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2015年选-100个相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00:35:44

点击下载

作者:《新周刊》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周刊2015年选-100个相信

新周刊2015年选-100个相信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新周刊2015年选-100个相信作者:《新周刊》主编排版:KingStar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2-01ISBN:9787514330274本书由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德国阿尔布雷特·丢勒《祈祷之手》(1471—1528)100个相信——从公信力到私信力

我们信什么,该怎么信?这是个问题。

骗子太多,不敢相信。标准太多,相信哪个?专家太多,没法相信。破坏规则的太多,相信会吃亏。

我们变成“老不信”,书本、媒体、公告、声明……几乎所有过去的权威皆被怀疑。

这是真的吗?它值得相信吗?

痛定思痛,我们或成为“阴谋论患者”,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是掩盖真相的迷雾,也都可能被迷雾掩盖。我们或成为无厘头病人,反正就算信错了也不过一场呵呵,即使是那些看似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也体现着某种智商优越感。

与此同时,相信媒体,还不如相信朋友圈;相信教科书,还不如相信喜欢的老师;相信机构发布的质检报告,还不如相信某个熟悉的美食家;相信通稿,还不如相信一个个具体的用户体验……

必须面对上述事实,公信力下降,私信力上升。当原有的以公信力为支撑的信任体系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只有回到自己,回到作为一个个体的“我”。

相信是权力也是能力,每个人都有权相信她/他愿意相信的东西,但这需要能力。

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眼光,就是相信“我”也是福尔摩斯,就是有权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愿意去相信的东西,也因此,人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新周刊》梳理中国人的相信历史,邀请专家为如何重拾相信力开出药方,用现代契约论为相信力开路。

从100个相信开始,《新周刊》试图描绘一张中国相信地图,在100个相信背后是私信力的蓬勃崛起,个性的信、执拗的信、小众的信让相信变得多元而有趣,私信力的背后是价值观的解放,是90后的崛起,是网络的征服。

我们信什么,该怎么信?这不应该是问题,因为相信本身不用怀疑。中国人如何重拾“相信力”?文/何雄飞

无论怀疑是多么的诱人,谁也不能放弃相信带来的安全感,当公信力下降、私信力上升,重拾这种安全感的时候到了。

你在家,接个电话,得先分辨一下借钱的是不是真老乡、真同学、真领导,通知中奖的是不是真的《非常6+1》,要求转账的是不是真的公检法……

你出门,得先分辨一下躺在地上的是不是真乞丐,碰车的是不是专业碰瓷党……

你上网,会因为周克华、成都女司机、彩票大奖得主的“牛头马面”成为一名民间推理专家……

你怀疑专家观点、怀疑企业声明、怀疑媒体报道、怀疑法院宣判、怀疑官方辟谣,你成了“老不信”和一名“阴谋论患者”。除了自己,你到底相信谁?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三成人信任陌生人。

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加剧,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加重。2014年《社会心态蓝皮书》则称,中国最不受信任的社会机构是商业行业,而在商业行业中最不受信任的是旅游业和广告业。“相信力”的减退是不争的事实,信还是不信,是拿出真诚还是彼此抱怨,这本来不是问题。但在价值多元、信息海量的今天,我们该信什么、该怎么信,却成了大问题。中国人“亲而信”,会根据亲疏和利益关系来确定对方是否值得信任。

当年,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问不得已必须去掉一个时先去哪个,孔子曰,去兵。再去?去食。“信,国之宝也。”

有人做过统计,发现《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然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规范的多数词汇,如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

从古到今,信都是这个国家提倡的价值观,但之所以提倡,是担心缺失,我们的祖先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的“相信力”体系。

中国传统社会是乡土社会,一个不相信陌生人的“熟人社会”,中国人的信任机制是“亲而信”,因熟悉而信任,这是一种“直接信任”、“人格化信任”。

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是低度信任社会,中国人的信任机制是“特殊信任”,西方社会是“普遍信任”。费孝通则提出信任的“差序格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通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人们根据亲疏和利益关系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是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圈内人”。

长期以来,中国人依赖四大关系——师生、同乡、同学、同事,亲疏程度以此类推。

学者郑也夫在《信任论》中认为,中国人的信任实际上从未超出过家庭范畴,处处办事托熟人找关系即是一例。他认为熟人间的信任仍是中国社会赖以立足的基石。从“杀熟”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开始,我们赖以存在的最基础的信任结构开始瓦解。“杀熟”标志着不仅在陌生人中缺乏信任,而且熟人中的信任也日益丧失,意味着社会信任降到了最低点。

学者朱虹在《信任危机与中国体验》中说,信任危机带来的社会心理恐慌是中国人幸福感与安全感丧失的根源之一,也是当代中国人最深刻的“中国体验”之一。

熟人社会结构的松弛与瓦解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高考、“返城”、下海经商、进城打工、下岗再就业等频繁的社会流动与“孔雀东南飞”式的地理迁徙,迅速改变了静态化的社会结构,人们的社会活动从封闭性的地域中抽离,传统的、稳定的、长久的、可预见的人际关系渐渐被易变的、短暂的、匿名的交往模式所取代。于是,以关系规范为约束力量的人际信任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国人开始体验到社会信任方面的不确定性。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才是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温度、有希望的社会。“信任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彼得·什托姆普卡)在“后工业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中国人从过去熟人社会的“血缘型信任”过渡到陌生人社会的“契约型信任”,信任模式在其间必然受到冲突。

如果说公信力下降,而私信力崛起,这表明中国人的信任模式依然没有根本的变化,对于许多名人或者机构的信任,仍然是一种人格化的信任——直接信任。这种“直接信任”最真实、最强烈的方式就是道德洁癖。中国的君子首先信任的是“同道”的知己或知音,而对于不同道的亲友,则抱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态度。

学者党秀云在《重建社会信任:中国社会建设的心灵之旅》中分析,中国信任衰退或信任缺失的替代品或行为表现主要有:宿命论;腐败行为弥散;冷漠与过度警戒,人人选择袖手旁观或见死不救;过分地诉诸诉讼;信任的外部化——对自身生存与生活环境的不信任或缺乏安全感转而把信任存放在其他的国家、组织或物品中,向海外移民,过分崇拜和购买洋奶粉、日本马桶盖等外国产品的行为即是典型表现。“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有办法从床上爬起来。”(卢曼)信任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灵契约,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自律。没有信任的社会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规范,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更没有未来。

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温度、有希望的社会。

私信力是这样一些形态的反映:譬如相信成就无数生命传奇的爱情,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制,相信人类生产力的发动机、中国经济的催化剂——市场,相信自己的潜力能释放出传奇。

我们还是会相信这样一些人,譬如相信敢讲真话的人,相信勇于创新、有社会担当的人,相信洁身自好的人,相信用心灵歌唱的人,相信不畏牺牲、见义勇为的人……

我们还要懂得辨别,懂得如何去信,譬如基于某种规则建立起来的客观、透明的评价体系。正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私信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着急找出医治心灵的药方。”(费希特)重建中国社会信任是一场持久的心灵战役,每个人都不能做冷漠的旁观者,而是要做积极的建设者。100个相信文/宋诗婷、赵渌汀、杨杨、谭山山、邝新华、曹园、于青、陈婷婷(除署名外)相信望远镜,不相信眼睛;相信楼梯,但从不相信台阶;相信翼,不相信鸟;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相信恶意,不相信恶人;相信酒杯,但从不相信烧酒;相信尸体,不相信人;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相信许多人,但不再相信一个人;相信河床,但从不相信河流;相信裤子,不相信腿;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相信窗,不相信门;相信母亲,但不相信九个月;相信命运,不相信黄金的骰子;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塞萨尔·巴列霍【人】

我相信白岩松 当一批批央视记者、主持人另谋出路时,白岩松依然守在央视这个传媒机构里。他深知体制内的弊端,却选择留下。“少一点畏惧,就会多一点真话。”“央视的良心”所剩无几,白岩松是其中之一。

我相信罗永浩 在锤子手机遭遇危机时,他依然有大批拥趸。他们是海归,是文化人,是各个领域的行业精英——他们是学着托福、GRE,听着罗永浩的段子长大的。相信才华,相信自己生而不同,在不惑之年依然热血,做着改变世界的梦……罗永浩卖的不是手机,是情怀。

我相信王菲 她不讨好,却有市场。她懒,却有经典传世。她多情,却总能找到真爱。女儿和男友被她的光环笼罩,连前夫们都不能幸免。她是“传奇”,是“高中女生”,一切女人求而不得,得到也要付出代价的,王菲都以不劳而获的姿态恣意拥有。信她和恨她的其实都一样——她们羡慕或嫉妒,竟有人活得比梦更自由。

我相信春哥 她是中国第一位票选偶像,她把“中性审美”普及到草根阶层,“帅”不再是男明星的专利。出道十年,专辑依然大卖,演唱会门票依然一小时售罄。“玉米”用实际行动证明,追星不是排解年少时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那是一项不老的事业,值得奋斗终生。

我相信韩寒 他是少年作家,是反应试小英雄,是冠军车手,是造假嫌疑人,是微博段子手,也是阶段性成功的文化商人。每次转型,他都失去些老粉丝,拉拢些新粉丝,赢得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拒绝成功学也是种成功学,韩寒成功了,大批模仿者正在试图迎头赶上。

我相信郭敬明 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获得了主流价值观中几乎全部的成功,郭敬明才是“中国梦”的实践者。文化人不喜欢他,搞艺术的不喜欢他,一切有情怀的人都不太喜欢他。但合作伙伴信任他,甚至依赖他。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恒的利益。他是商业社会最受欢迎的人——只要赚到钱,谁在乎你的身高和性取向。

我相信孟非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所有人都比他抢风头。黄菡知性,乐嘉犀利,孟非是最被忽视的人。“你说”,“等会儿,你说”,孟非才是舞台的控制者,是分配话语权的人。他有“卫视一哥”所必需的特质:睿智、幽默,值得信赖,不锋芒毕露,却细水长流。

我相信王思聪 作为“非典型富二代”,他的公众形象不纨绔,更不高冷,他一边炫富,一边在表达方式和关注点上与“草根”同步。他黑人,也自黑,“国民老公”的微博影响力是很多机构官微的几十倍。财富自由赋予他说真话的权利,和相信随时会被利益绑架的公知相比,不差钱的“公子”更可靠。我相信崔玉涛文/朱甜甜(知乎用户)

崔玉涛医生为什么这么火?很大原因是因为他耐心和专业,值得妈妈们口口相传和信赖。

我是新手妈妈。

首先,你需要知道一个新手妈妈对于育儿这件事情是一无所知的,她吸收的是妈妈或婆婆或三姑六婆的经验总结,这些长辈说法不一,还不专业不正确,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让人难以信服;新手妈妈去产检,医院医生态度冷漠,普遍懒得解释那些他们已经答过一万遍的问题,有很多问题不敢问,问出去也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另外,中国的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听到的医患事故多了,妈妈们不愿意相信她们所在地的医生(当然有时候是太敏感),对于医生的处方和处理方法,总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崔玉涛早期有自己的博客,博客后有微博(在工作非常忙的时间也争取每天两三条答疑,而且普遍是上班前的空隙,6点多钟的时候发),还有一整套书,马伊琍、李小璐、白百合都推荐的,这些平台中的知识可以回答你在育儿过程中99%的问题。

我就是看着崔玉涛的书和微博一步步走过来的,从怀孕之前就开始看他的书,所以坚持了母乳喂养,随着家中小妞的长大,我把他的书几乎翻遍,微博也搜索了无数遍。

从新生儿的护理到疫苗到辅食的添加,事无巨细。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在上一辈人那里是无法找到答案的,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婆婆和我妈妈各自都只带了一个小孩,很多时候带错了也不知道,我家妞刚出生的时候总是因为这些问题爆发战争,比如,新生儿被鼻屎堵住鼻孔怎么办?我明显看到一坨鼻屎在鼻孔里,堵住宝宝的呼吸,可是我婆婆眼老花看不到,她以为我女儿感冒了,就拿葱贴头!然后用纱布绑起来,说是通气!气得我差点内伤。我妈则不肯让我给她清理,因为她太嫩太小了,她不敢弄,怕伤害到宝贝。后来还是在我自己的坚持下,用吸鼻器和滴鼻剂结合清理出两大坨,她们两个才相信。

还有更多问题:新生儿能不能套脖圈游泳?什么时候开始翻身?该不该补钙?不小心坠床了怎么办?婴儿爬行有多重要?婴儿有枕秃怎么办?尿不湿到底好不好?安抚奶嘴到底要不要用?幼儿急疹怎么办?——六个月的时候,多亏我提前看了很多幼儿急诊的书,我很淡定,没有吓半死。

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回答,看书学习后你可以心中有谱,不慌不忙,现在我家小妞已经一岁三个月,度过了诚惶诚恐、什么事情都要照搬书的阶段,但是回过头看崔玉涛,他还是一遍遍解释那些在我看来非常初级的问题,这样的耐心和专业值得妈妈们的口口相传和信赖,前有明星推荐,后有千万妈妈的拥护,也许这些就是他火起来的原因吧。

如果有另一个医生也如崔玉涛这般细心、耐心、专业,相信也会受到妈妈们的追捧。顺便给大家推荐几个有名的医生、药师:@冀连梅家药师、@张思莱医师、美国的西尔斯。我相信我自己文/暖宝宝(知乎用户)

相信自己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1.22年来没有输过液,身体免疫功能比较强。

2.大学四年每天坚持给妈妈打电话,风雨无阻,还算有毅力。

3.专注锻炼身体8年,每早空腹温白开,还是有毅力。

4.坚持每天学习英语13年,每天看的英语单词超过10个,还是有毅力。

5.大学4年,自己赚钱,带着自己最亲的7个人北京一周游!

6.高一剃了光头,比较勇敢。

7.33个男生、7个女生的2000米考试,我得了第4名,还算比较汉子。

8.36小时不合眼翻译完成了15K关于安卓手机软件开发的硕士论文。

9.只要有机会,每次讲座必发言,并争取第一个发言,比较有毅力。

10.真心话大冒险从来没有输过,无原则地超级无下限。

11.大学前3年,上课地点都是在8~10层,除个别情况外,基本不坐电梯,硬生生一口气爬上去,比较懒,懒得挤。

12.校运动会最好成绩:800米第二名,跳高第六名,跳远第三名,身体素质比较好,哦,对了,跑过马拉松。

13.在校某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和全国的非英语类某某比赛,酱油打得还不错。

14.参加N多次英语演讲比赛,最好的演讲成绩是在一次关于D的汉语演讲比赛中代表学院参赛,专业打酱油。第一次面对1000人演讲的时候,很自然,还算有点自信。

15.倒立可以坚持15分多钟,一天内学会骑自行车,还有点克服风险的勇气。

凌晨2点爬起来写这些,比较有毅力。

我相信李健 他是2015年娱乐圈最轰动的话题,舆论的喧嚣更凸显他的沉静。他喝手冲咖啡,读莱昂纳德·科恩,听黑胶,看文艺片……他的音乐是有诗性的,生活也是。在这个快时代,“李健”是田园牧歌式的存在,代表着对多数人来说已经远去了的安逸且悠长的旧时光。

我相信窦文涛 “话痨”窦文涛在屏幕里张牙舞爪,将近期的社会热点一网打尽:评刘翔,论窦唯,起底赵黎平,笑骂莆田系,再冷不丁开一小口黄腔。对社会问题的犀利解构,对热点话题的无情臧否,总是压线擦边,却又一次次得以安全着陆。窦文涛让我们相信,很多事情还可以这样另类解读。

我相信大幂幂 “自黑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从今天开始放弃治疗。”持续自黑的杨幂,修炼出令粉丝由黑转粉的功力,一时娱乐圈无人能出其右。在这个网友既不信说教,也不信辟谣的信息爆炸时代,大幂幂的自黑,结合其向网友“主动交心”的平民姿态,使得一个个黑子转路人,路人再纷纷转粉。不服不行,不信更不行。

我相信李毅大帝 “草根”都有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李毅大帝。十年前,面对记者关于“迟尚斌下课”的提问,李毅大帝的一句“天亮了”,道出婉约派诗词情怀的同时,也收获了千万枚网络粉丝。十年过去,“草根”文化已成网络文化重要一环。这些粉丝不信命,不信邪,就信李毅大帝。他们拒绝被喂心灵鸡汤,也拒绝一切刻板说教。李毅大帝是他们在网络世界里的耶稣。

我相信王朔 20世纪末,他率领“顽主”激情表白“我是流氓我怕谁”,高喊着“千万别把我当人”的口号上演了一出“无知者无畏”。“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喝!”《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王朔客串的“大哥大”喊毕,众皆膜拜,将其抛起。总是操着调侃笔调写故事的王朔,让我们无比相信他笔下的每一场“过把瘾”。

我相信钟南山 “一说话就要挨骂,但还是要说真话”。“两会”时钟南山院士的再开炮,批论文、批抗生素污染,一如既往地口无遮拦与侠骨柔肠,一如12年前那场全民抗击“非典”战役中,实事求是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他的每次开口与发难,都道出科学界无畏的勇气,讲述着医学界无悔的良心。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说真话的人。

我相信马云 谈到马云你会想到什么?淘宝?支付宝?还是阿里网络银行?抑或是ET?也许更多人想到的是马云模式:如何从普通英文老师,摇身变为中国首富。“要想自己赚钱,同时也要让别人有钱赚!”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马云效应和马云模式,注定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让大家深信。

我相信连岳 他的情感信箱里,总是堆满问题。他总是把别人诉说两性间烦恼的“情感信箱”,变成拨云见日的“情感相信”。连岳的声音,是给情感纽带添加的那剂润滑剂。他的诸如“没有错的女人,只有错的爱情”的观点,总是被每个婚姻恋爱中的宝贝奉为圭臬。

我相信黄菡 她在婚姻节目里被无数人称为“黄妈”——既然叫了“妈”,她的话,总得相信吧。这位心理学教授总是告诫女人“在爱情里为自己留个退路,否则受伤时会措手不及”,并向“直男癌”患者建议“爱情,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我们相信这位为情感把脉的专家,并在相信中、恋爱里不断升华自己。我相信警察叔叔文/木燊子(知乎用户)

现实中的警察真的像电影里那么勇猛吗?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还要不要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我是警察,没有像电影里那么勇猛,但我试过从隔壁楼层的三楼跳到别的天台,然后擒获大盗;试过开车在山路追赶用枪支顶着民警的悍匪;也试过在车水马龙间追赶毒贩。

我们警察相对身体素质可能要比正常人差,因为我们基本都熬夜加班,研判案件,整理材料呈捕。每次抓捕真的都提心吊胆,但遇到抓捕机会自己总会第一个冲进去,试过有一次,我和两个同事冲进一个40多人吸毒的场子来控制他们,几个人都拿着牛角刀出来对着我们。你们以为我们真的不怕?但是我们相信兄弟,相信后援。所以每次行动都必须严谨,我们不能一个打十个,不是叶问。但是可以用最低风险的办法控制坏人。他们身上执着、硬朗的刑警精神一直引导着我。

自从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出现后,公安部对枪支使用进行了培训,说实在话,我在警校就摸了一个星期的枪,打了30发子弹。直到这次培训的三天里,才第二次射击。但这次培训务实很多,不要求远距离射击,要求的是短时间出枪和中靶能力。因为穷凶极恶的歹徒真的会拿出枪支或者武器来袭警,特别是缉毒时尤为严峻。我就有一个同学是路上缉毒被歹徒弄瞎了左眼。

平时我们抓捕,基本上一个民警配枪,其他人都拿警棍。年头,我们大队协助某市刑侦支队抓获一个在闹市区金铺抢劫了600万元的抢劫犯,他们告知我们,疑犯当时使用的是手榴弹和冲锋枪威胁经理转账的。那时候安排我们冲主犯的房间,我负责踹门,踹开门把人控制住后,才真的开始后怕,怕踹不开我就死在那儿了。

我是警校生,警校期间,都被灌输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这样说,现在在其他学校和其他单位招录的警察,确实对这份工作会有点儿受不了。我还是学警的时候,去某市的刑侦支队实习,刚好我去的大队属于重案大队。基本上业务很繁忙,刚去就经历了几单命案。我问过实习的师兄,做刑警后悔吗?他们告诉我的都是同一个答案: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说实在的,我很感谢实习的时候遇到他们,虽然现在不在同一个城市,他们身上执着、硬朗的刑警精神一直引导着我。很多人投诉我们,向我们报案了为什么硬是破不了。

无穷无尽的安保以及维稳,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而且上头给我们的绩效考核,对,没错,就是绩效考核,细分到各个任务,领导常说:绩效论英雄。例如刑拘人数、行政拘留人数、强制戒毒人数、宣传绩效,使用的业务平台的绩效,要数我真的数不完。

很多人投诉我们,向我们报案了为什么硬是破不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市算是治安比较好的,昨天的警情是1300多例,大到抢劫,小到纠纷,基层派出所和刑侦大队的工作压力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公务员能受得了的。遇到大案子,群策群力,整个市局给予相关的部门支持,可以告破。但是一般的小案子呢?我试过跟的案子最简单的是一个新手进行抢夺,24小时内告破,但是我在40摄氏度的车内伏击了14个小时的辛苦又有谁试过?

再说待遇问题,现在我在四线城市领到每个月的工资是2800多元,估计随便打个工的都比我强,你们肯定说什么公务员的待遇好,你又可以问问你身边真的是公务员的朋友真正的工资是多少呗,加班是常事,算起来出去搬砖的也是我们的几倍工资。

而且警力真的奇缺,警察与国民的比例真的如同沙尘。很多人觉得民警很多,但是除去监狱、司法、缉私、森林、铁路等警察同行,真正业务上面对你们的片警、刑警又有多少?我们经常是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遇到第二天有会议还得硬着头皮起来,我购置了一张简单的沙发床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因为我知道老是加班,有时候一弄就24小时不能回家。每次我加完班回家,我老爸肯定问我,昨天又执行了什么任务,每次我都轻描淡写,不敢说得太多,他总是告诉我,能拿枪就拿枪出勤。上次我从天台跳下来,我们宣传科的民警来跟随抓捕,那段视频上了新闻,我老妈看到心痛得要死,还好人没事又抓到了坏人。有危难找警察!

新闻老说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其实应该定义更加准确点才对:有危难找警察!现在很多市民,无论大事小情都喜欢找110,例如自己的衣服丢到楼下了,宠物走失了。不是说不想帮助你们,而是我觉得这种警情不应该过多浪费警力,受理出警这个阶段最少也得半小时,很多时候是接踵而至的警情。希望大家还是能在危难的时候再找警察,我们肯定会帮你们处理好!

打击犯罪防控我们也想做得更好,希望每个人能够多多理解公安工作而不是指着我们的鼻尖说:警察了不起啊?我们也想破更多的案,很多人投身警察这个行业,真的是出于对警察这个职业的敬仰和信念才坚持到现在,但是现实就不断地抹去热情。我遭遇过群体性事件,7个民警对着拿着各类工具的三四十人,四个民警受伤。这种压力你又可曾面对过?

我是刑警,入警三年,经历了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妨碍公务、绑架甚至碎尸案,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实在太多太多,自身的心理健康安全也在一点点被磨蚀。

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个职业,我知道我的一点点努力能让群众的损失减至最低,能让一个将要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悬崖勒马,用自己的拼命来打击毒品犯罪,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刑警,但我的信念,会支撑着我不断前进。我相信霍金文/著微(知乎用户)

有一种说法,说霍金其实没有那么高的成就,是他的病让他成名。事实是这样吗?

对霍金的推崇是言过其实吗?部分上是的。

首先尝试总结一下霍金的贡献。

科学方面,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主要有两个贡献:奇点定理(1970)与霍金辐射(1974)。霍金的主要工作都做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霍金(与G. Ellis)的专著《时空的大尺度结构》(1973)也成书于这一时期。霍金的早期工作是当时引力与黑洞领域非常重要的进展,对这一领域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还谈不上最重大(更谈不上伟大)。相较于前面提到的两个贡献,霍金被引用最多的工作可能是“贝肯斯坦—霍金熵”公式,但很可惜,这个工作不是霍金先做出来的。

而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30多年时间里,引力与黑洞领域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霍金的贡献可以位列其中,但是并不是唯一和最重大的。另一个例子是宇宙学。虽然公众对霍金的印象是霍金在研究宇宙,但有趣的是,如今专业的宇宙学研究论文里几乎不会出现霍金的名字。至于霍金的《时空的大尺度结构》,虽然这本书在专业领域名气很大,但是今天做引力和宇宙学研究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没看过,因为他们有别的好得多的参考书籍。

作为一位70多岁的老人(霍金生于1942年),霍金仍然在搞科研。但是和所有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科学家一样,科研基本上止于姿态,对主流科学界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科普方面,霍金作为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对于在公众面前宣传理论物理的作用是极大的。这一点应该无人能出其右。霍金在科学界的名气一部分也来自于从科普到科学的“出口转内销”。霍金在公众眼里的巨大名气当然算是他对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贡献,至少一些少年因为受到霍金感召而报考了物理系。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各国政府是否因为霍金“大使”而增加物理学研究的经费。

霍金在学术界的名气是与其贡献相称的。他的理性的同行们将霍金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力和黑洞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众多学者之一,而并没有把他摆在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甚至费曼、杨振宁的位置上。

至于霍金在公众面前的名气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其一方面来自其研究领域的普遍吸引力——你很难找到比诸如时空、宇宙这样更吸引大众的主题了,何况还可以拿爱因斯坦打广告;一定程度上也是剑桥大学霍金团队以及出版商的运作,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何一个科普作家被包装成了“伟大”的科学明星。当然,作为一位大半生困在轮椅上的人,霍金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和写作,与命运抗争,这种精神或许称得上伟大。

将霍金视为当代爱因斯坦显然是言过其实的,但是简单地说霍金名不副实也是不负责任的。名气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主观和人为的。

我相信万峰 相信万峰需要勇气。这名“电波怒汉”会在一分钟内,像数落孩子一般急切地对你怒,但主要是骂。万峰的怒火烘干了很多人的心灵潮地,而骂声则惊醒了不少梦游在婚姻和两性关系里的迷路人。当你的电话打进《伊甸园信箱》时,话筒那端的这个声音已经在告诉你:“相信万峰老师,不要相信那个负心的男人!”

我相信崔永元 对于事物和话题的那股执着劲儿,崔永元一直都有。他的身份,从电视节目主持人、公益人,到知识分子、斗士,跨度很大,确实挺拼;他所做的事儿,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从筹办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到角力转基因调查,这位曾经屏幕里最会说话聊天的人,让我们看到了执着的力量,并对这股力量深信不疑。

我相信王小山 有困难了吗?@王小山吧。有疑惑了吗?@王小山吧。有生老病死、油盐酱醋、婆媳关系、失业就业、妻离子散……都去@王小山吧。至少还有这样一个加V的微博主能回复你的忧愁,调侃你的寂寞。你时常丢失的东西,会不会就在那个不经意间甩在沙发上的包包里呢?后来我们渐渐发现,相信王小山,就是相信普普通通的生活经验。

我相信王小波 相信王小波能得到什么好处?无非是一点儿思维的乐趣、秩序的美感和逻辑的胜利。王小波说:“作为一个前理科学生,我有些混账想法,可能会让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看了身上长鸡皮疙瘩。”王小波是一个会写代码的“大极客”,将写作视为“减熵”,规避捷径而选择更费劲的那条道路,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他呢?

我相信李银河 不是因为她是名作家的遗孀,而是因为她作为女社会学家在性学领域的不懈研究。她与“大侠”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让国人了解到“跨性别”(transsexual)乃至“性别酷儿”(gender queer)的存在。如果不是李银河,对同性恋、一夜情、虐恋等的讨论永远只停留在肤浅层面。

我相信面相君 中国人一向在意面相,所谓“相由心生”,所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所以面相君@面相与命运坐拥300万粉丝,甚至有粉丝求面相君鉴定@新周猫的面相。大师如此回答:眼神不错,鼻孔明堂素净,聪明,会有好命的。

我相信陆琪 陆琪是情感导师中的汪国真,自带鸡汤属性。他的自我定位是男闺蜜:“大多数的人,在苦闷、悲伤、哀愁的时候,要的无非是一根救命稻草,一两句温暖的话。那就给他们吧。”也难怪,@陆琪最受欢迎的晚安帖,每条都能达到5000多次转发量。

我相信蔡康永 当你想看明星如何被打回原形,去看《康熙来了》就好了;当你希望拥有幽默感,去买一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就好了;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很残酷,去看他微博上的暖心语录就好了。作为一个会说话的人,蔡康永总有办法戳中你的心。

我相信我爸我妈 朋友/闺蜜会出卖你,另一半可能会分开,同事还是不要走太近,但父母是可以无条件信赖的,因为你知道他们永远不会害你,也永远会站在你这边(像周董那种只信自己连父母都不信的苦孩子就太累了)——这种东西就叫安全感,现代人都缺。

我相信老婆(老公) 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外事不决问谷歌(好吧,现在需要改一下),内事不决问老婆。同理,换成老公也一样。世界归根结底也无非外事和内事,外事管不了,把“内事”也就是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我相信中国大妈 只要给中国大妈一个支点,她们就能撬动地球!据说,中国大妈文能搓麻将,武能退流氓(真事,一大妈徒手夺刀,逼得抢劫犯束手就擒),跳得广场舞,入过暴走团,有道是,“大妈出手,宇宙颤抖”——大妈们,请收下我们的膝盖!

我相信熟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同学推荐饭馆,老乡推荐工作,亲戚介绍对象。因为他们试用过,我可以减少试错风险。熟人会为我着想,熟人不会欺骗我,我跟熟人经常处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如果我们不相信熟人,我们就不是熟人了。

我相信陌生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吃陌生人做的牛肉饭,坐陌生人开的出租车,听陌生人报的《新闻联播》。陌生人是很讲道理的,所有陌生人都生活在契约社会中,人人奉公守法。在人人平等的法律面前,我相信陌生人,因为每个陌生人跟法律都是熟人。

我相信未被社会浸染的孩子 天真无邪,想睡就睡,想哭就哭,想吃就吃,想拉就拉。没有掩饰,没有假装,没有世故。人之初,性本善。活在这样的天真之中,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们要相信未被社会浸染的孩子,因为未被社会浸染的孩子都相信我们。

我相信理工男 理工男是一种什么生物?他们是大众文化产品中“刻板印象”的载体,是社交媒体上万年不变的被挤兑对象,可是,别忘了,社交媒体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技术是理工男做出来的。文科男掌握了言语制高点,理工男不说话,他们只把文科男喝咖啡和抱怨的时间拿去改变世界。

我相信乔布斯 “Think Different”——特立独行、绝不妥协,这是乔布斯一直信奉的信条。2007年,他用第一代iPhone颠覆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看法,之后更是以11款经典产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苹果教”。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做到了。

我相信巴菲特 相信巴菲特,但不要过于相信他,因为你相信的巴菲特说过“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恰恰因为如此,我们才更相信他。一个令人愉悦又上进的悖论,是不是?

我相信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首先是个有才有趣的人。他还总是有办法。当所有人一筹莫展,陷入困境,他总能察觉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他是那种任何时候都会被需要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大家心理底线的角色。你当然可以说,他是虚拟的,他只存在于19世纪末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作品中——是,那又怎样?

我相信007 007的故事上演了快五十年,詹姆斯·邦德永远不老——假如真有这么一个人的话,他简直可以被视作“黑暗男性”的典型:随时准备置身风暴、杀人、热衷新鲜事物,每一集都要换部高科技的汽车和新姑娘——007故事是成人版科幻童话,是精神上的安全过山车,让你大开眼界,又平安返回。

我相信村上春树 “我喜欢你”还可以怎么表达?村上春树的说法是:“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我就这么喜欢你。”太棒了。对,我们就是这么相信村上春树。

我相信陈丹青 陈丹青是个异类:看到不顺眼的地方,他会质疑、追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过是出来说几句真话的傻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傻子”,愤怒、敏感,就像跟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时时警醒着世人。

我相信斯诺登 人类社会越是发展,能让世界为之色变的人就越发不多,而斯诺登是其中一个。这个夏威夷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的前系统管理员,牺牲掉曾经安稳的小日子,只因为他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在2013年5月,他选择离开美国,披露一些秘密。他付出的是一些代价,他做到的是打碎一些神话。

我相信《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的伟大之处可不只是变变变,更在于它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并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动画之一。我们可能生长在不同地域,吸收着不同食物营养,但我们分享着相同的“正义战胜邪恶”这一朴素价值观。

我相信哆啦A梦 作为一只机器猫,它怕老鼠,它的歌声比胖虎的还要可怕,它吃不到铜锣烧会脾气暴躁。可是,它有各种灵巧的道具,但它不作恶,它乐于助人,为了好朋友做事很拼命。相信它吧,相信哆啦A梦,就是在心里捍卫一场永远做不完的童年之梦。

我相信喵星人/汪星人 幼态持续!持续的年轻化是一种进化现象,显而易见的指标包括:相对更大的头,眼睛大且位置低,短而粗的腿,灵巧的呆板,笨拙的运动。人类赢了大多数生物。而现在的情势是:喵星人赢了人类。消灭人类暴政!请喵星人占领地球!

我相信抖森 他是从龙小学、伊顿公学一路飙到剑桥大学与皇家戏剧学院的大学霸。他相信现实艰难,未来只会比现在更糟,他也更相信和遵从内心的信仰与力量。他从不停止向上攀爬的脚步,并鼓励你也不要停止。相信汤姆·希德勒斯顿并不是相信正能量,而是相信人的努力可以突破天际。

我相信莎士比亚 他写人性之善,亦写人性之恶。他写爱情,更写偏执与憎恨。他既写过“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也写过“接纳痛苦,并力求完美——让我们后会有期”。相信莎士比亚,就是相信一颗由光明与黑暗交织而来的美丽心灵。

我相信英国科学家 英国科学家是一个奇特的物种,他们脑洞够大,认为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值得认真探究——是的,任何事物!包括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头恐龙有多重,等等。而他们的发现往往颠覆三观,比如,早上不叠被子更健康。感谢他们持续为我们带来八卦和欢乐。【物】

我相信非转基因 相信大自然的馈赠和优胜劣汰,就像手工制作和机械生产两者中,人们总是偏爱笨拙古老和传统的方式所带来的稀有和精致感。据说在英国和日本,95%以上的人都不接受转基因食品。人们可能只是希望,吃在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都不是精心制造的试管产品。

我相信转基因 转基因并非一个新词,早在1974年它就已经出现。闻转基因色变大可不必,实际上九成以上的木瓜都是转基因。这种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加价值的方式如同整形一样,受到不愿向命运妥协的人群的追捧。相信科学家,也相信基因带来的不可思议。

我相信《新华字典》 陪着中小学生走过了无数个学期,被称为“启蒙神器”的《新华字典》代表了汉语言文字的行业标杆。10年前它的发行量就已达到4亿册,仅次于《圣经》,它是中国人的文字信仰。最新发行的第十一版,“晒工资”、“房奴”等时代新词被收纳,它既正统又与时俱进。

我相信钱 不管上面印的是毛泽东、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是伊丽莎白女王,拥有它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以物换物时代结束后,钱就是大多数人拼命工作和社交所追逐的一份安全感,毕竟有些爱情是买来的,有些健康是买来的,有些快乐也是买来的。

我相信我的狗 憨厚忠实是Doge的同伴们与生俱来的气质。你一回家,它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迎接你;它不会骗你,心情都写在尾巴上;它为你捡报纸、递拖鞋,为你坐,为你卧,为你表演装死;它不屈服于陌生人的一根火腿和隔壁阿花的无限挑逗。对它来说,最美好的两个字是“主人”。你的一生不都是它,但它的一生却都是你。

我相信凉茶 怕上火,信凉茶。不管是王泽邦还是黄振龙,只要能清热泻火、消暑益气,都是正宗好凉茶。不吃药丸,不碰针筒,街边倒上一杯苦凉茶,就能缓解多日积郁在你心中的火气。凉茶就是热带人民的信仰,它是药还是饮料并不重要。

我相信《大英百科全书》 从人文历史到科学技术,一切奥秘都藏在这里。它是“渊博”和“权威”的同义词,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居里夫人等大家为其供稿,比尔·盖茨9岁开始阅读它。尽管纸质版已经停印,数字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带着247年的醇正,继续领衔知识的大旗。

我相信可口可乐 除“OK”以外,世界上被大家最广泛认识的英语单词就是“Coca Cola”。这款堪称伟大的饮料,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刷厕所和去油渍。它不创造流行词,却用自身肉体传播流行词,纯爷们、天然呆、表情帝和高富帅,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相信马桶盖 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直戳细节控对高品质追求的内心。于是继电饭煲和保温杯后,今年春节期间,马桶盖在日本供不应求,摇身变成一款相当有“钱途”的产品。它的秘密无非是用马桶圈加热和温水洗屁屁的技术使你尽情享受坐便快感。

我相信杜蕾丝 它致力于爱的事业,造福无数夫妻。它调皮隐晦却又无比安全,同时兼任段子界的高级玩家,让网友再也不敢直视“且”字。小杜让你坚信: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什么都可能发生却什么都不会产生。正如它的一则广告:对不起蝌蚪们,前方是死路。让我们一起love sex。

我相信3M口罩 “这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北京的“大裤衩”又看不见了。这个时候,戴口罩出门就像穿鞋一样自动而自然。雾霾之中,我们无处可逃,口罩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我相信一切限量款 有些东西不是你想买就能买。任何商品只要打上“限量款”的标志,立刻自带优越圣洁光芒。限量款最大的狡猾在于,其数量和价格成反比。购买限量款,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更多的心力——只有买限量款,你才好意思说,我是那谁谁的死忠粉啊!我相信测谎仪文/许鹏飞(知乎用户)

测谎仪准确率有多高?经过训练的嫌疑犯可以控制测试结果吗?

假设你身高确实是1.75米,注意,你身高就是这么高(默念好多遍)。

你默念完了没有?

再对你提问:你身高是1.69米?1.70米?1.75米?1.85米?

在1.75米这个提问出来后,你会在心里咯噔一下,嗯,不错,这就是我的身高。对于其他数据,你是几乎一点反应都没有的,此时,就在你心里感觉“咯噔”一下时,你的血压和皮肤下的微电流会发生轻微的变化,这是心理变化的表象,是生物的本能,接受到涉及自身的信息,必然会做出反应,只是反应得明显与否而已。这就是测谎的原理。哦,当然,这样说是十分不学术的,不过我相信你一定能理解。

一个小孩,幼儿,他见到好吃的就会伸手要,听见异响就会将头扭过去看一下,遇见会动的彩色玩具就欢喜,遇见天黑孤独就要哭。成年人呢?成年人其实也一样,不过,世界太复杂,成年人学会了伪装、控制。

伪装、控制的前提是什么?是因为事实确实发生、存在了。只要感受到外界刺激,生物必然做出反应,此为客观规律,或者说这是神的旨意。

测谎仪需要将一些测试接线连接在被测试人身体上,记录下被讯问对象在被讯问时,其身体本身(血压、皮肤下微电流、血液流速、心跳频率,等等)在被讯问时的反应。

测谎仪的应用在咱们国家十分的不广泛。在重大案件中,物证无法突破,又有重大嫌疑人的情况下,会应用测谎仪。

注意,测谎仪只相当于一部车,将这部车开成什么样,取决于驾驶这辆车的驾驶员!也就是说测谎仪的使用并不能像烧开水器一般,灌入水,将电钮打开,然后等一会儿,里面的水就自动烧开了。

测谎仪是人机联动的,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操作机器的人!应当是有丰富应用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可以搜索“武伯欣”,此人是咱们国家的测谎专家。

由于测谎是人机联动的,所以,应用测谎仪测出来的证据,其客观性就值得商榷了——所谓证据,必须是客观的。那么,测谎仪测量出来的结果不能够将其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换句话说,警方出示测谎结果,法官也不会采信。

不过,测谎结果对于警方来说依然是有价值的,可以把测谎结果当作一个线索去调查,查实了,证据不就出来了吗?

因为并不把测谎结果直接当作证据使用,而且此测量结果和操作的人也有关系,那么,就没有测谎仪的准确率这个说法,只能说某次某个心理学专家应用某品牌测谎仪的准确率如何。

经过训练的疑犯是可以部分对抗测谎的,不过准确地说,是对抗得过那个使用测谎仪的人。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机构】

我相信知乎 在充斥着八卦、谎言、段子的网络世界,知乎是一片友善的知识净土。这里有大牛,有干货,重科学,重理性。你可以了解到宇宙百科,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吐槽。在这个有些“一本正经”的问答社区里,没有坏问题,只有好答案。一切,从回答的态度开始。

我相信蓝翔技校 蓝翔的挖掘机广告,敢于连续洗脑播放二十年;蓝翔的学子,敢于在冰桶挑战点名北大、清华的学霸——“除了学真本事,蓝翔和北大清华没有区别”;蓝翔的职业化教育,使其在唯学历的就业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这不是一所技校。这,是一个帝国。

我相信果壳 泛科技知识+满地节操+俯拾皆是的脑洞=?一个通往新世界的任意门。相信果壳就是相信未来,相信在人类之船上总是翘首瞭望的那群人。

我相信中纪委 十八大至今,短短两年半,中纪委不断刷新落马高官数据:调查人员1172次,其中查处国家中央机关干部及国企高官61人、查处副国级以上干部5人,涉及党政军、人大、政协等多个领域。“高官犯法与庶民同罪”,中纪委的战斗力,让反腐不再成为“运动式”。

我相信香港廉政公署 香港的“大老虎”,最怕的是被廉政公署请去喝咖啡,一杯下来,几乎难逃罪名。正如廉政公署的经典广告“香港优势,胜在有你和ICAC”,香港百姓至今有一个共识:廉署是香港的发展基础。执法41年,廉政公署以对贪污“零容忍”的态度为香港守护廉洁。

我相信NASA 它发布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月出,亦发布“机遇号”火星车在第4000个火星日中发现的细长陨石坑;它发布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的新发现小行星HATS-6b,亦发布地球比土豆更不规则的“素颜照”。它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相信NASA,就是相信宇宙之中生命之内的美丽壮阔。

我相信豆瓣 它发布最新的电影、书籍、唱片与同城信息,它用电台会集原创独立音乐人,它同时容纳小清新、文艺癖、理中客、重口味、朋克党、金属党、时装精与哲学家,它培养未来的撰稿人、设计师、画家与音乐家。它构建了一个让文艺生活蓬勃发展的虚拟地盘。相信豆瓣,就是相信文艺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相信米其林指南 一家轮胎公司通过一本纸质指南,将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打包成一种新兴的汽车旅行生活方式,此后,它被“美食家”奉为至宝,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这一切得益于一群公正、苛刻的“美食密探”用挑剔的眼睛和舌头为吃货们把着关。

我相信Discovery频道 它致力于制作全世界最高品质的野生纪实、科技工程、历史文明、探险等主题纪录片,它教授你《求生一加一》,它带你《异想天开玩科学》,它将《战争引爆点》娓娓道来……它既是《抓鬼行动大队》,又是《流言终结者》——相信Discovery频道,就是相信人类智慧永无止境。

我相信《国家地理》杂志 美国《国家地理》将“开拓知识疆界、反映时代面貌、改变世界的传奇摄影、考察与探险大发现”合为一体。它不只为满足地理探索的好奇心。相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是相信蔚蓝星球独一无二、值得无私守卫的珍贵美丽。

我相信恒大队 恒大俱乐部开创了一种“恒大模式”,为2009年反黑风暴后的中国足坛止痛、换血和疗伤。纯市场化的运作让恒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亚冠冠军……相信恒大,是相信市场规律,是相信中国足球明天会更好。

我相信半岛电视台 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双语播报全球资讯,它在全球拥有25个记者站、60多名记者、200多名技术人员,它开创了电话采访与电视论战等节目,它在“9·11”事件后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者的录像声明——相信半岛电视台,就能最快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真实面貌。

我相信穷游 想要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你可以先上穷游看看。穷游里有无数的活雷锋,手把手教你如何办理英、美、日签证,图文并茂告诉你如何在西贡街头寻找最美味的米粉。穷游,让你带着脑袋展现你的坚韧与好奇,去发现一个更为壮阔富丽的世界。

我相信美图秀秀 美图秀秀以及所有的修图软件都隶属造梦产业。眼睛可以增大,脸盘可以变小,鼻梁可以变高,皮肤可以一键变白,细腰长腿可以液化……相信美图秀秀,相信一个只存在于希望中的美好世界。

我相信诺贝尔文学奖 它关注世界、人性、美、苦难、政治,关注挣扎的灵魂。它表彰辛苦的写作者、跃入灵魂深渊的创作者、展现世界之美的描绘者、历尽千辛万苦的回归者。相信诺贝尔文学奖,就是相信以灵魂之之书。

我相信普利策 普利策归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者、国家安全局窃听事件的揭露者、众议员兰迪·宁汉姆的调查者、民权运动与国家觉醒的记述者……普利策奖不断激励人们设法看见一个真实世界。相信普利策,就是相信新闻人对真实的信仰。

我相信一切榜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能被纳入数不清的权威或不权威榜单,而位于榜单前列的名字就是你进入某类知识的敲门砖。相信一切榜,就是相信存在的一切均可待发现、意义万千。

我相信《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它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书评杂志,它会将新书分别寄往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只为获得最为权威的意见。它尊重文字,尊重作者,更尊重读者——它在研究者与阅读者之间建起一座由严肃知识搭建起来的坚固桥梁。相信《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就是相信文字的力量永无止境。我相信大众点评文/贝叔(知乎用户)

为什么人人吃饭前都要上一下大众点评网?

作为业内人士说两句,如果谁想挑战甚至干翻大众点评,得先要知道大众点评的优势或者根基是什么。人工梳理的海量商户信息累积,准确度极高。

大众点评起源于上海,经过近10年的数据累积,目前上海地区至少餐饮商户的覆盖率已经非常高了。但全国范围内看,点评的模式决定了它前进会比较缓慢。

它的商户添加是由用户和点评的销售共同完成的。一些喜欢分享的用户发现家附近出现了一些新餐馆或美发店什么的就去添加在点评网上。顺便写一篇消费体验获得点评积分,再顺便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我是美食达人。

除此之外就是线下销售人员。点评的销售按照行业分为餐饮类和非餐饮类两种。再根据地理区域划分成不同小组。再根据街道、区块等划分给销售个人。销售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区域内逛大街,每家门店进去推销点评的三个产品:关键词排名、电子优惠券、团购。如果销售发现之前某家门店倒闭了(改名了、暂停营业了、换电话了),就去页面上报错(当然普通用户也可以)由后台编辑进行核实后确认修改和更正。如果区域内有新店开张,销售是最开心的,意味着有潜在客户存在。销售会把新门店添加在点评网上并展开销售工作。

这样累积的数据准确率会非常高,也能够做到及时纠错,因为靠的就是人工梳理。这对一个用户来说,依赖度会很高,因为同样是在一个区域内搜索餐厅,大众点评无论是结果数量还是准确度都要高于后来的竞争对手。累积多年的UGC点评内容是点评网的核心。

点评网解决了用户两个核心需求:

第一是找店。不管是吃饭、美容、洗浴、休闲还是婚纱照、宠物店,都能找到。

第二是找到店铺后面临的选择。以餐饮为例,市场上商家太多,良莠不齐,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很高,这对于一个饥肠辘辘想找餐厅却面临着五光十色的招牌、广告、DM的小白吃货用户来说,最先想知道的就是已经吃过的食客的看法。大众点评的评价体系列出了餐厅总评分,口味、环境、服务三项细则分数,基本上能快速判断一个餐厅的情况。再加上之前用户提供的人均消费金额,新的用户很容易选择自己可接受的餐厅,避免吃了以后肉疼付不起钱之类的尴尬。如果还是不能决定,用户就可以根据之前其他消费者的详细评论来帮助判断,例如菜品照片、就餐环境、服务员态度,甚至菜的口味偏甜偏辣都能知道个大概。这消除了用户和商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003年的点评网早期用户,将这个网站当作一个美食家老饕们分享经验甚至有些炫耀意味的平台。2008年以前点评网上有一大批资深吃客,他们对大众点评早期的贡献非常巨大,一些高级用户的评论可能导致一些餐厅一夜成名,天天客满。这极大地推高了大众点评的影响力。

而点评网对添加店铺、撰写点评、上传图片等用户行为进行奖励——给予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小电扇、公交卡等实用小物品,也增加了用户黏性。如果你在那个年代上大众点评会发现点评内容两极情况比较突出,因为早期用户较少,而且乐于分享的用户也不多,用户愿意写点评无非两个原因:要么特别满意,觉得不表扬两句对不起商家的招待;要么特别愤怒,因为以前被商家坑了,最多店门口吵两句就没办法了,现在总算找到发泄口了,各种发泄不满各种喷,恨不得在愤怒的驱使下十分详尽地将餐厅老板祖宗八代拍扁了摊在地上印成画给大家展示。这也促进了点评内容作为一种评判工具的成长。已经形成的忠实用户与线下渠道。

大众点评实际上是一个贴在公开网络上的商户黄页+用户经验分享平台。但大众点评的用户使用习惯也是经历过翻天覆地变化的。

大众点评早期更像个美食指南媒体,聚合了线下网友们的评价后,每年结集出一本《上海美食指南》,在各种小清新书店里贩售。后来里面开始附带上一些商户的优惠券,还能够打折。这在当时很多吃货群体中相当受欢迎。这也促成了大众点评最早的营收模式:电子优惠券与关键词搜索排名。

2005年开始,大众点评网开始推广自己的会员卡,基本模式是用户持卡到特约商户去消费,根据消费金额获得积分,积分用于兑换礼品。另外,很多特约商户可以打折。

2004—2005年期间,HP、索爱、多普达等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用户开始用手机上网。大众点评注意到这一点,开始WAP布局。

2006年1月,大众点评拿到了红杉的第一笔投资,同月,推出了电子优惠券。这是大众点评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可以创造营收的产品。其模式是以按月收费的形式向商户收取。用户通过打印优惠券到店出示享受折扣,后来加入了方便的短信下载功能,用户在页面上填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会免费发送到手机里,到店家后展示一下短信就可以了,这在当时可比天天带着一大堆分不清的各种VIP会员卡方便多了。

2006年10月推出了关键词排名,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学习Google了,不过点评网没有采用百度的竞价排名,而是将定价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关键词越热门,定价越高。

2007年以后,随着苹果和安卓手机群的出现,大众点评迎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他们很早就开始和线下的手机厂商谈合作,包括一些山寨机上都会预装大众点评的应用。这是点评产品负责人L君非常有前瞻性的一步,这步棋直接决定了和大众点评同质化的口碑网、丁丁网、饭统网、咕嘟妈咪、订餐小秘书等之后很难再有作为。因为移动应用改变了用户的原有使用习惯:从必须出门前做功课、打电话,变成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和优惠。而最早开始使用移动应用的用户又正是大多数餐厅、KTV和咖啡馆这类商家最想要的用户群——年轻、愿意外出就餐和娱乐、乐于分享、消费频次高。大众点评对这类用户群的先入为主使得后来的类似竞争者只能处于跟随的状态。因为越早接触用户,就越早了解用户需求,越早开始改进。最后结果就是大众点评的用户体验一直是这类应用中最好的。我相信《经济学人》文/成远(知乎用户)《经济学人》在互联网时代保持成功的原因何在?

我一直觉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给全球领导者看的意见性刊物。它能综合许多经过核实与考证的事实,分析和归纳各方意见,最后给读者一种“定见”式的结论,是一种典型的知识精英的编辑思路,信息综合、逻辑清晰、判断独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缺大量的信息,而缺少这种几十个知识精英聚集成的编辑部给你带来的判断、意见和指引。所以每遇金融危机,《经济学人》的销量都大幅增长。

具体分析《经济学人》能保持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

它诞生于英国,这个最早具备全球视野现今又有点没落的国家。英国在160年前是“日不落帝国”,这让《经济学人》有丰富而历史悠久的国际经济数据的积累,比如它的各国汇率历史数据在很多时候比WTO更权威,得到更多经济学家的参考和使用,我觉得这是一本创刊近170年的刊物所积累的内功——沉淀下来的知识,相信没有其他任何一本刊物在从汇率看世界经济发展的报道方面能超过《经济学人》。

另一方面,因为英国相对美国的没落,让英国知识精英可以处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