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05:57:54

点击下载

作者:杨聿敏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基础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基础试读:

前言

FOREWORD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就业形势已经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职毕业生是国家的新型人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人们创业、创新的热情,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在此大背景下,我们编写了《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基础》一书。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从业做出的决定。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考虑今后的的职业发展方向,如中国众多人口等,更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知识等因素,从而制订出现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如“此时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如果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进行高职生生涯规范,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会陷入空谈。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业者的教育活动,其内核必然关注人的本质力量的培育和主体性的塑造,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是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创业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本书由杨聿敏任主编,姜芳、徐大治、蒋晓燕、郑婷任副主编。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以及三个附录由杨聿敏编写;项目四、项目五由蒋晓燕编写;项目七、项目八、项目九由徐大治编写;项目六、项目十由郑婷编写。

本书包含部分铁路内容的篇章,更适合铁路类高职生使用。

本书以国家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政策为依据,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同类教材、网络观点以及专家学者的著述与研究成果,在此,谨向其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经验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真诚欢迎专家、老师和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修订和完善。

编者2016年10月项目一职业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每个高职毕业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因为从事什么职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每个人一生事业成功与否。通过对本项目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职业及相关知识,把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作为铁路专业的高职生更要系统地了解铁路职业道德并逐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这对青年学生将来择业与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导入

人民网济南2010年9月12日电在全国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前,济南铁路局在隶属于兖州车务段的大协站举行活动,纪念大协站被铁道部命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车站”走过45个春秋。

45年前的9月8日,大协站以为煤矿服务、为收货单位服务、为到站服务、为编组站服务的“四个服务”,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大协风格”,赢得铁道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车站”荣誉称号,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45年来,为了支持煤矿生产,大协人自觉把自己当作煤矿的运销科,收货单位的供应科,到站、编组站的运转车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忠实地履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坚持、坚守、坚定、坚信中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按卸车站的货区顺序装车,是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破天荒”的事。这一列车编组方式后来被铁路教科书称为“大协式红旗直达列车”,是系统工程学原理实际运用并符合铁路“大联动机”生产方式的典型案例,为新时期中国铁路推出“跨局直达列车”和“五定班列”货运产品提供了最早模式。据介绍,45年来,大协站开出高质量直达列车3万多列,为“下一道工序”节约近100万车小时,等于增加了“不投资的编组场,不花钱的火车头”。大协站先后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杯”、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全路火车头奖杯,全路先进中间站、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难以计数的多项殊荣,先后培养和输送了57名干部,涌现了122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任务一什么是职业

一、职业和职位的概念及其分类

1.职业、职位的概念(1)什么是职业?简言之,就是人们长期从事的工作。更确切地讲,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分门别类的社会劳动。从职业的定义可看出,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称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丰富、足够重要,以至能够吸引劳动者长期稳定地投入其中,才能称为职业;二是职业的经济性,即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取得一定的报酬,以维护本人和家庭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表明了职业种类的多样性,社会是由各种各样、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种职业组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四是表明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如果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职业也就不称其为职业。(2)职位的概念。职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组织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务,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是履行领导职权和责任的基础。从职位的概念可看出,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一是,职位就是工作岗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设立的;二是表明,职位是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的有机统一体,这是职位的本质内容,既没有无责任的职位,也没有无利益的职位;三是表明,职位有高低之分,从社会需要角度来看,职业无层次之分、贵贱之别,但职位则有高低之分,如“中专教师”这一职业,按职位的高低划分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和教员。

2.职业分类与社会职业的构成

对于职业类院校学生而言,要作出正确的择业决策,必须了解职业的种类及其分类依据,以及不同职业对劳动者素质的不同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胸有成竹。(1)职业的具体分类。(A)据所花时间多少和常规性与否,社会职业分为第一职业和第二职业。所谓第一职业,又称之为首要或主要职业,它是劳动者必须无条件按质按量按具体规定首先完成的工作;所谓第二职业,也可称之为辅助职业或次要职业,是劳动者在完成第一职业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所从事的非常规性、季节性的工作。(B)依据对专门知识及技术所需要的程度,社会职业分专门职业和非专门职业。所谓专门职业,是指这种职业需要较多较广较深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从事电视机修理,这一职业必然要求从业者掌握电视机的制造原理、零部件的用途和功能,修理的技巧等。所谓非专门性职业,又可称之为一般性职业,它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程度较低,或者说它不需要较多广较深的专业知识,这种职业,绝大多数人均能胜任。例如,擦皮鞋这种职业,对劳动者的知识多少、文化程度高低等无专门的规定和要求。(C)依据就业者主要付出的劳动的性质来分类,社会职业分为体力劳动职业和脑力劳动职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属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一种劳动都需要劳动者既付出一定的体力,又要付出一部分的脑力。世界上既没有纯粹的脑力劳动职业,也没有纯粹的体力劳动职业。因此,所谓体力劳动职业是指以付出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脑力劳动职业是指以付出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D)据经费来源分类,职业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拨款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比如各级政府机关、党群组织、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通信、体育部门等属于事业单位。因为这些部门从事的是非生产性活动,在它们业务活动中不会创造出可供人们消费的物质财富,也不会向社会提供生产性劳动。经费来源主要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借贷的是企业单位,比如,商业、工业、铁路等单位,就属于企业单位。它们主要从事生产性活动,可为人们提供消费的物质财富。(E)依照职业横向分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中,将社会职业分成8个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其中8大类是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业劳动者;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F)从行业上划分,职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第三产业是指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业等行业。(G)从工作特点上划分,社会职业可分为实务、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自然界、户外、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十多种类型的职业。实务性职业主要指工作任务很实际的职业,包括使用机器、工具和其他种类设备的工种,也包括使用各种书写仪器的职业,如打字员等。社会服务性职业主要指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或问题的职业,如医疗卫生保健、民事调解、婚姻介绍、心理咨询、职业介绍等。文教性职业主要是指使用文字或其他媒介,把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别人的职业,如教师、记者、图书、档案工作人员等。科学研究性质的职业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实验方面的职业,如技术人员、化验员、药剂师等。艺术及创造性职业,是指用语言、动作、音响、色彩等来创造艺术作品的职业,如摄影师、作家、画家、音乐家、设计师、舞蹈家等。计算及数学性的职业,是指钱财管理、资料统计、分类等,如银行职员、会计、统计员等。自然界性职业是指户外料理牲畜、植物的职业,如农、林、牧、渔业等。户外性职业是指大部分工作时间在户外,且有一定艰苦性的职业,如交通警察、铁路施工、地质、勘测及其他野外作业人员等。一般服务性职业是指向别人提供所需各项服务的职业。如招待员、导游员等。管理性职业是凭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行工作的职业,包括管理、指派他人做事,运用说服力和影响力达到目的,如国家公务员、厂长、经理、律师、政工人员等。(2)职业的宏观分类。

职业的宏观分类,即指社会职业构成,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各类专业技术职业。其中有:a.社会科学研究职业;b.自然科学研究职业;c.工程技术职业;d.轻工、纺织和农林技术职业;e.科学技术管理和辅助工作职业;f.飞机和船舶技术职业;g.卫生技术职业;h.经济业务职业;i.文艺和体育职业;j.文化教育职业;k.宗教职业。(B)产业、制造业工人职业。它包括:a.采掘、冶金工人职业;b.化工、橡胶、塑料、油漆工人职业;c.纺织、皮革、裁剪、缝纫工人职业;d.造纸、制纸品、印刷工人职业;e.木材、原料加工职业;f.食品、饮料、制烟工人职业;g.机械、电器、电子、电力工人职业;h.玻璃、陶瓷工人职业;i.建筑、装卸、运输工人职业;j.综合技术工人职业;k.其他生产工人职业。(C)农、林、牧、渔商业及服务人员职业。它包括:a.农林牧渔民职业;b.商业工作人员职业;c.服务性职业工作人员。(D)国家公职人员职业。它包括: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职业;b.公务人员职业;c.法律工作人员职业。

3.职位分类与职位系统(1)职位分类:①科学研究职位。可划分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职位。②工程技术职业。可划分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职位。③农艺技术职位。可分为高级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人员职位。④兽医技术职位。可分为高级、中级、助理兽医和兽医技术人员职位。⑤卫生技术职业。可分为: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医师和医生职位。⑥护理卫生技术职业。可分为主任、副主任、主管、护师和护士职位。⑦经济业务职业。可划分为高级、中级、助理经济师和助理经济员职位。⑧会计职位可分为高级、中级、助理会计师和会计职位。⑨统计职业。可分为高级、中级、助理统计师和助理统计员职位。⑩高校教师职业。可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与普通教师职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业。可分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职位。中学教师职业。可分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二级、三级教师职位。政工人员职业。可分为高级政工师、政工师、助理政工师、政工人员等。(2)我国政府机构和职位划分。机构职位主要通过不同的级别来实现,我国政府机构的级别表现主要有以下六个层次:

①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设总理1人,领导国务院工作;设副总理若干人,协助总理工作;设国务委员若干人,协助总理工作,受总理委托,负责某些方面或专项工作。

②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务院各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若干人。各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省长(或市长、主席)1人,副省长(或副市长、副主席)若干人。

③直属局级(相当于副部级)。这里的直属局指国务院下辖的直属机构,如国家统计局、海洋局等。这些直属机构在级别上,稍低于各部、委员会,高于各部、委的下设司局,相当于副部级,各局设局长1人。

④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厅、局)级。国务院各部、各委下设司、厅、局或委员会设司长(厅长、局长、主任)一人,副司长(副厅长、副局长、副主任)若干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各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由各级政府首长提名,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任命。

⑤处(县)级。省、自治区所属县(市)和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设县(市、区)长一名,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若干人。其级别分别相当于处级、副处级。

⑥科(县的局)级。县、市、直辖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一般称局、委、科、办,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别称局长、主任。在局、委、办内部,一般设有股或科。

另外,我国县以下还设有基层行政区域单一乡镇,乡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镇是非农业人口占相当比例的小城市型的基层行政建制,分设乡长1人,副乡长若干人;镇设镇长1人,副镇长若干人,其级别相当于县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局、科级。

二、职业的发展与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关系

1.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综合与协调发展,社会职业的发展变迁也出现了不断加快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分工的发展在加速,使社会职业的种类大量增加,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以后,才出现了最初的职业划分。产生一种新职业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第二次分工,职业种类才逐渐增加。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工具的大量运用和改进,以及生产过程的高度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庞大的社会职业体系。新职业种类的产生显得十分频繁。新的行业,如宇航工业、微电子工业、机器人工业等不断涌现,远远地超过了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职业的种类已超过42000种。目前则更多。(2)经济发展的加快,使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愈来愈快。

经济领域是集中职业种类和职位数量最多的社会生活领域。经济活动对职业的变迁、发展有着十分直接而又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里,由于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因而社会职业结构很简单,变迁也十分缓慢。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重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当代社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和发展放到优先的位置,从而促使产业结构变迁的速度加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职业结构或行业变迁更是十分惊人,如电子行业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只用了几十年时间。(3)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第三产业的职位数大幅度增加。

所谓第三产业是指所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称。包括公用事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和服务性行业等。现代社会职业或职位的变化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来看,农业与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农业与工业以外的就业人数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是现代社会不同制度的国家发展的共同趋势。据资料介绍,美国从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1950年分别为11%、34.5%、55%;1960年分别为8.3%、31.7%、60%;1970年分别为4.3%、29.9%、65.8%;1978年分别为3.5%、27.6%、68.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已超过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总和。我国与之相比,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所占比重显然要小得多,但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6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只占16.8%,1995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上升到24.8%。大大高于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幅度。我国的第三产业已逐渐成为容纳新增就业人员最多的部门。(4)脑力劳动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从历史上看,脑力劳动者远比体力劳动者少。随着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者逐渐多了起来。进入20世纪后,脑力劳动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的趋势,就更明显了。据资料介绍,1960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占就业总数的43.3%,1997年上升为50.1%。脑力劳动职位的比重不断增大,在我国也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天津日报》1992年2月7日登载的一条消息说,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天津市脑力劳动者共有1031111人,占在业人口的20.64%,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了3.76个百分点,即由每六个在业人口中有一个脑力劳动者,上升为每五个中有一个。(5)职业或职位的流动性增大。

职业流动包括社会职业流动和个人职业流动。社会职业流动即职业结构的变动。个人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从一个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的过程。从历史上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职业或职位种类少,可供选择的职业或职位不多,因而职业或职位相对稳定。而现代社会职业或职位的流动性逐渐增大。其原因:一是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旧的职业或职位不断地消失,新的职业或职位不断地产生。如马里兰大学教授、《就业机会的创造与消失》一书的作者之一约翰·霍尔蒂旺格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创造了40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大约3000万个就业机会归于消失。二是新技术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迫使就业者不断地参加培训,以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或放弃已有的却不能胜任的职位。据资料介绍,现在很多就业者,一般在一个岗位很少超过5年,随后不是去进修,就是找其他仍需要他们的专业知识的职位,很少像传统产业工人那样长期固定一个工厂或一个岗位,甚至退休后由子女接替其工作。三是就业者个人或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因劳动内容不适合、劳动强度大,或因经济收入少、福利待遇低、社会声望不高等原因而放弃已有的就业岗位,主动提出职业流动。因此,职业结构的变化,新旧职业此消彼长,职业或职位随社会发展而对就业者的要求发生变化,以及就业者个人的种种原因,使职业或职位的流动大大增加。(6)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不时发生变化。

人们在就业岗位上,或因新技术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或因设备更新,或因其任务、职责有一定变故,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建筑设计师职位,不但要求能用传统的方法手工绘图,还必须要求用电脑设计;高级文秘人员不但要求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求懂外语,会做公关工作等。(7)新出现的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以“知识型”为主。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应用中产生的就业职位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如这几年来,北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40%以上都是软件、计算机、电信、医疗保健和医学等行业。这就要求就业者必须是“知识型”劳动者。所谓知识型劳动者,是指掌握一定科技、专业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劳动者。他们受过相当程度的正规教育或同等教育,拥有一定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仅会动手,而且会动脑,是体力、脑力集合的劳动者。在当代社会中,真正的而且数量越来越多的失业者是只有或者低于中学学历者。无论在工厂,还是在办公室,用人单位比以往更注重知识层次较高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从事知识型工作的人占了劳动力总数的33.3%,并且超过工人成为最大的工作群体。美国劳工统计局经济学家克里斯蒂那·谢利估计,在未来社会中,在技术领域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增加75%。我们国家的一些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不例外,特别是通才式、复合型的“知识型”人才更是备受青睐。

2.现代职业的发展对职业类院校学生择业的影响

现代社会职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对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时,要充分考虑职业发展的趋势。(1)现代职业种类的大量出现和对就业者要求多以“知识型”为主,扩大了大中专毕业生择业范围,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职业的分化,职业种类也日益增多。因此,职业类院校毕业生择业时,一方面要放宽眼界,无须拘泥于以往传统的职业种类的狭小范围就业;另一方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面对复杂而种类繁多的职业和职位,在择业时,既要考虑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又要考虑自己的学历层次和实际能力。要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对自己适合于哪种职业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味盲目追求那些环境舒适,收入丰厚“高人一等”的所谓“热门职业”,以至于失去某些本可得到的就业机会。(2)职业的流动性,要求职业类院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从一而终”。

根据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的实际,就业岗位的设定不可能像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而是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对有关岗位进行调整。这决定了就业者不太可能“一次就业就定终身”。因此,在择业时,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能期望值过高。在现代社会,实际上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属初次就业,不是所有人初次就业就可定终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和再就业是一种普通现象,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能有第二次,乃至多次择业、就业机会。因此,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初次就业。(3)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不时发生变化,要求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必须练好“内功”。

过去一些传统的职业或职位只注重学历文凭,择业者的知识结构也很单一。当今社会则不同了,同一职业或职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择业者的要求有显著的提高。职业类院校双证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例。双证是指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了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质量的标志。对职业类院校学生来说,仅有学历文凭还不具备就业的资格,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获得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练好“内功”。任务二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想象和设计。也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和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与人生理想紧密相连,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不仅有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于参加工作后,在职业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职业理想的确立

青年学生在未进入职业活动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并发展着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类院校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应该说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到毕业前后,就逐步调整和确立下来了。

在青年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确立的过程中,其职业理想的发展,一般具有这样几种特征:

①由具体到抽象。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最初往往表现在对于各种具体职业形象的倾向,随着知识的增多和对各种社会职业了解的深入,逐渐形成为某项事业、某个目标而奋斗的职业理想,即由倾向于具体的职业形象发展为倾向于抽象的职业成就。

②由不稳定到稳定。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在一定时期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这是由他们在这一阶段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心理成熟程度等原因造成的。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心理成熟程度的提高,其职业理想会逐渐趋于稳定。

③由单纯的主观动机到主观与现实的统一。青年学生在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最初个人的兴趣、爱好、愿望对于职业倾向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客观条件的认识主要是主观的估计和设想,其职业理想仍然属于单纯的个人主观动机,而这种主观确定的职业理想,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这促使他们逐渐考虑到更多的现实条件和社会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直至达到个人动机与客观现实的统一。

2.职业理想的功能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所特有的一种主观意识,它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对求职、择业及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

青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后,可为理想的职业和具体的目标而努力,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做好有关的各种准备。因此职业理想对于人们求职和进行就业准备,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影响,完全可以认为是一种推动人们想方设法去获得理想职业的动力,即推动人们求职和进行就业准备的动力。(2)是实现个人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必要条件。

个人的事业理想体现在个人自我价值在其工作业绩、成就方面的实现。个人生活理想则体现在个人自我价值在其衣、食、住、行及休息、娱乐、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实现。在当今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作出成绩,实现自己的抱负,几乎都与其从事的职业有关。个人取得的成就和成绩多数是在职业理想推动下取得了职业性的业绩,如职业运动员打破了体育方面的世界纪录,科学家有了重大发现等。职业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声望,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等。因此,职业理想也是个人实现自己生活理想的前提条件。(3)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桥梁。

社会理想主要指一定社会集团(群体)或社会中一定成员对所向往和追求的未来社会的一种美好的想法,如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等。社会理想所向往、追求和设想的是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至整个社会的形态;职业理想所向往、追求和设想的是职业岗位及就业要求。职业理想是在社会理想指导下,对社会理想的落实和具体化。人们通过从事一定的职业,并以此为依托去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要靠千百万人的长期艰苦奋斗,离开了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和点点滴滴的积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职业类院校学生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而他自己,早在求学期间就树立了“为人类服务”的职业理想,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马克思用自己的一生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其论述和实践,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为广大职业类院校学生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职业类院校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理想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于献身,就一定能大有所为。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的根本目标,同样应该是职业类院校学生所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只有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社会机器运转所必须地,职业只体现社会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说的职业理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个人在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就是崇高职业理想实现中的具体表现和直接展示。职业类院校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后,应该消除负面影响,转变思想观念、大胆选择理想的职业。不能只把进大城市、大单位、大企业视为唯一的就业途径,而应该面向基层,大胆地到自己大有可为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立志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献身。

二、职业道德

道德产生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最初级阶段——原始社会,它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广泛地渗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职业类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理应对职业道德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1.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的总和。它是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既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2.职业道德的特征

由于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生活相联系的,因而它具有不同于道德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1)专业性和多样性。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实践是各种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人们在某一领域里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用特殊的、专门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承担着不同责任和义务,经受着不同职业活动训练,形成着不同的职业信念、情感和习惯,从而产生了一般只适用于本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因而显现出鲜明的专业性,它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是特定的、有限的,对于不属于本行业的人员或本行业人员在不涉及职业活动的条件下的活动往往就不适用。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社会上的职业千差万别,职业道德因而各具特色,多种多样,呈现了多样性,社会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2)继承性和时代性。职业是因社会分工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必然随社会分工的存在和社会的需要而世代连续。由于同一职业在不同的时代,其社会责任、服务对象、职业利益等都有大体一致的共同性,因而具有相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人们由于长期从事某一种特定职业,适应特殊的职业活动要求,受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便形成了特殊的职业观念、职业习惯,并对下一代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稳定并连续世代相传,被在不同时代从事同一职业的人员所继承和发展。同时,职业道德又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所制约的,它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随着人们职业活动内容、手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的烙印,显示出时代的要求和特征。(3)适用性和实践性。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调整职业活动中人们的道德关系,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总是根据本行业活动的内容、方式等具体情况出发,适应本职业从业者的接受能力,制定出一些具体、简明扼要、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诸如行业公约、规章制度等。这些具体、明确、易于接受的形式,既便于从业者理解、掌握、遵照执行,又便于社会舆论监督、检查、评价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同时,职业道德在实践上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它不是一种空洞的、夸夸其谈的说教,而是指导人们进行实践的行为规范。

由于职业道德的这些特点,必然会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经常的、具体的、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社会舆论和从业者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促使他们把自己的行为约束于职业道德要求的范围内。

3.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指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针对不同的行业、职业有一些不同的特殊要求。但是,职业道德又具有鲜明的共性,就是用道德原则和规范统一起来,形成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1)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就是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忠于职守,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安心于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2)热忱服务,文明生产(服务)。当今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优质服务,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树立服务意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热忱服务,主要指对服务对象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学习雷锋“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使每个被服务者从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文明生产(服务)是指在遵章守纪的基础上去创造整洁、安全、舒适、优美而又有秩序的生产工作环境。(3)讲究质量,注重信誉。质量,通常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每一种职业活动都存在质量问题。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把工作质量作为自己的重要对象,它要求、鼓励人们努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反对、谴责不讲质量,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作风和行为。信誉,是信用和名誉两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统一。职业信誉是在多次商品交换中所形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一种依赖关系,是职业荣誉的集中体现。职业信誉是一个经营道德问题,不讲职业信誉,不仅失掉用户和利润,而且从根本上违背社会主义宗旨。一切从业人员都要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完成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处理业务的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等。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一切从业人员努力钻研所从事的专业,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精通业务,以实现自己的专业志向,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职业劳动者都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廉洁奉公是高尚道德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每个职业工作者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坚持原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这是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6)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竞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许多领域和各种层面都是存在的。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一般泛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相互争胜,是人们为了发挥自己的长处、优势、才能和智慧以获得自己的利益的过程。在经济领域里的竞争,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有利的产销条件而进行的经济利益的争夺。竞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这一基本规范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树立竞争意识,具有在工作中努力向上,永不自满,敢于冒尖,敢为人先的精神。任务三铁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一、铁路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1.铁路职业道德的内涵

铁路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铁路提出的行业道德要求,是铁路职工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和与此有关的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铁路运输部门是整个铁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铁路与社会各经济部门直接发生关系,并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它的职业特点最集中地反映了铁路行业的特征,其职业道德规范最集中地体现了铁路职业的基本要求。

铁路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铁路职业道德具有指导作用,二者是一致的。比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在铁路职业道德上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一根本宗旨。

铁路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调整着铁路各方面的关系。铁路职业道德具有特定的原则和具体岗位的道德要求,用以调节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所遇到的各种利益关系。一方面调节着铁路行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铁路职业道德也调节着铁路与国家以及其他行业之间,铁路职工与旅客、货主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铁路职业道德是调整铁路职工个人利益、职业集团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手段。

2.铁路职业道德的特点

铁路职业道德既包含有服务行业活动的要求,又包含有工业企业所特有的要求。铁路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生产,通过运输活动将货主的各种货物或是将千千万万旅客从出发点运送到目的地。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的产品就是为货主的货物或者旅客实现“位移”。铁路就是要在这种“位移”中保证货主的货物或旅客安全、快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因此,就要像服务部门一样,把尊客爱货、优质服务等作为铁路职业道德中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铁路行业又具有工业企业的特征,工业企业的一般职业道德规范也适用于铁路。如讲究质量、注重信誉,也是铁路部门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因此,铁路职业道德是一个包括铁路所有部门和工种职业道德的内涵丰富的体系。

铁路职业道德与铁路职业纪律密不可分,铁路运输的活动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铁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铁路的职业纪律,往往是通过规章、守则、条例、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铁路职业纪律的许多要求同时也是铁路职业道德的要求,如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等。因此,遵守铁路职业纪律本身就是一种职业道德行为,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反过来促进铁路职工遵守铁路职业道德纪律。铁路职业道德的影响非常广泛。我国的铁路纵横全国,南来北往的旅客和货主直接与铁路部门打交道。铁路同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应该说,世界铁路发展至今,还没有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的铁路职业道德像中国一样,受到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对内,铁路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良好的路风;对外,铁路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铁路职业道德的这个特点,积极树立铁路职工的高尚职业道德风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铁路职业道德往往以规章、制度、守则、公约、操作规程等形式表现出来,简明、规范、通俗、具体。铁路职业道德采用这些表现形式,一是具体明确,便于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遵照执行;二是能使铁路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实处;三是有利于铁路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四是有利于监督和检查工作。总之,铁路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是非常特殊的,它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纪律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的要求。

二、铁路职业道德的宗旨和原则

1.“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提出“人民铁路为人民”是新中国铁路的光荣传统,是人民铁路的一贯宗旨和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前,铁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理解,主要在于多拉快跑、当好先行,在于安全生产、畅通无阻。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需要,铁路开始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在铁路职业道德建设方面,铁道部于1995年提出“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基本原则的铁路道德准则。进入21世纪,“人民铁路为人民”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尊客爱货、热情周到、遵章守纪、保证安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注重质量、讲究信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爱路护路、尽职尽责、率先垂范、当好公仆”等基本规范,使铁路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

2.“人民铁路为人民”职业道德宗旨的指导意义“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职业道德的总纲和精髓。“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铁路职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人民铁路为人民”,以最概括、最精练的形式表达了铁路部门的职业道德要求,它是铁路不同部门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也是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人民铁路为人民”集中回答了如何处理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这个宗旨,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铁路职业的本质是什么。铁路职业道德的各个基本规范,如爱路护路、尽职尽责、尊客爱货、保证安全等都是“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一宗旨和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和职业化。所以说,铁路职业道德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总纲,由人民铁路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各个部门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共同构成。“人民铁路为人民”是统一协调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原则。“人民铁路为人民”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根据铁路职业工作特点提炼出来的。铁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在铁路生产活动中,必然会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铁路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这些利益关系会不断发生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就要坚持铁路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促进各种利益共同发展。铁路职工在自己的职业劳动中,应自觉按照“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这一宗旨和原则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职工职业道德实践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铁路部门和其他生产单位之间也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到铁路生产过程中,必然要求全体铁路职工在其职业活动中,严格贯彻“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自觉地把“人民铁路为人民”作为铁路一切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铁路职业工作的思想基础;要求我们每个铁路职工始终坚持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全心全意地为旅客和货主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铁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1.尊客爱货、热情周到

尊客爱货指的是铁路职工对自身服务对象的态度和道德情感。也就是说,铁路职工应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自觉履行工作职责,时时注意尊重旅客货主的意志和愿望,处处关心和维护旅客货主的利益,及时为旅客和货主排忧解难,通过主动积极的服务,让旅客和货主切实感受到铁路职工对人民、对社会的满腔热情和责任感。热情周到指的是铁路运输服务的优质程度及所要达到的效果。它要求铁路职工在从事职业活动时,要通过端庄整洁的仪表,文明礼貌的语言,娴熟完美的技能,细致周到的服务,达到“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目标和职业道德境界。

尊客爱货、热情周到的基本要求:a.铁路职工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尊重和满足旅客和货主的正当要求,维护旅客和货主的利益,进行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优质服务;b.铁路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做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环境整洁、微笑服务;c.铁路职工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掌握服务规律,增强服务效果。

2.遵章守纪、保证安全

遵章守纪指的是铁路职工在从事各自的职业活动中,始终按照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规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生产作业的行为。它包括遵章和守纪两层意思。所谓“遵章”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违章则是违背客观规律。因为,铁路运输生产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铁路运输生产中客观规律的反映,它既是铁路职工在铁路运输生产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也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历次重大事故血的教训的凝结。所谓“守法”就是要求铁路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实行标准化作业,不允许有违反规定的行为的发生。这里讲的纪律,主要是指铁路企业的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其中,作业纪律又包含作业标准、作业流程。保证安全指的是在铁路这部大联动机里,运输生产各部门、各环节要始终处于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状态。安全,一般包括行车安全、人身安全、设施安全、消费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铁路运输来讲,保证安全主要是指保证行为安全,防止出现各种行车重大事故,尤其是注意避免旅客列车重大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是铁路的生命线,“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安全是每个铁路职工的首要职责。

遵章守纪、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铁路职工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铁路职工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铁路规章制度;铁路职工必须实行标准化作业,养成遵章守纪的职业习惯;铁路职工要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

3.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是指在铁路职业工作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各部门、各工种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团结协作的具体含义有两点。一是立足本职,做好本职。只有每个岗位、每道工序的工作质量和安全保证了、工作任务完成了,铁路运输的生产任务才能完成,运输安全才能实现;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相关岗位、部门的工作都付诸东流。从这个意义来说,做好本职,亦是顾全大局,履行职责,也是一种协作。二是主动配合,良性沟通,相互支持,互相连锁,为上下左右的工作创造条件,为其他岗位、工序、部门的安全提供方便、打好基础。顾全大局是指在铁路职业活动中,应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从全局利益出发,立足本职,主动协作,共同完成铁路运输生产任务。顾全大局首先是全路的整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铁路企业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其次是各铁路局、各站段、各单位的利益服从全路整体利益,服从铁路的整体运输生产力要求;再次是在各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不违背全路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铁路职工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最后是在上述三点前提下,维护和保证铁路职工个人的合法利益。综合起来说,就是一切从大局利益出发,一切服从大局,一切为了大局,反对离开全局利益来谈本位利益。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基本要求:铁路职工要自觉做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树立在大局下行动的观念;铁路职工要自觉搞好铁路系统内部的精诚合作,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高速运转;铁路企业单位要主动与路外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做好地方经济建设工作。

4.注重质量、讲究信誉

注重质量、讲究信誉是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质量,通常是指产品、工作或者服务的优劣程度。信誉是信用和名誉在职业活动中的统一。每一种职业活动都存在质量和信誉问题。在生产行业存在着质量和信誉问题,在服务性行业也有质量和信誉问题。注重质量、讲究信誉就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把提供优质服务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维护企业信誉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重要目标。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整个铁路就像一架巨大的联动机,各铁路局、各站段、各工种成千上万人的作业必须互相衔接、紧密配合、准时有序地进行,才能顺利地完成铁路运输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不讲究质量或不讲究信誉,都会给铁路运输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铁路职工必须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注重质量、讲究信誉、积极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建设和谐铁路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铁路职工的分内之事,也是铁路职业道德的要求。

注重质量、讲究信誉的基本要求:铁路职工要树立质量第一、信誉为重的观念,自觉地把提供优质服务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作为自己首要的最重要的工作目标;铁路职工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劳动纪律,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说标准话、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铁路职工要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忠实履行岗位职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铁路职工要树立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要创品牌、争一流,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切实有效地落实好“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5.艰苦奋斗、勇于奉献

艰苦奋斗就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崇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勇于奉献就是要求作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个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勇于奉献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基本要求:铁路职工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铁路职工要继承前辈们崇俭务实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铁路职工要永远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6.廉洁自律、秉公办事

廉洁自律、秉公办事是对铁路职工在铁路职业活动中所存在的职业方便和行业特权而言的,是铁路职工在使用职业权力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正确选择的行为。廉洁自律指的是铁路职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职业权力,纪律严明,主动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优质服务,自觉保护旅客和货主以及铁路的利益,杜绝以职谋权。秉公办事是指铁路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权害民,不假公济私。廉洁自律要求铁路职工自觉地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约束自己,正确使用职业权力。廉洁自律特别强调自觉与自律,这就是说铁路职工在工作中应该自觉地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使用职业权力,做到领导在场与领导不在场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亲戚、朋友与其他服务对象一个样。秉公办事强调铁路职工应该从人民利益出发,用权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使用手中职业权力的出发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使用权力的归宿。用权之前,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看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廉洁自律、秉公办事还要求铁路职工在职业权力可能带来的物质和金钱的诱惑面前,坚持原则而不假公济私,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平等地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的基本要求:铁路党员干部和普通职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诱惑,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增强原则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秉公办事;铁路职工在工作中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公私分明,克服私心杂念,做到正直无私;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不借职务之便而损公肥私,处处要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不徇私情;铁路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要弘扬正气,坚持原则,要敢于冲击关系网,抵制不正之风。

7.爱路护路、尽职尽责

爱路护路是指铁路职工要热爱铁路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爱护和保卫铁路的一切设施,维护铁路治安和运输生产的正常秩序。尽职尽责就是要求铁路职工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铁路的各类设施,包括线路、桥梁、隧道、车站、供电系统、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施等,都是保证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爱护铁路的一切设施,就是要保证铁路的各类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在性能、质量、数量上都能满足运输生产正常进行的需要。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铁路设施的丢失或损坏,不仅会使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而且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铁路的许多重要设施都暴露在大自然中,一方面容易受到暴风雪、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一些不法分子拆毁、盗窃铁路器材,击打行进中列车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铁路职工更加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努力做到爱路护路。

爱路护路、尽职尽责的基本要求:铁路职工应尽的工作职责和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他们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铁路建设和发展,牢固树立爱路护路、尽职尽责的观念;铁路职工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做好本职工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