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妙药 你知道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20:35:15

点击下载

作者:程凯 著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身体的妙药 你知道吗?

身体的妙药 你知道吗?试读:

开启身体的神奇百药箱

2011年,我受邀为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录制了五期节目,主题为“穴药同源”。这个系列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穴药同源是我一贯主张的观点,穴位就是人的随身百药箱,生了病,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身体上找到相应的穴位,施以正确的刺激,功效类似于吃药,甚至有的时候效果比吃药还要来得快;就连那些广受老百姓信赖的经典的中药方剂,比如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也可以通过分析它的方药组成,选择功效相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加以组合运用,就像按方抓药一样,同样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我从祖父、今年95岁高龄的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那里得到的真传。

与服用药物相比,穴位疗法不需给予身体任何外源性的物质,只是在体表一些特定的部位上进行刺激,或点或按,或刮痧或艾灸,或刺血或拔罐,不仅可以缓解症状、防治疾病,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配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量,提高药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药物,因此是绿色、安全、没有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此外,身体自备的药物还具有随时取用、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反复使用,不用担心过期,而且也不分“医保”和“非医保”,一律免费,非常经济实惠。

遗憾的是,时下人们滥用药物的风气日盛: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就得吃药,有的人吃药都不管用,非得打针输液才能好。老年人毛病多,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抛开药物的副作用不说,胃也受不了啊!年轻人本来应该身强体健,但是身处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却难免受到亚健康、白领病的困扰,“鼠标手”、干眼症、颈椎病,真是苦不堪言,却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正经的药尚且吃不过来,有些爱美人士为了追求美,还要吃下各种名目的减肥药、排毒药……凡此种种,在我看来这种现状实在堪忧。看来,我的“穴药同源”理论还是有必要继续推广,介绍给更多的人啊!

恰好,今年年初的时候,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我与悦悦用对话的形式,出版一本关于“穴药同源”的书——《身体的妙药你知道吗?》,专门讲一讲人体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药箱。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首先,悦悦作为“养生堂”的当家主持人,可谓经验丰富。她既了解专家想要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观点,又了解观众想要获得哪方面的指点,有什么困惑,总之,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倾听者和提问者。这本书有悦悦的穿插提问,使得我的讲解更加有的放矢,思路也更加清晰明了。其次,两人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像在聊家常。是的,无论在节目中,还是在书中,我都尽量使用聊家常的口气,目的就是为了把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成大白话,让没有一点基础的普通观众、普通读者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医者仁心,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经络知识普及给广大百姓,为更多的人解除疾病的痛苦,这是我的心愿,也是五代程氏针灸人的心愿!

与以往书不同的是,在这本书中,我完全从药物的角度出发,书中既有家庭常备药物的穴位替代,也有家庭不常备、有些甚至是没药可“吃”的病的穴位替代,最后一部分还精选了19个备受大家推崇的经典中药方剂,详细介绍了这些复方的穴位替代。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穴药,开启每个人独有的神奇百药箱!程凯

只要一点点

又要写序言了。这是第三本,也是第三次写。承蒙各位医生和出版社同仁的信任和厚爱,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笔下的话怎么写都不能完美地表达内心。好多人问我,你就是提问者,你怎么能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足够精彩?人家想看的是答案,你要是问不好,那就是瞎耽误工夫、画蛇添足。是的,这个系列的书出到第三本时,我也困惑且备感压力。只是简单提问会不会让人觉得肤浅、没长进?抖小聪明会不会惹人讨厌?说太多自己的感受会不会让人觉得你骄傲自大、扯太远?……眉头紧锁一个字都写不出时,突然想到翻出第一本《你吃对了吗?》,想看看当时序言里是怎样的心态。人在追求所谓“尽善尽美”的道路上,最可贵的四个字莫过于“莫忘初心”。最初想要出这样的书,是为了什么呢?

那时的“初心”历历在目,就是要酣畅淋漓地把“养生堂”从荧幕上搬到书桌上,让人们省去边看电视边记笔记的麻烦,就这么简单。嗯,是我把它越来越复杂化了,都怪我。

林清玄说:“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流年暗中偷换,你换了你的,我换了我的,有时在镜中看不清的自己,在别人的脸上却看见了。”人需要不断地自省,否则就真的可能会把自己绕进光芒和赞许编织的怪圈当中了。第三本时,我要回头好好看看来时的路。而在这条路的最开端,我就遇到了本书的作者程凯博士。

那一天是2010年12月6日,是我接手“养生堂”节目的第一次录制。初来乍到的主持人要对话三位中医专家,程博士就是其中之一。程博士来自针灸世家,开玩笑地说,他看每一个人都是由几百个穴位组成的,唯一区别就是因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穴位和穴位之间的距离有差异罢了。录制之前,程博士过来安慰我:“没事儿,不明白的你就大胆问,另外两位是长辈,我跟你一条战线……”多么善解人意又和善的嘉宾。当然,第一次必然还是战战兢兢、磕磕绊绊的。听着三位医生口若悬河,头皮一阵一阵发麻,但是还是努力保持热情高涨、啥也不懂的“原生态”主持风格。好在录完效果还不错,我的第一关就算是过了。而穿彩色衬衫讲针灸、穴位的程博士幽默、通俗、清晰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原来奇经八脉还能那么生动有趣。

后来的三年里,又在“养生堂”和程博士合作了很多次。没人再提起我第一次主持的青涩,大家都是在鼓励,在说一次比一次娴熟。而程博士每次来也都是我们的惊喜、观众的惊喜。其中“以穴代药”的系列还创造了收视的纪录,人们对于中医经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随便在录制时采访几位观众,大家都说得出“三阴交”“足三里”“曲池”“百会”的效用。这是我们最欣慰和快乐的时刻,是一切努力的意义。

两年前在《健康之友》杂志有个专栏,写了一年,总共12个故事。编辑希望能把养生小常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表现出来,思来想去,我就把生活里的一堆鸡毛蒜皮和穴位保健写在了一起。简单说就是例如:和男朋友吵架如何一穴制怒;穿了一天高跟鞋如何一穴解乏;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如何一穴安眠等。每个穴位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讲一个道理,每个道理带来一片海阔天空……(真是自吹自擂的高手)未来在我自己的书里,我一定央求编辑把那12个“呕心沥血”的故事放进去,毕竟那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面前,一个年纪轻轻的门外汉热忱且虔诚的小创作。而且更为巧合的是,当时的想法和今天这本书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要帮助大家找到自己身上的药穴,不仅能帮助自己,更可以关怀他人。

写这篇序言时,真的是拖到了截稿的最后一天。之前之所以觉得很难下笔,就是因为想要表达的太多。人在很多时候觉得面临难题,往往都是因为贪心。时至今日,我也还是那个傻里傻气的提问者,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但还是满脑袋问号;我遇到一个善于表达的好嘉宾,我要把他知道的问出来,然后大家来一起畅快分享,就这么简单。其实一次说清一件事、一次讲明一个道理、一次记住一个穴位、一次了解自己一点点,就足矣。

写到这里,我找到自己的劳宫穴(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所触部位),稍稍施力按揉起来,清清心热,泻泻肝火。心平,才能气和。生活要慢慢化繁为简,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足矣。悦悦第一章何需在家里囤一堆药——人人身上自有的家庭必备药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就得吃药,可见药是每个家庭都不会缺少的东西。你家的药箱里都有哪些药呢?感冒药、止咳药、止泻药,这些药相信人人家里都有。此外还有很多常见病的药:血压高得吃降压药,血糖高得吃降糖药,胃疼得吃胃药,心脏出了问题得吃救心丸,睡眠不好得吃安眠药,鼻炎犯了得喷鼻炎药,出门晕车得吃晕车药……毛病越多,家里常备的药也就越多。于是,像“囤的药过期了”“家里到处都是药,太占地方了”“吃的药太多太杂,胃受不了”这样的烦恼就出现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在家里囤上一大堆的药,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百药箱,只要认识了经络和穴位,就可以从身体上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丹妙药。在这一章中,我就围绕最常见的一些疾病,来给大家讲一讲人人身上自有的家庭必备药。感冒药你“吃”对了吗?——区分寒、热、暑湿的感冒药

悦悦:感冒太常见,甚至医生们会说普通的感冒即使不吃药,一般7天左右也可以自愈。但是,谁都不愿意忍受那么多天,总会找些药来加速治愈的过程。感冒其实分好多种,不同的感冒要用不同的药来治。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寒热交杂又该吃什么药?吃错药的后果可想而知。今天我们就请程教授为我们讲一讲,我们身体上都有哪些“药”可以治疗不同属性的感冒。

感冒大家都得过:夏天从23℃的空调房里出来,顶着大太阳走了20分钟,再进地铁吹1小时空调,晚上回到家打喷嚏了,还流鼻涕,过一会儿头也开始疼起来,不用说,你肯定知道自己感冒了。从中医来说,感冒多是因为腠理不固,也就是肌表的防卫能力弱,外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四季都可能发生。但是就像悦悦所说的,同样是感冒,却分很多种,主要有风寒、风热、暑湿三大类,这跟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病邪的不同,或者与每个人体质的差异有关。

风寒感冒——大椎穴、迎香穴(葱豉汤)

我们先来说风寒感冒。风寒感冒一般都是由于吹风受凉引起的,典型的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头痛、颈项发紧、无汗等。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时的首要症状之一。其症要点为“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肌表失于卫阳温煦而寒,因而怕冷恶寒重;寒性收引凝滞,因而人体腠理闭塞而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气血运行不畅。治疗的时候当温阳散寒,也就是把皮肤表面瘀积的寒气、邪气发散出去。

温阳散寒,我推荐给大家的穴药是大椎。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振奋阳气,祛邪防病,使人精神抖擞。

刺激大椎的方法,最简便的是擦热——把两手掌心搓热,然后按在脖颈大椎的位置,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或者用毛巾热敷,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对着大椎连续冲五六分钟。以上方法都是对大椎进行温热刺激,温补大椎之阳,也就温补了一身之阳,阳气充足,则可驱寒外出,症状自然缓解。

此外,还可以配合擦热迎香穴,治疗鼻塞。人体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由于迎香穴的位置靠近鼻孔,因此擦热可以宣通鼻窍,使鼻周毛细血管扩张,缓解鼻塞或鼻流清涕的症状。擦热迎香穴有个窍门——将两手的大鱼际相对,用力摩擦,使鱼际处发热,进而感觉发烫,一般要摩擦30秒钟以上,然后迅速把大鱼际放到鼻两侧的迎香穴处,这时你会感觉到温热的刺激,鼻窍也会随即通畅。因为大鱼际处为肺经经过之处,鼻又为肺之窍,所以用肺经的鱼际擦热来温热迎香,更加强了宣通鼻窍的作用。

大椎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七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迎香

快速取穴:在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鼻塞、流鼻涕、牙痛、感冒等。

鱼际

快速取穴: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哮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小贴士

葱豉汤:将带葱须的葱白60克洗净切段,与淡豆豉60克共煮煎汤,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

风热感冒——大椎穴、肺俞穴(银翘解毒片)

再来说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导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季、夏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所以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又较为凉爽,室内室外温差较大,也容易患病。

从症状上,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很容易区分,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高烧、鼻流黄涕、咳嗽、痰黏或黄、怕热、有汗、咽喉红肿疼痛等。其症要点为“热”。邪热伤人,多见高烧;肺失清肃,则流黄鼻涕,其经脉循行所经的肺系(咽喉)见肿痛。因此治疗的时候要解表清热。

解表清热的穴位,首推也是大椎。刚刚我介绍过,大椎是阳脉汇聚之所,那么当人体外感风热邪气的时候,也是阳邪汇集之处。只不过治疗的手法与刚刚说的擦热相反,改为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属于清泻的方法,可以清泻阳邪,相对于擦热、温灸这些缓和、温补的刺激方式,属于强刺激。

另外推荐一个穴位——肺俞。肺俞是肺之背俞穴,就是肺之气在背部输注的特殊穴位,也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对于治疗肺系的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在肺俞穴刺血拔罐,也能起到解表清热的作用。

肺俞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低头,在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寸处(直立,上臂自然下垂时,肩胛骨内侧边缘至脊柱之间的横向距离为3寸)。

主治:颈项拘急、肩背痛、咳嗽、气喘、感冒等。小贴士

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以及急性扁桃体炎。

暑湿感冒——内关穴、外关穴(藿香正气水)

最后来说暑湿感冒。暑湿感冒也被称为夏季感冒,多发生于夏季。夏季天气闷热,湿度比较大,人们容易贪凉,猛吹空调,这样就会给风寒之邪以可乘之机,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瘀滞在肌肤表面,因而引起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典型症状是头晕、恶心。

暑湿感冒的症状特点是“内外结合”。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侵袭人体后,多表现为明显的阳热症状,如高热、烦渴等,但暑中夹湿后,热透不爽,表现为发热不扬,且湿性重浊,因此会感觉头身困重,就像在头上缠了一层层又湿又不透气的纱布一样,因为外感之邪多侵袭人体阳位,头为上,上为阳,所以常常形容为头重如裹。同时,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出现胸闷脘痞的症状,脘指胃脘,痞指因气滞而形成的时而聚、时而散的气块,胃居中焦,气机不畅,中上焦不通,则胸闷不舒。因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尤其易损伤脾阳,脾阳受困,运化不健,水湿不布,则会出现脾胃不和、食欲缺乏、大便稀溏等消化功能紊乱的问题。

因为症状内外皆有,所以治疗的时候就要表里结合。推荐两个穴位——外关和内关。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可行气利水,解暑祛湿,以治外;内关是治疗呕吐非常见效的一个穴位,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以治内。两穴同为络穴,位置又内外相应,同时点揉可以交通内外,表里同治。

如果热重,则可以参照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配合大椎刺血。

内关

快速取穴:正坐仰掌,微屈腕,近手腕之横纹往上约两横指处,在两条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胸闷、失眠、郁症、偏头痛、眩晕、高血压。

外关

快速取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两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与内关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感冒、目赤肿痛、耳鸣耳聋、上肢关节炎、落枕、脘腹胀痛、大便秘结、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偏头痛、失眠、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小贴士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担心退烧药有副作用?——安全快速的退烧药

悦悦:“感冒”“发烧”总是被放在一起说,像是病毒进攻的组合拳一样。前面说了身体里的“感冒药”,接着咱就得再说说“退烧药”。大人发烧往往都是自己吃一些解热镇痛药,如果是家里的小宝宝发起烧来,就更是让人手忙脚乱了。程教授,快给我们说说治疗发烧身体里有什么药吧!

好的。发烧即发热,顾名思义,就是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己感到有身热不适的感觉。中医将发热的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是由于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是由于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为实热症,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发热多为虚热症,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大家比较熟悉的情况是外感发热,特别是小儿发热多为外感引起,而我们下面将要介绍的穴位退热方法对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都是有效的。

立竿见影的退烧药——大椎穴、耳尖穴(扑热息痛)

一旦发烧该怎么办?有些人选择立刻服用退烧药,有些人可能会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手段。我们知道发烧原本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细胞抵抗细菌。可是发烧真的很难受,在我们身体当中,有没有自带退烧又快又没有副作用的退烧药呢?当然有。我为大家推荐的穴位就是——耳尖。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在耳尖穴针刺放血,尤其适用于清在上之热,其退热作用快速而明显,体温在38.5℃以下时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吃药就能退烧;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

此外,对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大椎穴进行刺血拔罐,也可以起到退烧的作用。

提醒大家一句,烧退以后,别忘了寻找发烧的原因,治病求本,因为退烧只是解决了表象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推荐用物理降温而少用药物退烧的原因。

耳尖

快速取穴:把外耳郭纵向对折,在耳朵的最高处就是耳尖穴。

主治:高烧、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偏正头痛。小贴士

扑热息痛:其标准名称为对乙酰氨基酚,大家熟悉的名字是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等。

宝宝发烧——清天河水(泰诺林)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发烧的常规治疗方法,其实成年人发烧还比较好办,最怕的是家里的小宝宝发烧。宝宝一发烧,父母往往跟着着急上火,有些父母知道要先进行一些物理降温,但多数父母都担心时间长了会把宝宝的脑子烧坏,所以宝宝一发烧就忍不住要带着去医院打针输液。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会超过41℃,而脑细胞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极限是41.7℃,超过这个温度,脑细胞的蛋白质才会变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因此宝宝发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体温没有超过38.5℃,就没有必要去医院。但是要注意,由于婴幼儿发烧的变化过程会比成人迅速,一旦体温急剧上升,就有可能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变症,所以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就得赶紧去医院了。

从中医的角度说,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进而化热,引起发烧,尤其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的季节及炎热的夏季更容易发生。如果热邪内传,内伏于脏腑,或者阳盛体质,郁积日久,或者久热伤阴等都可能发生脏腑失调的内热。可见,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是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小宝宝发烧,肯定不能采取大椎、耳尖刺血这样的强刺激,这里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个专门用于小宝宝的穴药——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是推拿穴位名。天河水指的是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如果从掌心劳宫推到肘横纹,则叫大推天河水。

为什么清天河水可以退烧呢?因为天河水的位置是从劳宫穴一直到曲泽穴,这正好是心包经的位置,心包经起于胸中,心肺同居胸中,因而此经与人体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小儿形气未充,经脉稚嫩,很难通过刺激单个穴位起效,往往以穴区或经脉线作为穴位加以刺激而取效。因此在前臂逆推心包经,有助于宽胸理气,清热除烦。

如果你家的小宝宝发烧了,不妨试试这一招,推的时候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蘸点清水,从腕横纹向肘横纹做直线推动,用力要柔和均匀,注意节律,每次连推200下。这样按摩,不打针,不吃药,宝宝也不觉得疼,烧就可以退啦!

天河水

快速取穴: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

主治:小儿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高烧不退等一切热证。小贴士

泰诺林:其标准名称为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泰诺林,主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怕吃降火药拉肚子?——不会拉肚子的降火药

悦悦:中国老百姓爱说一个词——“上火”。口舌生疮说是上火,大便秘结也是上火,脾气暴躁怪“火大”,连女孩子爱美却长了一脸“青春美丽疙瘩痘”也被说成有“内火”。有“火”,就得“打119灭火”。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三金片……这些常用药能不能“灭”各种“火”呢?今天我们就请程教授来给我们讲讲,到底上火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一上火吃牛黄解毒片就行了?我们身体里有治疗上火的“药”吗?

不错,“上火”这个词的确是汉语里特有的,老百姓对这个词用得很广泛——今天我嘴上起个疱,上火了!明天我便秘,上火了!后天我牙疼,也是上火了!

火的性质是炽热的、明亮的、亢进的,在中医理论中,人体阴阳失衡,导致机体功能亢进或代谢产物堆积或外邪壅盛,出现以热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时,称为上火。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咽干、牙痛、咽喉痛、尿黄、便秘等。人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及湿热的天气里更容易上火。

上火有真假之分,即中医说的实火与虚火。实火指的是阳热亢盛的火邪,也就是我们人体自身有了过度的火,表现得比较剧烈;而虚火则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也就是人体自身的阴不足,导致阳的相对偏亢而出现的热象。实火与虚火致病的原因不同,因此不能乱吃药,要结合上火的部位以及火的虚实来对症选药。

下面我就针对大家平时经常吃的四种降火药,来具体讲一讲每种降火药适用于哪种上火,我们身体里又有哪些穴药可以替代。

清心火——劳宫穴(牛黄清心丸)

首先说说牛黄清心丸。顾名思义,牛黄清心丸是清心火的,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的作用。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中医解释为情绪不舒,郁而化火。心主神志,心有火就会影响这种功能而出现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一旦有了心火的症状,除了口服牛黄清心丸以外,我再教你找到你自己身体里的牛黄清心丸,那就是劳宫。

劳宫穴是手握工具劳动的时候着力的地方,所以得名“劳宫”。劳宫穴位于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是手少阴心包经的荥穴,具有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的功效。清泻心火要用强刺激,可以内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对应手背处即为外劳宫)同时掐按,并朝第三掌骨桡侧方向用力,使麻胀感蹿至中指尖,可以达到泻心火的目的,等同于服用牛黄清心丸。

劳宫

快速取穴:屈指握拳,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以中指、无名指之间切于掌心横纹,中指尖处。

主治:口疮、口臭、脑卒中昏迷、鹅掌风、心痛、呕吐、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黄疸、食欲缺乏、手指麻木。小贴士

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不清、痰涎壅盛。

清头面部火——耳尖穴(牛黄上清丸)

再来说牛黄上清丸,同样是上火,如果你上火的症状在头面部,表现为咽喉肿痛、咽干、头痛、口舌生疮等,那么就要吃牛黄上清丸。

当然,如果你不想吃牛黄上清丸,你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穴位可以替代它,那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耳尖穴。耳尖穴具有退热消炎、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在耳尖穴针刺放血,正好适用于清头面部的火。小贴士

牛黄上清丸: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清肠胃火——商阳穴、厉兑穴(牛黄解毒片)

至于大家都很熟悉的牛黄解毒片,则主要适用于清肠胃里的火,也就是消化系统的火。比如你吃了太过油腻的东西后上了火,表现出口气重、便秘,排便之后肛门有灼热感,这种情况下都可以吃牛黄解毒片来降火。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牛黄解毒片不能常吃,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则有可能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危害健康,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而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绝对绿色、安全,又能起到牛黄解毒片的作用,这就是商阳穴和厉兑穴。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该穴位于人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在此穴位针刺放血,可以起到清利大肠的作用。厉兑穴在足第二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是胃经的井穴,井穴可以泻热,所以在厉兑穴针刺放血可以起到清泻胃火的效果。

商阳

快速取穴:坐位,伸指伏掌,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按压有痛感。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腮腺炎、高血压、热病、昏迷、食指端麻木、耳聋。

厉兑

快速取穴:正坐,在足第二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面肿、牙痛、鼻衄、咽喉肿痛、

扁桃体炎、口气重、便秘、痔疮、多梦、癫狂、癔证、热病、休克、下肢麻痹、足背肿痛。小贴士

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尿路感染——大敦穴、委中穴(三金片)

有些人的家里可能还会备有三金片,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治疗下焦膀胱湿热所致的尿路感染。

人们感受了外在的湿热之邪,或者由于饮食不节,造成脾胃内伤,生出湿热之邪,湿热之邪进而下注到膀胱,在膀胱部位蕴结,产生病变,就是膀胱湿热。膀胱湿热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

我们身体上有两个穴位可以代替三金片,治疗膀胱湿热所致的尿路感染,就是大敦穴和委中穴。

大敦穴的位置在足大趾背肌丰厚、汗毛聚集的地方,形状犹如土堆,所以称为大敦。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止于头顶,其间循行环绕经过生殖器,而井穴又是善于泻热的穴位,因此在大敦穴针刺放血,可以有效地清泻下焦膀胱的湿热,治疗尿路感染。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为堆积的意思;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穴名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汇聚。膀胱有热,在此穴刺血拔罐,可以疏通太阳经气,泻血分之热邪,清利湿热。

大敦

快速取穴:侧坐伸足或仰卧位,从足大趾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做一条垂线,两线的交点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昏迷、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疝气、癃闭、遗尿、经闭、崩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阴挺、癫痫。

委中

快速取穴: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显露出明显的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

主治:腰背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丹毒、皮疹、疔疮、遗尿、小便不利、中暑、疟疾。小贴士

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的功效。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症候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下注症。吃药止咳效果不明显?——立竿见影的止咳化痰平喘药

悦悦:说完感冒、发烧、上火,还有一种病,也是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得的,那就是咳嗽。有的人咳嗽属于干咳,而且一咳就停不下来,越忍越想咳;有的人咳嗽会带着痰;而有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咳嗽的同时还有气喘。我想问问程教授,我们身体上有没有特殊的穴药,专门治疗不同的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外在的风邪侵犯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使得肺气不清,不能正常地发散和下降所造成的,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古人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事实上咳嗽的时候一般都是既有痰又有声的,难以截然区分,所以现在我们都统称为咳嗽。

咳嗽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咳嗽虽然是肺病,但五脏六腑的病变均能引发咳嗽,并不是只有肺脏。下面我就根据咳嗽的不同症状特点,为大家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特效的穴位,以替代一些常见的止咳药物。

治疗咳嗽——少商穴、孔最穴

首先教大家一个快速止咳的穴位,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自己却突然抑制不住地咳个不停,这时候,你只要用指甲用力掐按自己的少商穴30秒以上,就可以停止咳嗽了。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在少商穴刺血还可以清泻肺部的积热,治疗风热咳嗽。

有些人咳嗽很长时间都不好,称为久咳,多是因为外在的病邪长时间停留在身体里,伤害了我们的脏腑,或者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造成。很多人喜欢喝止咳糖浆来止咳,下面我再教大家找一找我们身体上自带的、不用花钱的止咳糖浆,那就是孔最穴。

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有孔隙义,气血深藏聚”,阴经郄穴擅治血症,故孔最长于治久咳、止咯血。弹拨孔最穴可以缓解久咳的症状,针刺孔最穴则可以治疗久咳。弹拨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即用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少商

快速取穴:伏掌,在大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肺炎、扁桃体炎、鼻衄、高热、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

孔最

快速取穴:伸臂侧掌,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取穴。

主治:咯血、咳嗽、咽喉肿痛、热病汗不出、痔疮出血、肘臂疼痛。

止咳化痰——孔最穴、丰隆穴(止咳橘红丸)

如果你咳嗽的时候带痰,那么就不能仅限于止咳,还要加上化痰的药物。有些人会选择止咳橘红丸,该药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那么在我们的身上,哪个穴位具有化痰的功效,跟孔最穴搭配使用,就相当于止咳橘红丸呢?这个穴位就是丰隆。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络穴,最擅长祛痰,既可以化有形之痰,又可以化无形之痰,健脾化痰止咳的效果都很不错。

丰隆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先找到外膝眼,丰隆穴就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嵴外侧约二横指处,按压有沉重感。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证、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小贴士

止咳橘红丸: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咽干喉痒。

治疗干咳、咽干——太渊穴、照海穴(养阴清肺丸)

如果咳嗽的时候没有痰,而只是干咳,那么这种咳嗽就属于虚性咳嗽,是肺阴虚的表现。久咳的人往往会出现干咳无痰的情况,由于慢性咳嗽迁延不愈,就会影响肺阴,使肺阴受损,外在表现为嗓子干,喝水也无法缓解。治疗干咳,一般可以服用养阴清肺丸,具有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的功效。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干咳,作用相当于养阴清肺丸呢?那就是太渊穴和照海穴。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与拇指交叉、脉搏搏动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这里汇聚着肺经脏腑的本原之气,又因为肺朝百脉,太渊穴脉动旺盛,可推测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所以太渊穴被称为八会穴之脉会。人体之阴,行于脉内为血,行于脉外为津液,故此穴有滋阴养血、润燥止咳的功效。用此穴治疗干咳,要采取擦摩的手法: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太渊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对侧,横向擦摩太渊穴,然后两手交换。两侧对擦,可以养肺阴,从而达到养阴清肺、治疗干咳的目的。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长于滋阴清热。若肺阴不足、干咳日久,必然由肺及肾。加上照海穴通于奇经八脉之阴跷脉,并通过阴跷上连喉咙,因此与太渊相配,正好发挥其滋阴润燥止咳的功效。

太渊

快速取穴: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照海

快速取穴:坐位或仰卧位,在足内侧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是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小贴士

养阴清肺丸:具有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

治疗咽痒异物感——列缺穴、天突穴(慢严舒柠)

有些人咳嗽的时候咽喉发痒、有异物感,这种症状多见于慢性咽炎。大家在电视广告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宣传:“咽喉有异物感,用某某牌慢严舒柠。”下面我向大家推荐两个穴位,可以起到跟慢严舒柠同样的效果,您不用花钱,自己就能把病治了。这两个穴位就是列缺穴和天突穴。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指裂开;缺,指缺口。古时称雷电之神为列缺,喻此穴能如霹雳行空消散阴霾般使头脑清利。列缺为肺经的络穴,可以沟通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循行上达颈项头面,因此列缺穴擅长治疗头项部病症,古有“头项寻列缺”的歌诀流传。加上此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任脉在咽喉处相通,因此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咽痒症状。操作时可沿着桡骨茎突侧面,自腕向肘的方向推动,同时做吞咽的动作。

天突穴是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穴名的意思就是指任脉气血在此处吸热后突行上天。穴下为肺系所在(肺系即指气管支气管处),近治咽喉疾患。因为天突穴的位置是在胸骨柄上端后方,所以操作时应将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屈曲,以指尖抠点穴位,以便起到刺激作用。

列缺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取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天突

快速取穴:仰靠坐位,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小贴士

慢严舒柠:具有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发干、声音嘶哑;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症候者。常用有保护声带的作用。

平喘——定喘穴(舒喘灵)

有的人有哮喘的毛病,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现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患哮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得了哮喘,除了服用舒喘灵之类的药物以外,你身体里其实就藏着一个平喘的穴药,穴如其名,这个穴药的名字就叫定喘。

定喘穴是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背部,在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大椎穴旁开0.5寸处,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功效。哮喘发作时可以用力点按此穴,哮喘缓解期可以穴位贴敷或刮痧。

定喘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平大椎穴,旁开0.5寸处。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小贴士

舒喘灵:是一种最常用的平喘药。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病人的支气管痉挛。急性胃痛发作怎么办?——可以随身携带的胃药

悦悦:有一种病,年轻人比较容易得,那就是急性胃痛。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又年轻,还贪玩,饮食没有规律,喜欢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突发急性胃痛。记得有一次录节目就赶上我头天晚上暴撮了一顿麻辣香锅,结果早晨起来就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来。导演喊开始,我就勉强坐起来说几句,一喊停,就立马缩成一团,疼得满头大汗。急性胃痛有多痛,只有痛过的人才知道呀!突然之间得了急性胃痛,身边又没有药,真的很惨。程教授,您能不能教我们两招,胃痛发作时可以暂时缓解一下?

方法当然是有的,但是我有言在先,我不鼓励大家暴饮暴食,仗着自己年轻就不拿胃当回事。就算我教给大家再高明的方法,也不如大家自己平时注意保养,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摄才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下面来给大家讲一讲,万一得了急性胃痛该怎么办。

胃痛又称胃脘痛,指凡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症。由于疼痛的部位靠近心窝,所以古人又称“心痛”“心下痛”“胃心痛”等。急性胃痛就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胃痛,病人感觉胃部剧痛,同时伴随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

治疗急性胃痉挛——梁丘穴(复方颠茄片)

急性胃痉挛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生冷食物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也可以引起胃痉挛。好多人在夏天都喜欢吃雪糕、喝冷饮来解暑,但是如果喝入大量的冷饮,使寒气凝结在胃里,刺激胃壁,阻碍了胃的正常功能,就会引起急性胃痉挛。这时食物不能消化,越发堆积在胃中,导致越积越多,越积越难消化,越积越疼。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赶紧点揉梁丘穴。

梁丘穴,梁指屋之横梁;丘指土堆。当绷紧大腿肌肉时,这个穴位在隆起的股外侧肌肌腹下缘,如同在山坡下一般,因此得名。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有调理脾胃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郄穴是脏腑经气深聚之处,阳经的郄穴可治疗急性痛证,阴经的郄穴可以治疗出血类疾病。因此,急性胃痛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点按足阳明胃经的梁丘来缓解。点揉的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指尖用力点按梁丘,每次1分钟,左右交替,直到症状缓解。

梁丘

快速取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痉挛、腹泻、膝盖痛、浮肿等。小贴士

复方颠茄片:是一种抗胆碱药物,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治疗气滞胃痛——章门穴、期门穴、中脘穴(气滞胃痛颗粒)

气滞胃痛,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是提起气滞胃痛颗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气滞性胃痛通俗地说就是气运行不畅而停滞的病理变化,诱发的原因可能是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等。一般来说,这种胃痛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发作,患者表现为一生气就胃疼、发胀,连带两肋也胀痛,嗳气、消化不良等。治疗的时候要以疏肝理气为主,推荐使用的穴位是章门、期门、中脘。

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为胃之募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也是六腑之会,可健运脾胃,调理气机。适合温热刺激,摩热、热灸均可。

操作的时候可以将3个穴位一起擦热,方法是将双手手掌放于两胁(肋骨下缘章门穴处),自章门穴沿肋弓经期门穴擦至中脘穴处,左右交替来回擦动,即擦完左手擦右手,直到胁肋、胃脘均发热为宜。

章门

快速取穴:侧卧举臂,从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主治:胁痛、泄泻、痞块。

期门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两肋(第六肋间)处取穴。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中脘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食不化、疳积、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小贴士

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吃多了还要再吃药?——不用吃的消食药

悦悦:说完急性胃痛,我又想到了一种跟暴饮暴食有关的病——消化不良。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太好了,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鸡鸭鱼肉一大桌,一不小心吃多了,就会感觉肚子胀、肚子痛、食欲不振(其实每年我都是这样)。这个时候,除了吃一些健胃消食的药以外,有没有一些穴位,我们自己可以按摩一下,让吃货们迅速感觉舒服一些?

消化不良不一定都是由于吃多了造成的,像悦悦所说的这种情况,逢年过节大鱼大肉吃多了,给胃造成了太大的负担,胃一时之间无法消化,饮食就会停滞在肠胃里,导致脘腹痞胀、疼痛、厌食、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但是有些人并不一定是吃多了才会消化不良,而是由于本身的脾胃功能太弱,即脾胃虚寒,不能消化正常的食物,这类人即使不吃多,也难免会犯消化不良的毛病。所以,我们治疗消化不良,除了要促进胃的排空外,还要注意增强胃的消化能力。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3个穴位,功效正好可以对应我们常吃的两种助消化的药,两者配合,效果更快更好。

温中和胃,治疗脾胃虚寒——中脘(香砂养胃丸)

脾胃虚寒是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类型。有些脾胃虚寒的人经常会服用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对于温补中焦的脾胃阳气,提升运化能力非常有帮助。

但是有些人脾胃的寒气过重,吃香砂养胃丸效果往往不太明显。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穴位,前面也提到过,就是中脘穴。从胸骨向下去找,找到两乳之间偏下的位置,会感觉到这个骨头变软,这个穴的位置在胸骨末端变软的位置到肚脐之间,取中点处。中脘穴被称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特别是胃的精气都汇聚于此,所以我们先摩热中脘穴,让胃先热起来,然后再吃香砂养胃丸,就可以达到增加药效的效果。摩热中脘穴的方法是先将双手搓热,停放在中脘穴处,然后在原地摩动,注意频率要快,范围要小,不要向下用力,而是快速在穴区表皮摩动,直到感觉穴位处发热,并且热力逐渐向下渗透为止。小贴士

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健胃消食,治疗饮食积滞——中下脘、滑肉门(加味保和丸)

还有一种药叫加味保和丸,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这种药对于治疗吃多了(特别是肉食吃多了)胃不往下排空的情况是最有效的。

这里我再教大家一套消食操:将两手掌心对擦,擦热之后放在中脘穴的位置,反复摩动,直到中脘穴感觉温热,继续向下螺旋状摩动,至下脘穴、肚脐,然后两手边摩动边向两侧分开,至两侧滑肉门位置,有温热感后再回到中脘穴位置,依次循环,反复摩动,每次5~10分钟。

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年轻人吃多了不消化,也适用于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每天饭后坚持按摩,可以促进消化。吃加味保和丸的人,在服药后依照这个方法按摩,可以帮助药力更好地发挥,令药效加倍。

下脘穴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滑肉门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小贴士

加味保和丸: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乱用通便药伤肠道?——不伤肠道的通便药

悦悦:赶快来说说便秘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便秘就是急死人的事儿啊。不是吓唬大家,常年便秘的老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很大的,甚至有些老人在便秘的过程中就会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时,老年人长期受便秘的困扰,会导致食欲不振;年轻人一旦便秘,就会出现皮肤粗糙,肤色差,产生痤疮、雀斑等问题。程教授,快给我们说一说身体里的通便药吧!

先别着急,还是听我慢慢道来。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便质干硬,排出艰难;或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小肠、大肠、肺、肾等都有关系。在饮食水谷的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相当于一个大容器,把食物积聚起来,使之腐熟;脾主运化,即将胃里腐熟的水谷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小肠对经过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行“泌别清浊”处理,进一步消化,把有用的精华和无用的糟粕分开;最后糟粕经过大肠传导排出体外。可见,胃的腐熟失常、脾的运化失司、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都有可能引起大便异常。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可引起便秘。

根据病因病机的特点不同,便秘可以分为偏实、偏虚两类。

偏实症:有燥热内结和气机郁滞两种。燥热内结多表现为身热、烦渴、口臭、肛门灼热感,称为热秘;气机郁滞多表现为腹胀或腹痛、噫气频作、饮食减少,称为气秘。

偏虚症:有气血虚弱和阴寒凝结两种。气血虚弱多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称为虚秘;阴寒凝结多表现为腹中冷痛、喜热畏寒,称为冷秘。

治便秘药物的功能不外乎促进肠道蠕动,并不能针对不同类型便秘的具体特点,治标不治本,因此不适合长期使用。而穴位按摩既可以直接促进肠道蠕动,又可以辨证选择,安全而且有效。那么,我们身体上的哪些穴位可以治疗便秘呢?有4个穴位治疗便秘非常有效——大横、水道、支沟、上巨虚。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大,指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因为此穴下正好为横结肠。大横穴具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缓脂肪堆积。

水道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水道的意思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可以治疗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等。

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行气导滞的功效,是治疗气秘的经验穴。

上巨虚穴,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的巨大空隙处。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的下合穴,所谓下合穴,就是大肠腑气通于足阳明胃经小腿部的特殊穴位,换句话说,就是古人发现此穴对大肠的功能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因而此穴可以治疗胃肠病症。

同样的4个穴位,治疗不同类型的便秘时,刺激的方法和重点却有所不同,这正是穴位高明于普通药物的地方。

热秘

治疗燥热内结导致的热秘,可以在大横、水道两穴进行点揉,配合在上巨虚刺血拔罐。点揉大横穴和水道穴的时候要以左侧的穴位为重点,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问题,我也曾在临床中问过祖父程莘农院士,祖父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让我触诊便秘患者的腹部。我发现几日一便的患者,在其腹部多可触摸到宿便形成的肠形,而以左侧腹部更加明显。要知道,左侧正是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所在的位置,乙状结肠紧挨着直肠,食物的残渣在大肠中经过浓缩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因此,位于身体左侧的结肠是大便排出的症结所在,所以,点揉大横穴和水道穴,当然要以左侧为重点了。

气秘

治疗气机郁滞导致的气秘,也是以左侧为重点,点揉大横、水道两穴,再配合点揉支沟穴。

虚秘、冷秘

治疗气血虚弱和阴寒凝结所致的虚秘和冷秘,要用温补的方法,可以艾灸双侧的大横穴和水道穴。

大横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腹中部,肚脐旁开4寸,按压有酸胀感。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水道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支沟

快速取穴:抬臂,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四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正中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便秘、头痛、耳鸣、耳聋、热病、瘰疬、胁肋痛、丹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