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04:50:01

点击下载

作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

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试读:

总序

2015年,河北处于一个新旧产业交接、发展动能转换且充满“阵痛”与风险的艰难时刻与特殊时期。面对诸多困难和巨大的经济压力,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迎难而上,积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又在不断出现。今后,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平衡点、打好持久战,在战术上坚持重点突破、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和质量效益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通过开展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联合举办“河北省智库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学理论研讨会”、“深化农村改革智库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和召开“河北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科研人员的深入调研和学术探讨,形成了2015~2016年《河北发展蓝皮书》。该套书重点围绕2015年我省经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等七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形势、剖析问题、总结经验、预测未来,集中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走向。这既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也是我院系列应用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原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提出的发展思路、对策建议能够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2015~2016年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应该是我省遭遇自2012年以来最为“难捱”的一年。集中体现在:一是新旧产业接续不力,动能转换尚未完成。2016年,我省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陡然“失效”,新的接续产业虽有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处于培育期、成长期,国内国外并未形成极强的竞争优势。二是在全国“三期叠加”的总基调下,我省较之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多出一个“环境治理攻坚期”,这就规定了我省除了要应对过去因超高增速带来的产能过剩这一“后遗症”,还要下“血本”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带来的风险与压力,我省未来面临的环境治理、节能减耗的边际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三是国内外经济总体上处于不景气、不稳定大环境下,加上房地产的经济拖累,使我省确立的稳增长、惠民生等转型目标面临严峻考验。为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建议:一是强化、细化顶层设计,为京津冀协同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提供质量前提与制度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的助推作用,加速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红利”;三是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全面落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是大力提升金融实体服务效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五是加大支持力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满足我省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六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15~2016年河北省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5年,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国内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严峻形势,河北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确保了全省经济转型有一个稳定的农村环境和农业保障。“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农村农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期,预计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村改革持续深化,领取薪金、租金、股金的“三金”农民比重将有所提高,农村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为此,河北省应重点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以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农产品价格平稳、农民持续增收。《2015~2016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5年,河北省社会发展多项事业支出保持增长态势,确保了社会事业的平稳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逐步改善,尤其可喜的是困扰已久的雾霾天气治理成效显著,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环京津贫困带、公共服务差距、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城市培育等社会发展问题都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逐步得到解决。2016年,将以落实“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制定脱贫攻坚具体措施,开展实验区建设,推动城市支点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以生态环境支撑区为重点的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的民生建设,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2015~2016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5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是文化产业仍呈现逆市上扬趋势,但增加值增长幅度开始下滑,在全国排位仍居中游水平;二是增长动力呈现出全面受制的态势,但稳增长的难度要比全省经济面小得多;三是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势头大好,亮点频现,但多年来制约发展的难题仍未破解;四是以高端化的文化创意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结构仍然任重道远;五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仍然分散和低级化,与京津协同共建及借力转型还停留在表面上。2016年,我省应进一步明确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定位与目标,着力构建“1+3+6”的综合保障体系,即“一套顶层设计方案,三个基本原则,六项综合保障措施”,协同应用法规、经济、行政三种调节手段,从体制机制创新、措施保障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系统引导三地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指出: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人才储备基础雄厚、人才投入持续加大、人才产出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扩大,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很多,但机遇仍较明显,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等,都有利于人才工作。根据发展目标,针对河北实际,我们必须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保障。《2015年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报告》指出:2015年,河北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迈出新步伐。纪念抗战70周年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热情,“善行河北”继续提升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成为亮点,“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深入百姓。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依然存在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培育践行载体还需要进一步搭建,工作合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016年,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十三五”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续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功夫:重在深化,推动工作向倡导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延伸;贵在行动,在各行各业深入持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落在实践,搭建各界群众便于参与的公益活动平台;要在融入,用良法善策昭示正确的价值导向;行在群众,抓好公益广告宣传引领价值导向;成在坚持,锲而不舍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民的行动自觉,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2015年河北法治发展报告》指出:2014年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河北未来几年法治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于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法治河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是河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法治建设上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举措措施。在立法方面,突出问题导向,着眼务实管用,不断强化科学立法;在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方面,继续推行公开透明,法院加大网络庭审直播力度,检察机关网上发布重大案件信息,公安行政处罚裁决文书网上公布,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公信力显著提升。5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做了更加明确的部署;在加强全民守法方面,创新普法形式,建立多元化普法平台,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素养,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总体看来,全省法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法治河北建设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2016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性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一个引领、四个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努力实现积极服务、精准服务和有效服务,不断加强对全省经济社会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提供思想保障、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我们企盼《河北发展蓝皮书》能为全省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并希望领导、专家和一线工作者对我们的研究预测提出宝贵建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金平2016年1月

序言

杨思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种竞争既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也关系到区域、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谁就抢占了竞争的先机。《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全景式地反映了河北的人才发展状况,展示了河北的人才基础和优势,揭示了面临的问题,并努力探索人才发展规律,着眼于建设经济强省、绿色河北,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北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但人才一直是一个影响河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既有人力和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人力资源和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供给总量不足,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劳动力支撑。而由于总量供给不足产生的招工难、招工贵,抬高了劳动成本,影响了河北省第三产业的竞争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对河北省的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人力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持续多年的低出生率影响了正常的人口再生产,人力资源存量与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形成了明显的缺口,突如其来的招工难已经成为现实。而预期中的第三次生育高峰没有出现。受生存压力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日益弱化,“单独”两孩政策未能产生预期的生育小高峰,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的生育预期也不容乐观,人力资源供给总量预期趋紧,将对未来的发展需求形成重要制约。二是由于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及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水平低,受京津及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影响,人口流出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三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展缓慢,原有生产形态中的劳动力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向新业态流动存在技能障碍。

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是河北省长期存在的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中的焦点问题。而在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中,这个矛盾愈加突出。一是适应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存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才外流势头不减,人才引进难度增大。二是高端管理人才匮乏,引进困难,提高增量能力不足。

造成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一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培养高端人才的能力不足。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且不平衡,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科技创新队伍。三是由于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受经济下行压力较重,传统产业占比大,不利于适应新业态人才队伍的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认真落实国家人口政策,确保人口正常再生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分配结构调整,提高收入水平,无疑是解决人力资源和人才问题的基本前提。参与本书编写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论证。但要促进问题的解决,还需艰苦的实践和探索。

书中以突出的篇幅分析了河北省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有效利用京津及国内外人才智力提供的机遇:2022年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河北省发展冰雪相关产业及培养冰雪人才提供的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激发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北省吸引国际人才、进行国际人才交往创造的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形成人才制度优势创造的历史性机遇;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倡导“三严三实”,为我们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提供的历史性机遇;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召开,为激发河北省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七大机遇的论述,既是河北省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强省、创新强省战略,振奋人心、激发斗志的口号,也是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引领。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崛起发展的一年。人们对2016年的期待,将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河北人才发展的好书,而是“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精彩画卷。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2015年12月

总体报告

2015年河北人才发展总报告

王建强

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研究了我省“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这是省委根据河北在“十三五”处于“四个重要时期”的现实,为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作出的科学决策。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一、人才工作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人才储备基础雄厚

2014年河北省的普通高等学校达到118所,与2013年持平,招生人数34.2万人,比2013年减少0.5万人;在校学生数为116.4万人,比2013年的117.4万人减少1万人;毕业生34.4万人,比2013年增加1万人(见表1)。表1 2013年和2014年河北普通高校相关情况比较表

2014年,河北省普通中学2958所,比2013年的2944所增加14所,招生数119.50万人,比2013年的115.92万人增加3.58万人,在校生339.23万人,比2013年的318.13万人增加21.1万人,毕业生数96.45万人,比2013年的107.23万人减少10.78万人(见表2)。表2 2013年和2014年河北普通中学相关情况比较表

2014年研究生教育方面,招生13175人,其中博士571人,硕士12604人;在校生38450人,其中博士2535人,硕士35915人;毕(结)业生12131人,其中博士409人,硕士11722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方面,招生人数2890人,在校生数10019人。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2005年有1131635人,到2014年达到1201648人(见下图)。河北省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图

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学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渠道,河北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数量较多,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R&D人员全时当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雄厚的人才储备为实现我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人才投入持续加大

2014年河北省R&D人员全时当量为101434.0人年,比2013年的89987.8多11446.2人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314亿元,比2013年的283亿元增加31亿元,其中政府资金投入431500.7万元,比2013年的389829.8万元增加了41670.9万元,企业资金投入2646500.2万元,比2013年的2377339.1万元增加了269161.1万元。2014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全省GDP的比例为1.07%,同比提高0.07个百分点。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中,2014年R&D人员8783人,比2013年的8193人增加590人,R&D人员全时当量为8221人年,比2013年的7516人年多705人年,其中基础研究664人年、应用研究3011人年、试验发展4546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2014年为303852万元,比2013年的259904万元多43948万元,政府资金投入为275385万元,企业资金投入为206万元。R&D项目(课题)人员全时当量2014年为7494人年,比2013年的7146人年增加348人年,R&D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为197504万元,比2013年的174729万元多22775万元。另外,高等学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等项目都呈上升趋势。人才投入的增加尤其是科技人才投入的增加对于河北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三)人才产出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2014年我省专利申请量达30000件,授权量20132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8.6%和10.7%。截至2014底,有效发明专利9066件,比2013年增长22.4%。发表科技论文43005篇,出版科技著作1204种,其中,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发表科技论文2304篇,比2013年的2164篇多140篇,出版科技著作104种,比2013年的122种少18种,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31620篇,出版科技著作967种。载体建设方面,2014年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36家,比2013年的409家多2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家,比2013年的175家多22家,重点实验室92家,比2013年的87家多5家,人才的载体建设取得的进展,对人才的聚集能力有所提高。组织实施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62项,比2013年的205项多57项,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61项,比2013年的47项多14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25项,比2013年的20项多5项,总体成效显著。(四)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扩大

2014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评选出“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1人,二层次人选99人,7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百人计划”人选,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省委组织部组织评选出180名省管优秀专家。另有“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四个一批”人才100名,第二批燕赵文化英才工程人选30名。这些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规模扩大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河北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河北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机遇最为宝贵,机遇稍纵即逝。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但总的看,其发展的机遇仍较明显,这些机遇同时有利于我省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省有效利用京津及国内外人才智力提供了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总书记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河北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可以说,这一机遇对我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在人才工作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省及京津两地人才区域合作增添了动力,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河北可以抓住这一机遇扬长避短,大力集聚京津乃至国内外人才智力,把人才区域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会使一些产业转向河北,同时带来宝贵的人才资源;交通、产业、环保产业的率先突破,将为三地人才相互流动提供便捷的通道;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我省打造起高水平的人才载体;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将有利于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各方面对于协同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将有利于我省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对京津及至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二)2022年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省发展冰雪相关产业及培养冰雪人才提供了机遇

2015年,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凭借已有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成功获取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京张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是京冀联手合作的成功范例,对于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展示京冀两地实力、推动两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省而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为张家口和我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旅游和体育产业、扩大对外影响提供机遇。人才方面,将直接推动我省冰雪产业的兴起和催生大量冰雪人才。据有关方面专家分析,未来几年京津冀区域将拥有1700万滑雪爱好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冰雪爱好者,仅冰雪服务人才就需要约17万人。为了成功举办2020年冬奥会,京张正在联合培养大量冰雪产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直接奋斗在冬奥会一线,而且在冬奥会结束后还会为冰雪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三)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激发我省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要求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等新举,必将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供政策保障,为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我省吸引国际人才、进行国际人才交往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构想,为推进我省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共同繁荣,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与我国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通过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河北处于国家东部区域,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必然惠及我省。“一带一路”战略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由于“一带一路”是开放型的国际战略,在人才方面,有利于我省吸引国际人才、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项目合作共赢,借助国际人才智力助推我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目标。(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形成人才制度优势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人才工作放在第八部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中,突出了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巩固和强调了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等新的理论观点。同时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清除人才流动障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等。中央对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决策,将对我省的人才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省着力实现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形成人才制度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六)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倡导“三严三实”,为我们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倡导“三严三实”,是为了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领导干部都是经过党委组织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的,在重视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方面,在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直面矛盾方面,在对党忠诚、老实做人方面都应该是“标杆式”的人选。通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通过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和“四难”等问题,通过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以上措施的实施,为我省打造一支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作为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崭新局面提供了机遇。(七)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召开,为激发我省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共河北省委第八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战略部署,研究了我省“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全会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主要目标,“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提出要集中力量实施攻坚突破,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工作和扶贫开发方面实现新突破。这些要求,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我省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必将大大激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而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充分的机遇和条件。三、当前我省现有人才工作的优劣势分析(一)优势方面

河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数量和储备,且其总体数量呈持续增长状态,增长率较快。人才投入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人才投入占据主要地位,已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无论企业、高校还是科研开发机构,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入远超基础研究投入,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性增强,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河北人才产出成果增幅较大,特别是专利授权数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省创新人才水平的提高,且专利极易与经济相结合,易催生出新的产品或产业,对于创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河北省人才载体和平台建设力度持续加强,人才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人才的整体环境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有利于省内人才聚集与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对于吸引和借用省外各类人才、智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二)劣势方面

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有所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规模虽然持续增长,但由于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增长速度不快,并不能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很好的人才支撑。人才投入数量不低,但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在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方面的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政府资金占据了绝对优势,企业投入差距太大,产学研紧密结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产出成果数量较少,层次较低,其产出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河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以及技术市场技术输出合同数额在全国的排名有下降趋势。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呈现明显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且差距的剪刀差还有拉大的趋势。人才工作基础还较薄弱,人才统计基础数据近两年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省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科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工作主基调的开展。四、我省人才工作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一)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转型升级是今后河北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主动把握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以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型、外向型迈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此,人才工作方面,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实《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创新工程师培育工程,重视科技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给予科技人才在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和培训机构方面的选择自主权和培训经费保障,形成终身性的人才培育体系和机制,促进其知识不断更新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着眼未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营造有利于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强“巨人计划”“百人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围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搭建人才战略平台,不断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体系。在“三三三人才工程”“青年人才拔尖工程”等人才培养扶持项目建设方面,以及河北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计划方面,重点选定一批具备创新素质、发展潜力大、崭露头角的青年科技人才,制定专门培养计划和专门措施,予以重点培养,加大科研立项支持和科研资助力度,支持他们到国内外著名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进修学习,将他们逐步培养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帅才和将才。优秀专家出国培训,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促其更新科技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二)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是我省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用好、用足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推进京津科技创新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柔性引进京津人才智力,带动相互间要素流动、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带动科技教育和经济合作,加快协同发展进程,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要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和思路,突出人才共享,加强人才合作,用好京津人才智力。利用北京新机场建设、产业协调、环境保护、交通对接、京张共同承办冬奥会等具体合作事项,加强与京津深度合作。通过政策创新,鼓励京津人才来我省开展技术合作、定期服务、技术入股和投资创业。支持省内企事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方式,与京津人才开展合作。要加强与京津名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围绕我省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重大关键技术革新,推动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联盟发展,建立京津冀共同技术市场、京津冀政府间科技和人才合作协调机制,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科研成果孵化和转化。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吸引京津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到河北创新创业。对于引进的各类人才,取消各种政策性限制,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变人才竞争为人才合作,共同促进协同发展。(三)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

创新引才聚才方式,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瞄准“高精尖缺”,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特别要注重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的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在目前国内各省市间争夺最为激烈,各省市都在尽全力实施。要以“千人计划”为重点,以更宽的眼界、更广的思路和更宽的胸怀大力实施“千人计划”。要根据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编制人才引进目录,对“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要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要通过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建设,为海外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加快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通过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完善人才引进服务手段,健全人才信息服务网络等手段,大力引进各类所需人才智力。通过在海外设立留学人员及外籍人才工作站或联络处,聘请海外联络员,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团体的联系和沟通,发挥省留学人员联谊会、海外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外华人社团、留学生团体组织等的联系,以适时引进海外人才。(四)重点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形成以创新为主导,以创新能力、水平、绩效和贡献为基本依据,科学、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全面推进各类人才成果及其评奖、职务资格、职务聘用、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评价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创新。深化人才使用制度改革,形成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创新作用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体制机制。推进分配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劳动、创新业绩和贡献与收入紧密关联,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贡献的收入分配激励保障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部门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流动。破除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人才资本有偿转移制度,解决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关系的衔接、转移和接续问题,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实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保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适合各类人才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变“管”人才为服务人才,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评体系,建立新型考核评价制度,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做好人才工作,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着力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郡县治,天下安。”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委书记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高低,更加关乎我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举办全国县委书记研修班,到表彰优秀县委书记,其目的就是以县委书记为表率,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政领导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县委书记在干部序列中级别不高,但责任不小,地位特殊,是“一线的总指挥”。河北推进总体发展战略落地生根,需要着力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要以“四有”和“四人”这个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新标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使县委书记经受各种考验和锻炼,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责任。为了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委对河北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两轮驱动、促进三个集中、实施四大战略”的安排部署,这就要求县委书记切实担负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奋发作为,做县域经济发展的开路人。当前主要是制定好发展规划、加强用地管理,用好政策措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对河北的主要功能定位,建设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经济强县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县级承担起主体责任。新型城镇化要通过提高建设质量,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推动产城教融合,对产业园区、县城建设、教育园区进行科学布局,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要符合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要助力扶贫开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致富一起抓,在资金投入上整合使用,在政策措施上衔接配套,在工作力量上统筹摆布。这就要求县委书记带头抓、作示范,把握和顺应新要求,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省委要按照好干部标准,把那些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政治上坚强、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县委书记岗位上来,以“四有”和“四人”标准对照要求县委书记。不断加强县委书记培训教育工作,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充实县委书记的头脑和加强工作实践指导。要加强对县委书记履职尽责的监督考核,督促县委书记要切实履行职责,端正用人导向,推动工作重心下移,重视抓好基层工作,使他们坚持干事谋事相结合,以干事成事论英雄,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推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不辱使命、激情奉献。作者单位:河北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专题报告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人才强省的总体路径与对策

河北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课题组

河北是一个拥有7千多万人口的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河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北的发展更需要人才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发挥好人力资源优势,更好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强省的转变,既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目前需要着力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河北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及优劣势分析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总量。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而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属优质的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三者是一种包含关系,本研究从河北人口资源这一人力资源的基础资源开始,最后到高端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全面、深入分析了河北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一)河北人力资源基本情况1.河北人口资源基本状况

截至2013年末,河北总人口为7332.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7%。按城乡分,城镇人口3528.45万人,乡村人口3804.16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3723.50万人,女性人口3609.11万人。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分别是:0—14岁人口比重为17.95%,15—64岁人口比重为72.96%,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9.09%;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分别是,未上小学人口比重为3.82%,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24.57%,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48.9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15.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7.44%。2009—2013年河北人口资源数量见表1,2013年河北各市人口资源数量见表2。表1 2009—2013年河北人口资源数量统计表表2 2013年河北各市人口资源数量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4年卷)。

与2009年相比,河北近5年人口资源总数增长了4.25%,人口总量位于全国第6位,是名副其实的人口资源大省;河北人力资源素质取得明显改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逐步增加,由2009年的4.98%上升为2013年的7.44%。各市人口资源排名前5位的是保定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唐山市和沧州市,5个市人口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资源总量的63.09%。2.河北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本研究采用就业人员这一人力资源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来代替人力资源基本指标,反映河北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末,河北就业人员共计4183.93万人,比2012年的4085.74万增加了98.19万人(见表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09.86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1.31%;乡村就业人员2874.07万,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8.69%(见表4)。表3 2009—2013年河北就业人员数量统计表表4 全社会就业人员人数及构成

城镇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653.36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49.88%;私营个体就业人员453.03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34.59%;灵活就业及其他就业人员203.47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15.53%(见表5)。表5 河北城镇就业人员人数及构成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404.49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3.5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438.07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4.3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341.37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2.06%(见表6)。表6 河北按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及构成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3年卷)。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排名前10位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1404.49万人,制造业851.09万人,建筑业453.07万人,批发和零售业363.66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93.14万人,住宿和餐饮业178.78万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40.09万人,教育125.56万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3.47万人,采矿业96.42万人。这10个行业就业人员数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数的33.57%、20.34%、10.83%、8.69%、4.62%、4.27%、3.35%、3.00%、2.47%和2.30%,共计93.44%。

与2009年相比,河北人力资源增长明显,近5年就业人员总数增长了10.32%,并且人力资源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由2009年的39%下降到2013年的33.57%,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分别由2009年的31.73%、29.27%上升为2013年的34.37%、32.06%。3.河北人才资源基本状况(1)人才总量。截至2012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15999人,比2011年的5065699人增加450300人(见表7)。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为7.57%,比2011年提高0.58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人才总量数值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沧州、邢台、廊坊、张家口、衡水、承德、秦皇岛,它们分别占全省人才总量的16.64%、14.95%、12.01%、11.95%、9.69%、8.50%、7.31%、5.08%、5.06%、5.00%、3.81%(见表8)。表7 2008—2012年河北人才资源数量统计表表8 2008—2012年河北省各设区市人才总量表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3年卷)。(2)人才密度。2012年全省人才密度11.51%,比2011年的10.79%增长0.72个百分点(见表9)。从区域分布看,人才密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邯郸、廊坊、唐山、石家庄、承德、沧州、秦皇岛、张家口、邢台、衡水、保定(见表10)。表9 2008—2012年河北人才密度表10 2012年河北省各设区市人才密度(3)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2年末,河北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164205名,比2011年的1157712名增加了6493名。专业技术人员行业排名前10位的是: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建筑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这10个行业分别占到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9.52%、15.49%、3.64%、3.13%、2.91%、2.38%、2.26%、2.19%、1.48%和1.45%,共计94.45%。作为科技载体和创新主体的科技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特别是科技人才中的R&D人员更是科技人才中的精英,需要重点关注。2013年河北R&D人员全时当量为89987.8人年,比2012年的78532.5人年增加了11455.3人年,增长了14.59%。河北R&D人员全时当量由2010年的62302.3人年上升为2013年的89987.8人年,增长了44.43%。(二)人力资源优劣势分析1.人力资源数量较多但总体质量不高

截至2013年底,河北人口总量为7332.61万人,全国排名第6位,仅次于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苏,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充足,就业人员共计4183.93万人,总量优势明显。但河北人力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一般劳动力较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仅占总人口的7.44%;高素质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密度偏低,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为7.57%,2009—2012年,河北人才数量年均增长6.03%,人才的增长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见,河北人力资源具有数量优势,但不具质量优势。2.人力资源体系完整但结构性短缺突出

随着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河北已建立起了种类、专业、行业等类别齐全和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体系,石油化工、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类别人力资源数量也比较庞大,但结构性短缺较为突出,高层次人才资源、创新人才资源紧缺。首先,人才资源产业、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产业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卫生与教育系统,河北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75%集中在学校和卫生系统,在教育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占到60%,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交易、营销决策、商业贸易等其他行业各类人才明显不足。其次,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从层次结构上看,初级人才比例过大,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比例偏低,支撑河北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保优化的专业性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目前,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仅为6%,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雾霾严重、交通便利等因素,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持续加强,高端人才,甚至是储备性人才亦出现大量外流现象,对河北今后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3.人才资源规模较大但分布不平衡

截至2012年底,河北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15999人,人才资源规模较大,但分布不平衡。第一,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人才总量排名前5位的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沧州人才总量占到全省人才总量的65.24%,其他6个市人才总量较少,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人才支撑。第二,城乡区域人才资源分布状况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城市人才相对富集,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弱化严重,优质人才资源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弱。人才分布“二元结构”,导致项目、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难以向农村流动,城乡人才“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第三,高层次人才资源配置不优、利用不充分,“国有化倾向”严重。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0%以上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中,事业岗位占80%,企业仅占20%,与全国平均60%以上的企业集中度和发达国家70%以上的企业集中度相比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个别国有企业人满为患,另一方面是经济部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紧缺,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一种严重的“隐性”浪费。4.人才资源新优势初显但整体创新力竞争力较弱

随着河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的坚定实施,河北传统产业人才资源的突出优势弱化,一些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人才优势得以形成,但河北人才资源整体竞争力较弱,人才队伍整体创新力不足。科技成果是衡量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3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3136项,比2012年减少了408项。由各年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可知,近年来河北人才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2013年登记科技成果3136项,与2011年的3131项基本持平,比2012年的3544项减少了11.7%。说明虽然河北省人才总量在稳步增加,但创新成果并没有随着人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人才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还不能够满足河北省打造“河北经济升级版”的需求。5.人力资源成本优势犹存但趋于弱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虽然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但差距减小。2013年,河北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1501元,与2012年的38658元相比,增加了2843元,增长7.4%。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532元,比上年增加2990元,增长7.6%。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发展与竞争的低成本优势趋于减弱。从全球和全国看,发展与竞争已由主要依靠人力资源数量和成本优势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质量优势、人才优势。就河北省而言,这一转变也已在进行当中,但进展较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