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美丽 先除寒湿毒(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8 23:46:54

点击下载

作者:施晓芬、邹忠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人要美丽 先除寒湿毒

女人要美丽 先除寒湿毒试读:

前言

每个女人都希望活力常在、美丽长存、时光不老。然而,不少女性35岁过后出现身材变形、发胖,面部长斑长皱纹;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手脚发凉,没有精神,总是犯困;甚至出现月经不调、白带清稀、性冷淡、闭经、痛经等难缠的妇科病。

其实,这些症状很多时候都是“寒湿”惹的祸。什么是寒湿呢?打个比喻,身体里一旦有了寒湿,就像冬天淋了一场雨,衣服变湿了,寒夹杂着湿,让人觉得就连骨头都又冷又痛。

寒湿入体,容易损伤阳气,阳虚则生寒湿,寒湿反过来又会蚕食人体阳气,陷入恶性循环,身体就成了一件永远晒不干的湿衣服。

那怎样去除体内的“寒湿”呢?关键是使身体暖起来。《黄帝内经》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如太阳不能正常运行,万物就不能生存。人体阳气失其运行,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的,所以人之阳气也可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使身体暖起来就是护养阳气、祛除寒湿。

也许你会觉得这很难,不用担心,本书将帮助你认识自己身体的寒湿状况, 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妙招、不起眼的小动作、一点点小改变,帮你一点点成为身材窈窕、面容姣好、活力常在的暖美人。编者第一章寒湿:透支女人健康美丽的“幕后黑手”

很多女人过了30岁就开始长“游泳圈”“大象腿”,变成“黄脸婆”,原来傲娇的身材也变得“平乳垂臀”,机体免疫力也变差了,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头痛,还时常遭遇“老朋友”发脾气,妇科炎症缠身。

女人美貌与健康同时走下坡路,其实都是身体内寒湿过重的表现。身体内寒湿过重,气血流通不畅,体内“垃圾”淤积,女人的健康和美貌还能走多远?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怕冷阳气是身体的“火”,女人属水,水为阴,最易缺阳气

阳气,很多人都觉得它是很玄的东西。其实,阳气是藏在我们身体里的“火”,温煦着我们的身体,为脏腑的运行提供动力,帮助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火力”足的人精力充沛,身体强健;“火力”不足,身体就会变得虚弱,容易感冒、手脚发凉、经常怕冷。有些人甚至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还觉得身上冷,可能就是身体“火力”不足的表现。

阳气如此重要,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养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不少行为却在耗损、透支着阳气,尤其是女人,阳气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女人天生“多事”

阳气是身体的热源,各脏腑组织包括四肢末梢,都需要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在中医看来,女人以血为本。血为阴,女人体质天生偏寒,对气候的变化相对敏感,而且容易四肢冰冷。这就意味着女人对阳气的消耗相对较多,也更容易缺少阳气。

而且女人的一生天生就比男人要“多事”。女人不仅有五脏六腑,还有孕育子女的脏器——子宫。子宫作为女人的第六脏,藏在身体的最深处,维系着女人的美丽,给女人带来月经、怀孕、生产等“奇妙”的体验。但同时,也给女人带来痛经、月经不调、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女人每个月流失的血液和生理上的病痛,都会使身体里的阳气悄悄“溜走”,如果不及时补充,时间长了,就会阳气不足。爱美有时也是一种错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骨感美是现代很多女人的终极目标。不少女人为了能瘦下来,节食、吃减肥药、抽脂……但凡能瘦下来的办法都想去试一试。然而,减肥在减掉脂肪的同时也耗损了阳气。

此外,爱美的女人往往少不了穿性感的露脐装、露背装,以凸现自己苗条的身段,殊不知阳气会通过皮肤散发出来,而寒邪能通过皮肤“渗透”进身体里。特别是现在在年轻女孩中盛行的露腰装,露出肚脐部位一圈,危害更盛,因为这里恰是带脉的位置,带脉可谓是女人的“命脉”,带脉受寒,很容易引发各种疼痛和妇科疾病。贪凉容易让你变成寒性体质

不少女性贪凉,喜欢吃凉的食物,爱喝冷饮。寒冷的食物会刺激肠胃,身体不好的人容易因肠胃受凉而引起腹泻。另外,女人的身体本就偏阴寒,冷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寒上加寒,逐渐变成寒性体质。对于女人来说,身体“冷”了,心里也暖不起来,悲观、失望、抑郁情绪就渐渐滋生,这些情绪反过来又影响阳气的生长。经常吃寒凉食物,体内会积累寒气阳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

女人阳气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怕冷,经常四肢冰冷,晚上进被窝之后,冰凉的双脚半天也暖和不过来,严重的还会觉得头痛、小腹发凉,上了年纪后还容易觉得膝关节和手关节发凉。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机体阳气不足,无法固卫身体,寒邪入侵而造成的。

寒邪是健康的大敌,“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那么,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最容易被寒邪“渗透”呢?寒邪入侵,头部首当其冲

有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下起雨来,正好没带伞,被淋成了“落汤鸡”,之后就容易头痛、感冒;冬天风大的时候外出,吹了一天的风回来,晚上就开始头痛……头部是“诸阳之会”,是我们身体里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因为头部阳热气盛,毛孔经常处于开张状态,所以也是寒邪最容易入侵的部位。

寒邪入侵头部,常会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一些女性朋友老说坐月子的时候没有养好,落下了头痛的毛病,其实主要是因为月子里没有注意头部的保暖,寒邪入侵并滞留头部,形成了顽固性头痛、身痛。

女人如花,需要保护,更何况是风雨之下。所以在多雨的季节,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下雨时及时将头部保护起来。平时洗完头,一定要用干毛巾擦干,头发没干之前不要出门,避免吹风,也不要着急睡觉,以免湿邪入侵。天冷的时候,要给自己选一顶时尚而保暖的帽子,既能扮靓自己又能保暖。寒从“口”入

都说“病从口入”,不注意饮食会吃出病来。其实,饮食是寒邪入侵人体的“载体”。很多女性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喝冷饮,不知不觉就将寒气带入了胃部,寒邪客胃,阳气被遏,气机阻滞,就会出现胃痛,时间长了,老寒胃就缠上你了。

另外,鼻子也是寒气进出的通道。我们通过鼻子呼吸,而鼻子与肺部相通,寒气可以随着呼吸进入我们的肺部。天冷时出门,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咳嗽、浓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寒邪进攻身体的表现。

食物能让身体受寒,同时食物也是最好的医生,所以身体偏寒的人要注意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即使是平和体质,也要少吃寒凉食物,特别是每个月“老朋友”来访的那几天,更要远离生冷食物。另外,天气冷的时候,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也能减少寒气的侵入。女人腹部受凉容易宫寒

女人的腹部十分娇弱,它是肠胃、肾脏、子宫聚集的地方。如果腹部受寒,不仅容易腹痛、腹泻,还可导致宫寒。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凝则不通,不通则痛。子宫受寒,经血凝滞,流动不畅,就会出现痛经。

经常腹部冰凉的女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露脐装收起来。血能载气,血流动起来,阳气也跟着活跃,常常下腹冰凉的女人平时要适量吃一些活血补气的食物,如桂圆、黄芪、当归等。

小孩子腹部受凉腹泻时,有经验的老人会将麦麸炒热,用布袋装好,等温度合适时给孩子敷腹部。经常腹部冷痛的女性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敷腹部,能起到温暖子宫、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但要注意避开月经期。性感美背也需要保暖

很多女性听说腹部受凉容易宫寒,就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不穿露脐装了,但为了展示自己的美丽,就穿露背装,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性感。其实,人体背部是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之地,阳气旺盛,同时也容易感受寒气。

背部受寒,短期内可能不会引起什么不适,但长期如此,寒邪凝滞,就会导致颈椎病、肩周炎及慢性腰腿痛等。因此,背部的保暖也千万不可忽视。寒从脚下起

手脚冰凉是很多女性难以言说的苦,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双脚冰凉,怎么都暖和不起来,而且脚一冷就让人觉得全身都冷。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脚就是树的末梢,距离心脏最远,因而分到的“养分”也最少,所以脚部的皮肤温度最低,保温差,最容易受寒。

预防脚部受寒,平时就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地穿上凉鞋,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因为地面积水比较凉,穿凉鞋使脚部皮肤暴露,光脚走,也容易使寒气、湿气乘虚而入。积水中还混杂着各种污染物,直接接触皮肤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泡脚是脚部祛寒的好方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温热的水泡泡脚,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刺激经络,调理五脏,祛除寒湿。特别是白领女性,在办公室坐了一天,脚部血液循环很不好,有的甚至会有水肿,如果能每天泡泡脚,对缓解疲劳、温暖身体、保持健康是很有帮助的。毛孔是寒邪入侵人体的主要通道

天热的时候出汗多,但切不可急着冲凉。因为出汗的时候,我们身体上的毛孔是张开的,如果用冷水洗澡或是淋了雨,寒湿就会从毛孔进入我们的体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

当然,如果淋了雨,尤其是夏天,可以及时喝一杯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就能把寒气、湿气给排出去。女人体寒多由阳虚引起

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晒太阳,感觉暖融融的,很是舒服。阳气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太阳,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脏腑组织器官。身体因为有阳气的温暖,所以才得以制约入侵的寒气和积累在身体里的寒气,使其“俯首称臣”。但是,如果阳气虚弱了,原来受到制约的寒气就会趁机兴风作浪。再加上天气变凉、过多食用寒凉食物、穿衣不当、每个月“老朋友”来访流失一部分气血等因素,使阳气受到损耗,寒相对偏盛,从而使依靠阳气温暖的身体出现“寒”的现象。每天艾灸一刻钟

女性阳虚体寒,身体会做出最“忠诚”的反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脸色变得苍白、没有血色,身体怕冷、手脚冰凉,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宫寒不孕。要改变阳虚体寒体质,消除怕冷的感觉,可以经常艾灸。肾俞、命门是温补肾阳的要穴,每天用艾条温灸肾俞、命门等穴位15分钟左右,温补肾阳的效果很显著。肾阳主管一身之阳,能温煦全身,肾阳足了,身体就能慢慢暖起来。认真对待每一顿饭

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摄取热量,所以女性朋友要认真对待每一顿饭。千万不要“错过”早餐,因为早餐能使饥饿的身体充满力量;天冷的时候吃一些羊肉、牛肉,能温补阳气;适当多吃一些动物瘦肉、鱼、豆制品、香菇、黑木耳、红枣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使身体营养平衡。身体摄入的热量充足,自然就不会怕冷了。

除此之外,每天动一动,做一些瑜伽,或者跳舞、跑步、游泳、打球等,只要方法正确、运动量恰当,就可以起到补充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女人身体“寒冷”,后果很严重怕冷,尤其冬天四肢冰冷

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再加上生活的体验,许多公共场所如办公室、教室、商场等在夏天的时候通常会把空调的温度调为25℃左右。但是,对于这一温度,有的人还是觉得冷,特别是女性,即使穿长衣长裤也觉得冷,这说明她身体里的阳气是有点虚的。

很多女性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显得很臃肿,最重要的是冬天真的很难熬,手脚总是冰凉,有时感觉手肘、膝盖也有寒意,整个身体都很难暖起来。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恒定的体温,而阳虚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来维持体温,所以冬天的时候显得特别怕冷。手脚是身体的末梢,气血流动较少、较慢,与其他脏腑组织相比,得到的阳气更少,因而冬天的时候常觉得手脚冰凉。明明没吃多少却很胖

阳虚不仅指肾阳虚,还包括脾阳虚、心阳虚、肝阳虚等。有的女性常抱怨自己吃得不多但就是特别容易发胖,有的甚至喝水都会胖,有时候就是脾阳虚捣的鬼。

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精微物质经过脾的运化上输给肺。肺朝百脉,通过血液使精微物质润养五脏六腑。如果脾阳虚,健运功能失常,营养物质就会全部堆积在身体里,继而形成肥胖。

脾失健运,五脏六腑得不到精微物质,就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使人容易疲倦无力,不想运动。动得少,身体里的热量消耗不完,也会转化成脂肪,使人肥胖。

另外,脾是负责转运的,我们身体里的任何代谢物都需要借助脾气的力量才能排出体外。脾气一虚,“驱赶”代谢物的力量不够,代谢物就会潴留在我们的身体里,人自然就会发胖。

胖人不仅寒虚,而且湿重。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套棉被包住冰棍,是为了阻止热气侵入以及冰棍寒气的外泄。胖人身上的脂肪跟“棉被”的作用差不多,是为了防止外寒入侵以及身体的热气外泄。但胖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身体湿重。因为脾阳虚,无力完全消化进入身体里的食物,久了就成为湿。脾属土,怕湿,湿困脾又会加重脾虚的症状,所以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胖越湿,越虚越胖,越湿越胖,形成恶性循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红楼梦》里宝玉初见黛玉,觉得这个妹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林妹妹”,看起来柔柔弱弱,经常感冒。其实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身体冷,免疫力就低

人体理想的体温是36.5~36.8℃,36.5℃是一个分水岭,如果是身体低于这个温度,你就“摊上事儿”了。研究发现,体温是人体的“免疫之镜”,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会下降30%。冬天人容易感冒,就是因为身体里寒气重,再加上天气变冷,“内外交困”,使身体变冷,免疫力下降。体寒的人容易气滞血瘀

气血就像人体内的河流,它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温度过低,河流会冰封。所以对于女人来说,虚寒无疑是健康的大敌,因为虚寒可导致气滞血凝。气血具有滋润、濡养脏腑器官的作用,气滞血凝,原先有充足血液滋润濡养的脏腑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生理功能就会下降。

人体免疫力是否强盛,依赖于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下降了,免疫力自然也会下降。气滞血凝,脏器失养,容易生病难言的妇科疾病

肝主疏泄,有疏通全身气机的作用,气机即气的运动,人体阳气不足,肝的疏泄功能也会被扰乱。血依靠气的运动,能输布全身,濡养其他脏腑组织器官。肝胆受到寒邪的侵袭,肝胆阳气变得虚弱,肝脏主管气血的功能就会减弱,气血无法适时到达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子宫,而子宫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濡养,功能就会受损,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甚至闭经等现象。

肾是先天之本,主管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如果女性长期肾阳虚,由肾主导的生殖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出现月经不调、白带清稀、性冷淡、闭经、不孕等症。长期阳虚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女性月经期间因为气血的流失,免疫力最弱,此时最容易受到病邪感染而导致妇科病。女子多湿,湿聚成痰生百病

我们体内水的运化过程就像“烧开水”,水烧开后变为水蒸气,能通行于身体上下、表里,起到滋润身体的作用,但是如果水没有烧开,就无法被身体利用,聚集在身体里成为“湿”。湿属阴,会耗损阳气,造成机体阴阳失衡。再加上湿具有缓滞、黏腻的特点,使得机体气机不畅,处处羁绊。就像逆水行舟,即使用了很大的力气来划船,但因为有水流的阻挡,所以前行缓慢。

湿性属阴,身体湿气重,会耗损温暖身体的阳气,使人变得怕冷。我们的身体有自我调节能力,当怕冷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时,身体就会用更多的脂肪来保温。湿有缓滞、黏腻的特点,可使气血运行缓慢,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将内部的废弃物排出,这些垃圾就堆积在身体里,越积越多,人也就慢慢地胖了起来。“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身体里的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成痰。痰和还没来得及凝结成痰的水湿聚在一起,就形成痰湿。痰湿会随着气血到处流窜,停留在不同部位,可表现出不同的疾病或症状。身体寒气重,湿气更容易渗透

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就像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是因为南方的冬天不仅天气寒冷,而且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让人从骨子里觉得冷。人的身体也是一样,寒气重时湿气容易渗透,与寒气“勾结”在一起来危害身体。寒气与阳气的纠葛

内在的五脏六腑是人体最娇贵的地方,在阳气不充裕的情况下,最容易被寒气侵扰,发生内脏寒证。相对于男性,女性的阳气要弱一些,因此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肾是先天之本,女性身体寒气重,身体会开启自我调节能力,透支更多的肾阳来抵御身体里的寒气,使身体保持正常体温。

肾阳也就是元阳,它对一身阳气起主导作用,肾阳被透支了,一身的阳气就会被耗损。身体里的阳气不够了,五脏六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温煦,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免疫力会变弱。阳气“落寞”,湿气就会来做伴

脾主运化,肾运化水湿,如果脾肾受寒,阳气受损,代谢功能就会下降,湿气在身体里停留并且聚集,与寒气结合,使人出现痰多、脂肪肝、食欲不振、精神不振、阴部潮湿等症状。

脾肾寒湿重的女性朋友,总会觉得头上像裹了湿毛巾一样,阴部就像穿了湿内裤一样,总是不自在。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最终还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肾病和妇科疾病。这些坏习惯最容易招惹寒湿天热贪凉,寒从口入清凉消暑,还损耗了阳气

夏天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冷饮、冰粥、凉菜,因为这些寒冷食物能降低人体内部的温度,吸收人体的热量,起到消暑除热的作用。

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饮食养生,有意识地在饮食营养上做文章,所以夏天的果汁、冰粥、凉菜、沙拉等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可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但是,不论这些食物如何改头换面,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寒冷食物会让人的身体变得寒冷。《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这段话说明了正常的食物进入人体后的运行和气血生成转化的过程:食物进入胃后,胃将食物消化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脾,脾进一步加工使营养物质变成气血精微,然后运送到肺,肺再将这些气血精微向下分配,分布到各个脏腑、组织和经络。吃寒冷食物,恰好借助了上述通道伤害阳气,把寒邪引入身体。过分贪凉也会上火

夏天温度高,毛孔处于舒张状态,身体需要散发体内的阳气才能保持阴阳平衡,但如果过度贪图凉爽,出汗后立即喝冷饮、吃寒凉的食物,可使毛孔收缩,影响阳气的外散和上扬,把阳气锁闭在身体里,使人出现上火症状。而这种火并非是身体里的实火,而是虚火,很多女性以为上火了吃寒冷食物和药物能降火,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加重身体里的寒气和上火症状。节食减肥,能量不足的女人怕冷

合理充足的食物营养是机体热量的来源,能帮助人体保持正常体温,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节食减肥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体温下降,让人觉得冷。

节食减肥者的餐单,大多都是水果、蔬菜,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严重缺失,而合适的脂肪具有保温和蓄积能量的作用,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虽然脂肪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碳水化合物过量也会转化成脂肪而导致肥胖,但如果摄入不足,身体没有足够的热量,各个脏腑器官就得不到能量支持。为了维护各个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身体就不得不透支储存的阳气,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身体阳气虚耗过度,出现阳虚寒证。

脏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脾、肾等运化寒湿的器官,一旦功能下降,很容易使寒湿困阻体内而导致各种不适。

另外,身体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大脑就会发出指令,“拆出”身体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供应大脑和其他组织。这也是有的人节食之后感觉瘦下来的原因。

但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会严重损害身体。而且饿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吃饭的时候,脂肪就补回来了,但蛋白质却补不回来。所以有的人看起来瘦,但脂肪含量却跟胖人不相上下。盲目吃减肥药,耗损身体阳气

精明的商家瞄准女性市场,“发明”出诸多减肥药,并鼓吹吃了就能瘦。这让很多想快速瘦下来的女性怦然心动,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然而,很多女性朋友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不仅起不到减肥的效果,还出现心悸、口干舌燥、胃口变差、呕吐、腹泻、嗜睡等不适。这都是因为减肥药中的某些成分所致。

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减肥药的某些成分对身体有伤害。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对身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成分。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饮食、药物中的毒素都需要经过肝解毒。吃减肥药减肥,会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耗损肝阳,进而影响到一身阳气。营养不足或过剩,使体内生寒湿营养不足身体会觉得冷

合理的饮食营养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使身体保持正常的温度。如果摄入的营养不足,身体所得到的热量就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身体觉得冷。虽然这时通过添加衣服可以暂时性地抵御寒邪,但只是治标不治本。

另外,如果摄入的营养不平衡,有一种或几种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的日常需要,时间长了会造成营养不良,使人变得消瘦、皮肤失去弹性、头发干燥容易脱落、容易疲惫乏力,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各个脏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功能也会下降,当有病邪入侵时,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挡,所以容易生病。胖人也怕冷

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冬天的时候,胖人对冷反而比瘦人更加敏感。其实这是因为营养过剩使身体里产生了寒湿之邪导致的。

很多女性都爱吃甜食点心,这些食物不仅高脂肪、高糖分,而且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膳食纤维的摄入,无形中加重了脾胃的负担。

我们的脾胃就像一台繁忙的机器,不停地把吃进的食物消化吸收,然后再把丰富的营养运转出去。长期营养过剩,脾胃不堪重负,过剩的食物就会堆积在消化系统内,形成寒湿邪气。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运化气血的重要器官,当脾胃被寒湿困阻,容易使身体里的气血不足、运行不畅。气为脏腑提供动力,血具有濡养脏腑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脏腑功能也会下降,这样寒湿就无法及时运化出体外。不能排出体外的寒湿停留在面部、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可形成脂肪,使人发胖。

当身体里寒湿重的时候,身体会自行调动脏腑阳气来制衡寒湿,使阳气被消耗,这也是胖人怕冷的原因之一。性感露脐装,让腹部受凉

宋代养生家蒲虔贯在《保生要录.论衣服门》中写道:“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都要做到腰腹以下保暖。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腹部受寒的害处,冬天天冷的时候非常注意穿衣保暖,但天热的时候却忽略了腹部保暖,喜欢穿露脐装,这为寒气进入人体大开方便之门。

也许你会问:“天气那么热,怎么可能有寒气?”其实寒气并不是天气冷的时候才有,天热的时候空调间的冷气也是寒气的来源。在我们的腹部有一个人体唯一可用手触摸、用眼看得到的穴位,叫神阙穴,也就是我们的肚脐,这里是身体最容易受凉的部位之一。女性喜欢穿露脐装,寒气会通过肚脐传进身体里,损伤阳气,从而导致怕冷、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也要注意身体健康,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天热的时候要少穿露脐装,天冷的时候坚决不穿露脐装。打底裤穿出“裙装病”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都穿得比较臃肿,穿上裙子能傲娇地秀身材,成为冬日的一道风景线。然而,这样的穿着虽然美丽,却会“冻人”。有女孩会说:“我有打底裤,不怕。”打底裤虽然有一定的御寒作用,但打底裤很紧身,勒住股臀部影响气血流通。气血充足、通畅是身体暖和的关键因素之一,股臀气血不畅容易使大腿冻伤,小腿、脚部发冷。而且受寒部位的皮肤还有可能因为寒气太重而导致皮下脂肪细胞缺氧,产生炎症,使人觉得干痒,有的还长出紫色的斑点。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寒冷性脂膜炎,也叫“裙装病”。

预防“裙装病”,方法很简单,就是冬天的时候告别裙装和打底裤,穿宽松保暖的衣裤,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同时加强运动,让身体里的气血动起来,阳气变得充足。空调为寒湿入侵大开方便之门低气温带来寒湿之气

夏天室外气温很高,室内如果不开空调,也会闷热,所以很多人进入办公室或者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还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殊不知过低的气温直接导致室内寒湿之气过重,寒湿可通过皮肤毛孔、肚脐、头部、手脚等部位侵入身体,损耗阳气,降低人的免疫力,诱发感冒。长时间吹空调吹出痛经

天气炎热的时候,出汗是身体应对外界环境做出的一种自然反应。夏天人体阳气上升,适量出汗能使阳气外扩到身体表面,将津液输送给肌肤,从而保持机体内的阴阳平衡。长时间吹空调,会使身体受寒,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头痛、关节痛及痛经

长时间吹空调,低气温会使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影响正常的散热排泄功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会蕴积于身体里,如果寒湿在头部,会引起头痛;寒湿在关节,会导致关节疼痛;寒湿入侵子宫和卵巢,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不正确用药,让身体寒湿交困清火药,还能清走阳气

有的女性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嘴唇干裂、口干、便秘、失眠等症状,就以为是上火了,于是就吃清火药。这些症状其实不都是上火了,有可能是阳气和阴津都不足引起的。阳气不足可导致虚寒病症,阴液不足可产生虚热病症。虚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内热。

我们常见的清火药,像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等,虽然都是清热泻火的,但大都是清实火,对于阴液亏虚导致的虚火是没有作用的。

另外,清火药多为寒凉药物,容易伤害阳气,特别容易损伤脾阳。脾主运化,脾功能正常,寒湿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就短,但乱吃清火药,脾阳受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使寒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停滞在体内。脾属土,恶湿,湿气困脾,又会影响脾的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止痛药大伤阳气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生活中何止牙痛,所有的病痛都折磨人。为了应付疼痛,各种各样的药物应运而生,其中唱重头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止痛药了。止痛药服用后能迅速缓解疼痛,很多女性朋友都怕痛,又怕去医院麻烦,于是选择止痛药。能从疼痛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放松的事儿,但你是否想过止痛药竟然会大伤身体阳气!

长期服止痛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诱发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肾主运化水湿,止痛药损伤肾的功能,会降低肾运化水湿的能力,则水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湿属阴,可耗损阳气。补药让体温走下坡路

养生方式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吃补药。一些补药如能正确服用,可助女性补血养颜、养心安神,但如果服用过量,则会影响机体阴阳平衡,甚至出现阴阳双亏的现象,使身体变得虚弱,体温下降、怕冷。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服用补药过量,不是会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吗?怎么反而会体温下降、怕冷呢?”

的确,人参等一些补益类药物可使人气血充足,神情亢奋,出现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只是暂时的,因为发热会让身体里的阳气充溢于皮肤,并通过皮肤散发出去,时间长了就会使身体里的阳气变少。另外,补益类药物大多属于温热性质,服用过量或长时间服用,可大量消耗身体里的阴液,使人出现阴虚内热证。

另外,补药大多不容易消化吸收,服用方法不正确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异常劳累而出现功能下降。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脾胃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不足,其他脏腑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体寒状态逐渐形成。脾主运化功能下降,水湿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与寒结合,成为寒湿。久坐不动,寒湿轻而易举入侵身体

现代社会,白领女性的日常工作离不开电脑,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多女性朋友意识到经常久坐对身体不好,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腿脚变得肿胀、麻木,身体疲倦乏力,坐姿不正还会导致颈椎病等。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除此之外,久坐还会使身体阳气减少。

中医说“动则生阳”,运动可以产生阳气。女性上班的时候常久坐不动,有的下班后以车代步,或者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手机,运动量非常少,身体没有新的阳气产生;而日常活动又会消耗阳气,时间长了,身体里的阳气自然也就变少了。正气伤则寒气来,人一旦阳虚,免疫力就会下降,寒湿就能轻而易举地入侵身体。

所以,工作时需要久坐的女性朋友,千万不要忘记每隔一段时间要起来动一动,哪怕是甩甩手,伸伸腿,伸伸懒腰,在走廊上走一走,都有助于阳气的产生,当然也能缓解身体的酸痛僵硬症状。“动则生阳”,伸伸懒腰,促进阳气产生,还能缓解身体酸痛症状第二章注重细节,懂生活的女人不怕寒湿

天热时整天待在空调房里、以冷饮代替水,久坐不动,一上火就吃清火药……

我们的身体就像银行,阳气就是存在银行里的钱,生活中这些不被我们注意的行为时刻在透支着阳气,日积月累,入不敷出,“银行”就不干了,就会出现腰痛、腹痛、感冒等不适。所以,女人要注意生活细节,像理财一样开源节流,养好阳气,才能将疾病拒之门外。四季天气各不同,防寒湿也要各有侧重春风送暖,也要防寒防风防湿

春回大地,万物萌芽,桃红柳绿,百花争妍。对于女人来说,春天意味着寒冷的冬季要过去了,是温暖的开始,又能穿上美丽的衣裳了。殊不知,春天也有乍暖还寒的时候,春风送来温暖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疾病,还有绵绵春雨带来的湿气也会入侵人体而引起不适。因此,在享受春日融融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寒防风防湿。忽冷忽热,“春捂”能防寒

民间谚语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意思是春天也有“脾气”,一会儿暖一会儿热的,冬衣先别急着藏起来,等过了端午节收起来也不迟。这其实就是提醒人们要“春捂”。

之所以要“春捂”,是因为冬天寒冷,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难以抵挡初春忽冷忽热的天气,穿得少了,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及各种心血管疾病。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所以,“春捂”是春天防寒最好的方法。当然,“春捂”并不是指穿得厚厚的,一点儿衣服也不能减,而是指从棉衣换为毛衣或夹衣时不要匆忙,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件地减。被褥也不要太着急换成薄被。

另外,适当吃山药、春笋、菠菜、红枣、韭菜等食物,有助于阳气的升发,还能帮助身体抵御寒气。春天风大,要注意养肝防风

春天东风起,但这风并不温柔,还常常与寒“搭档”,使人感染风寒,诱发伤风、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风寒入骨,还容易诱发关节炎、手脚关节酸痛。

对于女性来说,春风还有可能是美丽的“敌人”。因为春风往往伴随着风沙,会伤害皮肤,而且春风多燥,风入肝,容易使人肝火旺而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开裂等上火现象。所以,女性在春天要注意防风。

防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风大的时候少出门,出门时要利用好风衣、帽子、口罩等衣物挡风。另外,要多喝水,适当吃疏肝的食物,如绿茶、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如果出门吹风后出现头痛或者轻度感冒症状,可以适度按摩合谷、太阳、风池这几个穴位,对减轻症状有帮助。还有就是早上多梳头,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这样能促进头部经络疏通,对缓解因吹风而导致的头痛有很好的作用。按摩太阳穴能缓解吹风后出现的头痛春雨绵绵,要小心湿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雨水开始增多,空气湿度要比平时加重,湿气若与寒邪一起侵入人体,不仅容易引起风湿、肩周炎等疾病,寒湿内滞还可导致胀痛、口苦、食欲差、肢体沉重等症状。

女性在春天时尤其要注意避免淋雨,房间湿气重时要用空调除湿。平时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菠萝蜜、榴莲、芒果等水果属于助湿之物,螃蟹、虾等海鲜也会助长湿气,就算是嘴馋,在此时节也要忍一忍。

另外,湿闷是细菌、病毒繁殖的温床,所以春天也是女性妇科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一定要讲究卫生,勤洗晒衣服、被子,传染病流行时要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不妨顺应季节特点,稍微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待日出之后,在空气良好、环境清幽的庭院、公园散步,既能疏解心情,又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夏天饮食莫贪凉,谨防寒湿缠身

每到夏天,医院里腹泻的病人比平时多不少,原因各种各样:吃烧烤的时候喝冰镇扎啤,当时凉爽惬意,但没过多久就得不停地上厕所了;出门办事,天太热,回来时猛喝了瓶冷饮;晚饭的时候多吃了几口凉菜……归根结底,就是饮食过凉,使寒湿进入身体里损伤了阳气,刺激了肠胃,诱发了疾病。夏天吃凉有讲究

天气炎热的时候,吃一些寒凉食物,的确能消暑降温、清热除烦。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寒凉食物吃得太多,会刺激肠胃,还会将寒凉吃进身体里——寒邪通过口进入肠胃,还有可能侵入子宫,造成宫寒。

当然,也不是夏天一点儿凉的都不能吃了,但吃法有讲究。最好只在盛夏时节吃寒凉食物,不过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最好晾一段时间后再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如果凉、热的东西一起吃,最好先吃热的食物,再吃凉的。如果先吃凉的再吃热的,热气就会顺势把凉气下压,使肠胃等内脏器官受寒。适量吃姜,能祛寒除湿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味辛,具有温中祛寒、除湿暖胃、活血等多种功效。夏天的时候适当吃一些姜,有助于祛除身体内的寒湿之气。女性朋友若是能在餐前喝一杯姜茶,就能主动化解寒凉食物的寒气,减少寒凉食物对身体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吃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吃姜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它能散寒湿就使劲吃,吃多了会助热生痰,适得其反。夏天吹空调,怎样才能不受寒在家吹空调,温度要适当

吹空调不能追求越冷越好,一般来说,25~26℃是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空调制冷效果比较好,室内空间又不大,开到28℃也完全不会觉得热。每隔1~2小时开窗透透气

开空调的时候,门窗紧闭,时间一长,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就会变得比较混浊;空调不断送出冷风,虽然空调温度仍维持在原先设置的温度上,但室内的人会觉得比较冷,待的时间长了容易着凉、打喷嚏、呼吸不畅。所以建议待在空调房里,最好每隔1~2小时就开窗通通风、透透气。出汗后先擦汗“冷却”,再吹空调

夏天的时候很多人经常大汗淋漓地从室外回到空调房里,就对着空调吹冷风,这样很容易受凉感冒。这是因为人出汗的时候,皮肤毛孔为了散热而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吹冷风,毛孔来不及收缩,寒邪就会入侵。所以,从室外进入室内时,不要立即开空调,要先把汗擦干,让皮肤的温度降下来,然后再开空调。如果是直接进入商场、办公室等空调房里,不要对着送风口吹,最好先在离空调比较远的地方降降温。办公室常备披肩或小衫

民间有句谚语:“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意思是天气再热,也不该贪图凉快,敞胸露背。办公室通常都开空调,女性朋友可以准备一件披肩或者小衫,在空调室内穿上,以免肩膀、背部受寒。穿露脐装的女性要注意准备一条毛巾或毛毯,穿着裙子的女性则最好能在腹部和膝盖盖上一条薄薄的毯子,避免腹部和膝关节受凉。夏季在空调房中,可以披上披肩,以防寒从背入大汗淋漓时,千万不能用冷水冲凉

大汗淋漓的时候吹空调容易着凉,如果用冷水洗头、冲凉、洗脚,身体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原因很简单,一是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张开的,用冷水洗头、冲凉、洗脚,寒气就会从皮肤侵入身体,使人出现头痛、腰酸背痛、手脚冰凉、腹痛等寒证;二是冷水属寒,最伤阳气。

出汗较多时应该先把汗水擦干,等皮肤的温度降下来后再用温热的水洗头、冲凉、洗脚。用温热的水洗澡虽然不能马上降温,但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毛孔开放之后,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机体排热,也有利于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腻。用温热的水洗头、洗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春捂秋冻”,秋天要“冻”得合适

秋天来临,暑气消退,寒气渐渐逼近,然而“乍寒还暖”,很多人都不知道穿什么,所以大街上既有裹着围巾的,也有一身清凉短裙的。

民谚说“春捂秋冻”,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虽然气温降低了,但凉而不寒,过早穿上厚衣服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锻炼,调节体温的能力会下降,抗寒能力也会下降。因此,秋天适当地冻一冻身体,能增加皮肤对寒冷的耐力。

那么,“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呢?秋天到来后,气温会稍有下降,这时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而使让身体对寒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耐受过程,但也不是一味地不增加衣服,当气温低到10℃左右,就要结束“秋冻”,增添衣物,否则会着凉受寒。这些女性不适合“秋冻”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手脚冰凉、容易气短、脾胃不好、气虚、阳虚的女性通常抗寒能力不够强大,如果受寒容易诱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因而不适合“秋冻”。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女性也不宜“秋冻”。因为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有可能引起旧病复发,导致哮喘、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后果。注意!这5个部位不能“冻”

一是头部。

自古就有“神仙也怕脑后风”的说法,脑部是身体最薄弱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后脑如果受寒,轻则伤风感冒、头痛头晕,重则可导致中风。所以秋天要注意头部不能受凉,温度下降或者大风天外出要戴上帽子。

二是颈部。

颈部是大脑和躯干的“桥梁”,如果颈部受寒,血管收缩,不但不利于脑部供血,还容易导致肩膀寒痛、感冒等症状。

三是腹部。

腹部是脾、胃、子宫所在部位,腹部受寒可导致腹痛、腹泻、痛经、月经不调等。所以,秋天来临时,要把露脐装收起来。

四是脚部。

脚是血管分支的末梢,脂肪较薄,保温性差,“脚冷,则冷全身”,因此女性朋友秋天要注意脚部保暖,每天晚上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

五是关节。

如果经常在阴冷天气穿裙子,腿部会因为风寒的侵袭出现麻木、发凉、酸痛症状,时间一长还会引起慢性关节痛、关节炎。冬季寒风萧瑟,防寒保暖是首要

对于很多女性朋友来说,冬天尤其难熬,不但不能穿漂亮的裙子,还常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有的人还长冻疮。为了御寒,许多人里面穿着保暖内衣、毛衣毛裤,外加羽绒服,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但有的女性朋友穿再多的衣服身体也暖和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冬季保暖,头颈、腹背、脚是重点

医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不戴帽子待在15℃的环境里,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待在4℃的环境里散失热量占60%。而且如果头部受寒吹风,则容易头痛头晕。

老话常说冬天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颈部如果受寒,容易耗损体内阳气,还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给和机体的气血运行。

前面提到秋天的时候要注意腹部保暖,冬季也是如此。冬天气温比秋天更低,寒气更容易入侵身体,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很可能受寒而出现腹泻、腹痛、痛经等不适。

数九严冬,腿脚的保暖尤其重要。冬天的时候最好不要穿“短裙(短裤)+打底裤”,要穿宽松保暖的衣服,可以穿厚袜子配棉靴。此外,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搓搓脚心,能有效促进腿脚部位的血液循环。

背是督脉所在,感冒多因背部受寒,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止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女性朋友冬天的时候最好增添一件背心,棉或丝绵材质的背心保温隔寒性能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晚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应披一件衣服,以防受寒。动起来才暖和

冬天气候寒冷,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欢窝在室内,尤其是北方冬天室内有暖气,使人更不愿意出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该多动动。动则生阳,运动能生阳气,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女性朋友冬天的时候可以选择慢跑,也可以在室内打乒乓球、跳绳、练瑜伽等。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选择运动量过大、过于激烈的项目。跳绳可以让身体很快暖和起来冬令进补,防风御寒、行气活血

冬天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天应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羊肉、鳝鱼、虾、荔枝、桂圆等食物性质温补,能强身健体、行气活血,冬天可多食用。

另外,钙、铁摄入不足也会影响机体的产热能力,使体温降低,所以冬天不要忘了多吃富含钙、铁的食物。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常见的有瘦肉、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每天晒十分钟太阳,用自然的阳气防御寒湿

民间谚语说:“冬晒太阳,胜喝参汤。”经常晒太阳能帮助人体补充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少女性朋友经常手脚冰凉、身体怕冷,最好每天花上十来分钟的时间晒晒太阳,就能慢慢改善体寒状况。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6~10时,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这个时间段晒太阳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下午16~17时晒太阳,则有利于人体营养物质的及时转化,并且可以促进肠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以上只是参考,要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如夏天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上午晒太阳的时间可缩短为6~8时,下午可安排在18~19时。晒晒背,振奋一身阳气

晒太阳的时候宜背部朝阳,因为背部是督脉所在,督脉总督人体之阳经,总辖一身之阳气,督脉经气旺盛,整个身体的阳气也会随之旺盛。

晒太阳时不要戴帽子,头部裸露能使阳光直射头顶的百会穴。百会穴是百脉之会,阳光照射百会穴可使阳气充分进入人体,通达诸脉。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晒太阳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冬天日照时间短,更要出来多晒晒太阳,保证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夏天可在早晚太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在太阳下散步半小时。人老腿先老,女人要注意下半身的养护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腿脚负担身体全部的重量,是身体最累的部位之一,而且离心脏最远,是气血最虚弱之处,因此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下半身的养护。轻松走一走,火力自然有《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的“广步”就是散步的意思,提倡人们早晨起床后应到庭院里走一走,使人体阳气得到升发,增强身体抵御外邪、抵抗疾病的能力。

古人还认为“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意思是每天入睡前适当散步能很好地促进睡眠,使人体正气得到适当休息。女性朋友每天要坚持散步20~30分钟,可提升阳气,使身体不断地“热”起来。每天搓搓腿,身体暖起来

不少女性朋友基本上一整天都要坐在电脑前,所以容易发生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腿脚麻木、乏力、肿痛。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改善,就是搓搓腿——从膝盖向下,双手握住小腿肚,来回搓至腿部发热,可有效增强腿部血液循环。

最近,随着娱乐节目的热播,趾压板火了起来。女性朋友每天光脚踩踩趾压板,也可以有效刺激脚底的反射区,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但踩趾压板对脚底是一种较强烈的刺激,有一定的疼痛感,所以每天踩的时间不要过长,15~30分钟即可。踩完趾压板后,揉揉脚底,能放松脚底肌肉。每天晚上泡泡脚、发发汗也能祛寒湿

苏东坡酷爱热水泡脚,曾有言:“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说“他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洗脚,而且长期坚持,因为“夜眠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

热水泡脚,对身体的好处很多,如促进腿脚部位血液循环,祛除双腿乃至全身的寒气,让身体暖起来,提高脏腑功能,增强脾、肾等运化水湿的能力等。所以女性朋友不妨学学苏东坡、陆游,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

泡脚很简单,但泡脚也是有讲究的。

1.泡脚的水温度不能太高,以40~50℃为宜,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的时候不要用手测量,应用脚去感受,以自己感觉耐受为佳。

2.泡脚的时间不要太长,15~20分钟即可。泡脚的时候,血液会向腿脚部位流动,脑部容易供血不足,如果泡的时间太长,会导致头晕、胸闷。

3.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一直浸泡到小腿。

4.泡脚的最佳时间在晚上睡觉前30分钟,泡脚的时候最好全身放松,不要看书、看电视、玩手机。

5.月经期间不要泡脚,以免气血流动而增加月经量。饭后半小时内不要泡脚,泡完脚后要快速擦干水分,穿上保暖的袜子。

6.泡脚时,可以在水里添加合适的药物,但具体药物最好咨询医生,切勿盲目添加,以免药不对症,导致不适。常用生姜水泡脚祛寒邪【原料】 生姜15~30克。【做法】 生姜切片;锅加水烧开,关火,放入姜片,加盖闷10~15分钟,等水晾温后泡脚。

生姜辛温散寒,用来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女性朋友冬天的时候常手脚冰冷、畏寒怕冷,每天坚持用生姜水泡脚,能起到祛寒暖身的效果。桂皮、花椒泡脚消肿祛水湿【原料】 桂皮15~20克,花椒一小撮。【做法】 花椒用干净的纱布包好,锅内加水、桂皮、花椒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20分钟,水晾温后泡脚。

桂皮、花椒属于温性之品,具有活血通经、祛湿消肿的功效,用来泡脚有助于祛除身体内的寒湿,消除水肿,非常适合水肿型肥胖的女性朋友。红花泡脚治痛经【原料】 红花5克。【做法】 将红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5分钟,水煎2次,每次煎20分钟,然后将2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倒入足浴盆中,晾温后泡脚。在月经开始前1周开始泡脚,月经来潮后暂停。

红花是著名的活血化瘀之物,用其泡脚,可治疗痛经。女性朋友如果属血瘀痛经,伴有小腹刺痛、经血呈紫暗色并夹有血块,不妨在月经之前用红花泡泡脚。用艾的温暖驱走体内寒湿

艾叶能祛寒除湿、温通经络,现代女性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头痛、颈椎不适,枕艾叶枕

经常久坐,吹空调,极易感受寒湿,患上头痛、颈椎病等,可在枕头里放上艾叶,每天枕着入睡,长期使用可有效预防和辅助治疗头痛、颈椎病等。

做艾枕的方法很简单:将细软熟艾1000克打碎,用干净的布包扎,再在外面套一个枕套就成了艾枕。做艾叶香囊温敷腹部、关节部位

女性腹部感受寒湿时,可引起小腹绵绵隐痛、寒性痛经、月经不调;肩部、膝关节感受寒湿可导致肩部冷痛、关节酸痛。可用艾叶500克炒热,装入小布袋里,然后温敷腹部或酸痛的地方,可起到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上述因寒湿而引起的不适。艾叶还可以用来洗头、洗澡、泡脚

在一些地方,流行新妈妈坐月子的时候用艾叶煮水洗头、洗澡,可以起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月经量多、平时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平时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来洗头、洗澡,还可以用来泡脚。方法很简单,就是把30~50克的艾叶放入锅里,加入适量水煮开,晾温后使用就可以了。艾叶有特殊的味道,夏天的时候用来洗澡还能驱蚊。艾灸是最佳的祛寒湿方法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植物,用艾条熏灸经络穴位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阳气,尤其适合阳虚、气虚的女性使用。

用艾灸补阳气、除寒湿,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在腹部,肚脐直下4横指处就是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气海穴。女性朋友经常用艾条灸这两个穴位,能起到温阳散寒、除湿调经的作用,对寒湿引起的腹痛、痛经、妇科疾病等有疗效。小贴士艾灸不是越近越好使用艾条艾灸,离皮肤太近容易灼伤,离太远又达不到效果,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艾条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可以离皮肤稍微近一些,保持1~2厘米,随着艾条燃烧得越来越充分,距离就要远一些,保持2~3厘米,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适量运动,有助于暖身除湿

身体里有寒湿就像穿了一件湿衣服,让人觉得湿冷湿冷的,很不舒服。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太阳,能给人温暖,阳气充盛才能将“湿衣服”晒干。所以,祛除寒湿的根本在于补充阳气,而运动就是补充阳气的理想方法。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就是当我们运动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慢慢地热起来,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汗,其实这是身体里的阳气变得旺盛的表现。太阳出来了,身体就不觉得冷了;水湿遇到阳气,会被慢慢蒸发,然后跟随汗水一起排出体外,阳气就会慢慢变得旺盛。每天快步走,手脚不凉心肺强

不少女性朋友会抱怨平时工作太忙,几乎没有运动的时间,其实上下班路上就能运动。

例如,家或单位离公交车站、地铁站有一段距离时,上下班的时候以每分钟100步的速度进行快步走,能使人身体发热,起到补充阳气、锻炼心肺的作用。

如果家离单位比较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快步走上下班,这样既能避开拥挤的人流,还能锻炼身体。适合办公室女性的暖身小动作

很多女性工作繁忙,上班的时候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基本上都被“钉在”办公桌前,下班之后匆匆扒几口饭,又趴在办公桌前奋斗,基本上没有运动的时间。其实,上班的时候做一些“小动作”,就能让身体“动”起来,暖和起来,预防和祛除寒湿。☉ 小动作1:头颈运动

当有一点儿空闲时间时,就闭上眼睛,身体放松,将头尽量后仰,保持5秒钟,然后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保持5秒钟后抬起头,再缓慢做圆周运动。

这个动作站着或坐着都可以进行,抬头、低头和转头的时候能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改善头颈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病。☉ 小动作2:捶背

双手握拳,放在后背上,尽可能地往上,从上到下捶背。捶背的时候感觉酸痛的部位可稍微用些力,多捶几分钟。

后背是督脉及背俞穴所在,经常捶背能疏通血脉、强壮腰肾。☉ 小动作3:踮脚

踮脚可以坐着做,也可以站着做。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注意将小腿绷直,脚后跟尽可能抬起,脚尖着地,坚持5秒钟,然后放松,反复做20次,最好每隔1~2小时就踮踮脚。

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促进腿部气血运行。睡眠好,寒湿不易入侵

都说美女是“睡”出来的,这话一点儿没错。充足的睡眠是最天然的补药,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女性的容貌,还直接关系到机体免疫力的强弱及各脏腑器官能否正常工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欠佳,会使本应休息的脏腑器官超负荷工作,时间久了自然会疲惫,从而无法抵挡寒湿的侵袭。所以,睡眠是预防和祛除寒湿的关键之一。

然而,现实中很多女性都被失眠所困扰,经常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断地数绵羊,结果越数越心慌,第二天的时候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才匆忙起床。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好的睡眠呢?晚上要睡够

女性每天至少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晚上尽量在23点之前入睡,因为过了零点,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即使你想睡也无法抑制兴奋,变得难以入睡。一些女性精力比较旺盛,睡眠时间相对少一些,只要睡眠的时候能够达到熟睡的状态,醒后神采奕奕,一天的工作都不受影响,即可视为睡眠时间充足。中午打个盹

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和学习,很多人都会在吃完午饭后觉得困,尤其是夏天,此时应该休息一下,打个盹,能让人下午保持精力充沛。午觉的时间一般十几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午觉睡得多反而使人觉得更困,还会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很多上班族女性都习惯午饭后趴在办公桌上匆匆补觉,这样的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