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05:50:56

点击下载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

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试读:

前言

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提出来的。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而停止。

教育研究与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顺利地度过敏感期,他的心智发展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是,很多父母却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所谓的敏感期,甚至连幼儿园的老师也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遗憾。

那么,敏感期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孩子刚出生时,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却不喜欢彩色气球;他不断地吃手,会抓东西时,什么都往嘴里放,父母拦也拦不住。两岁左右的孩子会突然变得爱骂人,甚至是说脏话。两三岁的孩子愿意做某件事时,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做,如果事情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会要求重来,喜欢关注非常细小的事物,如头发丝、纸屑等。三四岁的孩子表现出叛逆的一面,爱跟父母“作对”;突然变得爱咬人,甚至是打人;喜欢捏软软的东西,如香蕉等;喜欢玩水,玩沙;喜欢插孔,找洞洞;喜欢捉迷藏,而且你找到他,他才会高兴;不停地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喜欢观察别人撒尿、洗澡,对身体非常感兴趣;想跟父母、老师结婚,会“爱”上同龄的小朋友;男孩把自己当做大英雄,女孩把自己当成小公主。四五岁的孩子会到处乱涂乱画;听到音乐后就会扭动身体;喜欢问一连串的“为什么”……

这一切,在很多父母看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无理取闹、任性妄为和不听话……于是父母就去限制孩子,甚至打压孩子。而事实上,这些情形都是孩子在不同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些情形出现,无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外国的孩子,无论是现在的孩子,还是100年前的孩子。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只是我们忘记了,或者也同样被父母忽视了。但这都不足以成为我们忽略孩子敏感期的理由。我们更不应该因此而打骂孩子,或采取其他“果断”的措施去“教育”孩子,这样做只会过早地结束孩子的敏感期,给他造成心理伤痕,甚至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还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处于同一个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不可否认,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想当然地教育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敏感期,而是要善于捕捉他的敏感期,并顺应他的敏感期,给他足够的爱与自由,让他健康快乐地按照客观规律成长。教育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不为他做什么,其实就是欣赏他,等待他自动自发地成长。否则,我们就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断送他本应该拥有的美好人生。

尽管如此,很多父母依然不知道孩子敏感期的种种表现,不知道如何去发现孩子的敏感期,也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敏感期。所以,我们希望借由这本书帮助父母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全面解读了孩子会出现的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空间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色彩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婚姻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情感表达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敏感期的100个细节,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表现,并提供了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有效的实用方法。

这是一部能够揭示孩子成长奥秘的家庭教育读本,一定能让父母、孩子都受益。最后,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度过敏感期,为一生的成长奠基。绪论 用爱与智慧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一、孩子的敏感期千万不能错过

二、帮孩子度过敏感期的几个关键一、孩子的敏感期千万不能错过孩子是一个神奇的生命个体,他的成长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有着不可思议的敏感性。我们要对这个新生命心怀尊重与爱意,要能及时捕捉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敏感期,并为他打造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空间,让他的身心都能愉悦地成长。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认识生机勃勃的敏感性

大自然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神奇,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都遵循着奇妙的客观规律。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生物都具有生机勃勃的敏感性。

所谓生物敏感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每个生物都具有也可以被称之为“本能”的敏感性,这种本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活动进行刺激而被激发出来的。蒙台梭利认为, 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秉性,这种灵光乍现一般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才闪现出来。

荷兰科学家德弗利斯首先从昆虫身上发现了这种敏感性,他是从对蝴蝶的观察过程中得到这个惊人的结论的。

德弗利斯曾经认真观察过一种蝴蝶,他发现这种蝴蝶的幼虫在刚出生的时候,只能依靠吃树梢的嫩芽为生。可是,雌蝴蝶一般都会将卵产在树枝与树干连接的隐蔽位置,因为那里非常安全。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破卵而出的幼虫需要从树枝与树干的连接处爬到树梢,它才可能吃到所需要的嫩芽。

德弗利斯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幼虫都能准确地找到这些嫩芽,并没有在中途迷路,也没有被树枝两边的大叶子所吸引。原来,这种蝴蝶的幼虫有一种本能,那就是对光线的敏感性。嫩芽生长在树梢,那里往往是光线最强烈的地方,刚出生的幼虫就会本能地顺着光线的方向朝树梢爬过去,最终得到它需要的美味。

不过,随着幼虫慢慢长大,它开始能吃各种粗糙的食物了,那些树枝两侧的大叶子也就成了它的日常美食。这时它对光的敏感便消失了,那树梢上闪耀的光线对它似乎丧失了吸引力。又一段时间过后,它从原先不停地吃,变成了不断地做茧,然后它便在茧中等待,直到最终破茧而出、舒展双翅那刻的到来。

这种蝴蝶的幼虫所经历的那段光的敏感期,就是它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正是有了这个敏感期,幼虫才可能存活下来,才可能成长并继续繁衍后代。这就足以证明敏感期对生物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神奇的生命个体,初生的婴儿对世界一无所知,但他却能很快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甚至能够在没有任何老师的教导之下,毫不费力地掌握语言等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很难学的技能。显然,孩子这种生命的“本能”,将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敏感性的不可思议,体会到生长规律对万事万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所以,我们要尊重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同样也要尊重孩子内在的生机勃勃的敏感性,这样我们才可能为他创造一个最合适的成长环境,让他拥有美好的未来。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推动力,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1920年,印度米德纳波尔小城中的人们从附近森林的狼窝中带回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小的才两岁左右,两个孩子一直跟着狼生活在森林里。后来,人们将两个女孩送到了小城中的孤儿院,还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人们发现这两个孩子的生活习性与狼一模一样。比如,她们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对火、光和水极为害怕,只吃肉,吃的时候会趴在地上用牙齿撕开肉来吃,等等。阿玛拉在被带进孤儿院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们随即对卡玛拉展开教育。但是,经过7年的教育,卡玛拉才只掌握了四五个词,勉强学会了几句话。16岁时,她也去世了,但直到那时,她的智力也才只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力。

这是个真实的事例,卡玛拉并没有什么先天的缺陷,她的各个生理系统都是正常的。而她之所以无法真正像人那样去生活,就是因为她所有的重要敏感期都是在狼窝中度过的。

由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她没有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她的语言、行为等各种表现已经在“与狼共舞”的阶段里,形成了稳定的“狼的神经通路”,以后再想改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当孩子顺利地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由此可见,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敏感期,是他成长过程中最主要且最佳的推动力,一旦错过,将会给他的生长发育包括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科学家们将大脑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具有的时间段称为“机会之窗”,对于孩子来说,敏感期就是他的“机会之窗”,当这些“窗户”都打开了,他才能广泛地接受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他的学习也才会更加自然且轻松。

因此,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我们一定要抓住他的这些关键期,并尽量提供他所需要的环境刺激,以满足他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美国大学儿科神经生物学家哈利·丘加尼教授通过对婴儿大脑的扫描观察也发现,婴儿脑部的各个区域,在出生后一个接一个地活跃起来,并互相联系。

他的这个发现也是在提醒我们,孩子的敏感期是一个接一个地开始活跃的,所以我们要保持耐心,更要细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有重视起敏感期对孩子生命的影响,我们才能给予他以正面的影响,才能让他“顺理成章”地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难以解释的神奇与奥秘

当与孩子在一起时,我们也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某些时候,他的某些表现总是透着一种神奇,他的行为经常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惊喜。

比如,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用我们这些成年人来做实验,当耳边充满说话声、音乐声、钟表声、汽车喇叭声、流水声、切菜声等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先不用想象那些声音都是怎样的,单就是看到这一长串的声音名称,我们可能都会感到无比厌烦。如果再让我们从中去辨认某种声音甚至模仿、学习,恐怕我们的内心就会一下子烦躁到快要崩溃。

可是,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他会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但随着他的成长与自我学习,他能从所有的声音中一下子就辨别出我们说话的声音,并用转动视线、握拳、微笑、蹬腿等一系列行为向我们表现他听到这种声音时的喜悦感。

而接下来,他就会希望向我们一样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要不了多久,他会发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再然后,这种高低错落的“声音”也会从他的口中接二连三地冒出来;直到最终,说话将会变成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多么神奇的变化!

这就是孩子的成长,每一个阶段都好像水流经过设定好的河道那么顺畅。除了说话,孩子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感到惊奇的表现。比如,他生来就有吮吸反射,这是他得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他的手会帮他“认识”各种东西,让他更快地接触到这个世界;他的腿又会带他到所有他想去的地方,帮他扩大了与世界的接触范围。

这些都是孩子最基本的敏感期表现,而他的敏感期行为又远远不只这些。可以说,只要孩子处在敏感期,那么他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部连续剧,一集接着一集,而且集集精彩。

孩子就像一棵树,他会在合适的时机发芽,在恰当的时机抽叶,接着会选择准确的时机开花,然后又在最佳的状态结果。就如预先设定好的一样,孩子会让自己按部就班地成长。也许正是因为孩子这种“生命自控成长”的能力,我们才会被他那神奇的成长所感动。

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越要扮演好“看护者”的角色,只有尊重孩子的内心发展,理解他的内心变化,给予他最需要的东西,他的成长才不会变得艰难。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挑战,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或干涉,都有可能使他在挑战中失败,而这种失败也许就会给他的内心蒙上一层阴影,而这种阴影也势必会误导孩子的成长方向。换句话说,既然我们发现了孩子那神奇的成长过程,那么就用一种欣赏的心情去认真体会这种神奇吧!了解蒙台梭利归纳总结的“孩子九大敏感期”

对于孩子来说,敏感期就是大自然赋予他的生命动力,如何能让这些动力真正发挥作用,则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所要肩负起来的重要职责。

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幼儿的研究与观察,将孩子的敏感期分成了九大类:

第一,语言敏感期。

在孩子0~6岁期间,语言敏感期会一直存在。当他开始关注我们或其他人说话的口型,并尝试着自己发出声音时,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时的孩子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敏感力,只要我们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用标准的语言教他学习说话,用准确的遣词造句教他表达,他将来就可能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拥有这项能力将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能力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二,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4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感强烈,对物体摆放的位置、事情完成的顺序以及物品的归属等问题会有极强的“执念”,他会很坚决地维护他认定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改变。而就在孩子于环境之中建立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在同时进行逐步建构。

第三,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会从孩子0岁时出现,并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孩子是依靠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以此来感知与熟悉他周围的环境。这些感觉同时也会促进孩子的记忆、表征、思维等高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并引导他自己产生智慧,这对他的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这个奇特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半至4岁之间。这时候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会格外重视,比如地上的小蚂蚁、墙上的钉子眼、衣服上不起眼的小黑点、一根头发丝,甚至是随便一小块碎纸片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当孩子处在这一敏感期时,我们应该引导他学会观察这些细小的东西,这也是对他敏锐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也是从孩子0岁开始出现,并且一直会持续到6岁左右。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肌肉的运动,比如走、跑、跳、肢体运动等;另一部分则是小肌肉的运动,比如手眼协调活动等。孩子身体各部肌肉如果能获得很好的运动,将有助于他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小肌肉运动,更能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第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当孩子两岁半左右时,他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将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这个时期,他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喜欢交朋友,喜欢群体活动。这时也是帮助孩子明确日常生活规范、礼仪,教育他遵守社会规范、学会自律生活的关键时期。

第七,书写敏感期。

孩子在3岁半到4岁半时,就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爱拿着笔四处涂涂画画,可能他只是画几条直线、戳几个点,假装写点什么,而实际上他也许什么都写不出来。这时我们不要刻意约束他,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

第八,阅读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后,图书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此时他喜欢我们给他读书,也喜欢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和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九,文化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发生得时间有些晚,虽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大概从3岁开始,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在6~9岁才出现想要强烈探索事物的欲望。当孩子进入这一敏感期之后,我们就要为他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资讯,帮助他了解或者学会更多的知识。二、帮孩子度过敏感期的几个关键敏感期不只是孩子成长中的敏感阶段,也是父母生活中的敏感阶段。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地放任这段时间流逝,但也不能在这一时期太过紧张。我们需要带着爱心去观察,并适时运用智慧给予孩子帮助,抓住各种关键点,帮他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固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

其实孩子各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有的孩子的某些敏感期可能很早就出现了,有的孩子出现得就比较晚,甚至有的人直到成年以后才出现某些敏感期;有的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并不太明显,有些敏感期刚出现就消失了,而有的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既然孩子的敏感期没有确切的出现时间,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他是不是进入敏感期了呢?这时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他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推测他是不是进入了某个敏感期。

在观察之前,我们需要先认真了解一下在各个敏感期中,孩子都可能出现哪些特殊表现,比如,在秩序敏感期孩子会表现出对物品摆放顺序的格外坚持,对穿衣顺序的严格执行等;还比如,书写敏感期的孩子会笔不离手,喜欢四处画线、画圈、戳点点;等等。当我们发现孩子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表现出急躁时,就代表他已经进入秩序敏感期了。

不过,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敏感期教育只是教育专家们根据孩子所共有的特点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具体的施教,还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要从他的实际表现分析思考。

另外,我们的认真观察只是为了确认孩子已经进入了哪一种敏感期,并不是帮孩子挑选甚至回避敏感期。即便孩子出现了执拗敏感期、污言秽语敏感期,我们也不能强硬地阻止他,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

越到此时,我们就越要显现出身为教育者的智慧来,要用爱的眼光欣赏孩子,并用爱的胸怀包容他。在他的敏感期出现后,多给予引导与关爱,善于发掘独属于他的特质与潜能,因为任何一个敏感期都有可能蕴藏着孩子未来成功的可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敏感期在孩子的生命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敏感期内,尊重孩子的发展,给他充分的自由

当孩子处在敏感期时,如果我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为他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约束,使他不能自由发展,那么他的敏感期也许就会过早地结束。而这样一来,他的心理需求可能就得不到满足,与之相应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锻炼与提高。

举个例子来说,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最看不得孩子爬上爬下,一旦他想要爬高,父母就会立刻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并不断地给他讲述爬高的危险性。最终,孩子就被剥夺了任意探索空间的行动自由。但这样一来真的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位妈妈说:“我儿子在3岁时开始喜欢登高,喜欢爬上爬下,喜欢踩着马路牙子走路,喜欢一级一级地上楼梯后再下楼梯。他还爱上了捉迷藏的游戏,经常躲在窗帘后面、茶几下面、衣柜里面。其实一开始我总觉得心惊肉跳,生怕儿子一个不小心摔了碰了,我也无数次地想跟在他后面说‘不’,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觉得如果我那样做了,儿子的自由与发展空间无形中也就被我束缚住了。记得书上说,儿子这样的表现代表他进入了空间探索的敏感期,我相信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他的自我发展与锻炼。”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处在敏感期的孩子的许多行为在我们看来也许是怪异的,幼稚的,甚至是毫无道理的,但他却能够从这样的行为中获得满足感,这是他内心的一种需求。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敏感期不仅仅是孩子内心发展的需要,更是他自我提升的一种需要。

事实上,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可能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敏感期,这会激发他的潜能,使他的各项能力在看似玩耍的行为之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还拿前面那位妈妈讲到的事情来说,如果这位妈妈当时就对孩子说了许多“不”,制止了他登高爬楼梯甚至是钻衣柜的行为,那么也许当时孩子会变得乖一些,可他的空间感与立体感的培养却受到了阻碍。由于在空间敏感期中缺乏对孩子空间探索能力的培养,那么日后孩子在学习几何学时也许就会遇到空间建立障碍,他的学习自然也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

所以,孩子处在敏感期时,只要不是危及健康或安全的原则问题,我们就该给他一个足够的活动空间。我们此时应该放慢脚步,要学着去适应孩子的活动节奏,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更要尊重他的成长,给予他最起码的信任,可以选择恰当时机协助他,但一定不要随便干预。这样,我们才不会人为地给孩子增加过多的限制,他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用爱与智慧和孩子做心灵沟通,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

3岁多的孩子会突然发现语言的魅力,有时他会没完没了地学人说话,有时他又会乐此不疲地冒出一句又一句“粗话”;4岁多的孩子可能又会陷入某种情感之中无法自拔,他经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哭泣,突然就感到自己很委屈;他还可能会拿着笔到处乱画,在所有原本很干净的地方留下他那并不高明的“大作”……

在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中,孩子会做出很多令我们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行为有时还会让我们无比头疼,有时更会使我们倍感愤怒。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做?表达出我们的愤怒吗?还是换一种表达方式呢?4岁的女儿刚一回家就对妈妈说:“我讨厌爸爸。”妈妈惊讶地问:“为什么?”女儿忽然哭了起来:“爸爸和人吵架了,他是大坏蛋!”原来,刚才爸爸和超市的收银员发生了口角,忍不住骂了几句,结果这种情绪传染给了女儿。妈妈拍拍女儿的头说:“爸爸并不是故意的。”说完,她连忙向一旁站着的爸爸使了个眼色,爸爸赶紧过来说:“刚才的确是爸爸的错,不该骂人。宝贝吓着了吧?爸爸下次一定改正!”听了爸爸的话,女儿由一开始的哭泣慢慢转为了抽泣,后来点了点头,说:“爸爸,我原谅你了。”

这个孩子显然处在情绪敏感期,而妈妈和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地缓解了孩子的情绪。

事实上,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他的各种情绪也同样是敏感的,我们如果能用爱给予孩子包容,那么他的内心就不会被不安所占据;如果能采取智慧的处理方式,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他的不良情绪也许很快就会消除。

另外,孩子在某些敏感期所做出的看似出格的行为,无论是骂人还是捣乱,其实都只是他敏感期的特有表现。我们要宽容看待,不要因此就训斥他,如果实在无法忍耐,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以减弱孩子对某种行为的兴趣。

而当孩子对他自己的行为产生情绪时,我们也要及时用爱来缓解他的情绪。比如在秩序敏感期中,孩子会坚持他穿衣服的顺序,但他却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我们不小心违反了他的秩序,他就会变得急躁起来。这时我们也要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要理解他想要遵守秩序的心理,适当地顺从他的意愿,尊重他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潜能也才能由此被激发出来,并在他的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给孩子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对他适时协助而不是干涉曾经有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脾气太不好了,他总是动不动就用哭闹来表达他的不满。我对他已经很言听计从了,他想要的东西我会给他,只是在他做错的时候我会纠正他。可每次纠正他的时候他都会无理取闹,他才4岁,但却已经如此任性,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他是不是有狂躁症呢?”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我们也许没法完全弄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孩子正处在敏感期,而我们的某些行为阻碍或干涉到了他敏感期的发展,那么他就会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假如他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为了降低孩子发脾气的概率,我们就要为他布置好丰富的学习环境,尽量满足他在敏感期的各种需要,根据他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敏感期来给予他最为适宜的“营养”,为他创造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

比如,当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到来时,我们要尽量为他准备可以刺激他感官发育的各种物品;当孩子进入空间探索期时,我们则可以为他准备积木等玩具,或者带着他体验各种空间;当孩子开始进入情感敏感期时,我们就要多倾听,用耐心与包容缓解他多愁善感的情绪;等等。

我们为孩子布置环境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以我们的理解来判断孩子需要什么,而是要从他敏感期的发展特点以及他自身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给他准备哪些东西。而且,当孩子在我们准备好的环境中活动时,我们在保证他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就不要再插手阻止他的某些行为了,尽管那些行为在我们看来也许有些不卫生或者不安全,但那却是孩子敏感期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我们要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尽情去体验、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需求被打断而产生不满情绪,他的敏感期也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干涉而突然停滞或消失。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孩子自己就可以从复杂的环境中去选择对自身的生长适宜或者必需的东西,这就是他内在的敏感性在对他进行指引。对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因为他进行了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而阻止他的行动,也不要强硬地让他服从我们自认为好的选择,我们只要安静地看着孩子接下来的行动就可以了,他总会通过自己的各种体验来学到知识,这才是他能从环境中得到的最大收获。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让他顺利度过敏感期“这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怎么就那么长呢?”“敏感期,敏感期,什么时候能不敏感了啊?”“好想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赶紧出现啊!这样就能加强对他的培养了,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发出类似这样的抱怨或渴望,但孩子的敏感期不是人为控制的,来或不来,时间持续多久,都是孩子自然生长的结果,我们急不得,发愁也没用。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太强调孩子的某个敏感期,可能就会使他对那个敏感期产生一种畏惧感,也许这种敏感期就会推迟到来,甚至干脆消失。而如果我们太排斥某个敏感期,孩子内心的情感也许会因此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的担心着急都是没有用的,敏感期是一段很奇妙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能被忽略,更不可能直接跳过。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陪他一起平稳顺利地度过敏感期。快5岁的儿子告诉妈妈,他爱上了幼儿园的园长老师,想和她结婚。但他很痛苦,因为不管他表现得多好,园长老师也从来都没有很特殊地对待过他。妈妈觉得好笑,不过她没有阻止孩子这小小的“爱情”,只是偷偷地告诉了园长老师,老师答应这位妈妈,在可能的情况下,她会多和孩子聊天,对他好的表现多给予鼓励。儿子幸福地度过了一段时光。不久,妈妈发现他似乎没有再那么频繁地提及园长老师,一问之下,儿子很平静地回答说:“我已经不想和园长老师结婚了,我发现好像只有年龄差不多的两个人才能结婚。”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是一种耐心等待,孩子思想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妈妈也耐心地等着他成长。孩子自己会逐渐对世界产生认识,而事实也证明他最终的确认识到了结婚的一个基本要素——两个人年龄应该相仿。

由此可见,孩子要形成某种正确观念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不能奢望他像成年人一样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他必须要在成长过程中亲自去体会各种事情,那样他才算是真正有所成长。

另外,我们从这位妈妈的身上还要学到一点,那就是在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做些什么,要有耐心地、适时地给予孩子引导、帮助与配合,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度过每一个敏感期。第一章 0~2.5岁,敏感期开启孩子的一生

一、视觉敏感期

二、语言敏感期

三、听觉敏感期

四、口的敏感期

五、手的敏感期

六、行走敏感期

七、渴望爱的敏感期一、视觉敏感期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在人的所有感觉发育中,视觉可以被看成是其他感觉的基础,有了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才会更加清晰具体。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培养他的视觉能力,促进他认知能力的发展。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解读孩子的视觉敏感期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之中,视觉最先发育。事实上,在孩子还是胚胎时,眼睛的结构就已经构建完成,其视神经以及与视觉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结通道也已经打通,这时只需要有一个必要的视觉刺激,使视觉神经通路形成回路,就能激活孩子的视觉能力。

孩子刚出生时,外界的光线会使其视觉被激活,这时的孩子具有对光的敏感性,会将眼睛朝向有光亮的地方。只不过这时他的视觉能力还并不发达,虽然会看向光源地,可一旦光源发生了运动,他的目光并不会追随其移动。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他的视觉能力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对光的敏感性会日益增强。比如,有光从孩子眼前掠过,他会眯起眼睛;一旦光线突然加强,他还会下意识地闭上双眼;即便是在睡觉时,从暗处突然转移到亮处,或者突然在黑暗的屋子里打开灯,孩子也会作出反应。

可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进入了视觉敏感期,这个敏感期会一直持续到两岁半左右。这是孩子的第一个敏感期,也是他人生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如果他能顺利地迈上这个台阶,他日后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

然而有的父母对此并不在意,他们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视觉能力,根本用不着刻意去训练,到了一定时间他的视力自然就会有所发展。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在最一开始没有重视孩子视觉敏感期的保护与训练,也许就会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曾经对视觉敏感期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一个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尽管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可是他的那只病眼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了找出他看不见的原因,研究者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他们找来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猫,各蒙住它们的一只眼睛,人为制造一种失明状态。过了一段时间拿掉遮挡物后,成年猫经过短暂的调整,那只被蒙住的眼睛视力很快就恢复了;可是那只新生的小猫,尽管被蒙住的眼睛一切正常,却依然什么也看不见。

由此证明,孩子在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其视觉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也需要足够的训练,如果总是不用或者放任不管,那么他的视力就会出现“不用则退”的现象,而他的视觉能力也会受到永久性的损伤。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要抓住他人生发展的第一个主要阶段,积极对他进行视觉训练,让他顺利度过视觉敏感期,这也是在为他未来能够有能力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2.刚出生的孩子会对明暗相间的地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盯着看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黑白相间的地方比彩色气球更有吸引力,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视觉感知能力有一个孩子刚出生一个多月,就已经喜欢盯着一个地方看了。有一次,妈妈发现他一边吃奶一边盯着妈妈背后的墙壁。妈妈一开始以为孩子看的是背后墙壁上挂的五颜六色的小装饰画。可她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视线并不是画的方向,而是她的身后。后来,妈妈才发现,原来孩子看的是她映在墙壁上的影子,雪白的墙壁与发灰的影子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孩子对这个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事实上,孩子刚出生时,更喜欢看那些明暗相间、黑白交界的地方,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色彩鲜艳的东西。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明暗对比强烈的事物更能吸引与维持他的注意力。而由于他的视觉发育并不完善,那些色彩鲜艳的东西对他的视力发展并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视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最初给孩子布置一个“黑白世界”。不过,我们也要学会变通,因为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视觉会渐渐地成熟起来,对周围事物的辨识度也会逐渐提高,那么我们也要根据他的成长变化来变换周围的视觉刺激环境。

为孩子准备黑白相间的小道具

既然孩子喜欢看明暗对比强烈的事物,那么我们就不妨在生活中多为他准备一些这样的小道具。比如,黑白相间的国际象棋棋盘,画有黑桃、黑色梅花图案的扑克牌,黑白相间的衣服,有黑白图案的人脸画,黑白靶心图案,白底黑图卡,等等。尤其是黑白靶心图案,由于孩子为了摄取生命所需营养最早接触到的是妈妈的乳房,所以他会对靶心图案更为感兴趣。

当孩子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多时,我们就可以先将图片或小道具放在他的正前方,大概距他眼睛25厘米的位置,等到他注意到我们手中拿着的黑白物体时,再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物体,以此来吸引他慢慢地转动视线,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

经常带孩子体会光影相交的景象

除了为孩子准备各种黑白相间的小道具,生活中有一种天然制造明暗交替效果的东西,那就是光线。妈妈抱着一个多月的女儿坐在树荫下乘凉,忽然她发现女儿一直盯着两人的头顶上方看。妈妈顺着女儿的视线看过去,原来她在认真地看着树叶与树叶间隙里晃动的光点,树叶与光点形成了明暗对比,她被这种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就是光影交替所带来的吸引力,孩子对明暗对比的敏感性,使他除了对黑白相间的物体感兴趣之外,也喜欢看明暗相间的景象。

所以,在家时,我们可以抱着孩子多看看家中物品在光的照射下投射到墙上、地面上的影子,或者结合光线在墙上给他做做手影,让他体会光影相交的有趣景象;在户外时,我们则可以抱着孩子坐在树下,调整合适的姿势让他能注视树叶间隙投落的点点光斑,或者让他看看我们脚下的影子在阳光照射下随着我们动作的改变而改变的景象。这也同样能起到刺激孩子最初视觉能力发展的作用。不过在户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直接看向阳光,以免灼伤他的眼睛。

随着孩子的成长增加他身边的色彩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视觉发育也逐渐成熟,如果说两个月之前的孩子只能辨识黑白相间的影像,那么当长到三四个月大时,他就能辨识彩色影像了。所以,我们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丰富他身边的色彩,比如准备各色的气球,摆放不同颜色的小玩具,经常带他出门看看大自然的颜色,等等。这也是在避免他因为总看黑白影像而产生视觉迟钝。3.非常喜欢CD光盘、大头娃娃、镜子等各种形状的视觉道具

——这些东西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用这些视觉道具组成孩子的视觉环境

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其所关注的对象都很稀奇古怪,比如CD光盘,比如镜子。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似乎与孩子的视觉发育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刺激孩子视觉能力发展的法宝。

先说CD光盘。CD光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除了能播放好听的音乐、动听的故事,它还能拿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一位爸爸喜欢收集CD光盘,有些重复的光盘他没有扔掉,而是将它们用线绳串在一起,做成了壁挂装饰。一天,爸爸抱着5个多月大的女儿在屋子里玩耍,忽然他发现女儿总是盯着墙看,后来他发现女儿看的正是挂在墙上的CD光盘装饰物。每当他抱着女儿在壁挂前面走来走去的时候,女儿就会认真地盯着那些光盘,还不时地自己笑出声音。从那以后,爸爸便经常将没用的CD光盘串成长短不一的壁挂,还把它们拼在一起做成图案。结果女儿更喜欢看这些光盘了,有时候爸爸还会拿张光盘给她玩,她能拿着玩半天,一个人不哭不闹,这让爸爸觉得很是神奇。

CD光盘具有一定的反射功能,所以它可以投射出其他物品的影子。再加上光盘上存在着细密的轨道纹路,所以光线投射到上面后会产生折射或反射,于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光盘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及明暗程度。而这些都恰好满足了孩子视觉发育期的需要,因此孩子才会对它格外感兴趣。

如果家中有一些用不到的光盘,那么大家也可以开动脑筋,让它发挥播放以外的功能,也可以用这些光盘制作出有趣的壁挂或者拼贴出各种各样的壁饰,一来装饰了屋子,二来能促进孩子视觉能力的发展。

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对于外界所有能刺激他视觉发展的东西都会产生强烈的兴趣,除了CD光盘,镜子、大头娃娃、各种形状的视觉道具也同样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在关注这些物品的同时,发展视觉能力。

镜子与CD光盘的原理有些类似,只不过与光盘相比,镜子的反射效果要更好一些,其对外界的反射也更加直接,而且会很清晰地将孩子本身也映照出来。所以利用镜子开发孩子视觉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能帮孩子学着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镜子,并不断变化我们的表情,同时引导他注意看镜子里我们和他的表情。我们还可以握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去摸摸镜子,告诉他镜子里的小宝宝就是他,并引导他从镜子里发现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世界。

不过,因为镜子是易碎品,而且没有镜框的镜子边缘可能也很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