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袖珍馆胡雪岩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05:18:33

点击下载

作者:王海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传记袖珍馆胡雪岩传

传记袖珍馆胡雪岩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传记袖珍馆:胡雪岩传作者:王海林排版:燕子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01ISBN:9787548409502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商圣诞生——出于乱世,生于寒门1.寒门出身的“商业巨子”

胡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出生于1823年的杭州,祖籍安徽绩溪县,是著名的徽商。当时清政府早已走向腐败,时局更是动荡不安,一代商圣的诞生、发展,以及辉煌和消逝便在这乱世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胡雪岩的祖上是以做河船生意为生的,因为安徽绩溪县地形大部分是山地,能够耕种的土地很少,如果靠种田为生,根本不足以过活。当时在安徽绩溪,很多人为了生计会去外地购买粮食,由于价格昂贵,当时的徽州出现了搬迁移民的景象,人们也开始有了去城市里做生意讨生的计划。胡雪岩的家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杭州。在胡雪岩的祖父时期,家中沙船生意就已经小有规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因家庭变故,到了胡雪岩父亲时期,其家产就只剩下两亩薄田了。而幼小的胡雪岩,不得不靠给别人放牛为生,生活过得很清贫,但是幼小的他并不想受此拘束,总是想找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闲暇期间他自己就不断地阅读书籍和积累知识,因其上过一年的私塾,所以也算是粗通文墨。

后来,胡雪岩经人介绍来到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因老板的器重做了钱庄的跑街。跑街,顾名思义,就是跑外的工作。当时在钱庄,胡雪岩就是为其钱庄老板讨债,工作很辛苦,即便当时胡雪岩还尚未成年,但是他非常聪明好学,手脚也麻利,因此,很快得到了钱庄老板的赏识。

胡雪岩由于聪明好学,处事机变万千,所以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钱庄学徒做到了档手。后因钱庄主人无后,故把钱庄赠与胡雪岩,从此胡雪岩有了自己的钱庄。后因巧遇王有龄和蒋营官更使他平步青云。胡雪岩能与官场人员来往,为其商业地位埋下了坚固的根基。后为阻止太平天国进攻,积极调动粮食以接济清军,于是他被当时担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提拔为总管。继而又协助左宗棠开办了不少企业,并操纵了江浙一带的蚕丝业、茶业等。此后又协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因此,慈禧太后赏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逐渐胡雪岩的钱庄、企业等遍布大江南北,资金达到2000万两,土地万亩,成为杭州第一大商绅。胡雪岩因身居官位,因而成为一名显赫的官商,并成为清代红顶商人。光绪四年,他在杭州吴山脚下的药堂——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其旨为“救世于民”。胡庆余堂药号扬名中外,为中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与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耗资巨额开设了上海蚕丝厂,但是由于受到洋人的排挤,并且洋人逐渐掌握了中国的市场,从而导致生丝价格日益下跌。后因中法战争爆发,金融危机发生使胡雪岩的企业受到重创,耗资巨额开设的蚕丝厂濒临倒闭,随之胡雪岩遍布大江南北的商号也倒闭,即使变卖家产也抵挡不了终极的崩溃。而祸不单行,在官场方面,慈禧太后下令对胡雪岩革职查办,并治以重罪。从此,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代商圣消逝无声。

当年以放牛为生的胡雪岩怎知日后他会成为一代商业巨子。胡雪岩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贫穷的命运,走上了坦荡纵横的商业之路,可以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跌宕起伏的商业生涯,以及拥有过的浮华一生和为朝廷作出的贡献都被后人所敬仰,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商圣一点都不为过。2.徽商遍天下——成长中秉承徽商气质

自古以来,徽商遍布全天下,聪明智慧的徽州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劳的双手,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深刻又不平凡的启示。徽州人的经商故事也是从未消逝的,他们的气质和风范也是无可比拟的,就像胡雪岩——一代商圣,清代红顶商人。

所谓徽州商人,并不是所有属于安徽祖籍的商人都称为徽商。徽商地区,就是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地区。胡雪岩的祖籍便是安徽绩溪县,这里是典型的徽商聚居地。徽州商人的那种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胡雪岩的生命里早已经烙下了印记。

早在东晋时期徽州商人就已经形成,那时候的徽州人经常外出经商。在唐宋时期,徽商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就已经对徽商有了一定的概念和传承,比如,徽州当地生产的生漆、茶叶等频繁地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尤其是在宋代,徽州的文房四宝(汪伯立笔又称徽笔、徽墨、歙砚、澄心堂纸)尤其著名,这极大地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到了明朝时期徽商的发展最为强盛,当时徽州商人的商号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一度垄断了盐、米、丝、茶、纸、墨等行业。那时候徽州商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便引聚宗族,还不断地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等,因而,后辈的徽州商人不但在经商方面有着惊人的能力,在文学修养上也是博学多才。从明中叶到乾隆年间的三百余年,徽州商人所经营的商业最为繁华,并达到了黄金时期。

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没落和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徽商也渐渐有了衰落迹象,尤其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时局动荡,徽商已经很难再兴盛起来。外国侵略者入侵以后,洋人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国外的商品逐渐销往国内,使得只掌握传统技能的徽州商人很难再立足发展,从而逐渐失去市场,走向衰落。

纵观徽商的发展史,一直到清朝末年,虽然从兴到衰,但是徽州商人的那种精神却一直都存在着,并且激励着后人不断地前进。

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国家一再落后于世界发展,但是在乱世之中仍然能够出现一些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胡雪岩就出生在这样没落的晚清时期,并且成为了一代属于徽商传奇中的商业巨子。

逐渐衰败的清政府对百姓的苛捐杂税日益加重,加上安徽绩溪县的土地大都是山地,难以耕种粮食,所以在胡雪岩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安徽绩溪县的大多数人就已经去外地谋生,尤其是到城市里做生意。

徽州人经商的那种精神以及徽商的商业气质已经铸刻在了胡雪岩的生命里。在家境败落之后,胡雪岩尽管以给别人放牛维持生计,但是依然不忘在闲暇期间读书写字。这也秉承了徽商的亦儒亦商的特点,徽州商人坚定地认为,没有学问的商人只能是个平庸的商人,而他们要做一流、高尚的商人,这也是徽商千百年来能够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徽州人经商一直信守的经营之道是“以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因此,千百年来,在商业市场上,徽州商人的信誉是最值得信赖的。

当时还未成年的胡雪岩离开家去钱庄当学徒,留下家中的母亲照顾弟弟们。这也正是徽州商人经商的特点,他们通常为了生意而背井离乡,不在乎目标有多远,常常数年不回家。不管山高路远,甚至海外都有徽商的足迹。因此,人们用“徽骆驼”和“绩溪牛”来形容徽州商人的这种特点。用骆驼和牛来形容,说明了徽州人经商创业的艰辛和遇到困难时的那种坚韧不拔、能屈能伸、奋勇向前的精神。胡雪岩正是传承了这种徽商精神,从而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其独立自强的能力。

其实,绩溪县人的徽商力量兴起的时间比其他徽商晚,所以到了清末,绩溪县人并没有那么快地消退下去,人们也把绩溪县人作为徽商的后起之秀。当然现在人们称的徽商后起之秀并不是针对绩溪县人。乱世之中绩溪人代表徽商的力量不容小觑,尽管处于清末乱世之中,徽商仍然能够缔造辉煌,比如,胡雪岩就是最好的代表人物。

以利制利,以众帮众也是徽州人经商的特点,他们不贪图小便宜,不牟取私利。这也是由于徽州商人不仅重视商道精神而且还特别重视文化学习,因而,具有了文人气息的商人自然就变得大方慷慨,通贤达理。

胡雪岩在杭州钱庄当学徒的时候,起初老板把他当学徒看待,平常训骂是少不了的,但是他也能够看得到胡雪岩的勤奋和努力,因此对胡雪岩很是欣赏和满意。胡雪岩不只聪明好学,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很有分寸和度量。他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相处,也懂得该怎么和人相处才能够更快乐。所以,在钱庄当学徒期间,胡雪岩和其他伙计都相处得不错,而且伙计们对他也不错。在胡雪岩闲暇的时候,店里的伙计们外出办事总是捎带着他,这让胡雪岩见识到了不少外面的事情,接触了更多形色各异的人,时间久了,胡雪岩的本事也增加了不少,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收获。胡雪岩为了感谢伙计们,经常帮他们跑腿买饭、探风送信等。这样一来,胡雪岩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也丰富了他的见识和阅历,让他在以后的商场生活中更加自信。

就在当学徒的第三年,年纪尚轻的胡雪岩,通过一件事赢得了老板的赞赏并结束了自己的学徒生涯,从而正式走向钱庄职业生涯。

一天,他跟随伙计们去都统衙门办理钱票京汇的事情,在东门却遇到了一个卖鱼的小伙计,小伙计面前有一篮新鲜肥嫩的鱼,但是一条鱼都没有卖出去,他正愁眉苦脸地看着这些鱼,不知道该怎么办,既着急又沮丧。这时候胡雪岩走过去,问清了原因。原来,小伙计的父亲由于腿脚不灵活,打完鱼后,便让儿子拿到集市上卖,并且告诉儿子鱼的价钱。这个小伙计的鱼倒是很新鲜,但是他父亲告诉他的价格却比别人的高出很多,顾客讲价的时候,小伙计一个子儿都不让,这样一来,想要买鱼的人都只能摇头走开了。胡雪岩问为什么不能让别人讲价的时候,小伙计说价钱是他父亲定的,不能改。胡雪岩听了,很是好笑,但是他决定帮助小伙计把鱼都卖出去。

于是,胡雪岩来到了要办事的都统衙门,由于经常来往,他和账房的关系都很好。他对账房先生说自己的表弟家世代以捕鱼为生,而且鱼都是鲜活肥嫩的,可以称得上是杭州湾的第一美味,想让胡都统也尝尝这美味,才不枉在杭州为官那么多年。账房先生觉得胡雪岩说得有理,于是就答应了让他表弟先供衙门三个月,但是价钱上要体己一些,胡雪岩这时候连忙答应。后回到东门对卖鱼的小伙计说了这件事情,那卖鱼的小伙计很是高兴,并为感谢胡雪岩的帮助而赠送了几条新鲜的活鱼。

之后,小伙计的鱼每天卖得都很好,而且因为是在衙门门前,所以很快就能售完,尽管在价钱上少卖了几文钱,但是整体还是赢利为多。其实就算胡都统想要吃新鲜的鱼,直接派人去采购就行了,无须通过胡雪岩这一关,但是由于胡雪岩平日里跟账房们相处得都不错,况且已经答应了的事是不能悔改的,于是,胡雪岩就这样帮助了卖鱼的小伙计渡过了难关。而卖鱼的小伙计,每天卖完鱼回家后都能得到父亲的表扬,其实这都得益于胡雪岩的帮助。

此后,卖鱼的小伙计经常带着新鲜的活鱼来答谢胡雪岩。久而久之,这件事被钱庄老板知道了,老板心里很是高兴,施惠于人,在胡雪岩这般小小的年纪里就能懂得这样的道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来把事情做成功,这是很难得的,看来以后真是做生意的好材料。当天,老板就把胡雪岩提升为正式伙计——跑街。胡雪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处事能力结束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胡雪岩与账房先生融洽的关系正是儒家学说中的以诚待人的相处之道,尽管胡雪岩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徽商精神中的儒学思想却一直影响着他。对卖鱼小伙计的帮助也是徽商中的以众帮众的特点,虽然小伙计跟胡雪岩都是很小的个人,但这种精神却是伟大的。

徽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远至海外。同时,徽商的精神也是名扬万里,胡雪岩正是秉承这些精神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打造出了一个属于胡雪岩的商业帝国。

可以说,在胡雪岩的成长中,徽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时时刻刻地激励着他,而且从小家境贫寒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体谅人们的劳苦,因此,在他的生意上不存在牟取私利这一现象。其实在胡雪岩的心中还有民族大义的一部分,比如,晚期他在上海开设的蚕丝厂,尽管耗资巨额,形势不利,但是依然跟洋人对峙,进行着商业上的斗争,即便最终他失败了也无怨无悔,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凛然的徽商之道。

即便在胡雪岩的商场繁盛时期,他仍然能够做到为富且仁,积极行善,因而赢得了很多美誉。徽商提倡的也正是这种惠而不费、义善义举的精神。

胡雪岩作为一个徽州商人,不愧是实至名归,成为晚清时期的后起之秀,在官场和商场上都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3.孝顺父母,名扬乡里

胡雪岩,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小时候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便是家里的几亩田地,父亲胡鹿泉平日做点小本生意,刚刚能够维持生活。胡雪岩在家里排行老三,但是他从小就很懂事,尽管贫穷,父亲还是送他去私塾读书,这也是徽州人重视文化教育的一大特点。胡雪岩的家里有一条规定:胡家的人可以读书做生意,但不可以为官。至于以后胡雪岩不但生意做得大,官也做得高这一说法,只是他顺应了时局的大趋势,能够驾驭时政从而更好地发展商业,这也是有着非凡的意义。

胡雪岩在私塾很听老师的话,也很认真地学习,所以老师经常在父母面前夸这个幼小懂事的孩子,于是,父亲给他起了个幼名叫做“顺官”,就是既顺又很乖的意思。

由于胡雪岩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不好,尤其是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以后,生活更加拮据。由于父亲的生意做得很小,而且幼小的弟弟也需要喂养,于是,胡雪岩在八岁的时候就给人家放牛。由此可见,年少的胡雪岩是多么体贴父母,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正是如此。

胡雪岩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也看得到家里的经济状况,但是他没有像别的小孩子那样,讨厌自己的家庭,憎恨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反而很看得开,而且还体贴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做事情,乡里乡亲都很喜欢这个孩子,经常赞扬胡雪岩,说他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孩子从小的品德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品德高尚,那么他长大一定是个高尚明理的好人,从小孩子身上也足以看得到一个人的未来。从小机智、聪明、孝顺的胡雪岩,长大以后,不管他多富有,却依然还是那么高尚和受人敬仰。

其实,胡雪岩的家庭很是不幸。胡雪岩的二哥很早就夭折了,这对于他的父亲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加上在生意上的失意,使得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后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又相继出生,家庭状况更是不堪,父亲的病也日益加重,家里的重担基本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胡雪岩在放牛的同时,还不时地对父亲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幼小的他,身上无形地背负了很多东西,这些他都懂得承受和应对。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胡雪岩都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计的压力下,胡雪岩的父亲在他12岁的时候去世了。

在胡雪岩的父亲去世之后,整个家庭的负担就完全地压在了他母亲身上。胡雪岩的母亲——金太夫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母亲。在胡雪岩的成长时期,金太夫人对胡雪岩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金太夫人,就没有一代商圣——胡雪岩!

从胡雪岩的家世背景来看,胡雪岩算不上是一个历史名人。因为在胡雪岩的资料中并没有他的详细介绍,而关于他的资料大都是由后人整理留存下来的,但是无论怎样,有一个是很明确和被肯定的观点,那就是他的母亲对他的培养和教导。

纵观历史,不管是哪个名人、英雄,身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伟大的母亲。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欧母以荻画地,岳母刺字等,往往我们记名人的名字要比记名人母亲的名字深刻得多,但是,没有这些伟大而劳苦的母亲,哪有这些赫赫有名的伟人?对于胡雪岩来说,更加如此。母亲的辛勤和劳苦在幼小的胡雪岩心头上深刻铭记。

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教导胡雪岩在私塾要好好读书,就连胡雪岩给别人放牛的时候,胡母也不忘教育儿子要看管好牛,不要贪玩。母亲的态度温和,语气委婉,使胡雪岩每次都虚心接受,并且每次都能受到老师和别人的赞扬。面对表扬,胡母提醒儿子不要自大骄傲,并以“满招损,谦受益”之言相告。

胡雪岩的母亲,为人正直善良,还特别乐于助人,如果邻居有什么困难,只要能帮得上,胡母都会尽力去帮,也不求回报。因为她讲善、信、诚,并与邻居相处得都很好,而这些胡雪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令胡雪岩感到母亲伟大的是,自从胡雪岩的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不管生活多艰难,胡母都从来没有抱怨过,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去世而痛不欲生,而是凭借坚强的性格,努力地把生活继续下去,并且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刻影响着孩子们。

胡雪岩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的道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诚待人和为人和善的态度。这些足够胡雪岩受用一生,同时也是胡雪岩人生中最好的表现。

因为母亲的这些教导和母亲自身的影响,使胡雪岩更加懂事、孝顺,一有闲暇时间就帮助母亲干些农活,并排忧解难,乡里乡亲看了无不赞扬胡雪岩的孝心。因此,在乡亲里一提到胡雪岩,无人不晓他的孝举!

后来为了生计,胡雪岩只好离开母亲,来到钱庄做学徒,但是母亲对他的教导和影响,一直是胡雪岩以后人生经历中的重要法宝,直到胡雪岩最后经商成功,并做上红顶商人,这些都离不开母亲的教导。因此,日后功成名就的胡雪岩依然不忘母亲,并始终孝顺母亲。

据记载表明,功成名就之后的胡雪岩,为了孝顺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他希望能给母亲求个诰命夫人的封号。慈禧太后听说后,也被这个感人的孝举打动了,最终给了胡雪岩母亲这个荣誉。

赫赫有名的胡庆余堂,其实也是胡雪岩为其母亲而建造的。因为胡雪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热心和善良的人,虽然自己的儿子成功了,自己也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她并没有忘记以前的磨难和艰辛,也深深地体会到大众疾苦,于是善良的母亲希望儿子能够建造一座能够造福百姓的药堂。胡雪岩非常孝顺母亲,也不忘母亲对自己的辛勤培养,于是就耗资建造了这所名扬中外的胡庆余堂,而且,胡雪岩也做到了对老百姓童叟无欺,一直以诚信为本进行经营,并且在瘟疫流行期间,还对一些受苦的百姓免费发放药品和粥饭,因此胡雪岩一度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而这个称号的获得完全是母亲的功劳。直到现在人们一提到胡庆余堂还会为胡雪岩的孝举而感到赞叹。

现今,只要人们提到胡雪岩,除了他为官经商之道,还会为他对母亲做出的孝举感叹不已。4.放牛,这不是他想要的

由于家境贫困,父亲又很早去世,所以刚满八岁的胡雪岩就以给别人家放牛为生。尽管胡雪岩一心想多挣些钱帮助母亲补贴家用,但是雇主只能让他放牛,因为胡雪岩才八岁,还处在幼年时期,无法干成人的活。放牛这个工作,不需要太多经验和付出太多劳动,只要喂饱牛并且看管好就行了。所以,胡雪岩的日子过得很是乏味。他经常躺在草地上想,如果就这么一直放牛不知要放到什么时候,那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幼小的胡雪岩就已经开始觉得不满足了。其实在他的脑海里,早已经有了比别的同龄孩子要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找机会不再放牛,要做更大的事情。可能由于是徽州商人的后代,其身体里面流的是徽商血脉,从小胡雪岩就很羡慕那些外出做生意的人,觉得他们既威风又识大体,而且能够走南闯北,结识天下的朋友,幼小的胡雪岩觉得这样活着才叫有意义。

胡雪岩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做点小买卖,尽管生意不大,赚的钱也不多,但是父亲也算得上是一个饱览群书的人,而且见多识广,经常给胡雪岩讲一些外面的奇人异事,也会讲一些时事政局。于是,受父亲影响,胡雪岩也想当一位商人,能够去很多地方,接触很多人。从小父亲就是他心目中敬仰的人,他梦想有一天能够超越父亲,并在商业领域中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所以,他盼望着快快长大,希望父亲带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没过多久,父亲便去世了。父亲去世的时候,唯一希望的就是胡雪岩以后能够成才,看得出,胡父对胡雪岩的期望很高。

在胡雪岩帮人家放牛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闲暇时光,他就用这些时间来读一些有用的书,参悟其中的道理,并且在这期间,他一直反复地思考父亲在世的时候跟他讲过的话。自古以来,人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不断地进步。由于胡雪岩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并付诸行动,所以,胡雪岩比同龄人的思想觉悟都要高,也比他们更聪明和懂事。

虽然家境贫穷,但是胡雪岩从来没有抱怨过,没有因为父母没能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而懊恼,也没有羡慕别人的家庭多富有,而他看到的不是这些雕饰在表面的东西,他从不认同肤浅,因为自小父母就教育他要有深刻的内涵和修养,才能够真正成功。幼小的胡雪岩早已想到自己不能一辈子都给别人放牛,他要谋取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那时候他还年少,况且在村子里放牛,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但是胡雪岩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有诚心和决心,就一定会有机会的。

人一定要有追求,胡雪岩知道,如果一辈子只是放牛,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也不会实现当初父亲对他的期望,他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才能改变现实的命运。胡雪岩坚信自己绝不会一辈子放牛,因为他深知,放牛不是他想要的。第二章少有凌云志——身在底层心不低1.人生的第一次机会

家境贫穷的胡雪岩,在放牛期间依然不忘父母对自己的教诲,虽然有时候会比其他的孩子少玩会儿,可是他并没感到烦恼,因为他知道,父母从小教育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他不怕吃苦,因为他要做人上人。

因为胡雪岩的努力和良好的修养,上天注定要给这个孩子一个机会。

有一次,胡雪岩在放牛的时候捡到一个包裹,发现里面有大量钱财的时候,他并没有动私心,而是等失主来领取,一直等到了晚上失主才来领取自己的包裹。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包裹的主人,从而非常赏识年少的胡雪岩。这个包裹的主人姓蒋,是大阜一个杂粮店的老板,他觉得胡雪岩放牛实在是太可惜,于是想要带胡雪岩到大阜去,胡雪岩经过了母亲的同意之后就跟随这个人来到了大阜。后来因为自己的努力,又经大阜去了金华,接着来到了杭州并做了一名钱庄学徒,从而接触了这一生他做得最多的生意——钱庄生意。

胡雪岩在放牛的时候捡到包裹这件事情,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也许这是上天看到胡雪岩的勤奋和聪慧,从而赐予他的一次机会,但同样也是一次对他的考验,如果那次胡雪岩没有等失主,而是偷偷地捡走了这个包裹,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红顶巨商胡雪岩了。当然,这样的造化也归根于他的父母对他良好的培养和教导。这也正是徽商所特有的高尚品德和深厚修养。

后来胡雪岩在杭州钱庄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努力逐渐地从学徒提升到了伙计,再到档手,一直到钱庄的老板把整个钱庄赠与他,再到后来所有的成功,这都是因为他能够抓住每一次的机会。他不仅实现了当初放牛时期的梦想,而且他实现了比自己规划还要远的目标,真正地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要经过努力和付出的,胡雪岩的成功来源于从小的磨炼和塑造。

胡雪岩在放牛期间由于捡到一个包裹而意外地得到包裹主人的欣赏,并来到了大阜做了杂粮店里面的一名小学徒,这可以说是胡雪岩踏入商界的第一步,也是他人生获得的第一次机会。2.在大阜和金华的日子

在大阜蒋老板的杂粮店里面,胡雪岩虽然是学徒身份,但是他能做到的早已经超出了学徒所应该做的,不管是老板交代的还是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他都能够办得恰当得体,而且通常能够为杂粮店带来很好的声誉,同时也换来了别人对他的赞扬。因此,蒋老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带胡雪岩到自己的杂粮店来工作是正确的,而且蒋老板也越发觉得胡雪岩是一块经商的好材料,当然平日里也少不了对胡雪岩的栽培和教导。

很多人没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因而无论是技术还是得到的报酬永远停在原点,但是胡雪岩却不一样,他深知自己能够从村子里出来,能够不再放牛是一个莫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不可多得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只有努力学到经商的知识,以后才能更好地运用。胡雪岩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有作为的商人,但是大部分的商人都还只是局限在自己眼前的利益上面,所以,在平日里,他付出的永远比别人多,因为他想得比别人远,而且是远很多。

大阜蒋老板早已经看出胡雪岩的理想和抱负,因为十分欣赏他,也就很愿意教授他一些经商之道。因此,平常外出办事的时候总爱带着这个小伙计,而且每次出去,胡雪岩都能有很大的收获,这些收获都是胡雪岩在以后经商之路上能用得到的。

胡雪岩如果一直在杂粮店工作,也许将来会继续提升,但最多只能当个管事的,而且接触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就算以后离开杂粮店,也没有什么是自己会的,因此,这样很有局限性,对于胡雪岩来说,这样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好在胡雪岩还年轻,当时才十几岁,以后的时间还很多,机会也会有的。因为上天是不会让这么勤快用功、聪明能干的人消沉于世的。

胡雪岩其实也在等待第二次的机会,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经商之道,也希望接触更广泛的行业来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他来到杂粮店的第三年,有一天,有个金华来的老板来杂粮店谈生意,而且这个老板就是有名的金华火腿的老板。那一次,金老板在大阜病倒了,由于他在大阜举目无亲,所以,没有人照顾他。这时候胡雪岩正好知道了此事,于是他就以杂粮店伙计的身份日夜悉心照顾金老板,没过几天这位老板的病便好了起来。胡雪岩对他的照顾完全是出于父母平日里对他的培养和教导,并没有想到名誉方面的事。后来,金华的老板完全康复,很感谢胡雪岩,并向蒋老板询问起了胡雪岩,蒋老板看得出金华老板对胡雪岩的欣赏之情,于是就将当初胡雪岩拾金不昧的事情以及他在店里的为人处世等一并告诉了金华的老板,这位老板顿时对这个还不到十五岁的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提出想要带胡雪岩到自己的火腿店里当伙计。

在经过蒋老板的允许之后,胡雪岩来到了金华。杂粮店的蒋老板虽然很喜欢胡雪岩,但他是个正直又很大气的商人,他自知金华比大阜的发展要强,而且,胡雪岩有那个资质,应该继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蒋老板只好放手让胡雪岩去金华闯荡。而对于胡雪岩来讲,这样的机会更是难得,因为金华远比大阜大得多。在大阜,胡雪岩在杂粮店里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到了金华,一切还要再重新开始,这对于胡雪岩来说是一件很兴奋的事。他喜欢那种接触新鲜事物的感觉,喜欢从无到有的感觉,所以,胡雪岩很欣喜地跟随着这位老板来到了金华——他的梦开始的地方。

来到金华,胡雪岩像从前一样勤劳能干,而且学什么东西都比较快,老板交代的事情也都能做得很好,让老板很满意。金华火腿行的规模远比大阜的杂粮行大,以前胡雪岩在大阜的时候,觉得老板的杂粮行已经很具规模了,没想到金华火腿行的规模更是大得多,这让胡雪岩眼界大开。在金华,胡雪岩见识到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事情,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置身于金华那么大的地方,胡雪岩依然没有迷失方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更加努力,因为他知道只有更努力才能比别人跑得快。在金华,能人辈出,有很多东西是胡雪岩不会的,但因为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只要自己不会的就要去学习,他的刻苦,老板也都看在眼里。同时,他虚心地向占里面的伙计们学习,与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

更加让胡雪岩感到兴奋的是,由于金华火腿的生意规模比较大,因此在业务上会跟杭州的不少钱庄有着密切的来往。

有一次,因为业务上的关系,老板要去杭州钱庄谈生意,由于想让胡雪岩也见识一下杭州的钱庄,于是就带着年轻的胡雪岩一起来到了杭州。

胡雪岩第一次见到了钱庄,也第一次见到了所谓的“银票”。他以前只见过当票,并没有见过钱票,平日里见得最多的就是铜板,再大就是实实在在的银锭子,也就是白银,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哪里见过“银票”。胡雪岩对于这次见识很是惊喜,他很惊奇钱数居然能够被人随意地写在纸上,盖上印就可以当做数目巨大的钱来使用,这种形式是他头一回见。穷人家的孩子不知道钱还能这么来弄,以前只知道银子是由官府来制造的,而现在只要有钱的人都可以开钱庄,然后把钱数写在纸上,就能当做钱使用。这对胡雪岩来说,是长这么大以来遇到的最新鲜的事情。

胡雪岩对有关钱庄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都会主动地跟随老板去杭州的一些钱庄谈生意。虽然他对此很感兴趣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暗地里苦学。他对钱庄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以后一定要去钱庄工作,这也说明小小的胡雪岩非常有心机和想法。

在金华火腿的闲暇时间他就会随处打听关于钱庄的事情,也会根据在钱庄的见识不断地积累知识。只要他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到。

平常钱庄的人来金华火腿办事的时候,胡雪岩也会抓住机会多了解一些关于钱庄的事情,他并不直截了当地说想要去钱庄工作,而是在谈话间就能从钱庄伙计那里知道需要学什么。所以,胡雪岩在闲暇时间就开始努力地学习有关钱庄的知识,比如,珠算、心算、书法等等。胡雪岩本身聪明好学,又加上勤奋努力,所以,很快就了解并学会了钱庄伙计应该会的知识,这也为他下一步去钱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雪岩把钱庄伙计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都学会了,当钱庄伙计再来火腿行要账的时候,胡雪岩就表现得很出色。比如,在算账的时候,胡雪岩总是能够最快地算出结果,并且还都是心算。这样来来往往好几次,钱庄的人就对这个小孩子产生了兴趣,胡雪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最终引起了钱庄的注意。后来经过金华老板的推荐,胡雪岩就真正地进入了杭州的一家钱庄。

不管在大阜还是在金华,胡雪岩都没有迷失方向,虽然工作常调换,但是,每个工作他都能做到最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就看其能不能抓住并有效地利用。胡雪岩正是凭借出色的才智和勤奋努力才能够得到这些机会并磨炼自己的,这都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踏进钱庄当学徒

在金华火腿行的出色表现,让钱庄的人都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年幼的孩子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少。

在金华火腿行老板的推荐下,胡雪岩来到杭州的阜康钱庄。阜康钱庄,当时在杭州并不是一家特别有威望的钱庄,其老板姓于,是一个很讲诚信的商人。胡雪岩从此在这里当起了学徒,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虽然在金华火腿行的时候利用不少的业余时间来学习关于钱庄的一些事情,但是毕竟没有亲身实践。因而真正到了钱庄之后,胡雪岩对很多事情不免有些生疏,于是他不得不更加努力。刚开始在钱庄的时候因为是学徒,所以会被吩咐做一些很零散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等,稍有不慎就会惹来老板的训骂。有的学徒没有耐力,他们认为做学徒不但要打杂还要受委屈,而且还学不到东西,因此,很多学徒要么自己主动离开,要么就被老板辞退。但是胡雪岩一点都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能够来到钱庄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不满。因此,他除了做好分内的事情之外,还不断地虚心向学,这一切钱庄老板都看在眼里。于老板早就看出胡雪岩的慧根和勤奋,于是心里也有了自己的算盘。

钱庄有个规矩,刚进钱庄的学徒两个月不准走出店门,在这两个月内,学徒必须学会钱庄的基本工作流程,比如,串铜钱、点银票等。这是为培养新学徒而制定的一项规矩,主要是练习学徒们的坐功和耐力。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两个月不出门并一直做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免显得过于乏味。因而很多学徒坚持不下来,半途就走了,也有的学徒就是在金库里面熬日子,希望两个月过去以后好去外面。但这时的胡雪岩完全没有思考这些,他不但勤奋努力地学习,而且还会积极地请教老师其他方面的知识,两个月,胡雪岩没有浪费一天时间。就这样,胡雪岩在金库里面足足待了两个月,并且两个月以后胡雪岩的成绩比其他学徒要高出很多。后来,店里一有客人来做生意,胡雪岩总是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仔细地听主顾们谈话,认真地看老板的动作。加上胡雪岩聪明机灵,总是能很好地见机行事,客人们都不免夸赞他,而老板也更是对他欣赏有加。

胡雪岩在钱庄里工作,和庄里其他伙计相处得亲如兄弟,对他们坦诚相待,所以庄里的伙计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师弟,自然也就不会把他当成低等的学徒看待。而且他们不管去哪都爱带着这个小师弟去,一来能够帮他们跑跑腿、买点杂物,二来伙计们也愿意带胡雪岩出来见识见识。不难看出,胡雪岩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很有分寸的,这也是因为胡家双亲从小对胡雪岩教育有方。

胡雪岩就这么继续努力地当学徒,而且慢慢地学会了很多知识,表现得越来越出色,不由得让老板更加欣赏。因此,学徒期未满,胡雪岩就被提升为跑街,从此胡雪岩开始真正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4.从跑街到出店

胡雪岩当跑街之后就能够外出办事了,在这之前胡雪岩也经常随着店里的伙计们出去,所以对于跑街的业务已经很是熟悉,现在自己当起了跑街,他工作起来也就游刃有余。

跑街的任务无非是外出为钱庄招揽生意和讨债,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干的差事。自古以来,讨债要账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遇到干脆果断的人还好说,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讲是非的人,而且账目又纠结不清的时候,跑街的人就会很难应付。一边是难缠的主顾,一边是要不上账老板的训骂,这种差事总能让人感到很烦心,店里的其他伙计总是为这样的事情发愁。虽然在胡雪岩这里,这些问题也常遇到,但胡雪岩总能应对自如,其原因有三:第一,胡雪岩在工作之余会花大量的时间仔细地把账目算清楚,到客人核对的时候,他就能熟练地回答上来并且字字有据;第二,胡雪岩在收账的时候态度婉和,句句在理,让别人抓不到把柄,这也源于胡雪岩的口才流利,思维灵活;第三,面对那些不讲道理,脾气倔犟的人对症下药,软硬兼施。因为这三点,胡雪岩总是能够把任务完成得很圆满。

但是百密也有一疏的时候,尽管胡雪岩总能把事情办得很漂亮,但是还是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

晚清时期,清政府国库存银入不敷出,于是朝廷想出了卖官的政策。因此,那些读了半辈子书却没有中举,而家里又有很大产业的人,以及那些很想做官的商人就会花钱来买官。这些买官的人,光捐班(花钱买个官职)就得花大量的银子,之后在候补期间还需要花钱补缺。因为很多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捐班上,所以到补缺的时候只能从钱庄借钱,并且就算到时候补完缺,上任的时候也还需要银两打点,所以,只能再向钱庄借。当时钱庄跑街的伙计的任务通常就是替钱庄招揽这样的生意以及向这些人讨债,胡雪岩在跑街时期就遇到了一件跟花钱买官有联系的事情。

有个姓蔡的人托胡雪岩在钱庄贷了一笔钱,并利用这笔钱捐了一个知县的候补。当时据姓蔡的讲,他在上海有硬实的后台可以帮他买到官,并说好在一年之内还清钱款。可是,两年之后他依然没有还清欠款,胡雪岩在去要账的时候,姓蔡的不单不还钱还声称捐班出了纰漏,需要再贷一笔钱。当时钱庄念在他上海有后台的原因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并规定还款期限为半年。过了半年,胡雪岩去要账的时候,发现姓蔡的依然没有还钱的打算,而且语气也极其蛮横。这可把胡雪岩难倒了,胡雪岩觉得这毕竟是自己招揽到的生意,因此他决定一定要自己解决。后经人在上海打听才知道,原来姓蔡的口中的上海后台早已经败落了。后来胡雪岩又发现姓蔡的整天在外面鬼混,却极其害怕家中的老婆,并且据说他老婆有一些娘家的财产一直没有用,于是,胡雪岩就想到了让他尽快还钱的办法。

他请了一帮衙役们帮忙,去蔡府摆架势“恐吓”姓蔡的老婆,女人总是胆小,况且害怕吃官司,于是立刻派人去钱庄把钱还清了。

随着胡雪岩处理事情的方法越来越多,遇事也不急不躁,沉稳应对,钱庄于老板就想要提拔胡雪岩。于是就让胡雪岩代理出店的职务,所谓代理出店就是还是跑街的职称,但是代做一些出店应该做的事情。出店,就能直接接触到生意的来往和经手钱款了。

后来,随着胡雪岩越来越出色的工作表现,老板迫切地想要提拔他直接做掌盘。掌盘就是做店的主人了,可以说,整个钱庄除了钱庄老板就是掌盘了。面对这么高的职位,胡雪岩却拒绝了,他提出要先做出店。不是胡雪岩的能力不够,也不是老板故意在考验他,而是胡雪岩觉得,出店的职位至关重要,钱庄基本上靠出店来谈成生意,而自己的年纪较轻应该多外出为钱庄招揽生意,等自己在外面的人际关系熟了,再当掌盘更为恰当,其实胡雪岩是为了钱庄更好地发展而这样决定的。

当然这不能不说明胡雪岩有一定的心机,他并不想那么年轻就坐在店里掌店,而是想利用出店的职务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脉,同时也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这也为他以后在杭州的生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是,胡雪岩就正式地做起了出店的工作,他对这项工作早已经掌控得游刃有余,并且在他担任出店期间,钱庄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因此,阜康钱庄一跃成为杭州第一大钱庄。

接下来更让胡雪岩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得到老天的眷顾而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也促使他迅速地成为杭州的一大富豪。5.人生第一桶金

在胡雪岩当出店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时候,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于老板多次要提拔他,可是都被他婉拒。他是真的要一心一意为钱庄的发展而工作,并没有他心,而于老板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人才。并且由于于老板手下有不少的徒弟,个个也都很出类拔萃,但是唯独让于老板感到无可挑剔的就是胡雪岩,所以他更加器重和栽培胡雪岩。

后来,于老板由于上了年纪得了重病,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他把胡雪岩叫到床前,询问了一些关于钱庄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这其中有很多容易被人们忘记的事情胡雪岩却记得清清楚楚,这令在一旁的老掌盘感到很惊讶。于老板在经过对胡雪岩的严格考察之后,觉得胡雪岩是值得托付的人,况且于老板其身无子,于是便在遗嘱上明确地写道,把阜康钱庄全部赠与胡雪岩,并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话:“你命中有好也有坏,愿你今后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希望你能学我,勤奋积财,不要像石崇,因财贾祸。”这都是于老板日夜观察胡雪岩而得出的结论,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胡雪岩能够好好打理钱庄生意。于老板在临终前说道,希望胡雪岩不要像石崇一样奢侈浪费而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石崇是晋朝的一个商人,由于经商有道,家业庞大,但是他生活作风极为奢侈,最终被皇上杀害。于老板以石崇的例子警告胡雪岩,在以后的道路上不要骄奢浪费,要多做善事。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完全做到于老板临终前的交代,他虽然努力地想做到积财积阴德,但是还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奢侈而终极一生。

关于阜康钱庄老板把钱庄和家产赠与胡雪岩的说法,也是有根有据的。胡雪岩的第四代孙,画家胡亚光先生,曾经在回忆家事的文章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先曾祖光墉公,字雪岩,少式微不暇攻诗书,学贾于阜康钱庄。肆主于姓,无子。家公勤敏,有胆略,颇器重之。疾革时,招公至榻前曰:“君才识百倍于吾,吾肆虽小,好为之不患无用武之地。”即以全肆赠之。——《安定遗闻》

于是,胡雪岩有了自己的钱庄,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一年他二十七岁,之所以在这一年得到了老板的家产,其中也有一些流传的渊源。矍铄当年,胡雪岩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因为很喜欢这个三儿子,并希望他能够光复家业,于是带他去找算命先生算过一回命。算命先生见到胡雪岩,按照生辰八字推算了一下,对他父亲说:“他的命利于向东行,要到有‘阜’且止于‘水’的地方,二十七岁必有奇缘。”这个故事无论是考究也好,流传的也好,总之,胡雪岩在二十七岁那年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与其说是上天对他的宠溺,还不如说是胡雪岩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他应得的东西。

于老板留给胡雪岩的资产足足有五千两白银,这对于胡雪岩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能够运用好,那么就会帮助他赢得更多的财富;如果运用不好的话,不但不会带来财富还会令钱庄的人瞧不起他。所以,胡雪岩心里也有一定的压力,虽然年仅二十七岁,他却已经背负起整个钱庄的使命。但是,胡雪岩坚信他有这个能力来背负起这个责任,更有信心把阜康做大、做强。第三章三十而立——慧眼识人,结识王有龄1.落魄公子王有龄

王有龄,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也不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如果讲述胡雪岩的一生,那么这个人就不得不被提起,因为他或许就是改变胡雪岩一生的人。

王有龄是福建省福州人,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其祖上都曾做过不小的官职。到了王有龄的父亲这一辈,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中举,家境也就因此衰败。于是,日渐衰老的王父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够谋得一官半职,好能光宗耀祖。但是很可惜的是王有龄也是屡试屡败,不能中举,这让王父很是难过。好在当时清政府推出卖官政策,于是王父就变卖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为儿子捐了个官职。但是在当时并不是只要有钱捐了官职就能够当得上官的,捐完官之后还要通过关系和金钱来进行补缺。补缺上了也还只是一个虚设的官位,要进一步地补实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官。但是对于王有龄的家境来说,父亲已经倾其所有,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补缺了,于是父亲决定带王有龄从福建北上进京,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通过关系来给儿子谋取官职。但是,很不幸的是刚到杭州没多久,王父就因为筹钱无计再加上水土不服而大病,于是父子俩暂时在杭州落脚,没过几天,王有龄的父亲终究没能熬过这场病而一命呜呼。王有龄由于在杭州无亲无故,钱囊又空,连给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去杭州的同乡会筹借了一点钱,给父亲下了葬。

王有龄在父亲去世后,心情变得更加郁郁寡欢,人也愈见憔悴,经常感叹上天不公。但是一想到父亲为自己一生四处奔波,最终而葬送性命,他就更加想要谋取到官位,以慰藉父亲生前对他的期望,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直到他遇见了胡雪岩,他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胡雪岩的人生也因为王有龄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2.兄弟情深,共谋发展

王有龄遇到胡雪岩也绝非偶然,胡雪岩当时还是在钱庄当一名出店,外出办事之余总喜欢到茶馆喝茶休憩,并且他一般会去同一家茶馆。有一回,他发现对面最近有一位客人经常来茶馆,但是表情抑郁不堪,似乎有什么解不开的难事,而且总是一个人。出于好奇和热情,胡雪岩走上前主动搭讪,才得知此人叫王有龄。王有龄看到胡雪岩并无恶意,于是就把自己的遭遇跟胡雪岩讲述了一遍,胡雪岩听后也觉得此人如果日后不在官职实为可惜,于是心里就想要帮助这位落魄的公子。

后来,胡雪岩经常约他一起喝茶,一来便于观察王有龄所说是否属实,二来胡雪岩也想帮助他尽早摆脱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也觉得聊得甚欢,于是胡雪岩心里也就下定了决心,要帮助王有龄渡过难关,谋取官职。

他从王有龄那里得知从补了实缺到官位下来得需要五百两银子,当时还在做出店的胡雪岩凭自己的薪金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但是胡雪岩坚信一定会有办法,他认为人通常在最落魄的时候才会更需要别人的帮助。

正在胡雪岩为五百两银子而发愁的时候,忽然他看到远处的一家酒楼生意甚好,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家钱庄之前的一个主顾。这家酒楼的老板曾经在钱庄贷过五百两银子,后来老板病死,只剩老板娘一人打理,酒楼的生意也就垮了。还贷的期限到了,每每钱庄的人来要账,老板娘都会说没钱。也确实因为酒楼生意不好,没有收入,于是款子就这么一再拖着,时间久了这笔账就成为了死账。而如今,胡雪岩忽然发现最近酒楼的生意做得比以前还要红火了,于是就想起了这笔款子。

胡雪岩来到酒楼,老板娘见是钱庄的人,还想着拖欠,但招架不住胡雪岩的伶牙俐齿和仔细盘算,于是没过两天就把五百两银子交到了胡雪岩的手上。

胡雪岩有了这笔银子,就可以帮助王有龄补实缺,但是又一想,这钱始终是属于钱庄的,这样做就是私自挪用公款。但是,胡雪岩最终明白,这钱就当是借用,日后若王有龄真的发达了,自然会还上这笔钱。

胡雪岩约了王有龄喝酒,尽兴之时,胡雪岩把银票拿出来给王有龄,王有龄顿时感动不已,但是心里却想,自己与他非亲非故为什么胡雪岩会帮助自己呢?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于是就提出要跟王有龄义结金兰,王有龄看到胡雪岩这么有情有义,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不怕丢了钱庄的工作而慷慨地帮助王有龄,是有原因的。在这个时候,胡雪岩已经是一名商人了,商人做事一定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倾其所有地帮助王有龄,是因为胡雪岩看到了散发在王有龄身上的光芒。他知道,王有龄是一位人才,只是怀才不遇,没有殷实的家境而已,一旦日后发达了,一定不会忘恩负义。再有就是,胡雪岩更多地是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而打算,如果这次赞助王有龄成功了,那么他日后对自己在商业上的发展会有巨大作用。因为胡雪岩梦想的是以后自己开钱庄,而自己做生意就一定会需要人脉,人际关系是为商的重要法宝,如果等自己开起了钱庄再去笼络人际,那样就为时已晚。胡雪岩明白,用人要早交,并且用真心交,这样才能为其所用。除此之外,胡雪岩帮助王有龄也是因为看到王有龄落魄有难,出于善心和仁义而帮助他。胡雪岩没忘记从小父母就教导的乐于助人和施善于人,他为人行事坦荡,看到王有龄有难就会发善心相助,况且胡雪岩自小就崇拜出口成章、饱览群书的文人志士。

王有龄也非等闲之辈,他深知自己此时虎落平阳,为有出头之日,不得不从胡雪岩那里得到赞助。同时他也看得出胡雪岩心中的抱负以及在商业上的非凡才能,想必日后一定能有大的作为,与这样的人结交也是一件幸事。于是,收下了这五百两银子,并发下誓言,日后若能为官一定不忘胡雪岩的恩义。

胡雪岩是个有着长远目光的人,他不拘于小节、大义慷慨,这也正使王有龄感到相见恨晚,自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3.王有龄如愿踏入仕途

王有龄带着胡雪岩赞助给他的五百两银子来到京城,在京城待了很长时间还是一直没有机会能够给自己补个实缺。王有龄心里不时地就会想起远在杭州的胡雪岩对自己的期望,于是他继续在京城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次,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当时任职的江苏学政何大人名字叫做何桂清,王有龄忽然想起,当年在渔歌陪伴自己读书的书生也叫何桂清。早年王有龄家曾经客居过云南,当时,何桂清家境贫寒,但是为人好学、勤奋努力,于是王有龄的父亲就让他跟自己的儿子王有龄一起读书。后来没过几年两家就分开了,各奔东西,从此也就再没有了联系。王有龄想到这些,不免觉得巧合,如果这个何大人真的就是昔日伴读的书生,那么自己的前途就有希望了。于是他就花了些银子打点一些人脉,得到了与何桂清见面的机会。

果然不出王有龄的意料,此人正是当年给王有龄作陪读的书生。于是他乡遇故知,见面之后,相谈尤佳。何桂清在得知王有龄的父亲因为为儿子买官而客死他乡之后不禁落下几滴眼泪,毕竟王有龄的父亲当年有恩于他,如今王有龄亲自上门求助,于情于理都应该帮助他。于是在何桂清得知王有龄想在杭州为官时,就立刻想到了黄宗汉。

黄宗汉是何桂清的同门好友,在浙江担任抚台,如果让他帮忙,王有龄的事情必定能成。但是黄宗汉这个人见钱眼开,任何想让他帮忙的事情没有银子都是办不成的。想到这些,何桂清就又拿出了五千两银子连同书信一并交给了王有龄,让王有龄拿着银子和书信马上回到杭州。

回到杭州之后,王有龄将书信和银子又一并交给了黄宗汉,以黄宗汉和何桂清的交情这点忙还是要帮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五千两银子。于是王有龄就在黄宗汉的推荐和帮助之下,顺利地当上了一名海运使官,从此王有龄真正地踏入了仕途,走上了官路。

后来,王有龄因为自己的能力顺利地坐上了海运局衙门“坐办”的职位,这个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局长,有着实际的权力和意义。当时负责政府粮食的运送,是个油水很大的差事,但是因为一定要保证粮食的准时抵达,因而也并非是容易的轻差事。

王有龄在补了实缺之后立刻去看望胡雪岩,胡雪岩为王有龄能够顺利当官而高兴,同时,他心里也在想,自己当初的决定和判断是正确的。之后,两人更是来往密切了。

王有龄本人其实是很有才能的,之所以前期考试屡次败落,并不是因为王有龄自身能力不足,只是他的官运实在是不济。再加上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还出台了政府卖官的政策,因而,科举的考取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限制了。王有龄家境又不殷实,所以综合而言,当时以王有龄的条件是很难走上仕途的。但是,古语有:“有志者事竟成”,王有龄一生就只为仕途,再加上有胡雪岩的鼎力相助,所以理想也就能够实现了。

王有龄走上了仕途的道路,同时也为胡雪岩在商业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4.漕帮——新的合作伙伴

漕帮,在古代的时候叫做粮船帮,是通过水道来运输粮食的一批人马,并且在民间很有影响力。并且掌领漕运的这些人又难以操纵,因此政府对漕帮也一直没有办法,不敢得罪和看轻漕帮。

晚清时候,由于战事不断,漕运经常出现阻塞,粮食难以如期运往京城。这样一来粮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漕帮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也想削弱其实力,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把粮食由海路运输,从而使漕运的生意和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王有龄这时候的官职正好是海运的“坐办”,负责江浙一带的海上运粮事务。但是由于当时大部分都是在漕帮的手上,所以一时无法购买到大量粮食。如果弄不到粮食就难以完成朝廷委派的任务,这对于一个刚进入仕途的人来说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于是王有龄想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听王有龄这么一讲,觉得王有龄年纪轻轻,并且一入仕途就想着如何做出点成绩,看来此人胸怀大志,而且他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帮助他买官的事情。于是,胡雪岩就帮助王有龄想到一计,那就是:结识漕帮,跟漕帮打好关系,请漕帮帮忙。

当时,漕帮的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粮食,而且他们与大部分粮商也都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关系。所以,王有龄要想从粮食贩子那里购买到及时的粮食是不可能的,如果漕帮的人肯帮忙那么运粮的事情也就得以解决,如果漕帮的人不帮忙反而从中作梗,那问题就更加困难。而且当时太平天国闹得很厉害,对江浙一带的粮食也虎视眈眈,所以要想弄到粮食,及时地运往北边,也只有请漕帮帮忙了。

对于这一点,王有龄也意识到了。但是他刚入仕途,以前在社会上也没有交往的人,况且对漕帮一点都不了解,而这时候的胡雪岩又一次地提出要帮忙,令王有龄感激不尽。

要想跟漕帮的人打交道并非易事,当时漕帮的人大都与江湖上的帮派有联系,绝大多数都属于黑道。自古以来就有“擒贼先擒王”的说法,要想跟漕帮打好交道,只要跟他们的大首领有了交情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于是,胡雪岩找了合适的机会去拜见当时在江浙一带已经退位但很有威望的魏老爷。魏老爷已经年过八旬,看到他如此诚恳地替王有龄来牵线,并从胡雪岩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于是就让他主事的大弟子尤五来接待胡雪岩。

尤五是魏老爷的大弟子,也是漕帮的首领,漕帮内大大小小的事务均由他说了算。在交谈之中气氛还算友好,但是当胡雪岩提到朝廷正在改漕运为海运的时候,尤五便立刻愤怒了。他认为朝廷的这一举动是直接砸了他们漕帮的饭碗,于是态度变得僵硬,并有不肯合作的意思。但是聪明的胡雪岩很快就又表示,朝廷的举动也是权宜之计,况且太平天国叛乱期间,如果朝廷得不到粮食,漕帮也脱离不了运粮的责任,到时候漕运就真的有可能被废除了,所以这时候只有跟海关合作,才能保住漕帮的饭碗。尤五其实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些,之前也有意跟朝廷合作,但是中间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也就想答应了。但是介于漕帮的生存和商人的意识,尤五认为在粮食价格上应该有所提升。这些其实胡雪岩也早就想到了,于是,胡雪岩提出漕帮的粮食按照市场的最高价卖给王有龄的海关,并且自己的钱庄还可以给漕帮贷款。这样,面对如此丰厚的利润,尤五答应了胡雪岩的要求。通过这件事,尤五看到了胡雪岩身上的义气精神,于是决定交下胡雪岩这个朋友。

胡雪岩就这样和漕帮打上了交道,他明知道漕帮的人都是些江湖义士,从来都是跟官府作对的,但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另一种方式和漕帮缔成了协约。这说明胡雪岩是一个看事情很透彻、思想缜密而且很有胆识的人,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胡雪岩能够做到为他人着想,顾全大局。这样的人才漕帮最是欣赏,所以才会跟胡雪岩共事并且交下朋友。除此之外,在这件事情上也只有胡雪岩能够出面和漕帮谈合作,因为漕运和海运从来都是势不两立,两方如果对峙起来就不可能有融合的时候。而胡雪岩既非官府的人,也不属于漕帮,所以,这个中间人非胡雪岩莫属。并且胡雪岩也没有令王有龄失望,他帮助王有龄达成了这一协约,使其能够顺利地购买到粮食北上运粮。同时,他又促成了漕帮的买卖,保住了他们的饭碗,但是胡雪岩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了呢?其实,胡雪岩并没有一无所获,相反,他获得的应该是最多的。一方面,他再一次帮助了王有龄渡过难关,王有龄应该对胡雪岩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漕帮这个新的合作伙伴,这让他在以后的商业之路上更是如虎添翼。

后来,在尤五的帮助下,胡雪岩做成了不少跟江湖上有关的买卖,也赚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这使他在浙江一带的商业上打响了招牌。5.初涉官场,财源广进

胡雪岩在得到了漕帮的帮助和王有龄在官道上的支持以后,生意越做越大,而这时候的王有龄更是飞黄腾达,一路高升。因为在运送粮食这件事情上立下功劳,并得到浙江抚台黄宗汉的赏识,于是不久王有龄就被提拔为湖州知府。王有龄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欣喜,但是欣喜之余,他想到此时海运这边还没有人接应,就算将来有人接管了这个差事,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当时的海运是通过胡雪岩的牵线而与漕帮合作才能有粮食运往北方,如果下一位大人接管了海运,那么此事将会被揭露,非但会影响到王有龄的官位,更是会延误朝廷的用粮。王有龄这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再一次找到胡雪岩,并向胡雪岩说明了心中的苦恼,胡雪岩想到王有龄的处境并且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他们通过钱财“收买”了黄宗汉,让王有龄在担任湖州知府的同时“兼差”在海运局的差事,并且提出让胡雪岩一起管理海运局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