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人间:庄子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9:48:21

点击下载

作者:李林峰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逍遥人间:庄子传

逍遥人间:庄子传试读: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百家争鸣,处处都是残酷的战争,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和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可是,关于庄子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却很少,《史记》曾用短短几十字来描述他的一生,这不免让人产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遐想。庄子名周,宋国蒙邑人,小时候和惠施为同学,曾经南游楚越之地,尔后在宋国漆园为吏。他个性坦率,崇尚自然,傲视王权。相传,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此后终身隐居于蒙泽,以织屦为生,以传道著书为乐。

从哲学上来看,庄子的思想里仍然有老子的影子,他认为世间万物都能够反映出“道”的存在,甚至将“道”看成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提倡清静无为,摒弃“人为”而顺应天道。对于他来说,生活的真谛就是自然而然,不需要受到什么教导,更不需要政治宣传与礼乐教化。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无所违,应该像圣人那样不凝滞于物,乘物以游心。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在政治上,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在人类的生存方式上,他又主张返璞归真。所以,他反对世俗社会的仁义礼智,提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犀利言论。在养生之道上,他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而在人生境界上,他认为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远比功名利禄的享受好。庄子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后世学者的影响很大,在中国思想史上也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当然,庄子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哲学思想上,他在文学上也有很耀眼的成就。他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时,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许多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语言活泼精妙,引人浮想联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庄子的文章也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家影响甚大。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到庄子的形象,能够更加轻松地读懂庄子的思想。他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先秦道家提出的许多命题。而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取消问题。这是真正的用哲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哲学无法让人发家致富,无法让人逃脱死亡,可是却能够提出一种让人信服的观点,从这种观点中可以看到生死相同、得失相等的道理。

庄子终究是一个谜团,他选择隐世而居,就是为了远离乱世的纷扰。我们想要读懂庄子,就要从历史的遗迹中去寻找线索,就要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找到哲学的出路。第一章生逢乱世

公元前369年,庄周出生在战争频发、生灵涂炭的宋国。虽然生逢乱世,但是他从小就有一颗纯净、自由自在的心。就算后来家中的生活日渐艰辛,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庄周依然不改他悠游自在的心志。乱世中,听闻自然的箫声

战国时代,烽火四起,离乱的现实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吞噬着无辜的生命。

公元前370年,庄全得到了一个消息—楚肃王驾崩了。他愣怔地站在那里,心中的思乡之情弥散开来。离开楚国已经十一年,他一直在期待战火止歇,如今已感到疲惫而绝望了。

庄全叹息一声,对身怀六甲的妻子稀韦氏说:“我来宋国已经十一年,每天都期待着楚肃王大赦,这样我就能够带你回到楚国,在故土过上安乐的日子。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乱世所扰,兵荒马乱,身心俱疲……”

稀韦氏皱着眉头,小声问道:“居住在楚国或者宋国,有什么区别呢?”

庄全说:“怎么会没有区别呢?如果我们能够回到楚国,儿子出生后就是楚国人;如果一直居住在宋国,儿子出生后就是宋国人。”

稀韦氏不解:“宋国历来被奉为诸夏之国,而楚国为南蛮之国,居宋不是优于居楚吗?”

庄全解释说:“现今天下大乱,战争四起,诸侯都将宋国视为俎上鱼肉,而对强楚有所忌惮。如果儿子能够出生在楚国,兴许能免于战乱,这不是人之大福吗?”

稀韦氏想了想,觉得庄全说得很有道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她吩咐仆人给庄全倒了一杯茶,两人对饮。稀韦氏突然反应过来,用手轻抚腆起的大肚,娇嗔道:“夫君怎么知道我生的一定会是儿子?生儿或女,可不是你和我能够决定的。”

庄全拍了拍稀韦氏的肩膀,安慰道:“无论男女,我都希望他能免于战乱,平安成长。”

稀韦氏略带忧虑地说:“虽然宋国较弱,楚国强盛,可到底是居住在宋国能够免于战乱,还是居住在楚国能免于战乱,也不是你和我能够决定的……”

庄全点头,将目光移向远方,那山、那水、那暮霭,仿佛都在颤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免于战乱,就像自然的箫声能够回荡在山间水际,在云端自由飘离。

战乱带来的隐忧压在庄全和稀韦氏心中,让他们的脸上多了些许忧愁,可是想想即将出生的孩子,又让他们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公元前369年,宋国蒙城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庄全的孩子出世了,是个男孩。

庄全之前就和稀韦氏商量过,要给孩子取一个有寓意的好名字。现在孩子终于出世了,身体略显虚弱的稀韦氏说:“夫君,正如你所料,是个男孩,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呢?”

庄全脸上露出喜悦,望着正在啼哭的婴儿说:“你我都厌倦了乱世战火的纷扰,而我一直向往着礼乐昌盛的西周盛世,不如就给他取名为‘周’,怎么样?”“庄周,庄周,庄周……”稀韦氏默念三遍,点头称赞说,“真是一个好名字!”

庄周出生于宋国,那是西周时期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当年,商朝被周朝所灭,周武王心里怀揣着对前朝的敬畏之情,将虞舜、夏禹和商汤的后代封为王侯,史称“三恪”。其中,虞舜的后代被封于陈,夏禹的后代被封于杞,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被封于宋。

在商王朝末代,纣王昏庸无道,整日沉迷于美色,少问政事。微子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导纣王要心系百姓,以政事为重。可纣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微子启心怀不轨,对其动了杀心。微子启心灰意冷,只好离开纣王,免遭杀身之祸。后来,周武王带兵攻打商纣王,微子启将商朝的祭器献给周武王,以此获得周武王的特赦。

周武王平定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王朝的故都商丘,国号为宋。所以宋国保存的殷商文化最为纯正,也被看作是古代礼制的典范,受到其他诸侯的敬重和礼待。

微子启心里很明白,商朝之所以会灭亡,都是因为纣王太过残暴了。因此他对原商朝遗民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戴。那时候的宋国极为强盛,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国。

后来,齐桓公在中原崛起,宋国的国君宋桓公忠心追随,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齐桓公多了这样一个左膀右臂,不管是讨伐异国,还是多国会盟,都如虎添翼。宋桓公退位后,他的儿子宋襄公继位,成为宋国第十九代君主。

齐桓公年老病殁,他的五个儿子都觊觎王位,相互厮杀,强大的齐国马上变成一盘散沙。齐桓公的大儿子姜昭被兄弟追杀,潜逃至宋国。齐桓公死前曾语重心长地对宋襄公说:“如若有一天我战死沙场,你一定要辅佐姜昭继承王位。”宋襄公也有意辅佐姜昭成为齐国国君,所以宋襄公号召各大诸侯国,一同发兵送姜昭回齐国继承王位。只是宋襄公并没有很大威信,仅有三个小诸侯国响应他的号召。

尽管如此,宋襄公还是率领四国的军队,把姜昭送回了齐国。齐国大臣见四个诸侯国拥兵而来,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打开城门,恭迎姜昭即位。姜昭即位后,改号为齐孝公。

当时的齐国本是诸侯的盟主,如今宋襄公辅佐齐孝公登上王位,不觉自傲起来,他甚至妄想自己成为诸侯的盟主。不过,这次响应他辅佐齐孝公登位的只有三个小国,其他中原大国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于是,他盘算着去拉拢大国,只要得到大国的支持,成为诸侯盟主便指日可待。他第一个想要拉拢的目标便是强大的楚国。

宋襄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臣,大臣们却是一片嘘唏,最反对他的人是哥哥目夷。

目夷忧心忡忡地说:“宋国还很弱小,根本无法驾驭诸侯盟主的地位,如果处理得不好,还有可能招来灾祸。”

宋襄公不听劝谏,执意向楚成王和齐孝公发出请帖,邀请二人在宋国盂都召开诸侯会议,讨论订立盟约的事宜。

目夷再次好心劝说:“如果可以,请您多带一些兵马,以防楚王突生恶意。”

宋襄公不以为然地说:“那可不行,我是去开会,又不是去打仗,带那么多兵马做什么?”

诸侯会议中,楚成王也对盟主之位很感兴趣,宋襄公与其争执不休,结果被楚成王带来的兵马给抓走了。后来经过鲁、齐两国的国君劝说,宋襄公才勉强答应让楚成王当盟主,自己也才得到释放,不过心里却很窝火。

回国后,宋襄公不仅对楚成王心生恨意,也恨投靠楚成王的郑国国君。思前想后,他还是咽不下心中的恶气,于是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无力抗敌,向楚国求救,楚成王二话不说,直接带兵攻打宋国。

楚国和宋国的军队在泓水对峙,宋军居南,楚军居北。楚军自恃人多,想要强行渡河。这时候,目夷对宋襄公说:“我们可以趁楚军还没有完全过河便冲杀过去,兴许还有取胜的机会,否则宋国就危险了。”

宋襄公却说:“你这个人太不懂得仁义之道,楚军的队伍还没有排好,怎么可以进攻呢?”

他的话音刚落,楚军便如洪水猛兽般冲杀过来,宋军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宋襄公的大腿被箭射中,好在有几位忠臣护驾,才得以逃脱。

泓水之战大败,宋国子民都对宋襄公骂不绝口。宋襄公的伤势很重,在距离泓水约五十里的睢城治疗几个月,开春就因为伤口感染去世了。

宋襄公虽然被臣子们称为“无用之人”,可是在他当政期间,宋国却达到了鼎盛。宋襄公去世之后,宋国便渐渐走向没落,在无情的战火中摇摇欲坠。

庄周出生的时候,宋国的国君为宋休公,这时候的宋国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四面受敌。宋国北有齐国、南有楚国、西有晋国,这些国家都是一等一的强国。宋国又不甘示弱,总是挑衅四面强国,结果每次战败后都割地求和,国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宋休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宋桓侯即位,此时的宋国不仅外患不断,内忧也不少。宋国的相国子罕没有尽心辅佐宋桓侯,而是妄图当上宋国的国君。他对宋桓侯说:“想让国家长久安定,百姓誓死效忠,都在于君主实行适当的奖罚制度。封官加禄、奖赏财物,这些获取民心的事务由您来掌握; 惩罚处置、酷刑杀戮,这些不受子民欢迎的事务由我来负责,如何?”

宋桓侯欣然接受子罕的建议,并且高兴地说:“这样一来,我总是接受子民的称赞,而你备受子民的怨憎,真的好吗?”

子罕点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事情这样决定以后,宋国臣子都知道子罕掌握着生杀大权,无不拥戴讨好,百姓也对他有所忌惮。这样还不到一年时间,子罕就手握重权,离国君之位越来越近。

宋桓侯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便任命戴欢为太宰,以制衡子罕。没想到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子罕,他愤然杀死宋桓侯,自立为君。

庄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争频发、生灵涂炭的国家。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各国征战,形势复杂,过去官府办学变成了私人讲学,所以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以“士”的身份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各大诸侯征战中原,求贤若渴,对于知识分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那时候“养士”之风十分盛行,各大诸侯对于“士”的政策相对宽松,允许学术自由。各家各派的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点针锋相对,又相互并存,一时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相互诘难,各种辩论不见止息,直到吕不韦著成《吕氏春秋》,将各家观点融合在一起,才为百家争鸣的局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在宋国蒙城,庄周才刚刚出世。他的啼哭声惊飞了屋顶上的麻雀,那声音如此真切,毫无乱世的纷扰,就像悦耳的箫声穿行于林间,和谐而美好。

只不过生逢乱世,再与世无争,也难得清净。乘着战火逃亡的贵族后裔

转眼一年过去,小庄周到了牙牙学语的年纪。

母亲稀韦氏告诉他:“庄周啊庄周,你知道父亲是楚国人吗?在楚国,庄氏是楚庄王的后裔,就像鲁国三桓是鲁桓公的后裔,宋国戴氏是宋戴公的后裔。妈妈是宋国人,稀韦氏在宋国的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在宋国开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小庄周躺在摇篮里,望着一本正经的稀韦氏,突然咯咯笑起来。

稀韦氏接着说:“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豕韦氏,稀和豕都是猪的意思,猪是初民最早驯化的动物,列于六畜之首。你看看自己,每天吃了睡,睡了又吃,就像一头小傻猪!”

小庄周当然听不懂稀韦氏的话,他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唤着,两只小手不断摆动。

稀韦氏抱起小庄周,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突然有点失落道:“其实,你也算是贵族的后裔,尽管现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当年你父亲乘着战火,从楚国逃到宋国,也不知道是福是祸。现在想想,正因为逃亡,才能与我相逢,才能生下你,也算是幸运了。”

这时,房门咯吱一响,庄全迈着闲步进屋,见妻儿便满脸堆笑。

他正值壮年,眉宇间却有掩饰不住的沧桑感,面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许多。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无尽的战火在他的眼睛里燃烧,闪耀着犀利与空寂。

庄全还清晰地记得楚国所发生的一切,当年楚悼王熊疑去世,太子熊臧继承王位,史称楚肃王。在楚悼王的葬礼上,阳城君振臂一呼,七十多家宗室贵族同时向兵家吴起放箭。

吴起表情淡定,大声吼道:“尔等小人,看我是如何用兵的!”然后纵身一跃,扑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之上。就这样,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都被射成了刺猬。

楚肃王为此勃然大怒,对吴起的尸体施行车裂之刑,以平息贵族的不满,并且对叛乱的贵族进行严惩,株连三族。楚肃王还下令通缉阳城君,将他的封地阳城收回。

阳城君被追杀,仓皇逃出郢都,从此流落天涯,再也不敢回到阳城。

楚军把阳城包围起来,墨家巨子孟胜召集属下墨者,愤然道:“我和阳城君,在公是君臣关系,在私是师友关系。阳城君对我十分信任,命我守卫阳城,我将誓死守卫!”

弟子徐弱说:“夫子这样做,如果对阳城君有益,不妨全力以赴;如果对阳城毫无益处,也不利于光大墨子之道!”

孟胜说:“墨子之道,最讲究言必信,行必果,假若我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天下诸侯必定对墨者不再信托。哪怕我今天执意赴死,也是为了践行墨子之道。我死后必将巨之位传给宋国墨者大贤田襄子,以光复墨子之道!”

徐弱闭眼深思片刻,尔后毅然道:“既然如此,弟子愿意先死,为夫子开路。”

孟胜的三位弟子突出重围,从楚国赶往宋国,把巨子之位传给田襄子,随后返回阳城。

田襄子极力制止三人,正色道:“巨子之位已经传于我,我就以巨子身份命令你们留在宋国,不要再回阳城。”

三位弟子悲怆道:“孟胜还在阳城,我们不能听命于夫子!”三人赶回阳城,准备与孟胜同生共死。

楚军盘桓数日,终于攻破阳城,墨家第二代巨子孟胜和属下一百八十位墨者全体战亡。阳城战火四起,遭殃的还是郢都的老百姓。

绯红色的朝霞散布在东方的天空,就像郢都战火熊熊燃烧的倒影。郢都的城门缓缓打开, 一位年轻的楚国人携带着家财急匆匆地走出城门,向中原方向奔去。他的名字叫庄全。

赶了十里路,东方的朝霞才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轮初升的红日。

庄全突然停下脚步,回望远处依稀可见的郢都城。在红日的映照下,郢都显得愈加荒凉与空旷,它已经变成被战火吞噬的空城。“那是我的故乡啊!如今却不得不离开她,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了!”

庄全黯然神伤,才刚乘着战火离开故乡,就已经充满了思乡之情。

楚国人一直将中原称为诸夏,而通往中原的道路称为夏路。多年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带兵攻破镐京,将西周伐灭。周平王东迁至洛阳,开启了王权衰落的东周朝。六十六年之后,楚武王叛周称王,为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拉开了序幕。

在这之后的两百年间,楚国不断壮大,并且不断向北挺进,灭掉多个小诸侯国。一直到战国初期,魏国变法于诸侯间崛起,楚国才没有继续北进,而夏路也在方城处停止延伸。

庄全赶了多日的路,终于抵达方城。在那里休息了一日,又赶往楚国北部边邑息县,准备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屈宜臼。

在见到屈宜臼那一刻,庄全内心满是喜悦,两人紧紧相拥。

屈宜臼激动地问:“这么多年未见,你还是那个样子。这些年你没有来看我,我也困于烦琐的生活,今日怎么有兴来访,也没有事先告知一声呢?”

庄全眉头一皱道:“楚王严惩参与叛乱的七十余家宗室,我庄氏也没有幸免于难,而受到株连。所以我打算逃到中原避难,路过这里顺道与你见一面……”

屈宜臼将庄全迎进屋,边走边说:“七十余家宗室,也有我屈氏一族,只怕我也会受到株连,更何况前年吴起担任宛邑太守时,特意跑来见我,我不喜欢他的为人,知道他不是什么好官,以后肯定会扰乱楚国,所以并没有理睬他。去年他成了楚国之相,又来息县见我,希望我能够支持变法,我坚决反对,并说变法有悖于天理,楚国更不需要那些披着贤人外衣而居心叵测的好人!我想,于公于私都难逃罪责了。”

庄全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郑重道:“既然如此,你也应该随我一同避难了。”

屈宜臼想了想,头点道:“今天已经不早了,晚上你好好休息一下,明早我们同行吧!”

第二天,庄全早早地被屋外的车马声吵醒,不用看他都知道,是好朋友屈宜臼在整理什物,打算出发了。果然,庄全起床穿好衣服,一走出房门就被屈宜臼拉住了。

屈宜臼兴奋地问:“你打算去什么地方呢?”

庄全回答:“宋国在诸侯争战中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很少会卷入战乱中,我想去宋国,你呢?”

屈宜臼有点失望地说:“宋国为殷商遗帮,一直被天下人看不起。中原三晋、魏、赵反目成仇,相互讨伐,自当远离。我想,还是去韩国比较妥当。”

庄全咬了咬牙说:“人生都有各自的追索,但求我们都能找到安身之所,免于战乱。”

屈宜臼收拾好行李,与庄全同行一段路程,在十字路口两人分道扬镳之际,屈宜臼对庄全说:“但愿楚肃王能够早日大赦,这样我们就能够返回楚国,那毕竟是我们的故乡啊!”

说完这番话,屈宜臼便转身向北而行,目的地是韩都宜阳。

庄全则向东而行,前往宋都商丘。一路上,他都心似浮萍,自由而迷茫。在路过一片芦苇地时,他忍不住吟诵起小时候熟读的《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庄全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老师谆谆教导:“这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是春秋时期侨居于卫国的宋人。远离故乡的游子由于战乱而离开故乡,日夜思念却又不得回返。当时的卫国都城在河南朝歌,与宋国之间仅仅隔着一条黄河,游子就站在黄河边上,远远望着对岸的故乡,唱出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歌……”

小时候的庄全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只是流于表面,他甚至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寻求安身之所。而今他总是会被思乡之情所扰,内心无比空阔。“唉,夫人何必告诉庄周这些陈年旧事呢?”庄全坐在稀韦氏身边,之前还在闹腾的小庄周已经在稀韦氏怀里熟睡,小脸上满是安详。“庄周还小,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稀韦氏莞尔一笑,对庄全说,“听得懂的人是你,在意的人也是你。我希望你可以过得快乐,而不是整日被愁云笼罩。”

庄全叹息一声,目光移出窗外,怅然道:“如今离开楚国已经十二年了。楚肃王到死也没有大赦庄氏一族,看来我这辈子都回不了楚国了,甚至连庄周也永远回不到故乡。”

稀韦氏将头靠在庄全肩上,安慰道:“夫君真是多虑了,我希望你快乐,也不仅仅是为了你,更是为了庄周。我希望他能够快乐地长大,而不是整日忧愁。”

庄全点头,看着稀韦氏怀里的小庄周,渐渐露出淡然的微笑。

一岁的小庄周微闭着双目,小嘴轻轻地翕动,表情是那样惬意。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可是他究竟梦到了什么,又有谁知道呢?不问政事,安居于蒙

庄周生活的小城名叫蒙邑,它坐落在蒙山脚下,是宋国宗室后裔的聚居之地。

蒙泽一带民风淳朴,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历代宋国君王都喜欢来这里打猎。当年,庄全从蒙城南门入城,寻找到一家旅店暂时住下来。那家旅店名叫曹氏旅店,老板叫曹夏。

入夜,庄全内心一直想着楚肃王大赦的事情,辗转反侧,毫无睡意。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干脆起身穿好衣服,去旅店的大堂走一圈。没想到,那么晚了旅店老板还在大堂里忙活。“先生怎么还没睡?”老板见庄全一脸疲倦,却未入睡,便好奇问道。“心里有些苦事,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庄全如此回答,找了一把椅子坐下。

旅店老板见庄全一脸苦闷,也搬了一把椅子坐过来,一番攀谈后才得知庄全是因为逃难才来到了宋国,他安慰庄全说:“在一百多年以前,曹国被宋景公所灭,我们曹国的后裔一直居住在宋国,现在也算是完完全全的宋人了。如果你一直居住在宋国,你的子孙后代也将变成宋人。其实,不管你居住在哪一个诸侯国,都将成为那个国家的人,都必须纳税交粮。”

庄全感叹说:“确实如此!《小雅·北山》里这样说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本来就是一家,你我不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吗?”

旅店老板点头说:“是是是。”

庄全在蒙城待了三天,觉得城里的环境很不错,便产生了留下来的念头。他花重金在曹氏旅店对面买了一处院落,又在南门外面买了三十亩地,用来种植庄稼和果木。

刚定居蒙城那几年,庄全在地里种上了橘树、桃树和梨树,后来又种上了楸树、柏树、桑树等。蒙城的人对园圃的主人很好奇,但是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后来有人终于打听到,园圃的主人来自于荆楚,于是将园圃的主人称为荆楚人,将园圃称为荆园。

庄全早就厌倦了战争,他喜爱和平,不问政事,只想在小小的蒙城里过好自己的日子。庄全每天起床,走出蒙城南门,去荆园管理庄稼和果木。在休息之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眺望南方,那里曾是他的故乡,埋葬亲人和童年的地方。

在劳作之余,庄全会驾马车回到蒙城,去曹氏旅店吃饭喝酒,一边了解宋国人的风俗习惯,一边向各国客商打听楚国的消息。

楚国一向被称为南蛮,而宋国却是商代遗邦。无论楚国,还是宋国,都拥有十分浓郁的古风,和其他诸侯国完全不同。宋国的民风也很淳朴,庄全生活在蒙城越来越觉得舒适,渐渐有了安定的感觉,一颗漂流的心仿佛找到了归处。

庄全定居蒙城十几年,仿佛也只在转眼之间。

庄周三岁时,庄全走进曹氏旅店,点了两杯酒喝了起来。

旅店老板曹夏说:“最近几天都下着大雨,我家的围墙都被雨水冲倒了。我儿子对我说,如果围墙不赶紧修好,肯定会招来小偷的。我听了没有太在意,没想到晚上就丢了好多东西。你说,我儿子是不是特别聪慧,拥有先见之明呢?”

曹夏的儿子今年四岁,比庄周大一岁,长得虎头虎脑的。

庄全称赞说:“的确很聪明!”

曹夏又说:“我的疑心一向很重,老在猜想那个小偷是隔壁齐国老头的儿子。”

庄全问:“通常小偷都不会打邻居的主意,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疑呢?”

曹夏说:“因为昨天老头对我说,围墙不修好会招来小偷的,他还愿意让他儿子来帮我修补围墙。”

曹夏所说的那个齐国老头,名叫南郭子綦,是一位来自齐国的智者。

庄全微笑着说:“南郭先生是好意提醒你,想要热心帮忙,为什么你却怀疑他呢?”

曹夏说:“因为他好像预见了小偷会来光顾我家。”

庄全问:“如果南郭先生想让儿子做小偷,他又怎么会事先提醒你……”

曹夏坚持说:“你也知道,南郭先生是一位智者,心里想法很多,他事先提醒我,或许就是为了看我有没有防备之心。最后见我没有太当一回事,便让儿子来了。今天早晨,老头来我店里吃早餐,样子也是鬼鬼祟祟的。我问他是否知道我家被偷的事情,他也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你说他心里是不是有鬼?”

庄全大笑:“你心里猜疑,询问南郭先生时肯定也带着猜疑的表情吧?如此对待南郭先生,如果换成别人,指不定早就叫儿子揍你了。而且,你儿子那样提醒你,你觉得他聪慧,南郭先生那样提醒你,你却怀疑他,这不是很可笑吗?”

曹夏不再那么自信了,支吾说:“难道真是我疑神疑鬼?”

第二天,庄全走到街对面去拜访南郭子綦,二人对饮几杯茶水。

庄全说:“曹家被偷,先生既有先见之明,又有古道热肠,所以前来拜访。”

南郭子綦苦笑着说:“我好心提醒,没想到反被怀疑,真心无语。你我也是邻居,同居多年,我是怎样的为人,你难道不了解吗?”

庄全安慰南郭子綦道:“我们楚国也有这样的人。之前我生活的地方,有人的斧头不见了,疑心是邻居偷的,可是不久后便在自家后门找到了。当他猜疑邻居时,越看邻居越像是小偷,而当他找到斧头以后,越看邻居越不像小偷。”

南郭子綦说:“我们齐国也有同样的事情,我的一位挚友名叫淳于髡,他路过邻居家时发现邻居家灶口笔直,还将柴火堆放在灶旁。淳于髡提醒邻居,笔直的灶口容易失火,不如改成弯的灶口,并且将柴火都移到一边去。邻居听了,根本不信,后来灶火果然引燃了柴堆,好在有许多邻居前来救火,才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邻居杀羊宰牛感谢街坊,唯独没有请淳于髡,甚至还在私下说淳于髡的坏话……”

庄全说:“看来,普天下都有这样的人啊!”

南郭子綦说:“当今天下,无不鄙视根本,重视细末。无论身体病患,还是邦国乱政,都是如此。如果是良医,都会医治病于未发,而明君会防乱于将生。如果是庸医或昏君,则会疏忽于未然,而勤快于病乱已成。所以,得到嘉奖的通常不是先谋之士,而是救难之士。”

庄全若有所悟道:“先生之言很有道理,我听后犹如醍醐灌顶啊!”

南郭子綦摇摇头说:“道理都是总结出来的,一个人经历多了,自然懂得多了。”

庄全突然好奇:“先生年事已高,为何远离自己的故土,来到宋国呢?”在庄全看来,人老了,就应该回到自己的故乡,落叶归根。

南郭子綦说:“你来宋国是逃祸,而我来宋国是逃名。”

庄全疑惑道:“我逃祸是人之常情,而先生逃名非人之常情,孔子不是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吗?”

南郭子綦微微一笑说:“人各有志,各人追求不同,孔子之徒好名,而老聃之徒逃名,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庄全不语,端起茶杯喝了两口,内心越来越敬佩南郭子綦。

从那以后,庄全经常会去拜访南郭子綦,探讨人世常情以及政事风云。

一日,风和日丽,庄全抱着小庄周来到南郭子綦面前,忧心忡忡地说:“去年田午叱骂周显王,今年赵成侯、韩懿侯征伐洛阳。先生是如何看待的呢?”

南郭子綦想了想回答:“如今东周王朝权威尽失,诸侯叱骂周王,征伐周都,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我想,东周王朝恐怕已经时日不多了。”

庄全紧紧抱住怀里的小庄周,叹息道:“王朝更替,天下也必将大乱了!我为了逃避战火来到宋国,如今看来,普天下都将被战火吞灭了。”

也许是庄全双手紧抱,弄疼了小庄周,只见小庄周挣扎几下,便从庄全怀里蹦了出来。

小庄周今年三岁,两只小眼睛特别灵光。他望了望庄全,又望了望南郭子綦,在两人之间蹦跶起来,就像一只小兔子。

南郭子綦特别喜欢小庄周,一把将他揽进怀里,一边逗小庄周,一边念诵《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庄全问:“先生如此喜爱庄周,难道看出他身负异禀吗?”

南郭子綦继续逗怀里的小庄周,若无其事地说:“婴儿的先天真德,各不相同。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葆守自身的真德,而不在于先天真德的厚薄。所以《老子》有言:‘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如果一个人能够长葆先天真德,则薄者若厚;如果一个人丧失先天真德,则厚者若薄。”

庄全点了点头:“先生对于《归藏》《周易》都很有研究,可否帮我家庄周算上一卦,看看他一生的吉凶如何呢?”

南郭子綦笑道:“《归藏》仅仅能够昭示天命,而不能占卜人的命运;《周易》又只能占卜人的命运,而不知天命。一个人占卜再厉害,也无法预测人运的吉凶。如果能够领悟天命,也就不需要再占卜,就能够预知人的吉凶了。”

庄全觉得南郭子綦讲得很有道理,又为小庄周未知的命运感到担忧。

此时的小庄周又从南郭子綦的怀里蹦了出来,张开双臂,无忧无虑地奔跑,他跑到后院,抬头望着天空,浑然不知自己生在一个怎样的乱世中!不困顿于穷困的生活

这几年,庄周家的园圃越来越萧条,先后死了一批橘树和桃树,加之还要给园丁付酬劳,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微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庄全和稀韦氏都一筹莫展,他们看着庄周一天天长大,只想给他安稳舒适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稀韦氏睡在庄全身旁,焦虑地说:“今天我路过曹氏旅店,听说曹夏的儿子已经送进学堂读书了。那个小家伙只比庄周大一岁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送庄周去上学?”

庄全沉默了一会儿,郑重地说:“夫人又不是不知道,这两年园圃收入微薄,加上田地的收成,日子才能勉强过下去,如果现在送庄周去上学,恐怕会让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稀韦氏一听就不高兴了,立马从床上起身,大声道:“我们总不能耽搁庄周的学业吧?”

庄全也坐了起来,安抚道:“我的意思是等明年生活没这么拮据时,再送庄周去上学。曹夏的儿子不是比庄周大一岁吗?庄周明年再去也不晚。”

稀韦氏坚持说:“庄周已经五岁了,必须去上学!”

夫妻二人说话的声音不小,惊醒了隔壁房间的小庄周。他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侧耳倾听,又抵不过浓重的睡意而再次沉入梦乡。

小庄周的梦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他的梦里,鱼儿会在云朵间游弋,琴声会在水波中穿行,而他总是赤足踩在野花上。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梦里很少会出现其他人,只有自然的景观、各种飞禽走兽以及奇花异草。

庄全和稀韦氏都很重视庄周的学业问题,因为自从孔丘开创私人办学的风气以来,各诸侯国都有人兴办规模不同的学校。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求学当官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会被送进学校读书,希望将来能够谋取一官半职。

经过那天晚上的争论,庄全决定听从稀韦氏的意见,先送庄周去上学。他放下架子,去讨好曹夏,说了好多逢迎拍马的话,才从曹夏那里借到一笔钱。

回到家中,庄全把正在后院嬉玩的庄周叫到身边,认真地对庄周说:“庄周,你也不小了,明天我就送你去学堂,你可不要辜负我和你娘的一番苦心啊!”

庄周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问:“上学堂干吗?”

庄全说:“上学堂去学习仁义礼智,去考取功名,去寻找人生的出路……”

庄周有点听不明白,疑惑道:“不是有南郭伯伯教我吗?为什么还要上学?”

庄全耐着性子说:“南郭伯伯只能教你些东西,而不能帮你获取功名,你想在战乱的时代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去学堂读书!”

庄周委屈地说:“我不想要什么功名,只想和父母好好在一起。”

庄全突然生气道:“不要再说了,明天就送你去学堂!”

庄周呜呜地哭起来:“可是我只想让南郭伯伯教我……”

庄全气极,想要挥手教训庄周,却被闻声赶到的稀韦氏制止了。

稀韦氏将庄全推到一边,黑着脸说:“你先去忙,对孩子生什么气啊!”又将哭泣的庄周抱进怀里安慰道:“以后你可以在学堂读书,也可以让南郭伯伯教你,不是更好吗?”

庄周一边抽咽,一边点头,眼角的泪痕渐渐风干。

庄全内心烦闷,独自去街上转悠,突见人流涌动,整个蒙城都沸腾了。他向路人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路人急匆匆道:“魏惠侯讨伐宋国,蒙城人也要遭殃了!”

得知这一消息,庄全犹如遭到晴天霹雳,他费尽千辛万苦才逃到宋国,本以为能够远离战火,没想到宋国也是战火连天。他最心疼的还是庄周,小小年纪就被乱世所扰,命途多舛,作为父亲,他又没有能力给庄周更安稳的生活。

回到家里,庄全又将魏惠侯伐宋的消息告诉了稀韦氏。

稀韦氏才将庄周哄睡着,没想到庄周一听到魏国攻打宋国便醒了过来。“魏国为什么要攻打我们宋国呢?”庄周问庄全。他第一次遭遇战争,内心充满了不安。虽然他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恐惧的感觉却越来越重。

庄全说:“你的年龄还太小了,我也不知道如何跟你解释。现在我带你去见南郭伯伯,让他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说完,他便抱起庄周,去到了南郭子綦家里。“当年,我从楚国逃到宋国,仅仅是因为宋国没有卷入诸侯的战乱中,而今我客居宋国多年,魏、韩、赵、燕、齐、楚、秦等国不断交战,宋国一直没有卷入,魏惠侯为什么还要讨伐宋国呢?”庄全这样问南郭子綦。

南郭子綦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宋国正好居于天下之中,四方战乱,很难不被讨伐。更何况戴驩相宋十几年,为了固位专权而叛魏亲楚,早就惹怒了魏武侯。魏武侯死后,戴驩又命公孙颀唆使韩、赵支持公子缓与魏惠侯争位,这样明显会激怒魏惠侯,最终招来讨伐。”

庄全点头,心里的疑惑一下被解开了。

这时,曹夏突然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对南郭子綦说:“宋桓公已经诛杀公孙颀,算是向魏惠侯谢罪了,如今魏军已退!”

南郭子綦讪笑道:“看来戴驩为了自保,已将自己的死党公孙颀抛出,做了替罪羊。”

曹夏感叹:“如果墨子现在还活着,魏惠侯肯定不敢轻易伐宋。”

庄周坐在庄全的大腿上,好奇地问:“墨子是谁?”

庄全小声地说:“墨子是宋国的先贤,也是墨家的祖师,他曾经制止楚惠王伐宋。”

庄周吵闹着要听墨子的故事,庄全只能求助于南郭子綦。

南郭子綦安慰了曹夏几句,让他安心去经营旅店,然后便向庄周讲起了墨子的故事。

八十年前,楚惠王带兵攻打晋国,花重金聘请鲁国大匠公输班建造进攻城池的云梯,准备讨伐亲晋敌楚的宋国。当时,宋国的大贤墨子才三十七岁,不过他已经在宋国建立了墨家组织。在得知楚惠王将要伐宋的消息后,便将巨子之位传给了弟子禽滑釐,自己则步行十天十夜,从商丘赶到郢都,去拜见公输班。

公输班问:“不知道先生见我有何事?”

墨子说:“宋国有一个罪人,我想请先生去杀了他!”

公输班皱眉,不知墨子到底有何用意。

墨子又说:“如果先生能够将其杀死,我愿意付先生十金相谢。”

公输班说:“我是信守道义之人,从来不会随便乱杀人。”

墨子正色,几步走到公输班跟前,拜了两拜说:“我相信先生是信守道义之人,可是为何要帮楚惠王建造云梯,讨伐宋国呢?难道先生所说的信守道义,不允许自己杀一个有罪之人,而允许自己杀死众多无罪之人吗?”

公输班愣了一下,将墨子扶起,拜了两拜说:“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楚惠王已经下定决心要讨伐宋国了。”

墨子问:“那么先生可以将我引见给楚惠王吗?”

公输班说:“可以。”

墨子来到楚惠王面前,恭敬道:“有人原有好车,还要抢窃别人的破车;有人原有锦衣,还要抢窃别人的破衣;有人原有良米,还要抢窃别人的糟粕。大王如何看待?”

楚惠王说:“那人没有坚持道义,且有抢窃之心!”

墨子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就像好车、锦衣和良米,而宋国方圆五百里,犹如破车、破衣和糟粕。大王却要讨伐,不是和那个没有道义的人相同吗?”

楚惠王思忖片刻道:“先生说得有道理,可公输班已经造好了伐宋的云梯。”

墨子说:“大王伐宋,违背了道义。哪怕有云梯,也很难获胜。”

楚惠王轻蔑一笑,一旁的公输班也不信墨子所言。

墨子立刻解下自己的腰带,围成一圈,当作城墙,然后手持玉版,当作器械,和公输班演练攻守的情景。

公输班的战术一共变换了九次,最后都被墨子的守城战术击败了。

墨子自信道:“你的战术变换已经穷尽,而我的守城战术远远没有穷尽。”

公输班不屑道:“我还有最后一招,必能取胜,只是不想说。”

墨子微笑,镇定道:“我知道你最后一招是什么,也不想说。”

楚惠王着急道:“你们不要再打哑谜了!”

墨子说:“公输先生以为,只要杀了我,就能够攻破宋国。其实杀了我也无济于事,因为我早已将巨子之位传给了弟子禽滑釐,他此刻正率领三百墨家弟子,手持守城器械,在商丘等待着楚军的到来……”

公输班无言以对,楚惠王也只好放弃了伐宋的念头。

听到这里,庄周忍不住拍手大叫道:“墨子是个大英雄!他好聪明哦!”

南郭子綦摸摸庄周的小脑袋说:“你先不要闹,后面还有一件小事:墨子从楚国回到宋国,正好天降骤雨,他想在商丘城门下躲一躲,却被守门小吏给拒绝了。”

庄周不解:“这是为什么呢?”

南郭子綦说:“因为守城门的小吏并不知道墨子是大英雄,更不知道他救了宋国,也救了守城门的小吏。俗人无法防止众人生病,可能懂得医治众人的病;圣人能够防止众人生病,所以不需要医治众人的病。那么众人会感谢俗人还是圣人呢?”

庄周说:“众人肯定会感谢俗人啊!因为他们不知道圣人的作为。”

南郭子綦笑了笑,对身旁的庄全说:“小庄周比很多大人都明事理呢!”

庄全点头,愈加心疼自己的儿子。庄惠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蒙城有一所最好的私人学堂。教学的人姓章,年近六旬,学富五车,蒙城的人都尊称他为章老先生。他的脾性有点古怪,总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办事,而不桎梏于常规。

章老先生喜才,如果收到一位聪颖智慧的学生,会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如果学生鲁钝愚蠢,他会气愤得吃不下饭。虽然蒙城进入适学年纪的孩子不少,但是能够进入章老先生的学堂,并且被章老先生所青睐的孩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庄全听说曹夏的儿子曹商被章老先生相中,已经进入章老先生的学堂,心里十分羡慕。他东拼西凑,把庄周的学费凑齐了,又说服南郭子綦当引荐人,最终也让庄周进入了章老先生的学堂。在蒙城,章老先生和南郭子綦都是受人尊敬的人物。

章老先生看着庄周的眼睛,称赞道:“这孩子双目如虹,视物灵动,看起来很聪慧。”

庄全很客气地说:“章老先生过誉了,我家庄周生性淡泊,别人的小孩都会向父母索要食物或玩具,庄周却喜爱自由—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就会跟在我屁股后面,去园圃里转悠,采花捕蝶,在阳光下嬉闹,好像他也不太喜欢和小伙伴玩耍……”

南郭子綦在一旁帮腔道:“此子很有慧根,早已让我刮目相看。此前我曾向他谈及墨子之道,他能分清圣人治病与俗人治病的好恶,其心智比许多成人都高!”

章老先生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审视庄周几眼,道:“你入学堂所为何?”

庄周毫不怯生,几步走到章老先生身前,大声说:“因为我父母,是他们让我入学堂读书,将来才有机会谋取一官半职。”

庄全愕然,没想到庄周会如此回答。

章老先生抚须而笑:“那你觉得父母说得可有道理?”

庄周回答:“父母说的好像是对的,又好像不对,我还小,无法分辨,所以才听了父母的话。”

章老先生继续问:“所以,按你自己的意愿,你是不想入学堂了?”

庄周想了一下,咬着嘴唇说:“想。”“为什么想?”“因为小孩都会入学堂,曹商也入了学堂。”“那你想不想读书认字,明辨是非善恶,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人?”“想!”

就这样,章老先生满意地收下了庄周。

刚入学堂的时候,庄周只认识曹商一位同学,可是曹商仗着曹氏旅店的名气以及丰厚的家业,有了一大批“小随从”,根本不把庄周放在眼里。很多次庄周想找他一起读书,都被他拒绝,他甚至还联合其他同学一起欺负庄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章老先生的学堂就像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庄周在这个小世界里茁壮成长,他开始识字,开始阅文,开始懂得一些道理。

庄周入学的第二年,学堂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名叫惠施。他本不是蒙城人,只因家中突发变故,才被亲戚带到了蒙城。

惠施衣着简朴,一看就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起初几天,曹商对他还挺有礼貌,想要将他收成自己的“小随从”,后来发现,惠施不愿理会,便产生了敌意。

惠施年纪不大,性格却很倔强,他不愿意和曹商为伍,所以总是会受到欺负。

庄周与惠施同为受欺负的对象,两人都很聪慧,也都不富裕,很自然地便成了好朋友。

课堂上,章老先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辩论,通常情况都是曹商和他的追随者一组,庄周和惠施一组。有时候,庄周也会和惠施意见不同,所以两人也时常辩论。

时光匆匆而逝,转眼又是几年过去。

阳春三月的一天,阳光正暖,白云朵朵,清风以最柔软的姿态抚弄万物,唤醒了绿意。

庄周和惠施相约到濠河上游玩,他们一边走着,一边欣赏河岸的风景。

濠河并不是很宽阔,可河水异常清澈,河岸边长着新绿的柳树、芦苇和一些小灌木。水鸟偶尔掠过水面,激起涟漪,偶尔站在树枝上鸣唱,悠扬婉转。远处有田地,有山冈,濠河在田地和山冈间蜿蜒,倒映出农夫和樵夫的影子。

大自然的无限生机让庄周和惠施心情愉悦,两人谈了许多学习上的问题,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人生而为何?学而为何?花草树木生于何?止于何?日月星辰生于何?止于何……如此畅谈,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濠河的木桥之上。

清澈的濠河水中有一群儵鱼在游弋,庄周和惠施都看见了。

庄周望着水中的鱼儿说:“你看,这些鱼儿生活在水中,自由自在,多快乐啊!”

惠施有意与庄周辩论,便说:“你又不是这些鱼儿,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呢?”

庄周灵机一动,笑着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施能言善辩,继续说:“对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儿的快乐,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儿,你肯定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啊!”

庄周很淡定地说:“你说我不是鱼,所以不知鱼之乐,可你也不是我庄周啊!既然你说我不知道鱼之乐,也就是能够认知与你截然不同的我,那么我是不是也能够认知与我截然不同的鱼呢?”

惠施有点心急:“鱼是鱼,庄周是庄周,鱼和庄周并非同类,所以庄周不知鱼之乐。”

庄周望着濠河水,很自信地说:“让我回到问题的起点吧!你说,我不是鱼,我不知道鱼之乐,意思就是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也肯定了鱼之乐。你只是不知道,我是如何知道鱼之乐的。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我用眼睛看到了鱼儿的快乐,用心灵感受到了鱼儿的快乐……”

惠施笑着说:“庄周,你真是太能辩论了。”

庄周微闭着眼睛,缓缓吸了几口气说:“真的,我觉得和鱼儿很近,和水很近,我好像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可以感受到水的温度,可以感知到水里的鱼,甚至连岸上的花草树木也在离我很近的地方,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够感知到!”

惠施露出会心的笑容,他好像能够理解庄周,也赞同了庄周的观点。

两人继续沿岸前行,有说有笑,一路嬉闹,俨然置身于世外桃源,忘却了战乱与杀戮。

濠河自南向北流入蒙泽,这一带虽然没有成为诸侯征战的沙场,却仍旧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濠河沿岸的田地有大片的荒芜,村庄也残败不堪。由于诸侯间的战乱,加上当地官吏追求奢华的生活,农民们不仅会被抓去服役,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所以,村里的壮丁基本都被抓去服兵役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孺和幼儿。

庄周和惠施从河岸转入田野,打算走小路回蒙城。他们发现,以前田地里干活的都是壮丁,特别热闹,而现在十分冷清,只剩下几位年老的弱者举着锄头,在荒凉的田地里辛苦耕作。

两人正感叹战乱无情时,一位瘦弱的小姑娘,提着一个瓦罐从他们身边路过。

庄周走了好远的路,早就口渴难耐了,见小姑娘瓦罐里有水,便问她:“小妹妹,你提着这么一大罐水是要干吗呢……”

小姑娘怯怯地看着庄周和惠施,小声地说:“我去给爷爷送水,他早上就出来干活,现在快下午了,也没有回家喝过一口水……”

庄周好奇地问:“从早上到现在,不渴也不饿吗?”

小姑娘面露难色:“我父亲几年前就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仗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爷爷已经快八十岁了,干活也不行了。我们家的田地里都长满了草,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所以我和爷爷一天只吃一顿饭,平时饿了就喝水。”

庄周看着面黄肌瘦的小姑娘,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也不愿向小姑娘讨水喝了。

小姑娘又说:“看你们的穿着,应该是城里人吧?看样子还是学生。”

惠施回答:“小姑娘挺会识人的,我叫惠施,他叫庄周,都是蒙城章老先生的学生。你赶紧去给爷爷送水吧!别渴到爷爷了。”

小姑娘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看两位哥哥也很口渴的样子,不如这罐水就给你们喝吧!我等下再回家盛水,反正也不远。”

惠施看了庄周一眼,庄周客气地说:“真是太感谢小妹妹了。”

小姑娘露出淡淡的笑容,咬着嘴唇说:“我听爷爷说,读书人长大了可以当官,可以不用种地,以后两位哥哥如果做官了,一定要让我父亲回家,让他不要再打仗了,我和爷爷都很想他,让他赶紧回家种地吧!”

庄周和惠施咕噜咕噜几口便把罐子里的水喝完了。

惠施擦了擦嘴说:“如果我当官了,一定将你父亲放回家,让他安心种地,陪你和爷爷。”

庄周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他在脑海中努力想象自己当官的情景,可是怎么想也想象不出来,其实他更渴望自己能够不当官,而像小姑娘的爷爷这样,简单地种地生活。“谢谢两位哥哥,我给你们行礼了。”小姑娘说着便给庄周和惠施行了一个屈膝礼,“那我回家再盛一罐水给爷爷送去,谢谢你们。”

小姑娘转身,向庄周和惠施摇了摇手,很快消失在田野中。

庄周呆呆地望着小姑姑瘦弱的身影远去,眉头突然紧绷起来,自语道:“如果这世界是水,我们不都是鱼儿吗?如果鱼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哪里来的快乐呢?”

惠施说:“生逢乱世,可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就像鱼儿也会遇到激流险滩一样。”

庄周说:“有的命是天注定的,有的命却是人为的,为何人类要发动战争呢?”

惠施有点不耐烦,催促庄周说:“你别整天瞎想了,我们赶紧回蒙城吧,明天还要上课。”

庄周点头,与惠施一同朝蒙城的方向走去。此时天边已经镀上一层金黄,夕阳逐渐沉没。小冤家曹商

庄周回到家已经天黑了。母亲稀韦氏正在收拾屋子,见庄周回来也不奇怪,很自然地说:“又出去玩耍啦?我发现你是越长大,心性越野了。”“我和同学去濠河玩了。”庄周一边说话,一边跑进厨房找吃的。“出去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稀韦氏低头整理被单,也不知道庄周早已跑进厨房,“你也不要总想着玩……对了,厨房里给你留了好吃的。”

稀韦氏回头,见庄周已从厨房回到房间,正捧着一个馍啃着,只好叹息道:“你喜爱自由,我和你爹都尽量由着你,你可不能辜负我们的一番苦心啊!”

庄周点头问:“我爹呢?”

稀韦氏说:“他今天要将园圃里的杂草都清干净,可能要晚点再回来。你吃完东西就去睡觉,不然明天上学要迟到了。”

庄周说:“好,我这就去睡觉。”说完便偷偷溜出门,朝园圃的方向跑去。

蒙城灯火熹微,出了蒙城更加视物不清,还好月光浓稠,可以依稀看见前方的路。庄周一路小跑,嘴里发出布谷鸟的叫声,很快就到了园圃。

庄全见庄周跑过来,生气道:“大晚上不睡觉,跑来园圃做什么?”

庄周嬉皮笑脸地说:“太早了,我也睡不着,过来帮爹锄园圃里的杂草啊!阳春三月,杂草长得可快了,我怕爹忙不过来。”

庄全严厉道:“没看到我请了好几位伯伯一起锄草吗?哪里需要你帮助?”

庄周反驳说:“伯伯们需要你支付工钱,我可是免费的!”

庄全一时无言以对,也知道庄周不会乖乖回家睡觉,便给他分配了任务。他将一把小点的锄头递给庄周说:“你去将那几棵橘树旁边的杂草都锄掉吧!注意,不要让锄头伤了自己的脚。”

庄周点头,心满意足地开始忙活,他觉得这是自己喜欢的生活。

那天晚上,庄周和父亲忙到挺晚,回家后躺在床上辗转无眠。他在想濠河里的鱼儿,它们自由地游弋,也不知道前方有没有激流,有没有渔网,有没有捕鱼者;他在想那个小姑娘,在想她的父亲和她的爷爷,在想遥远的战火、相互屠戮的战士和四起的狼烟……

直到深夜,庄周才沉沉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稀韦氏早早起床做饭,然后将庄周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庄周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几乎是梦游着吃完早餐,而后告诉母亲:“天气有点冷,我去房间加一件衣服,然后就去学堂。”

稀韦氏嘱咐说:“穿那件灰色的外衣,比较软,也比较暖一点。”

庄周答应一声,走进房间找的不是衣服,而是床。他偷偷地又睡了一个时辰,等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了。这时他才开始着急,学堂肯定已经开课了。

当庄周迈着急切的步子,匆忙赶到学堂时,他听到了学堂传出的琅琅读书声。从他五岁入学,到今天已经七年过去了。学识渊博的章老先生教了他很多书,他几乎都能够倒背如流,不过对于章老先生讲的那些道理,他却不完全认同。

每当庄周有所疑问,而章老先生无法解答时,他总是会说:“自孔子以来,每一位学者都是如此解释的,如果你非要去怀疑这些解释,就是对孔子抱有怀疑,对孔子抱有怀疑,就是对圣人抱有怀疑,而怀疑圣人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你懂吗?”

庄周悄悄推开学堂大门,还没有坐到座位上,读书声便突然停止了。

章老先生见庄周睡眼迷蒙,厉声道:“庄周,你已经不止一次迟到了!你把学堂当成什么地方?你把我放在什么地方?”

所有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庄周身上,惠施给庄周使了一个眼色,曹商和他的追随者则哈哈大笑起来。章老先生拍桌道:“都不许起哄!”

庄周会意,低头走到章老先生前面,深深地鞠了一躬,嗫嚅道:“先生,我知道错了。”“庄周,你这已经不是迟到的问题了,而是态度的问题。”章老先生气愤道,“就你这样马马虎虎,有什么资格成为王者的臣子呢?而且,你已经十二岁了,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不要整天就知道玩,就知道花啊、虫啊、鱼啊!庄周,你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庄周不以为然道:“人为什么一定要长大呢?这样无忧无虑不是挺好吗?”

章老先生听到庄周又开始反驳了,心里更加生气,他颤抖着双手,指了指惠施说:“你……你……来说一下,庄周说得有无道理?”

惠施尴尬地站起来,看了庄周一眼,支吾道:“人总是要长大的,这也是自然规律,如果天下所有人都不想长大,那谁来种地织布呢?那样天下所有人不都会饿死冻死吗?”

庄周喜欢辩论,于是兴奋地说:“孩提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他们的眼睛清澈如水,声音也没有杂质,他们自由自在地活着,不用去懂得什么是仁义道德,却拥有高尚的仁义道德。他们开心的时候就笑,难过的时候就哭,困了就睡,饿了就吃,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出自于自己的本性。等他们长大了,要学习仁义礼智信,所作所为也会受到各种束缚,他们开始为父母而活,为君王而活,为各种条条框框而活,渐渐地,他们会失掉童心,会失去自我。如果一个人长大就是为了失去自我,失去儿时的童真与快乐,那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惠施说:“庄周,你我虽是好朋友,可有的观点我是真的不能认同。当今天下战乱,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缺乏孩童时的信任,这是现实,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仁义礼智都已不再是高尚的品格,而是谋取功名的手段。可是,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将自身放进天下,去努力改造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而不是如你所说,永远不要长大,逃避这个世界!”

庄周反驳说:“惠施,你的抱负很远大,让人钦佩,可这是一个诸侯争霸、生灵涂炭的时代,一个人要保住个人的安危已经很难了,还谈什么改造天下呢?我当然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不成长,永远处于孩童的阶段,我只是觉得人应该存有童心,不要被世俗所毒害,失去人性的真美。也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也许战火也会止息了呢?”“好了,庄周、惠施,你们的辩论到此为止。”章老先生摆了摆手,又指向曹商说,“来,曹商,你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觉得你挺聪明的,你觉得庄周和惠施所言谁对谁错?”

曹商恭敬地起身,对章老先生鞠了一躬,而后高声道:“我觉得他们二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曹商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追随者就鼓掌叫好起来。“庄周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他所说的一切都只能证明自己不守礼法。如果一个人不长大,不去读圣贤书,不甘愿为国家、为君王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木头有什么区别?他所言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训,如果让国君听到了,恐怕会受到严酷的惩罚。”

庄周不语,默默地听着曹商继续高谈阔论。

曹商接着说:“惠施的观点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其实也不符合圣人的学说,因为要治理一个国家,应当以‘仁’为首,所谓‘仁’就是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去爱别人。惠施所言改造天下,让世界充满爱,讲的却是无差异的天下之爱,这和墨子的‘兼爱’没有区别。”“说得太好了!曹商,我确实没有看错你!如果你继续学习,将来必定能够成为侯王之佐。”章老先生终于露出了笑意,夸赞道,“弟子们,你们都应该以曹商为学习的榜样,认真研读圣人的经典,特别是孔夫子的言论,千万不要学习庄周或惠施,整天就知道玩乐,还怀疑圣人之道!好了,庄周你回座位吧,惠施你也坐下……”

庄周回到座位,望了惠施一眼,又望了得意的曹商一眼,心里有点不爽。

放学后,庄周愤愤地对惠施说:“你看曹商那得意的样子,还说了一番圣人大道,真让人恶心。”他一边说,一边将路边的一颗石头踢飞到草丛中去了。“你也够厉害了,不仅上学迟到,还在章老先生面前说出那样一番言论,搞得我都不知所措了。最后可好,你和我鹬蚌相争,让曹商那个小人占了便宜。你说这能怪谁呢?”

庄周说:“怪我,怪我昨晚没有睡好,怪我昨天陪你去濠河游玩了。”

惠施仰头一笑道:“曹商和你是邻居,从小欺负你,你们真是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