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18:41:13

点击下载

作者:江紫辰,吴京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

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作者:江紫辰,吴京昴排版:辛萌哒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ISBN:9787229124069本书由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1937年12月13日凌晨5时左右,南京城已经陷入一片火海,日军从南京各个城门涌入南京城,而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在下达了撤退命令后慌忙渡江北撤,日军第6师团的尖刀中队已经从水西门穿插杀向下关。此时国民革命军第74军恰巧奉命从水西门向下关突围,双方随即在水西门附近展开了一场殊死的遭遇战。此次战斗中日军损失惨重,日军一个大队一度丧失战斗力,74军则在付出了更为巨大的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阻击,从下关附近撤出南京。

这段战斗的情况是笔者于2011年偶然在一份日军档案中看到的,其中日军对此次战斗描写极为详细,甚至还记载了一位青年中国军官逼近到日军轻机枪跟前,一只手举着毛瑟手枪不停地射击,一只手向日军投掷手榴弹。这段史料给了笔者极大的震撼,笔者作为90后,当时对于南京保卫战的了解颇为有限,只是知道南京保卫战失败后导致了南京大屠杀,而中国军队的抵抗仿佛也并不十分激烈。但是从这份日军的档案中可以看到,号称日军最强师团的第6师团在中国军队已经放弃南京城之后依旧与中国军队进行着激烈的战斗,而且这支日军最强部队的防线居然被中国军队冲破,而且还导致第6师团一个大队一度丧失战斗力。笔者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决定要重新审视这段南京保卫战的历史。

数十年来,中国的大陆和台湾两岸关于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的书籍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是大多数著作都着重于南京大屠杀,关于南京保卫战一直缺乏一本微观战史的著作,对于南京保卫战的细节一直乏人研究,多数国人对于南京保卫战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中国军队一触即溃的错误认识上。

现在,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战斗详报以及回忆是较为丰富的,但是日军的档案、部队史、回忆录更为丰富。笔者之所以选择第6师团在南京的作战记录和暴行作为研究对象,首要原因是,第6师团是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军民最多的部队之一,其师团长谷寿夫更是作为乙级战犯被判处死刑,在南京雨花台被枪决,可以说这支部队是南京大屠杀日军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缩影;其次,第6师团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七个师团之一,由日本熊本镇台改编而来,其士兵和下级军官均来自日本民风剽悍的北九州,素来有日本最强师团之称。这个师团参加过济南惨案、长城抗战,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就成为了侵华的急先锋,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这个师团便一直在中国战场,直到1942年调往所罗门群岛,几乎参加了其间所有的大型会战。这个师团作为南京攻城的日军主力,参加了最激烈的雨花台和中华门的战斗,又是最先攻入南京城的日军部队,这个师团的战斗历程也是南京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赵龙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第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2014年2月,国家正式确定每年12月13日作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已经步入正轨,而笔者也正是在此时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本书主要从日方史料出发,力争将战斗还原到更加精确的微观层面,其间余戈老师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指导。而在2016年12月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余戈老师向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捐赠谷寿夫亲笔题写的“踊跃破南京城”卷轴的仪式,这也更坚定了笔者将此书写完的信念。

读者如果肯细细读完此书,肯定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八十年前的南京保卫战并不是一触即溃的象征性作战,中国最强的德械师和日军最强的第6师团曾经在南京城下有过如此激烈的战斗,数千中国将士在激战中献身。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也只收集到了部分阵亡中国军官的名字;同时笔者也收集到了日军第6师团下辖的三个步兵联队的战死者名单。值得庆幸的是,日军战死者名单基本完整,可以很好地还原第6师团的损失情况。

凡事总要有个开始,拙作只是一块砖头,希望通过这块砖头能够引出更多的美玉。希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重新审视南京保卫战,以及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南京保卫战这段历史,这也是本拙著所希望达成的目的!江紫辰2017年5月4日序章黑云压城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平津驻扎的中国驻屯军步兵第一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以演习为借口,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抗战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他命令中央军、地方军做好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

在中国军队陆续调集兵力北上的时候,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于7月18日召开“五相会议”,陆军大臣(陆相)杉山元大将力主增兵华北。7月27日,在陆军中央部,日本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与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协商后,决定对华北先增派3个师团兵力,并对第20师团等其他部队进行第二次动员。

按照日本陆军动员兵力以及作战计划,陆军先动员209000人、马匹54000匹。其中第5师团、第6师团为紧急动员,第10师团为下令动员,7月29日为动员第一日。8月1日—8月3日,先运送第5师团、第6师团的战斗部队,最迟到23日将其附属部队由广岛运送到釜山。8月10日—8月14日,每日一个梯团,将第10师团从神户运送至塘沽。

因动员全部兵力需要10天左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右,所以8月1日先运送第一批紧急动员的部队。第一次动员征用10万吨船舶,同时本书主要从日本部队战史及日军手记资料角度对中日战争南京战役进行研究,其中诸多统计数据与中国方的统计有较大出入,读者阅读时应仔细分辨,仅作参考——编辑注计划再征用36万吨的船舶。根据之前的战费预算,开始的经费为96809496日元,随着这次动员又追加了313306000日元。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作战,日本参谋本部希望发动总动员和军需动员。原本一次会战一门75毫米野战炮定为750枚炮弹,参谋本部要求增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前)加一倍,为每一门1500枚炮弹。按照此要求,日本除了动员部队专用弹药外,还要把对付苏联红军用的弹药转用到中国方面。

日本最开始的储存弹药量,是按战时计划30个师团使用4个月的用量,侵华作战日军如果投入15个师团,大致够8个月使用。一旦投入15个师团以上,日军短期内将出现炮弹供给不上的现象。为此,日军参谋本部内部出现极大的分歧,到了8月7日,陆军省战备课课长谷川基大佐对参谋本部第一部(作战部)做出的答复是:补给总兵力30个师团所需的半数弹药,航空兵则为50个中队。弹药方面第一次会战使用现有的数量,第二次会战前一个月,可保证生产出第二次会战中使用的数量。从全面作战第7个月起,供给30个师团兵力使用的常规补给可保无虞。所需经费为8亿日元,第一期暂定为3亿日元。

日军在向华北增派部队,筹备作战所需物资、弹药的同时,也着手准备向上海派遣部队协助海军。7月11日,日军决定派兵进行全面侵华作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军令部与陆军参谋本部制定华北作战海陆航空协定。按照规定,现阶段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在上海的航空兵力量为:

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共有九五式舰载战斗机14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36架。

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共有战斗机21架、轰炸机12架、攻击机9架。

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共有战斗机12架、轰炸机12架、攻击机18架。

7月28日,又将海军第十二战队(“神威”、“冲岛”、第28驱逐队)以及第22航空队(“鹤见”号)编入第三舰队,并直接驶入黄浦江周边,利用飞机选择良好的天气对上海进行摄影侦察,同时派遣海军第十一战队掩护扬子江沿岸29230名日本侨民撤离。

8月4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要求,第三舰队内的陆战队人员秘密登陆上海。当时日本海军在上海的地面兵力有:上海特别陆战队2500名,吴镇第2、佐镇第1特别陆战队约1200人,“出云”号陆战队约200名,第十一战队陆战队约120名,总计4000余人。他们装备有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4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4门、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4门、改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4门、150毫米重型迫击炮8门;战车有八九式中战车4辆、装甲车6辆、机枪车9辆;同时日军最开始的2500名上海特别陆战队人员还装备了400支MP18冲锋枪。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虽然装备精良,并有航空兵和第三舰队30多艘军舰支援,但毕竟兵力有限,只能固守,不能主动出击。一旦上海战事爆发,海军陆战队会出现被中国军队包围歼灭的可能。

为此,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决定动员第3师团、第11师团、第14师团这三个师团。其中第3师团、第11师团主力派遣到上海,第14师团和第11师团一部派遣到青岛。8月8日下午16时,日军第11师团就接到参谋本部命令,要求该师团做好动员准备随时开赴上海。

按照动员命令,以第11师团为主,配属独立机关枪1个大队、战车1个大队、独立轻装甲车1个中队、野战重炮兵1个联队、迫击炮1个大队等直属部队。先派遣4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兵大队为先遣支队,坐船从吴淞一带登陆,任务是击破中国军队,师团主力全部上岸进攻宝山县、江湾、闸北一带并占领之。第一章惨烈的淞沪战场第一节组建“上海派遣军”

为了制造侵略上海的借口,日本海军制造了“上海虹桥机场事件”(日本称为“大山事件”)。8月9日下午17时,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第1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戎装,驾驶军用小汽车(挂56号试车牌照的福特篷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驶,准备强行进入虹桥机场,被守卫机场的航空委员会特务团第8连官兵制止。由于该事件的发生,随后就引发了抗日战争最惨烈、中日两军伤亡最大的淞沪会战。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立即召集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中岛铁藏和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到他的官邸,商量关于派遣部队到上海作战的问题。石原莞尔认为陆军派兵只限于华北就行,上海、青岛方向由海军承担。但是参谋本部早已下达了动员命令,无论石原莞尔再怎么劝阻,都没有任何作用。

8月13日上午9时,日本召开的内阁会议确定了向上海、青岛派遣陆军的决定。根据陆军省和军令部的协议,陆军以第3师团、第11师团为主编成上海派遣军,8月15日为动员的第一日,动员规模,兵员30万人、马匹87000匹。

就在日军决定向上海派遣陆军的时候,“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

蒋介石为了歼灭盘踞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拱卫南京的安全,以张治中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87师、第88师、炮兵第3团、炮兵第8团一个营、炮兵第10团一个营向驻屯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面对中国军队的强攻,日本海军陆战队伤亡巨大。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于8月16日19时发往国内的电报写道:“16日激战,我陆战队蒙受惨重损失……然而根据敌之兵力集中,预料今后每日将有激战。由于疲惫及兵力损耗,很难再维持六日……”

为此,日本海军命令旅顺待机的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共1400名士兵搭乘第四水雷战队的船只及“长鲸”号军舰出发,8月19日夜抵达上海。算上上海现有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人数约6300余人(不算之前阵亡、负伤的)。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已经指定一名陆军大将指挥2个师团兵力增援上海。

8月14日,一直在富士山山中别墅休养的松井石根突然接到陆军次官送来的要求去东京的电报。当晚22时30分,松井石根抵达日本陆军大臣官邸,拜访了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从杉山元口中才知道,日本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协助上海的海军,并组建了一支上海派遣军,兵力为2个师团以及一些直属部队约7万人。第二天,松井石根就进宫参见日本裕仁天皇,并接受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这一职务。

当天他在阵中日记里写道:

正当政府当局和国内外为寻求对策而焦虑之际,委托我统率上海派遣军,解决整个中国问题的重任。如此荣耀,无与伦比。特别是我因此获得了实现多年抱负的机会,没有比这更让我感慨的事了。我将不顾一身毁誉褒贬,置生死于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中国军队度外,全身心地完成此重任。

松井石根从宫里出来后,先后去了闲院、伏见、梨本、朝香、东久迩等宫(日本皇室成员)以及大宫御所,对其进行礼节性的拜访。松井石根在拜见梨本元帅的时候,梨本宫嘱咐松井石根一定要注意着眼于全局的策略和战略,真正达到此行出征的目的等。

第二天(16日),松井石根前往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奉命下旨向松井授权。其主要任务是,指挥2个师团兵力扫荡上海附近的中国军队,占领四方要地,保护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侨民。接到任务的松井石根认为此任务过于消极,便去找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本间雅晴少将,陈诉了他的意见,敦促他对此事进行研究。同时松井石根还向陆军大臣杉山元建议,应该集中优势兵力,以占领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为目的。

他在8月16日阵中日记中写道:

现在局势是,放弃了不扩大战局的方针,进入了全面解决中国问题的阶段。也就是说,需要考虑对整个中国的政策以及我军的作战。要全力以赴将南京政府作为目标,采用武力和经济手段进行逼迫,使今秋迅速向全面解决的阶段迈进。如果我陆军依然一味沿袭过去的方法,顾忌对俄关系以及其他对外关系,左顾右盼断然回避作战,反而会使将来的国策陷入危险的境地。而且,我陆军的传统精神和作战方针是基于速战速决、把握重点进行今后的作战,这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种见解,我不主张往山东派遣一个师团。像山东这样的地方,即使暂时放弃,我国权益将来还是能充分得到保障的。现在最紧要的是,要为作战目的动用兵力。根据以上理由,我军应该以迅速进攻南京为目的,向中支那派遣必要兵力(约五个师团),必须一举推翻南京政府。而且,对南京政府一方面采取武力逼迫手段,另一方面在经济和财政方面施压,可以说这样更为有效。根据这个见解,如能封锁支那海岸线的话,是达到目的最容易的方法。因此,我认为那时我国政府再宣战将更为有利……

关于松井石根的意见,陆军大臣杉山元本人没有异议,但是参谋本部人员却表示反对,因此杉山元本人并没有表示同意。之后,松井石根离开参谋本部前往海军军令部,分别拜访了海军大臣、军令部总长。军令部总长特地接见了松井,关于海军与陆军协作问题,他表示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遗余力地帮助松井石根。

◇附表一:上海派遣军编制

8月18日上午9时30分,松井石根集合了从第3师团、第11师团来的联络参谋,进行简单的训话,并通知了出发时间。

海军方面,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永野大将要求海军第五战队、第九战队、第二水雷队、“摩耶”、“五十铃”、“大井”、“严岛”、“冲岛”及第24驱逐队担任运输以及护航。根据联合舰队司令官的指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于8月15日下达了有关输送和护卫上海派遣军的命令。命令如下:

第5战队、第2水雷队、“摩耶”号输送第3师团先遣队。

第9战队、“五十铃”、“大井”、“严岛”、“冲岛”及第24驱逐队、“青叶”、“衣笠”输送第11师团先遣队。

第11师团先遣队(4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大队)的输送队为第一输送队,于8月18日在多度津集合,19日登舰,20日9时准时向马鞍群岛出发。第3师团先遣队的输送队(3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为第二输送队,18日在热田集合,20日上午11时从热田港出发,驶向马鞍群岛。

8月19日,松井石根带领司令部参谋长一行20多人,从派遣军司令部出发向东京站移动。在东京站内,日本近卫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寺内总监、大角岑生大将以及很多日军将领为松井石根一行人送行。下午13时,火车由东京向名古屋方向出发,晚上18时30分火车到达名古屋车站。日军第3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名古屋市长大岩专门在车站等候迎接松井石根。当晚,松井石根会见了藤田进,因松井石根之前入伍的部队正是第3师团第6联队,因此他专门询问了一下第3师团的动员情况。

第二天凌晨3时,藤田进下达了登舰命令,要求第3师团先遣队第6联队、第68联队于凌晨4时开始登舰。登舰序列如下:日军第3师团长藤田进、第5旅团长片山理一郎与“那智”号军舰人员合影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足柄”号

第3师团司令部、步兵第6联队本部、第1中队  “那智”号

第5旅团司令部、步兵第68联队第5中队  “妙高”号

第6联队第3大队  “羽黑”号

第6联队第2大队  “摩耶”号

第6联队第1大队(欠第1中队)  “神通”号

其余部队分乘绫浪、岩浪、天雾、朝雾、夕雾等一共15艘军舰

第11师团登舰序列如下:

先遣队第43联队约2000余人  “长门”号战列舰

第44联队约2000余人  “陆奥”号战列舰

其余部队分乘第9战队、第24驱逐队战舰

11时30分,由第五战队司令三木少将指挥的庞大舰队(运输第3师团)由热田港出发。第3师团经理部陆军主计曹长浅野善内写的《我的战斗经历》一书中写道:“上午11时终于起航了。满载着陆军士兵的各舰艇开始出动,向伊势湾南下……排头的‘足柄’号是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大将乘坐的军舰,第二艘‘那智’号(第三师团长)的左右有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排成一列,沿着日本列岛以南的海面前行。舰队虽是和平时期组建的,可为了应对战争,也以每小时26海里的速度前进,于下午3时经过潮岬海面,半夜又穿过种岛海峡,进入了东支那海。不愧是疾速航行,一路上乘风破浪,浪花四溅,船头溅起的浪花不断拍打着甲板的前部。”

当天晚上,在“足柄”号内的松井石根与参谋长、参谋们一起研究登陆计划。按照参谋们研究出来的计划,第3、第11师团以并列队形在川沙镇附近登陆,目的是直捣上海后方,并堵截中国军队退路以捕获中国军队主力。第二节陷入僵局的上海战场

第二天(21日)凌晨2时,舰队驶入马鞍群岛。第3师团先遣队与早已抵达的第11师团先遣队会合。早上6时,受命前往上海与海军第三舰队进行联系并制定登陆作战计划的派遣军司令部参谋部第一课课长西原一策大佐、参谋芳村正义中佐回来了。松井石根便再次召集参谋长、参谋们商议如何登陆。按照西原一策大佐带来的登陆上海方案,第3师团从吴淞南方地区、第11师团从川沙镇附近登陆,目的是从前后方向包围和进攻中国军队,但考虑到从吴淞附近登陆直插中国军队中央将非常困难,可以利用5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为登陆掩护部队,利用海军军舰火力掩护进行强攻。

由于参谋们意见不合,双方争执不休。松井石根考虑到此次作战必须与海军紧密协同,觉得西原一策带来的上海方案是可行的。而参谋们以及其余部下们不通晓中国情况,一味想采用学院派的作战方案,轻视派遣军的实际任务。特别是他们还藐视中国军队,一个劲儿主张用战略行动击破中国军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目前形势。因此,松井石根决定采用西原一策的作战方案。

上午9时,日军第3师团长藤田进、第11师团长山室宗武来到“足柄”号军舰内接受命令。松井石根传达完作战命令后,训示道:“按该计划作战估计困难不小,一定要谨慎为之。”

8月23日凌晨3时,日本第3师团、第11师团在轻巡洋舰、驱逐舰舰炮的掩护下分别从吴淞口、川沙镇强行登陆。面对日军猛烈的舰炮、航空兵火力,负责滩头阵地的上海警察总队、保安总团损失惨重,只好被迫放弃阵地向后撤退。见登陆战得手的日军后方部队开始登陆,截至8月24日晚上,第3师团、第11师团第一批、第二批登陆部队全部登陆完毕。

◇附表二日军第3师团步兵第6联队8月23日伤亡表

在随后的战斗中,第11师团虽然于8月28日占领罗店镇,但是第3师团受到吴淞镇、吴淞炮台中国守军的侧击,进攻没有任何进展。同时中国军队陆续向罗店、吴淞方向派出增援部队。面对中国军队凶猛的攻势,日军第3师团、第11师团伤亡巨大。

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参谋井本熊男的《日中事变作战日志》写道:

在上海的阵地攻击期间,在这两个师团的步兵,一开始出征的士兵几乎全部伤亡,大都是由补充人员补充的。这是日露(俄)战争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巨大损失。笔者的同届生,作为中队长参战的八人全部在这场战斗中阵亡。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

9月4日登陆上海的第11师团的天谷支队(第12联队、山炮兵1个大队)共计4000余人,作战仅仅十天,该支队减员至900余人。第11师团其余联队同样也损失惨重,其中第44联队截至10月10日战死543人、战伤1186人,总计死伤1729人。算上补充进来的士兵,第44联队只剩2058人。面对各个部队巨大的伤亡,身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心里十分清楚,就算及时补充损失的兵力,仅靠第3师团、第11师团兵力不仅无法占领上海,而且还有被中国军队包围歼灭的可能。

为此,松井石根多次向国内请求派兵,要求上海派遣军必须达到5个师团以上,最低不能少于5个师团的兵力才能击溃上海一带的中国军队。

松井石根向国内请求增援的时候,日本海军曾多次向陆军施压,要求火速给上海派遣军增加兵力。9月1日,日本海军军令部第一部部长近藤信竹来到陆军参谋本部,督促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快向上海增派兵力。9月6日,海军军令部总长向裕仁天皇上奏:“上海陆上的战斗迟迟无进展,必须增强陆军兵力。”随后,裕仁将陆军参谋总长召见进宫,参谋总长在参谋本部与参谋们研讨之后,向裕仁做出的答复是:“内定向上海增派3个师团、1个支队“出云”号203毫米主炮炮击中国军的兵力。”队阵地9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临参命第九十六号、临参命第九十七号,要求华北方面军抽调10个后备步兵大队、2个后备野战炮兵中队、2个后备工兵中队以及野战重炮兵第10联队一个大队和5个高射炮兵中队前往上海。同时命令台湾守备队以2个步兵联队、1个山炮兵大队组建一个支队,由守备队长重藤千秋少将担任支队长,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序列。

向上海增派部队的同时,参谋本部又下令动员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8师团,并预定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前往上海。动员部队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0日,参谋本部第一部第三课部员西村敏雄少佐从上海战场视察回来。

西村敏雄少佐向参谋本部提交的报告写道:“(1)中国军队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被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退后。(2)估计中国军队的第一线兵力约19万人,第二线的停战区内有27万至28万。(3)中国居民对敌人有极其强烈的敌忾心。(4)由于调军舰运送紧急动员的部队,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接到报告的参谋本部于9月11日下达的临参令第九十九号,下令派遣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等部队到上海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至此,在上海的日军兵力猛增至19万人。

得知国内将向上海增派3个师团兵力的松井石根大为高兴,他在9月10日的阵中日记中写道:

凌晨1时收到中央的电报,指示将临时再派第9、第13、第101师团来增援我军。这达到了我预期的要求,为此我十分满意。

松井石根很乐观地认为,有了这将近6个师团兵力的上海派遣军必定能一举攻破中国军队阵地并占领整个上海。为此他专门写了一份上海派遣军未来作战的建议,以及作战使用兵力计划书,交给参谋本部部员有末少佐,让他转交给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其计划如下:(一)作战方针

用派遣军的主力部队,从江南地区的太湖两侧地区及南京东面和南面,以包围之势攻打南京。

再用一部分兵力占领杭州,占据浙东地区。

另用部分兵力占领江北地区的通州、扬州、浦口等要地,以此掐断与中国北方的联系。(二)所用兵力编排

方面军司令部:特配备一个强有力的参谋机构

第一军:主要由两个野战炮师团、一个山炮师团为主力部队,主要从太湖以北开往南京东面进行作战。

第二军:配备一个野战炮师团和一个山炮师团,主要从太湖以南开往南京南面作战。

独立山炮一个师团占领杭州和浙东地区。

军直属部队:配备一个重炮旅团和其他攻城炮兵,后备步兵约十五个大队,铁道兵一个联队。

其他略

方面军的兵站监部:兵站各部队除了增加一些始终需要的物品外,特别要为水路兵站配备必要人员和物资。估计运输这些物资的小船大部分可以在当地缴获到。(三)作战日期

第一期:12月中旬至1月下旬,攻打江阴、无锡、湖州,攻进常州、宜兴和广德一带。

第二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占领镇江、句容、潥水和宁国一带。

第三期:3月上旬至3月下旬,攻打南京。

上述作战计划,是以12月上旬占领福山、常熟、苏州、嘉兴一带为基础的,是为了连续作战而制定的方案。今后,可以根据派遣军计划的成功,来缩减作战时期。

按照这份计划书,松井石根的作战目标很明确,占领上海后集中全部兵力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军,计划1938年3月对南京实施总攻。南京攻略作战的兵力为6个师团、15个后备大队、1个重炮旅团,共计87个步兵大队、12个野战炮兵大队、9个山炮兵大队、4个野战重炮兵大队。在上海作战的日军野战重炮兵第10联队

日军增兵上海的同时,蒋介石也再次调集国内各地部队增援上海。9月24日,第8师、第13师、第57师、第60师、第77师、第59师、第90师、第159师、第160师共9个师抵达上海。10月份桂系第171师、第173师、第174师、第176师共4个师投入上海战场。

蒋介石自己苦心经营的30个“调整师”,除了最开始投入战斗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独立第20旅(原第2师补充旅改称,会战期间又扩编为第61师)外,又先后投入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57师、第67师、教导总队、第1师、第13师、第16师、第51师、第56师、第58师、第78师、第98师,算上之前参战的部队,淞沪会战蒋介石共派出20个“调整师”抵抗日军的进攻。

截至10月中旬,在上海一带进攻日军阵地的中国军队共有38个师以及税警总团、沪保总团、独立第34旅、教导旅、江保4团。炮兵部队为炮兵第3团、第4团、第16团、第8团一个营、第10团一个营及炮校练习队2个连。兵力上,中国军队是日军的2倍以上,但火力上,日军一个联队进攻能配属2~3个炮兵大队,中国军队一个集团军进攻都未必能配属一个炮兵团。国军精锐部队“调整师”◇附表三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直接进攻日军兵力数及配属炮兵统计表(10月中旬)◇附表四隐藏在树林里的中国军队卜式75毫米山炮淞沪会战日军第3师团其中三个步兵联队兵力及配属炮兵统计表(10月中旬)

从以上两个统计表不难看出中国军队与日军火力上的巨大差距。日军第34联队3800来人的步兵作战,除了联队本身的炮兵外,还配属了1个野战炮兵大队、1个150毫米臼炮大队、1个150毫米榴弹炮大队,共有75毫米山炮4门、75毫米野战炮8门、105毫米榴弹炮4门、150毫米臼炮12门、150毫米榴弹炮12门。第6联队同样配属了3个野战炮、榴弹炮大队,同时协助第3师团作战的还有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的16门十四年式105毫米加农炮,其火力十分强悍。

相比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第21集团军一共有17个师又1个步兵旅,没有配属任何炮兵。统一指挥的炮兵部队也仅有卜式75毫米山炮36门、日造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8门、SFH18/32L型150毫米榴弹炮8门。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一个联队配属的炮兵仅以炮兵火力,就能压制中国军队5个左右的“调整师”。而且日军还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力量,这方面中国军队没有任何优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火力差距,中国军队没有退缩,数十万年轻官兵以他们的血肉之躯拼死反攻日军阵地。占有绝对火力优势的上海派遣军不但无法扭转战局,各个师团、旅团、联队伤亡不断攀升。

◇附表五日本上海派遣军直属炮兵部队表

松井石根10月10日阵中日记中写道:

第三师团从昨天开始就一直在发动猛烈进攻。今天虽然已从田堵宅、栅石桥西部的村落一带推进到曹宅一带,但是还没能占领陈宅、俞宅一带。第一〇一师团除了占领了最右侧的田湾和王宅外,整个战线没有进展。

10月11日阵中日记又写道:

由于连日降雨,各师团的战况没有什么特别进展。不过事实上,为了13日左右的进攻,各师团都在大雨中积极不断地发动进攻。另外,第一〇一师团从昨夜一直到今晨,对曹宅进行的夜袭都没有成功。因此,整个师团前面都承受着强大的反攻压力。尽管该师团死守住了目前的阵地,但是,最终还是未能占领曹宅。这次战斗中,第一〇一联队长加纳大佐以下的联队本部的主要成员和大队长,一名战死,两名受伤。另外,第一〇三联队的大队长至今下落不明,干部的损失也很多,士气有些低落。作为东京的后备部队,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一想到今后的战斗将非常艰难,心中不禁忧虑起来。

与第101师团同属于第二批参加上海作战的日军王牌部队第9师团战况也不容乐观,10月14日,负责进攻顿悟寺、桥亭宅的第9师团第35联队遭到中国军队的重创,处于一线的第2大队几乎全军覆没。

关于当时的战斗情景,日本《步兵第三十五联队第六中队日中事变战斗经过报告》写道:

上午9时开始进攻。刚渡过中间地带的小河,即遭到来自侧面的猛烈射击。可以看到敌军在增强前方战壕内的兵力。我们匍匐前进,又一次遭受猛烈射击。中队长命令小队长施放发烟筒,趁着烟幕继续攻击,但敌军依然顽强抵抗。正在阵前指挥的广川中队长不幸头部中弹阵亡。第一小队长永井少尉立即站起来指挥中队,也中弹身亡。第二小队长根塚少尉接着指挥中队继续进攻,也中弹负伤。第三小队长若杉少尉也已负伤。因不断有人牺牲,战斗陷入胶着状态。在这期间,伤者分别后撤下来。黄昏时,中队暂时在后方集结。(第35联队第6中队当天阵亡24人、负伤32人)

10月15日:中队不断出现伤亡,受命攻击敌阵地者除了高岛军曹外,还日本海军航空兵轰炸中国守军阵地

剩下传令员等二十余人。

伤亡巨大的第35联队第2大队将第5中队、第6中队组成混成第6中队,由大队炮队长兼大队副官的三宅少尉担任混成第6中队长;第7中队、第8中队组成混成第7中队继续进攻。但是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宁死不屈的精神,远远超越了日军的想象。

原日军第9师团经理部衣粮课课长渡边卯七在《战争的回忆》一书中描写道:

本次战斗真的是踏着战友的尸体进行的,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纵深阵地攻防战。在碉堡附近,敌人遗弃的尸体层层叠叠堆积如山……看来他们是打光了子弹,战斗到了最后那一刻的。散兵壕里的死者有的紧握着枪而死,根本无法取出枪,如果用力取,尸体也会跟着滚动,惊得大家直喊“幽灵来了”。虽说是敌人,但他们英勇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战斗精神。其中很多人似乎是未满20岁的孩子,这令我惊讶不已。

最先登陆的日军第3师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该师团下属的第34联队从9月9日登陆开始,截止到10月15日,已经伤亡1959人,占全联队总人数的54%。第6联队截至10月15日,伤亡也高达1916人。日军部队史《静冈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史》写道:“在日俄战争中,联队伤亡超过30%就是被重创,伤亡超过50%就是受到了歼灭性打击,需要撤到后方休整;而在上海会战中,联队已经伤亡高达90%以上,但由于战斗惨烈无法撤下来,只能就地补充兵员。”

按照松井石根9月28日的阵中日记记载,截至9月28日,第3师团、第11师团阵亡将校90名、下士兵2196名,负伤将校230名、下士兵6407名,病患人数748名。军直属队伤亡人数699名、病患人数732名,总计阵亡2286人、负伤6637名、病患人数2825名(数字相加不对,但原文如此)。最后他写道:“伤亡人数如此之多,真令人难以置信。”

除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外,日军同时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物资。第3师团与第101师团换防后,直到进抵蕰藻浜河流,一共消耗了一场会战份的弹药量(一个会战份15个基数炮弹,1门75毫米山野炮1个基数为100枚炮弹、1门105毫米榴弹炮1个基数为75枚炮弹)。

据《野战炮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战斗详报》记载,从8月23日到10月2日共消耗75毫米榴弹、榴霰弹12485枚、105毫米尖锐弹2527枚。该大队作战时采用混编制,管辖第1中队、第2中队以及第4大队第10中队。共有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8门、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4门。平均一门75毫米火炮消耗1560.6枚炮弹、一门榴弹炮消耗631.75枚炮弹。第二章金山卫登陆战第一节组建第10军

正因为日军上海派遣军这巨大的伤亡数字而且战况迟迟没有进展,9月28日,新上任的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下村定少将认为,为了打开上海战场胶着的局面,有必要采取新的措施。

10月4日,在下村定的主持下,召集第二课、第三课以下有关部员参加当前战局研讨会议。会议主要研究是否将华北方面的作战扩大,进行山东作战;还是从华北方面军抽调几个师团,派遣到上海方面。

按照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的想法,上海因为处于战争物资缺乏的状态,所以必须给予补充,但在兵力上大体有5个师团就行了。但是下村定认为上海方面就那样让它下去,无法取得结束战局的结果,紧急任务是在这方面积极地行动,获得计划的战果。于是,经过一番讨论,第一部统一了部内的意见,决定再次向上海增派部队。10月6日,参谋本部第一部将日后的作战计划上奏日本天皇:

山东省在政治和战略上具有极大价值。现在华北方面战况进展顺利,因此现在如果允许以追击的余势进行山东作战,另以精锐的兵团在海州附近登陆进行陇海方面的作战,摆出夹击山东并攻击南京的态势,将是目前极为恰当的作战。但是,反观上海方面的战况,预料在最后完成任务之前,今后还不能不花费相当的视觉和付出损失;而且这已成为国内外注目之地。如果在上海完全被我方控制之前北方有变,将发生令人极为忧虑之结果。因此,目前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局。

日军参谋本部第一部经过研究认为,派遣上海的兵团不作为给上海派遣军增派的部队,而以之作为另一个军使用,计划为10月30日从杭州湾北岸登陆。

该计划一推出,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日军最早制定的《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里的方案写道,以3个师团在扬子江下游白茆口(上海西北约七十五公里)登陆,另以2个师团为基干编成一个军在杭州湾的乍浦附近登陆(上海西南约七十五公里、杭州东北约八十公里),新上任的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一起向南京附近进攻,占领上海、下村定南京、杭州三角地带。而这次参谋本部第一部的方案只是从杭州湾登陆,没有以主力在上海郊区登陆的计划。

参谋本部很多人认为,虽然平时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地志资料,但是由于负责人的调换,研究工作很不充分,加上事出突然,调集作战器材特别是有关船舶器材很困难。也有不少人因杭州湾海象、气象问题对登陆作战提出了疑问。

然而,参谋本部第三部部长塚田攻少将、作战课课长武藤章大佐等主张实施以上计划。加之,作战一旦实施,对日后的战略态势呈有利的一面,因此参谋本部决定实施登陆作战。

正当日军参谋本部研究、策划向上海派兵的时候,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拜托视察结束准备回国的参谋本部部员铃木中佐,向日本国内陆军省、参谋本部转达他的想法。

按照松井石根的想法,(1)上海派遣军最终目标是占领南京,因此必须增派一个军,组建一个方面军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作战。(2)第一军由现在的上海派遣军组成,从太湖方向一路向南京进攻前进。为了行动顺利,可暂时派遣一个师团增援该方面军,并和重藤支队一起从浒浦和白茆口登陆,接着向常熟方向一路攻击前进。与此同时,还要掐断中国军队与太仓的联系。(3)计划为第二军配备两个半师团的兵力,让其中部分兵力(约一个师团)先从黄浦江岸的浦东地区登陆,再让其主力部队从金山卫附近登陆。登陆完毕后,首先将主力部队投入战斗,捕捉上海南部地区的中国军队。之后该主力部队再从太湖南部向南京推进,而另一部分兵力则去占领杭州。(4)方面军的作战可以从11月初开始。重要的是,登陆行动可以在上海西部的决战后立即进行。

注意事项:关于第二军根据地设置在浙江海岸一事,考虑到那儿海岸的状况,潮汐变化特别是冬季的季风等因素,一定有很多困难。另外,由于浙江地区的地形及道路的关系,野战炮师团在浙江作战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日军的根据地必须尽快向上海方面转移。还有,在开始阶段,不要在该地区投入大量兵力。

同时要求铃木中佐向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本间雅晴少将转告:现在的战略要点是攻打南京,并推翻南京政府,所以可以提前研究占领南京以后,如何展开政治工作的事宜。

在铃木中佐离开上海的第二天,10月22日上午。参谋本部公平中佐带着有关向上海派兵的作战命令和计划来到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看过作战计划的松井石根认为该计划虽然很好,但很多方面有纸上谈兵之嫌,特别是地形和海面气候情况。即使天气晴朗,要完成预期目标也很困难,而且该地区还不必投入大量兵力。很快冬季就要来临,要在金山、乍浦附近设置大部队的根据地,仅供应所有必要的给养就相当困难了。为此松井石根委托回东京的陆军省中山少将向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带个口信,口信内容如下:(1)由于日军的作战计划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请参谋本部事先给予指导,以便将来能够根据形势发展修改方案。(2)在江南地区作战的最终目标就是南京,因此,所有计划都应该为这方面做准备。(3)为了这个目的,必须组建方面军及两个军。特别需要配属一个强有力的特务机构。(4)目前,日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推翻南京政府。

关于松井石根的建议,日本参谋本部根本没当回事,除了多一些善后措施,其余基本没有变。

在确定好向上海增派援兵的计划后,关于向上海派遣新的兵力问题,参谋本部决定把现有兵力、从华北调来的部队及国内新动员的部队合在一起使用,组建成一个军。

关于从华北调兵的问题,早在10月5日就下达命令调约2个师团兵力在平津地区集结,10月9日,参谋本部第一部确定以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为基干)编成第10军,从华北运送南下,预定27日登陆,以杭州湾乍浦方面作为登陆点。

同日,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向华北方面军发出通牒,要求“以一常设师团及第5师团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的部队于10月20日前后开始乘船,在塘沽附近集合”。因此,华北方面军决定派出战斗力最强的第6师团和国崎支队。当时国崎支队在保定集结中,而第6师团攻占正定县后正在进行追击,所以方面军立即命令中止追击开始集结。此外,第18师团得到海军协助,从9日起在五岛方面开始登陆作战训练。梅津美治郎与多田骏(右)

10月12日,日本参谋本部下令第十一次动员,动员第一日为13日,动员部队是七号军司令部(第10军司令部)、第114师团、独立机关枪第8大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独立工兵3个联队(甲、乙、戊)、后备步兵12个大队等。

◇附表六:日军第10军编制表

就在日军忙于集结兵力增援上海作战的部队时,上海方面的战斗越演越烈,日军一线部队损失极大,预定14日总攻大场镇的计划也延期。虽然日军上海派遣军把第二线部队第13师团投入作战,但连日作战仍无法打破僵局。

因此,参谋本部第一部担心第10军登陆杭州湾后,能否给予上海派遣军充分的协助。16日,第一部就是否增加兵力进行研究。17日,第一部决定从华北再抽调一支精锐师团——第16师团加入上海派遣军序列,计划从白茆口一带登陆,与第10军登陆作战进行配合。

10月20日,日军参谋本部下达临参令第一百一十九号:(1)向上海方面增派第10军及必要的兵力。(2)第10军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在杭州湾北岸登陆,以利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完成任务。(3)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应继续执行现任务,同时援助第10军登陆。

为了加强新组建的第10军的进攻能力,又从华北方面军抽调了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这样在华中一带作战的日军兵力猛增到9个师团、2个支队、22个后备步兵大队,共计139个步兵大队、18个野战炮兵大队、14个山炮兵大队、3个后备山炮兵中队、2个后备野战炮兵中队、2个轻榴弹炮兵大队、10个野战重炮兵大队、5个独立野战重炮兵大队、3个独立攻城重炮兵大队、2个臼炮兵大队、2个迫击炮兵大队、1个攻城重炮兵大队以及临时攻城重炮兵中队、独立攻城重炮中队、22个野战高射炮队(乙)、4个独立机关枪大队、2个战车大队、5个独立轻装甲车中队、27个汽车中队、2个牵引汽车队、7个野战瓦斯中队、2个化学野战实验部等部队,总兵力高达35万人以上。

这比松井石根9月份要求的兵力,整整多出52个步兵大队,炮兵方面整整多出了一倍以上。尤其是重炮兵,比松井石根要求的兵力多出5倍之多。其中包括战斗力强悍的第5师团内部组建的国崎支队和号称九州战斗力最强的熊本第6师团。

弹药物资方面,除了每个师团的自身携带量外,日本本土和华北方面军从库存调出大量炮弹供给第10军。炮弹数量表如下:

◇附表七日本本土、日军华北方面军交付第10军作战炮弹表

日军第10军管辖的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共有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12门、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36门、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72门。平均下来,每一门75毫米口径火炮配926枚炮弹、105毫米口径火炮配541枚炮弹。

第10军直属重炮兵有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48门,平均下来,每一门火炮配416枚炮弹。日军75毫米口径野战炮一个基数是100枚炮弹、105毫米口径榴弹炮一个基数75枚炮弹、150毫米口径榴弹炮一个基数50枚炮弹。也就是说,日本本土、日军华北方面军交付给了日军第10军约10个基数的野战炮弹,7个基数的105毫米榴炮弹、8个基数的150毫米榴炮弹。

第10军管辖的各个师团的战前弹药携带量,按照《第一一四师团战斗详报》记载,75毫米山炮携带1个基数、75毫米野战炮携带约4个基数、150毫米榴弹炮携带2个基数。

◇附表八日军第114师团战前携带数量概数调查表

第6师团与第18师团战前携带量与第114师团应该差不多,算上华北方面军及本土交付给第10军的弹药,该军共有约14个基数的75毫米野战炮弹、10个基数的150毫米榴弹炮弹、7个基数的105毫米榴弹炮弹。按照关内日军弹药标准,第10军共准备了将近一个会战份额的弹药。

中国军队方面,据《卢沟桥事件第一次会报》记述,当时兵工署管控各地库存山野炮弹卜福式山炮弹12万枚、克式野战炮炮弹10万枚,合计22万枚,仅够20个师三个月用量。这些炮弹却要供应华北、华中战线的全部中国军队作战,可见当时中国军队的军需物资是十分匮乏的。与日军相比,日军1个军10万人所需要的炮弹数量,就等于当时兵工署的全部库存的一半以上。第二节熊本第6师团

日军第6师团于1888年5月14日(明治二十一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编成,代号“明”,因此也叫明兵团,或者熊本兵团。师团管辖4个步兵联队,分别是熊本第13联队,代号“明9018”;都城第23联队,代号“明9019”;鹿儿岛第45联队,代号“明9020”;大分第47联队,代号“明9021”。

师团前身是1873年设置的熊本镇台,这支部队在西南战争的时候被西乡隆盛率领的萨摩藩部队包围在熊本城内,硬是以坚强的意志顶住了西乡潮水般的进攻。1888年随着陆军改革,镇台被改称为师团,熊本镇台也就变成了第6师团。

截至日本1945年8月15日投降,第6师团共历任了23位师团长。首位师团长为山地元治中将,南京战役中第6师团长谷寿夫为第19任。

◇附表九日军熊本第6师团历任师团长

日本近现代史编纂会编写的《陆军师团总览》在介绍第6师团时,称:第6师团和成立于仙台的第2师团被并肩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两支劲旅。

日军另一本部队史《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史》也说道,1937年侵犯中国华北、华中的日军的第3师团、第6师团、第9师团是日本陆军战斗力最强的兵团。不仅如此,日军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联队长原田鹤吉中佐曾经也说道:“我独立山炮联队在中国事变期间,以第6师团为首,配属给了5个师团进行战斗,如果比较每个师团的战斗力的话,可以断言第6师团的战斗力是最强的。第6师团可以说比其他师团强四五倍。”

该师团成立后,先是参加清日战争的平壤攻略战、鸭绿江渡河作战、牛庄战斗。十年后又参加日俄战争的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奉天会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年,日军第6师团与第8师团参加了热河作战(中国称为“长城抗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部就下达了动员令,第6师团又从日本本土抽调出,划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序列。当时的日军第6师团接到命令后,迅速动员部队,很快从原有的11858人、马匹1592头(平时编制),扩充到25375人、马匹8197头(战时编制)。

步兵联队管辖1个联队本部、3个步兵大队、1个联队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1个通信班。联队炮中队装备射程7100米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4门,该火炮既可以压制步兵冲锋,又能压制炮兵火力。速射炮中队装备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该火炮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阵地战中,也能用于破坏对方重机枪阵地。

大队管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小队。机关枪中队装备8挺九二式重机枪,大队炮小队装备平射、曲射两用的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2门。中队管辖1个指挥班、3个步兵小队。小队管辖4个步枪分队、2个轻机枪分队、2个掷弹筒分队。每个步兵联队共有3747人、马匹526匹、十一年式轻机枪72挺、九二式重机枪24挺及十年式轻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共144具,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6门、九四式37日军第6师团第一任师团长山地元毫米速射炮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治4门。

师团直属的野战炮兵第6联队共有2894人、马匹2269头,装备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36门和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12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