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21:46:30

点击下载

作者:鸿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试读:

前言

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过往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生存的智慧。

在这上下五千年中,充满了各种传奇瑰丽的神话,惊心动魄的战争,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而它们组成了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过去,人们各自独立、分散地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为了帮助小朋友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世界上下五千年》。全书基本以时间为序,按照历史时代分期,以故事形式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世界历史演进过程,包括了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使小朋友在愉快阅读过程中得到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本书选取了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这些经典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书中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小朋友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文图对应,将世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小朋友面前,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睿见卓识,增加并拓展人生阅历。

第一章 文明古国

历史概貌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最初的文明都产生在河流附近。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滋养了苏美尔文明;而恒河旁边则产生了古印度文明。早在公元前几千年,这些河流的旁边便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并且产生了文字、历法,当其他地区还处于蛮荒状态的时候,这些国家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因此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文明的曙光

苏美尔国王耕种神庙土地的人正在向神庙捐献粮食。

当中欧人还在四处游猎和采集时,生活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他们发明了车轮以及由毛驴或牛牵引的犁具。他们修建了可容5万人居住的城市,并修筑了保护城市、阻挡洪水的堤坝及可以灌溉农田的河渠。所有这些工程都必须进行规划和组织,就像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在规模巨大的群体中需要规划和组织一样。于是苏美尔人就找到了一种把重要事情在记忆中固定下来的新方法。他们首先利用小的图像符号,例如代表男人、女人、牛、水果篮或者粮食口袋的图形来记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图形变成了符号体系,也可以用来记录一个过程和作为相互通报的形式。他们把这些像楔子一样的笔画印在用黏土制成的泥版上、软的陶版上,然后进行烧制,使上面的图像得以保存。从此,口头方式已不再是向同世和后世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

车轮和“楔形文字”的发明,是苏美尔人在人类文明史上迈出的两大步。同样在其他领域,他们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比如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或60个单位的度量制度。我们现在把每小时划为60分钟,每分钟划为60秒的时间划分制度,就来源于此。至今人们还把放在一起的12件物品称为一打。苏美尔人的头盔

苏美尔人对城市的建筑和组织已经如同一个小国家了。城市为首的是一名城主,有权代表神灵统治这个城市。我们知道,苏美尔人当时已有自己的信仰,而且这种信仰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乌尔第三王朝时的神庙想象复原图

城主颁布法律,以规范人们的生活,他规定每个市民必须交纳赋税的额度。这些税赋用于支付祭司和城市管理费用,修建军事防御设施,保证水源供应,增加仓库的储备,供非常时期使用。可以说,苏美尔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税收制度。苏美尔人的船只

苏美尔人各个城市之间也常常发生争执,主要是为了争夺财产、土地,尤其是权力。某些争执变成了战争,某些战争则是以神的名义进行的。

苏美尔人的繁荣时期持续了约1500年。大约公元前2000年,他们的文明扩展到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而以后他们为什么从历史上消失,我们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但他们的创造和他们的文明却延续了下来。人类最早的学校人类最早的学校建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比古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出现的宫廷学校早1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学校称“埃杜巴”,意思是“泥版书屋”,又可称书吏学校。其办学目的主要是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或书记员。在苏美尔出土的一些教科书,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

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历史的了解,靠的主要是文字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中,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也非常古老。上表写于公元前3000年,记录了苏美尔的食物,右边是一些早期的图画符号,其中一个表示“吃”。右边的表格表示了苏美尔文字不同时期字体的变化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楔形文字的辨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辨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可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在波斯各地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们群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段获得了皇位并最终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泥版文字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刻着三种文字:巴比伦文(一种后期的阿尔德语)、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这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一块算术题泥版残片。泥版上图文结合。右下角的文字大致可以译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它内部做4个三角形,那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早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就创造了代表其文明的楔形文字。苏美尔的军旗,上面的图案是苏美尔的军队

但当时苏美尔人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黏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版是圆形或者角锥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版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版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

另外,由于苏美尔人用的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落笔处印痕又深又宽,提笔处则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书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古老的“图书报”1974年,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古城埃布拉的过程中,在宫殿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42块刻有文字的小型泥版。继续挖掘时,又在其他房间里发现了更多的泥版。考古学家们总共发现了1.9万块刻有文字的泥版,每一块都写满了一种没人能看懂的楔形文字。但不久后,他们又发现了许多泥版上有苏美尔文的单词表和埃布拉语。专家们读懂这些文字后,就发现这些泥版组成了一个介绍有关埃布拉情况的图书馆。它们介绍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商业以及更多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对4500年前叙利亚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汉谟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萨的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块高2.25米,底部圆周长1.9米,顶部圆周长1.65米的石碑。这个石碑上刻的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石柱顶部

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让大臣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命令把这部法典刻在圆石柱上,并将石柱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整体。古巴比伦雕刻

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法律条文,共52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正面7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基本保存完整。上面的字迹优美,是一种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体。《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在巴比伦社会中,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汉谟拉比时期艺术家制作的鹿形饮水杯。《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人,都要处死;违法的人在酒店进行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捉起来也要被处死。

这件稀世珍宝现在还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被涂毁的7栏文字,可以根据后来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泥版文书进行校补。到目前为止,“石柱法典”仍是世界上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法典的劫难公元前1163年,在今天伊朗迪兹富尔西南的苏萨盆地的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之后,便把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带回首都苏萨。埃兰国王打算在圆柱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绩。可是,在毁去原来的7栏字迹后,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刻上新字,因此这部法典其余的内容才有幸保存了下来。埃兰王国后来为波斯所灭。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后,又把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苏萨,这个石柱法典便又落到了波斯人手中。

古埃及王国的建立

在今天仍赫赫有名的上古时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美尼斯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埃及青铜器及祭器

尼罗河每年7月到11月定期的泛滥带来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这是它给古埃及人的慷慨的赠予。这方肥沃的土地养育了越来越多的人。于是,有了农业,有了文字,有了神庙,有了智慧,也有了私有制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一般认为,古埃及同两河流域一样,于公元前3500年前后进入了文明时代。古埃及法老的王冠拉美西斯

经过不断的混战,古埃及形成了两大地域性王国。南方的河谷地带为上埃及,北方的三角洲地带为下埃及,分界点大约在今天的开罗。上埃及崇尚白色,国王头戴白冠,国库称白屋,崇拜鹰神荷鲁斯;下埃及崇尚红色,国王头戴红冠,国库称红屋,崇拜蜜蜂神或眼镜蛇神。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辈蝎王已开始了统一上下埃及的战争,不过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成为上埃及国王,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场景和其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经湮没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了,但其结果却永恒地记录在了青史之中。美尼斯最终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上下埃及国王”称号的君主。古埃及贵族官员的庭院

为巩固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处,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白城,后来被古希腊人称为孟斐斯,遗址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防止来自三角洲地带的反攻。美尼斯还修了一条长堤坝以防止城市在尼罗河泛滥时被淹没。

古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使得古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战争的摧残,加强了整个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古埃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国家体制。历史证明,古埃及文明在统一后发展迅速,并超过了纷争不断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的31个王朝由此开始,就像尼罗河一样漫长。埃及法老法老是古埃及对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法老才成为古埃及国王的正式头衔。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其意志就是法律。法老自称是太阳神之子,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

深山里的秘密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偶然来到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在佛塔的废墟里,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

在此后的60年里,有好几支考古工作队相继来到这里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终于发现这里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的遗址。这座标志着“印度河文明”的古城,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里发现的石制印章

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巴一起,被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称为“哈拉巴文化”。摩亨佐·达罗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青铜器时代的一座世界名城。这个城市的居民叫“达罗毗荼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的民族之一。他们创造了结构独特的文字,还发明了相当精密的度量衡方法,发展了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而且广泛地和其他各文明民族进行着贸易往来。

这座古城最早是一些小村庄。后来,各个村庄逐渐扩大,渐渐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市。摩亨佐·达罗城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街道,居民大约有数万人。城里的房屋排列得井井有条。

摩亨佐·达罗城里街道大部分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直路,成平行排列,或直角相交。主要街道宽达10米,下面有排水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排水系统。

古城里的建筑物都用火砖砌成。现在,人们仍能看到5000年前留下来的高达7.5米的断垣残墙。古城里的住宅大小不等。小住宅只有两间房,大住宅里有大厅和许多间房屋。凡是多房间的住宅,都有几间面向中央庭院,另有一扇侧门通向小巷。在这些住房中间,最突出的是一幢包括许多间大厅和一个储存库的建筑物。它可能就是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国王或首领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不少两层的楼房,下层是厨房、洗澡间,上层是卧室。这些显然是属于有钱有势人家的住宅。在遗址里发现的器皿

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里发现的大量石制印章,不仅是一种雕刻技艺精湛的工艺品,更是研究人类古文明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因为,在这些印章上刻有牛、鱼和树木的图形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遗憾的是,这些“天书”至今还没有被人们识读。曾经有一位学者说,他已读通了125个这种文字,并认为摩亨佐·达罗文字已由图画文字演变到了带有表音性质的文字。赤陶牛车模型。在当时的印度,人们用这种车来运粮食。

古城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发现证明:古印度也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一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母亲神古印度的居民把他们的敬仰之情献给了一位母亲神,现在通常称作玛哈·德维女神。他们将她塑造成丰乳肥臀的形象,是要强调她旺盛的生育能力。现在许多的印度家庭中仍供奉着玛哈·德维的黏土塑像,将她视为保护其追随者远离邪恶的慈爱母亲。

历史概貌美丽富饶的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除古巴比伦王国以外,在西亚地区还先后出现了阿卡得王国、波斯帝国等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时,犹太教正式形成,此时的犹太人也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并在所罗门的领导下走向强盛。

第一次环游非洲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位于今叙利亚一带,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由于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区,所以航海和商业都特别发达。用玻璃制成的腓尼基人肖像

在古埃及的文献里,腓尼基被称为“腓尼赫”。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当时的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这种袍子很容易褪色。他们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他们的衣服似乎总也不会褪色,衣服即使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作“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腓尼基人还以善于航海闻名于世。他们曾经进行过人类第一次环绕非洲的航行。说起腓尼基人环绕非洲的航行,那还是2600多年前的事情。有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几位腓尼基最优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宫里来,下令让这几位腓尼基人去开辟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航线。尼科法老对这几位腓尼基航海家说:“听说你们经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于航海,我让你们从埃及出发,一次也不向后转,而且始终沿着海岸右边航行,最后回到埃及。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对我说,我也不会惩处你们,但是今后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我一定重赏你们!”腓尼基人靠这种船出海远航。

开辟新航道要冒极大的风险,但腓尼基航海家们勇敢地接受了尼科法老的挑战。几天后,腓尼基航海家们驾着3艘双层的划桨船出发了。

一晃3年过去了,尼科法老以为这些大胆的腓尼基人早就在大海中遇难了。一天,尼科法老的一个大臣向他报告:“报告陛下,3年前出海的腓尼基人回来了,正在宫外听令。”尼科法老一听,大吃一惊地说:“什么?他们还活着!快让他们进宫。”腓尼基人进来后,尼科法老把脸一板,说:“大胆的腓尼基人,竟敢欺骗我,快说,这3年你们躲到哪里去了!”腓尼基人将这3年的航海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向尼科法老献上了他们沿途搜集到的各种珍奇的东西。尼科法老终于相信了,说:“腓尼基人真是最优秀的航海家。”然后他重赏了这些航海家。一头母狮撕咬一个少年,这是公元前8世纪时腓尼基人刻在象牙上的图案。

腓尼基人的环非洲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因为当时欧洲人曾经传说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能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但是,腓尼基的航海家们却经地中海,进大西洋,向北一直到达英吉利,向南一直到达西非,这证明了腓尼基人在航海方面的高超能力。腓尼基字母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3世纪创造了腓尼基字母文字。这套字母共有22个,是线形符号,没有元音,只有辅音。腓尼基字母因通俗易懂和书写简便,后来便传播到了东西各地。向东传形成了阿拉米亚字母,而阿拉米亚字母又演变出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维吾尔等字母;向西形成了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派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

流浪的犹太人

在非洲和亚洲中间,有一片叫作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一个被叫作“塞姆族”(又被称为“闪族”)的游牧民族为了寻找水草,赶着他们的羊群在这片沙漠中到处寻找牧场。流浪中的犹太人曾经使用的物品

塞姆族中有一支叫作希伯来人的部落。希伯来人早就听说在大沙漠的北方,有一块特别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沃土”。但是这里早已被一个叫作迦南人的部落占领。为争夺这块土地,希伯来人同迦南人进行了许多年的战争。迦南人十分英勇,希伯来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被迦南人打败的希伯来人处境十分困难。全族的人聚到一起,商议部落今后的出路。一个老人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遍地羊群、年年五谷丰登的好地方。到过那里的人都将它称为“天堂”,它就是埃及。如果想要让希伯来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去那里。全族人最后一致同意了老人的意见,离开巴勒斯坦,前往埃及。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族长带领所有的希伯来人离开了巴勒斯坦,经过千难万险,来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以色列的早期艺术作品

埃及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希伯来人在这里安定地生活了几百年。

但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两座巨大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让他们开山挖石,服各种苦役。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二世死了,埃及又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野蛮民族和海盗的入侵。一个身着华丽长袍,头发经过精心编织的迦南人。

这时,希伯来人的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全族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在逃离埃及的行程中,希伯来人受尽了苦难,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迁徙之苦。在法老面前的摩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