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借口,老板要的是结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14:25:06

点击下载

作者:陈卫明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找借口,老板要的是结果

别找借口,老板要的是结果试读:

前言

:P r e f a c e

职场如战场,这种比喻似乎有些残忍,但这也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这里没有硝烟,也没有厮杀。

然而拼搏在这个残酷的职场中,谁都想要做出点儿样子,想成就一番事业,更想为家人的幸福打下保证。可惜现实却并不理想,我们总是四处碰壁。裁员最先想到你,加薪升职却永远是别人;每次老板冲着你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眼神中闪出一丝失望;每次同事过来安慰你,眼神里却带着幸灾乐祸。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

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又由谁来主宰这其中沉浮?要淘汰的终究要被淘汰,要留下的还需要继续向前。有谁会愿意在还没有到达终点之前便提前出局?

于是,痛定思痛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老板到底想要什么?

的确,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他们很想成为一名好的员工,很想得到老板的赏识,可是他们的工作成绩总是遭到老板的质疑,他们不知道怎么赢得老板的喜爱。时间长了,这样的员工要么痛苦地甚至是愤怒地拂袖而去,要么就继续忍受着,在公司扮演着鸡肋的角色。

不管你是沉默还是爆发,问题的关键并没有解决。不管你是留下还是换工作,相同的问题还将困扰着你。假如不能彻底地解决为什么不被老板赏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将永远成为你工作生涯中的绊脚石,永远地横在你前进的路上,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当你看到本书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老板还能要什么?老板就是要利润。没错,利润是所有老板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企业的生存需要的就是利润来支撑。再说,老板是一个人,这就导致员工的工作过程在他的眼中并不是最敏感的,他的精力有限,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关注每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企业,归根结底是靠员工来支撑起工作的始末。因此,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决定了每一个工作过程是否能够让老板满意。本书所讲述的,正是这些态度和方式,希望本书可以让你摆脱迷离和困惑,让出色完成工作的你能赢得职场的最后胜利!

第一章 正视你的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无高低贵贱,“小事不做”,“大事不行”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激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带着热情主动去工作你付出的心血自然会开花结果认真将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老板偏爱会做事的员工第一章 正视你的工作

人生最好的年华大概是20岁~50岁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就算不加班,一个普通人也要每周工作40小时,除去睡觉时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可以说,工作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你不是在打工,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工作上的每一个困难都是对自身成长的磨炼,正是在工作上遭遇的挫折,让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做事越来越好。 所以,有工作就要懂得感恩,老板的任务和要求永远不是为难你,而是给你成长的机会。要感恩生活所带来的一切。

你在为谁工作

纵观人生,最好的年华无外乎是20岁~50岁之间的3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即使工作比较清闲,不需要加班,普通人每周工作的时间也要超过40小时。除去睡觉吃饭等必须消耗的时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可以说,工作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一个人的存在,不管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国家社会,工作都好似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对于占据人生如此重要地位的“工作”,很多人却并不正视。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如果不尽快弄清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今生我们很可能就与成功无缘。

曾经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研究,他想了解人们对于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人差异。于是有一天他来到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了访问。

心理学家走上前去,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不会自己看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把这些该死的烂石头敲碎。而你看看这些石头,都是坚硬的顽石,我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一锤都要把骨头震得酸麻不已,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心理学家听完,又走到旁边的工人身边问道:“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也许工作并没有他说的那么糟,不过也确实并不美好。我是个有家室的人,我的孩子正在读书,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又愿意在这里顶着火热的阳光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听完,又去问另一边的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并不愿意因为心理学家的问话而打断工作,继续挥舞着铁锤,兴致勃勃地说:“我正在建造一座宏伟华丽的大教堂,现在是在为它打地基,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关系到教堂能不能安全的在这里屹立上几个世纪。落成之后,这里每个周末都会有许多人来礼拜,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这座教堂还将存在,一直被人们使用。敲石头这个工作虽然并不轻松,但是能够参与到如此伟大工程的兴建,我非常的自豪,更何况我还有薪水可以领,再次感谢上帝,也感谢这份工作。”

问了三位工人,心理学家十分地感慨: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时隔一年,心理学家再次造访,教堂马上就要竣工了。上次的三个工人,第一个已经被辞退了;第二个还在干着一些粗活;而第三个,已经成为了一名施工小队的队长。

心理学家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不过这次只问了第三位工人,因为他知道前两位的答案一定没有什么变化。第三位工人,也就是现在的队长,眼神里闪烁着喜悦的神采,对他说:“教堂马上就要完工了,你快看看,多雄伟,多漂亮!我的心里太高兴了,这其中有我的贡献在里面,我这辈子值了,感谢上帝!”

然后心理学家根据他调查的结果,对这三种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第一种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很快地,他便失去了工作,即使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还是会很快失去。他会成为生活的弃儿,从而完全地失去了生命的尊严,终日郁郁寡欢,被社会所抛弃。

第二种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很大的希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工作仅仅是为了薪水,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能成为被企业所信赖并且委以重任的员工。他们通常不懂得学习、没有进取心、能力普通、即使有一定的能力也不会有机会发挥,升迁或者加薪的机会很难落到他们的头上。通常这种人也很难赢得社会的尊重,更谈不上对自我的实现。

第三种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赞美他呢?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烦恼和忧愁。相反,他们是快乐、自信和坦荡的。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努力工作,工作带给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们不仅仅是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同样也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是受人尊重的,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而我们要做哪种人呢?毫无疑问,当然是第三种。那么这会儿我们得出了答案: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

在我们短暂的人生里,我们有对食物和衣物的需要,有对安全感的需要,有对社交的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对获得尊重的需要以及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我们的工作恰恰正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切实可行的最好的途径。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对工作负责,便也是对自己负责。现在的努力也许得不到现实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我们投身工作就是为了自己,是在为了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还有更长远的未来。

什么才叫做“为自己工作”?可以这么说,当你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丝毫不为了工资待遇和别人的评价而改变的时候,从那一时刻起,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总是别人的眼光,总是计较收入的多少。这就好比一个将军,马上就要光荣地上战场保家卫国、慷慨赴死,却因为送行的晚宴准备的肉不够多,酒不够浓,便停下了脚步,不再前进。本来的英雄变成了懦夫,临阵脱逃、舍本逐末,过分地计较得失,而忘却了工作带给你本身的东西。

也许是耳闻目睹父辈们辛苦工作了半辈子却被迫下岗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更加现实。在大部分人眼里,我为公司工作,公司付给我薪水,就好像去市场买东西,劳力换得金钱,等价交换,仅此而已。现今的一些年轻人,在刚刚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但事实上,由于刚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通常他们都是很难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曾经在大学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逐渐破灭,一腔热血也慢慢地冷却了。没有激情,没有理想,便也没有了自信。工作时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宣泄他们对薪酬待遇的不满。他们只想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而看不见工资以外的东西。

如果是为了自己工作,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太在乎薪水。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了。

人应该有比赚钱更高的目标,只有存在对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有对更高层次的追求,有了动力驱使,才能成功。

年轻的朋友对于报酬常常斤斤计较,这是因为他们对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艰巨的任务能锻炼我们坚强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团队的合作能改善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应变能力。每天我们都在公司上班,除了薪水我们难道不能得到一些其他的东西?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增长我们的智慧。相对于你得到的技能和经验,薪水的微薄也许就不会被看得那么重要了。公司给你的不过只是金钱,但是你在工作中的努力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成为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是因为不得不做才去工作,而且从来都是抱怨,没有一丝赞美?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成为人终其一生的道德追求?

工作的质量也同时决定了生活的质量。这不单单是薪水问题,工作尽心尽力、积极进取、也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安宁。一个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在生活上也很难得到快乐,得到真正的放松,更不可能得到某一方面的真正的成功。因为他没有为了自己而工作,没有为了自己而努力。只有真正懂得了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天起,从不再依靠父母的那一天起,你在这个世界上将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你要干什么?从根本上说,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情和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很多人喜欢探讨生命的意义,无论是为了成就或是获得什么,都需要专注去做,并在那个方面付出你的精力。所以从其本质而言,工作不是为了谋生或者打发时间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在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一个妇孺皆知的例子:比尔·盖茨。并提出一个关于他的问题。比尔·盖茨为什么还要工作?

众所周知,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他非常富有,这是毫无疑问的。据统计,他的净产值大约是400亿美元,即使他和他的家人以每年用掉一亿美元的速度消费,也要400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算上这笔巨款所得到的巨大利息。可以说他所有的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呢?即使现在退休了,他也要参与到各种慈善工拥有如此财富的人,不但每天工作,还要付出超过一般人的努力和时间在工作上,他为何还要这么做?为了钱吗?显然不是。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那么诱人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最高,动力也最强。

当一个人做他适合并且喜欢的工作,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他全部的才华、能力和潜力,让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就满足了他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自我实现这个目标在前面,就会有巨大的动力来驱使人前进。这样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确证和实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将体会到满足感如同植物发芽般迅速地壮大。这些人早已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个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经说过: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将工作看做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不是义务,会觉得更有成就感,就会更努力地工作。有些人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仅仅因为它是我的工作,做好它是我应该的,心里总有一种“压力”的感觉。但是如果从另一种眼光来看的话:我做好它,因为我可以凭努力做好它,而经过了这种努力,我会感觉到我的成功,心里会有一种自豪感,而不仅仅是完成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就会有更大的热情去对待以后的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生活。这就是没有了谋生的压力,没有了对物质回报的依赖,反而有些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他们追求的层次更高,得到的也更多。

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把自己喜欢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完成使命的同时,你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敷衍地去做一件事情;可以是高高兴兴的、骄傲的,也可能是愁眉苦脸的、厌恶的。如何去完成,这完全在于我们。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古代罗马斯多葛派的哲学家们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对于全人类都意义重大的伟大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雕塑家每天亲手塑造着他的作品,是美丽的少女,还是丑恶的凶犯;是慈祥的母亲,还是可憎的坏蛋,不管是哪一样,全都是雕塑家一手造成的。也许我们并不是艺术家,但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无不影响着我们的“作品”。

不尊重工作的人绝不是尊重自己的人。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不要妄想别人也会尊重你。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最辛苦、最苦闷的,那么他肯定做不好这项工作,他的内在特长和潜力也一定不能发挥。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并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生的工具,仅仅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负担、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这种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诿,其实都是懦弱的自白。

工作其实很简单,付出努力、达到目标、能够将我们的工作导向。我们认为能表现出自己才能和性格的工作就是令人满意的工作。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和他本人的性情、办事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看一个人是否有强烈的愿望来达成自己的心愿,只要看他工作的精神状态和态度就可以了。变相地说,当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感受到了强烈的束缚,感到所作的工作劳碌辛苦,并且没有任何乐趣可言,那么已经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他不会做出伟大的成就。

很多成功人士不论在做何事,都务必竭尽全力,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让日后的事业成功。不管在干什么工作,都用心去做,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少说废话,成功只属于“没有任何借口”的人。多做实事,那些千方百计寻找借口的人只能注定失败。

现在的事情现在就做,今天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自动自发地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在自动自发工作的背后,需要我们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这种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我们肯定会获得成功。

或许在人生过去的岁月里,你常常怀着不负责任的,或者仅仅是为了谋生而应付了事的态度来面对工作。每天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且卑微地生活着;或许你对自己的工作的待遇还算满意,只是缺少工作上的激情,不知道自己除了金钱还能得到什么;又或许你刚刚开始工作,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总之一切的一切,不管你对过去的工作,过去的人生态度究竟如何,都不重要了,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重要的是现在,重要的是未来,重要的是你的改变。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彻底地改变。为自己工作,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为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工作无高低贵贱,“小事不做”,“大事不行”

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总是想着自己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来找他,进到屋子里,只见屋子又脏又乱,出于好心,就给他把屋子收拾一下,打扫得干净一些。没有想到这位年轻人哈哈大笑:“我的志向在于天下,怎会有精力来打扫屋子呢?”他的朋友听后微微一笑,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反问问得年轻人哑口无言。如果连一个屋子都扫不干净的话,谁会相信他会横扫天下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不是天生就注定干大事业的,每个人都是从小事干起才会成功。

有个招聘中的手段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一轮轮的淘汰竞争之后,剩下的精英都进入了最后的决赛阶段。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紧张表情,同时又都透露着兴奋的目光,因为谁都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们都很有秩序地排队进场,显得很有礼貌,很有素养。考场门口倒着一把扫帚。这把扫帚每一个人都看见了,但谁也没有舍得弯下腰把它给扶起来。也许他们都在想最后的决赛题目会涉及什么,会有多难,自己会不会得冠,而从没有想到一把扫帚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每个人都跨了过去,只有最后一个人弯下腰把它给扶了起来。

当所有的考生进场准备考试时却发现主考官根本没有准备什么考题,仅仅宣布了一个结果,胜出的人就是最后扶起扫帚的。所有的考生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主考官解释说,竞聘的最后题目考察的是你们有没有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主动动手去做的品质和习惯,这是每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当他们正想着如何通过书面的竞争时,却没有想到真正的竞争不在试卷上,而是在生活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蕴藏着这样的三层含义:一是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二是从小事开始逐渐长才干、增智慧,日后才能干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三是从做小事中见精神、得认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后,你才能会有做大事的机会。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绝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做小事的“蘑菇”期。在那段时间里,年轻人就像蘑菇一样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时常有大粪临头(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句重要的忠告需要年轻人铭记在心:与其浑浑噩噩浪费时间,不如从你经手的每一件琐事、每一件小事中得到成长。

年轻人最丰富的资源是时间,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而是敷衍了事,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白白地浪费了用在“小事”上的时间资源,没有任何收获。这无疑是所有事情中最可悲的一种,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流逝了,你却依然揣着最初的资源,甚至更少。

任何事情就怕养成习惯。据说,柏拉图因为一个小孩玩一个荒唐的游戏而责备他。小孩子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柏拉图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件小事了。”如果你懒得尽心做小事,养成了马虎懒散的工作作风,那情形会更糟。当你能胜任的大事摆在你面前时,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以一贯的作风去做,结果可想而知。

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通过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用感激的心态去面对工作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常常为来自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和工作中的种种机遇。这种心态让他们总是轻视工作,并把公司、同事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还时常牢骚满腹、抱怨不止,也就更谈不上恪守职责了。

有一家大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员工,并且由公司董事长亲自进行最后一关的筛选。今年面试的题目只有一个:“请问你有没有亲手为妈妈洗过手和脚?你有何感想?”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很实在:“没有。”董事长建议他回去给妈妈洗洗手和脚,三天后再来面试。

于是小伙子回家就端了一盆热水给妈妈洗脚。他与母亲从没有这样亲近过,他的内心感到无比温暖,同时也才发现母亲的手脚相当粗糙,结满了老茧。他顿时百感交集,觉得自己从未真正关心过母亲。经过这次亲身体验,他对母亲给家人的爱及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三天后他向董事长一五一十地做了报告……最后这个小伙子被录用了。

在这位董事长看来:只有会感恩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人应感恩:工作中大家应当相互支持合作,在我的工作成果中,有你的一份支持;在你的工作成果中,也有我的一份贡献。感恩的心使人感到温暖。

二、对事应感恩:感恩的人会感谢工作提供一个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多做多学习,不怕事情繁杂,不拒事、不惹事,事事追求尽善尽美。

三、对物应感恩:感恩的人爱物惜物,物物都需成本,件件都需费用,当思来之不易,不奢侈、不浪费,物尽其用。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须学习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如果你能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就会对周围的点滴关怀或任何工作机遇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因为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会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这样,我们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

一旦做好心理建设,拥有健康的心态之后,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及时把握住。千万不要觉得工作像鸡肋那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心存怨愤。

对工作心怀感恩的心情基于一种深刻的认识:工作为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对工作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以回报社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也会工作得更出色。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样一家公司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要心怀感激之情。

对工作心怀感激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一条永恒的法则。请相信,努力工作一定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除此之外,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失去感激之情,人们会马上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对许多客观存在的现象日益挑剔和不满。如果你的头脑被那些令你不满的现象所占据,你就失去了平和、宁静的心态,并开始习惯于注意并指责那些琐碎、消极、猥琐、肮脏甚至卑鄙的事情。放任自己的思想关注阴暗的事情,你自己也将变得阴暗,并且,从心理上,你会感觉阴暗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围绕在你身边,让你难以摆脱。相反,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你也将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不要浪费时间去分析和抨击高高在上的公司官僚,不要无休止地指责和厌恶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部门主管。指责别人不能提高自己,相反,抨击和指责他人只能破坏自己的进取心,徒增莫名的骄傲和自大情绪。请相信市场永远是公平的,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公平。一切降低公司效益的行为和个人终将被清除,那些风光一时的不称职者终将被社会无情淘汰。

那些牢骚满腹的年轻人,请将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怀对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提高和进步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工作的结果也将大不相同。

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工作吧,你将会获取最大的成功。

带着热情主动去工作

你难道从未感觉到满足感所带来的狂喜吗?你难道还没找到目标,没有获取成长的力量吗?你难道还没有推动力,没有坚定生命的动力吗?那你还没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要知道,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的追求,能够使我们热血沸腾,使我们的灵魂燃亮。这种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维持生计,它在更高层次上与我们身边的社会息息相关,并且能够满足我们精神上的最终需求。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激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喜欢。

我们谈的不是瞬间的热情(这种偶尔的热情每个人都体验过),而是可以驱动一个人达到不凡成就的持久热情。相比那些被薪水所驱动的前行者而言,为满足“自我实现”这一人类最高需求而奋斗的人只占少数。所以说,持久的热情在一般人当中就像钻石般稀少,而在筑梦者和成功者当中,这种热情就像空气般普遍。

热情是梦想飞行的必备燃料。这种燃料一旦被点燃,将让你的引擎在飞行期间生气勃勃地持续运转。有史以来,热情驱使着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士,为追求“自我实现”而在他迷恋的领域里到达了人类成就的巅峰,同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就让热情也为你做同样的事吧。

身在职场的你应该学会利用每一次机会,显出你对自己的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爱好,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之后;不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和朋友。当你向别人传播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爱好时,别人会从你身上体会到你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

人们都喜欢并更多地注意到那些乐观积极、主动热情工作的人。当你以高度的热情致力于工作时,哪怕是最乏味的工作,你也会干得兴致勃勃,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但是在现实中有的人因为嫌弃自己的工作,不愿意做却又无可选择,不得不做时,就会情绪低落、怨气冲天,即使不得已尽到了职责,人们也不会对其产生好感。作为领导,虽然看人主要是侧重于工作的结果,并以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在感情上,还是比较倾向于工作态度热情、积极的下属。

你付出的心血自然会开花结果

佛教讲究因果,佛经告诉我们:无无因之果,无无果之因。这句话在我的理解,便是只要付出努力,便一定会有结果。

在职场当中,无论你身处何位,只要你肯做,便会有所得。

曾经有一片林子,林子里的动物相处融洽。有一天,林子着了火,鸟兽们都害怕得不得了,纷纷逃难。唯有一只鹦鹉,飞到很远的湖里,打湿羽毛,飞回来救火,一直反复。天神看见了,便问它:林子的火这么大,凭你的翅膀上沾的这点水,怎么可能将火扑灭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救不了火,但是这林子曾经是我和我的朋友居住的地方,我怎么忍心让它烧着呢?天神很感动,就下了一场雨,把林子的火给浇灭了。

在这里,也许你就是那只鹦鹉,而职场上许多事,是我们无可逃避的一场火。如果你不去面对,不做点什么,怎么可能感动你的老板?

传统文化里,有许多成语用来形容积累,正面的有滴水穿石,反面的有积羽沉舟。拿到物理学上来说,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因此,你要相信,你每一步努力,都会积累一个成果,而每一个成果,最终会给你一个结果。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台上。老人告诉他们游戏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吊球动也没动。他接着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起来。

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地敲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敲一下停一下地工作着,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大概在老人敲打了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也许在职场,你身边充满了向老板阿谀奉承之辈;也许在职场,你的老板一直没有发现你的闪光点。但有一点你必须记住,坚持下去,你付出的心血一定会有结果。因为你心中必须坚信,阿谀奉承并不能给老板带来效益,老板的效益,是要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来获得。

曾经有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一只玻璃瓶扣住一只苍蝇,苍蝇撞几次壁之后,就会从瓶底飞走。同样,如果用玻璃瓶扣住一只蜜蜂,那么,这只蜜蜂会不停地撞着玻璃瓶壁,一直到力竭才从瓶底掉出来。也许有人会说苍蝇聪明,蜜蜂太傻。但记住,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却往往是蜜蜂,而不是苍蝇。

从种子到树,必然要穿越泥土;从萌芽到开放,必然要经过风雨。在这个时候,做一棵默默承受的树吧,坚信你所付出的心血一定会开花结果。

认真将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当红网络作家“九把刀”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慢慢来,会比较快。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的职场生活往往是快节奏的,但请一定要记住,“效”只是一个过程,而“率”才是它们通向的结果。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日本的职场人那样,在一个公司终老,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大部分人从上班开始要一直工作到退休。在这段时间内,工作是漫长的,也许更是单调的,但它却是实实在在能带来收入的。在我们的职场生涯当中,请记住一句话:认真将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老板喜欢的员工,便是能将事情做好的员工。而所谓的好员工,也许只是在对的事情上,用心工作的员工罢了。

1632年10月24日,列文虎克生于荷兰的戴夫特。很小就被笑为“脑筋有点怪怪”的孩子,经常一人在运河边默默地散步。他的父亲是个酿酒商,在列文虎克幼年就病逝了。不久母亲带着他改嫁。列文虎克16岁时继父也死了,他被送到阿姆斯特丹学习裁缝。五年后出师,他回到戴夫特开了一家裁缝店,兼卖一些布料。他虽然有一流的手艺,却经常心不在焉,与邻居、客人也很少来往,裁缝店的生意因此很冷清。1660年,他只好在戴夫特法院谋得“看门”一职,贴补家计。列文虎克在二十二岁时结婚,不久妻子就死了,他就再婚,生了几个孩子,大多夭折,只有一个女儿长大。列文虎克的一生,像是冬天由北海吹来的风,冰冷又阴霾。没有人知道这个沉默的男人如何走过家庭的不幸与事业的不顺。只知道他在这段期间,每天下班后用惊人的耐心在家里制作高倍率的放大镜。他先用高温制出高透光性的玻璃珠,再把玻璃珠放在固定夹上,仔细地把玻璃珠磨成双凸镜。然后用这个双凸放大镜,看他周围的小东西。当时的裁缝是需要2倍至5倍的放大镜观看布料的品质,愈好的布料,线织密度会愈多。但是列文虎克的放大镜是400倍的高倍数,他用这个放大镜来比较羊毛与路上拾来的狗毛结构的差别。他的行为实在怪异,人不可能用狗毛做布料,他为什么要比较狗毛与羊毛的不同?

荷兰有世界一流的磨钻技术,他磨玻璃的技术起初是向磨钻石工人学的。奇怪的是,学了技术的他不是用来磨钻石,而是用来磨放大镜,以观看水中动来动去的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比钻石值钱吗?

1673年,列文虎克向英国皇家科学院报告他的观察成果,等了七年他的发现才得到肯定。在这期间,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观察周遭的一点一滴。他观测植物的表皮,发现表皮是一个一个细小的格子所组成的,就称这些格子为“细胞”。今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本上读到“细胞”,却很少人知道发现细胞的人不是生物学者,而是一位裁缝。列文虎克的观察,重新厘定了世人对于生物学的认识。1680年,他从鱼身上的血管中看到了血液循环,印证了早期医学大师哈维的学说,解开了人类千年的谜团。

列文虎克没有因为成名就忘记自己在阴霾日子里所认定的标杆。安慰不是来自成功时的掌声,而是对准他写下的:“我的一生是在放大镜下,从事一场又一场神圣的探索,打开一盒又一盒奇妙的礼物。”1702年,他在雨滴中发现了“细菌”的存在,不久,他又在水中发现原生动物“轮虫”。列文虎克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细菌与原生动物的人,这已使他能够名垂千古了。他以精确的微生物实验,证明“自然发生说”的错误。

列文虎克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裁缝,却是人类历史上对生命科学贡献最大的裁缝。他用一生去磨一面镜子,最后被世人认可,名垂史册。而我们的工作,如果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认真做,用心琢磨,那么何愁工作做不好?

老板偏爱会做事的员工

对于已经处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些时候,人际关系成了一些人升官发财的捷径。

但是在好的企业,有些升职事件却完全的否定了这种说法:那些升职的主角都不是那些长袖善舞的交际家们,而是一些除了任劳任怨地工作外,可以说并无过人之处的人。与那些把领导“哄”得眉开眼笑的人相比,他们并不被自己的同事看成是“当官”的热门人选,甚至会觉得他们不是这块料。

也许不光是升职,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最终的胜利者往往都是他们。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愿意“做”,勤勤恳恳在做好每一件事情。《杜拉拉升职记》里面的“菜鸟”杜拉拉居然得到了全球500强企业DB的面试通知,又因为“狗屎运”成为DB的前台。她的职业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DB豪华的办公楼、严密的组织结构、清晰明确的报告线、霓裳幻影般的职场达人、强势雷厉的职业经理人、优秀的企业文化……DB所呈现的一切不仅是外企大公司的万千气象,更是一种类似上流社会的浮华与诱惑。这分明昭示着,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杜拉拉目不暇接,欣喜不已,像所有职场新人一样,她在心中立下宏愿,一定要努力奋斗出人头地,升职成为她的前进动力。

杜拉拉被接踵而至的打击挫折折磨得喘不过气来。但是不管如何,杜拉拉一直没有气馁,虽然没有多么好的业绩,但是总是默默地认真干着自己的工作。

DB不光吸引着杜拉拉,也同时吸引着其他的有识之士,他们或者能言善辩,或者貌美如花,但是老板最在意的不是这些。当杜拉拉精心收集的工作手册被外国老板发现的时候,当她所做的一切浮出水面的时候,优秀员工的奖励自然非她莫属。

公司要搬家,麻烦事情一大堆,老板委派下来,谁也不愿意负责。杜拉拉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任务,也许缺少经验,也许不够完美,但是这种能够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老板办事的员工哪个老板又会不喜欢呢?

于是故事的结尾,杜拉拉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升职和加薪,在事业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关系不好也能得到提拔吗?有一位成功人士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他舍弃威信较高的侯某而提拔了威信不高的李某时,不少的员工认为他这是不顺应民情。而他则笑着说:“这个问题你们提的好,我承认,侯某有时确实比李某做得好,比李某的人际关系也好很多,但他却不如李某的办事能力和原则性强。如李某有一次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如期收回款项,他便背着领导和同事,乘车几百里回到家中,凑齐款项如期交上来。而侯某,完不成任务时总会用一些看似圆满的借口,找客观理由,往别人身上推。两者相较你们觉得谁更应该得到重用呢?”

身在职场,搞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工作中如果不懂得勤勉努力,那就是本末倒置,即使在群众中有个好印象,同样不能得到领导的重用。除了少数私心很重的领导外,绝大多数领导在用人时都是从工作出发的。因为企业的目的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财富和赢得效益。所以,请记住:我做故我在!

第二章 借口是失败者的外壳

强者寻原因,懦夫找借口自测:你是个爱找借口的人吗?人人都会有失误,勇于面对失败借口等同于懦弱不会有人同情总找借口的人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开始主动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失败源于一而再地放纵,借口让人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尝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将负面情绪转化成正面情绪第二章 借口是失败者的外壳

胜败乃兵家常事,强者会在一次失败中寻找原因,总结经验,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懦夫才找借口。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总结教训就是了,也是认清自己的一个机会。而找借口的话,不仅让人逃避后果,还会让人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发展成人生的失败。

强者寻原因,懦夫找借口

胜败乃兵家常事,强者会在一次失败中寻找原因,总结经验,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懦夫才找借口。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总结教训就是了,也是认清自己的一个机会。而找借口的话,不仅让人逃避后果,还会让人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发展成人生的失败。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原本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一个虽不富裕但是却很幸福的家庭中,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但不幸的是,在他刚刚5岁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次意外中离开了人世,而母亲在不久之后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负也改嫁他人。小小年纪的哈伦德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13岁他就辍学开始到处流浪。

在流浪期间,他几乎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甚至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寻找各种各样的工作来做。他曾经当过餐馆的杂工,也当过汽车清洁工,在农忙季节他还到农场谋一份工作。在他16岁的时候军队来招募士兵,虽然还不到规定的年龄,但他还是通过谎报年龄的方式参了军。军队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却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在服役期满之后,他利用在军队中学习的技术开了一个简陋的铁匠铺。由于竞争激烈,在不久之后铁匠铺就关门大吉了。

他的生活几乎又回到了参军以前。不甘现状的哈伦德·山德士又通过自己的勤劳肯干谋得了一份在铁路上当司炉工的工作,而且不久以后他就因为工作表现好从临时工变成了一名正式工。哈伦德·山德士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可以结束飘浮不定的生活了。

但是好景不长,在经济大萧条前夕,他失业了,而当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更不幸的是,就在他的事业处于低谷之时,妻子也离开了他。他到处寻找工作,却到处碰壁,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这段时间,他不得不从事多种工作,如推销员、码头工人、厨师等,但是无论哪种工作都不能长久,他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更换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其实在这期间他也试着自己开过加油站或经营其他小生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他的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再折腾了,“认命吧,你已经老了”。

哈伦德·山德士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所以对于朋友的劝告一直不予理会。直到有一天当邮递员给他送来一张属于他自己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真的老了。也许真如朋友所说,认命吧,折腾了一辈子都没有折腾出什么成就,现在已经老到可以领社会保险的时候了,难道还不放弃吗?哈伦德·山德士曾经多次这样问过自己,但是每次他给自己的答案都是“绝对不能放弃”。

之后,他就用那张105美元的社会保险支票创办了闻名于全球的肯德基快餐店,终于在他88岁的耄耋之年迎来了欣欣向荣的伟大事业。

哈伦德·山德士比其他人更容易找到放弃努力的借口,但是他从来没有找任何借口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哈伦德·山德士都没有借口放弃努力,我们又有谁具有寻找借口的资格呢?

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成功人士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就往往不诚实。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员工,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成功人生。在公司里这样的人迟早会被“炒鱿鱼”。

许多找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快乐后会有点自责。可是,重复的次数一多,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原本有点良知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也许,借口所说的原因,正是自己不能成功的真正原因吧。

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会在工作中学会大量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要通过工作造就好人生,实现职业化的根本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只有积极找方法,才能出最好的效益;只有积极找方法的人,才能弥补领导的不足,成为老板们的左膀右臂。能够积极找方法的人永远是职场的明星,他们在公司创造着主要的效益,是公司器重的员工,是明日公司的领导乃至领袖。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对方法才会有成功。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找对方法呢?

自测:你是个爱找借口的人吗?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的事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去自我安慰、掩饰自己的错误。借口是拖延的温床,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能力的表现,做事不找借口更是一名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借口。在故事里,我们都讥笑狐狸的可怜,但我们平时却又会不知不觉地为自己找借口。“要是我有机会就读名校,我早就成为成功人士了。”这是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借口。“要是我身体好一点儿,不会老生病,也许我已经下海经商,成为富翁了。”这是找身体上的借口。“如果我要是年轻20岁,我早就创办自己的公司了,不会屈居人下,说不定早就当上大老板了。”这是在用年龄当做借口。“我就是运气太差,什么好事儿都没轮到我,加薪升职,我也不差什么啊?”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借口,还可以怪运气不好。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有很多的借口、理由存在。比如:我高考分数不高是因为考试那天我生病了,是因为没发挥好;大学期间学校管理很一般,我也不喜欢我自己的专业,我的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学习不好;没找到好工作是因为我的专业不吃香,家里条件不好,也没有给我花钱找工作,也没有什么关系;工作没做好是因为领导不重视我,没有给我表现的机会,同事也不会跟我合作,工资这么低我也没什么动力。

总结起来,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不愿承担责任)。

(2) 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拖延)。

(3) 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缺乏创新精神)。

(4) 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不称职、缺少责任感)。

(5) 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超出我们一大截(悲观态度)。

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理由有千万种,当人们失败时,总可以马上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并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哀怨的表情,好像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的原因都不在自己。更有甚者,在事情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就要杞人忧天,先找出一大堆理由来阻拦。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经验不足、资金不充裕,像绊脚石一般的一大堆理由将横亘在成功之路上。给了自己充分的不作为的理由,然后就坐地哀叹,说自己不是不想成功而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比如,有人说,我不是不想创业、工作,是因为我有孩子;我不是不想继续上博士,是因为我家庭负担太重,还得肩负很多工作,实在没时间……

那么现在让我们停下,从此不再抱怨,不再找借口,哪来的这么多的理由?仔细想一想,这些所谓的理由、借口成立吗?真的可以让你不成功、不作为吗?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的最高学历是初中,且还有一年没读书。

富兰克林·罗斯福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但他却连任四届美国总统。“蚊帐大王”杨百万,66岁才开始摆小摊做生意。

盛田昭夫从经营电器做起,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把“索尼”推上世界名牌的宝座。

他们不喜欢为自己找借口,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最终他们成了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挫折太多,在我们做事情不能成功、如愿时,找借口掩饰也许是人的本能。因为找到借口,仿佛在冰山寒雪中找到了一张温暖的大床,可以驱赶严寒,得到暂时的温暖。抑或你也曾为有借口逃过责任而庆幸,殊不知,这样的借口毁灭了我们多少希望,使成功成为了泡影;殊不知,这样的借口又吞噬了我们多少机遇,将希望无形隐埋。

很多人总是找借口不费力气,而且可以轻描淡写地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于是,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可以安于现状、可以为自己解脱。但请记住:借口越多,你成功的几率越小!

在干任何事之前,不要找借口,哪怕是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只有克服掉所有的可以作为理由的困难,才能逐步靠近成功,否则,成功永远不属于你。在你不成功之后,不要搬出一大堆理由,多找自己主观的原因,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

记住:不找借口,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行为习惯。

人人都会有失误,勇于面对失败

人生就像是一片辽阔无边的大海,有时风和日丽、微风拂面、平静优雅,有时却风雨交加、骇浪滔天。

古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不管他多么优秀,多么全面,犯错总还是难免的。婴儿学习走路,小孩子去上学,年轻人开始工作,每一次新的开始、新的尝试,我们都要做好失误的准备,因为失误是必然的。

1928年,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的讲师。沈从文当时只有26岁,学历上还只是小学文化,怎么看怎么带着一身的泥土气,刚刚来到上海闯荡为时不长,然而很快就以他特有的灵气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

但是,名气不代表胆量,当他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时,专程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十分得多。面对台下座得满满的渴盼文化知识的莘莘学子,这位大作家紧张得竟然整整愣了10分钟一句话也讲不出口来。硬着头皮开始讲课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原本准备好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结果因为紧张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钟就讲得一干二净了,可是离下课时间还早呢!本来他可以天南海北的胡吹瞎扯一番来撑撑场面,可是他却老老实实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这么多,我害怕了。于是,引来整个讲堂里面的学生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大笑声。校长胡适知道后,不但没有批评沈从文,反而对沈从文的坦言和直率大加赞赏,并且认为整堂课讲得十分成功!从此以后,沈从文找到了失败的症结和原因,终于使自己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挥洒自如了。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败。如果在失败来临的时候,你表现得凄凄惶惶、自怨自艾;又或者对自己的错误遮遮掩掩、不敢正视,那你就永远只能陷入失败的泥沼不能自拔。而能够坦言失败,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

世界上没有谁生来就是个天才,生活的道路上,谁都想要一帆风顺,可是谁又能真的做到,幸运之神为什么偏偏要围着你转?不要轻易地说:“我失败了,算了吧,放弃吧。”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念倒下了。信念的崩塌,才是真正的失败,彻底的失败。只有勇于面对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迈出下一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失败在拥有成功潜质的人眼里,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得到了什么,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

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所以,一旦你发现自己已经失败了之后,请务必牢牢记住以下这几点要诀:

第一、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这一切就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承认现实。

第二、不管怎样,千万不要后悔。一定要切记,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过去就是过去了,谁也不能够改变。

第三、不要过分地责备自己。虽然我们不提倡去找各种“借口”,但是我们要寻找到失败的原因。在既定的事实面前,我们就不需要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