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管理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1 05:15:49

点击下载

作者:甘开全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试读:

前言

“孩子整天哭闹不停”“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孩子经不起一点小小的失败”“孩子一天到晚黏着妈妈”“孩子逆反情绪越来越严重”……

这些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儿童的情绪管理问题。《儿童情绪管理全书》中包含三块主要内容:一是精彩生动的儿童情绪管理故事;二是情绪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三是针对儿童的情绪管理,给家长提供的通俗易懂的实际操作方法。

有时候,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写在脸上,可是他自己却感觉不到,也无法控制。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高兴是积极情绪,家长应对孩子的这种情绪给予认同和鼓励,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好,兴奋难抑,就容易做出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等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甚至被人认定为不懂文明礼貌的“熊孩子”。所以,家长应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加以引导,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同时,约束好自己的行为。

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差,常常遇到一点小事,稍有不如意,就产生烦躁、生气等情绪,做出跟父母耍赖、攻击同伴等发脾气的行为,让父母头疼不已。但是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讲求方法,来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同时逆反情绪也在增强。孩子爱说“我不要”,常常跟父母唱反调,这让父母烦恼不已。对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同时跟孩子平等共处,不压制,多包容,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真正消除孩子的逆反和抵触情绪。

孩子黏人,跟父母分开就哭闹不止,这是因为分离带来的焦虑情绪。再伟大的爱也终究要面临分离,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引导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给足孩子安全感。

别看孩子年纪小,就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也会有藏在心底的忧伤情绪,这些情绪积累起来,无处发泄,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跟他们沟通,做最好的倾听者。

不合群、独来独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孩子扩大交际范围,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并学会与别人合作。

孩子由于年龄尚小,阅历较少,对很多未知事物经常会感到害怕。这时,父母可以通过事先模拟演练、解释自然规律、树立安全意识等方法,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样,不爱上学,对学习有厌烦情绪,好像也是孩子的天性,这让家长们苦恼不已。苦恼之余,家长们或许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可以通过改进教育方式,来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的孩子只能接受赢和表扬,不能接受输与批评。他们一旦在考试或竞赛中输了,就会产生气馁甚至嫉妒他人的情绪。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解决输不起的问题。

情绪控制好了,就可以变成让孩子变得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情绪控制不好,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具体包括洞察情绪、表达情绪、宣泄情绪、调整情绪等。

一书在手,儿童情绪管理不用愁。我们衷心地希望《儿童情绪管理全书》能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情绪管理,成为驾驭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游刃有余地控制与表达自己的情绪,收获一次又一次成功,最终实现幸福丰盈的人生! CHAPTER 1  第1章情绪管理入门——走进孩子 的“小小情绪世界”

有时候,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写在脸上,可是他自己却感觉不到,也无法控制。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基本情绪:小小“变脸王”,喜怒哀乐都写脸上

阳阳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盼呀盼,终于盼到了儿童节。清早,当一抹柔和的阳光洒进卧室的时候,他就掀开被子,光着两只小脚丫,“噔噔噔”地跑来摇醒妈妈。“妈妈,儿童节到了,我的礼物呢?”阳阳瞪大铜铃般的眼睛。“我早就准备好了。”妈妈从床下拿出了一个礼物盒。

阳阳接过妈妈的礼物盒,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一大包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一个黑色的迷你打气筒。阳阳高兴极了,马上用嘴吹气球,可是怎么也吹不起来……“用打气筒打气吧。”妈妈一边说,一边示范起来。

妈妈把气球嘴套在打气筒的气孔上,然后一手按住气球嘴,一手推拉活塞。只听“唧唧”两声,一个红色的气球就充满了气,变得又大又鼓,妈妈随后又将气球嘴打了个结。

阳阳学着妈妈的样子,给一个黑色的气球打气。只听“扑哧”一声,黑色的气球突然飞了出去,气全部漏光。

阳阳涨红了脸,非常生气,他直接拿来剪刀把气球剪破了。

妈妈过来耐心地开导他:“下次你推拉活塞的时候,要用一只手按住气球嘴,这样它就不会飞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阳阳又给一个蓝色的气球打满了气,他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气球嘴拉出来,准备打结。没想到,气球“嘣”的一声,瞬间爆了,阳阳被吓到了,扔下打气筒,大哭起来。

妈妈连忙过来安慰阳阳,摸摸他的头说:“别害怕,下次不要把气打这么满,气球就不会爆了。”然后妈妈给他做了个示范。“知道了,这回我要做出很多很多的气球。”阳阳擦干眼

泪,继续给气球打气。

不一会儿,阳阳周边就飘起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指挥着这些“气球精灵”不停地弹跳着。“阳阳的气球,又大又漂亮。”妈妈向阳阳伸出两个大拇指。“那当然了。”阳阳抱着气球,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快给气球画上表情吧,这些‘气球精灵’就像你一样,是小小的‘变脸王’,把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妈妈用记号笔在一个气球上画了一个大笑脸。“呵呵,气球会笑,也会哭,太好玩了!”阳阳用笔在气球上画了两行泪……

以上故事中的阳阳在给气球打气的过程中,把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心理学家在情绪的发展研究中,一般把人类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两大类。孩子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愤怒、悲伤、惊讶、恐惧和厌恶六个方面,可以简称为喜、怒、哀、惊、惧、厌。

孩子很少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被情绪控制还不自知,此时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体验自己身上的情绪。

那么,父母怎么让孩子体验自己身上的基本情绪呢?下面有几点建议:

1.跟孩子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照镜子”可以将一些情绪具象化,让孩子更容易认识与理解自己身上的情绪。孩子开心的时候,可以带他照照镜子,让他看自己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孩子难过的时候,可以带他照照镜子,让他看看自己噘起的嘴巴、豆大的泪珠……

2.让孩子给情绪画一张表情画

父母可以拿来六张白纸,引导孩子在白纸上画出喜、怒、哀、惊、惧、厌六种表情画,并挂在房间里。当孩子有情绪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配配对”。例如,孩子把新衣服弄脏了正在生气,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怒”的表情画上打个钩,让他明白自己此时的情绪状态。

3.跟孩子玩“猜一猜”游戏

孩子把很多情绪都写在脸上,所以父母没有必要一语道破,可以跟他玩“猜一猜”游戏,争取把孩子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比如,孩子伤心难过时,妈妈可以说:“让我看一看,是谁把自己哭成了小花猫啊?”孩子可能会偷偷擦掉眼泪,破涕为笑地说:“我才不是小花猫呢!”

4.让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把基本情绪宣泄出来

孩子天真无邪,很容易把情绪毫不掩饰地宣泄出来,这时父母要学会疏导,而不是堵截。父母应该让孩子宣泄完之后,再告诉他这就是人的基本情绪,每个人都会有。

例如,孩子的玩具被爸爸不小心扔了,他很生气,拍桌子抗议。爸爸要先让他宣泄完毕,然后再告诉他:“你这样做就是生气的表现,爸爸以后不乱拿你的东西,你以后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不然别人也会像你一样生气的。”自我意识情绪:鞋子和衣服穿反了,有点害羞“阿嚏——阿嚏——”冬天的早上,杰瑞一起床就直打喷嚏、流鼻涕。“快点穿上新鞋和新衣服,这样就暖和了!要不要妈妈帮忙?”妈妈在厨房忙着做早餐。

杰瑞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的独立性很强,什么事情都要抢着自己做。“不用,我自己会穿!”杰瑞开始在卧室里摸索起来。

穿鞋的时候,杰瑞发现自己有点分不清楚左右脚。这时,杰瑞不好意思去问妈妈,因为他不想让妈妈笑话他不会穿鞋。于是,他就将左脚使劲塞进一只鞋里,接着再将右脚使劲塞进

另一只鞋里。杰瑞高兴地说:“这双新鞋真合脚!”

穿好鞋后,杰瑞又开始套毛衣,他发现这件毛衣是圆领的,他分不清哪边是正面,哪边是反面。杰瑞还是不好意思去问妈妈,因为他不想让妈妈笑话他不会穿衣服。于是,杰瑞就把左手和右手插进毛衣的袖口,再把毛衣撑开,头钻出领口。杰瑞得意地说:“这件新衣服真暖和!”“穿好了没有?”妈妈端来早餐。“穿好了。”杰瑞来到妈妈面前,摆了个帅气的姿势。“哈哈,宝贝,你的鞋和衣服都穿反了!”妈妈忍不住笑出来。“我不信。”杰瑞有点不服气。“不信,你来镜子面前照照看。”妈妈带他来到镜子面前。

杰瑞来到镜子面前一看,发现鞋穿反了,鞋尖都朝着外面,而且毛衣也穿反了,超人图标应该在胸前,而不是背后。“呀,真的穿反了,丑死啦!”杰瑞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躲到门后面,说:“妈妈您别看我,等我换好了您再看。”“嗯,我们杰瑞还知道害羞了呢,好,妈妈不看,你换吧。”妈妈说。

于是,杰瑞又花了不少工夫,把鞋子和毛衣正确穿好。妈妈一个劲夸他:“你真是太棒了,由原来的‘反穿大王’变成现在的‘时尚王子’了。”

在这个故事中,杰瑞把鞋子和毛衣统统穿反了,妈妈笑他,让他产生了害羞的感觉。然后,妈妈再引导他正确穿好鞋子和衣服,不仅消除了他的害羞情绪,还夸他变成了“时尚王子”。

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是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由自我参与产生的一种更高级的情绪,包括害羞、内疚、尴尬、自豪、烦恼等。

当孩子产生自我意识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引导他们处理这些情绪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当孩子感到害羞时,不要笑话他

很多孩子都有害羞的体验,如脸红心跳、躲躲闪闪等。当孩子出现害羞的情绪时,父母不要笑话他,而应该正确地引导和鼓励他。

2.当孩子感到内疚时,想办法排解

当孩子做了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时,他会觉得很内疚、很难受。这时候,父母不能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而是要向孩子道歉,告诉他父母也有不对的地方,以减少孩子的内疚情绪。

例如,孩子把爸爸的电动剃须刀拆坏了,感到很内疚。这时,爸爸可以告诉他:“是爸爸不对,不应该把电动剃须刀放在玩具堆里,让你误以为那是玩具。通过这次拆电动剃须刀,你也知道了,没有足够的知识是修不好它的。所以,以

后你要努力学习哟!”

3.引导孩子通过自我解嘲,化解尴尬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这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通过自我解嘲的方式来化解尴尬,让他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全盘否定自己。

例如,孩子是左撇子,当所有的同学都用右手吃饭的时候,他却做不到,显得十分尴尬。这时,父母可以教孩子自我解嘲:“听说左撇子吃起饭来会更香,而且使用左手还能开发右脑的潜能呢!”

4.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为自己感到自豪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并总结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比别人厉害的地方在哪里,让孩子为自己感到自豪。情绪影响:“真奇怪,看到妈妈哭了,我也想哭”

幼儿园开学了。当天上午,在幼儿园门口,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爸爸和妈妈送4岁的勇涛来上学,三个人走到校门口。妈妈突然问了一句:“勇涛的汗巾拿了没有?”

爸爸把书包翻了一遍,然后说:“书包里哪里有汗巾?谁叫你在出发前不检查,等到现在才说。”“快点回去拿吧。”妈妈说。“不行,我急着上班呢。”爸爸表现出一脸为难的样子。“急什么,先把孩子的事情做好,再做其他的。孩子的哪

件事情不是我在管,你有管过吗?”妈妈生气地说。“不要无理取闹,不就是一条汗巾吗,我现在去买就是了!”爸爸嚷起来。“你去买呀,看你能不能买到!”妈妈也嚷起来。

爸爸在附近的店铺找来找去,却没有买到汗巾。当爸爸垂头丧气地回来时,妈妈还奚落他:“买不到了吧,你说起大话来的声音比雷声还要大。”“我不理你们了。我走了……”爸爸生气了,扭头就走。

妈妈拉着勇涛,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眼泪马上流下来了。妈妈哭了,躲在角落里偷偷擦眼泪。

这时,勇涛受到妈妈情绪的影响,也开始抽泣起来,慢慢地便大哭起来。很多家长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爸爸的不对,有的说是妈妈的不对。

这时,幼儿园的老师走过来,她给了勇涛一个转动的小风车,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老师说:“别哭了,你一哭风车

就不转了,我们去跟同学们一起玩风车吧。”

勇涛擦掉眼泪,跟妈妈挥手道别,然后跟老师进了教室。“老师,为什么妈妈哭了,我也想哭呀?”勇涛小声问。“妈妈哭了,说明她很伤心,她的情绪影响了你,所以你也感到很伤心。不过,你不要想太多,下午爸爸妈妈一定会开开心心地来接你回去。”老师笑着说。

当天,在老师的一番调解下,勇涛的妈妈和爸爸不吵了,一家三口手拉手回家了。

在这个故事中,勇涛的妈妈和爸爸因为忘带一条汗巾而发生争吵,妈妈伤心地哭了,还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后来老师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平复了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孩子有这种情绪体验时会产生不适感,既会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又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尽量减少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怎样做才能减少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呢?以下的建议值得借鉴:

1.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消除他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出现悲伤、痛苦、焦虑、紧张、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时,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冲淡和消除他的负面情绪。

例如,孩子上学时感到很焦虑,这时,父母可以让他在书包里装上他最喜欢的小公仔。当他焦虑时,可以把公仔拿出来看一看、捏一捏。

2.不要轻易打骂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当父母承受较大的压力,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时,千万不要随意打骂孩子,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可以找一些发泄渠道,如享用美

食、运动健身等来缓解情绪。

例如,妈妈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评,回到家之后,请不要对着孩子发脾气。妈妈可以做做瑜伽、泡泡澡来缓解心中的愤怒情绪。

3.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多安慰孩子

父母要极力维护家庭的和谐,不能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就在孩子面前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当父母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心情时,要多安慰孩子,让孩子变得乐观起来。

例如,爸爸不会修灯泡,妈妈就和爸爸吵起来,两个人还推推搡搡。孩子看到这一幕很害怕,这时,父母要果断终止争吵,并安慰孩子说:“爸爸和妈妈并没有打架,我们在商量,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4.与孩子多聊天、多沟通,做他的知心朋友

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候,不要只顾着玩手机,而要跟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情绪变化。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不想吃。这时,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温柔、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做最好的倾听者,帮助他疏导负面情绪。疏导情绪: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难过”

雷雷养了好久的小猫生病死了,雷雷特别难过,晚饭也不吃,待在房间里不出来。爸爸很心疼,走进房间安慰他:“儿子,出来吃饭吧,吃完饭爸爸就带你再去买一只小猫,好不好?”

雷雷说:“不要,我只要花花……”

爸爸说:“爸爸保证给你找一只跟花花一模一样的!”

谁知,雷雷生气地把爸爸推到门外,大喊道:“我讨厌爸爸,我再也不养小动物了!”

这时,妈妈正好下班回来,听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

妈妈走进房间,温柔地摸摸雷雷的头说:“宝贝,花花走了,妈妈知道你舍不得它,妈妈也舍不得。你们俩是好朋友,对不对?”

雷雷点点头说:“嗯,妈妈,我好想它……”

妈妈把雷雷抱到怀里,说:“宝贝,你要是觉得难过的话,就哭出来吧。”

听了妈妈的话,雷雷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跟妈妈聊天,哭累了就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醒来以后,妈妈问雷雷:“宝贝,心情好些了吗?”

雷雷点点头说:“嗯,哭完感觉好多了。”

妈妈说:“那我们为花花做点什么好不好?”

雷雷拍着手说:“好!”

妈妈拿来画纸和颜料,说:“花花长得那么漂亮,我们给它画张像,好吗?你是它的小主人,你一定画得最好。”

雷雷露出了笑容,说:“好啊,那花花就可以一直陪着我了!”

在这个故事中,面对雷雷的悲伤,爸爸试着尽快让他高兴起来,这却让雷雷十分生气,他认为爸爸的建议是让他背叛花花。而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妈妈先是让雷雷想哭就哭出来,之后又让他帮花花画像,通过这两种方式,引导雷雷将内心的悲伤情绪发泄了出来,雷雷也感觉轻松多了。妈妈的做法很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必须合理发泄出来。

那么,具体来说,父母怎样做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1.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的神情举止,经常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问孩子:“今天有高兴的事情发生吗?”“怎么看上去有点不开心?”如果孩子不想说,父母也不要强迫,只要

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关注和支持就好了。

2.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立即想办法制止,其实这是不对的。父母需要明白一点,孩子有负面情绪特别正常,他需要发泄,需要理解,这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做一个温柔耐心的倾听者,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情绪是疏导情绪的前提,这很重要。

3.给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的良性渠道

孩子年龄尚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当情绪产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发泄方式,比如打人、骂人、大喊大叫、摔东西等。父母应加以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些良性的发泄渠道,比如画画、唱歌、写日记等。 CHAPTER 2  第2章教孩子兴奋也要控制,不做 不懂礼貌的“熊孩子”

高兴是积极情绪,家长应对孩子的这种情绪给予认同和鼓励,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好,兴奋难抑,就容易做出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等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甚至被人认定为不懂文明礼貌的“熊孩子”。所以,家长应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加以引导,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同时,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及时分享孩子的喜悦,同时提醒他不要打扰他人

中午,妈妈去舞蹈教室给女儿送衣服,正好看见宝贝女儿穿着柔软的舞蹈服,正在教室里跳舞。

看见妈妈,丽霞一下冲过来抱住妈妈,高兴地大喊:“妈妈,我今天——”

妈妈把手放在唇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说:“宝贝,有同学在睡觉呢,我们出去说。”“丽霞今天好像很高兴哟,是不是得了‘大拇指’?”来到操场上,妈妈开心地问。“您是怎么知道的?”丽霞惊讶地问。“你的高兴都写在脸上了,你手舞足蹈、两眼放光,肯定是在学校里得到表扬了吧?”妈妈猜起来。“我得了两个‘大拇指’。”丽霞向妈妈伸出双手,上面贴着两张“大拇指”贴纸,那是老师表扬孩子的证据。“跟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妈妈问。“老师说我跳舞跳得比天鹅还要好,所以就奖给我两个‘大拇指’。”丽霞充满了自豪感。“太好了,我们家丽霞真棒。”妈妈也朝丽霞竖起了大拇指。

在这个故事中,丽霞妈妈及时分享了女儿的喜悦,同时提醒她不要打扰同学休息。妈妈的这种做法既礼貌又细致,既让孩子很好地表达了情绪,又引导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

那么,当孩子高兴、愉悦时,父母应该怎样回应呢?以下的方法值得借鉴:

1.细致观察,第一时间指出孩子的情绪

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首先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在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能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然表达情绪的氛围,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

2.做出积极的回应,分享孩子的喜悦

情绪需要分享,分享会让孩子更加快乐。父母应给出积极的回应,询问孩子情绪的由来,投入真实的感情和好奇心。

3.挑选适合的场所分享情绪,不影响他人

在分享情绪之前,父母需要确定当前的场所是否适合,考虑会不会打扰或影响其他人,这种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和照顾他人的人。孩子“人来疯”,其实是因为被冷落

清晨,阳光照到龙龙家的小院子里,6岁的龙龙正在院子里看书,一切都显得很正常。“叮咚——”家里的门铃响了,爸爸去开门,把客人迎进来。

爸爸给客人端茶倒水,然后开心地聊起来。

这时,龙龙再也无心看书了,他把书扔到桌子上,然后偷偷靠近客人观察起来,他发现这个客人长得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就开始闹起来。“爸爸,你们谈什么呀?跟我有关吗?”龙龙开始不断插嘴了。“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乱插嘴。”爸爸回过头呵斥龙龙。

没想到,龙龙没有回去看书,却打开了电视,还把音量开到最大,让爸爸和客人的交谈无法继续。“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爸爸生气地把电视关掉。

过了一会儿,龙龙从卧室里拿出玩具枪,对着客人“突突突”地打起来,客人显得很尴尬。“不得对客人无理。”爸爸把龙龙的玩具枪没收了。

没想到,龙龙站在沙发上跳起来,还故意摔到客人的身上。“哎哟,小心,不要摔着了。”客人说完,就挪到椅子上去坐。“没礼貌,既然你这么闲不住,就去帮我们洗点水果拿过来。”爸爸不得不安排龙龙干点活儿。

可是,龙龙却要去“骚扰”客人,他突然跑到客人的背

后,使劲地摇客人的椅子。

最后,爸爸和客人的交谈实在进行不下去了,客人只好起身告辞,俩人约好下次再聊。

送走客人后,爸爸生气地批评龙龙:“你这孩子太没有礼貌了,看看,都把人家给吓走了!”“我只是想跟客人玩一下嘛,谁让你们大人都不理我,我只好自己找你们玩了……”龙龙小声回答。

听了龙龙的话,爸爸意识到,原来他不是故意捣蛋,而是因为遭受了大人的冷落。

龙龙发现家里来了客人,就犯了“人来疯”,故意搞出很多动作来,以吸引客人的注意,结果客人被他吓跑了。

一般个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这样,他们看见家里来客人就兴奋,本来没有恶意,只是想跟客人闹着玩儿,或是表达自己对客人的热情,却因为情绪没控制好,而出现了有

失礼貌的行为。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孩子控制情绪、约束行为呢?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1.让孩子参与父母同客人的交流,谁也不会被冷落

当客人与父母交流时,孩子被隔离在一边,没人关注,没人理,孩子会感到被人冷落。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交流,不断询问孩子一些问题,让孩子老老实实做一个旁听者。

2.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让他偶尔表现一下自己

当父母与客人交流时,孩子犯“人来疯”,导致交流无法进行,这时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让他偶尔在客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背诗、唱歌、跳舞等,大家再表扬他一番,以满足他的表现欲望。

3.事后,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

如果孩子犯“人来疯”把客人吓跑了,父母没必要惩罚孩子,因为孩子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他并没有什么恶意。父母可以在事后,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让他知道客人来了该怎么做。

比如,父母可以教孩子:“以后客人来了,你要使用‘您好’‘请进’‘请坐’‘请喝茶’‘再见’等礼貌用语,不要干扰爸爸妈妈与客人的正常交流。”孩子不是故意“熊”,只是缺乏公共秩序意识

电影院里正在播放年度最火爆的动画,观众席上灯光昏暗,大家都戴着3D眼镜安静地观影。5岁的高峰和妈妈也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妈妈,我要喝水!”高峰突然大叫起来。“小声一点,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妈妈小声说话,并把水瓶拿给他。“哎呀,水太烫了!”高峰突然又大叫起来。“这孩子真没礼貌。”“当妈的也不管管。”周边的观众开始对他们有意见了。“说话小声一点,尽量用手势来表达,你听到没有?你现在影响别人看电影,别人有意见了。”妈妈觉得很无奈。

过了一会儿,高峰突然又大叫起来:“妈妈,我的爆米花呢?”“在这里。”妈妈赶紧捂住高峰的嘴巴,然后把爆米花递过去。

接下来,高峰开始“咯啦咯啦”地吃起爆米花来,看到电影精彩的地方,还会站起来欢呼几声。“这孩子怎么站起来了?快坐下,你挡住我们的视线了!”后面观众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时,妈妈实在受不了观众的指责,只好对高峰说:“我们出去上洗手间吧。”

很快,妈妈就把高峰拉到洗手间,然后对他说:“在电影院看电影要遵守公共秩序,要保持安静,你可不能像在家里看电视那样随便喊叫。”“那我们还能进去看电影吗?”高峰小声问。“只要你能保持安静,我们就进去。如果你做不到,我们就要回家了,因为你进去大喊大叫,会影响到别人。”妈妈说。“那我们还是回家吧。”高峰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好吧,你以后要注意一点,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妈妈说完就带高峰离开了电影院。

在以上故事中,高峰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喊大叫,无视别人的存在,结果引起其他观众的指责和愤怒。最后,妈妈只好将高峰带离电影院。

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差,兴奋难抑,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吃东西,影响到了其他人,父母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解决:

1.将孩子带离公共场所

在孩子无法控制兴奋情绪的时候,父母带其暂时离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带头向周围人群道歉,让孩子明白这不是在家里

如果孩子在密闭环境(如飞机、火车、高铁等)中大喊大叫,父母又不能将他马上带离,那么,父母可以向周围的乘客道歉。

例如,孩子在飞机上大喊大叫,严重影响其他乘客休息,这时父母可以对周边的乘客说:“对不起,孩子吵到你们了。”然后,父母再回过头来对孩子说:“现在不是在家里,你不要那么吵,不如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安静的游戏吧,找迷宫怎么样?”

3.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违背了社会公德,父母就有义务教育孩子,让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

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4.耐心冷静,不要觉得丢人就当众打骂孩子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时,父母要耐心冷静,不要觉得丢人就当众打骂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任性妄为。父母可以在现场给孩子找到一个好榜样,让孩子直接学着做就可以了。

例如,孩子在公共汽车上大喊大叫,父母不要通过打骂来制止他,完全可以对他说:“你看坐在前面的那个小女孩多安静呀,多么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呀,大家都很喜欢她。”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让他不再昼夜颠倒

夜深了,可6岁的燕燕还根本不想睡觉。“现在太晚了,该睡觉了!”妈妈提醒道。“既然出来旅游,就要好好玩,现在我不想睡觉,就想看电视!”燕燕拿着电视遥控器不放,把动画片的音量调得很大。“现在太晚了,你看电视会影响隔壁旅客的休息。”爸爸边说边把电视遥控器收走,还把电源线给拔了。

燕燕嘟着嘴,小声嘀咕:“不让看电视,那我就自己玩洋娃娃吧。”于是,她把行李箱里的洋娃娃都摆在地上,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跟洋娃娃聊天,还拉着它们跳舞。

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爸爸不是说了,不能影响隔壁旅客的休息吗?不准跳了!快点上床睡觉!”

燕燕见爸爸发火了,就去缠着妈妈:“妈妈,妈妈,您给我讲个故事嘛,我还不想睡觉……”“宝贝,故事没有儿歌好听。”妈妈提议,“妈妈不讲故事,给你唱你最喜欢的摇篮曲,好不好?”

燕燕拍着手说:“好!”

随后,妈妈一边轻拍着燕燕的后背,一边唱起了摇篮曲:“小宝贝,快快睡,梦中会有我相随,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

妈妈唱完几遍摇篮曲,燕燕就闭上眼睛,美美地睡着了……

在以上故事中,燕燕因为白天玩得太高兴,导致兴奋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晚上还没有消退,所以晚上不光自己不好好睡觉,还看电视、唱歌、跳舞,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

孩子情绪太兴奋,玩得根本停不下来,影响了自己的作息,甚至干扰了别人休息,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1.给孩子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缺乏时间概念,所以父母应该加以引导,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定时活动,定时休息,能够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从而维持比较稳定、适度的情绪和精力。

2.给孩子安排动静结合的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年龄尚小,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没有约束力。所以父母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专门带他们参与一些运动强度大的、刺激的活动,而应当巧妙安排,让活动丰富多彩,动静结合,这样孩子的情绪状态才会有张有弛,不会一直兴奋不停。

CHAPTER 3 CHAPTER 3  第3章孩子易怒、烦躁,父母 要学会“以柔克刚”

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差,常常遇到一点小事,稍有不如意,就产生烦躁、生气等情绪,做出跟父母耍赖、攻击同伴等发脾气的行为,让父母头疼不已。但是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讲求方法,来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面对“小赖皮”,不能一哭闹就满足孩子

超市里灯火通明,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9岁的秀云推着购物车和爸爸妈妈来到超市采购。“明天没有菜了,我要买一些排骨、鸡翅、鱼,还有蔬菜和水果……”妈妈拿出塑料袋装肉和菜。“油和米也没有了,我去扛过来。”爸爸边说,边往米和油的货架方向走过去。

很快,购物车差不多满了,这时妈妈问秀云:“你要买什么呀?”“我要买零食。”秀云边说边捡货,她拿了一包饼干、一箱牛奶、一盒蛋黄派、一袋牛肉干,还有几瓶饮料。“天呀,不用买这么多零食。”妈妈提出异议。“长期吃零食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爸爸分析。“不,我就要买!”秀云张开手臂按到购物车上,生怕爸爸妈妈把她的零食拿出来。“还是拿出来一点吧,我的钱包里没有这么多钱。”爸爸严肃地说,并打开钱包,向大家展示里面只有100多元。“钱包里没有钱可以刷卡呀,也可以用手机支付呀!”秀云还是坚持要买。“这样吧,我们先去买单,如果钱够的话就买,如果钱不够就不买这些零食了。”爸爸退让一步。

就这样,一家三口推着购物车来到收银台,这时秀云耍起了小聪明,她先挑出自己的零食,将爸爸妈妈买的食材放在零食后面。

这时,爸爸不高兴了:“这样买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先买生活必需品。而零食可有可无,这次我们就不买零食了。”

秀云听到爸爸这样说,脸“唰”的一下就变红了,用手捂着眼睛,躺到地上哭闹起来,她一边哭一边喊:“我就要买!就要买!爸爸给我买!”

爸爸一把将她抱起来,带到超市外面,秀云看到路边的风景,慢慢不哭了。回家以后,秀云的心情慢慢好起来,爸爸才针对超市的事情跟她讲道理,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故事中的秀云在超市里选了很多零食,由于带的钱不够,爸爸只好把她的零食全退了,于是她就开始闹情绪、耍赖皮。

孩子乱要东西,得不到满足就闹情绪,用哭闹来耍赖,父母该怎么办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让孩子学会通过劳动来赚取零花钱

有些孩子只懂得要钱,不懂得赚钱。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劳动,如做家务,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来赚取每周的零花钱。这样,孩子就会更有积极性,也更知道赚

钱不易,以后他花起钱来就懂得节省了。

例如,当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钱时,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说:“你每周负责扫地、拖地板,就有10元零花钱,以后你就不用向我们要钱了,那是你劳动应得的报酬。”

2.父母要做好榜样,不能带着孩子做“剁手族”

平时父母要做好勤俭节约的好榜样,不能带着孩子做“剁手族”,一看到网上降价促销的商品就要买。

例如,网上孩子的衣服又降价促销了,父母在买之前要问自己:“孩子没有衣服穿了吗?网上的衣服是孩子真的需要的吗?家里的衣柜还能塞得下吗?”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和思考,父母最后就会放弃网购的念头。

3.不要让孩子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用哭闹来得到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不要过度关注,先让他发泄完毕。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马上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就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用哭闹来获得。引导攻击性强的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客厅里,杨洋和好朋友张婷正在开心地玩积木。这些积木是杨洋的生日礼物,他特意邀请好朋友张婷来一起玩。

由于张婷分到的积木比较少,她就伸手过来抢杨洋的积木。张婷说:“快多给我一些积木。”“不行,我的积木也不多。”杨洋把张婷推开。“我只要两块积木就能拼好小车了。”张婷伸手过来把两块积木抽走,结果杨洋用积木拼好的房子就像脱线的珍珠一样,哗啦啦地散落一地。“你弄坏我的房子,我跟你没完。”杨洋说完,就开始与张婷打起架来。

杨洋扯住张婷的头发,而张婷使劲抓杨洋的脸。

杨洋妈妈听到声音,赶紧从厨房跑过来,把两个人拉开。

杨洋妈妈也没有立刻批评他们,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是好朋友,打架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有人做得不好,有人受委屈了。谁来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我先说!”“我先说!”

两个人“踊跃发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杨洋妈妈听完,引导孩子们各自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说完以后,两个人竟然都觉得怒气消了大半,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刚才不是故意的!”“我把积木分你一半……”

很快,两个好朋友又和好如初,高兴地在一起玩耍。

在以上故事中,杨洋邀请好朋友张婷过来跟自己一起玩积木,可是分积木时,杨洋自己分得多,张婷分得少。当张婷过来抢积木时,杨洋就跟张婷打了起来。后来,杨洋妈妈引导两个人停止攻击行为,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表达完毕以后,两个人都更能体会对方的情绪,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孩子攻击性强,一生气就打人、咬人,父母应该怎么做?下面给大家提供几种方法:

1.“君子动口不动手”,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果孩子动不动就打人、咬人,父母要引导孩子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

2.让孩子明白暴力不是“勇敢”,而是故意伤害

有些孩子认为打架、咬人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其实,那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父母平常要教育孩子:“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不要四处树敌、天天争斗。”

3.告诉孩子什么才是友好的行为

有时候,孩子打人、咬人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事后,孩子感到很后悔,也很害怕与被打、被咬的人接触,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通过主动承认错误、向别人道歉、自我批评等友好行为,去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

4.让孩子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

平常,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如平等的原则、相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互信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等。孩子用东西砸人,“斤斤计较,以牙还牙”,就违反了相容的原则。强调任务的意义感,来赶走孩子做事的烦躁

北风吹,雪花飘,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得绵延不绝。

9岁的林林正在家里裹着大衣看电视,妈妈说:“林林,你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了。妈妈现在要洗衣服,你去把厨房的碗洗了吧。”“知道了,但是我正在看电视呢,我不想这么快去洗。”林林回答。“你看电视很久了,不如先暂停下,等洗完碗再回来看。”妈妈催促道。“好吧。”林林说完,就不情不愿地来到厨房。

他拧开水龙头,手刚碰到水就立刻缩回来,喊道:“冻死了!”他看着一堆沾满油污的碗,心里就觉得很烦,嘴里不停地嘟囔:“烦死了,什么时候能洗完啊……”

过了一会儿,林林跑出来说:“这些碗太脏了,我洗不干净。”“没事,多洗几次,就能洗干净了。”妈妈说。“不行,我不能洗了,现在太冷了,我的手都要冻伤了。”林林又想出一个逃避做家务的理由。“你戴上塑胶手套就不会接触到冷水了。”妈妈把塑胶手套拿过来。“行了,好了,洗完了,我要去看电视了。”林林随便洗了两下,就跑回去看电视了,他洗过的碗上面竟然还有残留的泡沫。“真是的,让你做点家务就烦得要命,其实你静下心来做,这些事很简单。”妈妈把林林带到厨房,教他,“你看好了,妈妈是怎么洗碗的:先用自来水冲走上面的残渣和油污,然后洒一点洗洁精,用抹布来回洗两遍,最后再冲两遍清水,搞定!”

林林纳闷地问妈妈:“妈妈,您每天做这么多家务事,不会觉得烦吗?”

妈妈笑着说:“不会呀,妈妈只要想着,能让全家人拥有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爸爸穿得时髦帅气,让宝贝吃上可口的饭菜,做家务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烦了。”

林林抱住妈妈说:“嗯,那我以后想着能为妈妈减轻负担,也不会觉得烦了!”

在以上故事中,林林在洗碗的时候,产生了烦躁的情绪,一会儿说脏,一会儿说冷。孩子做什么都觉得很烦,这样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该怎么引导孩子消除烦躁的情绪

呢?下面有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1.让孩子放平心态,有些事情烦也要做,不烦也要做

有些事情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烦也要做,不烦也要做,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放平心态,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

2.引导孩子多想做事的意义

如果心中没有意义感,孩子就很难从当前枯燥无聊的任务中获取乐趣,也难以产生做事的动力。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多想想任务的意义,以及完成任务将带来的喜悦,以此来驱散烦躁情绪。面对“三分钟热度”,让孩子自己承担放弃任务的后果

妈妈起床后,就马上叫王飞起床:“你不是要自己刷牙吗?快起床!”“好啊!”王飞一跃而起,很高兴地来到洗漱间。“怎么刷呀?”王飞看着妈妈问。“看见没有,跟着妈妈学。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妈妈把牙刷放到嘴里,给王飞做示范。“就这么简单?”王飞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漱口,然后用自己的牙刷沾点牙膏,放到嘴里刷起来。“啊……”很快王飞就感到喉咙发痒,想呕吐。“唉,刷牙会呕吐,学刷牙好烦啊,我不学了。”王飞将嘴里的泡沫吐出来,说道。“可能泡沫刺激了喉咙,你用清水漱漱口就可以了。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分钟热度’,要坚持每天刷牙,才能保护好你的牙齿。”妈妈教育了王飞一番。“那好吧。”王飞说完,就接着刷牙。

过了一会儿,王飞突然“啊”的一声大叫起来,原来他用力过猛,牙刷在嘴里打滑,把牙龈撞出血了。“我不学了,刷牙会流血!”王飞生气地说,一下把牙刷扔到地上。

妈妈捡起牙刷,也不生气,对王飞说:“刷牙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也不强迫你,下午带你去检查一下,听听医生的话,你再决定要不要刷牙。”

下午,妈妈带王飞去看了牙医,医生检查到他的牙齿里长了个虫洞,医生告诉他:“小朋友,你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好好保护牙齿,不然这个虫洞会越来越大,你的牙齿会痛,你以后就再也不能吃糖了。”

回到家,王飞就乖乖刷了牙,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好好刷牙,不然牙齿会痛,而且还不能吃糖呢!”

在以上故事中,王飞学习刷牙,才刷了一会儿,就产生了烦躁情绪,不想刷了,后来听了医生的话,知道了不爱护牙齿的后果,王飞才得以坚持下去。

孩子做事没有耐心,容易烦躁,常常半途而废,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几招可轻松化解:

1.让孩子自己承担放弃任务的后果

孩子依赖性太强,觉得什么都是父母的事情,所以自身动力不足,容易烦躁、放弃。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做任务是他自己的事情,放弃任务的后果也需要他自己

来承担。

2.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不要轻言放弃

有些孩子在学习中怕苦怕累,在生活中急躁冒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这时,父母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等方式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跑步、参加劳动等。

例如,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老是中途退缩,退缩之后就不愿意再写了。这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在龟兔赛跑中,兔子为什么会输给乌龟?那是因为兔子半途而废,而乌龟坚持到了最后。你今天的作业写不完,明天又有新的作业,新作业加上旧作业,这样永远写不完。”

3.通过名人故事,督促孩子改掉浮躁的毛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