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现代释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14:16:36

点击下载

作者:释颢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十六计现代释解

三十六计现代释解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三十六计现代释解作者:释颢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1ISBN:9787514133134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博大精深的东方古老智慧,是传世已久的世界经典名著,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在当代社会,《三十六计》的影响更是扩大到政治、商业领域。对大众来说,《三十六计》中的谋略思想,对为人处世和日常生活、工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社会是复杂的,不可避免地充满着争斗。如果你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对处世的策略有所掌握。而《三十六计现代释解》正是这样一部书,它既是兵家制胜的宝典,也是商家竞争的秘籍、政治家案头的启录,一句话,是为人处世的宝典。

本书在对《三十六计》原书进行诠释和解读时,为使读者朋友能够深刻领悟三十六计的精髓,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今经典案例。从故事的机趣中阐述一些道理,浅显易懂。作为现代人,能够熟读历史,活用历史的智慧,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如读者读完此书能将书中计谋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那么定能得到帮助,并在竞争日益激烈与关系日益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第1计瞒天过海 把秘计死死地埋藏在心中《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曰:“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意思是:防备十全十美,就容易斗志懈怠;平时司空见惯了的,也就不容易引起怀疑了。秘计就存在于公开化的事物里,而不存在于与公开形式相对立之中。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非常机密的心计。

用尽可能多的招术引对方误算,从而掉入自己的陷阱之中,这叫智骗。生活中有瞒人和被瞒之分,假如为了达到目的,有意去瞒住对方,就要看瞒的手段是否高明。善瞒者总是把秘计死死地埋藏在心中,每一计都让对方陷于被动局面。在生活中,存在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事,不瞒则做不成;但处处都瞒,则为下策。“瞒天过海”一计用在领导艺术方面,就是领导要善于控制自己积极的工作热情,不要把自己急躁、不安、失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而是要引导下属一起跟你“战斗”;如果你一有情绪,就流露出来,会弄得下属心绪不宁,无心工作。因此高明的领导善用“瞒天过海”之计,把委屈、失落掩藏在心头,用热情去激励下属。掩饰情绪显大将风度

作为一名领导,如何掩饰情绪,稳定军心是“瞒天过海”之计最突出的运用。

在某单位,一位领导早上来上班,突然听到下属说,李明先因有单位重金聘他,辞职了。这位领导听到这位爱才不辞而别的消息,顿时乱了手脚,神色慌乱,结果被别的下属知道了他的心中过分关注李明先,而不关注其他下属,结果大家心情涣散,一连几个星期,工作效率降低。这位领导真应该学一学瞒天过海之计,把自己的外露感情藏起来,保持平常心,从而让下属觉得你有大将风度。

毫无疑问,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下属,遇到变故时,往往显得慌张,不能冷静下来分析问题。作为上司,应该有极佳的应变能力,才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下属渡过难关。

上司好比飞机驾驶员、航海的掌舵人,一定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冷静理智的头脑,才能控制所属部门。不负责任的上司,只会将过失全推到下属身上,自己则向上级打报告,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们抱持的心理是宁可缺失一个员工,不能影响自己的“锦绣前程”。在工商社会,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基于性格的影响,可能你属于情绪紧张型,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了惊慌失措和狼狈的举止。这对个人形象的损害,是无可挽救的;因下属唯你的马首是瞻,你的反应也正是他们的样板,连你也不知如何是好,下属的军心必然大乱。

最佳的例子,是一批下属突然集体辞职,虽然你知道是有其他公司进行高薪挖脚,但却无力挽留下属。这个时候,如果你突然改变对待下属的态度,例如变得比平日谦恭或有意无意地恳求下属留任的话,你的上司形象必大打折扣。

如果你认为自己平日的作风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情况,导致下属流失,你都不要改变个人作风。与其做出恳求的挽留政策,不如积极招聘人手。此举是比较实际的,而且你的上司形象会显得更鲜明和硬朗。

无论任何时候,处变不惊是最重要的。不要随便说出:“糟了”、“哎”、“真气人”等,这是不成熟、不老练的表现,只有未成熟的孩子才喜欢以此作为口头禅。这里的瞒天术,“瞒”的是你的下属,其目的是为了稳住阵脚,全面发展。瞒住你的聪明

泰勒·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承认,如果他的判断75%是对的,行事便可以达到最高的期望。

如果像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的上限是这个百分比,那么普通人又该当如何?

如果你能够确定自己的判断有55%是对的,便可以到华尔街去日进斗金。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有55%是对的,又怎能指责别人常常犯错呢?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一样有力——但是假如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因此同意你的观点吗?绝不会的!因为你已经伤害了他们的智力、荣誉和自尊,这只会造成反击,而不是改变观点。也许你会用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理论反驳,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早已伤了他们的感情了。

千万不要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什么给你看。”这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看法。”这实在是一个挑战,无疑会引起反感,爆发一场冲突。在这种状态下,想改变对方观点根本不可能。所以,为什么要弄巧成拙?为什么要麻烦自己呢?

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要不着痕迹,很有技巧地去做。就像诗人波普所说的:“你在教人的时候,要让人觉得你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300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契斯特菲尔爵士也告诉儿子:“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

苏格拉底一再告诫门徒:“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我们会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社交的成败。因此要学会瞒住你的聪明。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瞒天过海”之计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的。“哄”与“遮”是两种最典型不过的方式了。“哄”能把激化后的矛盾化解掉,“遮”能把问题的严重性暂时挡一挡,等到最佳时机再去处理。善意的谎言生活中的“味精”

如果你在生活中运用“瞒天过海”之计绝对不能恶意骗人,而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巧妙地“哄”一“哄”对方,暂时延缓激烈的矛盾冲突。大家知道,“哄”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做人如果离开了“哄”字,你可能寸步难行,因为人人都离不开“哄”字,小孩需要家长、大人、老师的“哄”,其实大人也是一样。懂得“哄”字的作用,并学会运用得体而有技巧,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下海的年轻机关干部,随着几本畅销书的策划、编撰,办起了一个文化发展中心,事业正如日中天。由于工作太专心,就冷落了带着孩子的爱妻。早过晚餐时间了,他才回家。妻子自然不高兴,话也就越说越气:“你到现在才回来,你以为这是旅馆,不是家?再说了旅馆还有个‘旅客须知’,制度也蛮严的。你倒好,甩手一身轻,把做饭、带孩子都推给我!别忘了,我要的是丈夫!要当干部你就别再进这个家门!”经理先生没生气,扑上去抱住妻子,温和地说:“别生气,亲爱的。我办公司是你同意了的。再说,我玩命去干,还不是为你和孩子?星期天,我就陪你们娘俩划船、坐碰碰车,请你们吃自助餐,好不好?对了,明天,我还要给你一个惊喜,你说行吗?……”这时,妻子转怒为笑。她故意一推丈夫的手,娇嗔地说:“你呀!真拿你没办法!”

的确,“哄”是夫妻之间爱的法宝。“哄”还是润滑剂,既能防锈,又能减少摩擦,降低噪声,减少损耗。

学一学“哄”的艺术吧!它会使你的家庭生活更愉快,夫妻关系更融洽。其实不失原则的“哄”,正是“瞒天过海”之计在日常生活中最深刻的体现。“瞒天过海”之计在经商中的体现是:面对有充分准备的竞争对手,不施奇谋就无法取胜。而隐起真情,制造假象,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是为了促成“乘隙潜袭”的良机。制造假象泰勒“瞒”过海关赚大钱

曾经有一个时期,美国海关规定,进口法国手套需缴纳高额税金,以此来抵挡法国手套对本国市场的冲击。这样一来,法国手套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令人咋舌。显而易见,谁能逃过美国海关的高额税金,谁做法国手套的买卖就会挣大钱。

推销商泰勒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逃税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一旦被揭穿,不仅会前功尽弃,还要被处以重罚。在高额利润和投机心理的驱使下,泰勒决定铤而走险。

泰勒在法国选购了一万副做工精致、质地优良的皮手套,然后将每副手套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万只左手套集中装箱,发往美国。这一万只左手套到美国海关后,泰勒却不去提货。按海关的惯例,逾期货物在无人认领的情况下,海关有权进行拍卖。于是,海关商办斯托尔主持了这次拍卖活动。由于这批手套全是左手,几乎可以算做废品,因此拍卖场面并不热烈。最后这批手套被一个商人以很低的价格买走,而这个商人正是泰勒。

斯托尔觉得此事很蹊跷,便通知海关人员严格审查来自法国的手套,特别是大宗的法国右手套。同时,海关对泰勒的一举一动加以严密监视。可是,此后泰勒从法国收到的手套都是成双成对的,先后共有5000副。海关没有发现泰勒收到过右手套。这是怎么回事呢?斯托尔一直对此迷惑不解。

一年后,斯托尔到鞋店买鞋,鞋柜上的一双棕色牛皮鞋引起了他的兴趣。当他试穿这双鞋时,才惊奇地发现两只鞋都是右脚。此时的他猛然醒悟,终于知道一年前泰勒是如何偷漏手套税金的了。

原来,泰勒后来收到的5000副成盒手套都是右手的。当人们看到两只手套摆在一起时,会习惯地认为它们是左右手各一只。如果海关有一位细心人亲自试戴的话,就会当场揭穿泰勒的这个把戏。由于海关人员麻痹大意,使得泰勒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合理合法地利用了“瞒天过海”之计,巧取了一笔大钱。第2计围魏救赵 摆出最厉害的“龙门阵”《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曰:“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其大意是:集中、强大之敌,应当诱使它分散兵力而后各个歼灭;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当你实力不够却硬要做成某件事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绕开强大的对手,声东而击西。反之,如果霸王硬开弓,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丢掉已有的成果。“围魏救赵”一计用在领导方略上,就是避免直接的对立,采取最有效的迂回方法,对待下属要以迂为直,谨言慎行;同时作为领导也要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去解决主要问题,切忌方法单一,直来直去,要会“围”甲救乙,这样就不会身处困境。谨言慎行巧妙计算

有些领导不注意工作方法,单刀直入,不懂“围魏救赵”之计的妙用,常常引起下属的不满。实际上,领导不单会发号施令,还要是一个“围魏救赵”的指挥家、谋略家。如何使领导者发出的指令得到最有效的施行,这对几乎所有的领导人物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权力的影响度,威信的分量。因此发号施令要遵循如下规则。(1)谨言慎行。

圣人举步,众目睽睽。地位和知名度很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必有相当多的人注目而视。此谓船摇一尺,桅摆一丈。因此,具有高度社会地位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抱着戒惧、审慎的态度,才能名副金口玉言之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圣人接触别人,小心言行,不为防人,只为防口。人之口舌软而无规,人与人之间,舌之作用得半个人。身处高位的人,一咳嗽一眨眼都引起众人注意,当年美国总统布什访日,于席间昏倒,立刻影响到华尔街股市价格。鉴于此,领导人物时时修正自己的言行非常必要,那些轻视这个道理与原则的人,必定会不时引起群体舆论的攻击,因而遭受困扰。因为,地位愈高的人,他们在外的名声愈是属于整个社会。

循着尊重别人,谨言慎行的原则,赞誉之声一定是伴随着你。反之,则说不定了。伟人们越是声望高时,越要谦虚地审度自己的言行。否则,声望也有可能走向反面。正所谓不积小善,无以成名;不积大恶,不会有灾;小恶多积,恶掩善言。(2)内圈外圈。

每一个人都是可信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可信的。不论人多人少,必定有内圈、外圈。要正确使用内圈的人,应该首先不断地扩充巩固外圈,有外圈才能巩固内圈。

内圈的形成,还必须配有一种定势。群体定势形成后,反对派不会轻易拉出你内圈的人,外圈又会向内圈靠拢。

命令制造者是自己,发布者应该是别人,这样可避免矛盾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要避开矛盾焦点,不管面对内圈还是外圈,在有些事情上面,应对内外圈一视同仁。

领导者想坐稳自己的位子,一方面要谨言慎行,修炼自己,通过不同的途径磨合自己,同时又要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经过一个九曲十八弯的路途!因此要多学一点儿“围魏救赵”的奥妙。“围魏救赵”一计用于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求你能抓住对方实质,采取避实击虚、后发制人的技巧,或者说以“佯攻”来造成对方的错觉,信以为真,一旦时机成熟,你就可以与其竞争,以达到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手不利的目的,从而赢得竞争的最后胜利。以迂为直委婉批评“迂”乃迂回之义,“直”就是如直线般地一通到底。意谓领兵进攻时切勿急于短兵相接,迂回前进,反而能快速到达目的地。“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围魏救赵”之计的精髓。那么,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呢?举个例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赞美别人,每时每刻都说别人爱听的话,因为别人不可能总是正确无误,我们也不可能没有做事的原则,当我们发现了别人一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指出他的错误,批评他的错误,使他改正。

可是,批评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对于批评者来说,批评别人往往会使别人不高兴,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怨恨之情,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有些人就不愿意批评别人。有的时候,别人不接受自己的批评,甚至与自己争吵,这也会使自己没面子,所以这也导致一些人不愿批评别人。

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挨批受训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接受批评往往意味着自己做错了事,别人批评自己就意味着将自己的错误公之于众,这会大大地丢自己的面子。别人的批评不会使被批评者脸上有光,所以一般的人是不欢迎别人的批评的。

既然批评别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样的事变得容易起来,既使批评者好意思开口指明别人的错误,又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呢?

方法是有的,这就是批评别人时要婉转。婉转地批评别人能够保全被批评者的面子,不会使被批评者尴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痛改前非。同时,因为婉转的批评不会导致被批评者激烈地对抗,不会得罪被批评者。

人际关系有时也是这样,已然裂变的友谊需要花时间慢慢愈合。

从事工作或谈判之时,倘若一言不合,便恶言相向,互揭疮疤,将使事情触礁,难有结果。这时应该使自己冷静下来,从侧面试探,重新设法制造接近的机会。

上面那句话反过来又可以应用在人际关系上面。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如果处处摆出不能容人,对别人的一点儿小错均不肯轻易放过,随着日长月久,结怨必深。

尤其应该避免人前人后谈论是非,或在与朋友三三两两聚集的时候暗箭伤人,把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纵使一时人心大快,趾高气扬,得意洋洋,但话若不慎传至对方耳里,那时难堪的倒是自己。

跟他人发生龃龉时,不妨先聆听对方的意见,若实在无法苟同,可在不损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替对方制造下台的台阶,然后将自己的主张婉转提出,这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这种安排就是《孙子》所主张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富于弹性的曲线思维。

人们之所以经常在人际关系上受挫失败,一部分原因便来自对事轻易承诺,事前答应既未经深思,事后又否认承诺,这样自然会失去人心,更无法获得部下佩服。因此,要想做一个聪明人,出言务求慎重,以免给人留下恶劣印象。所以处理人际关系,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来点儿以迂为直、“围魏救赵”之术,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经济活动中,竞争对手之间不管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信誉和知名度,还是在经济实力方面,都有高低强弱之分。技术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的企业如果硬碰硬地跟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十有八九要败阵。“围魏救赵”之计的核心,就在于“避实击虚”。企业经营者运用此计,关键在于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与之发生正面交锋,而要侧面出击或者绕道进取,捕捉机会,乘虚而入。例如,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商品市场的虚实所在:哪些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哪些产品市场缺乏,哪些产品滞销,哪些产品畅销。根据这些情况,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开拓新产品,钻空当,走冷门。

商品市场之大,总是有可乘之隙。经营者在产品推销中,要善于面对实际,到市场上去找微小的空档。销售某种产品时,如果遇到某一地方的市场已经饱和,或出现滞销,就要到其他地方去寻找市场。避实击虚宗一郎打造“本田王国”

日本有一家公司,在世界4辆摩托车中就有它制造的1辆,在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三足鼎立中有它这个强劲的一方,且行销渐有独占鳌头之势。这家公司名叫“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世界商界却管它叫“本田王国”,其“国王”是“令人生畏的本田宗一郎”。其实,30多年前,本田王国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作坊,“国王”本是一个不起眼的靠修车起家的小铁匠。

他1907年出生在名古屋城北滨松镇的本田铁匠铺里,因是长子,取名宗一郎。幼时听到的是打铁声,看见的是铁家伙,玩具也是父亲用铁皮做的,耳濡目染使他与铁制机械结下不解之缘。

涉足汽车业远比制造摩托车难。宗一郎虽在1963年暗中起步,但因列强称霸的格局使他施展艰难。其后,日本汽车制造业的老大“丰田”、老二“日产”更把本田看得死死的。而美国的福特虽用主要精力对付丰田和日产,但也在提防着本田。勤于思索的宗一郎记起了创造性思维的对应规律,心想你们研究“矛”,我就研究“盾”;你有所长,我就专攻你的所短。他针对丰田凭轿车和普通车为优势、福特靠大型车称雄的状况,把价廉、省油、低公害的轻型轿车作为自己的处女地。

1970年,美国修订《净化空气法案》,1975年实行严格的汽车排废规定。宗一郎加紧了研究步伐。不久,美国派出用户监察员抵日本考察,丰田公司不当一回事,本田却虚位以待,诚心求教。1972年,本田的耗油低、污染小的CVCC发动机研制成功。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降临,本田的小汽车立刻成为日本市场的抢手货,一举夺下丰田、日产的轿车市场,成为日本汽车制造业的老三。

本田转身攻向福特的大型轿车,迅速拓展美国市场。

福特的第一反应不是改进产品适应市场需要,而是要求美国政府限制日本货进口,意在困住本田车。宗一郎这次直截了当地使用“围魏救赵”之计,在俄亥俄州广设汽车装配厂,使本田车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辐射欧洲。这一手不仅抵挡住福特的堵截,而且使紧紧追赶的丰田背腹受敌。丰田不久也生产出新型车,但日本市场已被本田夺去,而销往美国又受到严格的进口限制。此后,宗一郎在美国建立汽车制造厂,大批生产本田车,使福特转产的小型节油车在市场上“慢了一拍”。他的成功受到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嘉奖,授予他“荷利奖章”,他成为世界汽车工程师戴此奖章的第二人。第一个获此奖章的是亨利·福特,美国人因此叫他“日本的福特”。

功成名就之后,宗一郎主动引退,把总裁位置让给对本田公司有卓越贡献的45岁的雇员河岛喜好,而任顾问兼董事,关注技术开发。1988年,本田公司打破现行汽车发动机的“四冲程式”,发明了“六冲程式”,极大地提高了油燃效率,并在英国大赛中创下每升汽油行驶229公里的世界纪录。专家们预言,装有这种发动机的新车将成为21世纪的低燃耗汽车。丰田汽车公司再不迎头赶上,日本第一的桂冠难保不被本田摘走。第3计借刀杀人 自己躲在暗中操纵天下《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意思是:敌方的情况已经明朗,盟友举棋不定,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是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下益上”的求胜之法,即自己做出谦让之状,希冀盟友有所作为。

借势发挥的道理在于:可以借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的意图。例如,把别人的梯子搬到自己的脚下,爬到自己想爬的地方去。这要比自己先造梯,再登梯要来得快、来得巧。善借势,才能巧赢。这是成功的硬道理。“借刀杀人”是一种借助他人势力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用在领导之艺上,一方面可以推而广之,理解成领导者向下属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以人制人,以牵制对手。要善于网罗人才

作为管理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对他人无所求,相反,他们是那种最懂得求人又善于求人的那种。即借人有借法。《花花公子》杂志总裁海芙纳拥有一切成功企业家的特质——精明果断、擅长授权。而在博采众长这方面,她又绝对高人一等。

身为老海芙纳之女,一般人都认为她命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事实上,1982年她接手的是一家问题重重的公司,每年亏损5000万美元,利润丰厚的赌场事业已成过去,《花花公子》杂志本身也仿佛与时代脱节。

不眠不休的工作加上精明的管理,她终于使公司转亏为盈,重振声威。真正的情况应该是:她继承《花花公子》杂志并非幸运,反而是《花花公子》有幸找到明主。

刚接手《花花公子》杂志时,海芙纳并不像一般人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自己的能耐,却刻意网络了一群顾问。正如她所说:“聪明的人才永远不嫌多。”

她随即设立“总经理”一职,重用一位能力甚强的财务主管。

海芙纳对巴菲特担任贝克夏·哈塞威公司董事长所创下的惊人业绩已有耳闻。巴菲特是公认的投资奇才,长于发掘有价值的特许权,然后进行长期开发。

于是她写信给巴菲特,表示有意对某家公司的特许权做长期开发,并且愿意在他到芝加哥、纽约或洛杉矶时,请他吃午餐。

不到一周,巴菲特即回信说,很少到那些大都市去,但如果海芙纳造访奥马哈,他倒很愿意碰个面。要不然,新年期间他与家人会到圣地亚哥北边的加州海滨去度假,顺便也欢迎她来访。于是海芙纳特意赶到加州,与他谈了一下午,获益良多。日后又两度亲往奥马哈。谈话的结果是巴菲特同意做她安排的财务主管角色。这样降低自己的姿态求人的做法正是许多管理者的擅长。

一封信,一趟旅行,便换来一位可贵的顾问。网罗到人才就能利用其聪明才智为自己服务,也就是“借”得人才发展自我。管人奇招一物降一物

管人的根本方法之一,是要学会借人治人。何以见得?

任何领导者,都会遇到个别颇难对付的奸臣和小人。对于这些下属,作为领导者应持的正确态度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热情帮助,严肃批评,积极促使他们改掉毛病,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然而,在一些老奸巨猾的领导者看来,如此对待他们,未免太无能了,远不如玩弄以毒攻毒的权术显得“高明”。

因为采用后一种方法,一来可以省去领导者不少精力和时间;二来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这些特殊下属为自己服务;三来可以彻底制服这些下属;四来可以通过驾驭他们,从中获得不少乐趣。

因此,这些领导者,一般都乐于运用以毒攻毒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所谓以毒攻毒,就是利用下属的缺点、毛病来制伏下属,或者利用下属之间的矛盾,指使这一下属去制伏那一下属,领导者不用亲自动手,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常见的手段有以下几种。(1)以其人之“毒”,还治其人之身。

某甲喜欢上领导家里传递信息,出卖别人。针对他这一毛病,故意向他提供假信息、假情报,借他之口,传到某个领导者耳朵里,造成领导者的决策失误,从而最终使某甲受到该领导者的惩罚。

某乙喜欢给某上司充当“打手”,按照上司的意图,压制反对上司的人。针对他这一毛病,故意制造假象,设法唆使他跳出来攻击某个反对上司的人,其实,此人恰恰是该上司的一个心腹。结果,某乙给上司帮了倒忙,自己也为此而吃了苦头。(2)以恶治恶人。

某下属品性恶劣,不服管教,谁也制伏不了他。领导者特意将他交给一个以心狠手毒著称的中层领导者整治,没用多少时间,该下属就变老实了。(3)以懒人治懒人。

张三办事不勤快,爱动嘴,不动手;李四干活节奏慢,干一天,歇半天。领导者干脆将他俩搁在同一个科室里,给他俩规定了各项硬指标,并且指定由李四“管”张三。这样一来,他们谁也依靠不了谁,完不成任务都得受罚,没用领导者费嘴,他俩都变“勤快”了。(4)以奸臣治奸臣。

某下属爱上领导家里打小报告。领导者就特意将他安排在某个同样也爱走上层路线的科长手下当干事。他俩都有共同的毛病,互相提防,互相揭发,互相吃苦头,互相吸取教训——时间久了,谁的名声也不好。渐渐地,他俩都觉得挺没趣,打小报告的行为,就有所收敛了。(5)以庸人治能人。

某下属才华横溢,傲气十足,谁也看不起。为了制伏他,领导者就故意让他接受某个德才平庸的中层干部管辖。能人碰上庸人,有理说不清,有话听不懂,有事干不得,有才使不上……时间一长,锐气减退,棱角磨掉,一匹烈性千里马,变成了一匹温顺驯服的窝囊马。(6)以能人治能人。

张三才华出众,傲气十足,经常顶撞领导;李四也知识渊博,能力非凡,经常在领导面前发表不同意见。好。你俩今后谁也别直接和领导者打交道,从现在起,将你俩都交给精明强干、足智多谋的处长管辖,看你俩还能再逞能不!

上述手段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在运用时只要适宜,一般都能治服有缺点、毛病的下属,使你坐收渔翁之利。

在现实生活中,“借刀杀人”一计普遍运用,其意是诱导同行或朋友之力战胜对方,以保存自己实力。这是“损下益上”求胜之法,是自己退避起来,借自己以外的人、事和物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借“名人效应”及借助各式各样的机会来使自己有所作为。巧借东风直上青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天时、地利,是指机会。在处事做人过程中,看准机会,抓住时机,借助于现有条件或现成的机会以达到目的的做法,就是“巧借东风”的妙用。“巧借东风”与“借梯登高”有相同之处,都是借助于外部条件获得成功,但二者又不尽相同。“借梯登高”强调的是借助于他人之力而达到目的,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机会;而“巧借东风”强调的是借助于外物,如自然条件、金钱等物质条件,便于利用现成的机会以达到目的。

在处事做人过程中,借助于现有的条件和现成的机会而一举成功,是很不费力气的事情。

运用这一妙计的诀窍在于以下两点:(1)机不可失,即首先要抓住机会。机会是难得的,故此才有切勿坐失良机的劝世良言。像赤壁之战中的曹军,就是由于没抓住机会,再没有胜利的希望了。所以,要想不失去机会,就应当在机会失去之前,仔细观察分析,随时做好准备。(2)巧借东风,即知晓机会,随时巧妙地加以把握。一直想当元帅的拿破仑,发现借助约瑟芬的力量可以争得远征埃及的机会,他便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一时机,此举为他日后建功立业乃至建立法兰西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善于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为我所用,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借刀杀人”之计被历代军事家广泛运用,现代商战中的“借刀杀人”更是花样翻新,屡奏功效。在激烈的商战中,常常出现强者一统天下,弱者夹缝求生的情况,弱小企业者欲赢得市场,由小而大,须巧用借术,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借刀杀人”是一个把握性较大的发展谋略。借兵破敌汇丰大败美银团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几家大银行组成银团,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秘密计划:占领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界,彻底打垮华人和英国人在香港的金融实力,夺取香港,控制东南亚。计划一出台,美国金融大亨们纷纷来到香港“旅游”、“度假”。他们的到来,使香港的股票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股票买卖风潮,这一风潮险些把资金雄厚的香港汇丰银行置于死地。多亏他们急中生智,亮出绝招,才得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香港汇丰银行是一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其首脑人物与当地居民也有着传统的密切联系。因此美国银行视其为“眼中钉”,只有打垮汇丰银行,才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但要击倒汇丰,又谈何容易呢?

美国金融界的人士进攻汇丰银行的策略,在香港之行前夕就早已谋定。他们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灵活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股票连翻数倍,不断暴涨,成为人们手里发财的象征。汇丰银行为平抑股价,开始抛售股票,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把所有收购的汇丰银行股票向市场低价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散布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汇丰股票如同废纸等等。一时间,汇丰股票价格如落潮般狂跌下来,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

很明显,如果不收尽这些堆积如山的股票,任其继续下跌,汇丰的信誉便会一落千丈,甚至有关门垮台的危险。谁知形势比预料的还要糟,就在汇丰银行筹集资金大量吃进股票时,分布在全港的汇丰各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使银根紧张,如不关门停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一份份写有“绝对机密”的电文飞到汇丰银行总部,总部决策人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

面对美国银团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反击。他们首先广而告之,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四处贷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再找新关系,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但是一切努力都未能奏效:借款的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钱借给看来即将破产的倒霉蛋。汇丰银行既无力收购股票,也无力支付挤兑,失败的结局似乎离汇丰银行越来越近。战场是无情的,你死我活。商战也是如此,是生与死的较量。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前,汇丰银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猛然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国大陆金融机构求援。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大陆驻港金融机构早已察觉,并曾多次提醒汇丰银行注意,但由于汇丰银行没有防范,结果吃了大亏。如今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刻,中国金融机构本着稳定香港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保证香港的经济稳定。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大陆驻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发生的一切反馈到北京。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作出决定:支持汇丰银行。并迅速指示驻港机构以最快的速度办理贷款过账业务,一切都以最高效率进行。与此同时,香港新闻媒介立刻作了大标题披露:“中国人民银行与汇丰银行联手共进”,“汇丰银行信心的一票来自大陆”等。大小报纸从头到尾进行报道,一时间成为港报的主旋律。

香港的股民和储蓄客户知道、汇丰银行有大陆金融机构撑腰就意味着,汇丰银行的资本不会枯竭,资金信用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看到了这场厮杀的前景。紧接着,形势急转直下,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再领风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美港金融大战,半路杀进了个程咬金,形势由对汇丰不利转为有利,来港的美国人只能望洋兴叹,本想吃掉汇丰,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由于大陆金融机构的加盟,战局已经明朗,美国银团被迫与汇丰银行进行谈判。由于美方高价吃进,低价抛出,损失了很多,并且为弥补汇丰银行损失,不得不同意将一个航空公司拱手相让。汇丰银行为保证香港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同意让美方在香港保留一部分资产,并让美方承诺,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事后,美方一位金融界高级人士讲,“汇丰银行邀请大陆金融机构参战,这一招太绝,也太狠,差一点儿使我们全军覆没。”这一仗中,汇丰正是“借”中国人民银行这把“刀”,“杀”的是美国银团这个“人”。第4计以逸待劳 轻而易举间收获成果《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曰:“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意思是:围困敌军的进攻态势,不用实战攻击,待敌精疲力尽、声威锐减、攻防双方的态势发生逆转之时,我方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了。

不懂技法,一味地强攻硬打,既消耗体力,亦不一定能有所收获,甚至会一败涂地。最高明的应对术是:“以逸待劳”。你想:你没有费多大劲,就轻而易举地制服了对手,这是多么舒心的一件事。一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离成功的距离还很远,这是最可悲的境况。“以逸待劳”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即是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身处危难的环境,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要沉着,消耗和回避对手的锋锐,抓住对手疲惫之际,转守为攻。“逸”不是无为高枕无忧,而是养精蓄锐,积极准备。“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选择战机,创造战机。不打无准备之仗“以逸待劳”之计在领导管理方面,有一个主要特点:避免盲目性。这就要求领导打有准备之仗。

你公司的总体意向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长远目标又是什么?它将驶向何方?你能辨明它的价值观吗?是让受过最好训练的人来干活,还是要又快又省地完成工作?是企图让那些竞争者销声匿迹,还是要在众多竞争者中力拔头筹?对人们工作以外的事,持的是什么态度?是不干公司的事,还是我们是个彼此关心的整体?尽管每个公司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体生产力,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却与公司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对你而言,你要了解的就是有关整个公司的宏伟蓝图。

这里,我们讲要了解整个公司的状况,是因为新上任的主管往往还不能把自己和工人分开,仍以工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是,情况已是今非昔比了,现在该是你以管理人员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时候了,你现在已经是管理阶层中的一员了。然而,尽管如此,也许你会觉得对你的支持更多的来自你的员工们,而不是来自你的同级或上级。所以,千万要注意别落入了那个令你无限惬意的旋涡,你得去了解你的新同事们,与他们一样行事,而不是与你的员工们一样行事。

充分了解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用何种方式来达到这些目标是相当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你弄清楚在公司里,谁来执行计划以完成这些任务。毫无疑问,自然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比方说,你主要以新产品为龙头,那么作些改进和革新就是必要的。因此,可以想见,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人一定会比那些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们干得好。如果操纵公司运营的是上了年纪的人,那么那些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一定会比那些脑子灵活,不太安分守己,老想着改进和创新的人更受欢迎。

预期目标还要受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此,你就得考虑一下,现在公司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扩大规模的时期,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或者是公司正在裁员和缩减开支以渡过困难的时期。

就一般情况讲,权力总是落入那些最为公司所需要的人手里。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宝洁公司(PC)主要是盯住市场;英特尔(Intel)计算机公司则将重点放在研究和开发上,以期打败众多的竞争对手;而克莱斯勒(Chrgsler)汽车公司,过去是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生产上,现在却大力地依靠起自己的金融决策人员来。如果资源紧缺的话,对公司而言,采购部门就更显出其重要性来,就像一个学校如果在财政上有困难,它就必须多争取些办学经费,还得搞些合营来创造收入。

在任何体制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紧张的状况,所以为了生存,你也需要了解一下政治。权力的平衡是动态的,因此你得不时地留意动向,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大家认同的话,尽量按规划行事。只有等时间长了,而你也赢得信任且很好地树立了威信的时候,你才能来点儿创新,试着去改变一下现有的僵化的工作状态。

作为领头羊,你要想着士兵的安全,运筹决策要经过深思熟虑,只有平时练好“兵”,做好打仗的准备,以逸待劳,才能在实战中一举取得胜利。不紧不慢化解矛盾

作为领导,解决下属矛盾,也可以用“以逸待劳”之计,即不用急着非要弄个张家长、李家短,而是先停一停,观察一下,再找方案。

当下属之间出现矛盾时,处理这种矛盾是很显水平的。处理得好,化干戈为玉帛,共同进步;处理不当,矛盾终会导致“白热化”,至此程度,作为领导你也就很棘手了。

当下属间出现摩擦时,你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因此风风火火,甚至火冒三丈,这样你的情绪对矛盾双方无异于火上浇油。

不妨来个冷处理,不紧不慢之中,会给人以此事不在话下之感,人们会更相信你能公正处理,假如你自己选“一跳三尺”,处理起来显然不太合适,效果也不会很好。

双方因公事而产生矛盾时,“官司”打到你的跟前,这时你不能同时向两人问话。因为此时双方矛盾正处于顶峰,此时谈来,双方定会在你跟前又大吵一顿,让你也卷入这场“战争”。双方可能由于谁最先说一句话,而争论不休。

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此时是争论不出个一二三的。这种细节的问题,也委实难以证明谁是谁非。

不妨倒上两杯茶,请他们坐下喝完茶让他们先回去,然后分别接见。

单独接见时,请他平心静气地把事情的始末讲述一遍,此时你最好不要插话,更不能妄加批评,要着重在淡化事情上下功夫。

事情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个人所讲的当然会有出入,且都有道理,你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不必去证明谁说的对。

但是非还是要由你断定。当你心中有数了,此时尽管黑白已明,也不要公开说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影响两人的感情和形象。假如你公开站在某一方这边,显然这方觉得有了支持而气焰大涨,而另一方则会觉得你偏袒一方。

你不妨这么说:“事情我已经清楚了,双方完全没有必要吵得这么凶,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关键是你们要从大局出发,以后不计前嫌,精诚合作。”想必经过几天的冷静,双方都有所收敛,你这么一说,双方有了台阶下,互相认个错,也就一了百了。“以逸待劳”之计,要求人们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善于休整,养精蓄锐,不急不躁,能忍则忍、能让则让的做人技巧来对付劳顿疲乏、急功近利,表面强硬的对手的做人策略,待时机成熟后,再找机会战胜对方。因为做人其实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意志的考验,耐得住诱惑,忍得一时之勇,才是你战胜对手的关键。方圆处世以图大计

前面讲过,“以逸待劳”之计重在把握时机,不贸然行动。把握住时机则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如果不知把握时机,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从政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的反击,定能一战而胜。

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可抵抗千军万马,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忍住仇恨,并且是一忍再忍,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制伏了叛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竟起效尤,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魏和东吴有机可乘,丢了天下。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能发一下眼前怨气,忍却能得到长远利益的回报。善忍者,可“以逸待劳”,轻松达到目的。

在企业运营中,迫使对方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必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的防御,逐步消耗、疲惫对手,使其由强变弱,我则因准备充分而变被动为主动,再行出击。此计之延伸,还可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近待远”、“以不变应万变,化被动为主动”、“静如处子,劫若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等来形容或说明。也和《孙子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逸待劳法,就是在现代商战中,企业经营者善于牵动和疲劳竞争对手,而我自从容,养精蓄锐,保存实力,待机而动,后发制人。应变有术松下轻松胜索尼

在日本企业界被称为“一代宗师”、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讲述其经营之道时,特别强调说明:“经营事业,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如何获得和培养人才。如果他们问你:‘你的公司在制造什么?’你要回答:‘松下电器在制造人才。当然我们是在制造电器产品,但是在这以前,要先培养人才。’”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不愧为“培养人”的企业,堪称谙熟“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营销术的高手。该公司一直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作为工作的重心,从不盲目地赶时髦,也不热衷于花大气力去推出新技术,而是着眼于改进“最新技术”,并在延伸其功能上刻意攻关。

而索尼公司却恰恰相反。在1946年索尼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公司宗旨上赫然写着:“公司绝对不搞抄袭仿造,而专选他人甚至以后都不易搞成的商品。”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在其所著《索尼经营绝招》一书中,也将不断开发新产品作为招数之一作了详细介绍。几十年来,该公司在新技术的投入上不惜金钱,常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企望以开拓者的姿态抢占家电市场。可事与愿违,时常败给松下。

索尼公司也堪称人才济济,财力雄厚,而且又有个敢于对美国说“不”的总裁盛田昭夫,缘何时常败给松下呢?下面的实例也许能揭开其中的“庐山真面目”。

1969年,索尼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家用小型录像机,一时成了热门货。松下公司并没有急于跟进,而是面对复杂的竞争局面冷静思考,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在1975年,索尼公司的录像机录像时间长达两小时,松下欲使自己的产品在美国站得住脚,必须能将很长的体育比赛实况录制下来,松下只有在索尼产品的基础上背水一战。松下总经理一拍胸脯,神情自若地说:“松下能够提供录像长达4小时的录像机。”双方当即签订了供货合同。这哪里是商谈,简直是赌博,而且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赌博,因为此时此刻松下甚至还没有生产过录制长达两小时的机器。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况且双方又有合同为证。松下公司立刻从有关部门、实验室和分公司广招贤才,寻求帮助,把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动员过来,同吃喝,共睡眠,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同作战,终于攻克难关,研制出能录制4~6小时的录像机,奇迹般地在合同规定时间以前交了货。

该机一上市,就以它低廉的价格(比索尼机低15%)及广泛的用途(录像时间是索尼机的2~3倍),博得广大消费者的特别青睐,索尼不战而退,一败涂地。第5计趁火打劫 借势闯出一片局面《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曰:“敌人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其大意是: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去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困境之敌的策略。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等待就会坐失良机。成功的高手都是趁势把不利化为有利,把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闯出一片局面的。这就是说,趁势胜人,才是天下能人所为。“趁火打劫”之计——是指趁人不备时取胜。领导人施行趁火打劫计时,要具备以下条件:“火”烧起来出手,没“火”时要主动地点火,然后趁热打铁,顺势而谋。新官上任趁热打铁

新领导人上台,常要趁热打铁,来个下马威。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做到天天趁热打铁,让下属不松懈。

年纪轻轻就当上领导的人,如果不加强修养和学习,就会将自我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下面的三个问题是新任领导要想趁势造势,必须小心保持的,不可掉以轻心。(1)永远保持进取心。

进取心是一个干部的宝贵品格,是责任心、事业心强的表现。这就好比一列火车,机头马力的大小,决定了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所承载的吨位。如果机头好、马力大,火车运行的速度必然快,载运货物的能力也必然大;反之,则又慢又少。进取心就是列车上的动力。火车机头有了强大的动力,就不愁火车在轨道上奔驰;一级领导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困难和挫折就不在话下,一定能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进取心是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辛的献身精神,它并不为年龄所限。一般说,青年是朝气蓬勃的,但并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凡年轻人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年老的人仍然可以有旺盛的进取心。著名作家姚雪垠同志70多岁了,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明史,在浩瀚的史料海洋中汲取养料,清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写作历史巨著《李自成》,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可见年龄对进取心并不是一个决定因素,关键还在有没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与姚老相反,有的人年纪轻轻,只因已当上了某一级领导,就认为目的达到了,从此不思进取,这样下去人生只能走上下坡路。(2)与原来的同事和谐相处。

小王刚升为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原来的同事就成了他的下属。小王感到他们开始与他保持距离,除了不太愿意汇报工作情况外,有问题也不会主动向他提出,反而在部门开会时在大老板面前说出来。小王通过思考决定,首先要做的不是建立上司的威严,而是继续保持与同事间友好的关系。纵使升了职,成为他人的上司,也应该让大家参与某些重要决定,主动组织小组讨论,以明白各人的想法及面对的问题。这样,大家信息的沟通也非常方便,他放下上司的架子,一起吃饭、消遣,彼此轻松地交谈,促进了工作上的合作。(3)一切尽力而为。

不要因为是新提拔的人就认为以前的失误与自己无关。如当公司经济情况出现混乱、个人的工作量和压力相继增加,此时应了解下属的感受,尽能力安抚众人,做一些可以为他们做的事,例如赞赏其工作表现等。另一方面,则应将下属的情况反映到上层,因为很多时候管理层会忽略下层员工的感受,甚至不了解他们的困难。即使反映过后没有大的改善,也总算是尽力而为了。快速决断顺事而谋

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小,做到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小局害大局,不以眼前害长远。这是一切领导者都熟知的原理。

在工作中,对领导者所作的决断要求是很严格的,它必须体现科学性、严肃性。依据实践经验和科学性要求,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博采众议,不要主观武断。

博采众议,指的是一个正确决断必须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并考虑到诸多方面因素,既不偏激又不脱离实际和群众,从而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决定。因此切忌主观武断。所谓主观即听不进客观合理意见;所谓武断即由个人简单的专断。这种作风与博采众议的民主作风是根本对立的,必须加以反对。因为科学决断是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离开了发扬民主就要脱离实际和群众。这样,既不能正确处理问题,也不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所以,主观武断是正确决断的一大忌,应力求避免出现。(2)要权衡利弊,不要好大喜功。

权衡利弊,就是决断时对利弊得失要全面分析。依据现代管理学要求,“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小。做到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小局害大局,不以眼前害长远。”只有兼顾利害两个方面,把小利与大利、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才能防患于未然。曹操所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也是讲的这种意思。这里所说的不要好大喜功是说决断时应保持清醒头脑,不作主观论定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事情,以免导致不良后果;只有在情况明、决心大的情况下才是对头。如果对客观情况还没有弄清楚,就下决定或决断是没有不吃苦头的。这种教训,过去也屡见不鲜,应引以为戒。(3)要顺势而断,不要逆理而为。

古人说:“顺势而谋”,“因势而动”。这种“势”,即指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客观条件。这样,领导者对重要事件进行决断时,一定要考虑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作决定。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决断是不会有好的收效的。多懂一点趁势而动,对于领导者巧妙地达到目的,大有裨益。

在现实处世做人至关重要的环境中,趁火打劫能助你事业的成功,起独特的作用。该计用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乘人之危,大捞一把,就是自己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利益。但必须选择好最佳时机,才能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你在单位的凝聚力和晋升的实力。把握时机趁火打劫

古往今来有这样一批谙熟处世技巧的人,他们为人圆滑,城府颇深,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这种人善于把握时机,察言观色。他们通过察言观色,揣摩对方意图,随机应变,趁机而动,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趁火打劫”的通常说法还有“见机行事”。

作为一种策略来运用,“见机行事”法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巧妙性。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成法可循。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掌握。

首先,要善于揣摩对方的说话意图。不要盲目顺从对方说出的话,因为有时对方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与他的真实想法相反。比如对方问你:“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创造性,很不甘寂寞,总想有所发展?”如果你不善于揣摩对方心理的话,也许会以为说“是”就是最佳答案了,因为一般人都喜欢有作为的人。但是你有时也会搞错。假如你要谋取的职业是电脑打字或资料储存等,那么对方希望你回答的是“不是”,你本想讨好对方,却未料到掉到对方设下的“陷阱”中去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