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一学就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21:11:4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桂茂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望诊一学就会

中医望诊一学就会试读:

前言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居四诊之首。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异常变化,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的形、色、质等来诊察疾病。

本书通过整体望诊、头面望诊、手足望诊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人体表面征象与内脏病变之间的联系。如面色发黄是脾虚湿蕴的表现,舌苔发白常为寒证,指甲淡白多属气血亏虚,足弓变形提示脊柱损伤等。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就可以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本书还特别收录了常见症状辨病的内容(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疼痛、水肿等),以方便读者对疾病进行积极的早期防治。编者专题一:健康问题一眼看穿

人的体表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如果脏腑功能有变化,必然反映于神、色、形、态等各方面。

望诊就是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五体、五官与五脏相对

五脏六腑与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与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

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

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精、气、神体现精气的盈亏

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还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

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则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望诊——由局部窥全身,由外表窥脏腑

望诊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等。

望精神是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人的精神状况,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望气色是观察人体皮肤的颜色、光泽,来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外形来了解五脏强壮或衰弱。

由于人体暴露在外的部分主要是头面、手足,所以望精神、望气色、望形态主要集中在这些部位。上篇 整体望诊望神——精气神是健康的统帅

望神就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功能状态。

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望神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一种功能状态,是五脏所生之外荣。望神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

神与形是密切相关的,形神不可分离。因此,结合形体观察神的盛衰,是望神的基本原则。

神与情志也密不可分。情志包括喜悦、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恐惧、惊乱、焦急等。情志的活动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观察神志,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强弱和气血的盛衰。神与形体形神兼备

外形健壮,肌肉坚实,身材匀称,面色红润有光泽,目光明亮有神,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毛发润泽光亮,动作灵活,反应敏捷。

提示其人脏腑充实,功能健全,气血旺盛,不易为邪气所伤,即使生病,也易于治疗。形盛神惫

形体充盛,骨骼粗壮,但精神萎靡,目光黯淡无神,面容憔悴无华,表情淡漠,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语言低微,动则气短。

提示患者正气已衰,邪气较盛,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亦不太好。形羸神充

久病患者,形体羸弱,肌肉瘦削,语言清亮有力,呼吸气粗有声,目光有神,精神尚佳,或呈异常亢奋状态。

提示患者阴血亏损,邪气充盛,其病亦属逆证,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有时欠佳。形神俱衰

形态消瘦羸弱,精神萎靡,面容憔悴,表情淡漠,毛发干枯,目光黯淡无神,言语低微,懒于动作。

提示患者阴阳气血俱虚,而且病程较久,预后不良。察神之要神机

神机指生命活动的表现和机转,提示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察神之要,首在神机。延伸辨证神机旺盛神机旺盛的人,精力充沛,形体健壮,目光有神,表情丰富,动作灵活,反应敏捷,生机勃勃。神机衰微神机衰微的人,形羸体弱,精神萎靡,目光黯淡,表情呆滞,动作迟缓,步履蹒跚,反应迟钝,甚则神昏嗜睡,极度消瘦,形羸色败。专家提示

神机旺盛说明人的阴阳气血尚充,邪气不甚,脏腑功能无严重损伤。神机衰微提示人的邪气较重,正气耗伤明显,脏腑功能亦处于严重低下衰退状态。神光

神光即精神,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的强弱。延伸辨证神光充足神光充足的人,神志不乱,精神饱满,语音有力,呼吸平稳,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延伸辨证神光不足神光不足的人,精神萎靡,语音低微,表情淡漠。嗜卧,懒于动作,甚则神志不清,喃喃独语。专家提示

神光充足提示人的气血未衰,脏腑充盛,邪气不甚,病情较轻。神光不足提示人的气血耗损,脏腑功能衰退,邪气较甚,病情严重。神采

神采主要指颜面、皮肤、头发、目光等有无光彩。神采是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的反映。延伸辨证神采飞扬神采飞扬的人,面色红润光泽,两目清灵,奕奕有神,毛发润泽发亮,面部表情丰富,神情欢愉,皮肤润泽,富有弹性。神衰无采神衰无采的人,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无神,毛发枯萎晦暗,表情呆滞,精神萎靡,肌肤干枯皱褶。专家提示

神采飞扬提示人的脏腑功能健旺,气血充盛,虽病亦轻,预后良好。神衰无采提示人的气血不足,脏腑衰败,邪气较甚,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望神之法得神

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在病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是病轻的表现,预后良好。

得神多表现为精神饱满,目光灵活,反应灵敏,语言清晰,面色润泽,呼吸平稳,脉象和缓有力。专家提示

病中得神提示人的正气尚未虚损,邪气亦不甚严重,病情较轻,预后良好。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根据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少神

少神也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与失神状态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少神介于有神和无神之间,常见于虚证患者,所以较为多见。

少神多表现为精神不振,健忘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动作迟缓等。少神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专家提示

少神提示人的正气亏虚。少神是轻度失神的表现,常见于虚证患者,是正气不足的缘故。治疗时应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失神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病至此,已属重笃,预后不良。

失神多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言语低微,面色无华,肌肉瘦削,或二便失禁。延伸辨证精亏神衰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志不清。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属病重。邪盛神乱失神高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挟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属病重。专家提示

失神提示人的正气已虚,脏腑功能衰退,邪气较甚,病情严重,预后较差。治疗时应扶正祛邪,根据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假神

假神俗称“回光返照”,是垂危患者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并非佳兆。

假神多表现为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然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专家提示

假神提示人的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治疗时应回阳固脱。

假神之所以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阳虚无所依附而外越,以致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表现,古人将其比作“残灯复明”。假神与病情好转的区别——假神的出现比较突然,其“好转”与整个病情不相符,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病情很快恶化。由无神转为有神,是整个病情的好转,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延伸辨证神乱神志异常,精神错乱,妄作妄动,胡言乱语,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毁物伤人。神乱多见于癫狂等精神疾病,与强烈的精神刺激、头部外伤、火热邪气侵袭等有关,多为火热、痰热、气滞、血瘀等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热开窍,行气化痰,活血化瘀。延伸辨证神呆神情呆滞,精神恍惚,沉默寡言,多静少动,状如木偶,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语音低怯,或喃喃独语,言语重复错乱,举止行为失常。神呆多见于癫病、痴呆等患者,与情志不遂、思虑过度、惊恐刺激、久病耗损、老年体衰、先天禀赋薄弱、肝肾不足及头部外伤等有关,常为痰湿、气滞、血瘀、气血亏损等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肾健脾,疏肝开窍。延伸辨证神昏又称“昏愦”。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甚至昏睡不醒,呼之不应。神昏多见于中风、热病、热入血室等,病情较严重。其病因与热邪侵袭、阴虚阳亢、气血上逆、闭塞心窍等有关,多为热入心包或痰热、痰湿闭窍或肝肾阴虚、瘀血乘心、腑热积滞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热开窍,化痰活血,平肝潜阳。延伸辨证嗜睡又称“但欲寐”。精神萎靡,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喜静少动,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有些病人还可伴面色无华、蜷缩不语。嗜睡多见于久病、大病之中,或老年肾精肾气大衰之时,与精气虚衰、痰浊蒙闭有关,主要为阴阳俱衰、湿浊内蕴、阴盛阳虚等所致。专家提示

肾虚嗜睡,治疗时应补肾益精;阳虚湿困嗜睡,治疗时应助脾化湿。延伸辨证淡漠神情淡漠,面色无华,目光黯淡,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言语低微,少言寡语,喜静恶动,有时可伴举止行为失常、神情呆滞、语音错乱、被动体位等表现。淡漠多见于癫病、痴呆或脏腑阴阳气血严重虚损的患者,与情志刺激、久病耗损、头部外伤等有关,多为痰湿、血瘀、气滞、气血阴阳虚损等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益脏腑,行气化痰活血。延伸辨证躁扰神情不安,急躁易怒,坐卧不宁;或见面赤气粗,身热苔黄;或有面色白,颧赤如妆;或见形体消瘦,舌红而小,舌苔剥脱。躁扰既可见于急性热病,也可见于内伤杂病过程之中,多与邪气扰乱心神有关,常为火热、阴虚、痰热、血瘀、虚阳外越等所致。专家提示

邪热躁扰者,治疗时应清热除烦;阳虚躁扰者,治疗时应回阳救逆。延伸辨证喜笑不休既无喜乐之事,又非高兴之时,而患者神志异常,喜笑不休。病人或伴面赤舌红,口舌生疮;或见形体消瘦,颧赤少苔;或表现狂躁妄言,急躁好动,口角流涎。喜笑不休多见于癫狂病人,或为火热,或为痰热,或属肾水亏虚、心火上浮,或为心气神乱、涣散不收。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心涤痰,滋水降火。延伸辨证怒骂呼叫轻则急躁易怒,动辄大发雷霆;重则神志异常,怒骂呼叫,不能自制。怒骂呼叫多见于狂证,多属火热、痰热和气血逆乱等。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肝泻肝,清热化痰降逆。延伸辨证忧愁不解虽无忧虑之事,患者却神情忧郁,满脸愁容,心事重重,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终日心不在焉,唉声叹气。忧愁不解常与心情不畅、忧愁气结有关,多为气滞、气虚。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疏肝益肺,助脾养心。延伸辨证思虑过度终日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即便琐碎小事,亦反复考虑,思虑绵绵,饮食睡眠无得安时,患者面容憔悴,面色萎黄。思虑过度多与精神过度刺激、长期思考过度有关,多为气血两虚、气机郁滞。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益气养血、补益心脾。酌情选用归脾汤、人参养荣丸一类方药。延伸辨证终日歌吟神志异常,表情呆滞,终日歌吟,东游西荡,不能自持,衣履不整,不知自理,面垢萎黄。终日歌吟的病位与脾、心两脏有关,多为痰湿气滞。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健脾行气,化痰开窍。延伸辨证喜哭善悲面容憔悴,神情悲哀,虽无哀痛之事,却常悲伤欲哭,眼泪汪汪,难以自制,语音低怯,短气叹息。喜哭善悲多与脏气虚损和过度的心理创伤有关,多为气虚、血虚。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肺养心,益气养血。延伸辨证惊惕不安心神不安,神色慌张,坐卧不宁,面色无华,遇事易惊。惊惕不安多由久病耗损、脏气亏虚或大惊卒恐等强烈精神刺激所致,多属气虚、血虚、痰火等。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益心养肝,清化痰热,镇定安神。延伸辨证担心恐惧虽无恐惧之事,亦无违法乱纪行为,但恐惧异常,胆小不安,神色慌张,行为鬼祟,如人将捕之,甚则终日需人陪伴,不能独处。担心恐惧多与脏气虚损、思虑过度、恐吓惊吓等因素有关,多为气虚、精虚、血虚、痰湿等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肾养心,益气养血,温胆化痰。望色——五色诊健康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

皮肤的颜色和光泽,是脏腑阴阳气血的外荣。脏腑功能健旺,阴阳气血充盛,则肤色正常,明润光泽。观察肤色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状况和邪气侵袭的有关情况。

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

肤色望诊主要通过观察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审视病色的善恶、浮沉、清浊、泽夭、散抟和顺逆情况,进而判断病证的病因、病位和证候性质。健康的常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主色

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以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这种由于先天禀赋不同和人种因素造成的肤色差异,属于生理现象。客色

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发生相应变化,叫作客色。例如,随四季、昼夜、阴晴等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以上因素导致的肤色变化,亦属于生理范畴,是暂时的、可逆的。不健康的病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除健康的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病色主要有青、黄、赤、白、黑五种,发绀也比较常见。黄色——主湿证、虚证

黄色是脾虚湿蕴的表现。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泛溢肌肤;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面黄可分为阳黄、阴黄、苍黄、萎黄、枯黄、黄延伸辨证阳黄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常伴发热和烦渴,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阻滞所致。专家提示

面色阳黄,治疗时宜清热利湿退黄。

面色阴黄,治疗时宜温阳利湿退黄。

突然加重的面色变黄,表明肝、胆有病,胆汁代谢出现异常,最常见的是巩膜先出现黄染,尔后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面部黄疸。延伸辨证苍黄肤色苍黄,腹胀如鼓,腹部青筋暴露,形态瘦削,颜面、颈胸部见有红丝赤缕如蟹爪状。专家提示

面色苍黄,治疗时应健脾疏肝、活血行水。延伸辨证萎黄肤色淡黄,枯槁不泽,神疲少气,面容憔悴,毛发枯萎稀疏,语音低弱,两目无黄染。面色萎黄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所致。

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健脾养血安神。延伸辨证枯黄肤色黄而干枯,缺乏弹性,消瘦,舌红少津,两目不黄。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胃养胃,滋阴养血。延伸辨证黄胖周身肤色浅黄带白,颜面四肢虚浮,两目不黄,眼结膜苍白,唇、舌、指甲苍白,神疲倦怠,懒于动作,甚则毛发枯萎。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健脾祛湿,益气补血,杀虫驱虫。延伸辨证黄疸身目俱黄,或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状,尿黄而短,身困乏力,懒于动作。专家提示

突然面色变黄,治疗时宜清热解毒退黄。延伸辨证湿病肤色黄而晦滞,状如烟熏,但两目不黄,常伴有周身困痛、脘痞苔腻、身热不扬等症。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祛湿透表。延伸辨证小儿疳积肤色黄白,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腹大青筋,头大颈细,形羸体瘦,困倦喜卧,多与病后失调有关。小儿疳积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有时也可涉及心、肝、肺、肾等,为中气虚损、气阴耗伤、饮食积滞、湿热内蕴等所致。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健脾益胃,消食化滞。延伸辨证胎黄主要表现为初生婴儿周身皮肤、两目、小便发黄,其黄疸或浅或深,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并有可能伴随其他症状。专家提示

病理性胎黄,治疗时应宜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新鲜浅色黄染,或时起时退的黄色,表明病证较轻,治疗也容易,预后良好。

食物如胡萝卜、橘子等,也可能引起面色发黄。少食或停食后,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赤色——主热证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延伸辨证阴虚证阴虚证患者,可见两颧潮红,口唇红赤,形体消瘦,语音嘶哑,或痰中带血,舌红而瘦,舌苔光剥。专家提示

阴虚证常关系到肺、肾等,病程较久,病情较重。治疗时应养阴清热。延伸辨证戴阳戴阳证患者,可见面色白,颧部时而浮现嫩红如妆现象,游移不定,精神萎靡,身缩蜷卧,呼吸短促,躁扰不安,下利清谷,舌淡苔白。专家提示

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提示患者阴寒极甚而虚阳欲脱,是病情危重的征兆。治疗时应回阳救逆。延伸辨证阳气郁表阳气郁表证患者,可见肤色赤红,烦躁不安,发热无汗,或有皮肤痒疹。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解表透邪。延伸辨证火热证火热证患者,可见颜面和周身皮肤红赤,或伴有发热恶热、口渴饮冷;或见有红色斑疹;或伴有局部红肿,小便短赤,舌红苔黄。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清热泻火。延伸辨证一氧化碳中毒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见嗜睡或昏迷,面色潮红或呈樱桃红色,呼吸急促,烦躁,多汗,瞳孔缩小、不对称或散大。专家提示

迅速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给予吸氧等治疗。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

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

面色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延伸辨证阳虚证阳虚患者,面色白虚浮或青白晦滞,肤色苍白,肢体蜷缩,喜暖畏寒,常着较多衣物,精神萎靡,舌淡嫩、苔白润,痰 涎、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色白质稀。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扶阳抑阴。延伸辨证血虚证血虚患者,肤色白而无华,或黄白如鸡皮状,面、唇、舌、指甲苍白,面容憔悴、毛发枯萎。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血养血。延伸辨证气虚证气虚患者,肤色淡白,面色白无华,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行动迟缓,缺乏生气,舌有齿痕、苔白而润。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补气扶正。延伸辨证寒证寒证患者可见肤色青白,皮肤紧密,周身战栗,畏寒喜温。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舌淡苔白。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阳祛寒。延伸辨证阳气暴脱证阳气暴脱证,平素见有阳虚表现,又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汗出如珠、唇淡舌青,并可伴有呼吸急促不匀、两目上视等症状。专家提示

阳气暴脱提示生命垂危。治疗时应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青色——主寒证、痛证、血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青色多见于寒证、痛证、血瘀证及肝病等。延伸辨证阳虚血瘀证多见面色青灰,肤色青白,口唇青紫,舌淡而青,或有瘀斑,畏寒喜温。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阳活血通脉。延伸辨证惊风小儿惊风发作之前,多在眉间、鼻梁、口唇四周等部位出现青色。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退热止痉。小儿在高热之时,面部尤其是鼻梁及印堂处出现青紫色,是惊风发作的预兆,应即刻进行有效的治疗。延伸辨证寒证阴寒内盛证,多见肤色青白,面色淡青,唇青,舌色淡、苔白而润,或有腹痛,或有四肢拘急,喜温畏寒。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中散寒。延伸辨证肝病肝病患者,肤色苍白,缺乏光泽,形体消瘦,腹部青筋暴露或腹大如鼓。专家提示

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面色也常见青色。治疗时应养肝疏肝活血。面色发青的现代医学解释——现代医学中,缺氧是导致面色发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氧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面色出现,活动后更明显。还有一些疾病,如疼痛(包括平滑肌痉挛、胆绞痛等)也会引起面色发青,但此时病人已有严重症状,面色的变化只是一个伴随现象而已。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血瘀证

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故呈现出面色、肤色偏黑的症状。延伸辨证血瘀证可见肤色暗黑而若鱼鳞,面色暗黑,或有斑片状色素沉着,舌质青黯,女性月经夹有较多血块。专家提示

血瘀证由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瘀积所引起,治疗时应活血化瘀。延伸辨证肾阴亏虚证可见肤色黑而干瘦,颜面黧黑,耳郭焦枯,面容憔悴,精神疲惫,弯腰屈背,不耐疲劳,唇舌干枯。专家提示

肾阴虚由肾脏阴液不足,肾阴滋养及濡润功能减弱所引起,治疗时应滋肾清热。延伸辨证寒湿水停证寒湿水停证,可见肤色黑、面色浅淡,眼眶四周发黑,颜面、四肢浮肿,或有腹水、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甚则舌苔灰黑而润。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阳散寒,除湿利水。延伸辨证阳虚内寒证可见肤色黑而暗淡,面色黧黑或眼眶周围发黑,肢体蜷缩,畏寒喜温,常着较多衣物,舌淡嫩、苔白润,痰涎、白带、尿液、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清稀色白。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阳驱寒。面色变黑的其他原因——面色变黑、灰暗、无光泽可能是药物毒性作用引起的,在停药或治疗后会很快恢复;也可能是慢性疾病的征兆,多属晚期重症肝、肾疾病的表现。因此,当发现面色逐渐变黑时,应进一步做全面体检。发绀

发绀一般是氧的摄入不足,血氧饱和度降低的结果。发绀可出现在全身皮肤和黏膜处,但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梢(如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尖、颊部、耳垂、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延伸辨证血瘀证可见唇甲发绀,肤色发绀或见皮肤黯黑肌若鱼鳞,舌有瘀斑,或伴有神情恐惧、焦躁不安、呼吸急促。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活血通脉。延伸辨证寒凝血脉证可见肤色绀青,唇紫,四肢发乌,阴囊收缩,舌卷发青,肢体蜷缩喜暖。专家提示

寒凝血脉提示病人病情较重,治疗时应温经散寒通脉。延伸辨证中毒可见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发绀,吐泻,嗜睡或烦躁不安,甚则昏迷、呼吸减慢,乃至死亡。专家提示

因食用腌制不透的咸菜、腐烂蔬菜、河豚、巴豆、雷公藤等而引起的中毒,会出现发绀。治疗时应排毒解毒,针对具体中毒物质选择相应的解毒药物。面色发绀的其他疾病——心力衰竭、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以出现面部发绀;如严重呈铁青色,表示肺脏、心脏疾病严重,如肺结核晚期、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重度心力衰竭等。面色改变的其他因素——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突变等因素,也会造成一时性的面色改变,均不属于病色,面色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情绪的平稳而趋于正常。

此外,常见于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块——老年斑,以及孕妇面部的棕色对称斑片——妊娠斑,也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望形态——病于内必形于外望形体

人有高矮肥瘦之分,形有强弱刚柔之别,外在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在脏腑的坚脆盛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观察患者的外形特征,可以推测脏腑的健康状况。

此外,某些形体肢节改变,往往是一些疾病的特殊表现。

望形体即望人体的宏观外貌,包括身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特征、躯干四肢、皮肉筋骨等。人的形体组织内合五脏,故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形体胖瘦

体肥而食少为形盛气虚,多肤白无华、少气乏力、精神不振。这类病人还常因阳虚水湿不化而聚湿生痰,故有“肥人多湿”之说。

体瘦而食少为脾胃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不荣,并常伴有两颧发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之证,故又有“瘦人多火”之说。严重者,消瘦若达到“大肉脱失”的程度,卧床不起,则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危象。形体强弱

凡形体强壮者,多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强健、皮肤润泽,反映脏腑精气充实,虽然有病,但正气尚充,预后多佳。

凡形体衰弱者,多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涩,反映脏腑精气不足、体弱易病,若病则预后较差。体质形态延伸辨证阳虚体质形体虚胖或瘦弱,面色白或清淡,神情倦怠,精神不振,行动迟缓,肌肉弛缓柔弱,平素喜暖畏寒,常着较多衣物。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阳虚体质的特点为阳气不足、阴寒易生,容易遭受寒湿邪气侵袭。病变多从寒化湿化,表现为阳虚内寒、阳虚湿阻、阳虚水停等脏腑功能低下和痰饮停聚病证。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温阳益气,可选用补阳驱寒、温养肝肾之品。延伸辨证阴盛体质形体多胖,面色较黑,皮厚肉松,少言寡语,性格内向。阴盛体质的特点为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易感寒湿等阴性病邪。病证也易从寒化湿化,多表现为寒证、湿证、痰饮、气滞、血瘀等证候。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重视扶阳抑阴,行气活血。延伸辨证阴虚体质形体消瘦,颧赤唇红,神情亢奋,目光有神,易于激动,行为快捷,性格急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阴虚体质的特点为阴精不足,阳气偏亢,易于遭受火热燥邪侵袭。病变多从热化燥化,多表现为阴虚、精虚、内燥、阴虚阳亢等类型。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滋阴潜阳,可选用养阴降火、滋补肝肾之品。延伸辨证阳盛体质形体多较盛壮,面部常见红赤,喜凉畏热,常着较少衣物,性格活泼,好动喜言,说话爽朗流利,做事好强,独断专行,行立时挺胸凸肚,举止夸张。阳盛体质的特点为阳气偏盛而阴气偏衰,感邪易从热化火化,其病多见火热证候。专家提示

治疗时应抑阳扶阴。延伸辨证阴阳平和体质形体高矮胖瘦适中,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性格沉稳谦和,和悦可亲,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阴阳平和体质的人不易为各类病邪所侵袭,若生病也多表现轻浅缓和,治疗只需根据常规原则处理即可。专家提示

根据具体病因、病位和证候性质,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体质五行延伸辨证金型之人肤色较白,面呈方形,头颅较小,肩背骨架偏小,腹部脂肪较小,手掌和足部较小。行动轻快敏捷,思维敏锐,不动时外表沉静,动作时强悍凶猛。秋冬时节身体状况良好,春夏两季则易于感邪发病。金型体质的人阳气偏盛,主热,易患燥热性疾病。专家提示

肺属金,治疗时应润肺生津。延伸辨证木型之人肤色苍青,头部较小,面部较长,肩部宽阔,背部平直,身材偏小,四肢手足灵活。智力较发达,体力较差,勤于思考,易于忧虑。秋冬季节易于感邪,容易发病。春夏时节,身体状况较好。就是《灵枢》所说的“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专家提示

肝属木,治疗时应调肝疏肝。延伸辨证水型之人肤色焦黑,面多皱纹,头颅较大,腮部较宽,肩部狭小,腹部较大,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摆,后背及尾骶部较长。秋冬时节身体状况较好,春夏季节则易于感邪生病。专家提示

肾属水,治疗时应调肾益肾。延伸辨证土型之人皮肤色黄,头呈圆形,头颅较大,肩背丰满而健美,腹部较大,大腿和小腿肌肉健壮,手掌和足部相对较小,全身肌肉丰满,上下相称。行步时步履稳重,性格沉稳,乐于助人,不争逐权势,善与人相处等。秋冬两季身体状况较好,春夏时节易于感邪生病。专家提示

脾属土,治疗时应调理脾胃。延伸辨证火型之人肤色红赤,面色姣好,面型尖瘦,头颅偏小,肩、背、髋、颅等部关节肌肉发育良好,手掌和足部相对较小。步履稳重,思想敏锐,性格急躁,行走时身体摆动,轻财,好思多虑,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清晰明白。容易出现短寿猝死现象,春夏两季身体状况尚好,秋冬时节易于感邪生病。专家提示

心属火,治疗时应养心调心。望姿态

正常的姿态是舒适自然,运动自如,反应灵敏,行立坐卧各随所愿,皆得其中。患病时,由于阴阳气血的盛衰,姿态也随之出现异常变化,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

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眼、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在外感病中,多是发痉的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血虚阴亏,经脉失养。1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病,常见于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小儿高热惊厥、温病热入营血,也常见于气血不足之筋脉失养。此外证、破伤风、狂犬病等,亦致动风发痉。2 战栗常见于疟疾发作,或外感邪正相争欲作战汗之兆。3 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病。4 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病。5 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挛,或痿软,皆为瘫痪。6 若猝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看坐姿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为水饮停于胸腹。但卧不耐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双亏或脱血夺气。坐而不欲起者,多为阳气虚。坐卧不安是烦躁之症,或腹满胀痛之故。看卧姿

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反之,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若病重至不能自己翻身转侧时,多是气血衰败已极,预后不良。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反之,仰面伸足而卧,则为阳证热盛而怕热。痛证的特殊姿态

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蹙额捧头,多为头痛。专家提示

如病人偎缩多衣,必恶寒喜暖,非表寒即里寒;病人常欲揭衣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