锆英石异常区域,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其中有许多达到工业含量指标要求的高含量点。(2)深海矿产资源

在黑暗、沉寂的深海底部,有多金属结核矿、富钴结核矿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南海是世界上海底锰结核最为密集的地区,试验表明,从锰结核中可提取锰、镍、钴、铁及少量其他元素30多种,其成本只相当于陆地上开采提炼成本的50%-70%。同时南海地区还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据估计,整个南海洋底多金属结核的蕴藏量相当丰富,如果开采得当,它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目前,锰多金属结核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在海洋这一表层矿产中,还有许多沉积物软泥,也是一种非同小可的矿产,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浮游生物残骸。例如覆盖1亿多平方公里的海底红黏土中,富含铀、铁、锰、锌、钴、银、金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海底锰结核

富钴结壳矿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一种结壳状自生沉积物,主要由铁锰氧化物组成,富含锰、铜、铅、锌、镍、钴、铂及稀土元素,其中钴的平均品位高达0.8%-1.0%,是大洋锰结核中钴含量的4倍。金属壳厚1-6厘米,平均2厘米,最大厚度可达20厘米。结壳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000米的海山、海台及海岭的顶部或上部斜坡上。南海发现的富钴结壳的钴含量一般比大洋锰结核高出3倍左右,而镍是锰结核的1/3,铜含量比较低,而铂的含量丰富,稀土元素含量亦很高,以轻稀土为主,都具有工业利用价值。3.磷矿资源

磷是每一生物细胞生命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磷矿主要用于生产各种磷肥,生产饲料添加剂、洗涤剂,用于化工、轻工、国防等工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磷矿资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所以许多地区和国家都在寻求海洋磷矿的开发。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资源消耗大国,因而海洋磷矿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更加重要。

南海中可利用的磷矿资源一般是磷灰石和鸟粪石。磷灰石是指磷以晶质磷灰石形式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矿石。鸟粪石是指分布于热带的一些海洋小岛上及大陆沿岸的一些洞穴中现代生物沉积。鸟粪石

海水中磷的含量极少,但经海洋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骤然浓缩了5-6个数量级。所以,生物在海洋磷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植物体内磷元素积累,鱼类食用藻类植物富集磷元素,食鱼鸟类再将其搬运到乔木林内。在热带多雨的环境中,生物群落生长茂密,生长和恢复速度快,这种环境为海洋食鱼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枯枝落叶、鸟类粪便和遗体等堆积成粪土——鸟粪层。鸟粪层分解时,有机质发生氧化,易溶的盐类被淋洗,而磷酸盐部分残留在原地成鸟粪磷矿层,它含五氧化二磷10%-30%,最多达40%,是良好的磷矿来源。4.可燃冰“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气冰”“固体瓦斯”等。因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又被称为“甲烷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烃类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好、清洁环保等特点,被喻为未来石油的替代资源,是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未知能源宝库。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科学家估计,地球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约为50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是目前世界年能源消费量的200倍。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按照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条件,它通常分布在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和深湖以及永久冰土带。大约27%的陆地(极地冰川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和90%的大洋水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发育区,其中大洋水域的30%可能是其气藏的发育区。可燃冰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表明,南海北部、西部、东部、南部均具有良好的水合物成矿物化条件和地质构造环境,是“可燃冰”重要分布区域。(1)地貌条件

南海是一个菱形海盆,北东向长1600公里,东西向宽700千米,水深3000-4400米之间。陆架边缘大体沿200米水深线延展,陆坡与深海平原的边界大约沿3000米水深线延伸。北部广东陆架宽150-300公里,南部巽他陆架宽60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东部和西部陆架很窄,仅数十公里。南海水深大于300-400米的陆坡和陆隆区域面积达93万平方公里。南海陆坡地形复杂多变,整体呈阶梯状下降,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发育有海岛、海槽、海谷、海山、海丘、陡坡、陡坎、海底高原、陆坡台地、海底滑塌及海底扇等各种构造地貌。(2)沉积条件

随着南海中央海盆的扩张,北部陆坡区自渐新世以来基本处于拗陷沉期。以滨、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有较多的陆源物质注入,沉积速率高。特别是中中新世之后,南海以区域性热沉降为主,沉降速率较大,同时陆地沉积物的快速补充、碎屑供给增大、沉积物快速堆积都使陆缘沉积速率加大。(3)构造条件

该区在早白垩世末、始新世末和中中新世末发生3次构造运动,对陆坡区地质构造演化起了重要作用,尤以中中新统之下沉积盖层断裂构造发育,有些断裂自基底断至海底,既控制着陡坡地形的形成,又有利于烃气向上远距离输送;而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活动趋于平静。长期平静有利于水合物的保存,具备形成水合物的地质构造环境。

中新生代这里经历过一系列构造运动发育着一些断层。这些断层可达以上的地层,有利于下面沉积中的流体沿断层进入中中新世以后的地层中。中中新世以后的沉积目前已处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带之中,除它们自生的气体可用于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外,下部沉积生成的气体溶于水中,并沿断层向上流入中中新世以后的地层中,为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提供了物质补给。(4)烃气条件

中新世以来,这里构造运动很少,只是发生区域沉降,在稳定环境中沉积了一套近水平沉积。这一时期陆坡上的沉积速率较高。沉积速率高可在沉积中积累大量有机物,经细菌降解成为甲烷,为烃气形成提供充足的物源。(5)地温条件

从整体来看,南海北部地温梯度分布不均匀,且随水深增大,地温梯度有增高的趋势。在水深较浅地带,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约24℃-59℃/公里;在水深较大的地带,地温梯度相对较高,约83℃-90℃/公里。南海陆坡具有快速堆积的充足物源以及低温高压环境,是形成水合物的有利地区。因此,专家认为南海陆坡和陆隆区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专家根据南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资料,参考世界上有关水合物的一些参数,初步估算南海地区天然气13水合物的资源量为8.45×10立方米,相当于845亿吨的油当量。

中国科学家目前已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南坡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从南海的水深、沉积物和地貌环境来看,它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初步勘测结果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也已初步圈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为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中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2007年5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中国首个可燃冰钻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历时52天,完成先导孔钻探8个、取心孔钻探5个,在其中3个钻孔发现并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实现了南海可燃冰勘探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出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而南海尚待钻探证实的可燃冰富集区还有很多,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陆坡以及东海陆坡等海域均具有巨大的可燃冰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勘探评价。5.其他矿产资源

南海除了其丰富的油气资源、金属资源、磷矿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外,其他矿产资源的储量也相当可观。包括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地下热矿和肥水等矿产资源。建筑矿产类,石英石在广西北部湾分布较多,是中国重要的石英砂产地;石墨、白云母、石灰岩等在广东、海南分布甚广。化工原料类泥炭、硫化矿物在广东、广西海岸多有分布。在岩浆作用下形成的海岸带热矿水在广东、海南海岸发现多个储量点,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在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层中,还埋藏着一种氨态氮地下水,被称为地下肥水,具有作物肥料效能,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1.概况

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已有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隶属于海绵、腔肠、软体、甲壳、棘皮和鱼、蛇、龟、兽诸类动物和藻类等。其中,鱼类资源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体形较大的有黄鳍金枪、鲣鱼、鲨鱼、马鲛等,个体较小的有金带黄鲷、扁蛇鲣、白卜鲔、燕鳐、真鲷、石斑鱼、鹦咀鱼、鲻鱼等,尤以石斑鱼、真鲷、马鲛、金枪鱼等价值最高、产量最大。经济虾类17种,主要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中国龙虾、墨吉对虾等。海参类有梅花参、赤瓜参、白尼参、黑尼参和白参等。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西沙特产,可重达200多公斤)、玳瑁及海蛇。

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贝类繁多,资源丰富,达700多种,仅西沙群岛的贝类就有250种以上。经济贝类150多种,主要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价值较高的有鲍、牡蛎、珍珠贝、白蝶贝、大珠母贝、马蹄螺、夜光蝾螺、蝶螺、凤螺、虎斑宝贝等,其中马蹄螺的珍珠层价值极高。

海南省近海和外海的主要经济藻类162种,其中以麒麟菜、江蓠、马尾藻等10多种经济价值最高。

南海海域还有丰富的珊瑚资源,如鹿角、葵花、菊花、兰石竹等珊瑚。南海海域的海洋生物,多为印度——马来西亚热带区域常见的暖水性种类,其中包括一批首先在中国发现和记述的新种。在浅海、近海区种类多呈带状分布,环岛潮间带生物丰富,平均生物量每平方米391.25个,以岩礁型生物量最多,淤泥滩型、沙滩型次之。从生物类群量的百分比中比较,藻类占总量的62.8%,软体动物占29.6%,甲壳类5.48%,其余为多毛类和棘皮动物。

南海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鱼汛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省优良的渔场有北部湾渔场、清澜渔场、三亚渔场、西中沙渔场和南沙渔场。据估算,整个南海最大持续渔获量为420多万吨,是中国热带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海南岛东部、南部大陆架80-200米水深的外海渔场以及西、中、南沙渔场渔业资源丰富,资源可捕量约200万吨,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开发潜力巨大。

南海生物资源除具有其他海域生物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1)海域辽阔,生物量大

南海南北长1800公里,东西宽900公里,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1827个,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处5559米。渔场面积、海域净初级生产力、鱼类年生产量、最大持续渔获量均高于渤海、黄海和东海。(2)生境类型丰富,生物品种多样

南海不仅海域辽阔,而且地质、气候等环境复杂,海岸、滩涂类型多种多样。海岸依其特征和成因有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砂质平原海岸、三角洲平原海岸、沙坝泻湖海岸等类型;滩涂包括基岩砾石滩涂、砂质滩涂、淤泥滩涂、红树林滩涂等。复杂多样的栖息场所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海洋生物种群。根据《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收录的中国海域的资料表明,南海海域生物资源的物种数目占全国对应的物种总数的百分率,鱼类为67%,虾蟹类为80%,软体动物为75%,棘皮动物为76%。(3)海洋生物以暖水性类为主

台湾恒春到海南三亚一线以北的南海海区属于边缘热带,此线以南的西沙群岛的南海中部海域为中热带,南沙群岛到曾母暗沙的南部海域属于赤道热带。南海因地处低纬度,年平均水温27℃,最高30℃以上,年均盐度较高。因此,南海海域海洋生物大多属于暖水性生物,少数为亚热带或温带海域广布性的暖温性生物,而广布性的冷温水性或冷水性种类几乎没有。(4)汇集了全部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南海海域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造成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诸如港湾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等。其中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南海特有的。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仅占海洋总面积的0.25%,但有约25%的鱼类生活在珊瑚礁区。红树林全世界共有24科82种,而南海有16科31种,红树林在药用、食用、木材、渔业、旅游、防风护堤、净化海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海藻资源

南海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其中褐藻类的马尾藻以及红藻类的紫菜、江蓠、海人草、麒麟菜等经济价值较高。

马尾藻俗称海茜、海底藤、海藻、海草、玉草、茜米、龟鱼茜、牛尼茜、台茜等。南海北部沿海产马尾藻种类较多,估计有50种以上,已知的有30多种。马尾藻产量大,分布广;多盛产于沿岸多砂石底的浅海海湾区域,冬春季是繁茂生长期。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以马尾藻作为药材和食品。在现代,马尾藻是褐藻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可以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钾等。以马尾藻资源为原材料,通过生物提取获得新一代优质海藻有机肥,施用于农田,尤其蔬菜种植。个别种类可作食用、饲料和药用。中药上的“海藻”,就是多种马尾藻,特别常用的是羊栖菜。据《本草纲目》上记载,羊栖菜有主治“瘿瘤结气”、“利小便”、治疗奔豚气、脚气、浮肿、宿食不消等功用。褐藻(马尾藻)

红藻类的紫菜是我国当前海藻养殖的主要对象,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副食品,还可作药用,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我国进行紫菜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南海北部沿海的紫菜,主要有:圆紫菜、绉紫菜、长紫菜、坛紫菜、广东紫菜、越南紫菜等品种。冬春季节紫菜叶状体喜附着生长于潮间带的礁石上,春夏季节紫菜丝状体寄生于死贝壳内。过去多引植福建产的坛紫菜,近年来已人工培植成功珠江口附近生长的广东紫菜。广东紫菜具有耐高温、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是适宜南海北部人工培植的种类。紫菜可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唐朝孟铣的《食疗本草》中就提到紫菜,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主治热气烦、凡瘿结积块之病,宜常食紫菜”。红藻(江蓠)

江蓠俗称红藻海面线、发菜、海菜和粉菜等,是很有人工养殖前途的经济海藻。多生长于肥沃平静的浅海海湾内各种基质上。全年都能生长、主要成熟季节为夏季。江蓠是我国海藻胶浆工业的优良而重要的原料之一,用于提取琼胶;药用主治肠热病,养胃滋阴。

海人草主要分布在东沙群岛和澎湖列岛,以东沙群岛的质量最好,产量也多。海人草生长于大潮线下2-7米深处的珊瑚碎块上,成熟期为8月,采集期为8月-次年3月。海人草是经济藻类中较突出的一种,藻体丛生,高约20厘米,暗紫红色,软骨质,有不规则的二叉分支,茎部因分支早脱落而裸露,固着器呈盘状。海人草除可用以驱蛔虫外,还可治肺病、皮肤病等。

在西沙、中沙群岛珊瑚礁礁盘上生长的藻类约有400种,麒麟菜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麒麟菜藻体长12-30厘米,宽2-3毫米,肥厚多肉,紫红色,软骨质,有不规则的分支。生于大干潮线下1-2米处的珊瑚礁上或低潮带下2-5米深处的珊瑚礁上。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麒麟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和锌的含量尤其高;属于高膳食纤维食物,富含多糖和纤维素,具有防治胃溃疡、抗凝血、降血脂、促进骨胶原生长等作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保健食品。麒麟菜是南海诸岛重要的珊瑚礁经济藻类,仅西沙群岛每年生产的麒麟菜干品就达300多吨。3.珊瑚、海蜇等腔肠动物

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它以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22℃-28℃,海水盐度27‰-42‰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且需坚硬底质。

珊瑚是由珊瑚虫所分泌的石灰质壳堆积而成,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О3,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颜色常呈白色,也有红色、粉红色、橙红色,还有少量蓝色和黑色。

古代史籍记载:“珊瑚所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

白色珊瑚虫幼虫附着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老的不断死去,新的不断成长,骨骼也随之增添扩大,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形成体态玲珑、色泽鲜艳好看的珊瑚。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虫建造的。珊瑚

珊瑚自古就被奉为珠宝世界中有生命的珍宝,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功效的药宝。珊瑚有红、粉红、白、黑等色,以红色为上品。红珊瑚文化在中国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在清朝,红珊瑚朝珠是一、二品官员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印第安土著民族和中国藏族等游牧民族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红珊瑚还有养颜、保健、活血、明目、驱热、镇惊痫、排汗利尿等诸多医疗功效。400多年前,医药大师李时珍在经典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去翳明目,安神镇惊。用于目生翳障,惊痫,鼻”。国外最新研究认为珊瑚可用来接骨,入药可治溃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性病。

珊瑚除具有饰品和药效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珊瑚这一海洋生物极为奇特,一夜之间可以伸出触手长成小岛,一夜之间又能消退得无影无踪。我们通常看到离开海水的珊瑚又硬又脆,可是,它钻进大海里却是绵软的。在海浪冲击,大潮汹涌的时候,它们可以起到保护珊瑚岛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温度上升是珊瑚生存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营养物质污染、破坏性捕捞、沿海地区开发带来的沉积物也使珊瑚的生存条件雪上加霜。由于人类长期的掠夺性采集,大珊瑚树如今已经非常少见。据报道,近代发现的最大珊瑚树是1980年我国台湾渔民在中途岛海域打捞到的。它高1.5米,主干直径12厘米,净重60公斤,当时售价是600万新台币。据“一九九七全球珊瑚礁考察”证实全球范围的珊瑚礁普遍遭到破坏,其中95%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因此,为了人类自己,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珊瑚,通过各级政府立法,使珊瑚能持续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