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百科——抑郁焦虑防治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07:57:50

点击下载

作者:杨甫德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健康大百科——抑郁焦虑防治篇

健康大百科——抑郁焦虑防治篇试读:

前言

现代人压力重重,考试、就业、婚姻、职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负担与不如意,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独自在苦闷中彷徨,甚至度日如年。这些人也许已经有了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如果不加干预而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到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有些患者甚至可能走上绝路,因此要引起重视。

抑郁症不仅是自杀的主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将位于所有疾病负担的第二位。虽然人类面临如此严重的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水平上。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曾将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抑郁影响每个人”。

20世纪80年代后各种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先后问世,让人们对更好地治疗抑郁症有了希望。抑郁症与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很好,有相当多的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重新回到了家庭,重返了工作岗位,能够出色地履行应尽的职责,这样的例子在精神科也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近年来,焦虑障碍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关注。焦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据报道,在美国该病的终身患病率为4.1%~6.6%,与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一样,焦虑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焦虑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缺损,已成为与抑郁症一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书分为抑郁、焦虑两个部分,每部分按照发病原因、常见表现、治疗康复方法划分为章,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解除它们带来的困扰提供了有效方法。

本书编者包括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解放军301医院心理科的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专业人士,他们根据在各自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患者对抑郁症、焦虑症存在的困惑和疑问提出了科学、实用、可操作的解答。期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抑郁和焦虑的困扰,拥抱幸福的生活。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以供再版时修改,因而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杨甫德2013年11月

第一章 情由心生 内外夹击

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21世纪威胁人类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本病发病率极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很大,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要认识一种疾病,首先要了解病因,只有认识了疾病的病因,才能有效地预防、识别和治疗。抑郁的发病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素质、躯体因素、家庭环境、受教育情况、应激事件、个人成长经历、人格以及某些药物或者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等。在某些个体,某单一因素是致病的重要或突出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个体,致病原因则可能是多方面的。本章重点从遗传、躯体疾病、内分泌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解答抑郁症发生原因的问题。第一节 消除抑郁 连根拔起1.抑郁症是遗传性疾病吗

抑郁症是遗传性疾病吗?这是许多抑郁症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抑郁症会不会通过基因遗传,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也发现抑郁症的确存在明显的家族集中性。家系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几率越高。有研究表明,如果父亲或母亲中有1人罹患抑郁症,他们的子女罹患抑郁症的几率约为20%。成长于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两人均罹患重度抑郁症的几率近7成。关于对抑郁症所导致的自杀死亡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上述研究说明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这仅能说明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它与遗传性疾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会不会罹患抑郁症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抑郁症的致病因素还包括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来说,社会、心理因素对发病的影响远比遗传因素大得多。所以不论有没有抑郁症的家族病史,面对问题时都要从正面思考,积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2.抑郁症下一代发病的概率有多高

很多准备结婚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担心:“我的下一代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吗?”有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抑郁阳性家族史者占40%。国外一项报道中指出,抑郁症患者其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约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约为4.8%,三级亲属(堂、表兄妹)约为3.6%。

但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遗传因素只是抑郁症发病的诸多原因之一,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交织其中。而关于抑郁症的遗传方式还不是十分明了。部分研究发现,抑郁症的遗传方式非常复杂,与其他遗传性疾病不同,现代医学无法根据亲属的发病情况准确估计其下一代罹患抑郁症的概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抑郁症患者的话,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将大大增加。3.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哪个起的作用大

抑郁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的疾病,由于各有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故无法用同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来解释。当今的研究发现,抑郁症与遗传、内分泌紊乱、社会心理因素及神经结构器质性病变有关,社会心理因素与人的心理素质即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又与一个人的遗传因素有关,可以影响遗传信息传递,引起染色体、基因的突变。国内外学者从群体患病率、家族史、双胞胎、寄养子、基因位置、基因活性、基因连锁、基因关联性以及遗传方式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均显示,遗传因素是情感障碍的病因。

对于个体来说,抑郁症的发病与一个人的遗传、生理、生化等生物学因素均息息相关,并且与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有关。其中,应激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丧失亲人等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中,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如长期持续陷入家庭矛盾、经济拮据、人际纠纷和罹患慢性躯体疾病等社会环境之中,可能诱发抑郁症。但是,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遭受心理社会因素刺激的人都会罹患抑郁症,研究表明,同时亲身经历地震灾害并在灾害中丧失亲人的人,他们罹患抑郁症的情况差异很大。

所以,抑郁症的发病与基因和环境因素均相关,但两者对发病的影响多大尚不十分明了。4.抑郁症与性别有关吗

1994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男性终生患病率为12.7%,女性为21.3%。2003年北京安定医院马辛等对北京市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终生患病率为5.01%,女性终生患病率为8.46%,男性时点患病率为2.45%,女性时点患病率为4.0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女性较之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对于女性更易患抑郁症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是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达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第二是女性更容易紧张。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如性虐待、家庭暴力等。第三是女性在一生中会经历月经期、妊娠、产后、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的前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患抑郁症的女性几率更高,所以“经前期紧张症”、“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等屡见不鲜。5.东西方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有差异吗

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某些基因片段上可能存在差异,故从生物学因素上其可能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有所不同。同时抑郁症又受多种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但截至目前除了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尚不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病风险下定论。美国一项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终生抑郁症患病率为4.9%,恶劣心境为3.3%。1994年另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17.1%,恶劣心境为6%。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心境障碍年患病率以美国最高,尼日利亚最低。对10个国家和地区的社区调查中,各国家和地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中国台湾仅为1.5%,黎巴嫩高达19.0%,年发病率中国台湾仅为0.8%,而美国新泽西州为5.8%。可见,抑郁症的发病可能跟社会、文化等因素更加相关。6.抑郁症发病与种族有关系吗

目前尚缺乏全球范围内大型抑郁症与种族相关的流行病调查数据,仅有与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未有大型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故不能做出结论。但现有证据表明抑郁障碍与遗传素质密切相关,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基因定位。这些基因在种族中有无人群分布趋势,目前亦无定论。而且抑郁症的发病与文化、环境等多因素相关,有关抑郁症与种族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7.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易患抑郁症吗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罹患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有差别的。我国198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11%,农村患病率为4.12%,高于城市患病率(2.09%)。我国台湾一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86%,其中农村的发病危险率为5.07%,高于城市的2.61%。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看,农村人口抑郁症发病危险明显高于城市人口。这反映出抑郁症的发病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而且也可能与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甚至婚姻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8.内分泌失调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吗

产后抑郁,这个名词许多人并不陌生。研究显示,平均每10位产妇中就会有1人出现产后情绪抑郁或焦虑,很多明星如布兰妮•斯皮尔斯、安吉丽娜•朱莉等都曾受到产后抑郁情绪的困扰。而产后抑郁的一大元凶就是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因为在分娩前后,产妇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发生很大变化,这可能是产后易发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更年期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激素分泌下降,其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这也佐证了上述观点。

产后抑郁症除了与内分泌系统变化有关以外,另一种重要的激素——褪黑素也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褪黑素是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因能使皮肤颜色变浅而得名。褪黑素的合成及分泌有昼夜、季节节律,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褪黑素分泌的多少与光照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白天褪黑素的分泌少于夜间。当褪黑素分泌紊乱时,人们也会出现抑郁情绪。总之,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是女性抑郁症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9.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易患抑郁症吗

在一般人看来,女性天生敏感,容易紧张。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女人之所以容易紧张,是和体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一项由美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发现,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脑很容易处在紧张状态中。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患类似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2倍的现象。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了解为什么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受紧张情绪的控制。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生物学上的差异,如激素变化和基因构成等。雌激素可以影响大脑对紧张刺激的反应,特别是影响对紧张十分敏感的那部分。尽管有多种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郁症,但研究结果证明,雌激素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研究对开发针对女性特殊生理情况的抑郁症治疗药物十分有帮助。如果能通过控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来遏止抑郁症的发展,这对广大女性患者来讲将是一个好消息。总之,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易致女性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只是导致女性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而女性患抑郁症几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目前仍无统一的认识,仍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10.妇女生产后为什么会容易患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在分娩后的第1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产后1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妇女产后抑郁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公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上的变化,产妇分娩后的数小时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二是生活方式变化,新妈妈要适应新的角色,要日夜照顾小孩;三是遗传因素,研究发现,许多产后抑郁症患者她们的家族中有产后抑郁症的病史,所以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对新妈妈要给予力所能及的生活上的照顾,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一旦发现其有情绪低落、易哭泣等抑郁表现时,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应当注意的是,严防产后抑郁的患者出现扩大性自杀的可能,即患者担心自己死后幼小的孩子无人照料而伤害孩子。11.女性抑郁发作与月经有关系吗

很多女性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与月经相关,呈周期性。其实,她们患上了“月经前期烦躁不安症”,这是一种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的情绪失调,不同于轻微的经前期综合征,这种疾病不只表现为易激惹或喜怒无常,许多人的情绪异常表现与抑郁症很相似,只是时间持续不同。许多女生在月经来临前1~2周即开始感到情绪低落,到月经开始时情绪恢复正常。经前期烦躁不安症患者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高涨的怒气,持续生气或易激惹,不能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明显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明显紧张、焦虑,感觉被“边缘化”;明显情绪低落、消极;对普通运动项目兴趣缺失;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缺乏活力,精力不足;食欲降低或提高,对某种食物的渴望增加;睡眠增多或减少;强烈的失败感、无助或失控;有胸闷,头痛,身体触痛或肿胀,关节或肌肉疼痛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话,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12.更年期妇女易患抑郁症吗

许多更年期的女性特别容易情绪激动,有的人爱发脾气,这是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更年期抑郁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有一项研究发现,约有46%的更年期女性罹患本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原因是当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其卵巢开始萎缩,绝经后雌激素分泌锐减,会出现烦躁、易激动、潮热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令患者焦急不安、心情不悦,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反复下去就易发生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除了有典型抑郁症的表现之外,还经常伴有目光迟滞、饮食量少、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减退等症状。她们的睡眠障碍主要以早醒为主,这也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患者往往较以前早醒2~3小时,醒后无法再入睡。这些患者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一言一动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激越型抑郁症患者,言语动作都明显增加,焦虑恐惧,激动自伤,危险性很大。

更年期女性应该正确认识本病的病因,了解其临床表现,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出现了早期临床症状,不要因此而忧虑不安,因为更年期生理、心理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过程,应该明白更年期的一些不适症状是内分泌失调带来的,待更年期结束后,这些症状会有所改善甚至自然消失,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13.长期服用激素类药品会引起抑郁症吗

在精神科门诊中,许多患者因为患有躯体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可的松等激素类药品,他们非常关心长期服用这类药品是否会引发抑郁症。目前的研究显示,可的松类激素类药品与抑郁症的发病无明确关联。2011年,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工作组的报告显示,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与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而且这些抑郁症可能是严重抑郁发作。GnRH激动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抑制性腺功能,以治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GPRD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GnRH激动剂治疗的男女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每100人中1~10例。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GnRH激动剂的使用导致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约50%。对于前列腺癌患者,GnRH激动剂的使用导致抑郁症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97,该风险高于由前列腺癌本身引起的抑郁症风险。14.孕妇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吗

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怀孕期间是一生中感觉最幸福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也发现,约有10%的女性在孕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表现。导致孕期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的变化。激素的变化将使一个人比以往更容易感觉焦虑,因此,当开始感觉比以往更易焦虑和抑郁时,应注意提醒自己,这些都是怀孕期间的正常反应,以免为此陷入痛苦和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另一些容易导致孕期抑郁症的诱因包括家族或个人的抑郁史,如果你的家族或你本人曾有过抑郁史,那么当你怀孕时,就更容易出现抑郁表现。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这也是妇女在孕期和产后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你与你的配偶关系紧张,并且已无法自行解决问题,那么最好立即找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很多人认为只要孩子一出生,夫妻间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事实上孩子的到来只会增加夫妻关系的压力,只有通过咨询,找出相应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手段。

研究还发现,很多妇科医生都忽视了对孕期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而简单地把孕妇的沮丧抑郁归结为一时的情绪失调。其实,如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及时治疗,孕期抑郁症也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它会使孕妇照料自己和胎儿的能力受到影响,并给妇婴带来不良后果。15.患有躯体疾病与抑郁症有关系吗

患有躯体疾病的人是否更易发生抑郁症呢?许多人发现,患了躯体疾病后情绪会表现得很低落。研究显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第一,一些躯体疾病本身会影响脑功能,从而引起抑郁情绪。也就是说躯体疾病是病因,抑郁障碍是结果。这时如果能够将躯体疾病治愈,抑郁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第二,治疗躯体疾病的很多药物如利血平、避孕药、抗癌药、左旋多巴等也可以引起抑郁情绪。第三,躯体疾病作为一种应激事件,疾病本身的轻重缓急、痛苦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反应。但是,心理反应的轻重更主要是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及患者想象中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时一种轻微的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患者估计错误,进而惶惶不可终日,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第四,复杂的医疗过程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有研究表明,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一组治疗室内放置了复杂的治疗仪器,让患者目睹仪器的运作和复杂的操作,另一组则将治疗仪器隐蔽在其他房间。结果后组患者较少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变化,而且症状减轻程度也较前组明显。对于住院患者,由于所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会使患者感到不便和不安;与亲人分离会使患者失去了原先的心理支柱和安慰;其他患者的呻吟、叫喊、死亡等都会对其他患者造成心理创伤。16.长期卧床的患者易患抑郁症吗

长期卧床对一名疾病缠身的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对其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久病卧床的患者因暂时或永久失去了某些生理功能,加之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或沟通,其对疾病康复的担忧、失望和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影响等极易产生抑郁症。因病或被迫需要长期卧床者,在卧床的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如感染、压疮、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常见的并发症,也同样会增加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这不仅给患者的康复造成困难,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亲友增加了工作量和负担。对此,患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亲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大家都要舍得付出,以尽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在卧床的过程中不出现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做好健康教育,以及各项护理工作,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看到终将康复的希望;亲友们则要加强对患者的照顾、关切与心理支持等,给患者以温暖;必要时还可请心理医生协助预防和治疗,以有效防治并发症以及抑郁症的发生。17.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是不是容易患抑郁症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国民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癌症患者的情绪问题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很多研究发现,当人们不幸患上癌症时,他们的心理都会经历四个阶段:①否认。很多患者不相信自己会上患癌,怀疑医生是不是误诊。②愤怒。当经医生证实确实患上癌症后,许多患者会变得十分生气,抱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偏偏让自己患上这种不治之症?③妥协。之后,患者会逐渐接受现实,他们会开始关心自己怎么样才能活的更久,并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甚至是未经证实的所谓“偏方”。④抑郁。许多癌症患者经过各种治疗之后,病情反复的变化,这时患者开始逐渐对各种疗法失去了“兴趣”,许多人甚至没有了求治欲望,产生了抑郁情绪。

研究显示,患上癌症对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很多人会出现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心境不佳,失眠,对未来失去信心,有的人还会出现易激惹、冲动,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累赘,并因此选择自杀。

因此,在癌症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抑郁的治疗,及时消除抑郁情绪。18.甲状腺疾病会引起抑郁症吗

甲状腺分泌失调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种是甲状腺分泌过盛,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另一种表现为甲状腺分泌过少,叫作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这两种病症的起因很多,但大多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造成。

有关甲状腺功能与精神疾病相关的观察,在一百多年前便有过首次的报道。医学界目前认识到脑部的正常发育和正常的功能运作,需要有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数据显示,大约4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亢进患者有抑郁症状。另外,还有研究显示,那些对抗抑郁治疗没有反应的抑郁症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被发现可能有甲状腺分泌失调的问题。

因此,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研究,以了解甲状腺分泌失调与抑郁症的关系,并希望能从中找出治疗抑郁症的方法。19.脑卒中后会患上抑郁症吗

在临床上,老年人患脑血管病后较容易患抑郁症。这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不稳定,有的人会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谈,继而话语古怪、疑神疑鬼,全身疼痛的主诉较多,许多患者晚上睡不好觉,自诉一上床就做噩梦。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患者可能已经出现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几率,建议脑卒中疾病治疗稳定后,要试着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结识一些老年伙伴和朋友。切不可长期待在家里与电视为伴。同时,要学会淡化生活中的不愉快和不幸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家属在护理中应配合医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注意使用同情和鼓励的语言,消除其紧张情绪,满足其合理要求。及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不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第二节 减少抑郁 内外兼修20.经常受挫折打击是不是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挫折,例如失恋、失业、离婚等,许多人在经历这些生活事件之后,会产生抑郁情绪。为什么这些人会出现抑郁情绪呢?

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重病、事业挫折等,此时的人如同戴上了灰色的眼镜,世上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暗淡起来,生活似乎失去了阳光,持续存在的令人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使得个体在生理、心理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就会感到心身疲惫,无力支撑,逐渐出现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如情绪沮丧、意志消沉、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研究发现,易产生抑郁情绪的人大部分性格都很好强,一旦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没有达成,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很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的人甚至整夜睡不着觉、胡思乱想。21.失恋之后是不是更容易患抑郁症

失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失恋后都会伤痛欲绝,无法从中解脱出来。面对失恋,难免会出现抑郁情绪,失恋的打击往往让人无法承受。原本相爱的人突然分手,是一件让人震惊,难以接受,感到愤怒、忧伤的事,很多人形容失恋后的心境是“心好像破了一个大洞,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种巨大的精神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出现失恋抑郁症这类心理问题。其症状表现为:悲观、绝望、烦躁、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有自杀念头,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

若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应尽快找专家就诊咨询,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自我调养对尽早康复也至关重要。可以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如打扫房间,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规律化也很重要。起居有规律,按时吃饭休息,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项研究显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朋友是良医”,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联系和定期与朋友聚会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孤独感,减轻抑郁症状。22.为什么离婚后的心情总是晴不了

婚姻让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获得一些益处,结束婚姻关系导致的痛苦和忧伤则让人们更容易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离婚,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创伤。人们经过一场残酷的“离婚战”,往往身心疲惫,精神不振。绝大多数刚刚离婚的人,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心情沮丧,情绪低沉、伤感,有的人还会出现愤恨、不满、自卑、看破红尘等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同时,面对周围人的非议和白眼,他们会感到孤独、无奈和愤愤不平。

第一,离婚虽然解决了过去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际关系的断裂。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修复与重建,在此之前,定会有一段凄凉与孤独的感觉。第二,是失落感,离婚前虽然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痛苦的、艰难的挣扎过程,但是离婚后,就会立即感觉到自己在这场婚姻中付出和失去的太多。第三,是自卑感,则是由于跟自己过不去,认为离婚的女人低人一等或不再有往日的风光了,怀疑和害怕别人在背后议论。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对于敏感多虑的女性来说,这种挫败感给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更甚。很多离婚女性被周围人的询问、议论弄得精力憔悴,让她们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于是抑郁、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纷纷找上门。23.孩子也会得抑郁症吗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快乐”,有一种孩子表现为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另一些孩子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告诉母亲心中不快乐,但是,大约也有20%的孩子不会告诉任何人心情上的沉闷,他们觉得“他们会听我说吗?”“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

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会忧心忡忡?很可能与学习压力、跟同学老师的不和睦、受到批评指责、父母婚姻出现问题等不愉快有关。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最容易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关键是要重视。如果发现以下一些信号,父母要提高警惕:孩子的情绪变得十分暴躁,经常发脾气甚至打父母;持续一段时间的自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失去兴趣;人变得木讷迟钝,独来独往,郁郁寡欢;胃口不好,失眠,身体频频不适。

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表现,要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24.经济压力大是不是更容易患抑郁症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所面临的就业和工作压力普遍增大。而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和物质至上主义的流行,使得个人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这种普遍、持续的现实压力和心理焦虑,成为新时期人们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很多家庭都面临子女的教养、就业和再就业、老人的医疗费和生活照料,以及工作学习紧张、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不仅如此,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更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中年人最为艰辛,上要孝敬父母、下要哺育孩子,自己和家属还随时面临失业、下岗、息工、孩子读书就业和收入不高、支出猛涨的压力,许多人选择了自我沉默而抑郁。我们设想一下:一位企业里的临时工,一个月的工资不高,生活很拮据,突然妻子发现患上重病,儿子上学又需要一笔费用,正在此时企业裁员,他又失业了,他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许多人面对这样的变故,会感到自己十分失败,很可能由于这次失业而陷入抑郁之中。25.老年人是抑郁的高危人群吗

抑郁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好发年龄在20~50岁。重症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其中50%的患者在20~50岁之间有过一次发作。65岁后首次抑郁发病者较为少见。因此抑郁症是学生和上班族常见的精神疾病。女性抑郁症的好发年龄为35~50岁,不少女性生孩子以后或更年期均是发生抑郁症的“活跃期”。更年期也是较易发生抑郁症的年龄阶段。在医学上一般把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这个年龄阶段称之为更年期。这个阶段在人的生理上变化较大,抵抗疾病的免疫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常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和情绪变化,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婚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在心理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26.哪些老年人容易患抑郁症

在身边经常会看到很多老人在树荫下棋盘旁对弈,小区活动广场每每能见到很多老人翩翩起舞,同时也能看到迈着沉重的步子、形单影只、长吁短叹的老人,也有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甚至患上抑郁症的老人,那么,哪些老年人容易得抑郁症呢?(1)刚退休特别是城镇中的老年人,退休之后社会活动圈子缩小,常常觉得无事可做,或做什么事都觉得不适应,容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2)退休前为领导干部的老年人,退休之前习惯了众人簇拥的感觉,退休后总是处在一种“人走茶凉”的感慨中,难免会产生失落、空虚和困惑感。(3)性格内向、朋友少的老年人,遇到不愉快的事不愿找人倾诉,也无适当的倾诉对象,情绪得不到宣泄。(4)无兴趣爱好的老年人。(5)丧偶的老年人。(6)躯体疾病多的老年人,一方面要面对疾病本身的折磨,另一方面因增加家人的负担,往往容易产生感觉自己无用、自卑、成了家人的累赘的心理。(7)家庭社会支持少的老年人。(8)家庭矛盾明显的老年人,如夫妻不睦、子女不孝,处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年人往往会觉得生活无望,对未来产生绝望感。(9)文化层次低、对抑郁症没有任何认知的老年人在疾病的初期不懂及时调理、干预,任病情进展,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人作为我们社会的特殊群体,老年抑郁症愈加突出,因此我们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老人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防患抑郁症,让老人能安享晚年。27.抑郁症与家人去世有关吗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面临亲人去世的不幸。当亲人患病直至离去,家属的心理反应是十分复杂的。刚开始接到噩耗时,许多人都表现得很麻木茫然,在这个阶段丧亲者的反应会比较迟钝,意识模糊,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昏迷状态,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其后是悲伤期,这一阶段许多人表现为极度伤心、恸哭、内疚、自责。在此期间,丧亲者还不能完全接受亲人的离去,会出现一种亲人还在身边的幻觉,出现一些和他(她)生前共处的熟悉场面和对话。如果长期处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随亲人而去的念头。最后,是一段长期的孤独期,此时已认识到现实发生的事情,可以比较理智地承认事实。这个时期过后,大部分人心情逐渐恢复正常,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但仍会有一小部分人并不能真正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有些人渐渐的走向一种封闭式的生活,不愿与外人接触。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对他人倾诉,常常自言自语,与逝去的亲人“对话”。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往往内心的情绪波动很大,长此以往,就会患上抑郁症。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早带其到心理科或心理门诊治疗。28.抑郁症与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不同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成员患抑郁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学者系统地对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传统家庭(又称联合家庭,由一对夫妻与父母以及自己的子女组成的多代同堂的家庭)和特殊家庭(指单亲、寄养、残缺、丁克、单身等类型的家庭)三种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核心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来自父母的呵护,一方面因为家庭环境的特殊在心理上有较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当他们面对学习和交往上的困难时,得不到正常的社会支持、心理上的安慰和具体指导。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表现出更多的退缩行为和更为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易感性。还有学者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了研究,结果也发现,生活在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的老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也不一样。29.从小父母离异的人是不是容易患抑郁症

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还有的因为单方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脆弱,经不起风浪和挫折;放任自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散漫,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为不轨;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的扭曲,久而久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30.小时候老被人欺负和我现在的病情有关吗

最近2个月来,不知为什么,我心情一直不好,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以前特别喜欢看韩剧、网购,现在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整天感觉空荡荡、茫然,总也高兴不起来,同学都反映我话少了,奇怪我怎么不爱玩了,我也不知为什么,什么都不想干,浑身没劲,在大家的建议下去看医生,医生告知我得了抑郁症,在详细的问诊过程中,医生问到了小时候与小朋友的相处,大了后与同学同事相处的情况以及病前性格如何,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性格内向、胆小,小朋友经常笑话我胆小怕事,并因此常欺负我,有时怕被报复,被欺负了也不敢告诉家长,更滋长了其他小朋友的嚣张,那么我现在的病情与小时候老被人欺负有关吗?

研究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一般认为与遗传、内分泌、免疫、体内单胺递质、氨基酸等改变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历对成年期障碍的影响,将抑郁症看作对亲密者所表达的攻击以及未能摆脱的童年压抑体验,小时候老被人欺负可能对个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成人后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容易处于被动、自责的位置,并可能形成抑郁症的易感素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病情并不一定就是与小时候老被人欺负有关,抑郁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1.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的发病有影响吗

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持有温暖、接纳、爱护的态度,其子女多能自我接纳、愉快和情绪稳定。在乐观、自信的环境下生活,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反之,父母对子女缺乏理解,使子女缺乏安全感,失去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产生无助感、孤独感。在面对生活风险压力和挫折时,家庭往往是最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支持系统,家庭若能在压力面前找到自身内部的积极资源,并有效地发挥内部的优势和相互支持作用,则能够有效地帮助整个家庭及其成员渡过难关。

父母对孩子惩罚、过分苛刻和严厉,易使子女产生罪恶感、耻辱感和自我谴责。长此以往,子女常会产生无价值感、无能力感、被忽视感、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久而久之,长期的负性事件的积累就会导致抑郁状态。据统计,大部分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其父母从小教育子女的方式缺乏温暖理解、干涉保护,而过多的是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在教育方式上要足够的重视。32.成年期患抑郁症与儿时受到虐待有关吗

美国朱克•希尔赛德医院科学家约瑟夫•戈德堡博士指出孩童时期遭受的虐待是导致成年后出现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为了探寻抑郁症的诱因,约瑟夫•戈德堡博士与其同事对1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成年抑郁症患者都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时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曾遭受过多种形式的虐待,包括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或性虐待。该成果发表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戈德堡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在成人抑郁症患者中,曾经历过儿童期受虐事件的人比例很高。在所调查的100名成人抑郁症患者中,有近35%的患者在儿童时期曾经受到过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远高于正常对照组15%的比例。他还发现有儿童受虐史的成年人群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明显偏高。例如,在对纽约某社区人群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童年受虐待经历的人成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6%,而无童年受虐待经历的人成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女性儿童期的性虐待与成人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人员针对多位女性所做的调查资料显示,有儿童性虐待史的成人女性中有20.7%的人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无儿童性虐待史的成人女性中,仅有6.3%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3.白领是不是更容易抑郁

白领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从事脑力劳动。他们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是令人羡慕的阶层,普遍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很多人以为,对于工作环境好、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的“白领”来说,他们的幸福感和优越感应该高于其他人,很少出现抑郁的烦恼,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位于中高级岗位、经济收入较好的人群,患有抑郁的情况并不低于社会其他人群。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人们给白领的社会定位都普遍较高,造就了这类人群在社会上以一个“较不普通”的身份出现。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他们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工作成效,各方面都达不到预期,心理上会出现严重的落差感。

另外,随着现代都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白领在经常加班熬夜的同时还经受着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处于职能层的人需要领悟上司的意图去实现下达的指标,处于决策层的人需要承担开拓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