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8 00:18:16

点击下载

作者:于帆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试读:

前言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去请教科学家达尔文:“先生,我的孩子应该从何时开始教育呢?”达尔文反问道:“你的孩子有多大?”那位妈妈得意地说:“他才两岁半呢!”达尔文惋惜地回答:“夫人,你已经迟了两年半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从0岁开始。不过,教育子女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父母不仅需要科学育儿知识,还要掌握各个时期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大脑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是人类思维、情绪、学习等活动的物质基础,能够将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组合和综合处理,将所有散乱的信号组成一个完整一致的整体信息,然后再发出指挥肌肉、关节的运动指令,这是大脑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叫作感觉统合。

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从胎儿期开始,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已经略有萌芽。出生后,这种能力又随着大脑以及各种感官能力的发展而发展。例如,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进一步发展到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的配合、注意力集中、情绪的稳定性及目的性活动,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能力,如知觉动作能力、符号认知能力、数理能力、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

感觉统合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孩子的智力并没有问题,但学习能力方面总是存在各种不同的障碍,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计算粗心、情绪不稳等。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得了多动症,也不是智力或生理问题,而是感觉系统出了问题,是幼儿时期训练不足引起的感觉统合失调所致,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造成的,需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矫治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一般情况下,经过1~3个月的专业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它不仅能解决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感觉统合失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还能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提高智力和学习能力。

本书吸收并融合当前最流行的教育理念,以感觉统合教育理论为指导,详细介绍了感觉统合的原理、作用、特点等,并提供了许多亲子游戏,使孩子能在游戏中快乐地完成各种感觉统合的训练。

这是一本认知书,孩子可以通过视觉感受书里的图画、聆听父母或老师的讲述,达到感觉概念的认知。这又是一本方法书,父母和老师可以借鉴书里教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书目,详见文后的《参考文献》。另外,刘宁在本书的策划和编写方面也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于帆2018年9月第一章了解感觉统合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总要排在首位。孩子的将来如何,早期教育与培养的结果如何,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儿童的感觉统合有关。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觉统合、视觉统合和听觉统合五大方面,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yres)在1969年提出的,其目的是了解孩子学习、行为等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事前预防和矫治的方法。

感觉统合是机体在各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感官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一种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形成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等和谐有效的运作行为。

通常情况下,大脑的不同部位只有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将信息处理好,完成人类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和理解能力。各种认识活动就像是一个交通指挥者,让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路”上飞驰,如果发生问题,就会造成机体不能有效运作,使“交通”乱作一团,引发感觉统合失调,给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因此,父母应对这方面加以重视,并针对孩子做一些早期感觉统合训练。

现实生活中,有感觉统合问题的孩子很多,但很多父母都没有引起注意。例如,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活泼好动,经常碰伤、擦伤,问他怎么弄的,他竟然说不知道,还说并不觉得疼痛。有一次,妈妈亲眼看见他跌得头破血流,他却立即爬起来,丝毫没有发现自己受伤。从这种现象来看,小明对自己的疼痛没有太多的感觉,可见他是一个触觉缺乏的孩子。

触觉是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而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比较关注视觉、听觉和嗅觉,实际上,人类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和运动觉,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应主要针对这些方面来进行。

为了加深对感觉统合过程的理解,可以参考下面的“感觉统合过程表”。

表格的最右侧一栏显示的是孩子的专注、思维、观察、自信、自律、行为及听、说、读、写、算等基本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是无数次感觉学习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人类成功的基础条件。早期教育正是通过感觉——动作游戏来编织大脑的智慧网络,即各种学习能力,而不是教授技巧和知识。表格的最左侧一栏是接收信息的感觉系统。表格中间三列内容显示三个层次的感觉统合。0~2个月的孩子侧重于第一层次的统合,1岁左右的孩子第一、二层次的统合最重要,3岁的孩子在第一、二、三层次的基础上,第四层次开始快速发展。感觉统合过程表感觉统合的作用

感觉统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是智力思维和全身各肌能活动的前提,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综合起来,感觉统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信息

世界万物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类的,而人的各种感觉是由各个器官局部、独立、分散地完成,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统一、完整的整体认识。例如,人对一只猫的认识,其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完成的,即人对猫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

2.组织协调

人体的不同感官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这些感觉会通过各个传入和传出的专用通道传递到大脑中。如何才能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处理好,使人的身体根据这些信息顺利做出各种动作并进行适当的活动,是大脑的首要任务,也是感觉统合组织功能的最终体现。如果大脑不能完成组织协调工作或者只能部分完成,人的思维和动作也不会完整。例如,人处于高温环境之中,首先是肌肤对温度的感觉,然后传递到大脑形成思维,他就会想“怎么办”。然后大脑指挥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看是否有可以降低高温环境的条件,如果当时环境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温,他就会作出最后的决定——跑出去。试想一下,如果感觉不良,感受不到高温,就不可能让大脑作出适当的指令。如果大脑功能有问题,即使身体感觉到了高温,也不能做出跑出去的行动,就会造成对身体的严重伤害。

3.检索分析

人在社会环境中,接受到的各种感觉刺激非常多,而人的大脑不可能把输入的每一种信息都做出动作反应,而是在其中分析挑选,把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信息检索出来,以供大脑协调使用,做出的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例如,在人的面前有一盘水果,其中有香蕉、樱桃、梨、核桃、苹果等,人的眼睛及其他感觉信息不仅要迅速传达到大脑,而且大脑根据记忆,把最好吃的、自己平时最喜欢吃的、从没有吃过或很少吃过的水果逐一分类,然后做出的行动只能是一个——拿一种水果送入口中,而不会把所有水果都塞入口中。

4.保健调节

人的感觉统合良好,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从而调节机体的各项功能,促成全身整体的健康发展。如为了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夏天时人的身体能够自动通过流汗来调节,而冬天当受到低温时身体会通过寒战、运动甚至逃避来解决。又如,在情绪方面,人常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嫉妒、愤怒、紧张、害怕等情绪,产生这些情绪很正常,但正常的孩子在经过一次或两次后就能迅速从过去的记忆中找出应对的方法,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做出正确的处理。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智障的孩子就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大脑功能不良,不仅思维、动作迟钝,而且情绪自控能力低,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很难被说服,这也会给父母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阶段

其实,每一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潜能,但潜能到底能够发挥多少,却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威特先天发育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订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经能运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相反,印度狼孩就是因其错过了一般人的教育关键期所造成的,这是后半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由此可见, 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开发孩子的大脑智力、提高孩子的素质,必须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0~6岁就是是孩子天赋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年龄越小,大脑的感觉统合能力越容易培养。特别是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其潜能就会消退,永远激发不出来。

但是,孩子的感觉统合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不能强行“突破”,必须掌握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才能使感觉统合能力发挥得更好。

1.感觉统合从胎教做起

母亲从怀孕那天起,就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当胎儿发育3~8周后,脑的容量迅速增加,至怀孕5个月时,胎儿大脑已得到充分发育,这种迅速发育的趋势一直持续到足月,直至出生后的几年内。胎儿脑发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只不过胎儿期是在子宫内接受信息而已。所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从胎儿期做起。胎教可以从父母的抚摸、呼唤、听音乐、讲故事等做起。妈妈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胎儿神经和脑的发展。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在怀孕期接受不良的信息,如抽烟、嗜酒等。

2.初级感觉统合阶段(1~2岁)

当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仍在不断地发育和完善,神经突触在加强链接,末梢神经在迅速发育。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为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但经过短短6个月的发育,大脑的重量就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2岁时,脑重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当孩子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时,脑细胞就会分出许多侧枝,形成各种神经的专用通道,多种神经感觉整合后形成知觉。例如,婴儿很快就能认出父母的面容以及听出父亲的声音,6个月能够翻身,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岁会走,一岁半时能听懂常用词含义。

为适应大脑的快速发育,这一时期的感觉统合应该多采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方面的训练,如婴幼儿时期要多给孩子以亲密肌肤间的拥抱、抚摸、亲吻,以增加其对父母的亲近感,也增加其触觉的敏感性;父母可以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或唱歌、听音乐等,使他的听觉受到刺激;可以用各种颜色的图片(多采用黑白图片)在婴儿面前让其观察、识别,以锻炼其视觉感官的功能;以鲜花或其他香味刺激其嗅觉;将各种味道的食品让其品尝,以刺激其味觉等。

3.中级感觉统合阶段(3~5岁)

脑重1050~1150克。专用神经通路随感觉统合而增多,使大脑5个语言区发育成熟,并建立相应的联系,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3~5岁是孩子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能力的获得和发展都是感觉统合学习训练的结果。肌肉关节的本体感觉、前庭位置感觉、皮肤触压觉、视觉、听觉等,经过感觉统合学习训练后身体运动、手眼运动可以变得协调,保持良好的平衡。各种感觉信息刺激大脑,经统合后产生注意力、记忆力增强,可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评价、记忆、学习经验,表现为意志力、记忆力、运动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能通过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运动,并具有语言能力,如果教育适当,3岁孩子会说出1000个以上的多词汇语言。

4.高级感觉统合阶段(6岁起)

从孩子6岁起,就进入了高级感觉统合时期和脑成熟时期。在这两个阶段,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但父母仍然应当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和教育。不过,这不属于本书的内容,在此不详细叙述。为了加深对儿童感觉统合的了解,下面为大家提供“0~6岁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规律表”,仅供参考。0~6岁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规律表感觉统合教育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少数孩子学习能力低下一直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学校,更多的是看重结果、重视分数,而忽视学习能力的来源及发展规律。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更多地涉及教学环境、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孩子的行为改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而在孩子心理方面一直不够重视。大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从学习态度甚至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来衡量问题的性质,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障碍上的误区。

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不同,智力一生不会有大太改变,而学习能力却是在生活游戏中逐年增长的,并非达到一定年龄就一定具备这个年龄的学习能力。我们总用智商来判断一个孩子能否正常学习,却不去探究他们在能力上落后的原因,所以导致教育的失误。

感觉统合教育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孩子首先进行的学习不是弹琴、绘画、数学、物理,而应该是感觉统合的学习。教育要从孩子的问题出发,孩子如果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就更应该接受相应的感觉统合教育。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即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的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大脑是人类思维、情绪、学习等心理活动的基础,它的功能状况意味着人的心智完善与否。

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荒废了,仅成为平庸之人。即使被认为聪明绝顶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去世后大脑被解剖并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他的大脑智能的潜能也只用了不到30%,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尤其是右脑的潜能极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被充分利用。

任何人必须经过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140多亿个,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细腻复杂,感官在输入信息的同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熟。

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通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信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信息整合,做出反应再通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促使孩子的感觉神经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孩子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

感觉统合教育是对孩子的感觉及感觉统合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训练,从而使其感觉统合能力不断提高、矫正、完善的过程。对感觉统合的教育与对感觉的教育其实是一致的,训练孩子的感觉即可达到感觉统合的目的。进行感觉统合教育既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统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

过去,感觉统合训练大都只是针对有学习、运动、社会适应等方面障碍行为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进行矫治训练。而现在,“感觉统合矫治”已经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感觉统合训练已被引入家庭、幼儿园、专门机构、学校课堂,成为提高孩子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孩子行为素质发展的教育手段。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孩子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会变协调,情绪会变稳定,注意力能得到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后,学习成绩也会显著提高。感觉统合与孩子身心发展

学习和生活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想要出色地完成这两项任务除了要依靠父母的教导之外,主要依赖的还是大脑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这就是专家常说的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感觉统合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时,孩子的大脑能够及时地发出指令,使眼睛、耳朵、手、脚产生高度的协调一致感,因此,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活动中都表现出适应性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等特点;相反,如果感觉统合出现紊乱,孩子的大脑虽然能发出指令,但由于无法被眼睛、耳朵、手等部位及时接受,这些指令就会造成堵塞,像拥挤的交通一样,使孩子无法迅速而准确地了解指令,从而使认知、行为、学习、情绪、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能力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觉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基础

所谓感觉,就是感觉器官将其所看到、听到、尝到或者闻到的事物交给大脑,由大脑进行加工并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基本反应,它是感觉认知的初步阶段,也是构成感觉统合的基本要素。想要使感觉统合得到发展,就要经常刺激感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感觉区。例如,视觉区、听觉区、味觉区、嗅觉区在左脑的底层,触觉区以及平衡区在大脑的正中央。在进行刺激即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脑训练的平衡性,以保证孩子左右脑同时发育。不过,婴儿在出生的7个月内,大脑的运作功能不强,无法同时活动左脑和右脑,感官接受讯息后通常只能由左脑进行初步的组织、整理、分派以及记忆的统合学习,因此需要父母逐步开导、训练,使孩子逐渐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技巧。

2.焦距稳定促进视觉成熟

人的每只眼睛都有视觉,在二者同时观看物体的时候,这两个视觉就会重合,其重合区的中点就是焦距。焦距的作用很大,它能够与周边视觉(即两个视觉不重合的部分)相互配合,做放大、缩小、拉长、缩短距离,使双眼能够自如地看到自己想要看的物体。不过,在3岁以前,孩子的视力发育尚未成熟,虽然能够认识大部分的图形、颜色、文字,但视觉的清晰度仍远远不够;而刚出生的婴儿,更是只能看到强烈的光线、黑白等纯色颜色以及大色块,这并非因为婴儿视觉辨别力不足,而是因为婴儿两眼的焦距的成熟度不够,中心视力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

不过,随着感觉统合的进一步加深,婴儿在出生1个月后就能够辨识红、黄、蓝三原色,3个月左右时就能识别中间色,对于光线的反应及辨识能力也会有相当大的提升,对于父母的表情也会有所反应。当孩子到了3~4岁后,焦距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进步,他能够看一些比较小的字、稍复杂的线条或者其他图案,使视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逐渐发育成熟。

3.东张西望和爬行不可缺

颈部是大脑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人体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的讯息必须经过颈部才能到达大脑。此外,影响人类学习能力最大的前庭以及视觉系统也经由颈部,所以,感觉统合的发展也离不开颈部的发育,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由于婴儿视觉焦距还不稳定,所以正前方的东西看不清楚,常被旁边的物体以及移动中的物体所吸引,这是3岁以前的孩子习惯东张西望的原因之一。虽然婴儿的视觉系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但这种“漏洞”对于视觉发育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孩子的东张西望中,颈部的肌肉及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助于视觉、听觉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稳定视觉焦距,并提高听力能力。如果不注意锻炼孩子的颈部肌肉,就会造成视觉以及听觉肌肉和神经发育不成熟,从而影响焦距间隔的稳定性,在阅读或者活动时,就会发生跳行、跳字、手眼错位等问题,眼睛也容易疲劳。

第二,孩子在爬行过程中,为了能够看清前方以及两旁,需要抬高及转动头部,有助于锻炼孩子的颈部肌肉,有助于颈部神经结构的完整发育。颈部结实了,对于行走时的脊椎、双腿均有良好的提升作用,并能够使各部分协调一致活动,避免摔跤或者磕磕碰碰。

由此可见,在婴儿的爬行阶段,颈部发育是发展平衡感及空间视觉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小链接

小洋洋从几个月起就由奶奶全权照顾,老人因为怕孩子磕着碰着,总是不给他学习爬行的机会。现在孩子1岁半了,不仅不会走路,而且视觉很难集中到一点,如对静止的物体不感兴趣、看书或者看图画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等。

爬行是一个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小洋洋没有经过这一步,因而错失了很多锻炼能力的机会。其实改变这种状况并非很难,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趴地推球的游戏,让孩子趴在地上,父母用球引导孩子去推或抓,只要能够使得孩子慢慢爬行,就能逐步达到目的。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在家或到训练中心进行针对性训练。

4.触觉提高儿童学习能力

由于触觉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处,所以它是感觉统合中最复杂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能力。孩子在脱离母体的过程中,还没有睁开眼睛或者听到声音,身体四肢就已经感受到母体的挤压,这种挤压就是他所体验的第一次触觉,也是最刺激、最具有爆发力的触觉,它能够使全身感觉细胞以及感觉神经同时和大脑记忆区进行强而有力的互动,对孩子一生的感觉统合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没有受过挤压的剖腹产孩子会出现触觉防御性反应过度的行为问题,对于任何接触都会有明显的胆小退缩,哪怕再轻微的碰触也能产生强烈的反应,以致经常惊醒哭闹。

由此可见,触觉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经常晒晒太阳,感受阳光对皮肤的呵护;经常玩玩沙子,感受沙子带来的粗糙与湿凉;经常洗洗海浴,感受与平日洗澡不一样的触觉,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也有促进作用,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害羞、黏人、怕生、笨手笨脚、情绪不安以及发音不良等现象,让孩子更加开朗地面对外界。

5.听觉促进语音、语言的发展

听觉属于潜意识的领域,它所获取的信息往往自动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而无法像眼睛闭起来那样将外界信息阻隔于大脑之外,因此听觉对于孩子潜意识的影响非常大。

孩子的听觉能力起源于母体,当女性怀孕5个月之后,胎儿的听觉系统就已经开始发展,它透过子宫的薄壁,在一片寂静中倾听妈妈的心跳声以及血液的流动声音,这些声音对于胎儿来说是温暖、安全的象征,具有安心愉悦的功效,从而使听觉系统在无杂质干扰的情况下更好地发育,如果此时实行胎教,势必会对孩子的听觉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母体分娩的时候,婴儿的头部会受到强烈的挤压,使大脑记忆区受到强大的冲击,记忆区立刻像插上电源的机器开始启动,音辨能力也因此产生,这对于日后孩子发音、学习语言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婴儿出生后大约7个月音辨能力逐渐成熟,能够通过接收外界的讯息,并开始操作自己唇舌、声带、鼻音进行共鸣,我们平日经常听到宝宝“咿咿呀呀”的说话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宝宝正在模仿亲人说话的样子、语调、发音,从而形成一套属于婴儿独有的语言体系,也是成人语言的前身。

可见,听觉对与孩子语音以及语言的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父母在早期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孩子喜欢听的声音,引导他们对声音及环境关系的认知,对孩子长大后的倾听能力会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利用声音的大小、长短、高低、音源、动物声、自然声等增加孩子的分辨能力和对声音的敏锐度,像和孩子一起拍手、敲鼓、拍桌子等,使听觉得到一定的刺激。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听觉又能起到新的作用。从孩子牙牙学语到逐渐熟练掌握语言,听觉会再此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孩子在与他人对话时,表情、手势并不是吸引他注意的主要手段,起伏不定、长短不一、大小参差的声音才更具有沟通力。不管是从电视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不同国籍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语言比比画画交谈很久,尽管他们并不懂彼此的语言,但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话的兴趣,因为从语音的交换中孩子得到了交谈的乐趣,这比费尽心思弄明白对方的意图更加轻松,在愉悦的交流中孩子会逐渐将一些重要的讯息通过耳朵存储到大脑的记忆区,以便随时“调取”使用。

6.嗅觉是潜在的智能基础

相对于听觉与视觉,孩子的嗅觉一开始就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出生不久就能够分辨出各种气味,特别是对妈妈身上的气味最为敏感的孩子,在眼睛还未睁开时,基本上就是靠着嗅觉来辨识与自己最亲近的人。除此之外,嗅觉也是孩子寻找食物的工具,当婴儿准备吃奶时,他通常凭着嗅觉来寻找妈妈的乳头。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在婴儿的两侧各放一块沾着乳汁的纱布,一块是婴儿自己妈妈的,另一块是其他人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都能够准确地将头转向沾有自己妈妈乳汁的纱布,表示出急切的吃奶意愿,并在以后将这种意愿扩大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出集中的注意力。

此外,嗅觉还是开发大脑的一把金钥匙。据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显示,嗅觉灵敏的孩子会提高脑部对气味的灵敏度,使大脑能够随着气味的波动进行运作,增加记忆区的反应力;相反,嗅觉反应迟钝孩子的大脑由于长期缺乏气味的刺激,会使大脑变得迟钝,并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育。

7.味觉避开生活中的“陷阱”

味觉对人体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主要在于保证食物对人体是否有益。例如,肝脏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味觉能够帮助他判断某种食物是否太油腻,从而避免食用;又如,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甜食,通过品尝某种食物,他能够确定这种食物是否符合自己的健康需求。由此可见,味觉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指南针”的作用。

不过,孩子的味觉功能并不是后天训练才能获得的,他自一出生就具备辨别味道的功能,在过了断奶期之后便能够品尝到各种食物,并利用味觉对各种食物形成自己的喜好。想要味觉不断发展,后天训练必不可少,这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够形成完整的味觉体系,还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保证。味觉较差的孩子,容易出现不思饮食、食不知味等情况,甚至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对于日后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对此多加注意。

味觉教育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时间,要让孩子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够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慢慢体验食物中的味道,使注意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锻炼孩子大小肌肉及手眼的协调能力。应当注意的是,父母们对孩子吃饭不要管得太多,如制订“吃饭时不能说话”“要快点吃”“吃饭时要端坐”等,这样就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反感,对食物的气味也会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味觉的发育。

8.前庭觉能协调动作平衡能力

前庭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学习,我们必须要尊重身体的特点,否则会适得其反。都市化使孩子需要的摇篮没有了,活动空间小了,是平衡感教育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前庭体系正好位于头部,在平衡感上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人体只有与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大脑才能将视觉与听觉收集的讯息迅速转化为人体能够理解的电波,并将电波传达给四肢,使其做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

前庭平衡包括嗅觉平衡、听觉平衡、视觉平衡,还包括头部与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大脑所获取的讯息与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等,它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前庭平衡失调,就会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使孩子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基本上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

此外,前庭还包括几乎所有和语言、动作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还会影响孩子左右脑功能的分化,从而导致语言和动作能力的发展障碍。例如,孩子的头部通常比身体大,整个比例呈倒三角状态,所以在学习走路时不但要有高度的平衡能力,还要有成熟的协调能力,譬如眼睛看多远、手如何摆、脚如何抬,如果真的这样,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体感官产生良好的互动,在逐渐学会走路的同时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并对第二层大脑感觉统合的语言能力、运动协调和左右脑均衡起到促进的作用,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动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9.运动协调能力主导学习能力

所谓运动协调能力,就是指机体的各部分在一定的环境以及规定的时间内相互配合、协作,逐步按需要完成相关动作等的能力,它并非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而是一种当下的反应,属于身体在一瞬间爆发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瞬间爆发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上。

例如,在学习走路时,孩子肢体的各部分肌肉和关节凭借着对周围人走路姿势、动作的记忆以及父母手把手的训练,逐渐掌握身体的灵活度,知道如何操作自己的身体,并将这种能力突然爆发出来。又如,学习语言的时候,孩子从不去记忆他讲过的话以及如何去讲,也不像成人一样将思考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而是经常与人沟通,并将接收的信息不断反映给大脑,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使其形成一种“冲动”,并在适当的时间内将这种冲动付诸实践,这就是孩子牙牙学语的第一步。

掌握运动协调能力,能使孩子对环境有足够的认知,进而影响语言表达、数理思考、科学探索及人际关系的成长,对于运动与语言能力健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0.左、右脑需要协调发展

人体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其中右脑专门负责观察、想象及创新,接受新的情景,掌握现在;左脑则是旧经验的积累,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二者虽然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人体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大脑发挥出更多的潜力,左右脑的发展必须协调一致,如果失衡便会影响人体的完整性。例如,左脑发达的人通常过于僵化、固执、紧张,右脑发达的人虽然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天赋,但社会适应力和人际关系较差,在与他人相处时容易制造各种问题。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左脑通常比右脑发达,因此很多天赋与特质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原本丰富的创造性思维陷入僵硬之中。

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通过刻意压抑左脑来强化右脑的功能,但其结果非但不能使右脑得到良好的成长,反而使大脑感觉讯息无法顺利整合,造成各种感官和神经体系的协调能力混乱,影响感觉统合,使左右大脑的成长受到挫折,进而影响学习能力。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大脑功能时,应当根据左右大脑发育的特点与时机而定,以便能够将各种感觉自然地统合为一体。

例如,孩子6~18个月期间,大脑右半球的语言区和运动协调区逐渐发展成熟,在这个阶段,父母就要开始对语言以及运动能力进行重点训练。

孩子在18个月之后,右脑处于高效率的学习时期,孩子能够开始发挥较积极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能力爆发,独立生活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中,左脑在感觉经验及身体运作相互间的作用下,逐渐了解和积累经验,并发挥思考的能力,所以从18个月起,父母不仅要训练孩子的右脑,还要开始着手对孩子的左脑的训练。

孩子从36个月起,左脑功能已经有了明显的基础,孩子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意见和习惯,但是,并不意味着此时可以忽略右脑的教育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左脑上。虽然左脑功能增加了,若没有与右脑取得平衡的话,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学习发展,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一定要采用“双面夹击”的方法:刺激右脑培养注意力,利用专注的注意力辅助孩子学习左脑的各个功能(逻辑、组织、理解、推论等),使孩子的认知得到良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左右脑交替成长是种自然现象,不应通过抑制某一个的发育去助另一个成长,而应相辅相成、均衡发展,使孩子的生活常规、语言组织、数理逻辑和人际关系都快速成长。

总之,感觉统合理论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它能够解释孩子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困难,也能够帮助父母了解到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即孩子的问题不是“不愿做”,而是“做不到”;不是“不肯”,而是“不能”。当父母找出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弊因之后,就可以“对症”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章感觉统合失调表现及其治疗

儿童的身心、智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些孩子的身上还可能有一些异常表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原因

所谓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前庭器官、皮肤触觉、肌肉运动觉与视听觉所传来的信息无法被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统合协调,从而使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并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造成行为和学习上的诸多障碍,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很多父母常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缺乏自信等现象而头疼,但通过打骂、劝说等收效甚微。其实,孩子的这些异常表现常常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致,通过良好的感觉统合训练即可得到恢复。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人类脑发育特征因素

人脑与其他动物大脑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脑的发育具有持续性,即刚出生时大脑的开发率仅有23%,但是随着人体的不断成长,大脑的开发率也逐渐得到提高,发育逐渐成熟,能够获取更多的讯息,使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婴儿时期,孩子仅能分辨出简单的单音节以及音调的变化,当大脑中的听觉系统渐趋发育成熟后,他不仅能够听懂复杂的语音、语言,还可以通过学习听懂外语,这种能力即使再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也很难习得。由此可见,大脑具有非常强大的可塑性,它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

不过,这种可塑性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必须通过不断刺激。如在母体中,胎儿通过体位变动使触觉、前庭平衡能力得到发展;分娩的过程中,母体的产道对胎儿的头部、躯体造成挤压,从而使大脑产生对各种感觉强烈的印象;在出生之后,孩子通过听、说、看、味、闻、触等感官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不断相互影响、相互统合,并被大脑接收以及处理。经过大脑加工的感官信息还能够产生更多的联结,使儿童的学习潜能不断扩大。但是,如果给予大脑的刺激不够,各种感觉之间的某一环节就会出现“交通中断”,使感觉统合中出现“真空地带”,相互之间的联结就会变弱或者消失,使孩子出现某一方面特别强、但另一方面非常弱的失衡状态,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学习和动作,并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

2.孕产期影响

胎儿在孕产期受的影响最大,往往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形成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例如:(1)高龄怀孕,卵子的功能较差,会造成胎儿大脑神经发育受阻。(2)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易引起孩子产后感觉统合失调。(3)早产儿(怀孕37周前分娩)的各个器官、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这也是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因素。(4)怀孕初期严重呕吐、偏食、早产,造成孩子先天营养不良。(5)怀孕时服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或者情绪不稳定,时常处于过度兴奋或者悲伤的情绪。(6)先兆流产,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7)很多怀孕期的父母习惯抽烟、喝酒、喝浓咖啡及浓茶等刺激物,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摄入,影响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造成触觉不佳,使婴儿一出生就造成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8)在怀孕期间,一些有害气体、噪音、电器辐射等不良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并可致胎儿产生先天性疾病,导致后天感觉统合失调。(9)现代孕妇,特别是职业妇女型的孕妇,从怀孕一开始,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例如,小家庭人口少,家务相对较多,怀孕的妈妈几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再加上职业妇女工作忙碌紧张、心理压力大、运动不足,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孩子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10)正常产道的挤压可以使孩子建立触觉功能、有利于四肢协调,但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使婴儿缺乏正常产道挤压的激烈冲击,直接影响孩子触觉功能的建立和四肢协调,也会使前庭功能发育受到影响。

3.抚养、教育不当

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感官是孩子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途径,如果在后天的抚养或者教育中忽视了对这些感官的训练,就会造成感觉统合失调,下面就具体解释一下。(1)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头部出现外伤或者患高烧、脑炎等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就会造成大脑发育缺陷,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2)孩子偏食或者消化系统低下,易导致营养失调,使身体缺乏成长必需的钙、锌、碘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这些营养成分的缺失均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造成大脑细胞的发育障碍,造成感觉统合失调。(3)孩子经常处在辐射较大、含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这些物质会毒害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孩子感觉统合不良。(4)在孩子还不会走路、爬行的时候,父母很少抱孩子,使其缺少必要的触觉、运动觉,造成感觉统合失调。(5)父母过分保护孩子,如害怕孩子受到磕碰或者摔伤,没有及时教他学习爬行或者走路,导致日后四肢、视觉、听觉与大脑出现不协调,不仅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于孩子身体的发育以及智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阻碍。(6)孩子一哭,父母就呵斥,使其口腔肌肉以及心肺功能由于缺少锻炼,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学说话较晚或者口齿不清楚;心肺功能弱,会造成运动素质差,使平衡感无法得到充分的练习,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7)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有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保护过度或者过于娇惯的情况,不愿意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结果使孩子失去了与其他人交往时必要的肢体接触、语言沟通、模仿学习的机会。长期的孤僻还容易使孩子心理产生紊乱,表现为胆小受惊、退缩、爱哭,有的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与玩具,养成孤傲任性的性格。这些孩子的依赖性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却很差,一旦遇到什么变故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会严重削弱人的感觉统合能力。(8)父母不许孩子出门玩,孩子只能长期待在室内,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使孩子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寒、暑、晴、雨、风,无法感受到流汗的感觉,这对于孩子的触觉发育伤害极大。(9)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包办了一切家务活,就连穿衣也要帮孩子做,这种做法实际上严重削弱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因为像扫地、擦桌子、穿衣服等事情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可以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与各种事物接触的机会以及自行安排劳作顺序的条理性能力,“剥夺”了孩子必要的劳作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10)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过早地进行早期认知教育或者进行偏向性认知教育,会使孩子的感觉统合出现缺口。例如,重视孩子视听觉的训练,对孩子其他部位的感觉如嗅觉、味觉、皮肤觉、平衡觉、运动觉的训练与刺激相应不足或较少;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过早地开始了美术、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使孩子应有的兴趣得到了扼杀或无情的压制,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感觉统合系统怎么会不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

判断孩子是否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有很多种,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加以判断,注意辨别孩子行为上的微妙差别。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对感觉及感觉神经组织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前庭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1)触觉观察: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不愿与人接触,拒绝人多或陌生的场合;触觉反应迟钝者对疼痛反应差,冷热辨识能力不足。这两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例如,孩子不小心碰到热水,身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远离热源,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又如,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能够平和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抚摩,不会出现全身紧张、情绪焦躁等情况。(2)前庭感觉观察:前庭感觉失调的孩子多出现以下两种表现:反应过强或反应过于迟钝。如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乘坐疯狂过山车或者旋转设施的时候,即使摇晃或者旋转非常强烈且身边没人陪伴,也不会感到晕眩,不会害怕;而反应过强的孩子,不仅在悬吊的游乐设施上会晕头转向,即使看着别人旋转也会头晕。判断孩子前庭感觉是否失调还有一种方法:试让孩子走直线,如果前庭失调,不管是反应强还是反应弱都无法走直线,呈现出忽左忽右且步履蹒跚的步态。(3)味觉和嗅觉观察:味觉和嗅觉失调的孩子在闻到某种味道后,或出现头痛、恶心、晕眩等不良现象,或者特别喜欢这种气味。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观察孩子对苦味、辣味食品的接受度,如果孩子排斥或特别喜欢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有淡淡的苦味或者辣味,孩子也极端排斥、呕吐,则属味觉不良,日后会有可能出现偏食、挑食、厌食等问题。(4)视觉观察:对视觉失调的诊断可从孩子对形象的认知能力着手,父母可以将一些玩具娃娃或者与生活用品有关的玩具用游戏的形式来“考验”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选择几样物品让孩子认识,然后将选中的物品拿走一个,让孩子说出哪种物品不见了。经过反复的训练,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准确或者比较准确地说出缺少的物品,则视觉感可能存在缺陷。除此之外,孩子对光线反应的敏感度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认能力,包括双眼焦距是否协调、涂鸦能力如何也都能看出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成熟。(5)听觉观察:父母可利用声音大小、方向和距离来判断孩子的听觉感。例如,与孩子保持一个正常的距离,然后用正常偏小一点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并令其复述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内容可长可短,一般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来定。通过复述内容,第一,可以观察孩子对声音的敏感性;第二,可以了解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如何用语言表达正确的意义以及语言的记诵能力,这均是听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6)本体感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地图”是否熟悉来判断其本体感是否平衡。例如,本体感平衡的孩子,即使不用对着镜子也能够准确地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准确位置;相反,如果本体感失衡,孩子就无法对此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还表现得笨手笨脚、犹豫不决。

2.对肌肉反射运作状态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在不同姿势时的肌肉紧张程度,不随意运动(为随意肌不自主收缩而发生的一系列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包括身体协调、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1)观察颈部的撑力:孩子在趴着时,如果颈部撑力较强,头部就能够抬起并维持较长时间;如果头部无法抬起或者抬起时间很短,则颈部撑力不足,长期低头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体系的发展。(2)观察身体肌肉松紧性:肌肉的松紧性与肢体的动作需要协调一致 ,如果孩子在坐着的时候身体肌肉适当紧缩,则能够保持挺胸抬头的端正坐姿;如果肌肉松紧性较低,则骨骼和关节由于没有有力的支撑物,则会变得驼背含胸,坐如烂泥;如果肌肉的松紧性太高,则会出现全身僵硬、反应迟钝。这些反应同样可以用于孩子运动时。(3)观察关节与肌肉的协调度:关节的屈伸需要较好的稳固性,如果孩子在屈肘或者屈膝的时候无法站稳,则说明关节与肌肉的协调性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日后的运动能力。(4)观察头部反射能力:身体就像一艘大船,头部、四肢等就是船头,当罗盘向哪儿转动时,船头就会随之做出方向调节,孩子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就有自我控制能力,在爬行时当具有罗盘作用的颈部移动时,头部就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将信息下发到身体的各部位,使关节受到刺激,立刻作出必要的反应,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反射能力之一,如果这种控制能力不良,就会影响全身的运动机能。(5)观察不随意运动的掌握度:父母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弯折手指唱歌;或从一数到十,再扳开手指数到二十;或做吐舌头、卷舌头等动作;或只观察孩子唱歌或数数时手指的反应动作;也可以从孩子握笔画线的用力状况来观察。一般情况下,不随意运动成熟度高,则身体灵活,动作协调度好,会做有计划的运动。

3.对孩子肢体动作反应状态的观察(1)观察孩子直立站姿的反应:让孩子做一般站立姿势,头和身体保持直立,再轻推孩子,令其身体倾斜,观察孩子能否保持身体平衡而不会跌倒。例如,孩子身体右倾时,头部也会自然右倾,即表示孩子平衡感的成熟度高。(2)观察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人在跌倒的一刹那,手、脚会自然伸出来保护头部,这便是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通常孩子在出生6个月前后这种反应能力逐渐成长,并且将持续一生。如果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较差,就很容易受伤,并常常伴有平衡感反应不佳。(3)观察孩子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保持能力:孩子3岁左右便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以胸部支撑地面,头、手、脚同时抬高的姿势;或者以背部支撑地面,手脚向上,身体弯成弓形的姿势。6岁左右的孩子可持续头、手、脚上举的动作并保持平衡达30秒。(4)观察孩子的运动企划能力:在做从未做过的动作时,大脑会从过去的记忆中搜索相关的动作,并用这些相关记忆企划整合成一套实施方法及步骤,并依这种秩序来执行,从而完成一个整体动作。如果孩子无法完成相关的动作,则说明肢体的运动企划能力不强。

4.对孩子运动行为的整体观察(1)观察身体双侧协调能力:人类的精巧动作大都需要双手共同完成,所以双手协调使用非常重要。如果身体两侧不协调,手的灵活度必然不佳,一只手无法配合另一只手做出附属动作,就不可能完成精细动作。(2)观察身体中线交叉运动能力和惯用手的成熟度:身体的中线就是指从眉心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直线,中心线交叉运动就是用左手或者右手做相同的动作,观察哪只手的灵活性最好,如让孩子用左手去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通常情况下,习惯使用右手的孩子,左手比较迟钝,右半身比较灵活,左半脑相对发达;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手比较迟钝,左半身较灵活,右半脑相对发达。当然,除了个别孩子外,大多数人都只有一只手较为灵活,如果孩子到了3岁仍未建立惯用手,就可能使左右脑在发展上呈现机能性反应不足的现象。

当然,这些行为观察只是大体的判断,准确的诊断需要标准化的评定量表——“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前庭失衡、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压力情绪控制力弱等方面的问题。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分最好由父母填写,各条目表现按程度不同计不同的分数,进行分级评定,“从不这样”计5分、“极少这样”计4分、“偶尔如此”计3分、“常常如此”计2分、“总是如此”计1分,最后汇总分数。

说明:判断结果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父母通过对孩子的评定,计算出原始分(即各条目得分之和),再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例如,某5岁儿童前庭失衡原始分为47,则标准分小于20,说明可能存在重度前庭失衡现象。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原始分与标准分的换算表

一般来说,标准分小于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标准分在30~40为轻度;20~30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预防

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发生在3~12岁的孩子身上,但是经无数实践证明,越早发现、越早纠正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如果错过了纠正和调整的时机,将永远无法弥补。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留意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表现,就必须带孩子到相关机构检查测试,了解其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然后据此制订训练方案,借助各种训练活动来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当然,和其他疾病一样,再好的治疗也不如预防,只要消除导致感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就可以使感觉统合问题得到解决。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早期发育成长中,要付出更多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才能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孕期保健

预防首先要从孕期保健做起,准妈妈在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如果怀孕的女性总是加班加点工作,使身心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就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围产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同时尽可能地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因为剖腹产出生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很容易对触觉的强弱分辨不清,所以其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比自然分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高一倍。

2.适当的抚育和教育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不仅是孕产期所引起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后天抚养不当所致,所以孩子出生后,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带他多参加各种活动,多陪孩子做游戏,多与孩子交流,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感觉统合失调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例如,有些住高楼的孩子往往难得下楼活动,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有的孩子习惯于玩电动类玩具,与传统的玩具相比,他们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锻炼得较少,也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还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的阶段,就直接进入走、跑的阶段,躯干、四肢及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也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对于上述情况,要是父母们能够及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能够在孩子的教育抚养方面加以注意和训练,如多带孩子走出楼房玩耍,给予孩子更多的亲密抚摸交流,就能够减少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总之,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勤动手、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

另外,还要重视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心理护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一定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学习技能障碍误以为是粗心大意,总是对孩子恶声恶气或满脸怨气,要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有所警觉,并通过专业人员的鉴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还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训练。

3.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当然,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就像一块橡皮泥,虽然脆弱,但可塑性很强,父母应当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这块“橡皮泥”逐渐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充分发掘他的脑功能优势,改进短处,终会受益终生。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父母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感觉统合失调一般都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就能够得到纠正,因此父母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并保证一定数量和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家里,父母可开展一些初步的练习,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做平衡动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巩固练习。

除了针对身体的练习,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周围一丁点儿的响声也会使他分心。因此,父母除了进行身体锻炼,对孩子的注意力也要进行训练,耐心地帮助、训练孩子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分心的现象,父母要及时提醒,以防其进一步发展成坏习惯。第三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知识

感觉统合训练能够赋予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多种刺激,使这些感觉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并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使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及其特点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一些器械或者玩具,配上精心设计的活动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以前没有或缺少感觉刺激和特殊感受,以改善孩子对该感觉的加工组织能力,使孩子很好地统合、分析、判断、处理这些感觉,并作出适应性反应,从而使大脑功能由此完善,矫正失调孩子的神经系统的不协调现象。

在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孩子感觉统合训练已经非常普遍,几乎每所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感觉统合训练适用的年龄层很广,从0~13岁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