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超越——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1:54:22

点击下载

作者:姚斌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沟通与超越——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

沟通与超越——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试读:

前言

当初高考报志愿时并不知道心理学是干什么的,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很新鲜、很神秘,便将它填到第一志愿,不成想这一填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本科时觉得心理学缤纷多彩,既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这样的基础学科,也有与其他专业领域相结合形成的多种应用学科。在大学学过的近40门心理学课程中,比较喜欢的是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这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还经常去阅览室看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阅读、摘抄了不少心理疗法的介绍。大学毕业论文是关于焦虑的题目,竟然还自己编了一个焦虑量表,现在看来这些都很稚嫩,但却显示出自己的专业兴趣。

大学毕业后担任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师,一直保持着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关注与爱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先后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面向社会的心理门诊兼职做心理咨询,直到2005年成为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当时作为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的理事兼秘书,我有幸参加了由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共同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资格证书,从此开始了心理咨询技能的教学工作。要搞好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有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而且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从此便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国内外心理咨询的相关资料,并不断参加各种咨询技术的学习。特别是2006年在美国得州农工(Texas A&M)大学学生咨询中心一个月的进修以及2010年在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Emory)大学心理咨询中心6个月的访问学者经历,对自己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技术的最新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期在运用不同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开展的咨询实践中,总有一种咨询技术的运用和实际效果两张皮的感觉。有时候自己感觉较好地运用了某种技术,但来访者的反应却不怎么好;有时候并没运用什么技术,只是很专心专注地与来访者交流,来访者却很是认同,甚至曾经产生过学那些理论技术没有什么用的感觉。后来在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等几本书里看到了会谈技术的提法,2006年访问得州农工大学时,学生咨询中心的一位华裔心理咨询师Gisela Lin送了我两本她的博士导师Allen Ivey撰写的书,才知道咨询“微技巧”(micro-skill)或者叫会谈微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成为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仔细研读会谈技术的相关书籍后发现,尽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有百余种之多,但哪一种都离不开会谈。要使各种理论技术发挥作用,娴熟掌握会谈过程及相关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人学习心理咨询都盯着各种名称响亮的时髦技术,却忽视了会谈这个咨询基本功的训练,的确有点本末倒置之嫌。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相关书籍中,关于会谈技术除了有几本翻译的书籍,还鲜见本土咨询师的作品。

所以就有了本书的撰写思路。本书所讲的咨询技术并非要囊括所有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而是着重于咨询过程分析和会谈技术的解析,也就是本书的第四章到第十章。为了使本书有较好的框架结构,前三章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概念、范围,咨询的基本原则、态度与理念,以及咨询关系,后两章简要介绍了部分其他咨询技术并讨论了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

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本书从2011年11月动笔,到2013年12月完成初稿,用了两年多时间。期间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搞科研、写论文、评职称,经常有焦头烂额之感。撰写某部分内容之前,都要仔细阅读其他书籍里的论述,再去网络数据库里检索相关文献作为补充,然后才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为此搬出了自己多年积攒的所有心理咨询相关书籍,还从图书馆借了厚厚的一摞。多年咨询留下的案例记录是本书中案例分析的主要来源,因为涉及保密问题,书中并没有照搬某个真实案例,而是参照真实案例重新编一个,只要说明问题即可,因此本书中发表的案例并不违反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案例中的人名,是以《百家姓》里的姓氏顺序编排的。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是其主要的专业方向。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已有40万之多,还有大量正在学习准备考证的人员。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准备从事及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如果能通过阅读本书对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有较好的把握,对会谈过程的各种技术有精到的理解,那就十分令人欣慰了。希望本书能为心理咨询师夯实基本功、提升咨询水平尽到绵薄之力。

不敢妄谈本书有什么学术水准,不过希望成为引玉之砖,在以下几个方面提起国内心理咨询专家及研究人员的兴趣:第一,咨询关系是咨询顺利进行的前提,咨询关系怎样影响咨询效果,如何把握建立和维持咨询关系过程中的融合与界限;第二,咨询过程的结构化和阶段性是咨询实践中的蓝图,不同的咨询阶段模式各有什么侧重或特点,如何灵活掌握咨询进展;第三,会谈技术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如何理解这些貌似简单的技术发挥的重大作用,如何训练咨询师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第四,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大都来自西方,如何加强咨询技术的本土化实践,如何凝练出符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

与其他心理咨询专著相比,本书在很多方面还显粗浅。作者水平有限,所写内容难免有疏漏或者偏差。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具体工作的咨询师,我还是不怕同行见笑,勇敢地写下这些不成熟的文字。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从事心理咨询实践工作的同行忙里偷闲,能坐下来写一点东西,对自己的咨询实践做理论的提升,我想这些工作应该是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基石。就让本书成为同行们不惮前行的铺路石吧!

在本书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授业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退休教授王淑兰先生,从本科时《咨询心理学》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到参加工作后对我长期的鼓励和支持,能让我在心理咨询职业道路上有信心稳健地进步。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博士,让我有机会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并为我提供了宽松的专业发展氛围。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王建平教授对本书的指导和认可,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高成阁教授在我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对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所有支持鼓励我不断进步的老师、家人、同事、朋友。姚 斌2014年4月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和理念

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对于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需要有理论去解释说明,对于咨询改变的途径和机制,需要有理论来设定。在咨询中有相关理论的支持,咨询师就可以有分析、解释心理问题的依据,就可以有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蓝图。

理念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准则的认识和观念。对咨询本身如何理解?对咨询关系如何界定?顺利开展咨询应该有哪些原则和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前人已经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

理论和理念似乎比较遥远,但又切实地影响咨询过程。持不同理论和理念的咨询师在工作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本部分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理念,以及咨询关系、伦理准则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 心理咨询概述

由教科书上的一个名词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求助方式,近二十年来,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大中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都有专职心理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级甲等医院普遍有心理咨询门诊,社会上独立开业的心理咨询门诊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可以说,心理咨询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众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问题众多,对心理咨询的社会需求日益强烈。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这部分人员中大多数需要精神科治疗,而轻度心理障碍者和经医疗已控制症状的部分或完全康复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促进其自我成长和环境适应。在我国3.4亿未成年人中,有28%的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9%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1%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在成长和成熟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调整和解决。

在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大众对心理咨询逐渐开始了解和认可。在中学和大学,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婆媳矛盾、夫妻感情出现裂痕者也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在社会咨询机构,由于寻求咨询帮助的人数增加,咨询机构由十几年前的收入极少、难以维系,到现在的有所盈余、渐成规模。

较强的社会需求给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是对心理咨询师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从2003年开始国家就开始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但拿到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只能说满足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距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同时,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是国内学者热议的话题,如何在中国的心理咨询中总结出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既是心理咨询实践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挑战。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念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生活中有许多与咨询相关的词汇,比如健康咨询、法律咨询、投资咨询、个人形象咨询等。所谓咨询,是具备某些专业知识或信息的人为需要的对象提供帮助的过程。健康咨询是医师用医学知识提供保健服务,法律咨询是律师用法律知识提供司法方面的服务。美国教育大词典对咨询的解释是:对存在私人、教育和职业问题的人进行的个体和人际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要研究和分析中肯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专家的支持下,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促使来访者自己作出决定。这个解释明确了咨询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包含三个要素:专家、有某种问题的人和帮助过程。

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咨询活动,其定义应该符合咨询的基本概念。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咨询对象(或来访者)以影响,使其心理与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与其他形式的咨询不同的是,心理咨询的过程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而且是咨询的目的是使咨询对象的心理发生积极改变。二、对心理咨询的不同理解

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的助人活动,中外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咨询的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归类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的概念往往把咨询对象看做是存在心理异常的人,把心理咨询的过程看做是纠正心理障碍的过程。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1989)对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李维主编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95)中认为,心理咨询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

张小乔(1993)认为,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有专业技能的咨询人员进行诉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以治疗模式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可以说是心理咨询发展初期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咨询刚起步时,也曾对心理咨询有治疗模式的理解,美国心理咨询协会在成立时就曾提出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精神障碍,包括能自诉的正常人的精神障碍,轻度精神病患者和异常心理者,还包括不能自诉的,但通过他人帮助主诉的儿童、聋哑人和口吃患者。在我国心理咨询的起步阶段,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大多有医学背景,龚耀先1996年调查了全国学校、医院、心理研究机构和儿保所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发现有79.4%的人是医学学历背景。在心理咨询发展的初期,一方面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以精神障碍者为多,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医学背景也是以治疗模式理解心理咨询的原因。(二)发展教育模式

该模式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发展和提高,而不是解决心理障碍,心理咨询的对象应该是心理正常,但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人。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明确了对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educational model)和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而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理斯曼(D. R. Riesman)在1963年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张人骏的《咨询心理学》(1987)是我国的第一本心理咨询专著,在这本书里对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发展教育模式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可以说是对心理咨询工作对象的拓展,发展教育模式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帮助,获得个人能力的更大发展,潜质的最大限度发挥。(三)过程描述的概念

这类概念着眼于心理咨询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咨询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帮助人发生改变的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42)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钱铭怡在1994年出版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提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英国出版的《精神病学词典》(1985)的定义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征询和讨论的过程,其中供询者向求询者就一般的或特定的个人问题提供建议或辅导。

心理学家帕特森(Paterson)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香港学者林孟平认为,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丰富的发展。

过程描述的概念体现了对心理咨询本质的更深入的理解。如果说治疗模式的概念中咨询师是医生,发展教育模式中咨询师是教育者和指导者,那么过程描述的概念中咨询师就是一个陪伴者了。这种理解的转变显示出对心理咨询中改变力量的来源由咨询师身上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咨询师只是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氛围,真正发生改变的是来访者自己。三、心理咨询的特征

尽管不同学者对心理咨询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概念的表述各有侧重,但各个定义都包含了一些心理咨询的共性特征。

帕特森曾经总结了心理咨询的几个特点,包括7个方面:①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主动和自愿的行为变化;②咨询的目的是为来访者自主的行为变化提供条件;③和其他所有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对来访者有一定限制;④促使来访者行为变化的条件是通过会话的过程提供的;⑤咨询过程的倾听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并非所有的倾听都是咨询;⑥咨询师理解来访者;⑦咨询是在私人的环境中进行的,讨论也是保密的。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应具备以下几种特征:①主要着重于正常人;②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③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④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中的作用;⑤研究个人在制订总目标、计划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⑥充分考虑情境和环境因素,强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综合各种心理咨询的定义以及前人对咨询特点的总结,笔者认为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包括:(一)心理咨询是助人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向求助者提供帮助的过程。来访者寻求咨询的诱因,往往是因现实的问题产生心理困惑,出现适应不良,或难以应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澄清问题、分析判断、指导建议等过程,来访者对自我及面临的问题会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情绪得以改善,行为更加积极,人格更加完善。

心理咨询对人的帮助是深层次的,这种帮助既体现在来访者具体问题的解决或不良情绪的消除,更体现在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思维习惯,形成良好行为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来访者得到更好的发展,拥有更满意的人生。

心理咨询对人的帮助更加关注来访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帮助的过程是以来访者自身为核心,来访者是咨询的主体,是改变的主体,也是咨访关系的主体。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让来访者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二)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

诚如帕特森所认为的,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的前提。心理咨询的过程也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终结的过程。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来访者才能够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咨询师的分析、建议才能被来访者接受,进而正视问题,发生改变。

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标志。当来访者能够相信咨询过程不会对其造成伤害,能够信任咨询师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信任自己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咨询得以解决的,来访者才能够在咨询中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咨询改变中去。(三)沟通交流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形式

心理咨询有很多种形式,比如面对面的一对一的咨询、一对多的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以及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即时文字信息咨询、网络音频、视频咨询等,各种咨询形式的最终目的都是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信息交换和感情沟通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各种信息以及表情动作通过沟通过程传递给咨询师,咨询师的分析建议通过沟通过程影响来访者。在各种咨询形式中,面对面的咨询或者叫做个别心理咨询是最直接的交流,因而也是效果最好的咨询形式。(四)心理学的理论、技术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基础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来访者是心理咨询区别于其他形式助人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测量心理学等各个理论学科为心理咨询中分析说明来访者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依据,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流派为解释心理问题的原因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或途径。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活动,有其系统的、较为成熟的实践操作技术。认知改变的技术、情绪调节的技术、行为改变的技术,精神分析疗法、现实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等方法和技术各有其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程序步骤。各种方法的整合运用是现代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五)心理咨询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发展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或者促进来访者更好的心理发展。虽然通过咨询也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比如作出某种决定、克服某种现实困难,但应该说具体问题的解决是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咨询的表面效果。

来访者的一些问题不属于心理学的范围,也就不是心理咨询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心理咨询师不可能帮助来访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能为其提职加薪,不能解决法律问题、债务问题。但心理咨询可以解决由这些现实问题引起的心理困惑,可以通过咨询让来访者更加满意现状或者积极改变现实。四、心理咨询相关概念辨析

在生活中,有一些和心理咨询较为相近的工作或领域,经常被当成是心理咨询,从事心理咨询及其相关工作的人,需要对这些概念有准确的区分和理解。(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与心理咨询非常接近的一个概念。曾文星和徐静(1987)在其《心理治疗》一书中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李心天主编的《医学心理学》(1991)教材中认为,心理治疗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

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1989)曾撰文认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没有本质区别,两者在工作关系的性质上,在改变和学习的过程上,在指导的理论上都是相似的,两者的区别是人为的,而非本质的。文中还从工作任务、对象和情景、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四个方面分析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不同。

对于这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概念,我们很难做出严格的区分,不过从现实中对两个概念的应用和习惯上,我们可以粗略地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

1.针对的问题不同

心理咨询一般针对在日常生活的适应或压力事件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程度较轻,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是正常人。心理治疗则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各种神经症和没有丧失自知力的其他精神疾病,工作对象可以包括精神疾病患者。经医药治疗或心理治疗已经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也可以接受心理咨询,但其咨询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适应生活,而不是治疗原先的疾病。

2.目的和工作方式不同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强调发展模式,通过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提高个体能力,促进人格完善。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或弥补某些心理缺陷或障碍,是对已经形成的心理损伤的修复,最终目的在于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在工作方式上,心理咨询以沟通交流为主,包括一对一的交流(个别咨询)、一对多的交流(配偶咨询、小组咨询及团体咨询)。而心理治疗除了沟通交流外,还有借助仪器设备、设置环境条件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心理咨询的程序较为松散,方法较为模糊,而心理治疗的方法步骤更为明确,要求也更加具体。

3.从业者的训练背景和工作环境不同

相比之下,心理咨询从业者的专业背景较为多样,在我国,以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学历背景的人居多,所接受的专业培训时间较短。心理治疗的从业者大多是医学背景,尤其以精神科医生为主,所接受的专业培训时间较长,要求更高。心理咨询的工作环境多样,有学校、医院、监狱、企业、社会机构等,而心理治疗的工作环境主要在医院或独立开业的心理治疗机构。(二)心理咨询与助人工作

助人就是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助人的工作,如法律援助、儿童求助、家暴预防等,在这些助人活动中也都涉及沟通交流的过程。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Clara Hill将助人定义为:“一个人通过探索感受、获得领悟、在他(她)的生活中做出改变等方式来帮助另一个人”。

助人行为和心理咨询的目标都是提供帮助。吉拉德·伊根(2008)认为,助人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处理好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更充分地发掘或发展他们未利用的资源和错失的机会;另一个是帮助来访者成为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自助者。这个目标也完全适用于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的目标则不一定适合其他助人活动。

心理咨询是包含在助人这个大概念里的一个小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助人的活动范围更大,帮助的形式更多,可以在多种场合、多种条件下助人,可以提供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帮助,而心理咨询则只局限于咨询场所,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发展提供帮助。

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工作,但助人工作不一定都是心理咨询。只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的助人活动才是心理咨询。社会上一些人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却在做与心理咨询毫无关系的事情,不仅混淆视听,误导群众,而且会影响心理咨询的声誉。(三)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本质上也是影响人的心理的过程。因此,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看做是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两部分工作范围有交叉,但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场和理论基础不同

心理咨询要求有中立的立场,咨询师不对来访者作道德性评价,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来访者的各种观点看法。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必须有特定的政治立场,有阶级性、政策性。在理论基础上,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作为工作基础,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指导,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理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理论作为工作基础。

2.工作目标不同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实现更好的心理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目标是要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行为,并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问题。

3.对象和内容不同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存在某种心理问题或者希望得到更好心理发展的人,只有一部分人会寻求心理咨询。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全民性和广泛性。在工作内容上,心理咨询是以某种心理问题为核心,分析问题的相关因素、诱发原因,寻找改变认知、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针为内容。

4.方法和过程不同

心理咨询采用共情、面质、解释等咨询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其基本过程是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定目标和计划、实施咨询改变等几个环节,咨询过程以来访者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多样,包括个别谈心、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等,其过程主要是说教、灌输和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进行的。(四)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D. P.萨库索和R. M.卡普兰在《临床心理学》一书中认为,临床心理学侧重研究人类和人类问题,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其目的在于调整和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改变和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这个定义与心理咨询的定义非常接近。朱智贤的《心理学大词典》里认为,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涉及心理异常的具体问题,以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协助患者或来访者了解自己,做好适应,进而解决心理的烦恼和苦闷。D. P.萨库索和R. M.卡普兰在《临床心理学》一书中也认为,临床心理学家更多地从事心理治疗以及个人情绪或行为异常的评定工作。

可以看出,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侧重于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帮助人选择职业及更好地发展,而临床心理学则是对有心理异常的患者开展工作,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治疗心理异常。

其次,两者的工作范围不同。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涉及学校、医院、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而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范围主要在各种临床心理门诊、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和私人开业的心理门诊。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学还有以下几点区别:

1.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更加积极主动,多数心理咨询的来访者都是主动求助,在咨询中积极配合。而临床心理学的对象往往是在家人或朋友的劝说、引导下前来接受治疗。

2.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以来访者的积极努力实现的,咨询过程只不过帮助其澄清问题,提供改变的条件。而临床心理学的某些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通过家属要求患者必须做什么。

3.心理咨询中的人际关系受职业道德的限定,其关系接近于朋友间的关系,但必须限定在咨询帮助的范围内。而临床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则更像医院里的医患关系。

4.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沟通交流进行的,其中以面对面的会谈为主。而临床心理学中除了会谈外,还会有其他的方式。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和范围一、心理咨询的对象

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因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咨询的对象由精神障碍者,到存在心理问题和适应不良的人,再到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满意的生活的人。心理咨询的范围也随着各行业部门对心理咨询作用的逐渐认可而扩大,从理论上讲,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所有人,心理咨询的范围应该覆盖全社会。

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在1984年编著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从这样的理解出发,结合心理咨询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但追求高质量生活和更好发展的人

来访者的问题未必都来自现实的打击或压力,也可能来自对自我及发展的更高要求。一位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他认为人际关系对个人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希望通过咨询提高自己的人际魅力;一对新婚夫妇,夫妻关系良好,工作生活正常,但觉得双方感情不如以前那么亲密,希望通过咨询让爱情之花常开。这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并没有面临现实打击,也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或未来发展有更高的要求,对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意,也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人格健全、在遭遇现实打击后出现心理问题的人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即便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在遭遇现实打击后也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而一些重大打击还会对人产生长远的心理影响,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得以康复。例如,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很多人丧失亲人,失去财产,处于心理危机之中,国内心理学界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在心理危机期的干预过后,需要长时间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受灾群众进行心理重建。即便不是这么重大的打击,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压力或打击,同样也会让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帮助解决。

3.存在人格缺陷、需要长期调节完善的人

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在17、18岁左右基本形成,而且是一经形成,难于改变。由于某些成长经历中的不良因素,使一些人存在人格缺陷,比如有人自卑,有人自负,有人过度自我中心,这些人格特点虽然都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但直接影响着本人的处世态度、行为习惯,使他们更加容易出现自我矛盾和人际矛盾,并经常处于某种心理困惑之中。可以说,人格的缺陷是其心理困惑的原因,而人格的稳定性又决定了这些缺陷是难于克服的,所以这部分来访者需要长期的自我调节并接受心理咨询。

4.自知力完善、主动求助的轻度精神疾病患者

一些人虽然已经达到了某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或者已经接受精神科治疗,他们对自己的心理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例如各种类型的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患者,这些患者经过治疗后,认识到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某些症状,调节情绪,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转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也建议这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咨询,双管齐下,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5.重度精神疾病经治疗康复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心理异常,对疾病的自知力丧失,但经过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心理状态也恢复正常,进入疾病的康复期。这些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会面临重新回归社会,适应新的生活挑战。此时心理咨询可以起到端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态度,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精神刺激,防止疾病复发。二、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尽管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由于历史沿革和现实需求的原因,心理咨询在各行业的发展并不均衡,这里列举在我国发展较快,已经渐成规模的心理咨询实践领域。(一)医院心理咨询

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疾病与健康的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医学的问题,也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正是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和体会到了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积极作用,我国心理咨询工作最早在医院开展和普及。

医院心理咨询可以在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也可以在住院病房开展。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咨询

目前,我国城市多数综合医院设立了精神科或心理门诊,精神卫生中心或精神病专科医院也都有心理咨询门诊。在心理门诊开展心理咨询是医院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往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的患者从以前的以精神分裂症等重症为主,到现在的神经症等轻度疾病占的比例增加。各种神经症、性变态、人格障碍、情感障碍等轻度精神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另外,由于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加,以及长期形成的对医院信赖度高的观念,也使许多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去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医院心理门诊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医生,在做心理咨询的同时也进行药物治疗。据了解,一些医院心理门诊没有严格区分咨询和治疗,医生更习惯于给来访者疾病诊断,通过开药来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同时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在医院心理门诊里应用更为广泛。

2.心身疾病患者的咨询

心身疾病是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影响,压力、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如果持续存在,就可能诱发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都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往往只能控制症状,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咨询和治疗,往往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些医生经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培训,在本科室开展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也有一些医院专门开设了心身科,针对心身疾病展开治疗。有的医院还设立了针对某种疾病的心理门诊,如减肥门诊、减压门诊;也有医院组织同一疾病的患者形成互助团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如癌症患者互助团体、高血压患者互助团体等。

3.躯体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咨询

躯体疾病本身与心理因素并无关系,但由于在患病后疾病所致的痛苦,活动受限,工作、生活深受影响,也会让患者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在医院门诊,做特殊检查的患者或经确诊的难治性、致死性疾病,传染病、性病等疾病患者,都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需要医务人员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住院病房,病程迁延的患者往往焦虑烦躁,手术患者往往担心恐惧,疗效不佳时常常悲观绝望,也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危机干预。

门诊患者的心理咨询需要临床医生有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但是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据调查,综合医院各科门诊中有心理症状的患者占就诊总人数的20%~30%,但临床医生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识别率不足10%。尽管目前各医学院校里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已经成为必修课,但由于缺乏精神医学临床实践,多数医学生工作后识别精神症状的能力不够,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中需要增加精神心理方面的内容。

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多由护士来解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医院引进了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不仅要对患者的躯体方面问题进行护理,而且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咨询,要开展心理护理。尽管多数医院病房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及与患者的交流中,采用安慰支持、心理疏导、鼓励宣泄等准专业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对维护患者心理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学校心理咨询

学生处于心理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就是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进行判断和转介的过程。我国在2000年以后逐渐普及学校心理咨询,各高校和中小学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咨询教师。

郑日昌(1991)将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内容,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和途径,学生智力发展、个性发展和品德发展等。第二,以校园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重大转折期的适应和调节等。第三,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内容,包括: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及预防,青春期性心理卫生,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的矫正等。第四,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问题。

徐光兴(2000)总结了学校心理咨询的“三个层次”和“三大领域”。三个层次包括:发展性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性心理辅导,主要面对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的学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治疗性心理辅导,指针对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重大问题或不正常状态,性格出现偏差及心理障碍的学生,主要是对已出现的心理障碍的矫治。三大领域包括:学习问题的咨询,是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记忆方法等与学习相关的问题的心理咨询;适应问题的咨询,是对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的咨询;成长与发展咨询,主要是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自我潜能的理解和把握,对自我社会性的发展和未来认识规划等。

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各有差异,学习任务和要求也不相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不同。在学校咨询内容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有很大差异,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美国学校咨询员协会认为,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以预防儿童的心理问题,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危害;②为小学教师提供咨询,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③帮助小学生的父母,使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充分的了解;④发现与识别儿童期常见的发育缺陷与其他异常情况,并负责与有关机构联系,使问题得以及时处理;⑤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辅导,使之明确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工作的关系。由此可见,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许多工作都是针对家长和教师的,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工作促进儿童的正常成长与发育。

对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可以对儿童的情感、行为及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进而对其成年以后的发展和成就产生影响。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开设了心理课程,或者把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课堂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在心理发展上,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前期,其心理发展特点鲜明。因为生理的迅速发育,社会期望的变化,中学生心理矛盾众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咨询首先是对青春期发育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对性发育的适应,对第二性征的接纳,对遗精、月经、手淫等现象的错误认识等问题是咨询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是性心理发展及两性交往相关问题,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朦胧的初恋感觉等心理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成为心理问题的来源。第三是自我适应问题,对自我生理、社会、心理特点的认识和认同,是初中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第四是学习问题,包括由学习任务增加、应用性的要求提高带来的对学习的不适应。第五是人际交往问题,开始认识友谊,希望交朋友,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人际问题需要接受咨询。

高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大多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①组织安排一些课程,讲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关心的若干问题,如身份感、职业选择等;②向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以供他们作决定时参考;③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估;④对于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高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上,除学习、人际、自我适应的问题外,两性交往问题依然困扰着高中生,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带来的困惑以及高考的压力也是咨询中常见的问题。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大学阶段是从学生身份到社会人的过渡时期。大学以前是以高考为目标的较为单纯的学习生活,大学毕业后则进入社会,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在这个时期,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时,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完善自我、了解和适应社会也是大学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多元的要求之下,一些大学生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另一些大学生多面发展,又常常顾此失彼,难以兼顾。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人格日趋稳定,心理较为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耐受打击挫折的能力。但同时心理稳定性还不够,认识判断力不足,社会经验欠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同时,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社会,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不当言行。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是由对大学新的管理模式和学习要求不适应引发的心理问题,包括校园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适应问题、择业适应问题等方面;②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交往能力不足、缺乏交往、人际矛盾冲突、人际状况认同等问题;③恋爱问题,包括恋爱观念和择偶取向、单恋、暗恋、恋人间矛盾冲突、失恋等;④专业认同和职业发展问题,包括不喜欢所学专业、转专业等问题以及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出现矛盾困惑;⑤网络成瘾,许多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产生网络依赖,因过度上网而影响学习,沉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⑥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⑦吸烟、酗酒、吸毒等成瘾行为。(三)监狱心理咨询

美国精神病学家希利曾提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由欲求不满产生情绪问题,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排解,就会以违法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研究认为,精神疾病、人格缺陷和情绪冲动是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违法犯罪之前,许多犯罪嫌疑人就已经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在获刑服罪后,监狱里特殊的环境条件、离开家人朋友、剥夺人身自由等方面因素都可能造成服刑人员产生心理问题。

1991年,司法部将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列入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促进了罪犯心理咨询的发展。到2000年,全国已有79.9%的监狱开展了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2002年,司法部在召开的全国监狱系统提高改造质量座谈会上提出“心理矫治工作是改造罪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专业性很强,内容很丰富,对科学改造罪犯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多数监狱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在每一个监区里配备一名心理专干,负责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工作。

监狱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①监狱适应问题,主要针对刚入监的服刑人员出现的紧张焦虑、悔恨内疚、无所适从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是让服刑人员尽快适应监狱环境;②人际关系问题,对服刑人员之间、服刑人员与其亲属之间、服刑人员和管教干部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咨询辅导;③改造心理调适,是对劳动改造的态度的调整和改变,帮助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发展个人能力;④回归社会的辅导,是对服刑将满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总结自己服刑的经历,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