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4 13:22:43

点击下载

作者:上海教育博览组委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

互联网+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试读:

前言

第十三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于2016年4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届教博会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协办。本届展会主题为互联网+教育,展示近年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创新经验,交流教育教学优秀实践案例和前沿教育信息技术产品,探讨与未来智能城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家长和市民的教育需求。

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中,近10万观众入场参观;市级展区携手78家参展单位呈现于12000平米的四大展区中;举行了两场主题鲜明的高峰论坛;两场新颖创意的学生活动;9场模拟课堂、8场专家讲座、8场新闻会客厅、2场上海教育电视“教育山海经”和8场新闻发布会,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媒体报道方面,新媒体成报道主力军,平面媒体专版专辑深入报道;60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国家级、海外媒体增多,报道影响力辐射面广;400多篇相关新闻报道及视频新闻报道。现场展示互动性强,观众参与性高,新技术带来教育新内涵。2016年第十三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互联网+教育专题展为广大民众打开一幅互联网+时代下上海教育发展成就与未来蓝图的精美画卷。

展会同期举行了两场高峰论坛,主题鲜明,专业性强,聚焦教育热点。一场为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基础教育专场,主题是“补短板,强应用,信息化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论坛由TALIS报告引发的上海教师唯一短板出发,围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发展展开讨论,以及未来五年的互联网+教育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应用前瞻。

一场为高等教育专场,主题是“互联网+助推高等教育变革”,主要围绕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变革,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基于慕课平台,如何实现高校的学科、课程、信息资源等优质资源共享,使更大规模的学生受益。两场论坛,场场听众爆满,与会学者专家、教育人士共聚一堂,展开充分的讨论和深入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论坛形式多样,既有主题报告,也有圆桌对话。近500名各类专业人士、外省市嘉宾作为听众参与了论坛,每场论坛结束后的互动交流反应热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上海市教委领导高德毅、袁雯、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等重要嘉宾参加了论坛并作了精彩发言。

受限于场地和时间,众多对上海教育发展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和参观者无法实地聆听嘉宾们的精彩演讲。为此,组委会将嘉宾发言和圆桌对话进行了记录和整理,通过编辑和审校,使之更符合出版要求。这是本书《互联网+教育——2016第十三届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的由来。本书所有图片及文章排列顺序均真实还原论坛现场。

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和研究上海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窗口和资料。

因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缺漏和错误,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上海教育博览会组委会2016年6月高等教育专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论坛致辞以立德树人引领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德毅尊敬的李志民主任,各位校长,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了。今天的高峰论坛备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媒体的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教委对各个高校、各个区县教育局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校代表们和参展企业们的踊跃参与和积极筹备,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作为主办单位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处室们的共同精心策划和周到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应邀前来观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5年12月28日,市教委和相关局委联合发布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高教规划),目的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截至2014年底,上海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2005年相比,上海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

根据《高教规划》,到2020年,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达到105万人左右;到2030年,这一规模预计将达到140万人左右。届时,上海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达到90万人左右,继续教育本专科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

展望未来的十五年,上海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在医学、理工农、经管、法学、艺术学、文史哲教六大类型的学科结构,在二维分类十二宫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在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等很多重要方面都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说,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今天我们举行“互联网+教育”的论坛,正是从这样一个创新变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的教育,来研判未来教育的发展,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我想借此机会谈三点想法:一、以“立德树人”引领教育的三个空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空间

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一体化的理念构建大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了一个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第一课堂”、校内外“第二课堂”和网络“第三课堂”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360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大熔炉”。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晰地看到,现在的在校学生基本都是90后、00后,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同学们生活、学习、工作、文化娱乐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时空延伸的同时,也带来了喧嚣复杂、难以预知的互联网环境。可以这么说,建设好、引导好、服务好学生们的网络课堂空间是我们每一所高校、每一名教育管理者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尤其是我们的教师们。二、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去年3月份,互联网+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国际一流大都市的上海而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未来发展意义。

今后将更加着力和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持续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试点,都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上海今年将会新建20个左右的专业往这个方向进行试点。

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实践试验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市教委将继续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高校举办创新型的学科竞赛活动和重点的教改项目。三、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育德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也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前提。市教委将推进新一轮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德育实训基地、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的工作室、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试点项目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等一系列的推进项目,来提升教师们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将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推进数据的对接、资源的共享,完善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融通的高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扩大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等一系列的试点项目。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互联网+的时代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全新的时代。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变革当中,让我们紧紧抓牢培养人才这样一个根本的任务,坚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的需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共同努力。

谢谢各位。专家报告1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李志民李志民:谢谢主持人,尊敬的高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参加今天的互联网+教育的论坛。我本人可以说长期从事互联网工作,包括参与国家的第一个互联网的建设以及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互联网,在建设互联网。

我主要谈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感悟,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我一直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从人类历史上来讲,大家看到的历史小说也好,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战争的场景描写得很宏伟,小说感情写得非常细腻,电视剧宫廷斗争跌宕起伏,但这些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并不大。朝代的更迭,只是一个阶级取代了另外一个阶级,对人类文明起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我认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正在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就是人能使用工具,人能思考。人类近两千年的文明,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的问题,但20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70年代开始研发互联网。计算机的发明使人区别动物的第二个特征有了,可计算,可记忆,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智力的延伸,而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是解决了一个特征,最近六十年解决了另外一个特征。互联网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它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互联网正在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互联网是在1994年,在大学工作的教授大约有20%都用上互联网,大概是1996年的时候。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2000年的事情,到现在仅仅是十几年的工夫,可以说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非常大,改观非常大,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我个人感觉没有对其他行业影响得那么大。

我个人体会感悟,互联网发展会有这么几个阶段。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解决理解互联网,要从人的本质需求,从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来理解互联网。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叫信息互联的阶段,主要是解决人类知情权的平等。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你有参与的愿望,有表达的愿望,有知晓的愿望,互联网提供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满足人类知情权的平等。互联网第二个阶段是消费互联的阶段,主要是为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方便。大家都有网络购物的经验,都有这样的体会,感觉非常方便,比如说某家网站2011年11月11日销售额34个亿,到2015年的同一天是912个亿,网络销售会产生大量退货,但即便有一半退货,一天也有500多个亿的销售额,这是任何一家实体商店不可能达到的业绩。我还可以告诉大家,我们2014年的全国零售商品销售额电子商务仅仅占到7%,所以说网络购物才刚刚起步。互联网发展慢慢会上升到第三个阶段,我把它叫做生产互联,服务于人类就业和事业发展,可能是农业先互联,然后是工业生产的定制时代。人们关心自己生活品质的提高,要远远低于对生命健康水平的关注,所以由于互联网、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你可以定制你的食谱,你要吃什么,定制你的蔬菜、副食品,所以说农业产品先互联。然后是大规模的工业定制时代,比如你可以根据家里的尺寸,在网上定制冰箱,今后可能是大规模的私人定制时代。互联网再发展会上升到第四个阶段,智慧互联的阶段,主要是帮助人们实现对知识追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学习知识的愿望,可能同时在起步。互联网最终会发生生命互联,满足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这个时代不会太久。我想今天在座的至少有10%的人手上戴有手环,它可以告诉你,你坐的时间长了可以站一会儿了,你的心率是多少。也许,不久的将来,你的血压可以时时监测,你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就可以检测你的血象,可以监测生命的主要特征。现在互联网对人类健康的管理是针对一种疾病的管理,再过几年,可能人类对健康的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人们不再是身体非常不舒服了才到医院,互联网每天监测人的体征指标,哪个指标异常,可以通过饮食、吃药来调整,这个时代很快会到来,最终互联网会发展成为生命互联,满足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

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今天听到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都是互联网发展阶段的某个技术而已。我想互联网会改变行业的形态,也会改变市场的结构。

但是我们谈互联网,大家可能更多关注互联网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从工具角度理解,往往忽略了互联网时代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互联网精神”,这种精神叫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在座有很多大学校长,难以想象你的网页做得再好,但如果不跟大家互联,这样你的作用就会发挥得很少。学校的信息化做得非常好,但如果不能联网,那就不能共享。所以说互联网给这个时代提供了“互联网精神”,这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互联网还有一个本质的规律叫做无穷大和无穷小,特别是提供应用服务的,可能用户会无穷多,但网络收费会无穷小,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会越来越多。互联网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尽管最早是保密的,开始研发的时候连论文都不准发,现在它的特征是开放,数据是个天文数字。K上面是M,M上面是G,G上面是T,T上面是P,P上面是Z。昨天互联网交流的信息量是1863个P,1个P是1000个T。一个中等大学的图书馆两年前的信息存储量大概是15个T,难以想象现在的互联网一天的信息量是1863个P。

所以互联网不仅仅改变行业的形态,互联网将会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用这么几句话概括来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政治民主的时代,艺术将成为雅俗共享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历史将会更加真实。

互联网会影响国家主权,互联网也影响文化,今天的主题是教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对教育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领域新的应用,总会使教育工作者兴奋,所以总会引来教育大变革的讨论。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考试评价的工具,以及课堂的组织结构都在改变,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人们高估近一两年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现在有人说不得了,慕课来了,高校的老师一两年内要失业了,我告诉大家没有那么快。但往往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往往低估十几年后的影响,如果不重视,确实会影响教与学的方式,影响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我们今天就要行动起来,以免若干年后来不及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互联网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服务与网络连在一起,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教育和创业服务是增长最快的移动服务。

互联网影响教育,怎么影响教育?我们要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教育有哪些形式来理解。我认为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有三个方面,在座有很多教育家,供大家批评。教育承担的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无论你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政府为什么花钱办教育,主要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对于个人来讲,为什么花钱花时间去学习?主要是要追求幸福生活,当然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如果从狭义来讲,教育和学习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主动态,一个是被动态,政府、家长、学校讲教育,孩子讲学习。本质上讲的是一个知识的传播、传授的过程,而且知识的传播形式多样,受技术的影响很大。

如果大家认可,从狭义上来讲教育和学习,我可以把教育和学习分成三类。第一类学习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包括语言的学习,礼仪习惯、品德的养成,管理的有效等等,这一类的学习主要靠好的环境。如果有了好的学习环境,效率就会高很多,在教室内学习比环境学习要差。特别是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学外语,幼儿园开始学,到大学毕业还不过关,为什么呢?因为环境不对,这是第一类的学习。

第二类学习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这一类的学习要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作规律类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功能。

第三类学习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这一类的学习,比如现在的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等等,需要基础的知识,需要灵感和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相互讨论启发,需要实践场地,也需要模型试验验证等等,这就是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

如果大家认可这三个学习分类的话,我认为从这三个分类来讲,慕课等等这些新的学习形式,更适合高等教育。因为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了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慕课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可以为人际交往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没有那个环境,但慕课可以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你的学习效率更高。但对于文明发展类的学习,今后可能会成为大学发展的重点,也就是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对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对孩子纪律的约束、协作、尊重和习惯的养成等等,慕课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

在慕课与教育的融合方面,我们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三十年来,基本上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它没有与教育融合,它跟其他行业的应用没有任何差别。那么这次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服务于知识传播的过程。MOOC的兴起对于我们教育的影响,可以说,很少人想这样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几千年来,我们教育的成本几乎没有下降,教学效率几乎没有提高,教育不像工业和生产,新的技术发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销售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教育几千年来成本从来没有下降,教学效率从来没有提高。为什么?因为学生集中到教室来上课没有大的变化,教育成本没有下降。这次MOOC来了,当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极大发展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要促进教育公平,同时还能降低教育成本。大家不要以为做一件MOOC课件要几十万、上百万的成本,想想有多少学生能从中获益。一个教财务分析的80后的老师通过MOOC,两年多他的学生超过20万。如果他按照传统的上课方式,他可能一辈子也教不到20多万学生。所以MOOC极大发展的时候,可以降低教育成本,面授课程将成为奢侈品。

可能现在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差,认为MOOC在中国热了一段后,已经成过去时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国际上有一个组织专门分析MOOC,比如说2014、2015年,MOOC存在于一个低谷的周期,大家都在悄悄地做,炒作的成分少了,但估计2017年到2022年是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大概到2023年的时候,会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期。现在MOOC正处于一个低谷期。大家要充分地重视起来。

MOOC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受到了政府、高校以及众多企业的关注,教育部去年4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建设一大批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课程,很多政策性的规定,比如2017年要认定多少,2020年要达到多少,但我觉得这个魄力还不够。现在出现了多家提供MOOC的企业平台,在高校,像上海交大、复旦大学都非常重视MOOC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市教委从2012年就有一个课程中心,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可以说MOOC正在倒逼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MOOC带给我们高校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等等这些方面。当然在推动MOOC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MOOC缺乏有效的学分认证体系等。实际上我告诉大家,我们今天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国际上认可MOOC学分的话,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纸公文的事,如果政府一旦认可学分了,对二类、三类大学的冲击是巨大的,可能到时候这些学校是否有学生上课都有问题,我们当然要做充分的准备了。另外MOOC也面临着高辍学率、在线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MOOC的课程都是精品课程,精品老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学管理松散,附带着评价没有跟上。当然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认可学分,而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已经利用MOOC的课件,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解决了出路、考试、学分、文凭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等等。当然一些MOOC课程还存在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可能更多的时候学校在做的时候,只能根据现有条件提供课程,是供给方的思路,而没有想到企业到底需要什么,学生需求什么。希望我们今后在进行MOOC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想一想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等等。

那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互联网对于大学的功能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如今认为大学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后来加了一个文化传承。西方认为大学的功能是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所以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尽管文化差异这么大,但对大学的功能认识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的基本功能就两项,一个叫知识的产生,一个叫知识的传播,这是传统大学的功能。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MOOC,翻转课堂等等这种形式,今后的大学,更多的是以知识的产生为主,也就是以科研为主,靠着政府授权,大学可能有一个考试认证的功能,有一个知识验证的功能,对某个人知识水平能力检验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大学就成为研究院,成为考试院。今后的大学至少有两个校园,一个是传统物理的校园,一个是数字化的校园。由于学生是国际化的,大学可能会在伦敦、东京等等有一个管理的办公室。今后的大学可能会变成这个样子,科教真正融合,形成教育云服务。

MOOC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假如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给受教育者颁发了每门课程的证书,他学过哪门课程通过了,大学给他一门证书,那么企业聘人还需要一张完整的四年大学毕业证吗?如果不需要了,MOOC会很快地发展,如果还需要,MOOC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才能发展。我的回答是,我们现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聘人可能还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学毕业证,对于民营企业呢?你只要学过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企业是讲究成本的,可能就不需要完整的大学毕业证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形式后。

第二个问题,当MOOC极大发展的时候,任何人都能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时,谁还会花时间花精力上一堂课堂教学效率低的课呢?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啊!MOOC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模糊了学校的边界,不再有公立私立之分,甚至打破了留学的概念。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优秀的中华文化怎么样宣传出去,先进技术怎么样传播到国外,我们的教育主权如何保护?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互联网会改变行业的形态,由于利益关系、习惯方式,而传统的行业本身又很难产生出适应互联网特征的新机制。大家都知道,网络购物不是百货大楼的发明,网络出版也不是传统出版业的强项,新媒体的出现也不是来自于传统媒体,现在非常火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传统银行的发明。这些颠覆性的行为都是外力促动的,在座的广大校长,教育工作者们,凭什么就说MOOC一定是以高校为主?我们要关注大企业、大资金的投入,这可能会改变业界的形态。

大学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有人专门做过研究,全世界五百年来没有变过名字的社会组织机构,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学,全世界有72家大学五百年没有变过名字。排在第二位的是教会组织,全世界有34家教会组织五百年没有变过名字。所以说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的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所以大学改变起来也是挺难的一件事情。

现在,MOOC来了,如果学生能够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学到知识,提高修养和能力,传统大学就要向社会证明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和考试的价值何在?人们为此付出的时间、金钱的价值何在?今天大学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小习惯于屏幕学习,他们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而我们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这个认识一定要改变过来,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差别。另外大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全才,由于互联网教育生态正在向着开放转型,不开放也不行。还有知识更新加快,新的技术、新的知识的出现,大学必须要有新的课程,老师比较少,这些都需要MOOC这种形式来解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不理解我们的学生,思想观念的鸿沟和数字鸿沟带来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别,比如说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都是50岁左右,他们决定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家长至少比孩子大20岁,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比孩子大30岁,这样两个鸿沟决定了我们的政策可能不那么到位。我们的孩子追求学习效果,追求全才,而家长一定要孩子考个证,追求的是学历结果,我们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还觉得文凭非常重要,这可能就是认识上的巨大差异。

面临这样的挑战,大学能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者?能不能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能不能成为知识产生的源头等等?还是说大学仅仅靠政府授权,有发证的功能。如果仅仅靠政府授权发证的话,可能大学这个行业只能缩小成为政府的功能。我们面临这样的挑战,大家应该想一想,思考一下。

最后警醒大家,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到了青铜器时代,并不是我们祖先把石头用完了。今天人们不用胶片相机,改用数码相机,也不是柯达公司的胶片技术不够先进。今后某一天学生不到课堂里上课了,仅仅是技术要促进人类迈向新的台阶。而且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贪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转变观念。如果不能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的话,我们至少应该紧跟人类发明的脚步。如果你看不到这种变化,说明你老了,如果你反对这种变化,你可能就完了。

谢谢大家。(发言人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专家报告2互联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黄震黄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论坛。刚才李主任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相信大家一定很受启发。

作为国内最早呼吁或者宣传MOOC的教育工作者之一,今天我也谈一点体会。在交大,我们一直在做MOOC的平台建设以及各种各样的探索实践,所以借此机会,我也想谈一谈交大在MOOC方面的实践。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叫“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我主要想来讲一讲在MOOC的浪潮中,我们的高等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习近平主席两年以前在全球互联网大会上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讲话:“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相信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互联网与商业结合以后,产生了电子商务,出现了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产业。大家可能也知道,根据去年最新的数据,阿里巴巴的成交总额达到了3万亿。这个金额可以排在全球各个国家GDP排行榜的第27位。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余额宝、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兴起,特别是去年阿里的网商银行,对传统的金融业形成了巨大挑战。网商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网点。传统银行的运营依赖于各个网点,网点越多资源越多,网商银行则依靠机器和大数据来做信贷,虽然没有特定的网点,但每个手机、每个APP都是它的网点。由此,网商银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

总体来看,互联网正使商业、金融、传媒、服务诸多领域产生深刻的变化。那么,互联网与教育结合,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认为,互联网+教育,通过影响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一场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

首先谈谈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由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教与学已经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条件限制,整个知识获取渠道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彻底改变了以往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班学生的传统教育。美国的可汗学院就创造了一名教师、一台电脑,便可以招揽数千万学生这样一个教育神话。同样的,Coursera平台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800多万,Edx的学生人数达到600多万。世界上没有一个学校可以容纳如此大规模的学生同一时间在同一平台选课。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在线课程已不再是视频课程在互联网上的简单播放,而是发布在互联网上,具有教学团队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精心组织与运行的课程,是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的沉浸式、游戏化、碎片化的学习环境。在线论坛、学习社区、穿插在视频当中的即时问答以及开放性的练习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呈现的不仅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是强大的教育服务。

云计算、数据存储、分发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往难以想象的大规模并发用户访问成为可能。身处世界各地,不同时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学习者,可以共同跟随主讲教学团队学习同一门课程,创造了大规模、跨时空的学习模式。更有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教育团队和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在MOOC选修过程中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程,达到因材施教。这也是MOOC带来的最大的一个变化。

再让我们看看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化学反应。2012年是MOOC元年,全球各个MOOC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与此同时,“MOOC的变形”或者说“后MOOC”,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开始遍地生长,如针对在校学生推出的SPOC、大规模网络开放实验室MOOL、大规模网络开放式研究MOOR,还有分布式开放协作课DOCC,多个学校异地协同授课的Meta-MOOC等。我们在海牙开会时,Coursera宣布,UIUC与Coursera推出IMBA项目。美国还出现了不少将诸多课程组合在一起的微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微专业的学习,获颁证书。另外,企业与高校协作——企业家定制课程,高校进行授课,并为通过课程的学生颁发专业证书,最后由定制课程的企业来雇佣获得证书的学生——这很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流行模式。

互联网+的各种教育模式,脱胎于传统教育,又完全超越了传统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协同性、分享性的特征,正在创造一个过去传统大学无法企及的、全新的、巨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空间。

互联网使“名校、名专业、名师、名课”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走出了象牙塔,正引发全国乃至全球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的作用和价值得以放大。优秀教师从只能服务一个班,扩大到服务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学生。这对目前的一些低水平的教师和教学将产生巨大冲击,如果我们的老师还以传统的灌输式甚至“照本宣读”的课堂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有了前所未有的选课听课自由度,可享受到全球最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

互联网+正在使高等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今天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数字网络原住民、拇指族。“移动中”、“拇指上”是这一代人获取信息与学习知识的主要行为特征,他们正在倒逼我们的教育改革。但同时,我个人始终认为,MOOC只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未来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应该是O2O混合式教育,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育的优势,让在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线下课堂互动,进行知识的探究、思辨和互动实践。这才是未来的教育模式。我们曾经作过一个分析,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最大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比美国学生好,但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在线教育培养。MOOC把原来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改变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上海交通大学的探索和实践。上海交大的慕课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设一大批优质的MOOC课程,大力推进O2O混合式的教学。为此,我们在校内做一些教学模式的示范,力求形成交大课程的新模式。2016年底,交大的MOOC课程预计将达到100门。第二,大力打造“好大学在线”,为海内外大学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的平台。我们有“好大学在线”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设计,有MOOC云,也有SPOC,包括对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多平台的技术支持。第三,探讨建立大学之间的MOOC共享机制和学分转移,促进高校之间优质课程的共享。我们的宗旨是“让所有人能够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们力求将“好大学在线”平台打造成海内外一流高校优质课程的共享平台。目前,北大、中科大、西安交大等内地一流高校,包括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校都已经把优质课程开设在“好大学在线”平台上。平台开课的学校总计24所,选课学校超过400所。除了课程和MOOC平台建设,我们还积极探索共享课程机制,首创“好大学在线”的学分学习模式。“好大学在线”的课程被国内400多所高校作为学分课程认定,其中包括中科大、哈工大在内的中国一流高校。

从2014年的6月第一轮开课到现在,“好大学在线”已经开课五轮。40多万学生学习了我们的课程,4万多的学生完成了MOOC的学习,并通过我们在当地提供的线下考试,最后拿到了学分。这也是国内首次进行跨校的MOOC共享和最后的学分互认。这是在线教育机制探索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此外,我们也在深入探索混合式教育,通过SPOC和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修习《工程图学》和《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这两门课的同学,上课以前通过线上自学慕课;课堂上,老师讲演难点和重点,并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课后学生再度通过MOOC进行复习巩固。学生们对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反映热烈,都认为这种混合式教育使学习更加自主、自由,效果更好。老师不再在讲堂上扮演居高临下、灌输指示的角色,而是更多地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这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非常大的改革。

基于O2O混合式教育,交大还与U21大学联盟共同开发了《中医药与传统文化》课程。我们于今年3月底在“好大学在线”平台上开设了这门课程,五六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他们通过MOOC的形式在线上学习这门课。5月底到6月份下旬,我们组织修习这门课的学生到中药制药厂亲身接触中国的中药、去医院体验中医门诊、去中医药博物馆参观。修读这门课程的学生只要在交大待两个星期,通过课程的考试,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短期访问的效率。

总体来看,互联网正在促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青年一代培养的影响与挑战;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缩小校际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互联网+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每个学校都身在其中。互联网+正给高等教育带来以往不敢想象的深刻变化,我们先贤有教无类的宏愿有望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得以实现。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发言人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圆桌对话1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变革主持人:桑标讨论嘉宾:李晓明、杨力、吴明红、孙跃东、王明政、史超桑标:非常感谢黄校长精彩的报告。大家知道,论坛除了专家报告以外,还要有案例的交流、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所讨论的议题,更好地互相启迪。本次论坛有两场圆桌讨论,我们先进行第一场圆桌讨论。

有请嘉宾上台。他们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教授;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孙跃东教授;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先生;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先生,有请。

我们这场讨论的议题是:互联网原住民90后、00后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创新性的需求。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变革,既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又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请每位嘉宾用不超过5分钟的时间,对这个议题陈述个人的观点或者是本校的做法。首先请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发言。李晓明:各位朋友,各位领导,我是北京大学李晓明,在学校负责MOOC相关的工作。个人开了两门MOOC,一门叫“人居与网络”,在Coursera上面运行了三年,还有一门叫“MOOC问道”,现在正在中国大学MOOC上运行。在北京大学,我也用MOOC的课程做翻转课程教北大的学生,一共教了三年。这方面积累了一点点体会,但我今天不想讲那些具体的事。我主要是想讲,过去这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四次与MOOC有关的活动,给了我很多思考。我有三点基本的观点:

第一点,看起来大家都有一个基本共识,我们现在都深深地知道在未来十年里,高等教育会发生很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变化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都知道,这个变化一定会跟互联网有关,这是一个共识。这样一个说法似乎什么都没有说,但它说的是这个变化一定会发生,但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还不知道。作为我们每个个人,每个学校,或者国家,都要想想,在开始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么一个变化的初始,然后形成某种弯道超车的局面,个人、学校、国家都是如此,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点,有两个教育技术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去年在edx的年会上,请来了一位访谈嘉宾,他说到两方面:第一方面,教育创新;第二方面,当一个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让他和其他学生先说说,之后再来问老师。这就意味着,第一点,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第二点,就是社会化学习。他认为这两点是教育创新,认为很有前景。教育过去这二十年来,或者IT技术带给教育教学创新真正留下来的是什么,我想了半天就是PPT啊。我们现在在想,再过十年以后,什么东西融入到我们教育当中?会不会是这两件呢?这是可以思考的。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去努力,会不会占有某种先机呢?

第三点,在这次Coursera年会的闭幕式上,我听到一个让我比较震动的事。当MOOC三四年前开始兴起来的时候,那些很狠的话,其实都不是创始人说的,都是其他人说的。这次在会上,Coursera的创始人说:“我讲一个大胆的预言,在未来十年里,大部分的专业学位将在线上完成获得。”现在已有这样的趋势。现在的口号都不叫MOOC了,现在叫beyond MOOC,所谓的beyond MOOC就是在MOOC的基础上做专业化、文凭学位等内容。由于Coursera在去年大力推动此项业务,他们的收入是2014年的三倍。

我先说这些。桑标:感谢李晓明教授。接下来我们请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发言。吴明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各个方面都引起了重大的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各方面的发展。我主要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互联网+实验室,也就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我们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方面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在这方面,上海大学开展的比较早。我们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开展了研发平台,实现了互联网+实验室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的实验室管理。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做互联网+实验室?因为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包括资源和人员这两个方面。从资源管理这方面来说,存在很多不足或者非常多的问题,包括实验室的设备重置浪费,以及实验室安全隐患,还有信息孤立导致的孤岛现象等等,这都是传统实验室管理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外实验人员方面,也存在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技术呆板,还有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及实验操作时间的比例不大。还有由于分工责任体系不明确,以及实验操作人员的环保健康安全意识缺乏等等,传统的实验室管理都存在这一系列问题。

其次,怎么做?互联网+实验室的管理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智慧实验室,一个是大数据的管理。首先我们来看智慧实验室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实现了实验室全视野交互式的管理平台;第二,实现了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第三包括实验室的安全、健康、环保和节能,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和保障。

我们通过实验室全视野交互式的智能管理,比如我们要进行哪个方面的实验,可以搜索。通过这个地图,有效地找到相关的实验分布在哪个地方、哪个实验室,以及这个具体实验室的情况、状况和它相关运行的具体情况和一系列的数据。基于这个互联网管理,对所有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能够充分地有效利用,并且能够保障它的环境安全。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室各个方面的设备信息以及可以对实验室进行远程监控。无论我到哪里,我都能掌握目前现有实验室的情况,并且我们能够时时监控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够通过对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从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维护、维修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的科学动态的管理。同时,实验室的安全也是各高校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互联网技术,研发了一个安开网平台。所有人进入实验室操作之前,我们都使用安开网进行时时在线的学习和考核,通过这个考核才能进入这个实验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保。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可以通过大数据的采集挖掘,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人员的调配,为政策决策提供支撑服务。这是我们大数据时时在线的监控,每个实验环节的客观数据都能在线监控,时时采集和截取,可以科学、精准地对教学科研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互联网+实验室,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我们拥有了智慧实验室,对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科创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谢谢。桑标:感谢吴明红教授。接下来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杨力教授发言。杨力:大家好!我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我主要举几个例子吧,理论方面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教育的变革,首先从人才培养来说,发生了什么样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跟英国第一个做MOOC课程,签约不是最早,但我们是大陆第一家做的,对方一直把我们这个模式跟各个学校谈,要复制我们做的情况。我们去年做的,做了之后,现在有190个国家,1.5万的学生选课。第二次选课今年4月份刚刚开放,短短几天时间内已经有5000多个学生来选我校的“跨文化沟通”课。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课程的影响,由原来是我们校内设的一门课,现在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个例子,上外的同声传译专业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列入了全球前15位的教学单位。我们现在在互联网+时代能做什么呢?我们的学生不用出国,可以在欧盟、联合国,现场做同声传译。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在实践教学时,过去要去现场,现在不用,立即可以传回来做。

对科学研究这一块,我们做了很多的多语种平台。比如说发生一件事情之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跟海外已建立合作的研究中心共同来研讨。比如德国的难民事件,大家可以从各个角度,如发源地在什么地方,美国有怎样的反应,我们则从德国这个视角来进行相应的研究。社会服务,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外有一个中国舆情研究中心,从去年的7月份列入国家中宣部的舆情点,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对国际舆情相关的研究位列全国第一。实际上我们一是利用我校多语种的优势,二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国家决策咨询做相应的服务。

我就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介绍,谢谢大家。桑标:谢谢杨力教授。下面有请上海理工大学的孙跃东教授发言。孙跃东:大家好!我们大学的老师都知道,现在进高等学校的学生打字速度都很快,但写出来的字大多数都不太好,所以这既是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弊端。

客观来讲,互联网对于高等教育的变革是肯定的,但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可怕。互联网+和金融结合得比较好,因为金融和互联网结合是数字化的、模型化的、大数据的一种分析,所以容易改变。但对于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同时在社会能力、价值观,包括创新能力这一块的影响,我想还没有那么容易改变。包括MOOC课程的改革,对知识传授这一点,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但对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价值观,可能是现在的大学目前难以改变的。

我们上海理工大学想做三件事情。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重视虚拟实验的环节,过去的课堂是没法实现的。在这个部分,比如说大飞机的组装,比如讲燃气轮机的组装,通过虚拟的环节加上实验环节的教育,这些是我们强化的。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MOOC,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非常好,2008年以后,我们学校课程中心做了2000多门课,有几门国家在线课程。同时我们要强化课程的内涵建设。当然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主要做了这几个部分。

二是在开放办学这一块,我们创建了一个网络的创业学院,这是上理工和沪江网合作创建的。同时还有异地的多校区、多部门的行业办学交往,加强了互联网的交流。三是我们学校为师生服务,尤其为学生服务方面,从学生进校培养到离开学校,通过互联网加强了社会的联结,这对上理工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桑标:谢谢孙跃东教授。接下来请教委信息中心的王明政先生发言。王明政:今天我们讲的互联网+教育,从我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改变。

第一个观点,关于互联网+教育,我们必须要承认它具备革命性、颠覆性的力量。课程的形式、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学习的方式,甚至人的思维、语言、行动习惯都会发生变化。它具备颠覆性的能力,但具备这个颠覆性的能力,不代表它就颠覆了,也不代表近期之内马上就颠覆了,我认为三五年之内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我们要承认这样一个力量。

第二个观点,技术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但人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个性化教学,上海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讲个性多样,因材施教,我们如何通过技术的力量来实现个性化?比如说我们可以基于大数据,基于课堂,不仅记录你的随堂测验,还记录你心理的变化,整个状态的变化,时时分析了解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学。但我们的老师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学校经费的投入,师资的投入,师生的配比是不是达到这样的要求?人必须跟得上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创新能力、正面的情感、思维能力、身心健康等等,这个更多是要靠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交流,影响对方。第三个方面,技术本身是一个手段,可以用它来教学,也可以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第三个观点,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一定是合理的应用,要关注到教育的本原,并不是无限制地滥用。我们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习惯都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一定是最佳的,比如说现在是一个文化快餐的时代,我们通过微博、微信,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思维,更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训练,甚至说对儿童思维的发展可能会有些负面的影响。成年人面对海量的资源,有时候也会无所适从。在新的时代下,有可能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数字化的痴呆,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和挑战,这是我的三个观点。桑标:谢谢王明政主任。接下来我们请超星集团的史超董事长发言。史超:我说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认为学习不是查资料,我觉得我们在讲知识传播特征的时候,忽略了它的任务驱动特征。所以我个人不是特别看好像Coursera这样网站的前途,因为它忽略了我们学习过程中任务驱动的特征。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传统课堂,传统的老师,传统的学校将永远存在。所以我们做信息教育,我们讲互联网的特征,它首先是辅助的,我们应该服务于传统课堂,而不可能替代传统课堂。为什么?因为评价、任务不可能在互联网上实现的,所以学习不是查资料。我们的传统学校、传统课堂永远存在,而信息服务应该是辅助角色,所以我认为Coursera这样的网站是没有前途的。

第二个观点,我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会被手机改变,因为学习的本质是交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交流。手机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为什么我们的学习会被手机所改变呢?我们要考虑到学习的特征,我认为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任务特征,微信是没有任务的;第二个特征是内容特征,微信是没有教学内容的;第三个特征是评价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些特征和我们的微信结合在一起,我想我们的交流形式将会得到改变,如果交流形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也会得到改变。桑标:非常感谢六位嘉宾,就高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展开了阐述,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提一个问题。我想请问各位嘉宾,请预测一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互联网+促进或者颠覆高等教育的影响,你们认为会在哪个方面显得最为猛烈?李晓明:三五年也许还没有颠覆什么,但是能够看到一种趋势,就是会使得高等教育受到比较深刻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十年里,一些专业学位将在线上完成获得,这当然是种预言,更是一种力量,会往这个方向推。我是觉得线上专业学位这件事是可实现的。我们所谓的硕士学位,现在的味道其实还是三十年以前的味道,是不是最好地利用了大学的教育资源,都是不一定的。如果网络能提供此类专业学位学习,那也是大学教育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所以基本材料加一定标准化的服务,未来的高等教育会有所改变。杨力:我觉得未来三五年的话,更多的是深刻性的变革。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对老师来说,他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优质的线上课程可供选择,如果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的知识内容教学,就会面临淘汰。这对老师知识面的拓展、如何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现实学习需求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可能会面临盲目选择的问题。这么多的信息量,怎么进行筛选?我认为MOOC这个平台,应该加上更多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等内容。因为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碰到问题,当你要提问的时候,学生不知道,但他不会去想,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去网上查这个是什么,最多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回答“应该是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才能为我们教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孙跃东:我想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教材。中国的教材更新速度太慢,因为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这一点影响比较大。现在很多高校的本科生也不买教材了,对纸质的教材影响比较大。

对于学校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压力增大。教学需要投入,教师不投入教学,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也不听。但一方面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好,另一方面要求科研也要做好,所以对教师的能力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能力,都带来很大的挑战。王明政:我想革命性的影响迟早会到来,但三五年不会有太颠覆性的变化。MOOC对于国外大学也没有带来本质性的变化。如果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喻成传统的生产关系,如果把互联网+教育作为先进的生产力,传统的生产关系在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应用。反过来要说影响,它要逐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有学生和学生的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