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必备的素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3 23:15:3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试读:

内容提要

一个成功的人要注重现实。社会并不是仅仅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还将发展的重担压在你的肩上,这就要求你要重视真正的生活。同时还要具备超人的诚实、好奇、爱、机智的本性等……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章 诚实

言必有信是做人的起码准则,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讲究诚实守信,都将被人们所唾弃。诚信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品质。养成诚信的习惯,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是海星主席荣海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是我们欲成大业必备的要求之一。

1.诚信是做人准则

以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信义又是为千百年来正义之人所赞赏的诚信,已成为做人的准则之一。中国人把诚信立为处世之本,崇尚诚信。做人做事,也要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在事业上用这种习惯来工作,方可适应人们的这种心态和中华的传统美德,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魏晋时有个叫卓恕的人,为人笃信,言不宿诺。他曾从建业回上虞老家,临行与大傅诸葛恪有约,某日再来拜会。到了那天,诸葛设宴专等。赴宴的人都认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里,路途之中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能如期。可是,“须臾恕至,一座皆惊”。

由此看来,诚是一个人的根本,待人以诚,就是信义为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诚则灵”正是说明了诚的重要性。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一个心灵丑恶,为人虚伪的人根本无法取得人们对他的信任。

所以,荀子说:“天地为大点,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明人朱舜水说得更直接:“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故曰:‘君子诚之为贵。’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诚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盗名矜得计哉?”

所以,诚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只有做到内心诚而无欺的人才是能自信,信人并取信于人的人。

中国人特别崇尚忠诚和信义,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而“信、知、勇”更是人自立于社会的三个条件。诚信是摆在第一位的。“信”是一个会意字,“人、言”合体。《说文解字》把信和诚互为解释,信即诚,诚即信。古时候的信息交流没有别的方式,只能凭人带个口信,而传递口信之人必须以实相告,这就是诚或信的本义。“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这是中国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的立身处世之本。靠这样一个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和西方的契约精神有所区别。

中国是靠礼义行事的德治国家,言行靠自律与自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法和刑是同义的,因此遇到问题不是靠打官司去解决,而是靠协商解决,在相互谦让的基础上通过调解达到一致,不希望闹到“扯破脸皮”“对簿公堂”的状态。

有些受骗上当的人往往在事后是采取忍让和不再交往的办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并未改变,依然坚持用诚信的态度处世为人。靠道德的约束而忽视法制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然而,“诚信”在法律化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的文明的发展而被推进,而在人们相互的交往和所发生的关系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任何一个别的民族也难以比肩的。一个人要成大事,就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已,严守信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孔子的弟子曾子有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个有德行而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做人的美德。与朋友交要诚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为官从政要“谨而信”,“敬事而信”,“言而有信”。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做事做人均无信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人们均是不齿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所以,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离不开诚的,诚是信的基础和保证,诚挚待人,就能严守信义。《庄子·盗跖》上讲有个青年叫尾生,与某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来,大水突泄,这青年竟抱梁柱而死。

真理、正义和公平亦是诚信的原则和标准。这些是人人传颂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养成的习惯,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东西,并在自己的前进之路上支用起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相信这样的人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一个人要成为事业中的先锋、领头人,就要有过人之处,不但智慧上如此胸襟上品德上更要如此。只有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人才会以诚信为本,做一个正直的成功者。

做这样的人,首要的是敢于直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是世故圆滑,近似虚伪。说空话,说假,骗人,奉承话,是诡诈阿谀。这些都是与坦率直言相对立的,是为人所不齿,所厌恶的。

坦荡磊落,本于正,本于诚。坦率诚直的准则是公正,而正直的保证亦是坦诚。在公正忠诚基础上的直言、争鸣、劝谏,才能直而不狡,鸣而不诡,劝而不害,才能起到坚持真理,弘扬正义,抑不平,除邪恶,纠谬误,去诡诈,匡扶正义的作用。否则,没有标准,就会如孔子说的“直而无礼则绞。”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所适从的局面。或者会借争鸣而哗众取宠,假直言而互相攻讦,争权夺利,则属于做人的不坦白之处。

在中国古代,对于君臣关系的处理上一个人的坦白襟怀更起着巨大作用。荀子《臣道》中讲: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诌。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者,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之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忠,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实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蛊主惑君以为己贼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西方人常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国人也是这样,忠君在其次,为国为民才真正的忠。“从道不从君”,做人做臣就要光明磊落。由于汉武帝脾气不好,同时又是好大喜功而又喜欢征伐的人,所以大多数的臣子对他是极力讨好。但有一位叫汲黯的大臣偏不这样,被世人传为佳话。汲黯在武帝时官至右内史,列于九卿,属于权臣。性情倔强耿直的汲黯容不得坏人坏事,所以往往是有话当面说,不徇私情。当时,大将军卫青的姐姐是皇后,汲黯见他时也不下拜。有人劝他:“大将军这样尊贵,你不可不拜。”汲黯就说:“就因为大将军有一位见着他不下拜的客人,他便不尊贵了吗?”让劝他的人听人也感到很难堪。武帝常常招集文学儒者,在一起说一些仁义道德的话。有一次朝会时,汲黯对武帝说:“你内心里有那么多满足不了的欲望,口头上却说什么要行仁义,像你这个样子难道也想像唐、虞那样使天下大治吗?这一番话弄得武帝不仅无话可说,而且连脸色都变了。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幸而武帝没说话。下朝后,武帝对身边人说:真厉害呀!吸黯这股子憨劲”有人责备汲黯不该这样做。他说:天子设置公卿大臣辅佐他治理天下,难道是希望大家都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只会阿谀奉承,把他往错路上引吗?我们这些人既已就其位,就应尽职尽责,如果人人明哲保身,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连武帝也说:古代有所谓社稷之臣,像汲黯这样子的大约也就差不多了。

不仅历史上的有这些人,现代社会中的老一辈革命家诸如陈毅元帅等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时,亦是仗义执言,对林彪一伙反革命两面派,大力反对,他做诗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充分表明了革命者崇高的情怀与坦荡的人格。

那些做到直言,襟怀坦白的人往往是有着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古代中国,为了维护真理,坚持正义,保证国家社稷的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而敢于犯颜抗争者不在少数,如比干、伍员、朱云、张纲、陈蕃、魏徵、寇准、包拯、海瑞、左光斗、顾宪成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者,他们所有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敢以直言代表了民族的精神要求,同时亦体现了民族精神刚直不阿的本质属性。

历史上的先人们为现代人做出了榜样,我们不能丢弃这样的美好品质,所以要养成诚信的习惯,坦荡做人,在追求理想和事业的道路上襟怀坦白做事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与别人合作,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假如甲有管理才能,乙有一笔资金,有了这两个条件,两人就有合作可能了。但是两人未必就能合作成功,还必须有一个信任关系。比如甲拿了钱,得让乙相信他不会挪做它用,更不会逃之夭夭。所以我们东方最申的信贷关系是发生在本家族之内,需要有可靠的保人。

守信之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这个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不掉。后来这孩子果然历二十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儿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孩子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与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和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虑到的失信的危险,人们通常会把合作的费用提高,以防万一。比如你是一个信用程度不是特别高的人,那你要拉别人的货物,一般是要先付款,但是如果别人知道你很讲信用,或者另一个商界同行出面说你非常可信,那么打交道的对方就可能很放心地你把货先拉走,卖完货后再付款。一个要占大量资金,另一个几乎等于白手赚钱,这中间的出入,就是信用的价值。这番论述不无道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智力上的先天差距已经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提高而日益缩小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一个人的成功率亦是与其协作精神成正比的。在相同的专业技术水平竞争中,谁更具备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的能力,谁就更容易成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见到,有的人一肚子才学,但往往因为不易与人合作,而失去机会,最后一事无成。一些看似无本事毫无夸耀本钱的人却有着他人所没有的与不同人相处的本事,这种人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多。一般说来,具有合作精神的人,都是有胸怀的人,能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从大处着眼,不斤斤计较,并且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古人讲:“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泽。”得人宽待自宽待他人,就像得到他人的帮助是由于他能容人一样。战国时蔺可如与廉颇之将相和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子。

但需明白,我们所指的容人不是要毫无原则的迎合与奉承。宽容是有限度的,既要宽以待人又要守住做人做事的原则;既要讲合作,又要承认差别、矛盾、善于处理;容人更不是容“过”,是容有过而改过或愿意改过之人。并且还要对“过”分清是非,这是容的前提。容是容忍,不是赞同,不是同流合污。这是做人应把握的准则。

我国古代的又一杰出道德思想“严于律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有道德的人要求自己,缺乏道德的人则要求别人。个人道德修养的出发点是约束自己,这也是做人之根本。因为中国人是非常地重视自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矣;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有所不睹,恐惧乎有所不闻,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就叫“慎独”。即达到一种在别人看不到(其所不睹)听不见(其所不闻)的地方亦警惕自己,谨慎从事的较高的道德境界,说到底就是表里如一,有人在无人在一个样。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道德紧密关联,因而做人就要按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慎独”强调的是自律,是自我约束,古人理想的人生是道德人生,不断修养自己,以求高尚。

所以,古代诸如“洁身”、“省身”、“正身”、“诚身”等修身的词始终是贯穿自我约束的意义。不允许做任何违犯道德的事情,一旦做了,就要严于责已,积极纠正。

严以律已一般有这样几种要求:慎独是其一,日三省吾身,就是检讨一下自己每天的行为。另外还要闻过则喜。“过,则无惮改。”有了过错不怕改正。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当他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他总是很高兴地倾听,从不恼。孔子就夸他为闻过则喜。禹是古代的圣王,每当他听到别人对他善意的劝告时,总是感激得连连下拜。而舜,则把成绩优点看成是向群众学来的,他做农民,做陶工,做渔夫,直到做天子,所有的长处,都是通过向别人学习而得到的。

二是要虚怀若谷。能做到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就要有心胸,这就是虚。因为有养如山谷般宽广胸怀的人才能在心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别人的意见。虚则实,满则空。这方面古人有很多好的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行瑾则能坚其志,言瑾则能崇其德。(宋·胡宏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明·张居正)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责人。(清·魏源)

这些格言,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着它们独特的教育意义。其中的感召力,正是对一个人发展事业最有利的启示之一。想要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请记住这些格言,并在实际中发挥它们的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有诚信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2.处世在信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一个人要以诚信的态度处世,养成诚信的为人与习惯,处世以“信”为原则,讲信义、重信义,这样的人才会为世人所接受,也才会在危难之时获得帮助,从而走到目的地。“一诺千金”表明了古人相当看重信义,因此一旦你答应的话就不能随易更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周文王演《周易》,其中有“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我们民族的行为准则诚信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孔子把信的位置看得很高,学生子贡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讲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子贡问如果这三者只能做到两个,您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又问再去一个是什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当你的百姓已经不再对自己的国家心有信任时,这个国家继续生存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西周末的周幽王为“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候”失信终至丧国,可说是最惨痛的事例了。而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以兴秦国的故事,也说明做事情必须先把信义摆在头里。项羽的大将季布是一个重友情守信义的男子汉,楚人有句谚语说他: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诺,就是古人应答的声音,类似于现今的“可以”、“好的”意思。下面再详细给你讲个例子: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曾多年流亡国外,在他路过曹国时,曹共公对他很不礼貌。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重耳的随从都是可任相国的人才,这位公子将来一定要回国称霸,对他无礼,我们会遭殃的。于是僖负羁派人送了一餐精美的饭食,并在饭食里暗藏一块玉璧。意思不仅是修好,而且暗指重耳是玉一样贵重的人物。重耳很感激,接受饭食而退还了玉璧,人称“受飧而返璧”。后来,当他们再次到达楚国的时候,楚王依旧隆重的接待了他,但同时也询问他会如何报答自己。重耳说:“玉帛珍宝,楚国都有。倘若托您的福,将来回到晋国,万一楚晋发生战争,相遇中原,我一定避君三舍(古一舍为三十里),以示感谢。如果你仍不肯罢体,我只好拿起弓箭,与君周旋。”过了两年,重耳做了晋国国君。隔了三年,晋楚果然交战城濮,晋文公遵守前诺,主动后撤九十里。但楚王却不肯罢休,致使大败。

重信义能助人成功,那么同样不重信义,轻诺寡信的效果正好相反。轻诺寡信是处世的最大障碍。唐高宗李治死后,传位于太子李显。李显急着要给自己的岳父韦怀贞封官,为此大臣们持有各种不同见解。年轻气盛的李显不及思考说出了:“不要说给个御史,就是把天下给他又有什么不可”的话。太后武则天听后大怒,当即决定废帝另立。君无戏言,天下社稷这样的大事,李显却敢随口乱许。战国时的张仪,由于年轻时很贫穷,常做出轻诺寡信,巧言令色的事,因此别人一直瞧不起他。有次在楚相府作客,大家传看的一块玉石找不到了,就以为是张仪偷的,把他捆起来拷打,抽了他几百鞭子。张仪获释后妻子劝他安分守已,不要再去游说骗人,他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嘴里,这就足够了。”之后数年,张仪成为秦王的座上客,其以商於六百里为诱饵,欺诳楚怀王,破坏齐楚联盟,怀王最后找张仪要土地,张仪给他的只是六里地。张仪遍历楚、韩、齐、赵、燕诸国,或许诺,或信誓旦旦,或连哄带吓,使六国的“合纵”之策土崩瓦解,秦国得以各个击破。但靠轻诺寡信的作为是不得人心的。信任他的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很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左右卖国以取容”的娼妓行为。张仪只好回到了魏国,不敢再回到秦国。回国后的张仪因为惧怕遭人报复,因此一直过不敢出大门,二门不敢迈的生活,直到在家里郁郁而死。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一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大变动时期。这一时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派别产生,但似乎都十分推崇“义士”这样的人。因为讲信义的“义士”是值得信赖和托负大事的。“荆轲刺秦”的悲壮故事源自于燕太子丹憎恶秦王的暴虐,于是处士田光为他推荐了义士荆轲。田光告诉荆轲:“忠厚长者行事,是不应当引起别人怀疑的,但太子丹同我谈话后,特地嘱咐我不要泄漏,这分明是信不过我。不能使人无疑,这算什么节烈豪侠之士?请你转告太子,就说我田光已经死了,以显示我决不会泄露他人的机密。”说罢便自刎而死。

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田光对荆轲的器重,使荆轲不能不考虑信诺的问题,此时,虽然此行成功的机率不大,但荆轲依然受命去刺杀秦王,原因仅是由于一个义字。“士为知已者死。”这是古代义士们的一句格言。今天看来虽然有很多值得商讨的成分,但古代人纯朴耿直忠烈的观念,忠诚和言行一致的作法,是值得今人去效法的。古人看重信义的核心是良知与德行。东汉人朱晖,有乡党张堪非常器重他的为人,有次说起闲话,张堪说万一我有什么不幸,我的妻子可托的人只有朱晖了。朱晖当时并没有答应什么。虽然后来二人长时间不往来,但是当朱晖知道张堪果然病死,且其遗霜非常贫困时,特地前往慰问照顾。朱晖的孩子很奇怪,说父亲和张堪并无深交,也没答应他什么,现在怎么要去照顾他的家小了。朱晖说:“堪尝有知已之言,吾以信于心也。”也就是说,张堪已经把他视为知己了,虽然他没有说什么,但在内心已经不能辜负人家对自己的信任和付托了。

这种“信于心”是和田光、荆轲这样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信是如此重要,一定要做诚信之人,而还有比信更重要的,那就是“义”,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句话怎么理解?晋国的大臣赵盾是位贤相,因为多次劝谏晋灵公,灵公厌烦他了,便派力士鹿前去刺杀他。当力士鹿潜入赵盾往所时,赵家不但敞开着大门,连内室的门也是开着的,并无严密警卫,室内外陈设也很俭朴。当时天还未亮,赵盾却已经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等着上朝议事。看到这种情景,鹿大为感动,叹息道:“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取义而弃信(信在此处是为信于君命),说明了义之重要。

还有民间流传陈世美负心的故事。当陈世美中了状元之后,被派去刺杀秦香莲母子的韩琦,就宁可取义而失信,也不杀无辜的母子,最后自刎而死,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古人在取道信时,常常把“信义”连在一起考虑,并非把它们割裂开来。任何社会中,一个人在思想上、品质及至能力等方面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便是他是否信守诺言,是否轻易许诺。因此,“诺必诚”就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一是说到做到,二是许诺前要三思而行。管仲说:“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故其诺未尝不信也。”这成为后人信行诺重的座右铭。

古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前车之鉴,我们从中应该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重“信”讲“义”,做一个值得他人信任,值得社会和家庭信赖的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行商还是行学,行商就讲商业信义,做学问就讲做学差别的原则。

商业在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中虽然并不发达,但是却伴随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际,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商人的诚信经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旧时的经商者们往往因某些人的关于经商的至理名言而将他们奉为自己的祖师。范蠡植农经商,很有办法,他主张“十分利只取一分”,被后人尊为文财神。于是,财神也就有不同的形象,如茶叶店挂陆羽像,绸布店挂嫘祖像,而一些大商店、大银号则高悬武财神关羽的像。这其中的含义除了桃园三结义般的精诚团结外,更重要的在于关羽是个忠诚侠义的汉子,为人做事诚信是取在第一的。

诚与信是中国思想中的会统品德,是中国商人最崇尚的道德信条,也是他们得以发迹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从功能上说,以合作活动和交换活动为主。例如工厂、农村、机关、公司中,人们的工作都是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甚至在一个家庭中也少不了合作。交换与传递在合作中必不可少。最典型的是在商业领域,买卖、委托、招聘、雇佣等,几乎每一种合作或交换都涉及到守信、守约。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体现了守信守约的多层次性。现代社会,除以法律的硬性规定来保障交换行为的可信外,一个人只有靠长时期的立诚守信行为才能建立起信誉,信誉本身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通行证、信用卡,处世讲求诚与信,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现代社会的座佑铭。

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座佑铭,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做一个讲诚的信义之人,在事业发展中取得可人的成绩。

3.交友之道,贵在诚信

诚信,不仅是我们应学的处世之道,事业之本,同时也是交友的原则之一。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原则,在诚信的习惯中结交朋友,扩展人际合作关系,从而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诗经·小雅·伐木》写友情以鸟作比喻:“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其诗《序》曰:“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所谓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各种各样的人,也就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有酒肉之交,也有生死之交;有势利之交,也有道义之交。但酒肉之交与势利之交不能算作朋友之交,而只能算作利害关系的暂时和松散的凑合。一旦发生利害冲突,他们就会反目为仇。只有用诚认建立起来的友谊,才是可靠的,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帮助,和关怀的,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之交。

所谓君子之交,其一重在道义。所谓道义,就是在共同道德理想的基础上,用信义原则凝结起来的友谊。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切切翴翴,兄弟怡怡。”志同道合者为“友”,同出一师之门为“朋”。古人一直以为人们在追寻知识、德行时,在情感契合的基础上,以及在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感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友谊。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说明了古人交友贵在相知,贵在真挚的原则。有了此,死亦在所惜。《史记·管晏列传》上讲了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尤为感人。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醒公为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于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知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千古一朋鲍叔牙,这是人们羡恭的友情也是许多人期望着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的友情,这样的深知朋友,所贵在于一个相知,一个真挚。在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人们的可贵情谊。这种生死相知,患难相助,交谊深挚的友谊,焕发出的是正义、向善的道德精神力量,呈示出的是中国人民向往善、真、美的民族精神。

朋友,即然如此称呼,就要名符其实,真正的朋友之间是有着一种纯正的感情的。这种感情比亲情更理解人,比爱情更持久,这是一种情感中的深谷幽兰,散发着幽远而又绵长的清香,这就是友情,是朋友之间的真正情谊。为了朋友间的情谊,以实际行动去浇灌友谊之树,使之常青不败。为了友情,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这都是古人们对待情谊的真挚态度。例如广为人知的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之间的友谊故事,长久地在人民中间传为佳话。

我们交友不仅注重情谊,还要看对方的志向和胸禁。目光远大,胸怀开阔的美德亦是古人看重情谊的表现。同时也应为今人所用。古人对朋友的称呼有“朋友”、“好友”、“益友”、“良友”、“死友”、“生友”、“文友”、“画友”等,还有“诤友”、“畏友”等。这最末两个的意思就是能够直言规劝自己过的朋友。《资治通鉴》中记载,吴大司马吕岱,十分推重徐原(字德渊),推荐提拔他做了侍御史。性情忠直的徐原总是有什么意见就当面提出来。吕岱处理政事时常有失,徐原经常当面谏争,又在公开场合评论之,吕岱不仅不怪罪,反叹曰:“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后来徐原早逝,吕岱十分悲痛,说:“我以后再从何人处去听到我的过失呢?”古人为政立德的重要方面便是虚怀若谷,真诚欢迎和所取友人对自己的批评,用以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政声和操行。唐代诗人王健曾作《求友诗》:“鉴形顺明镜,疗疾须良医。若无旁人见,形疾安自知。纵令误所见,亦贵本相规。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他运用比喻说明人要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必须依靠正直的朋友。通过朋友的规劝、勉励、指正,求得个人德行的提高。只有这样,才是“君子之交”。

我们要交“君子”,在交友时要有选择,择善而交,择诚择信而交。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这种对待交友的主张,是和个人的德行、操守有关的。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豁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华歆的世俗和浮躁,使管宁难以以其为友,这说明了“友者,友其德也”这样一个道理,欧阳修在其《朋党论》一文中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相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宋人范仲淹曾以言事而遭到三次迁黜,他的朋友因此越来越少,只有王子野依然在范仲淹遭贬时还留他在京多居几日,“抵掌极论天下利病”。后来有人见了子野,害怕地告诉他,说如果有人告密朝里,要抓朋党的话,你将是第一人哩。子野却毫不在乎地说:“果得觇者录某与数夕之论进与上,未必不是苍生之福,岂独质之幸哉!”这就是古人所推崇的以“同志为友”,也就是志同道合者方可称得上朋友。为了朋友,为了真理,一切都可以不顾。由于有人在朝中作梗,销烟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禁鸦片,打击英人的猖狂气焰后被查办,遣戍新疆。清廷大学士王文恪在治理黄河时,朝廷又派林则徐一同协办。王、徐在一起成了好朋友。王深感朝廷不能用人,及完工之时,告诉林自己将极为向朝廷推荐。但是,朝廷始终不听,甚至有一次还说王是喝醉了,说了胡话。再谏,“上怒、拂衣而起”。王文恪回府之后,“归而欲仿史鱼尸谏之义,其夕自缢薨……”以死相荐友人,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但要古人们看来,“士为知已者死”,是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的。所谓的择善而交,尤其是“莫逆之交”“贪贱之交”往往是以同心相契,富贵不移,以道义为重的交往。历史上人们所最不齿的是那些以私利相媾和的“势交”、“贿交”,尤为痛恨那种卖友求荣的富贵易交之徒。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和痛心于朋友的势利,其情其义跃然于纸上。汉朱穆《与刘宗伯绝交诗》,痛斥旧友刘宗伯嗜欲无极,见利忘义的行为,提出“永从此诀,各自努力”,与其分道扬镳,同样也体现了重道义交友的原则。古人在极力推荐那种不慕势利、道义为重的交友思想的同时,亦努力将期付诸实践实践着,从而为后人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又促进了今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我们要摒弃自身的缺点,学习古人的优点,在为人外世,交友创业之中,以诚信为本,使自己的一个有“信”有“义”这人。在朋友危难之际,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济人于危难。

交友之道的另一方面是要能济人危难。朋友之间的道义往往以信诚为先,有危难总是能够帮一把。济人危难、助人为乐亦是一种社会功德。清人唐甄在《潜书·交实》中写明朋友在生活上应该互为关心。

范仲淹便是这样一个人。范文正公在睢阳,遣尧夫于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问寄此久近,曼卿曰:“两月矣。三丧在浅土,欲丧之西北归。无可与谋者。”尧夫以所载舟付之。单骑自长芦捷径而去。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曰:“东吴见故旧乎?”曰:“曼卿为三丧未举,留滞丹阳。时无郭无振,莫可告者。”文正曰:“何不以麦舟付之。”尧夫曰:“已付之矣。”

德行,是一个人的名誉和今后的为人外世的资本,是身后与生前的美丽阳光。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这是一个人德行的表现。德行通常并不是一种名声,而总是伴之以实际的行动。不仅仅拔刀相助见义勇力,其实倾囊相助、相挤亦是见义而勇为。《水浒传》上讲宋江有一江湖号“及时雨”。是说他在朋友有难时,不管认识与否,求到面前,尽力相助。这们民族尚以凝聚起来的一个动力实质上就是互助义举。朋友相交,仅以势利为前提,总是不持久的;但若不求图报,而求相知,却是永恒的。钟子期与方伯牙之间看似只是艺术爱好上的纯志趣相投与相知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细细考究,这个故事说明的是崇高纯真心灵的撞击,是对重视情谊最生动的表现。这里所说的知音决非对音律的有所悟透,而是人品、道德的敬重,以及为使友谊长久所进行的不断培养。是诚、是信、是义,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人们的交往依然需要从我们的先辈那里汲取营养。在志向上互相勉励,事业上目标一致,沟通思想,取长补短,团结尊重,互相帮助,坚持原则,互相爱护是我们今天交朋友的友谊方面的基本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从其本质内容上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当我们摈弃所有的自私、愚昧、盲从之后,新型的朋友关系就应该兼具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双重优点。在我们充分地了解、运用、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建立起真正平等、互爱、互助、无私的朋友关系和情谊。用你的真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欢乐,用你的诚信来赢得你事业上的成功。

4.真诚

——敞开心扉给人看

真诚待人,真诚做事,这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也只有这样品质的人,才会放开心扉给人看,使人们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支持他、便他的事业获得成功,使他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一个成功者要有真诚待人的习惯,用真诚的心灵赢得事业上的成功。

美国前总统提奥多·罗斯福一直是个受欢迎的人,甚至于他的仆人都喜欢他这个主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罗斯福的黑人男仆詹姆斯·亚默斯,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为《提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在那本书中,亚默斯说出这个富有启发性的事件:有一次,我太太问总统关于一只鹑鸟的事。她从来没有见过鹑鸟,于是他详细地描述一番。没多久之后,我们小屋的电话铃响了。我太太拿起电话,原来是总统他本人。他说,他打电话给她,是要告诉她,她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又说如果她往外看的话,可能看得到。他时常做出像这类的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即使他看不到我们,我们也会听到他轻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呜,呜,呜,詹姆斯!这是他经过时一种友善的招呼。”

这样的一个人恐怕确实很难让别人不喜欢他。罗斯福下台以后,一天到白宫去拜访,碰巧塔虎脱总统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诚喜欢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全表现出来了,因为他向所有白宫旧仆人打招呼,都叫出名字来,甚至厨房的小妹也不例外。书中写道:“当他见到厨房的欧巴桑亚丽丝时,就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回答他,她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有些不平地说,’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亚丽丝端来一块玉米面包给他,他一直走到办公室去,一面吃,同时在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跟他们打招呼……”“他对待每一个人,都同他以前一样。他们仍然彼此低语讨论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着泪说:这是将近两年来我们唯一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完善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我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备。你完全没必要对你的那些完全值得信赖的同学真真假假,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因为这种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事,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肯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其实,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在内隐封锁的一面和开放的一面,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在人们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防备猜疑被诚信取代,就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我们与人交往,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批评确不大讨人喜欢,但你不妨换角度去使理解接受了,从而沟通彼此心灵,发展友情。

2.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何许人也,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3.要想得到知已的朋友,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怀。只有讲真话、实话、不遮掩、不吞吐,必然会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正如谢觉哉同志在一首诗中写道:“行经万里身犹键,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晏子春秋·内篇存下》中就有“信于朋友”的话,把“信”看成是朋友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封建社会被视为五常之一的“信”是人的一种美德。过去小孩子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就有专门讲交友的章节,并有种种概括:“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劲之交相如与廉颇,总角之好孙策与周瑜,这里所指的都是来源于真诚待人的深厚友情。

我们要懂得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异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然而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未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了光彩。

如果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人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人的共鸣。“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生活中应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也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心灵才会美好而快乐,才会安全地生活每一天,才会在你的事业上获得更多真诚的帮助。

人们常用“精成所至,金石为开”来表达真心诚意可以解决很多难题。有一位出版商讲过一个故事。“我刚出道时,一直希望能有个名作家的著作让我出版,但没什么资本,一直不敢去和那些作家接触。可是我实在想极了,有一天,便抱着我从报上剪下来的某位作家的文章,硬着头皮去拜访那位作家。我坦然地说明自己的状况,也表明了出书的意愿,这位作家不置可否,但也没有给我坏脸色看。我无功而返,过了一个月,我又去看那位作家,诚恳地说明我的想法,就这样去了10次,前后经过了半年,我获得了这位作家一本新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你把你真诚的心扉敞开给别人看之后,真心诚意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去加以分析的,我只能说,“真心诚意”是一个人真实内心的自然涌现,所以能直接感动对方,和对方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现实利益的层次。“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面三分情”,这是人都有的一种感情。真心诚意不仅可以解除对方的武装还可以激起对方同情不忍之心,因而松懈了他自己的的立场——“看他那么真心诚意,就接受他的要求吧!”——总是会这样想。因为如果拒绝,自己多少也会自责,认为自己太无情了,因而难过半天。这是人性中“善”的作用,是很奇妙也很微妙的现象。

我们要抱定“真诚”这两个字,是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

不造作、不虚假,没有欺骗也没有心术的情感便是“精诚”即“真心诚意”的本质,只有这种情感才能真正的感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认同你。

用“真心诚意”做事,容易获得别人的合作,甚至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用“真心诚意”做人,则容易获得别人的接纳。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心诚意”?

既然是真心诚意的,就要不怕困难,锲而不舍,敢于付出,用诚实谦和的态度去做事,去感动他人。

锲而不舍。换句话说,不计时间,不计次数地持继下去,因为时间也是一种“支出”,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早就放弃了。

不惜工本。人都怕花无谓的钱,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敢花这种钱吗?这么说,穷困的人就没希望表现出他的“真心诚意”了?那也不然,你大可坦白说明自己的情况,对方会针对你的状况另行考虑的,“诚于中,形于外”,对方是会感受到的。

态度谦和:十足的真心诚意也会被狂傲无礼抹熬,尤其是当你是有求于人时。

要做到对人真心诚意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对人感兴趣并真挚关切。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

为发展人格起见,我们必须懂得,个人的性格魅力的产生是因为自己对他人感兴趣,由发自内心的喜爱形成的。把这种魅力发展起来,待人接物既可处处制胜,对人的兴趣亦自然地滋长,同时,吸引人们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起来。

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故事。你只要对别人真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查尔斯·伊里特博士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大学校长就在于他对别人的事情同样强烈的感兴趣。有一天,一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克兰顿去校长室去借50美元的学生贷款,这笔贷款获准了。克兰顿回忆道:“接着我感激万分地致谢一番,正要离去的时候,伊里特校长说,‘请再坐会儿。’然后他令我惊奇地说:‘听说你在自己的房间里亲手做饭吃,我并不认为这坏到哪里去,如果你所吃的食物是适当的,而且分量足够的话。我在念大学的时候,也这样做过。你做过牛肉狮子头没有?如果牛肉煮得够烂的话,就是一道很好的菜,因为一点也不会浪费。当年我就是这么煮的。’接着,他告诉我如何选择牛肉,如何用温火去煮,然后如何切碎,用锅子压成一团,放冷再吃。”校长如此地关心一个低年级的学生这使克兰顿非常的感动。

一个人在事业历开创过程中可以能过通过对别人显出你的兴趣来结交更多的朋友,甚至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查尔斯·华特尔,属于纽约市一家大银行,奉命写一篇有关某一公司的机密报告。当他知道一个大工业公司的人董事长拥有他非常需要的资料时,他便去见那人。当华特尔行政先生被迎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时,一个年轻的妇人从门边探头出来,告诉董事长,她这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我在为我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董事长对华特尔解释。

然而这位董事长总是对华尔特先生的问话含糊概括,模棱两可。他不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无论怎样好言相劝都没有效果。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不切实际。“坦白说,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华特尔先生说,他把这件事在班上提出来。“接着,我想起他的秘书对他说的话——邮票,12岁的孩子……我也想起我们银行的国外部门搜集邮票的事——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上取下来的邮票。”“第二天早上,我再去找他,传话进去,我有一些邮票要送给他的孩子。我是否很热诚地被带进去呢?是的,老兄。在我看来,既使是竞选国会议员他也没有这种握手的热诚。他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我和乔治将会喜欢这张,’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瞧瞧他儿子的一张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在我还未提议他时,他已经告诉了我所有我想知道的。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诉了我,然后叫他的下属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他还打电话给他的一些同行。他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一古脑地告诉我。如果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看我此行大有收获。”

要对别人表示你的关切是好的,但前提一定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东西,才会为人所接受。

马汀·金斯柏曾经在纽约长岛参加我们的课程。他说他的一生实际上被一位护士给他的关切深深影响:“那天是感恩节,我只有10岁,正因社会福利制度而住在一家市立医院,预定明天就要动一次大整型手术了,我知道以后几个月都是一些限制和痛苦了。我父亲已去世,我和我妈住在一个小公寓里,靠社会福利金维生。那天我妈刚好不能来看我。”“那天,我完全被寂寞、失望、恐惧所压倒。而我的妈此时应是在家中孤零零地一个人为我担心,甚至于她没钱吃一顿感恩节的晚餐。”“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把头埋进了枕头下面,暗自啜泣,全身都因痛苦而颤抖着。”“一年轻的实习护士听到我的哭声就过来看看。她把枕头从我头上拿开,拭到了我的眼泪。她跟我说她非常的寂寞,因为她必须在这天工作而无法跟家人在一起。她又问我愿不愿和她一同进晚餐。她拿了两盘东西进来:有火鸡片,马铃薯泥,草莓酱和冰淇淋当甜点。她跟我聊天并试着抚平我的恐惧。虽然她本应四点就下班的,可是一直陪我到将近11点才走。她一直跟我玩,聊天,等到我睡了才离开。”“我过过很多感恩节,但这个感恩节我始终不能忘记,我还记得一个陌生人的温情驱散了我那个感恩节中的沮丧、恐惧、孤寂。”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表达你真诚的帮助,你的举动才是明智的。我们要记住这条原则,在今后的事业、生活中,养成真诚的习惯和生活态度,做一个真切关心他人的人。

5.守信

——一诺千金

讲信义,诚信之人都是讲信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说过的话一定算数,无论大事小事,一诺千金。

我们一定要记得中国人以信为本的做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要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守信的人,才会有人信任你。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你的事业才有望发展,壮大并蒸蒸日上。

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会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依赖的。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把信用、信义看得很重要。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清代顾炎武更是以“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做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两年后的秋天某天,落叶萧萧,篱菊怒放,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强劭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范式怎么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尉宽慰儿子而已。等到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从山阳赶到了汝南。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讲信用,守信义不仅是立身处世之道,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更是在体现对人尊重的同时,尊重了自己。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小信成则大信也”,无论是治国持家不是做生意,讲信用在其中必不可少。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你无法对一个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的人判断他的行为动向。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而言。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只有有魅力的人才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卡耐基向人们讲述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一篇文章,题目《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文章最先发表在1899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世人所知。纽约中央车站曾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出去。

日军在日俄战争时从俄国俘虏身上发现,于是他传入了日本。

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之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一篇短文。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经被印了亿万份,相信这个作者的纪录无人可破了。这篇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是无人知道加西亚在古巴丛林里的确切地点,所以写信、打电话均不可能。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有人对总统立,“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又徒步走过一危机四伏的国家,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卡耐基说: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卡耐基说: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是加强一种敬业精神而非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或聆听他人的谆谆教导。要像罗文那样恪守信义,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卡耐基总结道:我佩服的人有很多,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才。

自古以来,讲信义的事为大家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守信义的人,敬仰他们的高贵的精神品格,这种守信的品格,这种一诺千金的诚信,也正是人们所崇尚的。

在崇尚之余,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是这类人,那么就让我们从自己开始,养成守信的习惯做一个讲认义的人吧。

6.谎言失信于人

真诚、俭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一颗诚实的心去对待,因为诚实是立身之本。在创业的时候,诚实守信要胜过词藻华丽的广告。把你的事业建立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之上,你最终会取得成功。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人讲过诚实的益处。有些人说,他们曾经因为不诚实得到教训,也曾因为诚实而受到奖励。对于那些讲究商业道德的人来说,诚实是第一要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香港金利来公司曾经和一家报社联合举行一次活动。奖品是金利来领带。活动结束后,负责发放礼品的一位姓罗的女记者把剩下的三条领带交还给了金利来公司。这件小事却让金利来公司的总裁曾宪梓感动不已。几年后,金利来公司全面进入大陆市场,组建一个分公司。在招聘经理时,曾先生最先想到了那位记者。“真理、正直、公平和高贵是永远分不开的”,一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给他的儿子写信说,“谎言来自卑鄙、虚荣、懦弱和道德的败坏。谎言最终会被揭穿,说谎者令人鄙视。没有正直。公平和高尚,就没有人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说谎的人迟早都会被发现,甚至比他自己想像的还要快。你真正的品格一定会为人所知晓,一定会受到公正的评价。”

有个人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人在火车上坐下后,把自己的包裹和行李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后来,车上人越来越多,车厢越来越拥挤。这时,有一位先生问他旁边的座位是否有人。他说:“有人。那人刚刚去了吸烟车厢,他一会儿就回来。你看,这些东西就是他的。”但这位先生怀疑他所说的话,就说:“好吧,我坐在这儿等他回来。”于是,这位先生把行李和包裹拿下来,放在了地板上和行李架上。这个人怒目而视,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那位在吸烟车厢的人是他编造出来的。不久,这个人到站了,他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但那位先生说:“对不起,你说过这些行李是一个在吸烟车厢的人的。我有义务保护这些行李不被你拿走,因为你说这些行李不是你的。”这个人发怒了,他开始骂人,却不敢去碰那些行李。乘务员被叫来了,他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后说:那好吧。我来掌管这些行李,我会把它放到这一站。如果没有人认领,那就是你的。乘务员对着那个为了占座位而否认自己行李的人说。在乘客们的哄笑声和鼓掌声中,这个人没带行李就灰溜溜地下了车。他刚下车,火车就开动了。第二天,他拿到了自己的行李。为了霸占一个不属于他的座位,他撒谎了,为此他受到了惩罚。

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接着讲更多的谎言。在他悔悟以前,情况会变得很糟糕。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恶果。一个人如果讲过一个小小的谎言,就会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个斑点,就像水果刚刚开始变质时的小斑点。一旦你允许自己讲一次谎话,那么你会发现你很容易说第二次谎话。

如果一个年轻人一开始就有坚定的意志,保证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完全真实的,他的每一个诺言都要兑现,如果他把自己的声誉看作无价之宝,觉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注视着他一样,他不能说一丝一毫的谎话;如果他在人生之初就有这样的立场,那么他会最终获得无上的声誉,获得所有人的信任,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在南北战争中,当罗伯特·李将军在和一个军官讨论进军方向时,一个农民的儿子不经意间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原来他们军队要向葛底斯堡进军,而不是向哈里斯堡进军。这个孩子通过电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总督阿廷。总督说:“如果我能知道这个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愿意拿我的右手来交换。”一个下士说:“总督,我认识这个男孩,他不可能撒谎。他是个正直的人。”15分钟后,联邦军队行进入了葛底斯堡,获得了大捷。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贵的品格和认真的态度,要渴望真理。如果人们在商业交易中都很真诚,讲真话,那么双方的合作就不会破裂。商业交易需要双方都做到正直诚实。当人们不再互相信任的时候,就永远不会达成交易了。也只有诚信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未来的成功者。

7.背信弃义,轻诺寡信

人们通常将那些违背诺言,丢弃道义的人说成是背信弃义。背信弃义者的是一种典型的无德无义之行径,是一种弱小和小人的举动。为着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迫于某种不得以的压力,违背了信诺,放弃了良知和公德,做出了背信弃义的坏事情。

人与人,集体与集体或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时常发生这样的事,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但是他们行为也很耐玩味。一方面,就一个普通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背信弃义,总有他们的苦衷,在他们的内心里,也许出于无奈,就他们出于无奈这点看,他们是弱小的。

但是背信弃义又冒着违背社会公德的危险,从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看,他们又可笑地“敢作敢为”,如果把这种冒天下人大不韪的“勇敢”用于承担责任和公德,不是为天下人称颂了吗?人不可无信,也不可无义,否则必为人所唾弃。

甚至你有一次失信于他人,你心里的自谴也许就是永远的呀!它们像一根潜在的绳索,会让你下了地狱也寝食不安。所以,别背信于天下和他人。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晋惠公胄信弃义的例子。秦国帮助晋公子夷吾回国,助他当上了国王。晋惠公不但不履行他原来许下的许多诺言,而且还做下很多背信弃义的事情。晋国发生饥荒,秦国主动为他们送去粮食,使其度过难关。而秦国发生饥荒时,晋国不但不主动输送粮食。而且还禁止民问卖粮到秦国去,一副落井下石的“小人”相。秦国为此发动战争,活捉了背信弃义的晋惠公及其随从大臣。后来虽然放回去了,但晋惠公终究改不了背信弃义的本性,他在国内得不到人民拥护,在国外又得不到诸侯的信服。最终还是由公子重耳(后来的晋义公)取代了他。

在上例中,晋惠公由于屡失信于天下,最后自绝于天下,失去了君主的地位,不得善终。而三国时的诸葛亮,正是由于他信誉卓著,因此,连极难和解两南众小数民族也被他融通了。诸葛亮充分地使用信义获得了大西南民族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信义的力量之强大了。

信、义是中国文化中的深刻和精辟部分,它贯通了人性的本质、生活的准则及事物的规律性。人们时下说:“重合同,守信誉”“质量信得过产品”等等都离不开遵循信义的道理。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说,信义应是一笔潜在的资产和财富。现代社会中或是团体、地区、国家之间的交往中人信义尤其重要,如果你不守信义,你马上就会遭受损失,马上就会失去很多的机遇和朋友,马上就会影响你的形象和整体计划。凡大成就者都是最有信义者。一个人可因守信义获得逐步的成功,一个单位可因执行信义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国家可因遵循信义而走向强盛。

人生最忌讳的是违背信义,丢失信义;谁注重信义,诺守信义,谁就会收获甚大,取得甚大。

现代以商业立国,商场如战场,但商业战场中最重要的规则便是信用。要是没有信用,像汇丰银行、通用汽车公司之类,可能不会延续百年直到今天。

由此看来,轻诺寡信是做人应该忌避的。藤田田的经商信条是“吃大亏也得守约”,他曾两次以自己的亏损来信守合同,而赢得了世界犹太商人的信任。1968年美国石油公司向他订购300万把餐刀和叉子,交货期为9月1日,交货地点是芝加哥。该公司是犹太人的公司。藤田田请一家日本厂家赶制这批定货,但该厂延误了产品的工期,考虑到这是与犹太商人做生意,一旦失约,犹太人决不会再信任第二次,藤田田于是决定用昂贵的空运来按期交货。租飞机到芝加哥要3万美元,只运300万把餐具明显不合算,但藤田田还是包租了波音707飞机。由于他信守合同,藤田田又得到了第二批600万把餐具的生意,但是福不双至,生产厂家又是没有按期完成任务,藤田田只好再次租用飞机。两次租飞机使藤田田经济上蒙受极大的损失,然而藤田田的美誉传到世界各地犹太商人的耳朵里。取得了掌握世界各地贸易实权的犹太人的充分信任,藤田田的订单源源而来,财运好的挡不住。

欺骗别人等于欺骗自己,因为言而无信的人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最后陷于孤立而一事无成。明知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履行某种诺言,却要夸海口,打包票,这同样是要不得的,生活中这类轻诺寡信的事,还为数很少吗。如有的人为了捞更多的钱,在同一时间,分别承诺下几个任务,结果每项任务都完成不好。这个人的初衷也许是怕失去机会,但最后他失去的,也许是比机会还重要得多的东西。作为谋略,千金一诺有着更为广泛的妙用,它可以在你受挫折的时候给你必要的支持,保证你有足以东山再起的人际关系、财礼襄助等,它可以给你带来可靠的机遇,因为你已经赢得了别人的信赖和承诺。

通过出卖朋友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事实上是一种叛徒。叛徒总是为人痛恨。出卖朋友和出卖国家一样,都是一种变节行为。可以出卖朋友的人,也可以出卖国家。叛国者肯定会出卖朋友。

可以这样说,在人的诸多不光彩和屈辱的行为中,叛卖是一种最不光彩的勾当。即令是叛卖者自己,也会因此而蒙上沉重的着耻阴影,在惶惶的不安中,苟延残喘。这种以他人之血染红自己顶子的做法,委实太卑鄙。

无论古今中外,对卖友求荣者的谴责痛斥,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民族存亡、国家危难的动荡时期,人们怀着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信念,怀着对英雄和伟大事业的崇拜,思想产生了飞跃,感情得到了升华,更不能容忍任何叛变的行为。生而为人,人的高贵心性,必须拒绝这种阴暗的勾当。因为在崇高和卑劣,生存和死亡之间,个人的选择只能从属于壮丽的事业。

汉奸甫志高就是个无信的小人。在《江姐》这出戏里,有一个亦在革命队伍中的人,他叫甫志高。此人投机革命,对人民的事业没有坚定的信念。当革命形势处于严峻阶段时,他便露出了叛变的嘴脸。江姐,就是被他出卖的一个优秀共产党人。江姐为人民求解放的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移。他的丈夫也被敌人逮住杀死,割下头脑,悬于城门之上,其状甚惨烈。但是在这种极其严酷的阶级斗争中,江姐并未被吓倒和屈服,她在狱中,仍化悲惨为力量,坚持狱中斗争,她的事迹成为众多革命志士的学习榜样,临终就义时也没有软一下革命战士的骨头。可是甫志高却大为不同了,他被敌人逮捕后,经不住敌人的软硬兼施,变节投敌。以后为虎作怅,大肆破坏山城地下党组织,变成敌人的走狗。可是甫志高并没有落得好下场,双枪老太婆击毙了他,结束了他的叛徒狗命。甫志高被击毙后,留下了永久的恶名。

叛徒之所以中道变节,投敌叛国,皆是因为他们意志软弱,缺乏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敌人残酷的打击和引诱面前,最终屈服。可见屈眼的结果并不好受。敌方因为你的前头缘故,不可能真正信任和重用你,你在敌方那里也只是一只被利用的狗,利尽便被扬弃。在友方,因你中道投敌,给战友造成极惨损失,友方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誓不罢休。因此,既然献身一种事业,就要作好为它牺牲的准备,生当为人杰,死亦为英雄。这样不失英雄本色,千古留名。相反在关键时候软了下来,一念之差,千古非难。

通过出卖别人,以求荣华富贵的人有。为了知遇之恩,朋友信义,赴汤蹈海,在所不辞的情义之士也有。背信弃义终不会有好报。这是中人的习惯思维,不能改变,在舆论上是这样,在舆论的影响下,现实中的结果,也成了一种趋势。谁也摆脱不了这诅咒。而情义之人,处处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再加心存坚定的信念,总是能度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种人与前一种人,做法相反,运势也相反,尽管尝尽了苦难,终有好结果。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持有的价值观念。一个与文化和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是众矢之的,飞得再高再远,也会被射落下来。所以卖友求荣是大忌。

背信弃义,轻诺寡言,大到使一国灭亡,小则使一个人被唾骂,留下千古骂名。一个人要想在未来十年里取得成功,就一定要以信为本,坦诚待人,方成大事。

8.取信于人成大事

凡事要取信于人。评古论今,凡成就大事者都是取信于人的人。今天,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当然是不能例外。只有养成诚信的习惯,才会在事业合作中取信于人,才能够成就大事。三国时,蜀汉建兴9年,诸葛亮用木牛运输军粮,再出兵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祁山堡)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费曜、戴陵、郭淮诸将领,征发曜、戴陵二将屯扎,自己率大军直奔祁山。面对着兵多将广,来势凶猛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于是命令部队占据山险要塞,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紧要时刻,蜀军中有8万人服役期满,已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乡。魏军中有30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蜀军会在这8万老兵离开更显单薄。众将领都为此感到忧虑。这些整装待归的战士也在忧虑,生怕盼望已久的回乡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估计要到这场战争结束方能回去了。于是不少蜀军将领进言希望留下这8万兵,延期一个月,等打完这一仗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帅三军必须以绝对守信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民。”诸葛亮停了一停,又道:“何况远出的兵士早已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终日倚门而望,盼望着他们早日归家团聚。”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令所有准备还乡之人在意外的同时也是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纷纷说: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高昂,磨拳擦掌,准备痛歼魏军。诸葛亮在紧要关头不改原令,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动员令。他运筹帷幄,巧设奇计,在木门设下伏兵。魏军先逢张癭,是一员勇将,被诱入木门埋伏圈中,弓驽齐发,死于乱箭之下。蜀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魏军大败,司马懿被迫引军撤退。犒劳三军之时,诸葛亮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取信于士兵,宁使自己一时为难,也要对士兵、百姓讲诚信。一次欺诈行为可能会解决暂时的危机,但是这背后所隐伏的灾患比危机本身更危险,对此,诸葛亮是深深了解的。

在商业活动中,欺诈的行为也许能为你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他人对你的信任,没有信誉的人,在社会中难以立足,也不会有人愿意和你共同合作。

作为经商之本的信誉,就某一意义来讲,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古至今凡是真正经商致富的人,都把信誉放在首位,信誉、诚实无欺一直被视为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孟子指出:“偏激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淫说乱语,我知道它的所指,奸邪的话,我知道它的恶意所在,吞吞吐吐之言,我知道它回避的是什么。”这是公孙丑问什么叫知言时,孟子的回答。这就是说,片面、失误、歪邪、理屈这四种过失都与人性的偏激、淫荡、奸邪、躲躲闪闪四种本性有关。因为人的言语,是出自于人的思想,从他言语的错误,可知他思想的错误。且内心的真诚至虚伪,尚不可蒙蔽于人,更何况昧得无理之心去欺骗上天呢?

诚信在世间最重要的。欺诈之绩,时间长了,人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就会鄙视他、蔑视他、疏远他。一个人要讲信用,国家的统治者要对人民讲信用,没有信用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克服困难,诚信为重。忍住欺诈之心才能让人佩服你,倾其所有为你效力。诚信在私交中也好,经商、治国中也罢均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们做要讲“信”字,但这也是有个度的,也就是说,讲诚信也要看对象,看情况。

诚信不欺诈是分对象的,对于敌人若仍讲诚信,那无疑是暴露自己,受害了自身。东汉末年,关中豪强董卓把持朝政,废去少帝刘辩,立9岁的刘协为献帝。他自封为相国,独揽大权,一切仪仗服饰与汉献帝完全相同。汉朝的文武大臣们对于董卓的嚣张气焰,图谋篡汉只能敢怒不敢言。一天,司徒王允以自己过生日为名,宴请朝臣。酒过三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大家十分吃惊,忙问道:“今天是司徒的生日,为什么忽然这么悲伤?”王允说:“今天并不是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又恐董卓疑心,所以假托是我的生日,以请诸位前来商议大事。当今董卓霸权欺主,社稷危在旦夕,我身为朝廷命官,却不能为国尽力,想到此不禁悲痛流泪。”众人听了都有同感,无不潸然泪下。唯有骁骑校尉曹操仰面大笑,出语惊人:“难道诸位在此从黑夜哭到天明,就能把董卓哭死吗?”王允见状,忙走到曹操面前问道:“孟德有何高见?”曹操说:“我近来屈身服侍董卓,是想寻找机会除掉他,幸好他没有看出我的用意,反而对我愈加信任。我听说司徒有一把宝刀,如果能它借给我,我愿为国除害。”于是王允马上把七星宝刀赠给了曹操。第二天,曹操带着刀来到相府,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一旁。董卓见曹操来了,问道:“你怎么现在才来?”曹操随口答道:“因为我的马不好,走得太慢,所以来迟了。”董卓听后对吕布说:“我儿,你从最近西凉进贡来的好马中,挑一匹给孟德。”说完侧身躺下。吕布应声下去了,屋里只有董卓和曹操两个,这真是天赐良机。曹操急忙从怀中抽出刀来,正要行刺,不料被董卓从床里边的穿衣镜中看得一清二楚。董卓急转身问道:“你想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到了门外。眼见行刺不成的曹操连忙灵机一动,跪下说道:“我前日得一宝刀,愿将其献给丞相。”迟钝的董卓竟然相信了。他起身接过刀来一看,果然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宝刀,于是高高兴兴地转手交给吕布,让他代为收下。倘若当时陷入危险境地的曹操不使诈术骗过董卓,恐怕他刺杀不成反而先丢自己的小命。曹操知道自己刚才的急中生智,虽暂时骗过了董卓,但瞒不过其他人,但尽快设法脱身。正盘算着,吕布带曹操到外面看马。曹操一见马就赞叹道:“真是一匹好马,我想骑上试试。”董卓从后面跟了出来,笑着点点头。曹操立即飞身上马,加鞭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等到曹操走后不久,董卓的谋士李儒听完董卓的叙述,立即明白了。李儒一听,连说:“丞相错也,那曹操分明是想行刺丞相。他见事不成,才编此谎言。”董卓转念一想,果然如此,急忙派人去追。谁知曹操在京师没有家小,单身一人,此时早已不知去向。董卓悔之莫及,只好悻悻地通知附近州府严加缉拿。

在这种关系到生死的时候,对于一些不说讲诚信的人和事,就要灵活变通。一个人在事业的创立与发展中同时要注意变通。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那些本不怀好意的人,就不应讲诚信,下面有一个故事,希望能让青年人引以为鉴。

欺诈之忍一是要重诚信,说话算数,不欺骗他人,另一方面是提高警惕,严防骗子们的诈术。老老实实的人若总是受人欺骗,屡次让骗子得手,这也是不行的。唐朝懿宗年间的一天,长安城的皇城朱雀门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在人群中央,大安国寺的一名和尚正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地向户部的几位官吏询问和解释着什么。和尚说:“昨日,皇上和几个侍从身穿布衣到大安国寺私访,取走了江淮贡使寄放在寺中的绫缎千匹,叫我今天到这里来取单据。”几个官吏被和尚的一席话说得莫名其妙。看样子,这和尚也不像是无事生非之辈,于是,官吏们就把和尚带进官衙细问详情。进了官衙后,和尚喝了点水,定定神,将昨日发生在大安国寺内的事情从头到尾,又仔细地讲了一遍。几个气度不凡的人,于昨天响午来到了大国寺,其中一人更是酷似当今皇上,寺内的和尚见状急忙上前,正准备询问时,门外又有几个施主进寺,和尚忙于接待,顾不得再问,就让那几个人迳直往后殿走去。也不知怎么的那天来了那么多的香客,使得门前接待的几个和尚应接不暇。那个酷似皇上的人进到后殿,问寺内的和尚,寺内有什么东西可以借用。不了解来人身份的和尚自然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什么是好。这时,跟在那人身后的一个随从打扮的人,对和尚施了个眼神,并将其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当今皇上吗!”和尚一听是皇上,吓得不知所措。他知道当今皇上确有喜欢穿便衣私游寺庙的习惯,前不久还来过大安国寺。想到这,和尚忙跑过去,点头哈腰地说:“有,有。”对此,皇上只是一副不介意的模样,又问道:“是些什么东西啊?”和尚不敢隐瞒,如实报告说:“寺中有前几天江淮各地运来进贡朝廷的东吴绸缎千匹,因未到规定交纳的时间,暂寄存在本寺。”皇上说:“能先借给寡人一用吗?”因事关重大,和尚不敢作主,说要请示方丈。听说这话的皇上脸上呈现了不悦之色,而几个随从更是对和尚不住的威吓相逼或好言劝谏。弄得和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皇上转过身,语气平静却显得带有威吓地问:“你的法号怎么称呼?”和尚一听这语气有点不对味,不敢再迟疑,忙领着他们来到放绸缎的地方。皇上看了看,马上对随从说:“叫他们进来搬运。”随从们转身出去不久,就带来几个人,搬的搬抬的抬,不一会儿,数千匹绸缎就被搬运上车拉走了。皇上也从容地出了寺门,钻进一辆车子,朝皇城方向驶去。临走时,一个随从对和尚说:“你明天可以去户部领取收据。”和尚连连点头,满脸陪笑地把他们送走了。于是和尚便在他们说的第二天来皇城索取收据了,也就发生刚刚的那一幕。户部官员听完了和尚的叙述后,忙派人去官中查询昨天圣上的行踪。很快,进宫的人回来说:“昨天皇上压根儿就没出过宫,更不用说去什么大安国寺了。”和尚一听这话,一下子急得昏了过去,旁边的人忙灌水施救。原来,这些来大安寺取绸缎的人是一伙乞丐。他们打听到大安国寺内存放了数千匹绸缎的消息,苦于大安国寺墙高院深,难以得手。后来,利用当时皇帝喜欢私游寺观的信息,选了一个相貌和体态与皇帝相似的人,扮成皇上私访,骗走了这批绸缎。同时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还制造混乱局面,派了一些人扮成施主,一批批混入寺中,分散寺中和尚的注意力,使和尚们应持不暇。

可见,万事都是在变化的,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讲诚信的同时更要注意到你所讲诚信的对象的性质。只有这样,才会有的言矢,不致出错。

总之,诚实信用是一个人成大事的必备要素之一,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欲成大事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

第二章 好奇

一个成功的人要注重现实。社会并不是仅仅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还将发展的重担压在你的肩上,这就要求你要重视真正的生活。段水平的话让我们记住,只有充满好奇心,才有可能成功。

1.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成大事者的秘诀在于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心,但自懂事之日起,我们就开始接受这样一种早期社会教育到父母和社会往往鼓励我们要行事谨慎,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提倡办事稳妥,反对冒险行事,或许我们至今还记得那些早期接受的训导:“做事要三思而行”;“不懂千万不要乱动”;“不要去做任何没有任何把握的事情”;“不要冒险”;“千万不要涉足于未知”;

这种早期的教育往往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致使你在许多方面不能得到现实的幸福,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回想一下那些流传于世的伟人事迹,我们无不惊叹:他们都是那些勇于探索未知,并向无知作出挑战之人。著名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毕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他在一篇题为“我的信仰”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物便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

其实,神秘的未知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源泉,也是人的发展与激情的源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将未知与危险等同起来。他们认为,生活的目的不过是墨守成规。因循熟知的事物,因而他们总是希望知道自己走向哪里。只有那些莽撞之人才会冒险去探索生活的未知领域,而且当他们苦苦探索之后,结果往往人吃一惊,深感失望,甚至惊慌失措。

也许你经常有这样一种生活体验:对那些每天接触并熟知的事物,你似乎十分厌倦,不再愿意在每天到来之前便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如果在问题还没有提出之前,你便已经知道其答案,那么你就不会有所发展。令你印象最深的时刻,也许正是你本能地投身于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兴奋地期望神秘的未来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成绩不好,他的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就有磨练的机会。他12岁就要到火车上卖报纸,结果,火车上的工作人员因为赶他赶不走,就打了他一巴掌,没想到一打耳就聋了。在这样一个非常困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跟人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他惟一最大的资产——看到什么都很好奇。爱迪生好奇到什么程度呢?他的老师每次买教具到教室,他一定打开来玩,来看看,来探索,问题是看完、玩完之后,装不回去。所以他老师很头痛,就交待他妈妈说:“你儿子这种喜欢拆东西的习惯一定要改。”结果爱迪生的妈妈告诉老师什么?“老师!我看你不对喔,我观察我儿子那么久,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比别人喜欢拆东西,现在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孩子就跟别人一样了啊!”所以爱迪生的妈妈就告诉她儿子说:“儿子啊,你那个喜欢拆东西的习惯,要继续保持下去。”妈妈的鼓励奠定了爱迪生一生成功的基础。

同样,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保持好奇心,充分发挥好奇心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一切,去努力、奋斗,才能在未来十年里成为一名成功者。

2.探索进取,成功之路

探索进取,是连结你与成功的一条路,一个想要奔向成功的人,他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只有踏踏实实,不停地探索前进,才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基于此点,有一位学者给人们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向前线挺进》的作者马登。马登在7岁时就成了孤儿,生活迫使他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生存方式。成为孤儿并没有使他困惑,他找到了炽烈的愿望,发展成了崇高的信念,使他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值得生活的美好的世界。在那场经济大恐慌之前的经济繁荣时期,马登开办了四个旅馆。他把这四个旅馆都委托给别人经营,而他自己则把时间用于写书。实际上,他想写一本能激励美国青年的书,正当他勤奋地写作时,令人啼笑皆非的命运捉弄了他,考验了他的勇气。他相信:要把每一时刻都当作重大的时刻,因为谁也说不准何时命运会检验你的品德,把你置于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去。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开始检验马登的品德了,把他安排到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去了。那场经济大恐慌袭来了,马登的两个旅馆被大火烧得精光,即将完成的手稿也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他的财产都付诸东流了,但是马登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相信,不断探索和进取会使他拥有一切。他审视周围:经济恐慌是由恐惧引起的,诸如恐惧美元贬值、恐惧破产、恐惧股票的价格下跌、恐惧工业的不稳定等。这些恐惧致使股票市场崩溃:567家银行和贷款信托公司以及156家铁路公司都破产了。失业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而干旱和炎热又使得庄稼作物欠收。马登看着周围的人们,觉得有必要来激励他的国家和人民。占据他身心的是一种崇高的信念,马登把这种信念同积极的心态结合在一起,他又开始前进探索了。他的新座右铭是一句自我激励语句:“每个时机都是重大的时机。”他告诉朋友们说:“如果有一个时期国家很需要积极心态的帮助,那就是现在。”他在一个马厩里工作,只靠1.5美元来维持每天的生活。他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终于在1893年完成了初版的《向前线挺进》。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它被公立学校作为教材和补充读本,它在商业职工中广泛传播,它被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以及牧师、企业家和销售经理推荐为鼓励人们采取积极心态的最有力的读物。它以25种不同的文字同时印行,销售量高达数百万册。

马登和我们一样,相信人的品质是取得成功和保持成果的基石,相信进取和探索是通向成功之路。他指出成功的秘密,有比谋生重要千倍的东西,就是追求崇高的生活理想,不停地探索与进取。

那些为了金钱而牺牲家庭、荣誉、健康的人,一生都是失败者,尽管他们敛聚了不少钱财。

也许马登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他们拥有进取的精神,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他们就可以取得成功。《向前线挺进》有助于全体人民把消极的态度改变为积极的态度,这也许完全可以作为马登的报酬。何况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他的那种影响。

马登证明了:强烈的愿望能够产生动力,引起行动。这是为了取得伟大的成就所绝对必要的。靠勇气和进取才能把崇高理想变成现实。

实现理想是需要勇气的。

你可能会孤军作战和受人讪笑、轻视,就像伟大的发明家、哲学家和天才,也可能会被称为“疯子”、“傻瓜”或“怪人”一样。专家们也不能断定你所努力进行的事是不能做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断的努力终会使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人只有为理想而奋斗才可成功。从古至今,凡成大事,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苏东坡在研究古人的成才经验时,得出了:“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的结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你只有进取的勇气而没有志向,那你就不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你最终也不会成才。立志就是成才的大愿望就是你确定的奋斗目标及你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下的决心。“志”反映着你的理想和追求,规定着你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它是鼓舞你不断前进的力量。你一日确立了志向之后就不要轻易地改动,更不要见异思迁。

古人云:“志于彼又忐于此,则不叮名为志,而古谓之无志。”

因此,你立志之后必须专一,你只有把精力全都集中在确定的目标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才会得到成功。

陈景润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数学家,他在他的老师沈元处第一次听到哥德巴赫猜想时,就给自己制定了攻克这个难关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使他在以后有限的生命里沉迷于数学王国之中,呕心沥血,探讨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日以继夜地钻研着“哥德巴赫猜想”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只有循序渐进,不停地奋斗,每分每秒,才能脚踏实地,取得辉煌的成功!

3.敢想敢做他人不敢之事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默默无闻,苦苦挣扎,从根本上讲,乃是他们的心底害怕成功,因而不敢选择成功。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经济情况十分窘迫,他的太太也有很多委屈,说是不敢走出门外,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情况确实令人灰。后来别人给了这对夫妇一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他们突破某些想法。这位太太瞥了一眼说:“我不看这种东西,里面没什么可看的。”做丈夫的则说;“我要看,你瞧着吧。”结果,先生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他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对夫妇就买了新房,家具全部更新,甚至还有钱买了一部新车。

人们并没有给这位先生任何金钱上的资助。当然,就他当时的情况来看,钱对他一定有用。然而,钱只能暂时助他一臂之力。关键是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使他能运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这也正是其他想提高自己经济能力的人所需要做的。如果不从根本想法上改变,我们永远别想改善现状。因此,我们要不断告诫自己:我一定能成功!因为我敢做他人不做的事。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生活一直处于苦苦挣扎中。他已失业很久,后来,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不足夸耀的工作。这个年轻人已经结婚生子,而他竟敢对自己说:“我不想有钱。”他每天都设法存下几块钱,希望将来有一天能送他儿子进大学。他知道应该存钱留作儿子的教育费,这是他的明智之举。用“苦哉”二字实不足以形容他的困境。他不肯上电影院,不肯涉足比较像样的餐馆,怕太贵,不去听音乐会,他也没有能力带家人出去度假。因为他花不起这种钱。像这样一个人,他竟对自己说:“我不想有钱。”

你还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永远在闹穷吗?他们没有想通,是他们自己甘于过穷日于。他们没能认清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节俭并没有错,有很多人也的确必须节省,否则日于根本过不下去。但这类人同样也可以发挥威力,做出良好的选择,大可不必把美好的事物全然拒之于门外。

然而,我们每天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话:“我很喜欢那个东西,但是我买不起”“我买不起”、“我花不起”。没错,你是买不起,但不必挂在嘴上。只要你不断地说“我买不起”,那你一辈子就真的会这样“买不起”下去。选择一个比较积极的想法。你应该说:“我会买的,我要得到这个东西。”当你在心中建立了“要得到”、“要买”的想法,你就同时有了期待,就在心里建立了希望。千万不要摧毁你的希望,一旦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也就把自己的生活引入了挫折与失望。有一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他说:“总有一天,我要到欧洲去。”坐在旁边的朋友一听此话便笑了起来:“听,这是谁在讲话呀!”20年之后,那个年轻人带着妻子果然去了欧洲。

当时他并没有说:“我想去欧洲,就怕我永远花不起这笔钱。”他心抱希望,希望就给了他动力,促使他为了要去欧洲而有所行动。假如你说:“我花不起。”那么一切就会停顿,希望没有了,心智迟钝了,精神也丧失了,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让自己相信事情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我们懂得运用“选择的威力”,则能带给我们希望、力量、勇气,使我们能够力行不辍,去获取我们真正想得到的东西。

贝尔发明电话之前,“电话”本来只是他心里的一种想法:电灯泡在发明之前也只是爱迪生心中的一个想法。洛克菲勒在他还一文不名的时候曾说过,“有一天,我要变成百万富翁。”他果然实现了愿望。所以,你应该了解:一切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在还未实现之前,本来都只是一些想法。你的经济情况也一样,先要有想法,然后才会变成现实。想法改变了,外在改变也会随之而来。这可是一条永远不变的法则!如果你经常说“我付不起”。“我永远得不到”、“我注定是受穷的命”……那你就封闭了通往自谋幸福的路,只有不时进行选择性的思想,才会改变想法和现实,必要的时候,不妨运用一下想像力,你不会失望的。以前不敢奢望的好运会降临,生命会有转机,你的生命会出现一种崭新的面貌。

这种威力一即选择的能力,如果运用得法,将能使生活尽如人意,其效果屡试不爽。有一个年轻人,他有一条极其不寻常的经验:他发现每当他存足了2万块钱,就有事情来了,诸如一些小小的意外、不测的麻烦……总之他的存款老是无法突破2万块钱。我敢说这个年轻人一辈子都解不开这个结,除非他开始运用选择的威力,以不同的看法来面对这件事。还有一个年轻人,是个万事通,他会的事情很多,所做的事,也样样成功,可是奇怪得很,他从来都赚不到钱。大家都不懂到底为什么。他有雄心,也很有人缘,个性也很开朗,就是金钱上,始终不得意。后来,他终于发现毛病出在哪里了。原来问题就出在他老是说:我样样都行,就是赚钱不行。这种想法害了他,只要他想通了这一点,情形就会改变。他开始改口说:我什么都行,赚钱也不例外。结果不到几年,他的经济情况就有了起色。他果然赚到了钱。自此以后,他的经济情况一帆风顺。

本来这个人很可能是一辈子都是样样能干,就是不会赚钱;但由于后来他领悟到他所“选择”的是一条思想上的歧途,并设法纠正,他的经济情况就此便有了好转。发挥“选择的威力”会带动出更强、更有效的赚钱能力。

虽然我们控制不了环境,却能控制积极的态度和思想,这也是我们一生成败的关键,掌握了这个原则便能成功。

对我们一般人而言,必须承认外在环境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这是事实,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控制、掌握自己的思想,借助对思想的掌握,亦即惜助选择正确想法所产生的力量,我们也就间接掌握了外部环境。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年轻人被征召入伍,在这种时刻他毫无选择余地。于是入营受训,随时准备待命行动。这期间,除了听命于上级的指示外,别无选择。他“必须”奉命行事。而惟有内心的思想不必受制于人,他仍然保有选择自己想法的自由。如果此人他要这么想一我不会活着回来,我会变成残废……,到头来如果他真的遭此不幸,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反过来说,不管是一个普通人或是一个战士,都可以借助选择的威力来保护自己。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罗森,在他的著作《探讨生命》中记述过一段轶闻:“世界大战期间,惠特塞上校带领的一支英国军团,历经4年多的长期战争,竟无一人死亡。他之所以能创下这种空前的记录,全靠该团的军官与战士同心同德,定期默诵圣诗,这首诗篇一向被称为‘祈安诗’。这是‘选择的威力’发挥到顶点的一个例子,这种例子虽属空前,但别忘了这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最伟大而神奇的威力。”

我们都知道时机有好有坏。有些人连景气的时候都难以为生,更何况是不景气的时候?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未能利用这种伟大的力量一选择的威力。不景气时,大部分的人只会束手无策、灰心丧气、坐待政府当局的救济。然而,也有些人就懂得利用这种选择的威力,在不景气的时候也有所作为。有很多大事业即是在所谓不景气的情形下创建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创业家不信邪,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闯,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因而成功了。其实不景气比景气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一你所需要的创业资金会少一点,人力也较便宜,竞争也不会太激烈。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景气是会产生太多丧气的失意人,因此,一个有点斗志的人也就比较容易出头,不必拼得头破血流。

但愿我们能够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了解:有一种人人能做同时也是正确抉择的威力就存在他们心里,这种威力使我们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实践自己的计划,而且能真正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要怪时局不好很容易,如果你愿意的话,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是很简单的。但是,任何人一旦能真正领会到“选择的威力”,不仅他的事业会开始有进步,他的社会关系、家庭生活及个人生活也会跟着改善,而且还会进而领悟到:只有他自己才是那个做选择的人,亲戚朋友尽管有心也不能代他做主,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起一种以能力、行动、进取心为基础的真正的自信。他不必再仰赖外部环境,他也不再对自己的幻想心存依赖,他靠的是他自己。只要确认这个“选择”的道理,马上就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要确认这个道理却是极不容易,因为万千思绪飞速袭来,百般捣乱,使我们极易错夫这种看似平凡、实则神奇无比的“选择之威力”。

选择的威力是无穷的,能够勇敢作出选择,想和做他人不敢做的事,往往能让一个人找开成功之门,大胆地走进去,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成功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