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部区域合作新空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8:07:10

点击下载

作者:郭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俄东部区域合作新空间

中俄东部区域合作新空间试读:

前言

《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发展与中俄合作新空间》是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的重大项目,完成时间是2015年12月。该项目是在俄罗斯研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的,项目组的成员积极努力,利用各方有利条件查询资料,赴边境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调研,将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在原计划发表3篇论文的基础上,课题组公开发表了论文15篇、专著1部、智库建议类文章9篇,有4篇获得了有关领导的批示。在该项目科学研究的引导下,2014年年初课题组承担了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指令性项目“黑龙江省创建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研究”,2015年年初课题组又承担了黑龙江省软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深化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对俄科技合作研究”。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还有待深入,在此敬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我们将不胜感激。

研究框架

该项目总体框架是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中俄两国区域合作的现实,中俄两国制定的地区战略规划和实施效果为基础,以最新发展动向和最新统计数据为参考,以发挥研究的智库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国家战略决策提供服务为目标,对目前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拓展中俄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做出客观判断和评价,提出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国内利益诉求和国际利益诉求,为开拓中俄区域合作新空间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撑。项目从实现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战略互动出发,以双方的互利共赢、包容性合作为宗旨,分析中俄区域创新型经济合作、科技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的新空间,发挥中俄跨境区域合作的国际辐射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前瞻性的看法和建议。

基本内容

第一,描述性地分析了东部地区开发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具体分析了俄罗斯开发东部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从主、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俄罗斯的利益诉求,论证了东部地区开发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系统分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国际合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依靠周边国家的支持是俄罗斯顺利开发东部地区的必要条件。

第二,创新性地提出了中俄合作开发东部地区的“伞”型新模式。“伞”型新模式是指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大力开展以科技合作为先导的产业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支撑点和产业合作的凝聚点,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增长极的区域效应呈现为“伞”型区域效应,在东部地区的开发中以双方产业合作的合力优势为“伞”柄,利用回波效应的作用,促进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尽快形成,并以此为制高点向整个东北亚地区辐射,通过“伞”骨——能源、科技、资金、物流、人才等要素的国际流动将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联结起来,形成辐射的联动效应,进而确立中俄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第三,系统性地论述了中俄在东部地区开发中合作的主要领域。中俄在合作中要想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达到互利共赢,必须创造生产要素能进行国际自由流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俄跨境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对双方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出重点优势产业,在中俄边境地区形成新的联动发展的产业链。中俄新产业链必须是以高新技术为牵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才能实现中俄科学技术水平跨越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快速提升,在缩小中俄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为中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中俄新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双方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和必要条件,所以中俄共同发展创新型经济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关键环节。

第四,超前性地研究了创建中俄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和实现中俄两国战略对接。中俄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合作的方向,也是区域合作的最高形式,它可以保证中俄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促进中俄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和中俄区域合作的健康、顺利发展,本书提出了设立中俄边境地区金融安全区的构想,并论证了“一带一路”战略中“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中俄区域合作的指引作用和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五,跟踪性地阐述了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新趋势和中俄合作对策。目前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进入了新时期,俄罗斯接连推出了成立远东发展部、设立超前发展区、辟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等举措,同时中俄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把握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节奏和政策,利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有利时机,适时在东部地区开发新形势下提出合作新对策,实现中俄区域深度合作不仅是现在,而且是未来应该长期跟踪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内容的前沿性

第一,研究了创建中俄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借鉴国内四大贸易区成功经验,提出了不仅应在国内创建地区性自由贸易区,还应在边境地区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

第二,研究了中俄区域合作中诸多需开拓的新空间。新空间包括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形成中俄边境地区的产业链、发展创新型经济等领域。

第三,研究了在东部地区开发新形势下的合作领域。针对俄罗斯2014年以来提出的建设“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等举措,提出了参与建设、共同开发的思路。还提出了加强在跨境电商方面的合作,引领中俄贸易发展。

第四,研究了中俄地区发展战略的对接。要认识“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部地区开发的互动联系和内生性发展关系,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内容的创新性

第一,首次提出了中俄促进东北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伞”型合作新模式。以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伞”柄的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为支撑,利用“伞”骨——资源、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流动,在中俄边境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增强对区域内外合作的吸引力,推进中俄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二,首次提出了创建中俄边境地区跨国金融安全区的构想,构建了中俄边境地区跨国金融安全区的“弓”形动态发展模式。在边境地区依托两国主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及制度规范,加强相应的金融合作的风险监管以及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控。

第三,首次对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进行系统、客观和追踪性研究。既有对历史的纵向研究,也有对现实的全方位研究,将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和中俄区域合作的专著。

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区域政策等经济要素情况;二是采取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进行本质分析与逻辑严密的理论解释;三是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中俄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撑;四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际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积极探索中俄跨境区域经贸合作新模式的国际辐射效应;五是采用深度访谈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中俄区域合作新空间的重点与具体措施。

学术价值

第一,打破国际区域合作是以整个国家为单位的经验和理论观点。目前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理论都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也是国家,因而本课题对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研究丰富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内容,拓宽了研究对象的范围。

第二,提出了落后地区跨境合作优势推动区域集团化形成的理念。以两个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合力的后发优势,推动建立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引领区域发展,将可能成为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理念补充和完善了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有关理论。

应用价值

第一,为中俄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毗邻的中俄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发展两国关系急需新的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特别是开拓深具潜力的中俄边境地区合作的新空间,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两国关系,为中俄关系的持久、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落实“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东北振兴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也离不开中国,经济互补、战略对接和共同发展是中俄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利用中俄区域合作的平台和合作新空间将中俄的对接落到实处,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第三,促进中俄两国区域经济在包容性增长基础上的协调发展。中俄两国都面临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通过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合作,促进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深入,实现中俄边境地区的共同繁荣。

社会影响

该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根据研究的一些初步结论,笔者撰写了《改变“政热经冷”促进中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智库建议类成果,发表在《教育部简报》(智库专刊)2014年第18期上,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笔者的咨询报告《关于抓住中俄旅游年机遇全方位对俄宣传哈尔滨的建议》得到了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的批示,“结合中俄旅游年和我市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并着眼于长远,组织文化、旅游等部门研究吸纳郭院长的建议”。另一篇咨询报告《关于哈尔滨市筹建对俄自由贸易的咨询建议》获得了哈尔滨市委书记陈海波的批示。2014年5月,在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黑龙江省省长确立了“中俄自贸区研究”指令性课题,由笔者任项目负责人。2013年,中期研究成果“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新模式的区域效应研究”的研究报告,获得了第十五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专著第十章的第一个问题“中俄跨境电商深化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由俄罗斯远东大学的叶列娜教授完成。郭力2015年12月25日第一章打破发展瓶颈: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动因

1407年“西伯利亚”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史籍中,当时其地理范围仅限于鄂毕河中游及该河支流额尔齐斯河下游地区,在该地区有一个以古鞑靼人为主体的封建小国:西伯利亚汗国。到了16世纪80年代,俄国向西伯利亚汗国进军,随着俄国势力的不断向东延伸,西伯利亚的地理范围也不断扩大,最终囊括了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土地。也就是说,沙俄时期,乌拉尔山以东的所有俄国领土被统称为西伯利亚。19世纪末,随着俄国远东开发速度的加快,“远东”这一名称才见诸报刊,直到苏联时期,远东才从西伯利亚中分离出来,形成真正的经济地理概念。目前,在相关的文献中,俄罗斯东部地区包括乌拉尔联邦区以东的亚洲范围,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地理范围主要是指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的辽阔土地,面积达1283.69万平方公里,[1]占全俄罗斯国土面积的2/3以上。普京继任总统后,为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把全俄划分成八大联邦区,并向各联邦区派驻了总统全权代表,乌拉尔山以东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面积达1131.43万平方公里。这两个联邦区共包括21个联邦主体:阿尔泰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州、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堪察加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马加丹州、萨哈林州、犹太自治州及楚科奇自治区。现任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是尤里·特鲁特涅夫,西伯利亚联邦区全权代表是尼古拉·罗格什金。因本项目研究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同时又以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为背景,所以在项目研究中俄罗斯东部地区特指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一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进程

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无论是沙俄时期、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东部地区的开发是俄罗斯各个时期永恒的课题。早在M.B.罗蒙诺索夫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只有俄罗斯东部地区能“增加国家的财富”,也清醒地看到了东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独一无二的作用。(一)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回顾1.沙俄时期的小规模开发

历史上,沙俄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开发极为有限,只进行了数次小规模的移民开发。但在日俄战争前后,沙俄政府日益认识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其战略布局上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加大对该地区的开发力度,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1891年修建了总长为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时还开辟了若干条贯通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公路,这条钢铁大动脉以及相关道路的建设不但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同时也使这一辽阔地域成为连接东西方新的陆上交通线,为其人口和工业的东移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2.苏联时期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发

苏联时期,在“均衡布局生产力”原则的指导下,东部地区成为全苏联开发的重点地区,经过70多年有计划的开发建设,这一地区成为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生产基地,东部地区的南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特别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区,中部地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成了以能源、燃料和工业原料生产为特色的大经济区。石油、天然气工业、木材加工工业、有色冶金业、化学工业、纸浆造纸工业等都是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生产部门,该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导致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3.俄罗斯时期确立了东部大开发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东部地区失去了中央政策和资金的扶植,而且也部分中断了地区内和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形势不[2]断恶化。同一直处在重点开发建设的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在这面积占全俄罗斯66.2%的土地上,只生活着全俄罗斯17.8%的人口,2009年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只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6%和5.4%。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国内东西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发展。2010年以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形势才有了一些好转,在全俄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俄罗斯东部地区概况如表1-1所示。表1-1 俄罗斯东部地区概况

近年来,俄罗斯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潜力和战略地位,特别是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认为“没有西伯利亚和远东,就没有俄罗斯”。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戈杨就曾明确指出:“莫斯科不是俄罗斯,要想实现国家的经济复兴,必须实现西伯利亚和远东与欧洲地区均衡发展。”为此,2007年俄罗斯政府成立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由弗拉德科夫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负责制定俄东部大开发的具体实施战略,这也标志着俄联邦将东部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方向”。据俄[3]罗斯相关媒体报道,俄政府将完成东部大开发的时间初步定为50年。(二)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新思路

2007年,时任总统的普京提出了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大开发战略,旨在扩大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寻找俄罗斯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仍在日益扩大,欠发达的东部地区已制约了俄罗斯的“现代化”建设,东部地区大批精英阶层人士的流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创新能力的降低,已影响到俄罗斯与东部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削弱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慑力,等等。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国际的影响都非同寻常。2012年2月,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持地区发展工作会议时说:现阶段东部地区的发展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任务。

一是发挥联邦政府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设机构并指定政府主要官员专门负责东部地区事务。2012年5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任命新一届政府成员的总统令,宣布增设“远东发展部”,任命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托·伊沙耶夫为新成立的远东发展部部长。远东发展部重点制定各种法律草案,精心安排国家预算拨款在该地区的用途,更加严格地管理这些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这一重大举动表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已被提到国家事务的议事日程,远东发展部的建立有助于俄罗斯尽快解决地区层面的问题。当前远东地区正在执行联邦纲要、地区纲要和部门纲要,但它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地区发展总纲要,因此需要对这些纲要进行协调。

二是采取非常规的经济举措,减少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行政干预。2012年1月,时任紧急情况部部长的绍伊古提议建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国家公司。这一建议得到了普京的积极支持。普京主张建立国家公司或100%国有股份企业,负责港口、道路、通信、机场和地方航线的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负责监督执行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的重大投资项目,向国外推荐该地区的重点项目,争取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

三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中,东部地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更多的扶植和优惠。俄罗斯联邦政府经济发展部于2012年3月份制定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法草案》,建议成立非商业性自主机构,吸引私人资本、国家资金等共同负责东部地区的基本建设,并对非商业性自主机构参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设施建设提供优惠的政策。同时,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提供降低抵押贷款利率、资助高等学校学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一举措表明俄罗斯政府为了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俄罗斯政府制定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纲要(草案)》,也有望在近期开始执行。根据俄罗斯商务咨询网站2014年6月23日的报道,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亚历山大·哈卢施卡对外宣布,远东地区已经确定14个超前发展区,并已上报国家等待批准,这些区域是从400多个推荐名单中[4]挑选出的。2015年,俄罗斯颁布了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规划,自由港包括15个城市和3个远东南部重要港口,总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40万人,自由港内实行简化签证制度,自由关税区制度,免除入区企业前5年的利润税、财产税和土地税等特殊制度[5]和优惠政策。

四是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开发远东,拓展中俄两国合作的新领域。普京再任总统后,明确了他强化东方在俄罗斯内政外交中的作用的思想。现在俄罗斯的政治家们也认识到,再不开发,俄罗斯会彻底丢掉远东。他们已不再担心中日韩美参与开发会使远东“碎片化”,进而丧失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的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远东开发可借鉴“中国西部大开发”等落后地区追赶式发展模式;提出让中国的省份“向北转”,而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南转”,实现两国更深层次的合作,这将为“中俄战略性伙伴”开辟新领域。

同时确立了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采取由政府主导的大型企业参与的运作模式,这也说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政府主导行为。(三)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对中俄合作的意义

中俄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均已得到解决,两国领导层的互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而当下的一个悖论在于,中俄经济合作仍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国际区域合作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潮流未能内化到中俄关系当中去,中俄的经济关系明显滞后于国家关系和政治关系。普京曾撰文:两国在第三国的商业利益远非所有时候都相符,俄方对两国现行贸易结构并不完全满意,两国的投资水平偏低,这是中俄两国[6]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巩固和拓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找准双方能够进行经济合作的契合点和共同点,俄罗斯要运用中国潜力来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这为巩固和拓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其根据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地区间的合作将是中俄关系能否升级至利益共同体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新开发”以及中俄建成真正有效的“现代化伙伴关系”的核心要素。二是中俄探索双边关系框架内的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合作的需要。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明显不够,利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合力,提升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已势在必行。三是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共同振兴是巩固和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深度开发和“提振”、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是中俄两国政府的共同目标和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是衡量中俄关系是否得到巩固的标准之一。四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地方国际化合作。中俄地方国际化是中俄两国毗邻地区在国家框架下,按照国际规则进行的经济合作,这是推进中俄合作关系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它的发展将带来区域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扩大中俄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国际影响力,确立中俄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四)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的基本方向1.仍然坚持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中心

从国际上看,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韩,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有着很大的诉求,需求量大且迫切,俄罗斯为扩大出口,获得外汇,必定加大对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而且,进入2012年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油价进入一个高位运行周期,俄经济发展部曾将2012年石油出口均价预期从原先的每桶100美元上调到115美元,对2013年和2014年的油价预期也定在100美元左右,国际高油价也为本地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虽然2013年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走低,但俄罗斯的出口结构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发挥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油气资源开发带动东部地区发展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2005年第24期的《专家》杂志报道,仅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75亿吨,该地区油气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石油天然气需求,而且可以大规模出口,被视为“俄罗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2.高度重视科技发展

正如普京所说,在东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有原材料加工,而且有许多发展航天计划和建设发射场的大型项目、计划,这就需要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专家和人才。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外出口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显然不利于俄罗斯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经济模式的转变,所以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对出口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在东部地区大开发中,在提高加工技术水平的同时,俄罗斯还会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在国家的支持下,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成立了,旨在提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劳务输入将呈现多样化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不可缺少的主要生产要素就是劳动力,这也是制约东部大开发的主要瓶颈。从目前来看,俄罗斯东部地区本身在短期内还不具备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的条件,引进劳务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从东部地区开发的趋势看,东部地区的开发工程大部分将由外来劳务人员承担。俄罗斯毗邻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就成了首选,如中国的劳务人员、朝鲜的劳务人员,还有亚洲一些国家的劳务人员都在俄罗斯的视野中,俄罗斯试图打破中国劳务人员一直在东部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最近两年,获得远东地区所签的农业劳务许可证的人员数量,日本排在第一位,韩国排在第二位,中国仅排在第三位。4.强化国家干预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及投资支持力度。资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俄罗斯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东部地区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极其恶劣,为了保证东部地区开发各个具体项目,诸如生产性基础设施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的顺利实施,亟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俄罗斯政府已承诺给予东部大开发资金支持。二是建立机构保障开发。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这个新机构不会复制联邦政府的职权,它建立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协调远东各级政府的工作。远东发展部将管理28个国家在远东实施的大项目,符拉迪沃斯托克筹备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发展滨海边疆区的造船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在东部大开发中的主要任务是吸引投资来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落实东部地区开发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协调和监督东部地区各个项目的实施。2013年8月31日,俄罗斯宣布解除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托·伊沙耶夫的所有职务,包括俄远东发展部部长一职,同时任命总统助理[7]尤里·特鲁特涅夫为俄罗斯副总理、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其远东发展部部长的解职以及远东新的最高领导人的产生,都反映了这一趋势。5.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俄罗斯领导人已经提出要使俄罗斯跻身于“经济快速发展的20国集团”,实现年均经济增速6%~8%。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之一就是与亚太地区国家合作。除了与中国建立和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外,俄罗斯希望与日本联合推动具体的合作项目,实现从资源能源领域到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以及节能领域的合作。在2012年11月份的政府间委员会拟定的具体的合作项目清单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与日本的科技合作发展也比较快。(五)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难点

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差,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俄罗斯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如果规划或运营不慎,“黑洞效应”在所难免。

二是东部地区的开发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这就意味着将来东部地区开发的投入要由政府负担。虽然俄罗斯的亚太峰会成了经合组织峰会史上最贵的峰会(190亿美元),政府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但这种投入的势头是否能持续下去,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三是东部地区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还停留在规划层面,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没有企业的大规模参加,区域性的大开发明显地缺乏内生性动力。

四是东部地区开发的重要伙伴之一是中国。虽然中俄已签署了地方合作规划纲要,纲要中有200多个合作项目。但从2009年至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有诸多合作项目没有落实。同时,还有一些必须跨越的非经济的障碍,这就为合作规划纲要规划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五是俄罗斯政府的东部地区开发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这就意味着今后的开发更多的是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运营。这种方法在目前俄罗斯的经济体制中能否行得通,能否得到企业界的认可等问题还有待于研究。(六)俄罗斯发展战略东移带来的合作机遇

普京在2014年2月27日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拥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挑战;两国应更积极地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结合两国的技术和生产力,开动脑筋,将中国的潜力用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崛起。普京在有关外交的纲领性文章中,确定了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优先地位,谈到要抓住朝着俄罗斯经济“帆船”吹来的“中国风”。俄罗斯要积极协调新的合作关系,使两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国潜力来提升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这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课题,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的合作因素,确定了区域合作新方向,为深化中俄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机遇。1.俄罗斯经济中心东移为中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俄罗斯学者在东部地区深度开发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首都东移或在东部建第二个首都,目的是加大开发力度,扩大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影响,扩大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规模。可以说俄罗斯伸出了与中国扩大合作规模的橄榄枝,从地缘上看,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应该是合作的重点地区,合作的前沿地区是与俄毗邻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还有辽宁省。对俄前沿地区要聚集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要素,发挥全国的科技、资金、人才优势,打造对俄合作高地。集全国之优势,形成我国对俄合作优势的机遇已经成熟。2.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的政策为中俄区域合作政策的对接提供了机遇

普京在竞选文章中提出了俄罗斯深度开发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比如建立由国家投资的大型东部地区开发集团、在西伯利亚建立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建立东部地区管理机构,特别提出了地区开发要借鉴中国经验等。据此中国应该总结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追赶型”发展的有益经验,争取中国经验在俄罗斯的开发中得到推广、应用和验证,我们可根据开发的程度和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对接政策,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在互利共赢的理念下,实现共同开发远东,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辟新的领域。3.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打造中俄地方国际化增长极提供了机遇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应该是突破国界的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淡化以国界来划分经济主体的惯性思维,对中俄边境区域进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资金等的重新配置,使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达到利益最大化,进一步发挥中俄在东北亚区域乃至亚太地区合作中的聚集力,使中俄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4.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加强中俄大通道建设提供了机遇

在俄罗斯东部开发的背景下,中俄经济领域的合作高潮即将到来,未来中俄贸易额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将实现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对边境的运输大通道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尽管地方通道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短期内很难形成通道网络,虽然关键的节点建设已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在跨境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例如,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黑龙江大桥、中俄洛古河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中俄绥芬河—格罗杰科沃的铁路过货口岸的500万吨到1000万~1500万吨能力扩容建设等存在困难。5.俄罗斯经济战略东移为中俄毗邻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是在俄开办联合生产企业。普京说过,在家电等消费品领域俄无须同中国竞争。东北三省可利用中国的成熟技术,扩大对俄投资,在俄联合生产消费品。这是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也是黑龙江省在与俄罗斯合作中能发挥比较优势的最好领域。在俄罗斯建立联合生产企业,不仅能扩大合作的领域,而且可以规避贸易风险,目前是中国企业走进俄罗斯的最好时机。如可考虑在远东地区开办汽车制造厂,建立板材、家具、建材、装修材料、纸浆造纸等原材料深加工企业。

二是拓展与俄的金融合作。目前黑龙江省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金融合作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的大项目,重点在于在扩大双边大宗商品的本币结算的基础上,提供融资服务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东移,会助推中俄金融领域的合作。

三是扩大与俄的农业合作。虽然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粮食生产合作,但是这一合作还具有潜力,合作生产绿色农产品和非转基因农产品是俄罗斯认可的与中国合作的方向之一。随着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远东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从业人员的缺乏,为中俄区域农业合作提供了较强的互补性,这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这种农业大省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遇。

四是规范与俄的民间贸易。俄罗斯已成为WTO成员,传统的民间贸易和约定俗成的边境贸易必将出现新的变化,黑龙江省应积极调整相关政策,按照WTO规则进行国际化贸易,使边境贸易健康顺利地发展。

五是与俄合作建设物流通道。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中,一个明确的任务就是建立中俄的物流中心和物流通道。具体来说要在黑龙江(阿穆尔河)上建造中俄对应口岸城市的三座跨境大桥,同时还要开发陆路、海路交通和油气管道,使黑龙江省的“东部陆海联运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实施,达到面向整个亚太地区的目的。

六是推进与俄在创新经济领域的合作。普京提出了创新经济设想,并决定在新西伯利亚州建设国家级科技中心,这是普梅新政的重要决策,其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同一般。首先发挥新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中心的作用,提高东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虽然新西伯利亚以科学城命名几十年了,这个地区每年的专利数与西部地区不相上下,但是拥有的世界级高新技术匮乏。国家级科技中心的建立,会集中全俄的技术优势,攻克高新技术领域的难题,增强这一地区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影响力。其次发挥新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中心的作用,培育东部地区创新能力。俄罗斯创新经济的发展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俄罗斯提出了“提振”落后地区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培育创新能力来实现区域发展。从新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中心来看,俄罗斯已把东部地区的深度开发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再次发挥新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中心的作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尽快发展,缩小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俄罗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巨大,尽管俄罗斯的各届政府都要改变这一局面,但始终没有明显的效果。国家级科技中心的建立就是要提高东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尽快缩小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最后发挥新西伯利亚国家级科技中心的作用,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随着东部地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东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俄罗斯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这也是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开发东部地区的战略意图是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合作重点放在双方强势的创新经济领域,应该是扩大和深化中俄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方向。

普京在2012年4月11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未来的10~15年,保证俄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两倍,并新建大约500万个工作岗位。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政府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新的措施,确立了继续深度开发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思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峰会前夕,普京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全面走向亚太地区是俄罗斯未来成功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集中体现了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的意图。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和彼此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及多项双边合作

[8]文件,为中俄区域合作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为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俄罗斯东部地区处于劣势的初始条件(一)市场规模效应的缺失

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市场规模大小的直观标志。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由于具备市场规模优势以及专业化分工条件,往往在工业化起飞阶段取得制造业规模优势。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相较于西部地区开发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远离俄罗斯的欧洲中心部分,致使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西部地区差异显著。到2013年,占全俄领土2/3的东部地区,人口却仅占全俄的17.88%,人口密度仅为2.25人/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20.46人/平方公里(见图1-1)。虽然在苏联时期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东部地区的人口以明显高于全俄的平均水平增长,但绝对人口数与西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然而,自俄罗斯独立并进行经济转轨以来,失去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人口持续减少。截止到2014年全俄的人口密度为8.40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20.43人/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2.26人/平方公里。图1-1 2013年俄罗斯区域人口密度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除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是一个地区市场规模大小的重要标志。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俄罗斯东西部地区消费需求和支出份额的差距。

由表1-2可以看出,2010~2013年,东部地区消费支出份额仅占全俄的不到20%,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而且在2010~2013年,东部地区的消费支出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7.9%下降到2013年的17.8%;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消费支出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由82.1%上升到82.2%。这说明俄罗斯的消费需求和支出份额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发生转移,东部地区的市场规模不断减小。表1-2 俄罗斯东西部地区家庭消费支出

根据“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是该地区的市场规模。若一区域市场规模较大,则该区域消费需求和支出份额较大,为降低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企业会选择市场规模较大区域进行布局,这就是与需求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也称为“后向联系”。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以及消费支出份额明显低于西部地区。由于不具备市场规模优势,东部地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较弱,“本地市场效应”发挥受到限制。(二)生活成本效应的缺失

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一区域内部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该地区居民生活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若一区域内企业的数量较多,则本区域内部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从其他区域进口的商品会相对较少;相反,若一区域内企业数量较少,则区域内部消费品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为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从其他区域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在存在运输成本情况下,本区域内产品价格会上升。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产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区域居民实际收入下降,这将引发居民从本区域迁移到其他区域,这就是与成本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也称为“前向联系”。表1-3显示了俄罗斯东西部地区企业数量情况。表1-3 俄罗斯东西部地区企业数量

根据“生活成本效应”理论,决定一区域是否具备“生活成本效应”的是本区域内部的企业数量。从表1-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远远低于西部地区,在2013年,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725235家,不足西部地区企业数量的1/5。由于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较少,本地区内部消费品种类和数量相比之下较少,即从其他区域进口的商品较多,由于运输成本的存在,东部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生活成本效应”不能发挥作用。同时,东部地区工资水平也远远落后于西部发达地区(见表1-4)。此外,东部地区在俄罗斯一直作为原料供应地,导致该地区产业结构畸形化严重,军工企业数量较多,而与居民生活需求紧密相关的轻工业企业较少,这也增加了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成本。表1-4 俄罗斯东部地区与莫斯科市职工月平均名义工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东部地区的初始条件中,较少的人口分布,导致该地区消费支出份额较少;市场规模较小,导致选择在本区域布局的企业较少;而由于企业数量较少,本地消费品种类和数量较少,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本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这导致本地居民流出,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如此形成恶性的循环累积,这一过程是经济系统内生的,是不断强化的。

2009年12月28日,俄罗斯政府签署并实施《2025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在该文件中,俄罗斯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现状及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相关因素,但同时指出该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东部地区出产全俄100%的锡、98%的金刚石、67.5%的黄金和65%的海产品[9]。该战略的目标是:首先,通过营造发达的经济和舒适的人居环境来完成稳固该区居民的地缘政治任务;其次,使该区达到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一区域战略目标必须依托什么来实现?众所周知,这里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的富集地,被誉为俄罗斯的“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在地区发展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依托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0年7月5日签署实施的《2020年前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西伯利亚地区社会[10]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机制等。通过俄罗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俄罗斯政府的东部开发战略已十分清晰,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包括:国家经济补贴向东部地区倾斜;加紧迁入外来移民;开展强区战略,推动联邦主体合并工程;加强国家干预,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中心带动东部地区发展。三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诉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相邻地区都谋求通过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临近,并且经济互补性强,中俄政府又分别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大开发”的战略,为两国合作建立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国际区域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实现区域内经济或政治的合作或联合,通过制定条约、法规和建立必要的执行机构等方式,相互让渡或共享一部分主权的制度安排。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合作的深度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按照一体化的对象[11]分为市场一体化、货币一体化、财政一体化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将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1.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1)更加重视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

为了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应,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更加重视经济区位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只有建立在最优的经济区位中,才能充分利用各成员的地缘优势、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集团性,因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和发展中,地缘利益一直是各成员国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地缘利益主要包括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受地理、历史、社会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地缘优势将会直接影响区域[12]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整体经济效应,国家间的地理区位与空间距离是构成国际区域经济地缘优势的主要因素。在地理位置上比较临近的国家或地区,有利于制定和执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地缘优势明显[13]。相邻的国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对深化国际分工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作用。在目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组织都集中在地理位置比较临近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等,它们都是利用了明显的地缘优势,实现了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区域性经济集团建成以后,可以把原来相邻但分散的各国小市场连接成无障碍的统一大市场,扩大企业市场范围,使企业获得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消除了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增强了市场竞争程度,促使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2)更多集中于市场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目前以及短期内一体化的对象仍将以市场一体化为主,而货币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等形式由于需要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目前只有在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存在。

市场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指消除商品、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政策、制度障碍,建立区域范围内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的内部市场,从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实现产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14]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和要素为一体化对象的组织。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自由贸易区中,成员国相互消除关税壁垒,但仍保持各自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15]他贸易限制;在南方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等关税同盟中,成员国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致的对外贸易政策;安第斯共同体等共同市场的成员国在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实现了要素市场一体化,取消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实现了劳动力和资本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目前绝大多数的一体化组织围绕市场一体化展开,主要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不一致和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商品或生产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而通过市场一体化使集团内部制定统一的政策,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家界限范围的自由流动,能够有效地推动成员国合理分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带来强大的经济效应。以关税同盟为例,成员国之间零关税,而对外制定统一的关税税率,这将使本国成本高的产品被从成员国进口的低成本的产品所代替,产生区域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扩大成员国的贸易规模,进而提高成员国的[16]社会福利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的经济效应更为明显,当成员国取消或放宽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后,资本或劳动力等要素将流向边际[17]产出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一体化一直是世界上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共同目标之一,各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将继续追求经济效应最大化。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市场一体化仍将是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各成员国仍将积极推进商品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3)更加重视互补与竞争并存的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将更加重视成员的经济结构特点,为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质量和区域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在既具有相互竞争又存在一定互补性的国家间进行。

各国的经济结构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充分认识和有效利用成员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将是考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各个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各自在资源和产业结构方面与其他国家互补或竞争的特点,遵循产业升级的规律,进行区域分工合作,依据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参与生产交易活动并从中获利。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美国和加拿大发挥资本和技术的比较优势,墨西哥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从而有效地扩大了成员国间的贸易规模,也提升了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了区域的协同发展。

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重视成员国互补与竞争的经济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经济效应,提高成员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利益。两个或多个国家及地区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越强,则相关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性越强,主要是因为各成员国可以依托不同的资源或生产方式形成紧密的[18]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而获得地区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收益。同时,成员国间的竞争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刺激公司改组和产业合理化,推动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成员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改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的经济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过程中从战略的眼光出发,针对一国的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和趋势,与经济结构存在一定互补和潜在竞争的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区域内成员国间长期的经济合作互动,从而带来一定的动态利益。(4)推进一体化的方式更加灵活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和合作领域的拓展,推进一体化的方式将会更加灵活,既包括制度性一体化又包括功能性一体化。

推进一体化的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按照共同的法律或契约让渡自己主权的制度一体化,而是出现了一系列更加务实的功能性一体化。成立较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盟等属于比较典型的制度一体化,是各个成员国通过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对成员国进行约束,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最终建立新规则而进行的成员国集体的制度变迁[19]。制度性一体化较难形成,并且达成共识后较难调整。而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只是一个协商和合作机构,没有完善的指令职能和机制化机构,属于功能性一体化。APEC通过较为灵活的方式,承认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起点不同,允许成员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承受能力,在APEC规定的时间表内对不同经济领域的自由化进程采取不同的方法。APEC规定成员用15~20年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这个长期目标。通过这种方式使各成员有时间和机会逐步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灵活的一体化方式既具有易于实施和操作的特点,又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对及时地进行调整。功能性一体化就属于相对灵活的一体化方式,各成员国在开展具体的经济合作时不需要服从于超国家规章或受强制力量制约,而是实行自愿选择和组织推动等方式,这将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国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各个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于是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积极参与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就需要协调各国的利益关系,选择既符合各方利益又有利于逐步缩小经济差距的灵活并有效的合作途径。(5)次区域集团逐步增多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体化组织的成员数量增多而政策较难协调的现象,这就促使不同国家的一部分地区组合在一起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次区域集团逐步增多。

次区域集团是指若干国家或地区的接壤地区以地方政府为合作主体,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领域内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而开[20]展的较长时期的经济协作活动。次区域集团能够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通过资源合并和产业互补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目前APEC内就存在10多个不同形式的次区域集团,各集团根据各自的经济结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和贸易安排。其中东南亚“增长三角”、湄公河区域三角等都是依据其特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情况成立的次区域集团。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等国打算成立中俄朝蒙图们江次区域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区。

次区域集团作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其具备强大发展潜力的重要原因。其优势具体表现为:次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范围比较小,决策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次区域集团中的合作一般不依赖于成员国政府间的正式协议,而通常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导向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次区域集团是由企业互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组成的跨国空间经济组合。这使次区域集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