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服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18:55:06

点击下载

作者:蒙曼 主编 张迪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服饰!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服饰!试读:

前言

让中华文化亲切可爱

中华文明的悠久不须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影响不须讲,从古代到如今;中华文明的传播范围不须讲,从中国到海外。

但现在的小朋友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有多深呢?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古典文化方面缺失,便找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一类蒙学读物来读,或者给孩子报名一些国学班,希望孩子能够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做当然也没错,但是却有一个巨大的问题——不成系统。孩子们东鳞西爪地学了好多碎片化的知识,却并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我们这套书想要解决的问题。《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全套共三十本,计划分三季推出。这三十个分册,每一本都是一个文化扩展点,每本书中,都涉及一个广泛奥秘的知识领域。

这套书带给孩子的,是好玩儿好读的古典文化,不枯燥、不背诵、不说教,像长辈胡子里的故事一样,耐心地慢慢走进小朋友心里。

这三十本书里有的,不只是《三字经》等蒙学经典,也不只是《西游记》等名著故事,更不只是《唐诗三百首》等诵读篇目,而是娓娓道来的从古至今:天文、历法、节气、节日、文学、艺术、神话、姓名、棋牌、戏曲、皇权、器物、手艺、丝绸、建筑、园林……是的,你可以看到,我们打开的是一个立体浑圆的文明世界,就像一个星球,不只是一个闪光的亮点,它是立体的,有核心、有实体、有高山、有海洋、有大气、有光芒。

这套书所做的,绝不仅仅是将内容塞给孩子,而是包含着大量思考后的引导。就让思考和怀疑成为孩子阅读习惯的一部分吧!

对中华文明的敬畏,是我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

当然,还有更多的考量:

我从来不愿讲大道理,尤其是跟孩子讲大道理。可道理总是存在的。不讲大道理,怎么讲道理?把正确的事儿,用好玩儿的语言讲出来,讲得别人愿意听,还愿意接受,这就是会讲道理。

我认为最好的作品,不靠浮华美丽的词语吸引眼球,而是用平实的内容沁人心脾。

我不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都是精华,我甚至很反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但同时我也确信,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正义的、醉人的、美丽的东西,是需要小朋友了解,并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的。

所以在这套书中,我力求做到的是让小朋友阅读之后,哪怕是最抽象的内容,也能喜欢去读,读过还能够理解,并有意识做出判断,在日后的成长中,会主动思考问题,修正自己的行为。导 言

看电视的时候,一看人物的穿衣戴帽,我们就会马上知道这是古代剧还是现代剧,如果再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就能基本判断出讲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人物的穿戴我们叫“服饰”,是服装饰品的统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而中华服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过,看电视可不是学历史,电视片是艺术演绎,同电影、戏曲、小说一样,有很大程度的虚构,电视人物的服饰也会因情节、风格、社会流行倾向等进行夸张和再造。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古人对服饰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下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的款式、用料、颜色、花纹甚至配饰,都有来源和讲究。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服饰禁忌,以及古人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制衣技术的进步、政治性的体现等。同时还会以一些研究文献为基础,将小朋友在看电视、看电影、看戏、读书时可能接触到的服饰进行介绍,还原历史本来的样子,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接触到的内容。其中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如:黄帝是中国第一位服装设计师、救命的腰带钩、杨贵妃的石榴裙、古代的高跟鞋——木屐等。

这样,小朋友们就会知道“足下蹑(niè)丝履(lǚ),头上玳瑁(dàimào)光,腰若流纨(wán)素,耳著明月珰(dāng)”里,给脚下、头上、腰间、耳畔增辉的都是什么东西,“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是什么衣服,“九天阊阖(chāngh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miǎnliú)”诗句中,为什么“衣冠”要拜“冕旒”了。中华服饰起源

西方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后,有了自主意识,也有了羞耻之心,觉得赤身露体太不应该,就用树叶来蔽体,后来的人才要穿衣服。其实我们分析,人类天冷时要御寒,所以才会找块兽皮披一披;天热时要遮蔽日晒,才会用树叶遮挡。人类最开始穿衣服,一定是生存的必需。所以服装的发明源于人类的进化,直到人类有了文明意识,有了审美需求,才开始设计制造复杂一些的衣服,不过生存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

人类很聪明,一块兽皮可以御寒,而将兽皮切割得更合适些,再用条状物扎束在身上,效果会更好。衣服制作水平一直在飞速进步,到旧石器时代后期,随着骨针的发明,人们开始缝制衣服;到了黄帝时代,有了上衣下裳,衣裳的材质也扩展到了麻和布。提问如果你在野外环境中生活,最需要什么服装呢?原始社会的服装

原始社会人类的衣服非常简陋,上身干脆不穿,或者用一整块兽皮包裹,或是在兽皮上挖一个洞,将脑袋套进去,类似于现在的披肩;而下身一般是柔软宽大的树叶或是兽皮做的仅能遮挡特殊部位的“裙子”。用树叶做衣服的好处就是每天都有新衣服穿。第一枚缝衣针——骨针

目前发现最早的缝衣针是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说明在一两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最原始的缝纫技术。骨针是将长形的兽骨不断地打磨呈针状,再在较钝的一端钻挖一个小孔制作而成的。最早的人造面料——植物纤维

原始人类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提取植物纤维的方法。他们将在水中浸泡过的树皮用力捶打,去掉杂质,漂洗干净,留下粗糙的植物纤维,再将这些植物纤维不断揉搓直到变软,之后展开、压平、晾干,就形成一件完整的面料了,这就是最早的人造面料。纺轮的出现

纺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最早的纺轮是石片做的,陶器出现后改成陶制,在青铜器时代发展为青铜制。小小的纺轮虽然十分简单,但原始人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它辅助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植物纤维和动物毛纺成线,这种纺线工艺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第一位服装设计师——黄帝

史书记载:“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说明从黄帝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衣服的款式形制。黄帝开创了中国人上衣下裳的服装款式:上衣能遮胸覆背,还有袖子护住胳膊;下裳则由前后两片缝合到一起,将人的下身围起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将所有的衣服都统一称作“衣裳”,可见黄帝创制的衣裳形制对中国人影响之深。提问为什么黄帝那么厉害,许多事物都是他发明的?远古社会服色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天”主宰万物,“地”养育万物,因此对天地敬畏有加,很多活动礼仪都是围绕天地进行的,在服装上也不例外。黄帝时期就规定了衣服的颜色,衣裳“取之乾坤”,上衣必须用青黑色,是拂晓时天空的颜色;下裳则为赤黄,是大地的颜色,以此表示对天地的崇敬。远古人的饰品

向往美是人的天性,从远古时期人们刚开始穿上衣服的时候就有了饰品,许多古文明遗址都出土了耳环、项链、手镯等大量配饰。这些饰品有的用贝壳、骨头、石头制作,后来还出现了用玉石、玛瑙(nǎo)、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的。

远古人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会花心思给这些饰品打磨、钻孔,说明这些饰品在当时是一种必需品。所以,远古人的饰品除了美化功能外,还有宗教功能、权力功能和礼仪功能,更是文明的萌芽在饰物上的一种体现。古代文身

古代人就有文身的喜好了。史书记载,在吴越之地居住的人经常要游泳、潜水来寻找食物,为了吓跑水中猛兽就会文身。这种文身可能更像护身符,与远古的宗教信仰有关,人们通过文身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古代文身

古代人就有文身的喜好了。史书记载,在吴越之地居住的人经常要游泳、潜水来寻找食物,为了吓跑水中猛兽就会文身。这种文身可能更像护身符,与远古的宗教信仰有关,人们通过文身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等级分明的夏商周服饰

我国夏商周时期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严格的讲究,尤其发展到周代,服制十分完备,起到了最明显的“别等级,明贵贱”的作用,并被后世历朝历代效仿。普通百姓以麻布做衣裳穿,皇家贵族则有十分复杂的服饰系统。

夏商周时期也是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传说黄帝的元妃嫘(léi)祖教民养蚕,因为缺乏文字记载,这种说法还没有得到验证。不过,商代的甲骨文里已经有了桑、蚕、帛等字,所以至少商代的贵族是可以穿上光滑柔软的丝织品的。总之,夏商周时期,人们穿兽皮制成的衣服,也穿丝、麻等经过加工制成的衣服,而且丝麻衣服还占据主流。冕服制度

冕服是天子、诸侯和卿大夫这些统治阶级在参加非常隆重的场合时穿的:

1.普通人不能穿。

2.不是只有天子能穿,诸侯、卿大夫也有冕服,只是有专属规制。

3.大型场合穿,平时不穿。

4.分场合不同,冕服也有区别。

所以有些电视剧里天子无论到哪儿都一身的冕服是不对的。

冕服由三部分组成:冕冠、冕服和配饰。冕是头上戴的,有冕板和垂旒,天子的垂旒有十二条,用五彩线串五色珠玉,每颗珠玉之间要相隔一寸,所以天子的垂旒长得垂到肩上,哪能没事儿总穿着。不同的场合,冕冠的规制是不同的,所以上面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

冕服则更加讲究,上衣用玄色,衮(gǔn)衣画卷龙,下身着裳,前面垂着赤市,还要绘着十二章图案,十二章的位置和数目也有规定。

配饰则有革带、大带、佩绶等等,每一样东西都有每一样的讲究。

冕服制度在西周时期发展完备,在西周礼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冕服制度是以服饰“别等级”的最明显表现,一直沿用到清朝终结。提问想一想,为什么服饰代表文明?十二章

十二章是指君王的冕服上绘绣的十二种花纹:上衣绘制日、月、星、山、龙、华虫;下裳绘制火、宗彝(yí)、粉米、藻、黼(fǔ)、黻(fú),囊括了天地间有代表性的事物。十二章花纹是中国最早的龙袍花纹。

这里面,日、月、星,是光明的意思;

龙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天子也是如此;

山镇重安静,能安定四方;

华虫是雉鸡,文采华丽;

宗彝是宗庙祭祀用的酒器,上面画着虎和蜼(wěi),虎凶猛,蜼是长尾猿,又聪明又孝顺;

藻是水草,有洁净之意;

火,明亮又向上;

粉米养人,有济养之德;

黼,是金斧,象征力量;

黻很有意思,是两个“弓”字相背,可能有君臣相济,还有辅弼的意思。依法穿衣

周代对穿衣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都是规定好的。祭祀有祭祀的衣服,朝会有朝会的衣服,兵事有戎服,日常有常服,婚礼和丧礼的衣服更是非常鲜明。普通老百姓虽然没有王公大臣那么多规矩,但什么礼仪穿什么衣服也是不能错的。提问你现在去哪些场合有特殊的服装要求?司服——专司服饰的官职《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司服,周代设置的专门负责管理君王衣服的人员。司服要将君王的衣服根据吉、凶、礼仪来分门别类,要分辨出各类衣服的名称及其各自适用的场合,以保证君王根据情况和场合正确着装。平民的礼服——深衣

深衣是西周时期发明的服装款式,是将上衣与下裳连在一起的长衣。此时的深衣是贵族的常服,平民的礼服。深衣的诞生把中国服饰分成了两大款式,上衣下裳和上下衣连在一起,我们现在的旗袍、连衣裙甚至日本和服都有深衣的影子。寒衣

甲骨文里的“裘”字可以看到清晰的毛,所以夏商周时期人们的寒衣不但是皮毛制成的,而且毛都露在外面。天子冕服中最高等级的大裘是黑羔皮的,其次有狐青裘、麛麑(míní,指小鹿)裘、虎裘、貉(hé)裘等。西周时期人们制作皮衣的技艺有很大提升,制作的皮衣也更精美,但能穿得起皮衣的都是贵族。不分男女的鞋

商周时期的鞋子叫舄(xì)、 屦(jù),款式不多,而且不分男女,鞋子都长一个样。穷苦的庶民、奴隶没有鞋穿,或者穿草、麻编织的鞋。天子则比较讲究,能穿厚底的鞋,有红、白、黑三色,红色的鞋子最为尊贵。提问现在你穿什么衣服御寒?百家百样的春秋战国服饰

周代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自己的亲戚和有功的人分封为诸侯,诸侯有自己的封地,就是诸侯国。到了周代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弱,各诸侯国崛起,社会动荡。政治上的大动乱,带来了思想和文化的大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诸侯国之间,衣冠服饰明显不同,诸子百家按照自己的理解穿得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诸子百家穿衣理念

在“百家争鸣”中,最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的理念不统一,服饰观也截然不同:儒家觉得服装必须分贵贱、别等级,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道家崇尚自然,提倡服饰穿着应该顺其自然;墨家则讲究实用和节约,他们认为衣服只要能遮盖身体和保暖就行了。流行服装深衣

因为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周代时作为平民礼服的深衣广泛流行开来。尤其是战国时期,深衣在楚国盛极一时,男女均可穿着,成为流行的时装。足礼

那时的袜子是用皮或帛制成的,叫足衣。古代臣子在觐(jìn)见君主时,必须脱去鞋袜,赤足觐见,否则就是不敬,这就是足礼。足礼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唐朝,才规定除祭祀活动外,大臣不必赤足觐见了。齐桓公的救命带钩

带钩是古人用来束腰带的配饰,多用青铜、黄金、白银、铁或玉制成。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逃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趁乱回国夺取国君的宝座。公子纠的臣属管仲发现公子小白已经临近齐国,便带人到半路截击。管仲的箭射中公子小白的铜带钩,公子小白将计就计,直接倒在车上装死。他骗过管仲,日夜兼程,抢先到达齐国国都继承了王位,他就是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听从臣属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管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大大提升了齐国国力,成就了一番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君子死,冠不免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一点损伤,因此对头发非常爱护。不但要将头发梳成髻(jì),还要在头上戴上冠,保护头发。古人对冠极其重视,甚至到了不惜性命的程度。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曾因为在搏斗中被人击落了冠,在把冠重新系牢时被杀害。男子冠礼

冠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男子的成人礼。我国古代认为男子20岁成年之后才能成婚组建家庭,成年的标志就是戴冠。因此在男子成年这天必须要进行庄严的冠礼仪式,在冠礼上加冠。冠礼也成了男子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女子笄礼

古代女子的成人礼,是在女子15岁这年举行。女子成年之后要用黑色巾帛包住头发,并用簪(zān)子固定住。因这个簪子叫“笄(jī)”,因此又有女子“十五及笄”的说法。提问你认为成人礼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成人代表了什么?看玉识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中国自古就是尚玉之国,玉是最重要的佩饰之一,不但因为其贵重能彰显身份,还因为玉有浓重的道德色彩。

孔子就以玉比德,他说玉温润而泽,是仁;缜密似栗,是智;有棱角又不锋利,是义;向下垂坠,是礼;敲击时声音清越,是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是忠;颜色美丽,是信;气如白虹,是天;精神体现在山河之中,是地;礼器总是使用玉,是德;天下人都以玉为贵,是道。《诗经·秦风·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所以君子以玉为贵。胡服骑射

赵国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经常受到侵扰。赵武灵王发现胡人作战能力强是因为他们身着短衣长裤,行动方便。据此,赵武灵王下达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命令,将赵国服饰进行了革新。赵国的胡服改革主要是改下裳为裤,同时把宽衣大袖的上衣改得更加合身,这些改革都是为了让人们骑马更加方便。胡服骑射政策让赵国军士的战斗力显著增强。提问为什么在古代改革衣裳形制会成为一件大事?简约质朴的秦汉服饰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由于时间短,秦朝仅仅初创服饰制度,只规定了服色;而汉代继承并发展、完善了秦朝的服饰制度。因为连年征战,秦汉初期服装总体上呈现古朴简约的风格,在汉朝的汉武帝之后,经济繁荣,服饰的奢侈之风才开始出现。秦代特色铠甲

秦始皇依靠强大的军队统一了六国,因此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秦国的铠甲非常有特色,灵活实用,方便作战。铠甲大多是皮制的,兵士先穿里面的衣服,再穿鞋子,最后将铠甲套在身上,腰部用绳系好。铠甲划分明细,有军官铠甲、骑兵铠甲、步兵铠甲和御车铠甲,不同的铠甲适合不同的兵种,从衣着的灵便程度、保护重点上有所区分,使将士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官员戴冠讲究

汉代非常重视冠的穿戴,必须根据场合、官阶穿衣戴冠。刘邦对如何戴冠做了详细规定,汉代的冠多达十余种:皇帝戴的是通天冠,诸侯戴委貌冠,文官戴进贤冠……现在,汉代许多冠的形制已经无法考证了。百姓头巾随意戴

汉代官员戴冠,百姓则戴头巾。汉代常见的头巾是一种简单的帽子,可以盖住束起的发髻,周围有整齐的边沿。

汉代还有一种头巾,类似于现在陕北农民包头的白羊肚毛巾。

汉代百姓戴头巾没有限制,可以随意戴,但是最好不要戴白色头巾,因为白色头巾是官员被贬为民的标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