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毕业设计指导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6 13:02:03

点击下载

作者:蒋华义,田野,吴晓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油气储运毕业设计指导书

油气储运毕业设计指导书试读:

前言

油气储运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的矿场收集处理、长距离输送、储存及联网输配,是连接油气产、运、炼、销诸环节的纽带。油气储运工程与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涉及的基础和工程学科十分广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

具有油气储运工程规划、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是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同时,“着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具体的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对于学生掌握常规油气储运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现场实际的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往往都是多个部门,采用相关专业设计软件来进行,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明确分工和严格标准。因此,以设计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侧重点的工程设计类本科毕业设计既要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又要有所区分。规范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对于搞好工程设计类本科生毕业设计,切实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多所相关院校根据多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指导实践,合作编写了这本《油气储运毕业设计指导书》。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现场工程实际,确定了本书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油田联合站设计、气田集气站设计、输油管道设计、输气管道设计、油库设计、城市燃气管网设计、加油加气站设计和图纸绘制共八个方面。每项设计都从设计依据、设计理论、设计过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设计书的编写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书由西安石油大学蒋华义、武汉理工大学田野、西南石油大学吴晓南担任主编,西南石油大学黄坤担任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西安石油大学肖荣鸽编写,第二章由吴晓南编写,第三章由蒋华义编写,第四章由西安石油大学徐慧编写,第五章由西安石油大学徐士祺编写,第六章由西安石油大学姚培芬编写,第七章由长江大学李小艳和田野共同编写,第八章由以上编写人员共同编写。

衷心感谢西南石油大学黄坤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兄弟院校、石油科研设计院所一些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支持,研究生王玉龙、齐红媛、杨洋、齐傲江进行了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18.5第一章 油田联合站设计第一节 联合站设计简介

油田的开采价值被确定后,需要在油田地面上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生产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油气集输是继油藏勘探、油田开发、采油工程之后重要的生产阶段。油气集输是将油气井采出的油、气、水等加以汇集、处理和输送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伴生天然气和其他产品,在油田上进行集中、计量、输送和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原油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首站或矿场油库,再经其他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将合格的天然气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再送往石油化工厂、液化气厂或其他用户。所以概括地说,油气集输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油气集输系统是油田建设中的主要生产设施,所起的作用主要有:(1)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油田产品;(2)使油田平稳生产,保持原油开采及销售之间的平衡。油气集输系统采用的工艺流程、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将对油田的生产可靠性、建设水平、生产效益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联合站设计概述

联合站是将从采油井采出的原油经输油管网汇集、存储、分离、加热脱水、计量后进行外输的生产单位。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要求是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数量和质量的油田产品。为完成上述任务,联合站所需的工艺设备和设施有:油气分离设备、加热设备、原油脱水设备、原油脱盐设备、天然气脱水设备、轻烃回收设备、原油稳定设施、储油罐、缓冲罐、输油泵、脱水泵、输气压缩机以及加药设备等。

联合站除了油气集输系统外,还包括供电、给排水、供热、电讯、消防、采暖通风以及道路等系统,还有必要的生产厂房、辅助生产设施(维修间、仓库、化验室等)和行政生活设施(办公室、职工宿舍等)。联合站一般建在集输系统压力容许的范围内,为不影响开发井网以及油田中后期加密井网的布置与调整,联合站应尽量建在油田构造的边部。

油气集输工作的好坏,还会影响到油田以外的生产单位(炼油厂、化工厂、长距离原油运输管理单位、原油拉运和储存单位、油港等)。此外,站场建筑风格、站场设备及设施外观的统一也非常重要,站场设计是一个多专业交叉的系统工程,各个企业的设备设施众多,互相交错布置。设计一个适合运行的联合站,并使之能够趋于自动化,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做到安全管理,保证了联合站的安全性,所以对联合站设计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关键部分,要求在联合站设计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保持环境;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生产出的油田产品符合国家的质量要求。针对我国大部分油田综合含水率高的情况,油田需要一个高效率的油气水处理综合系统,而联合站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联合站集输系统的先进性,减少浪费,必须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根据联合站的功能和规模,搞好优化设计,不断提高联合站设计水平,争取达到开发方案优化、油田总体布局优化、工艺流程优化、自动控制系统优化、联合站总图优化、配套系统优化,合理有效地利用油气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使联合站能够安全高效的生产。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油田联合站的初步设计,对于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理论知识,锻炼工程设计能力,并为以后的现场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二、联合站设计内容

油田联合站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联合站的可行性研究需要油田地质和开发的总体方案、储量和开发指标预测作为基础,考虑油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油气集输工程、注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给排水与消防、供热与暖通、供电工程、自动控制、通信工程、土建、防腐、生活点、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定员、投资估算、技术经济、总图与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集体协作完成。而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个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某一联合站,围绕油气集输工程的规模、工艺和设备选型进行初步工艺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现场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联合站的本科毕业设计既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某一联合站的设计,进行联合站设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要尽可能做到规范,符合实际油田联合站工程初步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毕业后在现场从事油田集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某一联合站的工程设计作为联合站本科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工艺计算书和图纸设计、主要设备和材料表。(一)联合站设计说明书

联合站设计说明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联合站工艺系统概述;(2)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布置说明;(3)流程及流程说明;(4)站区工艺管路布置及敷设方式考虑;(5)设备选择计算和校核,设备包括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缓冲罐、电脱水器、储罐、加热炉、外输泵、循环泵、污油泵、药剂泵;(6)主要工艺管线水力、热力计算;(7)主要阀件、附件的选择和计算,阀件包括出油阀、安全阀、调节阀;(8)罐区消防方式的选择和计算;(9)设备、管线安装说明。(二)联合站工艺计算书

1.利用已知条件所做的基础计算(1)设计规模,即联合站油气水的处理能力。联合站通常接收多个计量站和接转站来液,应明确是否必须分站计量。(2)油气物性,如原油密度、黏度、凝点、比热容、闪点(划分危险等级)等。天然气的性质(标准状态)、来液含水率等是已知的。(3)进站液流的压力、温度,实际上是联合站能够利用的能量,设计时应充分利用。(4)原油和天然气的质量要求,污水的质量要求。

2.处理工艺和方框流程图

根据已知条件和各工艺环节的特点,应首先确定站内处理工艺,并用方框流程图表示,作为详细设计的参考依据。(1)明确计量站和接转站来油是否必须分站计量、核算,以决定进站阀组的形式和分离器的台数、计量仪表的配置。阀组设计应考虑一定的灵活性(如分离器检修等)。(2)油气水的初步分离:初步分离有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和气液两相分离器加压力沉降罐两种方案,设计时应根据来液含水率和设备的操作运行性能确定。(3)原油脱水:联合站设计中一般采用二段脱水工艺,即重力沉降脱水与电脱水相结合的脱水工艺。电脱水控制压力应比三相分离器和压力沉降罐的控制压力高0.15MPa,这样可避免电脱水器中有气体析出。流程中可考虑采用架高缓冲罐或脱水泵。(4)原油稳定:原油稳定工艺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分馏稳定和闪蒸稳定。分馏稳定有较好的稳定效果,但它的流程长、设备多、1能耗大、操作复杂、建设和运行费用高,适于处理含不稳定组分C~414C较多(多于5.5%)的轻质原油。若原油中C~C含量较低(低于0.5%),一般不必进行稳定处理。(5)外输:一般从进入油田原油库(外输罐区)要求的压力(一般为2个大气压)和温度(40℃)反推联合站外输泵的扬程、输油管径,进而确定管线起点压力和温度,据此考虑外输加热炉负荷和外输泵选型。(6)天然气处理:从分离器分离出的天然气经计量后除少部分作为站内燃料外,大多经冷却分离出其中的水分、酸性气体和重组分,干气外输,若有可能可进行深冷处理。考虑到输气管线腐蚀穿孔或气体处理厂出事故等情况,应有紧急放空火炬措施。(7)污水处理:根据污水外排或回注的质量要求,确定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8)所设计流程应能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如加热炉启动(先烘炉达到要求的温度)、输油线投产(长距离输油线应热水预热,建立稳定温度场;短距离输油线可考虑冷投)、电脱水投产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包括外输管线检修、停电等)。(9)根据以上各工艺环节的要求确定方框流程图。

3.设备选型计算(1)不同类型分离器的台数、尺寸;(2)缓冲罐的台数、大小;(3)脱水器的台数、大小;(4)加热炉台数、热负荷、热效率;(5)加药泵的选型;(6)储油罐个数、容量、分工、罐前阀门、管线规格、防火堤高度、排水;(7)外输泵、事故泵的规格、型号、类型、功能。(三)联合站图纸设计(1)根据地形测图和工艺计算确定总平面布置,一般应提出2个以上布置方案经选优后确定。根据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原则确定分区、道路、排水(雨水、污水)、防火间距、消防、电源的进出,同时应考虑风向、周围环境、面积利用系数、绿化系数等因素。(2)按平面布置图和方框流程图确定联合站的工艺流程图,撰写流程说明,包括正常操作时的油气水流向,事故(停电、站内循环)时油气流向。油气流向应顺畅,管线敷设应短而且方便。(3)根据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确定分单元的设备及管线布置安装图和联合站管网图。(四)主要设备表和材料表

根据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计算确定联合站的主要设备,编制设备表和材料表。三、联合站设计要求

联合站设计应在满足安全生产及设计规模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满足以下要求:(1)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规范,遵守国家、行业和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力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通用材料应尽量合并规格和型号,保证工程设计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长期平稳地运行。力求工艺技术先进成熟,设备安全高效,工艺流程简单可靠;全面提高油田地面工程设计水平,确保油田长期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3)适应油田开发和开采的需要,坚持油田地面与地下紧密结合、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管线走向总体布局合理,便于施工、管理与维修,最大可能地降低工程投资。(4)根据油藏构造形态、生产井分布及自然地形特点等情况,合理确定联合站站址和布局;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提高系统效率。(5)油田配套工程按利于生产、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建设。(6)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保护好生态环境。(7)油气集输系统采用密闭流程,降低油气损耗,保护环境,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行联合站设计时,从工艺计算、图纸设计到设计报告的编写,都要符合联合站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为此,首先要学习了解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与标准,具体包括:(1)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上、下册);(2)GB 50350—2015《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3)GB 50253—201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SY/T 0003—2012《石油天然气工程制图标准》;(5)GB 50540—2009《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2012年版)》。

本科毕业设计中联合站设计的具体要求有:(1)通过“油气集输”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联合站工程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掌握联合站毕业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2)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联合站工程的工艺设计,包括各种工况(正常操作、站内循环、事故停运等)下的联合站流程;流程中各种工艺设备的初步估算、选型和所用台数确定;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大小、分区和平面大致布置;考虑地面排水、风频、竖向等因素,确定联合站的总平面布置;由总平面布置估算各种工艺管线的长度,并对工艺设备进行准确计算;完成工程说明书和计算书。要求设计计算正确、合理。(3)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联合站总平面布置图、联合站工艺流程图、阀组间(或泵房、三相分离器、电脱水器、沉降罐任选其一)安装图、联合站管网图,并要满足以下要求:①采用国家统一图例,图纸正确、规范;②安装图上设备应按比例绘制;③投影正确,剖面选择合适;④图面清晰、美观,汉字规范,尽量采用仿宋字。(4)编写的联合站设计报告中,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说明书、工艺计算过程、材料设备表、附录等内容,设计报告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第二节 联合站设计说明书一、联合站的主要工作

油田上的联合站即油气处理站,是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联合站,井流产物经过油气水三相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天然气经过脱水、脱酸性气体、脱轻质油,污水经过沉降、过滤,成为四种合格产品——原油、天然气、净化水、轻质油。联合站的主要工作包括:(1)油井计量:测出每口井原油、天然气、采出水的产量,作为分析油藏开发动态的依据。(2)集油:将计量的油井产物(油、气、水)或油水混合物集中,通过管线输送至有关站场进行处理。(3)集气:将油田内部一级分离器分出的天然气通过管线输送至气体处理厂进行净化和加工。(4)油气水分离:将井流产物分离成原油、天然气、采出水,必要时,还需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固体杂质。(5)原油处理(脱水):含水原油经破乳、沉降、分离、脱除游离水、乳化水和悬浮固体杂质,使商品原油含水率小于规定的质量标准。(6)原油稳定:脱出原油内易挥发组分,使原油饱和蒸气压等于或低于商品原油规定的标准,稳定过程中产生的呈气态的易挥发组分送至气体处理厂回收凝液。(7)原油储存:将符合商品原油标准的原油储存在矿场原油库中,以调节原油生产和销售间的不平衡。(8)天然气净化:包括脱出天然气的饱和水及酸性气体。通过脱水,使气体在管线输送时不析出液态水;商品天然气对酸性气体的含量有严格规定,若原料气内酸性气体含量超出规定值,需要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9)天然气凝液回收:油田伴生气含有较多的、容易液化的丙烷及更重烃类,回收天然气中的重烃组分,可满足商品天然气对烃露点的要求。加工天然气可获得各种轻烃产品,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10)凝液储存:将轻烃产品储存在压力储罐中,以调节生产和销售的不平衡。(11)采出水处理:将分离后的油田采出水进行除油、除机械杂质、除氧、杀菌等处理,使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回注油层或国家外排水质标准。二、联合站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一)联合站站址的选择

对于站址的选择,从平面上应考虑以下原则:(1)站址应有一定的面积,使站内建筑物之间能留有负载防火安全规定的距离,并给站的扩建和改造留有必要的余地。(2)所选站址与附近企业、住宅、公用建筑物要保持应有的安全防火距离。(3)所选站址的交通、供电、给水、通信等尽量方便,还应靠近允许排污水的低洼带或水塘,或者靠近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以便排除站内的污水,不致损害农田和水源。(4)地势较高或具有平缓倾斜的站址能使站内易于排水,有利于油罐区和泵房的竖向布置,站址应避免选择在低洼沼泽地区或可能浸水的地区。(5)尽可能不占或者少占用耕地,从工程地质条件来考虑还应满足如下要求:土地耐压力应不小于0.145MPa,腐蚀性较小,沉陷不大且均匀,并且能很快停止,易于排水。沙土层、亚沙土、亚黏土基本上都能满足上述要求,适宜建站,黏土层岩石层、杂土层则不宜建站。(6)若在乡镇或者居民区选址,应选在乡镇和居民区的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侧和靠近公路的位置,这样当以最大风频刮风时,联合站和居民区互不影响,沿最小风频刮风时,联合站在居民区的上风向,避免居民区可能发生的明火影响联合站正常的运行;站址应避免窝风地段,有较好的通风环境。

站址的选择应根据站址选择原则以及油田总体规划来确定。(二)联合站总平面布置

在进行联合站总平面布置时,为保证各区域之间在生产运行联系上具有良好的条件,使各种线路走向合理,土方工程(包括控方和回填)与建筑物的基础工程量最小,必须充分利用所选地址的自然地段。在防火允许的安全范围内,平面布置应力求紧凑,节约土地,方便管理,但又要给正常的生产和各种事故的处理留有余地,使车辆行驶和作业方便管理;在靠近城镇时,要与城镇和油田的规划协调。

自然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站库竖向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各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至少高于室外地坪0.2m;场地平整后的坡度应倾向排水沟,其设计坡度不得小于3‰;场地排水宜采用明沟,并与站内道路相结合,沟底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起点深度不小于0.2m,梯形断面的沟底深度不应低于0.3m;在日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应考虑站内的排涝设施。

自然地形坡度为10‰~30‰的地区,采用平坡式布置,站库竖向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场地平整坡度宜采用5‰~20‰,困难地区最大设计坡度不应小于40‰;场地设计地面排水流速大于土壤允许流速时,地面应加固或种植植被,以防冲刷;场地平整时的挖高度3不应大于0.3m,平均每公顷填土(石)方总量不应大于2000m。

总平面布置原则如下:(1)满足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部要求。(2)在满足生产管理、安全防火、施工及检修的条件下,各类生产设施相互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减少,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联合装备。(3)供电、供热设施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且应布置在站场的边部,以利于进出线。(4)场区道路布置应合理组织人流和车流,并满足消防要求,人流与车流集中的干道应避免与厂区内的铁路交叉,站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消防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5)工艺管线、热力管线、排水管线和电力通信线路,应全面考虑统一安排,一般宜集中布置在道路的一侧,各种线路的布置应做到纵横交错。(6)中心控制和集中控制仪表间应布置在主要生产装置或操作频繁的设备区域附近,其周围不宜设有造成仪表室地面震动较大的连续性震源。(7)对于大功率的输油泵、注水泵、压缩机等产生巨大噪声的机组设备,在工程设计时,除应采取减震和隔声消音的措施外,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还应注意与防震要求高的设施和人员集中的场所隔离。(8)布置在同一区块内的联合装置,如能同时停工检修,则各工艺设备部分的间距可不限;不同时停工检修,工艺设备部分应留有不小于7m的间距。(9)原油罐区可根据总容量、单罐容量、储罐的个数布成一个或多个罐区,每组储罐不应多于两排,储罐个数不应多于12个。(10)储罐组的四周应设闭合防火堤,当罐组内的总容量大于或43等于2×10m且储罐个数超过两个时应设隔堤。隔堤应比防火堤低0.2m;防火堤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但不宜高于1.8m。(11)原油罐区应远离人流车流密集的场所和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并应位于常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12)油气生产设施应布置在最小风频上风侧,还应布置在油罐区、原油装卸区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进出站场的油气阀组应靠近站场的边界部位。三、联合站各工艺区设置及设施

联合站的总平面布置图,应根据工艺流程,按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将同类工艺设施相对集中地布置在一起,使其形成原油处理工艺区、储油罐区、污水处理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锅炉供热区、行政管理区、其他辅助生产区。

联合站各区内的各种设备、建筑物散发油气量的多少、火灾危险性程度、生产操作方式等差别很大,有必要按生产操作、火灾危险程度、经营管理等特点进行分区布置,将特殊的区域加以隔离,限制闲杂人员的出入,利于安全管理;各区之间有道路沟通,便于安装、检修、消防等工作。(一)原油处理工艺区

原油处理工艺区是联合站的心脏,主要进行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等工艺处理,工艺区内主要有油气分离设施(油气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缓冲罐)、脱水设施(电化学脱水设施、立式污水沉降罐、游离水脱除器)、稳定设施(原油稳定塔、分馏塔)、含油污水处理设施(重力除油罐、混凝除油罐、重力过滤罐)、轻烃回收设施(甘醇吸收塔)等设施。其工艺流程根据各油田的地质特点、采油工艺、原油及天然气物性、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制定,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联合站的单个工艺流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实现这些单元内容的工艺方法也是可以选择的。

1.油气水混合物的收集

一个区域中若干油井的井口产物经过计量后,输送到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在收集的过程中对于高黏度、高凝点原油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它能够在允许的压力下安全地输送到联合站而不至于凝固在管线内,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保温法,化学降黏、降凝法,物理降黏、降凝法。

2.油气水的初步分离

在实际生产中,从油井出来的不单是原油,常常含有气、水、砂、盐、泥浆等,为了便于输送、储存、计量和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初步分离。油井产物中常含有水,特别是在水驱油藏生产的中后期,油井含水量逐渐增多,利用离心、重力等机械方法分离成气液两相。有些井出砂量很高,还应该除去固体混合物。

油田上经常使用的分离器,按其外形分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卧式分离器和立式分离器;按其功能又可分为油气两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计量分离器和生产分离器等;按其工作压力可分为真空(<0.1MPa)、低压(0.1~1.5MPa)、中压(1.5~6MPa)和高压(>6MPa)分离器等;按实现油气分离主要利用的能量又可分为重力式、离心式和混合式分离器等。

油气水的初步分离主要在三相分离器中进行,开式流程是在沉降罐中进行。油井产物进入分离器后,在气液分离的同时,由于密度差,一部分水将与原油分离沉降至分离器底部。因而,三相分离器必须有油、气、水三个出口。

当含盐、含砂量高时,有时要用热水冲洗和降黏后再沉降分离,连同水、机械杂质和盐一起脱除。同时,在三相分离器底部会沉积砂、水垢、铁锈、油泥等固体杂质,如不及时清除将减少容器的有效容积、阻塞流道、加速细菌繁殖和腐蚀、干扰液位控制,还影响阀、计量仪表和泵的正常工作。对立式分离器可在其内部安装锥底,锥底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以利于固体杂质的排放;卧式分离器底部沿长度方向设若干排污口、除砂管汇和挡砂槽或挡砂盘,用带压水经除砂喷管高速喷射沉积物使其流化后,从排污口排出。

3.原油脱水

原油在井下直接与水接触,井口采出的原油常伴有大量的水。一般在油田从原油中脱水,并将脱出的水回注井下的过程称为原油脱水。脱水时往含水原油中加入破乳剂,油水经沉降分离。外输原油的含水率要求不大于0.5%。

4.原油稳定

脱水处理后的原油内,含有大量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溶解气14(C~C),使原油蒸气压很高,会在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蒸气排入大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因而各国对蒸气压有严格的规定。原油稳定通常是原油矿场加工的最后工序,经稳定后的原油成为合格的商品原油。

原油稳定是指降低原油蒸气压,使原油在常温常压下的蒸气压低于环境压力的工艺。原油稳定的目的是降低原油蒸发损耗、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我国把降低油气损耗作为原油稳定的主要目的,因而油田内部原油蒸发损耗率已1低于0.2%,不宜再进行原油稳定处理。原油稳定主要分离溶解的C414~C组分,若原油内C~C含量低于0.5%,一般不必进行稳定处理。

原油稳定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闪蒸法(正压闪蒸法、负压闪蒸法、常压闪蒸法和冷热汽提闪蒸法),分馏法(精馏法、提馏分流法和多级分馏法)等。

由于原油的组成不同,原油处理过程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因而原油稳定的方法也就不同。4

原油中,若C及以下烃含量低于5.5%,则适合于分馏法;而轻4组分含量低的原油(C及以下烃含量低于2.24%的原油),宜采用闪4蒸法。我国大部分原油的C及以下烃含量为0.8%~2%,因此多采用闪蒸法稳定。

5.轻烃回收

轻烃回收工艺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吸附法、油吸收法和冷凝分离法。我国油田气轻烃回收都采用冷凝分离法,按冷冻深度不同,冷凝分离可以分为浅冷(-15~-25℃)和深冷(-60~-100℃)两种。(二)储油罐区

油田储油罐应采用立式钢制油罐,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储油罐及43事故油罐应选用固定顶油罐,单罐容量为1×10m及以上的稳定原油储油罐宜采用浮顶油罐。

原油在脱水、集中处理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其容积应按该站1天的设计油量计算。设置事故油罐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因素:我国油田联合站几乎全部以电为动力,由自然灾害(如大风雪等)、供电事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联合站的停电现象不可避免;另外,由于站内或外输系统检修、动火焊接连头等原因,会要求短时间停产或减少外输量,这种情况在油田改、扩建时会经常出现。如果不设事故油罐,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将造成油田大面积停产或大量放油,后果严重。决定事故油罐容积的主要因素是供电故障事故和检修时间。

罐区周围应设密闭的防火堤,防火堤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区内最大油罐容量的一半。雨水排出口应设在防火堤的内侧,雨水排出管线上应装有长闭蝶阀或闸阀。罐区内采用半固定式消防,锅炉和水套加热炉供水由站外供水管线完成,也可由消防水罐供水。(三)污水处理区

原油脱水后的污水里含有大量的原油和其他物质,若污水任意排放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和回注,避免了污水的任意排放,变有害为有利,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保护了地下资源,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污水一般含油量为0.2%~0.8%,为节约原油,必须回收。

污水处理标准是:对于外排的含油污水,必须做到含油量不大于10mg/L;对于回注的含油污水必须做到含油量不大于30mg/L。含油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是:重力沉降除油法、混凝沉降法、气体浮选法、斜板除油法和过滤除油法。(四)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油田注水、油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由供水系统提供。联合站注水设有注水泵、注水罐,为了保证注水水质,还设有过滤间,并配有压力滤罐。

站内的消防设施由消防泵、消防车和消防水罐组成。消防泵包括消防水泵和消防泡沫泵,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泡沫泵房一般合建。消防车库不应与汽车库合建。消防水罐一般用钢制储罐。(五)锅炉供热区

油气集输系统的站库采暖、生产及生活热负荷均由锅炉房供给。锅炉房及加热炉应布置于油气处理区的下风侧,以避免产生的明火引燃油气而发生火灾;供电设施也一样,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并布置在站场边部,以方便进出线。油气生产设施应布置在有明火的锅炉和加热炉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并根据设计规范满足相应的防火安全要求。

同时,供热能力应适应季节及远近热负荷变化的要求。单台锅炉最低热负荷不宜低于额定热负荷的30%,一般不设备用锅炉,但当一台锅炉因故停运时,锅炉房的供热能力仍不应小于最大供热能力的50%。一个锅炉房内宜统一锅炉型号、供热参数及燃烧方式。(六)行政管理区

行政管理区内设生产综合办公楼一座,包括调度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总机室等。(七)其他辅助生产区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联合站一般采用双电源双变压器的供电方式,站内设有1000kVA变压器,采用户内安装方式,站内设变配电室,电缆分路向各用电区供电。通信系统采用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方式。调度间、各生产岗位值班室均需装备电话一部。

油泵房、脱水间可利用油品的散热维持室内的温度,不用采暖设施。化验室、办公室及值班室的采暖温度按16~18℃来设计。

原油泵房、脱水间、计量间采用自然通风,通过两面开窗一面开门来作为换气的主要途径。化验室、破乳剂室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来排除有害气体。有电子计算机的仪表间利用空调通风。

为保证油气水处理密闭流程的正常运行,主要工艺过程通过自动控制调节检测。站内原油的管线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前安装过滤器,过滤器前后安装有压力表,用来检测过滤器的工作情况;流量计出口端装有温度计。计量气体时采用孔板流量计。

站内道路为闭合设置,利于消防,可以合理地组织人流和车流;站场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83—201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消防道路以及消防车的必经之路,其交叉口或弯道的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通向分井计量站及井场的道路可采用4m或3.5m宽的土路,长度超过500m时应设错车道;错车道的有效长度为20m,错车道路段路基全宽6.5m,前后各设长15m的宽度渐变段;站场道路设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 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

站内应设有花坛、绿化带等绿化场所,要求绿化面积为站场占地总面积的10%,并在每个区内留有一定的预留空间,以满足以后的扩建需求。

整个联合站以油气集输系统为中心,其他辅助系统互相结合,协调发展,使生产正常进行。四、联合站设计总体布局

联合站内各工艺区按输油、输气的用户方向,确定集输方向,尽量避免流向迂回,节约能量。

出油、集油管线可按下列三种原则布置:(1)生产井与计量站间的出油管线呈辐射状布置,计量站处于中心,可使出油管线最短,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平原及地物、地貌比较简单的地区。(2)出油、集油管线沿地形方向由高到低布置,计量站、油气分离区处于低处,以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能量,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丘陵坡地。(3)出油、集油管线沿低地山谷敷设,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山区。

出油、集油管线的路径,要避免因地形起伏而产生油气滑脱,增加摩阻损失。

各工艺区与其他设施的相对位置应避开主导风向,且在较开阔易于使油气扩散的地方,其区域性安全距离应符合油田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各种管网宜与道路、电力线、通信线(缆)、绿化带成廊带布置。在油气站场的一个或两个方向留有扩建的地方,管廊带要留有新敷设管线增设副管的位置。五、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及评价标准

联合站工艺流程应根据批准的油田开发设计方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以近期为主,做到远近结合,并适当考虑扩建、改造的可能。在进行合理的布置时,应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妥善的处理,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将各工艺区合理组合,即成为联合站工艺流程。组合的原则是:(1)油气密闭输送、处理,各节点处的压力、温度、流量一致。(2)井流产物能自然流入油气集输系统,流量、压力、温度瞬间都有变化,流程中必须设缓冲、调控流程,以保证操作稳定,产品质量稳定;系统布局应符合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流向,方便生产管理和油田调整。(3)各单项工程所用化学助剂,要互相配伍,也要与水处理过程中的杀菌剂、缓蚀剂等药剂配伍。(4)自然能量与外加能量的利用要平衡,各工艺过程应该选用密闭流程,以降低油气的损耗;应合理地利用各产品的热能和压能,以降低能耗。(一)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

1.工艺流程概述

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甲烷、乙烷、丙烷等挥发性轻烃。在常温、常压储存输送过程中,这类挥发性轻烃从原油中挥发出来时,会带走部分戊烷、己烷等轻质油,这就对流程提出一定的要求。

目前原油处理采用的密闭流程包括正常生产流程和辅助工艺流程两部分,还设有事故流程。

正常生产流程为:站外来油→进站阀组(加药)→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气、水分别进天然气处理区及污水处理区)→加热炉→缓冲罐→中间增压泵→电脱水器→稳定塔→净化油储罐→加热炉→外输泵→外输计量。

辅助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燃料气(天然气)流程,蒸汽伴随加热保温流程,机泵的润滑、冷却系统流程以及污油、污水回收流程等。辅助工艺流程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不作要求。

事故流程为:站外来油→进站阀组→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备用罐→加热炉→缓冲罐→增压泵→电脱水器→稳定塔→储罐→加热炉→外输泵。

2.工艺流程设计注意事项(1)各工艺区、装置的布置应与平面布置相符,应标明各工艺管线尺寸、安装高度、介质的流向、管线线型及管件应符合的规定,尺寸不按比例;(2)凡是由于偶然事件(着火停电)或操作失灵可能使压力升高而造成事故之处(如分离器、加热炉、油罐、轻油罐等常压力容器及往复泵、齿轮泵出口),都应装备有安全阀或呼吸阀;(3)凡是不允许液体倒流之处(如离心泵的出口、有压进罐管线、药剂线进电脱水器入口等)都应安装止回阀;(4)为防止爆炸、火灾等恶性事故蔓延,流程设计中必须要有切断油气源的措施(如压力越站、紧急放空、自动关闭油罐进出口阀门);(5)三相分离器以及缓冲罐应设有放空管线,用于设备内部检修、清污;(6)在缓冲罐和储油罐的顶部设抽气装置,由于出来的天然气为常压,天然气经过压缩机加压之后,直接经管道通往高压总天然气管线。(二)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的评价标准(1)可靠性。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经过技术鉴定和生产实践检验,能保证长期连续生产;生产操作、维修、管理安全方便;处理故障有措施;处理的产品质量稳定;设备的备用、旁通管的设置、仪表的调控合理。(2)适用性。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要满足油田产量、气油比、含水率的变化,压力、温度的变化,原油物性、天然气组成的变化,油田分阶段开发、调整变化、扩建、改建的余地。(3)先进性。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应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并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和国家及行业标准;恰当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计量准确;能量充分利用和节约,油气损耗少;原油稳定、天然气处理工艺成熟,天然气及烃液的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组装化程度高。(4)经济性。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应做到工程量小,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六、设备及管线的布置安装(一)阀组的布置安装

在各种类型的阀门中,安全阀、止回阀、蒸汽输水阀基本上属于专用阀门,联合站常用的阀门是截断阀。

阀门的布置安装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装阀门前,应仔细核实所有阀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如型号、口径、公称压力、适用介质等。(2)安装阀门时,应使介质流向与阀体上箭头指向一致。截止阀、止回阀、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和某些蝶阀的阀体上都铸有箭头;闸阀、旋塞阀、球阀和某些蝶阀中的液体可双向流动,因此阀体上没有流向标志。(3)安装阀门时,应根据阀门的结构要求和便于操作这两方面来确定阀门的安装状态,通常按阀杆垂直向上、阀体水平的状态安装。(4)阀门的安装高度以其操作机构与地面的距离在1.2m左右为宜,此时,手轮与人胸口平齐,便于操作。当手轮离操作地面1.8m时,应设置操作平台。通径大于80mm的阀门应设置支座。(5)安装阀门时,应使阀门保持关闭状态,以防杂质进入阀体内。(6)清除阀腔内和密封面上的杂质,垫子不应放偏。未清除杂质前,切勿启闭阀门。(7)按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填料,并检查填料是否压紧。填料压盖螺栓要平衡交替拧好,注意两侧间隙均匀,但不能压得太紧,以免妨碍阀杆的转动。(8)阀门起吊时,吊索不允许系在手轮上,而应系在阀体上;应轻吊轻放,严禁碰撞敲打,以防损伤阀门,特别是损伤密封面和阀杆。(9)安装法兰连接阀门时,法兰应与管道法兰平行,法兰间隙应适当,不应出现错口、张口等缺陷。法兰间应选择合适的垫片(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垫片),垫片应放置正中,不能偏斜。螺栓应对称拧紧,且用力要均匀,不能过松或过紧。螺栓拧好后,用塞尺检查各方位的间隙是否一致。(10)螺纹连接的阀门应将密封材料(聚四氟乙烯生胶带、铅油麻丝)包在螺纹上,然后再拧紧,注意不要把密封材料调到阀腔内。对于铸铁和非金属阀门,螺纹不应拧得过紧,以免胀裂阀门。(11)安装焊接阀门时,先对准,点焊好,然后开启阀瓣,最后整体焊牢。焊接后,应先检查焊缝是否有气孔、夹渣和裂纹等缺陷。检查合格后,还应对管道和阀门进行吹扫和冲洗。

进站阀组间的布置安装要遵循以下原则:(1)阀组间来油管线采用架空方式安装,中心线距地平面0.6m;加药管线也采用架空方式安装,中心线距地平面1.3m;总汇管亦采用架空方式安装,中心线距地平面0.6m,出阀组间后采用埋地管线。(2)流量计、过滤器、阀门等具体安装方式见阀组间安装图。(3)阀组间设有两个门,每条来油管线间距不小于2m,以方便检修及更换设备。(二)油气分离器的布置安装

这里所说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含油气分离的所有合一装置,例如: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沉降罐、油气分离沉降缓冲罐、油气分离原油电脱水器合一装置、分离加热脱水合一装置、分离加热脱水缓冲装置等。(1)单排布置的立式油气分离器,平面投影中心必须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相邻间距一般为1.0~1.5m;单排布置的卧式分离器,其操作端部头盖应取齐,其相邻间距一般为1.5m。双排布置的分离器,其操作面应在两排的中间,排与排之间管线安装突出部分的净距不小于1.5m。(2)分离器并联时,进口汇油管线安装开口大小和间距均应相等,并能使油气进料量均匀分配。每台分离器进口管线切断阀之间应装取样口和温度计,气出口管线切断阀之前应装压力表。(3)在油气分离器最高点的气体空间应装弹簧式安全阀,由安全阀泄放出的天然气应有组织地汇集排放。(4)露天安装的油气分离器区应有热水(或蒸汽)伴热保温,每台分离器内均应有伴热保温盘管。(5)每台油气分离器,均应有液面控制器直接控制出油阀的开启度,还应设玻璃板式液位计就地观察液位变化。(6)计量用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管上应安装压差式流量计,用以计量天然气产量;在出油管线出油阀之前最靠近分离器的部位应安装容积式流量计,用以计量油水混合液体的产量;在出油阀之后应安装在线含水分析仪或取样口,用以化验含水率。(7)每台分离器都应安装排污管和放空管。(三)泵房的布置安装(1)成排布置的泵,采用防爆电动机时将泵前端基础边缘取齐;采用非防爆电动机时应设防爆隔墙,将泵机组的靠背轮取齐,以便靠背轮设在泵房,使起泵前盘泵方便。(2)相邻泵机组基础之间和工艺管线突出部分之间应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其净距不应小于0.8m。共用同一基础的小型泵(如污油回收泵),其管线安装的间距应满足就地检修要求,根据泵的构造形状具体确定。(3)泵机组基础(或突出部分),与泵房侧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2m。(4)泵前的主要通道(从工艺管线突出部分到前墙的净距)不小于1.0m,且不大于2.0m。(5)电动机突出部分与泵房后墙的净距不小于1.0m,并应满足更换电动机或抽芯检修的要求。(6)原油泵的吸入管应安装过滤器和真空压力表,出口管应安装止回阀门和压力表。与泵进出口相连接管段的直径应比泵进出口的直径大一级。(7)在离心泵进口管的最高点或过滤器的顶部、泵出口阀的前边应安装放气管,放气管规格一般为DN15,此放气管常和压力表接头结合在一起安装。(8)注意做好泵轴端部漏失油品的回收(机械端面密封并不能保证绝对不漏),油品回收管应加内伴热和外保温。(9)在电动往复泵、齿轮油泵、螺杆泵的出口管上应设置安全阀。(四)电脱水器的布置安装(1)电脱水器成排布置时,其操作端部头盖(或条形基础中线)应取齐,相邻间距一般为1.5m。电脱水器的操作阀门和控制仪表常常设在脱水操作间内。(2)电脱水器的进油管上宜安装流量计和取样阀。流量计常用指针式冲塞流量计,安装时应有旁通阀。(3)在电脱水器出油管线切断阀之前应安装压力表和取样阀。(4)在排水管切断阀之前应设全封闭式安全阀、取样阀和观察窗。(5)电脱水器进油管切断阀之后应与净化油的汇管接通,以便电脱水器在开始运行时先进好油充满容器以稳定高压电场;电脱水器的排污管应与回油管接通,以便停运排空时清扫。(6)电脱水器的油水界面应能就地自动控制。在没有很好仪表的情况下,应在设计油水界面处分上、中、下安装三个DN15的界面观察孔,以判断油水界面的位置,三个界面观察孔的垂直高差一般为150~200mm。(7)在电脱水器顶部最高处应设放气阀,以保证液体能全部充满容器空间。(8)电脱水器户外升压变压器及电抗器等高电压设备安放处应设安全围栅,围栅上的门必须有电气连锁装置,当围栅门被打开后应能启动切断电源。(五)立式原油储罐的布置安装

立式原油储罐的罐底(即基础)标高根据泵的吸入条件和管线安装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应高出场区自然地坪0.3~0.5m;进出油管线的管底距罐底一般为0.3m,进油管至少应伸入到油罐半径的1/2处,出油管可伸进油罐0.8m处且加弯头使其管口朝下距罐底0.1~0.2m,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在罐内形成大面积的死油区和泥砂沉积区。与原油储罐相连接的进出油管线上第一个阀门必须采用钢质闸阀。

在土壤耐压力小于1.0MPa的地区,为防止因罐底产生沉陷将进出管线与油罐连接焊口处拉坏,罐区内管线支墩顶标高应低于计算标高(具体数值应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者确定),管墩上应安装可调整的金属软管。

罐区的管线应尽量缩短,与原油储罐相连接的所有管线应集中且靠近罐区的边部,不宜将罐前阀组布置在罐区的腹地。对操作频繁的大型阀门,可选用气动或电动阀门。

原油储罐内加热器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加热器进出口管线中心线距进出油接合管的原油储罐轴线1.7m,其左右方位可根据管网布置的实际情况确定。(2)加热器为串联安装,相对罐边缘的加热器进口管底标高为+0.60m,出口管底标高为+0.17m(也可采用管中心标高)。(3)在寒冷地区,为防止罐内储油凝结,加热器的进口管在罐内常常要竖起一根高度超过储油安全高度的加热立管。

高液位报警器的安装高度应保证报警10~15min内原油不溢罐;低液位报警器的安装高度应保证报警10~20min内罐不被抽空,泵仍能正常运行。

罐区内管线宜采用地面管墩敷设,墩顶高出自然地面不应小于0.3m。固定管墩应靠罐前支管线设置,防火堤不得作为管线支撑点。在罐区内的管线带应设人行跨桥,跨桥底面最低处与管线保温层顶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原油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见表1-1。表1-1 原油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注:D—相邻两原油储罐中较大的直径。(六)塔器的安装(1)原油稳定和轻油回收装置内各工艺设备的间距主要按生产操作和停产检修时的场地要求而定,当各工艺设备都能同时停工检修时,这些设备可视为一体,其间距以满足操作为主要考虑的出发点,在操作频繁装置区内的人行通道净距不应小于1.2m,一般场所的操作净距不小于0.8m;当各工艺设备不能同时停止检修时,运行中的塔器与检修塔器之间应留有不小于7.0m的净距。(2)布置在单条设备线上的塔和立式容器,其设备中心宜在同一条线上;人孔或手孔应布在同一方位或同一方向上,其位置应在检修通道或操作平台上。(3)需要布置在操作平台或框架上的管壳式换热器可重叠布置,但不得超过两层;操作平台或框架上的重沸器只允许单层布置。(4)管壳式冷热设备除因工艺流程需要布置在高架平台上以外,一般均应布置在地面上,重叠布置时不得超过两层。浮头式冷热设备的管箱端应有抽芯场地,抽芯场地的长度应为管束长度再加1.5m。(5)成排布置的卧式容器,应将一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其间距一般为1D(D为卧式容器直径),但不应大于1.5m。当卧式容器的一端有人孔时,人孔宜布置在离管道远的一端。压力容器应设安全阀。(6)明火设备应尽量布置在靠近装置区的边缘部位,并应位于散发可燃气体设备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7)装置区内的泵宜露天布置,当泵的吸入条件要求严格时宜靠近设备布置。(8)装置区内工艺管线、蒸汽及压缩空气管线宜架空敷设,主管道上的管线不宜多于两层,上、下两层管线的管底与管顶的高差不宜小于1.2m,管线带下层管底与地面净距不小于2.2m。(9)装置区内的操作检修场地应为水泥预制块的铺砌面积。主管带下和框架下每隔12m左右必须设置DN20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管线的接头短管,并配有15~20m的耐热橡胶软管,每10m应设DN80的排污水地漏。(10)装置区内的控制室应远离具有震动震源和噪声源的设施和厂房,而应靠近主要的或需要经常操作观察的设备,它不宜与输油脱水控制室联合建在一起。(七)加热炉的安装(1)成排布置的加热炉,炉前墙应取齐。有看火间时,看火间宽度不应小于3m,炉与炉之间、炉与看火间侧墙的净距不得小于0.8m;无看火间时,炉与炉之间的净距宜为1.5m。(2)加热炉进油总管应保证并联各炉进油量的均匀分配。进油管切断阀前应装温度计,切断阀后应装压力表;出油管切断阀前应装压力表,切断阀后应装温度计;每台加热炉均应安装安全阀。(3)以原油为燃料时,为保证供油量和油压平稳需设专用供油泵,一般多选用齿轮泵。不宜以外输原油直接供给加热炉作为燃料油。(4)进入燃烧器前的燃料油黏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雾化和燃2烧效果。用于空气雾化燃烧时,运动黏度应不大于45~55mm/s;用2于机械雾化燃烧时,运动黏度应不大于25mm/s;用于蒸汽雾化燃烧2时,运动黏度应不大于45mm/s。(5)以原油为燃料油时,在进入燃烧器前应在加热炉内预热,其预热盘管的面积应保证能达到如下雾化时的原油温度:用于蒸汽雾化时,应为45~55℃;用于机械雾化时,应为60~70℃;用于空气雾化时,应为70~80℃。(6)每个燃烧器前都必须有回油管,回油管必须装设止回阀,供油干管必须装设快速切断阀,一般为旋塞阀。燃烧器前供油管及回油管应装截止阀,不得选用针型阀。(7)以油田气为燃料时,为防止供气压力的波动,在供气干管上宜装调压阀、放空阀及快速切断阀。在燃料气调压阀后不得连接生活或其他用气管线,燃料气压力(表压)应为0.1~0.2MPa,压力低于0.1MPa的油田气不宜用作工业燃料气。(8)燃料气干管应设分液器(在严寒地区还应伴热保温),分出的冷凝液不得任意排放,宜放入有关的容器内汇集处理。(9)无论是以气为燃料还是以油为燃料,凡是有天然气的地方,在加热炉内部应设置长明灯。长明灯使用的燃料气体,可以从燃料气调节阀前的管线段上引入炉膛。但无火焰燃烧炉及同时烧油又烧气的加热炉,可不设置长明灯。(10)在供气、供油的干线管道上应装置流量计量设施,不宜每台加热炉分装计量仪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