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3 16:05:17

点击下载

作者:周胜保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索

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索试读:

自序

我先后在高职院校工作已有十余年了。在这期间,我目睹了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效应,体验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感受,先后经历了三所高职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在这些过程中,本人有一定的付出与辛劳,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悟。其中认识最深的一点是:高职教育大有作为,关键在为。

高职教育是一个朝阳事业,但又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伟大事业。发展高职教育既有可行性、紧迫性、全局性,又有诸多特殊性、关联性与复杂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整合,凸显出了高职教育教学的凝聚力、导向力、驱动力,引领人们认真研究它的内涵建设,探索它的未知世界,促进它的科学发展。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学校的范畴。但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等有关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又有所区别。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异同问题,暂且将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基本类型来看待。

综观国内外高职院校运行轨迹,它们在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后,必然从外延规模型发展转向为内涵质量型发展,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高职教育正在向这种全面转变迈步,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在这种情形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自然成为了学校一切工作的第一要务、以生为本的主旋律、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永葆青春,并充满活力?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最大必解课题。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恐怕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本人担任督导部门负责人以来,对教学督导工作如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怎样发挥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怎样构建教学督导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更有深切的感受。正是基于这些情况,结合自己在高职院校从事多年的教学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督导的实际工作经历,写作了《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索》这本书,主要是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视角对教学督导工作做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阶段性地小结自己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认知和初步实践。这是我写作本书总的想法,它是否能对同仁们有一点点参考价值我没有把握。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以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如何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处为主线进行了一些探讨。在写作上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三个必须突出”的原则,即:在全书结构安排上不强求十分系统,但必须突出教学督导工作的重点与主体架构;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不强求十分全面,但必须突出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实践与现实问题;在具体操作问题上不强求十分完整,但必须突出教学督导工作方式方法的要领与有效性。

全书共分为十章,概要说明六个问题:一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章);二是教学督导的主体架构与重点工作(第二章至第六章);三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模式选择(第七章);四是教学督导员团队建设(第八章);五是正确处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机理关系(第九章);六是完善教学督导工作的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其中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督导、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督导、重视青年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教学督导分别单列一章,因为这几个问题很可能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比较突出而又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书中提及的一些督导形式与方法,大多是本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们的初步做法与尝试,比较注重将教学督导工作的“客观、务实、激励、创新”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操作中的“协调、适度、艺术、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实际效果。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有关单位的集体研究成果,学习了一些教授、专家撰写的文献与著作;得到了我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王存茂教授、王启鹏教授、黄乾辉副教授、谢新宏副教授等诸多帮助;刘惠芳同志为本书的资料剪辑、打印、校对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本人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认识有限、实践探索有限,书中的不妥之处难以避免,敬请专家、老师、读者以不同形式批评指正,激励本人为进一步搞好教学督导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作者 二○一一年七月

第一章 确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属于高等学校的范畴。但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高等学校有一些区别,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重视它们的差异性。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异同问题,暂且将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基本类型来看待,这在理论上、实践上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9年高职院校在校生已达到800多万人。据《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28日报道,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统计中,具有独立颁发大专或本科学历文凭的高职院校已有1200多家。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几百万毕业生,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高职教育教学本身的范畴。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极其重大的、必解的系统工程,就是要搞好内涵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实行多元化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站在社会经济必然大发展、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必然大提升的基点上,全面认识、评估教学督导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理念,从整体上、更高层次上有效发挥教学督导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应有作用。

一、教学督导工作的一般性质与地位

如何认识和理解教学督导工作的性质与地位?我们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督导工作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其所处的客观地位、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分项内容的必然联系等方面加以考察、分析。

1.教学督导工作的内涵

什么是教学督导工作?我们认为:教学督导工作中的“督”,一般是指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评价、巡视、督促等;“导”主要是指将教学督导工作中发现、了解或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恰如其分的商量引导、协调疏导、沟通指导等。“督”与“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践上必须坚持“督”“导”并举,前提是“督”,重点是“导”。综合这些含义,可以将其大致表述为:教学督导工作就是对学校内部教学活动各个层面与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常态监督、客观评估、提出建议、正确引导与指导的工作过程。

我国高职院校的督导机构及其督导人员是在学校领导授权或在学校教学委员会授权下,并在学校分管校领导主管下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学校督导机构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专家型的、非行政管理职能的监督、评估、指导、咨询、服务机构。它既要行使监督与指导的职能,又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与助手作用。教学督导机构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虽然不能行使教学与教学管理职能,但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与职能是:直接面对教、学双方和教学过程进行“督教、督学、督管”,并以专家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诊断和指导。教学督导的结果要适时、公正、客观、诚恳、有效地分别向当事人、教学职能部门、学校领导反馈,并针对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将了解到的好典型向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反映,提出推广建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督导工作的根本点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标。教学督导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有效方面,是实施多元化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

2.“教学督导工作”概念的提出

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概念,在国内外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尽管开始时表现得比较“原始”,但它对人们后来完整地提出教学督导工作概念,赋予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含义,正确实践教学督导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我国古代,据文献记载,有关“教育教学督导”方面的内容,似乎已有某些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在宋代以前大致将督导称为“视学”。那时候的所谓“视学”主要是办学机构对有关教育情况做一些初步的了解,而真正建立教育视察、监督机构,则始于宋代,且那时还设有专门官职。到了明清两代,已建立起初步的教育视学制度,各级学官的任务就是奉命督导学校工作。到了民国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督导规范,规定有关官员应经常视察所属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强调教育督导工作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督导机构,它的任务就是对所属学校实行国家监督和指导。这对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是由于后来一段时期的政治历史原因,教育督导工作曾经一度被取消。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春天,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得到了发展,教育督导工作也随之得到重视,对高职院校完全意义上的教学督导工作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开始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重视。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此之前一般只有明确的“教育督导”或“教育督导工作”的概念,没有完整的“教学督导工作”的表述。虽然“教育督导工作”与“教学督导工作”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儿,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着重大的区别。

从两者的联系上来分析,我国最先提出“教学督导工作”概念,基本上是引申于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的内涵。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强调教育督导,是指各级政府授权所属的督导机构及其督导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督导原则与要求,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和指导,并向同级和上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反馈有关教育教学工作信息,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从教育督导工作和教学督导工作两者对比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督导,还是教学督导,都强调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监督、评估、控制、指导职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督导工作体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部分含义、部分职能,它们之间有某些同一性。

从教育督导工作与教学督导工作有着重大的区别上来分析,教育督导是由政府授权和属于政府监督范畴的执法监督,是教育工作的一种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机制。它既要在监督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同时,又要监督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人们有时称之为“督政”“督学”。教育督导实行“督政”与“督学”并举的方针,其范围十分广泛,它涉及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学督导则是由学校领导授权的属于学校内部对教学工作过程的督导,它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强化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完整意义上的教学督导工作不具有政府教育行政执法监督的职能,它只是将督导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和学校内部有关部门与当事人,并针对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教学督导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也只限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行政执法职能。

概括起来说,教育督导工作与教学督导工作两者之间有着权力范围、具体属性、职能作用、工作层面等重大的差别。因此我们不能将教学督导工作与教育督导工作混为一谈,同等对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督导工作的性质与地位、特点与属性、职能与权限、内容与作用等。

在我国,明确提出“教学督导工作”概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这以后,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具体实际,由政府组织督导人员对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评估、控制和具体指导是难以做到的。这样,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督导工作被逐步地较为明确地提上议事日程,已经具有客观基础与需求条件。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逐步尝试聘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和在师生中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教授、专家作为教学督导员,经学校领导授权,以专家身份对学校内部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实践证明,这种由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团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在这种实践基础上,“教学督导工作”概念不仅被明确地提出来,而且逐步被赋予科学内涵;在组织上也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督导机构;督导人员也由临时的、单纯聘请已退休的教授、专家逐步变为设立结构合理的常设教学督导员团队。这样,教学督导工作从此被逐步纳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

从一些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也是如此。西方等许多国家有很长一段时期也都将教育督导当做行政管理的重大支柱之一。例如,有美国的指导型、服务型督导,法国的行政监督型督导,还有英、日两国的指导、监督并重的督导,等等。这些发达国家在建立和逐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过程中,尽管各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有所不同,教育督导也呈现不同特色,但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做法。其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重视和加强督导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督导机构;严格选拔督导人员,明确督导职责;采用灵活多样的督导方式,具有严密的督导程序;大多通过立法确立了完整、系统的督导制度。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的教育事业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因此,许多国家的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地位、权威和作用不断得到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日趋完善,教育督导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果也在日益提高。在当代,重视和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将督导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开始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实行科学化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尤其是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企业联合高校对口培养人才,学校让企业来检查、督导、验收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学校内部也开始形成确保教学质量的督导机制。这些情况说明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状况与我国教育督导工作发展思路有不少相似之处。

3.教学督导工作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缘由

我国高职院校将教学督导工作完整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及其质量监控体系之中,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经济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人才资源的竞争上,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竞争更显激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特别需要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进程中,对人才的素质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中居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这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改革、需要质量、需要发展。1992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四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教育体制有了较大的变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国在基础教育尚未完全普及,财力尚难承受,教育投入不足的条件下,紧接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又提上了日程。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针后,使高职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高职院校先后诞生,民办高等学校不断发展,各高等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大学生在校人数剧增。据统计,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就达到了340万人,是1998年的3倍。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是640万人,到2002年达到了1400万人。从数量上看,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当时美国是1 420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又一个迅速崛起的高等教育大国(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2期第10页)。特别是2002年国家颁布和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日趋有序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我国具有独立颁发大专学历文凭资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高职院校有近300所,在校学生已达200多万人;其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近1000个,在校学生也有相当的规模。其中在校学生达万人以上的学校有近100所,有的已通过了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早已升格为全日制本科职业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从2004年的280万人上升到(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0年的630余万人,每年平均递增约为15%;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截至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已达到1200多所,在校学生数占整个普通高校学生数的50%左右;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不仅是一支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刚性就业大军,而且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是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然而,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扩招,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入学门槛有些降低,也造成了学校自身和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学质量有可能下降的忧虑,有的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前不久有人还撰文对高校“扩招”发表了不同意见(见《炎黄春秋》2011年第4期)。数量和质量是一对矛盾,数量增加了,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场地、教学设备和设施不能满足扩招的需要,师资队伍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不匹配,教学管理跟不上等,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一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相关数据表明,自2005年起,高职院校无论在学校数量上还是在校生规模上均超过当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数量的50%以上。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教学质量下降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教师构成令人担忧。这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基本上是来源于原普通高校。这反映出高职教学法特色的教学模式难以推展,高职教育教学及其教学管理向普通高校靠拢的趋势较强。尤其是绝大部分主干课任课教师是年轻教师,他们是近十年来各综合性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助教制度几乎没有实行,大学一毕业就上课的情况相当普遍。三是实训实验教学任务不能完整地执行。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不断增加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但其配套的实训实验设备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较为滞后;实践、实操类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实训实验教学任务大打折扣,教学计划不能完整执行。所以,有的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亮了“黄牌”,有的甚至走向了“关、停、并、转”之路等。这些鲜活的实际事实和客观“教材”,引导高职院校的广大教职工,特别是许多学校管理层深刻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力争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的教学管理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尤其是如何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一个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十分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子系统——教学督导工作系统便成了各高职院校的“自觉行为”了。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当系统工作目标确定以后,子系统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总系统管理者应该通过一定的组织与一定的程序检查、评价、修正子系统工作,以达到总系统工作目标。在系统工作中,这个一定的组织往往就是独立于被检查、评价、修正子系统的另外一个子系统。对高职院校以往固有的系统而言,这个另外的子系统就是教学督导工作机构。教学督导工作机构一方面超脱于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它虽然不能行使行政管理权,但它又必须在教学督导相关工作制度范围内开展工作。它对学院领导而言这个机构又是管理各处室工作的助手和顾问部门;对处室、教学系部而言它还是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从对教学督导机构的工作性质与基本任务来看,不会与学校现有职能处室发生工作碰撞与重叠。

我们还要看到,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和监控系统四大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中,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对决策和执行的管理职能颇为重视,执行有力,大都被作为“硬任务”来完成;而对反馈系统和监控体系的职能,往往被看成是“软任务”,重视与执行的程度有时是不够的,以致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这是影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督导工作正好能发挥信息反馈和质量监控的职能,以弥补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反馈与及时监控的不足。由于教学督导工作直接面对教、学、管的过程与层面,所以能够获取比较真实而又丰富的各种教学信息,经过筛选和整理归类,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或教师本人,为领导和职能部门做出新的决策或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教学督导工作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检查、评价诊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与指导,从而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填平补漏,优化教学过程与层面,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多年的实践表明,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督导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教学督导工作的监督检查权、审核评价权、总结指导权、反馈建议权等基本权限有效地体现在常态督导工作中。但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毕竟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教学督导工作也还只是初步的实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有不少实践与现实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实践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

二、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职能与要求

教学督导工作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教学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正确把握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职能、基本要求,对于发挥它的作用大有裨益。我们要从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方面把握它的职能与要求。

1.监督检查职能与要求

教学督导人员负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它包括监督检查教师的授课教案、内容与效果,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效果,以及教学部门的管理服务等过程状态。督导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各个教学领域,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巡视、观察、督导教学工作规程、计划、任务的实施情况,检查、分析、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何种程度,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等,以此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中的先进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各种和谐督导措施使其改进,不断克服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督促教师、学生养成自觉矫正偏差、调控行为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监督检查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制订和执行教学计划,而没有监督检查,执行者就有可能出现随意、滞后的偏差,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给执行者适度的约束、提示、要求,可以给教学人员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只要监督检查得力,就可以使恰当的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但监督检查职能要求督导不督办,检查不干预;督导人员不代表学校进行行政督办,只是对执行者监督执行而已。

2.沟通协调职能与要求

教学工作是个大系统。学校领导层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与教学部门、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和交流。但这些主体关系之间,尤其是教学者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或疏于沟通,或者沟通不够及时,以致存在或多或少的隔阂与误解,甚至发生某些碰撞。学校领导授权的督导人员经常深入各教学系部,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情况、传递信息、讨论教学、沟通误解,各教学部门领导以及教师、学生都会乐于向督导人员敞开心扉,讲出真心话;督导人员又比较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督导机构及其督导人员便成为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沟通和协调是和谐多种关系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沟通和协调就在于谋求组织和团队思想的统一性、行动的一致性。在教学领域,通过沟通和协调,可以减少各方之间的误解和碰撞,增进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和关心,增强责任感,调动教、学、管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教学督导意义上的沟通协调职能要求沟通不以领导自居,协调不决策;督导人员不能以管理者、决策者身份行使职权,其行为只是非行政决策职能的沟通、协调行为。

3.分析评价职能与要求

教学督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督导对象进行评价。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和检查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

督导评价的结论要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调查分析是正确督导评价的前提条件。以开展听课评教活动为例,有的是在部分学生或个别教师对某位教师的教学反映或好或差的情况下安排随机听课的。听课就是进行调查和验证,以求获得真实的材料,以及客观、准确的相关信息。要求督导人员听课前要先了解该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亲自听课和调查了解,有观察、有比较、有核实、有校正,直接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材料客观、有说服力,分析全面、细致,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督导对象非常看重这一点。督导人员要依据教学人员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诸要素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对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要慎重,不能只凭某一节课、几节课或某个教学片段就判定某个教师教学质量甚至整个教学工作的优劣,更不能以此全面评价教师的素质、学识水平和授课能力;要动态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授课能力,不能忽略现在和过去的纵向比较。要从改进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位教师如果进步较快,即使是以往教学水平相对低一点,也应该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评价结果要真实反映督导对象的全面情况。评价结果是否客观、真实、可靠,不但反映出评价者的水平高低,而且也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督导效果。因此,分析评价职能要求分析不主观,评价不偏颇,对督导对象的正确分析、评价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4.指导激励职能与要求

督导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向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提供服务,给予帮助,施以激励,促进他们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学督导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学督导工作要坚持督与导的有机结合。只有督促,而不指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督导。督导就是既要督促,更要指导,立足于导,着眼于导,重在激励,以正面指导为主。督导人员不是专司监督检查的“钦差大臣”,不应以高人一等的指导者、领导者自居,居高临下,好为人师,乱加指点;不可强制督导对象接受督导者意见,要求督导对象如何执行;而要把自己和督导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尊重对方,共同切磋,相互探讨,从建议、帮助、服务的角度来实施指导。好的地方要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缺点与不足要善意指点与热心帮助、提示。指导激励职能要求督导人员指导不领导,帮助不包办,而是依靠启发督导对象自改、自律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实现指导激励的目的。

5.信息反馈职能与要求

信息反馈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标志之一。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及时反馈,有助于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使执行部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行为调整,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

当前高职院校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学改革有许多方面尚处在探索阶段,每个决策、每种措施、每项教改试验、每项特色建设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督导人员经常深入教学场所,接触教师和学生,通过听课、听取管理人员和学生意见、检查教学、专题调查、重点剖析等各项督导活动,能够了解和掌握比较多的教学现状和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分门别类,提供给学校有关部门或人员。信息反馈职能要求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为他们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或把教学部门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的教学信息,直接、及时地反映给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6.参谋咨询职能与要求

教学督导机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部门,而且还是学校领导的参谋部门、咨询部门和服务部门。由于督导人员多是教学水平较高且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教授、专家,或者是相应岗位的行家里手,他们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研究,因此观察这些问题思维比较敏捷。参谋咨询职能要求通过听课、评教、评学、评管等各项督导活动,尤其是根据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各教学领域,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明确教改发展方向;发现带有典型性、全局性的经验,向学校领导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为学校领导的参谋、咨询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上述教学督导工作的各项职能与要求,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开的统一体。督导人员进行的每一项督导活动,有可能只体现出其中某一项或几项职能与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联动性,深刻认识其职能与要求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克服那种把教学督导看做仅仅是监督检查或者仅仅是指导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在实践上要依据教学督导各项职能与要求,利用它们的联动关系主动而又充分地发挥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

正是基于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能与要求,它的客观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启迪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得到了确认。这些原则是根据教学督导的目的、职能,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来的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准则和行动准绳。它揭示了教学督导活动过程中的内部联系,尤其是督导人员处理督导对象之间的各种机理关系、开展各项督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因此,在督导活动中,遵循教学督导的原则是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督导的职能作用、实现督导目的的根本要求(这一问题将在第九章有关部分进一步叙述)。同时,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督导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防止超越职权被派去管那些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情,从而使督导人员将其活动集中并规范于应该涉及的领域或工作范围之内。

三、教学督导工作的整体内容与作用

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它包括学校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和学生学习状况、学术科研等方面内容。人们将这些内容简明地概括为教学过程中的“督教”“督学”“督管”三个方面。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也就相辅相成地凸显在这些督导活动中。

1.“督教”,有利于培养良好教风、促进教师进步

什么是督教?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职院校只有拥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相匹配的、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才有动力,才有后劲。教师又是教与学活动过程的主导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他也就成为教学督导的重点。对教师督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督教,发现优秀教师、优秀课例,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帮助和改进教学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素养与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进步。

督教实际上是关心、激励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教师良好的教风。好的教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水平,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与精神动力。必须建设一支献身高职教育、师德高尚、专业精良的教师队伍,才能严谨治学、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师者父母心。”好的教风,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精神面貌,是高校精神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引领力、驱动力。好的教风,还可以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形成严谨求实、奋发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它又是一种积极的约束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起着净化和提高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教风熏陶下,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督学”,有利于培养良好学风,激励学生进取

如何理解督学?概括地讲,督学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多方位的监控、督导。学校要以育人为本、以生为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要不断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路径,人人都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责任。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在学生就业上得到体现,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上得到体现。培养合格、优秀学生的任务主要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真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身,把学生培养成高端技能型人才。而督导人员对学生督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评价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指导。

通过督学,发扬良好的学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在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时,要体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突出检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情况,岗位技能的培养情况,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以德为先,以育为核心”,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然后要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有知识有技能是服务社会之资本。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无不把人才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既重学问,又重品德,把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统一起来,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提出,学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看到,处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一代高职学生,有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等比较强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不断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可能使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良的价值观念和取向,诸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使部分学生漠视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文化精华的熏陶与吸收,人文精神的文化底蕴薄弱,缺乏对社会理想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随波逐流,随热升温,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甚至有少数学生产生了对社会的迷惘和逆反心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容易偏离正确轨道。因此,督导人员要配合教师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开展入情、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助教师讲授好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政治课,让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思想教育课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公寓,占领校园阵地。同时引导学生以德立身。坚持以德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着力点,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处理问题,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析与评判能力,从而在实际行动中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确立个人道德理想、道德修养的志向和目标,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督学活动中,要十分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否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牢固确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思想意识,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成为高职院校合格的毕业生,努力增强自己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督导人员要接近和了解学生,听取和收集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或深入到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以及学生宿舍,与他们促膝谈心,闲话家常,从中了解情况。无论在什么场合与学生接触,一定要从爱护、关心他们出发,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平易近人,沟通感情,以增加和学生的共同语言,得到他们的信任。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广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尽量帮忙解决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给予解决。从感情入手,对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指导。例如,对刚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故应着重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对毕业班学生要加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既要帮助他们认清就业的严峻形势,又要增强就业的信心,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己创业观、灵活就业观和竞争就业观,以便更好地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对某些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则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和他们谈人生、论前途、话未来,进行意志激励,进行励志引导,指导他们积极进取。

3.“督管”,有利于教学过程协调运转,促进管理优化

所谓督管,是指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进行督导。教学管理是教与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与层面的有效连接,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的宗旨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育人环境。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求教职员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教学活动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说,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督导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和质量;根据督教和督学所反馈的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经过分析和整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以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效率和质量,优化管理过程。

1)检查和评价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的重点是“管理”,核心是“教学”。离开了教学,就谈不上教学管理。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因此从根本上说,教学管理强调以育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从“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出发,就是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在学校,凡涉及教学中心工作、教师与学生的利益无小事,都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需要及满意程度。任何一项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出台,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和学生有哪些需求,尽可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的服务,以利于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和学中去,投入到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去,充分体现“管理育人”的功能和最佳效果。

2)督导人员要支持和配合教学管理人员着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跟不上,教学改革就无法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无法实现。因此,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才能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此,督导人员可以根据学校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并且借鉴兄弟院校改革的经验以及展望今后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校一些已不适应目前人才培养需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开展研究和必要的修订,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共同探讨使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3)督导人员对教学管理进行督导的方式

督导人员对教学管理进行督导的方式主要有:查阅有关教学管理的文件、制度和措施,参加研究教学管理的有关会议,与教学管理人员座谈,反馈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分析、研究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发展趋势。在督导活动中,要与教学管理人员平等交换意见和看法,尊重和肯定教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建立与不断完善激励、约束、关爱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服务意识,使广大教师、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运行。要充分认识到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4)督管对教学工作具有沟通协调功能

督导人员经常深入教学系部是沟通、协调学校与各教学部门的重要形成。督导人员到教学系部经常接触学校的中层领导,与他们座谈、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一起研究教学工作和各种问题,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协商的和谐气氛,使他们能说知心话,主动积极配合督导工作,督导人员也能取得真实反映教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沟通、协调,上情下达,下情上递,传递信息,通报情况,让学校进一步了解各教学部门的具体情况,让教学部门更深刻理解学校的意图,使学校与系部之间增进理解,协调和谐,思路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增强凝聚力,促进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保障教学过程协调运转。

四、加强教学督导的迫切需要与期盼

高职院校在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后,必然从外延规模型发展转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轨道,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高职教育正在向这种全面转变迈步。在这种情形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自然成为了学校以生为本的主旋律、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是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某些“六偏”问题,即:认识偏差、队伍偏弱、制度偏虚、内容偏窄、方式偏简、力度偏软等问题。这是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过程中必须逐步克服的问题。

1.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这个目标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做好自己的文章。

1)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相关专业

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或照搬别人的模式,更不能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需要把握好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进行专业选择。教学督导工作需要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为搞好专业建设当好参谋。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学校凡是能够稳定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业率高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正确选择专业上下了工夫,逐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2)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订单式的“专业+技能”的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为此,教学督导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为用人单位“量体裁衣”,培养与用人单位需要的对接人才,将合理的专业设置落实到用人单位需要上。东莞市的一家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型人才,教学督导部门主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对全市好几十个星级酒店进行了全面调查,然后建议学校分门别类给用人单位进行定向培养。酒店企业缺什么人才,学校就补充培养什么人才;酒店企业的服务员、管理人员缺什么技能,学校就补充培训什么技能。这种定向培养、跟踪培养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根据专业设置和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精品课程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督导是其重点工作之一。它关系到能否根据市场导向,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在这方面教学督导人员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既要检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又要促进其突出学以致用、学以能用,创造一流的教学成果,教出一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把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放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上、放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上、放在就业后适应工作岗位上。其次,协助学校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和拥有的优势,进行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地对精品课建设的督导。通过可行性分析,建议其有自身优势条件的先开设,暂时没有优势条件的创造条件逐步开设,逐步做到符合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符合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要求、符合开设精品课程的效应要求。最后,对每门精品课的专业带头人或“双师型结构”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精品课程的质量,协助教学系部以及授课教师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做大、做强,使其名副其实。

4)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校企合作

认真扎实地搞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督导。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滚动式的人才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可以学到在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这是高职学生不可缺少的、比理论教学更重要的课堂。还能使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资源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成功之处。例如,惠州经济学院将服装设计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后,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与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深度融合关系,该公司董事长担任学院服装系的名誉系主任和兼职教授,并把有关车间和生产环节作为实习工厂建在学院里,教师就在生产车间里给学生授课,学生边学习、边实训、边顶岗干活。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实践环节,使学工并举,崇尚实用的理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和成果。

5)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使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适应人才目标的需要。

搞好以上五项工作都离不开教学督导的有效补充。因此说,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进行办学特色建设的紧迫要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包括今后的发展理念、培养目标、阶段定位、特色项目、办学方式,等等。特色建设是一种整体设计,而不是思考局部的某一目标或某一个项目层面。特色建设,既是过去的总结、现在的提升,也是对未来的规划。一所高职院校要增强自己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必然要走特色办学道路。同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是一个统一体。片面的“高等性”或“职业性”都不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中职生所追求的,也不是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所期望的。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建设的紧迫任务。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者,不但要置身于这种“希望”与“理想”之中,而且要成为播洒这种“希望”与“理想”的追求者、践行者。

1)从理论上看

从理论上看,走特色办学之路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总是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水平由低到高。特色建设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高职教育也不例外。特色建设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进化思想,反映了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合理地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正确思路。教学督导应当主动沿着这样的思路,促进特色建设。

2)从实践上看

从实践上看,特色建设是实践中的教育创新。特色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典型性的体现。特色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其最突出之点是践行教育改革这一“第一要务”。高职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而改革,就是要创新、创造。特色办学不断地开发多种新途径,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不断谱写新的篇章。高等职业教育充满了创造,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而特色办学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创造。教育创新,必然坚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开拓、走在前列。要不断树立先进的教育创新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要求教学督导恰当地利用多种方式支持与促进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体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研究,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3)从内容上看

从内容上看,特色建设是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的体现。特色建设能够构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形成不同的学校风格、教育风格。特色建设离不开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正确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训、校风、学风,科学的、适宜的制度规范,内容丰富的课程,多样的、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以及特色的校园物质与非物质环境等。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引导人、激励人、帮助人、成就人。从教学督导的角度来看,需要创造督导的新思路、新方法。

4)从本质上看

从本质上看,特色办学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对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以生为本的服务。只有坚持特色办学才能实现教育功能价值的最大化,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是人的系统,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是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主体间的关系。特色办学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状态,有效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科学、合理、有效地激发、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协调性,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关系,产生最强的“个体力”和“团队力”。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特色办学创造从起点到终点整个人的发展过程的辉煌,让学生个个都能成长、成才。这些都需要教学督导积极、有效地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5)从职业上看

从职业上看,特色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者、教师走向更加成熟与健康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性,尤其是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复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走向专业化,走向专家化。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依法治校、校(院)长治教、教授治学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好老师、好校长的时代,这是一个呼唤加强教学督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

6)协助有关部门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进行整体设计

除了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有基本认识以外,督导部门还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进行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全局,从整体上进行合理、准确设计,明确主体工作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首先,明确办学特色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建设高端教师队伍;主动思考和探索特色办学的思路、理念、目标、路径、措施;通过分析比较优势,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以此凸现学校自身的办学亮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富有进取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次,瞄准办学特色建设的工作目标。在特色建设工作中应当突出“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这条主线,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找准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中不可替代的服务领域,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行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拓宽学校服务社会的领域,努力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